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34:08
最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精选
时间:2023-06-06 14:34:08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篇一

【摘要】

校长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要做好学校管理,我认为应该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关键词】

课程改革;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人为本;教学质量;基础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必然带动学校管理方面的改革,而且学校管理改革要走在课程改革的前面。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需求又适应农村学校实际的管理体系,是摆在我们农村小学校长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学校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较为复杂的工作,因而其具体的管理工作也面临诸多困难。一些负责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总欲在辖区内从宏观到微观作统一要求、统一管理,这是不科学的。教育工作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它虽有规律可循,然而教育思想应因人而宜,教育之法也大有殊异。因施教者与受教者之不同而有别,各地各校也有自身的特点,教育的规律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1. 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即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校长,我要求学校领导要按照分工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分管的工作承担决策、监督和对事故负责的责任;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决策意识、精细化管理意识,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多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教研一线、深入服务工作实际,细致地了解情况,深入地研究问题,周密地部署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 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我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我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二是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2. 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在学校管理中,我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3.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较好的高一级学校。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1)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2)课外活动龙腾虎跃;(3)学校管理井井有条。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所以我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我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还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4. 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着想,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乐学、好学、善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并努力在特色教育,特长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教育,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篇二

摘要: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教育事业也在时代背景中实施创新与改革。就大学物理教育而言,这是一门工科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着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专业水平。然而面对发展迅速的时代科技,物理实践教学的局限性使其在教育事业中存在一些误区思想,本文就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进行研究,并找寻更有利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育误区;对策

物理体系在现实中的应用是非常多的,其对社会的贡献之大,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就需要各大院校重视大学物理课程有效的开展。学生学好物理可以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其知识构架的科学建立和今后的择业方向有所帮助。但是,如今教育体制的诸多限制因素,使得大学教育的进展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在问题中不断探索,努力在实践中实施有效对策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物理”人才。

一、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大学物理教育忽视人文教育

如今大学教育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学科的知识教育上,而对于人文素质的发展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教育体制对于知识的传授要求过高,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大学没有足够的实践意识,在教育中一味寻求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以成绩为检验自身能力的标准,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大学物理教育中,教师以物理学知识相关技术为主要切入点,力求学生掌握公式概念,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师缺乏对物理学知识相关历史的引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物理的理解认识较为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认识物理。教师认为相关人文的知识引入会分散学生注意,通常对于学史类知识都是一笔带过。这并不利于物理学的探索者对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物理的整个历史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也只是表面的,对人文教育的忽视在教育中是一个缺陷。

(二)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片面性讲授问题

大学课堂上尤其是在物理课堂,教师对于这门理科课程要求主要在于对课本原理知识的掌握,没有发掘物理教育的更大价值。实际上能够体现一门学科灵魂之处的,应该是它的内容,就物理这门课程而言,除了其中原理定义以外如果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物理相关理论的全面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物理原理的产生,无法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构架。教师对于物理课程的讲解太过片面,对于篇幅较大的经典内容往往不会重视,要求学生仅仅去了解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由于大学物理针对的学生是已经在中学时期接触过物理的学生,所以在大学中的物理教育只是借助微积分工具的简单重现的过程。如今由于物理学中量子论及相关推理过程相对复杂,在教学中会作为不参与考核的内容,而轻视了更深入的分析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泛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带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如今有很多院校都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之中。教师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更贴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也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借助多媒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就当下的多媒体教学而言,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多媒体应用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很多教育模式意识到多媒体网络的便捷性,想要利用网络教学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会将书本中的概念原原本本地复制在课程演示稿件中,没有创新质量不高的课件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授课,缺乏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被动。这些都是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够所造成的,若利用不当不仅无法发挥多媒体的价值,还可能导致教学率的降低。

