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鸡鸣驿邮政编码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38:15
2023年鸡鸣驿邮政编码大全
时间:2023-06-06 15:38:15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鸡鸣驿邮政编码篇一

【拼音】:gǒu dào jī míng

【简拼】:gdjm

【解释】: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近义词】:鸡鸣狗盗

【反义词】:光明磊落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狗盗鸡鸣 成语接龙

鸡鸣驿邮政编码篇二

;

古人言: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进退需有度,人生方从容。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因为拜读了刘心明主席的纪实文学《潘家湾的微笑》,我早在国庆节前就与紫墨及其表弟晏晓医生约好,要一起去潘家湾看看。10月4日,刘主席邀人去登鸡鸣尖,得知我们当天要去潘家湾,他建议去登鸡鸣尖更应景些。潘家湾和鸡鸣尖同属白庙河镇,于我而言都是神往之地,我们仨便决定跟着刘主席一起去登鸡鸣尖。

我们在桥南重庆小面馆与刘主席他们会合,为刘主席驾车的是一个清秀帅气、温文尔雅的眼镜男士,是小晏的同行熟人姚医生,车上还有我熟悉的美女作家石头。按照刘主席的路线安排,一行六人两台车,经大雾山到达河铺牌形地,然后等人、换车。

站在牌形地村宽敞整洁的街道上,我和紫墨小声嘀咕着:两位医生的车都是suv,开车技术都那么好,为何还要换车呢?这时来了几辆车,其中有一辆很高大霸气的黑色越野车和一辆皮卡,人突然就多了起来,刘主席一一为大家做了介绍:有新华社高级记者方政军、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二级巡视员王耀辉、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等几位回乡探亲的重量级大咖,还有罗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向东以及河铺镇党委书记卢志雄。他们都热情地跟我们握手,低调谦逊,非常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我和紫墨、小晏上了皮卡,我有晕车的毛病,坐在副驾上。副驾下面放着一大袋罐头、牛奶、蛋糕等食品,司机说这是牌形地村的丁书记提前为大家准备的登山“粮草”,孝德之乡的这位美女书记的细心和热情周到让我不由感叹,难怪紫墨在车上一直念叨着这位曾与她同届市党代表的优秀村官。但我心想,刘主席不是说登山只需要半个小时嘛,这些东西用得上吗?

我们从天堂水库二级电站上九资河镇关家山螺丝地,向鸡鸣尖脚下的张家上湾方向行去。经过关家山林场后,山路变得狭窄而崎岖不平,我顿时明白了刘主席安排换车的原因,两驱suv是上不来的,普通轿车更上不来!正感觉山路蜿蜒盘旋,车行颠簸,百转千回不知所去,突然看到有个人站在上坡拐弯处朝我招手,原来这是刘主席事先联系好的向导。

来到一处平阔草地,即可望见右上方有一山峰突起,巍峨挺拔。向导介绍说,那就是壁立如削的鸡鸣尖。看来鸡鸣尖好像离我们不远了。向导说,这里是个小停车场,接下来往张家上湾的路更不好走,坐车颠得更厉害,可以考虑步行上山。新华社方记者和人大张主任一听,马上应允,他们笑着对紫墨说:“作家要亲身体验,你得下车步行啊!”

紫墨反应快,立即笑道:“我是山里长大的伢儿呢,这种体验最不缺。”确实,紫墨的老家是河铺许家宕,那里山高地僻,但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滋养了许多像紫墨一样聪慧善良、勤劳质朴、乐观坚韧的优秀儿女。我喜欢看紫墨的文章,就是因为她的文字就像她的人一样朴实,干净利落,接地气。

听说步行登山还需要三个小时,两位本想步行的大咖也上了皮卡,我和紫墨、小晏及向导站在皮卡的车厢里。皮卡一走动,我们左摇右晃,有时差点要蹦起来。向导赶紧对我们说:“蹲下来,当心树枝打头、刺条划脸!”我们赶紧低头蹲下。山路两边的树木荆丛向中间延伸,遮天蔽日,形成了天然帐篷,车在幽深的丛林里穿行,只听得树枝划在车身上唰唰作响。偶尔枝条压得低,一抬头,就会挨一鞭子。紫墨的帽子不知何时被树枝带跑了,向导的头也被不明物体撞了一下。有的路段边缘就是悬崖峭壁,一晃一颠之间,惊心动魄,我不禁对这条路,对鸡鸣尖,甚至对大自然产生了莫名的敬畏。

