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读后感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在阅读同一本书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那么要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要对所读书籍的整体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抓住自己最为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生活体验和观点来展开对书中思想和观点的阐释和评价。最后,在书评中要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准确恰当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读者读后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此范文是关于某作品的读后感,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一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那些财团操纵美国国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没有权利发行货币)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国际关系就是利益关系,美国政府是受财团控制。所以这书对我来讲有着多颠覆事实的影响!
书中的源头指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他金融寡头对于金权的极端占有欲,而其想法的实行是依借于其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而达成的,如果这种经济体制的内涵如此明显的不堪,为何仍有一代代的精英愿意投身于其中?世界走向的改变是否仅凭极少数人的思想行动?如果没有周边的气候条件,仅凭风眼的力量飓风就能形成并蔓延么?当人们恐慌于极少数人掌握世界的极端不公正时,其实每个人也正促进着这种不公正,在利欲攻心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相互残杀,不惜代价。不过是为了毫无必要地满足过分贪婪的欲望。欲望和恐惧卷起狂澜,黑暗的飓风由虚无而起,似受了魔鬼的庇佑般,周围的一切虽反应各异,却无不最终以各种形式成为其中,使它所向披靡、愈生愈烈巨大的漩涡将吞噬任何遏制的努力,甚至使它们成为它的一部分,世界疯狂的膨胀,却无法将它所带来的危机感置于自身的欲望之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出现或许本是历史的必然,恶浪已起,海啸只是迟早的事。
二、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
书中描述为建立公平的经济体制,搏击俱乐部里jack最终炸毁信用大楼,只有单纯的梦想家会这么做,这就像藤蔓缠绕住住所,我们只想一把火烧了它们,而暴力摧毁得更多是物质,永远会有贪婪的余孽在暴力的空隙中滋生最终使整个革命变质毁灭。等待细水长流的社会本质蜕变永远成不了解决当下问题的办法,直面的抵制相当于开门迎敌,难免有被同化的危险,但既然有人已认识到危机,无论怎么做,我们所能确定的就是不放弃任何的努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在世界银行家的眼里,没有道德、没有伦理、没有人类的尊严,有的仅仅是为了高高在上所欲望的权利。当社会不存在货币,以“共产”存在时,银行家们将会失去他们的地位。
另看“剪羊毛”资本家给发展中国家投资、大量贷款、外资入股,其目的无外乎两点:世界能源环境的地域转移、早就资本泡沫。环境转移很简单将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线全部嫁接到发展中国家;资本泡沫在于其给其贷款的同时收取大量利息,收购廉价的物品,进行贸易差“剪刀差”牟利、创造繁荣与衰退的经济谋杀。
个人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 。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免疫,国际银行家就不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来剪老百姓的羊毛了,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二
一部《货币》,由货币的起源开始,到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崛起,货币的灾难和货币的未来,对货币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运行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以一种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整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的货币金融知识,历代经济家们的疑惑与答案,世界金融市场的疯狂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对中国金融界以及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
其实,关于货币的本质至今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曾这样描述货币:“货币化是市场化深化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同时,货币化的发展也是个人自由的前提。”货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疑惑。因此,研究和分析货币,既是对财富的探讨,也是对人性的探讨。
货币有着跟人类文明等长的历史,货币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息息相关,即使远在非洲的原始部落,也有货币的踪迹。
从最初的起源到局部的通行和无处不在,从交换的手段和价值的尺度到站在国际贸易的制高点,从成为人们欲望的来源到密西西比泡沫,再到今天成为世界经济浪潮中最棘手和最根源性的课题,人类社会已经跟货币密不可分。人们对货币从哪里来,它又将如何影响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期待得到最客观和最全面的解答。
货币还面临各种问题——通胀、通缩、升值、贬值等,这些都无从规避,又影响甚广……。
通货膨胀、债务危机、货币现象对道德的挑战,伴随着货币的广度、深度、力度的渗透,成为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货币困惑。
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全世界都把目光对准中国。当今社会,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资不断流入中国,正如八十年代的日本,金融领域发展迅速。中国新一代的战略思想家们,必须具有宽广的全球视角和深远的历史纵深感,才能形成长远和实际的国家战略。中国现在正面临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建立一个“蓄水池”,把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引进股市,防止金融泡沫化。未来的货币格局,人民币要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国的政策占很大优势,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也不断上升,但中国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应吸取日元推行国际化失败的教训,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人民币稳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需要更多的智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历史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是从地区向全国扩展、进而向全球扩展的历史。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在全球货币体系中谋求更加突出的地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一项历史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推动金融改革,激发创新,建立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的完善的金融市场。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三
(一)。
《货币》这部纪录片给人很多现代宏观经济上的启示,尽管对货币的产生以及后来的繁衍是粗线条的反映,但人们仍然能从中获得很多经济知识。这部影片告诉人们货币因为社会发展而产生,又作用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告诉人们货币从哪里来,但永远无法知道它向哪里去。
人们生活在这个充满阴谋与阳谋的社会,最为基本的却是衣食住行。普通百姓只对一日三餐冬暖夏凉的品质追求不息,很少去过问国际间的经济风云,也很少过问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百姓们对发生在处身其中的市场感兴趣,对菜蓝子的变化感兴趣,对住房价格的不断向上攀升感到担忧,对子女的教育感到压力,对手头工资或地里的收益或坊间利润的改善与提高充满期待……。一句话:政府能让百姓们的生活好点吗?!
