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读后感是对所阅读内容的个人体验和感悟的总结。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个人化的解读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您可以了解到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和主题,也可以感受到不同读者的个人理解和情感体验。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您写读后感的灵感,并帮助您提高写作水平。请您仔细阅读,欢迎参考。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一
在第二篇里的第6章到第8章中,讨论了如何把这些想法应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里。最后一篇则包括了七个冥想练习,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位置的洞见。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样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只是,世俗繁杂蒙蔽了我们看幸福的晶亮眼睛。藏于浓雾背后的幸福,需要一颗平和安逸的心和一双清丽无埃的眼睛才能看清。
曾经有个寺庙的僧人在他们的师祖传衣钵时说道:
心似菩提树(就是心就是佛)
身如明镜台(身体想明镜清澈)
时时勤拂拭(就是长观照内心)
莫使尘埃染(别让外在的东西污染)
另一位僧人对道:
菩提本无树(菩提比作“心”,就是在明心见性后知道“心”是没有的)
明镜亦非台(明镜台是纯净的心,这里是纯净也是不纯净)
本来无一物(本来心里就什么都没有)
何处染尘埃(没有东西可以污染)
这愁那呢,况且任何事物都是虚幻的,没不要执着于他们的形态。做到这些,自然不会被外界的一切影响,也不会有贪心,不会自私,自然会体会到幸福跟快乐。幸福是一份闲适,一份轻松,一种放弃,一份超然和豁达。幸福是口渴时,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幸福是疲惫时,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幸福是悲伤时,有人听你倾诉;幸福是快乐时,有人一同分享。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用心感受生活,悦纳自然,体会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会悄然而至,这就是幸福的真谛。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只要你有信心,幸福就在你我手中!所以说,幸福就在我们大家身边,用豁达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事物,用广阔的心扉去容纳万物,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二
第一步就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还可以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才会深入具体,从而为写好读后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对原文的简要介绍。如果不这样做,“读”和“感”就脱节了,“感”便成了无源之水。是不正确的。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但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因此行文过程中内容安排上要注意“读”和“感”的比例。课文内容引用不要太长、太细,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还要写得具体,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两点,任何一文章,读完后受到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泛泛的谈,那就根本什么也说不清楚,所以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千万不能“感”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那么如何选择感受的角度呢?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你能发掘出深度的角度来写,不可勉为其难。
2、感受点要有新意,切忌千人一面,所以写作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实质,紧扣原文中心同时从不同角度去想,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例如:《孙权劝学》一课,我们可以从吕蒙接受别人的意见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孙权善于劝说引导来谈,也可从学习的内因外因、鲁肃重学识等角度来写。
5、读后感应力求入情入理、新鲜、活泼。有些同学写读后感或是板着面孔议论一番,或是痛心疾首自责一番,前者往往流于枯燥,后者则不大自然。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言必由衷”,“情动于中而发于辞”,只有深受启发,确有所得,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要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却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由原文推而广之,使原文的内容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自己对原文的体会也会更深刻。可以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现实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实际,这一点是读后感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界限。当然,联系实际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去联系,而也必须如写议论文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有的放矢,决不能泛泛而谈,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自然,要和情和理。
联系实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自己个人生活,不要写成自己某项成绩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样才能不空洞,才能言中有物,深中肯綮。
(3)、联系实际时还要力争情理真切。情真才能感人;理切才有力量。切不可言不由衷,胡编乱造。
(4)联系实际时,联想要丰富。多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各个领域的突出表现的人和事,多选择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总之,,写好一读后感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复别人的观点,应从文中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较为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三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的观后感,我们也可以这样总结一下我们的学习情况!