我忍不住问紫墨:“我们这算是丛林探险吗?”紫墨说:“不算,我小时候爬过比这更艰险的山路呢。”就这样,我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蹲在车厢里,一路蹦颠着,好不容易到达张家上湾——鸡鸣尖山脚下。

经历了穿山越林的刺激,我已饥肠辘辘,副驾下的那袋食品这时候果真派上了用场,大家下车加点“粮油”稍息片刻后,就开始徒步登山了。队伍蛇形于原始的山间羊肠小道上,风不断在林间扫荡,耳边不时传来呜呜的声音。因是阴天,温度不高,额头上的汗水很快被凉风吹干,人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我环顾四周,地上撒满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极富诗情画意。我拾起一片红叶,让它带着山土的气息轻轻划过我的脸颊,仿佛大自然在轻轻抚摸着我。一棵棵悬崖奇松苍劲挺拔,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或深红或浅红的叶子在高低错落的密林深处恣意舒展着身姿,释放着无尽的情怀。我边走边拍照,翠山、密林、绝壁、奇石,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雄奇险峻、风光秀丽的鸡鸣尖,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充满着神秘诱人的色彩。

几位前辈大咖都精神十足,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我和紫墨、石头几个在中间走走停停,刘主席及两位医生一行在队伍的后面压阵,这样给了我们极大的安全感。在穿行一片密林后,只见一座山门屹立于长满苍松的峭壁上,山门全部用石头砌成,斑驳陆离,似在向我们诉说着它的沧桑。只听见有人说:“这是鸡鸣尖古寨城门,当年山寨抗敌的壁垒,如今成了罗田一处珍贵的古城遗迹。”进入城门后,前行的路更是艰险,几乎没有路,准确地说,是需要通过攀爬狭窄陡峭的石梯登上石峰。到达山顶共有三座险峻的石峰,每座石峰上都建有一座供奉着不同神灵的石庙。而石峰一座比一座难登,或怪石嶙峋,或万丈悬崖。我站在最高的那座石庙下面犹豫很久,因为登到此处,我已是气喘吁吁,全身发软,实在是没有信心爬上去。通往石庙的路是古人在绝壁上开凿的石梯,笔陡狭窄。仰望,似是从天而降,犹如天险。每一级台阶仅可踏大半只脚,若不是有条从顶峰悬下的粗铁链,恐怕是无人敢攀行。

这时,从山顶传来几位大咖兴奋的谈论声和爽朗的笑声,我摸了一下油光锃亮的铁链,心想,人们都说美景常在更高处,无限风光在险峰。想看最美的风景,就要继续攀登,可不能半途而废。此时此刻,我心中陡生信念,无论多艰难,也一定要登上去,只有这样,才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光。在河铺镇政府跃哥的鼓励下,我双手紧抓铁链,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上登去。终于到达了石梯的顶部,一座古朴的石庙顿时矗立在眼前。这就是鸡鸣尖顶峰上的主庙,墙体斑驳,藤蔓缠绕,历尽劫难而古风犹存,庙顶的铁瓦清晰可见,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人大张主任用手机拍照时,也忍不住发出惊叹声。我曾听闻古人对于祀神之事从不糊弄,但在这奇山险峰之上修建这样几座石墙铁瓦的庙宇,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着实令人敬佩。站在石庙旁,居高临下,极目千里,看山峰起伏,层峦叠嶂,四周风景尽收眼底,此刻我真正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山顶的风呼呼地吹,树枝随之扭动着,树叶不断被掀起,形成一阵阵碧绿的波浪。看着这些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松树,苍劲挺拔,古韵优雅,风雨难摧,生命之顽强令人折服,我想起一首诗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们还没有到达最高点呢!”这时有人在喊。我往四周一看,在主庙的下侧,有一巨石凌空而起,向导赶紧介绍说:“这顶尖石名叫‘鸡冠石’,比主庙还高很多,到尖顶有简短的石级而无铁链保护,如果上去了,恐怕很难下来。”几位大咖也同时说:“安全起见,大家不上去为好,我们已登上了主峰,不必非到绝顶,留下一丝遗憾也挺好啊!”

