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留下阅读记录、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的一种方式。写读后感,首先要对作品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来写出自己独特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和感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情感共鸣,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读书的方式拓展视野,丰富人生。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一
许多人可能都不怎么了解《颜氏家训》这一本书,因为这是一本文言文,又是教育书,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枯燥、无聊,甚至心生厌烦。可是呢,就在一个月前,我读完了这本书。
实际上《颜氏家训》虽然是古人颜之推写的,文章比较难理解,但是在每一段家训的后面都会有注释,译文,有些还会有相关人物、内容的图片和介绍,让我们更加深入,走进古人的生活,去感受他们严谨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里的家训虽然是颜之推制订以警示后人的,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其中有许多条也适用于当代人民。比如子女要孝顺父母,为人要正直、勇敢,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是人的本分。古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虽然已被当今社会否定,现在推崇自由,平等,以理服人,但是我认为它虽然简单,通俗,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也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效果,否则这也不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了。
我选择《颜氏家训》为暑期读物的主要原因是我喜欢文言文,我能够读懂它的文字,体会出作者的意境。虽然文言文比较难,可是我就是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它,想去读懂它。
《颜氏家训》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知道该如何处理我和别人的关系,该怎么样去对待别人。其中有一些可能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无法去全部读懂,消化和吸收,但是我在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些知识,礼仪,我想我也有了收获,也就不算白读这本书。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二
书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也是我们拥抱崭新时代的见证。新年我读了《颜氏家训》这本书,作者是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的传世之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颜氏家训》共20篇,范围很广泛,是以儒家的思想教育子弟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第六篇《风操》了。因为这一篇是讲关于礼仪的,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规矩在包含在里面,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其中,有一段话“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多呼为侄”意思是说兄弟的儿子死了父亲,你与别人谈话时,当了他们的面,称他们为兄之子或弟之子,颇不忍心,北方人大多数称他们为“侄”。从这段话中我学习到了,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礼貌对人,讲话做事要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在世界文明的长河里,我们是现代文明的使者。真正的礼仪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情流露。高雅的气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懂得了好多礼仪,做一个尊礼明仪的使者。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三
现代学校教育中的某些错误导向,严重地误导了家庭教育,甚至某些“专家”还有什么读书会使人变蠢、熟读饱含着人生智慧精华的经典与名著,会使孩子不合时宜等等谬论,使得一些家长不敢让孩子读一些经典与名著。这种太合时宜,极端功利,极端短视的市侩教育观,实在太误人子弟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明确地宣布:一个人,在少儿时期,就应该以“读万卷书”为主要任务;包括阅读的质与阅读的量;当然也不能忘了他们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思考,在“读万卷书”过程中力所能及地试干。待青春之后,才逐渐指导他们,甚至驱赶他们去实践,去理解,去体验,去“行万里路”,去实践书本上读过的经验与智慧;当然也不能忘了继续读书,在“行万里路”的途中见缝插针地读书。千万不要反过来,倒行逆施,幼小时就搞什么研究,而不让他读书;到青年了成人了,还不肯放手,还像老母鸡似的,把他圈在自己的翅翼之下。
笔者认为,人生小时候,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想容易分散;所以必须早早教育,别失了良机。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有长时间的注意力,超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熟练的操作能力,临事的机变能力,等等,这些大都是要靠早教来养成的。然而人的境遇不同,有的人小时候失去学习机会,还必须老来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古今中外,不乏少年得志者,亦不乏大器晚成者。假如只是叹息错过了太阳,那么你又会错过月亮。现在的家长比笔者要年轻,在教育孩子学一点的时候,自己也应该趁机“揩点油”,也跟着读几本书。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更充实一点。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提高素质。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如果真能落到实处的话,不光孩子的教育要上一个台阶,江苏民众的文化层次也必将上升一个台阶了;也就是说,将向和谐社会迈进一步了。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四
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因为我们的古人留下了几千年的精神食粮够我们一辈子食用。而作为颜氏的后代,我更自豪。因为作为百家姓中的一员,有自己姓氏的祖宗留下家训的数数也就几家吧!所以我要好好读书,争做一个优秀的颜氏成员。
说起好书,我也读过好些。可是祖宗留下的优秀佳作我却没有读遍。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选读》、《幼学琼林》、《诗词格律》、《大学中庸》、《礼记选读》、《颜氏家训》……这里我对《弟子规》、《三字经》熟背过一段时间,对于《颜氏家训》也是今年暑假才接触它的。
刚拿到这本书我无比激动,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到底是谁写的家训?颜之推,琅琊临沂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曾在北齐官至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所以后人以黄门侍郎称呼他。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完成的家训,被称为古今家训之祖。我好自豪啊!原来我的祖先中不光有孔子的弟子颜回和书法名家颜真卿啊!
