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能够系统地总结和概括工作或研究的成果,帮助他人了解相关情况。在写报告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色彩和偏见。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不同类型报告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从而提升自己的报告写作水平。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一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一)实习方法
1、勘察法。通过对实习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自己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筑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二)实习工具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个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是测量目的物预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及时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读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
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
(4)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盆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走向。走向可是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的数(因为走向是一条直线的方向,可以两边延伸)。
(5)岩层倾角的测定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得到的,言其他方向所测得的倾角使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要恒与走向垂直,而且可用小石子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在层面上流动。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的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此滚动或流动方向即为层面的真倾斜方向。
本次实习以了解自然地理知识为实习目的,与之相关的课程有: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土壤类型与岩石间的关系。
本次实习主要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时间为期一周,自20**年11月15日至20**年11月21日。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二
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
20xx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注意事项;
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
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1猫儿山简介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涵养林。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周低,向东南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从山脚往山上观察,发现猫儿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盖,山顶处,可观察到覆盖的植物比较低矮。沿途经过乌龟江,水清澈见底,无明显的污染,表明水质较好,河床中发育鹅卵石,并可见明显的阶地。途中,可见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交错生长,蝴蝶等昆虫易见。沿途裸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并发育有落水洞。
从山脚至山上海拔约500m处,由于人工竹林的覆盖以及高差不足,难以观察到植被的分布规律。但,可观察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阔叶林和竹林为主,山顶部分植物较为低矮,由此可见猫儿山的植物分布基本符合垂直分布规律。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生长茂盛,土壤矿物分解较彻底,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过程。主要土壤类型为红、黄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土壤质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层次发育明显,盐基和粘粒的淋溶迁移和淀积作用强烈,表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根据实地观察,有机土的厚度约为10—20cm,发育较好。
3.12:下午两点左右,步行至十里峡谷处。
该处景色宜人,河床中巨大的石块随处可见,流水澄澈,潭中水由于含沙量小,泥沙颗粒小,浮游生物少,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分外迷人的青蓝色。该处的岩石岩性为花岗岩。然而,该处植被也是以人工竹林为主,原始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
3.2会仙岩溶湿地简介
湿地,指的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会仙湿地位于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乡大湾村委和雁山区竹园村委,地跨东经110°08′38″-110°16′57″,北纬25°05′08″-25°08′34″。湿地范围涉及2县(区)3乡镇6村委47个自然村约2.2万人,总面积约78km2。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的古桂柳运河(相思埭)由湿地中心穿过,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使漓江与洛清江相连接。会仙湿地地貌是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势平坦,石灰岩孤峰林立,海拔小于500m。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阳强热幅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35.8mm,年平均蒸发量1569.7mm。湿地内的植物主要有:樟树、枫香、苦楝、乌桕、松树,黄荆、柃木、水杨柳、十大功劳、芦苇、三角苇、黄茅草、野苦草、五节芒、野牡丹、蓝丝草、马尾草和厥类。主要动物有:鲤鱼、草鱼、塘角鱼、斑鱼、鲢鱼、黄鳝、白鳝、鲢拐鱼、鲫鱼、龙虾、鳅鱼、福寿螺、燕子、灯鸟,白鹭等。前往湿地的途中,发现湿地附近的水稻田边各种农药瓶随处可见。沿途观察会仙岩溶湿地的水质,发现水质一般,并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外来物种水葫芦、小龙虾及福寿螺,因为缺少天敌,大量的繁殖,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从该地区消失。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使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水面逐渐萎缩,地面逐渐疏干,沼泽和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据了解会仙湿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体属轻度污染,狮子岩一带属中度污染,运河新桥一带属重污染,灌塘南处属严重污染。由于向会仙湿地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农田中未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残留,使部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特别是静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坏湿地景观,更严重的是逐渐将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陆地。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水量减少,加上近年开荒造田、围湖造塘行为的增多,会仙湿地的面积已从25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6平方公里。,但湿地却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亩的速度“缩水”。捕鱼现象十分严重:湖面上随处可见小块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经过它们的身边也没能改变它们的位置。一小块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只地笼,一般直径在一尺五(0.5米)左右、高约7寸(0.23米),里面投放饵料,几乎所有误入地笼的鱼虾都逃不掉。在整个观察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现一只飞鸟,这也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边的芦苇,现在全都不见了,充斥视线的,是人工开挖的鱼塘和荒草地。