古人言: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进退需有度,人生方从容。想必几位大咖正是领略了人生真谛,世事洞明,才会人情练达,心胸豁达。看来,在这喧闹的尘世,要适时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安放自己的灵魂。透过秀美风光,领悟山水文化的底蕴与生活的美好,从中定能得到人生的感悟。

有人提议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小晏和刘主席的侄子接连按下快门,让我们最美的笑容定格在这美丽质朴的鸡鸣尖顶峰上。下山途中,我已经没有来时的紧张,也未感觉到丝毫劳累。经过一大片竹林时,小晏说:“竹林深处有人家。如果能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将这条上山的路修好,将鸡鸣尖开发和利用起来,也能造福一方百姓吧。”

我们笑着,心里默默期待着:罗田的山山水水定会越来越美!


 

相关热词搜索:;

鸡鸣驿邮政编码篇三

;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我国甲骨文中就已有“鸡”文字出现。鸡是人类最熟悉的家禽,它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长期以来都被赋予了各种吉祥寓意。因而,以鸡为内容的艺术作品盛行不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鸡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凤的形象即来源于鸡。《太平御览》记载:“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传说鸡为日中鸟,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谓鸡有“五德”:“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则以其所从来者近也。”正因如此,有诗赞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潜五德。瞻顾候明时,东方有精色。”雄鸡司晨,守夜有时,因而古代帝王以鸡为侯。鸡守时有信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享有了农历正月初一谓之“鸡日”的美名。晋董勋《答问礼俗》记载:“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晋代《拾遗记》关于尧舜时代重明鸟的传说,讲鸡“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反映元日刻木铸金为鸡置于户首,或画鸡于牖上的风俗,鸡成为辟邪的灵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也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的记载。又因“鸡”与“吉”谐音,被人们赋予吉祥寓意,故鸡的形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被广泛应用,流传至今,寓意吉祥美好。

雄鸡形体高大英武,有雄赳赳气宇轩昂之态。唐代诗人李贺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诗句,寓意鸡鸣将旦、光明到来之意。因公鸡的“公”与功名的“功”同音,鸣叫的“鸣”与功名的“名”同音,公鸡打鸣则寓意功名;牡丹喻富贵,雄鸡与牡丹组成图案寓意“功名富贵”;“鸡”与“吉”谐音,鸡与牡丹组合又寓意“吉祥富贵”。此外,还有绘雄鸡与鸡冠花,寓意“官上加官”;绘一雄鸡引颈高鸣,旁有五只小鸡,寓意“教子(小鸡)成名(鸣)”;绘鸡与荔枝,寓意“大吉大利”;繪两只雄鸡相斗,寓意“英雄斗志”;绘雄鸡立于石上,寓意“室(石)上大吉”、合家安康等等。

因此,在中国国画中,鸡的题材有着鸡鸣富贵、室上大吉、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金鸡报晓、闻鸡起舞等吉祥寓意,从古至今深受画家和世人的喜爱。见于记载的画鸡作品,最早是汉代的门神画。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文士创作了相当数量带有鸡形象的人物画,如张僧繇所绘《梁宫人射雏图》等。唐代,画鸡已不仅仅是一种个别的绘画题材,它和其他翎毛、花卉、草虫等题材形成了独立的画科——花鸟画,使这一画科专业化、行业化,这是古代花鸟画史的新开端。画家常常把鸡置于生机盎然的花竹丛中或与其他家畜相伴,表现出和谐的自然生态。五代画家开始注重细致入微地刻画鸡的外部特征和好斗的特性,为宋人的写实艺术奠定了基础。如南唐画家梅行思,最擅画鸡,世称“梅家鸡”“工画斗鸡,至于爪起项引,回环相击,宛有角胜之势。”仅《南宋馆阁续录》记载就有他的鸡图8幅以及《子母鸡》《斗鸡》《护雏鸡》等十数幅,将鸡的护雏、啄食、聚散、争斗等种种形神,无不曲尽其态、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