二、大学物理教育误区的对策探讨

(一)注重人文教育

在进行物理学科知识讲解之前,教师应该注意将物理学史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物理相关历史的了解,打开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习者塑造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教育本身而言具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单纯的考虑原理知识的传教,应该结合人文教育对学科进行深入分析。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让他们理解并对物理学科感兴趣,最终提高了学科的教学效率。将人文与科学结合,首先需要教师转变其思想观念,重视课堂教育中对于人文部分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科学与人文进行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教育熏陶的同时,提高自我素质及智慧。

(二)丰富教学范围

做为原理较为复杂的物理学,在教课过程中仅仅将表面原理授予学生,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原理的推理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经典物理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应该在教学中将更新的物理概念、知识详细分析讲解给学生,更新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以提高其快速适应能力。丰富的教课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展了对于物理更深层次的探讨,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实施,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才可以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探索欲,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认清多媒体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屡见不鲜,针对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一些误解,应该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注意教师主导性和多媒体技术辅导性的关系。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助,而非将教师的工作代替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结合多媒体的有利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全程学习中对学会生做出指导。另外,应该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互辅关系。如今科技被应用与教学事业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对学生进行授课,但不应该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物理课程具体内容安排教育方式,以学生接受能力为主,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效地进行结合。

三、结语

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物理人才,应该注重物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以及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将实际问题进行改革,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篇三

;

摘 要:伴随着世界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全世界的电子商务业务发展也正朝着内容和区域的广度化和深度化发展。在中国,人口的众多和区域的广大导致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式和路径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广大农村,既有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其发展的困难和弱势,本文就其两方面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优势和劣势;策略

pei liang

1. 电子商务的定义和内容

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行为均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其主要内容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端/服务端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分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

2.1 发展前景良好,但是问题也不少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虽然随着城镇化的大发展,农村人口和地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毕竟还有相当大的存量保有,而且随着人口政策的放宽,农村人口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较大幅度的长期增长,在这个态势下,农村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实体商业网点少而且小,结合网络技术和应用在广大农村的逐步普及和强化,必然给电子商务业务在农村带来长期发展的契机,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也不平坦,农村电商依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首要问题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虽然我国网络技术整体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日益加快,但是无须讳言,地域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显然要比一般地区要发展的又快又好,有些老少边穷地区甚至都没有网络,有些地区的网络也非常落后,覆盖面小,信号差,网速低,时断时续,极大地制约着电商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领域,有关方面特别是相关营运公司和政府管理机构应该本着整体和长远布局的战略眼光做好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方面提前和全方位的投入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来看都会有良好的长期回报。

2.3 物流网络的构建

农村地域广大,人口分布不均衡,电子商务业务也不均衡,因此对物流网络的构建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许多地区的网点设置不稳定,不规范,不到位,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和全面的发展。有鉴于此,建议有关经营机构和政府管理机关能够从长远视角出发,合作共赢,构建一个良好的模式,老少边穷地区的物流完全由政府机关,国营机构或者商业机构独立营运都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构建一个全面的稳定的长效的物流网络。

2.4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新经济消费和生活模式

广大农村除了原来一些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那些青壮年较少或者大多数都出外打工的地区,留守的老年人和儿童较多,他们的生活模式没有多少改变,思维模式和消费模式也依然长期保持传统的方式,相关的政府机关和组织就应该在这个方面多加以引导,通过宣传,培养农民的电子商务消费意识,提升积极性,并在相应的组织和设备方面加以支持和帮助,比如建立一个电商商店,由专人统一管理和营运,在理念上,组织上,业务上对他们进行帮助,改变一家一户的模式为集体合作和营运的模式,长期以往,必然会对电商的发展和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

2.5 大力培养相关人才

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缺乏人才,尤其是电商人才,如果依靠各家各户的自我培养是远远不现实的,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在人才,资金,组织和培训方面给与多方面的扶持,比如可以在专门的学校或者部门举办培训班,引进相关人才,特别是大学生公益性质的人才,也可以设立专门工作室来集中优势的资源从事这方面的业务,避免一家一户单干所导致的不利局面。