《货币》中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很直观,有的内容在影片看不见的地方,社会在政府对货币的理解与操纵中发生着变化,百姓们的生活也随之沉浮,就像波浪中的浮萍随着波浪或高或低。政府用着百姓们提供的税钱,用着通过通胀从百姓们手中盗出的钱,通过债券借钱等等,百姓由政府控制着生活,百姓们有不满意的地方只能抱怨,能不能过上好日子甚而幸福生活完全由政府说了算!
政府由人民推举组成,其职能代表着人民并提高、维护着人民的利益。政府有没有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做得怎么样?完全取决于政府对“货币”的运用!这里的“运用”概念很大,它们反映在国策之中,反映在国家的法律之中,也反映在政府行为以及政府公务员的各种行为之中。
普通百姓看《货币》只会关注自己国家的命运并与自己每天的柴米油盐发生联想。在国家昌盛时期,百姓们从《货币》这部纪录片中得到的启示是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希望于政府,他们相信政府会通过货币把自家的“菜蓝子”搞得很丰满。其实,除此之外,《货币》所告诉人们的还有与百姓生活的很多关联。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四
货币,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熟悉于她于生活是这样的接近,陌生于她于生活中的变化莫测。
她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那么她到底是什么呢?地球的生命是45.6亿年,人类的生命是250多万年,她的生命是五千多年。她在米索布达米亚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亚细亚海边的贝壳里,她在太平洋岛的石头上,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她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让财富成为财富;她冰冷,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如果将人类的25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她伴随人类不足三分钟。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
货币的出现,改变了生活的经济方式,使社会进步。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货币只对有形物品进行丈量定价。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布钱、刀币、圆钱、五铢钱、通宝、制钱、银两、银元、铜元以及牺牲品类金银币、谷帛币和纸币,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币材广泛,堪称世界货币之冠。由于货币的出现,加速经济活动进程,大家不必要为了买米而拉只羊去交换。说到中国的货币,交子在历史中,是最有历史地位的。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真正成为了纸币。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交子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备了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要素,将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远远抛在后面。货币,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爱来有人恨,爱她的便利,恨她的多变。
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纸币的出现,扩大了通货膨胀的规模,并使通货膨胀的恶果越来越严重。纸币使通货膨胀变得更为容易,因为只要有了铸币权,政治家就可以利用铸币权来大量发行纸币来刺激经济增长。
由于现在基本上货币的发行权都在政府手中,货币供应量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是人在操作,就难免不带入人的感情。
中国解放前带来金融灾难的民国央行行长孔祥熙,他是实行得赤字性的货币和财政扩张政策,由于没有外敌的威胁,中国内部矛盾愈发剧烈,国民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军阀们则通过各种摊派来弥补战争时期损失的实力而繁重的摊派使得本身就已经很勉强的农村经济变的愈发雪上加霜,终于彻底崩溃农村崩溃的局面波及到了城市,从农村获得的物资减少而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使得城市的粮食和工作岗位更加紧缺商人们自然不会毫无感觉!于是疯狂的囤积物资和粮食,侧面上助长了恐慌情绪而中央政府为了获得维持的资金,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发行钞票但是由于国民党基层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解,原本用来治病的猛药变成了致命的毒药情况愈演愈烈,最后演变成了全国性质的大灾难。
当钱越来越不值钱,货币不再具有了价值,人们更愿意以物易物来进行交易。这个时候,黄金就出场了。因为黄金具有保值的功能,尤其在通货膨胀严重时。由于黄金是稀有金属,并且在自然中化学性质稳定,难选冶、价值高,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延展性和分割性,同时符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条件:形式统一,质地均匀,坚固耐用,价值稳定,便于携带,成为最适于充当货币的商品。由于纸币的发行过于泛滥,金本位制又开出出现在人民的视野,自此黄金开始逐渐在金融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沉浮,魅力不衰。
但是现在金币位还是被退出社会,因为政府通过法律强制使用国家发行的纸币,没有依靠黄金而发行货币量度,故造成中国人民币贬值过快,人民生活负担加重。
近段最大新闻是黄金暴跌,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jimrogers)表示,他预计黄金价格会跌到1200美元/盎司。
他给出以下四点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2、技术图形:技术分析师已经警告黄金会继续下跌;。
3、塞浦路斯: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merkel)寻求连任,所以她告诉塞浦路斯和其他国家,它们需要卖一些黄金来偿还债务。
4、比特币:比特币崩溃,因为大多数比特币交易者也持有黄金。黄金贬值,好坏参半,近日就有一些黄金基金经理因此跳楼,但是对于我们政府是有好处的。由于,我们政府在美国买了许多国债,可以乘这个机会,多买些黄金,对于外汇影响不大,但是可以增加国内黄金储备量。虽然现在不是金本位,但是黄金还是人民认为最好的保值货币。
111525150(冯善军)。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五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要政府统计国家金银储备,这个提议简直就系荒谬。我们当年初初读经济学的时候就知道,货币本身就系一般等价物,严格来讲,只有金银先系货币,而纸币只系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系金属货币的代表物,现在什麽国家的纸币本身都系不能兑换成等价的金银的(买卖金器个那些不算),纸币本身代表几多金银系由发钞国家自己定的(因而才有各自货币的汇率差),所以发行钞票的同时是不用增加金银实际的量的。如果每次发行钞票的时候就要增加的相应的金银实际的量,那金银实际需求多少才够呢?!某程度上讲,金银就是最后的支付工具,if全世界政府都不承认美元,那美国人每次向外国买也都只能用金银实物了。如果说统计国家金银储备系保障自身国家的金融安全,那还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亦每这个必要,因为没可能每个国民都见到自己国家有几多金银储备,只要政府出黎讲两句就得啦,无必要去统计,亦无必要说给国民知道。就算美联储系私人的,它转移了美国人的所有金银储备,如果全球政府都不承认金银货币,都不能将金银换成等价的货币,那到时金银中有什么用呢?!所以脱离金本位的确有其好处的。如果真的要用到金银来搞垮一个国家的经济,那那个国家的货币首先要不被承认,而且到时就不是金融风暴了,是倒退回石器时代啊(那时是以贝壳做一般等价物的)!
