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读后感(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3 10:31:05
最新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读后感(模板8篇)
时间:2023-10-23 10:31:05     小编:GZ才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篇一

《论语》一书可谓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则”。如果你认为《论语》已经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因为已经列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论语通译》是这么翻译的,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文献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位现代年轻人,我读了《论语》,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心得体会。在我的理解中,《论语》不仅是一本古代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指南。下面我将围绕“学而”这个主题,结合自己的体会,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论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在《学而》篇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现代社会变化快速,新知识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同时,学习也是人生的乐趣,通过学习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论语》告诉我,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珍惜学习的机会。

其次,《论语》告诉我们学习要以德为先。在《学而》篇中,孔子说:“可以适舍邪?”这句话警示了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知识,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好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慎选学习的内容,注重道德修养,抵制不良的诱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德化人,影响他人,以及在实践中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

第三,《论语》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实践。在《学而》篇中,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有为知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实践出来,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含义。在我个人的学习经验中,我常常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实践的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还要注重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第四,《论语》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思考。在《学而》篇中,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与优秀的人为伍,从他们身上学习。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思考和交流,我不仅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够从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最后,《论语》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践行。在《学而》篇中,孔子说:“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不病,不怒。”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与行动相结合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获得知识,更是为了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我们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论语》告诉我,学习不仅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不仅要有动力,更要有行动。

总之,《论语》是一部非常有智慧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人生的完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遵循《论语》的教诲,以学习为己任,注重德行培养,注重实践和思考,通过学习贡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篇三

关于国学,当今社会上掀起的“国学热”似乎正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来参加此次国学讲习班是抱着一个求学的目的,幼时听母亲念《论语》中的句子时只觉得拗口难懂,逐渐长大后发现幼时所听的那些句子的表述竟是那么美妙,含义又是那么丰富,《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但尽管如此对国学经典的认知却仍然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讲习班开班第一天,老师结合朱子的《读论语孟子法》讲读经之道,当时我情不自禁记了很多笔记,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来没有老师讲过如何去读我们的国学经典,先晓其文义然后知其意,“切己”,熟读玩味,这些是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眼前开朗觉得这确实值得一试,于是便带着我很浅的文字功底和刚听来的方法开始了我读《论语》的道路。

自小学开始就会在课堂上学习《论语》,里面的句子大多十分熟悉,然而认真研读之后才发现,虽然每句都是那么简短,但是意义丰富,认真体会之后觉得以前根本就没有读过《论语》。程子曰:“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经典之所以经受时间考验千古不衰,是因为其蕴含了先贤的为人之道、成德之道,后世者难以达到其境界,故需一丝不苟认真研读,将这种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昼诵夜读常常思考才能有所得。

《论语·学而》首字为“学”,即讲为人之学。人生之为人,生来与飞禽走兽是有本质区别的,人在本性上是具有人本来的美德的,人性中具有一种自然存在的善的情感,但是这种善经常被外物所蒙蔽导致我们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人性中本来存在的真善美,于是便出现了社会中或“善”或“恶”的人。读圣贤书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的灵魂和古圣先贤对话交流,从而清除蒙蔽我们内心的尘埃杂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读经典,洁净我们的灵魂使之回到本真的清明纯净。

