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语法教学的论文(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17:39:03
最热语法教学的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1-02 17:39:03     小编:书香墨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是一个需要积累和坚持的过程,我们需要多练习才能写出较为完美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一

职业中学的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较差,对语文课的学习没有兴趣。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来学技术的,根本没必要学语文。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教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培养职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因此,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学习对他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首先让学生讨论“职中为什么开设语文课”,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畅所欲言。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我们会发现,不论是服装专业,幼师专业,还是营销专业,动漫专业,计算机专业等,职中的大部分专业课与语文课的联系都非常紧密。语文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对其专业课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以网络营销专业为例,以后工作中无论是店铺推广还是营销客服都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生讨论的结果加上教师鲜活的案例,学生很容易明确语文学习和他们所要从事的职业是息息相关的。另外,从人的终生发展考虑,语文学习是一种终生学习,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无论是从诗意的精神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语文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当学生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以后,语文学习的兴趣会得到普遍提升。

二、尝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长久的兴趣。单纯的讲授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是小组合作、项目教学用得多了他们也会觉得厌烦,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卖白菜》一课时,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这些直观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讲授《再塑生命的人》时采用亲身体验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海伦·凯勒和沙莉文老师,亲身体验沙莉文老师在教海伦·凯勒的过程中那份爱心、耐心和智慧;在讲授《迢迢牵牛星》时,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一主旨句的理解,可以结合《魂断蓝桥》和电视剧《潜伏》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加以体会,因为是经典影片和热播电视剧,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深刻地理解了这两句诗中所传递的情感;在讲授戏剧单元时,让学生剧情再现,充分体验剧中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学习诗歌单元,对于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部进行pk,选出胜者参加班里的pk.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的提高。诗歌单元结束后,搞一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很多职中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尤其是担任主持的同学,收获会更大。

三、课外作业的多样化,用有趣的形式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形式各样、内容新颖的作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喜欢新鲜事物但惰性较强的职中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尽可能符合专业特点,还要做到生动有趣。例如,在讲授《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或者《北京的胡同》时,带领学生去自己所在城市的老胡同进行采访,让动漫专业和网络专业学习摄影的学生拍摄照片,一部分学生进行文字加工,制做成ppt在班内展示交流。这个作业学生做起来非常投入,制作的幻灯片也很精美,学生也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的紧密联系。在讲授古诗词单元时,让服装专业的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设计一款具有中国古诗词元素的服装,不少学生画出的服装款式图将古典和时尚元素完美得结合在一起,受到了服装专业教师的好评。经验证明,只要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很乐意去做的。同时还把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的大语文观,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的实用性——学好语文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

四、改变传统评价,让评价方式活起来。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调整。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既发挥团队的力量,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新颖有趣的评价方式。比如:对于小组评价,可以定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的等级,根据各小组的活动积分确定等级,小组之间的竞争就很激烈。也可以用学生常玩的游戏中的级别来确定等级,学生会更有兴趣。对于个人评价,可以用“金币”来代替分数,虽然只是名称的改变,对学生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从评价内容上来说,要将平时作业、课堂参与情况、竞赛参与情况等纳入评价系统,并和学生一起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由于学生亲身的参与,这一评价标准的约束性和认可性会更强。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如果想摆脱被动的地位,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创新。如何把有用的东西,用有趣的方式包裹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职业学校语文老师要不断探索的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从语文教学中获益,从而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一课程的价值。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二

初中历史学科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如何夯实学科基础,如何进行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师素质是前提,改进教学方法是手段,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是途径,合理利用乡土教材是条件,发挥语言教学的魅力是保证。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调动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全优化,圆满地完成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趣味;教学。

兴趣是推动人们自觉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成就任何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目前,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中学历史学科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夯实学科基础,提高学生能力,较好地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是摆在初中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从加强趣味性教学,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角度,阐述初中历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抛砖引玉。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前提。

初中历史教师除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学科特点决定了还必须有系统的而不零散的、渊博的而不狭窄的、扎实的而不肤浅的学科知识,而且知识决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必须进行长期的学习、积累。不仅如此,还要及时地了解史学研究的信息动态,站在科研前沿,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具备了“长流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同时,由于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使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渗透,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活化教材,展得开、收得住,居高临下、运用自如,从而唤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素质的高低、知识面的宽窄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低负担、高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教学活动的整体。因现代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故大量的机械的知识及许多问题学生自己能够去解决,教师关键是要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情境创设、引导启发、组织讨论、质疑解难和变式训练等方法的运用,并及时捕捉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真正起到教师“诱”和“导”的作用。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中外历史不同时期阶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把握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能够从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原因和结果等。通过学史,得出正确认识,启迪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还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扬长避短,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抽象、概括等,培养学生多问、善问、好问的习惯,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哲学的基本观点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初中历史教材是中外历史的高度浓缩。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中的直观性。充分利用图表、声像、影视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等直观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再认再现历史,以增强教学效果,尽可能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四、合理利用乡土教材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安排适当的时间去参观学习,安排课堂讨论,撰写历史内容的短小文章,不仅培养了学习情感,也渗透了德育,并且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相应的活动,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教材,作为对历史教材的重要补充,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材,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主要的工具,讲述法仍是目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准确的历史术语,抑扬顿挫的声调,将学生带入特殊的历史环境,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相反,语言空乏苍白,呆板无力,缺乏生动形象,学生听着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也”。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形成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狠抓语言基本功,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过好语言关。