书中提到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成为某个家庭中的一员。颜之推就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在有科举制度以前,官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家训》是以官宦人家的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个从小生活在优渥家庭中的孩子,到了二十多岁就要去做官,他的知识和品行的形成全依赖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肩负的责任非同小可。所以《家训》相当于戒律,是要严格遵守和维护的,时常还配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而不是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叮咛唠叨。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大,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颜之推这样的国家栋梁。加油!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五
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踰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六
颜氏家训读后感走进书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北大才子,清华状元等等,感觉身处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
相信大多家长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过了这些热门图书之后,翻翻书几上静放了许久的《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
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交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是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七
颜子在《勉学》篇中说了一句名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学习的,如日出的光芒,能见识的多;老来再学的,像拿着蜡烛赶夜路,看到的东西虽少,但总比到死都见不到什么好啊。”这句话是针对“世人结婚成人还未学习,就称迟说晚了,就这样因循着不思进取”这种现象而发的。这对于我们从小没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的家长朋友来说,很有启发性。就是说,你也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
读书做什么?颜子认为,人要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来就想来开发心智,能看得更远、更广、更清楚,有利于做人处事。
现代学校教育中的某些错误导向,严重地误导了家庭教育,甚至某些“专家”还有什么读书会使人变蠢、熟读饱含着人生智慧精华的经典与名著,会使孩子不合时宜等等谬论,使得一些家长不敢让孩子读一些经典与名著。这种太合时宜,极端功利,极端短视的市侩教育观,实在太误人子弟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明确地宣布:一个人,在少儿时期,就应该以“读万卷书”为主要任务;包括阅读的质与阅读的量;当然也不能忘了他们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思考,在“读万卷书”过程中力所能及地试干。待青春之后,才逐渐指导他们,甚至驱赶他们去实践,去理解,去体验,去“行万里路”,去实践书本上读过的经验与智慧;当然也不能忘了继续读书,在“行万里路”的途中见缝插针地读书。千万不要反过来,倒行逆施,幼小时就搞什么研究,而不让他读书;到青年了成人了,还不肯放手,还像老母鸡似的,把他圈在自己的翅翼之下。
笔者认为,人生小时候,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想容易分散;所以必须早早教育,别失了良机。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有长时间的注意力,超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熟练的操作能力,临事的机变能力,等等,这些大都是要靠早教来养成的。然而人的境遇不同,有的人小时候失去学习机会,还必须老来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古今中外,不乏少年得志者,亦不乏大器晚成者。假如只是叹息错过了太阳,那么你又会错过月亮。现在的家长比笔者要年轻,在教育孩子学一点的时候,自己也应该趁机“揩点油”,也跟着读几本书。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更充实一点。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提高素质。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八
自己有了孩子对一些教育子女的书就非常的感兴趣,因此我耐着性子读了《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我对《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有很深的感触,这篇对该如何学习,怎样取得更好的成效给予我们明确的指示。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应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学习。“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段文字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进行了抨击,告诫了我们不能因家资优越而废弃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融入社会。
“学需勤,勤亦苦,苦必刻,终则成”,孔子弟子三千,优异者众多,而并不出众的曹参传得衣钵,与其勤于学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习必须勤奋。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学习的过程中应持谦虚之心,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时刻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让我们误认为古人是为了功名才读书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老师或家长多以“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从事好的职业,”来劝诱学生学习,如此方式非但不能引导学生,反而令学生厌学。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在颜之推看来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无论要做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颜之推又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颜之推认为学习的更大价值在于利世。“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但不学不但不能利世,甚而难以立命。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学习之人可分两种,一种为己,一种为人即利世。犹如佛徒,佛者,觉也,一者自觉,一者觉他即普渡众生,自觉并觉彼者唯佛耳。因此,唯有一技之长,得以自立,从而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才能称为学习之人。
