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可以是个人的内心感受,也可以是对其中触动自己的部分进行分析和解读。"如何写一篇有深度的读后感呢?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理清主题和中心思想;其次,要注重写作结构,包括引入、展开和总结,使读后感条理清晰;最后,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请勿赘述故事中的情节和细节。"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灵感。
谈修养读后感篇一
3日至9日,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怀着十分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参加了中共__省直属机关工委在瑞金干部学院举办的“党性修养与作风养成”专题研修班学习培训。这次学习培训,不论从学习地点、培训方式的选择,还是课程的设置、培训内容的选定,对理想信念、责任担当、革命意志、党性修养、作风培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从地点上,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举世的云石山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端困难时期和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工作、战斗、生活的地方,是洒满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红都圣地,这里留下了大批珍贵的革命史料和旧居旧址,能让参学人员身临其境,真切感知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耳闻目染无数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在学习培训对象上为获省直工委表彰的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支部书记,体现了党组织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在课程及内容设置上,室内授课与现场教学、主题教学与情感教学结合,通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中央苏区和苏区精神》、《长征永远在路上——红色故事汇》、《中央苏区机关党建工作》等专题讲座和《信念的力量》、《一生守望》、《伟大的执纪探索》、《长冈乡调查工作》、《红色小布》、《红旗越过汀江》、《八子参军》等现场主题教学。一周来的学习培训,在这神圣的红都,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让我内心承受了一次震撼和涤荡,我对革命摇篮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红军当年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气概有了更加贴切的感知,思想和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
谈修养读后感篇二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因院长推荐,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醒了我们:要坚忍而不要顽固;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恐怕就想不起来了,而蔡先生为我们做到这些指明了方法,指出了其中的度,过犹不及,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读了这本书,着实令人醍醐灌顶,对于修养问题茅塞顿开,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矿大人,一个文法人,我必将努力做到这些,提升自我修养,并坚持一生。蔡元培蔡先生之名,自是如雷贯耳。民国至今,凡提北大者,必提蔡元培。这不仅是因蔡元培对北大有着深不可没的贡献,更因北大之兴,既是蔡元培教学生涯中一颗明珠,又为中国教育界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
我自小顽愚。东北气候寒冷,不能出去玩耍的冬日,只好将脚蜷缩在被子里,怀里搂着暖呼呼的热水袋,嘴里往手上呵着气读书,企图以获得知识的愉悦抵消无法外出的苦闷。家中毛钱不多,杂书不少,一来二去竟也读了些人物传记与小说、报刊。那时候看的最多的是《宋美龄传》,它被放在书架第一层,便于翻阅。也读过一点刘少奇、周恩来,看过母亲的中学课本,喜欢抗战期间牛骨头的故事。但对于蔡元培,始终闻其声不见其人。直到读了高中,老师推荐的第一本书便是人物传记《先生》,其中介绍的十位大师,首位便是蔡元培。彼时我因课业繁杂,已不大看书,惟有这本认真读完。每每掩卷,心中总有憧憬与向往交织而过,激荡得几欲下泪。
民国是一个美好而又悲怆的年代。人们在惶惑中前进,中国在阵痛中前行。1917年冬,教育界正处于混沌蒙昧的节点,而刚刚更名的北大,俨然是一座陈旧腐败的“官僚养成所”。旧历年还没过,那些随身带仆的学生与保守作态的老师们,便迎来了蔡元培。
这一迎可谓惊天动地,如一潭激起波澜的死水。我们无法亲历这场最盛大的改革,却可在史料中窥得些遗梦旧事。蔡元培对麻木鞠躬的教职工的深深一个回礼,是对过去的道别,更是对未来的致敬。一位前朝翰林,在一片反对之声里,在不稳定的时局中,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与赞誉,不只因为他做了北大校长,更是因为他的思想,在当时乃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都发人深省,可谓“故纸堆里听惊雷”。
在院长赠书以前,我也曾读过岳南的《南渡北归》,一部讲述民国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书评如此,引之)。与这部掺杂史料、点评与分析的书相比,收录原文的《中国人的修养》(下文一并称《中》)便显得相对晦涩枯燥。问我爱看吗?不爱看。尤其前几章,看得头晕,只好每一章都做些笔记以便资料查找。第一部分《中学修身教科书》(下文一并称《教科书》)看完了,b5的活页纸笔记,便唰唰写了近十页。
文白交杂,实属正常。毕竟蔡元培曾参与殿试,算得上满腹经纶。当时白话文运动还未大规模展开,《教科书》作为中学教材,自然满篇之乎者也,不难懂但难读。还好1916年的《华工学校讲义》,变得浅显易懂,相较于《教科书》更多些趣味。末尾的《散论》更像蔡对自己的剖析,对兄弟姊妹的劝诫,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读得多了,阅读之始的茫然厌烦自然也转变为喜爱与更深的敬意。
在《教科书》上篇第一章第二节“体育”的笔记中,我写下这样一段话:“何谓大师?抓握有度。从最洪荒处走过来,向最渺小处说开去。”这不仅是说我眼中的大师形象,更能展现我心中的大师风范。以我之见,大师之风,自有其独到之处,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受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将读者与听众作为倾心交流的对象,而非随意戏弄的玩物。
在《中》里,第一部分作为教科书,显得相对正式,而后面的讲义乃至散论,便相当通俗易懂了。我不喜花间词艳丽颓靡、堆砌辞藻之态(且不论内容如何,个别词语的用法可以拿来参考,但整体行文态势食之无味,令人生厌),也不喜当下许多青中年自诩“情感博主”“知名作家”,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敲着键盘发表一段不知所云的段子、鸡汤,以达显耀或发泄等目的。我尊重他们的写作态度,会适当参考值得思考的段落,但这并不是我所喜爱的行文风格。我所喜爱的,像乐天,像老舍,像丰子恺,皆是些自然成趣,真情流露的大家。也有词语风格独特的,像张爱玲,拿捏人物把握情节,当时无可比;像简嫃,每一篇散文读来都好似一首饱满充沛的诗。她们的风格独树一帜,但也是真诚的。
真诚,不仅是做人要务,写作方面更是如此。因此,虽然《教科书》因时代原因,读来颇为艰深,但也是我本人文言修养问题,且内容并不难。好的文字,给人以联想与想象的空间。《中》我一边读,脑海中就一边浮现出蔡先生的'样子。我看过老照片,对他的矮小身材,温和神态印象颇深,总把他和胡适之先生联系到一起,觉得他们的这种谦恭有礼颇为相似。
《中》是文言文优势的集中体现。一篇《德论》,几百字便能准确概述作者希望的学生形象(行文至此,想起1934年黄侃与胡适的文言白话之争,不禁莞尔),但这种简洁却不失有序。以阅读较为细致的《教科书》为例,分为上下两篇:实践心理学与理论心理学,每篇又有有诸如修己、家族等章节。一字排开,从小到大,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说整部《中》是一头牛,那么蔡元培一定希望当时的老师、学生们,如今的读者们做一名庖丁,按他的行文脉络(即这牛的骨架构造与肌肉纹理)去分析(肢解),才能最终悟得真意(将其拆解入腹)。因此,在看书前,尤其是工具书、教科书,抑或学术论文,首先看一遍目录是有必要的,它能最大限度地辅助理解且满足需要。
细读更能体会到蔡元培的伟大之处,这便是我前文所提及的,蔡的思想。生活学习中,偶有耳闻目睹身边人对于蔡等一干大师的不屑一顾,为此忧虑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宽慰。这种习以为常与不以为然,正是这种思想平民化乃至大众化的体现。倘若蔡的思想,今天仍然被视若神明一般小心供奉,那才是我们的愚昧与不幸。但我也忧虑,为他们无法体会的精神痛心惋惜。宽慰、忧虑得多了,了解得便也多了,正所谓久病成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一条便是“实践决定认识”;中国老话里,常讲一句“时势造英雄”。我们不否认时机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但进一步思考,原因在于此人本身便具有的英雄特质。蔡在前朝变法关口开始了解西学,同情维新,这为他此后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在民国初年临危受命,真正显露了他非凡的才能。倘若蔡是一名旧式文人,学习研究都死板老套,对于黎民百姓、穷苦学生毫无同情,想必也不可能生出变革之心并付诸实践。《中》里不只一次提到的男女平等、夫妻相敬、主权独立等内容,早已成为我们今天恪守的不二法门。
从古至今,大师的思想都远高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蔡也是如此。《中》的一些话语平实而富哲理,如“例言”所提“立说务期可行,行文务期明亮”,“体育”所论“夫一人之身,本不容以自私”,诸如此类,引人沉思。而其他一些观点也有待思考,如“天职与本务”“自杀”等。做学问、搞研究,所有的科学都是一样,不推崇权威,而追求真理。我们敬重蔡元培,与我们对书中观点进行讨论是不矛盾的,甚至可以在这种思想碰撞里,加深对于蔡本人,甚至对于民国的认识。如开篇所提“孝为百行之本”,正是是国人重孝的真实反映。孝本无过,但以何等形式重孝,如何看待愚孝,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了。读一本书,仿佛在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呜呼!歌德诚不欺我。
高中时,老师经常劝勉我们,如今功利地读书是为了以后自由地读书。龙应台对安德烈说,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一百多年后,国庆长假的第二天,窗里窗外一片祥和静谧。我望着不知谁家飘荡在风中的五星红旗,如同望着1917年冬呼啸而过的风雪。那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劳碌半生的中年人走下马车,向着俯首的校役们脱帽执意。是他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而这一鞠躬,带着一身浩然正气,带着一首浩渺绝响,超越了一个时代。
谈修养读后感篇三
思维是唯一能从无形物质中创造巨大的力量,地球上每一种物质都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宇宙原能所想出来的,它的外形也是宇宙原能的思考所得。
宇宙原能按照它思维的规律运动着,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万事玩物和它们的运动过程都是宇宙原能的具体的象形表达。当这种无形的宇宙原能按一种外形像一种物质的时候,它就采取这种外形来表达这种事物,当它按一种运动的形式运动的时候,它就采取这种形式运动。按照这种方式、这种规律,它创造了万物。所以万物都活在宇宙原能的思考中,人类也不例外,都生活在宇宙原能有规律的思考中,这也是宇宙思维的一部分。并且这种宇宙思维延伸贯穿到了无形的物质当中。
宇宙原能的每一个事物外形的想法都能引起这种事物生长创造,但是这种生长一般来说总是按照这种事物既定的规律来运作的。
比如想到建一所房子,假如这种意念被加在宇宙原能上,房子也许不会立即形成,但是它会影响正打算谋划的工程师,通过这种途径加快房子建造的速度。假如不存在创造性思维工作的渠道,那么房子或许会直接由宇宙原能形成,而这样无机界和有机界合而为一的过程是需要漫长地等待。
