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财商教育发展趋势篇一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今世界,世界高等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速度规模,资金筹措、结构形成等方面。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化、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市场化。要办好当代大学启示,高等学校必须走开放办学,走国际化的路子;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建设有特色的学术中心,必须加强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为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当代 高等教育 发展趋势 启示
xu qingyun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今世界,作为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高等学校正处于急剧而又伟大的变革之中,各国的科技教育正逐步趋向融合,世界高等教育已呈现出普及化、民主化、大众化和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在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发展,虽然各地区及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仍然出现了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所共有的变化。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资料,把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超过百万人的国家称为“超大型体系”。虽然2002~2003年度全世界高等教育巨型国家仅比1995年增加了2个,但是中国大陆、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波兰、乌克兰等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其中波兰2001~2002年度比1995年增长了1.5倍,中国大陆、巴西、印度增长了0.8倍,墨西哥和伊朗增长了0.5倍。
[3]
在2002~2003年度被列入统计的207个国家或地区中,已有95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或超过15%。1.2 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多元化。在传统观念中,高等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publicgood),政府应承担其费用。但随着世界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高等教育资金短缺是近年来各国高等教育普遍面对的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迅猛增加,高等教育的费用变得越来越昂贵,而国家的实际财政拨款却无法以相应的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性高等教育经费相对短缺和高等教育公共开支的明显倒退。
[5]
为应对为应对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伴而生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加大政府投入、吸纳社会资金,推进教育成本分担等举措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1.3 高等教育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近10余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的变化趋势,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综合大学或国立大学的作用日渐突出,私立大学或民办大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大学作为一支快速发展的新生力量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许多国家和高等院校本身都已经或者正在对高等院校的结构、形式,以及教学、培训和学习方法进行深刻的改革;一是非传统大学的发展和教育课程的多样化。如许多国家建立了新型的传统大学的替代性机构,促进了非传统大学的发展。二是私立教育机构的发展。由于高等教育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公共资源有限,使得私立高等教育在许多国家蓬勃发展。三是新型的学习和传授方式更加多元化。远程教育、网上学习等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的发展,促进了更大范围的学生入学,也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样做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几乎世界各地区的高等教育都趋向多样化。虽然有些学校,尤其是珍视悠久传统的大学对这一变革有一定程度的抵触,但从总体上说,世界高等教育已在较短时期内发生了意义深远的改革,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
此外,大多数国家学生群体的社会经济背景、种族和前期教育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当前,高等教育机构吸纳了大量非传统的学生,“这些不是直接从中学毕业的学生,其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和种族背景可能既非来自主流社会群体,也可能不在全日制、以课堂为基础的模式中学习。”这种多样化反映了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及随之而来的大发展的社会需求。
导致高等教育这一变革的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以下诸因素在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方面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因而高等教育必须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对象的需要,特别是满足全民终身教育的需要。其次,劳务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机构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地区化的趋势,在新的专业技术与管理领域和新的环境中提供培训。再次,新的信息与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各种职能与需要中的应用得到不断提高。最后,由于公共高等教育经费锐减,从而迫使高等院校设计效益更高的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手段。
2.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趋势
2.1 高等教育普及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罗(matin trow)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史实出发,根据大学适龄人口(18~22岁)的入学率,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精英阶段,其入学率低于15%;大众化或大众阶段;入学率为15%~50%;普及或普及化阶段,入学率为50%以上。
马丁·特罗的这一理论,是在总结发达国家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规律时提出的,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已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高等大众化”的数量指标,但是,数量指标远不是大众化、普及化这些概念的全部内涵。马丁·特罗指出,量的增进必须要引起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包含了教育观念的改变、功能的扩大、模式的多样化、学术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众所周知,当代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动力,教育是基础。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整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国民经济发展了,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的发展史实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其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已经从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有些甚至已发展到普及化阶段。从全世界来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发达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普及化阶段。