途中,经过龙山,登顶俯瞰湿地,心中有各种感叹,若如此美景就此消失,该是多大的遗憾。龙山的岩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典型的岩溶地貌。
临桂会仙湿地在调节径流、蓄洪抗旱、防治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生态修复是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水资源调蓄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水源的蓄积和排泄,对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及旱、涝灾害的减灾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挺高环保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本次的河流地貌认识实习,在感叹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不仅陶冶了情操开拓了视野更让书本的理论和实际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实际情况和经典案例是有区别的,在遇到不同的情况需要我们运用平时所学,认真思考,野外实习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要认真观察,从中刻苦钻研,方能打牢基础,为解决日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铺垫。另外,在本次实习中,所发现的情况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猫儿山的人工竹林、会仙湿地的外来物种对其生态多样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猫儿区开发、改湿地为农田、鱼塘,污水排放进入湿地等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是触目惊心的,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让影响最小化,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三
姓名:王士华专业:地理科学。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前言。
实习地点1:咸阳师范学院实习地点2:口镇。
实习地点3:咸阳乾县大北沟。
实习地点4:张家山。
实习地点5:咸阳历史博物馆。
实习地点6: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
实习地点7: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引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xx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xx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五、实习路线。
咸阳师范学院。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四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
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
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水文学
沿贯城河考察:
地点:玉碗村污水处理厂宁谷
水温:15.05度15.73度15.64度
ph值:888
透明度:22.2厘米28厘米26厘米
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气降水
(2)农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业废水
(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龙宫风景区
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
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
第7小组测量结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
地质学
实习地点: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
试验方法: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红点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灵敏的磁针,磁针有一端是有一个小孔的。使用罗盘时,双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盘,双脚略为分开,将罗盘放在胸腹之间的位置上,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为坐,面对为向,开始立向。这个时候,罗盘上的十字鱼丝线应该与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线立的向不准,那么,所测的坐向就会出现偏差的了。固定了十字鱼丝的位置之后,用双手的大拇指动内盘,当内盘转动时,天池会随之而转动。一直将内盘转动至磁针静止下来,与天池内的红线重叠在 一起为止。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针有小孔的一端必须与红线上的两个小红点重合,位置不能互掉。这时显示坐向方的鱼丝线(是横的那一条)与内盘各层相交。我们要找寻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就显示在这条鱼丝线所穿越和涵盖的区域上。然而,罗盘上有十多二十层,究竟那一层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层了。它就在天池附近。鱼线向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向,鱼丝坐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坐。譬如说,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们便称之为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将罗盘放在全屋的中心点,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宫位)。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顺以西100公里,花江大峡谷北岸新铺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普遍出露的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埋藏有2.2亿年前古生物海百合、菊石、蚌类、海龙、鱼龙、楯齿龙等化石,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统。出土化石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大,体形完整,形态精美,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首次用“中国龙”、“关岭鱼龙”、“瓦窑龙”、“新铺鱼龙”、“贵州鱼龙”等地名命名龙的种属。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更重要的是罗盘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实习打好了基础。
土壤学
实习地点:花江大峡谷板贵乡
实习内容:板贵乡土壤的测定与取样
土壤的容重:
1,用环刀取土,两边用刀削平。
2,用天平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404.5克
3,用天平称出环刀和石子的质量,67.5克
4,算出环刀的体积,石子体积,201.816立方厘米
最终算出结果为:1.8克/立方厘米
土壤质地:成细条,易断裂,为中壤土
酸碱度:8