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决定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对每个人来说学习数学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有许多中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很茫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学数学。面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起始年级就减少学困生,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因此,我认真读了常秀成主编的《中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与指导》一书。
该书共十五章:第一章为冲破苦学和厌学的困境,分了两节讲述分别是苦学和厌学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冲破苦学和克服厌学;第二章为端正教与学的指导思想,分了三节讲述分别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观、教与学的协调和统一——教学观;第三章为重视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分了三节讲述分别是学习动机的作用和类型、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四章为如何培养与发展学习兴趣,分了两节讲述分别是学习兴趣及其现状、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五章为积极发展思维能力,分了三节讲述分别是思维的特点、类型与学习,思维的方法、作用及现状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第六章为怎样提高记忆能力,分了三节讲述分别是记忆的作用、类型与学习,记忆与遗忘,记忆的一般方法;第七章为努力提高观察能力,分了三节讲述分别是观察及其作用、观察的一般方法、观察能力的培养;第八章为积极提高阅读能力,分了三节讲述分别是阅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常用读书方法简介;第九章为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分了两节讲述分别是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十章为怎样正确对待预习,分了两节讲述分别是预习及其作用、预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十一章为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分了两节讲述分别是课堂学习的特点及其准备、努力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第十二章为认真进行课后复习;第十三章为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分三节讲述分别是作业的意义、分类及要求,做作业的程序,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第十四章为主动进行系统复习,分三节讲述分别是系统复习及其作用、系统复习的一般方法、系统复习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五章为发挥应有的考试水平,分三节讲述分别是水平性考试、选拔性考试、答题技巧与意外处理。
这本书编著者以的努力边实践边写作、边修改边完善的。因此,该书除了它的理论特色外,更突出的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了实际、实用和实效。它力求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相吻合,以便为教学服务。同时,它采用了教材形势,方便了使用。它的内容生动活泼,不是讲些干巴巴的学习方法,而是举了不少实例,增加了说服力、感染力和启发作用。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同样是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家长用心良苦地促、学生废寝忘食地学……然而,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总是不理想,成绩上不去。于是,有的教师就一再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一味加大作业量。结果仍是事与愿违,成绩不但上不去,反而加剧了学习中的恶性循环,使得一些学生更加丧失了学习信心,增加了厌学情绪。固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我们不能提出消灭差异。但是,却可以提出如何解决学习中的恶性循环,变一味地苦学和普遍的厌学为乐学和会学。
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内容。教学这种互动式的多向多边活动,就要求培养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实践证明,教师是否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学会学习,是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一种检验。如果只是一味地满堂灌、机械地又无效地逼学生练,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正说明教学思想有待于转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同样,如果学生只能接受满堂灌,埋头于题海苦练,不会探索运用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那就很难走出恶性循环、走出苦学与厌学的怪圈。
我相信,该书对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大有帮助。它,为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添了一砖一瓦;它,是教学改革园地中一株小草、一朵鲜花。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四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例如:我们五年级上期学习了《半截蜡烛》这课文。“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灭了。”这段描写我们谁都不会忘记,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样紧张,当“蜡烛熄灭”的时候,我们和这家人一起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们也从心底深深地佩服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这位勇敢而聪明的小姑娘。看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自然,也就找到了“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1步步提高。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场面描写,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排比、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五
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然而很多人轰轰烈烈的结婚,却又草草收尾。婚姻中不是只有性和爱就可以长久。幸福是两个人的经营,也是2个人的成长。我们从相互理解为基础,用心去爱,去感恩。《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到了幸福的思考:
a、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被讨厌的勇气》提到过,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消极,没有勇气,就去鼓励他人。同样的道理,为别人带来幸福,同样的幸福也会传染给你,让你的生活更加快乐有意义。
b、幸福的根:幸福的深度。根部是汲取养分的地方,也是生命的支柱。无论是经营婚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我们都要给根部提供足够的养分,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否则,总有一天生命终将枯萎。敞开心扉去爱他人,也是在自己。
c、幸福的阳光:内在的力量。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觉得自己不性,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害怕自己的潜能,我们最怕的是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我们常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杰出的、美丽的、是才华横的呢?”但真正应该问的是:“为什么不呢?”因为我们的内心太恐惧面对错误,一旦做错就意味着一切都白费了。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悦纳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我就是这个样子。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和木兰一起读书就是幸福,读书
后的及时分享就是幸福,幸福是发自内心的,当你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的世界就是幸福的。拜伦说,所有想要幸福的人都必须学会分享,幸福是一对双胞胎。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和双胞胎相遇。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范文600字2
