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论文(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04:47:14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5 04:47:14     小编:笔砚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语文辅导班或学习小组,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总结的完美是基于对自身成长的深入思考和整理。看看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和情况下的总结写作要求和风格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一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华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xx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二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璀璨明珠,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品种丰富、优秀的中国文化、民俗文化,不只是母体的呈现,也作为其中一个分支而存在,更重要的是,民间艺术将进入该领域的市场,民间艺术以工业的形式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犹如已经进入到了快速移动的公路,民间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商品意识的丰富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急剧转变,使民间艺术的原生状态的环境几乎被摧提供毁,民间美术工艺遗产的存活趋于消失,因为任何形式的民间艺术总体来说规模并不大,从中获取的利润也有限,这就导致了从事这方面行业的人员稀少,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此方面的技艺很难推广开来,很多掌握技术的老人不愿意把它传授给外人,都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徒弟跟着师傅学习,不外传,生产效率低,导致民间艺术经营惨淡,传统的民间技艺已经走到了十分困难的境地。

2、不重质量,胡乱开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人面对利润的诱惑,在传统民间艺术的生产过程中,不重视产品的质量,一味的生产,很多生产厂商利用监察的空子,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类似的作品比比皆是,将产品的艺术性不管不顾,技术和艺术含量不高,艺术市场的管理混乱。

民间艺术产生的作品一般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以节日,旅行用品流通市场的形式,营销方式比较简单,这不是一个成熟的销售策略。往往因不注重包装,产品品牌意识不强,没有知名品牌的产品等限制发展。民间艺术需要开发更大的市场空间,不能仅仅停留在有限的局部扩散销售,大多没有实现产业化,集约化,连锁化,受到规模化发展的影响。

4、民间艺术面对审美观念的挑战。

传统民间艺术能够在民间得以普及,主要是人民的文化生活,给它一个生活的空间,一旦民间艺术只存在于商品的形式而离开了生活的,就会面对存活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观念在人们心中己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间艺术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人们不爱在装饰中运用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慢慢地从日常文化生活退去。

5、民间艺术的传承体系日渐萎缩。

民间艺术具有口传身授、家族传播的特点,而在外来文化和传统艺术文化之间,年轻人往往更加青睐于外来文化。很多年轻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反而妄自菲薄,崇洋**。常常出现民间艺术文化后继无人的情况,引起了国人的担忧。没有接班人将会导致民间艺术慢慢地在历史长河中淡去。如何才能传承下去是民间艺术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根本理由,亟待解决。

1、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民间艺术资源。

从目前来看,民间艺术市场的监管上相对薄弱,很多品质的艺术市场上充斥的高、低档产品混在一起,辨别不清,难以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减弱了艺术的影响力。民间艺术工作,不合理利用资源现象十分严重,制约了民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管理。有了专业的部门对民间艺术管理之后,民间艺术的生产、营销都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民间艺术的质量和档次也会不断提升,传统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到一起,使二者相互为彼此服务,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引进全新的营销模式,放弃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营销手段,由专业机构对艺术产品进行加工制作,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传统艺术产品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2、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特色产业群。

现在的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生产产业链,民间艺术与旅游还未真正融合到一起,没有形成真正的聚集效应。通过产业规划和发展,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可以使之形成特色的艺术产业块。

3、创新品牌推广手段。

加强品牌在产品推广中的作用。受商品经济的影响,民间艺术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传统的装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文化民俗接近消失,艺术在没有文化的影响下是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基于文化背景下,要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愉悦为目标,突出品牌的文化个性,实现差异化的营销。所以,在销售艺术品时,为了更好地推广品牌,应采用专卖店的方式进行销售,在方便销售和生产的地方进行专卖店的设立,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传统艺术和艺术品,通过品牌去认知艺术品,防止假冒伪劣,营造良好氛围。

结论:发展民间艺术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民间艺术如果想不断地延续下去必须要通过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来实现。要在与时俱进的基调下发展民间文化,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来带动民间艺术的产业化,进而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三

内容摘要(冒号):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

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冒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四

古代的皮影实物很难保存,在如今也都很难真正见到,但是通过数字化的艺术创作手段能够有效的将目前现有的文献信息内容完美的保存在珍贵的图像当中,并进行数字化的修复工作。然而从这一点上来看,数字化的剪纸能够对戏曲的剪纸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而且在这方面也承载着绝对的优势,这都是围绕着数字化剪纸艺术后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不断兴盛,在动画方面的传播也开始不断的发生,大多数传统的戏曲都为我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思路,而且根据相应的生动活泼的体系,直接走进了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有效的完成了古典艺术方面的现代化转换行为,并因此而获得数量更多的现代化的观众。皮影在古代一经出现就直接成功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线描艺术,通过刀具,能够分别在纸张及皮革上面刻画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再结合皮影线条方面的自由柔和度,通过各种长短、粗细以及曲直等多种形态来生动的表现出所要塑造对象的具体形态、动态方面的特征。

1.2数字技术和剪纸艺术的关系。

剪纸主要是以纸张作为材料,通过剪和刻的方式来实现,再通过印染和套色的方式来作为辅助,通过一种镂空的效果来促使其产生一种虚实呼应的结果,从而有效的展现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促使剪纸的内容情节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剪纸的形式有很多,有染色、套色以及单色等。有些动画mv经常会受到人们的议论,他们认为这只是将剪纸的团放在flash当中重新的绘制一遍,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是进行简单的临摹,那就只能说明是用一种数字的手段来进行的,这就必须要真正的考虑到剪纸的创作背景、设计思想以及制作的流程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美学的研究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再结合flash,以此来有效的扩大剪纸艺术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从而实现创作空间的拓展,真正继承和传播了剪纸艺术的精髓。

2.1皮影人物和flash人物的对比。

真正的皮影道具的制作有着非常严谨的制作工艺流程,而且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真正具有皮影制作经验的制作艺人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就完全可以忽略这个过程,只需要注重皮影绘制的效果,同时也无需镂刻和施色等操作,只需要通过ps等工具来绘制相应的皮影人物的身体部件即可,同时将此类的部件直接导入到flash当中转换成各种元件,然后在flash当中进行补间或者是调节骨骼的操作来实现人物的动作目的。

2.2皮影表演方式和flash动画的对比。

皮影戏通常都需要三根竹棍来对人偶进行操纵,其中一根系在胸前或者是背上的主棍,这根能够有效的保证皮影人偶的稳定重心,保障其整体的运动性。另外两根则系于双手之上,促使其形成一种生动和流畅的表演性动作,当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的道具时,则通常会将木棍增多,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工艺性。而flash动画当中的补间操作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通过关键帧的设置来调出主要的动作,再通过补间形成连贯的动画动作,非常的方便。

2.3图像绘制创作。

flash当中的图形都是由工具选项当中所包含的所有绘图工作绘制而成的,而且所有图形的形式非常的自由,能够随意的对相应的工作进行局部的修改和选取,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将各自不同的图形放在同一层时,上面的图形通常会覆盖住下面的图形。而绘制对象就不一样,因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修改,同时也可以双击进入到内部来进行编辑和操作,其所具有的最大特点还是在绘制对象的本身基础上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因此就可以将两个绘制对象进行相互覆盖,同时对二者的之间的位置大小以及角度等进行编辑修改,还可以通过笔触来使用填充的属性加以修改。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有效了保护了民间艺术的研发,同时也直接延伸出了更广泛的行业,并形成一种产业化的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五

