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论文(专业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22:57:11
乡村教育的论文(专业23篇)
时间:2023-11-05 22:57:11     小编:HT书生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是每个文学爱好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文学鉴赏的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一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基础教育在经费投入、课程改革、教师待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努力,但当前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不少的农村儿童依然面临失学。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失学儿童,基础教育。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入学、升学率低,退学、辍学率高。

突出表现为农村失学儿童多、初中入学率低,并且很多学生中途由于家庭经济原因退学、辍学的现象较为普遍。虽然义务教育期间大部分在校费用由国家支出,但是部分家庭还是无法承担额外的开支。

2、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缺乏。

长期以来,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在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学校,孩子们无学可上。即使有,条件也非常落后,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孩子们年龄较小,就放弃了求学的机会。

从师资力量来说:(1)教师分布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要求调出,寻求更好的工作环境。(2)教师素质偏低。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大部分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很多教师普通话不标准,教法陈旧。(3)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老教师陆续退休,新教师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任教,造成学生因为没有老师而被迫失学。(4)教师专业不对口。特别是农村中有些学校,课程是按规定开设了,但一个教师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数学老师,同时还教授英语、体育、音乐等。

3、领导干部不够重视。

某些领导目光短浅、不负责任,这是教育落后的直接原因。为了政绩,他们只愿抓花力少、见效快的部门。对于教育,却是“次次强调,次次忽略”,永远只是发言稿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实际操作中可有可无的内容。

4、人们的观念代代影响,不易改变。

不少有胆量,但文化素质不高的人成了暴发户、企业家。不少家长受到诱惑,纷纷让子女退学赚钱。子女也受到诱惑放弃学业。在沿海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教育落后”的现象并不少见。如算得上全国首先富起来的温州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初中升学率在全省十个地市中却倒数第一。

二、农村失学儿童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据统计,累计到1992年,我国共有失学儿童亿。根据小学入学率的统计资料,仅1995年一年全国就有万小学学龄儿童没有入学。在已入学的学生中,还会有的人中途流失。小学毕业的学生有继续升入初中,在这部分人中,又有的学生辍学。留下来坚持到毕业的学生只有有机会入高中学习,还不到初中毕业生的50%。

这些失学儿童中还存在两个鲜明的特征:

1、性别差异明显:在很多落后的地区,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经济状况本来就困难的情况下,家人一般会让男生继续接受教育,而让女生在家等着嫁人或者外出打工挣钱。

2、地区差异显著: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失学学生的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在那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北、西南地区,失学现象更加严重。

(二)原因。

1、生活贫困,经济困难;很多家庭和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其贫困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2、补充家庭劳动力;在贫困地区,劳动力在家庭中非常重要。在温饱都困难的情况下,贫困地区的孩子去上学是种奢侈。并且部分家长认为反正坚持完了初中还是一样出去打工,又何必花多余的钱。

3、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读书;如:学校太远,教学条件差,自己不愿意上学,家长不重视等。很多偏远山区没有像样的学校,孩子走几个小时上学并且也没有像样的教材和学习工具。

4、因疾病或残疾失学;走山路,请家教,自学等不能实现,就这样身体垮了,知识也没有了。

5、农村儿童本身受教育观念不强;受教育观念不强,或者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更让家长觉得读书没有希望而过早辍学外出打工。

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偏远农村学生为了上学克服重重困难,那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我们没有看见的各种失学现象。

农村儿童无法正常上学,就是连最基本的义务教育无法顺利进行,那么哪里还有促进农村发展的动力呢。

三、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步履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何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要像抓“义务教育达标”一样,抓好农村学校的改造工作。我们应当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方案。

2、完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待遇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决定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水平质量的核心因素。

(1)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提高教师质量。对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长期任教并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

(2)鼓励教师接受培训,作为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处在信息相对滞后的农村,知识的更新更加缓慢。因此,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尤为重要。

(3)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减少农村儿童失学、辍学现象的发生。

四、解决农村儿童失学对策。

1、积极推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确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的教育状况,应该继续大力推行。

2、严厉禁止学校乱收费;部分农村学校学杂费名目繁多,这样对本身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并且严重违反了我国教育准则。

3、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间接改善很多学生经济状况,减少失学。

4、国家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号召社会各界企业等进行捐助;虽然希望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为政策发挥效能提供缓冲。

5、以上都不是最根本的方法。要做到永远不失学,就必须扶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使自身经济发展起来,才会永无失学之忧。

五、结论。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失学儿童较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形成也是长期性的。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是相信在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下,更多且更加有效的措施将被实施,终有一天会实现目标。从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礼群主编,《1996年—2010年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

[2]邬沧萍主编,《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最新人口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3]朱国宏,《经济改革中的人口质量问题——“流失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人口学刊》,1993年第2期。

[4]朱宏,《关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思考》,《当代人口》,1995年第1期。

[5]国家xxx编,《中国统计年鉴》,1990年、1993年、1996年。

[6]xxx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建设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7]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编,《1995年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8]陈惠方著,《中国希望工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二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我从师二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又是我的执着追求。

我所在的学校。距离我家70余里,当时交通也不便利,坐车很不方便,平常在学校住,不管严冬酷暑我都坚持不懈的奔波在教育的第一线,有时候冬天的早晨天亮的晚,骑着电动车从邢台往学校赶,真的头顶着星星和月亮,在路上奔波近两个小时,冻得手和脚都不听使唤了,有时候和人撞了车被撞在地上,不是我不起来而是穿得太厚倒在地上自己起不来,也曾被人把电动车撞得稀巴烂。想起这些我的眼泪潸然而下。过星期了急急忙忙的骑着电动车回邢台,因为儿子,儿子从五岁起自己呆在幼儿园,到上小学,一周回家一次,每星期一往托儿所送孩子的时候,儿子哭着、喊着不让走,看着儿子挂满泪花的稚嫩的小脸,我的眼泪总是无法自抑,心里一阵阵的难过和自责。但是一走进学校,看到一张张欢乐的笑脸,我的心里马上热烘烘的,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村委会的热情,让我慢慢的喜欢上了那里。“二十年如一日”把段村当成了第二故乡,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一片热土。

我把对家人的愧疚化成工作上的力量。在工作上,我关爱每一位学生。“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对学生倾满爱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转化了许多后进生。记得有一年我担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我曾教过这么一个学生,平时贪玩,捣蛋,爱撒谎,好捉弄女生,毛病很多,在学校好打架、上课不遵守纪律,让任课老师很头疼。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在班上批评他,而是在课下找他谈心,帮他找自己的优点。他说:“闫老师,我不知道我的优点是什么。”我说:“人人都有优点,你怎么没有呢?老师发现你一个优点,那就是讲义气、好帮助人。现在我就把这几个同学交给你来管理,上课提醒他们不要说话。(因为他上课好跟这几位同学说话)老师相信你能行。”他看到我信任的目光说:“闫老师,我行。”课下,我问了其他老师,都说他有所改变。可没过几天,他老毛病又犯了,我又找他谈,说了他现在的进步,当时我发现他的脸红了。我以此又鼓励了他,加强他的自信心。课上我时不时从窗外望望,他一看见我,冲我笑笑,就坐好认真听课。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

课下,做学生的朋友。有时我带着两个班的数学和班主任,在农村,师资是很缺编的,一天上课下来很累。我想,那学生呢?他们一天都在听我讲课,不累吗?怎样才能使他们感到在学校有趣呢?利用课间,增强他们的兴趣。下课了,我和同学们一起跳绳、摇呼啦圈,然后分小组进行比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是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常常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严格地对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路队常规,并设立“卫生星”、“守纪星”、“文明星”、“安全星”、“创新星”等方式激励学生。

我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我积极参加各个公开研讨课,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深深体会到,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更应该是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

在我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我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梦想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的辉煌,我的翅膀早已给了我的学生。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我听见理想扣击天堂的回响。这就是我--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三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通过联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跨过了应试教育的槛,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进发。体育也同样加强了社会、生理、心理等素质教育,注重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于体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学生联系实际,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对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

1.学生心理条件的准备。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认识方面有如下表现:感知觉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已能较为全面深刻地观察事物并剖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情感与意志的发展上,他们情感日渐丰富,容易感染和接受影响,其社会情操初步形成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谊等,另外好奇心很强。教师是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情感意志加以培养和锻炼,并对于各方面的缺憾加以纠正调节。

2.教师教材、教法等的准备。

(1)备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备课前应充分钻研教材,注明在哪样活动中具体表现,并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切实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到每节教学中。

(2)课堂常规。每节体育课都有一定制度化了的教学常规。例如,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欲和荣誉感,让学生取送器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的好品质,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教学过程。根据教案中教材教法的安排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小组长带队,整队、分组练习,同学们积极响应,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的精神。又如在支撑跳跃着已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对其动作加以肯定,从而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4)基础知识课。在基础知识教学时,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学习、而锻炼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如在教授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阐明体育与军事的关系,加强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强身作用防御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保卫祖国,才能甩掉“东亚病夫”帽子。又如通过“乒乓外交”“五连冠”“亚洲飞人刘翔”等体坛佳话,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积极的为祖国而学习,学好知识加强锻炼的意志品质。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思之于行前”只有头脑中有了一个目标、计划,行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偏离主题。对学生增加素质教育的教材,并对完成效果的评估提高到非应试教育的评估水平上来。

