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材分析汇总(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07:01:03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材分析汇总(6篇)
时间:2023-04-08 07:01:03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材分析篇一

1、理解的概念及其区别。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4、学会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

1、的概念。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1、的概念。

2、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3、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近期的卫星云图录像及自制的天气预报软件。

2、自制天气符号的幻灯片。

3、反映各地气候差异的幻灯片。

4、扫描课文中8幅图例制成的幻灯片。

教学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放一组运动着的地球影片(包括自转和公转)及打出4张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所看到的景象。教师配合朗读课文的引言部分: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在这里孕育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世界。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干旱洪涝,……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着灾害性天气的侵扰。

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一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内容,让我们在这风云变幻之中去探索并揭示气候现象的真实面目吧。

(板书)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教师讲述:

提问:

1、厦门这二天的天气特点?

总结回答:(视当天的天气情况而定)

厦门的气候特点?

总结回答:长夏无冬,秋春相连。

2、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板书)第一节

(板书)一、天气

在屏幕中打出课文中清晨上学所碰到的四种天气情况不同感受。老师提问:每天清晨,当你背上书包走出家时,你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天气状况。

教师总结天气的概念。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如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特点:多变。

什么是气候呢?

(板书)二、气候:指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稳定性。

提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时间长短不同。

2、天气时刻在变,具有即时性,易变性;气候较为稳定,

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稳定性。

巩固练习:根据对的理解,分辨以下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天气b.气候

2、昆明四季如春。()

a.天气b.气候

3、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a.天气b.气候

4.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

a.天气b.气候

5、请同学大家讨论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又如何来影响天气的?

提问:这两天厦门的气候什么样?这种问法对吗?

教师总结:不对,天气是指短时间,气候是指长时间的。

导入: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查阅资料,电脑上网等等,但如果我们要了解某个地区具体某天的天气状况,就必须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板书)三、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

1.卫星云图(板书)

播放近期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前的卫星云图。提问:谁会看卫星云图?强调: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云层越厚,降水强度就愈大。

(过渡)学会看卫星云图后,要学会看天气预报图,要想看懂天气预报图,必须学会识别天气符号。

2.天气符号(板书)

打开幻灯片,显示常用的符号。

强调识别:

(1)阳、阴,多云,降雨,台风、降雪、霜冻、

(2)浮尘,扬尘,沙尘暴,强沙暴

(3)风力的表示:1)风杆,风尾,风旗的认识;2)风的来向就是风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如表示东风,表示北风。3)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东北风力6级,

东南风力8级。(边讲边画图)

3、天气预报图(板书)

用电脑打出天气预报图,请学生抢答几个城市的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记忆。

练习:(1)完成课文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是否相宜,用制作的幻灯片让学生抢答。

总结:播放幻灯片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作业:(1)阅读课文57页的大气环境监测报告收看当晚厦视二套9:20的厦门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做好记录。

(2)巩固练习:结合今天上课内容收看当晚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学会看懂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并粗略看懂天气预报图。

启发式导入法

设问推进法

返回

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录像:天气预报

计算机课件:

(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2)天气形势图;

(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

(4)风向示意图;

(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

(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

(最高最低温度、降水与云、风力风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不同等)

(模仿练习)请你仿照投影片内容作本地区的天气预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有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活动)(注意天气预报用语及与当时天气状况的基本吻合)

(教师讲解)为了更好了解一个地区的天气状况,人们制作了天气图,在图中用各种符号和数字表示天气状况,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天气云图投影片)(学生活动,说出图中任一城市天气预报)

(常见天气符号与风向示意图投影片)在天气图中,为了更直观便捷地显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人们设计了一些符号(学生辨认,提醒学生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天气预报中风力较小时一般不在图中表示)

(承转)有一个广州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到的)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的气候特点吗?(引导学生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这种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总结板书)引言天气与气候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可以看出,天气与气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投影片板书)

