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黄果树瀑布》篇一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课堂的反馈、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复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全班读一读。
⑶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⑷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 ) 幕( ) 瞪( ) 跤( ) 搏( ) 陪( )
娇( ) 暮( ) 蹬( ) 狡( ) 博( ) 赔( )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奖励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 (板书:扎火把)
彩衣与头帕 披毡和花包 (板书;民族服饰)
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 (板书:美酒佳肴)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教师板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
⑴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⑵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快乐。“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⑶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
⑷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二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
⑸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4、学生一起渎一读这些句子。
5、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㈢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传说。(板书: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3、在小组内学生复述这个传说。
4、集体交流。(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5、教师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板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品读,谈感受,想象画面,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通过复述火把节的传说,赞美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pī zhān jiǎo jiàn shuāi jiāo jī qíng sì yì
( ) ( ) ( ) ( )
jí dù jiǎng lì huáng chóng bù qū bù náo
( ) ( ) ( ) ( )
3、补充词语,再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不( )而同 约: 人声( )沸 沸: 激情四( ) 溢:
数不( )数 胜: 兴高( )烈 烈: ( )山遍野 遍:
4、完成课后第2题。
5、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 )早已准备好的火把,( )屋门,( )三圈,然后( )田野,( )山川。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⑴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⑵这一段的比喻句是 。把 比作 ,写出 。
⑶“沸腾”一词说明了什么?
6、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附:板书设计
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课文《黄果树瀑布》篇二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三年级s版语文教材第六课《看黄果树瀑布》的拓展阅读《我所喜爱的中国名胜》单元主题学习。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阅读过程。
学了《看黄果树瀑布》后,针对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围绕自己制定的有关中国名胜的研究专题,在“阅览与自习”课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与延伸。在阅读了大量中国名胜的资料基础上后,对所需要的阅读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述的阅读过程。
由于这是一个单元主题学习,所以学习时间的安排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而不是一堂独立的课。它是关于一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所以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而课堂集中学习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指导、交流讨论、评议等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广泛阅读有关中国风景名胜,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信息技能:
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进一步学习应用bbs发帖子。
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演示文稿。
阅读能力:
1、通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名胜,并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来概括描述那里著名风景区的特点。
这个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三年级同学的概括能力。因为他们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时,要求用比较简单的话来概括,而不是大段的摘录别人的资料。
2、通过深入阅读、协作作业,学生能找到与研究专题相符合的资料,并能通过图文对照,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找出最能体现研究专题的语句,制成读书卡片,再结合自己的语言,完成演示文稿。
这个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句子的能力的一种延伸,使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这里得到运用巩固。
3、通过展示作品,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清楚地把名胜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边听边记,边听边思的好习惯,以及比较有条理地、有重点地评价别人的作品。
整个单元主题学习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广泛阅读: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习客”网站的网络资源区找到自己喜爱的中国名胜的资料,认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看自己能找到几个喜欢的名胜古迹,并且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接着在“习客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胜介绍给大家,并且用自己的话介绍那里著名的风景区;对其他小组的帖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议,最后完成小组评价。
作为教师,看到并感觉到学生兴趣高涨,心中也充满了热情。当他们看到我在“习客讨论区”提出的两个问题时,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马上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回复了我,我在网上给了他们一份小小的礼物后,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更高了,这时候的阅读、思考、讨论再也不需要老师命令,而成了他们自己主动需要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不妨看看学习过程时拍摄的两张照片。
深入阅读:
学生讨论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按照自己研究的名胜古迹搜寻资料,认真阅读,找到能体现名胜特点的句子后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把与研究专题有关的资料制作超文本的读书卡片;最后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卡片,评评议议,并且完成小组评价。
学生读书卡片样例: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望,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
协作作业:
通过深入阅读,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有关研究专题的资料。如何利用这些资料最好的展示自己的研究专题,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教师随时要帮助他们。但由于习客作业的形式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因此,他们的兴趣非常高,遇到难题也努力去想方法解决。同样是写一段文章,但由于是演示文稿,他们便觉得津津有味,忙得不亦乐乎,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这里有了自由发挥的天地。
展示反思:
