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冰天雪地作文字 冰天雪地美景3篇(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45:04
最新冰天雪地作文字 冰天雪地美景3篇(模板)
时间:2023-06-06 16:45:04     小编:文友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冰天雪地字篇一

冬天是冰天雪地的场面,而在空调房里却是春的感受。

今天早上我来到学校,走到了一处地方,这真是一派冰天雪地,那北风呼啸,寒风刺骨啊!这时我倒着走,倒着走,看不见路啊,我又侧着走,但是有风,无可奈何,只好好好地朝前走了。

等到在操场升旗时,风,像东方雄狮一样吼着,一阵阵风吹来,头戴帽子、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的老师一个个脚忙手乱地整理着。

我们回了教室,马上开了空调,被空调的暖风吹过,就感觉春风拂面,温柔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你那红扑扑的脸。给人的感受既不是夏天那样烈日炎炎,也不是冬天那样寒风扑面的感受,那是温暖如春。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不能不过哪一个季节,因为每一个季节有每一个季节的好处,这是老天爷的恩赐,也是大自然的生命法则。

冰天雪地字篇二

1.感受雪的颜色、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和接触雪的变化。

2.能不怕寒冷,感受在雪天游戏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玩雪,丰富玩雪的经验。

1.幼儿学习资源

2.小桶、铲子 “雪人”的“嘴” “眼”等代替物

2.下雪天,带孩子到室外玩雪,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雪花的特征,欣赏优美的雪景。

师: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师提问:

①幼儿雪是从哪里来的?

②谁能说说雪花的形状?

③雪后我们周围会有什么变化?

④你都知道哪些玩雪的方法?

3.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滑雪等游戏。

提醒幼儿不要将雪打到小朋友的脸上,不让雪进到衣袖里,跑时不要太快,以免滑到摔伤。

4.欣赏同伴完成的雪人或雪雕作品。教师可以将玩雪的场面录制或拍成照片。

5.放松游戏;“我是小雪花”

我是一片小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幼儿原地转圈)

风儿妈妈把我吹,我给小草当棉被(幼儿做睡觉状)

6.幼儿进教室前将身上的雪拍净,将鞋上的雪跺净。

7.教育幼儿不怕寒冷,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活动延伸:

1.幼儿以“玩雪”为题创作主题画。

2.玩雪的相片布置在活动室,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美工区: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制作雪景:教师在准备好的立体背景图上抹上胶水,让孩子把撕好的雪花撒在上面,布置成下雪的情境。

冰天雪地字篇三

;

御寒驱寒,取暖保暖

听说现在“暖宝宝”流行,可没见过。前几天几个人小聚,我才开了眼。席间一位女孩拿出张手掌大的纸片,说是暖宝宝,能发热,贴在相应的穴位上还治病。我想起从前的“坎离砂”,无照经营,流动销售。骑自行车,车筐前挂块白布,中间画阴阳鱼八卦图,写着祛风散寒坎离砂。筐里是醋瓶子,后衣架上搭着两边装东西的白布口袋。口袋里装着黑色沙子的豆包布小包,四边缝死,比手巴掌大些。

在人多、便道宽的地儿,支起车子停下来。走路的好奇,一会儿工夫,人就围上。卖坎离砂的开始推销示范:“咱这坎离砂专治风寒,腰疼腿疼胳臂疼,都能治。”说着,从车筐拿一瓶醋打开,再拿起一包坎离砂,左手托着,右手往上浇醋。放下瓶子,双手来回揉搓小包,使醋湿透沙子。小包像刚出锅的紫米窝头,冒热气。

这东西不是骗人,起热敷的作用,缓解疼痛,管用。好像和暖宝宝的作用相同,“土造”的特产。记得德胜门里路东有家制作坎离砂的,墙上刷大字广告,每天坐公交车都看到。据说现在作为外用药,中药店有卖的。没“暖宝宝”方便,没醋不热。

1972年,尼克松到北京,新闻报道说尼克松逛王府井,脚上穿电热袜子。心想,难道他身上背蓄电池?腿上挂电线?袜子咋通电?愚昧至极!自己不懂,环境也没让你懂。傻乎乎地想过,竟然记了几十年!

解放前后,街上还卖过“暖手盒”。眼镜盒大小,两头圆弧,薄厚也差不多。有盖有底,能够开合,里面竖着分成仨长条格。两种,一种金属片做的,包绒布。一种石膏的,比金属的壁厚点,包漆面纸,里面一样。纸卷木炭屑圆棒(和现在艾灸用的艾绒棒似的)点燃后,放在中间格里。扣上盖,就可以焐手了。效果不好,炭棒常熄灭,不灭也不热。那时,街上卖的很多,人们试过后,就几乎没人买了。

再早,有手炉,铜的,烧炭。有提梁,可随身携带暖手,北方少。多为圆形,像茶壶。也有八角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炉盖散热,镂空雕刻。有五福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纹形,炉身刻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制作精美。现在是艺术收藏品,光看,不用了。