内容摘要(冒号):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

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冒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六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且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为现代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素材。将剪纸艺术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不但可以丰富设计内涵,加深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了解,同时可以对剪纸艺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开发。

视觉传达设计指的是根据平面视觉符号(包括文字、插图、标志)来传递信息给接收者的信息设计,其主要起到传播和推广作用。视觉传达设计涉及范围包括报纸、杂志、平面广告、灯箱、led显示屏等等,范围较广,领域较宽。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来源于西方设计学理念,而在国内,由于文化传承和氛围的差异,设计工作者所设计出的作品往往既偏离西方设计理念,又改变了东方本土文化思想,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不伦不类,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及专业发展形成障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其中蕴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着中华民族原汁原味的艺术特点以及民族精神,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机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元素,通过传统剪纸艺术的平面性、装饰性、文化意象性来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解读和设计,不仅可以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还能够传承发展剪纸艺术,并可促进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融合。

1、民间剪纸的艺术共性国内的民间剪纸与绘画、戏剧、书法等传统艺术同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共性以及共同的民族特性。中华艺术在发展历程中,深受本土文化的熏陶,普遍形成了留白的艺术特点,比如南宋马远的《寒江垂钓图》中便只见画中大片空白,中有一叶小舟,渔翁独坐,钓竿孤悬,几缕水纹绕船,然而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天地之间皆是水。剪纸主要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2、剪纸艺术的特殊性中国的剪纸艺术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种类,具有自己显明的特殊性。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其用途、制作过程、表达层次上。剪纸主要用于表达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采取悬挂张贴的方式进行展示,其表达内容也主要是生活方面,而非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艺术或者家国情怀。剪纸在制作过程中主要采用剪刀、刻刀等简单的制作工具,且由于其幅度限制,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层次含义。再者,由于其整幅作品都是红色的颜色,因此表达层次简单。

不论是古代标志设计还是现代标志设计,都是具有象征性的大众化传播符号,属于视觉传达类符号,主要以自身的设计理念来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相应的信息。比如在古代衣服制作上,统治者的衣服颜色为黄色,且大多采用龙凤作为主要图案,其目的就在于向百姓展示其统治地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理念,可以更好地传达其所含信息,充分吸收剪纸艺术中的`文化意象符号,将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本土化融合,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的设计作品。

1、民间剪纸艺术符号作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从现代社会的公众标志中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的设计标志,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设计便采取外圆内方的图案设计,寓意金融货币机构。在相关的现代设计中,也存在着许多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的设计案例,比如中国航空的公司标志,则采取了民间剪纸艺术中常用的凤凰图案,并且将其简化成一只飞翔中的凤凰标志,既突出了中国航空公司的中国文化元素特性,同时寄托了对于乘客安全出行,一路平安的美好祝福,使其在简洁易懂的同时,融入中国剪纸艺术,更加贴近民众生活,拉近了航空公司与乘客的距离。在济南全运会举办过程中,主办方采取传统文化中使用的剪纸图样“如意”设计出相关“如意云”,寓意参赛队伍比赛顺利。

在与民众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的美颜设计中,就具有采取民间剪纸艺术作为美甲图案的例子,美甲设计师通过采取剪纸图案作为美甲图案,一来可以给顾客形成新奇的体验感,二来红色的剪纸图案美化可以提高客户的知性美,在取得案例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了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蕴含本民族文化的剪纸艺术,以其作为土壤之一,取其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工作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剪纸符号设计。剪纸文化蕴含丰富的中国民俗特色,设计工作者可以将其精炼之后,植入标志设计之中,以彰显其中国特色,比如以阴阳鱼为背景的太极图案,就能以其象征古代中国“天圆地方”概念。在深圳的水上乐园图案设计中,以太极图案为素材,进而进行改造,形成造型独具特色的标志,既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文化内涵,同时符合水上乐园的设计理念。

2、民间剪纸艺术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不管是剪纸艺术,或者是绘画、戏剧以及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都体现了意象文化这一艺术理念,而意象文化主要表现在作者设计过程中对于客体的主观反映。意象文化分为“意”和“象”两方面,意主要是作者自身的主观意识,而象则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意象结合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结合,主观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意象文化在其本质上是作者情感对于世界存在物的所观所感。与之相应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传达恰恰与意象文化相符合,主要表现为,意象是通过物化形态的主观意识符号。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所蕴含的东方审美以及意境中,意象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设计相结合,来表达平面设计为主的设计内涵。视觉传达设计所设计的表达符号主要是简单地表达符号所蕴含的意义,而剪纸艺术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见到剪纸符号设计便可以立即联想到其所具有的美好寓意。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将物、意、情三者融为一体,可以唤醒符号观赏者的民族情怀,表达了典型的东方审美情感。剪纸作品使用纸张大多为红色,且存在套剪等技术,单一的红色运用,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质朴追求,且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传统意象文化特点,比如北京奥运会火炬、标志等图案普遍采取剪纸文化中的红色意象崇拜。在剪纸文化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中,通过对传统剪纸艺术理念的取材,可以深切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表达、宣泄。

1、剪纸艺术的平面性中国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主要采取红、白两种色彩,所以表达层次简单,即红、白两种层次,因此对于剪纸艺术,更重要的是表达其平面性。在剪纸艺术平面性的表达方式中,虚实结合成为其常用手法,这种手法可以提高色彩冲击力,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信息传达的能力。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剪纸艺术中贯彻的一点便是“阴阳太极文化”,即剪纸的基础是“一正负形”,通过分析剪纸的基础形态,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析出其所蕴含的“阴阳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阴阳理论不仅仅在其外在造型上,更体现在其内在文化、信仰、思想、意识等无形文化上。比如在中国剪纸艺术中常常采用“阴阳剪”这一手法,其实这一创作理念在绘画、戏剧中也经常见到。比如常见的剪纸图案“龙凤呈祥”便具有阴阳剪的制作手法,通过这一图案,龙中有凤,凤里含龙,龙、凤各自都具有具体的含义,相互独立,在同一作品中又可以相互联系,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作品。

2、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剪纸的主要用途是悬挂和张贴,目的在于表达美好寓意,这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装饰设计思想相契合。要相达到剪纸装饰的效果,就需要对现实世界中的客观物体进行夸张的构造,进而变形成为符合剪纸艺术设计理念以及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作品。由于缺少官方的规矩束缚,民间剪纸艺术在变形手法的运用上显得随意而合理,其创作内容不受客观世界固有形象的限制,也不受西方光线投射的制约,其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更加展示了其固有的装饰性。比如在剪纸作品《老鼠吃葡萄》这一作品创作中,剪纸人把碗底剪成平底,如果在现实主义创作中,这肯定是不合逻辑的,而在民间手艺人的创作中,“碗底不平如何放在桌子上”这一难题便通过大胆地破旧立新得到解决。

