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闽南文化的论文(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14:00:13
专业闽南文化的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0-31 14:00:13     小编:QJ墨客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每天都有新鲜事物涌现,我们是否需要总结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呢?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学习或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分享给他人,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总结文章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提升写作水平。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一

我虽不是闽南人,但是我五六岁时就来到了厦门,也有六七年了,在这里我过了许多闽南地区的节日,因此,对于闽南文化我也算是熟悉。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行政区划、语系等各方面,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均合称为闽南。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及方言。

首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博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其次是民间艺术。闽南民间艺术多的数不胜数。包括布袋戏、提线木偶、南音、陶艺、拍胸舞、剪纸、梨园戏、高甲戏。高甲戏富有闽南民间特色的地方戏,诙谐幽默,尤以丑角表现见长,《桃花搭渡》,《连升三级》载誉戏剧界。

最后是方言。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新加坡闽南话叫做“福建话”。

闽南文化博大精神,我们应该将闽南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让它发出绚丽的光彩。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二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闽南的中秋风俗就是那些猜字迷、烧宝塔、赛诗、博饼……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子一起吃了团圆饭后,我和姐姐手拉手迫不及待地到露台赏月。在露台上,我往天空中一望,只见天空早已暗下来了,刚刚天边还挂着的晚霞已经不知所踪,只看见月亮就像一个害羞的姑娘似的,羞答答的躲在一片乌云的背后怎么也不出来,这可把我急了,我心想:“中秋赏月,没有月亮怎么赏月呢,难道月亮想跟我们玩捉迷藏吗?”

等呀等呀,过了一会儿,月亮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一转身从乌云后跳了出来,微笑地挂在夜空中。顿时,天空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了一层银白色的光芒,真是美极了!看着如些美景,姐姐为了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她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都入了迷了。

随着时间推移,夜空中的月亮越来越皎洁,它是那么的圆,那么的明亮。“太美了!”我不禁惊呼着。在客厅看电视的爸爸妈妈听到我的呼声也走了出来,爸爸妈妈也感叹着今晚的月亮的美。妈妈突然说:“在这么好的月色中,不如你们姐弟来个赛诗会,看谁背出有关月的古诗越多,谁就是胜利者。”大家听了后一致赞同。

比赛开始了,我先发制人背了一首《静夜思》,姐姐不甘示弱地来了首《水调歌头》,而我不慌不忙地接上《鸟鸣涧》,我的话音刚落,马上迎来姐姐的《拜新月》,哼!我“孙悟空”也不是白叫的,我背起了《西江月》,背完后我得意地望着姐姐,只见姐姐呶了呶嘴一个字也背不出来,最后姐姐只好认输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开心地喊“ye,我赢了,我赢了!”

我抬头望着月亮,此时的月亮是那么皎洁,我们也在喜悦的气氛中度过这闽南的中秋。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仁:

大家早安!我是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传播协会负责人陈宗钰,爱拼敢赢、重乡崇祖的闽南人。闽南文化传播协会,成立于4月1日。六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传承闽南文化,服务校园师生”为己任,做有理想,有特色,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的社团。

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理想,不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那便是通过各种闽南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的媒介,传播、弘扬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即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的闽南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闽南地区的同学了解家乡、传承家乡;让非闽南地区的同学,了解泉州、爱上闽南、奉献海西,也就是让闽南的小伙伴乐意回报乡梓,让省外的小伙伴,愿意留下来建设我们福建。因此,我必须强调,社团的活动,从来都不只是闽南人的独角戏,从来都不为办活动而办活动。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文明一旦灭绝了语言,便被宣布死亡,例如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因此,在闽南文化传播中,闽南方言文化就显得举足轻重。为此,我们设置了闽南语歌曲大赛、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闽南方言文化大赛三个活动。其中,闽南语歌曲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第六届将于5月8日母亲节当天以“爱要大声讲出来”为主题举行,每届的闽歌赛都得到非闽南地区的同学积极参与,更是被入学前从未接触过闽南语的、社团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学员、来自新疆的小伙伴张伟同学夺得冠军;闽南方言文化大赛于去年11月首次举办,共吸引了包括陕西、海南、贵州等在内的277人报名参与。足见,社团活动,绝不是闽南人的独角戏。

