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常态的理解(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46:56
2023年新常态的理解(5篇)
时间:2023-06-06 15:46:56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常态的理解篇一

;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准确把握 hyperlink "/"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会议用这么大篇幅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经济新常态,是因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必须要统一大家的认识,转变观念。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才能适应新常态。只有思想和行动统一,才能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认为。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次会议对新常态进行深入分析,就是要统一大家的认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也这么认为,“目前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庞大,维持中高速增长能保证就业,因此调控空间比较大。我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这正是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好时机。”

“我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总的来看,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孙立坚对此非常认同。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2015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将是连续第五年实施。虽然政策名称不变,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实际内容和实施的重点将会有所变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就是这对“老搭档”的新内涵。

高培勇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基调是扩张性的,财政赤字将有所增加,在这方面我们具备较大的空间。按明年经济增长7%来计算,赤字率不超过3%,2015年赤字空间在1.9万亿左右。2014年财政赤字安排是1.35万亿元,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一些。

“不过,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正明显递减。”高培勇强调,明年无论是加大 hyperlink "/money/gb/42888/" 投资还是推进结构调整,都应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

孙立坚也认为,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民生改善提振 hyperlink "/money/gb/42883/" 消费。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影子 hyperlink "/" 银行、地方融资平台、 hyperlink "/money/gb/42887/" 房地产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去杠杆、防风险是一项中长期任务。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 hyperlink "/realstock/?code=601328"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所谓松紧适度,就是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保持灵活性,该紧的时候适度收紧,经济运行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可以在稳健的基调下适度向松的方向微调。”

高培勇表示,目前就业相对良好, hyperlink "/money/gb/218526/" 物价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可以更多地放在营造有利于大众 hyperlink "/money/gb/218534/" 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环境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大改革推进上。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这个目标与新常态定位是一致的,要完成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有以创新、技术、质量为内涵的新增长点来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这种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要通过制度改革放松管制,拓展市场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同时还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积极提供公共服务,在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领域实施赶超战略。”

“随着我国技术发展从‘跟跑’到‘领跑’,靠政府来挖掘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子越来越走不通。”孙立坚认为,“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过程中,要确保政府‘不越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不过,政府也得‘不缺位’,必须要加快转变职能,在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上更有作为。”

“‘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我国全面摆脱‘三期叠加’风险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将它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政策的核心,可以使明年经济工作定位更明确。”刘元春表示。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可以缩小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而且可以减少能源资源从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人员大量流动带来的社会成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可以缩小北京、天津与河北周边地区发展的差距,并实现不同地区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对化解我国过剩产能也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可以使我国西部地区变身为开放前沿,非常有利于发展。”

侯云春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手笔、大举措,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支撑。成功实施这三大战略,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站上新高度,获得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并主导的新的国际合作框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国际区域合作。同时,国际区域合作要依托国内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向东面向海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与中亚、欧洲相连接,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南亚和印度洋相连接,有利于统筹东中西部,通过国内区域合作,推动国际区域合作,建成跨越亚欧,连接三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肖金成表示。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在全球经济陷入后金融危机的低迷之际,利用结构性改革走出困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谁能够在未来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先机取决于各国结构性改革是否彻底、是否更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刘元春说。

“当前,我国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要推出具体有力的改革举措,并加强政策落实。”郑新立认为。

“要尽可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决策权。在投资方面,要尽快推进负面清单措施,‘法无禁止皆可为’。此外,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给予民营企业在一些公共服务行业的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一些公共服务。这对打破行业垄断、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增长效益、保障民生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郑新立说。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意义也十分重大。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市、 hyperlink "/money/gb/67605/" 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同时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打破银行业垄断,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存款 hyperlink "/insurance/" 保险制度的推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郑新立说。

“打破传统利益结构,重构发展的激励体系,全面纠正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扭曲,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很大。”刘元春说。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今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系列自贸区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构建。

“从内需和外需平衡方面看,时下内需比较疲弱,导致进口增速放缓。”连平说。

在进口和出口平衡方面,当前我国经常项下的顺差占 hyperlink "/" gdp的比重已回落至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4%以下。“数量上的平衡是一个结果,新常态下我们更要追求进出口质量。出口方面,我们要继续维持出口大国的地位,加速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从低端劳动力制造,向质量、技术、品牌升级,再创国际竞争新优势。进口方面,要进口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国内经济转型,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说。