既已知学习的意义,有求学之心,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呢?“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由此可观,颜之推认为学习应当广博涉列,且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浓厚的时代能提出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师表,实为难能可贵。“夫学者贵能博闻也。”一个人如果仅仅去钻研某一学科,最后终究要走入一条死胡同的。曹雪芹是一个博古通今,各种知识都有所钻研的人。爱因斯坦不但文学很好,也同时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仅仅作为科学家存在的爱因斯坦是不存在的。要真正有所建树,我们每一个伟人巨人都可以给我们作为榜样,他们没有谁不是将自己的才华建立在一片广袤的雄厚的土地之上而展示出来的。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广泛吸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告诫我们要常读书,爱读书。活到老,学到老,终不沦为末流。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九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一本书,一本我一开始怎么也看不懂的书:《颜氏家训》。
寒假前,老师向我们推荐书目的时候,我根本没放在心上,随随便便就订了这本《颜氏家训》。我本以为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没想到我一拿到书,打开一看就傻眼了,完全看不懂。我本来想放弃这本书,后来转念一想,我男子汉大丈夫,堂堂五尺之躯怎么能被这小小的一本书所吓退。
寒假里,我就拉着妈妈陪我一起读,让妈妈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妈妈对我说,《颜氏家训》里语句叫文言文,我还没怎么学过,所以看不懂,这也是正常的。就这样,在妈妈的一句一句解答下,我认真读了《颜氏家训》。
读书过程中,妈妈为我解答了很多句子,我也明白了里面许多话的意思。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妈妈告诉我,这句话是说孩子心目中家长有威信是他们接受家长管教和建议的心理基础,而一旦家长的权威动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不顺畅,双方还会常常闹得不愉快。我一听顿时明白了许多,老师不是很多次向我们举例说。有些家长的孩子在家长面前蛮乖的,一到了爷爷奶奶那里就撒泼耍赖,爷爷奶奶没办法就只能依着他;或者对老师说,您帮我说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吧,我说的话他都不听,就听老师的。原来这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太宠溺孩子了,自然而然孩子就会觉得他提任何要求都是有可能被接受的,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任性刁蛮不讲道理的坏习惯。
想到这里,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还好,我家里的长辈不宠溺我,看来这就是大家都说我懂事的原因啊!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
一书洞明世事沧桑,遗训尽显人情冷暖。
这是我读《颜氏家训》的感慨。
《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所作。颜之推出身望族,生于乱世,长于戎马,历经坎坷,社会的动乱和屡屡劫后余生让他洞明世事,明白使自己家族趋利避害,继续绵延的.真谛,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在今天我们读来,不仅要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更应反思自身,正自身,正家风,培养孩子优良的操行。
《颜氏家训》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我最为欣赏的是《教子》篇,颜之推的每句话如醍醐灌顶,对我起到警醒作用。
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坐而有姿,站而有样,对孩子我们从小就要严格,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现在教子有人强调尊重孩子天性,其实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是溺爱。而颜氏教子刚柔相济,值得我们学习。颜氏认为,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若一味顺从孩子,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为时已晚。这一点是每一个家长要考虑重视的。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颜氏家训》清晰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观点,我们可以借鉴。
慕贤篇云:“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不嫉妒但学习,吾日三省吾身,不嘲笑不如自己的人,不嫉妒优于自己的人,在顺境和逆境中都保持一颗淡定自得的心足已。
为人处事当如是。
颜之推谆谆教导,学习不可一日放松,所以人生在世,终究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但学习要保持独立性,不要死读书。“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意思是凡采纳一个建议、办理一件事情,这就是得到别人的帮助,应该表明,不该窃取他人成果,当成自己的功劳。做人要有自主性,不能被他人左右,失去主见,正如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样。
反观现实,高官巨富有之,但能快乐淡定的有几人?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颜氏家训》这部书洞明世事,对人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能触动人的心灵。我深有感触,就对个人的影响来说,颜氏家训让读者找到心灵的归宿。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一