如美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论约占同龄人口总数的55%,在欧洲、日本乃至韩国,大学生数占同龄人的35%~50%。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其平均水平也达到14.1%。同经济、科技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在21世纪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地位与作用将显得更为重要。高等教育普及化,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2.2 高等教育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席卷全世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知识的创造、收集、储存、传播的方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许多国家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重视教育的信息化。美国于1993年就提出, 要把教育广泛构架在因特网上,使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每一所学校、教室和图书馆,使美国每一个8岁儿童都能够独立阅读网上信息,12岁能借助网络学习。英国、法国、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都纷纷制定规划,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我国1999年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几年来,信息技术已经在全国高等学校普及。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远程教育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
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高等教育不再是只为特定年龄段(18~25岁)的人提供学历教育,高等教育为所有年龄的人服务,提供各种培训计划,提供正规的非正规的各种课程。
2.4 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高等学校本质上是一种国际机构。现代高等学校都源自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虽然各国高等学校都各具特色,但基本形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是开放性。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种种理解,但主要是通过人员的国际交往、信息交流、国际技术援助和合作,吸收、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人类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目的。
2.4.1 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留学教育今天已经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与现代社会国家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关。美国在20世纪中期以后成为世界留学教育的中心,1952年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为33,647人,1969年为121,362人,1976年增加到216,000人。1988年为360,000人,1990~1991学年达到407,529人,占美国在校学生总数的2.9%,占同年世界留学生总数(1,127,387人)的35%。留学生数在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4.2 课程的国际化。现在更多的人认识到,在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有必要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各级教育都应该使学生获得世界性的知识。课程的国际化不仅应当开设更多的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消除民族和文化偏见,体现一种较为公正的国际观点。
2.4.3 教师的国际交流。这种交流可以由政府牵头和资助,也可以由民间资助,或者实施不同国家学校间的交流计划,以及围绕专门项目(如科研课题)进行有关国家学者之间的交流。
2.4.4 国际合作研究。当前,研究同一学科的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已经超越了国界,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更是如此。人们认为,国际合作研究为各国的研究和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2.4.5 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建立。通过internet,信息交流变得十分容易,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各种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联系,国际教育资源的传播增加了一个全新、功能强大的渠道。
2.5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育视为纯消费性公益事业。只讲投入、不讲产出;重精神教化,轻能力养成;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这一传统观念到了20世纪60年代被彻底动摇。以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开始成为教育价值观的主导。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人们用在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费用,被视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其中,教育投资被视为最主要的部分。于是,教育再也不是纯消费性的公益事业,而是一种产业投资方式。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税收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所支付的代价。因此,这种理论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个人和企业纳税之间的关系,看作类似于市场上的自愿交易关系,认为个人和企业正是根据自己从公共物品中得到的利益来决定自己的纳税份额。这就是说,国家提供公共物品,实际上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等价交换而已。这就使得教育这种公共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转化,是可以进入市场,可以通过市场来运作的。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思想下,西方发达国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和教育投资方式,用产业化投资方式投资教育,用市场经济来运作高等教育。
从西方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教育发展的现状看,高等教育走进市场,教育这种公共产品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提倡的,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并无本质的不同。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在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迈进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所以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其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行为具体表现为:①大学行为的对象不再具有普遍性,而是转向具体化,即它必须忠实于具体的顾客的利益,而不再信守“知识无疆界”的原则,大学的行为受市场普遍遵守的“契约”原则的制约。②大学已加入办学竞争的行列,它们与教师的关系基本上趋向于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买方与消费者的关系,它们的工资价格和学费价格以及它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决定他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大学与它们的雇员们以及它们的消费者们之间越来越失去传统的伦理的约束,转而采取市场性的选择与被选择关系。③大学的管理完全趋向于公司化,大学校长的角色象企业的经理,大学的主要出资方象企业的董事会。大学校长必须关注大学的运行效益,必须去关注大学资产的增值,而大学的出资人要求校长能够对他们的决策行为负责。④大学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设计,注重自己与社区的和谐关系,大学把自己的社会形象纳入一个无形资产范畴,看重自己对社区的依赖关系,而不再把自己看成是独立的。⑤大学把自己拥有的资产,拥有的昂贵设备,拥有的社会捐助额,以及为教授提供的工资标准作为自己实力的证明,这些与企业行为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的成功,说明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它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未来,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或普及化时代到来,高等教育市场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话题。