在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方面,“过去利用外资,主要着眼于保就业和增强出口竞争力。新常态下,吸引外资为的是外商带来的技术、管理、品牌、渠道、研发和服务等‘生产要素包’。我们对外投资,早期是为了出口,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为获得技术、品牌和海外销售渠道。”隆国强说。

连平认为:“如今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明年我国可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随着qfii、rqfii、 hyperlink "/" qdii的额度不断增加以及沪港通的实施,证券投资项下也将逐步呈现双向流动的格局。”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连平认为,未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重点是采取各项举措推动内需增长,逐步缩小贸易顺差;稳步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和 hyperlink "/gb/8215/69638/" 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走向更为合理和健康的平衡。

相关热词搜索:;

新常态的理解篇二

新常态是一场新考试。只有牢固树立认识新常态的湖北思维,始终保持适应新常态的竞进姿态,奋力展现引领新常态的湖北作为,我们才能在新常态下交出优秀答卷、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要有解放思想之为。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让谋发展、抓发展的思维开放起来、活跃起来,学会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思维和方式推进发展。鄂州为什么能用一片土地引进一批企业竞争,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天门为什么能够通过吸引企业“倒插门”,实现传统产业的裂变重生?靠的正是市场机制的运作、市场经济的“魔力”。我们举办“市场大学”,学习“市场课程”,就是要切实打破束缚活力的条条框框,打破内陆地区的习惯思维,不断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争做新常态下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我们要有改革创新之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适应新常态、抢占新机遇的“关键一招”,以改革激活动力,用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在东湖、襄阳、宜昌高新区学习上海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行政体制改革、金融制度创新经验,我们通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通过“科技十条”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其实质就是摒弃“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分享改革的巨大红利。没有打破桎梏的果敢行动,没有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就会在新一轮的“改革窗口”错失重大机遇。

东风公司能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实现经营规模新跨越,华新水泥能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大势下通过电商创新战略逆势增长,说明只要我们有新的本事、新的应对,不仅能够爬坡过坎,还能抢占先机。新常态的到来,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有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主动置身于市场之中,向企业家学习,吃透市场经济原理和规律,探索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解决转型升级、开拓市场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主动置身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熟悉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领域的新知识,增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们要有谋划之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和区域增长带,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这为湖北扩大有效投资、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各地各部门要抢抓机遇、抓紧谋划,尽快启动“十三五”规划,确保先人一步,抢占下一轮发展的先机。武西铁路建设标准提高、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获批,都是我们积极谋划、积极争取的结果。抓投资、找项目,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有没有积极作为、主动谋划的意识,在于敢不敢想、会不会钻、善不善做。

新常态的理解篇三

在提及新常态时有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或“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中央作出新常态的判断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表现出来的新特征进行研判的基础上作出的。对新阶段性特征的理解直接影响对新常态的认识,笔者认为,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近期表现出一些迥异于以往的阶段性特征。

1.增长速度进入新区间

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增长,但从2011年开始增长速度出现连续下滑,从2015年的10.4%下滑到2015年的7.7%。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再回落到7.4%,大家开始意识到经济增速的滑落可能是一种持续态势,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2.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推动力增强

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2.4%。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12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比投资高出1.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消费贡献率继续攀升,高达54.4%,比投资贡献率高出5.9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

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速继续高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6.6%,比第二产业高出0.6个百分点。服务业可能正在进入弯道超速时期,其更快发展将给经济带来重大变化,包括增长速度,但经济稳定性增强,对外依赖性降低,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吸纳能力提高等。

4.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一改长期以来高增长低就业格局

近些年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但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却持续扩大,从2015年的1102万人持续增加到2011年的1310万人,单位gdp增速的新增就业人数从120万人增加到170万人。就业吸纳能力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变动不无关系,服务业开始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为38.5%,比第二产业高出8.4个百分点。

5.重化工业低迷,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长期以来高歌猛进的重化工业遭遇重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行业或出现产能过剩,或出现价格下跌、利润下滑。相比较而言,以高端制造、互联网、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等丝毫不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加速发展。同样的宏观环境下,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

6.出口低位增长,外部失衡缓解

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增长,金融危机后出口趋势性滑落,今年更进入个位数低速增长,未来出口将告别高增长,进入低位增长时代。近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例也一路下降,2015年该比例高达10%以上,2015年下降到4%,2015年则为2.1%。国际经常项目差额控制在gdp4%以内视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我国持续多年的外部失衡已经迅速改善。