(反馈练习)课本想一想p38

根据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以天气预报为例,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中包含的主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世界天气为例,主要是使学生有全世界的观念,而且潜在的可以看出气温的分布是时间、空间的分布都有不同的。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进行模仿联系和天气预报图的读法训练,以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天气预报图,形成一种从地理角度解释天气现象的意识。

第三个环节是从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入手,引入气候的概念及与天气的关系,因为后面才学到具体的气候知识,所以不要更多的讲解气候的内容,重点应放在明确天气与气候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辨别这两个概念即可。

上述各个教学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日常生活体验,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但是因为内容繁杂,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使学生产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材分析篇二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要求本课将重点安排在对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的树立等方面。读图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无论是了解大气的组成还是大气的垂直分布,还是大气的受热过程都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1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导入]探究1:读p36图2-2-1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没有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导入]探究1:读p36图2-2-1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没有呢?)

(板书课题,以及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含义:

2、组成:

3、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n2

o2

co2

o3

水汽和固体杂质

4、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

(教师点拨,学生阅读课文和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表格。)

依据分层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回答探究1;点评略。

探究2:人造卫星为什么能安全的运行在高空大气层?

探究3: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竖起的“w”的形状。(由探究3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温度变化取决于大气的受热状况。引出下文)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课本图2-2-4,分析说出

探究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对当地有何影响?

探究5: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6: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探究7:在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上,标出长波辐射,解释保温作用的道理。

探究8根据活动题2-2-5温室保温示意图,试解释温室保温的原理

集体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田埂上放烟雾驱赶昨夜的寒气?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那么,大气受热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的运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热力环流的成因和不同条件下风的变化。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含义:

2、组成:

3、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

4、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探究讲解18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7,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肖玉荣审稿人胡玉芹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材分析篇三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观念,同时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环节一:新课导入

生活实例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天气和气候

结合教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讲解补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2、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

【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

【问题】

(1)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

(2)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3)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

【学生活动】

(1)看卫星云图。

(2)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情况。

【教师活动】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教师活动】展示“沙尘暴”、“风”的符号。

【提问】

(1)结合“沙尘暴”的符号,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2)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

【学生活动】

(1)干旱、风力大、植被稀疏;防风固沙。

(2)第一,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充当播报员,发布天气预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

【作业】

思考问题:气候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我们和气候变暖有关系吗?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材分析篇四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区别,以学生的真实体会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之后用一些图片让学生掌握常见天气符号、卫星云图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最后教材提供了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检测,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但并不系统,并不准确。本节内容要让学生分辨清楚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学生可能会在它们的特点上遇到困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读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卫星云图粗略的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4、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

通过本节的学习,是学生关注各种地理现象,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材分析篇五

本课是新课程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天气预报等知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后面章节中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的教学打下基础。而且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而且也是以后学生生活、参与生产的必备知识。

教材以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体现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教材中以大量形象化的图片,这些图片也是来源于生活。图片的使用形象易懂,避免了学生对某些天气现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学生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中安排了课内活动和课外延伸活动,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语文课以及日常生活中(如,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由于不同学生的观察积累素养不同,还有原有的知识浅显,甚至有所混淆(如类似的天气符号和风力风向符号的辨别),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辨析与操练以落实清楚。

初一学生由于生性活泼,所以课堂形式不宜单调。本节课以竞赛为主的教学活动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做好组织教学,利于他们的协作与探究。鉴于他们的知识基础,在竞赛活动的每一步展开前,要对他们作一定的知识铺垫,帮他们扫清障碍。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设备应用问题导学法,对比法使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组织竞赛活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了解天气预报,认识卫星云图,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采用问题导学法、表格比较法、词句辨析来突破重点。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通过展示形象的图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结合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活动,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中突破这一重点。