我们从来不为办活动而办活动,每个项目的设置,都经过我们的调研、思考,并且进行可行性评估。例如,我们闽南语歌曲大赛及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的设置。有人说,读大学就是品读一座城市。但是,现实中,许多闽南籍同学,会唱国语、外语,甚至粤语,对于乡音却只停留于《爱拼才会赢》;许多非闽南籍同学,来了泉州四年,却只学会了公交车上提示注意安全的“开门请细腻,落车请行好”。这无疑将会是大学青春时期的遗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社团在汉语言方面的优势,开设了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结合不同时事、节庆的闽歌赛。

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论的武装。市场营销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明确社团闽南文化传播的对象,设置有针对性的项目,才能真真切切地起到闽南文化传播的目的。从学生社团的性质来说,兴趣是社团成型的原因,因此对闽南文化抱有强烈兴趣的会员是我们的主要的文宣对象。但是,文化的传播也不能忽视潜在市场,立足社团,辐射全校,乃至全市,一直是我们的理想。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社团文宣活动分为对内(即会员、理事)、对外(即全校师生)两个部分。对内文宣活动由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两部分组成。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包含闽南语教学、闽南灯谜教学、闽南文化研讨会三个子项目。闽南文化研讨会是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项目中的亮点,能够引导会员深入了解闽南文化,近一年来,先后在社刊《一页刺桐》发表了《论闽南文化重乡崇祖的精神内涵》等近5篇学术论文。对外活动由闽南民间艺人进校园演出、闽南方言文化大赛、闽南美食品鉴会、泉州高校闽南文化微影视大赛、闽南语歌曲大赛、闽南文化摄影大赛及摄影展、“中国灯谜之乡”灯谜展猜、戏曲小品表演等活动组成。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淘汰、升级我们的活动。

闽南美食品鉴会是社团的特色项目之一。在实践中,我们对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从一开始的单纯品尝,到讲解环节的加入,茶文化、闽南语歌曲表演的加入,到第六届的“自己动手做”。会员通过自制闽南美食,分组讲解美食蕴含的历史文化。既享受了美食和劳动的快乐,又学到了闽南文化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活动得到了《海峡都市报》半版的专题报道和东南网、闽南网等媒体的报道或。

不仅如此,社团的`许多活动在校内、泉州市内都具有影响力。首届泉州高校闽南文化微影视大赛,吸引了包括华侨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等近5所高校总计58部作品参赛。活动得到了泉州晚报社、泉州网等媒体的宣传和报道,4天网络点击超过4万人次。社团闽南方言文化大赛、闽南美食品鉴会等活动被列为中科院闽南文化研究基地社科普及计划项目。

打铁还需自身硬,社团现设决策团、顾问团,秘书处、财务处,组织部、实践部、文宣部等七大机构,及隶属文宣部的社刊工作组、闽南语教研组、灯谜教研组,拥有一间闽南文化学术研究室。值得一提的是,社团组织部由会长直接领导,负责社团理事凝聚力、向心力的建设工作,确保文宣队伍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社团的顾问团,由社团离任理事自愿组成,负责监督社团,为社团发展献计献言、发挥余热。

泉谚:“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闽南文化传播协会一步一个脚印,做切切实实地闽南文化传播志愿工作。

谢谢!