托尔斯泰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学好。”而要使其“学好”,变被动为主动,必须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动机,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诚然,素质教育中的趣味性教学绝非是“笑料”,而是包含着严肃认真的思想与情感。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的全优化,圆满地完成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三

小学数学的学法和七年级数学的学法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刚开始学起来好像都是那么简单,一听就懂,但问题就在于小学的知识是一听就懂,一做就会,而初中的就不一样。如果不及时地巩固,很容易一听就懂,一做就“懵”。初中的知识更多的是应用,题型千变万化,没有深入地去理解知识,根本就无法应用。比如,去括号法则,叫学生背,所有的学生都能背的出来。但如果出一个去括号的题目,特别复杂一点的(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同时出现)题目,很多学生又无从下手。因此,只有了解初中阶段的数学特点,才能够去确定自己该如何去学的问题,才能够确定学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往往预在习完了之后,不知道自己懂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什么不懂。还有的根本不知道书里讲的是什么。因些,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让学生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反思,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什么不懂,从而带着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及应用的疑问来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预习前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学生听课,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其实一节课虽然有45分钟,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可能是45分钟都集中的。有研究表明,13到14岁的小孩往往只有15-30分钟的精力是集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在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刻把重点难点都提出来,而另外的时间可以讨论和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对重难点加以巩固及应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四

四、不给提示词,主要填写介词、连词、冠词和代词。

有提示词:考查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

无提示词:考查冠词介词连词代词。

形容词顺序的:美小圆旧黄,法国木书房。

2纯空格试题的解题技巧。

语法填空是通过语篇在语境中考察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在解题前应快速浏览短文掌握大意,有把握的空格可以先进行填写。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再结合短文提供的特定的语言环境去逐句分析,逐题解答。下面按题型设计分三种情况:

一、纯空格试题的解题技巧。

纯空格填空题主要是填冠词、介词、代词、连接词(含从属连词和并列连词)等虚词。

首先,分析句子结构,根据句子所缺成分确定填哪类词。然后,根据句子意思,确定具体填什么词;或根据两句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具体用哪个连词。共有以下7个技巧:

技巧1:在简单句和并列句中,若句子缺主语或宾语,一定是填代词。

技巧2:名词前面,若没有限定词(冠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不定代词等),很可能是填限定词。

技巧3:名词或代词在句中不作主语、表语或动词的宾语时,其前面,一定是填介词。

技巧4:若两个或几个单词或短语之间没有连词,可能是填连词。

技巧5:若两个句子(即两个主谓结构)之间没有连词,也没有分号或句号,一定是填并列连词(连接并列的句子)或从属连词(连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

技巧6:由特殊句式结构来判断空格应填的词。

(1)由itis…that…强调结构的形式,判断it还是that。判断方法:去掉itis…that…结构,句子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是强调句型。

(2)由it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句式判断,空格是否填it.

(3)在倒装句式中通常填only,so,neither,nor,never,hardly,seldom,not…until等词。

(4)so/such…that…句型。

(5)more…than…(与其说……不如说……,比……更……)句型。

二、给出了动词的试题解题技巧。

首先,判断要填的动词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然后按照以下两点进行思考。

技巧7:若句子没有别的谓语动词,或者虽然已有谓语动词,但需填的动词与之是并列关系时,所给动词就是谓语动词;若是谓语动词,就要考虑时态语态。

技巧8:若句中已有谓语动词,又不是并列谓语时,所给动词就是非谓语动词。若是非谓语动词就要确定是v-ing形式,-ed形式,还是不定式,确定的方法主要有:

(1)作主语或宾语,通常用v-ing形式表示习惯或一般情况,用不定式表示具体情况。

(2)作目的状语或在形容词后作状语,一般用不定式。

技巧9:动词的词类转换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三、词类转换题的解题技巧。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根据该词在句中所作句子成分确定用那种形式,具体技巧有以下三种。

技巧10:作表语(在系动词之后)、定语(修饰名词)或宾补(表性质状态),通常用形容词形式。

技巧11: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作状语,用副词形式。

技巧12:有的词义转换题,词类或词性不一定要变,主要是考查具有与词根意义相反的派生词,需要句子意思及前后逻辑关系,在词根前加un-,im-,in-等,在词根后加-less等。