结合上述案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确应该借鉴传统手艺人敢于打破传统,破旧立新地精神,在大胆而随意的夸张和变形过程中,既丰富了作品的表现能力,又增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同时还能增强作品所表达的装饰性。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在如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自视觉传达设计传入中国至今,龙凤、云纹、牡丹、“福”字等图案纹样,设计师将其运用在相关传统文化产品或者高档产品、礼品中,突出所装饰品的特性,引起消费者消费欲望。比如在婚礼糖果设计上,设计师可以采取龙凤图案或者相关的双喜图案,以红色为基调,突出产品喜庆的特点,表达出设计师对于新人的美好祝福。装饰设计主要是对于装饰品进行外在的形象设计,包括外在形象以及内在理念的传达,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夸张手法,对原有图案进行变形,同时注意运用剪纸艺术理念提升其文化内涵以引起消费者的消费共鸣。因此,在装饰设计中,应该借鉴传统剪纸艺术所运用过的夸张手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更新视觉传达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水平。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剪纸艺术逐渐得到公众的重视,尤其是通过平面性、意象性、装饰性三方面来研究剪纸文化,以此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激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内涵以及本土特性。

参考文献。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七

摘要:油画艺术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绘画创作之一,油画艺术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在油画的发展历程中,受各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和不同艺术风格的油画创作方式。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油画艺术起源地虽不在我国,但油画流入我国时间较早,在我国有着漫长悠久额发展历程。但纵观我国现阶段油画风格和作品,多数为对西方油画作品风格的模仿,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有文化特点的油画艺术风格,课题研究由此出发,分析研究油画技术和我国民间文化结合的全兴油画艺术形式。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创作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图形;油画;应用。

我国是四大为名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的历史文化传承。民间美术艺术随着我国的文化传承一起走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我国国土广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民生风俗差别较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格式各样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术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民间美术艺术独特的风格和浓厚地方民俗特点的体现深受人们的喜欢,也赋予当代油画作业更多的艺术灵感和启迪。

一、民间美术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提供养分。

古人生产之余,农闲之时,会通过特有的方式进行娱乐活动,这些活动的形式内容以及相关产物逐渐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的民间美术。经过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初见形成了成熟的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如剪纸、面塑、皮影等等。等具有悠久文化传承,和极高艺术价值的美术艺术。画家从此类作品中能获得全新的艺术创造视野,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我国民间美术艺术与地方文化的高度结合等特点,是西方艺术无法比拟的`。我国油画艺术家在进行油画作品创作时,可以通过通过了解学习民家美术艺术,去体会民间美术作品中者对于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民间美术作品中存在的文化底蕴,让这些艺术养分融入到自身的作品创作中,为作品添加新的色彩以及活力,如我国油画艺术家顾黎明在自己通过民间美术作品门神获得灵感,开创了全新的中国特色油画作品新风格。

二、在油画构图中借鉴民间画图体裁样式。

年画是具备中国特色艺术风格民间美术作品的代表之一,我国人民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通过制作年画的形式表达对新春佳节带来的喜悦,以及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顾黎明选取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木质们年年画作为其油画创作的灵感来源,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作,重于形成了具有较强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作品风格,顾黎明此系列的油画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此系列的作品中,顾黎明老师一改传统油画对于油彩较较为厚重和堆叠的使用方式。采用平面化的挥之方式。并结合年画作品中对人物抽象刻画的艺术表达手法。王华祥老师在创作的《路遥知马力》油画作品中,画面布局借鉴了我国传统中堂的布局样式。画面背景中包含大量的国画元素,而人物刻画延续了西方油画的惯用方式。在画面两侧设计了极具中国特色红底对联,赋予了油画画面设计全新的视觉特点,打破了传统油画中难以渗透中国特色文化的艺术创作限制。王华祥在该作品的创作上大胆的进行了中西文化结合,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艺术特色进行拼接,赋予了作品全新的艺术风格。

三、民间美术元素的运用,丰富了画家艺术语言的个性化表达。

民间美术有着种类庞大、艺术形态多样化、文化元素较多等特点,将民间美术艺术与油画艺术结合,可以丰富油画的表现形式,让作者在进行油画创作中,对于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有了更多的选择,中国画家从接触艺术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整个过程都在中国的艺术文化特色中熏陶成长。而油画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艺术形式,中国画家油画创作中,想要通过西方艺术准确表达出自己情感具有一定难度。正因为如此我国油画作品多数为模仿西方作品风格,而民间美术与油画结合的全新艺术形式则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画家通过在油画中艺术民间美术元素,可以更好的对自身情感进行个性表达,让油画作品更具灵魂。同时也可以让民间美术通过油画的形式得以继续传承,提高民间美术艺术影响力,也我国油画作品在世界上获得更高的地位。

四、民间美术多元的造型特色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

民间美术在对人物的造型和刻画张,手法夸张表现方式多样化,对人物的某些特点进行了放大,注重人物的内涵特点表达,与西方人物刻画重视人物外形还原相比,我国民间美术人物刻画不仅仅是对外形的模仿,更多的是通过心灵反应事物。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作品是我国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宝贵文化财务,通过民间美术作品可以感觉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将民间美术多元化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达形式赋予到油画作品中,可以让西方的艺术形式具备中国的文化特点,如王怀庆老师,对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深厚兴趣,剪纸艺术古典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让王怀庆老师在油画作品中创作中有了新的灵感和启示,结合西方抽象主义的理念,王怀庆老师最终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抽象艺术形式。

五、民间美术装饰性色彩对当代油画的影响。

民间美术色彩的选用都深受我国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的影响,我国人民长久以来具有积极向上的思维,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民间美术作品中也以红色为主,彰显着我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傣正杰的作品中颜色的选取受民间年画的影响,红色、绿色是他主要使用的颜色,这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他的作品《跨世纪的婚礼》以进行婚纱摄影的人物为主角,背景设置大量的年画图案,色彩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出民间美术的色彩大都是充满活力的,很少有灰暗、沉闷的色调。油画艺术同样有着很强的色彩感染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中的陕北风景画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张炀明.宋代山水画的线性语言在当代山水画中的延承与拓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

[3]何湘云.中国传统戏曲题材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表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八

活动目标:

1.知道剪纸是源于中国的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感知剪纸艺术的丰富。

2.敢于结合自身的经验大胆创作剪纸作品,制作册子赠予老师。

3.热爱剪纸艺术,乐意运用剪纸的表达方式感谢老师。

活动准备:

1.日常装饰用:福禄喜寿、窗花等装饰好的场景。

2.剪纸工艺品、自制剪纸礼品盒、自制贺卡若干。

3.剪纸舞蹈视频一段。

4.教你学剪纸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音乐声中参观剪纸作品展览,谈话发现剪纸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新的剪纸作品,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总结:原来剪纸作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平时装饰,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还可以变成好看的舞蹈、动画片,作为手工游戏还可以让我们心灵手巧。

通过谈话、观察画面,了解剪纸源于中国,激发自豪感。

1.讨论剪纸的源起。

教师:你们知道剪纸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吗?

