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宁政府工作报告(模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31 12:28:47
2023年南宁政府工作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3-08-31 12:28:47     小编:雨中梧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宁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03.54亿元,增长10.3%;财政收入473.66亿元,增长1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7.52亿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5.01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0.84亿元,增长14.01%。实际到位区外境内资金729.23亿元,增长10.28%;直接利用外资(自治区全口径)5.8亿美元,增长15.45%;外贸进出口总额44.2亿美元,增长6.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1%。被评为“国家节水型城市”“20xx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三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在省会/副省级城市排第八位,位次较20xx年提升了9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调结构促转型,经济质量效益取得新提高。

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全市科技财政投入6.21亿元,增长20.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58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4年位居全区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8.67%。高新技术企业163家,总产值突破860亿元。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世界上直径最大的铝合金圆锭在南南铝试产成功;广发重工集团“中广轨道1号盾构机”正式下线,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零的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二次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等六大重点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3.01亿元,增长23.13%,占全市的60.79%,其中,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达47.5%、35.4%。工业投资完成728.13亿元,增长19.22%,南南铝等35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中恒、研祥等8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10亿元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全市亿元企业达548家,增加55家,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23个百分点,富士康南宁公司产值157.2亿元,实现百亿元工业企业零的突破。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奖惩分明、与发展业绩考评挂钩的待遇分配机制,做大做强园区工业,广西—东盟经开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47.90%,工业产值超百亿园区6个。淘汰一批小淀粉、小酒精、小造纸等落后产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降幅达5.2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54家,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3亿元,增长17.73%。金融业增加值241.11亿元,增长12.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96%。实现旅游总收入478.15亿元,增长18.39%。举办香港时尚购物展、南宁名品推广周等各类专业会展105场。房地产开发投资416.37亿元,占全区25.79%;商品房销售面积702.6万平方米,增长11.7%。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民间投资1486.87亿元,增长30.98%,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5.56%。个体工商户24.84万户、私营企业9.23万家,非公企业上缴税收198.2亿元,增长14.43%。

(二)强保障促增收,“两个倍增”计划取得新成效。

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全市农业财政投入37.32亿元,增长15.44%,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0.59个百分点。发放农资综合补贴4.5亿元、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76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15亿元,增长4.91%;粮食总产量223.4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香蕉、茉莉花、木薯、甜玉米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6.2万亩,总量超过100万亩,占全区18.8%。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建成30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新增蔬菜基地7030亩、林下经济7万亩。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建成通村路384.34公里。完成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8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95个,解决3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善“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63亿元,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10万亩,修建屯级道路410条487.74公里、桥梁14座,解决29万名群众行路难问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85元,增长13.4%。深入实施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九连涨”,人均达1621.23元/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200元/月,增幅20%。加强就业援助,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7元,增长10%。

(三)重招商优服务,以投资促增长取得新佳绩。

紧盯世界500强、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市四家班子领导率团赴粤、港、澳、台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抓住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在邕举办的机遇,全力以赴招大商引强企,成功引进绿地集团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宝能、万科、研祥、海王等国内20多家金融、地产、电子、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南宁。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南宁投资环境满意度排名全区首位。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新机制,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09.74亿元、增长29.16%,更新改造投资728.33亿元、增长23.08%;自治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59项,完成投资743.48亿元;城建项目477项,完成投资220.9亿元,增长16.44%。

(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取得新增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出台《南宁市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办法》,重点推进坛板坡等12个综合示范村建设。首次将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纳入全口径预算,首次将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同级人大审议。将28家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按行业、资源整合重组为九大集团(公司)。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授予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105项行政许可项目、12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将8大类89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管理事项委托或授权五象新区管委会,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五象新区,实现五象新区项目审批“不过江”目标;强化行政审批职能、事项、人员“三集中”,全市279项行政审批事项再次提速,承诺提速率平均达50%以上。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启动六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88.44%的政府投资建设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功服务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议、第二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等。进一步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示范城市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全市申报境外投资企业18家,投资总额4.32亿美元,增长58%。

(五)抓建设优环境,城市宜居水平取得新提升。

突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全面推行“一线决策、一线审批、一线协调”工作法,项目开工不断创造新的“五象速度”。统筹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与配套设施等专项规划,重点片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积极探索区域连片土地统征统储和集中安置方式,开工建设12个安置点,妥善解决1.3万人安置问题。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征地完成量分别占市本级的44%、40%、50%。实施项目130项,完成投资153.62亿元。广州恒大等3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五象新区,兴业银行、太平保险等9家金融、保险机构集聚金融街,总部基地95%以上的土地已落实项目,投资达500多亿元。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完成投资32.58亿元,2号线顺利开工,轨道交通第二轮规划(含3、4、5号线)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南桂、南柳及南宁至钦北防高铁相继开通,市辖区内高铁里程306.27公里,南宁迈入高铁时代。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完工,火车东站及周边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224条。良庆大桥开工建设,白沙大道3座立交桥、金湖广场下穿隧道等工程如期建成通车。经强力攻坚,历经9年建设的民主铁路立交桥、凌铁大桥建成通车,历经8年建设的长堽路打通至快环。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投资约51.7亿元,水街片区旧城区改建、老南宁·三街两巷旧城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新阳路292号等20个土地熟化项目。重拳整治“两违”,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81.4万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面积506.5万平方米。抓好“中国水城”建设。完成投资50.05亿元,增长81.1%。邕江两岸综合整治示范段(3.4公里)、良庆河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如期建成,邕宁水利枢纽、江北引水干渠开工建设,老口水利枢纽完成投资13.4亿元,民歌湖、相思湖、明月湖等环城水系进一步提升。提升“中国绿城”水平。完成投资19.5亿元,增长34.96%。完成新造林24.49万亩,村屯绿化130个。成功举办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五象湖公园成为新亮点。民族大道、五象大道、竹溪大道等城市精品线路的园林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凸显。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0.3、0.23个百分点和0.21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达75%,在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名列第六。