所以我觉得美联储某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亦显示美国国民对其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我们在不了解美联储的情况下是没必要和一些人一齐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现在所有政府都系通用纸币黎代替金银的,万一你美国恢复金本位,顿时打破全世界的‘恐怖平衡’,到时金银价暴升,那就真系会影响经济了。如果恢复金本位,首先股票市场就立刻运行不下去,试问你有没有那麼多金银去维持股票的泡沫呢?!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六
政府通常筹资有三种手段:税收、发行货币和国债,他们逐步升级,相互制约。现代政府的税收受到人民的监督,不能无限制征收;发行货币过量又会影响通货膨胀;超出国力的国债的发行,则会提升债务违约危机的可能性,导致国家信用缺失。
进而他从意大利危机和20xx年8月关于美国联邦政府提高债务上限议案的投票两个方面入手,说明政府的某些行动很有可能会失去了对权力的控制。那么为什么美国人宁可政府关门,也不愿意放宽政府获得钱的权力?当前各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不再由国家持有的黄金量决定,如果出现债务危机、财政危机等,所有国家都可以用发行货币的方法来解决,但是在当代社会,都会限制滥发货币的。因为通过印钞票来减少政府债务负担的方式,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引发社会动荡。
那么可以看出,划定货币发行的红线,就是保持货币的稳定,限制物价上涨。但在现实世界中,各国政府都会采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即国家行使货币发行的权力来应对国家缺钱的问题。20xx年,美国增发货币9193亿美元,日本增发货币31.9万亿日元,中国增发货币12.6万亿人民币。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又要奇怪了,国家的权力从何而来?这就要提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他最早对国家进行了定义,他确定了国家这辆马车上承载的主体是政府机构,而拉车的马匹则是政府运行需要的动力。在当时国家动力的主要来源就是税收。那么税收的红线是如何让被确定的呢?他从1760年英国对美国殖民地长达十年的战争而使得英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入手,谈到英国为减轻财政压力,选择大量增加殖民地的税收。而约翰·洛克的《政府论》指出了国家的税收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人民可以使用法律的缰绳,来约束税收这匹马的速度和方向。美洲殖民地也是继承了这种思想,开始驱逐英国政府,从而引发了了美国的独立战争。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中有5款是关于税收事项的,由此可以说明,在美国,征税的滥用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家的信用和人民福祉的减少,更有可能是政府的更迭。按国内税收占国内gdp总值的比值来算,较高的谁说比重一般都是用以维持较高的社会福利体系。20xx年各国税收比重来看,希腊33.5%、美国26.9%、日本28.3%、中国17%。
现代国家中,税收是权力的成本,收多少税,实际是在处理国富和民富的关系,考验的是一个国家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文明水平,决定着政府的质量和人民的福祉。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福利制度的发展,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税收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地分散到国债这匹马身上。
希腊,一个昔日文明的发源地,一个旅游业和航运业发达的国家,一个国人享受高福利的社会,一个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40多位的国家,却陷入危险境地。政府不能发行货币,而仅仅依靠税收来支撑巨额支付时,只有通过举债借款来解决问题,当举债过多,也不能再通过借款来解决问题时,希腊的三驾马车同时停下来,说明他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减少开支,而这又引起了人民的游行示威。20xx年,希腊的国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60%,日本的债务占了230%,意大利的占120%,葡萄牙的占107%,而美国的债务也达到了103%,德国的92%,中国的25%。虽然希腊不是排第一,但却非常高了。国债不同于税收和货币的发行,国债发行的红线更不容易量化,当前,各国经济状况、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差异,就决定了不同的国家所能承担的国债总量也存在着差异,国家在制定自己的国债发行政策时,量体裁衣,量力而行,都可以减少跨越红线的可能性。
1215年,英国的大宪章最早明确了税收的红线,增税必须得到人民的认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财政部每次借债,需要获得国会的授权。1844年,《英格兰银行法》颁布,规定银行发行的货币必须以金库中实际的金银数量为保证。三条红线从各自的起点出发,在货币的时空中画出自己的轨迹,持续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而今,衡量国家的货币质量的因素不再是含金量,反而更加多样和复杂。
由此可见,每一条权力的红线是否被跨越,都会直接作用到货币的质量上,进而影响发行这种货币的国家命运。现代国家,如果过度税收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超量国债则会透支国家的未来,过量发行货币又将人们的财富兑水。这三种方式需要相互协调,任何一种方式的失衡,都会使另外两种方式承受巨大的压力。那么如何保障这三条红线不被跨越,则是当代国家更是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七
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这学年我学习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在老师的介绍下,我观看了纪录片《货币》,感触颇深。
《货币》是一部介绍货币起源和发展的纪录片,第一集“有价星球”:讲述货币究竟以何种方式影响了整个地球的转动。第二集“从哪里来”:讲述最初的货币的由来,价值形式的变化以及货币形式的变化等。
第三集“黄金命运”:讲述“银本位”“金本位”等,讲述黄金白银如何登上历史舞台,又是如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美元取代的,回归金本位的争论是基于怎样的世界货币环境。
第四集“银行历程”:通过商业银行的起源、发展和崛起,探讨现代银行业的信用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
第五集“权利之争”:通过展示历史上货币发行权归属的演变,介绍了中央银行的类型,使观众明晰中央银行的诞生与发展的脉络,论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基本货币的创造等。
