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03:51:10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大全(13篇)
时间:2023-11-05 03:51:10     小编:飞雪

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把握好总结的结构和逻辑。通过观看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一

关于全球化的内涵和定义,国内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为了便于讨论,本文采用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文件中常见的说法,因为这是一种宽松而又浅显的解释,易于为各方接受。

联合国贸发会议召开过一次题为《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讨论会,参加者有联合国直属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如工发组织、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跨国公司中心等,也有来自联合国体系内各个专门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如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教科文组织等,还有来自与联合国有联系的独立机构,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可见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文件中关于全球化的定义反映了国际上的共识。这个定义可概括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注:globalizationandliberalization,p.240,unctad/ecdc/pa/4/revl,geneva,.)。

世贸组织1995年度报告指出:“对全球化的定义和描述,首先应着重‘质’而不是‘量’,它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注:wto,internationaltrade:trendsandstatistics1995,p.19,geneva,1995.)。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既指货物和资源日益加强的跨国界流动,也指一套管理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交易网络的组织结构的出现”,“但今天的世界经济与超国家范式相距还很远,对现状较为恰当的描述是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金融活动的跨国界联系已加强到如此地步,以至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不能不受到国界以外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注:unctad,tradeanddevelopmentreport,pp.70~71,geneva,1997.)报告接着又列述了促进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关贸总协定8个回合所推动的贸易自由化;一系列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信息技术惊人的发展。

根据上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至少可归纳为以下三点:这是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了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必须在世界范围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运行,这不仅决定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也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故从生产力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我们应当积极地适应它、促进它。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必然带来深刻的阶级烙印和扭曲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这一过程是跛脚的,即在南北之间是不对称进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必须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和调整,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持续稳定地增长。在对外贸易领域中我国至少在下列四方面存在着不适应。

1.从货物贸易看:科技进步推动着全球化,科技产品的贸易增长最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日趋不利,削弱了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2.从服务贸易看:信息革命促进了全球化,信息密集型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柱,我国服务贸易的滞后会拖住国民经济的后腿。

3.从加工贸易看:“产业内分工”是全球化的基础,加工贸易便是其表现形式,但我国的加工贸易处于低级阶段,难以更多地获得分工的利益。

4.从贸易政策看: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结伴而行,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转轨,若不加快改革,贸易政策将难以适应自由化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初级。

[1][2][3][4]。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市场准入上的影响,即达不到设定的技术标准,就不能顺利的出口;另一个是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企业技术、环保及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企业要获取相关认证的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丧失了产品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贸易中关于知识产权的纠纷很多时候是包括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之中的,但是在这里我们单独把它拿出来讨论是因为与其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相比较,它有其特殊性,而且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对中国的外贸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知识产权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中国屡遭国外知识产权的调查,严重的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同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而造成的出口对其国内产业的威胁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我们同发达国家真实技术差距的存在。

产品附加值通俗的讲就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中所凝结的技术、创新、人力劳动、品牌和附加服务等价值的增值。它与产品的价值增值链的长度,技术含量,创新程度,附加服务的'质量和产品品牌价值等有很大的相关关系。日本经济学家关志雄先生的“附加值”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产品的业务链上,组装的附加值最低,研发的附加值最高;中间值的生产虽有技术含量,也会慢慢递减,而到了销售和售后服务,附加值会随之高涨起来,因为它有品牌和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由此可见,在组装的上游,是技术、信息与知识;在组装的下游是包装、销售及服务。而在产品的中游组装阶段,是廉价劳动力在创造财富.中国的出口产品基本上集中在初加工的产品、棉纺织品和机电产品上,这些产品的技术含童低,加之中国的国际名牌少,尤其是机电产品甚至包括高新技术产品都是处于产品的中游组装阶段,这是中国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但是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出现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现象。这主要是由我国技术能力低所导致的。

3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当这个概念用于两种以上商品时,它的定义则是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一种指数量值,也可以解释为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购买进口商品的数量。贸易条件恶化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最早.由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在1949年5月提出,他在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正式提出了“贸易条件恶化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下形成的“中心—外围”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滋生了一些不利于外围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利益的不平等分配,贸易周期运动的不平等影响,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产品需求条件和世界经济中心的低进口数。

4贸易竞争优势将受到更大挑战。

目前中国最大的比较竞争优势就是处于各层次的廉价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有廉价的简单劳动力,还有相对发达国家廉价的熟练劳动力、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现在正是在利用这一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但是,这一优势能够持续多久呢?也就是说廉价劳动力优势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经贸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廉价劳动力还能够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农村人口,可以不断的向城市输出廉价劳动力,但是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其人口的容纳程度也是有限的,目前已经出现了大城市综合症,而且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并不十分迅速,因此有可能农村人口的输出在一段时间之后会放缓直至停滞,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会不断的上升,而随着新的开放国家,比如印度加入国际分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将会逐渐削弱。

5结束语。

总之,中国现今和以后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没有技术创新就很难继续缩小同前方国家的技术差距,而后方国家则会更快的缩小同我们的差距,表现在贸易上,就是竞争优势的削弱和贸易竞争优势受到更大的挑战。我们只有技术创新,掌握有用自主专利权的技术,才能在对外贸易上取得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平:《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载《世界经济研究》,第5期.

[2]宋健学、赵新刚、刘虎兴:《关于我国技术提升和贸易发展的思考》,载《中国软科学》,20第1期.

[3]胡艺:《中国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国际渠道》,载《世界经济研究》,第2期.

[4]高正平:《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三

1.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增加房地产业的成本。

由于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低碳技术水平不高,在当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如果广泛应用低碳技术,则会导致房地产成本增加。这不仅需要房地产业在投入雄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研发。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代替传统的能源,这就决定了在低碳技术的研发使用上具有高成本的特点,在房地产开发中应用低碳技术,会导致建筑成本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当前房地产业主要以中小规模为主,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并不充足,这也导致无法广泛的应用低碳技术。

在当前房地产行业中,如果要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加大对新型技术和能源的研发,这样房地产业势必会以低碳来对建筑中能源和材料的优越性进行宣传,并以此来提高房价。在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应用低碳技术,房屋质量必然会有所提升,高质量的房子价格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下极易导致房价抬高。

3.低碳经济短期对房地产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供应,不仅能源用量较大,而且能耗也较高,特别是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的排碳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果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那么必然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我国房地产发展提倡低碳经济。