3.几点启示
3.1 高等学校必须开放办学,走国际化的路子。当今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和全球化的世界,高等教育如同经济建设一样,只有开放,只有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只有开放才能吸纳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和学术成果。比如我国的香港科技大学成立至今只有19年,但在2006就被英国《秦晤士报》排名在世界百名强校之列,靠的就是开放,国际化的办学理论,它在世界范围内招新人才,吸引学术精英,核心学科很快就健全起来了。我国内地高校应该把投入更多地转入到软件建设上来,即教师上来,选派青年教师出国、出席国际会议、开阔眼界,接触前沿学科,开展国际间的学校交往、信息交流,使学校永远处在学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3.2 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建设有特色的学术中心。许多学者都提出,大学不是大楼之谓也,是大师之谓也。大学的基本使命是创造知识、培养人才。大学必须要有一个学术核心,才能吸引人才,同时发挥它的学术能量。创造知识也好,培养人才也好,与企业联系也好,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学校的学术优势。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建设有特色的学术中心就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伯顿·克拉克把“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作为建立创业型大学的重要条件,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有层次的不同,条件的差异,因此学科建设不能趋同,要强调特色。各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定位、特点和条件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
学科建设重在软件,重在人才的培养、队伍的建设。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科带头人。无数事实证明,有了学科带头人,学科发展就欣欣向荣,一旦失去学科带头人,这个学科就会逐渐萎缩。因此,在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同时,还要重视团队的建设,要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使学科永远成为学术心脏地带。
3.3 高校必须加强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为社会作出贡献。传统大学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的地方,往往不愿意与社会有更多的联系。但是时代变化了,高等学校如果不与社会和企业联系就难以生存和发展。这是因为:第一,现在的高等学校与传统的大学性质不同,功能不同。传统的大学只是培养少数社会精英,包括政府、宗教界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现代大学主要培养大批服务于社会各部门的掌握科学技术和一定专业的人才,他们是直接为社会企事业单位服务的。高等学校如果不与社会企事业联系,如何能够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第二,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的发展是科学研究的最大动力。高等学校只有与企业联系,深入生产领域,才能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找到学科发展的前沿,从而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第三,高等学校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而且成本越来越高,它不象其他行业,可以降低成本,因此高等学校总是处于经费紧张的状态。要缓解这种紧张状态,需要与企业合作,从科研合作、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项目中可以获取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在上面介绍的国外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中已经证实。第四,为社会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大学的使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为它们提供咨询、提供知识、提供人才,这是直接的服务。因此,无论从高等学校的职能一来说,还是从学校的自身发展来说都必须加强学校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6] 侯风英.试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
[2][8] 周满生.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趋
向[j].教育研究,2007(11):30~33
[3][4] 王留栓.近10年来世界高等较教育大
众化与普及化[j].世界教育信息,2006(1):27~30
相关热词搜索:;财商教育发展趋势篇二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摘 要】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
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
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
变,也有新的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
元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
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 科技 创新 教育现状 发展历程 未来教育
绪 论
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 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 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 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 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其涵义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 阶级)的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 终身教育等。
在我国,对于教育的关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性的话题,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就意味着,教育这一话题也随之有着深远的历史,随着文化的前进,不断地更新变革。近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制度、体制、方式等多方面也在与时俱进。今天,我们能看到一些详细的,优质的教育方案,正是我们的教育成熟的结晶,当然这之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的东西和要素,需要我们用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在变化发展中前行的伟大事业。
社会发展背景不同,各个区域的教育状况和形式也不尽然相同,以我国为实例,在我国古代,原本没有文字的产生,人们从远古时期的打猎,到刀耕火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进步,不仅表现在劳动分工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学会了,用文字去记录信息,也正是由于文字的出现,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因为要掌握文字和由文字保存下来的社会经验,就更加需要专门的指导和学习,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就随之而起。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
我国素来有“教育大国”的称号,孔夫子的名号已经响彻国内外,然而对于我国现今教育问题发展的局面,我们却要为此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无论是素质教育阶段还是大学教育都似乎进入到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愿意用习惯性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认为教育之重在于“教”,所以“填鸭式教学”才得以成为普遍现象生存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而当教育成为一种义务在大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各种关于教育的言论便出现于社会舆论中。