幸福是什么,不是高大上的物质享受,而是一种与天伦、分享、安稳相关联的感受。作为家长我已能深深体会幸福的含义。但如何让小孩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如何帮助小孩找到幸福的方法,我从《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中我找到了部分答案。
书中提到“与我们关心的人和关心我们的人在一起分享人生经历、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义并安抚我们的痛苦,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乐趣”,小孩要从小学会分享,最初的分享应该是一个玩具、一份小零食、一本书等。朱轶这个学期与同学们分享了一套书《神秘的快乐家族》,当他开心地告诉我第一册借给某某同学、第二册借给某某同学,4册书他都借出去了。而且收到了同学们与他一样也喜欢这套书的反馈。这时的他幸福满满,我告诉他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已喜欢的东西是一件非常开心幸福的事情。
光,我与朱轶像忘年交的两个朋友一起聊学校、聊电视、聊课外书。家长的陪伴是小孩最幸福的时光,当然不是待在家里你拿着手机、他看着电视。而是大家都一起参与做一件事,然后一起哈哈大笑、一起思考。所以多花时间陪小孩,让他在“幸福圈”里长大,长大后他也会成为“幸福圈”的制造者。还有养成好的习惯、保持仁爱之心。
每本书虽然没有完全吃透但总有些收获。这本书值得一看。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范文600字3
最近在看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灵像一棵重新生长的大树,吸取到了更多的养料。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实用书,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里所说的道理,十分浅显易懂。
期望,我们称其为“虚无主义型”;
最后一种汉堡就叫做“幸福型汉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信念决定命运。幸福才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它不在攀登的顶峰,也不在徘徊的山脚,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享受创造着的现在,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8.幸福的方法读后感怎么写
上文是关于《幸福的方法》读后感600字,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六
拿起书在读到整本书的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它会是我们新教师处理课堂和学生问题的好助手。它涉及的50个方法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是真正会出现在课堂上的情况。
不难想象,我们新教师首先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课堂纪律管理,这是任何的前提,无论在大学学的专业成绩多好,教育心理学成绩多高,面对纷繁复杂的小学生课堂,我们会手足无措。但是,所有在校一线老师都是很忙的,很少有负责教学的老教师或者主任能手把手带新教师,这本书正好能给我们指导和帮助。
作为教师,与学生相处是一门学问。面对学生,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不要吝啬微笑,即使在并不轻松的情况下,不要让个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做一个孩子们心中的“乐观榜样”。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好的榜样会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但不能忘记留意孩子们的行为。教师虽然有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修正的义务,所以我们会太过注重“挑错”,太过关注孩子们的错误,所以在第23章“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中,作者就告诉我们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表扬他们,鼓励他们,用好的方面弥补不好的方面。
在实习期间,我一直铭记我的指导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新教师需要那些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个人威信和魅力的机会。这是一次午间休息时班级组织在大厅进行钢琴欣赏会的时候,除了孩子们的钢琴展示,还特别邀请了一位新教师来演奏。
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听老师的演奏,还派了代表表达了全班的再次邀请。对于新教师,这不仅是同事之间的帮助和鼓励,更是把握了一次拉近与孩子们距离的机会,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个人魅力,这是值得会议的一刻。整个过程,每个环节,班主任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微笑,点头,鼓掌,孩子们的表现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在这些普通的事件中,孩子们自告奋勇的表演、认真地欣赏并给与鼓掌、对老师的尊敬爱戴,在这群一年级的孩子身上就是闪闪发光令人感动的正能量。
教师,不仅是孩子们行为的风向标,也是孩子们品德发展的领路人,希望在我的教师生涯中,也能做孩子们称职的师长、朋友和亲人。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七
如所读书、文的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首,也可以在末或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首。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
一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八
这本书是由畅销书作家安奈特?布鲁肖和托德?威特克尔所撰写。主要了总结其多年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考察众多优秀教师与“问题”教师的课堂,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后,他们的成绩与各方面能力才会相应提高。归纳了50个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方法。这50条技巧和方法主要围绕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展开,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有效。这本书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最终取得进步和成功!
我们时常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如何跟长辈或外来嘉宾打招呼,然而我们时常忘记自己要热情地跟学生打招呼。让我们做一个乐观的人,常常微笑,用热忱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去。也让我们和孩子们靠得近些,课堂上,别再站在桌子或是讲台后面了,走到学生中去。这样一细小举动所以传递出的信息是我们跟他们在一起。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证明,肢体上的距离会带来思想上的距离。
科学研究证明:大笑可以起到缓解压力、降压、帮助机体对抗病症和使大脑分泌内啡肽的作用。并且大笑的情绪可以互相传递。大笑过后,我们会感觉十分舒服,大脑的状态也更加清醒。当人们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脑子更容易吸收知识。书中一位从事教育事业45年的老师向读者分享了她的一个秘密。她说“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曾有过不少失误,但是,我相信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每天在开课前的5分钟给学生讲一个笑话。同样的,他们也会和我分享他们所知的笑话。我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什么样的笑话适合在课堂讲,所以,我不会因为笑话类型而遇到问题。每当我回顾这段经历,我都觉得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并且我也是这种方式的受益者。”
课堂上,当有学生搞小动作、交头接耳或胡乱插嘴时,我们经常表现出生气或是心灰意冷,但是,我们往往要记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要发火,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情绪失控。我们要始终保持冷静,用理性的方式沉着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如果实在有一个学生真的让自己很生气,超过额容忍度。你该怎么办?你要始终保持冷静,用理性的方式沉着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学生自己感觉到自己做错了。千万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底线,至少不让他们看出来。站得高,站得直,才不会总被他们耍的“头上冒汗”!总之,我想不管是班主任工作还是平日老师的正常工作,都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极其漫长而艰辛的,充满了酸甜苦辣,还需要慢慢摸索!