2.6 政府主导

政府应该把推广电子商务业务当作一个政治和社会发展任务而不是一个纯粹商业业务,在资金,宣传,人才,物流配套设施方面要有专人,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来扶持,虽然可能前期投入未必有直接的效益和业绩可言,但是政府要树立长期和宏观的战略思维,对这方面的投入必然会对本地区的总体发展起到巨大的长期推动作用。

2.7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国家层面和地域层面尽快完善各类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改变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局面,积极引导,克服各种乱象和不规范,不合理的运作,建立完整完善的生态环境,使得电商的发展有一个持续的绿色的良好的依托和平台。

总结

电商在农村的普及和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必然会对我国农村经济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行动起来,有关部门应该在电商领域的各个环节起到引导和主导作用,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对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畅.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j】. 经济管理.2018(3)

[2]王长英.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策略【j】. 中国市场.2017(15)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篇四

农村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情况却不容乐观。无论教学质量还是学校的管理,都因为经济水平以及地区上的差异与城市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农村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在当前应该要加强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村学子未来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提供帮助。

1农村学校管理问题概述

1.1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来看,其管理理念还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是极为落后的,对于农村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毫无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当中,是相当教条的,着重统一而忽视个性,重视服从而忽略交流,重形式更甚于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学校的管理十分呆板沉闷,同时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也毫无帮助。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就必须要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理念。

1.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从目前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阻碍农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管理过程当中,大多是依靠着生硬刻板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为被动,同时也是处于一个被检查者的位置。学校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师的教案书写、课堂授课甚至是布置作业的多少与次数都会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一来,就会大大打击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进行教学,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1.3缺乏有效的管理

缺乏有效的管理是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情况来看,却极为缺乏这种指导。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对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从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当前有许多农村学校虽然要求了教师提交工作计划,但是对于教师所提交的工作计划并不重视,只是注重形式上的工作计划而已。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大大缺失,造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低效和低质。

1.4缺乏创新意识

对于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然而,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状况来看,创新意识的缺乏却让人心惊。大部分学校的管理人员在学校管理工作当中都只是依靠以往的形式和规章制度来进行,导致学校的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脱节,不仅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同样也十分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1.5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之所以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质量一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农村学校中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仅针对的是教师,同时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学校更加重视的量级的工作,比如说发表论文的数量、课题研究的数量以及辅导学生作品获奖的数量等。而对于质的工作,却极为忽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量而产生的投机行为。从而使得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显著提高。除此之外,针对于学生,在城市学校开始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时,农村学校依然是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这样一来就十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

1.6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

市学校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就导致农村学校对先进管理手段认识上的匮乏。其次,即便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先进管理手段给学校所带来的好处,但是由于经济、师资、所处地区等客观上的因素,导致学校无法将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学校管理当中,从而对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2加强和改善农村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

2.1农村学校管理的强化方法

要想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加强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那么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一来,才能让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更有目的,同时根据学校实际的情况,以及教师、学生的意见来改善学校的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管理。其次,还有一点就是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这是因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对学校的管理,还是对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展示机会,无论是公开课还是优质课评选,这样都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2.2农村学校管理中陶行知管理思想的应用

要想将陶行知管理思想更好地应用在农村学校管理当中,那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以校长为代表,多方参与的科学民主学校管理机制。这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学校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进行分离,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才更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听从多方的声音,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其次,学校管理者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的现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政策,帮助学校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让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更好地发展。第三,学校一定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通过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让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同时根据规章制度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最后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合理使用办学经费,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办学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农村学校办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经费用在刀刃上,以此来提高办学效益,这样才能为学生与教师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3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方式解读

