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励志文章 企业员工励志文章(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3 04:14:04
最新企业励志文章 企业员工励志文章(实用10篇)
时间:2023-11-03 04:14:04     小编:文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励志文章篇一

人生如战场,如果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就气馁、打退堂鼓,怎能成就大事。许多人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诚心不足或者没有对成功的热望,而是缺乏足够的耐心。这种人做事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起事来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行为产生怀疑,永远都在犹豫不决之中。世界上没有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真正成功的。坚忍者能以倔强之品性抵挡住人生之逆境,人、如没有坚忍之性,则难以求成也。一个人要摆脱困境,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坚忍的品格和超人的意志来支撑自己。

《易经》云: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在事业低谷的时候,预示着胜利美好的时刻就要到来。因此一个人成事大小的关键,一定要靠“坚忍”,做任何事要一直努力做好,一切向前看,在坚忍之途上矢志不移。顽强与坚韧,是行动的基础,是一个人走向成功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只有心里充满必胜的信念,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确信无疑,并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他才可能迈出坚定的步伐,产生克服困难的力量与智慧,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最后达到目标。另外自胜之力就是人的忍耐力,是能够克服困难摆脱逆境,承受压力的基本素质;是坚忍品格不可或少的要件。人都有承受压力和困难的潜力,能否承受大的压力和困难,是能否成大器的关键。故而我们应该在各种逆境中擅长磨砺自己的意志,经常提醒自己要坚忍、要矢志不移。有志者断然不肯居下流,坚忍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坚忍到达的地方金石也会为之所开。

要生存,就要进取;要成功,就要坚韧,大部分的成功都是凭借这种自强不息、向挫折、困难挑战的不屈毅力,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卓越的人有一大优点: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诗人但丁也曾经说:“我推崇勇气、坚韧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帮助我,对付我在人世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难。”也许我们算不上卓越的人,但只要有了顽强和坚韧的精神,我们就可以像狼一样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并且去战胜它。即使我们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也不是我们自身的原因,至少在精神上我们是卓越的。许多人都缺乏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有些人虽然有一种一时冲动的激情,但却缺乏面对挫折的坚韧毅力,因此成功往往与他们擦肩而过。具有钢铁般坚强毅力的人,他们从不会想自己能否成功,他们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向前,如何接近成功。

很多伟人们都认为意志坚韧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马克思认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狄更斯则指出,“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正是靠着坚忍的意志,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克服了多少困难,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一步步走到了胜利,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青年人来说,我们常常要坚韧,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中,“拼”各种天生资源的时代里。坚强人物前行的步伐绝对不会被任何东西所阻挡。俗语说:“刀靠石磨,人要事磨。”的确,唯有经过一番寒心彻骨的历练后,才能够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明智地把握住机会,寻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将事业危机化为转机,进而开启良机,成就出色的事业。

坚是一种特性,坚不可摧就是此意。老子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因此只有坚是不行的,还得有韧,韧是顽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忍耐力。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坚强的毅力对于他们的成功则更为重要,毅力能创造奇迹,能化平凡为神奇。有没有顽强的毅力,是能否登上成功之巅“天梯”的决定性因素。摘取奋斗之果的佼佼者是最令人钦敬的,而多数人却在毅力的试金石面前败下阵来。具有坚韧性格的人是无敌的,这种人做事专一,永不会放弃,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性格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成功,因为他们绝不轻言放弃。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

富兰克林说:“有耐心的人,无往而不利。”耐心需要特别的勇气,对理想和目标全然地投入,需要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这里所谓耐心是动态而非静态的,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是一种主导命运的积极力量。这种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源源不尽,但必须严密地控制和引导,以一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执着,投入到既定的目标中,才具有人生价值。坚韧是一种刚强,坚韧是一种体现生命弹性的品格,坚韧是一种性格的魅力,坚韧是在坚持中体现出的一种韧性,它显得更理性,更富有张力。具有坚韧性格的人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夹缝里求生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

有了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韧性,能给普通人带来奇迹,让他由平凡走向伟大。同样,拥有顽强的毅力,残疾之躯的人也能创造出人们难以想象的奇迹。人常说,我们缺乏的是经验,拥有的是时间,用最合理的时间换得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迈向达成理想的坚实基础。其实,这些话的背后,还是有些含义的。通达梦想彼岸的过程常常是艰辛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更需要的是坚韧。

励志文章2:失败是条绳子

失败是一根绳子,有的人用来继续攀爬更高更陡的山峰,有的人把它当作了自缢的工具。

面对失败这根绳子,很多人都明白,该把它当作攀爬的工具,事实上很多人也做到了,所以就有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安慰;可是也有那么一些人,硬是把失败当作了离开这个世界的通道——“不是我不想活,是我已经没有了退路”。

说实在的,当生命和成功或者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生命已经失去了生命该有的意义。

因此,把失败当作结束生命的理由的人除了证明了他的懦弱和愚蠢之外还能证明什么?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自杀者都是因为失败。比如屈原之类的。看起来,他是死于他的失败。他没能阻止楚国被并吞的命运。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作为我个人的理解,他是死于对前景的恐慌。国破了,山河易主了,屈大夫就要沦为阶下囚了。他一个人的荣誉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赖于呼吸的空气被抽干了——除了为楚国效力,他似乎已经找不到别的生存的理由。

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比找到死的理由要难得多。

找死可以有很多借口,可是要让人活着有一个理由就太难了。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死。

那么,如果你还想活,还有活的理由的话,不管是怎样的失败都是不能打垮你的。

所以,你该拿那根绳子去继续攀爬,直到你认为可以达到的高度……

励志文章3:人生没有如果,命运不相信假设

人生没有如果,命运不相信假设。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忘记你所失去的,珍惜你所拥有的,未来的命运会怎样,全在于今天的努力。谁都不能苛责一个努力的生命。不管是怎样的人生,只要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就该无怨无悔,就无需“假如”。

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洪炉可以炼成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生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在高峰的时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时候,不必落泪。一浪翻一浪,一波过一波,便是人生的彼岸。

每个人都要记住,我们都要服从一个规律,没有人例外,叫做自作自受。每一个人,都要替自己的行为负全部的责任,你推给别人没有用,你也推不掉,谁也不会替你扛。没有人害得了你,没有人救得了你,赏识你也没有用,打击你也无济于事,一切就是自作自受。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人生规律。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在人生的大舞台中,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永远是鲜花坦途,总会有荆棘坎坷,身处顺境时,我们居安思危,路才长久。身处逆境时,我们坚守希望,才能走出困境。无论怎样,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电影中的主角。命运的安排,成为我们修炼的助缘。心怀善念,坚持信仰,发扬正能量,感恩身边人,收获清净和喜悦。如果爱里没有责任,爱就变得自私。如果爱里没有节制,爱就容易放纵。如果爱里没有平等,爱就变成一种施舍。如果爱里没有尊重,爱就变成一种专制。如果爱里没有喜乐,爱就不能成为真爱。如果爱不能光明正大,爱就是罪恶的化身。

拥有,只需足够就好。手表,只有一块你能判断现在几点钟;有两块反而很难确定。爱人,只有一个就能全心全意相爱,多了反而纠缠不清,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食物,能吃好则可养身,吃多了反而伤胃。幸福不需多,心里快乐就好,追求过多的幸福,累了身体累了心,再多的幸福也是累赘。

我们有时会错误地以为,得不到的,才是珍贵的,已经拥有的,都是廉价的。得不到的,因为缺少深入的了解,它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象,展示给我们一个绚丽的外表。如果有那么一天,你距离它近了,知道了它的真相,你才发现,它和我们拥有的,竟是那么的相似。别把眼光停留在想象中,你拥有的,都是你的幸福。

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你心中的郁闷;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丧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希望的破灭;最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你心灵的死亡;所以我们凡事要看淡些,心放开一点,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起伏,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的人;喜怒无常,也注定会破坏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所以,懂得做人,有时候比懂得做事更重要。即使你不懂怎么为人处世,至少也要学会控制情绪,而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

励志文章4:目标由己不由人

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有目标。有时,目标由我们自己设定,有时由别人设定,如父母、祖父母或老师。有目标当然是好事,这使我们始终保持航向,每迈出一步都为下一步带来鼓励。可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有些别的意识。

当你设定了某个目标时,要注意留给它一个发展的空间。因为年轻的你可能会不断改变想法。你的环境也在不停变化,那些在今天看来很不错的专业可能以后就不那么吃香了。需求量大、薪酬优厚的职业吸引着大量毕业生,可到下一年的人才招聘会上,这些职业的人才可能已供过于求了。因此设定目标时,最好不要随大流,而是选你最渴望做的事。

一台机器可被拆分,复制每个零件后,再组装在一起。但人的生活方式却不能如此,即使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我们依然不能、也不该复制别人的脚步。

著名体育用品公司耐克公司的创始人菲尔?奈特,最初的生意是以车后备箱为柜台来出售跑鞋,小开始却得到了大收获。这看上去不难复制,但如果你不具备菲尔?奈特之所以能成为菲尔?奈特所必需的那些要素——对体育的巨大热情、以及用装备全力支持运动员的奉献精神,你就很难成功。

若干年前,我们访问了耐克的华盛顿总部。当我和奈特及其核心管理团队共进午餐时,我意识到,他们的心是在为运动而跳。奈特是个认真的奔跑者,他的妻子在奔跑,他的管理团队也在奔跑,所有的谈话都围绕着奔跑与运动。这就是他们的动力:对运动的热爱与激情。可并非每个人都如此。

再让我们看看另一模式。鲁本?马特斯和妻子罗丝的创业方式与菲尔?奈特有几分相似。从波兰移民美国后,他们先在一辆马车上出售自家制造的冰激凌,大部分是卖给学生的。鲁本负责开发不同口味,妻子负责销售。与那些使用非天然配料制作简单冰激凌的竞争对手不同,他们使用的是奶油和天然香料。为了与众不同,鲁本给他的冰激凌起了个欧洲名字——哈根达斯,虽然对美国人来说,这名字不易发音。后,哈根达斯的销量达到7000万美元;今天,它成为一个全球性品牌。

这些成功故事带给我们的,其实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才是关键词,而答案来自你自己。

所以在设定目标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这个?也许你现在并不喜欢自己所在的学校,但这并不影响你“为什么”学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而非为了别人。学会如何去学习,非常重要。如今的世界瞬息万变,要计划一个毕生从事的职业,几乎不可能。因此,你不可能完全跟从一个在昨日世界中奏效、由别人因为他的那个“为什么”而创造的模式。

百合花永远不会成为玫瑰,紫罗兰也永远不会是菊花。我们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潜力。我们仰视的这些榜样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不管他们做什么,他们都知道自己为什么做。我家附近的一家肉店老板因为信奉“顾客应享用最高质量的健康肉类”而把采购目标设定为“从小农庄直接采购母牛、小羊和鸡”,他的目标与他的信念相连,菲尔?奈特们也是如此。

所以,有一个清楚明白的“为什么做”,才是你迈向成功的真正动力,它会像对你的榜样们起作用那样,也对你起作用。

励志文章5:压力催人进

假如有一个问题这样问你:“那些失败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可能人们会习惯性撇清与失败的关系,而强调客观原因,比如被坏老板炒鱿鱼,比如受到同事排挤,比如竞争对手太强大,比如遇见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等。