夜读颜氏家训,其中之“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意思人人都对传闻的东西、对远处的东西看重,而轻贱身边的事物。其实客观比较一下,远处的尚不如身边的亲眼见到的.。今日社会之蔽正是利用了人的这一弱点。譬如考核干部不考察他的亲近朋友,而是莫名其妙地在网上看大家对他的反映,或者通过民主投票问他的为人,其实最了解他的应是他的父母、子女、妻子、兄弟、朋友与邻居,然而最了解的人却没有更重要的发言权,与陌生人一样,而陌生人也只是听闻媒体,被媒体左右,为什么今日媒体宣传的正人君子往往时间一长又成了坏人恶人,原因正在此。
再如,听其名不看其实。现代社会造名甚嚣尘上,造名之法下外乎制定标准,评价等级或者排名次,时日久了名即实,实即名。其实不然,某一标准是从某一角度进行标准制定的,按此标准衡量只是一种角度;即使如此名与实仍然不吻合。诺贝尔奖获得者难道是这个社会的最高成就吗?其获奖者只是在这一选拔标准下之最髙者,若以另一标准则必是另外一匹人,这其中的操控因素尚未计其列。
高校排名更是怪像,此中之学术标准、打分标准,更是被学术利益所操作。然而这些排名时间久了,在人们头脑中就形成理念,总认为哈佛剑桥好,如此西人通过教育而控制了文化之导向。因为好从而人民趋之若鹜,将优势资源集中于它,它真的越发具足了优势。北大清华若此,不是清华北大真能培养人才,而是北大清华名气大,如阳澄湖,所有的大闸蠏要在此泡一泡,沾沾名而已。
前几日回家,很多人托我进西安高新一中、交大附、西工大附等,对此我深表担心。我对他们讲,名校最初是造出来的,某一年也许考试成绩好了一些,但并不能说明它每一年都好,如果此校借题发挥大肆宣传,造名校之声誉就会发生乘数作用,集中好学生,从而垄断优势资源;分析之后我建议选择历史悠久的,环境偏僻的,学校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离家近的,名次虽不在前列但也不落在后面的,比如长安一中等学校并不比西工大附、交大附等差,而且学生来源广朴实,接地气,空气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如果一个学校年年排在第一,一定是造出来的。试想一个好学生每次要保持第一,牺牲的是全面发展,为考高份而牺牲了更多方面的发展,借用西方经济学的名词,边际成本太高,意思是当你考试成绩保持八十分以上,你很轻松,有足够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以及人事交际等,但你若每次都要保持九十分甚至前几名,你会用所有的时间去学习,你所得到是名次,失去的是全面发展。
珍惜我们周围的名校,不要被媒体所误,被名次所误。珍惜我们周围熟悉的忠信者,孔子之伟大在鲁国也被排除在外,耶稣之圣在其熟悉的故乡,也不过就是铁匠之子。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二
在这一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颜之推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严教和慈爱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坏处;认为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偏爱;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诉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
一: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无事于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可古时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诉我们并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学习,也会沦为普通人。
二: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致死,也难以再树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儿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三: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昵,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单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昵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孔子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
《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诫,《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行为的职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布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到21世纪,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颜氏家训》清晰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观点,我们可以借鉴。
《颜氏家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起点和基点。从生物学角度讲,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点和基点。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启蒙学校。
人从诞生语言形成、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响。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三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宏大的家训,读颜氏家训有感。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古典名著,始作于北齐,成书为隋朝,主要是叙述立身的治家之法,以训子孙,教育子孙后代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因为这本书堪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故细细品之,并望与友共勉!颜之推之前,虽然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也不大。《颜氏家训》一经问世,即产生了重大影响。历代学者给予高度评价。王三聘称颂“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王钺评价更高,认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重要之处在于对颜氏后裔产生直接影响和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拜读全篇文志后,结合现实生活,颇有些许感受,所以就“治家”、“教子”、“勉学”、“养生”四篇精华之作一一展开与大家分享!
