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报告时,我们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和背景调整语言和内容的表达方式。报告的结尾部分可以总结主要观点和提出未来的建议或展望。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你可以获得关于报告写作的一些建议和技巧。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一
史料统计,8年抗日,出川抗日川军多达300余万人,伤亡共计64万多人,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居全国之冠。
(一)
青白江家珍公园湖畔,矗立着一座高近两米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由红砂石修建,碑座为正三角形,碑身正面刻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两侧各有“耿营长明抗倭死事纪念碑”、“易营长明道抗倭死事纪念碑”字样。从简短的碑文上可以了解到,耿、易两位营长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均牺牲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不同的是一位牺牲于上海南口战役,一位在南京保卫战中就义。而后,他们的灵柩被送回四川,由本地人出资修建纪念碑。
(二)
为了寻找抗战老兵,帮助他们能够安详地渡过晚年,由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机构和志愿者们共同发起的“四川老兵关怀计划”项目20xx年11月29日在成都启动。据了解,该项目将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抗战老兵线索,寻找川籍或者现居四川的老兵,为老兵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在该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一位名叫苏国章的老人泪洒会场。苏国章老人出生于1921年,17岁便在中江川北师管区参军,后加入第九十九军。在1939年,苏国章参加了长沙会战,因负伤退伍,直至1948年重新回到成都。此后,苏国章经历了牢狱之苦,又辗转多地,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定居德阳。但是,由于在战争时期,苏国章丢失了证件,此后一直过着没有“身份”的日子,生活也异常艰辛。而就在项目启动前不久,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老人才重新有了自己的户籍。
(三)
“我从1937年就参军,既然承认我是抗战老兵,我希望不是说工龄多少,而是军龄。”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文治谈起自己的心愿时,满是褶皱的双手不禁微微颤抖。抗战期间曾有300万名川军开赴前线,抵抗日本军队的侵略,而张文治正是其中之一。“我们用徒步、轮船等方式先后经武汉、南京、苏州抵达上海,参加淞沪战役,守陈家港、吨悟寺一线,坚守了八天八夜。”尽管事隔超过半个世纪,张文治对于初入战场的回忆却依旧清晰,他并不后悔倾尽青春保卫家园,但当年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是这位年近百岁老人心中最大的遗憾。
家住资阳的94岁远征军老兵朱守信,他总是回想起自己投身抗战的日子:
1937年,年仅16岁的朱守信毅然从戎,成了成戍司管区的一名学兵。两年后,他
被保送到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军官训练班,在铜梁虎峰场受训一年。毕业后回部队任排长。此时战火在中华大地上蔓延,朱守信所在部队改为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兵站总监部运输第七团,开赴云南前线。由于云南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给物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在雨季,别说人了,连走惯山路的马都会跌落山下。一次,朱守信所在部队要翻越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空气极为稀薄,连火都点不燃。饿了,战士们就嚼生米充饥。渴了,就靠烂水池里的水解渴。“当时,20多人挤一个帐篷,临睡前,大伙儿还在闷着气说话。可第二天早上,一个帐篷里能爬起来的,就只剩几个人,其余的全在夜里窒息身亡了。”回想起战友痛苦的样子,朱守信轻轻抹了抹眼泪。朱守信所在连队上山时有150多人,但下山时仅剩30来人了。“我们还是二线运输部队,死伤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当时战斗有多么惨烈。”朱守信说,让他自豪的是,他和兄弟们完成了这次运输任务。
时光荏苒,全民族抗战爆发迄今为止已有78年,许多抗战时期留下的痕迹还在,而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士们如今却早已过了耄耋之年。现在全川只有100多名川军抗战老兵了,而在我所在的地区还在世的老兵已经寥寥无几。比之更少的,却是世人对老兵们的关怀。像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机构和志愿者们共同发起的“四川老兵关怀计划”这样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抗战老兵线索,寻找川籍或者现居四川的老兵,为老兵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的项目并不多,而那些战死的烈士们更是无人问津,除了一些将领外连荣誉称号都没有。除此之外,抗战老兵们当初所在阵营不同,现在所受的待遇也不同。
所有的抗战老兵,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为祖国而抗日的。但是,老兵们的待遇却不是一样的。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抗战老兵迟迟没有受到重视和扶助。他们大多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却是活的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同样身为国军的台湾抗日老兵却有每月至少6万台币约人民币15000元的“终生俸”。这主要是因为台湾省实施的“终生俸制度”,可以一次领取,也可以每月领取,而一次性领完的人还可以每个月领取“生活费”。
中国现存的很大的问题便是养老问题,政府基本无关注,特别是经济较落后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战老兵们现在正好处于养老阶段,因此生活困难的大有人在。因为人口基数过大,以我国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做到较好地使老人们安心养老。
在抗战老兵中的待遇也有不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抗战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现在国军老兵们的待遇极低。
开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们,更离不开如今健在的老兵们。
结语
无数抗战老兵,带走了他们全部的人生故事。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人采访他们;他们走了,当然,也很少有人能知道他们,想起他们了。
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声无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亟待挖掘、抢救的活的历史。