(二)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解决措施:借助多媒体演示形象的图片及播放视频,通过读图分析法,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看天气预报图并播报城市天气预报的体验活动中突破难点的学习。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游戏、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看一看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请注意记录你看到视频的哪些信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提问:这个视频是关于什么内容?提到了什么?(师生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气和气候。学生边看视频边记录看到、听到的信息,讨论后回答。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组织竞赛听一听

⑴学生分成4个小组,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收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组织大家答题。

⑵比赛采取积分制,每答对一个问题得50分,必答题答错扣50分,抢答题不扣分。如部分答对给25分,只要言之有理,就是答不完整,老师也会视情况给分。

⑶比赛要求:必答题教师抽签决定哪位同学回答,抢答题要先举手。回答一个问题时,每组只能派一个代表来回答,且其他人不得在下面提示,否则扣分,如果他没答好,那么这一题就只能让其他小组来补充了。

⑷怎么奖励:用积分评出第一名,该小组成员每人加操行分5分,并且课后可到老师处领奖品。分组学习,推组长,明确竞赛规则。组织竞赛,便于本节教学活动的展开。

比一比1.抢答:

①什么是天气?

②同学们回顾刚看的天气预报视频,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怎么描述?

③根据屏幕上的图片和标注的时间,请试着总结出天气的两个特点?过渡:我们可以说今天的天气是多云,但能不能说今天的气候是多云,为什么?

④什么是气候?

⑤根据气候的概念总结它的两个特点?

⑥谁能说出南宁是什么气候类型?(注:这是以后学习的内容,学生不一定能回答)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

2.课件展示天气与气候概念。

3.引导学生分析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区别。

4.组织学生辨别课件的词语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必答题)学生结合课本讨论后抢答: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不能,气候指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观察,交流讨论,选派代表答题。(阴晴、降水,风向、风力,气温变化)各组同学通过合作讨论,选代表或教师抽签学生回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总体上由抽象到具体掌握天气预报的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每天要收看天气预报?(举例说明)天气与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展示课件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己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辨一辨

1.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状况呢?

2.什么是天气预报?

3.展示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天气符号。

①晴、多云、阴这三种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②小、中、大、暴雨(雪),同是雨(雪)天,在符号表示上有什么区别?

③辨析几种特殊的天气符号。

④辨析风向和风级符号:风向是指风的来向还是去向?<—>西风讲解风杆和风尾,学生观察书上的图回答,风杆中哪一头表示风向的?风尾表示的是什么怎么表示风力的,1条风尾表示2级风,8级以上怎么表示?学生抢答:电视、上网、看报……识记、在草稿纸上画符号,辨析与交流相似天气符号的不同。明确风向含义及风力风向的表示方法后,每小组派1个人辨别课件上的风力风向符号。(必答题)学生组内互考识记准备一分钟后全班盖住课本考核。展示课前画好的天气符号卡片。(各考2个天气符号,每个50分用形象化的彩色图片,增强学生的兴趣,也利于学生记忆。构建知识基础,为下一步的应用作准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性。

思一思抢答

①展示课件,有时同一城市有两个不同的天气符号,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播报?

②你能说出一天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大概时间吗?明确一天中同一地点天气可能存在较大变化。判断与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对最高温出现时间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播一播接下来这一关要求仿照央视气象员对照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及我国部分城市天气图的课件进行播报。每组派一个代表让老师和其他同学来考核,要能准确的对老师所挑的城市进行播报。(选4个城市)先在小组内讨论操练,方式是:一个组员做考生,这组其他人做考官,最后推选一位代表到讲台拿着指挥棒指图模拟预报员播报参与比赛,并评出班级的最优秀的天气预报员。所在组加上150分。本节课的高潮,学生的互动,综合知识的运用。采用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做一做展示课本第59页练习题2的图片及课外拓展题目。进行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完成练习,回顾本节课知识,和老师一起总结。联系生活常识,让学生理解地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养成当堂总结学习收获的习惯。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材分析篇六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1课时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教师: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395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