2.利用教师的“光环效应”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传播者,也是德育教育的表现者。在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生动简明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有敬佩而信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服从教师的领导、指挥,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好品质。

3.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

在体育教材,各项目的要求不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尽相同。例如,队列队形的教学,就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并行成坐、立、行的良好姿态。在篮球等球类项目比赛中,不仅要求队员个人技术良好,而且需要队员的良好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成绩,这有助于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可用反面的打“英雄球”难以取胜,从而对正确的加以肯定,强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又如,在长跑、超长跑项目教学中,周期性的重复运动,毫无兴趣可言,可适当讲解“马家军”在训练时,磨掉脚趾甲的事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

4.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教师应把握契机,随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课上某位同学做错了动作,部分学生起哄嘲笑他,抓住这一事例,向学生讲些同学之间有错时应该当互相鼓励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质。又如,在使用实心球时,某个同学用脚踩球,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马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财产,珍惜体育器材爱护公物的教育。

三、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

由于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造成学校比较重视仅有的几项考试项目,其评估时,也仅看升学学生的体育成绩满分率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成绩这一硬件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质教育,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评估中,应安排适当的德育教育内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随时指导修正学生的思想品质缺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四

礼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概念,也是一个多维度的范畴,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规范与礼仪的总和。礼仪是指以建立和发展和谐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为目的,由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和惯例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礼仪素质是指人在礼仪方面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

题目:

浅谈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摘要:

礼仪本是为了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过程中,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类生活摆脱了野蛮和愚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礼仪是人自身最应达到的高地,文明、诚信、互敬,高素质,这些全是礼的代名词,全是礼仪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礼仪本是为了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过程中,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类生活摆脱了野蛮和愚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

自中国进入wto后,各种经济活动皆严格按照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信守合同等规则来运行,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礼仪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规范人们的行为,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们在交往中互尊互敬,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创造社会安定团结,规范文明公民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礼仪。

以君子风范待人接物,以礼仪行动处事纳事,在与他人谈和中,礼可以决定成败,在天灾人祸中,礼可以决定生死,在待人处事中,礼可以决定是非,在竞争学习中,礼可以决定优劣。罗兰曾经说过:“如果要替成功的人找出一个最起码的秘诀,大概你会发现他们只是克服了自己的'沉沦,以礼服人、待人。”

所以人会礼行礼往往决定着一切。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种资本,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现代社会,人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文明礼仪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要从青少年抓起的,但由于我国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弊端,使中小学被迫注重升学率,从而轻视了良好道德文明行为的养成,造成了青少年基础伦理道德的欠缺和文明礼仪意识的淡薄。

所以提高自身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从现在起能在社会上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公民,在家做个懂礼貌的孩子,在学校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那么怎样来对青少年进行礼仪教育呢?青少年首先应接受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心术、懂得孝顺仁爱,学会诚信谦让,然后才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本是最科学的学习次序。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青年父母大多注重子女纯书本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最根本的道德教育。

其实只有通过生活学习实践,扎扎实实地实现孩童变化气质,养正心性,在此基础之上的才艺和知识的研习,才能真正起到改善孩子,让他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目的。

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的一些杀人事件的惨痛教训无不启示了我们。青少年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他们身上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蓬勃的生机,那一份纯真和自然之美是其他年龄人花费再大的力气也无法企及的,所以青少年的服饰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简洁明快为好,可以显示出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我个人更提倡学生穿校服,穿统一的校服不仅可以淡化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而且校服造型简捷,活泼大方,穿着统一的校服整齐美观可以让学生感到精神振奋。

青少年学生的头发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有的学生赶时髦,烫发染发,而显得老气和成人化。我认为男孩子留平头最好,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并显示出一种阳刚之美,女孩子可以梳辫子或理短发,这样就显得清新活泼。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时态度应诚恳,自然大方,言语应和气亲切,声音适中,说话具体明了,不要模棱两可。《朱子童蒙须知》说:“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闹,浮言戏笑。”《弟子规》中又说:“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这里说的低声下气并不是谄媚,而是对长辈的一种恭敬,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说话的基本礼仪。走路也有走路的礼仪,很多人往往忽略自己的走姿,其实这非常重要。有的青少年走路往往身体前仰后仰,或者左右摇晃,又或双脚呈“八字”形。这都是我们所说的畸形,是不美的、不规范的、不雅观的走姿应该克服矫正。

对于青少年来说,养成正确行走的姿势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在这时候所形成的走姿,会影响他们一生,所以应该予以留心和重视。正确优美的走姿应该“收腹挺胸,脚尖向前,脚跟先落地,两臂自然摆动,节奏快慢适当,矫健轻快,从容不迫”.这样的走姿有利于青少年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也能体现青少年的朝气。当然“行”不只包括行走礼仪,它还包括了我们日常行为的一些礼仪,例如:出行时乘车的礼仪,旅游观光的礼仪等,这些礼仪我们只要注意的是遵守公共秩序,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设施,注意礼让就可以了。

一个人的“站相”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别重视的,站立是人的最基本的姿势,优美的站姿是优美仪态的起点和基础,一个标准那就是“站如松”.未来世界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注意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有益内容,充分利用已为人们所一再传颂的喜闻乐见的规范、故事、格言和谚语,精心选择,编成系列教材。

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礼仪规范、道德人格、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他们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担,并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真诚、和谐、温馨的精神文明世界,促进整个人类的道德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2]邹明清.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14):19.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五

[摘要]有效教学强调效率、效果以及效益,这对于当今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内容孤立以及教学评价片面的农村小学教育而言,无疑是一种触动。

其倡导的“先学后教”、“先教后学”以及“学教生成”的理论精华,为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现时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关键词]有效教学;农村;小学教育。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有关解释,大家对“有效”一词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上。

换句话说,“有效果”在教学中,主要是指学生取得的进步或发展。

关于教学有效性,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这在注重教育实效性的今天,有着重大的意义。

教学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在活动过程中是不是尽量节约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以及教学目的的“准确性(即是否是受教育对象真正需要的),都应该成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总结起来,就是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它着力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为归宿。[1]。

这对于当今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理论探索空间。

其概念本身所涵盖的对教育目的的体现、对教学成本的珍惜以及对教学目的的有效把握,对于解决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以往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教育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学校布局管理等这些宏观方面的内容加以把握,较少注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本身。

这造成了大家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理解较为片面,不利于其更好更快的进行完善和提高。

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存在的困境,我们用较为微观的视角来进行审视,希望能够有所发现。

1、教学理念陈旧。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与陈旧,并由此导致教学方式和方法长期得不到改进。

其中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坚持“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2]这背后隐藏的陈旧的教育理念显而易见。

大多数农村教师仍然认为,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居于中心地位。

“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师知识权威的思想不容置疑,也无需置疑。

这直接导致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教师的“不容置疑”之中大打折扣,甚至被完全扼杀掉。

教师这种“掰开揉碎”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理念和由此所支配的教学行为,不仅没有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还阻碍了学生自行探索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主动运用于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和自觉性的发展。

目前,由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陈旧教学理念带来的困扰,使得农村小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水平也相对落后于城市及乡镇小学。

2、教学内容孤立。

由于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导致教师所教授内容多局限于书本,既脱离生活实际,又缺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教授内容彼此孤立,旧知识的掌握不能很好地促进新知识的理解,新知识的学习无益于旧知识的巩固,久而久之,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导致了学生厌学、家长无视学校教育的局面。

虽然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之中,存在政府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等一系列宏观领域的问题,但是,作为践行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一线教师,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单纯讲授书本知识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的现象还屡屡存在,这既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教育准备的欠缺,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3、教学评价片面。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

而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标准又是以分数的优良中差来考核绩效。

这些压力,没能在教师这里得到适当的缓解和转化,原封不动的施加在学生身上。

于是,很多农村小学仍然是“以分数论英雄”。

这种单一而片面的评价方式,无论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作用。

1、先学后教,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习惯了“照本宣科”,学生也习惯了“照葫芦画瓢”,这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中,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吸取经验教训,从优秀的教育理念中借鉴其精华。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有着与城市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和热情,“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将学生真正引领进知识的海洋。

只要学生真正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对学习和探索感兴趣,一些外在的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客观因素便不能成为影响农村教学效率的重大问题,农村的小学教育也便真正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2、先教后学,注重知识的联络沟通。

有效教学中所说的“先教后学”,并非农村小学教师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它是强调联系和发展的。

有效教学启示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修正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刻板方式和授课内容,应把教师的教看作学生的学的积淀和导引。

要用“教”来引导学生主动将之前学过和之后即将学习的内容贯穿起来,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与实际生活直接经验联系起来。

这里的“先教后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比起来,难度要大得多,这需要置身于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促进自身对教育教学的领悟,并最终形成自己引导帮助学生的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1]周子游,张莹.有效教学与“教学都是有效的”——论有效教学概念的科学性特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2]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3)。