只有当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后,他们的成绩与各方面能力才会相应提高。孩子需要机会,让我们不要吝惜,多给孩子机会,给他们成长的机会。作为班主任,如果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就失去了班干部的作用,班主任更多的应该是指导、帮助和督促班干部。
优秀的教师会通过关心、认可、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每天都有更好的表现。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练就一身本领,察言观色,随时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掌握课堂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指导教师改善课堂表现的方法,帮助老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快速成长。可以经常翻阅这本书,时时提醒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九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写第一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写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其次,写读后感有它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像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也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的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应当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的先后次序也是可以互换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层巨浪,感慨万千。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我们有了坚定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我敬佩这些勇敢的斑羚,特别是镰刀头羊,他没有做人类的奴隶,没有做人类的囚徒。“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种族的尊严。而有的人,却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择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为了一己私利。这是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心灵。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谭千秋老师。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手刨四个小时从废墟下救出了同学,但他的双手却血肉模糊,他就是马健。
他们的心灵是伟大高洁的。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他们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他们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他们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他们和斑羚们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在赞美斑羚的同时,我也为那些狩猎的人感到心痛,他们是罪魁祸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谐的,虽然我们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其他的动物依然有它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们也有深爱的伙伴,也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但几声枪响,破坏了它们的安宁,让它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不是斑羚,但对它们来说呢?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有谁能体会,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它们和谐相处呢?毕竟它们也是生命,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将心比心吧,苍天最终还是让斑羚们繁衍了下来,这是它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而我们人类,从来不需要用任何的代价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和它们相比,我们幸福多了。它们用无私感动了上苍,它们的善良代代相传,这一飞渡的壮举谱写了生命的乐章,也带给我们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其实,生命需要奉献与牺牲,这样才有意义。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会灿烂一片;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我想,那些为了救年轻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们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
周彬老师的《课堂方法》这本书,比较系统的从备课、上课、复习、课堂管理及教学管理方法五方面进行介绍,从中收获颇多。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从教过初中和小学教学。从北方来到南方,从农村过渡到城市,带过的学生有年龄的差异,有地域差异,有贫富差异,文化差异,感觉唯一没有的差异那就是用“情”和“智”主宰的课堂。我也深信不管是哪儿的学生,用真情打动孩子,用信任激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让学生有困惑愿意与你交流,你就会赢得孩子的喜爱,此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幽默丰富的课堂语言,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课堂组织形式,尊重个性的管理模式同样会赢得孩子的喜爱。现在我把读这本书体会最深的两点总结如下:
记得大学刚毕业时,常常听老教师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教几年级就是几年级的水平,教大学就是大学水平,教高中就是高中水平,教初中就是初中水平,教小学就是小学水平”。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却又没法反驳。直到工作多年后,从初中进入小学,才有了切身的体会。为什么呢?因为用初中的思路讲解小学内容,学生听不懂。只能探讨适合小学生的解题方法,久而久之,只记得小学的方法了。
今天有幸读了周彬老师的这本书中的上课方法才从中得到启发和安慰。书中强调“用学生的思路上课”。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方法。可我们不会归纳总结,总想着这一节课能够用浅显的语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其实,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学生。所以当一节课上的过程中教师的方法不被学生接受时,那就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路来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发现他们的思路,及时调整教学,千万不要怕浪费时间。
印象最深的是教授运算律这部分内容时,讲解收获甚微时,我也是立马让学生小组交流,我参与其中一组,尽管当时学生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我很快发现学生的某些知识欠缺。这就有利于我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当然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甚至有的学生就此“开小差”,破坏课堂纪律。这时,要了解没有参与的学生是因为缺乏兴趣,还是基础知识欠缺而产生为难情绪,还是课堂组织形式欠缺,教师要及时了解并调整。对于破坏纪律影响到其他同学的要及时制止,并做好思想工作。切记莫激化矛盾。有水平的批评既要用心,更要重情。让孩子知道你是为了他好。只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理解,他们就会主动配合,调节情绪,积极思考,解决遇到的困难。
