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23:03:02
最新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模板13篇)
时间:2023-11-01 23:03:02     小编:曼珠

方案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其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思考和预测可能的风险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一

极简主义强调纯粹空间的单纯性和简洁性,除去多余的装饰,将空间简化至光、量及体,意谓着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性,而极简主义的精随也在于此。

1.2.1强调环境景观的生态性:生态性在景观设计语境中表现为人工元素介入自然空间的方式,其终端表现为“最少介入”;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其中突出的实践是将景观赋予生产功能,将第二自然介入到景观中。

1.2.2强调环境景观的地域性: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保留地域文脉的多样性,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1.2.3强调环境景观的人性化:表现为人性场所的设计,这依赖大量的调查、分析以及经验,表现为在空间尺度与结构的把握,场地色彩、微气候的营造,以及行走、逗留空间的设计,还包括不同人群的偏好和针对弱势人群的关照,及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等等。

简约、现代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格调,通过对景观要素的简化处理,包括形式和空间的简化,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开展活动的空间,加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媒体村位于广州亚运村西北部,建筑用途为广州在2010年时举行亚运会来访媒体采访队伍提供住宿和休憩使用,赛后作为商品房出售。媒体村建筑群体疏密结合,高低错落;形体上强调线条的组合,建筑造型挺拔、简洁雅致、格调脱俗。

在景观设计上从一种“肌理”和“纵”、“横”两条线索上深入。

2.2.1一种“肌理”:

在研究岭南水乡聚落特色基础上,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使“水乡河网”的肌理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共生和协调。经过设计后的肌理表现在园区的硬景(环形散步道)和软景(行道树、花带等)。

2.2.2“纵”、“横”两条线索。

外围行列式、内部点式和拼接式结合的建筑布局要求景观设计上用线索将它们联系起来,设计中用笔直便捷的交通道形成了“纵”的景观线索。这条“纵”线索不仅在平面上将建筑群有机联系起来,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横”的景观线索则是对“纵”线索的呼应和交融,用理性的设计手法体现感性的居住区环境。明朗的线性元素,与水乡河网的肌理之间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能相互联系构筑项目的整体风格,在植物的衬托下显示出清晰的景观构成秩序。

为和建筑取得协调统一,该项目的景观设计体现出简约、洗练、纯粹的极简主义风格,使人们在情感上回归自然与宁静,不同的绿色空间形式,不同层次的景观,构成了一个纯净与素雅的景观空间。

2.4.1模糊边界的手法:

首先表现在景观布局上。通过软硬景的穿插交错,如道路和其边上绿地的相互渗透,如水池和铺地的咬合,以弱化生硬的边界,使景观空间感受更为丰富。

其次表现在对消防道的处理上。设计中以嵌草路面、木栈道和铺设植草格的方法相结合,减少为满足消防要求带来的人工化景观的生硬感,减少硬地面积,消解道路尺度。模糊边界的手法同样应用在架空层与室外空间的交接——如果架空层与室外空间的界面是一堵死板的墙面,即便是植物围合,也会缺乏生气。界面如果没有生气,室外空间难于取得成功。方案在这个界面上通过室外铺地的延伸、室内平台的挑出、室内外植物的交融、植物的疏密种植使室内外的边界变虚、变通透,变得有空间层次,同时在室内外之间造成了近人的半围合空间。

2.4.2一气呵成的手法。

有选择地呼应延续建筑的现代风格,使建筑与景观有机融合,使“有限”空间通过整体设计的'手法回环联系、呼应有致,获得“无限”的感受。

该项目的景观空间一方面强调建筑环境的层次感、秩序感,使主空间从城市空间通过一系列的秩序延续,由全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逐步过渡到私密空间。同时以序列化与秩序化的空间分别予以各自不同的景观特征,强调出城市到家庭细胞的过渡,最终完成生活与自然,感受到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家”。另一方面景观空间还强调自然和建筑的融合性、渗透性,使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布局密切联系。

由于该项目景观成本的限制,决定了该居住区的景观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有所侧重有所简略,因此该项目景观设计在以下几个区域重点布置。

2.6.1南入口。

社区入口并不彰显,秩序化的景观设计拉开了整个园区的设计风格。社区入口以最简单的方式出现:一边是开敞的车行道,一边是惬意的人行道。而穿过入口,却会发现不简单的品质:水池、木栈道、绿带、林荫道依次展开。铺地的渗入,使棱角分明的黑色长方形水池被分隔出锯齿状的休息场地。水池中央还“渗透”进一方绿地。明镜般的水面映射出不断变化的天空和水池中间鸡蛋花优美的枝干。水池边溢出的水缓缓地流入周边铺满鹅卵石的水槽。林荫道上的木制树池结合木栈道,此起彼伏,树池可供人坐憩,也可让人斜躺。木栈道一直延伸到中心花园,成为“纵”线索其中一条。如果说木栈道前半段是处于开敞的集散空间,那后半段的木栈道就是穿行在树影婆娑的疏林草地间。同一种材质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

2.6.2中心花园。

木栈道继续指引我们到花园更深处。这里碎砾石铺设的休闲广场,条石、长凳、草地穿插其间,长木凳或摆放景石,或种植乔木,自然、朴实。

2.6.3西入口。

西入口同样采用简洁朴实的手法。中央长方形绿地设计成两边倾斜的草坡,每块绿地相互交错,丰富了入口空间层次。绿地上错落地种植枝叶层次分明的尖叶杜英。林带尽端,轻盈的钢亭再次出现,它仿佛是林间向外敞开的一扇窗口,欢迎远方来客。所有的“设计”只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欣赏这处难得的绿荫。