老兵们不仅是历史、细节和故事,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这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百味错杂,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是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该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距离抗战胜利已过去70年,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能看到一些当年战争留下的痕迹,但是人们却是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如今人们所追求的东西让大家遗忘了,在70年前,有怎样的一代人为我们的国家奋斗着,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走到了今天,他们付出了多少的代价换来了今天的平安。我们都无法知道尚还健在的老兵们怀揣着怎样的一份记忆坚持活到了今天。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二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几乎各不相同,我是班上唯一姓“谢”的。这个周末的作业就是写一份研究报告,我对自己的姓氏很感兴趣,于是便做了一份调查。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谢氏的来源和谢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亲戚朋友,了解谢氏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谢氏的名人故事。
信息的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谢氏来源
出自任姓,黄帝之子二十五宗,第七为任姓。任姓建有十个小国,第一就是谢国。外族改姓也是来源之一。谢氏在100大姓中名列第24。
上网、教科书
历史名人
谢眺、谢赫、谢翱、谢迁、谢清高……
上网
谢氏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谢氏人口总数已超过1000万。
书籍
谢氏族谱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1、我国谢氏出自任姓,为皇帝之后。得其姓者14人,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十个小国,第一为谢国。盖谢失国,百姓以国为姓,就是河南谢氏。也有少数民族改姓为谢,亦为河南谢氏。
2、在历史长河中谢氏人才辈出。有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诗人谢眺,提出中国绘画史上“六法”著名画家谢赫;南宋爱国主义诗人、散文家谢翱;明朝辅政时天下皆称之为贤相的谢迁;还有清代航海家、旅行家谢清高……等等。我为谢氏祖先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到自豪。
3、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谢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24位。据统计,谢姓人口总数超过1千万。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三
前言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得知存在着很多本土的以及非本土的因素在影响着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其中不乏经济、文化以及主权问题等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人的爱国意识似乎并没有跟着进步,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爱国问题显得越发严重。就此问题,特于20xx年6月2日对石家庄经济学院xx级大学生做了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爱国的,同时,大部分调查对象同意爱国主义思想很重要,我们得出结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存在“祖国”这一概念的。但对于概念来讲,很多人都懂,可是我们未必能够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在说到自己爱国的表现时,往往都会说支持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受别国欺压、无理干涉等表面问题,可是难以接受的是,居然有人说出不学外语就是爱国的无稽之谈。很显然,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没有一个深层的理解,只是一种作为国人的意识同时掺杂着个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是否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题选择了“一般”,而对于外来文化入侵,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取其精华等类似答案。从中我们无法知晓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但不难看出其热衷度甚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数人在说,可是又有几人在真正的去辨别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很多人已经逐渐的被西方化,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对外来文化极其狂热,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此种现象不仅反映出了社会责任及价值观的变化,更折射出了教育的诸多弊端。
调查中有80%的人表示即使有机会也不会移民,另外20%人则表示会考虑,而且如果移民则会首先选择欧美国家。当代大学生对亚洲某些国家怀有民族情结,所以没有人会愿意在这些国家长期生活,当然国恨家仇我们是绝对不可以忘记的,可绝对不可以用仇恨去报复仇恨。然而对于一些人想移民到欧美国家的现象便可以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整体取向了。
关于中国的现状及发展,问卷列出了xx个方面,被调查者最多可以选择5项自认为最有问题的选项,其中所有调查对象无一例外的都认为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很大问题,同时50%的人选择了法律,另有40%的人选择了政治及医疗。而关于政府各项工作是否透明及是否应该透明的问题,近90%的人选择了“不透明”和“依情况而定”,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可以客观的去面对一些事情,他们能够理解一个国家政府工作的复杂与困难,但他们依旧希望一些本可以透明的东西应该变的透明,从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是爱国的。
对于“假如中美的开战你会怎么做?”所有问卷回答都是参军、投入战斗等相似内容。没有人想到用其他方式去打击假想敌,也没有人提到是否应该立即调停避免战争,更没有人考虑去对比两国国力,这不能说明当代大学生是好战的一代,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对本国对世界的了解以及是否理性的去面对各种问题的现象,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些人已然成为“仇恨的一代”渴望用武力去还击一切对我们持有敌对态度的势力。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民族情结与民族仇恨,又由于对本国某些工作及文化的不满与不了解,从而滋生了很多不合理的爱国方式和爱国观点,甚至出现了“无力爱国”的尴尬局面。建议改革,从最根本的教育来引导大学生乃至所有人群,摒弃书本上的死板理论,让人们从内心深处去感知到“祖国的存在”而不是盲目的爱国。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四
1、查阅书籍
2、通过电子设备查阅资料
3、请教他人
1、“李”姓是《百家姓》中的第四大姓。根据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李”姓人口高达1。3亿,大约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
2、“李”姓的起源:相传,“李”姓起源于尧舜时期的大理官——皋陶。皋陶是舜手下的掌管刑法的官员。他的子孙就以官职为姓,将“理”相通为“李”。先有“理”氏,后有“李”氏。
3、“李”姓名人:从古至今,“李”姓英才辈出。比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飞将军李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唐朝著名乐师李龟年;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南唐后主李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原名李尧棠的作家巴金……看来,“李”姓名人还真不少!
