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开拓思路,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用词选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人丰富的情感;
二、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
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1)节奏;(2)重音;(3)韵脚。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当时淮南节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从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宝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预计次年春初才能到达洛阳,而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协调,符合格律。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读诗思考:
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3、拓展延伸:
模拟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然后表演。
4、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5、总结本诗的教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二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游迁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初读感知。
1.用ppt出示刘禹锡简介如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板书标题)。
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当年所作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简单描述白诗大意。
5.初读全诗,结合文中注释解释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深入研读。
(刘禹锡这首是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写自己谪居在巴楚荒地,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有唱有和,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2.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闻笛赋”西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杀后,向秀路过嵇康的家乡,听到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作出《思旧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此两句表明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暗示了世态的变迁,抒发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怅的心情。)。
3.本诗的第三联是千古名句,请同学们对比两首诗品析一下这两句。
(白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以沉舟、病树自喻,略有惆怅,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到不平,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外,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今日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第四联质朴清新平实,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因第三联伤感低沉的情调,第四联便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表明作者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四)巩固提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结作业。
作业:课下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下节课点评。
刘禹锡。
首联唱和。
颔联用典。
颈联达观。
尾联振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三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2、了解诗人。
3、把握诗歌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4、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认识诗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体验。
1、朗读并背诵。
2、把握诗歌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
1课时。
一、引入。
诗人以诗传情,以诗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作品。
二、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作品集为《刘宾客集》。
三、复习诗歌鉴赏方法。
1、赏意象(描绘了什么?)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写作手法。)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四、写作背景。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五、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
2、全班齐读课文。
六、学习诗歌。
(1)注释。
(2)译文。
61548;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翻译:
6154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
6154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翻译:
61548;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3)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4)思想内容。
诗人被贬回来后心情惆怅,但并没有沉沦,他襟怀豁达,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背诵默写全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四
1、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
1课时。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
翻:回到家乡,本应该倍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啊。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已经无人相识。“翻”在这应该是“却”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啊。
2、再读前四句诗,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
3、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4、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
提供刘禹锡的另一首酬答白居易的诗,进一步理解他的豁达乐观胸怀。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提供今人对刘禹锡这两句诗的解读材料:
人生何不是如此,生命拥有了青春和活力,人生填写了奋斗和收获,必须要“荣归故里,衣锦还乡”。新的必然要替代陈旧,诞生与死亡都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是生命永远延续的催化剂,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
面对老去,应该释放大度、无私、宽容和坦然;
面对青春,应当获取拼搏,谦逊,珍惜和自律。
这才是健康,发展,文明和生机勃勃的人类生命链。
这是我读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后人赋予的哲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腐朽的事物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是要胜利的,我们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感叹,相反,应该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新生的事物上面。
教师讲解: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茫茫宇宙间,你我只不过是一蚍蜉而已,我刘梦得今日虽已是“沉舟病树”,可我之后,依旧千帆竞发,万物争春啊!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是多么的强大多么顽强!多么的积极和乐观。后人对这一千古名句推崇备至,一是诗句中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豁达乐观和不屈不挠不怕打击的倔强意志。
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怎样理解诗句中的“长精神”?
引入刘禹锡的另两首诗,进一步体会刘禹锡的顽强豁达精神。
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诗人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于是诗人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之今的成语。
6、带有感情的再读后四句诗。
7、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
8、完成下面的填空,对名句说出自己的味道与理解。
千年后你的一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
————————————。
————————————。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现出刘禹锡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刘禹锡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这就是刘禹锡。
刘禹锡。
诵读,了解诗歌内容——赏读,体会诗人情感——回读,共鸣诗人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五
二、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
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1)节奏;(2)重音;(3)韵脚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当时淮南节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从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宝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预计次年春初才能到达洛阳,而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协调,符合格律。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3、拓展延伸:
模拟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然后表演。
4、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5、总结本诗的教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人丰富的情感;
二、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