2.6.4环形散步道。

一条条线形优美的模拟水乡河网的散步道把广场、绿地和建筑连成一体,形成了具有完美构图的高层建筑群中的第五立面。散步道在最惬意的位置围合一个个象孔雀羽毛的休闲绿地。开阔的大草坪,任人仰卧,四肢放肆地写成“大”字,享受春风冬日,呼吸着大自然泥土的气息。

景观材料上整体风格与建筑统一,以具现代感的灰色为基调,强调表面肌理的质感,园路选用透水砖或透水艺术地坪,较经济环保,而在主要广场则穿插石材、木材及金属等,在现代简约的大原则下统一材料,突出重点部位。设计中局部使用了碎砾石作为铺地材料,使整个园区看起来更加朴实,另外这种材料具有透水性和低反射性,能够降低水土和热量的流失。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硬质材料的品种数量,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常绿植物的种植量,使环境色彩朴素沉静,以保持简洁明快的建筑立面的完整性。

在灯具及小品设计上选用与建筑相协调的风格和形式,也起到点景的作用。路灯、庭院灯、草坪灯的灯型、色彩、风格都保持一致,区内的小品,如指示牌、垃圾桶、标识等都与环境相协调。

种植设计力求简洁,植物种类精简,植物色彩素雅,营造清爽怡人的绿化空间。采用自然式为主、局部规则式的种植设计。如主要广场采用阵列式栽植;环形散步道种植行道树,强调肌理;中心花园设计开阔的大草坪和休闲的疏林草地;组团庭院则采用疏密有致的自然式种植;跟以往的园路种植设计不同的是沿路不再种植整齐的行道树,而是以自然式种植来弱化道路生硬的边界。植栽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主景点点缀开花植物,营造“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植物的选择除了常规考虑的气候、品种、搭配、胸径、冠幅等因素外,更强调树形姿态的选择,重点部位要求棵棵精确到位,与硬质景观配合默契,交相辉映。

简洁明快的线条,干净的色彩,精致的小品,静静流淌的水流,清爽的植栽,辅以温馨的灯光,现代语言的建筑等,共同营造一个愉悦、轻松、富有生活气息的社区休闲地带,这里没有极富冲击力的构筑物,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色彩,一切归于平淡、朴素、自然。设计师为人们提供一个私密的心灵庇护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我想这将会是中国现代居住区景观发展的趋势。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二

为更好地展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文化底蕴,提高校园景观品质,学校拟在校园绿地广场建校园景观雕塑,把学校的城市精神、历史沿革、文化元素以雕塑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广大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更多的师生、家长认知我校、记住我校。现特组织开展“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我校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等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教师、雕塑创作爱好者等艺术创作团体和个人均可参。

自发布之日起至**年7月10日止。

(一)设计要充分展现我校文化内涵,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和我校近几年所取得的成就。

(二)要按照雕塑所在点位雕塑主题和周边场地环境进行设计创作。(雕塑主题及场地环境参见各点位介绍资料)。

(三)每个设计单位或者个人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征集点位进行设计创作。

(四)设计方案要做到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创意独特,构思新颖,力求雅俗共赏;校门浮雕要做到层次丰富,相互协调呼应,功能性与整体性强。

(五)设计须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和公开使用,拒绝模仿雷同。作者应保证其作品未侵犯他人权利,也不存在任何法律纠纷,否则,由此引发的责任概由作者承担。

(一)北校区教学楼间广场绿地。(主题内容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标志性雕塑)。

(二)一食堂北侧绿地。(主题内容与师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以温馨、静态、柔美为指导思想)。

(三)学校3号大门入口浮雕设计。(主题内容与建筑相关,体现建筑文化)。

(一)所有设计方案须同时提交a2彩色幅面平面打印原件稿和三维电子方案,并附明确的设计理念说明,注明作者姓名(或单位名称)、联系电话。

(二)来稿请寄:

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第二教学楼建筑与艺术系303办公室。

联系人:温唯一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一)组织专家的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

(二)每个点位设计方案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各1名。其中:一等奖奖金3000元人民币;二等奖奖金20xx元人民币;三等奖奖金1000元人民币。

(三)获奖公告将于**年9月初在学校公布。获奖者应在公布后1个月内与学院雕塑方案征集工作组联系,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一)凡投稿均视为同意本公告的所有内容并受其约束。

(二)获奖的设计方案所有著作权均归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所有作品原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三)本次方案征集工作相关事宜由雕塑方案征集工作组负责解释。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三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的地位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之中,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作品,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平方公里的旅游区域发展到规划数百万平方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地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 科学利用资源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当然,特定地段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

(2) 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所在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 生态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和演绎了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要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除了选景、造景、移景、借景等自然景观之外,还应将人文景观吸收进来,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就是在解析了传统因素之后上升到又一个新的层次去阐释和建构的。仅有人文特色是远远不够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亦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最基本原则。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偏好等决定了对景观环境空间的选择,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使居住区活力得以再生,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景观设计之中,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关系与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始终坚定环境景观的建构是服务于人、取悦于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居民视觉上的感受,让其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

