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滁州政府报告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滁州西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学习时数: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2.《鸟鸣涧》教学反思
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5.《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6.《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案例
7.《浪花》教学设计
8.《母鸡》教学设计
滁州政府报告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二
《滁州西涧》出自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滁州西涧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滁州西涧》阅读原文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阅读题目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4.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6.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7.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滁州西涧》阅读答案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答: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4.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7.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答:“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滁州政府报告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三
阳春三月,晴朗的早晨,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干爽的清香味,是阳光烘烤出来的木头味道。天空干净极了,像大块浅蓝色透明的玻璃。
当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柔和的春风就把它的温暖洒在世间万物上。桃花好似少女的心思,不知不觉从枝头上冒出来。我独坐在窗前,望着柳树抽出嫩芽,这才意识到春来了。我心血来潮,想去滁州西涧观赏春景。
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滁州西涧,一路上,黄鹂歌婉转,绿柳舞婀娜,野花处处开,到处是芬芳,小鸟在枝头展示它优美的歌喉。小草冒出它油绿的身姿,柳树姑娘对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梳理它长长的秀发,春是多姿多彩的,滁州西涧更为春增添了一抹绿。
有人喜爱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有人喜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山瀑布。我却只喜爱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野草。山涧里流淌着的清泉把它们洗得一尘不染,小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茂密葱郁的树林深处,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婉转动听。啊!这是黄鹂在歌唱,小燕子也飞来和黄鹂一起享受春天的乐趣。这时,泉水的“叮咚”声,春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加上黄鹂婉转动听的歌喉,好一首春天交响乐啊!
傍晚总是要来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拍打着河面,来得更急了!河面像潮水一般,把小河都填满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一切显得十分寂静,一只小船在河面上漂来漂去,多么孤寂啊!
滁州政府报告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四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一课时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朽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滁州政府报告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五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滁州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址在安徽滁州市。该市位于京沪铁路沿线,距南京50公里,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的核心经济协作城市,交通便捷、人文荟萃,欧阳修的文学名篇《醉翁亭记》即诞生于此。学校占地1500亩,南北两个校区均座落于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风景区,与“天下第一名亭”的醉翁亭相毗邻。校园内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经历了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等办学过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现设有中文系、数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国土信息工程系、外语系、教育与法政系、经济管理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共12个教学单位,开设了48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1个,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成人教育在册生2500多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0多人,博士、硕士350多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教师30多人,另有兼职教授、外国文教专家80多人。近年来完成省级以上各类研究课题26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分别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优秀作品奖等100多项。
学校现有教学设备总值为8000多万元。拥有130多个各类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体育馆、音乐厅、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有省重点资助的cai实验室、gis实验室、cad实验室和光原化综合实验室等,以及6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馆藏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30多万册,中外文杂志1800多种,建有自动化数据库、电子阅览室、网上查询服务系统和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校园网;办有公开出版的《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质量立校。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发展就业率高、社会需求大、与经济社会结合紧密的学科专业,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08年获1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1个省级特色(地理信息系统)、1个省级教学团队(应用数学)、6项省级教研立项、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名省级教坛新秀。注重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百场专家讲座”、“博教论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定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艺术展演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科学素质。近年来,我校在全国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通过率高于全国十多个百分点。学生先后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告艺术大赛、英语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大赛中均取得好成绩。2008年服务首届全国农民歌会志愿者行动,受到省级表彰。
大量反馈信息表明,滁州学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成为领军人物。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工作连续多年获省表彰,2008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关爱困难学生成长,设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困补助、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积极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到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地高校研修和讲学,并与韩国韩瑞大学、木蒲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艺术设计专业“2+2”等校际合作项目,已有外国留学生在校就读。
学校先后11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等称号。
学校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快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质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滁州政府报告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六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
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历任洛阳丞、高陵宰、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地方官,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淳厚朴实,清远简净又有生机活泼,在唐代诗人中,卓然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甚至说:“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3.全班齐读。
1.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2.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参考: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的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2.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幽草,黄鹂,深树
3.这些景物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
幽草,深树——视觉
黄鹂——听觉
4.作者从不同角度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更生动,更立体。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5.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倾向的是哪个字?
明确:独。
6.“独”意为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明确:无人相伴,独自徘徊于西涧,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7.诗的后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春潮,雨,野渡,舟
8.最后这句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明确:以“野”“无人”,体现出了一片荒凉之意。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的意趣。
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幽草、深树——视觉
黄鹂——听觉
春潮,雨,野渡,舟——清幽静寂、恬淡自适
滁州政府报告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七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 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 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 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滁州政府报告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八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学习时数: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 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 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 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2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