(六)办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全市财政涉及民生支出292.74亿元,比上年增支33.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9.8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险参保608.28万总人次(不含新农合)。投入3.4亿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户、孤儿供养标准,覆盖城乡居民248.48万人次。安排社区惠民资金3520万元,解决一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9900套、基本建成17856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568户、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6295套。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支出70.32亿元,增长6.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8个百分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2.33亿元,受益学生40万人,率先在全区实现市辖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完成幼儿园建设项目386个,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6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7所,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12所城市中小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学生12.6万人,占全区33.1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4.31、0.56、0.6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8%;726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医疗费用补偿,补偿基金19亿元,基金使用率111%。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5元。全力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中医药民族医药重点工程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科全覆盖。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8.37‰,出生人口性别比同比下降2.75个比值。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市财政投入4500万元完成1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功打造“一声所爱·大地飞歌”20xx新民歌音乐季,汪小敏等3位选手成功入选央视春晚。《天琴传说》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实现南宁曲艺全国夺奖零的突破。南宁电视台与6家境外媒体成功举办跨国春晚《春天的旋律》,节目信号覆盖泰国等东南亚10国及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安排5000万元专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东盟创意乐园(锦园)项目落地,天天演项目《锦·宴》对外公演。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无线覆盖新增25万人。保护和弘扬壮族文化遗产,武鸣县获“中国歌圩文化之乡”称号。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49%。成功举办20xx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南宁国际龙舟赛等5项国际体育赛事。高标准做好第四xx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筹备工作。全力稳定物价。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开通菜篮子工程平价直销车20辆、设立农副产品平价商店26家,实行“一元菜”供应。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58.12亿元,自治区10项、南宁市2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104个子项完成100项,4个子项正在收尾,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七)抓规范严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新成效。

推进“平安南宁”建设,新增3000个网络高清监控摄像头,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和刑事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15.98%、23.05%。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年内无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年度考核综合排名全区第一。开展乳制品等重点食品、餐厨废弃物及废弃油脂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市、县(区)、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改革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智慧南宁”建设成为国家试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试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平里静脉产业园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基本竣工,城市污水截污及管网建设实现新突破,市本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和100%,邕江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强力推进“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打造示范点138个,乡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营造了整洁畅通、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实现了“100天新变化、200天新提升”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评价。

(八)改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加强。

加强政府立法,完善交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违法建设查处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程序起草、审议、发布文件,提请市人大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件,出台政府规章4件、废止3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7万多条,信息公开量继续保持全区首位。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向基层延伸,98.4%的乡镇(街道)和43.9%的行政村(社区)建成政务服务中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市会议召开数量同比下降31.63%;处级干部因公出国(境)人数下降35.01%,科级干部因公出国(境)人数下降52%;公务接待费用下降24.95%,公务用车运行经费下降7.2%,节庆、论坛活动经费下降61.9%;腾退办公用房1380间、40887平方米,清理、停止楼堂馆所建设项目21个。积极开展信访工作,接听“市长公开电话”来电4.03万个,受理“人民网市长信箱”留言618条,妥善处理群众来信3234件、来访2378批9030人次。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重大政策执行等审计监督,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共办理自治区和市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61件、政协委员提案338件,办结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一年来,我市外事、侨务、司法、统计、人防、保密、口岸、水库移民、地震、供销、农机、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档案、宗教、新闻出版、消防、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税务、工商、质监、国家统计南宁调查队、通信、邮政、供电、测绘、气象、水文、参事、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少数民族聚居区繁荣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困难和压力多年来少有的情况下,我们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邕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南宁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经济总量的任务十分繁重;科技带动能力较弱,创新驱动发展亟待加强;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依然不少,改革攻坚面临重重挑战;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社会和谐稳定压力依然存在,社会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不掩饰、不回避,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规划的关键一年。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两个建成”的奋斗目标。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的决定,提出力争两年打基础、三年大跨越,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实现南宁首位度大提升的目标。

各位代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提醒我们,扎实做好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不能把发展简化为生产总值,只盯住眼前的增长速度,而是要统筹全局,稳中求进,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市委确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首府南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一定会得到大提升!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二中和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为主基调,始终保持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突出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举全市之力办好第四xx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奋力提升首府南宁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按自治区下达的目标完成;城镇化率59.2%;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有机遇、有条件、有潜力,但也有挑战、有难度、有压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工作,争取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以改革创新为统领,推动发展活力新增强。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市本级的行政审批事项,能减就减,能放就放,能取消就取消,坚决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事项依法管好。创新和完善重大项目联合审批、预约审批、缺项审批、分段审批等审批方式,探索建立“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审批模式,推行“网上受理、网上流转、网上审批、政务中心出件”审批流程,解决部门和政务中心两头受理问题。加快建立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实现所有审批项目的实时公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造公平、开放、便捷的发展环境。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径预算体系。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覆盖面。实施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稳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探索编制全市各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创新市本级与城区财政利益共享机制。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建立健全财政促进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长效机制。让预算更加透明,支出更加规范,公共财政更好地为民服务。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试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城市低效土地开发利用等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依法进行流转,建立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逐步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的保障机制。确保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公平。

深化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建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争取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合理收费机制。完善城市规划制定、实施、监督的地方性法规,强化规划指导和约束。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政策。破除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点加大九大集团(公司)改革力度,竞争类的国企加快推向市场,将国资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和鼓励各种非公资本参与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释放国有企业发展的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坚决废除对非公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进一步清除市场准入障碍,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出台非公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完善财税支持、产业扶持、政府服务等配套措施,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重点培育100家以上非公强优企业。引导非公企业兴办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让南宁成为非公企业投资、创业的沃土。

(二)以“工业强市”战略为牵引,推动现代工业大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发展。大力支持富士康南宁科技园研发检测认证中心建设和研祥、燎旺车灯等一批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实验室。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重点培育20个广西名牌产品和广西著名商标,认定工业新产品100个以上。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网络制造、工业大数据集成为重点的“两化”融合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制糖、铝精深加工、机械装备、食品药品“两化”融合方案。投资10亿元,完成技术创新及“两化”融合项目300项。

以重点产业发展优化工业结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安排16.5亿元现代工业发展资金,集中支持生物医药、铝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轻工食品、清洁能源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850亿元、税金115亿元以上。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平台,重点推进中恒、海王等项目建设。以南南铝为龙头,重点加强与中国南车等集团合作,全面发展铝精深加工。加快与知名汽车企业对接,努力在汽车整车制造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南宁电子信息产业园,力争富士康南宁公司实现产值200亿元。重点支持南宁双汇食品、百威啤酒年产30万吨啤酒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将广西—东盟经开区打造成为全区重要的轻工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努力将武鸣县建设成为全国生物燃气重点县。坚持“壮大关小”,坚决淘汰小造纸、小淀粉、小酒精等落后产能。