同学兴奋地完成作业后,小组经过合理分工,把自己所研究的中国名胜通过不同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这个环节,是我这次上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把各自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使同学对祖国的名胜有更多的了解,激起他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喜爱之情。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同学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名胜特点介绍给大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力。提高他们大胆表演的兴趣。
2、通过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听取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习惯。
3、通过讲讲为什么研究这个专题,研究中遇到些什么困难,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主要有三个教学环节:
1、提出要求:请学生带着三个学习要求去欣赏别组的作品展品
(1)看他们是否把名胜的特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
(2)看他们小组同学能否配合默契;
(3)看他们介绍景点时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2、展示作品:展示过程是一个把自己作品介绍给大家的过程,也是单元学习中最受欢迎的。每个小组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都按照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充分准备。展示过程,再度使同学们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3、反思过程:
同学回忆整个学习过程,从主题学习内容本身、小组学习的合作、个人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反思,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深化,而且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了发展。最后,每个小组有一张小组评价表,小组同学针对自己在这个环节中的表现,自己打分,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学生确立了自己喜欢的研究专题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而单元主题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弹性的、余暇的学习环境。教师由教坛的表演者退居为后台的导演者,承担着准备、设计、参与等的支援者,通过为学生创设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间接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多维一体的。
(二)教师辅导策略
1、信息资源的导航者
2、协作学习的协调者
3、专题学习的引导者
4、研讨交流的组织者
所谓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即每次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在网络资源区为学生下载与研究专题有关的一些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由于小组学习,同学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又成了协作学习的协调者;对三年级同学来说,专题确立后,找寻能表现主题的`资料有一定的难处,这时,教师又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在交流阶段,教师更是起了很大的组织作用。
(三)阅读策略:寻读浏览语境策略关键词突破
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专题,在大量的信息源中寻找与自己专题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找到资料后,网上图文并茂的资料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关键词句则使他们能够清楚地描绘出名胜的特点。
学生的“习客”主题学习网站的学习过程,就是他们学习资源的建设过程。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使用者,同样也是信息的建设者,信息在学生使用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增值。“习客”主题学习网站整合了现实与虚拟的两个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四个功能区:
(一)“学习辅导区”——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加以辅导,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习客”主题学习网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根据语文阅读的规律,根据网络学习的特征,将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有步骤、有指导地出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二)“网络资源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
互联网的资源是海量的,而且其高效的检索功能有利于进行主题学习。资源区尽可能提供基本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某一相关主题的资源,供学生主动探究。网络资源区还超链了许多搜索网站,供学生按深入研究的方向继续学习。
(三)“习客讨论区”——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
“习客讨论区”是专为学生主题学习而开设的bbs论坛,是学生发表见解和交流的窗口。学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回复看到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完全以导游的身份出现,发现学生的精彩回答,及时把它们超链到主题学习的主页,或者在网上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以资鼓励。
(四)“作业展示区”——学生展示才华的园地
小学语文互动拓展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大量阅读与作业紧密地挂起钩来。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在“习客”学习网站的展示区中展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一篇篇小论文,图文并茂、有观点、有论据,那一张张出自学生之手的幻灯片,键入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一个事实加以佐证,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文《黄果树瀑布》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也收集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音像资料。)
3请学生谈感受。
4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赶快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3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4教师:调皮的生字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教师:怎样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三、精读课文,体会瀑布的壮美
1读了课文,抽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请学生找出京京观看瀑布的不同位置,用“△”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3思考:京京在不同位置发现瀑布各是什么景象?用“”勾画出来。
4小组交流汇报。
远处:声如打雷,形似飞河,20层楼高,水珠飞溅,晶莹耀眼。
观瀑台: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洗去疲劳。
水帘洞:泉水丁冬,形似巨幅窗帘。
从山洞出来:彩虹好似系在窗帘上的彩绸。
四、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你最喜欢哪些句子?(相机引出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2出示有关句子,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如:瀑布落到深深的潭里,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
结合“20层楼高”上下文,想象水珠溅起的壮观景象。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如:罩——把饭罩上、面罩……
3美美地朗读。(教师范读、引读、个别读、对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瀑布的壮美。)
4试背。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要写好这些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教师重点指导“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六、小导游解说评比活动
1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黄果树瀑布。
2师生评议,评出小导游。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记一记,背一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6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