2.出示照片,激发幼儿自豪感。

教师:瞧,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谁也在学剪纸呢?小朋友心里感觉怎样?

幼儿剪纸制作纪念册。

1.出示册子,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制作剪纸作品。

举行赠送仪式,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剪纸并将之发扬光大。

1.音乐声中举行赠送仪式。

2.以老师的赠言结束活动。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九

“老杨公”能历时几百年而流传至今,是跟它的地域性特色和原生态特色分不开的。早在2008年,老杨公就被评为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因为了老杨公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互敬互爱,教育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合好,赞颂勤劳勇敢、驱恶行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既了保留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采用广西合浦地方方言演唱,主要由民族乐器+打击乐锣鼓+独唱、对唱、三人联唱+舞蹈+顺口溜+讲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表演形态富有原生性,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的音乐是以廉州方言发音音调为基础的,富于原生性的民间音乐结构。它的歌曲种类是山歌类歌种。音乐曲调是民族调性sol1adoremi的微调式。从音乐结构来看,“老杨公”以“西海歌”的音乐旋律为核心,配以其它音乐曲牌如“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西江月”、“犯仙调”等,通过重复、变化、交替发展等方法,构成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沿海地方特色、曲牌丰富多彩、风格统一的联曲,“老杨公”的音乐虽然曲牌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是二乐句和四乐句的乐段结构;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中,第三句往往是第一句的变化扩展,第四句往往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句一般结束在调式音阶的第三级或第四级上,形成半终止,两句乐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曲调优美,亲切流畅。“老杨公”的表演有别于北部湾地区其它民歌的艺术表演,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边唱边跳的民间歌舞艺术。它能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代代相传,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是与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较高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分不开的。《老杨公》全场表演只需两个演员,分别表演“老杨公”和“仙姑”,台下锣鼓手4~5人以及一名掌板者(兼送白、送歌)来配合台上的表演。“老杨公”和“仙姑”要唱、跳、演样样具备,因此舞蹈动作编配不能太复杂,但是,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却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老杨公和仙姑的形象能否独具一格,从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来看,它必须更加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老杨公”的歌词采用廉州地方方言来演唱,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原生性发音特点,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它的歌词词牌如同它的曲牌一样,种类繁多,有“大唐歌”、“东海歌”、“西海歌”、“西江月”、“犯仙调”等。这些词牌往往运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谐音”、“比拟”、“析字”、“叠字”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特点鲜明涵丰富,富于哲理,艺术性高,富有魅力。其中的“大唐歌”是北海民歌当中流传最早的一种词牌,它强调双关,重在抒情,意义深远,属于赋体歌讲究第二第四句压脚韵。

(二)耍花楼。

“耍花楼”也是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写家等讲廉州话的乡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不但舞蹈动作多彩,歌调也较多且感人。“耍花楼”主要是一男一女两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对歌对舞,动作潇洒大方而又优美热烈,舞步多姿多彩。歌舞时男持一把花伞和一把纸折扇,女持一方绢帕和一把纸折扇,边唱边舞,常用的曲牌有:“花楼调”、“游山打猎”、“开经调”、“叹世调”、“插花调”、“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花楼调”和“游山打猎”。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富有浪漫想象的神话色彩。由于这种歌舞极其引人入胜,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合浦人民对“耍花楼”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后的“耍花楼”它已去除了那些迷信成分,多是表现劳动生活的谐趣性,也逐渐成为庆丰收、迎新春的喜庆歌舞。广西北海的“耍花楼”很像东北的二人转,其舞步轻捷、活泼、轻松、幽默,如“跑马步”、“捣碓脚”、“走车盘”、“耍伞花”、“耍巾花”等,音乐节奏明快,动作舞蹈性强,旋律高亢热烈、语言亦庄亦谐,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几百年来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它精简短小,但又富有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被疍民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歌曲,它不仅体现了该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俗的特殊性,还在本质上反映出疍民独特的水乡情怀。其演唱形式与我国其他民族民间歌曲有着相同之处,但又因风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疍家独特的演唱特点。咸水歌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所以说咸水歌的歌唱内容十分丰富。北海“咸水歌”曲调繁多,歌词内容涵盖疍家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叹家姐》、《咸水歌调》、《姑里妹》、《十二月送人歌》、《伴郎》、《伴嫁》、《叹古人》、《叹字眼》等。而《叹家姐》、《咸水歌调》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的北海外沙“咸水歌”,它们的曲调亲切自然,热情悠扬,委婉感人,甜美流畅。歌曲常常都是上下两句的一段体,每句字数不尽相同,句末一般要求押韵,但也有少数不押韵的,每句曲调多是因字取腔,但衬字的音调及句末收音都必须是相同的,并且不管唱多少段,其反反复复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咸水歌”有独唱、男女对唱、三人联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工作和休闲时叹唱儿句,焕发精神。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域而得名。这种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文化土壤落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迁入地土著渔民歌种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厚,文化生活日加丰富多彩,加上疍民的上岸、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会唱、会演、喜欢听、听得懂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传人和听众双双流失的危险,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我们探讨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最终还是要让研究成果发挥作用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此外就是试图籍此引起人们对它的密切关注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当务之急的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保护传承落到实处:一是要全面发掘、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影像等资料。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创造一个全新生存环境,赋予它在信息时代新的意义。三是要大力普及、提高,努力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经常性,稳定性,持久性。四是要加大教育力度,努力把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开展传承教育。

广西北海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它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研究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我们有责任在每一个时代中展现它的风采,守望这份财富就是现代的我们应尽的责任。愿我们广大音乐工作者,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为繁荣艺术文化市场,奉献绵薄之力。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

传统民间艺术在本世纪受到极大的冲击,正在走向“消亡”,同时后继乏人,能够演绎古老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优秀的文化正在不断流失。与此同时,新型的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日趋西化,音乐课中传统民间艺术模块的缺失导致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失衡,其主体地位受到动摇。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何去何从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思量的。

传统民间艺术;传承;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而孕育、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它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性,风格迥异的艺术性,体现出各族人民在观念、情感、视听审美经验上的差异,也全面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对生命的最真实的感悟、对自然最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最朴实的写照。

(一)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消亡”

20世纪以来,各地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从农业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大国,民族文化赖以生长的空间受到挤压。所谓的“文明”与“落后”,所谓的“流行”与“传统”,相互交错,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变革中受着极大地冲击。现如今,大家更多思考的都是如何改变、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加上流行艺术的普及,挤压了传统艺术存在的空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长年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冯骥才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每一分钟都在流失。”他呼吁:“我们现在要跟每一分钟赛跑!”但是谁来充当民间艺术的“守护神”?这是一个沉重但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二)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

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着现实问题,如我工作的城市———桐乡,其长年流传的说唱艺术“三跳”也不例外。当年老艺人演出唱满茶楼,只可惜弹指间,“至今唯有鹧鸪飞”。曾对“三跳”的发展和兴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许多老艺人都已作古,一些经过几代艺人锤炼加工、精辟生动、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好书目也逐渐失传,后继乏人,会演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作为桐乡的文化艺术遗产,“三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的缺失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旧的传承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的主体地位动摇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民间艺术的缺失