1、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作用

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的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据有关数据表明:“一棵树龄为50年的大树,50年可以生产价值为三万一千二百五十美元的'氧气,对于防止大气污染所创造的价值约为六万二千五百美元。”某些花卉的香气还可以兴奋人的大脑神经、松弛人的紧张状态。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皮、藤蔓等。每一种植物在环境设计中所担当的角色各不相同。乔木是植物景观的骨干,以遮荫、观赏为主,灌木用以丰富树冠层次,同时树篱可起到景物间的联接、过渡、围合的作用,是植物景观中的重要协调因素。花卉是植物景观中色彩与造型的活跃因素。草皮是底色,是联系各种景色的铺垫因素。

2、水景在景观设计中作用

休闲水景:目的是给人一种心理安慰,往往以静为主。在居住区多作为游泳池和戏水池。水池造型多样,是既可玩耍又可观赏的水体。居住水景:与休闲水景不同的是,它仅仅服务于拥有者,例如一个家庭.这种水景严格区分于自然水景,人工设计意味明显。如儿童戏耍、私家小院以及房前屋后与路径相关联的局部水景。自然水景:临水人家、湖畔雅居、水岸人家等这类居住区环境周边的水景,这类水景决定着居住区建筑的性质和拥有这类水景的人的生活质量。

3、建筑小品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一方面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的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一是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二是室外工程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三是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四是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设施、休息亭等。五是艺术小品,如艺术灯座、雕塑等。前三类设施无论在建筑主体还是景观环境中,多数只起到次要作用,但若设计不当,会起负面作用。设计时,应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造型、材料可灵活多变,使其更好的融入在环境中,增加景观的趣味性、观赏性,丰富空间层次。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四

优化居住区的植物布局,不仅能够很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整体质量水平,而且能够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植物布局规划时,要根据实际功能和需求进行规划。在居住区的周边临近道路部分,应当适当布置一些较高、较茂盛的植物,以起到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居住区内部,为了有效的调节气候,合理的进行植物的搭配和规划,保证在一年中的每个季节,都能够发挥调节气候的'功能,增加居住区的舒适度,为居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针对目前城市居住区园林植物较为单一的现状,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需求,适当丰富绿化植物种类。植物种类的选取,要考虑当地地址环境和当地气候环境。如果居住区环境湿度较低,应选择调湿性能好的植物;如果居住区环境风速过高,则应选择具有较好降风效果的植物。总之,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居住区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种类,进行科学、有效的搭配和设计,使居住区园林能够起到改善气候、调节气温、遮阳降温以及降低风速等作用,为居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对其功能性的重视程度,对于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合理的对娱乐休闲场所和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布局,达到较好的综合效果。同时,对于娱乐休闲场所,也要具体划分为运到场所和休息赏景场所。其中运到场所主要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网球场等;休息赏景场所通常包括,休息场地、下棋场所、赏景园林等。在具体设计时,更加功能性进行划分和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综合效果。总之,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这样才能设计出外观效果较好,功能性较强的城市园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要求还会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更好的满足未来的设计需求。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五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平方公里的旅游区域发展到规划数百万平方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地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

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

(1)科学利用资源。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当然,特定地段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

(2)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所在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生态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和演绎了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要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除了选景、造景、移景、借景等自然景观之外,还应将人文景观吸收进来,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就是在解析了传统因素之后上升到又一个新的层次去阐释和建构的。仅有人文特色是远远不够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亦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最基本原则。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偏好等决定了对景观环境空间的选择,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使居住区活力得以再生,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景观设计之中,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关系与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始终坚定环境景观的建构是服务于人、取悦于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居民视觉上的感受,让其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

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的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据有关数据表明:“一棵树龄为50年的大树,50年可以生产价值为三万一千二百五十美元的氧气,对于防止大气污染所创造的价值约为六万二千五百美元。”某些花卉的香气还可以兴奋人的大脑神经、松弛人的紧张状态。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皮、藤蔓等。每一种植物在环境设计中所担当的角色各不相同。乔木是植物景观的骨干,以遮荫、观赏为主,灌木用以丰富树冠层次,同时树篱可起到景物间的联接、过渡、围合的作用,是植物景观中的重要协调因素。花卉是植物景观中色彩与造型的活跃因素。草皮是底色,是联系各种景色的铺垫因素。

休闲水景:目的是给人一种心理安慰,往往以静为主。在居住区多作为游泳池和戏水池。水池造型多样,是既可玩耍又可观赏的水体。居住水景:与休闲水景不同的是,它仅仅服务于拥有者,例如一个家庭.这种水景严格区分于自然水景,人工设计意味明显。如儿童戏耍、私家小院以及房前屋后与路径相关联的局部水景。自然水景:临水人家、湖畔雅居、水岸人家等这类居住区环境周边的水景,这类水景决定着居住区建筑的性质和拥有这类水景的人的生活质量。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一方面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的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一是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二是室外工程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三是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四是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设施、休息亭等。五是艺术小品,如艺术灯座、雕塑等。前三类设施无论在建筑主体还是景观环境中,多数只起到次要作用,但若设计不当,会起负面作用。设计时,应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造型、材料可灵活多变,使其更好的融入在环境中,增加景观的趣味性、观赏性,丰富空间层次。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六