以做大园区聚合工业优势。在各工业园区实施“体制机制创新”、“企业培育”、“产业提升”、“零增地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项目引进建设攻坚”九大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50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承载大项目能力。将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政策逐步延伸到县区工业园区(集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南宁吴圩空港经济区,加快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规划建设及招商。继续支持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发展,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以优质服务做强工业企业。继续实施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发挥“两台一会”作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30亿元以上。鼓励和支持企业股权融资,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成立北部湾经济区(南宁)产业发展基金,争取实现融资100亿元。继续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快推进广发重工重组及改造、凤凰纸业和华劲纸业异地搬迁等重大项目,支持中烟南宁卷烟厂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全市百亿元企业新增1家、10亿元以上企业新增3家、亿元以上企业新增50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增25家的目标。

(三)以金融业为核心,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快金融业发展。抓住滇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发挥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和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营造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利用好5000万元金融产业发展资金,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及会计、审计、财务等金融中介机构进驻南宁,争取正在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东盟股权交易中心和互联互通投融资平台落户南宁,大力推进五象新区金融街等项目建设,加快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完善扶持企业上市相关规定,推动南城百货等4家企业上市。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推动旅游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市场主体,打造“壮乡歌海、中国绿城、东盟风情、养生之都”四大品牌,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营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推进上林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和双桥镇、布泉乡等10个南宁特色旅游名镇(乡)建设;重点建设东盟国际旅游风情小镇等28个重大旅游项目。加快青秀山风景区植物专类园建设和大明山旅游景区建设。力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3家,旅游总收入突破550亿元。

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快完善商贸流通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社区商业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商业流通设施及业态,改造朝阳商圈,完善埌东—凤岭商圈,规划建设五象商圈。重点推进万达、宝能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力争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00家。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大力支持集智能仓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第三方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推进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南宁综合保税区。

发展楼宇经济。编制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资金、技术、服务、税收密集的楼宇经济,重点培育一批特色街区楼宇、现代服务型楼宇、文化创意型楼宇、总部型楼宇等高附加值楼宇,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发展电子商务。以建设面向东盟区域性电商总部和集散中心为目标,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强化政策支持,鼓励美丽传说、蓝火翼网络科技等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探索智能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争取阿里巴巴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落户南宁。加快高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

(四)以农业现代化为主导,推动“三农”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粮安”工程,划定基本农田,确保粮食总产量220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96%以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标准化农田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积极推广禽畜生态循环养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30个、“菜篮子”基地4000亩。

完善农业发展新机制。积极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继续推广“朝南模式”、“金穗模式”,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增产增收。重点扶持桂合丝业、百洋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新增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联营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30个以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支持力度,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深化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发展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为重点的农业经营性服务。加强农产品网络展销平台建设,扶持农超、农校、农企对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人饮工程,解决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0座,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7.5万亩,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建200条非贫困村通屯道路。继续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实现97%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以五象新区建设为重点,推动投资消费平稳较快增长。

全力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创新模式,探索通过存量资产、土地使用权作价注资、项目资产、财政专项资金注入各投融资平台公司,不断增强融资能力。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等领域。落实自治区、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56项、投资740亿元;推进城建计划360项、投资340亿元。高档次高品质推进五象新区建设。支持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集中精力突破核心区域,确保年内总部基地的项目全面开工,抓好五象湖周边及沿江区域189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75亿元以上。加快跨江桥梁及蟠龙、玉洞、龙岗、保税物流等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管廊规划和建设力度,完善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环卫等市政配套设施,全面启动新区学校、医院、邻里中心等城市配套建设。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全面破解被征地拆迁农民安置工作滞后问题。力争3—5年,把五象新区建设成财富聚集、功能多元、生态宜居、辐射强劲的高品位魅力新城以及我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项目47项、投资225亿元以上。建成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及机场高速公路连接线、火车东站及周边路网。加快轨道交通1、2号线建设,力争3号线开工,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加速云桂、南广等高铁项目建设,加快外环高速、南北高速改扩建及来宾至马山、马山至平果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新江至扶绥、大王滩一级路等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南宁港一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南宁港永凯码头、鹤笋作业区一期、横县国铭码头工程等。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开展“南宁欢乐消费季”等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加快推进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扩大汽车、家电、通讯器材等传统消费。以建设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培育信息、文化、健康、养老等新型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展大众化、特色化餐饮消费,促进中低端消费成为餐饮消费增长的主动力。加快推进社区商业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仍具有较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业态发展。

(六)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提升“美丽南宁”建设水平。持续推进“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深入发动群众,继续实施“三清洁”综合整治等五大行动,启动“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活动,推进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整优化村庄布局,大力推广并落实农村住宅建设及推荐户型奖励办法,形成美丽村庄新格局。在12个县区各建成一个综合示范村,创建3个生态乡镇、100个生态村。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加快在城管、建设、国土、住房、环保和文化等部门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在市政养护、环卫作业、小广告清理和绿化养护等领域开展市场化社会化改革试点,加强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管理;继续实施严管重罚,坚决查处城市“五乱”行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调度中心、公交场站、公交专用道等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交管理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决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网格化管理智能化及城市管理实时监测和快速反应,提高交通组织管理科学化水平,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实现“500天新形象”工作目标。

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彩化。按照生态自然化、森林化、多彩化、多样化、苗木本土化、管理低成本化原则,全面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水平。提升“绿城”,重点推进城市精品线路园林景观提升、城市立交景观提升等八大工程;改造提升市政主干道、景观节点30条(处),重点推进五象大道、白沙大道等17条城市主干道绿化提升,加快实施白沙—星光立交桥等6座立交桥和13座人行天桥园林景观改造;建设和提升江南公园、花卉公园等公园。重点推进青秀山风景区绿道、快速环道绿道(竹溪立交—壮锦大道段)及景观提升工程,新建绿道45公里,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400公顷,改造提升绿地200公顷。建设“水城”,继续推进江北引水干渠主体工程;加快南湖等“五湖”环湖水系景观提升和相思湖、明月湖水系修复;续建老口水利枢纽和邕宁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污水管网250公里。加快大王滩第二水源建设,继续推进天雹水库、龙潭水库等应急水源建设,支持宾阳县清平水库补水工程、马山县兴科供水工程建设,提升城镇安全供水保障能力。加快仙葫半岛堤、龟山堤、隆安县和横县县城防洪堤建设。推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打造“花城”,全面推行盆花下地培土种植,适度缩减草花栽植面积,选用多年生、花期长、花色艳、易维护的花卉,千方百计降低养护成本,精心营造四季花城的景观效果,确保一年显成效、两年大提升。