[3]潘超有效教学概念重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3)。

[4]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六

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现状主要包含中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群众排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男排和女排代表着中国竞技排球的总体实力,众所周知,女排是国人的骄傲,80年代的五连冠和最近的三连冠足以体现了中国女排的实力,而且,在最新的世界排名中已经晋升到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队和古巴队。对于中国男排,还是年轻的队伍,所以在世界的排名并不明显,主要是男排的后备力量和女排相比较则是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男排的发展缓慢。其次,中国群众排球的发展现状也是不太乐观。增强体质、提高大众普及程度和规模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排球运动主要在大、中、小学开展的校园排球活动和包括事业单位、机关、部队、社区、农村等在内的城乡大众排球活动这两个部分组成。这种形式和排球形式多样性本应该是相符的。7月30日,中国排球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排球运动发展规划》,其中的“形势与现状”部分明确指出:“由于受到多种那个因素的影响,目前在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学校排球运动的.开展不够普及,群众性排球运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是中国排球运动职能管理部门根据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现实情况,对中国群众排球活动现状所做出的一个比较权威的定性评价。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揭示的有关数据,1995年中国拥有排球场74313块、排球房22座,而篮球场426903块、篮球房1139座。篮球和排球的场地和场房比是5.7:1和5.1:1足以说明了中国群众排球活动的开展确实不容乐观。

2排球运动普及与发展不足的原因分析。

2.1排球规则。

规则是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这章程。群众性排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由规则来体现。分析群众性排球运动的特点应该从规则入手,把握其内在本质,提炼出与竞技排球不同的白身特点,以此让人们认识到群众性排球的内在魅力,体验到群众性排球运动带来的愉快。排球规则的制订使对排球有兴趣的群众望而却步。

2.2发展过于单一。

3.1改善排球规则。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把竞技排球的规则软式化才能更适合排球的普及,增加受众的人数,是人们改变对排球的态度,重拾信心。规则的软式化主要集中在球网、球场大小、规则等方面。

3.2与媒体联姻。

现代社会传媒的作用十分巨大。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广告等载体。当今世界,要成功的宣传某物或某事,如果没有传媒的大力宣传、配合和推波助澜,几乎都不可能成功或起轰动效应。所以,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应该及时而充分与媒体合作,充分发挥传媒的喉舌作用与功能,积极宣传报道软式排球运动的特点、功能和游戏方法,让人们能一目了然地清楚排球运动的特殊性和大众性,使人们能够容易接受它、喜欢它。同时,由于排球运动的推广与普及,间接的宣传了赞助企业,让人们对其有一个大概了解,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3.3加强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纵观商品经济中,任何一个新产品、新项目的推广普及,其中一定有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创新的科技成分做支撑。如果没有雄厚的新兴科研力量作保证,只用老、旧成果,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产品都很难普及。排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排球运动[d].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汪焱.影响我国群众性排球运动普及的主要因素研究.福建师范大学.

[3]汪焱.我国软式排球推广普及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3.

[4]邱勃.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软是排球参与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6.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七

小班化分组课堂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研能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1.教学观念得到转变。

小班化分组课堂使教师更虚心求教,认真探索,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师开始更重视教法研究,更重视学法指导,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抓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

2.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能否紧扣教学要求上出有质量的课,能否在学生中取得较好反馈,这是至关重要的。

小班化教学实验为教师成材创造了条件,在这片“试验地”里,毫无拘束地自由探索,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一、六个环节教学模式是构建幸福课堂的关键。

根据“小班化分组课堂”,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着眼于“学”、服务于“学”———为了学;落实于“学”,使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学习中解放学习力———学会学、善于学、乐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学的角度,积极推进课改,创新“六环节”教学模式。

1.目标导学在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建构中,应重点把握三维目标,力求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高度统一。

导入方法上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

可以是以旧导新、以新导新,也可以是从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导入教学目标。

导入的思维模式上,要有强烈的新旧认知的矛盾冲突意识,要在认知的冲突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学自主不是放任自由,要有具体的学习问题(体例)和任务(要求)做引导。

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恰当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善于发现各学习小组的困难和问题(以备合作研学之用),并适时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出自己的困难和问题之所在,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法。

3.合作研学学生首先要明确合作的问题和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研学;学习小组的分工要明确,要有“兵教兵”“兵强乓”的具体责任,尽可能地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因材施教。

教师要深入各小组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并在小组中做简要评价。

同时还要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并做个别辅导。

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实时深化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4.展示赏学让每一学习小组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避免少数的好生重复表演。

要鼓励展示的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大声地表述,同时允许同组的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分析、欣赏,又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同时适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并及时地板书。

教师还要以精彩的串联与精准的引导展现教学智慧,让学生欣赏的同时巧妙地将展示活动引向深入。

5.检测评学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检测任务,此时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到学困生身上。

对检测的结果要给予评价,检测题的设置可以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作业题,亦可是教师自行创设的补充题。

但要紧扣学习目标,不要人为拔高难度,也不能随意降低要求。

检测的目的是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堂补缺补漏,力求不留学债,在课堂中完成作业是最高境界。

6.反思促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对“评价”进行再评价。

让学生做的、说的、写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进一步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学习方式是否掌握?今后应如何改进?学生反思记录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而幸福高效课堂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方法、内容等过程的反思。

寻找自己的不足,从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来反思自己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今后学习时应该如何学。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幸福高效课堂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变课堂为自己的舞台。

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充满魅力和幸福感。

二、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是构建幸福课堂的动力。

每学期至少对所有学生单独谈话两次以上,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状况及行为上的细节表现,通过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肯定。

该模式是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一个小组。

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制度。

它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思想工作落实到实处。

真正起到“导心”“导学”的作用,并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印制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

工作手册体现导师一年的工作方案、计划、小结,受导学生档案、综合素质,工作纪要,学生获奖记录,谈心记录,家长联系记录,学生的不良记录,学校对导师的考核量化等。

同时学校不定时对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一是通过向学生或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对导师工作手册进行检查,把导师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考评,从制度上保证导师制工作落实和推行,成为构建幸福课堂的生命动力。

“小班化分组课堂+六个环节教学模式+学生成长导师制”,三项内容融合为一个整体。

不仅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有助于学生成长需要。

成为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推动力量,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八

教书多年,觉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复杂。因为,你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习性不同的孩子。要想让这个群体听从你这个“领头羊”,还真得有“两把刷子”。而家长呢,顶多管管几个孩子,还有亲情这把尚方宝剑,否则,就能“家法处治”,因而,管理难度小一些。

管孩子与管学生都是教育行为,有一定的联系。

家长的义务是管孩子、教育孩子。每位家长对教育孩子都有不同的理解,也都有各自的方法。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和风细雨,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暴风骤雨,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雷电交加……当然,教育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不管怎样教育孩子,目的都是希望他们学好成才。但是,希望必定是希望,孩子买不买家长的账就很难说了。这取决于孩子的素质,也取决于家长的威信。同一个家庭,父亲的话孩子不敢不听,而母亲的话孩子则大打折扣,因为孩子心目中父母亲的地位不同。同样道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要管理好班级、要整顿好教学次序也需要方法和威信。有的教师脾气不是很厉害,但学生跟他关系很好,愿意听他的话,可能是这样的老师善于跟学生套近乎,想学生之所想,说学生之想听的。而有的老师嘴皮子厉害,三言两语就把学生震住了,学生对他也服服帖帖,也有的老师身强力壮,凭武力也能压倒学生。最可怜的是上述的本领一样也没有的老师,又想靠死卡硬压来管学生,其效果是挨累不落好,讨学生恶意。

所以,我认为,教师管学生,也要像家长管孩子那样。首先得树立起威信。怎样树立威信?可以凭教学本领,可以凭人格魅力,关键是砍好“程咬金的三斧头”,来镇住学生。这样,你以后的教学才顺利。

天涯孤客。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九

摘要:艺术教育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在乡村学校的发展中逐渐普及。乡村的广大少年儿童群体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也需要得到与城区孩子同样的艺术教育。乡村学校少年宫(以下简称乡村少年宫)的兴起和发展为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载体,为乡村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搭建了平台。然而受师资、地域观念、资金、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乡村少年宫在艺术教学、活动创设、社团开展等方面还不完备,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各地市青少年宫作为一个地区校外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其辐射效应,值得思考。本文以淄博市青少年宫为例,介绍了作为市级青少年宫如何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辐射的效能,通过实际调研与帮扶支教,了解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并制定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帮扶方案,切实解决了部分乡村少年宫发展的实际问题,为本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促进了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艺术教育;乡村少年宫;市级少年宫;辐射效应;。

自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覆盖面越来越广。,全国已建成25000多所,多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全国各地部分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于乡镇中心学校现有的设施、场地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发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艺术社团活动,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式活动项目。随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大力发展,切实推动了全国各地乡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普及与提高,拉近了城乡艺术教育的差距。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却发现乡村少年宫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大多数乡村少年宫充分利用有限的器材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孩子们天性好动,器材和设施损耗较大,需要定期维修和更换。例如绘画、书法、器乐等用品等都是易损易耗品,随着学生的练习需要不断更换设备,还不包括新添置的器材,因此开支越来越大。但是每所乡村少年宫的项目类别也不尽相同,资金的来源也各不相同,有的能准时拨付到位,有的还需要自己想办法筹集。另外,乡村少年宫的活动是公益性活动,不向学生收一分钱。仅仅从当地财政和学校自身两个方面来维持长期发展,明显不够。只有支出没有经费来源,很难长期良性运转下去,更谈不上开展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打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平台了。