这些糟糕的回忆和你所认为的障碍构成了你的答案,于是,你就只能表现的像个失败者一样垂头丧气,没有生机。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你就会变成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被失败的压力压垮,遇到了好机会也不敢去争取,这样下去,你也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心理:开始做某件事之前,心里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我能不能做好这件事?这件事这么复杂,到底我行不行?”没有谁一开始就具备处理一切的能力,能力都是在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短时间内根本修炼不来。可怕的是你认为自己不行。如果你一直给自己“失败者”的定位,那么,成功对你而言,比登天还难。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

人和动物一样,没有压力只会让一个人意志消沉。看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不是迫于“让公司活下去”的压力,根本不可能会有后来的辉煌发展。

想到一句老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如灰。”面对压力,只有扛住“巨石压顶”的压力,才能保持前进的步伐,不被时代和生活淘汰。

企业励志文章篇二

鉴于企业的特点及管理的需求,在公司《绩效管理制度》中,重点强调了《每月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并作为重点的考核项目。为了对考核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支持,逐步规范工作计划的管理,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为完成年度各项经营计划提供保障。

二、适用: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管理岗位。

三、责任:

1、工作计划管理的职能管理责任为公司企划部。

2、工作计划管理的直接管理责任为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

3、工作计划管理在分管系统的责任为公司各分管副总经理。

4、工作计划管理的总负责人为总经理。

5、公司所有管理岗位(员级以上)的员工、公司各部门及公司整体每月都必须制定月度工作计划。相应管理岗位的员工对于工作计划的管理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程序:

工作计划制定的程序是:

1、各管理岗位员工先制定本人的工作计划。

2、各管理岗位员工(包括部门负责人本人)的工作计划制定完成后,由部门负责人主持进行汇总、平衡,甄选出具有共性的、重要的、急办的,且需要部门整体配合的工作,形成本部门的月工作计划。

3、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制定完成后,由各系统分管副总经理主持进行汇总、平衡,甄选出具有共性的、重要的、急办的;且需要系统整体配合的,或需要与其他系统(或部门)协调的;公司本月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形成分管系统的月工作计划,即副总经理的月工作计划。

4、根据同样方法,由总经理督导,企划部组织,选出共性、重要、急办,且需要各部门整体配合的;工作,或需要与外部协调且需要公司层面沟通的;月度或年度总体计划但需要在本月完成的工作,形成公司整体的月工作计划,即总经理的月工作计划。

5、各岗位及各级的月工作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批准,否则视为无效。

五、内容:

为了尽快规范和完善公司工作计划的管理,公司暂对工作计划的总体内容做硬性规定:

1、按照规定的模板填写。

2、按照规定的工作项目分类比例安排。

3、暂规定每月工作计划的工作项目原则上必须有十项。(但不是流水账式的普通日常工作)

4、在各岗位的每月工作计划中,重点工作要求要有2—4项,关于岗位工作的创新项目(包括制度、建议、方法、流程等)必须有1项,其他为每月必须完成的工作。

5、在部门的每月工作计划中,重点工作要求要有3—5项,关于部门基础建设(包括管理、制度、流程、技改、建议等)的工作必须有1—2项,公司月度必须完成的工作由本部门负责组织(或协调)的3—5项,需要配合其他部门的1—2项,其他为每月必须完成的工作。

6、副总经理(系统)的月度工作计划同上。

7、在公司每月度的工作计划中,重点工作要求要有3—5项,关于公司基础建设的工作(包括文化、管理、技改、基建、投入等)要有2—4项,公司战略规划或年度经营管理计划必须在本月完成的1—2项,其他为每月必须完成的工作。

六、要求

1、工作计划的制定及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编制栏由本人签字,审核栏由直接上级签字,批准栏由间接上级签字。

2、工作计划在制定中,经过两次(含)以上调整未被批准的,不能参与本月绩效考核,即本月绩效考核为零分。

3、各项工作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要根据《月工作计划》表中规定的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沟通或调整,以保证工作计划能顺利完成,同时也体现工作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各项检查均要形成相关纪录,相关记录的检查和处理结构必须逐级上报,直至总经理。

4、重大检查和处理意见(或有争议的)需报每周的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

5、各项工作计划执行期完成后,要在下月初按规定时间进行总结和评价,由企划部统计、汇总形成分析意见和各项考评结果。

6、每月各项工作计划执行的特殊情况(重大和特殊的奖罚)的总结和考评结果及处理意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通过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要向全公司进行通报或公示,以体现考评的公开、公正、公平。激励员工的进取精神。考评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

七、工作计划管理的工作由总经理亲自主持,企划部具体组织,各系统、各部门负责人重点操作。

各管理岗位员工要全力配合,其配合的程度与其结果是相关的,所以也在考评项目中。

八、具体的操作程序,按《月度工作计划管理流程》执行。

企业励志文章篇三

1.我们向来喜欢崇拜自己的人,但我们不一定喜欢自己崇拜的人。

2.团队的一份子要学习;达成目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什么是团队,看这两个字就知道,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这就是团队。

4.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

5.除了我个体的强大以外,还因为我属于团队!

6.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7.我们一起创建的是团队的文化,而不是抱怨的文化。

8.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9.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10.经营企业,是许多环节的共同运作,差一个念头,就决定整个失败。

11.客人面前只说我们,没有你们他们,这样才能保持内部团结。

12.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13.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已经很好了,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必须要往前走,因为我不仅只有自己,还有我的团队。

14.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15.修剪的树木,生长得又直又高;齐心的人们,团结得又牢又固。

企业励志文章篇四

1

人这一生,无论多么光鲜,总会有不如意、不得志甚至是濒临绝境的时候。只不过,面对痛苦时,每个人的抉择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在低谷当中,我们面对痛苦如何思考,人生就将如何改变。

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小故事,美国海军上将斯托克代尔在越南战争中被俘,被关押了长达8年的时间。期间,他被拷打20多次,却带领同伴作出各种斗争,以提高美军战俘的待遇并增加获释的机会。因此,获释后的斯托克代尔成为了美国的民族英雄。

著名的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慕名找他做了一次访谈,柯林斯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熬过那8年悲惨的战俘生活,坚持到最后获释的?”

他回答说:“因为我有一个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来,一定能够再见到我的妻子和孩子。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使我生存了下来。”

柯林斯又问:“哪些人没能活着出来?”

斯托克代尔察觉到柯林斯的困惑,补充道:“那帮乐观主义者会说‘圣诞节之前,我们一定出得去’。圣诞节会来临,然后过了。他们又说‘复活节之前,我们一定出得去’。复活节来了,又过了。然后是感恩节,再然后是下一个圣诞节……结果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他们逐渐丧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劣,于是,他们郁郁而终。”

最后,斯托克代尔总结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你不能把信念和原则搞混。

信念是: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个信念千万不可失去。原则是:你一定要面对最残忍的现实——无论它们是什么。

没错,这就是著名的斯托克代尔悖论。

2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临低谷时,往往都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然而当低谷挥之不去,困境越来越难熬的时候,乐观也随之而去了。

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也就是我的女儿降生的第二年,我离婚了,成为了一位单亲妈妈。

虽然在离婚的时候,我做好了一切的心理准备,但除了情感上的失落之外,生活的琐碎更是让我措手不及。那时,我的事业刚刚起步,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写作上,而孩子又正是需要呵护的时候,每天我的睡眠时间甚至只有两三个小时。

我必须承认,那个时候,女儿的养育、家庭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但幸运总是离努力的人更近一点,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迎来了事业上的重大转机。

我的一部作品的游戏改编权获得了签约,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经说过:“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只有感受过生命不易之后,努力获得的收获,才会显得格外芬芳。

3

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也许正是转变的时候:改变固有的思想,人生就可能迎来转机。

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个因为绝望而自杀的人,在刀划过手腕的时候,她真实地感觉到了切肤之痛,感觉到自己还是有感觉的,自此决定不管怎样,都要活下去。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残酷。而锅底法则告诉我们,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这是我们要坚定的信念。

还记得和女儿一起爬山的时候,小小的她执意要选择徒步,像个小大人一样对我说:“妈妈,有人选择坐缆车,有人选择走路,但是我不觉得走路又慢又辛苦、没意思。走得慢,才会看到更多的、更美丽的花儿呀……”

我想,那些曾经的苦难,到了现在,早已化茧成蝶,成为我最宝贵、最美好的回忆。

励志文章2:生命中谁没有过幽暗的时光?

1

在一个小群里,有人发上来一段视频: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在捉弄一个残疾人。那个人没有双腿,面前放了一只搪瓷盆乞讨,几个小孩把他的搪瓷盆抢走,他爬着追了半天没有追上,坐在地上哭了。

我也哭了。我曾经也是那样的坏小孩。

小时候,我有一个邻居,他们家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小女孩,先天聋哑,名叫二妮。她特别喜欢找我玩,虽然她唯一的发音只是“啊”,但是我真的能听懂她想说的话。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去上学,只有二妮留在家里(那时,聋哑学校还特别少)。每次,我上学或者放学遇上她时,她总是一脸的艳羡,我都会故意昂首阔步,满心得意。

暑假的一天,我和二妮在门前的树下玩跳房子游戏。我违了规,却不肯换局让她玩,她急得面红耳赤和我“讲”道理,可再怎么讲也只有一个“啊”字。我边玩边扮鬼脸,还学她“啊啊啊”的样子。

妈妈从外面回来,看到这一幕,气得咬牙切齿地骂我:“你学都白上了?!欺负二妮算你有本事吗?”

我知道自己过分,赶紧拉着手和二妮道歉。她笑了,表示原谅我。晚上吃过饭,妈妈和我说:“你们天天坐在教室里读书,二妮只能在家看弟弟,她也特别想上学,经常领着弟弟去学校门口玩,眼巴眼望看着你们,她多可怜啊,你以后不许欺负她!”

后来,我一直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很少和二妮见面了。偶尔听妈妈说过她的一点消息,老大不小时,才找了一个条件很差的人家嫁出去,就是没日没夜地干活,糊口度日,过得很清贫。记得电影《七月与安生》里有一句话:女孩子这辈子,哪一条路都不好走。可再难,对于我们这些正常人来说,或许只是难一阵子,而二妮她们,更多的是一生都在艰难里挣扎。

2

我是街角那家水果店的常客,有好几次,在门口总会遇到一个中年女人,一只手拿着搪瓷缸子小声地和路人乞讨,另外一只袖子空空荡荡。我偶尔会给她一点零钱,但从没注意过她。

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从水果店出来,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直直地摔下来,膝盖磕在水泥地面上,水果撒了一地。

我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并不是有多疼,只是那时,正是我生命中遇到的最灰暗的一段时光——母亲下了病危通知书,随时会永远离开我;工作处处不顺心,夫妻关系也糟糕。那天,我精神恍惚,觉得自己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借着夜色,我把压抑了很久的情绪哭出来。人来人往,并没有一个人为我停下脚步。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妹子,别哭了,没有过不去的坎,日子还得过呀,回家吧。”

我抬起头,是那位乞讨的大姐,她把搪瓷缸子放在地上,用一只手帮我把散落的水果装起,那一只空荡荡的袖子,已经拖到地面上。我感激地看着她,拎起水果,说声谢谢。

是的,这一生,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而这一切,只要鼓起勇气,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更多的,却只能是同命运握手言和。就像那位大姐说的“日子还得过呀”,话语间透着几分无奈与苍凉。

3

上大学时,有一次演讲,题目是《我的母亲》。我的一位同学走上台说:“我的母亲,是一位聋哑人……”我们惊呆了。想不到,她那么有勇气。

一次,我和她聊天,说起她的妈妈。她说,妈妈虽然先天有不足,但心灵手巧,特別善良,她从小都没有感到自己比别人家的孩子缺少什么。妈妈和全家的关系都很好,经常帮助奶奶干活,帮着婶婶带孩子。她会做各种好吃的,房前屋后的邻居们,都是他们家的食客。

我同学说她母亲时,一脸灿烂,言语间没有一丝伤感和遗憾。这个貌似残缺但幸福满满的故事,听得我满心欢喜。

当然,身边也并不缺乏此般温暖的故事。记得看过一条新闻。

出租车司机老马经过一所盲人学校时,一位盲人小伙子上了车。上车后,两人聊起来,小伙子十二岁那年因病双目失明,这次是回学校看望老师,准备找工作。到了小区,小伙子掏出钱包准备付钱,老马赶紧按住他:“不收您钱,我不伟大,但再怎么说我挣钱也比您容易点儿!”