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记得期末考试考数学前,四班几个平时学习认真又很要强的孩子忧心忡忡,担心试题的难度大,焦虑感很强。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给予心理调适,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我告诉他们:平时练习的难度和期末考试的难度差不多,甚至比期末考试还要高。
其次,即使真有一难度大的题目最多也就5分,甚至2,3分左右,即使这些分数不要了,保证平时会做的题目都能做好,也能得95分以上,这个分数也不错了,老师不要求你一定满分。听了这些好多同学会心地笑了,紧绷的小脸舒展开来,以轻松的心情考试,结果都很理想。当然同一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针对三班比较浮躁,爱耍小聪明的性格,考前我是这样要求的:第一,满分的同学没有寒假作业。第二,凡是考试粗心,不认真检查的同学,计算题出错,寒假每天要做5道递等式计算的题目,作为对你不认真的惩罚。考试时他们再也不做完题目无所事事,而是认真检查,这一要求也起到不错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技术,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更需要数次的亲身经历来丰富。不管有多少年的教学经验和经历,面对教学内容是死的,而学生是新的,都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对待和欣赏。时常的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会把教学中的不快尽快化解,毕竟他们只是一些单纯爱玩充满幻想的孩子,理解包容他们,帮助孩子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学生快乐,我们教师也会很快乐,很幸福。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一
教学要点:学会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
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
找一些题目,让学生自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最简便省时的顺序,用统筹图表表示。
练习:
1.李林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
(1)做作业(30分钟)、
(2)烧饭(40分钟)、
(3)(3)打扫院子(8分钟)、
(4)(4)洗碗(2分钟)、
(5)(5)整理桌凳(2分钟),
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
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二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让我觉得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导入很重要,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开端,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愉快的投入到课堂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讲故事导入法。
现代教育教学提倡情境教学,给同学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使同学们在课堂中更投入。讲故事导入法,是根据课的教材设计一个故事,上课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描绘,把同学们带入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充当故事中的演员,做故事中的事,在故事中学习动作技能。
二、示范导入法。
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一上课体育教师或学生代表通过精彩的动作示范,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的来学。在武术教学中常用此法导入。体育教师身穿整洁的运动衣,干净利落动作连贯一起呵成的打完少年拳,同学们顿时掌声响起来,老师再问“你们想不想也练成这样一套拳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兴趣浓厚,然后再进行教学,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导入法。
通过提问使同学们能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诸如“在中长跑过程中怎样呼吸才能够感觉不累”、“快速跑中身体应采取怎样的姿势有利于提高速度”等等能够使同学们迅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能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四、情境导入法。
在上课前做一些简单形象的道具,使学生们既感到新鲜又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投身到活动中来。如一次上课时我戴了一个猴子的头饰,同学们都围着我问这是做什么呀?我模仿着猴子的动作说:“我是孙悟空,要去花果山!”同学们都兴奋地说:“我们也去!”于是我发给他们小猴子的头饰,带着他们练习如何翻越障碍,他们玩得可入神了。
五、激励导入法。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的,也不是所有的项目同学们都感兴趣,怎样使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弱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而激励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比如进行长跑练习课时,教师一公布“长跑”的练习内容,往往就会听到一片“嘘”声,这时教师可说“我就知道你们会出这种声音,因为你们是吃不了苦”,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讲一些体育星们通过刻苦训练创造体育辉煌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向英雄学习,并讲解必要的练习方法,就能使同学们在心中坚定吃苦的信心,为长跑练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在上课之前费些心思,采用良好的导入方法,上课过程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的教学内容、当时的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不能一成不变。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一定会成功的上好每一节课。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三
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并指引正确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对已有认知结构进行同化、重组、改造、构建的过程,只有注重知识结构的集约化处理,加强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学,才能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类属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作用与效应关系等方面进行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根据新旧知识间的不同关系,用演绎、归纳、类比的推理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探索和掌握新知识必需的科学方法。因此,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就必须实现“数学化”、“再创造”,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沿着数学发现、发展的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
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上讲台讲,自己在下面提问,通过讨论、启发、点拨,一堂数学课不但上得生动活泼,而且教学效果好,把学生都带动了起来。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四
上课时不仅要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还要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这里介绍两种的思考方法:
一、举例说明听课法。
当老师讲到某种概念或者规律时,自己马上积极思考,给老师讲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明,看看是否合适。举例,可以仿照课本上的例子,最好结合实际自己生活举出例子,来说明老师讲的道理。如果举例新颖恰当,而且不照搬书上的例子,那么,你就是真正掌握了抽象的知识。
二、阅读式听课法。