附件:

答辩材料

1.社团活动理论联系实践

文化的研究、传播离不开切身的体验,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到切实地文化传播。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便是社团为此设立的活动项目。“闽台缘博物馆采风活动”是项目中的传统,其目的在于促使新一届会员了解闽台五缘,领略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对闽南文化形成初步认识。文化骑行是该项目的另一传统,也是社团活动中最受会员欢迎和好评的活动之一。11月社团组织会员开展了新一届“y-滨海”民俗调研骑行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社团依托y“王爷生”等重大民俗活动,结合y村蚵壳厝及传统闽南“皇宫起,燕尾脊”建筑和宗法产物,结合“y女”服饰、头饰,进行实地讲解,让会员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此外,社团的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也会结合时事热点和月份民俗,灵活增加项目。如,20因永春达埔镇获评“中国香都”而开展的“香都古韵、文传千里”暑期采风活动、泉州广播电视台“香恋?中国香都”文艺演出现场采风活动,结合泉州“海丝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举行的“源和1916”采风,20结合第14届泉州亚洲艺术节开展的泉州戏曲采风(含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戏),4月的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采风等。采风活动所征集的采风报告、诗歌、散文,都择优发表在社团《一页刺桐》宣传栏、微信公众号。

2.社团活动宣传:节俭实用原则、闽南文化同活动一并宣传原则。eg.宣传书签、会员证钥匙扣。

3.社团文化宣传:敬畏传统,大胆创新。重视“大字报”,否定报纸与微博。开发微信功能。

4.社团文宣核心:语言文字与历史。立足学院专业设置与优势。明确精神与语言宣传的重要性,高瞻性。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四

闽南可是个有名的地方,这里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美味可口的小吃……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吃,印象最深的是海蛎煎。

那是在一次看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闽南特色小吃”这几个字,就两眼发光、口水直流地看下去:里面有麻粩、鸡卷、面线糊、土笋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海蛎煎,上面介绍道:海蛎煎吃起来甜甜的,有种入口即溶的感觉……“啊!看到这里,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于是,我找了机会来尝试做美味佳肴。

我从冰箱找出已经剥好的海蛎,将其洗上几十遍,把原本夹杂着的泥沙给冲干净。洗净后,我将海蛎倒到油锅里翻炒,结果海蛎才刚倒下去,油锅就像要爆炸了一般翻腾起来,热腾腾的油溅到了我的手臂上,我痛呼一声:“唉!当个吃货还真不容易。还是请妈妈来帮忙吧。”

“救兵”终于来了,妈妈看见我的“惨状”,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爆笑,跟我说:“海蛎的水要沥干才可以放进油锅,不然油就会溅出来。”“妈妈你好棒啊!我趁机拍了妈妈的”马屁,没办法,为了吃海蛎煎我也是拼了。

接下来我就在妈妈的指导下下了一大片姜,加了料酒、黑胡椒去腥。啊!好浓的香味啊!然后,我又加了蒜叶下去继续爆炒,味道更香喽,我又再一次地流出了口水。接着,我又加入木薯粉浆,有一些凝固是炒碎加适量的盐,加适量的油继续炒制后摊平。摊平后再煎一会儿,妈妈帮我打了个鸡蛋放下去,鸡蛋像跳水员一样跳进锅里,浇到周围,上下翻炒!啊!香味扑鼻的海蛎煎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嗯~~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甜甜的、入口即溶啊,好美味啊!以后我要多多去了解闽南小吃,尝遍所有美食。我还要多像妈妈学习厨艺,避免今天这样的“惨状”再次发生。

闽南的文化博大精深,吃、喝、玩、乐,样样具备,包你来这儿玩得嗨皮。哈哈,真是太有趣了!吃,只是闽南文化之一,还有提线木偶、闽南童谣、高甲戏等。遗迹有开元寺、清源山……太多太多了,文化太深奥,我长大后再去慢慢了解。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五

一:年兜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二: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三:馈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四:女儿女婿日

大团圆欢宴。

五:挑水盖井

文化特点

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

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

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着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创造者是人,且人又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而文化远距离的传播,有赖于人口的迁移”闽南文化的传播是通过闽南人移居国内外而传播的。国内传播达闽北、闽中、闽西、浙东南、赣东、粤东、港澳、海南及台湾。