加快“三旧”改造。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城区主体、整体规划、连片开发”的原则,继续抓好水街片区旧城区改建、老南宁·三街两巷旧城改造项目。将城中村改造、危旧住宅片区项目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确保陈东村、南糖片区、四塘煤矿片区等10个项目取得新突破。

(七)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提质、产城一体、统筹发展、改革创新”的原则,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大县城战略,把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作为主攻方向,编制南宁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六县县城和重点乡镇规划修编,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努力将南宁建设成为北部湾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按照县级中等城市的要求,加快推进武鸣县、横县、宾阳县规划建设,力争到20xx年,三县城镇化率40%以上。按照小城市的要求,加快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规划建设,力争到20xx年,三县城镇化率30%以上。加快双桥、六景、黎塘等20个经济强镇、特色城镇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把产业发展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位,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落实《南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县(区)结合各自发展潜力和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力争横县、武鸣县、宾阳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340亿元、240亿元、140亿元,六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均达27%以上;兴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370亿元、345亿元、300亿元、150亿元,六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达71%和75%以上。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重点抓好智力扶贫,着力提升贫困群众受教育水平,提高贫困群众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能力,帮助农民尽快发家致富。继续抓好产业扶贫,发动5万户以上参与扶贫产业开发,发展种植类扶贫产业10万亩。修建贫困村屯级硬化路200公里以上。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力争“”期末,我市扶贫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八)以中国—东盟合作新的“钻石十年”为依托,推动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新提升。

优化开放合作平台。积极谋划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泛北部湾合作和南新经济走廊建设。进一步发挥“南宁渠道”作用,创新服务面向中国和东盟合作通道建设。继续推进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密切与港澳台的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广西打造我国中南西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参与南宁—崇左—凭祥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加快实施南北钦防玉崇百区域一体化规划。

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落实出口奖励措施,扶持和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以组织做好cepa示范城市工作为契机,以东盟国家为主战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带动商品、劳务、技术和装备出口。

注重招大商引强企。以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为重点,着力引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重点落实全国工商联执委会议期间签约、洽谈的重大项目,加快对接修正药业等行业领军企业。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创新服务方式,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力争实际到位内资784亿元,增长8%;外商直接投资(广西全口径)6.27亿美元,增长8%。

继续服务好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完善南宁会展商务区规划,按照“扩大规模、拓展功能、丰富内容、高效便捷”的要求,加快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场馆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使博览会和峰会成为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平台。

举全市之力办好第四xx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把办好体操世锦赛作为深化南宁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城市知名度、展现文明宜居城市形象的新载体。广泛动员,节俭高效、高标准、高水平做好体操世锦赛筹办和保障服务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交通、环保等相关产业和城市建设有一个新的发展。

(九)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振兴教育。牢固树立“不建楼堂建学堂”的理念,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新建小学7所、初中4所、普通高中1所、改扩建普通高中4所,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6所、县城(城区)幼儿园2所,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新时期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加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在六县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对全部中职学生免学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创建充分就业县区”等系列活动。全面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建设,促进自主创业。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扩大和完善失业监测预警,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深入实施。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保险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确保全市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7%以上。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完善职工生育保险办法。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行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待遇,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6460套,基本建成18980套,分配入住876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000户。整治改造20个无人管理的低收入群体较集中的老旧居住区。多渠道兴办养老机构,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安置、残疾康复、抗灾救灾等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新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多渠道搭建我市优秀剧(节)目对话世界的桥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扶持100支村屯社区文艺队。加快南宁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动漫精品培育工程,发展南宁演艺市场产业。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重大疾病医疗应急救助制度。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以社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为重点的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搬迁和新建江南区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加强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医院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加快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准入。推进市体育运动学校建设,增设一批便捷、实用公共健身设施,在人民公园等7个公园兴建7条健康步道,建设健康城市。

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根据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经市委会研究确定,将原市级2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调减为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共实施32个子项,调整后的项目更突出群众关注度高、民生关联度大、受益面广的特点。实施好自治区10项共52个子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办好群众期待的一批实事好事。

三、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强化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能力。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研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加强政务公开,推进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作用,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加强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继续推进“平安南宁”建设,建立健全高效联动的立体化防控网络,依法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启动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治,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依法严厉打击“两违”。依法开展村民(社区)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完成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用药安全。落实国家关于调整完善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提升全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政府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完善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考核机制。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加强基层环保监测执法体系建设,开展油烟、噪声、雾霾治理等专项行动,抓好城市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工业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保持75%以上。开展水源地综合整治,邕江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促进作风转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力戒“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约法三章”;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增长,降低“三公”经费支出;树立新的政绩观,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和激励办法;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全面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建设力量,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宗教、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水文、供销、参事、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勤勉工作,奋力提升首府南宁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为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南宁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xx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政府

工作总结

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新压力,区域竞争带来的新挑战,我们科学应对,沉着应战,负重拼搏,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镇呈现出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制约瓶颈有效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喜人局面。