技巧13:括号中所给词若是形容词或副词,有可能考查其比较级或最高级。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五

摘要教学是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重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关键词有效性提高辅导。

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备课、上课和辅导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精心备课。

1.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吃透课标精神,明确具体要求,分清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层次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做到心中有数。

2.钻研教材:研读教材,明确学科教学任务、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等,弄清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构体系,结合学情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惑点,并设计相应的突破方案。

3.收集整理吸收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教师用书、学生学习资料、相关的专业用书、中考的信息,相关的现实生活观察积累、热点问题的渗透等。

4.了解学生情况:学生情况包括校情、班情、学生个体学习品质差异等,依据学情,选择适当的教法、学法;把握相应的容量和难度,让学生学有所得。

5.确定教学目标:确定三维教学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学科特点,能力情感目标要明确。目标要求要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要围绕目标选用。

6.设计导学案:本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学案,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

7.优化课堂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课堂进行具体地规划。做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合理。

二、用心上课。

1.复习旧知:新课前的旧知识要重视已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复习以及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强化。复习的方法可以是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问一问、练一练等形式,并且要落实检查和补救措施。

3.阅读交流:教师给出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疑惑点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教材上勾画圈点、进行批注。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有效的讨论交流学习。

4.精讲点拔: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精讲以下几个方面:a、强调重点知识,分析其构成要素b、剖析难点问题。c、建构简明的知识结构。d、区分疑点。e、讲方法、讲技巧、讲策略。

5.练习反馈:练习要针对本课重点、难点、关键点、疑惑点,要少而精,要及时评讲。

三、耐心辅导。

1.教学反思:课后的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2.课后复习: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布置10―15分钟的复习内容,并有相应的检查措施,让学生养成学习历史学科的良好习惯。

3.作业批改:及时批改作业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4.辅导交流:课后选择有效的个体进行指导以弥补上大课的不足。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六

由于初中英语教师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其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法理论的传授,不仅导致学生们的语法学习吸收效果较差,还使得学生们缺乏语法实践运用意识,变通能力极差。在教师机械化语法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们的语法学习过程以模仿、机械记忆为主,被动性明显。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创新经验,谈谈如何结合学生新时期学习思维发展变化来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语法教学质量。

一、创设语法情境,增进语法迁移。

初中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文学的理论形式展现,对于英语而言其具有丰富的语言环境,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想让学生们能够灵活掌握语法内容,就必须积极探索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有效创设语法教学情境,推动学生融入真实化语法氛围中。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英语语言或者英语图画、视频等等给学生们描述出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期间要将每一节课堂的'语法重点包含在内,确保每一类型语法能够在情境中灵活展现出来。当然,教师们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就语法教学内容进行问答互动,以英语图画、视频为基础进行课堂延伸,进一步加深语法知识印象。比如,在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6“动词like的用法和一般现在时的用法”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本节课堂的语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们进行了情境交流,以此促进“like”用法在学生生活中的运用。例如a:doyoulikeredskirt?b:no,idon’tlikeredcolor.a:whatcolourdoyoulikebest?b:ilikeblue.通过此种情境交流的组织和创建,学生们不仅能够将动词like和一般现在时的语法相结合运用,加深对课堂语法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其口语能力的提高,以免学生们成为“哑巴英语”模式的受害者。

二、开展语法体验活动。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们往往将书本上的语法知识一一填塞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强行记忆,导致学生们长期处于被动学习氛围中,语法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语法体验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多元化课堂活动中体验到语法知识的运用,逐渐让学生们体会到成功运用语法完善交流的学习自信心。体验活动形式一定要多彩、互动性强,必须要能够切合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如一些野外聚餐、主题活动日等等,将英语语法知识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学生们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感觉到疲惫、枯燥和乏味,使其在活动积极性的引导下提高语法学习兴趣。比如,在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10“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能够让学生们从书本语法理论中跳跃出来,培养他们的语法运用意识,在课外积极组织了野外聚餐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们运用情态动词“can”的运用,加深其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语法实践能力。学生们在野外聚餐时不时会产生如下形式的对话:“a:canyougotothetentforbringmeaknife?b:yes,ican,butican’tgiveyoumore.”在这些对话氛围中,学生们能就野餐主题积极展开交流,不仅为情态动词的使用提供了真实语境,学生们的实际交流能力也切实得到了提高。