其中移居台湾为最多,且分布广泛于台北、台东、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粟、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文、宜兰、云林、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地区,而均有闽南人在那里一代代休养生息。已知从唐代始,先辈移居台湾,不仅带去方言,也带去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等等,并代代传承、发展和创新。但发展迄今,仍语言相同,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也仍相同或近同。

从现有台湾人口中讲闽南话的就多达1700万人,表明闽南话在台湾是其主要语种,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教育几近相同。而国外传播则达世界各地,堪称世界各地都要找到闽南籍华侨(居多)华裔人群的足迹。

移居国外的闽南籍华侨、华人(指入居住国外籍者)有数百万之多,其中称居东南亚诸国最多。华侨、华人先辈不仅带去闽南方言,而且也把闽南的民俗风情、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传播到居住国闽南人社区,并一代代传承、渲变和发展。迄今侨居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已多达近1400万人,分布于近百所国家和地区,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在国外传播广泛之一。

闽南的文化礼仪特点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六

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发展至今,全国各种佳肴,可真是数不胜数。一碗小小的四果汤在山珍海味面前,也许是一个无名小辈,但是在我心中却是人间美味。

四果汤是闽南特色小吃,历史悠久,因从红豆、绿豆、莲子、仙草、石花等等配料中,任你选出其中四种,所以得名“四果汤”。它具有祛暑降温的作用,每到夏天,大街小巷都有人在售卖,加上价格便宜、配料丰富,所以备受人们喜爱。

四果汤虽然只是小小一碗,却包容万象,在那蜜水中加入种类繁多的配料,有甜甜的红豆,爽滑的仙草,软糯的芋圆以及各种美味的时令水果等。味道微甜,喝下去清甜于口,仿佛有块糖在心里融化。喝入第一口,清凉解暑。第二口凉意滑过喉咙,从腹中蔓延遍全身。悄悄告诉你,从冰箱里冰却过的四果汤更加美味解暑。

四果汤不仅是炎炎夏日的消暑法宝,而且具有很多隐藏功效,不仅可以开脾健胃、安神补血,还能清心醒脾,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

小小一碗四果汤虏获了千千万万男女老少的心,那沁人心脾的蜜水、晶莹剔透的石花膏丝,五颜六色的水果块以及其他美味配料,多种滋味混合在嘴里,吃完后也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想多品尝一碗。

我爱四果汤,也爱闽南的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七

闽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走进闽南建筑,我深入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我将分享我个人对闽南建筑文化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闽南建筑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闽南建筑中,传统的瓦屋顶、红砖墙与现代的玻璃幕墙、钢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充分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美感和历史文化,同时又注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使得建筑更加具有时尚感和现代气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让我感受到了闽南建筑文化的复兴力量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

其次,闽南建筑让我体会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闽南地区素有“山区占三分,水乡占七分”的美誉,环境资源十分丰富。在设计闽南建筑时,设计师们充分考虑到了周边环境的特点,将建筑融入自然,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比如,在闽南的水乡村落中,常见的建筑有独特的小桥、流水和石板路,融入了水乡特色,而且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如此和谐的建筑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之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再次,闽南建筑让我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底蕴深厚的民俗习惯,这些文化在闽南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在建筑的细节中常会出现一些具有闽南特色的装饰,比如福字、麒麟等。这些装饰不仅美观大方,更加丰富了建筑的文化内涵。此外,在建筑的设计和结构上,闽南建筑借鉴了许多传统手工艺技术,比如石雕、木雕等,使得建筑更加精美而独特。这些民族文化的体现,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民族文化对于建筑的独特影响和价值。

最后,闽南建筑让我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和社区精神的体现。在闽南地区,人们注重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共同利益。在闽南建筑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公共空间的存在,比如庭院、花园、广场等,这些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放松、休闲、交流的场所,也加深了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此外,闽南建筑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人性化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温馨、宜居的居住空间。这种人文关怀和社区精神的体现,让我深感闽南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人性化关怀。

综上所述,闽南建筑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人文关怀和社区精神的体现,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闽南建筑文化的生动和魅力。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闽南建筑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更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我希望这份珍贵的建筑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八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对于茶道文化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茶道知识是闽南茶道,一起看看吧。