老马正要离开,一位穿西装的中年人上了车,到了目的地,这位乘客掏出三十元钱,说:“师傅,不用找了,还有刚才那位的车钱一起给您。我也不伟大,可能我挣钱比您容易点儿,您以后遇到他们的时候,都帮帮忙吧。”

“我挣钱比你容易”,这句话里面,没有炫富的心态,没有歧视的眼光,也没有同情的成分,有的,只是“我想帮你一把”的愿望,真好。

每每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妮,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惟愿她,在我看不到的岁月里,一切安好。

惟愿他们,生命中没有幽暗的时光,只有蓝天白云的模样,春色满园的花香,和人世间的善良。

励志文章3:难走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困难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2年对美国人民演讲时说:“我们选择在这个年代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正是因为它难。”也正是这句话,激励了一代美国航天人,最终完成了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登月任务。

徐小平说:“当有两件事摆在你面前,一件你轻松可以上手,一件需要你从头学习摸索,别犹豫,选那件难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难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我所认识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种‘舍易求难’的本能。”

或是出于本能,或是因为惰性,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大多数人更愿意做那些看起来比较容易事,尽可能避开困难的事。同样,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倾向于寻找捷径,而不是直面问题本身。

潜意识里的想法大概是:做困难的事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而且是否能达到目的还是个未知数,一旦失败,得不偿失。做简单的事能尽快见效,代价也最小。

这种想法看上去很聪明,好像是一个经济上寻求最优解的方法。其弊端在于只看到了做困难的事所付出的代价,而没有看到在这一过程中所收获的成果。

比如,一个程序员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他可以选择直接去询问更有经验的人,也可以选择踏遍互联网、翻阅若干教程、书籍去研究解决方案。

虽然第二种方法耗时费力,但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他还知道了类似的问题到哪能找到参考方案,哪个网站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哪些书是该领域内最经典的著作,或者还会遇到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遇到了某个问题,那么很可能你将来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刚开始可能比较难,以后会越来越容易。

美国互联网支付巨头paypal公司ceo彼得·蒂尔有一个著名的管理哲学叫做“极端聚焦”哲学,他要求paypal的管理者和员工只专注最重要的核心业务;年终总结的时候,也只能写一项对公司最有价值的贡献。而不是象其他公司那样被要求写出“你本月底五大工作重点是什么?”或者“衡量你本季度工作成效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等等。

彼得·蒂尔是这么解释他的理念的,他说:

人其实是喜欢逃避挑战和困难的一种动物。比如,现在你手头上有两个任务:一个非常难,没有明确答案,但是一旦解决对公司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另一个,答案相对明确,对公司也有些帮助,但好处没有那么大。这时候,人往往会优先去解决那个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一旦解决完了,他会给自己再找一个简单的问题,最后那个非常难但是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就被搁置了。但如果你只有一个任务,你就会拼命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它。因为你逃无可逃了。

蒂尔说:公司如果一直在忽略95分难度的问题,而一直在解决80或者85分难度的问题的话,那么最终这家公司也就会是一家七八十分的公司了。

的美国,正是互联网开始崛起、dvd进入民用市场的时期,netflix公司的dvd租赁业务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举步维艰。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公司决定不开设实体店,而是在网上运营,并开启dvd邮寄业务。但一些核心高管并不赞同,因为这太难做到了——dvd机还不普及、影片太少、邮寄成本太高、dvd在邮寄途中磨损和丢失严重....

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伦道夫,最终用一句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他说:“你看,这些东西确实很难。所以一旦我们真的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就会制造出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门槛,让潜在的对手们根本无法和我们竞争。因为我们要做的事确实是太难了啊。”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netflix实现了目标,并以此项业务为基础,逐渐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600亿美元的公司。

很多时候,敢于选择做那些更困难的事,走一条看起来更难走的路,是一种智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难的问题,往往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之后产生的果效和影响力也更大。就好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使得很多其它问题也跟着迎刃而解。

2、“最难的”事情有时候反而会“更简单”。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做50-80分难度的事情,所以你会发现这里挤满了竞争者。而当你的目标是120分难度的时候,基本就没什么人和你竞争了,视野一片开阔。

3、当你目标远大的时候,会吸引最好的帮手或同行者。因为最优秀的人同样目标远大,喜欢解决最重要、最不可思议的问题。而你也会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4、“做最难的事情”的一个优势是:它的难度可能只有普通事情100倍,但其价值和影响力却会是普通事情10000倍。在性价比上,你已经赚大了。

5、“做最难的事情”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哪怕你失败了,结局也不会太糟。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瞄准月亮,哪怕失败,至少可以落到云彩上。”

6、越难的事情,经济回报自然也就越大,然后你就可以把这些回报投入到“新的最难的事情”里。就像沃尔特·迪士尼说的:“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我们拍电影是为了赚钱拍更多的电影。”

7、最后,那些“最难的事情”,一旦做成,你将收获最快的成长,以及最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信心。

励志文章4:后来,你向这个世界认输了吗?

1

在平台收到了一个私信,一个已经三十而立的大哥跟我吐槽他那不知所措的人生。他说他刚跟女友分手,创业几年,没有什么成果,重新回到公司上班,也没有什么目标。

他说:看你写的北漂生活,很热血,充满了动力,目标也很明确。而我自己,更多的是迷茫,过得的是30岁看到头的生活。

我说我对自己的生活也并不满意。北漂一词说来孤勇,可是期间的心酸与苦楚,迷茫与无助,也只能自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生活是什么?生活不就是不服输,想看看自己能成什么样儿嘛!

他过了几天才回过来私信,说:“不,你错了,生活就是认命。就是承认自己没那么有能力,有天赋。让上帝的归上帝,我大概只能归尘土了。”

我不服劲儿,还想再与他辩论一二,没想到已经被拉黑了。

我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和世界交手的那些年,你是否光彩依旧,兴趣盎然?”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哭了,我记得自己哭得像个sb,住在不到8平米的出租屋里吃着泡面,边看边点头说:是是是。

然后我一个人,换了城市,分了手,把后来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你呢?后来,你向这个世界认输了吗?

2

前几天,一个在比赛中得了第二名的小姑娘在舞台上发言,她没有说出常规的感谢致辞,她带着欲望,直狠狠地说:“明年这个位置一定是我的,而且只要我上去了,就不会轻易下来。”

而第一名鞠婧祎,那个被媒体炒作成“四千年一遇”的美女就在舞台下面。

这场是少女天团snh48的一年一度的总决选。第一名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名次,更意味着你明年能得到的宣传资源,你能在网剧中演女二号还是女五号。

投票的结果是鞠婧祎获得27万+的投票,李艺彤获得将近26万的投票,差距并不大。

最后ending,李艺彤说:所以所有跟随我的人,明年我们再一起战斗吧,我一定会成为偶像的顶点的!”

在讲这段话的时候,李艺彤表情比较霸气,眼神里斗志昂扬,于是被一些微博大v说成是“全程放狠话,表情凶狠,眼神要吃人,针对第一名,态度太狂,情商低。”

朋友看完这个视频后问我,你怎么看她这段发言。

我认真想了想,我说:可以说是羡慕吗?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这种站在世界中心的豪言壮语了。

中二,热血,霸气,这才是一个年轻人对世界的态度:我不认输。

屠龙的少年不肯放下剑,也不肯承认失败,因为龙还在前方啊!

3

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人,怀抱着绝望在悲观的舞台上奋力地、勇敢地生活着。

最近在读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一个快递员被一场政治阴谋利用,被诬陷成杀害首相的凶手。青柳百口莫辩,无意之中陷入逃亡的绝境。

他对抗的是他无法匹敌的力量,那力量像是一个黑色的巨大的旋涡,企图吞噬他的身影,让他成为刺杀事件的替罪羊,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尽管主人公被世界抛弃,依然不断有帮助他信任他的人出现。在两天的逃亡中,包括父母、同学、同事,凭着对青柳的了解相信他无罪,并不顾危险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青柳。

里面有一个温情又有趣的段落,媒体来到被诬陷的主人公家中,要青柳雅春的爸爸对正在逃亡的儿子说点什么,爸爸看着镜头,摆摆手说:“我相信我儿子。(青柳)雅春,逃得机灵点儿!”

一路上,昔日的伙伴、热心的陌生人,因习惯、信赖和正义联系在一起,伸出援手。不起眼的小小善意,在像巨人般无比强大的敌人面前,如同烟火般绚烂璀璨,达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金色梦乡》里临近结尾处说男主角被嫁祸并追杀的逃亡中只有一个想法:不想输。

小说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搬上荧幕,由雅人叔饰演男主角青柳雅春。用豆瓣里一位网友评论的话说:这是我看过正义没有战胜邪恶却也不悲情的一部电影。

青柳最终逃了出去,他整容了,越普通越好,唯有这种默默无闻的脸,才能让他继续存活下去。反抗或英雄主义最终像片子里这样的结果,也许是最高的治愈。

4

活着,才是最生猛的反击。

努力活出自己的明天,李艺彤和青柳雅春,让这些很丧的故事,变得很燃很热血。

我记得很久之前在知乎看过一个回答,是大师兄写在“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下面的话:

小伙儿,成为很厉害很厉害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热血,永远也不要让你的血凉下去。

读书,交友,美容,都不如你这一腔狗血,滚烫,灼人,你要燃上大半辈子,才对得起你现在说的这些话。

我听闻最美的故事,是公主死去了,屠龙的少年还在燃烧。

火苗再小,你都要反复的点燃。

人生本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我希望你:不想输,也不要输。

励志文章5: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

真正会忙碌的人,更喜欢专注于目标,而后专注于有目标的行动,事半,却功倍。

1

进入公司车间有两道安检。

安检人员每天检查进入车间人员是否携带电子产品、危险品以及一切可能窃取公司机密的物品。

他们的工作机械而重复,类似于机场安检。

安检人员均是年轻的女孩子,二十岁左右,相貌未必都漂亮,但是个个端庄。

也许是考虑在过于严格的安全检查时大家不至于太反感。

大部分时间,这些女孩子都无事可做,她们要么聊天,要么看手机,要么发呆,亦或者埋在桌子底下悄悄的化妆。

但是其中一个女孩子,她总是很忙,大部分时间,她都在人员进出比较频繁的位置值岗。

而那些而相对比较闲的位置,一般很难看到她。

有次无意中聊天,她说,我就喜欢忙一点,觉得忙起来时间过的真快。

她不喜欢玩手机,对化妆也不感兴趣,而那些天天混日子的同伴,她向来不屑一顾,谈不到一起。

除了工作,一天必须的十个小时工作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度过,所以她总是愿意去最忙的地方,不让自己停下了。