7.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当年城乡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3.33倍缩小至3.23倍,随后逐年下降,2015年缩小至3.03倍。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为2.77倍,继续缩小。随着居民户籍制度改革、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关系将进一步协调。

8.民众需求变化更加多元

当前我国已成功跻身中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始从单纯的物质需要转向多元,更加注重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品质提升。

“新常态”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意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痛苦的低增长过程。中央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义,意指我国经济发展在新阶段呈现的一种崭新的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态势。综合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特征、新思路、新做法,笔者认为可从6个方面理解新常态。

1.速度新常态

经济进入增速换档期,正在逐步过渡到新的均衡增长区间,目前来看,大家认为这个区间的中轴线可能在7%左右,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经济规律自我作用的结果,是我国潜在增长率自然下滑的结果,也是各种资源和环境约束所决定的。二是各种问题的解决仍需经济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我国完全有能力在5-10年内将经济增速保持在7%左右。改革红利、技术红利、人才红利将成为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衰减后接力推动增长的强大力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也将是巨大推力,区域差异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腾挪空间。

在经济管理中,更加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对经济工作的方向把控和重大决策。在以往,季度经济形势的`研究部署基本由国务院常务会作出,政治局一般只在年中和年底才讨论经济工作。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在惯常的年中和年底会议之外增加专题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工作,凸显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有所加强。此外,作为中央领导经济工作决策协调机构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透明化也传达了党加强经济工作领导的信号。

3.结构新常态

经济结构的演进规律以及政府推进结构调整的努力使我国经济结构在近年呈现一些转折性变化。一是需求结构上,经济增长从过去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转向更多依靠消费和内需。二是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开始超越第二产业。三是要素结构上,创新驱动力增强,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四是区域结构上,东、中、西部的传统格局有所弱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新的区域发展重点渐次崛起。五是企业结构上,在稳定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尤其就业的作用更加突出,政策加大向中小企业倾斜。六是城乡结构上,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化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强调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突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民生新常态

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在决策者的视野中获得了更大的重视。就业优先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5大建设的内容之一,城乡养老保险逐步接轨。在政策框架中,中央明确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民生保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更加注重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5.调控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我国对宏观调控进行了全面创新,形成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就业优先成为宏观调控重要目标,提出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调控方法引入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分别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稳增长、保就业作为上下限,通过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定向施策,政策取向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保持调控定力,针对性实施“微刺激”。政策框架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将宏观、微观、社会政策统筹起来。建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行动框架,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改革开放,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

6.开放新常态

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强调主动布局,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强调内外平衡。一是价值观上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算经济账,也算政治账。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二是对外贸易上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从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服务贸易。三是国际投资上由“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四是在开放格局上,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五是开放载体上,突破传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自由贸易园(港)区为重点探索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六是在地域上,由沿海开放为主转向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并重,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转变。七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主动参与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和国际规则制定,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参与者和利益攸关者。

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规律作用下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自然表现,新常态的特点一是“新”,是新变化新特征新态势,需要我们以新思维积极把握;二是“常”,即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需要我们主动适应,以新的状态去适应。

1.保持平常心态

面对新常态,保持平常心,全社会要调低3个预期:政府要调低经济增长的预期,为改革和结构调整预留空间,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企业要调低盈利预期,不靠规模扩张来实现盈利;民众要调低投资收益预期。

2.增强发展信心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可以保持发展信心。一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拓展了外部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则在内部空间启动两个发展的发动机。二是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仍然是发展的基础。三是30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资本也为我国在全球寻找发展机会、实现发展提供了条件,资本积累基础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既分享全球发展机遇,又拓展发展空间。四是技术创新正处于集中爆发的前夜,制度变革将使得抽屉中的技术更加迅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改革成为未来增长最大的红利,改革将充分释放出市场活力,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六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将创造巨大的内需空间。七是稳健的财政体系、健康的银行体系、巨大的外汇储备为应对潜在风险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3.坚持底线思维

经济增长速度的自然减速将考验社会的承受底线,结构调整必然带来旧有存量的牺牲和经济利益的重新调整,为此新常态下各种矛盾冲突和风险事件会更加频繁和多元。面对这一现实,一是准确把握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准确分析可能引发经济快速下行和风险增大的各种边际变化,采用有效方法应对和化解,争取做到有备无患。二是用社会政策来托底,要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形成基本的社会保障,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守住基层群众的生活底线。