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1)节奏;(2)重音;(3)韵脚。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当时淮南节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从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宝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预计次年春初才能到达洛阳,而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协调,符合格律。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读诗思考:
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3、拓展延伸:
模拟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然后表演。
4、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5、总结本诗的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七
1.读准节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读通诗意。
我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文本探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交流点拨】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交流点拨】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永不放弃的精神境界。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交流点拨】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三)拓展延伸。
爱国诗词积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错刀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八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朗读、赏析。
一课时。
情景:小刚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转眼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今天,在母校门口偶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预设表演:握手、拥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别后的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等)。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潜力,通过表演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也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一)分组说话,生生互动。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老师作简洁的诗歌赏析介绍,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诗歌。
(这首诗歌的首联直抒胸臆。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这种与诗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弃置身”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沉舟”“病树”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长”坚忍之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九
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他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尽管是初一年级的阅读课文,却是初三年级的中考默写篇目,也是鉴赏篇目。也就是说从应试的角度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本单元刚刚学习过白居易的《诗二首》,和下一单元即将学习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再结合刘禹锡、白居易以及柳宗元这三位好友的共同遭遇,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有才华,为民请命的古代文人常常会遭到贬谪的命运,他们是如何面对这种人生打击的。
本首诗歌的教学,既要符合本单元的要求,即读读背背,赏析诗歌的意思,还想通过介绍刘禹锡个人的际遇、与两位好友的关系、三人相似的人生经历,来引发学生思考,并感受像刘禹锡这类的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懂得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朗读、赏析
一、导入。
1、诗人的别号:
李白: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诗圣(露成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诗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写诗刻苦成魔一般,当时的人们称他“诗魔”。诗人间也有互送别称的,白居易就曾送人“诗豪”的别称。)
提问:诗豪是谁呢?(刘禹锡)
2、刘禹锡的简介:(先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情况)
陋室主人刘禹锡:
中唐诗人,洛阳人,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于诗与白居易合称为“刘白”,二人唱和诗结集为《刘白唱和集》。于文与柳宗元合称为“刘柳”。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二、释题。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朝为官,相互认识么?关系如何?(学生根据诗歌题目回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
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乐天:白居易的字。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如:见谅,见教。见赠:白居易赠送给刘禹锡的诗作。即:酬谢白居易在扬州初逢时的席上赠送给我的诗作。
(ppt出示白居易的赠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四句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
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回洛阳,途中在扬州遇见了从苏州刺史任上回洛阳的白居易。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初次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因此白居易称刘为“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也写下了一首诗作为酬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回赠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指导朗读诗歌。
1.学生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
2、自由诵读诗歌,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初步了解诗人的经历。
四、指导理解赏析。
首联,第一、二句:“巴山楚水”:泛指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诗人的贬居之地。弃置身:弃置,抛弃,这里指被贬官离京。弃置身,被抛弃的人。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冷落的不满。诗一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板书: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革新失败被杀,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古代属楚国,多水)司马。815年曾被招回长安,因游玄都观看桃花作《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讥刺权贵,又被贬为连州(在今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转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古代属巴国,多山)、和州刺史。二十三年:作者从805年被朝廷贬职,到827年重新回京任职,其间共二十三年。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
在遭贬谪的日子里,诗人的心态如何,生活状态怎样?
(ppt出示)
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颔联:第三、四句:怀旧:怀念老朋友。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诗人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板书:颔联运用典故,世事变迁)
了解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三人的经历:
白居易:(772~846),800年29岁时与元稹同中进士,815年被贬谪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任杭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太子太傅。
柳宗元:(773—819),793年20岁中进士,805年贬邵州刺史,又出为柳州刺史。
颈联:第五、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颇为曲折复杂。针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叹惋,诗人吟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叹息,说自己已如“沉舟”、“病树”,只好看着别人纷纷在仕途上奔忙,不必为自己的的“寂寞”、“蹉跎”介怀,以此来宽慰白居易。
人教版:“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
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板书:颈联千古名句,表达胸襟)
(ppt出示)
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柳宗元:“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尾联:第七、八句: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板书:尾联点睛之笔,表达意志)
四、为民请命的古代文人常常会遭到贬谪的命运,他们是如何面对这种人生打击的?
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有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背诵出来,当堂默写。
六、小结。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七、作业。
(1)抄写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校编配套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
通过朗读、品析唐诗,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说明:这是七年级“唐诗精华”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沉浸文本,指导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进行诗歌的朗读训练。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析。
一、导入(情境激趣)引出白居易的诗。
二、释题。
(讲清“酬”、“初逢”、“见赠”三个词语)。
三、品析朗读。
1、让学生自由小声的朗读,初步感知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联系课文,阐明理由)。
2、从刘禹锡的诗文中,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有关刘禹锡的诗文)。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是什么?