她说,忙起来,她才觉得自己是有精神的,不会想睡觉,也没有愧疚感。

我问她,既然喜欢忙一点,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

她说,找不到一个工作环境可以像现在这样好的工作了,没有能力,也不知道做什么。

至于“未来”,她觉得这是个陌生的词,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样忙碌的生活,并没有让她觉得境界高于别人,也没有让她更加充实,反而让内心更加空虚和不安,甚至茫然。

因为没有目标,这种忙碌就像驴拉磨,永远走不出那个圈,也不知道终点在在哪里。

即便有人过来喊一声“停”,自己也不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

2

其实这样的忙碌,许多人都有过。

用不停的“忙”来掩盖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好像这样忙起来,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但是,仅仅是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并不在意行动的结果是什么。

以前公司一位新升职的主管,下属基本和他同期进入公司,资历相当,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作为主管,他非常忙,比任何一个下属都忙。

新案子开发期间,他每天一大早开始自己亲自陪客户,在他看来,每个客人都很重要,重要到除了他就没有人可以陪。

他陪客户的时候,下属并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客人今天布置什么任务。

等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客人离开,这个主管才开始召集大家一起做客人布置的任务,每天拉着大家加班到很晚。

而他自己,每晚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下属不愿意加班干的活,都是他干。

他说,他儿子已经一个月没有看到他了,每天晚上他回去,儿子已经睡觉,而早上起来上班,儿子还没有醒。

他常常会抱怨,觉得下属不配合他的工作,不愿意晚上加班。

下属也很抵触,因为他们没有对工作的掌控感,最重要的工作,都是快下班才被临时安排。

他既不去统筹全局的,也不能勇敢的和下属沟通合作,作为主管的意义,已经被完全忽略。

整个团队,处于一种打游击战状态,而且是被打的一方,每天手忙脚乱,可是若要总结,却不知道到底做了什么。

当然,更加不知道做的那些工作最终达到了什么效果。

没有方向,没有计划,低效率的忙碌,让人疲于奔命,却失去越来越多。

3

经理看到他忙的完全没有形象,忙的没有自己的生活,多次提醒他:

好好把下面人培养起来,争取每个人能够独挡一面。

他便说,最近太忙,没有时间一点一点去教他们,过一段时间再说。

当然,这个主管,后来越来越忙,忙到经理不得不委婉的将他的一部分工作一部分人力分到其他组。

聪明如他,一定知道他是管理者而非单打独斗的勇士。

可是因为缺乏领导力,让下属做事情,比自己亲自去做那些事情更难,所以宁愿独自去做。

教那些下属变的更优秀,对他是一种威胁,因为自己尚不足够优秀,所以宁愿自己亲力亲为。

他将自己的时间塞满,而逃避合理安排下属的时间,纵然辛苦,却不被人认可和理解。

他并不去思考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甚至逃避自己的管理目标。

选择了一种“忙”的状态,去分散自己的目标,也分散别人的注意力,掩盖那些现在无能无力的事情。

真正会忙碌的人,更喜欢专注于目标,而后专注于有目标的行动,事半,却功倍。

所有对目标有阻碍的困难,都要首先解决,否则距离想要的,越来越远。

因为所有绕过去的困难,都会以另一种形式,给你带来更大的困难。

4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就像一个陀螺,在不停旋转。

职场人士有做不完的工作,医生甚至不能给出五分钟的时间给每个病人诊断。

而全职妈妈,也在为有质感的家庭生活、高质量的娃娃教育而忙碌。

而实际上是,职场人士可能能力没有提升,一年过去,年资渐长,能力原地踏步。

医生开出的药,永远是那些常用组合,不能根据病人的变化而调整药方。

而全职妈妈,可能家里仍然一团糟,孩子仍然是个熊孩子,然后顺便抱怨丈夫不帮忙做家务。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努力,甚至觉得自己的收获配不上自己的勤奋。

可是,这些低质量的勤奋,毫无目标的奋斗,不如懒惰。

因为两者所达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而懒惰者至少还有时间欣赏鸟语花香。

不停的行动,却没有时间思考,其实就是用安于现状,来回避不断突破和提升。

质量管理学中,有一个pdca循环,也就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行动)。

意思是先计划,确认目标以及实施步骤,而后开始实施;实施中不断确认检查,有问题马上执行改善。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直到达到最初确定的目标。

有效的行动,需要计划,需要思考,需要不断的调整,避免离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5

娱乐记者早年曾问郑凯,对于自己的演艺事业有目标吗?

郑恺只说了四个字:中国一线。

郑恺早年拍kfc的广告而出名,但是那个时候,他并没有趁热进入演艺圈,而是选择去演话剧。

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就不停拍戏,拍了很多戏,但是都无法引起大家注意。

然后发现自己身上还欠缺很多东西,进入演艺圈,连做大牌跟班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他转而演话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担任主角,获取更多演出机会,不停揣摩角色,掌控话剧全局。

他演了两年话剧,累积了很多经验,两年后再回来演戏,他已经可以很好的把握角色。

后来终于凭借演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大红大紫。

无论是演话剧,还是演戏,他都很忙碌,他说,

每个年轻演员都有疯狂拍戏的时候,我很享受这样的忙碌,但是不会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目标而进行,哪怕反复迂回。

没有目标,就没有原则,纵然一直忙于奋斗,到最后只能自我安慰:那个时候,我也曾经努力过,只是时不与我。

忙碌,却碌碌无为。

没有目标,甚至南辕北辙,越努力,越失败。

企业励志文章篇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46年转眼即逝,我与企业共发展征文。在岁月的长河中,我就像一粒石子,漫无目的地滚躺着……采油五厂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教我成长,让我进步,为我提供诸多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在采油五厂作业队度过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黄金的岁月,我不感叹时光的无情,因为我得到的更多;我也不惋惜逝去的青春,因为我会将这一份活力充盈在我的工作中,尽管目前整个石油行业形势低迷,中石油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但我愿意做一名忠诚的士兵,和企业同甘共苦,并肩作战,"我们"始终在一起。

xx年,技校毕业分配到采油五厂作业队工作,一线的日子有喜、怒、哀、乐,作业工人的日子平平淡淡却又过得真切实在。每天我用心工作,在这个简单的作业行业里,不了解的人,又怎么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艰辛。每一口油井上一个简单的起下管柱动作,我们需要训练很久,不规律的生活,渐渐让我感觉到身心疲惫。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工作的新鲜感渐渐退去,而躁动的心,还没平静下来。厌烦的情绪总是在不经意间汹涌而来,感觉日子过得苍白而无奈。曾经这么感觉,作业队就是一座野外的监狱,我们是穿着红工装的囚徒。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穿行于无数村落之间,却从不曾真的看清楚它们。然而,正是作业前辈们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不断感动着我。让我在作业一线慢慢升华自己的情感,自己也从一名工人,提升为班长、工作员、技术员、副队长,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现在的党支部书记。

上学时,我学的是井下专业,当时自己幼稚地认为井下作业就是要到深达几千米的地下去挖采石油,可能就像煤矿工作那样,整天钻到地下,心里既紧张又害怕。那时侯,无论在何地,只要是听到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心里既紧张又矛盾。实习期间,我第一次闻到石油的气味,同时也深深体验和感觉到了石油的那种特有的"毒、狠、霸道"的脾气。记得在晋45-43井施工中,当时自己没有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也用不到工作中,师傅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学着做。由于该井压力高,在起油管的时候,油井突然发生溢流。在我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师傅在一旁紧张地说:"小石,你赶快准备防喷阀,安装在油管的提升短节上,准备关封井器。"

说时迟,那时快,我刚刚在油管挂上装好防喷阀,可能是井内的石油被埋藏的时间太长了,霎时间,带着"扑、扑、扑"的响声,石油从地下爆发了出来,黑糊糊的油柱既壮烈又凶猛!没有见过这种阵势的我,傻楞楞地立在井口,不知所措。而师傅则在井口旁操纵着液压钳,已变成了"油人"。由于油喷的响声,只见师傅的嘴在动,却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看手势是让我去关封井器的开关。可是,这怎么能够过去呢?迟疑着,彷徨着,顷刻间再顾不得想许多,我疾步冲进了油浪中。顿时,感觉到一股股刺鼻的气味,呼吸感觉到困难,别说关封井器的开关了,连开关的位置都找不到……当我慢慢睁开眼睛时,井喷已经被制服,天还是蓝的,云还是白的,一切都归于平静。

分到新的单位,班长彭广星是一名憨直的汉子,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正是他的一次眼疾手快使我逃过一次劫难。在晋45-316井下油管过程中,由于修井机操作手和井口岗没有配合好,使得液压钳牙片脱落,彭广星拾起牙片,仔细检查,发现牙片表面有很多的铁屑,就去工具箱找钢丝刷,准备把牙片表面的铁屑去掉。我当时来到井口,望着眼前的液压钳,心里在嘀咕,"这家伙真可以,这么轻松把油管就连接起来,本事真大啊。"我望着牙片脱落的地方,止不住就用左手去摸,右手本能的去拉操纵杆,就在我的左手即将进入液压钳本体的时候,一只大手把我的胳膊给拽住,"你不要手了?"彭广星大声呵斥着:手是保住了,手套却被飞快转动的液压钳给拽了进去,等到转出来后,手套已是絮絮落落,破烂不堪。看到我惊慌失措的样子,彭广星把我拉到一边,"你知道吗?你刚才的做法有多危险,轻者左手没有了,重者胳膊也要没有。"他顺手把液压钳的防护板关好,并严厉地对我说:"你以后没有我的允许不能够再到井口来。"望着他的背影,我的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心这时才感觉到跳的厉害,右手亲切的抚摸着左手,非常后怕。假如不是他的手快,假如再迟一秒,我的左手恐怕就没有了。

随着时间的延伸,在一线工作时间的延长,对石油的气味感也发生了变化,它虽然没有花的清香,空气的清新,但是没有油的味道存在,我感觉到很失落,很孤独。尽管时光把许多的东西都带走了,但是我对石油味的那种特殊情感永远不会改变。

油价持续低迷,石油行业整体不景气,但是我依然祝福你中国石油,祝福你采油五厂。无论巅峰还是低谷,风雨中,我们共同走过;风雨后,我们迎来更加亮丽的彩虹!