4.加快改革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新常态下,规模不再是企业成功的利器,只有持续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企业才能保持基业长青。而政府则要通过改革为企业创新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通过本学期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理解和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这个问题产生了一些见解。

在我眼中,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如何理解和适应这种新常态?八个字:“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所谓“常例”,被定义为“长期存在于中国政商界的或明或暗的规则”而至于“常情”,则归结于“千百年来老百姓心中最朴素的常识、常情、常理”。

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是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的新判断。“新常态”必然带动深刻变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敏锐地意识新常态的科学内涵,应势而动、因势而谋,增强化危为机的本领,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先机。

长获得更加充实的血脉滋养;比如科技创新,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新路就在科技创新上;比如扩大消费,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畅运行的关键环节。所以应在开辟新的消费增长点上下功夫;比如制度创新,通过各领域改革的联动集成,激发市场活力,构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机制。

应当强调的是,在度过经济减速关口、平稳转向新常态中,防控化解各类风险难以避免,也十分复杂,对于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以及信用膨胀、财政收支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还需强调底线管理、主动有为。当前,中央反复释放“经济增速放缓处于可容忍范围”信号的同时,正在有条不紊地按着既定步调推进改革,态度和力度都表现出强大的定力和决心。

综上,若要正确的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让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一、那么,什么是新常态呢?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速度越高越好,属于发展范畴、能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追求目标。把减速和高效划等号、高速和低效划等号、gdp高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经济新常态定义为减速增效、增长速度降温是错误的;人为降低增长速度将导致“滞涨”的严重后果。

二、那么新常态是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呢?

我想新常态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根据西方国家发展的规律可知,经济转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是必须的,从一开始的粗放型企业转变为集约型企业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而我国在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用大量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对我国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使我国储备资源大幅度下降,出现了资源缺乏,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不足等的社会问题。其次,在这30多年的发展中,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十分重大的,经过调查,我国现在有快3亿的农村人口喝不上合格安全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漂洗厂,化工厂等对污水处理不到位便直接排放,还有大量的土地盐碱化,沙漠化等等一系列土地问题,在一些大城市中,大气污染也是十分严重,出现了雾霾,沙尘暴等种种空气问题。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也使大量的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引起了大量稀有生物的灭绝,除此之外,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也引发了种种问题,温室效应便是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针对与于这些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入新常态便是刻不容缓。在新常态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企业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放缓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对环境的观察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创新为驱动促进企业发展。

三、新常态又有什么特点呢?

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府为主导地位,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政府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发以后,我国则是坚持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而如今在18大中明确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四、那么既然新常态有那么优点,我们又要怎么去适应新常态呢?

应对新常态,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新常态下,我们会有什么优势,对于这些优势,我们要如何运用。一,中国在近年来,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由于“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二,而城镇化的加速也将直接创造更多的服务性行业岗位,服务业的发展将直接促进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三,由于近年来温室效应的宣传,雾霾等污染的进一步认知,人们环保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发展低碳化成了一种基本要求。四,产业高端化,企业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企业,产业将从低,中端走向高端。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将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六,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发酵,经营国际化将更加明显。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要正确面对。对于国家,首先,我们摆脱以前那种依赖资源来发展的思想,发展更多的来依靠科技创新。其次,我们要鼓励创新,落实人才强国政策,对于知识产权等问题,我们应该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力。再者,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政策,为我国转变经济方式提供更多更强的人才动力。最后,改善民生是不得不提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保持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来改善民生。而对于企业,首先,企业应该要转变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企业,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指标,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其次,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企业应该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接着,企业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最后,企业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探索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而对于我们,首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自己培养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是在新常态下的基本要求,利于国家发展。其次,在生活中,减少高能耗电器的使用率,支持绿色环保电器等都是新常态下的要求。最后,加大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实现新常态的要求。 新常态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要在这一重要阶段中重新调整好我国的经济,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新常态的理解篇四

;

面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服务新常态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会和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廖汉仁

(2015年11月13日)

这次会议说是工作务虚会,就其具体内容来说,也是一次工作研讨会。会议站位比较高,内容丰富,交流广泛,研讨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各位常务专职副会长对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做好计生协会工作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考和新的谋划,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谈五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计划生育家庭和计划生育工作者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实行计划生育,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缓解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养老抚幼功能弱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人口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改变了,现在少生优生已经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这次五中全会又做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的执政理念。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将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下一步各级人大将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将做好政策的衔接。各级卫生计生等部门将要加强生殖健康、妇幼健康、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当前,各级计生协会和广大协会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和卫生计生部门做好政策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同时,要加强政策的学习宣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共同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合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办好。