宋人画鸡基本秉承了五代的传统。题材上雏鸡远多于家鸡;创作手法上,大多以精工细致的设色画为主流。刻画精细入微,赋彩华丽秀雅,风格工丽。例如宋徽宗赵佶著名的《芙蓉锦鸡图》,画面出神地描绘了一只羽毛斑斓的锦鸡,飞临芙蓉枝头,回首望向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台北故宫藏宋人画子母鸡图中,一只母鸡引领五只幼雏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鸡目光充满慈爱,小鸡依偎在母亲的羽翼下,显得稚嫩怯弱。子母鸡除蕴含五子登科之意,还表现母鸡带着雏鸡四处觅食、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该画对明成化皇帝影响很大,以至于诞生了著名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南宋画家李迪《鸡雏待饲图》,以写实手法描绘了两只憨态可掬的雏鸡,一只站立,一只半卧,均张嘴待哺,一副等待母鸡饲喂的天真模样,刻画细致入微,形象生动自然,后人誉为“神品”。元代王渊有《桃竹锦鸡图》,以秀润的笔墨描绘锦鸡栖息于桃竹湖石间梳理羽毛,注重细节表现,较宋人更加朴素、雅致,更接近文人逸士的审美情趣。明宣宗朱瞻基的《母鸡图》,公鸡与母鸡带领幼雏在草地上觅食,呼哺育幼之情,跃然纸上。取材日常生活,宣扬家庭伦理,具有教化功能。明代画家沈周颇爱画鸡,传世以鸡为主题的画不下十余幅,如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雄鸡芙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画鸡图轴》等,用笔简括,在水墨浓淡干湿的变化中,呈现鸡圆浑身躯以及羽绒蓬松的质感,充分流露出笔墨趣味,开创了写意禽鸟画风格,对后世影响颇大。明代画家周之冕《蕉石群鸡图》则用子母鸡的题材来表现鸡之“仁”德,慈母情态跃然纸上。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亦有《雄鸡图》传世。他画鸡往往用笔简练,不刻意写生,追求“脱略形似”,鸡的造型皆以直率、方折而极简的墨笔为之,造型夸张,眼睛和嘴都画成超脱现实的方形,显得冷峻孤傲,格外引人注目,甚至颇有几分禅意。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锦春图》,描绘锦鸡立于石上,寓意室上大吉。清代华喦《锦鸡竹菊图轴》,描绘了风中锦鸡的锦绣寒芳。清代居巢《菊下鸡雏》表现母鸡护雏的慈爱天性。清末画家任颐(伯年)有《棕榈鸡图》《艳秋双吉图》《凤仙鸡石图》《菊花白鸡图》传世,以“没骨法”画鸡,充分利用水和胶的作用,鸡毛用浓墨渲染,鸡尾以运笔速度极快的干擦而成。所画之鸡灵活生动、清雅和谐,具有西洋水彩画的效果,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昌硕的《鸡菊图》粗放厚重,一洗画坛纤弱风气,开一时新风。而近现代如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潘天寿、黄胄、林风眠、叶浅予、王雪涛、程十发、江寒汀等大师所绘之鸡,则更是为世人所熟知、喜爱和赞赏。

下面就我院所藏清至民国时期部分绘鸡画作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1、金子陶设色鸡石图纸本立轴(图1)

高159厘米,宽45.5厘米。画面为稀疏的草树丛中一石高立,一只雄鸡立于石上,俯身向下凝视,红冠黄啄,双目圆睁,羽毛奓起,双翅贴身,黑尾高翘,似欲捕食,或欲斗敌,气势凌人,生动形象。矮小的树干以浓墨涂绘而成,以橙彩点绘树叶,布局疏密有致。矮小的草树使立石更显高耸,衬托出雄鸡高高在上、俯视天下、斗志昂扬的不凡神态。画面右上角题识“子陶金镕鼎写”,钤“金镕鼎”(白文)印。有黄慎画风,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