1.制定低碳地产发展政策。

当前经济环境较为复杂,而且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低碳地产发展政策,那么低碳房地产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较多的问题,如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会导致违法行为增加,而低碳模式的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由于犯罪成本较低,而低碳模式下房地产利润较高,从而导致犯罪率较高,而且房地产价格还会出现虚假等情况。所以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快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完善。

2.倡导绿色环保。

在当前低碳经济环境下,房地产业低碳的实现,需要加快在材料和技术上的创新,利用绿色环保材料来有效地代替高能耗的材料,实现材料的绿色环保。利用新型材料作为房地产的保温隔热材料,在达到良好保温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隔热目的,房屋保温隔热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会降低,确保达到环保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高能源的材料使用率有所降低,但新材料在技术上并不十分成熟,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还要在当前房地产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加大对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应用,充分地利用绿色、环保材料来降低高污染和高能耗材料的使用,打造低碳、环保、绿色的房屋建筑。

3.提高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中加强对低碳环保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能够具有较强的低碳意识,养成使用节能减排产品的习惯,加快人们思想和生活的方式的转变,引导人们绿色生活和健康生活,以便于为低碳房产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相关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控制排碳量。

最近几年来房地产产业在我国发展很快,法律法规的健全能够让房地产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但是我国对于房地产经济的管理不是很全面,并且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低碳经济房产的排碳量没有严格控制,对于一些没有按照规定经营的房产商处罚力度不够。

2.低碳前提下对企业成本的控制。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建筑过程中多会使用环保型材料和技术,这样房地产的成本必然会提高,所以在房地产建筑过程中,需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应用新型技术,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所使用的.绿色环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材料浪费的现象发生,科学对房地产建筑的前期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制定具体的制度加以约束。

3.低碳前提下策划房地产业发展目标。

我国体制不断变革,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房地产企业经济结构和发展的方式都要有相应变化,并且对房地产的要求是排放低、耗能低,因此国家要对经济结构进行充分分析,为低碳背景下房地产如何继续发展做出策划,对于房地产低碳经济下发展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予以指导和扶持,让房地产业能够平稳发展,降低由于低碳经济而对房地产业造成的经济影响程度。

4.低碳背景房地产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

原本房地产的发展就有很多问题,而目前提倡的低碳经济对房地产发展影响更大,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房地产市场环境也愈来愈复杂,如果还是依赖于原有的简单的政策来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管理,那么显然很难见到效果,因此低碳经济的前提下,国家要对房地产市场环境和企业本身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一些列规章制度,对房地产的经济做出指导,不断完善低碳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体制,确保房地产在低碳经济下稳步发展。

5.低碳背景下地产财税政策的完善。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量,这也导致投资风险增加。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加大对房地产业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征收污染税及降低其他税收等措施来加快推动房地产业向低碳经济方向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能源紧缺现象的日益严竣,低碳经济已成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实现能耗降低,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努力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有效地推动房地产业低碳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低碳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需要在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上进行不断创新,在加快推动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对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进行改善,确保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贸易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成为当今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概述了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公共信息服务。

底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1:3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利用外国投资连年居世界首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过高,贸易竞争力不强,出1:3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改善不明显,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贸易摩擦频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等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性服务。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发布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a级代表“优秀”;b级代表“良好”;c级代表“一般”;d级代表“不足”;e级则代表“匮乏”。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四)大力发展商会的作用。

我国的商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存在着“半官、半民”的性质、自律机制不健全、缺乏透明度、结构失衡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动商会的发展,促进其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包括:促进商会性质的转变,由“半官、半民”的性质转化为自治的、自愿的、非盈利的民间组织;建立商会自律机制,实行管理透明化,切实保护好企业的利益,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和必要的技术帮助;扩大商会的权利,使商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全面。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五

11月2日,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秋季)》(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展望了年全年和中国外贸发展形势。

《报告》认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呈现回稳向好态势,外贸发展新动能正在积聚,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各方面因素,2016年全年,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20,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在不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同时,中国外贸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报告》指出,面对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梯度转移,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提升进口综合效益,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促进中国外贸优进优出。

附:

综合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内容提要。

报告回顾了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特点,展望了2016年全年和年中国外贸发展趋势。2016年前三季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狠抓政策落实,效果逐步显现,外贸呈现回稳向好态势,外贸发展新动能正在积聚,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报告预计,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中国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政策持续落地生效,2017年中国外贸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物进出口大国地位继续得以巩固,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报告指出,面对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梯度转移,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提升进口综合效益,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促进中国外贸优进优出。

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100710)。

电话:(010)64245741(010)64275863。

传真:(010)64212175。

目录。

内容提要。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六

(一)进出口增速低位趋稳,“稳外贸”措施初见成效。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进口13470.8亿美元,增长4.8%,回落21.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83.1亿美元,增长39.1%。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增长7.2%、8.5%和3%。在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前期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等因素带动下,9月份进出口增速低位反弹,出口增速从8月的2.7%回升至9.9%,进口从8月的下降2.6%转为增长2.4%,当月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8548.3亿美元,增长8.3%,高出同期整体出口增速0.9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6.7%提高至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40.6亿美元,增长6.4%,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1%和46.9%。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7%,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煤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别下降38.6%和9.8%。(三)对发达国家出口明显分化,对新兴市场出口总体增长较快。随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零售市场回暖,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2581.6亿美元,增长9.6%。受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2504.6亿美元,下降5.6%。对日本出口1125.1亿美元,增长4.5%。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相对较快,以及出口企业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和南非出口额分别为1447亿美元、325.8亿美元和107.2亿美元,增长16.6%、14.5%和10.8%。前三季度,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7.7%和2.1%,自日本进口下降6.5%。

(四)民营企业进出口势头良好,一般贸易增速持续快于加工贸易。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广大民营进出口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拓展营销渠道,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取得良好效果。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5515.2亿美元,增长19.2%;进口3264.6亿美元,增长18%,分别高于整体增幅11.8和13.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7511.2亿美元,增长3.1%;进口6483.4亿美元,增长1.3%,分别较整体增幅低4.3和3.5个百分点;出口和进口占总体比重分别下降2.1和1.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增幅明显下滑,其中出口下降3.9%,进口仅增长0.9%。

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进口3520.0亿美元,增长1%,占总体进口比重26.1%,下降1个百分点。