3.1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要想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那么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在农村学校当中,由于资金的匮乏以及师资力量的缺少,导致农村教师所掌握的教学资源十分稀少。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一定要加强教师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学校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开发信息中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3.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最为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反对任何教学过程中形式化、教条化以及传统化的教学方式。要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更加和谐、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学校一定要提高教师的质量,可以开展不同的交流会或者是座谈会,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后,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者还需要组织不同的教研活动,对当前农村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构,这样才能更加详实地掌握农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尽快改善当前的状况,才能让农村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对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入手,改善管理现状,并且将陶行知管理思想应用到其中。除此之外,还需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升,根据这一问题则可以采用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子创造更加明媚的未来。

参考文献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篇五

由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作为一种资源日渐成为提升组织竞争力的催化剂。20世纪7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开始应用于企业界,企业通过对知识资源的管理,获取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成效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20世纪90年代后期,“知识管理”开始成为管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在其公布的《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inthelearningsociety)报告中指出:知识传播与应用程度在教育部门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知识管理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知识分为被物化了的显性知识以及隐含于个体经验中未被编码或表述的隐性知识两类,因此就其管理而言,分为显性知识的管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为使组织知识发挥最大效用,达至组织财富的增加,组织知识管理即指对组织的知识资产、知识设施、拥有知识的人员及知识创新过程等进行有效管理,强调知识的获得、积累、分享与创新。虽然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源引于企业管理的理念,但学校作为知识传承、创新与传播的知识型组织,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同样面临着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机制。因此,有效的学校知识管理就成为学校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那么,何谓知识管理呢?这里认为通过对学校组织知识的积累、组织知识个体化以及个体知识创新和个体知识共享过程的有效管理,使学校隐性知识不断显性化,知识积累持续增加和更新,以增强学校实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即为学校知识管理。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校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以及对学校人员的知识管理。学校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重在积累、更新及共享,使其内化为学校成员的隐性知识。然对学校人员的知识管理则侧重于个体的学习、反思、创新与分享,旨在将个体的隐性知识外显化。学校知识管理在推动学校及学校成员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学校知识管理可以加速知识在学校、学校成员,特别是教师之间的流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可以增加并更新学校知识,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双赢;其次,通过个体知识的外显化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激发教师教育教学及为学校奉献的热情,有效防止教师职业倦怠;同时,知识管理可以更好地融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提高学校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能有效防止由于员工离职而造成的知识流失,进而保持并提升学校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

二、学校知识管理现状

(一)知识管理定位不清晰

由于学校知识管理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可供借鉴使用的理论体系或公开流传的经验表述,致使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对知识管理概念的界定模糊。学校知识管理主要集中于已经编码化了的文化知识的管理,而没有意识到个体的经验、品格等内隐知识也是知识管理的范畴,对学校知识管理缺乏系统化认识,定位不准确。同时,由于管理者自身认知的有限性,使得学校知识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推动学校知识管理的制度及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学校知识管理仅停留在喊口号、摆样子的表面形式,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知识组织丧失独特性

学校自身作为知识生产、传播与创新的知识型组织,推动知识共享与交流,实现知识增值本应是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及行政后勤管理的杀手锏,是区别于企业的独特性所在。但在目前的学校管理实践中,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均将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教育教学目标奉为宗旨,以应试为导向,以升学人数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绩效的主要考评目标。以迎接上级监督检查及办学模式达标为治学动力,学校自身的教育理想逐渐地湮没于这种长传下达的政令教育体制中。

(三)学校成员认识不到位学校知识管理的本质是对学校成员的管理。

学校成员认识不到位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及教师对学校知识管理里的认识有失偏颇。学校领导以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任务为己任,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求稳,缺少改革、冒险与创新的精神,忽略了有效知识管理对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性。教师虽是知识的主要拥有者,但对教师个体而言,其主要以完成学校升学任务为教育教学目标,将备好课、上好课,保证学生考出成绩作为其为师的职责,缺少以知识管理的视角认知集体备课、教研观摩活动等的意识。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师的价值已沦为完成教育任务的工具,而非人类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的主体。