摘要: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考虑到绿化、交通、驳岸、景观特征、建筑物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为人们提供适宜的体闲环境和健身环境,还要注意滨水建筑物的布局和规划,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关键词:滨水区;滨水景观;亲水性;环境保护;生态オ。

通过对这一区段的设计,增加这一区域的景观效果和绿地面积,增加人们休闲活动的空间,使人们有一个更好地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

同时通过这次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掌握园林设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得到实践经验,这是对四年来学习的一次最好的检验。

吉林市是滨水城市,近几年已对一部分的滨水地段进行了景观设计,继续对其他未完成的地段进行规划设计以形成完整的滨水绿廊是势在必行的。

滨水区的绿化可以增加吉林市的绿地面积,松花江沿岸的滨水绿地会突出江城绿地系统的个性,体现地区风格。同时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城市的总体水平。

为了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对临江门西侧滨水区段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景观、生态、功能想结合,以保证该地段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达到绿化和增加城市景观的目的,这对吉林城市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由于周围主要是住宅与商业、办公、金融用房,周围人群的生活节奏较快,平日里的休闲、运动、游玩的机会较少,针对这一情况,因此这块用地的设计以休闲,游憩为主,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能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此次设计以自然式为主,结合周围环境,因地制宜的加以改造,作到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相结合,即“设计走进自然”,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营造出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滨水环境。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余脉,松花江上游,是一座“由江而来,沿江而走,依江而展,为江而美”的名城。同时吉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河之首,夫余古都,雾凇名城,满族故里”之称。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城区环山亲水,颇具形胜。松花江象一条玉带蜿蜒流过市区,与两岸的青山绿树构成了一条长57km的沿江风光带。

吉林市位于北纬43°39′—44°07′,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显著特色是四季分明,尤以冬季最为壮观,且别具特色。冬季来临,松花江水缓缓流淌、雾气蒸腾,两岸冰天雪地、树满霜花,景致壮观而奇妙。

吉林市松花江红旗大桥至临江门大桥高新水岸园一区位于松花江右岸,临近临江门大桥。这一地段地形比较平坦,坡度极缓。其中有两处面积较大的养鱼池,并有几处小水泡。总体说来该地段的水域面积较大,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对水的利用,尽可能作到合理、实用。

吉林市松花江红旗大桥至临江门大桥高新水岸园一区位于松花江右岸,临近临江门大桥,该区段属于高新产业园范围,岸上主要以住宅和商业、办公、金融为主,因此在对该地段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使用人群的特点,达到设计与使用的合理性。

设计应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力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协调。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体现于空间环境的创造中,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最快的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达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

针对这一地段面向的主要人群平日的生活节奏较快,没有过多休闲、运动、游玩的机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明确功能分区,分为休闲区,健身活动区和游憩观景区等,让人们用最节约时间的方式达到健身、休闲、享受生活、放松心情的目的。

把规划用地作为一个整体,虽然规划设计是分期分区实施的,但是在设计时要对其作整体考虑,把规划用地与周围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把设计做到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避免个体突出,影响大环境。

针对这一地段的环境特点,设计以休闲、文化、健身活动、游憩观景为主,充分利用现状条件进行布局,将规划用地分为休闲钓鱼区、中心广场区、健身活动区、游憩观景区。每个分区具有各自的景观特点和职能。

由于这一区段现状中的水域面积较大,因此将景观设计与水体相结合,以水体为主轴线开展景观的布置。该地段中心偏西方向上设有一养鱼池,从滨江西路经主出入口向下直达中心广场,中心广场位于该地区中心位置,并在养鱼池一端。由中心广场沿养鱼池南侧小路向西到达休闲钓鱼区;由中心广场向东沿小路到达游憩观景区,继续向东到达健身活动区,整个设计由中心向东西两侧展开。

由于滨水区道路功能以游览观赏为主,故只设置步行道路。该区的道路系统主要分为三级:主路,支路,游步道。主路为4-5米的环路,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联系各个景区;支路宽2-3米,由主路延伸到各个景点;游步道1-1.5米,是供游人散步的小路。整个道路系统呈环状分布,避免游人走回头路。

目前我国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处于起步阶段,对水域护岸的设计以硬质铺装较多,人为的进行硬化,破坏了水域岸边的生态平衡。通过对实地的踏查,发现此地段岸边的植物较为丰富,并且有很好的长势,因此对驳岸的设计采用完全自然式驳岸形式,保留原有的植物,不做过多的硬质铺装,只是对原有植物进行必要的修剪,这样既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又达到美观的效果,同时满足现代人渴望接触自然,亲近水体的愿望。

绿化植物是城市生态和绿地的基本要素之一。这不仅在于绿化植物所具有的调节人类心理和精神的功能,以及它所发挥的生态效用,在园林设计中它还能起到分隔空间,美化环境,植物造景,增加观赏性等作用。

滨水绿地与一般城市绿地相比,更要重点突出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滨水植物配置要合理选择树种,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速生树种与长寿树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合理地进行树木的组合,在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到其美丽的姿态;同时选择体现滨水景观特点、代表地方特色、群众喜爱的树种作为基调树种,以保证其地域的特征。

这一区段的植物配置以自然形式为主,在保留原有树种的同时,适当增加乔木、灌木、草花,由于这是一块滨水绿地,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多用一些耐水湿、生命力强并有一定抗性的植物,这样在增加树木的多样性和植物景观的同时提高环境的质量。