(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失衡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是师徒口耳相传的形式,或以民间艺术社团组织来进行的,但这种传承方式现在却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我国社会教育体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渠道的文化传承,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该迎合新时代的步伐,思考学校教育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路径。而长久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忽视现象是个不争的事实。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完整演唱当地民歌?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教育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重视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未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主体地位动摇

回顾历史,上世纪前半叶外强入侵,西乐随之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富国之道,开始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音乐教育也效仿西方。曾经传统艺术一度被认为是“四旧”、“封建”、“老土”。由于盲目崇拜西方音乐,传承西方音乐的现象泛滥。使得中国音乐文化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我们的音乐理论的基础是西方的,理论教学系统是西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几乎断层。由于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价值观被摒弃。拥有几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民间艺术成为“昨日”,直接加剧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滞后现象的产生。

[1]樊祖荫.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g]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一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民间艺术论文,请参考!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华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二、民间音乐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三、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对策。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05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5]。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二

1.1城市园林设计内涵。

城市发展建设是不能和园林设计相脱离的,而城市园林设计则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它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既融合了城市规划理念,又将建筑学以及现代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内容含融合进来的,让其成为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体,最终成为独立的学科,其中融合了文学、书法、雕塑以及建筑等多么多种知识。城市园林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城市空间布局,以及表现出城市的形态,最终的目的就是打造舒适生活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让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这样也能让城市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总体来说,城市园林设计和人们生活有较大的联系,园林绿化、园林空间布局等等,这些都能将园林设计重要性给体现出来,让城市得到较好的发展空间。

1.2现代艺术内涵。

人们都将现代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形式称为现代艺术,这是新时代的标志性产物,随着新事物的产生,旧的事物也必然被消亡。现代艺术主要是的创新基准就是现代社会以及现代生活,并将建筑学、哲学以及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融合进来,现在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代艺术已经融入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城市公园设计,还有园林设计,不管是绘画内容还是建筑工艺上都能体现出现代艺术,这使城市环境得以优化,也让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的审美要求得以满足,对社会也是提供了较多的服务。现代艺术如雨后春笋般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做到了推陈出新,在众多艺术品中能够引人注目、脱颖而出,其代表人物有: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等,他们奠定了现代艺术思想的基础,并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三

摘要:中国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而不拘泥于现实,敢于突破历史的束缚,直抒情怀的创作精神赋予了民间剪纸更加顽强的生命力,也造就了民间剪纸别具一格的现代装饰美。中国民间剪纸在使用材质、创作题材、创作造型、应用方式上都具有现代装饰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工业经济即将取代传统民间工艺,而民间剪纸在传递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生活的转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领风骚的姿态,屹立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一直以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都根植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间基础,它保存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被劳动人民所创造,又为劳动人民所享用,体现了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喜好。

装饰美是指通过某些艺术技巧和手段来装饰加工生活实用品和供欣赏的陈设品所获取的审美属性。现代装饰美是指在设计风格上运用现代的手法和技巧来装饰加工生活实用品和生活品所展现的审美属性,其立足点在于传统,影响在现代,充分展示了装饰设计中的发展和再创造。中国民间剪纸是我国极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艺术,流传甚广,数量庞大,形式多样,根基雄厚,是我国古老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颗东方明珠。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它都以自己的独特形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传统的民间剪纸一般使用简易的纸张或与纸材料接近的易得的材料,便于裁剪和刻制,然而简易纸张极易破损、褪色的特质,致使传统的剪纸作品不易保存和流传。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和造纸行业的进步,为了能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民间剪纸技术再次回归时代舞台大放异彩,广大制作者对民间剪纸在使用材质上有革新的需求。这就需要现代艺术设计家在使用材质上大胆创新,不让民间剪纸技术被新时代淘汰出局。随着人们对民间剪纸各种形式的需求的日益俱增,纸质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尝试新的领域,以期代替纸质和弥补民间剪纸在保存寿命、质感等方面的不便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新技术带来的磁性纸给我们带来了福音,随之也为我们打破了民间剪纸在某些领域的界限,为我们启开了民间剪纸的现代装饰美的大门,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纺织面料、有机板玻璃、pvc、金属、皮革、陶瓷等材料来达到剪纸预期的效果。在一些特殊领域,人们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装饰效果,甚至打破了纸质材料的限制,开始尝试使用纺织材料、人造皮革、有机玻璃、金属等材料来表现剪纸的魅力。当然,不同的纸质材料带给人们的审美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传统的民间剪纸的主流题材,一方面是以吉祥寓意,所以多以谐音法来表现,比如“连年有余”,就是在莲花的花纹上再刻条鲤鱼;“抓髻娃娃”就是在娃娃上再刻只公鸡:“岁岁平安”就是在稻穗上再刻只瓶子和鹌鹑。另一方面,是对神话故事和古代人物的怀念。大都是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对流传的神话传说和先辈们英勇事迹的歌颂,亦或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进入新世纪的民间剪纸,一部分的创作题材仍在歌颂我们的传统剪纸文化,而现代的民间剪纸大都“脱掉”了纸的这张外衣,走起了新型材料之路,木材、金属、塑料、新型复合材料的运用给我们的民间剪纸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展示舞台。随着材料的转变,剪纸的色彩也变得丰富多彩,甚至开始使用一些辅助的效果来让我们的剪纸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民间剪纸蜕变之后,其在现代的.装饰美上也越来越能得到更好地诠释,它也不再只是窗户上的点缀之物,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标志设计及器皿设计中我们都能看到剪纸的倩影用镂空的形式展现,不论是几何化的树叶处理法,还是镂空雕刻技法的形式感走向,或者是从平面造型的倒三维空间的立体型跨越,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民间剪纸在现在装饰美的道路上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

民间剪纸的造型一直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古代,民间剪纸大都是人们用来美化环境或者烘托喜庆气氛的,所以,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自然地充当起了装饰的角色。也正是因为民间剪纸的这种民间性和装饰性,决定了他在造型艺术领域的装饰美。换句话说,民间剪纸就是“具有装饰美的造型艺术”。民间剪纸的造型艺术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自己的特殊韵味,主创者大都是心灵手巧的农村女子。她们没有受过专业艺术的培训,也没有专业艺术家门的严谨与考究,更不用绞尽脑汁地为她们的作品想象主题和寓意,只需做到自己情感的真情流露和宣泄。所以她们的作品大都展现出返璞归真的艺术魅力,“一把剪刀,一张纸,为心所剪,为情所动”,是再好不过的注解,也正是这种主观性和非功利性才让我们的民间剪纸剪出了自己独特的意象造型艺术。民间剪纸大都来源于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又不仅仅是对所表现事物的简单描述和描摹,而是在追求客观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缩小以改变对象的性质、样式、颜色等方式去改变事物本来的自然原型的常用标准,从而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展现出它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朴素观察和对事物真相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审美理念的执着,让他们能够突破艺术思维的主观束缚,驰骋于宇宙的全方位空间中,这也造就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造型上追求完整与美好的艺术契合。为了达到审美上的完美造型,艺术家们独辟蹊径,创造出来极富装饰韵味的神奇作品。如在剪纸作品中只是表现侧面面额的人物形象,作者常常会画出两只胳膊或者眼睛,这种表现法则就是对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地展现,这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立体型和全面性,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民间剪纸的完美特征。