下阶段,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向深入,要突出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各群团组织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做好党的群团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走这条道路,绝不能走任何歪路、邪路。第二,要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先进性,是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我们必须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群众,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第三,群团组织要去“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计生协会组织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在基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解决好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根本问题。第四,要突出抓好群团组织的五项基本职能任务。一是把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二是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盯牢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加强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工作。四是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的作用,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五是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别是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五,要群团组织全面把握“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二是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四是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不断增强自身影响力和感召力;五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六是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大胆履责、积极作为。

学习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是各级计生协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要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把计生协会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

二、计生协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

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计生工作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越来越多。去年,卫生计生实行了机构改革、“单独两孩”政策得到了推行实施;今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7月,中央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11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相比,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

随着计生事业进入新的转型发展阶段,计生协会工作也进入新常态。今天的计生协会,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计生协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服务新常态。

计生协会工作新常态是什么?我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中央有要求。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提出,新形势下,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强调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要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去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要勇于担当,发挥更大作用。计生协会要着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大局工作同步开展,同时还要逐步相应地承接一些党和政府委托的、卫生计生等行政部门转移的有关工作,从而不断提升计生协会服务群众的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是群众有期盼。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人民群众对改进计生工作的要求更高,期盼更加迫切,计生协会的工作形势和任务也将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广大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对计生协会工作将会有新的更高的期待,计生协会的工作内容也将更加丰富,要求也会更高。计生协会也将从主要以围绕控制生育目标服务,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关怀服务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要求将向更加专业化、精准化转变。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维护计生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探索服务计生群众的模式和途径。要广泛宣传崇尚科学、男女平等、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等文明婚育观念,大力弘扬新型家庭人口文化,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关注生“少”,转向生“好”,帮助广大计生群众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人口观。

三是协会有能力。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计生协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市县两级计生协会解决了“入序”、“三定”、“参公”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可以说,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工作内容更为丰富,服务对象更加广泛,工作保障更加有力。凭着30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组织、网络、人才等优势,我市各级计生协会完全有能力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中有所作为,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面对新常态,计生协会要有所作为,有新作为

我市计生协会虽然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 但他的地位、性质、作用宣传的还不够,以至于造成社会上有人不知道,或者不了解计生协会,甚至把计生协会工作当作软任务,片面肤浅地理解为就是送送钱、看看人。殊不知计生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性最大的群众团体,所从事的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为此,各级计生协会要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育龄服务为宗旨,按照“政府所急、群众所需、协会所能”的要求,深化生育关怀行动,以项目为重要抓手,积极帮助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家庭和会员,解决一些在生产、生活、生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扶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力所能及地为广大育龄群众和计划生育家庭多办一些实事好事。

1、进一步树好生育关怀品牌。深化生育关怀行动,这是增强计生协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生育关怀,其实就是关心计生家庭尤其是计生困难群众。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生家庭。长期以来计生家庭为国家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计生协会走到哪儿都要特别关心计生家庭的发展,尤其是计生困难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关怀帮扶工作,让他们在同一蓝天下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计生群众有一种光荣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计生协会组织的凝聚力。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幸福工程救助帮扶、小额贴息生产帮扶、金秋助学、计生意外伤害保险、“紧急救助”等,已成为我市开展生育关怀的品牌项目。各地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培育了不少先进典型,做了很多深受广大计生群众欢迎,惠及民生的好事实事。对此,我们要坚持把生育关怀作为协会工作的主业,持续推动落实,并把它做大做强,打造成知名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

2、进一步创新关怀帮扶模式。在树好品牌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逐步拓展关怀领域,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创新关怀帮扶模式。要以“精准帮扶”为原则,摸清帮扶对象,选准帮扶项目,精细帮扶服务,持续深化生育关怀行动,确保把有限的资金帮扶到真正需要的群众身上。生育关怀、帮扶救助工作今后的方向,将由以往较多的关注群众计划生育需求,拓展到围绕生产、生育、生活提供多方面服务,由服务已婚育龄妇女拓展到服务儿童、青少年、老年等各个群体,由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体向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计生协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近几年来,我市生育关怀服务有了新的拓展。组织实施安居工程、计生困难家庭房屋修缮深受好评,开展了青春健康教育、生殖健康服务、“职教助学成才”、人口早教、法律援助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今后,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主动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计生群众积极发展旅游休闲、绿色农业,鼓励引导他们积极“触网”,发展电子商务。