《治家篇》;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实行影响的。所以说,父不慈子就不孝,兄不友爱弟就不恭敬,夫不仁义妇就不温顺了。至于父虽慈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辱,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惩罚来使他们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就能改变的了。家里没有人发怒、不用鞭打,那童仆的过错就会马上出现;刑罚用的不确当,那老百姓就手足无措。治家的宽仁和严格,就好比治国一样。
《教子篇》:现实生活中,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家长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的再狠毒也树立不起你的威严,愤怒的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的好: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养成为自然。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熟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很有道理的。
《勉学篇》: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是专一的;长大以后,思想就会分散;这就要求我们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记得很小的时候背诵过的一些诗句现在还朗朗上口,但年龄大了之后,特别是现在就差多了。人确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会逐渐减退,但是当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后就不那么困难了。
总之,早学比晚学好,晚学比不学要好得多,不是吗?多数人到了30多岁就自以为太晚而不去学习,真的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幼年学习像太阳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到要好。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四
钱穆先生推崇有关人生教训的书,我据此拜读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作者以其三经世变,身仕四朝的人生经历,向子孙后代们提出了囊括“立身、治家、为学”等方面的建议和要求,足见其“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殷切希望。
我在阅读《颜氏家训》的过程中,对作者讲述和治学相关的内容十分有兴趣。书中第十七章《书证》引发了我一些思考。《书证》是作者对经、史典籍所作的零星考证,也是其读书心得的整理。所考证的地方都是作者读书时发现的疑窦,再旁征博引,充分举证。最终得出自己的见解,有较强的说服力。
古人严谨考证需要锐利的眼光和丰富的知识,如今治学何尝不是。老师常说多看论文,学好基本功,再去找有问题的地方,就能写出好文章。平时的学习就成了的积沙成塔的过程。只有很强的基本功,才能在证明论点,解释名词,提出理论的时候,广泛引用与之相关的文章、理论、书籍,甚至遣用数学,拈使理化,最终才能使我们的文章行文流畅,论证充分,结果严谨。但如果只是一昧纵观群书,驳杂不精,甚至只读不想是很可怕的,至圣先师孔子就告诫弟子“学而不思则罔”。由此见得,在拥有了很强的学科基础后,还要能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不同理论的分析过程,相似问题的补充等方面,都是很好的灵感。再利用自己的丰富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论证就能出好的文章。可见,《颜氏家训》对我们现阶段的学习仍有借鉴作用。
以上就是我读《颜氏家训》的一点收获,但此书远不止这一个好处。兄弟相处可以听其友悌至深,有志文章可以学其理心气骨。而贪玩好豫者方愧于握锥偷斧,厚貌欺世者能惧于照胆之镜。孟子所云“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五
现代学校教育中的某些错误导向,严重地误导了家庭教育,甚至某些“专家”还有什么读书会使人变蠢、熟读饱含着人生智慧精华的经典与名着,会使孩子不合时宜等等谬论,使得一些家长不敢让孩子读一些经典与名着。这种太合时宜,极端功利,极端短视的市侩教育观,实在太误人子弟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明确地宣布:一个人,在少儿时期,就应该以“读万卷书”为主要任务;包括阅读的质与阅读的量;当然也不能忘了他们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思考,在“读万卷书”过程中力所能及地试干。待青春之后,才逐渐指导他们,甚至驱赶他们去实践,去理解,去体验,去“行万里路”,去实践书本上读过的经验与智慧;当然也不能忘了继续读书,在“行万里路”的途中见缝插针地读书。千万不要反过来,倒行逆施,幼小时就搞什么研究,而不让他读书;到青年了成人了,还不肯放手,还像老母鸡似的,把他圈在自己的翅翼之下。
笔者认为,人生小时候,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想容易分散;所以必须早早教育,别失了良机。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有长时间的注意力,超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熟练的操作能力,临事的机变能力,等等,这些大都是要靠早教来养成的。然而人的境遇不同,有的人小时候失去学习机会,还必须老来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古今中外,不乏少年得志者,亦不乏大器晚成者。假如只是叹息错过了太阳,那么你又会错过月亮。现在的家长比笔者要年轻,在教育孩子学一点的时候,自己也应该趁机“揩点油”,也跟着读几本书。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更充实一点。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提高素质。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如果真能落到实处的话,不光孩子的教育要上一个台阶,江苏民众的文化层次也必将上升一个台阶了;也就是说,将向和谐社会迈进一步了。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六
夜读颜氏家训,其中之“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意思人人都对传闻的东西、对远处的东西看重,而轻贱身边的事物。其实客观比较一下,远处的尚不如身边的亲眼见到的。今日社会之蔽正是利用了人的这一弱点。譬如考核干部不考察他的亲近朋友,而是莫名其妙地在网上看大家对他的反映,或者通过民主投票问他的为人,其实最了解他的应是他的父母、子女、妻子、兄弟、朋友与邻居,然而最了解的人却没有更重要的发言权,与陌生人一样,而陌生人也只是听闻媒体,被媒体左右,为什么今日媒体宣传的正人君子往往时间一长又成了坏人恶人,原因正在此。
再如,听其名不看其实。现代社会造名甚嚣尘上,造名之法下外乎制定标准,评价等级或者排名次,时日久了名即实,实即名。其实不然,某一标准是从某一角度进行标准制定的,按此标准衡量只是一种角度;即使如此名与实仍然不吻合。诺贝尔奖获得者难道是这个社会的最高成就吗?其获奖者只是在这一选拔标准下之最髙者,若以另一标准则必是另外一匹人,这其中的操控因素尚未计其列。