第六集“通货之觞”:通过对通货膨胀历史与货币历史的探讨,解读“什么是通胀?”,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通货膨胀对老百姓和社会带来的伤害。
第七集“三条红线”:通过追寻国家的钱的流向来解读现代政府权力的有限性。
第八集“汇率之路”:将探讨汇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之路,讨论汇率与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展望汇率带给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九集“跨越国界”:通过梳理世界几大国际货币的出现及发展脉络,探寻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从而在全球化视野中为人民币的发展战略提供借鉴意义。
第十集“未来多远”:通过梳理欧元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重要思想,探寻货币未来的格局。
在通货之觞的讲述中,首先以古罗马帝国因通货膨胀问题灭亡和约翰·劳的“纸币计划”的破灭来讲述严重的通货膨胀历史,然后以《凡尔赛条约》导致的德国政府全面开动印刷机引起恶性通货膨胀进而导致战争规模的扩大导致的通货膨胀来说明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最后以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对于通胀的不同解读来讲述通胀之觞。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都增加了钞票的发行量,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可以不为人知的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恶性通胀使得人们的收入和购买力下降,使居民的财富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会使得财富有一个重新的分配,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现象。面对通胀的问题,普通老百姓的选择是相对保值的资产,如房子,黄金,耐用产品等,如目前最热的房价的上涨问题。
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每一个老百姓都会有切身的感受,食品价格上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也借资源价格改革展开新一轮上调,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快于百姓收入增加的速度,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一路攀升,使得人民的实际收入出现了下跌现象。2012年2月,“全国两会民生系列调查”显示:七成受访居民认为2011年通胀情况较高,低收入家庭面临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压力;47.4%的受访居民认为2012年通货形势将继续恶化;为应对高通胀,35.4%的人已经在缩减开支。可见,在中国,通胀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
通货膨胀问题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首先,要明白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现代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总归是一种货币现象”,探寻通货膨胀生成原因如果离了货币供应或投放问题,是不可以阐释清楚的。
其次,国家政策原因。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输入型通胀影响始终存在,造成国内生产要素价格轮番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等导致价格上涨。
最后,我国结构不合理加剧了当前的通货膨胀。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东部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率高,而中西部企业尽管有国家政策扶持仍然相对封闭经济效率低下,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和加工业等蓬勃发展和重工业、制造业等发展缓慢,而金融风暴和经济复苏也造成了地区间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的速度加快,这些都加剧了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水平。
面对通货膨胀,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投资结构,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能源价格,防止基础性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八
如果有人说,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总统并不是美国最强势的人,恐怕要有些争议;如果说,要是美国总统胆敢侵害某些人的根本利益,那么,被杀害的不是某些人,而是美国总统,而且没人敢调查真相,货币战争读后感。相信这话的人就不多了。
如果说,美国政府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银行,他连货币发行权都没有,美元就是白条。又岂止是白条,那是国债,是赤字!而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美联储"是个体户,是握有美国政府生命线的债权人。这些事实在我们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单如此,"到2006年,美国联邦政府共欠下8·6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的债务,平均每一个四口之家要摊上11·2万美元的国债,而且国债总额正以每秒两万美元的速度增长!"
宋鸿兵先生在他的《货币战争》著作中,指出这些都是板上订钉的事实。
书中还指出,联邦政府的总统们,从美国建国之初就和国际金融集团进行了殊死的较量。二百年来,美国有七位总统被抢杀暗害。其伤亡率大于二战诺曼底登陆的伤亡率!无论是二战一战,还是早期的拿破仑复辟,美国的南北战争,交战双方或多方的幕后策划者都是同一金融机团在操盘。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速,他们说了算!
宋的著作所以可信,不单是因为他所引据的资料均出自美国及西方的官方文献和权威著作,还在于他本身就做过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倒闭的房地美,房利美的高级咨询顾问。此书2007年6月一版,至08年2月已再版了十四次!而眼前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被他在书中在某种程度上不幸而言中了。
书中指出,上个世纪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泡沫化,苏联解体经济体系崩溃····都是这些集团的杰作。他们管这叫"剪羊毛"!