(四)学校知识共享有障碍

知识管理的核心目的是知识的创新,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是创新的前提。学校作为典型的学习共同体,其一切服务于学校发展的知识都应纳入知识的流动体系之内,成为知识创新的前提。然,学校知识共享机制的创建仍受制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观因素有:一是教师出于个体利益的考量,为保持个人的竞争优势,保留和独享个体的创造成果,不愿进行知识共享;二是由于教师谦虚的个性,使其低估了自己创造成果的价值,从而错失了知识共享的乐趣;三是传统文人相轻的观念,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少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省和向他人学习的自主意识,忽略了知识的积累、共享与创新。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校领导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不充分,没有创设知识交流共享的良好环境,同时针对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激励措施不健全,且未落到实处;其次是良好的社会风气及相互信任的良性人际关系尚未形成,使得知识产权的认证与保护问题成为阻碍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提高学校知识管理水平的对策

将知识管理模型引入教育领域是一个开创性的实践,且仍处于探索阶段。就如何提升学校知识管理水平,将知识管理切实贯彻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发挥学校知识管理的效用,以平衡学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最终促进学校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可供借鉴。

(一)建构学校知识管理系统

学校作为知识集合的阵营,其内隐和外显的知识多散布于学校各个方位及每一位成员身上。建构学校知识管理系统就是要将这些分散了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以编码化的外显知识进行呈现,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构建知识管理系统,首先,要建立学校知识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学校知识管理事务,对学校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并做系统归类,使其尽可能的方便组织成员的查阅与使用。同时,对已归类的知识进行定期整理,淘汰那些与学校发展不适应,丧失使用价值的知识,以实现知识的持续更新。而且要建立并贯彻执行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激发学校成员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意愿,特别是在学校知识管理运行前期,这一激励制度的贯彻执行尤为重要,将会逐步促使学校成员形成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惯性及自主意识;其次,建立学校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这里主要是指建立为学校成员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网络平台,对师生知识需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作为后续知识搜集、图书采购的信息依据;最后,应将知识地图技术引入学校知识管理工作中,既能方便成员了解学校知识拥有情况及存储位置,又可为知识使用提供快捷通道。。

(二)建构学校知识共享文化

学校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四部分组成。然这四部分投射到知识管理范畴之内时,对学校显性知识的管理则对应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管理,而管理学校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则对应学校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管理,因此,学校知识管理亦即学校文化的管理,故而实施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实践之一就是学校文化的构建。首先,要创设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传递共享、创新与协同发展的学校精神,创设学校成员进行知识合作、交流与创新的融洽的人际氛围,以增加人际交流机会;其次,建立学习型学校,创建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树立组织成员共同愿景的前提下,给成员留有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团队合作与个人自由的相协调,为学校成员提供个体知识的施展空间,以为个体创新提供可能性;最后,应立足于本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同时向外延伸与兄弟院校建立知识联盟,开展院校之间的知识合作,与家庭和社区沟通联系,搭建知识实践社区,扩大知识共享与交流的范围。

(三)加强学校成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

学校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职员工。因此,学校知识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管理,在此将从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就学校领导者而言,其作为学校教育理念、价值观念的构造者,在引领学校成员的发展及共同愿景的建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应对其进行知识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加深其对学校知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参与和负责知识交流、共享及创新活动。就学校教职员工而言,其作为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拥有者,是提高学校知识管理效用的助推器。应将教师知识共享活动,如集体教研、听课、评课、学术沙龙等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和日常化,以奖励政策等鼓励教师对日常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写教学手札,且定期总结与共享,使教师个体知识不断得到积累、升华,以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不断外显为旨归。且需要建立教师淘汰机制,通过学生评课、反馈等途径,使教师产生危机感,促使其不断进行知识学习和创新。同时,应鼓励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前沿知识等途径,将外显知识不断内化为个体隐性知识,形成个体独特的教学风格,争做教学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两位一体的研究型教师,增强个体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对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占据有效知识无异于掌握一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方法和信息,有效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权力资源。所以,学校独有的有效知识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共享的前提,故应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保护学校的知识产权,一是国家层面应加强法制建设,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切实贯彻执行知识产权法案,对仍处于收益范围内的新知识进行备案管理。二是学校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处理好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对于学校独有的创新知识应做好产权归属和保护工作,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知识产权备案,争得国家法制保护。同时,还应加强学校内部局域网的安全系统建设,对外进行有条件的开放,并注意新知识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方式,使新知识在学校内部进行共享的同时对外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收益。