还有汤婆子,睡时暖被窝的,橡胶热水袋的前身。铜的、锡的、瓷的都有。扁的、椭圆形,螺丝口的塞子。睡觉前灌热水拧紧塞子,放进被窝。钻被窝蹬到脚底下,一夜暖和。据说宋朝就已经有了。所以有好几个“别号”:“锡夫人”“汤媪”“脚婆”。明朝人有两句诗:“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把汤婆子当“小三”了。南方人这样叫,北京人叫“水鳖子”“大臭虫”。家庭人口多或没钱买,有代用品。煤球炉子炉盘上烤块砖头,热以后用纸或者布包上,塞进被窝,也一样“温柔别有乡”。

解放前要饭的,冬天最难过。京剧《鸿鸾喜》(也叫豆汁记、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男主人公一上场唱:“天寒冷,腹内饥,遍地飕飕。”肚里没食,寒冷加剧。北京的乞丐开始“抱砂锅、裹戏报”。街上的吃食摊子,煎饼、切糕、老豆腐、米粥等都用煤球火。收摊,把炉火扣在地上,第二天再生火。扣出的乏煤,余烬未熄,捡破砂锅,盛炉火余烬,抱在怀里,温暖一时。戏院演出,四处粘贴戏报。毛笔写在整张红绿纸上,腋下夹一大卷。提糨糊桶,拿毛刷子,墙上刷糨糊,红绿纸粘上,急匆匆向前面去。要求快,覆盖广。讨饭人随后揭下,裹到腿上,挡一挡遍地飕飕的寒风。当年惨状,今人想象不出。一如老人想不懂新物件。

煤球炉子和搪炉子

老北京家庭取暖靠火炉子,铁皮做的。4个部件:炉盘、炉腔、炉箅、炉子腿儿。做炉子的工匠,现在叫钣金工,前二三十年叫黑白铁,再早叫焊洋铁壶的。这种产品,没设计图纸,没材料和尺寸要求,更没工艺规程。手艺人心里琢磨,随意,按原料定工艺。黑白铁加工的铺子,边做边卖。日杂商店(1956年以前没这名称,叫作麻刀铺、山货铺等)只卖不做。

买回来,搪炉子。青灰掺缸沙,在硬地上,少加水,用铁通条抽打砸匀,和成很硬的泥。炉子倒放,四腿朝天。炉箅拿下来。一支胳臂褪出袖子,抓一块泥,沾点水,用力塞在炉盘和炉腔的连接处。一块一块塞实,留出炉口。接着搪薄泥,但必须用力和炉腔拍实贴紧,留出炉眼。炉腔搪满,放炉箅子,翻个儿。从炉口伸进手,把炉箅子周围用泥塞满。竣工,验收。搪好的炉膛,上小下大。“上头伸进手,下面卧条狗”。合格,好烧!

炉子搪好,立即点火,放劈柴,大火烤炉膛。表皮见干,放煤球,生第一炉火。不烧,怕泥往下出溜。早添煤,怕炉膛硌坏。

搪爐子的料,麻刀铺(砖瓦铺)、煤铺有配好的青灰缸沙块,叫“窝头”。买回来砸碎加水,比自己现配省事。搪一次炉子,用二三年,就有掉的地方,露铁皮,火不旺,毁炉子。得重新搪。也有修补修补凑合使的。穷人的日子,没一定之规。铁皮炉子简陋,用起来不简单。没使过,玩不转。初来北京的人,生火(北京人叫笼火)都费劲。劈柴用了不少,煤球烧不红。拔火罐儿拔着,火不上来。添火(加煤)也许压灭喽。

煤球炉子不好伺候,是经验不足。拿火通条,从炉口捅捅,从炉眼儿擞擞。火苗子腾腾的,炒菜蒸馒头,满顶(ding)。擞,通条从炉眼捅进炉子,清除死灰,空气畅通助燃。“咳嗽一声”是不必说话的警示或暗示,甲乙丙仨人聊天,甲认为乙说的话不宜让丙听,不便明说,就故意咳嗽,暗示乙“别说了”。丙看穿了,就调侃甲“别擞(嗽)啦,留神炉条(炉箅)折喽”。生活里,“咳嗽一声”的事还有,这调侃的话没了。

近日,读《鲁迅日记》。1912年5月5日,他来到北京,6日住进菜市口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冬天,他买炉子取暖。11月8日的日记写道:“……是日易竹帘以布幔,又购一小白泥炉,炽炭少许置室中,时时看之,颇忘旅人之苦。”那时用白泥炉子,不灰木做的。听说,没见过。1917年11月4日,换成铁炉子。“……晚庄铁炉一具,九元。”可能是铸铁的洋炉子,带烟筒,不然不会这么贵。从鲁迅先生的日记,能读出冬天人对火炉子的情感,老先生看看炉子里的火就“颇忘旅人之苦”。他没说出的话,咱能揣摩到。种种不如意,种种失落,在通红的炉火中融解。驱赶走的不单是寒冷。

至此,想到白居易的诗“……红泥小火炉……”雪夜围炉,惬意不在酒。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595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