高校排名更是怪像,此中之学术标准、打分标准,更是被学术利益所操作。然而这些排名时间久了,在人们头脑中就形成理念,总认为哈佛剑桥好,如此西人通过教育而控制了文化之导向。因为好从而人民趋之若鹜,将优势资源集中于它,它真的越发具足了优势。北大清华若此,不是清华北大真能培养人才,而是北大清华名气大,如阳澄湖,所有的大闸蠏要在此泡一泡,沾沾名而已。
前几日回家,很多人托我进西安高新一中、交大附、西工大附等,对此我深表担心。我对他们讲,名校最初是造出来的,某一年也许考试成绩好了一些,但并不能说明它每一年都好,如果此校借题发挥大肆宣传,造名校之声誉就会发生乘数作用,集中好学生,从而垄断优势资源;分析之后我建议选择历史悠久的,环境偏僻的,学校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离家近的,名次虽不在前列但也不落在后面的,比如长安一中等学校并不比西工大附、交大附等差,而且学生来源广朴实,接地气,空气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如果一个学校年年排在第一,一定是造出来的。试想一个好学生每次要保持第一,牺牲的是全面发展,为考高份而牺牲了更多方面的发展,借用西方经济学的名词,边际成本太高,意思是当你考试成绩保持八十分以上,你很轻松,有足够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以及人事交际等,但你若每次都要保持九十分甚至前几名,你会用所有的时间去学习,你所得到是名次,失去的是全面发展。
珍惜我们周围的名校,不要被媒体所误,被名次所误。珍惜我们周围熟悉的忠信者,孔子之伟大在鲁国也被排除在外,耶稣之圣在其熟悉的故乡,也不过就是铁匠之子。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七
在这一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颜之推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严教和慈爱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坏处,认为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偏爱;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诉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
教子之感受一: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无事于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可古时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诉我们并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学习,也会沦为普通人。
教子感受之二: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致死,也难以再树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儿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教子感受之三: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昵,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单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昵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孔子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诫,《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行为的职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布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到21世纪,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颜氏家训》清晰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观点,我们可以借鉴。
《颜氏家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起点和基点。从生物学角度讲,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点和基点。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启蒙学校。人从诞生语言形成、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响。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八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氏家训》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自其诞生之日,就受到世人推崇,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颜氏家训》说:“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是自媒体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也是欲望奔腾的时代。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横行,投机与取巧的聪明人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在欲望之中飘荡无依,找不到立身处世的原则,找不到回归心灵家园的路。颜先生教人立身处世的原则如同当头棒喝,给失途之人以指引。
从三聚氰胺奶粉及屡禁不止的瘦肉精、地沟油,到各种各样应用在考场里的作弊设备乃至高科技产品,再到贪污了惊天巨款的官员……失途之人的身影活跃在社会的每一处。
诗人杜荀鹤说:“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失途之人虽多,而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当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太阳离你很近,月亮离你很近,星星和流莹都发着光,簇拥着你前行。而你,只需静心轻嗅山间野茉莉的芬芳,聆听蝴蝶的轻吟浅唱,静心,然后做最好的自己。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曾说:“光阴可惜,譬诸逝水。”时光易逝,人的一生命何尝不似流水,川流不息,不舍昼夜。不同的是自己的耕耘者,这一生的光阴我们可以用双手紧握,使之盛放。
我不去羡慕郑亚旗幼年辍学、自学成才;我不因马克・扎克伯格离校建脸谱网大获成功而盲目效仿;我不因李娜网球场上的英姿而弃学从体;我不因夏达漫画纵横画坛而决意学画。他人的成功因时因地而宜,我有自己的轨迹。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并且知道犯错后不思悔改,反而一味地对错误加以延伸。因为根本就没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敷衍了事,搪塞推之,找种种借口推脱责任、洗刷罪名,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过去教会我认清航向,现在要求我笔直向前,不因他物改变人生方向,让这贵如春雨的青春蹉跎下去。