土壤含水量:取一块土,先称出其质量(15克),再把其烘干,再称其质量(12克),算出水分的质量(3克),然后用水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即为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总结:经过为期五天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建议:
1,希望每个学年都能有这样的实习考察机会。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五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地点:
考察时间: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
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沿贯城河考察:
地点 :
水温:
ph值:
透明度:
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气降水
(2)农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业废水
(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
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
第7小组测量结果: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水文条件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实习地点:
试验方法:
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红点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灵敏的磁针,磁针有一端是有一个小孔的。
使用罗盘时,双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盘,双脚略为分开,将罗盘放在胸腹之间的位置上,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为坐,面对为向,开始立向。
这个时候,罗盘上的十字鱼丝线应该与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线立的向不准,那么,所测的坐向就会出现偏差的了。
固定了十字鱼丝的位置之后,用双手的大拇指动内盘,当内盘转动时,天池会随之而转动。一直将内盘转动至磁针静止下来,与天池内的红线重叠在一起为止。
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针有小孔的一端必须与红线上的两个小红点重合,位置不能互掉。这时显示坐向方的鱼丝线(是横的那一条)与内盘各层相交。我们要找寻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就显示在这条鱼丝线所穿越和涵盖的区域上。
然而,罗盘上有十多二十层,究竟那一层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层了。
它就在天池附近。鱼线向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向,鱼丝坐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坐。
譬如说,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们便称之为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将罗盘放在全屋的中心点,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宫位)。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顺以西100公里,花江大峡谷北岸新铺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普遍出露的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埋藏有2。2亿年前古生物海百合、菊石、蚌类、海龙、鱼龙、楯齿龙等化石,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统。出土化石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大,体形完整,形态精美,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首次用“中国龙”、“关岭鱼龙”、“瓦窑龙”、“新铺鱼龙”、“贵州鱼龙”等地名命名龙的种属。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更重要的是罗盘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实习打好了基础。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实习内容:
土壤的容重:
1,用环刀取土,两边用刀削平。
2,用天平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3,用天平称出环刀和石子的质量。
4,算出环刀的体积,石子体积,201.816立方厘米。
最终算出结果为:1.8克/立方厘米
土壤质地:成细条,易断裂,为中壤土
酸碱度:
土壤含水量:取一块土,先称出其质量(15克),再把其烘干,再称其质量(12克),算出水分的质量(3克),然后用水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即为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总结:经过为期五天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1,希望每个学年都能有这样的实习考察机会。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
1,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识。
2,希望能够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料。
3,希望能和别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六
实习时间:xx年12月20至24
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
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实习要求:
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xx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
实习记录:
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
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1)梁滩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岩石不易被冲蚀,软性的岩石容易被冲蚀,从而产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别,经过对那里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是砂岩,下面是泥岩,总体是一个长形岗地。从瀑布的形成来看,那里还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围的那个小发电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冬天,还可以明显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从地貌学的角度来看还涉及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叫“裂点”,常由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产生新的溯源侵蚀,或因构造、岩性原因造成的差别侵蚀所形成。在这里侵蚀基准面都是地方侵蚀基准面。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侵蚀后退。
2)小磨滩:陇岗沟谷陇岗砂岩——山岗泥岩——沟谷从河床延伸是砂岩到页岩,小磨滩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于岩性的不同,下面泥岩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慢慢减少,于是后来形成了砂岩的河床。
3、青木关:石灰岩菱形盆地,石灰岩土壤肥力差;有温泉,同缙云山温泉形成原因相同,地处一山两岭一槽,缙云山南坡。
4、中梁山:
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内发育有地表河,古时自北向南流动,直接注入嘉陵江,后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沟溯源侵蚀,切传后300余米的须家河组砂岩,在代家沟南的土地垭袭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断流,向南至文星场地表始见小溪,并形成文星场地表溶蚀洼地,宽500米,溪河两侧尚存古河道的两级阶地。