(二)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成果不突出。

乡村少年宫虽好,但师资力量不足,让各学校头疼不已。每个学校的艺术社团都是根据现有资源和器材开设的,少的有三、五个,多的有十几个,基本是靠学校的老师义务教学,很多项目光依靠本校教师资源难以克服。有的学校只要是多少懂点特长的教师就被安排艺术课教学,有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后就开始上阵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上非常不规范。这样我们的孩子学到的又是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呢?以后会不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误导呢?有的教师是从社会上花钱聘请来的,培训班不收钱,外聘老师的费用长期、完全由学校来承担,负担确实有点重。乡村少年宫要想长期发展下去并实现良性发展,师资力量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二、在乡村少年宫建设运行中,市级青少年宫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辐射效应。

淄博市市级青少年宫作为市校外艺术教育的领头羊,有着丰富的艺术管理运营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和资源共享等方面长期为我市乡村少年宫进行了有效帮扶指导,为托起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推动乡村少年宫的.艺术教育发展发挥了市级青少年宫辐射效应。

(一)利用校外教育平台,定期组织乡村少年宫艺术师资培训活动。

教师是乡村少年宫发展之源,提高之本,提高乡村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是促进乡村少年宫发展的决定因素。市级青少年宫通过调研了解到乡村少年宫教师专业提升需求,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等部门的指导下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开展艺术师资培训、教研交流等,与教育专家面对面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通过研修增长学术见识,更新教育理念,从而督促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分享:淄博市青少年宫充分发挥市校外教育主阵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利用自身师资资源、硬件设施等优势,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每年定期组织乡村少年宫师资研修活动。-连续三年组织承办“全市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培训”活动,为我市乡村少年宫培训艺术教师600余人。针对乡村教师需求,相继开展了美术、书法、陶艺、合唱指挥、舞蹈、键盘等艺术专业课程的培训。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与网上研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专家教授根据学员在集中学习、网上研修、考核测评三个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分析,提出成长建议,建立成长档案,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通过开展乡村教师培训活动,提升了乡村艺术教师专业水平,推动了我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组织各类艺术交流活动,为乡村少年儿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市级青少年宫应主动作为,利用自身优势及良好的社会资源,为广大乡村少年宫儿童搭建相互交流展示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社会资源参与乡村少年宫建设的动力,促进了乡村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案例:2015-连续年组织承办了由市文明办、团市委、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托起乡村少年梦”淄博市乡村少年宫才艺展示暨淄博市乡村少年宫优秀论文、案例征集活动。范围涉及五区三县300余所乡村少年宫,参加活动人数共计6620次,征集作品5000余件,并将几年来精选优秀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结集成册,展演类节目制作成光盘一起发放到各乡村少年宫进行交流学习。为乡村孩子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也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积极组织全市乡村少年宫展演交流活动。组织承办了“托起乡村少年梦”优秀成果展演活动;2017组织承办了“城乡手拉手、共筑中国梦”淄博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成果展演活动。参演人数近1000人,为城乡孩子搭建了艺术教育学习交流平台,为乡村孩子提供了展现才华、放飞梦想的舞台。通过开展乡村少年宫才艺展示及优秀成果展演活动,丰富了乡村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教师教学及教研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乡村少年宫的教育成果和成功经验,增进了全市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带动了全市乡村少年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市级青少年宫利用自身优质的师资力量及社会资源,或招募社会艺术人才针对“艺术活动开展困难、师资薄弱、艺术教育水平落后”的乡村少年宫进行定期或长期的支教、指导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并以“流动少年宫”的形式将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送到区县乡村少年宫,带动其活动顺利开展,丰富其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充分调研乡村宫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依靠政府部门及自身经济力量,协调资金捐赠相关教学设备及书籍、器材等。

案例:。

1、长期对口帮扶支教。

根据部分乡村少年宫的需求,淄博市青少年宫组织骨干师资到乡村少年宫开展长期的支教或短期培训授课活动,长期坚持到张店区中埠镇、淄川区松岭镇、周村区南郊中学、沂源县悦庄小学、桓台县陈庄、高塘、果里小学、高青县实验小学等60余所乡村少年宫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策划和具体指导,上课节数达10000余课时,授课人次达40000余人次,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少年宫学生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艺术教育。通过长期帮扶支教,让乡村孩子们在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并在市级、区级各项艺术类比赛中取得了诸多优异的成绩。

2、定期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淄博市青少年宫“流动少年宫”定期走进乡村少年宫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并邀请部分乡村宫的困难学生或留守儿童在假期到少年宫进行交流活动。例如:“情暖童心”淄博市青少年宫流动少年宫走进张店区中埠镇小学支教成果汇报展及趣味游戏体验活动、“情暖童心手拉手走进沂源共成长”秋令营活动、“七彩假期、牵手关爱”音乐素养夏令营、“城乡手拉手快乐美术”实践体验夏令营、“唱响明天”城乡互动快乐体验营等诸多公益活动,让乡村少年宫的孩子们体验到了各类艺术活动的乐趣。

3、艺术器材捐赠活动。

淄博市青少年宫秉承为全市青少年儿童服务的公益性职能,通过深入调研,根据实际需求先后为淄川区松龄小学、高青县实验小学、沂源县悦庄中心小学等乡村少年宫捐赠了众多艺术器材、书籍等,为乡村孩子的艺术学习提供了基础学习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4、创新开发艺术课程,共享艺术教育资源及信息。

市级青少年宫利用自身优质的师资力量,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一系列适合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的优质课程,积极联络一切校外教育资源,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公益代培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在乡村少年宫的专业教学和活动实践方面给予较为专业的引导。同时推出市级少年宫艺术名师和骨干教师的特色课程,为乡村少年宫教师提供听课学习的机会,帮助乡村少年宫专业教师成长进步。

(四)开展全方位帮扶,助力乡村少年宫发展。

1、在政策方面积极呼吁全社会支持乡村少年宫建设。淄博市青少年宫主任韩其东作为淄博市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扶持力度的建议》的提案,并接受了大众网记者的专访,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根据乡村少年宫在管理、培训、师资、教学模式、活动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市级青少年宫不断加强与乡村少年宫之间的沟通交流,利用广播、网站、橱窗内部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调研总结,对好的乡村少年宫加以宣传学习,塑造全市乡村少年宫典范。

3、加强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市教育局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承办各项活动和活动资金;市级青少年宫在了解农村孩子的需求,了解乡村少年宫的困难的基础上,广泛展开对各地区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方面的的调查、研讨,并积极组织材料、开展实践,并加以整理总结。切实能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真正从实际出发让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得到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更好的为乡村孩子服务,让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农孩子都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乡村少年宫是实施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面向乡村少儿开展多姿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提高乡村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市级青少年宫应秉承为全市青少年儿童服务的公益职能,认真领会政府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本市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的需求,广泛开展贴近乡村学校基层需要的艺术活动,在乡村少年宫艺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效应,让乡村孩子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为托起每一个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推动全市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

随着我国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在这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取得比较好的竞争优势,这是乡村旅游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创造并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还有那些需求未被满足等,这同时也是乡村旅游产品要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乡村旅游服务的企业应从营销模式的角度来考虑解决方法。

长期以来,旅游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只仅仅是交通工具、景点、文化方面的变化,消费者只是被动的接受旅游服务,而且对旅游产品的信任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就出现了“看景不如听景好”的俗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因为消费者在享受旅游服务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实质性的体验活动很少,因此感触不深。这一方面是因为旅游产品本身的局限性问题,如旅游产品是受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等;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务者的营销理念问题,单纯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在乡村旅游这个旅游产品中,产品本身所受的`局限性不多,影响消费者需求和旅游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经营者的营销理念。因此,在乡村旅游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应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活动,以体验来衡量服务的质量优劣,提高消费者的感触度。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提供者树立体验营销观念,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消费者有一种身在其中并难以忘怀的体验。

二、发掘特色体验产品,创造需求,创造市场。

消费者要选择一种产品时,主要强调这种产品能给自己带来的效用的大小。因此,在选择乡村旅游时,消费者会考虑的是乡村的休闲的氛围、纯朴的民风、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世外桃源般的居住环境。但是消费者并不一定十分了解各地乡村旅游的真实情况。所以,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自身的特色,避免和一般旅游产品雷同。具体而言,乡村旅游中应强调特色体验活动,根据当地的特色环境和人文条件创造出特色体验产品,创造出适合消费者的特色需求。如在蔬菜生产区可提供蔬菜的种植和采摘活动、在水果生产地可提供果园内采摘销售活动、在山区可提供登山活动等。这一些活动都可以以乡村旅游产品中的一个产品类别出现,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可提供有区别的产品,在条件允许下可以提供“全面客户体验”,让每一个消费者度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如手工磨面、手工造纸、手工染坊等。这样,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会更多地考虑到乡村旅游体验的特色,考虑到特色体验给自己带来的可感知的价值。同时这种体验也会随着消费者的购后行为而给经营者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使乡村旅游的市场逐渐扩大。

