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柳宗元,韩愈,苏轼合称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19:33
欧阳修与柳宗元,韩愈,苏轼合称实用
时间:2023-06-06 16:19:33     小编:文友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实用篇一

柳宗元、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上有着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欧阳修与范仲淹,欢迎阅读!

官场上的起落浮沉,在中华大地上演了几千年,并将继续演下去。旁观者将之当作一场热闹来看,只有身处其间的人才能识辩其中况味。面对贬谪的失意,人生的低潮,有人忧愤难平,抑郁以致伤身,一蹶难振;有人坦然面对,豁达自若,随遇而安以致做了不少好事;有人初衷不改,继续奋发,时机一到又如野草遇春风一般茁壮生长。

一千二百多年前,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这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加上母亲的去逝,朝廷的诽谤不断,柳宗元一直没有找到快乐的理由。尽管他把相当一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拓上,尽管他尝试在山水间寻找慰藉,但文学上的成就终弥补不了官场上的失意,毕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才是读书人的最终归宿;而寄情山水想用美景洗涤自己的抑郁,终因走不出心灵的蕃篱,最后美景所伤。

面对清幽的小石潭,他看到的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凉(《小石潭记》);居于溪边,虽然故作放达地说“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但我们看到的仍是“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的寂寞无奈(《溪居》)。一个并不愿遁世隐居的有志之士,却不得不过着无所事事的山林生活,柳宗元一直无法从贬谪的打击走出。

也许他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与评价,精神上沉重的负担终于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永州的贬谪生活使他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地步。

十年后被召回京,不久又被贬柳州,这次对他的打击更大,敏感的柳宗元意识到:朝中的政敌这样仇视自己,而自己年事渐高,再次复出希望渺茫,在忧愤贫困交加中,他匆匆走完了47年的人生历程,而此时,皇帝再次召他回京的诏书正在路上……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我们已经无法猜度若他再次回京会有什么际遇,他已经等不到了。柳宗元空有满腹经纶,空有壮志凌云,却因终日“忧谗畏讥”而早逝。

欧阳修是后于柳宗元二百多年出现的人物,他也遭受被贬谪的命运,但结果大不相同。欧阳修是个蛮有意思的人,从他的别号“六一居士”(他家有藏书一万卷,金石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把自己加上:老翁一个,而成“六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傲清高得有点洋洋自得的人。被贬往滁州,他似乎毫不介意,经常带着同僚朋友流连于琅琊山一带,不仅寻幽探秘,还着力开发,于是有了丰乐亭、醉翁亭,有了他的名篇《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有了琅琊山旅游事业的'兴旺发达。在《醉翁亭记》里,我们看到一个陶醉于山水间,喝得醉醺醺的老翁形象。

不知情的人以为他整日无所事事,在酒中颓废,却不知道在他的“宽政”治理下,滁州早已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他的山水之乐、醉酒之乐建立在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之上。

其实,欧阳修是个率性的人,从他的“宽政”只重办实事而不重名誉就可见一斑,他不为别人而活,不为名望而活,只求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百姓。于是,欧阳修为滁州留下宝贵的物质和文化财富,而他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怡然自得,为日后继续做官打下基础。把心放宽了,坦然面对浮浮沉沉的际遇,欧阳修留下了“与民同乐”的千古美名。

世上还有一种人,我们必须得仰视!范仲淹,范文正公,就属于这一类人!且不说他求学苦读昼夜不息;也不说他为磨练自己每天只吃一锅稠粥,任由同学送来的美食腐臭;也不说他帮助别人不遗余力、鼓励别人终成学术上的“大家”;光是那当官的三起三落仍然不改忧国忧民之心,却忘记自己荣辱得失的高尚情操就让人景仰不止。他的心胸如大海般宽广,装着君主,装着黎民百姓,装着天下苍生。

范公有超乎常人的治国理政的能力,治水水平,教学学成,拒寇寇安……他几乎是全才,无所不能。更可贵的是,他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朝政更加清明,敢于与权贵作斗争,甚至不怕一次又一次地卷入斗争的阴谋中而从不后悔,三次贬官他都坦然面对,笑谈自如,最后一次竟与送行的王质开玩笑,让他送整羊来“祭祀”自己,莫说名利荣辱,此时范公连自己的生死都不放在心上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篇《岳阳楼记》,范公不是用笔,而是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感悟浓缩而成,那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不管他身在何处,心里装的都是国家,都是黎民百姓。

