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庐山瀑布 评课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优缺点篇一
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学生读的倒是熟练,但是却毫无感情可言;另外多次重复的读,也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致使课堂倒是出现了“书声琅琅”的表象,但却没有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近日,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何老师执教的一节《望庐山瀑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课文的整个流程中,何老师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她安排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读”都有任务,读有目的:一读古诗,读准字音;二读古诗,读通句子、、、、、、直到七读古诗,拓展延伸。环环相扣,丝丝相融,浑然天成。让人不由得感叹和老师的用心良苦。我们知道,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还很欠缺,老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对今后学习古诗是不无裨益的,起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何老师避免了重复无趣的低效诵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形式多样,让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师生双边活动非常和谐。
一节课是否有效,我认为重要的是看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学有所获。在这节课中,文本是相对静止单一的,甚至是非常刻板枯燥的。但何老师很好地避免了机械地重复。在上课伊始,何老师就利用课件出事了很多张美仑美奂的瀑布图片。这些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个课堂先是鸦雀无声——他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然后是不由自主的一声“哇!”——他们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学生们心中,他们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想要了解,渴望接触的兴趣。再通过对诗句中的字词如“挂”“川”的理解,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感悟等,学生已然对诗的意境与那些图片融为一体,自然也能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这节课,学生读诗有节奏,通顺流利;品诗达意境,如身临其境;学习有方向,步步周到,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自然是有效的课堂。
这节课上出了语文味,上出了语文课真正的特点,体现了当下语文教学的特色,实实在在,不虚与委蛇,不流于形式,在我的心中,它就是一节不一样的《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评课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优缺点篇二
听了刘老师的'这堂《望庐山瀑布》,让人印象深刻。整堂课流程非常清晰,刘老师的教态也十分自然。其中有几方面值得学习:
1.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美丽风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调动了学生对庐山风景的向往,为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作下铺垫。
2.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刘老师紧扣诗中的关键词“香炉、前川、三千尺”等,尤其是其中对“生、升”这两个字的辨析,“生”不光光是往上升,还有不断的产生,对词语的解释非常的到位。
3.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板贴和视频使艰涩难懂的诗句形象化、直观化。
值得商榷的地方是:
1.这首诗的侧重点应该是三、四两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三四句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的。
在学生画好瀑布后,在点评画的好坏时,都是老师在点评,你为什么画的这么长、这么宽,这里应该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还有板画的颜色不够亮,长宽看得不太清楚,所以在教具的选择上,能否给学生准备好“长的、短的、宽的、窄的”不同瀑布,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然后联系前后诗句,如“三千尺、望、远看”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83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