(与白居易赠诗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对应着讲。)。
四、小结。
回头总结诗人的心情脉络,注明朗读起伏节奏。
(板书)。
昂扬乐观。
凄凉。
伤感苦闷。
五、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
2、围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话。
3、课外寻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体会诗人情感,有感情的朗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一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
席间,白居易(略显醉态):刘兄。你远在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来来来!你为我倒酒,我为你击盘而歌!(边举杯喝酒,边用筷子击盘吟诵)。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眼含热泪):白兄。好久不见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华就这样逝去了。我在边远之地寂寞倒是不觉得苦啊!苦的是我满腔热情无处可施啊!心中可感慨万千了。
提醒学生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二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时间:早上。
地点:扬州。
人物:刘禹锡、白居易。(由学生们推选两个表演出色的学生来演)。
服装和道具:报纸折的唐朝的帽子两顶。纸折叠的腰带两根;酒壶一个,酒杯两个,盘子一个。
表演背景:(由班上一个同学来介绍):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咱们表演就从这里开始。
台词:白居易(略显醉态):刘兄。你远在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来来来!你为我倒酒,我为你击盘而歌!
(边举杯喝酒,边用筷子击盘吟诵)。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眼含热泪):白兄。好久不见了。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华就这样逝去了。我在边远之地寂寞倒是不觉得苦啊!苦的是我满腔热情无处可施啊!白白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浪费了我的青春!不过,我们还要往前走。今天我听了白兄的一首诗,很是感慨!罢罢罢!我也吟诗一首来酬和一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提醒学生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三
1、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
课时安排:1课时。
1、朗读全诗,找到关键词,说说诗人的处境。
凄凉地弃置身。
2、试揣摩诗人此时的情感。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3、在这漫长的二十三年中,诗人是怎样度过的呢?诗人内心的情感又如何呢?怀旧空吟。
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
翻:回到家乡,本应该倍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啊。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已经无人相识。“翻”在这应该是“却”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啊。
谈话拓展:物是人非啊!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展示比较)。
5、朗读前四句,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
6、诗人的遭遇,引起了朋友的不平,白居易在酒酣耳热之际击盘而歌。(展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7、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茫茫宇宙间,你我只不过是一蚍蜉而已,我刘梦得今日虽已是“沉舟病树”,可我之后,依旧千帆竞发,万物争春啊!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是多么的强大多么顽强!多么的积极和乐观。后人对这一千古名句推崇备至,一是诗句中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豁达乐观和不屈不挠不怕打击的.倔强意志。
9、《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0、带有感情的再读后四句诗。
11、、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
板书设计:
刘禹锡。
凄凉千帆过。
弃置万木春。
空歌一曲。
翻长精神。
愤懑凄苦豁达乐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四
此刻,我正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鸟儿在这样一个迷茫的野望唱着悲欢起落的曲子。
转眼间二十三年过去了,陈公公从京城来到了我的面前:“刘禹锡,皇上赦免了你的罪,召你回京。”
我激动得唱起《思旧赋》来。时过境迁,再回到家乡时的我感到自己像那个烂柯人,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我的好友白居易啊,在沉船的边上,有很多新的船争先恐后地驶过;生病枯萎的大树前,是那些充满了生机的树木在争春!虽然我已经不会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但我身后还有许多年轻的人才!
二十三年的生活,并不枯燥乏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五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1.题解:这是一首酬赠诗。公元826年冬,诗人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他的坎坷际遇鸣不平。刘禹锡遂作此诗作答。酬:答诗。乐天:即白居易。见赠:送给我。2.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谪所到之地。3.二十三年:诗人遭贬的时间。4.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三国操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5.翻似:倒好像。6.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王质进山打柴,见两童子下棋,看到局终,手中的斧柄已经腐烂。下山回到村里,发现已经过去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柯,即斧柄。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7.长精神:振作精神。
诗句大意:
首联:我被贬谪,被弃置到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方,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从空间、时间的角度表达自己被贬谪的辛酸和悲凉。)。
颔联:(如今回来,)老友已逝,空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如隔世之人。(用典故表达悲痛怅惘,感慨万千之情。)。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比喻,以“沉舟”、“病树”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襟怀。)。
尾联:今日听到你为我所作的诗歌,暂且就靠着这杯酒振作精神吧!(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的关切表示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乐观的精神。)。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写自己贬谪归来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六
此刻,我正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黄沙漫漫,让人看不清路。
白兄,想我这一生恃才放浪,以为才情了得就能够得到重用;我自认为生逢圣朝,能成就一番事业!可是我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却因失败被贬至此。
好在二十三年后的一个黄昏,陈公公来了:“刘梦得,快领旨谢恩吧!皇上宣你回京了。”
赶了几个月的路,我终于来到了繁华胜地——扬州。看着眼前这番繁华景象,我不禁想到:在沉船的边上,会有很多新的船竞相驶过;枯萎有病的树木前是那充满生机的万木争春。”
酒楼外阳光明媚,万木争春,江河之上千帆竞发,好一幅繁华景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不以物喜”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以其境过清c.卷石底以出d.属予作文以记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四面竹树环合绿树村边合。
10.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似/与游者相乐b.影布/石上。
c.潭中鱼可/百许头d.以其/境过清。
11.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曲曲折折,像蛇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d.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2.对诗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读出以下信息:“酬”字表明这是一首酬答诗。白居易字“乐天”。“赠”是指白居易赠给刘禹锡的诗,即尾联的“歌一曲”。
b.“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诗人用典是为了表达怀念旧友之情。“烂柯人”指晋朝的王质,诗人用典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仿佛有隔世之感。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
d.这首律诗押韵整齐,韵脚有“身”“人”“春”“神”。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4.试分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表达效果。(2分)。
bdab。
12.c(应是先抑后扬,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
13.(1)听到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中很快乐。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呆呆的一动不动。
14.这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久别归来的复杂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八
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种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居易的赠诗中,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白居易用反语说:你应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气那么高呢!可是二三十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了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三十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刘禹锡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说自己在外二三十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说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它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事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赠诗说: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同辈人都迁升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三十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消沉颓唐。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把精神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复习。
【思维训练】。
(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题中,酬是酬答的意思。乐天是指白居易。)。
2,本诗的韵脚有哪些?其押韵规则是什么?