三、筹划、举办展示产品体验的活动,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在乡村旅游的消费中,消费者要考虑自己的体验价值的大小,而这种价值的大小必须要通过一定的体验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乡村旅游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就必须把特色体验产品以某种活动或某种展示的方式表现出来,鼓励消费者参与、引导消费需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风土人情、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活动产生的效果的好坏等问题,而且要特别强调消费者在活动中会得到什么样的体验、消费者的需求是否被满足等。如湖南常熟虞山林场举办的杨梅节,它把对林场的观光和杨梅的采摘、品尝结合到一块,让消费者在观光的同时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在体验中消费,在购买中得到乐趣。通过这样的活动,消费者得到的不仅是采摘到的杨梅,更多的是采摘、品尝时的体验,杨梅就是消费者可回忆的田园风光的典型物品,一旦消费者看到杨梅,很可能就会想到林场,会考虑到到林场去旅游,这样消费者的需求就被有效的引导起来。通过筹划、举办特色体验活动,使乡村旅游产品在体验中被消费,在消费中使消费者得到乐趣,使市场得以开拓,消费需求得到提高。

四、在体验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在乡村旅游的体验营销中,强调比较多的是消费者的体验,但提供这种体验的却是服务人员,而一般情况下这种服务人员应该是农民,这样才能体现乡土本色。然而在现实情况下,提供乡村旅游服务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就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因此,在实际的体验活动的提供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要逐步增强服务人员的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服务理念,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旅游中应用体验营销模式,可以使乡村旅游的特色得到很好地体现,使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使消费者得到休闲娱乐的体验、难以忘怀的体验。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一学期的教育子女的科学和艺术中,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对于胎教还是孩子后来的身心发展规律,都让我惊叹之余也喜欢上了这门课。而在这里,在我说我最感兴趣的这个特殊儿童教育之前,我想说的便是中国或者世界一个普遍存在并有日益增长趋势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特殊儿童教育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去漠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觉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总认为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然而现实却比我们更加的残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的一系列数字或者案例,都让我们如梦初醒。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特殊儿童,有三大类,分别是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我想在开始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谈谈社会上我们那避而不谈的特殊儿童教育。

在我查找的数据中揭示了我们的现状,我国特殊儿童的数量: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其中0-18岁的残疾儿童数量为1074万,0-14岁的残疾儿童有817.5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625万。当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是否为这个庞大的数据而惊讶呢?的确,残疾儿童的人数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我们避之如猛兽还是欣然接受?然而我们的观念往往停留在很久以前,我们选择的是避而不谈,以一种消极逃避的心理去面对。然而这还只是残疾儿童,也许他们只是天生的残疾或者后天的意外,我们不该多多关注他们的发展吗?问题儿童紧跟其后,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儿童等字眼的欣欣向荣,我们还在逃避吗?我想我们应该多多关注他们的这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吧,然而参与这个行动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儿童本身,还有三要素便是教师、家长、学校(或者社会)。在这里我想谈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能的多去关注孩子的细节问题,往往细节从中能透露出更多孩子的心理活动或者内在表现,就如老师所言如果这个孩子能对他喜欢的一件事情上可以专注很久,并且也能完整复述自己经历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是个多动症的孩子,而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心一热,那么给孩子心理造成的阴影便不可估量。我们都知道0到6岁的孩子的心理发展正从一个朦胧期到个性心理发展的一个过程,需要经历一个正常的心理依恋以及心理特殊发展时期。这时候家长往往比不管是早教机构的老师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于儿童的教育更是要科学合理,如老师所言的父母不能随意的说孩子是捡来的或者就是大声斥责孩子无意识的犯错并小题大做,对于正常的孩子我们尚且不能更好的培养,对于特殊儿童那么对家长更是一个挑战。家长需要一个合理积极的心态并且持之以恒,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在伤心之余,学会面对和承担,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4.53%---狭义的特殊教育亟待加强!学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2%---广义的特殊教育亟待发展!这对于我们教师行业也提出高要求,我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但是我是学习小学教育专业的,我想不仅只是对0到6岁的孩子有所关注,其实,对于孩子,父母一辈子都难以真正放心,设身处地的为特殊儿童的父母,是否我们也可以不管在工作岗位更是在生活中多点安慰,多点帮助呢?我们有学习儿童心理学,尽可能在生活中帮助我们那些力所能及之人,对于特殊儿童我接触不多,但是就只是那么短短的几天,就在我喂给他们吃饭剥虾的时候,自己也在感动快乐着,他们以另一种天使的形象存在在自己的空间里。

让我们的阳光和温暖去对待他们,接受更好的专业的治疗,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一定会从各方面为他们提供福利,而随着家庭整体素质的提高,我相信我们的特殊儿童也会在科学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在家人的教育下尽可能独立生活。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农村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将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中国妇联2014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十四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

那么,是什么造成家庭教育的这样的缺位和断层呢?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据此分析。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薄弱的原因。

家庭方面。

1、家庭环境的不完善。

由于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宽带互联„„“代沟”一词已经成为父辈和子辈之间关系的缩影。更别论,祖辈与孙辈之间。然而,在留守家庭中,父辈不在家,大多是祖辈作为监护人在家照顾孩子,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在留守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能管得了孩子。祖辈由于上了年纪,又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更别论那些寄居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由于是别人的孩子,不太方便管,所以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至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角色的缺失,教育仍然有诸多问题。

2、“照顾者”的教育方法不当,且忽视德育。

在留守家庭中,祖辈和照顾者在教育中大多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在平时于物质和金钱方面会给予留守儿童很大的方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旦回家,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但是,亲情缺失使留守儿童对情感的渴望难以得到满足,极易在心理与现实之间形成落差。而且,受农村的教育管理条件限制,学校也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上的足够关注。

同时,留守儿童家庭中,“照顾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满足物质需求,缺乏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甚至,祖辈和亲戚、朋友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愿管理教育,使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等不良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进而危害社会,危害家庭。

学校方面。

1、家长学校没有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多以儿童学业为主。

农村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即使开展,也大多是理论,对监护人和“照顾者”的教育行为缺乏指导,甚至没有任何借鉴意义。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其指导者肯定都是教师,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难免多以学校教育工作为重,以儿童的学习为重点,忽视了德育等监护人和“照顾者”急需的指导。

2、指导形式的多以课堂为主,缺乏实践指导。

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多是上课的形式,家长总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指导的形式无非就是“讲座、家长会、谈话”等。没有实践指导,缺乏可操作性。

3、学校缺乏专业的家教指导队伍,而监护人和“照顾者”又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社会方面。

家庭教育指导,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个与时俱进的话题。

然而在日常的家庭指导工作中,社会偏见层出(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舆论偏激(读书无用论),甚至于有专家依据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验来做。也有专家依据2000年的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来工作。这样与时代的脱节能行吗?社会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然而这家必将是个大投入的事情,可是而今的投入呢?且而今家庭教育多是所谓专家的闭门造车的理论成果,缺乏实践指导。还不如,心理咨询师的早期介入来得有效果。

1、强化政府职能,构建社会监护体系。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以政府的改革为起点的,没有政府的改革,一切免谈。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想法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

2、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留守儿童的教育据现有的社会环境来看,还是以学校的关注为重点,学校还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力。重视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对其加强观察和监护,最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遗体监护体系。对于留守儿童,适当的人群,提前进行心理干预。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青、工、妇、教育、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单位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当然根本上还是要家长对教育倾情,加强对家长的规范指导,甚至要强化到家长对教育的某些行为的详细指导,最好从法律层面出发,加强家长和孩子的联系与互动。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以家庭的倾情为中心。如果家长不倾注,那么就法律强制其关注。

4、加强对“照顾者”的培训指导,对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为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内容、进度、活动安排和要求以及学生在教养机构内学习、生活的情况。家长和“照顾者”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包括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在内的教育行为等有关知识进行指导。

5、从“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出发分层次的进行指导。从“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针对性加以选择。有针对性的选择讲座内容,选择家长感兴趣的讲,针对家长自身问题讲、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切合家长的实际。作为新时代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必须要拓宽指导形式。除了培训以外,还要通过电话访问、上门家访、个别交谈、经验交流等途径来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开展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工作。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一个孩子的成长状况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而家庭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做到家、校联动,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作。提升了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教育会显的促进作用。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然是非比寻常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于我国有着6.7亿农村人口的特殊国情,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既保证城镇化的正常推进,又要在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还要保持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必然要寻求一种特殊的经济发展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国人民逐渐摸索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新型农村经济提出的主要背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农村的发展方针。它完全不同于以前农村以农业为主的发展形式,而是对农村发展形式进行了完全的创新,从而使农村经济更具活力与竞争力[1]。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困扰农民多年的“三农”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结构,为二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长期以来,我国深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农村经济一直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农村经济长期远远落后于城市,致使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但是,城镇化的发展大大改变了这一落后局面,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强大推动力,对缩小差距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变了农村以土地为主的单一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农村转化为新型农村的道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