企业励志文章篇六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经常找一些关于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来看,那么关于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拨亮心中的目标

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前总裁刘易斯·沃克,有一次接受记者有关稳健投资方面的采访。

聊了一会儿,记者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

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

记者请沃克进一步解释。

沃克说:“在几分钟前,我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出在‘有一天’的表述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大。”

接着,沃克又说:“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栋小屋,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算出小屋的价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算出5年后这栋小屋是多少钱。接着,你还必须算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你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说说而已,梦想就可能不会实现。梦想是愉快的,没有配合实际行动的模糊梦想,只梦想是妄想而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就应提前谋划好时间点,把一个长远的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并确定出要达成的时间点。这样,达成目标的阻力就会少很多。

关于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实践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文/孔德刚

有一位即将逝世的英国教父,为自己写了一段碑文:“年轻时的我意气风发,梦想着能改变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发现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去改变世界,所以我决定缩小范围,先来改变我的国家,可是这个梦想依然没法实现,当我成为一个中年人时,我的想法又变了,只是想改变我最爱的家人们的生活,可是他们的生活依然和往常一样,如今,我的生命即将消逝,我终于意识到:我并不缺乏改变世界、国家、还有家人的能力,缺乏的不过是行动和实践而已。”

这位教父用毕生的时间和经验为我们总结出的道理,正应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说一丈,不如行一尺。”虽然他已领悟,却是“老来方悔读书迟”为时已晚,空悲切。改变世界、国家、还有家人的能力我们其实都有,但缺乏的正是一种将话语付诸实践,将想法变为做法的实践力。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是从心开始,用行动达成的。只有高效的实践能力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想一想,为什么星巴克能在街头那么多的咖啡店中异军突起?为什么全国零售的沃尔玛超市能在全球500强中排名第一,独占鳌头?关键不仅在于企业战略的优良,更是因为他们勇于将战略变为战斗,敢于真正去实践的结果。

拿破仑的话或许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是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当我们看到许多成功人士泼墨挥毫,呼风唤雨,流芳百世的时候,熟不知,他们的背后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是语言与行动的统一,是将想法化为做法的实践力。而有太多的人,志向宏伟却坐想其成,计划得好却一动不动,总觉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见识,就可以等来成功,可是呢?最后等来的只有苍老。浑噩一生,平庸一世。人生最可怕的就是知道的太多,会做的太少,背了太多行动上的债,结果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说:“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八十岁的老人未必能做到。”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教授和一个农民是朋友,他们常在一起讨论如何成功,可每次谈论都是教授侃侃而谈,而农民却一言不发,认真的听着。就此,教授还嘲笑农民什么都不懂。十年后,农民开办了自己的蔬菜运输公司,而那位教授却还在拿着死工资,漫天飞舞的说着。教授对农民的成功感到疑惑便问他为什么,农民说:”其实我真的什么也不懂,我只是按照你说的去做了。”

故事中的教授见识广博,却只是空中楼阁,而农民虽然什么也不懂,却听了教授的话真正去做,最终早就了自己的高楼大厦。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空想却是可以想出很多绝妙的点子,但不采取行动,一切都是空的。所以说:“人生没有等出来的成就,只有等出来的辉煌。”在这个世界上不缺少幻想家,缺少的是真正去做的实践者。

有人会说:“我想不到。”其实不然,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想到了,又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怕这怕那,最终没有真正去做,也就与成失之交臂了。好的想法可以花钱买到,但只有把想法化为做法并真正去做,才算是把想法化为了真的财富。

一定会有人认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其实实践并不是件难事:第一,克服懒惰。俗话说“天下父母爱勤的”,懒惰就像沼泽,只会让你沉沦,拉着你往下拉。第二,就是要坚持。再远的路只要去走,总会到尽头,再近的路如果不走,永远也到不了。

当然,实践不是弥天都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哪怕一天记一个故事,一天背一篇文章,一天见一个客户……这样一天天的坚持下去,不想成功都难。正如巨思特董事会主席,启智训练第一人李强老师所说:“成功后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总而言之,人生输在空谈,赢在执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只有我们在优良战略和计划的引导下,认真落实于实践,才能和成功交上朋友。

相信现在的大家都已对未来充满了斗志,蓄势待发。那么,就让我们从这一刻起行动起来,让理想与实践泛起涟漪,让语言与行动碰撞出成功的火花!

关于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改变自己,为成功插上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希望。”成功的路上,每个人都需要一双隐形的翅膀,那就是,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他人,改变不了世界,那就只有改变自己。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大师,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万物都是相对的。正如象征着对手的那根短线,象征着强大的搏击选手的那根长线。强与弱都是相对的,为什么我们总想着找到对方的弱呢?想彻底改变力量的相对大小,为什么不想着提高自己呢?对手道高一尺,我便“魔高一丈”。在成功之路上,我们没有去拽住他人的脚步,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进步。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强大,超越自己,才可以超越他人。正如神奇的大自然,食物链不可能逆转,狼吃羊,狐吃兔,猫追鼠,永远不可能逆转,但是,这些物种灭绝了吗?显然没有。它们无法改变现实,因此只好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借以逃脱被捕食的命运。改变不了对手,就改变自己,让自己强大,便是改变一切的源头。

成功之路并非坦途,懂得改变自己,就像拥有了一双翅膀,不知不觉地飞翔之中,已经超越了无数对手,登山顶峰。我们不是神,控制不了一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并不意味着“削履适足”,而是找准自己与对手的差距,奋力猛追。一个人,如果不懂改变自己,只想着如何投机取巧,用对方的弱点进行攻击,那么他永远不成功。这种“舍得一身剐,硬把对方拉下马”的人,永远只会害人害己,并且永远与成功背道而驰。不会改变自己的人,更多的下场是在错误的方向上碰的头破血流,眼睁睁看着对手登上成功之顶,改变自己,从而超越对手,这才是面对自己被超越时应该采取的心态与做法。改变自己,方可成功,妄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达到成功目的的,下场都会惨不忍睹。古往今来,想通过残害对手来成功的失败之例很多,例如燕国太子丹妄想用刺杀秦始皇的方式来战胜秦国,这种方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改变自己,你就可以体会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马蹄花”的欣喜得意;

改变自己,你就可以感受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恍然大悟;

改变自己,你就可以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到达成功之巅的喜悦;

改变自己,为成功插上翅膀,这样,我们才能成功路上,自由飞翔!

企业励志文章篇七

“朋友们,有些人真是经营有道,投机有方啊!有一首《诀窍铭》这一告诉我们:位不在高,头尖则灵;官不在大,手长则行;斯是诀窍,唯吾钻营;对上捧粗腿,对下用私人;吹牛走鸿运,拍马不碰针,可以开后门,讲交情。

无正义之细胞,无原则之准绳,烟酒来开道,金钱能通神。

孔子曰:“‘何鄙之有’?”

我姓胡,所以我接下来说的是胡言,各位不可当真(非正式场合发言前声明)我姓古,今天是晚上,天上有那么一点月光,与我和在一起就成了胡了,所以我说的可能是胡言乱语,各位不可计较呀!

企业励志文章篇八

1.

我这两天在统计读者留言时,发现七成以上的问题是与迷茫挂钩。

有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先读研究生的,有进入大公司却担心能不能过试用期的,有做着稳定工作觉得没挑战的,也有做着挑战工作觉得不稳定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女孩说,她买不起好用的化妆品,买不起好看的衣服包包,去不了想去的地方旅游,搞不定业务上的复杂困局,看不清身边的感情真伪。20出头的自己又穷又迷茫又焦虑又没经验,很担心30岁会不会好起来。

看完她那篇幅很长的留言,我心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回复她:30岁会不会好起来,关键在于咱们20多岁时的梦想和生活方式。

2.

上个月,我看到大学室友小y的朋友圈:祝自己30岁快乐,九宫格的配图依次是这9年来每年的照片,一众同学纷纷在她的评论里致青春。看着照片里一年比一年明媚从容的小y,真难想象她大一进校时眸子里的黯淡。

她那时说话有些结巴,激动起来更是把话说成断线的珠子;皮肤很黑,居然也没让自己显瘦一点;家里攒钱给她哥买房,她的生活费捉襟见肘;专业被调剂过,她本身对生物兴趣不大。

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劣势,所以特别努力。听说朗读对口吃有益,就经常深呼吸几次后开始朗读;听说物流热门,就报名考证;听说英语过六级有就业优势,就猛做真题。

平时紧绷的她,在看漫画时最投入忘我,我们常夸她画画有天赋。在我们近乎无耻的鼓励下,小y开始画寝室日记,给我们6个人每人设计了卡通形象,用九宫漫画记录下我们寝室的趣事和口误。后来,她还去图书馆借来教程,自己研究ps和flash,高分过了计算机三级考试。

毕业后,小y去一家公司当了两年的储备干部,工作间隙也一直抽时间学课程、练画功。后来,她回老家省会,转行做了自己喜欢的动漫。

这几年看她的活力朋友圈,听她给我发的流畅语音,图文声色之间,觉得她的状态越来越好。我真心感慨:30岁,是对20多岁梦想和努力的一次小型验收。

3.

我以前采访过的萌姐,是一个品牌的创始人。她30岁前的履历,开挂得让人惊艳: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非你莫属》特邀嘉宾,参加过apec、达沃斯、博鳌论坛,做公益、出书、演讲也没闲着。

她朋友圈里时常出没着很多我得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大人物,她一下要拍第6本新书的封面,一下领到了奖状,一下录完音频,一下晒出公开课的笔记。

关键是,在各种合影和视频中,眼神放光、身形高挑、白皙知性的萌姐,长得还真是好看又耐看。我羡慕嫉妒恨了一分钟之后,好奇她究竟对以前的日子动过什么手脚。

我问萌姐怎么拿到英语演讲全国冠军的,她说:感谢自己定下的“1000天小树林计划”,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学校小树林,大声朗读3到5小时英语,无视旁人的侧目和笑话,整整坚持了1000天。

她极力给我推荐跑步:跑步真能增强免疫力,以前我是个动不动就感冒的大病号,后来常去400米环形跑道上圈数递增地练跑步,现在就算周围一票人感冒流鼻涕,我都不带被传染的。

她很关注每天的时间都去哪了:我会记录自己每天干了什么、每周干了什么,统计数据是自我评估的依据。每年的大年三十都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断地复盘和评估。

她说任何状态都要专注:我工作时切换成工作状态,屏蔽掉其他杂事;在家陪父母时,几天都不刷手机。

经过一番探听,以前我知其牛,现在我知其所以牛。她20多岁时的那些坚持、死磕、自律、专注和时间管理达到量变级别后,30岁迎来质变就是件顺理成章的事。

4.