(本诗的韵脚有:身、人、春、神。其押韵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3,诗中引用烂柯人的典故,有什么意图?
(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迁升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这也是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简而言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的思想感情。)。
5,今天,我们赋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什么新意?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诗人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7,如何理解白居易的赠诗和刘禹锡酬答诗的关系?
白居易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为白诗末尾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而劝慰白居易。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与白居易赠诗的开头照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总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优秀之作。)。
【学习寄语】。
一个人要学会容忍宽容忍让是护身符,它能保你一生平安;善于宽容忍让的人,不会被不平之事伤害。
7.作者是唐代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2分)。
8.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
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
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参考答案:
7.文学陋室铭。
8.d(劝勉其实是与友人共勉)。
7.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
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
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
参考答案:
7.诗人自己。(2分)8.b(2分)。
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十九
1.背诵这首诗,了解白居易赠诗的内容。
2.正确理解本诗的内容,了解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
3.理解刘禹锡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积累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种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居易的赠诗中,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白居易用反语说:你应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气那么高呢!可是二三十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了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三十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刘禹锡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说自己在外二三十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说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它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事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赠诗说:“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同辈人都迁升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三十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消沉颓唐。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把精神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思维训练】。
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题中,“酬”是“酬答”的意思。“乐天”是指白居易。
2.本诗的韵脚有哪些?其押韵规则是什么?
本诗的韵脚有:身、人、春、神。其押韵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3.诗中引用“烂柯人”的典故,有什么意图?
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迁升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这也是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简而言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的思想感情。
5.今天,我们赋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什么新意?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诗人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7.如何理解白居易的赠诗和刘禹锡酬答诗的关系?
白居易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为白诗末尾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而劝慰白居易。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与白居易赠诗的开头照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刘禹锡生平、作品,以及典故“闻笛赋”“烂柯人”。
3.预习《题破山寺后禅院》,扫除文字障碍;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学习寄语】。
一个人要学会容忍——宽容忍让是护身符,它能保你一生平安;善于宽容忍让的人,不会被不平之事伤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二十
1。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弃置”“空吟”“翻似”“歌”“长”等字词的意思。
2。能简单地评析“用典”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能正确选择和确认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产生认同感。
4。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能说出诗中名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哲理。
《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出名篇。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他是谁?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故事。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举杯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击盘吟诗。可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1。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叹,刘禹锡是怎样酬答的呢?从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可见那些信息?重点字词解析探究。酬、乐天、见、赠。
酬答,白居易,久别重逢,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相当于“我”。阔别重逢,酒宴写诗,白居易先赠诗,刘禹锡后酬诗。可见,这是一首酬赠诗。
2。朗读诗歌,体会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叹?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集体朗读。
存疑?感情基调似乎不仅仅是悲叹,似乎与白诗不同。到底是什么呢?引出下文具体分析。
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
探究关键词: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苦楚可以想见。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找(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翻似”,倒好像,有抑郁不平、愤愤不平的意思。
3。朗读前六句。赏析颈联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话而言?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2)如何理解此联的字面意思?