他无论官做到哪里,每到一地,都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难怪在他离任时,每每会发生百姓阻拦传旨使臣,只想让他继续留任——做官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可说的!也难怪在他死后,朝野上下一致哀痛。

老百姓更是自发地聚集举哀,并为他画像、建祠以纪念他——做人到这份上,我们除了景仰又还能说什么!一个人成败如何,受爱戴的程度如何,看他死后别人是怎样对他便知,那是最真实的表现。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

官场上,被贬官是常有的事;人生中,挫折和低潮也是自然难免的,人生境界的高下与心胸宽大与否有关。我无意批评柳宗元,他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但我欣赏欧阳修的随遇而安,在用心管制辖区的同时实现了自我的完善;我更折服于范仲淹的境界,他心怀天下、为天下忧是常人能想却不能及的高尚情操。一个人的人生能走多远,他的思想能影响多少人、能让人吊唁多久,不完全靠聪明能干。

你的心胸有多宽,你人生的路就能走多远。我们实在不必太计较眼前的得失,更不能总是盯着个人的利益,把心放宽一点,人生的路长着呢!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世人称之为“柳河东”、 “河东先生”。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1、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3、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言而无实,罪也。

6、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7、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8、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9、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10、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11、聪明正直者为神。

13、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14、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开创伟大事业的是天才,完成伟大事业的是辛苦。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左氏辨》 容:仪表容貌。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于下位;有智略之才,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撙其贫贱。

宁可限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用人不限资品,但择有才。

一、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范仲淹《瀑布》

二、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范仲淹《瀑布》

三、 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四、 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五、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六、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七、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八、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九、 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十、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十一、 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十二、 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十三、 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十四、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十五、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实用篇二

韩愈和柳宗元并称为“韩柳”,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排第一,柳宗元排第二。两人在文学上都有非凡的造诣。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我笔写我心”,文章最终目的是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柳宗元和韩愈倡导先秦时代的文章,反对词藻华丽的骈体文。和词藻、形式相比,内容应该更为重要。文章只有表达出主旨,才能凸显出文章的.价值。柳宗元和韩愈身体力行,针对时事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的叙事散文,他倾听了捕蛇者的悲惨命运,借捕蛇者之口向统治者传达百姓的困苦生活。

在政治上,俩人有相左的政见。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朝官员,在唐顺宗年间,王叔文和柳宗元有相同的政见,得到了王叔文提拔。随后,柳宗元和王叔文为代表的改革派说服了唐顺宗,在朝廷推行了“永贞新政”,改革持续了180多天以失败而告终。韩愈因为不赞同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意见,在朝廷之中,一直未得到重用。

在生活中,柳宗元和韩愈是一对好朋友。俩人在文学上持有相同的观点,经常会在一谈论诗词歌赋和文学题材。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俩人经常有书信往来,或为劝告,或为安慰。不久之后,韩愈也遭到了贬官,俩人在政治仕途上怀才不遇,相同的经历让柳宗元和韩愈有了更多的话题,从而俩人在生活上是一对惺惺相惜的朋友。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实用篇三

;

摘  要:自古以来学者品评唐宋大家就绕不开韩愈和欧阳修,对于二人的创作风格,古今学者多以欧拟韩或者将韩欧并列,把欧阳修视为韩愈领导的散文革新运动的接力者。事实上,欧阳修的确受到韩愈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欧阳修并不是完全继承韩愈文风,而是借鉴其形另有新意。本文拟从散文和碑志文两个角度分析论述欧阳修对韩愈写作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简介:徐镭(1994-),女,江苏泰州人,汉族,南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文坛革新运动的两大主将,欧阳修与韩愈有很多相似之处。苏轼曾云:“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刘熙载也说:“欧阳永叔出于昌黎”。欧阳修自己也在《记旧本韩文后》中记载了学习韩愈的经过,其言:“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本也”。由此可见,欧阳修在文学方面继承韩愈的风格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欧阳修学韩又非韩,学于韩文又胜于韩文,所谓“神骨皆思,而风貌不类”不外如是。

一、散文

欧阳修自十七岁开始接触韩愈的文章,认为其言“深厚而雄博, 浩然无涯若可爱”。甚至到了晚年,他还给予韩愈文章这样的评价:“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可见欧阳修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优秀的古文家,乃至最后登位古文运动领袖者,这无疑离不开他初期着意学习和继承韩愈的文风,但他的继承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选择性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创造性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