(五)建立学校知识管理评价体系

将在企业管理中已取得显著成效的知识管理模式引入学校管理实践,并不意味着学校知识管理可以照搬企业知识管理经验。学校作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其知识管理应是在对知识搜集、积累、共享与创新的基础上,将有效知识传递给有需要的人,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获取办学效益。首先,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评价与反馈体系,以学校教育目标任务为导向,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岗位分别设置合理的评估指标,由专人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其次,学校应对自身承接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按期间进行统计整理,确保对已编码化了的创新知识进行客观公正的量化评估,而对于隐性知识等不能具体化的知识,应依据考评者的经验对其做出尽可能公正的主观量化评估。最后,在进行学校知识管理评估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校内、校外已有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不断完善学校知识管理评价体系,以尽可能有效的测量学校知识管理的有效性。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获得、积累、共享与创新,在快速变迁的知识经济社会,学校也处于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之内,因此,加强学校知识管理,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应对伴随知识经济而来的挑战,提升学校效能的强有力的途径之一。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篇六

本次研究调查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

1.1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

通过对河北省农户参与低碳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的研究,确定本次调研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框架设计。

1.2进行预调研

在保定周边地区,团队成员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若干农户进行调查。调研结束后,记录和修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

1.3正式调研

考虑到河北省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及低碳新农村建设现状各异等因素,团队成员在保定、石家庄、邢台三个城市中,选取了若干经济发展水平与低碳新农村建设水平分别处于不同阶段的行政村落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农村地区18岁以上的居民;调查内容主要为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制约因素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访谈63人,发放问卷368份,收回问卷362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51份,回收比例为95.4%。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耗、排放和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生态环境面临很大挑战。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工业方面,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生活方面,提倡低碳生活,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但低碳新农村建设的受重视程度较低于低碳城市建设,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农民低碳发展意识不足等问题,使得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发展模式长期存在。这种落后的发展模式,使得农村资源日渐枯竭,农村环境日趋恶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低碳城市建设为低碳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模板。在低碳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等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模式下,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理念是评价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标准。在低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化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要注重这一理念标准。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北省农村的低碳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通过轮作耕种、秸秆还田等多种生产方式,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产量。部分行政村落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满足农户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碳排放量,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专业集群的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业也在河北农村地区得到积极建设和发展[3]。但河北的低碳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亟待完善,如低碳建设较晚、低碳进程落后等因素,使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仍然普遍存在土地利用浪费、生产生活碳排放量较高等问题。

3.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户收入增长缓慢

河北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第二三产业先天不足、后天缓慢;农业经营模式多为粗放式经营,农业总产值的增加主要依靠耕地面积的扩大;产业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生产力较落后。河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抵御外界风险能力较差,而华北地区又是虫害、寒潮、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因此,每年造成的农业损失严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4-6]。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业专业生产和研发能力较弱,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的附加价值不高。另外,河北省农产品的供给层次较为单调,主要为粮食作物,难以在市场上取得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较低,农户收入增长缓慢。这些经济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低碳新农村建设。

3.2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一方面,受城市地区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大量高污染产业从城市转移至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农村地区大量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地的严重污染、水源致病率的提高、物种多样化的大幅减少等;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缺乏远见,仅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过度开发资源,滥用化肥农药,就地排放污染水源。这种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的发展,使农村环境污染愈加严重,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政府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农村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重视,缺少专业的环境治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环境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农村环境治理缺乏经验,多套用城市环境治理措施,“以一法治两案”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模式上都存在障碍。由于环境治理属于公益性事业,资金消耗大,收益的回报期长、见效慢,农村地方政府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另外,农村地区执法整治力度较弱,环境监管力量不足,缺少健全的行政机构进行严厉治理。