(二)21日—22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缙云山
实习记录:1、缙云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质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西缘华蓥山褶皱带,走向北北东—南南西。褶皱带系一复式背斜山脉,向东南分出沥鼻、温塘、观音三支背斜,构成“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二岭一槽”地貌地点,背斜两翼不对称,东陡西缓。
2、缙云山土壤为酸性黄壤。
3、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故无植被类型分布的垂直带普表现。在人为作用与生境条件下,发育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如下:
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以壳斗壳、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英科为代表。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春、夏季相变化明显,上层乔木树冠浑圆,林冠波状起伏。群落包括四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层间植物。
2)常绿针、阔混交林:这是一类次生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度类型,它的乔木层一般含2—3个亚层:第一亚层多由高大挺拔的马尾松构成单纯的层片:第二、三亚层则为种类较多的常绿阔叶树种组成,并含有少量杉木。
3)亚热带暖性针叶林: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四季长青的针叶林型,是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内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区指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个群系,共同特点是群落层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林相稀疏。
4)竹林:竹类是一类特殊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适生于温暖湿润地区,广布热带及亚热带范围内。我国竹类丰富,近300余种,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类分乔木状和灌木状两种生活型,但竹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和树木有明显不同,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短不定,开花后易死亡。竹类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的分殖方式,根据竹类地下茎分生繁殖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和复轴型。
5)灌草丛:灌草丛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次生植被,北碚地区灌草丛的种类组成,受母岩性质的影响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代替的进程。演替包括“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涵义。
(三)23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水文站
实习记录:
1、北碚水文站建于1993年,由长江水利委员领导设立至今,为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发生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来水及时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两个基本任务:
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少泥沙经过).
3、水文测站布设:
1)测验河段的选择;
2)断面、基线、高程点和测量标志。的布设。
4、测验项目:水位、水温观测、漂流流量观测、漂流悬移质泥沙观测、漂流泥沙颗粒分析、降水量观测、水质水污染观测,水文水情、降水量播报、水文资料整编、新仪器设备煌研究,比测验试,测验方法及研究。
(四)24日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天府煤矿
实习记录:
1、t3sj、t1j、t1f的岩性、岩深槽谷的形成。
2、观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点及土地利用。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七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实习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八
自然地理学
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
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九
1、人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1、勘探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
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学,主要内容有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地貌、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土壤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第一部分地质地貌
实习第一地点:南京六合县瓜埠乡的瓜埠火山
通过观察和老师的介绍我们得知
1、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浦镇组,是一套胶结疏松的砂砾岩,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岩夹砂质层,砾石形状圆滑,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燧石为主,有清晰的大型单向斜层理,含硅化木化石,属河流相沉积物。
2、覆盖在浦镇组上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及火山角砾石等火山碎屑岩。主要成分是火山弹(岩浆抛到空中飞行旋转形成)火山渣、火山砾(玄武岩碎块),填隙物为火山灰。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十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文由本站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本站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十一
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
20xx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注意事项;
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
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1猫儿山简介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涵养林。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周低,向东南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从山脚往山上观察,发现猫儿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盖,山顶处,可观察到覆盖的植物比较低矮。沿途经过乌龟江,水清澈见底,无明显的污染,表明水质较好,河床中发育鹅卵石,并可见明显的阶地。途中,可见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交错生长,蝴蝶等昆虫易见。沿途裸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并发育有落水洞。
从山脚至山上海拔约500m处,由于人工竹林的覆盖以及高差不足,难以观察到植被的分布规律。但,可观察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阔叶林和竹林为主,山顶部分植物较为低矮,由此可见猫儿山的植物分布基本符合垂直分布规律。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生长茂盛,土壤矿物分解较彻底,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过程。主要土壤类型为红、黄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土壤质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层次发育明显,盐基和粘粒的淋溶迁移和淀积作用强烈,表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根据实地观察,有机土的厚度约为10—20cm,发育较好。