三、整体语法教学,提升整体语法运用能力。

众所周知,在传统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由于教学创新意识浅薄,且在课堂上常常对成绩稍差的学生持有他见,逐渐导致班级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出现分层现象,两级分化现象明显,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践行整体语法教学,提升整体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比如,在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10一般过去时的使用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要从班级整体学生的学习体验角度出发,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们播放一段与一般过去时语法内容相关的对话小视频,让整体学生对英语语法课堂提起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其次,为了既能够让成绩好的学生优化学习效果,又能够让成绩稍差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法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枯燥的语法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记忆简条,降低所有学生的记忆难度。同时,我还为了让所有学生能够提高一般过去时语法的区分使用能力,我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组成对话小组,设定以上周周末生活为主题的对话交流,不仅能够让语法好的学生带领语法差的学生进步,还能够促进本单元语法本质理论的深化和突破。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们的语法教学思路较为闭塞,不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灵活变通。要想切实提高学生们对英语语法的掌握、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必须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案、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状态三方面全面突破、创新,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语法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提高英语语法接受能力与学习效率,推动整体英语语法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秀玲.初中新课程英语语法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01).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七

如今这个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由科技和人才来推动的,而且由于英语在国际范围内使用的广泛性,在中学教育当中加强英语的学习也更加重要了。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来进行使用的,所以对于它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听懂明白的阶段上。我们都明白掌握一种语言就相当于多了一分工作优先的权力,而在如今的中学教育当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却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而要想真正掌握英语,它的语法则是必学也是必通的,毕竟所有的英语句段都有着一定的语法逻辑结构。但在如今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当中却不能够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们仅仅停留在语法规则的讲解却不引导学生多练的阶段上。在本文当中我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许多学生并非对英语不感兴趣,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语法问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停留在考试考高分上好学校的目标上的,有的他们并不能够真正明白学习英语是为了实际当中的交流和应用。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学生书面英语分数很好,但是当你要求他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所说的话时则会漏洞百出,这主要是学生平时缺乏练习的结果。而且许多人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被强逼着去学习语法,加上教师对于语法的讲解停留在规则的记忆上,这也给学生留下来语法等于枯燥无味的印象,这样学生就更加不可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了。况且在许多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是一步步跟着教师的要求死记硬背,并不能够自己找出其中的逻辑方法,在大量背诵却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之下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当中的困难,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的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要想短期内就完全掌握英语语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首先是记忆大量的单词,在达到一定效果后教师会继续教授语法,但在语法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教师教的时候都可以听懂,但自己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则会漏洞百出。当学生使用出现错误时,教师会责怪学生对于语法规则记忆不深刻,但实际并非如此,有的学生之所以还会讲求一定的语法规则恰恰说明了他确实人真学习了语法。出现错误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突破了这一点学生便可以将英语语法融会贯通。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区分不同语法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掌握语法的使用。

2.1采用多种方式教授语法。

对于处于好动年纪的初中生来说,语法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语法的学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播放简单语法的变化,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如今有许多的学生热衷于外国影片的欣赏,因而教师可以截取简单对话的英语视频来具体分析其中的语法规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讲解是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的。此外由于在中学的英语课本当中许多的.单元都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同时也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的,因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话题进行编写,在初步的排练之后在班级内进行对话演示。通过多种动画、视频以及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语法的讲解和纠错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印象,同时也是能够达到语法的有效教学。

在英语的学习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需要学习大段大段的英语文章,在一篇篇的文章轰炸之后,学生只是了解了更多的英语单词和常识,但是对于语法还是摸不着头脑。因而在英语的学习当中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在分析语篇的过程当中就指出其中所存在的语法结构,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才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语法的眼熟度。况且语篇本身所蕴含的语法知识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语法结构,它是结合了具体的语境、语义的,是多种英语知识的综合体,可以说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语篇那么学生的语法学习也就简单多了。

3.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分别从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和教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缺乏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今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又从采用多种方式教授语法和将语法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两个方面阐明了改善语法学习的对策。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并未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八

范畴语法通过确立句子中词语对应的范畴及应用一定的`演算规则可以判定一定语言中句子的”合法性“.它在对句子的生成的解释上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在计算机语言处理上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纯形式语法,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汉语中,范畴语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促进形式跟语义的结合,应该是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孙红举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刊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6)分类号:h1关键词:范畴语法语法范畴计算语言学形式语义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九

语法教学方式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也经历几次变革,从听说教学法的句型操练到交际教学模式到现在的任务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丰富了许多。我在教学中采用四步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做简单的介绍。

一、展示。

语法知识的展示和语法规则的展示其实是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法的展示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是展示的内容,即要展示哪些东西;第二是展示的方式。语法展示首先展示的语法结构,案例中的老师通过学生if+subject+haddone的方式展示了虚拟语气的结构。语法展示的第二的内容是功能或者语用功能、语用意义。案例中教师也展示了虚拟语气的功能,如suggestion等。其实在展示过程中,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那就是策略知识。虽然案例中老师能够提示学生语法学习的策略,但是展示的方式仍旧需要注意。