4、“李”姓地位:历史上唐朝皇帝均为李氏族人,除去武则天,共20位皇帝。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还对有功之人进行了封赏,其中就有这一项——赐姓。唐朝的这段历史成为了李姓最辉煌的时刻。
1、“李”姓人口密度很高,全球李姓有1。3亿人,为世界第一大姓。
2、“李”姓起源于上古帝王舜的大理官——皋陶。
3、“李”姓有很多历史名人,需要我们逐步的去探究和发现。
4、“李”姓皇帝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皇帝,这是“李”姓家族中一段辉煌的时刻。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五
班上同学的姓氏五花八门,我的姓氏是赵,在班上的同学和老师连同我一起算上共有四人。所以我便萌发了“关于调查赵姓的来源”的行动。
1.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浏览赵姓的历史名人。
2.查阅赵姓人口的分布情况。
3.听长辈讲述自己的家谱存放位置。
1.通过读宋代编写的《百家姓》中,知道了:赵姓的祖先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日趋千里,不料徐偃王反叛,造父于是马上驾车返回首都,其后,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其后为赵氏,这就是赵姓的来源。
2.通过上网浏览,知道了历史上赵姓名人有:赵文渊,赵胜,赵云,赵恒,赵佶……
3.爷爷告诉我,我们家的族谱在山东老家保管。
1.赵姓是我国第七大家族,宋代百家姓第一位。赵兴形成于西周时期,祖先是造父。战国时期,赵姓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等地发展。到了秦朝以后,逐渐向甘肃,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发展。
3.据统计赵姓人口大约在2800余万人左右,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3%,是现代中国的第七大姓。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六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姓氏,我对余氏的历史很好奇,因为我就姓余。所以我就对余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1.查阅关于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
1.余姓来源是由余之后,春秋时期秦国御医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他在秦国,为秦穆公谋划了征伐西戎之计。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之计,灭西戎十四国,拓地千里,使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西方霸主。秦穆公因由余之功,赐封其为秦国上大夫。由余的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一部分称余氏,一部分称由氏。
2.在历史中余姓的人才辈出。有宋代“八贤”之一余靖,南宋著者和刊行者余象斗,清代文学家余怀,清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共产主义战士余秋里,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余立金,散文作家余秋雨。
3.余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五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1%左右。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七
追寻历史,看祖国大好河山。
河南省南阳市(县)。
河南省南阳市(县)。
观武侯祠,看水帘洞,游宝天曼森林公园,卧龙岗。
1、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今儿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卧龙道院内有隋以来宗教造像十余尊,翠竹、枇杷、玉兰等。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四百余通。步入武侯祠山门,迎面是大拜殿,殿中彩塑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大型泥塑像。大殿前侧为明代碑廊,镶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祠后部分建筑主要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
2、水帘洞。
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同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人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绨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桐柏山水帘洞水,清纯甘冽,胜过诸多名泉。洞外有小寺,寺内墙上嵌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文和题记。水帘洞被道家定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
清乾隆四十九年以后,桐柏山佛教昌盛,自成白云山系,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之一。桐柏山水帘洞在河南省桐柏县城西5公里处,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之一。
3、宝天曼森林公园。
南阳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南阳境内伏牛山腹地的内乡县、南召县交界一带。长约60千米,宽约30千米,总面积540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280平方千米。该保护区是中原地带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宝天曼1980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第1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协调委员会确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2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山上林木有坚桦、青冈、华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种;稀有树种有秦岭冷杉、香果树、辛夷树、大果青杄等20余种;动物有金钱豹、林麝、斑羚、水獭、大鲵、红腹锦鸡等100多种;药材有石槲、天麻、细辛、山茱萸、柴胡、桔梗等,对研究植被类型过渡、生物引种驯化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山顶有寺院遗迹,今尚存石碑一座,刻字为明代。
4、卧龙岗。
魏晋时期,后人已在卧龙岗上建庵祭祀。唐宋时期,卧龙岗诸葛庵已闻名天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延祐四年(1317年)仁宗皇帝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命名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为“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依前人“龙岗全图”复建了“卧龙岗十景”(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和卧龙书院。乾隆年间,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儿更馨香”的盛况。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现存古建筑群为元、明、清时期。祠内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匾额楹联六百多(通)幅,在全国武侯祠中数居首位。其碑刻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岳飞曾在此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其字体苍劲峭拔,备受推崇。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访寻历史名胜古迹,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万分。如今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是人民辛勤奋斗来的,更是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成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祝祖国和谐美好,繁荣昌盛!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八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日期:年
月