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对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改革放开30多年的进程中,城镇化的程度一直在加深,相应的它也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态,为新型农村经济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首先,生产力的提高对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次,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和生产机械的先进化、集中化,都是新型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城镇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为新型农村经济的产生准备了充足的必要条件。

1、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

新型农村经济在农村变革中继续发展,但是由于组织问题等因素的不健全,导致发展前景堪忧。新型农村经济概念刚刚提出,还未能在社会上得到完全普及,而且,经济组织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发展较艰难。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新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问题,在分配和积累、利益和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有效的国家支持,多数农民对新型的农村经济信心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经济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工作粗放松散。

由于我国的新型农村经济起步较晚,国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其组织结构多是由国家发起建立起来的,在农村施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运行、管理上的问题和缺陷。首先,由于多数农民缺乏鲜明的法律意识和知识,很多经济组织并未在相应的部门登记注册,导致许多管理组织不能取得合法地位。其二,管理体制不够先进,民主性也不够强。很多组织内部的管理者都是政府任命或自封的,没有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可,其决策很难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2]。况且,由于组织建立的仓促性,许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没有跟着完善起来,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也严重限制了组织的健康发展。

3、发展条件落后,导致经济组织发展缓慢。

由长期的社会发展实践可知,一个组织机构的组织发展能力是和其发展前景息息相关的。但是,对于新型农村经济来说,其外部发展条件极其恶劣,严重阻碍了新型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外部发展条件恶劣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人们对新型农村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只看到了其发展的缺陷,而忽略了其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配套不够完善,不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是新型农村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国家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扶持,但是正是由于新型农村经济缺少这种有力的扶持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缓慢。

1、创新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

传统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将其与新型的农村经济相结合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少不了市场、企业和农民间的紧密联系,但是新型的农村经济要大胆开创更多形式的经营模式,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都可进行尝试,如与中介组织、各种龙头领导组织等合作。还要合理引导农户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经营模式,以实现新型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

2、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新型农村经济是面向全体农村、以期能改善农民现状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征询农民的建议,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另外,还应该聘请农业经济专家,对这种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产业的发展实施专业的指导,从而保证新型农村经济在农民的主体作用下能健康持续发展。

3、健全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机构。

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而引发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制止,才能促进其全新发展。所以,不仅要健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组织机构,还要对其进行合理调整,改变其单一的管理职能,结合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前景,彻底完善其组织机构,发挥对其的领导管理职能[3]。而且,还要健全与其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使其管理工作有明确的依据,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城镇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更何况城镇化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当前社会的工作重心就是在这种高度城镇化的背景下,做好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工作,这必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但是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策略,推动新型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作者:卫方方单位: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党校。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着地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

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着温暖的“人间情怀”。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作为教师,“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多让孩子们读书,在阅读故事中,他们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着,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更多精彩读后感推荐阅读:

《名人传》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故事新编》读后感。

《三十六计》读后感。

读《邮差弗雷德》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五

——记沈丘县纸店一中优秀教师胡建平

在沈丘县纸店一中,提起女教师胡建平的名字,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从教27年来,兢兢业业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她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情系困难学生 倾注慈母般的爱

在纸店一中,每年都有一些留守学生需要住校。可是,学校宿舍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每当这时,胡老师总是把那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带到家里来住,从生活上关怀、照顾他们。学生赵海霞、李秋霞、侯艳丽在她家一住就是三年,赵建伟、余洪涛一直住到高中毕业才离开她家。

胡老师特别关怀照顾生病的学生。学生杨建华在参加5公里长跑比赛中摔成大腿骨折,胡老师在医院一直陪杨建华住到她出院,没有使她因受伤而落下一节课;学生王占领阑尾炎做了手术,她买上鸡蛋去探望;孙林林在学校发起了高烧,他带的钱不够,胡老师马上给他拿出100元,并派两名班干部陪他去医院打吊针。

二、情系“问题学生”,倾注满腔热情

胡老师称那些差生、后进生为“问题学生”,胡老师对待这些学生的具体做法是五个“不”,即:嘴不歪、眼不斜、耳不偏、心不懈、腿不懒,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上学期,胡老师的班里转来了一个叫卢创创的学生,他有“三好”: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也有“三差”:品德差,纪律差,成绩差。他刚进入胡老师的班时,他妈妈就对胡老师说:“俺这个家是该败坏了,这孩子,上小学时可聪明了,成绩也很好,不知什么时候,迷恋上了上网,后来与别人比吃、比穿,抽烟、酗酒,成绩一落千丈。现在,你就是打死他,他也改不好了,这可咋办哪?”胡老师很平静地对她说:“嫂子,世上没有融化不了的冰雪,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我有信心帮助这孩子回到从前的样子。”于是,胡老师和创创妈约定了5条:

1、不当面对他冷嘲热讽;

2、不拿他的缺点说事;

3、不偏信别人对他的评价;

4、即使对他的教育失败也决不灰心丧气;

5、老师经常去家中家访。很奇怪,创创自从结识了胡老师,变得特别有信心,胡老师经常和他一块谈心,谈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送他两本书《忏悔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令胡老师想不到的是,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变得遵规守纪、热爱集体,抽烟、酗酒、上网的毛病也渐渐改正了。现在,他妈妈见了胡老师便说:“您真是创创的大恩人哪!”

三、重视班主任工作,实行科学多变的管理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胡老师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团结向上的重要条件。多年来,胡老师治班的主导思想是:树立每个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每年开学伊始,胡老师总是注意从学生中发现那些积极主动、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做班委会的成员。他们分工明确,每周要定期向老师汇报一周的工作情况。胡老师在班内的黑板报里精心设计了一个表格“每周评比一览表”。评比的项目有“最佳小组”、“最佳个人”、“进步小组”、“进步标兵”、“最佳值日生”等。每周的班会上由同学们评选一次,起到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共同进步的作用。

胡老师说,要治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要善于使用灵活多变的手法,科学的管理班级。比如,胡老师还在班内推行“一字管理法”,“一四四”自我教育法,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总结出了培育优等生“四法”,即:“另开小灶”法,“明争暗赛”法,“考前激将”法,“考后家访”法和转变后进生“四计”:即“欲擒故纵”计,“雪中送炭”计,“借风使船”计,“调虎离山”计等。

四、积极参加课改 提高教学效果

胡老师认为:一个真正让学生从心眼里佩服的老师,不仅应是班级管理方面的高手,更应是课堂教学方面的能手。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胡老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创造性的课堂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没有创造精神的教师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谁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这些年,她在课改的路上一路追随,一路揣摩,一路欣赏,一路收获。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她总结出了高效课堂的几个必备条件:

1、营造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

2、搭建舞台,让学生的眼亮起来;

3、适时鼓励,让学生的手举起来;

4、平等交流,让学生的嘴动起来;

5、积极评价,让学生的脸笑起。

胡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执著的人,她从教二十七年来,扎根乡村教育,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先后被评为“省师德标兵”、“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市优秀班主任”、“市优质课教师”、首届“市级名师”、第一、第二、第三届“县级名师”、系列讲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强力推进教学改革》获河南省教学资源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践行爱的教育 做幸福的班主任》被评为省级论文一等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在《新课程·教研版》第30期发表,所撰写的案例《成长的烦恼》被刊登在06年9期《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上。2015年5月,胡老师所讲授的《这是我的责任》在河南省“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胡老师本人在教师节前夕荣获“周口市最美教师提名奖”光荣称号。

面对荣誉和光环,胡老师这样说“我选择了我热爱的职业,是家乡这块土地培育了我,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享受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六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工作在怀宁县最艰苦偏远的xx初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远离华灯初上、物欲横流的诱惑,远离满腹的雄心壮志。做共和国的诚实本分、勤劳守纪、忠于职守的乡村教育工作者。每天看着学校里枝条发芽、茁壮、衰败,我知道,乡村里的人生就是真实,就是默默无闻,就是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脚步声中,寻找自己,追逐自己。

情系桃李从爱开始。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在教育的神圣殿堂耕耘多年,我逐渐懂得: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教育要从爱开始。作为一个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倾心谈话,深知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共或几个孩子,而是全部学生。我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差生,更是关爱有加。与学生交谈沟通做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受的我发自内心的家人般的关爱,从而搭起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遇到问题,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真的,把爱心给了学生,学生喜欢你,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的效果当然好。在学生心目中,我为人正直,言行一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严厉而又不失同情心,公平且不失灵活性。对留守学生的家长,我也经常与他们通电话,发微信,向他们汇报子女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样,我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了信息还增进了感情交流。孩子进步了,家长也表示致谢。

潜心教研爱岗敬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一直积极参加省、市、县等各级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充电,紧跟时代步伐,潜心钻研新课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深入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所带的每一届学生都说我留的作业最少,考试的效果最好。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指导xx同学获安庆市征文初中组一等奖,指导xx、xx两个同学习作在省级报刊发表。

忠于职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本届毕业班,我所带的班级获得了学校最好成绩,35人参考,18人升入省示范高中。我的努力,赢得了组织的信任,给我压了更重的担子;我的付出,获得了家长的口碑,给我带来更多的动力;我的关爱,感受到了学生的尊重,给我满满的成就感!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这次优秀教师的评选是我未来工作的新的起点,我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七