%,其中工业总产值达 亿元,同比增长 %,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到 %。xx年的财政总收入达2676万元,同比增长 %。农民群众纯收入达 元,同比增长 %。xx年,我镇首次评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百强镇,跨进了全省经济发展先进镇的行列。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惠农政策促使农业发展。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取消农业税,粮补、种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正是这些惠农政策的认真执行,特别是粮补、种补直接进入农民个人帐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在投劳上,原种植1130亩的一季稻,全部改为双季稻,在投钱上,化肥、农药的投入增加近30%。二是科技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去年,我们组织农办和农技站,争取到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科技推广项目33个,其中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在我镇建立了15亩核心示范田,一季亩产达2380斤,其它爱苗,种子包衣裳,测土施肥,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均取得可喜成绩,去年晚稻因受稻飞虱大面积的侵害。全县晚稻减产,而我镇受灾在全县是最低的。三是民主管理农民当家作主。各村委会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程。去年,我们就通过村民自治的力量,对全镇15个村委会的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清出债权175万元,债务127万元,使村民心里有了一本明白帐,充分享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新村建设促使农村进步。去年,在农村我们又建村公路22条共34公里,全镇村级公路的通过率已达86%,有15个自然村的门塘进行了改造,谢家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总投资达150万元,13个项目全面完工。在城镇,文化中心已改造完工,农民公寓正在兴建之中,新区建设规划、征地工作已完成,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制约瓶颈有效突破 一是突破加工企业的制约瓶颈。华普实业和沙神铜业,是我镇工业的半壁江山,这两个企业都是废铜再利用企业,收进的废铜未有增值税票,而产品出售必须开增值税票,高额的纳税使两个企业无法生存,为此,我们借鉴了外地同类企业的经验,在县委、县政府特别是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两个企业转为福利企业,不但解决了我们当地上百名残疾人的工作出路,而且促使了两个企业的持续发展。二是突破企业用地的制约瓶颈。去年,我们通过多方努力,使一批企业用地问题得到解困。三家文化用品厂全面开工兴建,其中两家接近完成。三是突破招商不见商的尴尬困境。前几年,我们招了一些商,少数客商只见买地,不见办厂。去年,我们制定了招商见效措施,做到了当年购地、当年建厂,如河南客商与前途客商在我镇兴办了珍珠保温厂,南京客商在我镇兴办的郎塑科技公司,从浙江回归的四家企业,都是当年购地,当年兴建,当年见效。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了经济与社会协调统筹发展的原则,在引资建镇,聚企业镇,建市活镇,建路扩镇的同时,加大了城镇美化、亮化的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的同时,逐步完善各种卫生设施,增强全民卫生意识。二是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稳定。加强了信访工作,建立镇、村、组三级信访网络,把各种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把矛盾化解和对各种犯罪行为有力打击结合起来,保障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新环境。三是最低生活保障得到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工作从城镇转移到农村。四是人口质量进一步优化。计划生育常抓不懈。人民的计生观念、人口素质观念进一步提高。社会抚养费的收缴进行了改革,以村级为主,镇级督查,取得了良好效果。五是科技、教育、体育事业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有更大发展。xx年,我镇被评为省级、市级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小康建设先进镇。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上下奋勇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常年工作在一线,任劳任怨,扎实苦干,无私奉献,务实进取。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未能创新更多新举措,企业用地的瓶颈到年底才得于突破,少数新建企业建设速度不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于先进乡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城镇面貌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政收支平衡仍然较为吃紧,部分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有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维护稳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勤政廉政建设尚须进一步加强。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对待,科学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xx年工作重点

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之年,更是实现我镇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之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发扬不甘落后,永创一流的精神,坚定卧薪尝胆、埋头苦干的信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顺利完成。

xx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强镇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增强主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建设交通型工贸大镇的战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四聚”(聚资建镇,聚企业镇,聚商活镇,聚民扩镇)、“四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人民收入快速增长,和谐社会快速创建)的工作思路,凝聚全镇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咬定目标,奋力拼搏,实现xx镇经济社会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大腾飞。

xx年政府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现全镇生产总值 亿元,同比增长 %,

实现全镇财政总收入 万元,同比增长 %,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同比增长 %。

xx年政府工作重点是:突出“四抓”

一抓“三农”工作。

抓好“三农”工作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新的一年,抓“三农”工作必须做到“四到位”:一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要通过取消农业税、种粮直补等一系列中央的惠民政策的宣传和不折不扣的落实,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农民创造更多实惠。二是商品流动扶助到位。要通过扶助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助农产品流动专业户推动全镇的常规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真正使农民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三是扎根基层坚持到位。要求镇干部扎根在村委会,村干部扎根在组,组干部扎根到户。真正蹲下去,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要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定专人负责,加强调查研究,强化督促监管,实施半月一汇报、一月一调度的工作制度,确保落到实处。四是工作考核实施到位。严格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坚决兑现奖罚。采取月评、季评、年度总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前三名通报表扬,后三名通报批评。要通过干群共同努力,实现全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发展目标。

二抓招商引资。

主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突破用地瓶颈。目前我镇已有几十家企业在我镇购地办厂,但苦于用地严格控制,未能开建。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全力组织人力、财力,在用地解冻第一时间,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迅速打开新的招商引资局面。二是主攻回归工程。采取真情感召、环境保障、政策优惠等举措,充分利用在外老板多的优势,全力吸引有创业冲劲,有家乡情结的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再创业。三是配套制度跟进。要以创招商“四最”品牌为主体,建立最佳的招商服务体系,实施首问负责制和跟踪考评制。总之,在中央宏观调控、国家收缩用地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情况下,我们必须开创一个新局面。

三抓财政增长。

一要大力运作盘活土地资产。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城镇投资经商、建房、办企业。我们城镇建设和农村建设,就必须以引进资金为主,以抓好土地市场运作为主。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现在中央、地方财政对农村的扶助力度加大,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掌握有关政策及信息,争取更多的政策扶助资金。三要强化协作开展税源普查。镇政府将组建专门的协税队伍,积极与财税、工商部门配合,开展一次全面的税源普查,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税则要求财政、土管、村建、房建、各村委会、各居委会密切配合,切实抓好“两税”足额入库,防止税源跑、冒、滴、漏。要求帮扶企业的副科领导干部,积极协助税务机构及时足额征收,坚决杜绝人情税;四要积极寻求税源增长新亮点。充分利用本镇在外经商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引进税源,开拓财税增收新途径。

四抓“两新”建设。

xx年,我镇有两大中心工作就是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两新”互动,统筹城乡发展。

新区建设 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益经营,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规划,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高起点作好新区详规,详规要突出新区的人气,商贸的财气,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化。高效益经营,一是土地运作的公开拍卖,二是把新区建设成商贸区、娱乐区、休闲区、生活区,使之融为一体。高标准建设,就是严把新区每一项建设的设计关,建设者资格审查关,建设之中的质检、质监关。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我们城镇的总体规划和部分自然村的规划已出台,但仍有多数的自然村的规划未搞出来。我们搞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村容整洁、布局合理、用地科学、环境优美的角度,去搞好每个自然村的规划,这个规划必须交群众讨论,让群众认可,得到群众的支持,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坚持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必须通盘考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做到酒量家财,衣量身材。既要实打实、硬碰硬,认认真真谋划,实实在在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又要严格防止“打肿脸皮充胖子”,举债搞所谓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三是坚持发展为先。新农村建设没有经济发展是句空话,我们抓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以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推进农村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责任到人。新农村建设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总纲目,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全镇的新农村建设,书记、镇长是第一责任人,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各村的书记、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城镇新农村建设项目则由分管的党政领导各司其职,确保项目如期推进,自然村的建设项目任务,也必须分解到每一个村干部,做到责任到人。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党政换届已基本结束,在新的一年如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政能力,是摆在党政新班子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今年,政府要力争在建设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务实政府方面有所建树、有所突破。