1、传统教育方式的发展状况
当下,我国的课堂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虽然一直在强调启发式、研究式,但实际上主要的还是灌输式占据主流,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课下是闲散的,造成了无所大收获的局面。纵观我国的教学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推广多年,但是传统教育模式,即填鸭式得教学模式或多或少的束缚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型发展思维,大多数学生局限于传统思维的教条式发展,不懂得举一反三,不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滞后性使我们的教育呈现一种完全的制度化,模式化,少了活力和动力,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存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之路上的一个顽固的绊脚石。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总是在追求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集中式教学,采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办学质量,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自身的特质,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问题,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四十五分钟只有老师发挥光热的身影,却没有学生的发展空间,长此以往,在学生的世界中,会错误的认为老师会安排好一切,他们只是原封不动的将老师所教的东西复制到自己的笔记中,形成一种对老师的依赖,所以会出现很多这样的结果,比如,老师进行了一节课堂测验,只是将自己所讲的东西进行了一个形式的转变,即“换汤不换药”,可是学生却会茫然的不知所措,觉得老师没讲过,自己不会答。
2、教育发展区域间不平衡以及“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
虽然教育只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件毕业出来的学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劣势”某沿海城市在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甚至打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谢绝入内”的标语,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还有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这势必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
针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也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教育改革开始在关注个人的自身价值以及全面发展的问题,并且在现代教育的影响下,传统教学的方式从教师指导和教学的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弊端,由此革新教学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被重视。
1、针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出现是教育改革中一个很好的举措,我们可以在新教材中找到很多具有现实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并且会留给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以此类练习来展示学生的思考创新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实际操作平台,使学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以实践过程展现出来;这就尊重了学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社会讲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这需要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要能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彰显自己的个性优点,这样既可以为服务于社会,同时可以使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新课标的改革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主体失去了前进的兴趣,那么向导说再多做再多都是徒劳,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尊重他们,学生之间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会有参差不齐的水平,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老师不应该只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能否有效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才会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某方面上的突出能力显现出来,使学生受到鼓励,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才可得到加强。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教育改革中很关键的一步。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能否很好的交流也是教育改革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课本上的东西往往只是一种范例,作为老师,应该运用一些技巧性的教学新方法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学生,也应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无论是在课内外,都应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让自己完全被课本所束缚,并且是否能将所学的东西运用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创新的一个能力的体现。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思多问,老师多启发多方式的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难杂症,学生老师共同合作,整理经验,才会达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得到“共赢”的结果。
2、如何促进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协调性以及改变“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边远山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拉近地区教育的距离,使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处于一个相对协调的状态,而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中,这也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三级教育上生均投入相差过大,导致了教育投资内部结构的不合理,这就需要一定的调整,而且对于技术教育的投入也应有一定的力度,而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增强高等教育的投入。
三、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综合国力的较量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实力的较量。我们可以认知到,面对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所要培养的重要对象,创新对于任何一种事物或者机制来说,都是促使其历史车轮源源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
发展创新型人才
在世界上,经济实力的较量就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纵观世界上的各个发达国家以及综合能力强劲的大国,教育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长期任务。不能否认的是,我国正处于发展的 重要战略时期,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的创新体系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只有当文化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实力增强,才能够在国际上的综合能力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型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时代需求推进着国家的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说,创新型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品质。具备了这样一种品质,才能够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才能构成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所以,发展和壮大教育事业就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必须做好的长期工作。