日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逐渐地,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二)调查的目的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景区更好地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有助于景区所属单位多角度地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能在社会各界更好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本次的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根据搜集得到的以上四方面信息和相关资料的查阅,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
(二)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3。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问调查法等。
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我们先搜集了有关虞氏旧宅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普通群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制定了两份问卷。普通群众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和3道多选题。景区工作人员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和1道填空题。
在实地观察了虞氏旧宅后,我们分别向普通群众(游客、附近的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但在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不同的人群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比如在向附近的村民发放问卷时,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识字,或者有些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更了原来的调查方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近似于采访的方式完成的。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达192份,回收率达87.3%。
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讨论分析后又提出了6个关于虞氏旧宅保护方面的问题,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采访,以提高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三、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
1、普通群众的年龄分布。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十六岁以下十七到三十岁三十一到五十岁五十岁以上。
1-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图。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1-2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的满意程度。
通过数据的整理研究,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非常满意的占7.1%,比较满意的占23.7%,一般的占60.6%,不满意的占8.6%。
以上数据,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普通群众认为的目前虞氏旧宅的保护程度,我们发现,在人们眼中,当前的保护还是存在不足的。一方面,可能是景区所属单位的正常保护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当然,自然灾害或者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虞氏旧宅遭到破坏的一部分原因。总的来看,对虞氏旧宅的保护有待提高。
(二)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
1、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上前劝说阻止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无视。
1-3普通群众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所采取的行动。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使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从上图可知,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有54.2%的人会上前劝说阻止,30.4%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剩余15.4%的人会选择无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有没有没注意。
1-4普通群众参观景区时是否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
调查发现,有69.3%的普通群众会在参观景区时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而选择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者占9.9%,没注意的则占20.8%。
我们可以发现,从人们自身的素质来看,还是相对乐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时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文明现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一定会有不同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在虞氏旧宅参观的游客及附近居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不错的。如何让更多的人能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是乐观以后的进一步思考。
(三)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宅子是其为了母亲建造的,可以归入民居建筑。2001年06月25日,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五进建筑组成。前三进于1916~1919年建成,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后二进于1926~1929年建成,为西洋式建筑。
由此可知,虞氏旧宅建成距今,已有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了。在这百年的时间中,自然因素对其造成的破坏也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
虞氏旧宅所在的慈溪市龙山镇,东北方向靠近杭州湾,我们抵达龙山的当天台风就来了,在狂风暴雨之中,相对其他建筑,较为低矮的虞氏旧宅安然无恙。在我们采访景区工作人员的时候也了解到,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自然因素引起的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可见,自然因素对其的破坏可谓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自然灾害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地破坏它,但是毕竟百年的历史,即使平常的风吹雨打,没有半点影响也是不可能的。这些细小的自然因素的累积,也是造成旧宅破坏的一部分成因。
(四)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
除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自然灾害影响之外,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是否到位,也是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能否长久存在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商业建筑和人造景观,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确实存在这一现象。虞氏旧宅里的经堂为西式建筑,而与后面洋房的装修风格毫不相符,却倚靠在中式风格的客厅一侧。而在客厅背后,又有放映厅,显得有些突兀。或许是为了向游客更好地展示历史遗产,又或许是其他原因,文化古迹一旦被改动,定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眼前的一切,是专业人士衡量后的结果。当然,我们还是能在景区内看到一些标语,如“请勿触碰”、“请在规定区域之外参观”等标语,景区入口也有一些宣传手册提供给游客。这一点可以看出,景区内部的文明提醒还是比较到位的。
总结。
及解决措施。
(一)原因总结。
1、游客的因素。