福建是乌龙茶铁观音的故乡,有一千年的闽南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闽南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为闽南茶文化精髓的闽南茶道,闽南茶道保留着古中国的茶道。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是茶艺,它包括:环境,茶叶、茶水、茶具、火候。而做为闽南茶文化精髓的闽南茶道已经具备以上的五点要求。

茶道讲究品著佳境。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小房,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永日平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骚士追求的清寂糊口。闽南人则爱闹中取静,择街边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厅堂一角,摆下茶几,数人围坐,会友聊天,洽商生意;讲究的厅里茶几周边,置古色古香的雕花交椅,亦有现代沙发。

跟着糊口水平的进步,很多人在厅里布置了很多摆设,花瓶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致。万石植物园内有很多茶室,有在树荫石凳,有在寺庙庭院,随游客兴致,择席而坐,边品著边观尝天然,交谈情心,十分得意。

而以太平岩寺的"茶人之家"最为清雅。"茶人之家"为王震题写,它是福建省茶叶学会、省、市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及万石植物园合办的品茶"沙龙",供给乌龙茶的各种极品,厦门名点。游客至此小憩品著,低吟摩崖诗句:"洞口木棉飘堕叶,石头石笑引流泉。卷帘遥岫层层出,望海轻帆片片悬。"回顾回头厦门"小八景"的"太平石笑",渐进佳景,其乐无限。

茶以新为贵,优质茶叶是茶道的基本前提之一。闽南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它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形状光彩青褐,故称"青茶"。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乌龙茶经冲泡后,口味醇厚。闽南人多爱选择安溪的"铁观音"。

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由于水有软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反之则称硬水。泡茶要用软水,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明代许次经在《茶疏》中说:"精茗,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过去的.厦门,淡水奇缺,多取井水泡茶,而以南普陀寺五老峰的泉水、鼓浪屿的"三不正"井水最佳。如今多用自来水,因海堤建设,北溪引水至厦,经沉淀除污,加上煮沸,都变成软水,符合泡茶对水之要求。

闽南人饮乌龙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其会"保香"和"保味"。最喜欢"孟公壶"和"若深杯"。"孟公壶"又称"孟臣罐",容量仅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仅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个"孟公壶"与4个"若深杯"一起放在圆形茶盘中,显有艺术赏识价值。

茶道讲究火候与汤候。火候指煮水的火力,煮水时间的是非与汤候有关。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有水有茶,不可以无火。非无火也,失所宜也。"是说品茗,必须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

闽南的品茶行家烧水,既防"嫩"又防"老"。水未烧沸,谓之嫩;水开过头,谓之老。用没有烧开的水泡茶,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不能尽数浸出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茶汤不鲜美。水烧过火,使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不断排出二气化碳,同样地茶汤缺乏鲜爽味。

若用回烧的开水泡茶,茶汤会有"熟汤味"。烧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开水中的盐类物质含量相对增加,特别是亚硝酸盐的含量的相对增加不利于健康。所以,厦门人"水老不泡茶"。泡茶时间不宜过长,以3一5分钟最相宜,泡得过长,茶汤内的多酚类会增加,带有苦涩味。所以,厦门人泡茶,有"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之说。实在,冲泡乌龙茶两泡便弃之真有点可借,一般可冲泡三四次。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九

闽南地区,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称。他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以及传承至今的建筑工艺,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曾有幸亲身感受到闽南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地被其所吸引。以下是我对闽南建筑文化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闽南建筑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无论是古厝还是庙宇,他们都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凝聚着闽南人的智慧和文化。在闽南古厝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精雕细琢的木质结构,屋檐上的雕刻、门窗的装饰都透露出建筑师的用心之处。而在庙宇里,无论是金壁辉煌的大殿,还是石雕精美的门楣,都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神秘感。这种古朴而庄重的建筑风格,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淀。