中国开始被"剪羊毛"了吗?书中列出的种种事实和推论,确实叫人毛骨悚然。"打击中国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下手,绝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的问题····他们可能采取的战略战术和打击日本的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首先是制造中国的超级资产泡沫,中国的经济在他们的帮助下将会有几年的极度繁荣时期,类似于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然后他们将痛下杀手,实行远程非接触式打击打垮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国际和国内资金吓得四散弃逃。最后再以跳楼价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并对中国经济进行彻底肢解。"
社科院研究员张雨燕说: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我希望这本书的故事都真实可信,因为它们印证了我历经多年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读后感《货币战争读后感》。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讲的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
那么,说了半天我们的对手是谁呢?
他们的领军家族是靠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滑铁卢惨败捞得一桶金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财富与他们家族的相比,只能算是刚脱贫奔小康吧。据保守估计,他们家族大概有50万亿美元。
这些银行旗下的经济实体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器,杜帮公司····正是这些公司,在二战期间强力支持了希特勒的军工体系。
这些决定世界命运的银行的精英们俱乐部就是:美国外交协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三边委员会。其中的外交协会就是美国的"中央党校",1921年以来,美国的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中情局局长大都是它的会员。象凯恩斯,格林斯潘,基辛格,布热津斯基,金融大鳄索罗斯···这些教世界都为之颤抖的人物就听命于这个协会。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非正式的,小型论坛的一致意见就是八国峰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和世界银行的既定方针!
这些精英们不但控制着世界的政治和经济,也控制着世界的舆论和话语权。因为东西方网络世界,西方主流媒体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他们有能力在世界任何角落制造焦点,制造内乱外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场席卷中国,苏联,东欧各国的风暴直到今天还是狼藉满地。"自由民主人权"是他们手中挥舞的利器,而各国政府官员的无能贪渎,偶发的突然事件,天真血热的"自由民主"人士的聒噪,又给他们提供了挥洒空间。到头来,任何灾难,赤字都要由老百姓来向他们埋单。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就是八年前克林顿在位时下的药,如今药劲儿上来了。克氏也是以上"精英"圈里的伙计。这次金融风暴中,中国损失多少呢?目前没有官方正式报道,我们只是在其它报道中间接得知,中国有1·8万亿的外汇储备,其中5千多万是美元;并且持有房地美,房利美的垃圾股。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由其是第八章《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能让我们明白我们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美籍华裔资深媒体人,曾任华盛顿《美洲时报》社的赵煜堃先生的序写的尤为精彩!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九
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货币的崛起》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货币的演进为主线,展示了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货币的困惑、追逐和创新。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货币的意义以及崛起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该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纪录片的一开头,导演通过对货币定义的解析,使我对货币的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货币被定义为一种用于交换价值的媒介,而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稳定性和可测性。它可以有形如金银和纸币,也可以无形如数字货币。货币的概念并不复杂,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货币也逐渐演变,具备了更多的功能与属性。通过这个定义和铺垫,我对于货币的理解更为全面。
其次,纪录片详细地描述了货币的崛起历程。从最早的贝壳、盐、石头到后来的金属货币,再到如今的纸币和电子货币,这一过程中,货币形式的变迁牵动着社会发展的脉络。导演通过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带领观众了解并感受到了货币的进化与发展。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货币崛起过程中,社会制度、经济形态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从宏观的角度向我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
接着,纪录片揭示了货币的内在逻辑与功能。货币作为一种交换价值的媒介,不仅能体现物品的价值,还具备储存价值和计量价值的功能。通过货币,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进行交换与流通,使经济活动更加高效。同时,货币也是社会的信用基础,它依靠人们对其信用的认可才能发挥其作用。货币背后的信任和信用体系,对于货币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这些分析,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货币不仅仅是一种实物或数字,更是一种复杂的信用关系。
而后,纪录片还特别强调了货币崛起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货币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个方面与层面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中的贸易和市场,政治中的统治和征税,以及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信任等,都与货币的崛起密切相关。货币的崛起是一种社会的共识和权力的体现,它不仅仅是物质价值的转移,更是社会制度、文化习惯和历史积淀的结晶。观看纪录片,我不禁为货币崛起的种种历史背景和复杂性所折服,并不断思索货币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观看《货币的崛起》这一纪录片,我对货币的定义、崛起历程、内在逻辑和社会作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货币的崛起不仅是一种历史过程,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纪录片通过详实的案例和精辟的分析,引导观众认识到了货币背后的复杂性和价值。通过这次观影经历,我的视野得到了开拓,对货币的认识也从简单的交换工具扩展到更加深层次的社会思考。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十