3、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紧紧围绕推进计生服务管理改革、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做好宣传教育、服务群众工作,这是计生协会的职责所在,也是历史使命。要“创品牌、树典型”,在开展生育关怀、救助帮扶活动中,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要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计生家庭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协会自我宣传,可以通过编印工作手册、印制宣传折页、制作宣传品等形式,宣传我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做了什么?通过设立网站、编辑简报、建立宣传栏、刷新标语等形式,进一步抓好宣传阵地建设。同时要建好队伍,搞好培训,鼓励写稿,奖励先进,进一步强化宣传信息工作。

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计生协会要“强筋健骨”

面对党中央的新要求,计生工作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计生协会要有所作为,也会有新的作为,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求索,不断“强筋健骨”。

1、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这是加强计生协会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协会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从计生协会发展的历程看,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要,凡是努力做到这一点,协会工作成效就明显,就能做到有人有钱办事,协会各项工作就发展得快。比如计生协会的“三定”工作,生育关怀等各项工作。如果我们不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就难以成事,计生协会也就难以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同时,坚持把协会工作列入计生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要把握考核导向,突出考核重点,力求考核实效。

2、努力把握好工作定位。常务专职副会长是协会机关的法定代表人,领导协会执行机构的工作。在工作中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挑好担子,不断增强领导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思想上,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严守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强化精神武装,补足精神之钙。工作上,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开拓,敢于担当;贴近群众,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公道正派。管理上,既要当好家,又要会办事;既要当参谋,更要重落实;既要主动抓,更要联动做。

3、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当前,十个县市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乡级计生协会配备专职人员,有专人做事更是“短板”。2016年县级计生协会机关人员到位率要达到90%,目前3个县市还有一定差距。专职副会长要配备到位,2个县市还在争取中。为此,要主动汇报,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及时抓好公务员考录申报或机关人员充实调动工作。乡级计生协会要有专人做事,从乡镇计生服务所或者其他站办所的现有人员中连人带编调整是方向。对此,要抓好政策的衔接落实。同时,要按照《章程》的要求,抓好村级计生协会换届工作,配齐配强协会“三长”,并组织开展好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

4、协调安排好经费预算。“县级计生协会要作为一级预算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单独设立账户,并按照同级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10%的标准进行划拨”,这是省计生协会提出的要求。从今年执行情况看,大部分县市区落实了。没有落实的要积极汇报,认真谋划,2016年要争取全面落实。县级计生协会工作经费,生育关怀、幸福工程、小额贴息等专项经费要争取做到逐年有所增长,且不与社会抚养费挂钩。认真落实村(居)计生协会“两长”补贴,有条件的也可以争取对乡镇计生协会工作经费作出适当的安排。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经费管理,自觉接受监督。

5、改进作风树立好形象。“三严三实”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从政修养的精华,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深度关切,事关党员干部修身、为官、干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推动计生协会工作的重要标杆。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计生协会领导要带头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严”字当头,坚持群众路线,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困难群众身上,把项目更多地落实到普通群众、困难群众身上,少做锦上添花的虚功,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力所能及为计生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努力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五、总结好今年,谋划好明年的工作

今年只剩下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家回去后,要集中精力做 好几项工作。一是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全面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重点抓好示范村(居)工作。二是组织展“四联创”工作自查评估。三是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和市计生协会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求,查找差距和不足,拾遗补缺抓整改促落实,确保全年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同时,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计生群众的新需求,尽早谋划明年的工作计划,确保新的一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相关热词搜索:;

新常态的理解篇五

;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会议用这么大篇幅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经济新常态,是因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必须要统一大家的认识,转变观念。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才能适应新常态。只有思想和行动统一,才能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认为。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次会议对新常态进行深入分析,就是要统一大家的认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也这么认为,“目前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庞大,维持中高速增长能保证就业,因此调控空间比较大。我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这正是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好时机。”

“我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总的来看,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孙立坚对此非常认同。

亮点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2015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将是连续第五年实施。虽然政策名称不变,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实际内容和实施的重点将会有所变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就是这对“老搭档”的新内涵。