人是思维的中心,自己能创造思维。由人创造的一切事物都必须首先经过大脑的考虑。凡是没有经过人类大脑的,人就不能把它创造出来。
可是人们常把他的能力局限在他的手上,他只把自己的劳动作用于现成的自然物上,只是或者修改已然存在的自然物,他从未想过要把他的思维同宇宙原能的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引起新事物自身的生长。
当人想到了一个事物的形状时,他就会从自然界取材然后按照他脑中的想象创造出这个事物来,这只是他同宇宙原能的很小的合作;但也被认为是神灵附身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作用。他从来都不敢自己也能象神灵那样神奇。人不应该只对已然存在的自然物的修修补补感到满意,他应该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宇宙原能结合起来,一起创造出新事物来实现自己的。只要人敢想敢做,自己有这份能力,他就会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并且人人都可以这样做。在这章节里我们将会说明人为什么可以做以及如何去做。为此,我们应须明白以下三点认识:其次,人类的思维和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宇宙原能的运行。因而,人类可以和宇宙原能合作,共同创造出丰富的世界。
我们从思维的表象来推本溯源,就可以发现,原来这是来自有思考能力的宇宙原能,我们从思维物质向前推,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力量的加入影响他所想的事物的形成。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推理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假如一个人由于读我这本书而致富了,这就是我一个很好的证据,假如人人都由于读我这本书而致富了,那这就是我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了,因此,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除非这实践的过程了。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书中教的步骤精确地执行的话是不可能出现纰漏的。
人们思考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做事的方式。由此,要做到这样,你必须有考虑如何去想的能力。这样,能否实现富裕关键就在于你怎样去想。
要做到思考的正确就要去深究真理,而不是只思考事物的表象,还要思考事物的本质,要善于从事物的表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
每个人都天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思考事物的表面现象是很容易的,但透过表象去发现其中蕴涵的真理是比思考表象要难得多!其中要付出的要远远超出我们做其他的任何事情。
当我们看到疾病的表象时,你的内心也会有疾病的表象存在,最终会真的在你身体里产生疾病的细胞,除非你忘掉疾病的影子,想到自己是的。
当我们看到贫穷的表象时,我们的大脑中会相应地留下贫穷的印象。如果我们由此就世界都是贫穷的,我们很难逃离贫穷的包围。正确的是我们应该事物的本质,既世界上没有贫穷,贫穷只不过是世界的一个歪曲表现,正当的表象应该为我们都是一些即将富裕起来的人们。
要想获得这种力量唯一的是我们要透过事物各种表象,抓住隐藏在其后的本质;这个本质也就是一切事物皆由思维的宇宙原能产生,并且表现这种本质。
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样的真理:每个事物都来自宇宙原能的,人类可以影响宇宙原能,并且可以得到宇宙原能的响应,获得它的协助,以促成从到现实的转变。
当我们理解并坚信这些真理时,我们将无所畏惧。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创造自己想要创造的一切东西,可以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一切,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作为致富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坚信本章所讲的三条理论。为了加深印象,在这里我再重申一遍:其次,人类的思维和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宇宙原能的运行。因而,人类可以和宇宙原能合作,共同创造出丰富的世界。
最后,人是思维的中心,人类的思维是原创性的,人类对宇宙原能的思维影响越集中,越强烈,他就越能影响他所想的事物的自身生长。宇宙原能只要有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加入,便是如虎添翼,就会源源不断地给世界带来丰富的。
你必须把其他的各种杂念统统弃置一边,把上述理论深深烙在心中,把它变成日常的思维习惯,不断重复它、思考它,把它的每个字都印入你的脑海中,直到对此深信不疑。当你对这些理论稍有疑惑时,你就把这种疑惑当作一种罪恶抛到九霄云外去;不要听那些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评论;不要关注那些对你有所误导的和传道;也不要去阅读那些让你心智动摇的杂志或书籍,如果让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干扰你的信念的话,那么你为此付出的种种都将无所回报。
谈修养读后感篇四
大学都快要结束了。回想起来,专业课的知识该读的大部分都读了,但是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自己读得确实很少。这也是有时觉得自己理论功底和文字能力不够的原因。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来每学期都有计划读几本文学、历史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但是大多数都被搁浅了。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分配上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是觉得是因为自己太"懒"了。后一点也是在我读完《谈修养》一书后的感触。
这次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还感到"吃惊"。为什么用"吃惊"这个词呢?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名是《谈修养》,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深刻分析与解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良方。比如说:第六谈《谈处群》就是从个人出发,以小见大,谈的是国家大事。平时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感兴趣,也爱琢磨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分析,不仅没有条理也没有深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分析思路更加清晰了,并且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和透彻了。这正是缘于这本书对当时社会上一些问题的很深刻的剖析和详细的解答。如:《谈立志》中,先生分析了抗战以前和抗战以来青年心里的区别,并深究了其中的原因。还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似乎能找到社会变坏的原因:人的惰性。这是最本质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说: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生计;懒,所以随俗沉浮,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懒是万恶之源!这本书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道德去约束和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借助法律的手段。我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问题。这些对我能更加深刻而有条理的分析一些事情有很大的帮助。朱光潜先生不仅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对于当时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也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对青年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都表说明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总之,我就吃惊在在一本谈个人修养的书籍里找到了关于国家、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答案。
修养,修身养性也。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外在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要想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风,就要做到"四自"、"四慎"。"四自"是"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四慎"是"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我觉得,"慎独"尤为重要。"慎独"通俗的讲就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他们两个又不完全相同。"慎独"讲的是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是否能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他是否仍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不能的话,就说明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独处才是最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
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谈《谈价值意识》。虽然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其中很多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在现实中任然存在,也很实用。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是"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而幸福来源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和"要复兴中华民族,我们必须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地信任"。印象深刻是因为第一句话我现在还不太理解;第二句话是太理解、太赞同了。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也就使得每个人追求幸福所努力的方向不一。幸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饥饿时能吃上热喷喷的饭是幸福;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幸福他们就幸福……。
总而言之,之所以朱光潜先生能在当时那样一个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真、善、美的修养,并能深刻的理解当时社会上的不正的现象和风气,是因为他的内心是美的。而这种美的价值是不可测量的。正如先生所说,"全社会都坏时,如果有一个好人存在,它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可测量的"。正是当时这些黑暗之中的星星之火将我们民族引向了现在的光明。
谈修养读后感篇五
人类之所以高贵,乃在于有道德。