明确“学”的内容后,此篇还谈到“怎么学”以及“为什么学”,此处就《学而篇》中印象最深的两个句子谈谈我的感慨和收获。

《学而篇》第二章中讲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为仁之本,读后感《论语·学而篇》读后感》。自古以来我们都在谈孝道,都在倡导,但是当今却有很多人没有做到孝甚至完全背离了孝的要求,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记得我们在讨论这一句话的时候,大家发言十分踊跃,同学们谈到“当父母的要求不是我们想要做的的时候我们还应该遵从吗?”、“父母在生我之前也没问过我愿不愿意啊?”、“那些残害自己孩子的父母依然值得去孝吗?”、“孝为什么是仁的本?”等等,徐老师最后谈的话让我深有感触,大致意思如下:我们不应该去问我们为什么要对父母尽孝,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天性,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无论如何我们都找不到原因,就算找到了也是外在的末的东西,孝这种情感是天生的,小孩子生下来离不开父母的怀抱,这难道需要理由吗?对父母的爱是没有理由的,这一点可以举一个爱情的例子,热恋时期的两个人恨不得随时随地待在一起,无时无刻心都在对方身上,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而已,没有理由的。对父母的爱体现为孝,这是我们人性中最真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是“为仁之本”.关于孝悌的问题,是每一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我记得我在上大学之前内心从没有认识到要去爱父母,也很少觉得父母是爱我的,但是上大学离家后,也许是由于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开始意识到这种爱,开始由心底而发去爱他们。老师说得很明白,孝这种东西是没有理由的,也是不需要理由的,它就是一个隐藏于我们人内心的一个本来的东西,就是人作为人本来具有的一种情感。

《学而篇》第八章中有“过则勿惮改”,文意虽浅显易懂,但细下思量却很有触动。从小到大,我们无数次地说过“我错了”,可说过“我错了”之后却不一定会改正,朱子注“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我们认为自己错了却不改,真正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其一,我们并不真正的认为自己错了,也就是说我们并未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多时候我们认错只是有口无心,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是不会去改正的;其二,我们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出于畏难的心理我们并未有勇气去改正,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时候个人的抉择是受利益驱使的,当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选择违背道义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利益的'追求而放弃正确的抉择,或者有时候我们认为这种错误的结果或者危害是可以忍受的,而改正错误要花费的精力或许更多。在这几种情况下,缺乏勇气往往是最常见的,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为利益比道义更加重要,这也许正是当代对法律、制度更加急迫地需要的原因。比起法律,道义对人的约束在当下似乎显得微不足道,我们缺乏了一种文化、一种道德约束,这当然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综合造成的,但是,对经典的阅读匮乏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故,研习圣贤之书是我们现在应该做好的事情,不论我们学习的什么专业,不论我们的年龄。

一个“学”字贯穿《学而篇》始终,学为人之道,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是我们作为人首先应该做的,尽管在生命中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现在我们有此机缘真正接触到了国学经典圣贤之书,应当熟读玩味涵养甚生气质,透过岁月回望真正的纯粹的人性,志于学而努力,虽然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篇四

第一段:引入论语《学而》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论语《学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被誉为道德伦理的指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通过学习《学而》,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教育和学习的智慧。在于现代社会中,《学而》的思想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第二段:“为政篇”中的“言行不一”的道德准则(200字)

在《学而》中的“为政篇”中,孔子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言必行,行必果”。意思是说,我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动必须有结果。这个道德准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行应该是一致的,不能出现口是心非的情况。我们在言语和行动中应该保持诚实和真实,在行为上要负责任,不能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他人对我们的信任,并且取得真正的成就。

第三段:“学而篇”中的学习态度和方法(200字)

在《学而》中的“学而篇”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意思是说,学习和学术研究是非常值得高兴和乐观的事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解,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孔子还提到了交友的重要性,他认为和有识之士交流,互相学习,可以激发彼此的思考和进步。这个思想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积极的态度,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并且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第四段:“为人篇”中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智慧(200字)

在《学而》中的“为人篇”中,孔子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如何修养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他说:“齐他人之善,7、休他人之恶。”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的价值,与他人和谐共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自己的行为,不要伤害他人的利益,保持道德的良心。孔子还提醒我们,在为人处世时要有度量,要善于宽容和容忍。这个思想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善良、正直,并且要有仁爱之心。

第五段:《学而》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200字)

尽管《学而》是孔子时代的著作,但它的智慧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我们可以从《学而》中获得启示。例如,在诚实和守信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建立起信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影响下,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解,与时俱进。在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智慧的引导下,我们可以成为具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和理解《学而》,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成为更好的人。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道理都是适用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并应用《学而》中的智慧,使其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南。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篇五