(五)中西部地区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东部地区出口增速放缓。

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进、出口双双强劲增长,对外贸易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3.4%,其中重庆增长1.5倍,甘肃、安徽、贵州、河南和四川分别增长83%、69.9%、68.9%、62.8%和42.8%。中、西部地区进口分别增长7.9%和13.2%,其中重庆、河南分别增长69%和64.2%。东部地区由于受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和生产成本上升冲击较大,出口仅增长4.3%,低于总体增速3.1个百分点,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分别增长6.4%、4%、3%和3.2%,上海和山东分别下降0.1%和0.2%。

(六)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进口增速回落。

前三季度,粮食和油料作物进口增长较快,其中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

植物油进口量分别增长2.3倍、17.7%和18.3%。能源资源进口有涨有跌,铁矿砂、原油、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氧化铝进口量分别增长8.4%、6.4%、32.6%和2.1倍,成品油、原木、钢材进口量分别下降4.4%、10.8%和1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增长2.7%和6.4%,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3.6和7.3个百分点,但汽车、飞机保持快速增长,进口量增速分别达23.6%和22.5%。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略有改善。美国房地产市场缓慢复苏,前8个月新屋销量同比增长21.7%,且售价明显上扬;9月份失业率为7.8%,达1月以来最低点。欧央行出台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欧洲稳定机制(esm)启动,希腊新一轮救助计划谈判取得进展,暂时缓和了欧债危机形势,西班牙、意大利等外围国家国债收益率明显下降。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出台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起到压低国债收益率、降低债务成本的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一些新兴经济体也放松宏观经济政策,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刺激作用。据摩根大通发布的数据,9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8月的48.1小幅回升至48.9,表明世界经济下滑势头有所缓解。

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工业生产、商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均比8月有所提高;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现4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达49.8,接近50的荣枯线;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100的荣枯线以上,达100.8。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优化贸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通关效率,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等。这些政策措施正在陆续落实到位,将强化前期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提振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推动外贸增长企稳趋升。

世界经济将增长3.3%,低于的3.8%。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3%,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增长率均将低于20。世贸组织(wto)预计,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2.5%,远低于年的5%。加上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大幅上升,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极其复杂,实现进出口稳定回升还需付出巨大努力。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2012年四季度进出口有望延续9月份的回升态势。在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增速普遍放缓或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有望保持稳定或微幅上升。

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需要持续紧缩财政,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根本扭转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业率高企等制约,经济增长动力仍较疲弱。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发展面临的风险上升,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4%的平均水平;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贸易量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二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可能再起波澜。欧债危机既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危机,更是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竞争力危机。随着欧洲稳定机制启动和银行业联盟构想开始落实,欧元区制度设计的薄弱环节正在逐步加强,但外围国家不仅财政缺口大,而且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提高竞争力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其间若经济、政治形势恶化超出预期,可能在金融市场引起新的波动。2013年,欧元区外围国家融资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国家面临大选,对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美国财政悬崖涉及金额约占gdp的4%,若处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经济重返衰退。

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四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

从国内看,随着一系列扩内需、稳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发挥成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党的十八大将进一步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普遍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快于2012年。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需求增长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较为突出,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多困难。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七

摘要:发达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贸易谈判的重要内容,使得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新标准。面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应对,维护自身在国际贸易规则中的正当利益。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和支持。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的特点,其有关的技术及政策创新成为各国或地区追捧的对象,甚至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关键要素,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必然战略选择。在国际贸易中,关于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层面的竞争愈发激烈,谁能占据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就会在国家贸易规则的制定和重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欧美等经济发展国家已经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贸易谈判的重要内容,使得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何为低碳经济。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对二氧化碳含量进行限制,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从广义上讲,“低碳”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保护环境,走生态发展之路。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理念,采用科技、政策、法律等手段来降低污染,减少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以此来实现生态平衡,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各国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投入很大力度,相关技术和政策上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开发新能源。可以说,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都制定了严格的低碳指标,这种理念对于资源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拓展了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内容领域。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主动,掌握着先进的能源技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希望将低碳经济和国家贸易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发达国家本身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国际贸易规则的许多新内容、新制度开始打上“低碳”标签,在单边或多边贸易中“低碳经济”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的新的贸易壁垒。例如美国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借口,在碳排量不达标的国家进行关税征收。对于带碳的产品,进口商需要上交新国际储备许可体系中规定的碳排放许可费用。此外,在一些跨区域贸易伙伴协定中美国一直希望列入新的低碳条款,进而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所以,许多低碳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被排除在贸易市场之外,再加上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全球环境和气候保护有百利而无一害,欧美等低碳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借此机会有意的在单边和多边或者区域层面的贸易中渗入低碳贸易标准,使得低碳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新内容,拓展了国际贸易规则的范围领域,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2.国际贸易非歧视和互惠原则受到破坏。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希望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名,借助低碳贸易壁垒,加强对自身贸易保护,将众多发展中国家置于不利地位,实质上违背了国际贸易应遵守的非歧视和互惠原则。由于历史因素以及自身经济发展实力强大,在当前的国家贸易规则体系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说是占据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经常会找借口废除和阻止国际贸易规则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破坏了以往的规则体系,严重干扰了世贸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例如美国在气候大会上,公然提出要将自己制定的规则作为其对外提供援助和低碳技术支持的前提条件,甚至将枪口瞄向了中国,属于霸权主义行为。美国这种以低碳经济发展依托,试图遏制他国发展,违背了非歧视和互惠原则,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的公平性和自由性。

3.低碳经济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重要标准。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将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或重构的主导思维。随着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连连不断,特别是墨西哥诉美国金枪鱼案之后,关税总协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有了很大转变。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也相应设置了贸易与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门解决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有关的纠纷。之后,多哈回合谈判、《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围绕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焦点问题进行的谈判等等,都预示着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思维,而低碳经济无疑也会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重要标准之一。4.低碳经济加剧了国际技术贸易的竞争与合作。毋庸置疑,低碳经济对于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还将继续改革和深入,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标志的低碳技术革命,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际贸易竞争与合作的风向标。作为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各国竞相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相互争夺未来低碳技术的制高点。例如美国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投资达到了五百多亿美元,在低碳技术领域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为止,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着先进的低碳技术,虽然《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高低碳经济帮助的义务,但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低碳技术也会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武器。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改进和引入低碳技术,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加剧了国际技术贸易的竞争与合作,相应的国际贸易规则也需做出调整。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新形势下,中国传统对外贸易方式已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的提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挑战非常大,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愈发严峻,在发达国家利用低碳经济设置贸易壁垒的情形下,国际贸易规则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对外正当利益和贸易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中国应该顺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积极争夺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具体来说,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四点:首先,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和制定。现阶段,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战略合作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需要贸易自由化多边谈判已在日程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想将中国排挤到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边缘,但是缺乏中国的参与,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规则都将是不现实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实力,未来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的国际贸易规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中国的发展。其次,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增强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以及全球环境保护的会议,支持低碳经济的立场和态度毋庸置疑。为谋取在新国际贸易规则中的正当利益,减少发达国家的贸易制约,中国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国低碳发展实情的金融体系和贸易方式。再次,关注有关低碳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积极推崇低碳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主导思想,中国应该密切关注和科学分析未来低碳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及时早好应对准备,择机加入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最后,积极参与低碳领域国际贸易新标准的制定。低碳国家贸易标准具有强制性,对于低碳经济发展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对外贸易中必然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包括iso在内的国际机构标准规则的制定,尤其是关于低碳的国家新标准的制定,打造一支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程序的人才队伍,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正当利益。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八