金子陶,即金镕鼎,号子陶。清代画家。祖籍浙江,出生于河南,流寓清苑,一说流寓天津。扬州八怪黄慎弟子,工写意人物、走兽,偶作山水花鸟。颇具超俗气韵。

2、金梦石设色鸡菊图纸本立轴(图2)

高147厘米,宽39厘米。画面中部绘怪石之一角,石上盛开四朵黄菊。石左下方盛开数朵红菊。菊之枝叶均以水墨涂抹而成。石下绘子母鸡图,一只母鸡引领三只雏鸡觅食信步,母鸡回首凝视三子,含情脉脉,母性毕现。三只雏鸡错落分布,分别为黑、白、黄色,毛茸茸的,令人喜爱。一派秋高气爽的田园乐趣。绘画工致,形态毕现,具有海派绘画的韵味。画面左上角题识“秋耀金华。梦石写”,钤“金龢之印”(白文)印。

金梦石(1869—1952),名龢,字梦石,以字行,江苏吴县人。清末民国书画家,上海书画研究会会员,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工人物、花卉、翎毛。写意画,苍莽简率,笔意奔放,极具高致。工细画,形神必肖,栩然若生。画格有两种,一为写意类,则苍莽简率、笔意奔放;一为工致类,形神毕肖。1910年,上海成立“海上书画研究会”,金梦石为其成员。1952年,他以83岁高龄作富贵大吉扇面、锦鳞翠羽立轴,之后不见其作品。

3、赵乙青设色鸡石牡丹图纸本立轴(图3)

高113厘米,宽55.5厘米。画面中部一只大红公鸡立于石上,红冠红背,黑腹黑尾,黄啄黄腿,俯首左望,尾羽耸翘,羽毛毕现,神态十足。石下两朵红白牡丹盛开,叶片以绿彩涂抹。左上角一只杏花含苞待放。画面布局有致,层次分明,雄鸡刻画传神,翎毛工致到位,配景以牡丹,一派富贵大吉之象。画面右上角题识“岁在甲午嘉平上浣仿范玉溪先生笔敬应杏园先辈老先生大人囑。兰汀赵乙青”,钤“兰汀”(朱文)、“赵乙青印”(白文)印。据落款可知,该画作于1894年腊月上旬。

赵乙青,字兰汀,清末画家。擅翎毛,工山水。

4、吴伯年设色双鸡图纸本立轴(图4)

高122厘米,宽34厘米。画面左上角绘老树一角,枝叶茂密参差,有迎风飞舞之态,与明代画家陈道复笔下树木神似。树枝上蜘蛛、蛛网清晰可见。树下两鸡挺立,形态独特,蓝冠、白羽、黑趾,一昂首仰望,一俯首下视,双翅后背,悠然自得,寓意双吉。鸡下草石以水墨点涂而成,看似简单却形态皆出。画面右上角题识“仿白阳山人法。伯年写”,钤“吴伯年印”(白文)、“伯年长寿”(朱文)印。

白阳山人即明代画家陈道复,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号白阳山人,汉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诸生。尝从文徴明学书画,工花卉,擅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亦画山水。书工行草。后人将徐渭与其并称为青藤、白阳,有《白阳集》。

吴伯年(1891—1975),民国时期天津著名画家,回族。工人物、动物、山水。取法任伯年,有“南任北吴”之说。水墨师承海派。为京津画派代表画家之一,人称“津门任伯年”。其画作清逸、俊秀、栩栩如生。擅长画人物,兼长花鸟走兽,行笔洒脱,蜚声津门画坛。

5、柳滨设色双鸡梅花图纸本立轴(图5)