阅读式听课就是要求要像阅读课文一样去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通过品味、回想、概括、形成结构,来弄清老师讲课的重点、要点和结构。品味,主要是品味老师用词的恰当,老师讲课的思路,老师讲课的语调;回想,就是听课中不断回头想一想,老师刚才讲的是什么,前面是怎么讲的,前后有什么关系;概括,把老师刚讲的归纳起来,用一句话来说明。
阅读式听课法也比较适合于理解不够深刻的过程,尤其对不善于思考的同学比较合适,能够把听课的精力引向深入。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五
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像普天下父母一样,我也很想把女儿培养成才,可是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虽然我也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时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决。
孩子入学之初,我对女儿的说话的口吻大多数都是命令式的,很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她的感受,只要我觉得是正确的就会直接命令他去做,或者直接罗列出一大堆禁止做的事情,孩子没有反驳的余地,总是委曲求全的应付。我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成绩没有提高,反而让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总是没有缘由觉得自己委屈而痛哭,还越来越不听话,我因此非常苦恼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
在整理书柜时无意间读到“《父母课堂》――守护孩子的生命”这篇文章,静下心来反思自我,感到震惊之余,认真的总结了自己对待女儿教育问题上误区,让我知道教育应该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不用语言羞辱孩子;不轻视孩子;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在孩子面前,总是情绪饱满、信心十足;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排解来自学校、社会等外界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与孩子生命意愿相违背的歧视、欺辱、强制、训诫,给孩子一个宽松并愉悦的心理成长环境,比限定与束缚更有效果,在学习上需要的是动力而不是压力。
于是我也改变了教育方式。在做每件事之前都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她的想法,在一定限度的范围内让她自己安排学习和娱乐活动,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孩子能够很有计划的安排自己写作业、预习功课以及娱乐的时间,成绩也保持的不错,还会很积极的去看点儿天文和儿童文学方面的书。
感谢父母课堂,让我懂得作为家长不能光满足孩子的吃、穿、花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与孩子多沟通,并用正确的话语引导孩子,要学会细心的观察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孩子平等交流,让她充满欢欣地喜爱自己,爱家人,爱师长同学,学会用爱的眼光开世界,让他全心全意地信赖自己,让他能够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希望父母课堂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筑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健康的长大!
其实,我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随着女儿青春期的到来,她会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而且总是问个不停。又如:在这个网络社会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再如:对孩子要求总是很严格,喜欢训孩子,因此与女儿经常会起冲突。如此种种,我想找到一个老师来请教,正好女儿拿回了《父母必读》。
这本由国家关工委领导出任主编的杂志,栏目周全,分类详细,并且针对性强。
首先,它的开卷很像《读者》。以一篇具有哲理思考的短文来开卷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打开最近一期的开卷,是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曾经在哪里读过这篇文章,但是这一次读感觉特别强烈。它根于人的亲情和伦理道义,述说为人子应该做的。对父母的孝心是无条件的和必须的,不允许有任何的理由。这样的文章对于父母和子女的教育都是很到位的。
刊物的每个栏目都能介绍优良的教子经验,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很细微处,告诉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情。我最近特别关注“亲子加油站”中的“走进青春期”,很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答案。我可以冷静理智的对待孩子的青春期,并且引领女儿顺利走入青春期,与她共同经历特殊时期的一些问题。《父母课堂》教我智慧地帮助女儿处理新鲜事儿、麻烦事。如女儿回来告诉我说:有男生跟她开玩笑说男生女生如何如何,甚至有男生口吐秽语,让女儿很生气。我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一个道德问题看待,以青春期问题看待更有道理。于是我先安抚女儿,不要理这些男生,这是青春期现象,他们想要明白一些成长期的问题,或者对性别问题怀有兴趣,所以才那样说的。幸好女儿是一个大度的孩子,经常与男生玩耍,有些男孩性格。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一下。班主任老师也觉得奇怪,说真没发现这些男生会这样,希望以后保持联络。老师也及时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告诉那个男同学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说话方式。终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效果。
《父母课堂》是每个家长的良师益友,希望家长朋友们一定好好阅读,我觉得每一篇都是真金美玉,值得学习和借鉴。
另外,我特别喜欢封二的“艺术殿堂”栏目,它刊登的都是著名的经典画作,很具有审美情趣。“家庭心理健康测试”我也很爱做,结果发现我还是个比较称职的家长,心里高兴极了。
不过呢,也有地方需要商榷,比如上期的封面上,所登照片有欠恰当。妈妈与女儿的耳朵戴了耳钉和耳环。按照校规,学生不允许打耳孔的。恐怕这是编者的一个失误吧。因为小学生一般心都比较仔细,善于发现,正确的引导他们吧,是开启他们成功殿堂的大门!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六
引导学生自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老师领着学生学习往往比学生自己摸索快一些。可是这样做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内容都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学生自学几分钟后做题,不会的再看书,最后相互讨论。这个过程是不断反复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能全部学会的,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高,学习效率也更高。
我常常对学生讲:“老师讲过的问题你听懂了,这不叫真正的会学数学,老师没有讲到的问题,你领会了,这才叫真正的会学数学。”在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相关,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些知识,我大胆让学生自学,只在新知识的生长点给予关键性的点拨。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七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变得越糊涂呢?看了《课堂方法》之后,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究竟上课该用谁的思路上课呢?这很简单,“那就是你讲话或者上课想让谁搞懂,就用谁的思路”。
我回想自己过去走过的路,经常沉醉于自己,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为什么有的课听完之后,还意犹未尽,而有的课却乏味枯燥呢?课堂密码究竟在哪里,《课堂方法》让我明白了,上课并不是你讲得越多,学生学得越明白,关键在于教师的讲课思路与学生的听课思路是否“对路”。