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崇尚贤人政治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国家。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
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
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励志的典范。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
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
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
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
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
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一刻也不能停止修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也要修养到老。
即修养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
修养不是盲目的闭门思过,不是胡乱的冥思苦想,修养需要理论指导,修养需要实践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日有幸读到蔡元培先生的名著《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该书被誉为“一部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
蔡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狮子样的体力”。
“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强调“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
二是“猴子样的敏捷”。
欧美文化后来居上,西方学生行动态度总是敏捷异常,活泼得很,让吾人瞠乎其后。
现在我们的青年,如要想对于求学、做事两方面,力振颓风,则非学“猴子样的敏捷”,急起直追不可。
三是“骆驼样”的精神。
青年学生承担着对于学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重大责任,任重道远,必须具有“骆驼样的精神”。
此外还要有“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才能无愧于现代学生的称号。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从实践方面论述了修己、家族、国家、职业等修养问题,下篇则讨论了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修养理论。
二为《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
德育篇要求舍己为群,尽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己重而责人轻,勿畏强而侮弱;智育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戏剧、诗歌、历史、地理、建筑、雕刻、装饰等内容。
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非常有影响的革命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曾两度游学欧洲,对中国社会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毛泽东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杜威指出:“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重温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从阅读先生的这一著作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自觉加强修养,推己及人,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教育家、革命家、伦理学家,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提倡“兼容并包”,给中国的学术带来突变。
他主张劳工神圣,积极推动旅法勤工俭学活动,造就了如周恩来、李富春、罗迈、王若飞、陈毅、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穆青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他在北京大学结识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引入了西方革命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对新中国的建立,功勋卓著。
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了,在历史的影片中所看到的.时代背影已经隔代又隔代,然而翻开一页页泛黄的故训,我们总能看到前辈人熠熠生辉的智慧。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所要求我们的,就明显把握了历史的脉搏,早已知晓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
这本书有三部分构成: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不管是哪一部分,其主要旨的都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蔡元培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既要有狮子般的体力,猴子般敏捷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以及饱含对国家、学术、社会责任的骆驼精神,又要“自爱”、“爱人”这种主张用朱永新先生的话说就是在当下的大众当中,有“补课”价值。
其中《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娓娓道来。
以我的理解,毋宁说是这七个方面,不如说是“理想中心论”。
蔡元培先生认为:“理想与实在,永无完全符合之时,如人之夜行欲塌己影而终不能也。”这并不等于说人生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到达的,在人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变数,没有什么是既定的。
最近备受热捧的电视剧《奋斗》里面有这样一段对白,“如果我一辈子穷困,你还会爱我吗?”陆涛问,夏琳回答“如果你一辈子努力,即使穷困我也还爱你。”所以我们所能把握的仅仅是一种趋势、一种信仰而已,而非想象中那样,成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程序。
理想好比灯塔一样,让你在人生不致偏离航道太远,我们所做的也仅仅是为了让理想向现实无极限靠近而已,扩大而论,在理想社会建设上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在成功之前先成人,如何让一个群体在过渡、让一个社会在转型的时候不会迷失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成功学和交际学泛滥的社会。
走进书店,励志书籍和交际书籍铺天盖地、“汗牛充栋”。
他们能让你知道如何才能得到上司欣赏,叫你明白怎么样才能让同事喜欢你,甚至是脸皮厚、心肠黑,出卖自己的信仰,却对温良谦恭让只字不提,理由冠冕堂皇,其中一条就是:老实人吃亏。
记得成龙导演的电影《新宿事件》利有这样一句台词:“日本人自己不偷东西,就以为所有人都不偷东西。”这句话里的社会风气足以让日本人引以为豪了,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底气相信自己国民的社会信用和道德素质,或许他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偷东西呢?自己有欺负老实人的心理,所以才害怕自己老实被别人欺负,公众对现在的很多事件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就暴露出了这种“强盗逻辑”。
这种担心,唯有一剂良药,那就是“合群”,“合群”一说主张崇尚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群体的发展先于个体的发展;主张把个体放在社会当中来约束他的行为道德,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蔡元培先生举例说:“古谚有云,‘千里不唾井’,言将有千里之行,虽不复汲此井水,而不敢唾之以妨人也。”蔡元培先生提到“孤立而自营则冻馁且或难免;合众人之力而营之,而幸福之生涯,文明之事业,始有可言。”“使合全世界之人以为群,而有无相通,休戚与共,则虽有地力较薄,天灾偶行之所,均不难于补救,而兵战、商战之惨祸,亦得绝迹于世界矣。”鄙人认为,若人人如此,则堪称“人民素质极大提高”,纵无“物质极大丰富”,亦可谓大同世界。
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即道德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所提倡的“崇德”思想可谓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作为一个合格社会公民的行为“宪法”。
很显然,个体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最终受益者更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美好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的道德自觉和努力。
一点鄙薄之见,更多精华,请大家去读“被遗忘了60年的经典”———《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我读的是译文版,译文是帮助水平有限的读者理解看不懂的原文,而非更好地理解原文。
虽然文言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我自从上大学之后,一方面是专业不相关,另一方面是自身长期不接触,早已日渐生疏。
及至读此书原文,时常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拙计。
好在有译文,虽然不敢妄评其水准,至少作为参考是足够的。
以例服人,以理服人。
是全书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旁征博引,以中国史料与孔孟之说为主,辅以西方历史、科学史、进化论、宗教学等,足见蔡先生的学术功底之深、中西结合之精妙。
比如,“良心”产生的原因,蔡先生就倾向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中学修身教科书下篇第二章》《良心论第四节 良心的起源》),具体而形象。
《华工学校讲义 德育三十篇》中,私以为“文明与奢侈”到“精细与多疑”最是叹为观止。
这十几对概念容易混淆,或诘之,或以理与史例正之,释疑而明其别。
《中国的文艺中兴(节选)》一节,读起来颇有“和平崛起”的味道。
大概是因当时中国百废待兴,列强们虎视眈眈的原因。
当然,解释也同现今如出一辙: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由发端至现今,“根本思想是如此的”。
甚至,某些近些年争论不休的话题,蔡先生早已有所诠释。
谈修养读后感篇六
坚持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确处理好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执政水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增强认真学习的自觉性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终身必修课。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彻底地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始终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就需要一辈子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一步:收集信息:别人的榜样、过去的碰壁、别人的批评。