绿洲是与荒漠相伴生的一种景观类型。它主要是指干旱荒漠中有稳定水源,植物繁茂,生物活跃,具有一定空间规模,且明显高出周边环境的高效生态地理景观区。我国绿洲集中分布于贺兰山―乌梢岭―线以西的干旱地区,基本上分为三个区:东部河套平原绿洲区、西北干旱内陆绿洲区和柴达木高原绿洲区。

我国绿洲农业的开发,始于秦代。在绿洲农业开发的过程中,推进作用最大的是屯垦。历代的农业开发,促成了绿洲单一脆弱的游牧经济向农牧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过渡,使中国农业区域扩大,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是,大规模的绿洲农业开发,在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一、历史时期绿洲的农业开发。

中国绿洲农业的历史发展,是分区推进逐步在不同地理部位开发的过程,而军屯和民屯是绿洲农业开发的主要方式。屯垦和移民是有组织的、有政治、军事、经济目的的利用黄河流域的农业技术面进行的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内地先进农具及农耕技术的引入,加快了绿洲农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演进。绿洲农业的开发过程从东到西、再南北地按地理(农业)区域发展,这也显示中国绿洲农业的分区还与历史发展过程有联系的特点。

(一)河套平原绿洲区的农业开发。

河套地区主要包括西部的银川平原,称西套;巴彦高勒与乌拉山之间的扇形平原,称后套;乌拉山以东的呼和浩特平原(土默特川),称前套(又称东套);鄂尔多斯高原又有内套之称。

春秋战国之际,匈奴占据河套大部分地区,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战国后期,魏、秦、赵先后占据河套地区南部边沿和东套平原地区,设郡置县,驻兵戍边,奏响了农业开发的序曲。

秦汉时期,河套地区首次大规模开发。始皇三十二年(前2),“使将军蒙恬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掠取河南地”。始皇三十六年,“移民至北河、榆中三万家”揭开秦汉移民实边、开垦河套的序幕。但是当时战乱频繁,屯垦规模非常有限,垦区只是点状分布。至汉武帝时,为解决戌军供给问题,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实边屯田。此后,移民活动连绵不断。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统计,元始二年(公元2年),河套地区人口达到170万,超过以后历代的人口数量。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农耕工具和耕作技术,如代田法在这一时期被推广到边郡及居延城。西汉的开垦重点主要在银川平原、内蒙古西山嘴以东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等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

北魏统一河套后,这里的绿洲农业又慢慢得到恢复和发展,屯田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套北部)、五原、固阳塞(包头市西北)及银川平原。

进入唐代,河套地区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开发。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在灵州、宁夏平原等处推行以军士营田为形式的农业开发。唐代的屯田使内蒙黄河与乌加河之间的广袤区域得到深入开发,同时,随着唐徕渠的开挖,西套灌区向北扩大至今银川附近,成为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但鄂尔多斯高原区农业成分进一步减少,套区农牧业界限愈加明显。

唐以后,后套、东套、内套先后被党项、契丹、蒙古等民族占据,以畜牧业为主,而西套平原的农业却一直发展。元初,为恢复宁夏平原农业,即大规模治理引黄灌溉工程,修复唐徕、汉延等渠道,灌田一万余顷。明朝初期开始大规模在西套移民和屯军,永乐初年就出现了“天下屯田积谷最多”的景象。

进入清代,河套地区迎来了农业开发的第三次高潮,清政府废除军屯,将屯田军士一律转为自耕农,提高了农业开发的效率,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除疏通旧渠外,又修建了大清渠、惠农渠、昌润渠三大主干渠道,使原本地广人稀的西套北部也得黄河水灌溉之利。嘉庆年间,西套平原灌地21000顷,宁夏府人口140万。道光年间,鄂尔多斯高原和长城以北的“黑界地”、“白界地”也相继得到全面开垦。

(二)西北干旱内陆绿洲区的农业开发。

西北干旱内陆绿洲区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以西,乌梢岭、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包括河西走廊绿洲和新疆绿洲,是我国绿洲的主要发生地区。

1.河西走廊绿洲的农业开发。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梢岭,西迄敦煌县阳关、玉门关故址,南界为祁连山脉,北界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几十至一百余公里,犹如一条长廊,故名河西走廊。

自战国至汉初,河西走廊为乌孙、月氏、匈奴所占,均以畜牧业为主。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西汉收复河西。“初置四郡,以迫西域,隔绝南羌、匈奴”,汉武帝开始在河西大举屯田移民。元狩四年(前1),从朔方郡(今内蒙古伊蒙西北)以西至令居(今永登县西北)修渠开田,常年配有五、六万人屯耕。元鼎六年(前1),“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官田,斥塞卒六十万戍田之”,“用事者争官水利,朔方、西河、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这次大规模屯田使河西地区基本上得到开发。

东汉后期,河西走廊又开始遭受匈奴、羌族的侵扰,农业开始衰退。曹魏统一北方后,恢复和发展生产。西晋以后,北方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汉、氐、鲜卑、匈奴等四个民族在这里先后建立了五个独立政权。前凉时“中州虽乱,此方安全”,河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农业较稳定。十六国时,诸凉之间混战,大批以游牧为主的鲜卑、羌族移居河西,河西又变成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至北魏时,从凉州、张掖等处迁民于内地,河西走廊人口再次减少,农业进一步衰败。

唐代,河西走廊农业再次复兴。大足元年(701),甘州刺使李汉通负责屯田,“数年丰稔,乃至一匹绢籴数十斛,积军粮数十年”、“牛羊被野”;就连沙洲(今敦煌一带)也水渠遍布,“五谷皆饶”。据开元年间材料,河西有屯田49万亩,80%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的肃州(今酒泉)只有3.5万亩,玉门为2.5万亩,河西走廊又成为以农业为主的富庶之地。