具体植物选择如下:

常绿树种:红皮云杉,红松,樟子松,油松,辽东冷杉,圆柏,沙地柏,杜松。

乔木:银杏,垂柳,旱柳,钻天杨,新疆杨,榆树,洋白蜡,茶条槭,水曲柳。

水之韵音乐喷泉广场位于该地段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大型的中心文化广场,广场中心为一音乐喷泉,充分体现“水之韵律”这一主题;喷泉周围的花钵形态优美,且不尽相同,与水相呼应更显生机;广场一侧临近养鱼池,人们既可以亲近水域又可以观鱼,起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现代的人们在室外亲水的机会太少了,要是抽空去郊外钓鱼的机会就更少啦,因此在这一区的设计中,利用原有地形中有两个养鱼池,把两个分开的养鱼池相连成为一个面积较大的养鱼池,这样既便于管理,有增大了水的面积,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养鱼池一侧设有两个钓鱼平台,平台上设亭、花架点景建筑,供人们休息;平台对面视野辽阔,有景可观,这样在钓鱼的同时,即放松了心情,又可赏景。

大自然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现代的人们接触自然的机会太少,也就无法欣赏到大自然的魅力,这一瀑布旋梯景观的设计是将自然的山水和人工造景相结合,瀑布从假山中流出,直泻入水潭,假山一侧设有旋梯,供人们登高望景,同时使人们更深的体会到置身于山水之间的快乐。

这个广场以健身活动为主,广场中设有健身器材和专有的活动场地,方便人们在闲暇时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广场周围有较为丰富的植物景观,人们在健身的同时可以观景,这样不但增加了环境的生命力,又使活动不简单乏味。

该区段的养鱼池为自然水池,由松花江水引进。在设计中利用原有的养鱼池,只是对其做必要的整形,不做大的改动,保持其原有自然的风格,这样既保护生态平衡,又增加人们享受自然的机会。

该区段的设计中有一处大型的音乐喷泉,喷泉既体现设计的主题—水之韵律,又是一处很好的景观设计,喷泉与周围植物环境相搭配,烘托出无限的生机。

瀑布景观反映“山因水活,水因山转”这句古语,自古山和水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尤其吉林市依山傍水,设计中如果没有山水相依之景观,无疑是一个遗憾,因此瀑布景观的设计不仅反映主题,同时也与城市主体环境相一致。

小品在整个游园的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还有在广场上、路的拐角处设置了许多木制花池,使得许多时令花卉争相斗艳。

这个设计中的亭和花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在小范围内的样式重复。如亭,有方亭,园亭,单亭,双亭等等;花架有圆形,折形等,都各不相同。

这个设计中的雕塑以抽象雕塑为主,金属材质,体现时代特征同时反映主题。

广场的花钵形态较为丰富,避免重复,让人们感到乏味。沿路的坐椅主要是拟木形式的,给人以自然逼真的感受。

[1]@干哲新.浅谈水滨开发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8,(2):114~115.

[2]@江红梅,王宗侠,田兴运,张小朋.城市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291~32.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七

原因一是政府缺乏统筹规划思想。导致乡村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情况严重,整体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缺乏互补性,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降低。二是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盲目投资和开发。只顾眼前利益,缺少团队协作,导致旅游内容千篇一律,旅游环境缺乏特色。

2、乡村景观遗产缺失,缺乏乡土特色。

乡村景观遗产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对乡村景观特色及国土风貌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乡村景观遗产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核心。然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盲目追求“路成网,树成行”的标准化建设模式,具有特色的乡村建筑被红砖到顶、白瓷砖贴墙的建筑替代,河道和村内排水沟被做成混凝土护坡,民族特色的祭祀活动正在逐渐消失,乡村城市化问题突出,乡村景观遗产正遭受着严重的冲击。

1、“美丽乡村”是指在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具体而言,所谓“美丽乡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美丽乡村”的范畴。

2、美丽乡村绿地阐述。

美丽乡村绿地建设也就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主要的任务,在当前,对于城市绿地建设的方面的各方面的资料很多,比较完善,但是,对于美丽乡村绿地方面可以借鉴的资料却十分有限,主要是因为,国家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问题才刚刚起步,所以各个方面都还比较滞后,但又由于它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绿地建设,不能按照城市绿地建设的方法来实施,必须有一套切合实际的自身的绿地建设的方法。所以,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按照美丽乡村自身的特点制定一套实施措施来进行园林绿地景观建设。

3、美丽乡村绿地规划。

美丽乡村绿地规划与设计就是要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美丽乡村生态系统。美丽乡村绿地规划离不开环境与生态,对环境问题重点考虑土壤、水体、大气、建筑物、氛围等;对生态问题则把有生命的东西,如植物、动物等考虑进去,生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美丽乡村绿地规划的核心是生态规划与设计。美丽乡村绿地规划的特点:

(1)、整体综合性原则。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是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的复杂载体,其规划与设计具有高度综合性,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它涉及景观生态学、乡村地理学、乡村社会学、建筑学、美学、农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其优化利用。