对待党性修养中各种错误的正确态度:1、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2、从提高道德修养着手,努力提高政治修养和整个修养体系。(学会强迫自己牺牲一些个人利益)3、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做一名“学习型党员”,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继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石。
学习是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党员,应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不断地深入学习,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把学习作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日常性工作,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双向强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的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人的思想境界才能得以提高,工作水平才能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
“学习型党员”,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测绘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书、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我们每天忙于各项测绘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可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认为学习几年就可以应付终生的历史早已成为昨日黄花。现在,学习是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勤奋学习不自满,认真钻研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精通业务,为祖国测绘事业做出应有贡献。曾说:“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
“学习型党员”,要抛弃名缰利索,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
单纯的学习是个苦差事,能坐下来学习也是个硬功夫,所以在学习时,要抛弃名利的束缚。通过学习、读书,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扰、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自己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那时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同时,在学习时,关键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变枯燥乏味为学习乐趣和工作动力。在学习中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按照自己的短、中、长期学习规划和目标,逐步实现。
一名“学习型党员”,要学习与工作相结合,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第一是学科学理论。第二就是学本职业务。第三就是学习时代文化。要读健康向上的书,读知识含量高的书,读修身养性的书,读感兴趣的书,从宣传工作需要出发,大家要多读马列著作、宣传文化工作业务知识、以及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各方面知识。
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的知识面也在向更广泛的层次拓展。作为一个先进政党的其中一员,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对所属政党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
学习,不仅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身为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责任,作为第一需要。
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的知识面也在向更广泛的层次拓展。作为一个先进政党的其中一员,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对所属政党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
学习,不仅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身为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责任,作为第一需要。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习,养成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时时饱含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尽量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深厚学习风气。在当今这个高新技术时代,停止学习的步伐将会导致落后以及被淘汰,这正应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个自然以及社会生存规律,当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只能被社会抛弃。因此,只有不断粗放等问题,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新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第三,学习的成果最终要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学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而反过来,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疑问或者难题,把此作为不懈努力学习的强有力的动力,通过各种方式各方面的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际意义。总之,不论学什么、怎么学,都不能脱离实际工作,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做到学用结合,切实达到促进工作落实、推进科学发展的目的。
我们要转变学习观念:在目的上由“应付考试及考察”向“终身不间断学习”转变。在结果上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我们还要端正学习态度。第一,将学习看做一种生活习惯,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与人生的一部分,坚持不懈。第二,将学习看做一种乐趣,在学习中找乐子,以一种积极乐观奋进的态度去学习。第三,将学习看做一种人生标尺,一种人生进步的衡量标准。然后,我们要讲究方法。第一,从书中学习。第二,从实践经验中学习。第三,在深入的思考中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与修养,成为个人的一部分。最后我们要提高学习能力。要提高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要提高快速学习以及效率学习的能力。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我们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例如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效益,及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等。如果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范围,处理问题的流程等了解不够,那么我们的许多工作是难以开展的。因此,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自觉地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出台的各种文件,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管理水平和实践本领,并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创新获得良好的效益。
数字城管是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不断探索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今时代,面对信息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我们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人今天获取的信息知识,也许明天就将过时、淘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进行知识更新。共产党员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理念,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新代的学习型党员。
谈修养读后感篇七
也许你很勤奋,也许你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创也许你的创意也绝对独特,但是为什么在别人眼中依旧是无足轻重?先不用因此抑郁,生活是可以改变的,试着按以下的要点做,你将会成为老板眼中不可缺少的重磅人才。
早到。别以为没人注意到你的出勤情况,上司可全都是睁大了眼睛在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公司,就显得你很重视这份工作。
勿固执。工作时时在扩展,不要老是以“这不是我份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有额外的工作指派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考验。
立刻动手。接到工作要立刻动手,迅速准确及时完成,反应敏捷给人的印象是金钱买不到的。
苦中作乐。不管你接到的工作多么艰巨,鞠躬尽瘁也要做好,千万别表现出你做不来或不知从何入手的样子。
谨言。职务上的机密必须守口如瓶。
亦步亦趋跟主管。上司的时间比你的时间更宝贵,不管他临时指派了什么工作给你,都比你手头上的工作来得重要。
荣耀。荣耀归于上司。即让上司在人前人后永远光鲜。
冷静。面对任何状况都能处之泰然的人,一开始就取得了优势。老板、客户不仅钦佩那些面对危机声色不变的人,更欣赏能妥善解决问题的人。
别太期盼。千万期盼所有的事情都会照你的计划而行。相反,你得时时为可能产生的错误做准备。
决断。决断力要够。遇事犹豫不决或过度依赖他人意见的人,是一辈子注定要被打入冷宫的。
善于资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光是由影音媒体取得资讯是不够的,多看报章杂志,书本才是最直接的知识来源。
[关于职场成功要则归纳]
谈修养读后感篇八
党性可以分两层来看,一个是政党的党性,另外一个是党员的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和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党员的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在党员思想、言论和行动的综合反映和具体体现。党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千百万共产党员为了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开拓进取实践的升华。