20多岁,你有怎样的生活方式,30多岁,你就会有怎样的打开方式。

30多岁脸上胶原蛋白没减少、身上代谢速率没变慢的人,20多岁时多半饮食正常,作息规律,有运动习惯,会调节心情。

30多岁在职场上难以或缺的人,20多岁时也曾受过委屈,躲在楼道擦干眼泪回到电脑前,在原先的基础上,又新增两个备选方案。

30多岁谈吐有料、文章有货、为人有趣的人,20多岁时经常看书、旅行、思考,把见识和能力都结结实实地长在自己身上。

你的皮囊里,有你的生活习惯;你的能力里,有你的试错所得;你的人格里,有你的认知积淀。

人与人的目标和轨迹各有不同,但我喜欢的30岁打开方式是这样的:从20多岁起,边见众生,边见自己,不断新陈代谢,不断“野蛮生长”。

所有光芒,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年龄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只有顺承关系。你20多岁时的生活方式,决定了30岁的打开方式。

企业励志文章篇九

知道潘玉良,是因为看了李嘉欣主演的《画魂》,那里面的李美人照例木木的,也照例美得石破天惊。在此之前,扮演过潘玉良的还有巩俐,也是难得一见的大美人。于是形成了对潘玉良的初步印象:一个长得很美却命运多舛的女画家。

后来看到潘玉良的自画像,不禁大吃了一惊,画中的潘玉良身材壮硕、五官粗放,看上去一点都不美,恕我直言:不仅不美,还有点儿丑。我还以为是我的审美出了问题,出于好奇去查了些资料,结果资料上显示,不少见过潘玉良本人的人都说她长得一点都不好看。据熟识她的人说,潘玉良是个又矮又胖、长着一个狮子鼻并且嘴唇很厚的丑女人。

潘玉良的人生,写出来就是一部现成的电影剧本,难怪导演们如此钟情拍她的故事。

她本来姓陈,自幼父母双亡,只好跟着舅舅生活。舅舅有次赌输了,于是把年仅13岁的她卖到了安徽芜湖的一家妓院。无奈入风尘,这完全不是她的错,后来却被存心不良的人当成了攻击她的理由。

由于长得不出挑,她在妓院是做烧火丫头,干的是又粗又累的活。鸨母还逼她接客,她誓死不从,一次次从妓院中逃跑出来,又一次次被捉回去毒打,中间她还试图跳水、上吊,均因看管过严而未遂。

17岁时,走投无路的她在妓院里唱歌,歌声如泣如诉,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芜湖盐督潘赞化。潘赞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过洋,是个新派人物,他被眼前这个可怜而又刚烈的女子所打动,决定为她赎身。

纵然以现在的眼光来考量,潘赞化也是一个胸襟开阔、有情有义的好男人。从古至今,救风尘的英雄豪杰并不少,可是救的都是清一色的美人儿,只有潘赞化,伸手援助的是一个长得一丁点儿也不漂亮的小姑娘,而且这姑娘脾气还挺大的。将潘玉良塑造成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无疑削弱了潘赞化的人格力量。

潘赞化帮助小玉良主要是出于同情,纯属义举,并无一分一毫的私心。他本来想将她送回亲戚家,但她主动提出,想留在他身旁,哪怕做一个贴身小丫头。

以他的襟怀,自然不会让她做个小丫头,于是收了她做妾室。他待她是很珍重的,虽然是娶妾,也办了正式的结婚仪式,证婚人正是他的莫逆之交、大名鼎鼎的陈独秀。

在娶她之前,他没有动过要她报答的心思;在娶她之后,他则竭尽全力地呵护她。他亲自教她识字,还请来老师教她画画。他对她,没有一丝一毫地看轻,知道她受过太多的苦,所以加倍地怜惜她。

正是因为这份恩义,潘玉良始终对潘赞化感念不已,她毅然将自己的姓改成了“潘”,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冠以他的姓氏,因为他不仅给了她婚姻,更给了她重生的机会。一个没念过什么书、十几岁才开始学画画的人,居然在老师的调教下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

如果按照旧式小说的发展,嫁给潘赞化的潘玉良应该温良恭谨,夫唱妇随。可是她偏偏不愿意只做个温顺的小妾,她要画画!不是在家里画几笔自娱,而是跑出去到处求学画画,先是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索性远渡重洋跑到了巴黎。

画画也就罢了,陆小曼也画,潘素也画,连宋美龄都要画几笔国画呢。她们画画,只是当成怡情养性的手段,画的也大多是清雅的花鸟山水。潘玉良呢,不画则已,一画就画起了人体,而且还是裸体女子,这在当时,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在潘玉良习画的那个年代,政府是不允许人们画裸体的,她就趁去浴室洗澡时偷偷地画,有次差点被一个大胖女人打了出来。回到家里,她对着镜子,忽然想到:“我自己不就是很好的模特吗?”想到这里,她就脱掉衣服,对着镜子开始画镜中的自己。

除了画人体外,她在言行中也不拘小节。一次和同学外出写生时,潘玉良到雷峰塔墙圈里小便,这时一伙男同学过来了,同学喊潘玉良快出来。潘玉良蹲在里面说:“谁怕他们!他们管得着我撒尿吗?”

还有一次,大家讨论起一个女诗人以狗为伴、与公狗相交的八卦,潘玉良无所顾忌地发言说:“公狗比男人好,至少公狗不会泄露人的隐私。”

人一特立独行,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有人挖掘出潘玉良曾为雏妓的“艳史”,一名女同学甚至要求退学,“誓不与妓女同校”。

只有潘赞化,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包容她,在获悉她的困境后拿出钱来资助她去法国留学。

潘玉良在法国考上了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与徐悲鸿同校,专攻油画。她在留学近九个年头后回国,一度确实也在老师刘海粟及同学徐悲鸿执办的美院当过教授,并且出版画册,举办展览。即便如此,人们并没有停止对她的攻击和诋毁。在她举办的一次画展上,展出了一幅优秀人体习作《人力壮士》,某一天被人贴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妓女对嫖客的颂歌。”

我总觉得,对于曾经有过所谓“污点”的人,人们表面上再尊敬,骨子里仍然很有优越感,仿佛是因为他们的包容,那些人才能摆脱身上的污点获得重生。可是潘玉良这个人呢,好像完全不把在妓院待过当成“污点”,她理直气壮地画人体,理直气壮地当教授,理直气壮地办画展,一点也不瑟缩,一点也不收敛,这就惹怒了当时的社会主流。

连潘赞化的大夫人也看不过眼,跑到上海来将她叫回家,无比威严地宣布:“不要以为你在外面当了教授,就可以和我平起平坐了。在这个家里,我永远是大的,你永远是小的!”

既然险恶逼仄的环境容不下她,那就走吧,去一个更远更大、没有流言的地方。1937年,42岁的潘玉良再次去国离乡,潘赞化依旧送她到黄浦江码头,他将蔡锷送给他的怀表送给爱人作为临别纪念。这一去就是40年,直至老死,她再也没有回过中国。

这40年间,她和潘赞化一直隔岸相望,从来没有中断过联系。潘赞化常常给她寄宣纸,还托人给她带去国内的物品,有一段时期,潘玉良特别想回国,潘赞化去信暗示国内风雨交加,不宜归来。如果她执意回国,估计躲不开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

“遐路思难行,异域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多年后,潘玉良给潘赞化写下的一首相思之诗。当时中法尚未建交,潘赞化过世两年后,潘玉良才从大使馆的人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

既然如此,为何潘玉良不回国呢?我觉得不是她不爱潘赞化,而是她更爱绘画。她不是那种可以用生命去恋爱的女人,却是可以用生命去画画的女人。她坚持留在巴黎,是因为这里开放包容的环境更适合她创作,有传闻称她和徐悲鸿创作理念不同,而当时徐悲鸿在国内是权威人物,她不愿意回国去听他的那一套。

在巴黎时,潘玉良自称“三不女人”: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作品。她终日待在一个窄小的阁楼里,全心投入画画。由于不善经营,她日子过得很苦,身体又不好,以至于老年靠一点救济金过日子。

老了之后,她比年轻时更加不好看了,有人说她唱京剧中的黑头连妆都不用化,一个女性朋友去探访她,她披着大衣站在窗口迎接,看在人眼里活像一只大猩猩。

这时她的生命中出现了第二个男人。他叫王守义,是早年去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开了一家中餐馆。文化水平不高的王守义,却立誓要将所挣的钱财来资助留学生中的艺术家们。他一直资助潘玉良,潘玉良有空的时候,也会去他的餐馆坐坐,唱一段京剧。

就是这个男人,给了潘玉良在异国他乡唯一的一点温暖。他不仅仅是在生活上照顾她,还帮她接洽画商,保管画作,至今我们所见到的几千件潘玉良画作,都是他不惜重金、费尽千辛万苦从法国运回中国的。为了这份恩情,潘玉良为王守义做了一个雕塑,至死都摆放在她的卧室里。

对于潘玉良来说,一个潘赞化,一个王守义,都是那个渡她的人。潘赞化成就了她,王守义则守护着她。身为女子,潘玉良不幸生得不好看,又不幸生于恶浊之世,浊浪滔天中,幸而有他们用温情撑起的一叶小舟,送她一程又一程。

潘玉良终身都以潘赞化的妾室自居,虽然晚期和王守义同居过也是如此。在异乡漂泊了40年后,潘玉良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临终前向守在她旁边的王守义交代了三个遗言:第一,死后为她换上一套旗袍,因为她是中国人;第二,将她一直带在身边的镶有她跟潘赞化结婚照的项链和潘赞化送给她的临别礼物怀表交给潘家后代;第三,一定要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

王守义不负所托,倾力完成了她的遗愿。就在她去世之后不久,他也因恶疾去世,朋友们把他葬进了潘玉良所在的墓穴,这两个异乡人,总算在去世后可以相伴抵御漂泊在外的孤寂。

与电影中的浪漫故事相比,潘玉良的真实人生,总是透露着一股凄凉和苦涩。很多人提起这位民国最知名的女画家来,不免为她感到唏嘘。以世俗的观念来看,她生前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没有美貌,没什么朋友,没有钱,最后连健康都失去了。她的后半生,多半和贫病两个字纠缠在一起。

直到我看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之后才明白,潘玉良和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是一类人,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个证券经纪人,家庭美满,生活安定,有一天却忽然抛妻弃子离家出走,最后自我放逐去了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别人质问他为何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这样折腾,他回答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被梦想击中的人其实是没得选择的,思特里克兰德如此,潘玉良也是如此。她唯有迎着梦想一步步走上去,哪怕厄运与之相随,哪怕通往的只是虚无。做为一个女人,潘玉良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作为一个艺术家,她却是幸运的—她发掘了自己的天赋,并把这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任她如何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那都是她甘愿承受的一部分,在一生追求的事业上,她始终走在一条向上的路上。

她身后留下来的画作有四千多张,生前画过的作品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在与爱人分离的日子里,在巴黎狭小的阁楼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她每天都投入地画着,将自己整个生命融入了眼前的人体和花卉中。她画得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女体,这些女体丰硕饱满到了极致,宛如地母一样健壮,和她本人一样,谈不上美,可满身充沛的生命力仿佛要破纸而出。

,杭州曾经举办过一次潘玉良的画展,主题名叫“彼岸”,我觉得这仿佛是对潘玉良一生的隐喻:此岸是现实人生,风雨飘摇,却有着俗世的幸福;彼岸是艺术圣境,高蹈出尘,却又寂寞清冷。我们这些抵达不了彼岸的人,只能遥望着那端的她,轻叹一声:高处不胜寒哪!

励志文章2: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最近忙得昏天黑地,处理完一大堆的文件后,点开聊天工具,才发现,一天前,雪宜给我发了条信息还没有回复。

“最近你是不是很忙呀?总看你不在线。”

“最近忙得脚不沾地,看,你昨天发的信息,我现在才有空回。昨晚又通宵了,一会儿早点下班。”我回复她的信息。

“一直想找你聊聊,最近一直好迷茫,你说,我要不要换个部门啊?据说新的部门,都是特别辛苦的,他们都加班到十一二点,要是换一个新部门,又特别累,那还不如不换了;可是现在的部门,一点意思都没有,那么点事情,做来做去,都是实操性的,一点高度都没有,又学不到东西。怎么办,我好纠结啊!”

看着她打出来的一长串字,我的内心咯噔一下,这又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内心躁动不安,又担心未知未来的可怕,不敢尝试,蠢蠢欲动的纠结者。

回家打开邮件,学弟最新的一封邮件,显示是一个小时以前,我刚下班那会儿发过来。

“姐,今天好多同学出去校招面试了,好多人回来说有些企业还不错,竞争激烈,而且研究生的就业率,其实也没想象那么好,我要不要先去跑一跑校招招聘会?还是先准备着考试?好纠结啊,现在。感觉每天看书,都看不进去,要是明年考不上,我又没有去参加校园招聘,最佳的找工作的时期就这么过去了,到时候会不会找不到好工作?”

