担当育人使命师德论文(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38:13
担当育人使命师德论文(三篇)
时间:2023-06-06 16:38:13     小编:zd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担当育人使命师德论文担当育人使命心得体会篇一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说的是青少年的各方面都强大了,并有着爱国之心,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强大起来。所以作为中华人民亦为青少年,要有担当精神。所谓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

有担当者,成功也。唐太宗在当时作为一国之君,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他有担当精神,在他心中,他的责任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他在世被封为武乡侯,他为匡扶蜀汉_,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担负起这艰巨的责任。因此,诸葛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唐太宗因为有担当精神而得天下,诸葛亮因为有担当精神而被后世尊崇。都说明了:有担当者,成功也。

有担当者,充实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之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写作使司马迁在入狱前,入狱后,活的充实,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明。

我们作为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有担当精神,这绝不只是说说而已,所以我们做事要有担当。养成有担当的习惯。

让我们学会担当,共创美好未来。

担当育人使命师德论文担当育人使命心得体会篇二

责任如阳光,能激发潜能;责任如甘露,能净化心灵;责任如烛光,能照亮人生。勇于担当,源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没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没有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人不论职务高低,一旦走上了工作岗位,就意味着肩挑担子,背负责任。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干好,实践担当的精神,提升担当的能力,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善担当。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花木兰替父从军体现的是一位儿女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精忠报国体现的是南宋名将岳飞对国家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人民的责任。

责任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约束、一种使命。做人有责任,做事有责任,干社区工作则更应有责任。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份内应做的事情,是岗位职责范围内应承担的任务,是“在其位”应当完成的使命,是“食俸禄”必须不讲任何条件任何价钱去做好的工作。不论其范畴多么广泛,也不论其内涵多么丰富,责任都既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既是自律,也是他律。正因为如此,我们说,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必须时刻认清责任,不畏责任,勇于承担责任,乐于承担责任。工作中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相信自己,热衷挑战。因为我们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所以对待每一位来办事的居民,我们做到热情、细心、耐心,对待居民来办的每一件事,我们做到做到尽最大能力解决居民困难。因为在我们心里始终有这样一种执着的信念: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就有一种责任。说高尚点,这是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你能够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说自私点,这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人品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与有些工作相比,干社区工作可能是辛苦一些。但既然天赋大任于我辈,我们就必须不仅视责任为约束、为义务,严守责任,同时还必须自觉把尽责的过程当作修炼的过程,把履职的过程当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负责任、尽责任的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享受人生的快乐。

担当育人使命师德论文担当育人使命心得体会篇三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时刻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 师爱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现身说法,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取代的。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时时刻刻注重自身思想品质、师德修养等方面的榜样作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注重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基于“德”与“爱”。只有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在学生心中永驻其崇高的人师形象。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师爱是一个广泛的范畴,不仅包括爱学生,还包括爱岗位、爱学习,甚至包括爱自己,无数个“爱”便汇成了高尚的师德。

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决不会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仅仅将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教师,决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爱岗位,不仅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还要对困难抱有必胜的信心与乐观的态度。无阻碍的路程是不具挑战、不促成长的。要做到真正爱岗,就要抱着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工作,去不断发掘三尺讲台路上的绊脚石,并将其完美克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有句话说得好:要学生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须是一条长流长新的小溪。为了成为奔流不息的小溪,教师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教师只有具备宽厚广博的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广积薄发,挥洒自如,左右逢源。

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而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 成就一个学生要付出很多,毁掉一个学生也许仅仅是一句话而已。所以教育者要时时处处谨慎从事,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只有爱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心中有爱,教师才能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才能有利于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业务水平的不足,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建立起平等和协调的师生关系;只有爱学生,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只有爱学生,才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教”与“学”的关系只是一种制度性的授受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教学中才会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观点和想法。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的可信性。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有一种人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幅画最为震撼,那就是师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德”字来诠释我们教书育人的真谛,用“爱”来谱写教育的篇章。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847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