是啊,课堂的有效性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是教师的独脚戏,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课堂效率才算真正达成,只有将课堂的内容真正进驻学生的心灵,烙进学生的脑海,学生自如地说:老师,这个我会了;学生的谈吐,那样地自然,学生答题,是那样的胸有成竹,乃至于,多年以后,有一个学生在国外旅游时,记起给我这位语文老师寄来一张明星片:老师,你是负责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不打折扣的课堂效率。至于这一堂课有多少学生站起来发言,我用了几次多媒体课件,我是怎样设计这些问题的,我是怎样解读这篇课文的。我自己在课堂上有多少次感动等等,这些都是多么细枝末节的东西。现在,我该惭愧,我总是放不下太多的“我”,而忘了那么多的“你们”――我的学生,“你们”的学习接受程度是我的课堂效率的计时器。
改变,从现在开始!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八
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必须面对的。而课堂,也正是教学的主战场,建构科学、合理有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在本次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培训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周斌教授的《课堂方法》,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初读此书,我便被周彬教授朴实、真诚的语句吸引了,不同于其它教学理论书籍的高深莫测,书中的语句,都仿佛是一位老者,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平实无华却能抓住认得心声。周彬教授就是以这样平易近人的姿态,同我们分享了他关于建构课堂的观点。
周彬教授首先提出来的是备课的方法,在这里,周彬教授阐述了很多他的观点:“备课”胜过“补课”、课堂因预习而有效、精选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备”课堂中的学生、结实真实的学生……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课堂因预习而有效这一点。
“如果学生根本就不预习,这就注定了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讲点肤浅的东西,一旦把教学内容讲得深刻起来,那就不得不面临被学生抛弃的局面”,书中这样写道,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走进课堂,就如同体育运动之前没有做准备活动,就及其容易出现“伤员”。因此,在我要教授新课内容的前一天,我都会设计好相应的前置作业,让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内合作完成,这样,第二天上课的效果就会好很多。这就是课堂因为预习而有效吧。
在这之后的第二辑中,周斌教授提到了上课的方法。从教三年,自己上课的方法却总是老一套,书中提到的上课的方法,我想也许会为我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吧!
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我印象中特别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教师是先自己学懂了教学内容,然后再来教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是从有知走向无知;而学生对教学内容往往是无知的,因此学习是从无知走向有知。从有知走向无知,自然会觉得学习是轻松的,理解学习内容是容易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将自己看作真正的学生,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课堂,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是要明确自己上课的思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思路,属于自己的上课思路才能最好的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模仿其他优秀教师的课,但是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生的。
在建构课堂的最后,还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我们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并争取让学生热爱我们所教的学科。我所教授的数学,在学生看来,是一个趣味性不多的学科。不像语文那么生动,也不像英语那么好玩。但是,我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更多的数学趣味知识,亦或是为他们多呈现一些趣味数学题,让他们爱上数学的解题过程,并由衷感受到解题之后的兴奋、自豪与骄傲。
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要建设一个让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课堂,靠教师个人的天赋是可以完成的,但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天赋。于是,当我们没有这样的天赋是,就必须用时间、精力和智慧,去寻找建设课堂的各种方法了。”感谢《课堂方法》,将我带上了找寻建构课堂方法的道路,也为我如何建构课堂指明了方向。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十九
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是我时常思考的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先学后教的“教”,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价,不会做的由老师指导。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以前的教学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我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课上做笔记,课后大量做练习巩固。但是,有学生根本听不懂,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老师疲劳厌教。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大胆创新,从上课到下课,都是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由教授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二十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
“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之一。很多教师认为“提问即启发”,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显然,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繁杂、多余的课堂提问,根本起不到启发的作用,是我们应该摒弃的。那么,课堂最忌讳什么样的提问呢?首先,课堂提问忌讳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的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其次,课堂提问忌讳复述式提问。教师所提问题,学生只要看书即可看到答案,这类问题学生只动眼动口不动脑,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再次,课堂提问忌讳“排除异己思维,只求标准唯一答案”.叶圣陶曾说过:“像牧人赶羊群似的,务必驱使学生走上老师预期的'路线,说出预期的答案。这个方法好像是启发式,实际上就是灌输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要设计精当的提问,使学生“开其智,达其辞”,达到“心欲求索”和急于想说的境地,得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结果。概括地说,就是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趣味性的课堂提问。(1)激发兴趣,促进动脑的提问;(2)看似深奥,但“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提问。课文《第一场雪》中,写了柳树上的冰条“毛茸茸、亮晶晶”,松树枝上的雪球“蓬松松、沉甸甸”.教师提问:“怎么理解毛茸茸又亮晶晶?蓬松松的雪球为什么反而沉甸甸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事物的某些特征,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3)提高思维质量的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使其养成思维缜密的好习惯;(4)提携全篇的提问。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呢?”学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通篇阅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总之,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应随机应变,更应该在课堂之外下功夫。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灵活应用教学技巧、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九井镇中心学校)。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二十一