我可以给出什么建议?告诉他,别着急,专心做一件事,总能把这件事做好?可是当初的自己,不也是经历了惨痛的失败,才明白,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时候,已经是对自己不抱太大的希望了。给自己找退路,是在失败的时候,给心里留一点小安慰——天资不够,别拿努力来凑。

于是,我们就开始自己吓唬自己:会的呀,如果改变了现状,你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你要放弃现在的一些约定俗成,更会导致你可能要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圈子更新,不相适应。然后,好不容易鼓起的那点勇气,就被自己无情地拍熄在脑海里。在不久之后,沉浸在自己每天完成的一成不变的工作里,对自己说:瞧,这样多好!

我开始整理我要告诉雪宜和学弟的话:每一步选择,只要做了,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终究会成功,至少,是你自己的成功。

考研期间,蠢蠢欲动的时候,我隔壁的一个学霸妹子曾经看到我好几天焦灼不安,她走过我身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与其看着别人去做,不如自己做个了断。要是像你每天这样心不在焉的准备,研究生也不用考了。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没有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虽然当时非常气愤,被人看穿,又无力反驳。

后来,发现自己没有在专业方面的优势,便收拾行装,跟着大家一起去面试。当我穿上西服,踩着黑皮鞋的时候,我暗暗告诉自己,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孤注一掷的去完成得最好。没有考研计划的压迫和紧张,沉下心来准备面试题目和搜集企业资料,与朋友探讨面试经验和简历细节。意想不到的是,面试出奇顺利,拿到offer的时候,正好学霸同学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在曾经的考研教室里,她带着厚厚的镜片,笑着看着我说:恭喜你,做到了你选的那条路。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说:谢谢你那时候点醒我。

我跟雪宜说:其实,最重要的是问问你自己,是想要安稳枯燥的生活,还是想要一个更明确的未来。没有人会有那么好的精力,去尽善尽美过好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平凡人,终究不能太贪心,做好一件事,就有一件事的价值,妄想做好每一件事,总是得不偿失。

纠结的时间,还不如好好想想,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每一种别人的人生,或者朋友圈里的生活,都是经过了百般修饰,增光加亮以后,筛选出来的精致,如果你把它当做你的人生参考,我只能说你太傻。

换个部门,也许会碰到百般困难,重头开始积累专业知识,也许会碰到不好的同事,被百般刁难。可是,如果仅因为担心未知的困境也许会比目前更差,还不如窝在现在的舒适区,做自己的山大王,那么错过的,也许就是另一个人生。

我给学弟讲了我自己的经历,没有再收到他的邮件。不久之后,他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姐,我没有考上研究生,也错过了最佳的企业招聘期。我现在特别后悔没有听你的话,认真地去做好一件事情。我想要两个都好的结果,终究因为太贪心。虽然我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的确没有之前同学们找到的那么好了,待遇也差了好大一截。现在我不再纠结了,既然是我自己种下的因,我承担的果,但是,我的人生也还刚开始,一次错了,不代表以后还会这样。现在,我会努力的在现在的岗位上做好自己,也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你说的那句话: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正好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据理力争的资源探讨会,心累得不想说话,但是最终也因为准备充分,在最后紧要关头,扭转局势,争取到新的预算。长舒一口气,看着最后一句话,像是夏日里的一杯清凉饮品,产生了强大的共鸣。

抬头看看外面车水马龙的世界,想起一句话: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去做就好了,如果不去做,这个遗憾,可是会抱憾终身的!

励志文章3:迷茫的时候,要选择难走的那条路

最近,我的又一个好哥们大军,跟我聊了一些关于“选择”的话题。事情这样的,他所在的银行最近技术岗位有个机会,他想去试试,但是他已经做了两年业务了,一方面技术荒废了不少,另一方面,他又不想把做业务积累的资源就这样白白的抛弃。所以,他感觉很困扰也很迷茫,最近心神不宁的,不知道怎么选才好。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只有在还有的选的情况下,才会感觉困惑和迷茫,如果只有一个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反而没那么纠结。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曾说过:“有些人在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总是认为我要先把迷茫解决、把所有问题想清楚了才能走下一步,这样我很不认可。我认可一点:不要给自己理由!当你觉得兴趣不足、没有坚定信心、家里出了事情、需要克服心理阴影、面对痛苦往前走的时候,不论家庭、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什么状况,你应该全力以赴,应该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往前走。不要给自己理由。因为你一旦掉队了以后,你的心态会改变,很难把心态纠正过来。”

所以,与其陷入犹豫和徘徊中,还不如果断的做出决定,然后去尝试。于是,我跟大军说,当你迷茫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就选择难走的那条路吧。

我相信,好多人都经历过这种迷茫的时候。我们的迷茫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完全没有方向,是真正的迷失;第二种是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如何选择。

如果你的迷茫是第一种,那是因为缺乏目标和理想,我在前面几篇文章里已经谈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这种迷茫根本还没有涉及到所谓的难和易,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下自己想要追求什么,找准自己的方向,然后去努力、去实现。

如果你的迷茫是第二种,那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其实,没有人知道那条路会更容易,或者哪个选择将来会更好。人们总是想做出那些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选择,但究竟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呢?没有人能打包票,只能将来再回头来看。

但是,人都是有趋利避害的倾向,好多人为了逃避眼前短期的痛苦,而陷入以后的长期的痛苦中,也有的人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牺牲了长期的利益。就像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阿尔·帕西诺说的:“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在人生的每一步,我都知道;但每一次我都走向了反面,为什么?因为妈的太苦了。”是的,人生都是苦的,但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总是要去解决的,选择无非两个,或者现在就去面对它,或者暂时逃避,但是以后还是要去解决。而敢于选择难的那条路不但是勇气的表现,也是理智的权衡。

跟大军聊天的过程中,我也回想起了读书这么多年来,那些我面临选择的时刻。现在回头去看,我都很庆幸每次面对选择的时候,自己没有选择那条容易的路。

第一次面临选择是高中择校的时候。

第二次面临选择是在高考失利之后。

第一次高考,我考的并不理想,成绩只够二本,用失误都无法解释,可能是心态的问题。好多人都安慰我说你只是失误,也努力过了,可能是运气不好,或者这就是命吧,认命吧。亲戚和朋友也说,要不就将就吧,读一所普通的二本,到了大学再努力好了。也有一些考的不理想的同学说,高三那么苦,我才不想重新再来一遍,大学多好啊,不用早起不用上晚自习,我们还是早点去享受大学的美好生活吧!

但是,我当时坚定的选择了复读,一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二是我不愿意将就,更不愿意认命。于是,当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在享受大学的美好时,我却在朝五晚十二的学习,那一年到底有多辛苦,内心有多孤独,复读过的人应该会懂得。但是我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后悔过。正是这份坚定,让我考出了比较理想的分数,也是这种不愿意将就,让我来到了nk大学。

第三次面临选择是大学毕业的时候。

大三的时候,大家都面临读研、工作、出国、考研等等的选择困扰。对于保研和考研,好多同学都选择了留在本校,因为本校待了四年,生活各方面比较熟悉,而且认识的同学和朋友也多,朋友圈子比较舒适。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去工作,当时,有一个找工作的同学跟我说,考研干嘛啊,还不如直接找工作得了,辛辛苦苦准备一年,累死累活的,也有可能考不上,到时候还是要去找工作。但是,这些我没有听,我坚定的选择了考研,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不在这里,我的心想要去“草长莺飞、落英缤纷”的江南。

所以,最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全班几乎只有我一个人,从搜集资料开始,到背书啃题目,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冻的要死,那一年的辛苦和孤独,只有自己知道,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当我研究生来到了zd,我发现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喜欢杭州这个城市,喜欢西湖边的环境,喜欢这个古朴的学校,大学四年,我的心都从来没有那么自由和开心过。后来,我还在zd遇到了我的女朋友,现在她已经成为了我的妻子,我们的宝宝也已经六个月大了。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我高中选择了家门口的高中,如果高考失利我没有选择复读,如果本科毕业我就选择了工作,那么我现在会在哪里呢?生活充满了偶然和未知,人生也经不起假设。面对任何一个选择的时候,我如果选择了容易的那个,我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也不可能过着现在的生活。

我并不是在“炫耀”自己吃过多少苦,也没有说学历多么的重要,但是那些年求学过程的选择,却是让我不断的在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能力。当然,我更没有说我现在比很多人活得好,有一些初中就辍学的同学,抓住房地产那一波的机会,如今身家已经千万了,也有一些高中毕业就出来工作的同学,抓住了淘宝和网上购物的发展机会,现在也很有钱,过的比我舒服多了。但我没有不忿,也没有太多的羡慕,因为我知道,生活都是自己选择和创造的,而且我知道自己曾经努力过,所以我的内心是平和的。

正是不怕吃苦、不服输的性格、不安分的心,支撑我走到了今天,虽然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并不是我理想中的,但是我知道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就像王小波在《青铜时代》说的:“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就像汪峰在《勇敢的心》里唱的那样,凭借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所以,每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不要犹豫徘徊,权衡的时候,也不要怕吃苦,选完了之后,更不要去后悔。就像找工作这件事,你可以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挑战性的工作,只要你喜欢和认可这份工作,并能投入激情和努力,而且内心感到满足,就没有什么不好,最怕的就是,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最后却还在抱怨。

王小波还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用在这里也非常合适:“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但是,我还是想说,当你面前有两条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时候,选难走的那一条。这些年,我也有一些时候选择了容易的那条,虽然不多,但是每一次我都后悔了。

企业励志文章篇十

马云说:没有吃亏的员工,只有吃亏的老板。老板亏待员工,员工亏待客户,客户亏待老板!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身在企业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企业励志文章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下面,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关于企业文化励志文章精选3篇,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我们常用的管理思想,也许是最具误导性的管理思想,你有几个?

“高标准”还要“严要求”,这难道不够崇高吗?但事实上,“高标准”的结果通常只能是“不要求”或“低要求”。1984年,我刚到海尔上任时,立即规定“不准随地大小便”。这个标准真够低的,这也是当时管理混乱的现实。但正是从“低标准,严要求”做起,海尔才达到了现在的“高标准,严要求”。

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在于标准有多高,而在于要求有多严。“低标准,严要求”做到了,自然会进化到“中标准,严要求”乃至“高标准,严要求”。

很多老板一讲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一定很自豪,等着众人的赞誉。然而,这句农业社会的用人观是不适合现代商业社会的。现代人活动半径很大,人口流动频繁,社会身份变换速度快。真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结果可能是无人可用,或只有亲信可用。

什么是人才?就是做得事,吃得了亏,负得了责的人!“用人要疑,疑人可用”才是现代社会的用人观。我的观点是,用人就要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通过制度、制衡、监督、控制,避免“好人”经不住诱惑而犯错误,让“坏人”找不到犯错的机会而成为“好人”。

“用人要疑”,主要是指约束和监督机制,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疑问在先,就能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观察、选拔和使用他,免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敢用疑人,会用疑人,才能保证企业的人才用之不竭。

“用人不疑”的往往是小老板——他身边只有几个人是“不疑”的,最终无人可用;奉行“疑人可用”的往往是大老板,因为“疑人可用”,所以人才很多。

二战时期美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只要听到谁是“少不了的人”,一定会及时将其调离。站在个人角度看,“少不了的人”确实是荣誉;而站在组织角度看,“少不了的人”恰恰反映了组织上存在问题。调离“少不了的人”,就是为了避免个人弥补组织的缺陷,从而强化组织功能。

如果你被称为上司的“左膀右臂”或“少不了的人”,通常意味着由于你过分杰出而掩盖了上司的无能和组织的缺陷。

人才真的很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从优秀企业挖来的人才最后一事无成,变成了“废才”?