首先给学生例句,让学生讨论,讨论例句中的名词性从句属于什么从句。不管是展示名词性从句,还是展示定语从句或者虚拟语气,学生了解基本结构、意义和功能即可,没有必要用太专业化的表达方式,甚至定语从句和虚拟语气都没有必要用英语表达。不管是什么展示,展示必须清楚、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老师不要做独生子女的保姆。既然是归纳,就让学生去归纳,学生充分的讨论。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说得太多的现象,总自己在讲。我们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特别是不要替学生说话,不要剥夺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可能。

二、训练。

语法训练是语法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法的结构和意义。案例展示的是定语从句的训练,教师能够通过实物、图片构建语境,制造运用定语从句的需求。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强调语法的应用性,这就要求语法学习阶段要突出真实性和任务性。

第一,目的要真实,如果我们要学生介绍某些物品,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要介绍。如对桷的介绍,对林黛玉的介绍等等。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真实的目的,则很难保证活动的真实性。

第二,语言使用要真实。所谓语言使用要真实指,活动必须使用定语从句,如果没有使用定语从句的必要,那么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介绍就失去了语言使用的真实性。当对方只是问,whoishe?我们回答hewasqinshihuang。也就足够了,当对方问whatisthis?我也可以只回答itisajue。如果对方不接着问whoisqinshihuang?whatisajue?那么,我们是没有必要用定语从句的。

第三,人物角色要真实。以定语从句为例,如果是对不了解林黛玉的老外介绍,那么人物角色是真实,如果只是让学生在同学之间介绍,就失去了角色的真实性。

第四,活动形式要真实,活动采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还是采用笔头表达的形式,必须符合实际交际的需求。

三、应用。

语法的应用是语法教学的关键,缺乏应用环节学生将难以展我语法。但是,案例中设计得定语从句的应用活动总是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编写成语故事是没问题得,但是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能用到几个that,who,when,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小组集体编写,采用接龙的方式讲故事本身就违背了讲故事的基本要求,还让我们的学生在听的时候数讲故事的同学在故事中用到了几个定语从句。很难想象有谁在听故事时会数对方用了几个定语从句,而我们也发现学生基本生没有用到定语从句。这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不能作为定语从句的应用活动。在设计活动时,第一要考虑语言的结构和情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是活动中必须使用所训练的语法项目,是否能够用到要应用的语法项目;第二个要考虑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哪些是要达到知识的目标,哪些理解即可。只需理解的项目在运用环节没有必要涉及,而要求应用的项目在应用环节必须能够用到。案例中的故事也许可以用到who,但是却无法使用when,where。这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设计要求的,除非这堂课的.应用目标只有who。但是,如果是这样在应用环节就应该明确应用的项目。

四、评价。

1、评价的标准。

评价必须要有一个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包括,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就包括,哪一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一些是需要应用的。目标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理解和应用存在着本质得差别。让学生看懂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子和我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定语从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第一,要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再看目标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课堂上的评价标准必须是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一般情况下评价标准要表现出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应该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同学。

2、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适应评价的目的和标准。评价的如果是理解能力,就要选择是听力理解还是阅读理解,如果是阅读理解,我让学生读一段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子;既然是理解题,就没有必要回答问题,可以采用选择的方式。如果是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比如回答问题。

3、评价的真实性。

评价活动一定要具有真实性,让学生看到语法学习是有意义的,语法不是不要为语法而语法。

4、评价的组织形式。

评价同样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个体活动、同伴活动还是小组活动。以讲故事为例。讲故事应该是个体行为,平时讲故事需要六个人在一起讲吗?当然作为一个训练,可以用连锁故事(chainstory)是可以的。如果评价的是每个同学都应该达到的目标,那么评价就应该采用个体活动。虽然《课标》提倡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课堂结束时的语法评价不一定要采用同伴或小组活动。

自评和互评是评价中常采用的方式。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学生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评价。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十

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和骨架,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语法规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法教学者,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多年的授课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语法教学需要融入到实际语境中。传统的语法教学往往只注重规则的讲解和练习,忽视了语法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然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工具,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语境来学习语法,比如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应用语法规则。

其次,语法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语法教学往往被认为是乏味的,让学生望而却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注重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方法,比如游戏、小组讨论等,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法规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再次,语法教学需要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语法知识是层层递进的,难度逐渐加深。对于学习者来说,一下子面对大量、复杂的语法规则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教授语法知识。我会提前进行预习,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逐个击破难点,掌握语法知识。

另外,语法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都不同,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善于个别思考和总结的学生,我会采用讲解和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一些喜欢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的学生,我会采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还可以融入多媒体教学工具,比如使用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最后,语法教学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语法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语法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融入实际语境、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和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以及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们能够提高语法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十一

反思性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的应用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现阶段,诸如孔子学院等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已经开始进行反思性教学法在教学工作的应用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汉语言国际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涵义与作用。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涵义。