2、网络教育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运用
如今,站在时代前沿的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教育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逐渐的也似乎成为了未来全球化形势下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已经明确的认识到当人类进入网络教育时期,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的目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得到转型。只有教学方式和受教育的对象的接收方式相吻合,孩子们才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获得更好的教育。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30)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由于多媒体能够形象、直观、大容量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真正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30)
在当前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一些有关网络教育的知识,但我们所能认知到的只是局域性的,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了解网络教育的深层体系,从而知道我们的教育走向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方向中。
3、发展现代教育,构建新型教学机构
所谓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改革的过程中,
要严格的按照时代的特点进行改革,使之顺应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做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同时师资力量包括校长都要具有应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同学的能力,课程和教材内容的设定更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曹青阳.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情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8)
曹青阳.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情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8)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需要的是以个人的吸收能力为基础的,人不单单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生产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个人的潜力,并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急需解决的任务。目前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普遍提出:要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要以国际化、信息化为背景重新制定改革方略;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积极倡导和探索教育转型与具体教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改革的成功进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机构,培育和创造未来教育的新型模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机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对于教育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
结 论
对于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做大文章,既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积极陶冶文化素养;既要努力增加知识积累与储备,又要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要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要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在教育这条无尽无止的大路上,我们必须坚守好绝对的心理素质,披荆斩棘的前进着,前方的道路永远是光明且充满阻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毫不松懈的在这条改革之路上不断努力前行,才能看到最终的阳光灿烂。
21世纪是我们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世纪,是寄托我们美好梦想的知识经济时代。当跨进这一崭新的历史时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既有高科技的挑战,同时又会面临着生态破坏、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告诉我们,未来的教育发展,将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前进,未来需要新型人才,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来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世界,以一个迅速适应新的发展模式的身份参加的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个人价值以及能力发展到最大化。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来关注教育事业,使其朝着一个融合理想与现实意义的方向.
亲爱的用户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time \@ "yy.m.d" 20.7.2 date \@ "" 7.2.2020 date \@ "hh:mm" 22:43 date \@ "hh:mm:ss" 22:43:33 date \@ "mmm-yy" jul-20 date \@ "hh:mm" 22:43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time \@ "eeee年o月a日"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日 time \@ "yyyy年m月d日星期w" 2020年7月2日星期四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date \@ "hh:mm" 22:43 date \@ "" 7.2.2020 date \@ "hh:mm" 22:43 date \@ "" 7.2.2020 date \@ "hh:mm" 22:43 date \@ "hh:mm:ss" 22:43:33 date \@ "" 7.2.2020 date \@ "hh:mm" 22:43 date \@ "" 7.2.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date \@ "" 7.2.2020 date \@ "" 7.2.2020 date \@ "hh:mm" 22:43 date \@ "hh:mm" 22:43 date \@ "hh:mm:ss" 22:43:33 date \@ "hh:mm:ss" 22:43:33
5、三军可夺帅也。
date \@ "dddd, mmmm d, yyyy" thursday, july 2, 2020 date \@ "mmmm yy" july 20 date \@ "dddd, mmmm d, yyyy" thursday, july 2, 2020 date \@ "m/d/yyyy" 7/2/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time \@ "h时m分" 22时43分 time \@ "h时m分" 22时43分 date \@ "d-mmm-yy" 2-jul-20 date \@ "" 7.2.2020
7、人生就是学校。
time \@ "yy.m.d" 20.7.2 time \@ "yy.m.d" 20.7.2 time \@ "yy.m.d" 20.7.2。
time \@ "yyyy年m月d日星期w" 2020年7月2日星期四 time \@ "eeee年o月a日"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