高141厘米,宽41厘米。一树梅花独自盛开,枝干佶屈,梅花朵朵,略施浅淡颜色,凸显百折不挠气势。梅下石上两鸡前后而立,雄鸡低首俯视,一足着地,一足缩起,动态十足。母鸡回首作啄痒状,悠闲自得。整体色调暗淡冷艳,布局层次分明,结构错落有致。画面左上角题识“庚辰清明前百角上渔笙柳滨”,钤篆书“柳滨”(白文)印。据此可知,该画作于1940年清明节前。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具有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时值日军侵华之际,作者以寒梅、双鸡作画,其寓意不言而喻。

柳滨(1887—1945),字渔笙,浙江宁波人,寓居上海。擅画翎毛、花卉、走兽、山水、人物等,私淑程璋(瑶笙),自学成才。与程璋(瑶笙)驰誉画坛,有“海上二笙”之美称。与孔小瑜等人从事新国画运动,创作中对色彩、明暗等方面均有研究。主要作品有《书画成扇》、《花鸟立轴》、《猴立轴》、《水鸟秋戏》、《花鸟四屏》、《国色天香》、《商山四皓图》、《葡萄松树图》、《猫戏图》、《芭蕉小狗》等。

6、赵霖设色雄鸡树石图纸本立轴(图6)

高149厘米,宽39厘米。古木枝干虬曲、苍老,施赭黄色,苍劲有力。绿叶、红花、紫果,古朴淡雅。绿叶红花旁,树下圆石上,一只雄鸡作飞跃状,右爪抓石,左爪抬起,头略前趋,双翅微张,尾羽上翘,动态十足。雄鸡跳石的瞬间被画家描绘得栩栩如生。整幅画给人一种古朴沧桑的感觉,有王武工整秀丽的画风。画面右上角题识“仿王庵老人大意西泠赵霖画”,钤“晓云书画”(白文)印。

忘庵老人指清初画家王武(1632—1690),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初院画名家。明代画家王鏊六世孙,精鉴赏,富收藏,对于宋、元、明诸家名迹,往往心追手摹,务得其法。擅画花鸟,风格工整秀丽。王时敏对其作品极为称赞,认为“近代写生,率有院气,独勤中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所作花鸟,能得生趣,秀丽多姿,功力深厚,水墨没骨多取周之冕、陆治画法,只在点笔方面有所发展,与恽寿平齐名,亦擅诗文。传世作品有《红杏白鸽图》、《花竹栖禽图》、《松竹白头图》、《鸳鸯白鹭图》等。

赵霖,字歗云、晓云,号风篁中人等,浙江杭州人。善画,私淑程璋(瑶笙)、朱梦泉等,所作尤以花卉、山水为佳。居沪上鬻画为业,名重一时。

7、严柏年设色双鸡图纸本立轴(图7)

高115厘米,宽43.5厘米。画面绘雄雌双鸡于藤架之前,雄鸡耸立,昂首鸣叫,黑羽黄啄,冠羽蓬松,尾羽下垂,双足矫健有力,身体健硕,斗志昂扬,可谓“雄鸡一唱天下白”。母鸡红垂、黄羽、黑翅、墨尾,作匍匐前行状,有臣服、依偎雄鸡之态。画面左上角题识“闻声应起舞算让着先鞭。柏年”,钤篆书“柏年”(朱文)印。作者借用东晋祖逖“闻鸡起舞”、刘琨“着人先鞭”的典故,激励有志之士及时奋起,发奋有为,报效祖国。画面简约却主题突出,使人顿感精神鼓舞,热情洋溢,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严柏年,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镇芍榆坨村人。冀东民国四大画家(严柏年、宣道平、果树邨、李浴星)之首,与王文灿、惠易唐、苗竹楼并称乐亭四大画家。平生酷爱绘画,长于写意,国画、西画均有很深造诣,以写意花卉、山水见长。其所画牡丹富贵生动,山水画亦颇有气派。善作花卉、骏马,深受徐悲鸿赏识,曾在其一幅《游鱼图》上亲笔题“游哉悠哉”四字并落款。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举办画展,与海派画家交流画艺,熔南北画风于一炉。1948年,在北京箭楼举办个人画展,获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人赞誉。