反思性教学方法,是利用实际的研究与探讨,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教学工具的使用进行实际探索的一种方法。反思性教学法是将教学方式研究及学习方式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实现“教”与“学”的融合与联结。反思性教学法涵盖了思想认知及研究探索两大方面,包含了“思维”及“实践”两大体系,通过先进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反哺教学理念,思维与实践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反思性教学法的应用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探索。教师在应用反思性教学法时,需要将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对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进行不断地追寻与探索。反思性教学法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也并不单纯要求学生提高其学习效果,而是主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思考是否能够通过更加先进、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二)反思性教学法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会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与探索中,摸索出更加高效、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其教学质量与水平,弥补其在过往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与疏漏。

反思性教学法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持续地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要听取学生的反馈,从而判断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学方法是将教师与学生放到同样的层级,是教学平等的体现。教师在运用反思性教学法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环节。

1.细心观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性教学法要求教师细心观察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并对教学内容充分地理解。通过观察,教師能够寻找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这是接下来沟通、反思与调整改善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法需要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要有清晰的思路来分析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缺陷,积极构思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方法与策略,全方位、全角度地考量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之后有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及不足之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

2.交流沟通,尝试弥补不足。

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明确产生这种评价的原因,从而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弥补不足之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是课堂上的提问与观察,也可以是课后的询问与交谈,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也可以利用文字沟通,学生的反馈渠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感受,才能在现实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节奏,更好地明确教学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这种交流与沟通方式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育的平等性。

3.积极探索,改善现有教学方式。

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尝试”,教师需要不断升级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从而体现教学方式的先进性。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对是否已经改正了原有问题进行反思与判断。若问题已经解决,则教师可以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升级与探索;若尚未解决原有问题,则应该进行不断尝试,对有效的改正措施加以巩固,以防止问题反复出现。

例如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机构中进行汉语教学工作时,就在汉语语法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普遍难以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将汉语语法同英语语法混淆起来,无法理解“了、过、着”这些词语的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展得并不顺利。因此,应用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会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与学生沟通,尝试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探索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这些词语的使用语境,并安排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协作与情景演练,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世界各地都有开设的孔子学院,对于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反响来调整教学活性,灵活转换教学方式,并督促学生养成写汉语日志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通过facebook等网络信息平台来记录其日常教学活动及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与体会,寻找自身教学问题,进而对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如上文所述,在课后,教师会同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听取学生的感想,进而积极调整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多采用鼓励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孔子学院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共同主办的“汉语桥”中文大赛,就延选学习水平较高及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参加其各自国家的预赛,并邀请其中的优胜者来华参赛,对于优胜者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汉语言学习能力。

三、结语。

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自发地、主动地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并在课后与学生积极沟通,调整教学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责任教育,明确教学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明真.反思性教学法在当代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十二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英语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造成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所以老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要抓关键事件,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

3、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时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术,等等。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一)启示之一: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

(二)启示之二: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说到底都离不开下面两条。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班级体制下不同类型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凡是在这两点上取得一些经验的课堂改革,往往都是比较成功的。

(三)启示之三: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

(四)启示之四:一切的改变始于课堂,在于课堂,成于课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我(学生)的课堂我做主”;“我(学生)的班级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立足三个改变:

一是“师长”变“学长”;

二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是“教室”变“学室”。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启示之五: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方向。

(六)启示之六:课堂教学改革,一般而言,强调有效教学实践,凸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无不体现提高课堂效能,尤其是提高学生学的效能这一基本理念。

(七)启示之七: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改革,都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放课堂,解放学生。

(八)启示之八: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在观念转变层面上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师要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我们必须摒弃过时的、陈旧的、低效的、机械的、一成不变的主张和经验,坚持“两个增加、一个减少”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家李希贵说的好:“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空间”。

(九)启示之九: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一句话“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因为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教师讲。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放手;学重要的在于说,因为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间说说,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说明他是真的学习了。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表达、互动、互助、合作、交流、点评、质疑等,都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昌乐二中的课堂这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十)启示之十:课堂教学改革,有三点需要我们关注。

一是要坚持“不惟模式唯高效”,不搞“一刀切”和“大一统”。因为:“学科不同则模式不同;课型不同则模式不同;内容不同则模式不同;教师不同则模式不同;学生不同则模式不同”。

二是模式不能追求高深,简单才是事物的本质,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课堂就成了知识的超市,就成了生命的独欢。本来简单的问题简单化,过程简单,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的模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相信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

三是不要刻意去追求模式,循规蹈矩地去遵守某种模式,因为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是永远在变化中的,因为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你可以去构建适合你的课堂模式,但最高境界是无模式,因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十一)启示之十一:打造高效课堂,仅有理念与模式、教师的倾心投入、校长的强力推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和机制来支撑和保障。比如,制订高效学习计划,建立高效课堂研究小组,规划详尽的,可操作的具体流程,构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高水平实现。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国家、省、市一直在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规定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不准补课。因此,课堂转型、课堂变革、强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能,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吧。