当传统民间剪纸还停留在对节日的庆祝和对民俗活动的祭奠时,我们就开始尝试用它来点缀我们的日常用品,或是张贴在各式各样模型的装饰上,让这样的镂空或者雕刻给我们的作品带来更加生动的整体美感,同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装饰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就是平面设计,然而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它就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标志设计、书籍装帧、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插图设计等传统的平面设计领域,而是开启了新世纪的现代平面设计的装饰美的大门。它开始游走于电脑游戏,动画影视等航道,甚至出现了剪纸相声、剪纸动画片这样的新的剪纸形式,让我们的民间剪纸由静转动,这也是在给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发展现代艺术锦上添花。民间剪纸作为一种符号语言应用在工业产品设计早已是独树一帜的。现在,许多的灯具设计师们都很喜欢采用镂空的纹样去设计灯罩,这种灯罩在灯光的照射下会显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一些瓷器的设计也开始采用剪纸镂空的装饰手法,制作出来的产品在审美上具有赏心悦目的功效同时也具备渗漏的功能,让我们的产品变得富有魔力。在当代的一些大型时装秀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剪纸艺术的诠释,依靠人体的律动让镂空部分产生各式各样的形状变化,也通过形状的变化更好地展示人体的美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民间剪纸这一源于大众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代表性地位的民间艺术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随之而来的大工业化经济所取代。剪纸艺术也在这一背景下开始向现代剪纸艺术转型。中国民间剪纸在传递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生活的转变。任何一种文化在总结他的发展前途时,首要考虑的是它能否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上升,开辟出一条自己的专属通道。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也为民间剪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3]许恩沅.论装饰图案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四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配套的市政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规划也趋于完善,在现代的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一方面是突出沿边景色,另外还要维持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的同时,营造人文景观。目前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大致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1.既有生态环境得到维系。

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流失,总是城市工业化大发展的伴生物,这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既要“经济效益”,也要“青山绿水”的观念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这就要求在改造河流时要运用新的理念和方式,用“软性的”或“多自然型”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河流改造。

现代建造的河道景观,在铺装河底时不再完全使用混凝土来完成,河流的走向也不似以往那样僵硬笔直,而是做成有宽有窄的弯曲蜿蜒的形态,还适当的在水中建造小岛,或者制造出一些浅滩和深潭,用这些造型来增添河道的自然美;在防护和加固河岸时,采用的是生物固坡的方式,能避免使用工程固坡带来的生态破坏,使得人工河流在拥有自然美的同时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2.景观文化底蕴趋于浓厚。

基于这样的影响,在设计现代化的城市滨水景观时,不仅考虑到了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自然、维持生态环境、休闲娱乐等功能,还将河流景观融合到城市的文化氛围中,使设计的景观与城市历史的发展、城市的风格特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历程,又具有现代化的潮流气息,在带给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又能被文化艺术的人文气息所熏陶。

3.天然无污染材料得到大范围应用。

传统建筑中的混凝土护坡及护岸结构形式对河道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传统的护坡方式和护岸结构使河道坡面被封闭,这样河道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环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影响河道的自净能力。混凝土作业施工的另一个潜在隐患是隔断了雨水的下渗,人为的将河水集中、聚集,破坏了自然的有机循环。鉴于此,现在国内外普遍采用一些无污染、渗透性较好的新型材料(石材、石料)进行铺装,并采取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艺,例如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进行河道铺装、用水泥生态种植基创造生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用水力喷草技术进行河岸植物灌溉等。

4.功能多样性。

现在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已不单单拥有供应水源、防洪排涝这些基本的功用,崇尚自然之美的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赋予了滨水景观更多的生活美学功用。如河道两岸的风景走廊,滨水公园的建设及游船码头、亲水岸线、涉水台阶等的配套搭建,现代的河道景观功能更加多样,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五

摘要:民间剪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间艺术文化的源头。剪纸艺术无论是在传统的民俗活动当中,还是在现代的设计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民族美丽的阐释,也是地域风情以及情感内涵的重要展现手法。与此同时,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将对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究,对剪纸艺术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特色进行相应的总结,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此外还将对制作的工艺以及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对未来的服装设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发挥传统艺术的优势。

引言。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随着纸张的发明,剪纸艺术也逐渐地发展和壮大起来了。其实在古代,剪纸艺术就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服饰的设计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服装设计师们逐渐地将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进行更加和谐的融合,将服装设计的理念与剪纸元素进行了巧妙的结合,既体现了东方的韵味,也展现了时尚的魅力,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使得全球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服装设计当中,对剪纸艺术进行应用应当注意对剪纸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才能按照现代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和创新,这样才能在服装中传递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中国进行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不仅是中国的设计师将剪纸艺术应用到自己的服装设计当中,外国的设计师也将目光放到了中国剪纸这项传统的工艺上面,从中获得灵感。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最初是中国妇女在绣花的基础上得到的启发,然后作为一种窗户或者房门[1]的喜庆装饰而存在的。这些剪纸图案的内容非常广泛,形象也大多生动活泼,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剪纸艺术虽然不是人人都会,但是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传承了下来,在现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剪纸艺术是一种语言符号,它能够将某一类造型进行突出表现,从而体现出被表现对象的独特美感。我们都应该知道,在进行剪纸的过程中用到的都是平面的纸张,所以最为基础的特点就是点、线、面之间的配合。剪纸艺术并不能把复杂的画面和光影效果[2]进行表现,但是它却在空间和时间的比例关系上呈现出了别样的魅力,对称和均衡构造出了中华之美。剪纸艺术在构图上采用的基本上是平视或者组合的沟通,这样即使是在一个平面之内,也能展现出二位空间的立体美感。由于剪纸艺术中应用的多为线条,所以反而使画面得到了精简,重点更为突出,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时,就是将这种平面构图的方法应用其中,各个图案之间没有重叠,没有章法,却能够体现出一种随意之美。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当中写实、写意以及审美装饰三种主要的艺术手段。使平面的构图更加具有造型的美感。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的创作来源主要是日常的生活,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自然的感悟,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得自然物象以及人物形象适用于服装的装饰,不断地进行夸张和变形,镂空花纹的使用更是能使这种随意、夸张的风格增添一种别样的韵味。剪纸艺术的构图非常的饱满,线条流畅,局部精美细致。而对称的格局是我国服装艺术造型当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对称的格局能够给人以严肃、稳重、端庄之感,低调奢华。中国的剪纸艺术更有一种意象之美,是中国人民感觉与情感的具体体现。所以中国剪纸的图案当中不仅有大自然中常见的动植物,还有中国人意想出来的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图像,比如龙、凤等。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对这种剪纸的意象加以应用,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极具中国代表性的服装。