《货币战争》读后感最近看了一本书《货币战争》,听说这本书当下很是流行,而且又有不少人推荐,于是开始看了。越看就越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于是一口气看完了。看完之后很是激动,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货币战争》主要是介绍了从十七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家是如何通过夺取货币发行权而掠取人民财富的,并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死亡的原因,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等。而这些信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开始我也是被这些令人震惊的文字所吸引。如果说作者希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话,那么他的确做到了。但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想,觉得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并不象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过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所以有必要批判地读这本书。
书中其实有许多疑点。比如:此书开篇就说罗斯查尔德家族是如何神秘以致于没几个人知道,又说他如何富有,如果按每年5%的收益率来算,他现在的财富已经超过50万亿美元。但我在网上搜索罗斯查尔德时,发现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还有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网站,新生儿唇裂。而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是他经营的资产并没有摩根或高盛那么庞大和有影响力。当然,这也许是象书上所说的那样,只是个假象,罗斯查尔德喜欢躲在幕后。但作者计算罗斯查尔德财富的方法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他的资产并不是存银行,怎么可以按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来算呢?难道他的资产只赚不赔吗?就算是存银行,利率也不可能不变,银行也可能会倒闭啊。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不论是罗斯查尔德、摩根还是洛克菲勒,他们都是国际金融家的代表,我们只要知道国际金融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就行了,至于到底谁才是他们的领袖并不是关键。
书中的语言很吸引人,有点象小说。但这就使得这本书不太严谨了。不过这也没关系,毕竟这本书不是什么学术著作。
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黄金才是财富的'最终代表,应当恢复金本位制。书中描写国际金融家们不惜一切地获得货币发行权,就是为了通过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攫取人民的财富,而黄金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为黄金产量比较稳定,可以比较稳定地表示商品的价值,在金本位制下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书中对国际金融家行径的描述的确让人深感信用货币的弊端,在金本位制下就不会有这些悲剧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黄金价值稳定是因为它的产量稳定,不象信用货币那样可以随意发行。而它的这个有点也正是它致命的缺点。黄金的产量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这样必然造成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显然会引起经济衰退。书中只对金本位制的优点歌功颂德,而对其缺点却只说“这只是人们主观的感觉”,这就太不严谨了。
当然《货币战争》也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能新的他角度去看问题。比如,书中描述了国际金融家操纵政治,控制经济,这使我明白其实政治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它背后的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有往往夹杂这许多政治的因素,对待经济问题是还需要探求它背后的政治因素。另外就是,寡头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当政治家们粉墨登场时,幕后总是闪烁这各种寡头的影子。
我过去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类似于联合国一样的中性的国际组织,但看完《货币战争》后我逐步看清其实质。倒不是我偏信作者的一面致辞,而是通过与事实对照得出的结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欧美发达国家控制的,打着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帮助欧美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的走狗,宝宝穿多少衣服。他们通常的手段是这样的:先由欧美发达国家诱骗发展中国家向其借款,有了外资注入后,这些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经济繁荣。但这些国家往往采取了粗放型发展模式,漏洞很多。当这些国家出现经济泡沫时,西方国家便突然紧缩银根,收回贷款,制造通货紧缩,造成经济衰退,并使其陷入债务危机。这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对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哼哈二将出马了。他们表示愿意提供贷款以帮助受灾国家度过难关,但必须接受十分苛刻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包括低价出售本国核心资产(电力、通信、能源、自然资源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贸易自由化,而且贷款的利率极高。如果接受了这些条件,然后西方资本一拥而上,低价收购这些国家的优质资产,这时这些国家几乎就沦为了西方的经济殖民地。俄罗斯和东欧改革时的经济动荡、南美洲的经济衰退,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他们的“杰作”。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国愿意向非洲国家提供不带附加条件的贷款时,西方国家的反应会那么强烈--这明显是挡了他们发财的道了。
关于我国开放金融市场的问题,作者也有可取的观点。作者认为金融市场不是一般的商品市场,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市场。说它特殊是因为货币是所有行业必需的,是经济的血液,而金融业就是现代经济的心脏。所以在开放金融市场时绝对应该谨慎。
我国加入wto后,开放金融市场是必然的,而且时间人家也给我们定好了,无痛分娩是怎么回事。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就不必说了,体制也好,法律也罢,金融人才也好,管理水平也罢,没有一样能与国外的金融大鳄们相比的。那么自身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要与狼共舞,就不能完全按狼的游戏规则玩,因为那些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制定的,是对他们有利的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如果完全按他们的游戏规则玩,我们只有死路一条。有效的办法就是另起炉灶,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建立对自己有利的规则。这不是我夜郎自大,是因为我国强大的国力做保证,要知道没有中国参加的全球化对谁都没好处,这就是我们的底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就算在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之前,我们也可以阳奉阴违中国人是深谙此道的,比如在打击盗版方面,中国政府一再声明要严厉打击,但市场上盗版商品却大行其道。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对付那些对我们不利的国际惯例。这样说你可能会觉得我太无赖了,但事实上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好坏,只有成败。千万不要善良的希望双赢的局面,因为通常情况下都是损人利己或损己利人。
作者还提出在中国建立金本位制,并发行以黄金储备为基础的“中国元”。其实这件事蒋经国1949年在上海就做过,当时他是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国统区经济,而且开始还卓有成效,但因为与四大家族的利益相矛盾而被蒋介石停止了。我虽然不赞成作者恢复金本位制的观点,但比较同意“把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之一”的主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十一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4》,近期我已经读完。至此,《货币战争》系列已经全部读完!