通过刘铁芳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我知道他是一位真诚的学者。在两次学术年会上见过他,朴素中有一种睿智,谦和中有一种坚持。

刘铁芳,生长在一个贫困的乡村,小学就读的学校是用泥土筑起来的,师范三年毕业后到乡村教书,几年后进入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从这一简历中可以看出,他无疑是一个“爱学之人”。在《守望教育》一书他说道:“我所梦想的境界就是能在四壁书橱之中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与此同时,又能时刻把心灵的触角伸向人间社会的冷暖,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

所谓“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依笔者之见,就是对教育的复杂性保持一种敬畏,同时对教育的应然状态怀有一种诗意的期待和浪漫怀想;所谓“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就是以敬畏和诗意的心境去守望教育,并凭着自己的教育良知和道德、凭着理性的批判和必要的反思去表态。

有人说,教育的复杂性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在这一点上,只有爱情和幸福之类的话题可以与之媲美。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巨系统,任何一个人都处在“无知”的境地,我们所应做的就是“保持我们自身理智的清醒,对我们的已知保持一份谦逊,对我们的未知抱有一种敬畏,对我们探索未知的意愿,拥有一份理性的克制,不至于出现一种理性的自负”。

我们的理性不是万能的,而世界也好,教育也好,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简单。然而,现实中总有“教育真理的代言人”出现,甚至在教育领域之外的人,只要自己上过学,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对教育问题指手划脚。刘教授在书中指出了这种“理性的自负”的根源:“什么都说,什么都敢说,什么都宣称能说清楚,把教育的世界变成一个毫无迷魅的世界,对于教育生活缺少一份必要的敬畏之心,这其中隐含的乃是教育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技术主义”,就是要寻求“规律”,追求“模式”。当下,“按教育规律办事”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一句“时髦”用语,总认为教育存在着一种能提示育人本质的确定的“规律”,只要找到了规律,按照规律的操作程序去执行,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教育领域也有了“造星运动”,名校办学模式和名师教案成为模仿和学习的重点,不少老师就此成了“熟练操作工”,执行着专家、大纲、教参、教科书、名师的旨意,而自我的思想却在教育世界中缺席。这就是“理性的自负”的代价。

如果下次再遇到坐而论道、对教育侃侃而谈者,在接受或批判他的观点之前,我们可以先仔细品味一下刘铁芳教授这段话:“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论、方案、谋略说得天花乱坠者,皆不可信;凡动辄称“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的革命”者,皆不可信;凡动辄宣称教育的真理在握,非如此不可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奥义说得伸手可及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改革发展说得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

教育是富有诗意和理想的事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教育情怀,有一种“乌托邦”情结,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勒出一种“绝对”的“好教育”。也许,这种“好教育”永远不可能实现,但如果连理想都没有了,教育生活只能是日复一日地耗费生命。

“绝对”的“好教育”在哪里?刘教授提出:“从柏拉图到杜威,从孔子到蔡元培,多少仁人志士孜孜以求,但现实总是现实,总是匮乏的事实……但我们相信它们‘在’,‘恒在’,在我们坚定的信念之中。”

教育事业之所以富有诗意,就在于它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个人的体会和思考是不能缺席的,我们要时时追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究竟为什么教?……否则,教育就毫无诗意可言,只能成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学生就成为“工作的对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八

今年是全国乡村旅游年。××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了××省乃至全国乡村游一颗闪亮的明珠。截止11月,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0%。在今年“20xx—××乡村游十大美景及十大景区”大型评选活动中,××景区以最高票位入选,并获得最佳影响奖。××在发展乡村游产业的时候,以环境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背景,以特色为亮点,深度挖掘××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本土化的东西,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使该产业逐渐成为××旅游兴县的主导力量。

该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始终认为,要做大做强该产业,必须紧紧依托本县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生态这一品牌,宣传生态、保护生态,以生态留客,以环境聚财。一是××具有资源优势。××是××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境内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年均气温17摄氏度,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7%,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5万个,有全国罕见的无菌区,被誉为“天然氧吧”。境内九岭山海拔1794米,是赣西北最高点,从其南麓源出的北潦河南北两支流平行横贯全境,水资源四季充沛,且无污染、矿物质含量高。二是生态产业链初具规模。优良的生态,造就了×ד中国椪柑之乡”和唯一的“中国娃娃鱼之乡”的美名。以无公害椪柑、绿色大米、珍稀白茶、早熟梨、油光板栗、高山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和加工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产品上市前全部达到了生态和环保的要求。三是生态保护卓有成效。××是全省沼气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县沼气池保有量达7000只,有数万农民从中受益,年节约薪材3万多立方米;××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娃娃鱼保护,现已成功繁殖娃娃鱼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20xx年颁布了禁伐阔叶林的政府公告,近年来共关闭30多家粗放型的木竹加工企业;严令禁止在境内主干河流上游开工建厂。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国内乡村游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的经验说明,传统文化越丰富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更红火。因此,××注重把自身的文化建设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去,使得该产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该县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唐升元年(公元937年),迄今一千多年,诗词文化、青天文化、禅宗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辉映。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有唐代诗人刘慎虚、高僧马祖道一,宋代诗僧释善友,明代礼部尚书李叔正、清官况钟,清代著名词人舒梦兰,当代著名导演陈方千。境内座落千年古刹宝峰寺,是佛教禅宗“三大祖庭”之一,南天八祖马祖舍利归骨地,全国各地数百高僧在此修性传佛,享誉东南亚,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亲任方丈,并在寺内兴建××佛学院。××是“中华诗词之乡”,乡乡有诗社,妇孺皆吟诗,被认为“踏遍山乡路,诗朋满××”。通过精心酝酿,科学规划,该县在乡村游的各条线路、各种产品中以不同形式铬入本县文化历史的东西,让乡村游注入文化这一元素,使游客在游览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了乡村游的内容,提高了乡村游的品味。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无限生机与希望。一方面,该县发展旅游的大举措、大手笔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该县县委、县政府本届班子以来,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列入县域经济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县直单位和乡镇的领导相继外出到四川成都、湖南张家界等地考察学习,对照典型,分析县情,召开千人大会进行部署和动员,把旅游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任务分工方案》、《风景旅游区“穿衣戴帽”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定》和《关于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付诸实施。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风景区已形成了由况钟园林、宝峰、盘龙湖、骆家坪“四大景区”组成的百里风光带。景区有国家级景点93个,开发出漂流、户外拓展、滑草、野战、溜索、水上娱乐、农家乐等20多个项目,有山庄、宾馆40多家,床位3500余个,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避暑疗养、观光娱乐、宗教朝觐、名人瞻仰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是全国著名的“漂流大县”,境内开发峡谷漂流点4个,有船只3000余只,同时,一支上千人的××漂流大军在全国20多个漂流点投资兴业。正是因为该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旅游产业逐产翻番,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实现旅游投入10亿元,接待各类游客550万人次。旅游业的大发展使乡村游的大发展成为可能,并成为该县旅游发展的品牌产品和主打产品。

在我县,虽然发展乡村游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为基础,有发展乡村游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县委、政府始终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创造出××乡村游的特色和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乡村游市场中脱颖而出,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兴县”的发展目标。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家乐”项目的发展,目前,中源乡、高湖、宝峰镇等乡镇已开发建设的“农家乐”示范点20多个,让游客住农家房、吃农家饭、种农家地、享农家乐、体验乡村风情民俗。二是丰富乡村游内容。来到××,不仅可以使游客享受到乡村田园风光,探访古村古建筑,还可以体验漂流、野战、滑草、看环球飞车表演,采野果、摘椪柑、观赏娃娃鱼、帐篷露营、篝火晚会、风昧烧烤等,乡村游与风光游、体验游相结合,相得益彰。三是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每年农历2月举办的马祖节,在宝峰寺举行,突出“禅宗祖庭”品牌,弘扬“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教义;每年7月举办的漂流节,突出“娱乐天堂”品牌,打造“锦锈中华第一漂”;每年11月举办的椪柑节,举行采椪柑,垒椪柑、吃椪柑活动及比赛,丰富秋冬季××乡村游内容。由于××乡村游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成为众多游客外出旅游的首选。

××××乡村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政府主导的强大支撑和独具特色的娱乐项目,使得该县乡村游呈现出强劲发展地逼人态势,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景区竞争中牢牢地占据一席之地。该县将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全力支持乡村游发展,××乡村旅游,一定大有可为。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十九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血管”,是促进广大村民主人翁意识觉醒、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乡村振兴不仅要推动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也要打造精神文明的“高地”,使得乡村用物质与文化“两条腿走路”,塑形与铸魂双管齐下,搭好“戏台”让乡村振兴这场盛大“演出”既有“料”也有“戏”。

搭起“田园风光”舞台,唱响文化振兴“农家戏”。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五千余年,其中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屋舍俨然、良田美竹、鸡犬相闻的田园风景是百姓精神富足的表现。乡村文化振兴绝不是用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更不是用“钢筋铁骨”和现代化的“都市丛林”取代农村的“本色”。而是要深入挖掘农村传统的文化风景,创造出抱朴守真的心灵归属。春季农田麦苗的淡绿,夏季田间油菜的金黄,秋季收获喜悦的稻浪,冬季枝头腊梅的洁白,农村的颜色就是大自然四季的颜色。“晨兴理荒穗,带月荷锄归”,农民的幸福就是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满足。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时不失其时,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充满泥土芬芳的.土地之上,坚决保持乡土本真,打造田园本色,让农民当“主角”,唱出自己的“农家”大戏,建设乡村自己的“桃花源”,追求自己的“田园牧歌”。