中国的剪纸艺术是多年来人们心血的结晶,技法也有许多样,主要是剪、刻、印染、镂空[3]等方式。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作,也是一种生活的创新。我们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剪纸艺术当中的技法全部地应用到其中,而是应该结合服装布料的特点,采用其中几种技法进行设计。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法就是印染技术,这种技术方法应用起来比较直接,就是将带有剪纸图案的花纹直接印到服装上去。这种印染技法的牢固性强,投入的成本也不是很高,但是在一些方面具有局限性。其次就是剪纸的拼贴技法,在服装设计当中,主要就是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拼接,然后组成衣、裙等。拼贴的技法使得服装更加具有层次感,也更加的厚重。如果我们在进行拼接的时候还注意使用正反的色差,还能够使图案更加的交叠,吸引人的注意,更加具有创新性。最后就是镂空的技法,这种技法是与篆刻相互结合的,主要就是利用阳刻和阴刻的方式形成镂空的花纹。在服装设计当中应用镂空的技法能够给人以性感、前卫的效果。既不过分的暴露,还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的图案设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朝代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图案的形象也大不相同。但是剪纸艺术当中的图案基本上都是对当地民俗、礼仪以及神话故事的展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剪纸图案大多应用于装饰物,比如在服装的前胸、后背、领口[4]等处,应用到的技法也包括我们上文提到过的镂空、印染、拼贴等。首先,我们对剪纸图案的纹样运用进行分析。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服装的款式变化十分复杂,剪纸图案的应用能够使服装看起来更加协调。尤其是在女性的服装当中,纹样更为丰富,制作得也更为精细。主要的纹样包括衣服的花边,裙摆的花边[5]以及鞋子的花边等。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纹样其实都有自身独特的风格魅力,所以服饰的款式应该尽量地满足服装设计的整体风格,不同的服装要有不同的图案与之相匹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设计的服装是一套童装,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卡通的剪纸形象,而且不宜复杂,越简单越好。如果是结婚用的礼服就应该含有祝福的图案。其次,我们对剪纸图案的颜色运用进行分析。一般剪纸艺术都应用在颜色比较单一的服装上面,因为这样可以丰富服装的颜色。但是我们在采用剪纸艺术时也应该注意剪纸颜色与服装本身色彩之间的搭配,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可以强化图案的视觉效果,使主题更加的鲜明,突出。其实剪纸艺术不仅可以放在衣服的主体位置,也可以运用到衣服的配饰上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最后,就是剪纸图案的直接附加。但是附加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衣服的面料。如果是比较轻薄的面料就可以采用印染的方法将剪纸图案附加上去,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更加的娟秀、柔和。如果是一些比较厚重的呢绒面料,[6]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采用拼贴的方式进行附加,这样就会给服装增加一种立体而豪放的效果。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造面料涌入市场,结合不同的剪纸艺术风格,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剪纸艺术的色彩既有单一色也有繁杂的彩色,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不会使用较为复杂的颜色在同一件服装上,因为较多的色彩反而会掩盖了服装本身的设计手法以及面料的效果。所以色彩的使用最好是使用对比的效果,这样能够使颜色之间更为突出,但是这种对比最好也是只有一种对比,其他的对比效果可以视情况进行减弱。除了对比效果的用色,我们还可以在设计创作中运用同类色的搭配,但是这种搭配的用量不能过多,做好就是在装饰物中进行应用。近似色的搭配[7]则是比较常见的,近似色能够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当然除了配色,剪纸艺术本身的图案就已经做够了,所以可以用我们上文提到过的镂空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时尚流行的色系,因为受周围多种事物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正在不断地改变,对于时尚色彩的追求也是大有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剪纸艺术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够一直地守着旧的色彩搭配传统,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传统剪纸艺术得以不断地传承下去。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将文化与商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个性化的全球消费理念,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剪纸艺术当中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剪纸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灵感。虽然剪纸艺术早就已经应用在我国的服装设计当中,但是运用得还不是非常的合理,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创新。我们可以将剪纸艺术的精华提取出来,从剪纸的色彩、构图、图案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延伸,与服装设计当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有机的结合,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之间的共鸣,促进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4]雷兴武.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六

摘要:剪纸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文章围绕民间剪纸艺术的吉祥观及其民俗文化价值展开研究,试图进一步剖析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观念。

关键词:民间;剪纸;象征;谐音;寓意;吉祥。

一、民间剪纸与吉祥观。

剪纸是民间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早在纸出现之前,镂花工艺便孕育了剪纸的雏形,至南北朝时,已有了剪纸实物,到唐宋时期,剪纸的发展精熟而繁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剪纸已从包含信仰、传说、原始巫术等的形式,向民俗、艺术等更为深层的方向演进,工艺技法也从最初的单色剪纸向套色剪纸、分色剪纸转变。在此过程中,剪纸逐步实现了从装饰到情感、审美等功能的过渡,并广泛运用于张贴、点缀、刺绣、印染等生活事项。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剪纸不仅仅传递着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更承载着一种“美之所依”的精神旨意,表达了剪纸艺人对幸福、祥瑞、美好的向往,体现了民间工艺对社会哲学的思考、对未来生活的预兆、对福禄寿喜的象征。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人日即事》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可见其对剪纸的赞美和热爱。如今,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已经融入百姓人家,成为一种美化生活的艺术瑰宝、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作为民间艺术序列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它犹如一股潺潺清泉滋养着民间文艺的生命。中国古代民间“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间剪纸亦然。民间剪纸的吉祥观传递着民间艺人的美好构想,是剪纸技艺的必然属性和内在要求。吉祥观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精神祈祷和一种情感化的心理体验。不管是哪种解读,可以肯定的是吉祥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社会历史文化浸染,经过不断融合和发展,逐渐形成涵盖福、禄、寿、喜、运等具有民俗意味的祝吉方式,它与民间剪纸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紧密相连,使剪纸蕴含的人文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吉祥观在民间剪纸中的表现。

1、象征表现。

象征,以物喻事,是以感性为基础,显现事物形态的抽象性表达和某种特殊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间剪纸中,象征表现作为剪纸的隐喻和内涵,有利于欣赏者提升审美水平,解读剪纸艺人的丰富思想,并为欣赏者提供了莫大的心理慰藉和满足。以吉彩琴的剪纸作品《石榴》为例,创作者在大红的纸上镌刻出镂空花样,以满枝的石榴花果象征美好、红火的生活,画面中跳跃的红色、速写式的形态和直观的表达,无不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同时,石榴自古就有“榴开百子”的意思,象征多子多福与福禄安康。从另一方面说,吉祥观念与象征表现既有具体的联系又有抽象的互补,在表现过程中,吉祥观念的表达虽然往往并不那么直接,但隐含着某种浪漫主义构想,激发了一种自由精神,深刻地揭示了剪纸艺术对美好生活的承载和期盼。