明确: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3)显然,本文不是写景咏物为目的的诗歌,“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
明确:“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那他想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请看刘禹锡的人生写照:
【补充1】。
l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l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l一落名宦途,浩如乘风船。
l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l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至此,刘禹锡的真正思想才显露出来。原来白诗的意思是您长守寂寞独自蹉跎,真令人悲叹不已;而刘诗的意思是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开朗、豁达、乐观、坦荡的气魄和襟怀。
(4)作为哲学家刘禹锡的又一个注解,此联被后人赋予的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补充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24字标题)。
明确: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明确: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此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振作精神、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气概。事实上,战斗精神一直充盈在刘禹锡的血脉中,请看:
【补充3】《赠看花诸君子》(被贬10年后):“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说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之,刘禹锡再次被贬到连州去当刺史。
【补充4】《再游玄都观》(被贬24年后):“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昂扬不屈的口吻,再次显示了他坚持真理、坚忍不拔的精神。
5。全诗总结: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抱有同情和悲叹,而本文前四句承接白诗,后四句翻出新意,表达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想。下面请选择前后文各四句的感情基调或色彩:伤感、雄健、低沉、慷慨、昂扬、沉郁、豪放、高昂、感慨、雄浑、愤慨、哀叹、愤懑、豪迈。
前文:伤感、低沉、沉郁、愤慨、感慨、哀叹、愤懑。
后文:雄健、慷慨、昂扬、豪放、高昂、雄浑、豪迈。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这种雄浑豪迈的诗歌风格让白居易大吃一惊,赞佩不已,你知道他称呼刘禹锡别名是什么吗?——“诗豪”(语文书p56)。我们尝试用这种“沉郁中见豪放”、“从低沉到高昂”的情感和语调来朗诵诗歌。
这正是:《学习酬赠诗有感》乐天赠诗悲愁肠,梦得酬诗志昂扬,进退得失奈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
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
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1.诗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诗中点明酬赠题意,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描述: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有一艘沉下的船只,在它的旁边,千帆竞发,有很多船相继从此驶过;在一棵枯败的树前,万木葱郁,无数的树木在春天欣欣向荣。
2.赏析: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来比喻在他被贬居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二十三年前的一个清晨,“大人,今日上朝……”忠诚的老仆人不无忧虑地欲对我劝言。摆了摆手,老仆依言退下。“想叔文兄与我励精图志,欲谋大唐社稷千秋万业。却遇有这多困难,前途难测。……”
长吁之际,迎接圣旨的传唤声一声高过一声。大内的陈公公手捧黄卷,落下这般寒心的.圣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叔文等人假借革新之名,妄图坏我大唐江山,今贼首已授。姑念刘禹锡平日忠心侍主,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贬出长安,谪往巴蜀。钦此。’”“臣领旨。谢主龙恩。”山呼海唤之后,我流落在蛮荒之地,日子苦不堪言。瘦了好大一圈!
数年后某日,陈公公又来了。“刘禹锡,领旨谢恩吧。皇上让你奉诏回京了!”
唉,赶了几天几夜,终于来到了繁华胜地——扬州。亭台楼阁,红花绿柳,眺一江烟锁雾笼,望商船往来穿梭。“天上一日,世上三年。”想我刘禹锡,刘大官人,长久流居巴蜀之地,这般花团锦簇、这等丝竹歌舞,岂是能见能闻?生疏了,生疏了!古有记载:东晋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仙童下棋,便坐一旁观战。花开花落,不知几个春秋。一局终了,斧头已锈,斧柄已烂。下山归来,村中已过百年,人事全非。
今我刘禹锡犹如村中人,一落千里之外,不识烟柳胜地了!乐坊间,笛声清越悠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昔日稽康一曲《广陵散》,天下闻名。名士作古,名曲失传。幸得向秀《思旧赋》一文,尚有只言片语。“叔文,你今又何在?”一路行,一路想,骨头都快散架了,见路旁酒旗招展,不妨借这小客栈歇歇。“这不是白居易白兄吗?”他乡遇故知,我欣喜若狂。
“白兄,如今为何做这般打扮?”见白居易衣襟松散,发乱冠斜,狼狈不堪。
“来得正好。认识的最好。快付酒钱!”一旁的店小二一伸手,直指我的鼻间。
“唉,一文钱难倒斯文人。”白居易连声叹气,“刘兄,我短了他几个铜板。他竟这般……斯文扫地!”
“小二,这几两银子拿着!再上几葫好酒、几盘好菜,今我要与白兄痛饮几杯!”我意气风发地吆喝起小二。
“有银子。没问题!好酒好菜,来——”小二立即张罗去了。
几杯黄酒下肚,酒入愁肠愁更愁。
“刘兄。你诗名享誉全国,路人尽知;凭此即可青云直上,不想你……来,为弟的我敬你一杯!”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名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砣。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立起身,拿着筷子,敲着盘子,引啸长吟。
“白兄……”我不禁也立起身来。
两双手紧紧地相握。窗外阳光明媚,万木争春;江流激荡,千帆竞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27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