搭起“乡风文明”舞台,唱响文化振兴“和谐戏”。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秀的文化资源是涵养百姓精神内核,引领乡村文化,解放农民思想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明的乡风是打造农村产业兴旺、资源集聚和生态宜居的“引擎”,也是衡量乡村治理能力,体现乡村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的“度量衡”。乡村文化振兴主体在人,关键在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农民的思想解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进而及时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俗,让每一位农民的脑袋都“富起来”。既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富裕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逐渐形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文化氛围,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愿望变成现实,让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中,和谐村落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搭起“乡村记忆”舞台,唱响文化振兴“乡愁戏”。乡愁文化是乡村振兴聚人心、谋发展、固根基展现乡土文化自信的记忆传承。为乡愁“建档”筑垒记忆“堤坝”是每一位乡村振兴工作者都要秉持的工作原则。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美在环境,美在风物,更需要美在人情,美在“灵魂”,既要面子“厚”,也要里子“实”。贵阳西江的千户苗寨、福建永定的土楼、江西婺源的古村落、安徽西递宏村的徽派建筑,都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最美“宣传名片”,加之各地区独有的风俗文化、年节庆典、宗族传统等都是乡村文化记忆的沉淀。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务必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村一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把弘扬主旋律与传递淳朴民风相结合,把传承“乡土基因”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相结合,打造每个村落自己的“精神绿洲”。

把根留住,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保存我们的文化血脉,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文化为乡村振兴一路“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解决,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在价值、制度及组织三个维度上的创新是新时代的产物。价值维度上的创新是根本方向,制度维度上的创新是重要保证,组织维度上的创新是强劲支撑。这些创新耦合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日益推动乡村振兴由蓝图走向现实。

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对多年“三农”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在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处可以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来认识,意义重大。

价值维度上的创新

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文件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明确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明确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制度维度上的创新

高起点。与新农村建设不同,乡村振兴战略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规划。《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包括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等,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高标准。乡村振兴,法制法规先行。一方面,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把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多年来,特别是2005年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需要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各地方可以从本地乡村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这意味党对“三农”的领导法制化了、制度化了。

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旨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其中,若干制度创新值得关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述举措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创新性政策举措改变了以往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均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做法,通过跨省域调节,可以大大提高节余指标的含金量并用以反哺农村。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这些制度创新有助于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组织维度上的创新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文件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惩治腐败,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基层党组织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上述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骨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现有两亿多小规模兼业农户,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妇女。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能够引导小农户参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使农民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产业工人或农业企业家转变,从而解决土地配置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问题,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层级和质量效益。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和其他组织、个人参加,为维护和增进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可以跨地域、跨组织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二十

乡村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重视。我有幸在乡村教育工作中有了一段宝贵经历,通过与乡村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们的交流和互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独特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乡村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乡村教育中独特的人情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乡村学校的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师生之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在乡村学校,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亲人和榜样。我曾经观察到,乡村学校的教师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耐心而细致地倾听学生的问题,鼓励和激励他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这种温暖而亲切的氛围使得学生们能够放下心防,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次,乡村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由于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相对简单,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乡村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接触实际的问题解决和动手实践,他们常常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乡村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农村农耕体验、手工制作和社区义工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得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有帮助。

再次,乡村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乡村教育的环境相对较为艰苦,学校设施和资源有限,但乡村学生们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他们经常需要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比如交通不便、家庭贫困等,但他们从不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奋斗。乡村学校的学生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和努力,培养出了他们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使他们能够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挑战时从容应对,勇往直前。

最后,乡村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乡村学校的师生们常常面对着资源匮乏和信息闭塞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相反,他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乡村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和团队讨论,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帮助,从而形成了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乡村教育的特殊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和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总结起来,乡村教育具有独特的人情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坚韧品质以及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特点。作为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的一员,我深感荣幸和自豪。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为乡村教育提供更好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让乡村教育成为每一个乡村孩子成长的黄金舞台。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乡村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二十一

----------查甫中心学校教师李寿保李寿保同志,1997年7月参加工作,在中学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他已默默耕耘了整整十八个春秋。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和生物教师,他对待学生用爱心去浇灌,用诚心去感化;对待工作用执着去演绎,用汗水去谱写。认真教好每一位学生,做好每一份工作。将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化作了滴滴雨露,浇灌着一颗颗稚嫩的幼苗,让她们的茁壮成长是他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他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一、从思想上爱党爱国,积极向上。

1、他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法规,在工作中积极学习社会主义荣耻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把党的先进性理论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努力学习党的教育理论,深刻理解其内涵,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精神,他先后学习了《教育法》、《信息技术与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书籍。

二、严谨治学,勇于进取。

1、身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他深感教书育人任务的艰巨,在教学中,他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写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课上他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课后他认真反思,找到教学中的优缺点,以便以后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果。作业是检查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布置作业时他做到精讲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常常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作业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他认真批改作业,分析记录学生作业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分类总结,进行透彻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真情感动人,用知识武装人,用品德塑造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学生成绩上升较快,使他感到很欣慰。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觉的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转化,就有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进,是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他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3、为了适应新课改环境,让自己不仅拥有“一桶水”,还拥有“自来水”,他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的向信息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向老教师请教自然科学知识,是自己的教学语言更严密。抓住学校安排的校外听课机会,虚心学习,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加强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化。

良好的班集体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一直以来,他都非常重视班级管理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他积极实践“正面教育理论”,注重用耐心和爱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的优秀品质。教书与育人并举,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注意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清理道边的垃圾,保护小树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经过一年的教育,他班学生集体责任感强,学风浓,班风正,班级学生整体社会行为习惯好,真正体现了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良好风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既是作为教师的一种收获,也是作为教师的一种责任。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阵热亲的掌声,一次善意的举动„„这都是在传播着老师的爱。对于老师可能是举手投足的瞬间,但是不经意之间,可能在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痕。他班有个男生,性格内向,很平常的一个学生,成绩不怎么好,他没太注意他。有一次下课,他在老师旁边看批改作业,他没在意的问了问他的家庭情况,他发现,从那以后,他听讲特别认真,作业特别清楚工整,成绩进步很快,期终考试时,他语文得了86分,让他感到很欣慰。

四、感悟教育中的快乐。

护,所教的班级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凝聚力强,上进心足,爱心的付出使他真正体味到了教育工作的真正价值。

十几年的付出,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正是像他这样平凡的老师所作的平凡的一切,拉近了学生的心灵与一切美好事物的距离,这也正是他所期待的教育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教育之路,他将执着前行,用自己满腔的热情编织美丽的人生,以平凡垒筑人生的崇高!

情系乡村教育默默耕耘----------园丁奖事迹材料。

化隆县查甫中心学校教师。

李寿保。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二十二

从乡村发扬起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家庭美满幸福安康。乡村振兴像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二年前,只要一出门随处可见的垃圾和乱涂乱画的墙,让人看见就很不愉快不想出门。近些年乡村振兴,人们都文明有礼,以前的垃圾坑变成里湖,乱涂乱画的墙也变成了姜太公钓鱼的情景。在这个湖边还有一个棕色的凉亭夏天遮阳挡雨很好用,凉亭帮还有很多花和小石头,小孩子们夏天都光着脚在小石头上玩耍大人们则在凉亭里打麻将玩扑克牌等……自从乡村振兴改设后原本安安静静的村庄变得欢声笑语十分热闹,随处可见的垃圾没有了变得十分干净,每个路口都有两个大垃圾桶每天还有人会定时清理,东边是小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是孩童们的专用场地,南边的广场则是中老年人的天堂,一到晚上唱歌跳舞打鼓的地方,显得格外热闹。乡村振兴使村庄改头换面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快乐。帮助了那些孤苦伶仃的人们,让他们过得开心不再受冻挨饿衣食无忧的过好每一天。微不足道的我们又能做什么?只有不添麻烦别不遵守规矩,不聚集不赌博。好好学习加油努力为村庄甚至为国家作出伟大的贡献,让美好的明天更灿烂更辉煌。

乡村振兴带给人们许多快乐和方便。我们也应用行动向他们表示感谢。还有一些健身器材为帮助我们锻炼身心。推选村干部是为了激励那些年轻人的斗志,让他们有上进心。让他们一身做则,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建设方式千千万,乡村振兴占一半。为美好明天加油,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读书人!

乡村教育的论文篇二十三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领袖的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

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领袖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

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翻看历史,五四运动发端于青年,陈独秀、鲁迅站在时代的潮头振臂高呼,点起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个时代;战争年代,千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带领下,抛头颅洒热血;建国伊始,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青年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归祖国,为国铸重器。而我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学习秦玥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牺牲能壮志,浴血坚持创小康。

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领袖16岁到乡村插队,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5篇现如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0635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