政党的党性归根到底要由党员的党性来保证,离开作为党的细胞的党员个体的党性,要保持政党的党性无异于说空话。修养则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德行去追求完美,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是保持政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党性修养就是指,一个共产党员要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自觉地对照自己、检查自己、改造自己,这是共产党员一辈子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毕生追求的心理历程,即共产党人的心学。
谈修养读后感篇九
从图书馆借来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慢慢品读,心中感概颇多。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再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的普世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公民道德素养的培育有着不约而同的思想契合。
由此看来,百年前与现今的大环境何其相似,至少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上来看,不得不感叹蔡先生的水平之高!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
起床后喝一杯白开水,不但有助于快速排尿,还能补充细胞水分。较低血液粘稠度。通常饮用白开水半个小时以后,身体就会排出前一夜的代谢物。另外,白开水中不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绝对不会影响减肥效果,还会让你的皮肤变好哦。
减肥第二件事--7:05瘦身瑜珈,功效显着
一天当中练习瑜伽的最佳时间是:清晨日出前两小时和下午日落前两小时。起床之后练习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但可以瘦身,还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让你精力充沛、心情舒畅。
瘦身瑜伽练习:
第一步:唤醒肌肉
最开始,做两天三分钟的深呼吸。吸入时,使腹部收缩。呼出时则会有一种鼻息被带到脊梁椎的感觉。对身体的益处:在准备练习的过程中,能推动氧气在肌肉中的流动。对精神的好处:可以获得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
第二步:身体仰伸
站立,双臂上举,像伸懒腰,但要加大幅度。如躺在床上,可用两手抓住头上方床沿(或两臂按住身体两侧床面),单腿依次(或两腿同时)直膝向上举腿。举腿时稍快,回落时稍慢。做20次。有助于减少下腹部多余的脂肪,增强腹部肌力,增加腹肌的弹性。
第三步:侧腰拉伸
把你的右手放在你的右胫骨或者脚踝上,左手放在你的左肋骨上。然后向左转动并展开你的身体,这样你左肩膀就和你的右肩膀在同一条直线上了,转动你的左脚,这样你的左脚趾就朝向前方,右脚趾朝向侧方。如果这时你觉得能够保持稳定了,抬起你的左臂直伸向天花板的方向,这样就和你的右肩膀在一条直线上了。保持你的脊椎伸直,然后看向你的左臂,如果这样会阻碍你的颈部活动,你可以朝前看。呼吸,然后换另外一侧。
这个动作对减少腰、臀部脂肪和赘肉,增强腰、臀部肌力,强腰固肾很有效。
第四步:结束的放松运动
静静的躺着或者坐着,聆听你的呼吸。然后微笑。这就是“口上瑜伽”,它可以帮助你提升脸部肌肉,让你的心情变得愉快。
减肥第三件事--7:20沐浴
在结束了瑜伽之后休息5-10分钟,然后再进行简单的淋浴,你的身体会感觉非常的舒服。而且这时你的体温增加,新陈代谢也会增加,也会消耗一部分的卡路里,水温以38-39℃为最佳。
减肥第四件事:7:30空腹吃15颗干红枣
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镁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不仅能够促进肠胃蠕动、益气健脾,还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活血养颜。
如果不喜欢吃干红枣,还可以将红枣泡茶或煮汤喝。黑木耳红枣汤又好喝又养颜哦。
【黑木耳红枣汤】
材料:红枣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红枣冲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约2小时后捞出,剔去枣核。
2、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摘洗干净。
3、把红枣、黑木耳放入汤盆内,加入适量清水、冰糖,上笼蒸约1小时即成。
早上一般没有时间来煮,mm们可以提前煮好一大锅,放在冰箱中,早上加热一下就可以喝啦!
做好早上的这4件事,不但能够让你必瘦无疑,而且还成为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你瘦得美丽又健康。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一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员的思想改造,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目的是使共产党员逐步抛弃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提高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的一条重要措施。我应该时刻用这种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自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磨炼升华自己,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干,做到清清白白从政、堂堂正正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受住考验,抗得住侵蚀,守得住灵魂。
开拓创新,当好先锋
开拓创新,是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完全一致的,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要因素。作为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动力;作为行为方式,开拓创新是实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必要环节。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乃至全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创新”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即当好先锋,起领导作用。
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
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实践原则,要注意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情况不明决心大”的官僚主义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习惯成自然”;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
做好转化工作,避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尤其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不要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干的是非马克思主义,对他人严格要求,对自己随心所欲,公开宣传和实际遵循的价值准则不一致。增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就必须在“建设”上做文章,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上下一致,真正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以适应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二
修养,离我们的生活不近也不远,平日里我们喜欢以“修养”为名去赞许、褒奖一个人,但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更多的是以“这人真没修养”去埋怨他人,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恨和不满。
不知道是社会浮夸之气的影响还是自己潜意识的作怪,每每听到他人提及“修养”二字,心里不免感到一种“远离或陌生感”,似乎觉得在当今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果听说某人很有修养,第一反应就是此人在往脸上涂粉施黛,有扮演“淑女”之嫌。曾经我也清清楚楚地听到众多人夸某老师极具修养,谦谦儒雅,如仙风鹤骨,似超尘脱俗,可私下接触后却感觉相差甚远,心里很是不舒服。所以我的真切感受是,当下我们需要的更多是“真实”,真实地面对自己后,才能与“修养”同行。
当然梁老处在不同的社会年代,其所指修养的内涵与深度则应不可同日而语。《谈修养》文中也提到“修养是对生命本身的认识。我们自己是活的人,是生命,要认识自己的生命,认识人类的生命,而使生命之力量增强”。此种“修养”乃是一种生命自我认识后的再次升华,而不是“作秀”,更不是“掩盖”与“包装”。“修”即修去人的各种邪念,“养”乃养出人的`一身正气。孟子曾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可见古人是很善于静心自养,修身向上的。
文中提到了“要思想上有出路”、“要发愿”、“要反省”、“要有规律的生活”的修养方法。虽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是需要人一辈子去修才能做到的。而只有修了后,我们才会明白我们放弃“我执”,生命中就会有一道曙光划过,照亮你前方的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自我的局限,懂得从另一次角度去看待世事,必然有豁然开朗之境的到来;只有修了之后,我们才明白“我”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能量的暗耗就会从此停止,原来我不仅可以让自己幸福,还可以让更多更多的人幸福;只有修了后,我们才明白作为“人”,其实我们很幸运,痛苦与机械开始逐渐被远离,理性被用在主动的、有意义的、创造性的生活中,美丽、温暖、幸福的世界也在“理性的卷轴”下慢慢展开;只有修了后,我们才明白我们的生活可不再混乱与纠结,即便没有那么多规章制度挟持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能够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不失规律。
真正的修养,总是在很轻很淡中给人一种很美很暖的味道。我很喜欢,我很向往,我也在进行。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三
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醒了我们:要坚忍而不要顽固;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恐怕就想不起来了,而蔡先生为我们做到这些指明了方法,指出了其中的度,过犹不及,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读了这本书,着实令人醍醐灌顶,对于修养问题茅塞顿开,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矿大人,一个文法人,我必将努力做到这些,提升自我修养,并坚持一生。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四
本人在这次省委党校的学习中,透过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作风纪律等方面,不断进行了自我教育,自我磨练,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也使我充分认识到: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也深刻领会到胡_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的“务必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持续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的深刻内涵。并透过这次学习,使本人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加坚强。现将党性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加强政治修养