安史之乱后,河西为吐蕃所占,历经五代,河西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畜牧业又上升为主要产业。公元1036年,西夏占据整个走廊,农业经济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元代农业主要集中在绿洲中心。当时海路已经兴盛,河西走廊已逐渐失去它在中西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农业也随之衰落,屯垦仅仅集中于几个主要绿洲之中,其他广大地区仍以畜牧业为主。

明代以后,河西屯田再度复兴。永乐时,嘉峪关以东广招田种,募民垦田,兴修水利,“金城而达嘉峪关,屯田几万顷”。嘉峪关以西地区,由于蒙古等民族不断侵占,农业发展缓慢,仍是农牧兼重。

到了清代,河西地区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人口大幅度增长,土地开垦加速。清代河西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渠道密如蛛网,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灌溉网络,总计渠道约217条,灌溉面积35750余顷。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农业垦殖规模逐步扩大。至嘉庆年间,仅敦煌一地就有耕田12万余亩。

2.新疆绿洲的农业开发。

新疆四周高山环绕,天山山脉横亘其间,把新疆分为塔里木和准噶尔南北两大盆地。盆地内部气候干燥,但周围高峻的山峰终年积雪,冰雪融水汇集成一系列河流,为发展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

汉以前,北疆地区是乌孙各部落的聚居之地,这些部落“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基本上过着游牧生活。而南疆各地“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农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汉朝统一新疆后,设西域都护府,西域第一次得到大规模开发。汉初,在塔里木河中游的渠犁(今库尔勒西南)、轮台一带进行屯田,后来逐步扩展到伊循(今若羌、米兰附近)、交河城(吐鲁番北)、柳中城(鄯善鲁克沁)、金满城(吉木萨尔北)、姑墨(阿克苏)、伊吾卢(哈密)等处。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混战,新疆地区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隋朝统一西域后,“于西域之地西海、鄯善(今若羌)、且末等,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为唐代经营西域打下了基础。

唐朝开始在西域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屯田。贞观二十二年(626)设安西四镇后,“岁调山东丁男为戍卒,……屯田以糗粮,牧使以挽牛马”。开元时出现“轮台、伊吾屯田,禾菽弥望”的兴旺景象。除了南疆地区屯垦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外,屯垦重心已经开始向天山以北地区转移,以庭州为中心,开辟了伊吾(今哈密附近)、轮台(今乌鲁木齐南郊)、清海(今石河子附近)、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等垦区,但当地的牧业比重还是很大。

两宋时期,新疆地区屯垦基本上处于中断状态。元朝统治西域后,主要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阿里麻里(今霍城)、和阗、曲先(今库车)、高昌等地进行军屯。元朝在新疆屯田只有,而且是在战乱中进行,收效不大。明代西域地区在蒙古部落控制下,基本上处于分裂割据中。天山以南地区因战乱较少,农业仍比较发达,天山以北地区基本上回复到游牧状态。

清朝统一西域后开始大举屯田,屯田重心转移至北疆。乾隆二十一年(1756)在哈密试行兵屯后,南路推及鄯善托克逊、哈嗽和卓吐鲁番东、喀嗽河尔、乌什、阿克苏等地,北路推及巴里坤、乌鲁木齐、玛纳斯、乌苏、精河、塔城、伊犁等地。屯垦初期以兵屯和犯屯为主,乾隆二十六年起,大力提倡户屯。由兵屯向户屯的转变,促成了北疆新兴农区的'建立和巩固,至乾嘉之交北疆耕地面积达100多万亩,改变了以往“北牧南农”的传统经济格局。据《新疆图志・沟洫志》载,至光绪年间,全疆有灌溉干渠944条,支渠2332条,灌溉面积1120万亩,规模之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

(三)柴达木盆地绿洲的农业开发。

柴达木盆地内气候寒冷,风沙多,土地粗贫,多盐渍,农业开发受到限制。西晋前西羌人活动于此,七世纪四十年代吐蕃进入青海,皆以游牧为生。盛唐时盆地是丝绸之路的南道经过地区,由此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十六世纪前盆地内还无长住居民,直到十八世纪,清朝雍五年,清军迫使内地汉民迁入,盆地才开始有种植业,但发展很缓慢、落后。吐蕃后裔藏族于十九世纪后期再度进入盆地,二十世纪初哈萨克族迁入盆地,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1929年,甘肃大旱,部分汉族迁移到海西地区开荒,促进了盆地东部农业的发展。主要绿洲分布于盆地东缘和南缘,面积较小。

1949建国后,盆地农业才得到迅速发展,绿洲得以扩大,柴达木盆地以德令哈至格尔木为界限,分成东部和西部,东部河流较多,又是绿洲细土,土壤盐渍化不重,耕地、林地、优质草场多分布于此,解放后在乌兰、都兰、香日德、诺木洪、德令哈、塞什克、格尔木等绿洲都建立了农场,发展绿洲农业。

二、农业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动因分析。

(一)生态环境的正向演替及其动因分析。

1.扩大和稳定了绿洲。

人类对土地开发最重要的积极影响就是增加耕地、扩大灌溉面积,绿洲的扩大是人类对荒漠生态系统的优化。我国绿洲自古为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居住,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自西汉开始大规模开发以来,绿洲面积不断扩大,农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河套平原绿洲自古水草丰美,以畜牧业为主,经汉唐两代大规模开垦,到明万历十四年屯田数已达18825余顷,永乐初年就出现了“天下屯田积谷最多”的景象。经过清代开发,至嘉庆年间,仅西套平原灌地达21000顷,宁夏府人口140万。

2.改善了小气候。

随绿洲农业的扩大,灌溉水面扩大,植被蒸腾加强,增加了绿洲的相对湿度、降低了地表温度、改变了荒漠的水热条件,创造了绿洲内新的水热平衡。由于植被茂密和地面较湿润,降低了地表的反射率、增加了对辐射的吸收,绿洲内温差变小。

3.改善了土壤性能,降低了盐分含量。

绿洲内新开垦土地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盐溃化,通过开沟排水、种稻洗盐、合理轮作等方法,使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同时,通过翻耕、增施有机肥、种苜蓿等,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性能。我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已认识到排水对防治盐碱土的作用,随着唐徕渠的建成,排、灌、洗、淤一整套改土措施得以综合利用,使原来湖沼密布、重度盐碱化的银川北部平原变成了兴旺的农耕区。