date \@ "hh:mm" 22:43 date \@ "hh:mm:ss" 22:43:33 date \@ "" 7.2.2020 date \@ "dddd, mmmm d, yyyy" thursday, july 2, 2020
相关热词搜索:;财商教育发展趋势篇三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各国的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分析当前世界大国和强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教育投入稳中有升,发展趋向回暖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内部结构差异明显,各区域发展状况日趋分化,但总体维持着低增长态势。美国的经济增长稳定,欧盟多国降中趋稳,日本处于低位增长,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小幅回升。经济的逐步回调使得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教育经费紧缩的状况有所好转,教育发展趋向回暖。
据《2014德国教育报告》显示,2010-2012年,德国教育支出增加了46亿欧元,总支出达247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2014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用于教育的公共预算支出上升20%;2015年,德国联邦政府全面承担助学金项目拨款,并将额度提高了7%,同时提高家庭收入额度上限,惠及11万名大中学生。2016年6月,德國联邦政府又提出了两项新的高校资助计划——“创新型高校计划”和“青年学者促进计划”,其中“创新型高校计划”项目计划投入5.5亿欧元,在未来10年由德国联邦政府与高校所在的州政府按9:1的比例共同承担,应用技术大学在经费支持和资助数量方面将占总额的50%以上。
2014-2015年度,英国大学的总收入是331亿英镑,较2013-2014年度的307亿英镑有所增长,其中财政盈余19亿英镑,相当于总收入的5.6%,较2013-2014年的3.9%与2012-2013年的3.7%有较大增幅。英国政府也多次加大教育项目投入,2016年4月,教育部宣布将斥资2亿英镑投资建设儿童社会福利创新项目,以彻底改变全英最弱势的儿童及其家庭,为陷入困境的年轻人提供改变人生的机会。
2016年6月30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预算草案,承诺将提供1577亿欧元支持各类项目发展,比2016年的预算额度增加了1.7%。草案预算同时包括“伊拉斯谟+”(erasmus+)计划和“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计划的年度预算。关于“伊拉斯谟+”计划,草案承诺将为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提供20亿欧元,相比2016年,增加了16.2%。草案还承诺为“地平线2020”计划提供103亿欧元,相比2016年增加7.9%。
美国联邦教育部自2010年以来进行了七次创新投资发展性竞争拨款项目(简称i3),总投资超过13亿美元,用来鼓励学生学习和改善学校环境,其中超过2亿美元拨给了私营部门,为50个州的学校和非营利合作伙伴提供支持。加拿大安大略省也于2016年6月27日宣布将投资11亿美元,用来修缮和更新学校的基础设施,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世界银行对各国教育的贷款资助也大幅提升。2016年6月,世行向孟加拉国提供了两个教育贷款项目,共计21.3亿美元,主要改善其高等教育。此前,世界银行还向印度中央区政府提供了3亿美元的贷款,向塔吉克斯坦政府提供了1500万美元的教育贷款,用于支持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等。
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
是振兴国家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经合组织2014年发布的《收入不平等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报告显示,收入不平等现象减少的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收入不平等现象增加的国家,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会“随着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导致其所接受的教育逐渐恶化”,致使社会流动性降低和人口技能发展受阻,而教育机会均等程度较高的社会,其经济增长速度则相对较快。
从区域来看,《欧洲2020战略》指出,欧盟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主的智能型经济。教育方面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实现20~64岁人群的就业率达75%;将未完成基础教育的人数控制在10%以内;30~34岁人群中至少40%接受过高等教育;至少减少2000万贫困和受排斥的社会人口等。
俄罗斯在《2020年前俄罗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方案》也提出,为实现国家经济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提升教育支出,预计202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gdp值的7%,俄罗斯将提升高质量教育的普及率,使其符合经济创新发展要求、现代社会要求以及每个公民的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国民竞争力,2015年,美国向教育领域共投入690亿美元。奥巴马政府认为,教育是对推动国家经济、国民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投资,特别是要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完成率,以加强社会亟需人才培养,推动国家经济建设。
由经合组织发展中心、拉美开发银行、联合国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经济委员会三家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2015拉美经济展望》指出,为应对拉美地区经济增长放缓之态势,在全球经济变革的背景下,拉美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在经济产值的直接贡献方面,2014年,英国的高等教育产值达到731.1亿英镑,占gdp的2.8%,其中国际来源为107.1亿英镑,共创造75.7万个全职工作岗位,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7%。澳大利亚接收国际高等教育学生的数量也达到历史峰值,国际教育产业为国家经济贡献产值达10亿澳元,并创造了5000个新的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发展效果显著。
三、深化应用技术教育改革,
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
2015 年12 月,英国商务、创新与技能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英国学徒制2020年愿景展望》(english apprenticeships: our 2020 vision)。报告提出了政府致力于提高学徒质量的愿景规划,到2020年,学徒数量将增加至300万人,希望各利益相关者、雇主、教育和培训机构、政府部门合力推动实现这一目标。报告指出,英国的经济在过去5年内稳步复苏,未来5年将继续巩固这一成果并大力发展经济,以确保每位民众受惠于此,加强学徒培养、提升生产力将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
2016年6月10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新技能议程”(new skills agenda),旨在确保欧盟国家和利益相关者提高技能素质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以改善缺少阅读、写作、计算和数字化技能人员的状况,助力欧盟提升整体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欧盟区的经济增长。该议程共包含十项行动计划,将在未来2年内逐步实施。
印度政府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了面向多学科、多伙伴、多目标的国家旗舰计划“研究、创新、技术的影响力”项目(impacting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2016年4月1日,印度25个政府部门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以此进一步提升国家基础技术机构的研究水平,实现覆盖所有工程学科的技术开发,协助政府实施“印度制造”“数字化印度”“技术印度”等重大举措。
2016年5月3日,韩国政府公布了新的“prime工程”方案 ,旨在缓解产业工厂的人力需求和大学培养的人力资源之间不匹配的问题,重点增加就业率高、符合产业需求的学科的招生人数,减少低就业率专业的招生。此次参与“prime工程”的共有21所大学,将会增设与ict(信息通信技术)融合、智能车辆、生命工程、新材料能源等应用技术领域所需要的专业。
日本文部科学省也于近期召开了中央教育审议会,讨论创设新型“专门职业大学”。该类大学和普通大学组织架构相同,修业年限将设定为“2~3年”和“4年”,前者为毕业生授予“短期大学学士”学位,后者为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其教学内容包括:毕业前修满的学分中三至四成必须是实习科目;学生需要在正规企业进行实习,2年制的学生需要完成300小时以上的实习量,4年制的学生需要完成600小时以上的实习量。教师也需要具备企业工作经验。“专门职业大学”将同时面向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开放申请。