作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共产党员务必加强理论信念的修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胡_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每个共产党员个性是领导干部,都务必加强理论信念的修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用心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指出:“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旗帜鲜明地亮明了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主张,展示了共产党人政治修养的境界。要实现党的纲领,坚定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主张不动摇,并率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纲领而斗争,这就要求共产党员个性是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职责感和政治领导潜力。这样,就需要我们的共产党员个性是领导干部务必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五
无意间在网络上翻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这本杂文小集,利用空余时间读完。文中句句是先生对广大青年的肺腑之言。虽然写作背景在上个世纪40年代,但其中的道义在今天仍有很深刻地教育意义。
翻开书本,是作者自序。便能从中深刻体会到朱先生谦虚的态度,这是我所仰慕和钦佩的。他对青年寄予的厚望是深沉的,对于青年人的积习看得明白瞧得仔细。
摘录几段:“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变成屈服于事实而抛弃理想的堕落着”,“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功夫,不做脚踏实地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本来是很容易的事而变成最难实现的,这全由于人的愚蠢、怯懦和懒惰”。
放眼我曾经的经历,总的概括而来时目标定的太高,又多出几分懒散,不愿从基础做起,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自信心慢慢损毁殆尽。正如先生所说“要个人在社会中成为有用的份子,必须有德有学有才,而德行学问才具都须经过坚苦的努力才可以得到。”苏轼一代文豪,也是通过抄书熟读四书五经的枯燥方法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所以,作为青年的我更应该拿出勤奋的态度克服懒惰,且懒惰人人都有,不必自责,但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总结来,我对于治学的一点看法是:其一,勤奋,专注,不可偷懒;其二,多从自身找问题,不可推卸责任于人;其三,立志做一件事就应马上行动(“那件事的成功经管在很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一顷刻。”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选书应从经典开始。系统学习,勤做笔记,读得彻底。
摘要:“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而目前的状态是,书读得不多还蜻蜓点水,留于心的书籍寥寥无几。而读书也无从下手,随波逐流,喜欢哲学却没有读过柏拉图的《对话集》,研修经济学的却没读过亚当斯密的'《原富》,这样浪费时间和精力便成了消耗战,自己却无丝毫长进。
此外这句话我非常喜欢:“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因此,以后读书不能以数目取胜,而应关注书中对自己的点滴影响。这才是更为重要的议题,这也是我所认为的“言之有物”。现在的读书状态一一被先生点到,想要改还需刻苦努力的精神,这是场持久战。
于是乎“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深思子自知”应当是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读书也需要方法和技巧,比如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每次读书应带有目的有系统的阅读。例如,小说,第一次求故事结构,第二次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都可以如此逐次研求。读书避免囫囵吞枣,不可急功近利。阅读前学会提问,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该有它的生活。”
人终有一天会老去,得独自面对寂寞的生活。青年时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都有一腔热血为之奋斗。作为青年,美育、体育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人的心灵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艺术才能给人生的空隙带来真正的乐趣。美感教育又能助人怡情养性,人生本就是场修行,有一天我终将孤老,应给予自己一份生活之外的慰藉。此刻,应当不晚。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生活的理想便是如此。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六
听完三位主持人唐瑶、范金虎、杨卫和刚步入人生另一个阶段的程路涵,及梁先生和其他各位对于修养问题更多更深的思考,结合思考题,我也来讲讲自己对于修养和与修养相关一些问题的看法。
首先,讲讲发愿。我觉得发愿即是一种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摆脱动物机械性以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的行为。所以发愿的前提必须是你认识到有些事是需要我们去努力才可以达成,而不是说得过且过,但也需认识到努力后也不一定能够达成所愿,即如先生之前说讲“在过程中努力,在结果上随缘”之义,而“在过程中努力”的动力则是内心的发愿。但梁老先生提到的发愿应该不是说这会我发愿我能中100万,过一会我发愿自己成为世界名人。他所指的发愿应该是建立在人类向上精神和对真理的肯定之上的,而且发愿若能有真爱、大爱,我们也就能在此过程中收获真爱与分享幸福,若发愿只是为了个人妄念的满足,那我们在此过程中就易陷入疯魔之中,甚至万劫不复,所以我认为发愿不论关乎自己还是关乎别人,都需要真诚,需要突破我执和妄念。
那我们为什么要发愿?难道只有处于痛苦中,为离苦得乐我们才需要发愿吗?就如程路涵所讲,当我们由一个焦虑混乱的环境进入到相对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动不了了,没有需要发愿的理由,因为那样就很好,那样就已满足。其实这也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发愿,只是因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身心跋涉后我们的身体需要好好休息,又正如她所说,或许等她自己享受够了,就会需要新的突破。所以我们应毫不怀疑地相信生命生生不息的内在本质,相信人类向上不愿堕落不愿陷于机械性的心。
再讲讲忏悔,说到忏悔,只模糊地了解到在基督教中,“人生来是带有罪的——原罪”所以基督教徒们需要忏悔与救赎,借以洗去心灵上的种种罪恶,以求在新天地的永生长存。而对于我自身而言,觉得忏悔则是接纳自己,活出真我的第一步。因人有向上之心,故希望日日新,月月新,也正因为如此,也常落于与他人比较,追求完美之中,故悔常有,且常常是悔后又悔。所以忏悔的可贵在于悔后能忏,能原谅并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且身心合一地去向上行动。之前我一直认为人是可以修得完美,即达到圆满的境地的,但某次刘畅师姐的一席话,却让我懂得人不能达到完美,其大意“人总会有瑕疵,我们做的不是要把瑕疵消灭掉,而是需正视并接纳它的存在”,后来黄芊师姐站在医学的角度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正由于人的不完美,才会有阴阳,才会有生命的循环往复,不然的话纯阳则是神,纯阴则是魂”,而人就是在纯阳和纯阴之中修炼着,尝尽人世的辛酸苦辣与悲欢离合,最后走向从容与淡定,直至让生命那活泼、流畅而又有实体的光环照亮这真实的世界。
忏悔总是眼泪淌过后的平静与安然,而不是豪言壮语,更不是卑微、自责与痛苦。忏悔就是接受昨日种种的不好,而抛弃一切地投入到当下,认真地生活;忏悔就是允许人生有遗憾的存在,但此刻就尽情地让生命静静地流淌,没有滞涩,没有痛苦,没有急切;忏悔就是用自己内心的真爱去融化自己的冰园,然后用越来越强大的真爱去融化他人的冰园;忏悔就是诚然地接纳自己,让自己身心合一地毫不畏惧地向前踏步。
此外,程路涵还讲到了“弱弱地真”。其实这也是我在读书会和大家一起学习,特别是在梁老师的言行身教影响下总结出的人生该有的境界——第一人要学会主动地生活,勇敢地活出真实的自己,第二人要懂得把这种主动的机会让给他人,主动地选择被动,以帮助他人主动勇敢地生活。其实梁先生之前也多次提到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往往表现得比较弱,而这种人的弱不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真,更多的是因为心中充满真爱,愿对方能够在主动的角色中体验到主动勇敢生活时的快乐,体验到生命在敞开大门,肆意流淌时的酣畅淋漓。主动地选择被动,同时又全然地信任,这应该就是一种悲悯众生的大情怀吧。
最后,再讲讲修养,当今社会我们强调修养,或许更多的确实是一种没有底线的忍让和自我割舍,以求赢得他人的认可或暂时局势的平静,而直到最后发现自己忍受不了了则开始大肆抱怨,甚至拳头相向。梁先生说得很对,“修养不是一味往后退往后缩,要有底线,要挺然”。真正的修养应该是一种主动地被动与全然地信任,它充满最慈悲的爱与关怀,绝没有怯弱与自我割舍。
讲得有点多,也有点杂,若有不当之处,愿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七
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可是,当我读了第一谈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我觉得这正是我一个大学生,一个有梦想的、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东西。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我怀疑,我迷茫,希望从接下来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中又提及到"奋斗"一词,我认为如果人生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本来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
前几日,做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活动,让我拿着摄像机,跟着主持人,询问"你幸福吗?"这个主题的相关问题。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学生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学业有所成,毕业后是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教师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自己是否有好的科研,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孩子是否学业有成;工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老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身体的健康,儿女的孝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幸福观。而幸福来自于什么?朱老先生表示,幸福,是一种享受,不仅是肉体,也包括心灵。一个人的思想有多深,他的幸福感也就有多深。