4.增加了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

我国历代对绿洲的屯垦移民,使绿洲人口大量增加。秦对河套的开垦仅十数年,所迁人口,包括戍军在内,总数不过几十万,而据粱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元始二年(公元2年),河套地区人口数量达到170万。由于农业的发展,绿洲农耕面积不断扩大,即使在不长时间内增加了这么多人口,绿洲也足以支持。

(二)生态环境的逆向演替及其动因分析。

1.沙漠面积增大。

绿洲沙漠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大,这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农业开发状况、水源利用等情况密切相关。

因干旱、风沙导致的沙漠化。古绿洲多位于河流下游,水资源状况较差,加之与周围沙漠、戈壁相间分布,处于风沙前沿,干旱、风蚀强烈。而人工开发导致固沙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在强劲的风蚀、风积作用下,最终演变成沙漠。这样的事例在我国绿洲农业开发过程中屡见不鲜。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对绿洲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朝代,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下游在汉初开发的民勤绿洲,由于上游武威绿洲大面积开垦,河水被拦截灌溉,导致处于下游尾闾地段的民勤缺水,汉代后期就使西沙窝北部三角城周围及其西部的沙井柳湖墩、黄蒿井、黄土槽一带荒芜,出现沙漠化过程。

因次生盐碱化导致的沙漠化。我国绿洲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如用水不当极易发生次生盐渍化,历代因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因全面开发使古代就创立的“干排水”法难以实施,使不少绿洲因次生盐渍化严重而被迫放弃。

政治军事动荡也是造成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绿洲历来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焦点,历史上该区战乱频繁,农业开发时兴时断,许多被开垦的土地被抛荒,在干旱、风蚀的作用下,逐渐沙漠化。河西走廊的马营河、摆浪河下游沙漠化即发生于唐安史之乱以后,古居廷绿洲三角洲中上部地区沙漠化也始于唐中期,盛于14世纪以后。

2.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

水资源利用不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是造成次生盐渍化的根本原因。历史时期,由于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原因,灌溉工程差,未经衬砌的渠系渗漏严重。灌溉用水既无控制工程,又缺乏科学管理体系,到处跑水,大水漫灌,加之重灌轻排,淤积阻塞,排水不畅,使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部分田地不得不被迫弃耕;此外,土地利用不合理也是引起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由于大面积开垦,土地不平整,使灌溉不均匀,造成低处积水、高处积盐,形成盐斑,土地逐渐盐渍化;土地只用不养,施肥不足,苜蓿、豆类等养地作物比例很小,不能合理轮作倒茬等,也是引起次生盐渍化的因素。

3.森林草地面积减少。

经历代不断开发,绿洲人口压力增加,开始开发山地草原,不合理的毁林毁草开荒及过渡放牧,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西汉时赵充国率军在祁连山南麓屯田,“伐材木大小六万余枚,皆在水冰”,可见对森林植被破坏之大。明清时,祁连山区又一次被开发,“南北山地,听其尽力开垦,永不起课”,造成山地资源相继大面积被毁。祁连山东麓原有“黑松林山”,到乾隆时“昔多松,今无,田半”,至嘉庆时“绝少草木,令人闷绝”。

4.河流变短,湖泊萎缩。

绿洲分布于河流两岸,为典型的灌溉农业。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引发的水资源盲目开发和滥用,引起河流萎缩、下游绿洲蜕化。塔里木流域下游罗布泊西岸的楼兰古国,西汉时大规模屯田,遍地开荒。上游的渠犁、轮台等地大量开垦,使下游水量减少,到西晋时,水源已感明显不足,来水减少、时间推迟,不得不修建“大涿池”蓄水,但还是不能保证灌溉需要,粮食减产,不能自给,最终被废弃。自唐宋以后,鄂尔多斯原始森林不断被毁,人工造林成就甚微,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河水流量减少,伊克昭盟城川草滩地区自古存在一个湖泊,即《水经注》所载红柳河口之屠延择,在隋唐时称长泽,至清同治二年,该湖已成为无排水通道、与无定河没有联系的内湖,近代则缩成沙那卓尔等一群小湖。

三、结语。

绿洲的开发程度与政权控制能力及组织能力密切相关。国力鼎盛,疆土面积大,民族关系缓和,才有雄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并得到军事、政治上的保证。然而,历史时期该区战乱频繁,农业生产缺乏长期安定的环境,农业开发时断时续,表现出不连续性。

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强盛是绿洲开发的先决条件,战乱、不合理的开垦、利用以及对森林的滥伐和过渡放牧是造成绿洲沙漠化扩大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叠加导致了绿洲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九

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主要是研究开发新能源技术和新的减排技术。当前,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决定近期关注的重点在减低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上来。从远期来看,应该是关注太阳能发电、核能等高科技的等。我国要极力抓住自主创新这一步调,同时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集中所有科技力量,最终提升对现有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科技来减低能耗等目的。

2、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要极力推进能源节约,对环境污染进行重点预防和治理,从而让能源与环境进行充分的协调发展。今后,我国要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且国家应该大力扶持低碳生活。具体做法是可以提高出口退税率,让竞争优势逐步向低碳产业集中。从而在国民经济中增加低碳产业的比重,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率。

当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要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再生能源。同时要开放一些新型的洁净性能源,比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要让那些平时依赖性较大的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逐步退出使用市场。但是,在能源供应有保障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率。这样就要对当前的工业、建筑和交通这些用能部门开展标准建设,提高相应的能效标准。

4、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要对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成效进行大量宣传,同时要对国际媒体与公众进行游说。并且要与合作国家进行深化和发展相关业务,要对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力支持,从而提高这些国家应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国要形成相应的'道德制高点。要对话语主动权进行掌握,通过谈判,大幅度地降低我国的碳减排压力。同时,我国要团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过谈判形成较好的合力来解决气候问题。

5、继续增大内需,努力实现区域一体化,增强经济实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还将依然表现在出口上。所以,要努力实现亚洲地区一体化。同时将内部潜力挖掘出来,从而发挥东盟的合作机制。并且,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加强基础实施建设,从而提高各国投资贸易的方便。这样会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6、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新兴市场。

要制定多元化的市场策略,从而将新兴市场发展起来。当前,发达国家依旧是我国的主要贸易市场。但是,这些国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要建立新兴的贸易市场,可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7、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与应用。