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在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时候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的行为。另外,会有一群游客能够自身做到行为文明,而看到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会选择无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景区的客流量会有所增加,那么游客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对于景区的影响会显得格外突出。当然,我们相信,进步的社会会使人的思想觉悟也有所提升。如何引领人们走向更高的思想层面,除了在其主要领域,以游客的身份存在,也是目前亟待加强的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2、自然灾害因素。
百年历史的虞氏旧宅,即使没有因为自然灾害遭到过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此次的台风也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因风吹日晒而产生的正常破坏和一些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其逐渐走向衰败的部分原因。
至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可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会遭到洪涝、地震、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所以,也有自然灾害成为主要破坏因素的可能了。
3、景区所属单位保护不当的因素。
我国的历史文化建筑主要有三个部门管辖,分别是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宗教部门。宗教部门的建筑由于宗教关系,得到的资金是充足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往往是非专业的,常常不经意就破坏了文物尚且不自知。旅游部门有门票收入,保护资金也是充足的,但这些资金往往没有用在文物保护上。依照常理,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应该保护的最好,因为专业人士可以更好的维护这些文物,但事实就是,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得到的保护也并没有很好,因为没有经济效益,所以在当地某些官员看来,是必欲拆之建楼而后已的。因为没有收入,这些建筑的保护资金来自国家,显然,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很少的文化建筑能得到这些资金。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点损失。
(二)解决措施。
1、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除了接受正常的教育外,人们所处的环境也能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让普通人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是很重要的。比如人们会经常记得电视上的一些公益广告,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除了让游客在身处景区的时候受到文明的熏陶,平时也应当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建议,电视台可以制作并播放一些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相关的公益广告,以群众的个人素养。
2、采取自然灾害来临前的保护措施。
一般来讲,一些历史遗产、文化古迹会定时受到检查、维修。但是其实,不一定等到有了破坏后才进行维修,我们一定要知道,预保护和破坏后的维修相比,同样也是重要的。防范于未然,其实是“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调查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自然灾害如台风并没有对旧宅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很多目前没有发现的小问题,往往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自然灾害前的保护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有重大自然灾害预警的时候,更应当加强保护力度。当然,这些预保护措施,一定是不能够以破坏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原样为代价的。
3、加大资金的投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现在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许多历史建筑因为得不到资金修缮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毁败。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传媒是十分发达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也相对较高,如果文物部门能结合传媒,凭借共同的努力,想必资金不是问题。
4、采取更专业的保护。
我们向虞氏旧宅景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文物部门对景区的维修还是比较及时的,检查也比较定时。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维修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甚至是向破坏前的方向偏离的。这一点,不由得让我们怀疑景区平时的保护与维修是否专业。
无论做任何事情,专业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建议招募真正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定时定期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采取一定的检查维修。
五、结束语。
本次实践开展的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从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这四方面开展调查,以破坏和保护为主线,根据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访谈所得,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古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效地帮助景区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参考文献。
[1]柴泽俊《柴泽俊古建筑文集》。
[2]第十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九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_关于_的调查报告”、“关于_的调查报告”、“_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__建设实践思考》等。
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历史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注意是社会生活的变化...
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逐渐普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附:关于历史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逐渐地,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查的目的
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
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景区更好地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有助于景区所属单位多角度地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能在社会各界更好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本次的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根据搜集得到的以上四方面信息和相关资料的查阅,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
(二)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
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我们先搜集了有关虞氏旧宅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普通群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制定了两份问卷。普通群众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和3道多选题。景区工作人员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和1道填空题。