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近年来各国政府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据经合组织《教育开放政策2015》(education policy outlook 2015)报告显示,目前经合组织各国的改革方案中,约有16%的措施聚焦教育公平和质量。许多国家制定优先政策扶持弱势学生或拥有不同学生群体的学校。例如,英国制定了学生教育补助政策,智利颁布了优惠补贴法律,新西兰对毛利人和太平洋岛屿族裔群体进行特别扶持,澳大利亚和波兰也致力于扩大儿童早期教育及护理课程的招生规模并提高其教学质量。
从单国别来看,美国一直是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典范国家。为有效推动教育改革,加利福尼亚州于2014年起,正式执行号称40年来最大教育改革的“地方经费分配办法”——assembly bill 97法案。该法案赋予地方更多教育自主权,核心是打破过去教育经费分配贫富不均的状况,在全面提高学生人均经费标准的前提下,让公立学校和特许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均衡分配,以减少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均而导致的不平衡现象,改革期限为8年。此外,奥巴马政府还于2015年提出,要让美国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成为免费教育场所,对所有人开放。该计划随后在田纳西州正式启动,联邦政府承担75%的费用,并在未来10年投入600亿美元,预计每年惠及900万学员。
2016年3月,美国联邦教育部任命新的委员会成员起草《每個学生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essa)第一款a部分两方面的试行条例,取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新法将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包括要求各州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在那些低绩效的中小学、低毕业率的高中以及学生群体成绩一直不佳的学校开展行动,实现高中毕业率达到82%、优质幼儿园数量显著增加、超过100万非洲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学生能够上大学等。2016年7月27日,美国联邦教育部面向各州和学区发布了关于《每个学生成功法》新规定的指南,将重点帮助无家可归的青少年,为这些学生提供稳定、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促进教育公平举措务实有效。
自2015年5月新政府组阁以来,英国教育部明确表态,加快推行学校制度改革,积极解决学校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16年5月27日发表女王公告,其中涉及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到2017年,政府将把对3~4周岁幼童的免费托管时间由目前的每周15小时增加到30小时;新政府将增设500所自由学校,额外提供27万个入学名额;更多公立学校将接受政府指导,计划将有1000所学校转型成为特许学校。高等教育方面,政府额外追加3万个招生名额,并将完全取消不同地区的招生名额限制,以确保大学“为所有合格的学生提供充足位置”。此外,政府还将支持创建新的、独立的教师进修学院(teaching college)计划,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并设置一个新的基金,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法国政府于2016年5月在普利瓦(privas)举行的第三届农村地区部长级会议上宣布了多项重要措施:为提高农村学校数字技术的使用率,国家将额外投入5000万欧元,用于支持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学校无线网络流量)和人机联作电子白板的使用。这些举措能够有效填补数字教育计划的资金支持,相应支持项目将会在2016-2017学年推出,并在2018年全面展开。此外,法国教育部将会通过签订农村地区公约,继续支持面临招生人数减少趋势的农村地区——目前已有15个地区签订了公约,另有20多个地区启动了签订公约的讨论。
2016年6月26日,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共同发布了新一期德国教育报告——《德国教育2016》。报告指出,德国教育目前倍受关注的问题还是教育公平议题。联邦教研部长婉卡表示,促进教育公平是未来德国教育政策的中心任务。联邦政府原本设定的将每年gdp的10%用于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但是现在gdp中投入教育的比例已显著提高。2014年,教育科研经费为2655亿欧元,占gdp的9.1%;学校生均经费达到6500欧元,比10年前增加33%。只有当政策能保障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并创造良好的条件时,教育才能成为人们融入社会的通道。
荷兰政府也决定进一步改革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管方式。目前,虽然荷兰多数学校的教育质量合格,但没有明显提高。从2016-2017学年开始,有关教育部门将向各中小学发送“质量简报”,“简报”会显示各校的教学水平和不足之处,学校委员会须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负责,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新西兰政府认为,学前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过去5年里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增加了75%,目前小学入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占85.7%。根据教育部的计划,到2016年该比例要上升至98%。另外,政府还鼓励社会、社区、家庭参与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透明的公共服务机构和严格的教育审核体系,通过让学生接受灵活的个性化学习,帮助他们在任何教育阶段都能获得成功。
五、加强资源整合,集团化合作战略凸显
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集中资源,推动高校组建集团,以实施统一协调的国际发展战略。丹麦新政府自2011年9月上台以来,先后对各部门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将原科技创新部变更为科学创新高等教育部,由三个署组成:科学、技术和创新署,大学和国际化署,高等教育和教育支持署。高等教育机构方面,将2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合并为目前的8所大学和3个科研机构,大学内部院系重新调整和组合,理顺管理隶属关系;大学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与合并,强化集团化办学能力,着力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为加强国内高校重组,法国政府于2013年在联合体的基础上建立“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共同体”,这是法国高校合并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建共同体,政府进一步整合资源,逐步扭转大学数量多、规模小的局面,加强高校国际竞争力。其他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也或在政府支持下,或自发组合而形成各种教育集团,如巴黎高科教育集团、中央理工教育集团、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教育集团等。这些集团院校在发展的道路上,秉持相同办学理念,实施共同的国际化战略,借集团化优势拓展国际合作。
立陶宛教育科学部也于2013年宣布推出16项联合学习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由立陶宛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实施,完成项目的学生将会获得联合学位。立陶宛政府认为,联合学习项目将使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受益,有利于产生新的知识,分享好的教育实践,促进先进理念的传播,提升立陶宛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
為提高教育和科研创新能力,瑞士政府也于2013年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联邦经济发展事务署、联邦教育科研与创新署以及国家技术创新委员会并入联邦经济部,成立了统一管理的“联邦教育、研究与创新署”,在联邦政府层面形成了经济、教育、科技和创新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这在世界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在此基础上,2015年1月,原瑞士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以及瑞士师范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合并为“瑞士大学联盟”。该联盟将进一步统筹瑞士高等教育的框架管理,提升三类大学之间的协调能力,推动瑞士高校与国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六、提高国际人才竞争力,
促进学生双向流动