建设高效政府 就是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发展为重,积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深入探索地方经济发展规律,立足实际,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建立健全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行决策责任追究制,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按照权责明确、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职责,提高运作水平。

南宁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一、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回顾(石有新负责)

(一)农村产业加快发展。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三)生态旅游取得突破。

(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五)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六)政府效能明显提升。

二、面临的形势和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石有新)

三、全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张彧)

(二)加强对外开发合作,实施旅游率先突破(张彧)

(三)超常发展矿电产业,不断壮大县域工业(石有新)

(四)完善规划建管并举,打造生态旅游城镇(郭智春)

(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确保农民稳定增收(胡祥志)

(六)保障安全稳定环境,促进城乡民生和谐(胡祥志)

四、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郭智春)

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胡祥志)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型政府。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着力建设开放型政府。三是坚持督查督办,着力建设落实型政府。四是坚持改进作风,着力建设效能型政府。五是坚持征防并举,着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元月16日(星期五)下午交祥志、有新统稿。

南宁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又到乡镇财政所写

工作总结

了,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乡镇财政所第一季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一、主要工作

1、加强税收管理,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平时注重加强财税部门之间的合作,充分协调地税、国税关系,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逃税等违法行为,杜绝各种擅自减税、免税、缓税现象的发生,努力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全年共计完成财政收入2474万元,同比增长42.3%。

2、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资金,分轻重缓急,做到确保工资按时发放、确保机关正常运转、保证重点项目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支出,根据单位各项工作任务、财力情况,做到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统筹安排,从而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项目上,不断加大对农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效地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3、努力作好镇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本着积极稳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年初各部门预算安排,制定出全镇预算编制情况。

4、严格票据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领缴签字手续,并定期进行审核,预防漏洞发生。

5、加强资金的监控与管理,按照《xx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收入的经济部门其账目的设置,须有财政所为其开立“财政专户”,收支必须全部通过“财政专户”进行核算。对预算内、外收支执行情况每月x日前,按财务报表的要求书面向领导汇报上月收支情况。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映并提出有关建议。

6、完成辖区9个行政村的粮食补贴发放工作,切实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根据省、市、区粮食直补实施方案,重新对农民种粮面积进行了核对并张榜公布,及时与信用社联系打印六千多户粮补存折事宜,按上级要求及时并亲自把粮食直补存折发放到各村农户手中,共计发放粮补资金1198828.45元,涉及农户6528户;又完成了6个行政村的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农户1080户,发放退耕还林资金338100元。

7、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根据上级要求今年对镇国有资产情况进行了重新统计核查并认真填写、录入资产清查报表和资产卡片 对各项财物、款项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记录、计算、核对等,做到物款相符,登记准确。

8、加大力度征收耕地占用税。财政所积极与地税所、土地所、企业公司等单位联系与配合,镇领导与各村书记主任召开耕地占用税的专题会议,与各村签订耕地占用税征收

责任书

,科级领导亲自下村督办,做到对占地单位与个人应收尽收,财政所与地税所、土地所、企业公司等人员亲自到xx区各占地单位及个人专门下发了耕地占用税纳税通知书,派专人到占地单位催缴税款,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xx年共计征收耕地占用税422万多元。

9、做好镇政府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工资改革调整工作,认真核对个人档案,认真填写个人信息采集表,为工资改革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为镇机关干部作好后勤服务,按时把工资发放到机关干部手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10、为保证村级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及时拨付转移支付资金、按时发放村干部工资,为全镇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11、每季按时向财政局报送下岗失业人员情况报表、预算支出及工资发放情况统计表、社会保障支出表等各种报表。

13、积极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并配合好各部门工作。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 思想观念落后,学习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识大体顾大局方面有些欠缺。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与同志们沟通较少,求真务实作风没有充分发挥。

(二) 财务管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会计电算化尚未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现有制度的执行力度方面有待加强。

(三)财务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随着电算化在财务工作的应用,也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20xx年

工作计划

及措施

(一)继续加大力度,积极协调国税、地税及有关部门,狠抓财源建设,拓展增收渠道,努力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二)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严格管理和完善财务制度是做好财务工作的重要保障,争取今年实现会计电算化,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方面的规定,实行更有力的措施,力求将这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水平,继续通过培训和业务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使之适应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积极配合地税机关移交耕地占用税手续及征收工作。

(五)积极完成区财政局及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平时工作中,我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做,力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确保工作生活不迷失方向。积极参加党员

先进性教育

活动,学习了规定篇章,撰写了

心得体会

,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剖析,找到了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真正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二、勤思考,敢探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积极响应市局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号召,在市局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了自学考试本科文凭,通过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计算机中级考试,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响应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参加镇财政集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岗位竞争,使自身得到了锻炼。日常工作中尽量挤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始终让自己的观念、意识保持一定的前瞻性,避免工作中疲于应付。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镇财政职能转变的问题,及早理顺思路,从旧的收支管理职能中跳出来,以服务经济、培植壮大财源为着眼点,通过加大园区投入和做好客商服务,促进了我镇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1、带好队伍

平时,注意发挥好群体的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能团结同志,关心职工,始终让财政所这支队伍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势头。

2、制定落实好各项制度

为保证财政所高效运转,本人注意抓好所内分工,落实好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好各项制度。几名所长既有分工,又相互牵制。本人分工预算管理工作,能亲自参加各项活动。今年来税收收入保持30%左右增幅,各项支出均序时实现,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镇财市管、部门预算均扎实推进,并得到市局好评。

3、当好领导参谋,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财政所所长,本人在组织好财政收支的基础上,更注意立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求发挥好镇财政引导调节作用。积极配合推进好部门预算管理,正确理顺政府与部门的分配关系,强化部门自求平衡的职责,努力克服部门等靠要的思想。实施一年来,不仅正常运转经费能及时保证,还更大的激发部门寻求发展的热情。财政所、土管所、计生办、文化站将相继迁入新址办公,外部形象大大提高。筹化好税收收入征管工作,沟通好国税、地税部门的关系,努力保证税收收入有序增长。定期分析财政税收形势,及时向领导回报,在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尽量挤资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近年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培育了新税源增长点。顺应政府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办理好土地证照。累计为近30家企业办理土地证,资金流动量近5000万元,无一家企业因土地证照延误而受影响,为搬经招商保姆式服务尽了自己一份努力。