在实地观察了虞氏旧宅后,我们分别向普通群众(游客、附近的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但在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不同的人群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比如在向附近的村民发放问卷时,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识字,或者有些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更了原来的调查方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近似于采访的方式完成的。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达192份,回收率达87.3%。
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讨论分析后又提出了6个关于虞氏旧宅保护方面的问题,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采访,以提高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
1、普通群众的年龄分布
十六岁以下十七到三十岁三十一到五十岁五十岁以上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的对象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如上图所示,十六岁以下占据了23.7%,十七到三十岁占14.3%,三十一到五十岁占49.7%五十岁以上占据了12.3%。考虑到地域的影响,我们分发问卷的地点也不一样。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与中年人群占了调查对象中的很大一部分,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从大体情况来看,会选择以历史文化古迹作为旅行地点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年龄段内的。同时,这些年龄段的人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与指向,他们提供的信息,也更能代表广大群众,使本次调查活动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2、普通群众眼中的现状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通过数据的整理研究,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非常满意的占7.1%,比较满意的占23.7%,一般的占60.6%,不满意的占8.6%。
以上数据,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普通群众认为的目前虞氏旧宅的保护程度,我们发现,在人们眼中,当前的保护还是存在不足的。一方面,可能是景区所属单位的正常保护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当然,自然灾害或者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虞氏旧宅遭到破坏的一部分原因。总的来看,对虞氏旧宅的保护有待提高。
(二)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
1、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
上前劝说阻止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无视
普通群众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所采取的行动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使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知,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有54.2%的人会上前劝说阻止,30.4%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剩余15.4%的人会选择无视。
有没有没注意
1-4普通群众参观景区时是否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
调查发现,有69.3%的普通群众会在参观景区时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而选择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者占9.9%,没注意的则占20.8%。
我们可以发现,从人们自身的素质来看,还是相对乐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时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文明现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一定会有不同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在虞氏旧宅参观的游客及附近居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不错的。如何让更多的人能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行为,是乐观以后的进一步思考。
(三)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
宅子是其为了母亲建造的,可以归入民居建筑。2001年06月25日,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五进建筑组成。前三进于1916~1919年建成,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后二进于1926~1929年建成,为西洋式建筑。
由此可知,虞氏旧宅建成距今,已有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了。在这百年的时间中,自然因素对其造成的破坏也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
虞氏旧宅所在的慈溪市龙山镇,东北方向靠近杭州湾,我们抵达龙山的当天台风就来了,在狂风暴雨之中,相对其他建筑,较为低矮的虞氏旧宅安然无恙。在我们采访景区工作人员的时候也了解到,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自然因素引起的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可见,自然因素对其的破坏可谓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自然灾害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地破坏它,但是毕竟百年的历史,即使平常的风吹雨打,没有半点影响也是不可能的。这些细小的自然因素的累积,也是造成旧宅破坏的一部分成因。
(四)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
除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自然灾害影响之外,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是否到位,也是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能否长久存在的关键。
商业建筑和人造景观,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确实存在这一现象。虞氏旧宅里的经堂为西式建筑,而与后面洋房的装修风格毫不相符,却倚靠在中式风格的客厅一侧。而在客厅背后,又有放映厅,显得有些突兀。或许是为了向游客更好地展示历史遗产,又或许是其他原因,文化古迹一旦被改动,定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眼前的一切,是专业人士衡量后的结果。当然,我们还是能在景区内看到一些标语,如“请勿触碰”、“请在规定区域之外参观”等标语,景区入口也有一些宣传手册提供给游客。这一点可以看出,景区内部的文明提醒还是比较到位的。
四、调查的总结及解决措施
(一)原因总结
1、游客的因素
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在参观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时候不会有意识地规避不文明的行为。另外,会有一群游客能够自身做到行为文明,而看到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会选择无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景区的客流量会有所增加,那么游客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对于景区的影响会显得格外突出。当然,我们相信,进步的社会会使人的思想觉悟也有所提升。如何引领人们走向更高的思想层面,除了在其主要领域,以游客的身份存在,也是目前亟待加强的方面。
2、自然灾害因素
百年历史的虞氏旧宅,即使没有因为自然灾害遭到过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此次的台风也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因风吹日晒而产生的正常破坏和一些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其逐渐走向衰败的部分原因。