《货币战争4》的前几章延续了阴谋论,仿佛美国早已计划好了一切(或计划好了绝大部分),这点我始终不赞成。最后两章则是给中国的发展提出建议,在我看来也颇为幼稚,比如他大力支持“亚元”。不过,宋鸿兵认为应该支持政治体制改革,不知道是否借鉴了张维迎、华生等人的见解,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但纵观全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欧元诞生的讲解。
欧元怎么诞生的?首先是德法自普法战争开始的世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人为了永远消除战争隐患,提出“煤钢联盟”,也就是成立一个超主权组织(煤钢联盟),德法共同享有煤炭钢铁产量,并且其他欧洲国家可以自由参加。这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举措,按照宋鸿兵的说法,值得我们借鉴。
煤钢联盟之后,又成立了其他几个行业联盟,然后就诞生了欧洲共同体,然后就开始探讨金融的统一。于是欧元就诞生了。欧元的诞生经历了几十年时间,其背景是欧洲高层有一大帮盼望统一的精英,德国、法国、荷兰等国高层都有。他们经过四五十年、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在1999年推出了欧元。
当然,欧元这几年灰头土脸,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风声鹤唳。对此宋鸿兵根本不提,我不知道为什么。按道理,他写《货币战争4》的时候这些事情早已发生了,所以完全可以对欧元做更为客观的分析。可是他没有。也许他还准备写《货币战争5》?呵呵。
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是他对战后日本、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讲解。尤其是日本。当然,鉴于我已有相当多的了解,我觉得他对中日发展的讲解,似乎还是不够全面。不过能像他这么生动讲述的,尤其是对五六十年代中日经济发展的生动分析,我认为颇为少见。当然,他也是参考了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写成的。或许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激荡的百年史》,非常值得一看。
第三个收获,是他对格林斯潘的讲解和分析。同样很生动,让我们对美联储操控市场的手段有了进一步认识。他也多次提到伯南克。不过,他同样刻意回避了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他肯定会写《货币战争5》,讲金融危机的事情。不过,对于源起美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在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各路高人早已写了很多,我不知道宋鸿兵会怎么写。获悉还是从货币阴谋论的角度?顺便再写写黄金和白银这几年的跌宕起伏?哈哈,反正我是很期待的。
对于宋鸿兵极力倡导的“亚元”,我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中日和德法不一样,中日之间的战争还是太少了,呵呵,而且领土也不接壤。另外,欧元诞生前有“煤钢联盟”,中日之间有什么?况且还有实力不弱的韩国,以及中韩之间另一个国家的问题。总之,亚元根本没有可能产生,人民币只能靠自己。
ok,该收尾了。感谢宋鸿兵给我提供了这么多生动的历史知识!
《货币战争3》读后感范文
《货币战争2》读后感范文
《货币战争1》读后感范文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十二
她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她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她是欲望的载体,她是交换的工具,她是我们最熟悉的,却也是最陌生的——她,就是货币。
近期观看了《货币》这部纪录片,使我了解到了货币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纪录片讲述的是由货币的起源,到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崛起,货币的灾难和货币的未来。并对货币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运行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其中第三集——“黄金命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金本身是一种商品,也是人类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第三集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人类几千年的货币史中,试图寻找一下问题的答案,黄金如何成为国际货币?又是如何被美元取代?而回归金本位的争论又是基于怎样的世界货币环境?我们对黄金的探讨,也是对财富的探讨,对人性的探讨。
从整个世界来看,世界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美国、非洲、远东地区,传统上来说,硬币主要都是用金银来铸造的,之所以用金和银是因为他们是价值很高的贵金属。人们必须要找到一种价值很高的东西作为共同流通的方式。而金和银的价值很高,而且便于携带,数量较少且稳定,在各国中都很受欢迎。于是开启了其货币化的道路。牛顿为英国铸币厂厂长的时候,负责铸造金和银两种货币。在决定金和银两种货币的价格的时候,他犯了一个错误,他把金的价格定高很多,而银的价格却过低,这样导致了很多人到铸币厂去购买白银然后卖往国外,然后再把黄金卖给铸币厂。随着这一现象的持续发生,英国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金属银储备,面对白银流失已经不可逆转的局面,牛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提出不如彻底放弃白银铸币,让黄金成为唯一货币标准,于是诞生了世界货币史上重要的金本位制。英国的强大也带动了世界货币体制向它靠拢。金本位制度将黄金推向货币之王的宝座。1914年一战的爆发,英国铸币局停止将黄金作为一种货币的金属。之后各参战国都加紧了对黄金的控制,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难以实现,金本位赖以生存的基础被破坏。政府不得不印刷纸币以维持战争经费。以下是相关资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被迫停止金本位1925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宣布英国重返金本位1929年世界经济出现大萧条,为促进出口,各国再次放弃金本位。
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取代英镑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1971年8月15日在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放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
不禁让我想起那本书《货币战争》。诚然,货币也能引起战争的硝烟。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挑起战争,可见当时货币的重要性!