3.3农户受传统生活观念束缚,低碳意识薄弱

农户传统的生活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及其思想观念很难被改变。大多数农户并没有考虑到传统生活方式带来的后果,低碳意识薄弱。例如,当前河北省农村有国家实行的低碳家电下乡政策,但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低碳消费需求不足[7]。在低碳经济推广和运行过程中,河北省农村的高碳生活方式成为低碳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由于农村自身粗放型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户生活能源结构单一,除了普遍使用煤炭以外,还存在一些直接燃烧薪柴的方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河北省农村的使用率很低。此外,在部分农村地区,露天堆放的草堆柴垛、路边的粪堆以及垃圾堆随处可见,这“三堆”便反映出农户薄弱的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

3.4低碳新理念在农户中的宣传力度不足

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和农村的“二元低碳”现象。在城市,低碳政策被很好地落实和执行,低碳城市建设进程突飞猛进;但在农村,政府的宣传和知识普及不够深入、全面,宣传方式简单、宣传力度小、宣传面窄,这使得农民对低碳知识不够了解,低碳意识较薄弱[8]。实际上,河北省的低碳农村建设是积极主动的。但由于政策未能及时宣传到农村中去,很多优惠机制没有被农民了解,低碳农村的建设进程受到阻碍。在宣传方式上,大多数农民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来了解低碳环保知识,宣传方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当前农民对低碳新农村知识的需求。

4.1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

大力发展河北省的农村经济,有利于小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和健康发展,满足富裕农民进城创业的愿望,可以极大地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促进小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提高乡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河北省传统农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就是加快传统农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又为农村土地逐步向种地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可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户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更重要的是,农户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将会有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市场的繁荣。在上述前提下,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间接影响农户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理念,低碳理念将更加深入到农户的思想中,对于更好地推进农村低碳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以政府为主导,优化财政

在低碳新农村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河北农村的经济体系应向低碳经济方向转型,政府需要在财政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丰富河北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在这项工作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低碳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加强行政管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为低碳新农村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丰富河北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帮助农户打破自身限制,实现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提高生活质量。政府加大财政预算支出,对农户采取低碳消费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买更换节能设备,促进节能环保产品的使用,让清洁能源走进农户的家中。

4.3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户低碳新生活的意识

农户是农村生产活动中的主体,更是低碳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者与参与者,他们对待低碳新生活的态度是建设低碳新农村的关键。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户传统生活观念根深蒂固,低碳意识不够强烈,若想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户这种传统的生活观念,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户更多专注于低碳新生活带来的切身利益,一旦自身利益有所损害,他们将拒绝做出改变。因此政府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切实从农户利益出发,加大对各个地区的宣讲力度,让宣讲走进基层,使农户深入了解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进程。丰富宣讲内容,在宣讲中突显出优惠机制,让农户从根本上意识到低碳经济的益处,进而强化农户心中的低碳理念,调动农户参与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农户自信心和环保责任感。

4.4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完善环保法制

目前我国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还不够健全,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尤其是土壤污染、生态补偿等方面还存在法律空白。在低碳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农户环保意识淡薄只注重眼前利益、一些执法部门管理混乱,这些现象需要相关的法律去约束去规范,但农村法律法规的建设不能满足现代低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不能为相关的政策提供完整的法律保障甚至会损坏农户的合理利益。因此,切实保护农户合理利益并有效制约农户不合理的行为,充分考虑农户的参与诉求以及低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出台具体的低碳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填补农村环保方面法制的空白,推进低碳新农村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篇七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篇八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在农业生产中普及科学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改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经济 市场体制 工业化 农业结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然而,我国农村发展中仍存在着很多制约农业发展的矛盾,比如我国农业生产力普遍偏低、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民的思想意识还不够开放、农业项目融资困难等。可见,在改革开放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济大背景下,农业虽然得到了很多机遇,但却面临着更大挑战。这就需要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对农业发展的研究中,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相对贫乏。