纠正错误的能力使一个人成就自己的伟大能力。有错就改,才是我们的明智之举。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是华夏民族不断发展强大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国学经典即是其中的代表。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和发展,是中国梦的再一次诠释,也是中国发展的方法论和发展的目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懂得阅读国学经典,欣赏国学经典,并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更要将国学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践行者。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九
其实早就听说《颜氏家训》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了,可是一直没时间去读,这次有这样好的机会学校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翻开了这本经典的教育名着。读完《颜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初看《颜氏家训》的大概,发现其共有七卷,二十篇。卷第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共六篇;卷第二,风操、慕贤共两篇;卷第三,勉学共一篇;卷第四,文章、名实、涉务共三篇;卷第五,省事、止足、诚兵、卷生、归心共五篇;卷第六,书证共一篇;卷第七,音辞、杂艺、终制共三篇。我认为,其中,教育思想最为集中的是“教子”、“勉学”、“涉务”三篇。
我觉得,这本书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2、论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3、论士大夫教育4、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颜氏家训》是一部思想混杂、瑕瑜互见的教育着作。直开后世“家训”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样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种,它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我们青少年,尤其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作用。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二十
寒假里,我读了《颜氏家训》一书,它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作家颜之推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著作,也是一部学术史名著。
《颜氏家训》讲的.是一些古时候作为孝子、孝女应该懂的礼节等。在《颜氏家训》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风操”里的第十四章,讲的是父母去世后,父母生前的房子不能进去,父母如果是被斩首的,儿女都不能用刀。父母如果是被烧死的,儿女都不能吃烤肉。父母如果是因喝醉被杀,儿女都不能喝酒。即使这样,但是如果父母是被噎死的,也不能终身不吃东西了吧!我也比较喜欢“治家”里的第三章,讲了一个故事:北齐史都侍郎房文烈,从来没有生气发怒过。有一次下了好几天大雨,家里没有米了。房文烈让仆人去买米,没想到仆人竟然逃跑了,过了三四天才抓到,房文烈语气和缓地问道:“一家这么多人等你买米做饭,你到哪里去了?”居然没有要打仆人的意思。房文烈曾经把房子借给别人居住,那人的仆人却把房子拆了当柴烧,几乎快拆光了,房文烈页只是皱了皱眉头。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应该也喜欢上这本书了吧!我相信读了这本书以后,大家一定会喜欢上更多中华国学的吧!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二十一
颜子在《勉学》篇中说了一句名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学习的,如日出的光芒,能见识的多;老来再学的,像拿着蜡烛赶夜路,看到的东西虽少,但总比到死都见不到什么好啊。”这句话是针对“世人结婚成人还未学习,就称迟说晚了,就这样因循着不思进取”这种现象而发的。这对于我们从小没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的家长朋友来说,很有启发性。就是说,你也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
读书做什么?颜子认为,人要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来就想来开发心智,能看得更远、更广、更清楚,有利于做人处事。
现代学校教育中的某些错误导向,严重地误导了家庭教育,甚至某些“专家”还有什么读书会使人变蠢、熟读饱含着人生智慧精华的经典与名著,会使孩子不合时宜等等谬论,使得一些家长不敢让孩子读一些经典与名著。这种太合时宜,极端功利,极端短视的市侩教育观,实在太误人子弟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明确地宣布:一个人,在少儿时期,就应该以“读万卷书”为主要任务;包括阅读的质与阅读的量;当然也不能忘了他们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思考,在“读万卷书”过程中力所能及地试干。待青春之后,才逐渐指导他们,甚至驱赶他们去实践,去理解,去体验,去“行万里路”,去实践书本上读过的经验与智慧;当然也不能忘了继续读书,在“行万里路”的途中见缝插针地读书。千万不要反过来,倒行逆施,幼小时就搞什么研究,而不让他读书;到青年了成人了,还不肯放手,还像老母鸡似的,把他圈在自己的翅翼之下。
笔者认为,人生小时候,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想容易分散;所以必须早早教育,别失了良机。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有长时间的注意力,超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熟练的操作能力,临事的机变能力,等等,这些大都是要靠早教来养成的。然而人的境遇不同,有的人小时候失去学习机会,还必须老来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古今中外,不乏少年得志者,亦不乏大器晚成者。假如只是叹息错过了太阳,那么你又会错过月亮。现在的家长比笔者要年轻,在教育孩子学一点的时候,自己也应该趁机“揩点油”,也跟着读几本书。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更充实一点。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提高素质。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86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