我国要积极参与到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与应用中来。比如,像碳关税这些单边贸易措施,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我国不能只是被动地接收这些规则,必须要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建立起多边贸易体制,从而为贸易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应对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时,中国应该从市场、国际规则、环境外交、经济增长方式、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大力提升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十

推行绿色成为的当务之急,尤其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推行绿色建筑,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6]。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建设、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这就是绿色建筑,不仅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缓解能源紧缺矛盾,减轻环境污染,而且保护资源和环境。因此,绿色建筑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根本措施。

下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研究策略。

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86.6km2,核心区的主体是现代商务功能,巨大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使得其碳排放不容小觑。在高标准建筑的基础上,虹桥商务区的目标是实现核心区域全面低碳排放,局部区域或者建筑实现“零碳排放”。采用热、冷、电三联供,建成国内最大的区域集中功能系统;核心区域全部为国家标准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其中二星级绿色建筑超过50%以上,江苏武进高新低碳示范区6月,江苏省武进高新区(图略)被江苏省发改委批准为省首家低碳示范区,并被江苏省住建厅授予“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又被国家住建部批准为“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武进高新低碳示范区的规划面积为27.8km2,规划空间布局总体框架为“一心六轴四片”。“一心”即示范区的商务、办公、商业、中心;“六轴”即示范区主要的“三纵三横”轴线与空间发展轴线;“四片”即示范区的四大功能片,包括滨湖生态片、生活与服务片、东北部与东南部的制造产业片。按照建设节能体系规划,低碳示范区具体分为零碳区、微碳区和低碳区三个部分[8]。示范区的建设追求六个“零”,“零工地”、“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距离”以及“零资源”。通过多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充分彰显了低碳环保的特色。

低碳示范区的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研究措施。

低碳示范区的建设从绿色建筑层面出发,以完善区域建设为目标,探索建立一个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生态化的规划建设方案,从而达到符合低碳经济的、高水准的场地建设和建筑设计建造要求,实现一种循环、节约、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塑造独具魅力、和谐社会生活的典范。示范区规划制定与开发利用研究对示范区的产业结构布局、交通规划、能源规划以及公园绿地的开发与建设进行规划与评估,并提出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环境保护与规划策略,指导相关决策部门的管理与评价。示范区的建筑生态设计策略研究对示范区的和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室内外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行规划与设计,分析地域建筑合理的生态观和设计观,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建筑特色空间的设计策略。示范区的建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评价分析研究对示范区的场地土壤、大气、噪声影响以及水污染和光污染等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模拟和实证研究,开展相应的数值计算分析,提出场地建设阶段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措施。同时提出建筑材料与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使用策略与评价管理要求。示范区的建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研究对示范区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对原生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绿色管理与监督的具体实施方法,优化管理政策和条例。

结语。

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而提出的。绿色建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从理性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角度,以提高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资源效益为目的,不仅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还能够降低环境的负荷,而且能够与环境相融,使建筑成为环境良性的有机组成[6],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和护理。

微博监督的法律规制。

我国法律补偿制度。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之谈。

建筑质量管理。

会计国际化理由的论文。

中压配电技术经济性的论文。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程度越演越烈。面对巨大的能源消耗,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贸易发展的主流。现今,各国经济的发展多以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为代价。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此,本文通过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分析制约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出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国际贸易的策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集约型企业。在资源的大量消耗、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步入国际轨道,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给国内经济带来了新的前景,还给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发挥低碳经济在促进社会和生态发展的积极作用,调整能源结构,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就是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使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环境污染程度得到缓解,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存的目的。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和多收益性。多收益性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具发展前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作用突出,在发展过程中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融合,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因此,具有多效益性。

1.调整能源结构困难重重。

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多数处于能源消耗阶段,且我国经济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因此,在现今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大范围的能源结构调整无法实现。例如,我国的发电企业。我国主要的发电形式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就要依靠大量的煤炭资源消耗为前提,大量的煤炭燃烧使空气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随之破坏。调整发电企业的能源结构,就要缩小以火力发电为主要形式的电力结构,增加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新型形式,然而由于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调整能源结构很难实现。

2.外贸竞争力低下。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优势是产品的物美价廉,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各国在面对进口贸易时注重低碳产品的引进,提高非低碳产品的关税,短时间内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使我国渐渐失去了对外产品的竞争优势,直接导致外贸竞争力低下。

3.贸易壁垒和碳关税使优势产品无法发挥。

贸易壁垒主要指引进绿色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自身贸易[1]。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多数技术含量低,使在面临出口时无法满足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要求,使我国产品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碳关税的实行使我国碳超标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失去产品的价格优势。

1.调整能源结构,制定低碳标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有效办法[2]。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关的数据标准,使人们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因技术信息的泄露导致经济财产的损失。

2.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面对低碳经济这一经济发展趋势,一方面,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产品的碳含量,才能使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凸显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国际低碳经济的标准,学习国际面对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政府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增加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3.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和谈判。

在对外贸易中各国贸易壁垒丛生,面对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谈判,在谈判中制定同等的标准,维护自身贸易利益,使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减缓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力度,从而使我国产品的优势得以发挥。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这一大背景下,发展国际贸易要正确认识低碳经济,从能源结构调整的困难性、外贸环境的多样性、贸易壁垒和碳关税的多变性出发,制定符合能源结构的法律、法规,确定统一的低碳标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和谈判,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产品优势得以发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形成。

参考文献: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十二

低碳经济自20xx年提出以来,一直被全球关注和认同。

由于其涉及到气候、经济、政治、贸易、技术、环境等多个领域,在当前全球化、新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正在形成的背景下,必然对国际贸易规则、全球贸易环境产生新的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与碳排放国之一,毫无疑问,加速低碳经济发展,对转变经济、外贸发展方式意义重大,也是优化对外贸易环境的最佳路径。但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通过对外贸易结构、碳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渠道,使对外贸易内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与严峻。

(一)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增加。

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一直占主要地位,自至今基本都占了整个出口额的90%以上,且基本呈增长趋势,除了20xx年略有小幅下降外,20xx年已占比94.7%。

在我国20xx年出口重点商品中,机电产品高达1.09万亿美元,传统的出口产品如服装、纺织品、鞋类也占较大比重,出口的机电产品中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通信和办公设备为主。

可见,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制成品为主。

进入新世纪以来,进口商品基本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大多数年份比重超过70%。

在20xx年我国的口商品中,低耗能、低排放产品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总值达1.22万亿美元,基本占据了进口的70%。