(十三)启示之十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各地名校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当下,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烽烟四起,已成燎原之势。改变正在进行,改变势不可挡,改变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紧紧跟上改革的步伐,那种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早改早受益,早改大发展,不改就是退步,不改终将被淘汰。我们必须奋起,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向先进学校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照搬照抄,纠结在一时一事上,我们需要在领悟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地放矢的、有选择的、有整合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借鉴,决不可以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转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我们自己的课改理念,构建我们自己的课堂模式,这就是打造“五要六力”高效课堂。

以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进行说明:

一、理念之变——从学生被动听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崔其升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从课堂突围,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改变课堂教学,应是改变学校的关键。为了推动还话语权给学生的课堂成为现实,学校曾规定了一节课的时间分配,即“10+35”,教师在一节课上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和参与的时间为35分钟;一堂课被硬性规定为学生占多少时间,教师占多少时间,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在当时的杜郎口中学却是起到了推动改革的作用。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是理念变化的第一步。直接的变化就是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然而,活起来以后,如何处理活与实的关系;动起来以后,如何处理动与静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发展能力。除了话语权,学校还要让学生深度参与,在课堂上说、评、议、演、写,进而提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的要求,使学生知能并进、身心健康、勇敢有为,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理想追求及终身发展,最后凝练出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课堂教学新理念,这样的理念把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评价之变——从评价教到评价学来引导教。

课堂教学要转变,评价就必须有相应的改变。在杜郎口中学,改革之初,为了实现还话语权于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的课堂教学,学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一共有三条四方面的要求:

一是对课堂气氛的要求:教师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二是对活动形式的要求: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是对学生活动量的要求:学经过多年的高三英语教学,我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觉得语法教学可以这样来进行:

1、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让学生保持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体验。

兴趣是第一老师。有趣的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老师所讲的语法项目才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2)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在传统的语法讲解为主的课堂里,教师不易管理学生,于是他们就容易走思,这样,就总是会被老师和同学落下;如今,我们老师应该力求在语法课上让学生的思维和大脑动起来。有他们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才能够更全神贯注的学习课堂知识与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3)科学操练和及时指导相得益彰。

在语法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感知接触,而且我们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语法的形式和意义进行讨论和归纳总结,也要他们尽情的在句子中反复使用和体会该语法功能。

2、备学生的英语基础。

要注意任务设计的差异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实际能力,设计不同的任务。教师对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必要扶着走很远,学生们会自己主动去够取更多的知识,表达更多的内容。而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强的学生可能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备训练方法。

在实施语法教学时,并不能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单选题的训练,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周红老师讲述的语境下的教学给我感触很深。还可以使用听英文歌曲的形式,通过挖空,把一些重点知识都使学生感兴趣的接触并感知,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会一边哼唱这首歌,一边去回味老师讲的语法点,一举两得。

除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还可以是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看图说话,补全对话,改写句子等形式来训练其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新课程鼓励采取一切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精心有效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起着指导者、激励者和调控者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的耐心,需要对语法知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内在理解,,我会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语法教学原则,尽快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法教学之路。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十三

近20年来,我一直带毕业班的语文课,而我听带班的语文高考成绩一直是全县和全校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如果说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了“低起点教学”。

一个班中少数学生成绩好,算不上教学成绩好;只有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好,那才称得上真正是教学成绩好。所谓的“低起点教学”,旨在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就应不但不忘掉中差生,而且要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在提高中差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不但不能抛弃统编教材,而且要让中差生前进的脚印一步一步都落在统编教材上;在训练中差生掌握学习技能时,不仅不能去搞“花拳秀腿”,而是要从“稍息、立正、齐步走”的基础训练开始。

一、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

实践证明,不论哪一门学科中,把教学注意力集中在少数“高能生”身上,都是一种极大的失策,对于语文教学就更是如此。我认为,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差生身上,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战略起点,是否选对这个起点,从根本上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基于这种认识,我每年带了高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摸底,将学生按基础状况分类,要求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在信中说明自己的学习现状、知识缺漏,提出对教师的建议和要求,参照这些内容,制定出以中差生为主要对象的全年教学方案。

“高能生”都是相似的,中差生各有各的差距。有的差在意志上,有的差在基础上,真正差在智力上的极少,因此他们完全有希望赶上前进的队伍,在帮助中差生补缺漏上,我要求他们每人借一本近年来的优质资料,从中确定阅读练习的重点,鼓励他们以写纸条的形式向教师质疑问难。