其次,闽南建筑强调“厚重”。无论是建筑的结构还是装饰,闽南人都讲究用厚重的材料和工艺。在古厝中,墙壁和柱子都采用了厚重的青石,耐久而坚固;屋顶采用陶瓦或青瓦,经久耐用;而门窗还嵌入了厚重的木质雕花,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整座建筑就像一座坚实的堡垒,不仅能抵挡风雨的侵袭,还可以抵御火灾和敌人的侵略。这种厚重的建筑风格,代表了闽南人勤劳、坚韧的品质。

再次,闽南建筑注重与环境和谐共生。古厝和庙宇的建筑都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融入了自然元素。在古厝中,我看到很多建筑都把天然的石头、花岗岩、木材等用作建筑材料。屋檐上的装饰物很多都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而庙宇则更加注重与自然的融合,比如庙宇后面有人造的池塘或小山,通过倒影和背景色的互动,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氛围。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闽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最后,闽南建筑富有文化内涵。从古代至今,闽南人一直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古厝和庙宇中的装饰细节,往往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屋顶上的狮头装饰代表了勇猛和威严,而龙纹则象征着权威和吉祥。这些细节不仅是建筑师的艺术创意,更是闽南人对文化的表达和传承。这些文化内涵的细节,使得闽南建筑独具风格,让人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闽南的历史和文化。

综上所述,闽南建筑给人的感觉是古朴而庄重的,他们强调材料的厚重,注重与环境和谐共生,富有文化内涵。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闽南地区的建筑成为了文化的载体,也反映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品质。通过对闽南建筑的深入了解和体会,我更加热爱和钦佩这片热土上勤劳而坚韧的人们,也更深切地意识到了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闽南建筑文化永存,并继续为后代传承。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十

闽南文化,是中国南方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历经数千年的流转,熔铸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作为一个来自闽南地区的人,我对这样一个饱含情感与厚重的文化遗产有着深深的感悟和理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我对闽南文化的理解和心得。

第一段: 闽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闽南地区由于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交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从而构成了多元的文化融合和交汇。伴随着汉族、闽籍华侨、客家人、渔民等多种族群的深入生活,闽南地区的文化逐渐自然形成了她独特的面貌。闽南文化成为了人们对这里地域特点、民间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表述和长期的传承。它诠释了这片土地的肌理和人文内涵,是闽南地区的一张名片。

第二段:闽南文化的文化内涵

闽南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它包括有宗教文化、婚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成分。其中,宗教文化是闽南地区得以保存下来的一个亘古不变的重点。闽南地区是多教合状況,如福建妈祖信仰、白话文释教与诵经文、道教等,尤其是对妈祖信仰的崇拜,让闽南地区的宗教文化更为根深蒂固。除此之外,闽南地区的婚俗文化也是世界上极为有趣的一种文化类型。比如闽南地区的婚礼中一定会有“闹新娘”这个环节。新娘被新郎带到新家后,由新娘的姐妹们和婆婆们组成的“闹婆媳团”会闹娘家的新娘,这是一种表达彼此情感的方式。此外,民间艺术在闽南文化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最代表性的就是潮剧和思明山歌。潮剧中充满了音乐、歌唱、魔术和上演的特效,同时也充分传递了民间传言的信息。思明山歌则表达了闽南地区人民生活的每一面,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了这个地方文化的真实性和淳朴性。

第三段:闽南文化的独特价值

闽南文化是一种历史渊源、独特风貌的文化,它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南方人民的文化财富。闽南文化有着独特的性格和价值,她通过一种美妙的方式,披荆斩棘,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才形成了这种深厚、丰富、具有人文内涵的文化,闽南文化既是阐述一个地区的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等的重要依据,更是民族文化发展史的精华。