因此,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成为导致我国碳排放量增加的一个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考察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计算20xx年、20xx年、20xx年出口各类产品的隐含碳,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总量20xx年为11.59亿吨,20xx年降为10.18亿吨,而20xx年猛升为22.27亿吨。3年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居首位,且逐年增加,达4.89亿吨;其次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另外,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在20的隐含碳排放几乎是的2倍,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纺织业等也逐年增长。

这进一步说明,导致我国出口贸易产品隐含碳排放增多,从而授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口实,使他们以“低碳”、“气候”为名对我国的出口进行阻挠,不利于我国赢取良好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

(二)“碳关税”的提出使我国外贸出口环境更严峻。

美国参议院20xx年6月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及20xx年5月提交的参议院版气候法案草案规定,“如果与美国高能耗行业存在竞争的国家到20xx年仍没有达到美国的能效或减排要求,则美国将从那时候开始对相关产品的进口征收边境调节税”。

欧盟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有航线飞经欧盟领域的航空公司提交碳排放数据,并适用欧盟规定的排放配额,超额部分需航空公司购买。

目前,全球约1200家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均已提交碳排放数据,欧盟要求未提交数据的8家中国和2家印度航空公司须于6月中旬前提交数据,否则,可能面临欧盟成员国制裁。

一旦美国、欧盟等国家与地区对我国产品实施碳关税,我国出口产品就面临高额碳关税。

粗略测算,如果参照出口产品的完全碳排放量来征收碳关税,在二氧化碳每吨30美元和60美元的税率下,关税税额将分别高达668亿美元和1336亿美元。

征收碳关税,将会使我国产品出口成本大增,产品竞争力削弱,导致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大幅缩减,特别是对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出口影响甚大,进而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影响我国外贸与经济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三)以“碳标签”等形式存在的非关税壁垒亦使我国外贸环境更复杂。

日本在20xx年4月试行碳标签制度,规定将商品及服务的生命周期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换算成二氧化碳,并加贴标签进行标识。

截至20xx年2月16日,该制度已广泛涉及农产品、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扩大至94类。

这项制度虽属自愿制度,但可能会导致日本消费者优先选择本国低碳产品,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选择,从而使中国产品处于竞争劣势。

而英国、法国、瑞士和韩国等都已开始推进类似措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于20xx年11月推出相关国际标准。

诸如此类的一些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外贸环境。

知识产权壁垒,近年来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337调查,仅20xx年以来就达8起。

发达国家还从产业政策及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设置对中国的贸易壁垒。

如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明确写入了“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委会统一放宽了各成员国对企业补贴的政策约束,增加了对其奶制品行业的出口补贴。

这些非关税壁垒手段削弱了我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也导致各类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影响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先造成了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化。

(一)实行均衡贸易战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导向”外贸战略使我国成为贸易大国,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低碳经济的实施,使得我国出口贸易越来越受限制,贸易环境日趋严峻。

因此,为了在低碳经济时代保证外贸发展的持续性,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充分发挥进口的重要作用,必须实施新的外贸战略与政策,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即要实行均衡贸易战略,充分发挥进口与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目前低碳经济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迫切需要引进节能环保技术与高能效的机器设备。

另一方面,我国对低碳技术与设备的进口贸易为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能源及环保技术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可以打造宽松的.贸易环境。

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比重只有11%多一点,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20%)的一半左右。

服务贸易具有低耗能、低排放的特点,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如,物流运输仓储、研发创新设计、信息咨询专业服务、金融保险投资等。

同时,积极促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碳贸易,如清洁能源项目(cdm)等的合作,为我国引进资金和节能减碳技术,从而实现服务贸易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制定相关政策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并可利用进口关税与非关税措施鼓励绿色技术、不可再生资源的进口,严格控制“黑色产品”的进口,从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

(三)制定各类绿色技术标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目前,我国大部分绿色技术标准低于国际标准,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产生的贸易摩擦日渐频繁,迫使必须建立与完善国内标准体系,且不低于国际和发达国家标准,使我国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还要注重类似iso14000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标准认证。

这样,才可以使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符合资源、低碳、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突破各种贸易壁垒。

同时,还应大量吸收贸易专家和环境专家,培养熟悉世贸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的专业队伍,以配合政府参与争端解决程序、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论文篇十三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球环境却越来越恶劣,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地球环境的关注,主张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因此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理念。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将明确低碳经济的内涵,分析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以及探究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一些策略。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如今欧盟已经明确将低碳经济作为其新世纪展现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美国也已将生物燃料、页岩气等新能源作为实现其经济发展和出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在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力图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规则的制定,“无规矩不成方圆”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为实现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必要的国际贸易规则。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提出最早是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1.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一是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新能源应用体系方面和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贸易的各经济活动中将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是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最首当其冲的影响。如当前衍生的新型低碳概念“碳国际标准”、“碳关税”等,这些新名词实质上是将一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尤其是在低碳发展这一方面做得相对不足的国家,从而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维护国际贸易的目的。

2.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二是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新兴科技成果和技术的发现而进行的,现今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海洋、信息、生物和电子等新技术。低碳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和海洋能等,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极少产生污染,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三是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大量运用环保、清洁的新能源能够改善以往运用传统化石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经济发展能源体系的根本改变。此外,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更为成熟和设施技术更为完善,因此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走在世界各国的前端,这成为发达国家在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的优势,使得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能够符合本国发展利益,能够维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且长期领先于众多发展中国家。

三、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低碳化。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应对低碳经济最基础的方针。我国过去注重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但如今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第二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影响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发展。政府应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限制碳排放量高的产业的市场准入,减少和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低碳化,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利用财政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2.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能够降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以及保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标准符合国际标准。低碳经济作为新事物,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拥有先发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加大对低碳方面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去新的增长点,此外,还有利于我国环境的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需在其发展战略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鼓励发展低碳创新、进行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相关的政策,以及明确禁止一些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石油、天然气是我国如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但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的能源单行法律和能源公共事业法方面的法律都较缺乏,导致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协调不够畅通、不够全面,因此政府应加强能源立法工作,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进行宣传引导,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应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基本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人民群众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政府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低碳经济进行大力宣传,使人民群众能够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意识的引导,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经营的理念。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引导,提倡其实行低碳生活方式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其必将使得贸易条件、贸易市场和技术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其必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一定影响,我国作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影响;反之,我国作为世界各国这一整体中的部分,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同样能够被世界其它各国借鉴。总而言之,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与保护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兼顾。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6732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