《论语·学而》首字为"学",即讲为人之学。人生之为人,生来与飞禽走兽是有本质区别的,人在本性上是具有人本来的美德的,人性中具有一种自然存在的善的情感,但是这种善经常被外物所蒙蔽导致我们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人性中本来存在的真善美,于是便出现了社会中或"善"或"恶"的人。读圣贤书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的灵魂和古圣先贤对话交流,从而清除蒙蔽我们内心的尘埃杂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读经典,洁净我们的灵魂使之回到本真的清明纯净。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篇六

一、介绍论语:学而心得体会的重要性(20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学而”篇是孔子的言论集,也是他思想的核心之一。学而心得体会作为《论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传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学而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中的道德、伦理和教育思想,从而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提升我们的修养。

二、《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考(200字)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人生的一项必修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表明了学习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只有经过反复的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同时,孔子也强调了学习的目的。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个人成长,更是为了能够服务于社会、造福他人。因此,我们对待学习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做贡献。

三、学而心得体会的意义和作用(200字)

学而心得体会是对学习的总结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使得知识得以更好地运用。同时,学而心得体会也有助于发现我们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可以指导我们对于知识的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此外,学而心得体会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自信心。

四、学而心得体会的方式与方法(300字)

学而心得体会的方式与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写作、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写心得体会,可以通过写作来整理思路,深入思考问题,让自己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了写出好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先将所学内容进行笔记,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和思考其中的要点和关键问题,最后通过技巧性的写作,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和理论,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思路。

五、结语(200字)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学而心得体会则是我们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学而心得体会,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还能够促进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学而心得体会的过程,力求通过心得体会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互交流与分享学而心得体会,从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中进行启发和借鉴,共同进步。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篇七

五年级,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作文。比如要写珍惜的句子时,我了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孝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教导: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与动物有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他小小年纪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普通的,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是立身。孔子:“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可谓孝矣。”这句话了子女在父母生前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孔子赞扬的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地震撼着心灵,我不禁了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我差远了。我还到赡养父母的年龄,我在精神上也孝顺父母。我耍性子,一点小和顶嘴。学了《论语》后,我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的也。父母都说我变乖了,《论语》的力量真大哦!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篇八

今日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习”字,引发了我对学习方法的思考。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课堂,是思考的课程,不仅有问题的回答、交流与书写,还有疑的提出。

近日语文课堂有了“提问”的知识,提问,不就是“疑”吗?以往总觉得“提问”是个简单事儿,随时可提、可问,但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感到“提问”是有角度、有方法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才可有长进。

“提问”可以从哪些角度呢?可以从全文,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写作方法,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而从全文,可以从题目思考,可以从开篇思考,也可以从末尾处的总结、道理、情感等思考。

当然,要做到“进”,“提问”重要,解疑更重要。解疑,一面依托全文内容,一面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只要心中“疑”得到些解释,算是“疑则有进”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这句中,给我最大启发的是“静”字。一个人只有心安静下来,才能学到知识、探寻真理。

课堂知识众多,有语数英,有音体美,样样都要学一学,样样都要会一些,如何让当天课堂知识成为头脑中的知识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复习,但复习要怀着怎样的心境呢?因为复习的都是旧知,难免会有烦躁心。

所以,复习时,要让自己的心境安静下来,这样,才可让知识在旧知重复的.复习中真正变成我们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我想,这就是我们要拥有的“真知”吧。自然,“静”的心境,不仅用在复习中,更要用在对任何学问的学习中。

以学为乐,是我的感受,我的很多快乐都来自学习,真是“不亦说乎”啊!我喜欢读书,只要读起书来,忘记玩耍,忘记吃饭,甚至半夜爬起来读书都是有过的事;我喜欢写作业,很多小朋友遇到“作业”就头疼,但我却把“作业”当成检验自己知识是否学会的手段与途径。

最值得自豪的是,我的“作业”常常在学校就能完成,这样,我便有更多时间学习其它知识和技能;我喜欢篮球,别看我有点胖,打起篮球来,也是动作灵活。

这时,你可能会问我,学习遇到困难了,你还快乐吗?当然快乐,我最喜欢遇到困难,虽然真的练得有点累,但累后学会知识的那刻,简直太快乐,太有成就感,太美妙了!

看,快乐,也是学习之法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8163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