二、始终以统编教材为教学内容。

教材中蕴含着最基本的和最全面的营养,它不但是课堂教学围绕的核心,而且是课外温习的最好的参考资料,对于中差生就更是如此。中差生必须过了教材关,才有可能走出学业落后的沼泽地。因此我们平日的教学,要摆对课本和资料的位置,要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总之,要以课本和课内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后达到举一反三、迁移扩展的境界。

以课本为中心,不是简单到在课本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对课本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依托丰富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例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境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把握语意”、“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等等,必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分散训练的战略,把一个总的任务和大的任务,分散成部分和小的任务,在每一节课不同的一二十分钟内分散解决。但是在大的分散训练的格局下,又要集中优势兵力和时间集中讲解、重点突破、大打歼灭战。

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扩大课堂教学的战果。一方面要贯彻由点到面,即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恰当地向四周辐射、延伸、拓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要贯彻由面到点,即把零散但相关的知识按着多项或单项的形式联结成一个完整体系,进行揉合、凝聚、统一,从而给学生头脑中一个整体和全面的理解。

三、以基础训练为教学出发点。

在选定了统编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后,我们便要以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或者说围绕统编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事实正是这样,只有持之以恒的常规训练,把每个知识点都夯得很实,被训练者才能在应试训练中产生较高的悟性。

(责任编辑杨华忠)。

语法教学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科学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是科学课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缺乏兴趣,实验过程不得法,教学效果底。因此,笔者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明、明、精、巧、全四步实验设计法,来提高探究实验效益,为学生及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

一、明——明确操作目的,引领学生把握科学探究方向。

在小学科学课堂里,将孩子们眼中一个个复杂难解的科学现象转变为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师恰当的点播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实验的目的,把握好总的目标和方向,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才不会盲目,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在明确操作目的时我的做法是:有效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方案的设计首先要从选择问题开始,有效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感觉有疑惑的问题或者产生想探究的问题,从而引起他们认知的冲突,继而想探究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生成的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事实支撑的情况下大胆猜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组内探讨的问题。查阅资料,夯实实验设计的基础。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科学知识,对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和收集相关的文章和资料,注意引用新观念、新信息,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注重知识积累,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目的,探究科学实验的原理。学生明确自己在探究过程中要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实验目的和科学原理是什么,以小组形式通过研讨,对交流中积攒的问题进行提炼,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料,经过互动交流解决课程中能自我解决的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主要问题,作为本课的探究内容。学生在操作时会有明确清晰的方向,这是提升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前提。

二、精——选择材料精准,为科学探究实验提供保障。

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操作时所选用的材料要精准,引导他们根据科学探究的`主题选择需要的、适合本次实验的实验用品,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学生从中筛选出对科学探究最适合的。在指导学生实验器材的选用方面我是这样做的:多维思考,选择精准的实验仪器和材料。学生所选择的仪器、药品要依据科学探究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来确定;依据清晰实验结果选材,选择的实验材料要以能非常容易的展现清晰的实验效果为首选;依据满足现有条件选材,首选实验室中现成的实验器材。依据实验简约性选材,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还应遵循完成实验所用时间较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师生搜集、补充“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对于实验探究中缺少的材料,设立“有结构的材料超市”,这些材料既能揭示与探究内容有关的现象,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摆弄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巧——设计方法巧妙,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时,要运用巧妙的方法引导他们多思考:“为了搜集需要验证的证据,我们要做什么?首先完成什么?”组织好严谨而周密的语言步骤来。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并设计实验步骤,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以下方式进行方案的设计:互动交流,创设情境完善实验方案。思维碰撞,反复实践改进方案。在实验中学生考虑到了安全注意事项,因此顺利完成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变能力化繁为简,巧用词语确定实验方案。将“科学实验方案设计四部教学法”与科学课型有机的结合,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区分类别,采用不同模式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类别的实验探究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变换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套用“方案设计四步法”的教学模式,进入某一种课型的学习,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四、全——资料记录全面,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性的“记述”是将实验做精确的描述,使不同的人均能由它解读到相同的事实。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就是----记录,所有数据资料的整理一定要真实、全面。对实验过程中所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数据进行规划,提前设计出表格,以便实验中使用。阶段记录。实验记录贯穿于整个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在整理数据资料时要先做好规划,设计出相应的表格等资料,以备实验操作时使用。实验前的资料:在方案设计初始阶段,要根据组内同学讨论交流的结果设计出如下内容:实验装置图、实验记录表、方案流程图、方案文字资料:实验操作步骤、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药品、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中的资料: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真实记录,观察记录全面、实验后的资料:将所有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方式进行整理、汇总,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全面详实。实验记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是对学生思维的再现,证据的获得,实验结论的提升,实验评价的依据。通过实验设计的训练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科学思维的范式,整理数据、寻找规律、总结提升、公布结果、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从实验探究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8310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