人才固然重要,但人才表演的舞台更重要。没有舞台,人才就不能成为人才。微软在中国招聘的员工是人才,难道进入微软之前就不是人才吗?微软的舞台成就了所谓的人才,而不是相反。

常见到业绩不断下滑的企业人才济济,快速成长的企业反而人才捉襟见肘。优秀企业之所以有人才,是因为他们有人才培养体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管理力量。

我很了解,现在很多企业招聘有一个通病:招聘一个普通的岗位都会设定了很多限定条件。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按某个最优秀的人才的模板设计的。于是,这个岗位成为“不可能岗位”、“坑人的岗位”。

德鲁克提出过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设计原则,“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就能肯定这是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必须重新设计。”员工不胜任岗位工作,多数企业的做法是培训员工,但这是很困难的。比较简单的办法是重新设计岗位,让普通人也能胜任。

比执行力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力、控制力。执行力的初衷是让管理变得简单,执行变得复杂,这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趋势。真正的趋势是组织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一线岗位的执行动作日益标准化。

管理的前提应该是:在道德上把员工想象为“自私自利”的普通人——这是人的本性;在能力上把员工想象为平凡的人——普通岗位留不住高水平的人。在此前提之下,企业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让员工的“自私自利”不损害企业和他人的利益,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央视曾经举办过一个以“创新前沿”为主题的栏目,主持人提出了与创新有关的30个词汇,其中包括背叛、摒弃、超越、改良、颠覆、发现、妥协、模仿、实践、学习、整合、执行、不破不立、成功破坏、与众不同等。与会的100多位企业家、经济学家、职业经理人对他们心仪的词汇进行点击。结果,超越、与众不同、打破框框,分别以60%、40%、40%的点击率成为最受欢迎的词汇。

这又是一个光荣的错误。如果这就是创新,那么,创新就只能是少数技术人员、经理人和“聪明人”的“专利”,普通人从此绝缘。他们说的其实是创造,而不是创新。

创新为何不可以是模仿(创新性模仿)、整合、改良、妥协、尝试?德鲁克提出创造性模仿以及创新的源泉和流程,认为创新不是“缪斯的宠儿”,而是从概念、制度和流程角度把创新变成普通人的工作,这样的创新才是最有价值的创新。

彼此间的信任关系对企业的良性发展而言,尤为重要。所以说企业主如何学会抓大放小,掌握好信任的一个度的问题,才便于节约你的用人成本。

那什么是用“好人”呢?对于一个企业的一些关键部门,如财务、研发、销售等,因牵扯着企业的核心机密,在用人上应该优先考虑的是人员的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首先,企业主与员工的合作上很难说不出现矛盾和摩擦,分分合合、人员的流动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不管是谁的过错,员工从自身角度肯定会有所怨恨,不一定会很理性地处理问题,如果难收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很可能会做出对企业不利的举动;其次,竞争对手肯定会想了解对手的一手资料,最有效、最准确的信息都是从对手内部获得,如果一个员工的职业操守有问题,再加上利益的驱动,很难讲不出卖自己公司的利益;第三,对于员工的正常流动和跳槽,肯定是会选择同行业的企业,牛津管理评论消息:以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品德,员工有可能会把原企业的一些情况和资源透露给新加入的企业,这样势必会给原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企业主在选择关键部门负责人时,除考虑业务技能外,不得不把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放在较为关键的因素来考量,这就是要用“好人”!

那什么又是“用好”人呢?每个企业肯定不乏优秀的人才和精英,如何利用好这些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和潜能,为企业最大化地创造价值和利润,是每个企业主必须考量、同时又是最难把握的问题。处理好了,是最持久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办法;处理不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宽松的创作和思维空间,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远离人事斗争;人文关怀;学习和晋升机会;合理的奖励机制。

其实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企业主似乎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鲜有人能真正做到。在谈及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双方都会想到的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似乎是常理,不能说它错,但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讲,又不尽正确。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单有“我给钱你干活”的狭隘想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企业要壮大,要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你的员工不是简单地打工赚钱,而是真正融入到企业中,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珍惜现在的岗位。我想没有一个员工喜欢跳槽、喜欢漂泊的。其实,对于一个员工来讲,稳定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物价飞涨的年代,谁都怕丢掉一个相对稳定的“饭碗”,谁都想在一家企业做到退休。员工知道珍惜,而很多老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却不尽人意,不知道正确引导员工融入企业之中,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横挑鼻子竖挑眼,骨子里或多或少地充满对员工的轻视,认为员工不过是个打工者。如果你能调整好心态,以一种合作的姿态去和你的员工处理彼此间的关系,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员工会以一种更高的姿态去爱护你的企业,会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业,去付出、去努力,会为你更多地创造价值。

十个老板九个怕员工赚到钱,这句话一点不为过,但老板很少能理性看待员工赚钱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出现员工赚钱的情况大概有两种:其一,公司整体效益好,员工业绩好。其二,因公司在制定业绩考核政策时失误,造成员工薪酬与企业发展不成比例。像第一种原因,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员工待遇的提升肯定是和企业的发展和效益成正比的。而出现第二种情况就是决策层的原因了。其实,员工的工资高,说明他业绩好,说明公司赚取的利润更高,工资只不过是按比例的提升,并没有损害公司的收益。所以要想让销售额有所增加,除公司在产品、市场上下足功夫之外,关键一点还是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调动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增加收入来实现,这种增加当然是要通过业绩的提升来实现的。

什么是执行力?能拿出结果的能力就是执行力。优秀管理者的思维方向和管理模式,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哲学,即关注结果。他们的主要有时也是唯一的兴趣点就是结果,对于这些疯狂追求结果的管理者而言,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也无法让他们真正感兴趣。

事实上,他们对结果的追求有时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甚至某种程度上已经让人难以忍受。尽管这种管理者并不一定讨人喜欢,但他们总是用优异的成绩单受到股东的青睐,原来讨厌他们的下属也觉得跟着这样的领导者,虽然有时受不了,但是最终不仅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也获得了个人的成长。慢慢地这些令人厌恶的家伙又让人喜欢了。

什么是管理?从实质上来说,管理是一种以取得结果为目标的职业,其评价标准就是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程度。老板、领导把这个部门交给你打理,你就要想方设法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拿出结果,让股东满意,让领导放心,否则,职位难保。

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的比赛现场:

评委史玉柱:“如果你是老板,你有一个项目,分别由两个团队实施,年底的时候,第一个团队完成了任务,拿到了事先约定的高额奖金,另一个团队没有完成任务,但他们很辛苦,大家都很拼,都尽了力了,只是没有完成任务,你会奖励这个团队吗?”

一个选手说:“因为他们太辛苦了,我得鼓励他们这种勤奋的精神,奖励他们奖金的20%”。一个选手说:“那我得看事先有没有完不成项目怎么奖励这个约定,没有约定就不给”。还有一个选手说:“我得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没完成任务,再做奖不奖的决定”。

史玉柱说:“我不会给,但我会在发年终奖的当天请他们搓一顿。功劳对公司才有贡献,苦劳对公司的贡献是零,我只奖励功劳,不奖励苦劳。”

结果意识有时候会挑战我们的良心,一些管理者也会引起一些恻隐之心。管理者会经常听到一句挂在嘴边儿上的话:“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没有苦劳也有熬劳啊!看在我多年辛苦的份儿上,也要给我一碗饭吃啊!”市场不会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努力或投入而给予恩惠,市场唯一相信的是符合客户需求和需要的结果。

还有些人以为,只要在公司服务足够多的年限,自然年年加薪。殊不知,那些号称在公司服务10年、20年的人,实际上不过是将第一年的经验重复十次、二十次、上百次罢了。年龄不一定代表智慧,年资不一定代表贡献,当然也不一定就代表高薪。

事实上,就算你再辛苦、再不容易,企业所有的员工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生产出了产品,拿到市场上,对客户说:“这是员工出力流汗造出来的产品,尽管功能有点欠缺,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是,既然我们造出来了,你们就应该买回去。”有这样的道理吗?如果你这样说,人家会把你当成外星人。

赵威是一家防水材料公司的区域经理,春节过后他一直很郁闷,原因是今年的销售任务每个月从110万涨到了200万,几乎翻了一番,要命的是今年的房地产开工率不足,元月份至5月份合计仅仅完成了707万元的销售额,就是说6月份他必须要实现493万的销售才能完成上半年任务,否则半年考核将会被淘汰,这493万相当于月份任务的一倍多,相当于去年同比月份任务量的近五倍,看来被淘汰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5月底,我应邀前往这家公司进行管理层行动学习第二阶段课程,赵威提出了他的问题,按他的话说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好了,看他的样子是放弃了努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赵威的问题提出之后,我就他的问题向在座的学员提出了问题:一个月完成493万任务跟完成200万任务有什么不同?很多人不明就里,沉默好长时间,才有人回答说:“肯定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和手段了。”

“对!”我马上启发道:“非常目标必须要采取非常手段和措施,才能完成非常任务!赵威,你必须采用新的方法和渠道,才能把死马医活。请大家开动脑筋,帮帮赵威死里逃生!”通过大家的头脑风暴,得出的结论是:赵威要抛弃被动依靠分销商分销的方法,主动出击才有活路。

后来的结果是,6月份赵威用一款新专利产品作为突破口,拿到了一家企业集团一个530万标的工程直供项目,快到月末的时候,赵威又与三家房地产企业签订了首批供货280万元的合同,也就是说,赵威实现了月合同销售810万元的业绩,创下了公司单月区域销售记录。半年业务运营总结会上,赵威成了全国销售冠军。发言中,赵威最后说了一句话:“目标是用来超越的,计划是用来突破的!”

一位美国企业家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告诉我分娩有多么痛苦,把孩子抱来给我看看”。公司存在的理由是通过实现盈利最大化,回报股东,造福社会,成就员工。投入同样的资源,产生出最大的价值是公司的最高经营境界。价值要靠员工的努力去创造,员工要靠自己的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公司应该帮助员工实现价值,提升他们创造业绩的能力,而不是同情他辛勤劳作后的一无所获。

做工作就是做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每个人都懂。劳动和工作仅仅是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工作成果。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作为员工,每到月底就会向企业或老板要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工资。反过来,老板也会向员工要结果,“我凭什么给你发工资?”员工会说:“因为我完成了工作目标。”老板就会很高兴地发工资。如果员工说:“我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老板就会不高兴,那老板就会问:“难道辛苦就得发工资吗?工作计划落实了吗?订单拿下来了吗?任务完成了吗?交代的事情办妥了吗?”这些都是结果。如果做不到这些,自己想要的结果也就无从谈起。

管理者只有拿出结果,才能说话硬气,才能保住你的职位,保住你的团队,保住你的下属,不然的话,很多事儿都不好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0474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