(2)、它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景观的“土地肥力”以及人类的短期需求,更强调景观作为整体生态单元的生态价值、景观供人类观赏的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规划的目的是协调土地利用中的竞争,提出生态上健全的、文化上恰当的、美学上满意的规划方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3)景观多样性原则。它既协调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又着眼于丰富生物环境。以丰富多彩的空间格局为各种生命形式提供持续的多样性的生息条件。

1、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绿化指标体系。

由于现在农村所处的位置、经济状况等的不同,相应的绿地指标也应有所不同,所以要就实际出发,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指标体系,对绿地建设进行动态控制,以便指导资金投入,便于绿化建设的控制和操作。

2、乡村景观与城镇园林景观要相互协调。

广阔的田野、蜿蜒的河流、河边的林带形成了田园乡村景观,而小城镇往往处于乡村田园环境之中,所以要使之园林景观协调一致,融为一体。

3、全面绿化,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

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城市、农村“两张皮”的错误认识,作好城市园林发展与乡村园林的对接,把农村作为地区发展的资源之一,城乡“一盘棋”总体上进行策划和打造。一是通过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配套乡村旅游服务需要的基础设施。二是统筹全市“城区、景区、园区、郊区”等园林资源,统一进行规划。

4、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所处环境更接近大自然,但仍不同于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是人起着主导、支配作用的,非独立的、不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于美丽乡村接近自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稳定,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注重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绿地结构的合理配置,创造优美、清静、舒适的城镇环境。

5、以绿为主,发挥美丽乡村自身的优势。

由于农村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较大,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时,应制定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着力体现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并要正确处理保护文脉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实现传承历史文化与融入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因此,要在坚持基本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对各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应因地制宜,力求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首先是田园风光型。在一些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建设时要注重彰显特色,保护好山体、河流、水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村庄规划建设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居民建筑可依地势环境步影随形,力争与山水田园、人文景观协调,打造一批颇具景观特色的田园风光型美丽乡村。

其次是园林服务型。对于地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具有区位独特、基础较好、环境较优的优势,紧紧围绕“社区为城市服务,城市促社区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在规划时既要与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统一,更要利用好城市的辐射拉动功能,注重生态建设、园林建设,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城市的延伸区、补充区和服务区,与城市融为一体,打造既有园林风情,又颇具城市特色的园林服务型美丽乡村。

最后是农村“城镇”型。对于一些村庄应充分发挥区位较好、经济较强的优势,有的农村园区经济发达,可按照乡村城镇化的道路,结合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来进行。根据“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尝试城乡互动、城市带动农村的路子。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小康设施建设。建设好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休闲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民广场、乡村花园等重点,进行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六化”建设,抓“绿化”铸“魂”,抓“文化”提“神”,总而言之,要以人工绿地景观为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小康建设,打造一批风格独特、建筑新颖、现代气息浓厚的农村“城镇”型的美丽乡村。

在外因上,是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己的文化特色,使其有信仰,有认同感和有归属感。具体的就是加强生态安全格局和乡村遗产景观的保护。

具体来说,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对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包括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以及已经建立的防护林体系等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连续完整的网络。乡土遗产景观是指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的,对广大城乡的景观特色、国土风貌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如古老的龙山圣林,泉水溪流,古道驿站,祖先、前贤和爱国将士的陵墓遗迹等等。它们应该得到系统完整的保护,形成连续、完整的景观网络。成为人民教育后代和开展游憩的永久空间,并与未来遍布全国的自行车和步行网络及游憩系统相结合。

在内因上,是农村劳动者的教育水平。要使农民在思想上重视园林绿化建设,是进行美丽乡村绿地建设,建高质量绿地的保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是和当地的教育挂钩的,经济收入是随着劳动者文化水平的提高自然提高的。教育问题解决了以后,美丽乡村也将随之出现,劳动者本身的“城市化”远比村镇物质形态的城市化有意义。我们应该实现全民族的城市化,而不是把乡村建成城市。

总的来说,在对美丽乡村绿地建设中,对于具体的各项规划,要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对其他各项具体规划,比如绿地分类规划p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等,要以小城镇绿地建设为其参考,明白美丽乡村本身的优势和劣势,来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美丽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原则,才能达到美丽乡村生活环境整洁、优美、健康、有序的目的。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八

摘要:分析了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巴蜀文化,从历史人物、历史思想以及园林审美等几个角度进行剖析,最后对西南地域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南地域;巴蜀文化元素;园林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景观园林特征相似成为阻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危机。怎样将地域特色融入景观园林设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景观园林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文化风俗,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得进行景观园林建设。

西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十分丰富,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谷地组成了西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复合型地形。具有特征的地形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是西南地区园林设计的自然基础,能够提升巴蜀园林的布局空间层次感,与其他地区的园林形成显然对比。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地形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资源,例如飞岩叠石、万壑流青以及繁花覆地等,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优势,形成与亭台廊榭相互映衬的园林风格。

2.1先贤崇拜。

西南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浓厚的山水文化特色,在古代体现于对山水的憧憬与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对先贤的崇拜。不管是巴蜀本地的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其停留生活之处多被改造为以园林形式为主题的文化场所。西南园林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兴废,但还是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生命力。虽然没有苏州私家园林的精致、没有皇家园林的气势,但是却具有浓浓的人文风俗。

2.2道家思想。

巴蜀地区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自然对西南园林产生了布局式的基础影响。具体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体现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美丽景观作为园林建筑的基石,加之建筑上的艺术点缀,保持巴蜀地区山地园林的在自然特色,将道家思想充分融入园林设计中。