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普遍偏低,其中手工劳动占了很大比重,而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并且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比较薄弱,这就导致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产品的长效增长机制难以形成的局面。我国资源的特点是,资源种类繁多、总量庞大,但人均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贫乏以及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长期落后。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城乡发展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善城乡关系、巩固农村基础地位的工作上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未从本质上得以改变。两者之间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城市以现代工业生产为主,通信、道路、教育及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先进,城市人均消费水平高;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主,基础设施落后,人口众多,人均消费水平低。

这种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3、农村市场体制不健全,农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处于基础薄弱、交易不够规范、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市场制度建设速度缓慢的境地。农村市场体制混乱主要体现在: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销售及服务网络建设还很贫乏,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消费欲望;农村市场盛行的小农业生产经济模式,无法满足农村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商品的需求,更不利于社会化大生产及产品的社会化流通;农村市场分布分散等特点,导致对其管理难度很大,监督工作难以到位,常有一些违法欺诈的经营活动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利于农业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供需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朝着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面临着很大挑战。很多农民由于技术、经验及资金的匮乏,无法形成适应现今市场供求关系的规模生产效应。加之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科技普及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效农业产业化步伐维艰。

4、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很多乡镇和村办企业都停产或是倒闭了,加上许多村组织缺乏战略眼光,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问题上,思维贫乏、魄力不足,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进入无项目的窘境,严重制约了乡镇及村组织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5、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村镇干部的管理素质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农村干部素质不高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概括起来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村镇日常工作繁琐,事无巨细,很多村镇干部整日忙于对日常事务的应付,难有闲暇考虑经济建设,再加上薪酬、养老保险等问题解决困难,严重挫伤了村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村镇干部工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有些村镇干部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深刻理解党在现今阶段对农村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的精要,其工作方法简单、工作能力不够,时常引起干群矛盾,制约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

6、农民观念陈旧落伍。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由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导致农村教育经费紧张,教育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又反过来制约农民的收入水平,导致长期以来农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局面。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够,只懂得盲目跟从和投资,看不到一些当地资源的经济前景,与很多优质项目失之交臂。

三、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1、大力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进程。

对我国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是推动我国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因素。加快对传统农业改造的基本思路是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进程,以工业生产的方式来改造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引入科学技术作为辅助,并通过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方式来加速对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首先,应在农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土地制度,明确农业的地位,提高农民的待遇,并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促进农业按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发展;其次,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建立清晰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引入激励机制以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最后还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无后顾之忧。

2、推进农业的科技化进程。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应大力推动针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使我国农业走上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应大力支持对包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及生产率、有效节约水资源和建立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在内的农业科学的研究;其次,提高包括农业科研、推广及农民在内的农业技术系统的效率;最后,还应加强现代化管理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

3、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是我国农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合理构建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在确保国民经济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其次,结合市场供需关系,合理安排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再次,推进农产品改良及结构升级的研究工作;最后,合理调整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战略。

4、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条件。发展集体经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应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好项目发展集体经济,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民服务。

在新形势下,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政府就要在其职能上进行改革,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向兼顾服务农村经济的方向转变,由原来的下达行政命令向兼顾政策引导的方向转变。首先,政府应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促进农业增收和帮助农民致富;其次,各级领导干部应转变以往不良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以为人民服务为管理工作的宗旨,切实做好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服务工作;最后,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农民提供培训的机会。

6、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

由于历史及社会遗留问题的根源,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教育水平落后、教育设备不足、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对农民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首先,应对农民进行权利及义务的教育,提高农民的集体意识,明确自己的权责范围,从而更好地参加农业活动;其次,应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方面的教育,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后,还应向农民普及法律教育,作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997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