3.12:下午两点左右,步行至十里峡谷处。
该处景色宜人,河床中巨大的石块随处可见,流水澄澈,潭中水由于含沙量小,泥沙颗粒小,浮游生物少,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分外迷人的青蓝色。该处的岩石岩性为花岗岩。然而,该处植被也是以人工竹林为主,原始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
3.2会仙岩溶湿地简介
湿地,指的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会仙湿地位于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乡大湾村委和雁山区竹园村委,地跨东经110°08′38″-110°16′57″,北纬25°05′08″-25°08′34″。湿地范围涉及2县(区)3乡镇6村委47个自然村约2.2万人,总面积约78km2。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的古桂柳运河(相思埭)由湿地中心穿过,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使漓江与洛清江相连接。会仙湿地地貌是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势平坦,石灰岩孤峰林立,海拔小于500m。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阳强热幅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35.8mm,年平均蒸发量1569.7mm。湿地内的植物主要有:樟树、枫香、苦楝、乌桕、松树,黄荆、柃木、水杨柳、十大功劳、芦苇、三角苇、黄茅草、野苦草、五节芒、野牡丹、蓝丝草、马尾草和厥类。主要动物有:鲤鱼、草鱼、塘角鱼、斑鱼、鲢鱼、黄鳝、白鳝、鲢拐鱼、鲫鱼、龙虾、鳅鱼、福寿螺、燕子、灯鸟,白鹭等。前往湿地的途中,发现湿地附近的水稻田边各种农药瓶随处可见。沿途观察会仙岩溶湿地的水质,发现水质一般,并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外来物种水葫芦、小龙虾及福寿螺,因为缺少天敌,大量的繁殖,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从该地区消失。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使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水面逐渐萎缩,地面逐渐疏干,沼泽和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据了解会仙湿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体属轻度污染,狮子岩一带属中度污染,运河新桥一带属重污染,灌塘南处属严重污染。由于向会仙湿地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农田中未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残留,使部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特别是静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坏湿地景观,更严重的是逐渐将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陆地。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水量减少,加上近年开荒造田、围湖造塘行为的增多,会仙湿地的面积已从25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6平方公里。,但湿地却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亩的速度“缩水”。捕鱼现象十分严重:湖面上随处可见小块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经过它们的身边也没能改变它们的位置。一小块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只地笼,一般直径在一尺五(0.5米)左右、高约7寸(0.23米),里面投放饵料,几乎所有误入地笼的鱼虾都逃不掉。在整个观察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现一只飞鸟,这也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边的芦苇,现在全都不见了,充斥视线的,是人工开挖的鱼塘和荒草地。
途中,经过龙山,登顶俯瞰湿地,心中有各种感叹,若如此美景就此消失,该是多大的遗憾。龙山的岩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典型的岩溶地貌。
临桂会仙湿地在调节径流、蓄洪抗旱、防治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生态修复是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水资源调蓄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水源的蓄积和排泄,对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及旱、涝灾害的减灾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挺高环保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本次的河流地貌认识实习,在感叹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不仅陶冶了情操开拓了视野更让书本的理论和实际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实际情况和经典案例是有区别的,在遇到不同的情况需要我们运用平时所学,认真思考,野外实习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要认真观察,从中刻苦钻研,方能打牢基础,为解决日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铺垫。另外,在本次实习中,所发现的情况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猫儿山的人工竹林、会仙湿地的外来物种对其生态多样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猫儿区开发、改湿地为农田、鱼塘,污水排放进入湿地等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是触目惊心的,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让影响最小化,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03期
《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十二
习报告
姓名:王士华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20xx级教本3班学号:2613642指导老师:杜国云孔祥生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前言
实习地点1:咸阳师范学院实习地点2:口镇
实习地点3:咸阳乾县大北沟
实习地点4:张家山
实习地点5:咸阳历史博物馆
实习地点6: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
实习地点7: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引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四、实习工具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xx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xx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五、实习路线
咸阳师范学院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十三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文由本站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本站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自然地理实验报告篇十四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47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