(一)多表扬勤鼓励。教师的鼓励才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成就感,体会通过辛苦劳动获得肯定后的快乐。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会偏重于对成绩好一点学生的提问,对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是很少提问或者是不提问,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采取批评点评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错误的落后的,会极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不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二)拓展性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结合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设置学习任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将学习数学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练习带入到生活中去,在家中运用树叶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运用分蛋糕锻炼学生的除法运算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二十二
在读周彬老师的《课堂方法》时觉得情趣先行最适合用于体育教学中,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书中说“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让学生喜欢上你,这表现为一个“情”字。
二是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学科,这表现为一个“趣”字”。
在教学中,老师要想抓住学生,让学生全神贯注的把精力投入到你的课堂设计中,首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上去探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有一种天性就是爱玩好动,不喜欢按照老师所规定的练习方法去做。作为老师,这时要洞悉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情参与,积极动脑,不断领悟游戏的内涵和提高活动技能,使学生越“玩”兴趣越高、思路越广、自信心越强,学生在游戏中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低年级的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出发,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更不为教师所关心,于是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身顺心违”,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的存在。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要想把体育课上的生机盎然,教师就要倾注全部的情,孩子才能把趣体现出来。情趣体育如何顺利实现,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情调情境的创设,教师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其次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玩,寓教于乐,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营造一个情趣化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就需要多样化:
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我们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童颜和童趣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同时教师的语言也要注意,包括语气、语调、语态等,一定要儿童化,每天应该以最灿烂的微笑面对学生,做到“情先行“。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做到“趣跟进”。
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如果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儿童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进行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练习,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
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平时也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游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自己设计的游戏,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在情趣体育的教学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是语言激励也可以是行动激励或者是物质激励,小学生意志力薄弱,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引导,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对于磨练学生意志,强健学生身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育要充分运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育中。教师在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异事物激动而兴奋起来。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规整醒目的白线,美化的教具都要具有艺术性,就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想方设法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孩子们玩好、学好、锻炼好,满足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还可以让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让教学中的情趣升华为一种意志力。
真理与方法的读后感篇二十三
上课时不仅要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还要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这里介绍两种的思考方法:
一、举例说明听课法。
当老师讲到某种概念或者规律时,自己马上积极思考,给老师讲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明,看看是否合适。举例,可以仿照课本上的例子,最好结合实际自己生活举出例子,来说明老师讲的道理。如果举例新颖恰当,而且不照搬书上的例子,那么,你就是真正掌握了抽象的'知识。
二、阅读式听课法。
阅读式听课就是要求要像阅读课文一样去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通过品味、回想、概括、形成结构,来弄清老师讲课的重点、要点和结构。品味,主要是品味老师用词的恰当,老师讲课的思路,老师讲课的语调;回想,就是听课中不断回头想一想,老师刚才讲的是什么,前面是怎么讲的,前后有什么关系;概括,把老师刚讲的归纳起来,用一句话来说明。
阅读式听课法也比较适合于理解不够深刻的过程,尤其对不善于思考的同学比较合适,能够把听课的精力引向深入。
二、听课关键听什么?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的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行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34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