《谈修养》这本书不仅在文字上面给了我极大的享受,而且在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改变了很多。它让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摒弃"懒"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三此主义";它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一个人的品德涵养往往体现在一些小的事情上面。与此同时,它还让我懂得,在工作中,一个个人能力强大的集体里,只靠一个人是不能有所发展的,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辉煌,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学习,相互体谅关心,只有人与人的关系融洽,生活才会愉快。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八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80多年前,在位于闽赣边界的瑞金、兴国、上杭等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红军和人民群众建立了瑞金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国民党_四次大规模围剿,以及由于左倾路线错误的严重干扰,第五次反围剿使红军遭受灭顶之灾,被迫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能够前仆后继、一往无前、不惜牺牲可贵的生命,就是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仰望鲜红的五星红旗,我们深知,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之路,是烈士们用生命铺垫的。中国革命来之不易,传之亦难,我们都是党的一份子,从我们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刻起,就已经把自己的一切与这个组织、与这个组织的奋斗目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心中的信仰追求永远不能熄灭,共产党人的本色永远不能改变,并且要将这次受到的教育和体会化为自觉行动,要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自己前进之路。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员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建党建军、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我们的幸福生活也靠艰苦奋斗去开创、去实现。按照党章要求,党员要做艰苦奋斗的模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在苏区那种物资极端贫乏、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不仅缺衣少食、缺医断药,而且还要受到国民党的不断封锁和围剿,面对艰苦险恶的战争环境,我们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和率领广大军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胜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年战乱后的满目疮痍和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历经艰难曲折,初步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要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对党和党员具有永恒的价值。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九
坚持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确处理好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执政水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增强认真学习的自觉性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终身必修课。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彻底地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始终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就需要一辈子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加强党性修养的方法
第一步:收集信息:别人的榜样、过去的碰壁、别人的批评
对待党性修养中各种错误的正确态度:1、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2、从提高道德修养着手,努力提高政治修养和整个修养体系。(学会强迫自己牺牲一些个人利益)3、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做一名“学习型党员”,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继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石
学习是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党员,应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不断地深入学习,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把学习作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日常性工作,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双向强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的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人的思想境界才能得以提高,工作水平才能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
“学习型党员”,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测绘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书、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我们每天忙于各项测绘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可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认为学习几年就可以应付终生的历史早已成为昨日黄花。现在,学习是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勤奋学习不自满,认真钻研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精通业务,为祖国测绘事业做出应有贡献。江泽民曾说:“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
“学习型党员”,要抛弃名缰利索,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
单纯的学习是个苦差事,能坐下来学习也是个硬功夫,所以在学习时,要抛弃名利的束缚。通过学习、读书,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扰、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自己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那时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同时,在学习时,关键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变枯燥乏味为学习乐趣和工作动力。在学习中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按照自己的短、中、长期学习规划和目标,逐步实现。
一名“学习型党员”,要学习与工作相结合,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第一是学科学理论。第二就是学本职业务。第三就是学习时代文化。要读健康向上的书,读知识含量高的书,读修身养性的书,读感兴趣的书,从宣传工作需要出发,大家要多读马列著作、宣传文化工作业务知识、以及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各方面知识。
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的知识面也在向更广泛的层次拓展。作为一个先进政党的其中一员,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对所属政党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
学习,不仅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身为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责任,作为第一需要。
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的知识面也在向更广泛的层次拓展。作为一个先进政党的其中一员,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对所属政党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
学习,不仅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身为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责任,作为第一需要。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习,养成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时时饱含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尽量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深厚学习风气。在当今这个高新技术时代,停止学习的步伐将会导致落后以及被淘汰,这正应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个自然以及社会生存规律,当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只能被社会抛弃。因此,只有不断粗放等问题,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新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第三,学习的成果最终要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学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而反过来,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疑问或者难题,把此作为不懈努力学习的强有力的动力,通过各种方式各方面的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际意义。总之,不论学什么、怎么学,都不能脱离实际工作,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做到学用结合,切实达到促进工作落实、推进科学发展的目的。