2.3文人名仕审美。

文人名仕的园林设计活动和审美思潮对西南地域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白居易喜爱栽树,在忠州的3年,白居易成为百花不离手的园林艺术家,在巴蜀人不爱花的传统中硬生生地创造出百花齐放、百果掺杂的园林景观。文人名仕的审美爱好及思想对西南地域风景园林的风格产生一定影响。

3西南地域园林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

3.1真正理解巴蜀文化内涵。

巴蜀文化的产生必定有其根源所在,巴蜀文化与西南地域文化已经深深融为一体,想要更好地塑造巴蜀园林,就必须更加透彻地理解巴蜀文化。自古以来,西南地区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的改变刺激巴蜀地区人们对外开放,提升自身能力的产生,自然环境的悠闲、经济环境的开拓以及人们的勤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西南地区巴蜀文化。

3.2掌握西南地域园林的文化设计特色。

在进行西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注意掌握巴蜀地区富有魅力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以及更加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是进行园林设计的基础,提炼社会文化、掌握巴蜀文化精髓,将巴蜀文化与园林设计紧密融合,成为西南地域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

3.3应用巴蜀文化再现历史文脉。

巴蜀地区风景秀丽,人才辈出,不少文人墨客都在西南巴蜀地区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进行巴蜀风景园林设计时,一定要应用巴蜀文化、再现历史文脉。例如,要保留原有风景园林中的具有西南地域特色的景观,尽最大可能保留地域特色,传承巴蜀文化历史。运用具有巴蜀特色的符号,太阳神鸟金箔饰品、休闲文化茶品以及麻将馆等文化对风景园林进行更加细致的装饰,将巴蜀文化弘扬在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巴蜀文化的魅力之处。

4总结。

总的来说,巴蜀地区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特色及环境特色,将这些文化元素与西南地域风景园林设计进行融合,是目前园林设计的大趋所势。在目前园林景观设计趋同的今天,设计师们一定要深入了解文化内涵,设计出更加具有西南特色的文化式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李雪芬.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巴蜀文化元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2周雪娇.巴蜀地域文化景观中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xx。

3陈勇.巴蜀文化在浣花溪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xx。

4韦昳.巴蜀园林艺术手法和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5罗馨.巴蜀园林空间布局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xx.

作者:王昂单位:贵阳学院。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九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步入了平稳的发展期,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居住区景观设计行业呈现出了喜人的发展态势。景观设计工作为公众打造了美观、和谐、舒适的现代居住区。现阶段,借景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强化了居住区的美观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空间的借景手法。

1引言。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建手法之一,其是一种在人类视力所及范围内,将美好、宜人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段。近年来,借景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人们创造了美观宜人、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住户的身心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都市市景。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十

主题的基本词义有:(1)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2)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的基本观点。(3)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4)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题包含以上(1)、(2)、(4)点内容。在居住区用地中,应用自然、人文与艺术等科学原理,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问题进行科学理性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的中心思想。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十一

景观主题的分类如同声乐的分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及原生态唱法。“美声”可理解为外来文化,“民族”可理解为传统文化“,通俗”可理解为当下流行文化,“原生态”即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例如,“欧式”园林风格可理解为“美声”风格,是外来文化的一种;“中式”园林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风格;“通俗”的现代流行文化园林风格即自然、生态、健康。如今,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口拥挤、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紧张的心理状态以及对自然回归的渴望等。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人们向往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身体。所以,“自然、生态、健康”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环境景观设计大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赋予景观设计行业的时代使命。一般来讲,一个项目应是一种园林风格,这样主题比较纯粹,特色明显。但在较大的项目中,几种风格兼而有之的也存在,如圆明园整体是中国传统园林风格,但其中有园中园——“西洋景”(大水法等)。居住区项目有“富力城”,属于“中西合璧”的风格,符合审美与消费需求。

2.2居住区景观设计主题确定方法

(1)依据项目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周围环境等。主题即设计思想,“因地制宜”中的“地”就是设计思想来源的主要依据。而这个“地”是指项目用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周围环境等诸多要素;“制宜”则指通过这些要素得出的设计思想。

(2)依据楼盘的名称或项目的销售理念。现在,根据楼盘名称确立景观主题的项目比较多见,如:“怡海花园”以海为主题;“和庄”以“和”为主题,体现儒家思想;“北京印象”以北京文化为主题;“罗马花园”则是欧式风格的景观主题。有的项目从楼盘名称虽看不出明显的文化特点,但有明显的市场销售理念,如:山东济宁兴唐国翠城,建筑设计和营销理念都是“节能、环保”,景观设计主题即为“节能、环保”,“让老天来养活这片地”是主设计师的主导思想,从雨水的收集利用、硬质地面材料的使用、植物的配置手法上都得到了体现。

(3)依据时代背景。有时楼盘名称没有明显的主题倾向,如“北苑家园”、“万科四季花城”、“万科新城”等,更甚者现场也没有特别之处,即从项目名称和地理位置来说没有特别契合该楼盘时代性与充满个性的主题。但开发商需要一个向外宣传的说法,因此,许多楼盘要靠环境景观的设计理念、图纸效果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楼盘的销售价格与居住档次。

(4)依据建筑与景观空间的布局特点。景观主题的确立与景观形式的布局密不可分、互为表达,如银海心悦一期中心区景观主题的确立。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十二