第四段:感悟闽南文化的启示

闽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与众不同的内在价值,是人类进化上的重要成就,它奠定原住民和来自外地的文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基础。闽南文化在无数农民的手中,充满着独特的创造力和文化智慧,激发着每个人探究生命存在的价值。闽南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审美风格的偏爱,还有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彰显出来的是一种温馨的情感和世界观。在发扬这种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坚持文化多样性的观念,更要注重文化的创新,让闽南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第五段: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闽南人,我深刻认识到闽南文化的珍贵,也认识到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传承是闽南文化的根基,发展则是闽南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保证。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同时,我们应该也积极地作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让闽南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要求。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好地保护闽南文化,使其继续鲜明地屹立不倒。只有让闽南文化持续发展和繁荣下去,才能让她的文化价值真正地得到体现,与世界上的文化相互交流、互相融合。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十一

闽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包含了音乐、戏剧、节日、宗教、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闽南文化,因此相应的培训也得以出现,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第二段:个人经历与感受

我曾参加过一次闽南文化培训课程,跟随专业老师学习闽南民间音乐。课程中,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闽南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让我们对闽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闽南音乐的演唱和演奏技巧,贴身指导我们学习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美妙,也对自己的音乐修养有了新的提高。

第三段:闽南文化培训的重要性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有着重要作用。而闽南文化培训课程能够传授和弘扬这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和传承的行列中来,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第四段:闽南文化培训的启示

通过参加闽南文化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也感悟到了培训带来的一些启示。比如说,同样是音乐,闽南音乐所传承的是与土地、自然、人文等多方面紧密联系的文化内涵,而现代流行音乐则更多地以商业性和娱乐性为主。这让我意识到,文化的传承不应该是单一的技术和知识层面,还应包含着文化精神和文化自觉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五段:结语

闽南文化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需要靠更多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呵护来传承和发扬。通过参加闽南文化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韵味,也期待更多的人们可以加入到闽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行列中来,共同传承和展示这一美丽的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十二

闽南是我国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之一,闽南建筑作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我对闽南建筑文化的研究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闽南建筑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以下是我对闽南建筑文化的几点感悟与体会。

首先,闽南建筑文化的独特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闽南地区,建筑的外观经常以红色的琉璃瓦为主调,搭配着黑色的木雕窗棂和白色的墙壁,这种色彩组合使得建筑显得格外鲜明和夺目。同时,闽南建筑特有的“天井”设计也是其独特风格的一大特点,通过中庭和花园的布局,使得房屋内外形成了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空间。闽南建筑充分考虑到了人们的活动需求和审美感受,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其次,闽南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体现在其装饰上。闽南建筑以木雕为主要装饰手法,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闽南的木雕工艺独树一帜,其纹饰以花草、鸟兽等生物为主题,栩栩如生,根据木材的质地和特点,巧妙地进行刻画,使得木器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在闽南建筑中,无论是屋檐的雕刻、门窗的点缀还是屋宇的装饰,都可以看到木雕工艺的痕迹,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再次,闽南建筑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厚。闽南人民勤劳智慧,他们的建筑文化不仅表现在建筑的外观和装饰上,还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上。闽南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环保性,结合了地形地势和气候特点,采用了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材料。比如,在闽南地区常见的土楼就是一种典型的建筑结构,它是用夯土、青石、木材等材料以现浇混凝土建造而成,具有防火、防盗、耐震等优点,并且能够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环保性。

此外,闽南建筑文化还反映了闽南地区的历史和地域特点。在闽南的古建筑中,很多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福建土楼、庙宇等,它们记录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努力,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闽南建筑文化还展现出海洋文化和思想的独特特点,房屋外墙的海水草图案、墙身上的一幅幅精美图案、挂在门楣上的门神像等,无不彰显着闽南人民对海洋的依赖和崇尚。

总之,闽南建筑文化是我国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备受世人的认可。通过对闽南建筑文化的研究与了解,我深深感受到了闽南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也更加欣赏和推崇闽南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魅力。我相信,闽南建筑文化将继续传承下去,并为后人提供更多的启示和灵感。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十三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基本礼仪

着装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送礼礼仪

1.送花的时候不要送菊花、杜鹃花及黄色的花。

2.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仙鹤是蠢汉的标志。

3.也不要送核桃,而核桃是不吉祥。

习俗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

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十四

闽南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了福建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然而,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闽南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人们开始开展闽南文化培训工作。培训旨在通过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闽南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闽南文化课程内容