高培勇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基调是扩张性的,财政赤字将有所增加,在这方面我们具备较大的空间。按明年经济增长7%来计算,赤字率不超过3%,2015年赤字空间在1.9万亿左右。2014年财政赤字安排是1.35万亿元,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一些。

“不过,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正明显递减。”高培勇强调,明年无论是加大投资还是推进结构调整,都应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

孙立坚也认为,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民生改善提振消费。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去杠杆、防风险是一项中长期任务。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所谓松紧适度,就是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保持灵活性,该紧的时候适度收紧,经济运行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可以在稳健的基调下适度向松的方向微调。”

高培勇表示,目前就业相对良好,物价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可以更多地放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环境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大改革推进上。

亮点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这个目标与新常态定位是一致的,要完成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有以创新、技术、质量为内涵的新增长点来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这种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要通过制度改革放松管制,拓展市场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同时还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积极提供公共服务,在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领域实施赶超战略。”

“随着我国技术发展从‘跟跑’到‘领跑’,靠政府来挖掘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子越来越走不通。”孙立坚认为,“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过程中,要确保政府‘不越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不过,政府也得‘不缺位’,必须要加快转变职能,在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上更有作为。”

“‘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我国全面摆脱‘三期叠加’风险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将它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政策的核心,可以使明年经济工作定位更明确。”刘元春表示。

亮点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可以缩小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而且可以减少能源资源从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人员大量流动带来的社会成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可以缩小北京、天津与河北周边地区发展的差距,并实现不同地区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对化解我国过剩产能也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可以使我国西部地区变身为开放前沿,非常有利于发展。”

侯云春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手笔、大举措,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支撑。成功实施这三大战略,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站上新高度,获得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并主导的新的国际合作框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国际区域合作。同时,国际区域合作要依托国内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向东面向海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与中亚、欧洲相连接,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南亚和印度洋相连接,有利于统筹东中西部,通过国内区域合作,推动国际区域合作,建成跨越亚欧,连接三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肖金成表示。

亮点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在全球经济陷入后金融危机的低迷之际,利用结构性改革走出困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谁能够在未来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先机取决于各国结构性改革是否彻底、是否更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刘元春说。

“当前,我国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要推出具体有力的改革举措,并加强政策落实。”郑新立认为。

“要尽可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决策权。在投资方面,要尽快推进负面清单措施,‘法无禁止皆可为’。此外,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给予民营企业在一些公共服务行业的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一些公共服务。这对打破行业垄断、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增长效益、保障民生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郑新立说。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意义也十分重大。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同时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打破银行业垄断,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郑新立说。

“打破传统利益结构,重构发展的激励体系,全面纠正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扭曲,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很大。”刘元春说。

亮点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今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系列自贸区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构建。

“从内需和外需平衡方面看,时下内需比较疲弱,导致进口增速放缓。”连平说。

在进口和出口平衡方面,当前我国经常项下的顺差占gdp的比重已回落至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4%以下。“数量上的平衡是一个结果,新常态下我们更要追求进出口质量。出口方面,我们要继续维持出口大国的地位,加速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从低端劳动力制造,向质量、技术、品牌升级,再创国际竞争新优势。进口方面,要进口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国内经济转型,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说。

在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方面,“过去利用外资,主要着眼于保就业和增强出口竞争力。新常态下,吸引外资为的是外商带来的技术、管理、品牌、渠道、研发和服务等‘生产要素包’。我们对外投资,早期是为了出口,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为获得技术、品牌和海外销售渠道。”隆国强说。

连平认为:“如今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明年我国可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随着qfii、rqfii、qdii的额度不断增加以及沪港通的实施,证券投资项下也将逐步呈现双向流动的格局。”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连平认为,未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重点是采取各项举措推动内需增长,逐步缩小贸易顺差;稳步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走向更为合理和健康的平衡

the borrower and the common repayment cover seal or financial, personnel department chapter proof of income (format reference 3), and may be asked to provide pay slips, salary information on account flow, tax certificates, such as certificates; (e) requested the repayment and common people with

the borrower and the common repayment cover seal or financial, personnel department chapter proof of income (format reference 3), and may be asked to provide pay slips, salary information on account flow, tax certificates, such as certificates; (e) requested the repayment and common people with

the borrower and the common repayment cover seal or financial, personnel department chapter proof of income (format reference 3), and may be asked to provide pay slips, salary information on account flow, tax certificates, such as certificates; (e) requested the repayment and common people with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511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