衬托手法方法:

(1)以大水面包围建筑物:目的是以大水面包围建筑物,形成开敞空间水面衬托建筑空间向外伸展,效果是视野开阔,空间感漂浮、流畅?。

(2).建筑群环抱水面:目的是建筑群环抱水面,形成闭合空间,群体空间内向水面效果是视野收缩,空间感静谧、亲切。

(3)大水面中建筑群的穿插:目的是空间随水体而变幻。效果是视野亦收亦放,空间感流动、渗透。

2对比手法。

包括了与实体形成对比与空间环境形成形态对比,与空间环境形成势态对比两个方面。

(1)形态对比:以大水面包围建筑物,形成开敞空间,水面衬托建筑空间向外伸展。效果是视野开阔,空间感漂浮、流畅。

(2)势态对比:建筑群环抱水面,形成闭合空间,群体空间内向水面效果是视野开阔视野收缩,空间感静谧、亲切。

3借声手法借声手法方法:

(1)滴水传声,目的是水声反衬环境的幽静,效果是幽静感。

(2)溪流泻涧,目的是水声激发欢快的情绪,效果是活泼感。

(3)涌泉瀑布,目的是水声增添空间的热烈情绪,效果是激情感。

(4)喷泉潜流,目的是水声现出动听的节奏,效果是音乐感。

4点色手法点色手法方法:

(1)点色,目的是以素淡水色点缀环境色调?效果是取浓丽中之淡雅?,

(2)破色,目的是借助塘植四季变幻色调,效果是得到空间之生气?。

(3)借色,目的是用明快水色突破周围之深沉,效果是带出庭园空间之不同情趣?。

5光影手法。

光影手法方法:

(1)曲池流水,粼光翩翩。目的是波光使水景空间游动,得到浮游飘洒的情趣,效果是漂浮感。

(3)池面反光,晶莹闪烁。目的是反光使水景空间生辉,构成闪亮的装饰效果,效果是装饰感。

6贯通手法贯通手法方法:

(1)弯弯水流贯通内外空间。

目的是利用水体贯通景区,是空间序列展开,水作为媒介形成庭院内外空间的多层次变化,得到浮游飘洒的情趣,效果是沟通庭院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2)水体沟通室内空间。

目的是水体沟通室内空间利用架空的支柱层,使水体盘萦四周,连贯沟通庭院的内外空间,使空间的变化生动有趣。效果是贯通内外空间,前后水面浑然一体,产生漂浮的感觉空间。

7藏引手法。

藏引手法方法:

(1)藏源,目的是对水体之源头做隐蔽处理,效果是引起人们循流追源的兴趣。

(2)引流目的是引导水体在空间中逐步展开,引流宜曲不宜直效果是增加了水景的空间层次。

(3)集散目的是是使水面有适度的开合空间和穿插,既要展现水体主景空间,又要引伸水体的深度,处理效果是避免水面的单调、呆板。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篇十三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借鉴古典园林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和其他造园手法组织空间序列,营造曲径通幽,层次丰富,步移景异的古古典园林氛围,而整合秩序、规则、修剪、比例等西方造景手法,创建简单和清晰的现代景观。运用框景的设计手法可以增加趣味性,延展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利用障景的设计手法可以起到强调区域的划分以及强烈的视觉效果;借景的造园手法,可以衍生空间感,增强区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漏景的造园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达到步移景异,若隐若现,常用实体墙与漏墙相互结合,栽种植物作为视线阻挡,以达到这种效果。

(2)提炼。

新中式建筑通过新建筑材料和技术重新诠释传统建筑中单个元素,但在空间结构上仍沿袭传统居住格局,保留其空间韵律的精华。新中式居住区大多以庭院组织空间,重点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序列,通过门洞、漏窗、假山,树木,小桥,长廊等分隔围合空间,等分隔围合空间,房间布置在院子里,收敛私密,丰富的空间关系,这也是对传统布局模式和空间格局的提炼衍变。

(3)隐喻。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与中国传统符号的隐喻,象征手法来意境营造。福、禄、寿、禧等吉祥文字等,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中,亭景、景墙、大门、廊架、地板等,为了简化或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抽象方法。从整体的设计理念的突破为吉祥文化理念,结合文化和思想将设计意图进行设计与划分,将传统图案的“形”运用到现代景观中,然后图形的构成方法提炼革新。例如,打散、切割、错位和变异等,立足新的形式和功能产生传统吉祥图案,这样不仅满足景观的.文化内涵,而且还保留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使设计更具有文化魅力与独特个性。

(4)衍化。

风水伦理不仅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更把大地本身当作是一个富有的生物体的互助组织,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这就是风水思想的核心理念,风水是东方传统哲学的精华,人类美学所在。大环境制约小环境,小环境融入大环境中的考究是必要的,任何一块住宅用地表现的吉凶,是由周围的环境决定的,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考虑环境景观的隐喻象征意义,借鉴的植物风水的选择原则。例如,桑、桐对肝脏有益,茶有益于心脏,梅花对肾气弱者有很好的作用等。

3结语。

新中式居住区作为新生事物,虽然全国各地有不少项目实践,但相关理论研究并不多,而结合地形的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对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从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的特点出发,分析探讨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景观特色,以此验证和进一步完善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和途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4520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