我们要转变学习观念:在目的上由“应付考试及考察”向“终身不间断学习”转变。在结果上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我们还要端正学习态度。第一,将学习看做一种生活习惯,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与人生的一部分,坚持不懈。第二,将学习看做一种乐趣,在学习中找乐子,以一种积极乐观奋进的态度去学习。第三,将学习看做一种人生标尺,一种人生进步的衡量标准。然后,我们要讲究方法。第一,从书中学习。第二,从实践经验中学习。第三,在深入的思考中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与修养,成为个人的一部分。最后我们要提高学习能力。要提高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要提高快速学习以及效率学习的能力。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我们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例如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效益,及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等。如果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范围,处理问题的流程等了解不够,那么我们的许多工作是难以开展的。因此,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自觉地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出台的各种文件,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管理水平和实践本领,并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创新获得良好的效益。
数字城管是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不断探索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今时代,面对信息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我们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人今天获取的信息知识,也许明天就将过时、淘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进行知识更新。共产党员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理念,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新代的学习型党员。
看了党性修养要则读后感还看了:
谈修养读后感篇二十
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但人类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更增加了我对朱光潜先生的瞻仰之情,大师就是大师,人虽然已然远去,但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像先生讲的“这是一本小册子,我知道,像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助读者晶莹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这本书由先生写的二十篇“谈心式”散文组成。从青年人立志、抵抗力、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关系处理、价值观、处世、交友、读书甚至做人应该具有的冷静、美感、如何看待性爱等个人主观特质分门别类写起。娓娓道来,析理深入,从先生自身实践经验说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说服力,读后感同身受,很受启发。
先生在第一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一文中说道,现在青年人,有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很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做不出什么真正的事业来;时间和环境有不容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来的那一点浅薄的学问也就逐渐荒疏,终生只在忙“糊口”。先生以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实际经验和独特视角去分析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毕业以后的成长状态,“有管做官,无官教书”的定论和分析,虽然适合那个时代,和当下的社会环境相比有点不同,但工作中缺乏进取的研究学问的精神现状,却与现在的大学生实际如出一辙,令我深感敬佩,这些鞭辟入里的分析,句句入我心扉。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跨入社会、接触社会时间不长,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确如先生分析,大量的时间用在人事和工作上。像我有一同学高中学的理科,大学学物理学,毕业以后从事的是乡镇政府的计生工作,与其聊天问之以前所学,只是淡淡一笑,几乎不沾边,时间长了大学原来所学几乎耗之殆尽。这种只为了升学,只为了成绩的教育体制,在先生的文字里有所体现,我们当下的实际情况比先生所处的时代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先生的文章中多次提问,“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里?”、“这种生活有何意义?”、“前途岂不是很暗淡?”这一系列问题穿插在说理分析当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但在文后还是提出了希望和解决的办法“但是我相信,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功夫,不做脚踏实际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这里先生用了一种反问,否定式的语言提出,青年同志应该有自省意识、意志力,下苦功夫努力克服,这与孔子的“吾日三省悟身”的道理一致。先生说世间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幸福的世界里绝对没有愚蠢者、怯弱者和懒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的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这些话是在说理,但又像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显得十分生动,醍醐灌顶,深受启发。
“烦闷大半起于理想与事实的冲突”,先生在“谈立志”篇中对理想现实之间的冲突,给予了鞭辟入里的解释和分析,“人所以可贵,就在他不像猪豚,被饲而肥,他能够不安于污浊的环境,拿力量去改变它。”每当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总是反复诵读,觉的概括其中的道路就像珍珠一般,显得晶莹剔透,倍感珍惜。
先生对实现理想也给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三次主义诠释:“此时,次身,此地”。第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当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第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第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活在当下,不妄之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把眼前想做、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大家满意,理想总会在充实的过程之后实现。
在这本书中,像如此的道理还有很多。“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不能征服的困难。”这样的语句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读来觉得神清气爽,不知觉中提高了觉悟,促发了你对生活本身、现状的思考,我想这样的好书我的多读读,用心去思考、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挑起肩上的重担,用无悔二字来书写美好、崭新的青春!
谈修养读后感篇二十一
首先不得不说,这是本从未预料会走入我视线的书。作者朱老先生大名,耳熟能详,却又陌生遥远。偶然有幸拜读大作,幸甚!感慨良多,要记下些许。
我愿先从朱老先生谈起,北京大学已故教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和宗白华先生被称为20世纪我国美学的双峰。朱先生以理智澄明、刚毅沉稳见称于世,学问人格并受推崇,从事美学研究60多年,著、译宏丰。研究朱先生的学术历程,可以写出很厚的专著。据说朱光潜先生不屈从任何政治偏见,忠于理论思想的撰文,陆续发表了各类说诗、论文、谈修养的文章,后来整理编辑,集成两本书《谈文学》、《谈修养》,这便是此书的由来。
朱老给我带来的第一点反思:当代青年的眼光该放在哪?我想,这是一个有关志向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志气使人对自己应当做的事提起念头。不知是朱老料事如神,还是我们的道德进步步履维艰了,近百年前的社会现象如今仍在。许多以教育为事业的人根本提不起念头去研究,许多以政治为事业的人,根本提不起念头为国民谋幸福。我们文化的落后,社会某些紊乱,不就由于这个极简单的问题吗?所谓"无志者,事不成"!但完全不思量达到这种目的所必要的方法或步骤,更不抱定循这方法步骤去达到目的之决心,这只是狂妄,不能算是立志。许多烦闷,许多失败,都起于想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或者是不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我以为,想要能够做更多自己所想要做的事,前提是有更大的能力。我们的民族更如是,空谈中华之崛起,不如青年们奋起,但求有朝一日能做国家脊骨时,更坚挺些。另外,志气太大,理想过高,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无论麻木还是消沉,绝非生来如此,大多是挫折所致。经不起挫折就是意志薄弱,这样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话,就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诿到环境。在理想与现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现实而在理想。我们必须接受事实,理想与现实背驰时,我们应该改变理想。倘若我们的青年将一切问题都推之外在了,就再无反思,进而再无进步,愈加消沉麻木。危矣。普通人毛病在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埋怨环境还由于缺乏自省自责的习惯。我们在谈青年的反思,现在就有如笑嘻嘻的转了个圈圈,又回到问题的本源。自责自省正是能够反思的基础。许多人拿立志远大做借口,把目前应做的事延宕贻误。尤其是青年们喜欢在遥远的未来摆一个黄金时代,把希望全寄托在那上面,终日沉醉在迷梦里。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吸食精神的鸦片。青年蹉跎了,民族的发展难免蹉跎。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立志不仅要接受现在的事实,尤其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尽管在很远的未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的一顷刻。由此我不禁想到朱光潜老先生的人生信条"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
第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起,不推诿给旁人;
第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第三,此地(我的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中华儿女当立鸿志,但是鸿志绝非空志。可以触及,并要不懈追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00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