眼光看向21世纪,货币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经济问题。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都增加了钞票的发行量,通货膨胀问题持续发酵,政府可以不为人知的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恶性通胀使得人们的收入和购买力下降,使居民的财富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会使得财富有一个重新的分配,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现象。面对通胀的问题,普通老百姓的选择是相对保值的资产,如房子,黄金,耐用产品等。
以我国的现状为例,近年来每一个老百姓都会有切身的感受,食品价格上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也借资源价格改革展开新一轮上调,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快于百姓收入增加的速度,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一路攀升,使得人民的实际收入出现了下跌现象。2012年2月,“全国两会民生系列调查”显示:七成受访居民认为2011年通胀情况较高,低收入家庭面临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压力;47.4%的受访居民认为2012年通货形势将继续恶化;为应对高通胀,35.4%的人已经在缩减开支。可见,在中国,通胀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
当今中国,正面临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把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引进股市,防止金融泡沫化。未来的货币格局,人民币要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国的政策占很大的优势,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也不断上升,但中国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应吸取日元推行国际化失败的教训,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人民币稳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需要更多的智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货币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货币的历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地区向全国扩展、进而走向全球扩展。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在全球货币体系中谋求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历史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推动金融改革,激发创新,使中国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的完善的金融市场。运用好货币的作用,把握经济平衡,又好又快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刘雨菂201302213016。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十三
开始想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其实我还没有通读宋鸿兵老师的这本《货币战争》,同时读的时候也比较粗糙,如有差错也处于正常的误差范围。
的所谓的串通勾结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其各自作出了利于自己生存的最优决策。他们在引导市场的发展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还有一点是关于金融危机的解读,大家都要明白的是一点,经济周期是始终存在的,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持续健康的成长。在金融危机时,银行们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各类资产,被誉为“剪羊毛”。也许你会觉得是贪婪的金融家们的过错,而在我看来其实是普通民众缺乏自我的产权意识。在未来的世界中,金融文盲的失败率会不断的提高,基本的经济、金融知识以及基本的股票、债券、基金交易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这个世界早已演变成一个拥有金融知识的人开始掠夺缺乏金融知识的人的`财富的社会了。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学会的先是自保然后是战胜。这就像是一个新型的博傻游戏,谁更“笨”就注定会挨打。同时,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像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换代,我们需要用更多的金融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打个比方就是从电视里看多了各种骗人的方法,以后自己遇到了就会多长个心眼。
而且书中许多的论调都是摘录和改编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每章末页的注释处看出。我是这样认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念,特别是就简单的经济理念而言,越是简单的概念,争议就越大,随便举个例子问:什么是货币?就一定会有无数的解释。把无数的别人的观点和言论和起来形成自己一个体系,怕是会有偏颇之处吧。
好了,写到这里好像有点啰嗦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会按照《货币战争一》的章节来接着分析这本书和其中的一些经济学常识及金融史。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十四
与一些专家认为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是货币战争阴谋不同,世界各地的银行家们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们认为人民币内还难以打破美元的优势地位,因此不会爆发货币战争。
在日前举行的全球银行金融电信组织sibos年会上,来自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bh)的全球货币战略领导人marcchandler指出,虽然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日本位列全球第二的许多年间,日元作为外汇的储备率只有5%左右,最高点也没有超过10%。
bbh成立于18,最早是为国际原材料贸易提供银行服务,其英镑汇率在19世纪末被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官方汇率。目前,bbh主要从事全球托管、投资管理、公司财务、商业银行、外汇及经纪业务,该行70%的托管资产是跨国资产。
“实际上,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推动日元国际化,但美元的优势并不容易打破。”日本银行亚洲货币合作中心负责人atsushitakeuchi说。
但劳埃德银行集团批发银行和市场部首席经济学家trevorwilliams认为,日元的根本问题在于日本不愿意它成为通用货币。“日本零售业、农业等领域一直是比较保守的,在促进直接投资方面有很多问题,而美国是比较自由的,是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的,这种状况造成资本无法流入日本。”
劳埃德银行是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于1765年建立,1889年改为现名,控制的银行主要有伦敦蒙特利尔银行、劳埃德欧洲银行、新西兰国民银行等。与石油、钢铁、飞机、航运界关系密切,在国际上设有多家分支机构。
纪录片货币读后感篇十五
作为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了解的篇章。日前,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关于货币崛起的纪录片,深深地感受到了货币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纪录片的制作、货币的起源、货币形态的发展、货币体系的建立和货币对社会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对这部纪录片给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总结。
首先,纪录片制作精良,观影过程愉悦。纪录片通过生动的镜头和有趣的解说,结合古代遗迹的考古发现和专家学者的解读,将观众带回了货币发展的起源地,并展示了一系列完整的史料和事实。尤其是一些配乐、动画和特效的运用,更加点亮了观众的观影体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段历史,并对社会发展中货币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纪录片详细展示了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纪录片将货币的起源追溯到古代的贝壳、玉石等物品,这是人们最早用来交换商品和价值的媒介。而后,人们又摒弃了这些不便于携带和保存的物品,转而使用金属制品作为货币,开始了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金属货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交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后,纪录片还深入探讨了货币体系的建立。通过对各国的历史文献的梳理,纪录片生动地描绘了货币体系的建设过程。从最早的铸币制度开始,到后来的纸币发行和金本位制的实行,每一次货币体系改革都是社会制度和经济进程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的介绍,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昔日辉煌。
此外,纪录片还详细阐述了货币对社会的影响。在观影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货币可以促进交换和流通,增加社会经济的活力;货币也可以作为储蓄和投资的工具,带动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投资的扩大;货币还可以作为价值尺度,体现商品和劳动力的价值,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货币的兴衰不仅仅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社会文明和制度的进步程度。
最后,纪录片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货币的重要性。货币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明进程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古代的金属货币还是现代的电子货币,货币都承载着人们对财富、交换和共同利益的追求,对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生活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货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总之,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货币的崛起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对货币的历史和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思考。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纪录片出现,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货币这一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77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