8、梅兰芳设色雄鸡牡丹图纸本立轴(图8)

高128厘米,宽66厘米。图绘一只雄鸡立于嶙峋怪石之上,俯首怒视,红羽披身,黑尾耸立,羽毛奓起,两腿蹲屈,双足有力,欲捕食或斗敌状,剑拔弩张,盛气凌人,寓意英雄斗志,君子霸业。怪石后面牡丹盛开,团花锦簇,五颜六色,若隐若现,富贵十足。左上角题识“大丈夫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故有济世之才尤贵有济世之事业富贵功名盖可忽乎哉。兰芳”,钤“澜”(朱文)、“兰芳”(白文)印。作者借用“鸡口牛后”典故以表达作品的高洁立意,典出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臣(苏秦)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该画应作于抗战时期,图文相配,主题鲜明,令人斗志昂扬,激情饱满。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其画清丽秀雅、神形兼备,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抗战时期蓄须铭志,曾以卖画为生计。其书法功底深厚、清静隽秀,以行楷书为主,小楷尤精。

9、齐白石设色群鸡图纸本立轴(图9)

高102厘米,宽33厘米。画面简洁,除一只雄鸡和八只雏鸡外,再无其他,亦无背景。除雄鸡首部施以朱彩外,其余皆为水墨绘就。雄鸡神态雄武,雏鸡憨态可掬,令人怜爱。右上角题识“八十八岁白石老人”,钤“老木”(朱文)印,左下角钤“雕虫小技家声”印。可知时老人八十八岁,当为1952年作。作品笔墨苍润,具有较强的书法意趣,用笔简练概括,形象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老人善于描绘乡间风物,尤其擅长刻画村野小动物的高超技艺。

雏鸡题材承载了白石老人对中国绘画语言和审美的探索与研究。老人最擅长画毛茸茸的雏鸡,灵动可爱,洋溢着浓浓的生机与情趣。通常皆以水墨画成,或浓或淡,很少设色,有疏有密,千姿百态。老人熟练地掌握了墨色的浓淡干湿以及笔法的不同,把雏鸡身上绒毛的质感画得纤毫毕现。为表现雏鸡稚嫩、娇小的身体特征,老人多运用淡墨进行点染,只在雏鸡的头部、两翅施以浓墨,不仅加强了雏鸡的立体感,还避免了题材和形象过于单调之不足。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擅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以画虾著称于世,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先生主张绘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创红花墨叶一派。先生将淳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鳥画的最高峰。代表作有《墨虾》等。

10、李苦禅设色鸡竹图纸本立轴(图10)

高79.5厘米,宽42厘米。画面上部为丛竹,以墨色浓淡表现进深与层次。竹叶飘摆,表现了风竹姿态。下部为一只雄鸡矗立于草丛之中,充满斗志,毫无惧色,其啄、眼、足皆具有鹰的雄姿和气魄。潇洒几笔,绘出疾风劲草,如钢丝般强劲有力。右上角题“励公写意”四字,钤篆书“苦禅”(朱文)印。作品明显受到了齐白石画风的影响,绘画手法上极为相似,皆以浓淡水墨绘成,仅在雄鸡首部施以朱彩。技巧娴熟,笔法老到,神态毕现,堪称苦禅师的经典之作。该画体现了苦禅师于逆境中亦不失斗志与信心的胸怀和气魄,这正是处于困境中的中华民族所需要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苦禅师画鸡,常有鹰的气魄。代表作有《与天同契》、《大吉图》、《双鸡图》等。齐白石先生曾在李苦禅《双鸡图》上亲题:“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对李苦禅画鸡的笔墨评价颇高。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字超三、励公。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齐白石弟子。擅画花鸟和鹰,以画鹰著称于世。所画之鸡亦类鹰。“硬”是苦禅师绘画的最大特点。他用八大山人(朱耷)早期的“方笔”画法加上自己魏碑书法的苍劲浑厚,形成了一种貌似铁笔钢线的画法,用线见棱见角。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有《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等。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481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