四、注重自身形象,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平时能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所内各项制度,严格执行财政干部“十不准”,加强内部牵制和审计稽核制度的落实,做到资金使用集体讨论,保证透明公开。坚持按预算办事,对预算之内的支出尽量序时予以安排,对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待按正常程序追加指标后,才予以列支。工作中尽量减少自由支配权,避免资金分配中的不公正现象。能管好自己,逢年过节坚决拒收礼品礼金。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拉帮结派,不参加任何小团体活动,真正做到勤政廉政。

以上是本人今季度来工作学习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对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决策能力尚待提高。往往是思考得多,实施得少,取得的成效少;二是组织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在个别事关全局的大事上,往往还需要主要领导出面才能协调处理;三是有时还存在抓大放小的现象,收入征管方面还没有做到应收尽收,财政管理涵盖的范围还比较窄。今后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身定位,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2

页,当前第

1

1

2

南宁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和“7·9”特大暴雨洪灾的严重影响,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深化“四个年”活动,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市呈现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出台工业、投资、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5亿元,同口径增长14.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5.6亿元,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90户,净增113户。大力实施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支柱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770亿元,增长15%,我市获得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授牌。新增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度达75%。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362.9亿元,增长9.9%,我市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188万吨,同口径增产1.8万吨;肉类总产量37.3万吨,同口径增长3%。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5个,面积超过29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组织206个。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7.4亿元,增长10.5%,137个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产业投资持续增加,完成工业投资404.9亿元,增长24.1%,天成不锈钢、博力迅电池等117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服务业投资383.1亿元,凯旋国际上美广场等项目建成开业。制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领域,民间投资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0.9%。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0亿元,比年初增加11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99.7亿元,比年初增加137.6亿元。银政企合作不断深化,14家省级银行与我市企业签署了329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全市首家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

消费拉动明显增强。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组织开展端午龙舟美食节、国际文化美食节等促销活动,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7亿元,增长14.6%。居民消费不断升级,餐饮业转型步伐加快,文化休闲、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逐步升温。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新增国家3a级景区1处,成功举办全市第三届旅发大会和第二届全球网络旅游营运商大会,实现旅游总收入92.4亿元,增长35%。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户,建成省级质检中心1个,1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56项,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签署院市科技合作协议。“双百”工程扎实推进,引进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品牌战略取得新进展,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8件、四川省名牌产品24个。

二、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围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全市城镇化率达45.9%,提高1.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国道108线示范工程、旌江干线完工通车,中金快速通道中江段主体工程完工,天星干线、绵茂公路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配合做好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成都二绕等工程建设。完成通乡公路72.1公里、通村公路90.1公里。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完成重点水利项目投资9.8亿元,八角水库完成施工招标,华强沟水库前期工作有力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12.9万亩,新增有效灌面9.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平方公里。投运国内首座110千伏移动变电站。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估报告、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城市慢行交通等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实施54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4.14亿元,站前广场、旌南大厦等25个项目竣工,南北汽车站投入运营,东一环路加快建设。创新新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旌东新区起步区、亭江新区中央创新区建设全面启动,37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县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5个镇被纳入全省百镇试点行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182个新村聚居点和19个新农村综合体,建成一批“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广汉兴隆镇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启动智慧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化节能减排,狠抓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清洁生产和淘汰落后产能,关停7户小煤矿,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新增森林面积2.67万亩,完成营造林6.7万亩。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广汉、旌阳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罗江成功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发展活力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编制完成统筹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一体化的梯次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各项配套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城镇落户限制条件全面放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实现预算单位和资金支付全覆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组建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市属国企改革稳妥推进。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创新投资促进服务方式,积极参与“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和第十四届西博会等投资促进活动,成功引进工业云制造基地、九为蓝谷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到位内资638.3亿元、增长23.6%,到位外资2.03亿美元、增长4.9%。

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完成进出口总额33.9亿美元、增长9.7%,其中出口23.5亿美元、增长29%。口岸建设取得突破,海关、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即将开关开检。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我市与韩国江陵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对台工作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开启新篇。签订成德同城化框架协议,建立两地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全面启动规划、交通、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与成都、绵阳合作完成《成德绵区域合作总体规划》,在中江与成都共建成德工业园。对口支援若尔盖县、阿坝县工作深入推进,已开工40个援建项目,完工14个。推动在绵竹与阿坝州共建德阿产业园。对口支援芦山县灾后重建工作扎实开展。

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1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4元,增长12.7%。

“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各级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48.9亿元,增长11.4%。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藏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全覆盖,资助高中、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2.62万人,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2.89万人,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8532人。设立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6.03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21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60户。搬迁安置400户农户地质灾害防灾避险。解决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6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1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86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上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

公共文化覆盖城乡。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建成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24个。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和电影放映工程有序推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确定“古蜀之源、重装之都”为德阳城市主标识。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举办德阳灯会、广汉保保节、绵竹年画节等民俗文化品牌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第四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德阳赛段比赛成功举行,新建全民健身苑16个、全民健身路10条。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改建幼儿园46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2.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绵竹和广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62所。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建成2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3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示范建设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广汉科技园建成省级大学科技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绵竹、什邡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2.15‰。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安全感稳步提高。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220个城乡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危化品等重点行业治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强化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积极参与“4·20”芦山地震抢险救援,成功抗击“7·9”洪灾。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

统计调查、档案、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人防、保密、地方志、气象、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234件。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和“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建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工作有序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164项行政审批项目。创新服务方式,推行“一窗式”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和企业零成本注册等新举措,开通“12345”为民服务热线,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狠刹公款消费等不正之风,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深化“作风转变年”工作,深入开展“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活动,加大效能投诉处理力度,行政作风进一步改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全市人民,向驻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德阳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未实现预期目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服务业比重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强;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样,社会稳定压力依然较重;个别部门和少数公职人员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政府公共服务和依法治理能力还需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当前,我们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严峻挑战,更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力度推动德阳改革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深入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深化“四个年”活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统筹“五位一体”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新格局,为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一、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事关德阳未来。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德阳产业核心竞争力。