2、谐音表现。

谐音是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利用汉语中某些音同义不同的字,假借此字暗指彼字,通过语义双关表达吉祥主题。剪纸艺人常借助谐音的方法把动植物化为吉祥语,把美好的愿望通过图案暗喻出来。如,花生、柿子与“生”“世”谐音,两者拼组,谐音“一生一世”;又如,梅与“眉”谐音,剪纸艺人即以喜鹊站在梅树梢上的图案表示“喜上眉梢”;再如,鸡与“吉”谐音,鸡与鱼在一起,意为“吉庆有余”;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借文字谐音指物表意的吉祥文化观,为民间剪纸的发展增添了魅力。如,《松鹤延年》《福寿双全》等剪纸作品即是这种谐音表现的经典呈现。

3、寓意表现。

寓意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托物寄意的,它主要借物之性、借物之意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反映物的内在特征。在民间剪纸中,寓意表现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形式,将吉祥文化观蕴藏于文字、物象的组合之中,借以表现剪纸的吉祥性。民谚俚语中有“鼠鱼多子”之说,所以民间剪纸中常用鼠、鱼喻示多子多孙。民间剪纸亦与民俗文化相关联,从而丰富自身的人文内涵。剪纸艺人常喜欢用富含寓意的寿山、蟠桃、梅、兰等物象进行创作,表达祈愿、福瑞、长寿等吉祥观。可以说,这种蕴含吉祥观的寓意表现方式,为民间剪纸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民间剪纸在民俗生活中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它将祈福求祥的社会心理和精神文化追求融入民俗生活,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多个哲学层面的内容。论及剪纸在民俗生活中的作用,可具体归纳为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两个方面。

1、岁时节令。

岁时节令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活动,包括巫俗、图腾崇拜等早期民俗习惯,也包括除夕、中元、白露、夏至等岁时节令活动,但无论是岁时还是节令,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烙印着民间剪纸所蕴含的图腾色彩。在民间,百姓非常重视岁时节令,因中国自古有重农传统,岁时节令的地位非常重要。审读剪纸历史不难发现剪纸与岁时节令的密切关系。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即反映出了剪纸用于岁时节令活动。在民间,岁时节令中自古有“吉纸祥事”之说。在春节,百姓喜欢贴“福”迎春、张“花”纳祥,以此辞旧岁、迎新年。正月十五更是有“莲花灯上贴剪纸,花灯节上闹灯花”的民俗。不仅如此,古时剪纸亦有招魂复魄、驱鬼辟邪的象征意义,唐代诗人杜甫在《彭衙行》中就写道:“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这些从侧面揭示了剪纸文化与民俗生活互补相承的特征,又深刻地反映出了剪纸与岁时节令相伴而生的渊源。

2、人生礼仪。

民俗学中将人生礼仪划分为诞生、婚嫁、庆寿、丧葬四个主要部分,这四部分形象地构成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在这四块内容中,剪纸均与之紧密相连且传播着某种重要的礼俗文化。以诞生礼仪为例,在以农业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结构中,“传宗接代”“香火永传”等思想盛行,造就了诞生仪式剪纸的出现。如,新儿降生后,农家要烧香祈祷,家里要贴上门福、送子窗花,准备附有大红剪纸的礼物,等待家中来人贺喜。《麒麟送子》《百子葫芦》等作品就体现出了这种仪式剪纸的朴素认知和深刻含义。又如婚嫁礼仪,新人结婚时,在门里门外都会张灯结彩,贴上清一色的“红双喜”装饰婚房,烘托喜庆气氛。在整场婚嫁仪式中,新娘的头饰、鞋服以及生活所需的被褥、蚊帐、妆台等上面出现的“鸳鸯戏水”绣花或纹样,它们的母本都源于剪纸。再如,庆寿、丧葬等仪式也与剪纸不无关系,如,《八仙祝寿》《鹿鹤同春》等作品就是孝寿文化的产物。

民间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为基础的环节,而剪纸艺术在民间文化发展中承担着引领作用,它引导着大众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视觉情趣,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给予民间文化这棵参天大树生长所需的养料和精髓。曾有人说“文化价值根源于审美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剪纸的文化价值也基于此。可以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文化中具有独特价值与内涵的艺术形式,不仅表达着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淳朴民风,也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朴素价值观和伦理批判。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剪纸将哲学、美学等内容加工并融合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精神文化内核的智慧结晶。从一定程度看,剪纸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文人美术和学院美术,它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回归于民间文化中最为单纯的真、善、美的起点,并引导着社会大众文化从视觉经验向审美体验过渡和演变。综上所述,剪纸艺术为人们理解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俗精神架设了一道审美桥梁,为全面推动民俗文艺的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万炜、透视民间剪纸中的吉祥观念、大众文艺,(3)、

[2]刘延山、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大众文艺(理论),(6)、

[4]刘世军、中国民间美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李西秦、剪纸艺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民间剪纸艺术论文篇十七

1.1传统特色与天然包装材料的运用。

我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已形成独特的东方文化风格。我国特有的包装材料、造型运用等已深受世界各国爱好东方艺术的人们的喜爱。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取材品种多样,应用在包装造型方面的材料就有草、藤、竹、木、柳条、棉、麻、宣纸等。独特的产品,独特的材料,伴之以古朴的包装造型,在对外贸易中,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现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不少花纹精致、造型优美、做工细致的器皿。由此,不难推断,早在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装饰美,将形式艺术美融于生活。“买椟还珠”更是把包装作用生灵活现展现出来。时至今日,更要充分发挥包装的作用,把传统材料中与众不同的形式与现代简洁设计风格相结合,古韵又不失现代特色。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生态因素,开始提倡“绿色包装”,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包装艺术设计的实质是使包装来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并在本质上更加接近于自然。

1.2民间图案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图案在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中,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格观都有深刻的影响。我国的传统图案具有深深的民族烙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多都蕴含吉祥如意的意义。将这种传统的图案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以将图案的寓意进行展现,通过对其原形的分解,转变和重新构造,不仅在外观上具有审美效果,同时还可以将蕴含的深层寓意展现出来。这种传统图案的应用,对于企业形象和企业理念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既可以将商品的内涵表现出来,同时又可以将图案蕴含的寓意传达给人们。

1.3传统艺术对色彩的追求。

我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中,人们对于“大红大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喜好。这种因素的由来是和我国人们的生活背景,民俗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我们不能认为传统的红绿就是一种比较俗气的颜色,这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根基的。在我国认为红色为吉祥、喜庆和富贵的意义,所以说每逢年节的时候,商品的外包装几乎都会选择用红色,以此来展示节日的气氛。此外红色对于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可以有效的突出商品的形象。

把中国书法融入包装的文字设计中,通过书法的独特艺术美,结合现代西方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出属于本民族的又能融入国际潮流的现代设计。“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北京奥运会标志,以中国传统的书法、印章和运动特征相结合,经过艺术加工幻化成一个人在奔跑,表现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利用书法字体进行设计,具有特定的视觉冲击力,新颖、活跃,与风格相映成趣。印章在中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一种社会诚信表现形式,以此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重承诺。“中国印”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的典型例子,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

2结语。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现有的比较成功的商品包装中,都应用到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包装设计有利的结合,将会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包装设计结合的过程中,我国应该将艺术的民族性,文化韵味真实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充分的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成功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光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6933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