韩愈的文风主要有两种,一则所谓“昭晰者无疑”、“行峻而言厉”是也;一则所谓“优游者有余”、“心醇而气和”是也。可知晓韩愈的两种文风大致为“奇”与“平”,而韩愈的主流文风则是“奇”,其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就是《论佛骨表》一篇。宪宗迎佛骨、崇佛教,韩愈引经据典,用先王之教与先王礼法作为理论依据,由远及近,从古到今,层层紧扣,逐层深化,严肃批评,诚恳劝谏。文章言辞偏激,议论纵横。虽然最后皇帝不仅没有采用韩愈的劝谏,还将其贬谪,但这篇文章却让古往今来 无数读者感受到一种“以死殉道, 喑鸣叱咤”的决心和气魄,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然而欧阳修更赞赏韩愈平实的文风,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主流文风。其创造性有二:一是“师其意不师其辞”,因此我们读二者题材风格相近的文章时才能一眼辨别;二是从源头学习,在《春秋》《史记》一类文风偏简雅平易的书籍上用功。例如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作者先是采取移步换形的手法,由远及近,层层递进,极有层次地描绘出滁州山间朝暮变幻与四时景色,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乐”,接着以“乐”为主要情感线索,先写禽鸟之乐,再写游人之乐,最后是太守之乐 。情感逐步升华,寓意深远。可见韩愈散文风格对欧阳修影响极大, 尤其是对欧文平和文风和简洁语言的形成功不可没。

二、碑志文

碑志文,即古代用于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起源于周穆王,發展至唐宋之际进入繁荣期。当时诸多文章名家潜心钻研,涌现出众多碑志大家。即地位而言,韩愈和欧阳修均为各自所属时代无可非议的代表人物。从他们的碑志文来看,欧阳修依旧是在继承韩愈碑志文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成特色。

1.叙事的雄奇与平实

韩愈与欧阳修的碑志文都长于叙事,不同在于一个争奇使气、求新求变;一个尚实重节、平成雅正。韩碑叙事雄奇有力,往往选取墓主生前具有传奇色彩的事迹,动人心魄,一气呵成。如其代表作《故幽州刺史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一篇,文章开头就先营造出幽州将反的不安氛围,然后详叙张彻如何陷入 叛军、如何与其周旋、最后英勇赴难的壮烈行为,格调慷慨激昂,最后交代朝廷封葬,补叙家事,以铭语总评赞叹。相交韩碑而言,欧碑的叙事风格更偏向于娓娓道来,逐渐进入佳境,时则宕开一笔,纤徐有致,余韵不绝。如其代表作《翰林侍读学士赠给事中梅公墓志铭》一篇,开篇先借其侄梅尧臣之口引出梅公卒葬一事,接着追忆前一年与梅公会面的场景,通过长者间的传闻提起梅公一生之大要,以慨叹总领篇中叙事,篇末又加以总评,其叙事感慨之风格颇得司马迁《史记》之风神。

2.抒情的愤懑与感伤

韩愈与欧阳修的碑志文亦佳于抒情,区别在于一个胸中多不平,不平则鸣;一个藏拙敛锋芒,韬光沉馨。韩碑多议论、多刺时、多反讽、多态肆之气,襟怀放达,富于阳刚之美。如元和十四年韩愈因上《谏佛骨表》而触怒宪宗,被贬往潮州,在贬谪途中,其第四女因颠沛而死,韩愈在志文中不言女儿幼年事,而只写其死前情境,几乎直斥天子为杀人凶手,悲愤之气难以平息,即使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读来犹震撼人心。欧碑则多感叹伤时、多惋惜,笔势内敛,偏于阴柔之气,读来荡气回肠。如其《胥氏夫人墓志铭》一篇,开端即叙岳父,历述自己的婚姻始末,称赞妻子贤良勤劳,哀其不幸早亡,铭辞凄绝动人。欧阳修早年曾多次遭到贬谪 ,一家时常流离失所,与妻子的患难之情其实难以尽述,但其取材命意多温柔敦厚,情调虽多凄怆却少有怨天尤人之意。

综上,欧阳修学习韩愈贯穿一生,这一点从他的各种文体皆可看出,但欧阳修的学习不仅仅是“学”,更重要的是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和特色,形成独有的文学风格。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3]梁昆.宋诗派别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8.

[4]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5]刘熙载.艺概: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812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