至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可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会遭到洪涝、地震、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所以,也有自然灾害成为主要破坏因素的可能了。
3、景区所属单位保护不当的因素
我国的历史文化建筑主要有三个部门管辖,分别是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宗教部门。宗教部门的建筑由于宗教关系,得到的资金是充足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往往是非专业的,常常不经意就破坏了文物尚且不自知。旅游部门有门票收入,保护资金也是充足的,但这些资金往往没有用在文物保护上。依照常理,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应该保护的最好,因为专业人士可以更好的维护这些文物,但事实就是,文物部门管理的历史建筑得到的保护也并没有很好,因为没有经济效益,所以在当地某些官员看来,是必欲拆之建楼而后已的。因为没有收入,这些建筑的保护资金来自国家,显然,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很少的文化建筑能得到这些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对文物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的提问时,在众多问卷中,有一位被调查者除却我们给出的答案外,还给了我们一个回答,革命。在这场堪称浩劫的十年中,各地被破坏的文物不计其数,虞氏旧宅内的壁炉明显遭到破坏且一直未修复,而相较于其他历史建筑真可以叫未损分毫了。虞氏旧宅旁边便是居民区和一个学校,学校新搭了车棚,紧靠宅子后墙,雨水直接冲刷在墙上,墙上满是雨水的痕迹,按照文物保护单位50米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这显然是不允许的。这也充分说明了管理的不到位。当历史与现代触碰的时候,往往是历史建筑给经济发展让步或者给以经济发展为名让步。而其实很多时候,多考虑一点,便可减少一点损失。
(二)解决措施
1、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除了接受正常的教育外,人们所处的环境也能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让普通人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是很重要的。比如人们会经常记得电视上的一些公益广告,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除了让游客在身处景区的时候受到文明的熏陶,平时也应当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建议,电视台可以制作并播放一些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相关的公益广告,以群众的个人素养。
2、采取自然灾害来临前的保护措施
一般来讲,一些历史遗产、文化古迹会定时受到检查、维修。但是其实,不一定等到有了破坏后才进行维修,我们一定要知道,预保护和破坏后的维修相比,同样也是重要的。防范于未然,其实是“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调查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自然灾害如台风并没有对旧宅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很多目前没有发现的小问题,往往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自然灾害前的保护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有重大自然灾害预警的时候,更应当加强保护力度。当然,这些预保护措施,一定是不能够以破坏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原样为代价的。
3、加大资金的投入
我们向虞氏旧宅景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文物部门对景区的维修还是比较及时的,检查也比较定时。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维修并没有达到好的效果,甚至是向破坏前的方向偏离的。这一点,不由得让我们怀疑景区平时的保护与维修是否专业。
无论做任何事情,专业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建议招募真正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定时定期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采取一定的检查维修。
五、结束语
本次实践开展的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从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这四方面开展调查,以破坏和保护为主线,根据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访谈所得,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古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效地帮助景区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十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安阳市。
调查对象:安阳市各景区。
调查方法:网络调查及部分实地调查。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为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大方鼎在安阳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当今中国所能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而选取这个城市作为论文主题的最重要原因并非是因其悠久的历史,也并非因其美丽的环境,而是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安阳之于安阳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每个人都尤其热爱自己的家乡,然而对于以农业安身立命的河南人来说,安土重迁的思想尤为根深蒂固。因此本文旨在以一个土生土长的安阳人的角度分析安阳的旅游资源,并以客观的态度分析安阳的景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安阳市是河南省地级市,简称殷、邺,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点,西倚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安阳的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25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安阳出现了小南海文化。远古时期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和亳建都,并葬于此。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而真正让安阳名扬天下的是殷商的建都以及震惊世人的甲骨的出土。郭沫若有言,曰:“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安阳的历史地位,更证明安阳是一做有着悠久历史及深刻内涵的文化之城。而相应的、安阳并不仅仅因为甲骨的出土而成为一座只有历史的老城,安阳因其坐落于太行山脚下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享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尤以太行山大峡谷著名。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壶关县东南部、河南安阳林州市北部的太行山区,全区分为壶关林州太行大峡谷和林州太行大峡谷两个独立景区。林州太行大峡谷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主要包括泉潭叠瀑桃花谷、百里画廊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岩三大部分,总面积8900公顷,境内群峰峥嵘、流瀑四挂,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红旗渠,不仅是秀美风光的体现,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20世纪60年代,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质极端匮乏的条件下,林县人民凭着“重新安排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个春秋建成了“生命之渠”红旗渠,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点“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唯有赞叹!
安阳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2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4处,风景名胜区4处,博物馆若干。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安阳自然没办法与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比肩,但它有着这些城市所不具有的人文底蕴,漫步在安阳的街头,躲雨在屋檐下,油然而生出的是一种温文雅致的情怀。