闽南文化培训的课程内容广泛,并涵盖了语言、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等多个方面。学生们可以学习闽南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语音、语法;了解闽南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学习其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如南音、手信、闽南戏等;此外,学生还可以深入学习闽南的书法、绘画和风俗文化等内容。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了闽南文化。

第三段:闽南文化培训的效果

闽南文化培训的效果十分明显。首先,学生们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培养了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们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也得到了提升。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优良的品德,培养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了个人的整体素质。

第四段:个人收获

在闽南文化培训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使我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更加强烈。我还学会了闽南语言,能够和当地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在学习舞蹈和音乐方面,我体验到了闽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加深了我对闽南文化的喜爱和热爱之情。

第五段:总结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闽南文化培训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同时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闽南文化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了解闽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的论文篇十五

(一)

以前的我总是认为闽南文化一点也不出名,只不过古人在闽南地区留下了非物质遗产,但自从我看了那次的梨园戏,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那一次,学生记者团组织参加了观梨园戏的活动,我欣赏到了《陈三五娘》中的《赏花》,这让我久久的陶醉。你看,演员们的动作时多么的眼花缭乱,五娘和益春在舞台上感叹这春天的美好,却又哀叹着花易落得季节。欣赏了《赏花》我才真正明白,闽南文化不是什么古人留下的非物质遗产,它还有更广阔的天空,之所以有这些演员在艰苦中磨练,才能为闽南文化增添一份光彩。

除了梨园戏另外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南音和提线木偶,提线木偶也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它必须要好的技术才能控制好木偶,否则线就会乱掉。南音也很出名,它的曲调非常的优美,它利用各种民间乐器演奏出各种优美的曲调,每次听到南音我都会被这美妙的音乐久久陶醉。

我把参加闽南文化的活动告诉好朋友,她也不禁赞叹闽南话,还说闽南文化是一颗星永远闪烁着光芒,永不熄灭。在我的课余时间里我也经常了解一些关于闽南文化的节目和有关书籍。

闽南文化永远是那样的灿烂,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弘扬闽南文化,让闽南文化的光芒永不熄灭。

(二)

我虽不是闽南人,但是我五六岁时就来到了厦门,也有六七年了,在这里我过了许多闽南地区的节日,因此,对于闽南文化我也算是熟悉。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行政区划、语系等各方面,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均合称为闽南。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及方言。

首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博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其次是民间艺术。闽南民间艺术多的数不胜数。包括布袋戏、提线木偶、南音、陶艺、拍胸舞、剪纸、梨园戏、高甲戏。高甲戏富有闽南民间特色的地方戏,诙谐幽默,尤以丑角表现见长,《桃花搭渡》,《连升三级》载誉戏剧界。

最后是方言。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新加坡闽南话叫做“福建话”。

闽南文化博大精神,我们应该将闽南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让它发出绚丽的光彩。

(三)

我的家乡泉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聚集区。她有众多的文化古迹,独特的闽南语。作为新闽南人的我,一直深受熏陶,不久将来,我会是闽南文化的传承者——这是我的新梦,更是我的心梦。

小时候,妈妈一直用闽南语教我说话。小学学校举行闽南歌曲比赛时,我选了《爱拼才会赢》这首家喻户晓的的闽南歌曲,“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羸……”我唱得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有力,这首闽南歌曲让我获得了校一等奖!从此,我对闽南语更是深深迷恋。

“两岸人文隔海不变”,我们闽南和台湾的人民有着相同的文化和习俗,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还有相似闽南话,台湾文化是闽南文化的延伸,两岸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海峡两岸人民亲如一家,情同手足。我将要邀请台湾朋友们登清源山,观老君岩;倚在百源清池旁,欣赏南音;坐在宽敞的剧院里,观看木偶表演,让朋友们感受闽南文化的韵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7840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