2015年5月,欧洲47国教育部长在亚美尼亚召开会议,共同商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事宜。博洛尼亚进程执行报告显示,约有70%的欧洲学生完成了高等教育课程,其中有一半国家完成高等教育的人数仅为30%~50%;经济及语言问题是阻碍学生跨境流动的最大障碍。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欧洲学分转换及累计体系,并深入探讨了如何促进师生跨境流动议题,要求各国在推动师生流动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随后,比荷卢经济联盟(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正式达成决议,比利时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将在比荷卢经济联盟内得到自动认可。该决议的达成标志着比荷卢经济联盟每个国家都将合法地认可其他两个成员国的学士或硕士学位,为联盟国居民去邻国工作或学习消除障碍。该举措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跨境流动,并在联盟间形成更加密切的劳动力市场。
为实现欧洲高等教育区学生国际化战略,英国政府也委托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办公室(uk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unit)制定了《英国学生出国学习战略》。该战略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英国学生在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参与出国学习项目,并消除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相关制度障碍,以实现2020年“至少有20%的高校毕业生具备出国留学经历”之目标。
澳大利亚于2014年正式推出了“新科伦坡计划”,将在未来5年里投入1亿澳元,鼓励本国学生赴海外学习和实习,目标是帮助他们获得全球技能和工作经验,加强澳大利亚与亚太地区专业人员、公司之间的联系,培养国际化人才。这是澳大利亚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国内国际学生双向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日本政府内阁会议于2013年通过了《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该计划提出2013-2018年的教育目标,包括把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能力提高到第一位、确保每位学生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及推进免费幼儿教育等。人才培养方面,该计划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国际交流素养,将设立“全球化超级高中”,有关派遣留学生的倍增规划也从2030年提前到2020年实现。
作为加拿大最热门的留学省份,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也特别制定了《国际教育策略计划》,目标是在2016年9月前实现国际学生数量增长60%。该策略旨在通过奖学金资助等措施,增加本省学生赴国外学习及全球学生到本省学习和工作的双向流动机会,促进本省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七、加强数学等科学学科教育,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
2016年5月,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启动了《2016-2018教育与技能战略》进程。《战略》提出,教育部将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培养,进一步加快学校数字化和ict建设议程,包括在初等教育融入编码课程,以及将ict和计算机科学作为中学毕业结业科目等。在高等教育领域,将进一步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会同高等教育部门提出可行性方案,有效满足技能缺口以及ict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需求等。
英国教育部于2016年7月12日宣布,英格兰约8000多所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为确保中国教学模式的成功普及,英国政府决定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购买或编订高质量的教科书,并推进相关教师的培训,学习如何采用上海式数学教学方法;同时,政府还将建立35所专业数学教学中心,作为普及“中式教育”的平台,负责上述工作。到目前为止,来自英格兰小学的140名教师已在国家数学教学中心接受培训。英国教育大臣尼克·吉布表示,新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英国数学教学的复兴,希望能借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实现英国“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的教育理念。
加拿大安大略省也于近期决定投入6000万美元帮助全省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更好的成绩。政府认为,学习数学是当今及未来工作的一个关键需求,该省将于2017年9月开始实施新的数学学习策略,策略将包括增加数学学习时间在内的七项内容,全面提升数学的教与学的能力。
津巴布韦基础教育部也从2016年5月起,着手修订基础教育课程,重点提高国家数学教学和学习的经验。新课程预计在2017年推出,以支持政府推进stem教育,stem教育被认为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八、互联网及科技创新推动教育变革
互联网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科技元素,已成为推动人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西兰政府在《2013-2018年教育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并实行数字化教育战略,支持学校和教育者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使学生掌握21世纪的技能。未来3年,政府将投入15亿新元用于保证97.7%的普通学校和毛利语浸入式学校接入超高速光纤宽带网络。教育部将面向校长和教师租借4.5万台笔记本电脑,鼓励教育工作者运用数字技术,更好地发挥数字科技和超高速宽带的作用。
日本政府于2014年内阁会议提出了“创造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宣言”,并将此作为国家成长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部科学省调查,截至去年,平均5~6位师生拥有1台笔记本电脑,日本政府计划到2020年实现为学校每人配备1台信息终端设备(笔记本电脑)的目标,覆盖全日本的小学、中学、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实现完全网络化教学。
德国联邦政府也于2014年8月通过了《2014-2017数字化行动议程》,正式确定以宽带扩建、劳动世界数字化、it安全问题等为主要内容的跨部委数字化战略,其中第五行动领域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负责,主要涉及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具体目标是:聚焦科学领域数字技术的变化,明确数字化知识对创新活动的基础性功能,确保其传播;开展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攻势,充分利用数字化创新潜能,并以科研手段促进对数字变化的理解。
法国政府在2013年设立了法国数字大学城,并自2014年起开设慕课平台,共有30万名学生和成人注册了41门在线课程。荷兰教育部于2015年专门拨款135万欧元支持在线课程的课题研究,同时积极鼓励教育机构开发更多开放在线课程,并计划于2015-2018年每年投入100万欧元用于课程研发。
2016年5月,英国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平台“未来学习”(futurelearn)正式启动了第一个大学学分项目,该平台由英国开放大学发起,成员包括利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伯明翰大学、英国远程教育组织等,申请学习的人员将可通过学习网上课程而获得大学学位所需学分,慕课平台的大学学分项目将会引领英国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变革。
随着学与教模式的不断演进,未來“混合式学习”将会更加普及,翻转课堂和自带设备将在未来几年内进入高等教育的主流应用领域,在线学习方式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如由mooc向spoc、sooc模式转变,或以“创客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知识等。英国著名媒体《经济学人》预测,在线教育将进一步影响教育经济。尽管目前高校的大多数行为还是实验性质,但是从经济学角度可以预计高等教育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在线课程较低的边际成本将为更多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而在线教育机构和教师也会凭借其广泛的学习群体获得更多收益回报。
参考资料:
编辑 潘雅 校对 朱婷婷
相关热词搜索:;【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0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