尽管我很爱我的家乡,但客观地、我不得不承认,安阳的历史名胜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宣传不足。
安阳市虽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山水生态、众多的历史名人,但是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安阳旅游资源的宣传领域主要局限于安阳旅游资讯网、安阳旅游之声等市级媒体,力量薄弱、影响有限;安阳市的各个相关单位也没有建立统一战线,仍然是各自为战。以上诸多宣传方面的不力直接导致了各旅游景区的对外影响力小,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整体看,除殷墟博物苑、红旗渠等少数景区外,安阳所辖各县景区的宣传推介工作较为薄弱,在新闻媒体上的广告少,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已成为制约安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二)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而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开发中确实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急功近利等短视行为。更有甚者,有个别开发商为了多获利不顾景区的可容纳量,盲目售票导致景区人满为患,垃圾遍地,更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发生一故。在8月11日——8月15日山西平顺通天峡(隶属太行山脉风景区)举办的针对安阳地区的免票活动中,安阳市民蜂拥而至,在较狭窄的一线天和一些比较窄的上山路径上游客排成长龙,甚至有些游客排队近一小时还无法通过,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需要通过限制上下山时间以此控制人流方向避免造成交通瘫痪,给游客的时间安排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在爬山过程中举目可见遍地垃圾,这与游客走出家门观赏风光的初衷背道而驰,虽然这与游客的个人素质也有着极大的关联,但是景区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也是遍地垃圾的一大诱因。窥一斑而可见全豹,太行山脉的这些景区都存在相似问题:垃圾遍地,因环境所限导致的游客实际容纳量与开发商期待容纳量不相符等。
(三)现代化的发展与老城的定位产生的冲突。
在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中,旧时街道、旧时居民楼、旧时马路已无法满足车水马龙、鳞次栉比的现代快节奏生活,因此需不断的开发旧城建设新城,旧城因此而被拆迁,再无法保持其古色古香的原貌,一些胡同窄街不得不因为不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或是影响市容而被拆迁,先是北大街,再是南大街,这两条安阳市最著名的繁华商业街被拆迁重建,但遗憾的是,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却再不是旧时味道。
(四)门票价格与景区价值不符。
据数据所知,殷墟博物院的门票为80元,岳飞庙等景点均为40元,红旗渠等太行大峡谷等景区票价则为45元——145元不等。相比之下,故宫博物院的门票也才60元,而颐和园也不过30元,相比之下,安阳地区的景点门票价格都偏高,作为一个中部地区的二线甚至三线城市,门票价格过高会直接影响游客量以及游客对于景区的评价,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五)旅游服务条件及环境条件不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不够完善。首先,交通设施不完善。通往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道路较差、较窄,易引起堵车等问题,有一些景点没有直达车,造成了黑包车的泛滥,景区的停车位不足也是一大问题。其次,景区的饮食安全无法保证,由于原材料及饮用水的难以获得更是助长了店家偷工减料的行为。且,由于景区监管的不力,大多景区外都有私营的收费卫生间,动辄就是五元一位的天价,如此一来,对景区的名声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再次,中高档次的宾馆饭店和能够为散客提供医疗保健、金融保险、加油维修等综合服务的游客服务中心较为缺乏。最后,旅游纪念产品单一,产品多以土特产为主,不够新颖。目前安阳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游客在文化娱乐和购物方面的消费还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文化娱乐项目相似,无法满足休闲娱乐、文化风情体验等的多重需求,吸引不了回头客。另外,游客的主要购物对象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和农村手工艺品,文化内涵不高,品种单一,在各个景点均可买到也使得产品贬值。
安阳市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市,如果通过一些策略的转变,改变现在一些不利的现状,可以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十一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姓氏,我对余氏的历史很好奇,因为我就姓余。所以我就对余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1.查阅关于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
1.余姓来源是由余之后,春秋时期秦国御医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他在秦国,为秦穆公谋划了征伐西戎之计。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之计,灭西戎十四国,拓地千里,使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西方霸主。秦穆公因由余之功,赐封其为秦国上大夫。由余的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一部分称余氏,一部分称由氏。
2.在历史中余姓的人才辈出。有宋代“八贤”之一余靖,南宋著者和刊行者余象斗,清代文学家余怀,清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共产主义战士余秋里,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余立金,散文作家余秋雨。
3.余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五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1%左右。
古迹历史调查报告篇十二
班级:xx
学号:xx
姓名:xx
指导老师:xx
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制表
关于探寻身边抗战历史、拜访身边抗战尊长的调查报告
――以xx市公安县为例
摘要:听老人讲诉抗战故事
关键词:落后就挨打、勿忘国耻
前言
实践时间:2月12日
实践地点: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藕池镇荆江一路
实践人员:孟婷
实践内容:拜访抗战老人,倾听抗战故事
实践方式:实地采访
一、今年91岁的魏仁忠是一名抗战老兵,在他的心中有一段永远都无法忘怀的记忆。那就是1940年的6月,日军为打通进攻重庆的路线,开始占领荆州。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全面侵华战争。
(一)1939年,武汉沦陷,荆州港一度成为长江航运的枢纽。1940年,日军为打通进攻重庆的路线,开始炮轰荆州。这段记忆,对于每一位荆州人来说,都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对于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荆州籍老兵来说,这更加是一段无法忘怀的记忆。
(二)抗战老兵魏仁忠在荆州大湾那里设立军事区,不允许中国人进去,如果有误进去的,抓到了就要被杀掉的,把一些俘虏当苦力,干苦力活,有的人被整死了。
二、当时,魏仁忠只有14岁。日军在荆州的种种恶行,令他恨之入骨。抗战老兵魏仁忠还说:“奸掠烧杀,什么都搞,把中国人不当人”。
三、中山路的刺柱、关押战俘的第四小学和晴川中学,虽然现在这些旧址都不在了,但是有关战争的记忆,老人却不能忘怀。
(一)魏仁忠亲口告诉我:“我晓得那个刺柱,就是木桩子,是杀人的地方”。
(二)1944年,怀着国仇家恨,魏仁忠正式参军,并被编入了当时的第二野战军,主要在荆州周边乡镇对日军进行游击战。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军在荆州的种种侵略行为也被终结。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魏仁忠又被调往新四军江汉军区三军分区十二团任作战参谋,参加了接下来的解放战争,直到1949年7月15日荆州解放。如今,再提起这段往事,魏仁忠依然是历历在目。老人说,虽然那段日子有无数艰难险阻,自己也差点丢了命,但是他从不后悔。
他告诫现在的年轻人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勿忘国耻。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落后就挨打”。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32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