再造工业竞争新优势。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产业外延增长与内涵发展并重,培育优质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着力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体系。通过行业准入标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推动化工精细化、清洁化。引导食品行业适应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5+2”工程,力争在通用航空、储能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狠抓工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430亿元。提升园区承载力,注重节约集约用地和引进项目质量。强力推进广汉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云制造模式,鼓励企业采用物联网、3d打印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领,扎实开展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创意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发展,抓好黄许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消费金融、信息消费、通用航空服务等新型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精心打造六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提升德阳旅游吸引力。

优化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抓好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千斤粮万元钱”基地和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小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粮经复合”、“种养复合”、“林经复合”和“旅经复合”,促进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生态观光型农业转变。扶优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建设,培育家庭农场、农民职业经理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农民收入促进计划,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狠抓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稳增长关键是稳投资,要以项目为支撑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增强投资的拉动作用。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总投资1512亿元的142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56亿元。加快绵茂公路、天星快速干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实现广青公路三期、中金快速干线通车,开工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段,配合做好成都二绕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开工华强沟水库,力争开工石泉水库,加快推进三渔水库、姜家桥水库前期工作。搞好“7·9”洪灾损毁道路、桥梁等工程修复重建。狠抓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和量产增效。继续抓好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项目管理。主动对接国家公共投资重点方向和产业政策导向,围绕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信息消费、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对接,谋划和储备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完善责任落实、目标倒逼、市场运作等项目推进机制,破解用地、能源、征地拆迁等制约瓶颈,强化以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的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促进投资项目加快建设。

创新投融资机制。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公用事业和民生领域。认真落实银政战略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稳步扩大社会融资总量。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综合运用地方政府债券和bt、bot、tot等融资方式,支持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利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推进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加强企业上市培育,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风险投资、金融仓储等业务发展。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依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坚持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城镇化加速提质

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实施“1+5+x”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组团城市群建设,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科学定位县域城市职能,推动县域之间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强化市级在重大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布局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一批5万人口以上的区域中心镇,积极引导产业、人口、资源和公共服务集聚。坚持“五位一体”整体推进,高标准建设一批产村一体、功能完善的幸福美丽新村。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统筹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打好中心城市升级攻坚战,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改造、旧城危房和棚户区改造,促进城市落后工业区、落后商业区、城中村向产城新区和现代化新社区转型。加大道路、电力、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现东一环路建成通车。科学开展城市新区建设,做好新区各种业态的详规和设计。抓好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漓江路景观中轴线、漓江路大桥等项目,加快牡丹江路、秀山街等续建项目,完成绵远河生态整治等项目建设。强化起步区产业支撑,抓紧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努力建成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创新核心。加快打造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网格化城管模式,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深化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治理,强化车辆乱停乱放、户外广告乱象、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整治。抓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垃圾分类试点和清洁直运,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抓住城市文化底蕴、人文特质,布局特色风貌,彰显城市个性,打造一批精品绿地和特色景观。巩固“五城联创”成果,争创国家卫生、文明、环保模范和森林城市,实现城市环境、形象、内涵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四、深化改革创新,增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破解难题,努力释放以改革促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六大科技工程”,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全方位优化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深化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战略合作,促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双提升。围绕产业需求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重型燃气轮机、石墨烯、电动汽车、大功率铝空电池、磷酸铁锂材料等关键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产业联盟等创新载体建设。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鼓励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和品牌营销,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延伸。坚持高水平培养和高质量引进并举,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深化改革注入发展动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改革部署,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支持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提高财政运行绩效,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股份量化工作,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有序推进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让所有企业享有平等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实施民营企业培育成长行动,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等方式转型升级。加强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作用。

五、加快成德同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推进成德全方位合作。全面落实成德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努力促进两市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融合。抓好规划对接,共同编制《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建立近、中、远期重点合作项目库,启动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开展产业协作,加快成德合作工业园建设。全面推动旅游共享、环保联动、金融合作,积极开展教育、就业、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合作。加快高效便捷的战略通道建设,谋划和布局对接成都的轨道通道。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领域招大引强,确保到位内资650亿元,利用外资2.05亿美元。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和国内优势企业,全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以及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的招引力度,积极吸引优势企业和机构在德阳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供最优质的环境和最高效的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外资、外贸、外经提质发展,完成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加大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逐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建立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抓好海关、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开关开检和综合保税区申报筹建工作。充分发挥外事、侨务、对台在扩大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深化对口援建和区域合作。着力民生援建、产业援建和智力援建,抓好对口援建芦山县、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工作,强化与受援县在特色农产品、畜牧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合作。高标准建设德阿产业园,支持罗江与绵阳涪城区开展工业园区合作。继续深化与北京、江苏援建省市的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合作,扩大与港澳台地区投资和经贸合作,拓展与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六、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德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实现更长远、更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

强化环境整治。狠抓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餐饮业油烟、建筑工地扬尘、工业废气、秸秆焚烧等污染治理力度,实施pm2.5监测和公布。加强河流治理,积极开展沱江流域德阳段污染综合防治,抓好旌湖水环境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污染源综合防治,全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推动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作。

保护自然生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林业产业“2112”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巩固生态植被恢复成果。开展河道生态建设,加强沱江上游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搞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深化生态细胞创建工作,推进生态市建设。

促进节能减排。强化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公共建筑、工业、道路照明等重点领域

合同

能源管理,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狠抓污染减排,严格总量控制,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有偿使用工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强化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应用,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土地、水、电、矿产等资源利用效益。抓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综合评审示范市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市申报工作,深化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七、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全面提升就业社保水平。狠抓就业促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众、退役军人、被征地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648套。抓好扶贫和移民后扶工作,扶持4.62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发展能力。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感恩奋进精神,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加快推进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现代传媒业加快发展,提升三星堆文化、三国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提供更好的教育卫生服务。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大力推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专升本,力争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一期工程建成招生。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深化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抓好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支持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事业。搞好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稳妥推进生育新政,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主动警务战略,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加强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完善

应急预案

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抓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关注留守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拥军优属工作。

八、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围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强化政府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全面梳理政府管理和介入的事务,放开应该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事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公共服务范围。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行开放式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搞好电子政务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监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强化政府服务。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做好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对接工作,不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积极探索网上联审、容缺预审等方式创新,推行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搭建集中、公开、规范的中介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目标绩效管理、闭环管理、督查督办机制,大力推行台账工作法。狠刹遇事推诿、办事拖拉等不良风气,严肃问责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加强廉政建设。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完善教育、预防、监督和惩治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强化在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惩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各位代表,时代足音铿锵有力,全面小康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2

1

2

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2912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