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概括出关键点,使之更易于理解和传播。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一大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研实证论文篇一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渊源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本文试图在厘清实证会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与局限。提出对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分别进行整合,形成实证会计研究与系统会计研究;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实证会计研究和系统会计研究。
关键词:实证会计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相关概念
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历史检验,需要厘清实证会计研究相关的实证、实证会计、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等概念,并以此作为探讨的理论前提。
(一)实证
实证是指实际证据。所谓实际是指现实的、确定的、有用的和积极的证据;所谓证据是指证明事实的经查证属实的书证、物证、人证和视听资料等的依据。可见,实证需要证明事实的实际证据的取得是多渠道的,证据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只强调某种渠道取得的证据和某种形式的证据是不全面的。
(二)实证会计
义;在会计分支学科范围内,实证会计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知识体系。
(三)实证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通常是会计人员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探讨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一般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根据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和经济管理的需要确立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根据有关基本理论和制度背景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设计研究方案,安排研究工作,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搜集资料,选取研究样本,开展调查;检验假设,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经验验证;提出结论,分析研究结果,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四)实证会计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是采用一定逻辑形式对实证会计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条理性和综合性的理性认识。它来自实证会计实践,又指导实证会计实践。实证会计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目前所称实证会计理论实际上是实证会计的应用理论,除需要继续完善和体系化外,对于实证会计基础理论还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实证会计如作为会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基础理论如实证会计的性质、特点、目标、原则、对象、内容、理论基础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五)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是实证假设检验或数据分析。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与局限
(一)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
会计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会计实证研究是一种检验会计理论的有效途径。会计实证研究在理论假设的前提下,以事实为依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结论具有较强说服力,并对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解释,证实研究命题的理论假设是否正确,告诉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够做些什么”。会计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有时看似简单,但能显明地加深人们对某些现象的认识。对会计理论的证实,促进会计理论研究面向现实,加强了会计理论的科学性,更能发挥会计理论的作用。
推动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理论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重要性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规律性、稳定性、规范性和层次性等。会计基础理论如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前提)、会计准则、会计系统、会计信息、会计管理、会计控制等。实证会计研究虽然不能解决这些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但其研究成果有助于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
增强会计预测功能。会计预测是根据已有的信息或资料,考虑未来一定期间可能的变化,对未来一定时期目标的测算。实证会计研究的宗旨之一是要对未来的会计实务作出预测。实证会计研究结论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未来会计实务的预测。例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利用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预测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价值,或预测收益、预测签订有利的契约、预测报酬方案、预测制定有效方案等。丰富会计研究方法,促进会计学科建设。引进实证会计研究并采用以实证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丰富了会计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是根据经济学等有关理论,设立各种影响会计事物因素的假设,依据相关的实际证据,采用数据分析等方法,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形成研究结论。实证会计研究为原有会计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方法,增添了有效的研究手段,丰富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有利于促进相关会计学科的建设。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由于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等有关原因致使实证会计研究存有局限,主要包括: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要求研究者有旗帜鲜明的价值取向,是为什么目标而进行实证会计研究。
有失偏颇的基本理论指导。现行的实证会计研究一般采用西方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为指导,据以确定实证会计研究的命题、理论假设、模型、数据、分析和结论。研究目标不明确。在实证会计研究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不少研究者并不明确为什么要开展实证会计研究,是为了学术探讨,或是为了学科建设,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水平,为了向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出建议,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参考这实际上是实证会计研究定位不明确。
经验实证绝对化。实证会计研究的命题及其理论假设,要求与现实世界的经验现象相对应,从而最终要以可观察的为经验所验证的事实来检验或证实。
操作方法的局限性。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还存在操作方法的局限性。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受实证主义的一些不良影响。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实证主义同样也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强调经验性知识,否认理论的作用;强调感觉经验,否定抽象思维;强调经验实证,忽视其他实证;强调以事实建立科学,忽视科学知识的历史积累。实证主义的局限,对会计实证研究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重视经验知识,忽视理论指导;重视感觉经验,忽视理论认识;重视经验证实原则,忽视其他实证检验;重视实证会计建设,忽视创新会计学科研究。
保研实证论文篇二
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一个解释会计和审计实务卓有成效的框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证会计研究为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提供了预测企业据以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和程序的有益模型。运用这一理论,投资者或财务分析师就不会把资产负债和收益数据视为对企业价值及其变化的无偏估计。相反,他们能认识到契约和政策活动对收益和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的影响。例如,管理人员对可增加或减少收益的会计程序的选择取决于现存的管理报酬和债务契约,利用对契约的了解,财务分析师便可据以调整会计报告的数据,如可根据管理当局在计算现金流量估计数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来相应地调整收益数字。这有助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更好地预测未上市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价值。
(2)实证会计研究表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可利用不同企业在会计政策和程序选择上的差异来预测收益。例如:在缺乏任何管理报酬或债务契约的情况下,企业对政府管制很敏感,获利丰厚的企业常常彩可降低收益的会计程序,以避免可能因收益增加引起的政府进一步的管制(如增加税收或限制公用事业部门的企业产品定价等)。此外,实证会计研究能够预测报告收益和企业规模等其它会计数据对政治成本的影响,这有助于管理人员安排企业收益的时间序列以便减少政治成本。
(3)实证会计研究能够解释和预测不同行业或企业在公认会计程序方面的差异。这将有助于预测债务契约的代理人成本是如何随着会计程序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反过来又促使信贷者和管理人员去制定可减少代理人成本并对双方都有益处的契约。
(4)实证会计研究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审计师更好地审计。如借助于实证会计研究,审计师可能预测到更多的会计(或交易)舞弊并且在报告收益接近于管理报酬方案或债务契约所规定的界限时加以审核,以降低审计风险。
(5)实证会计研究还可预测拟议中的会计准则将使企业负担多少成本。这有助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颁布准则之前就能预测各方面可能作出反应,以便对会计准则的合理性作出评判。
实证会计研究在具有明显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我们认为正确认识这些局限对于实证会计研究者尤其重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局限有可能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的质量与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将这些局限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类:
(1)第一类局限来自于实证会计研究运用的归纳推理本身。归纳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相应地,实证会计研究把会计理论建立在大量会计观察的基础上,由于会计观察对象与范围的有限,有时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难免以偏概全,这就难以产生规范、系统的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务。另外,实证方法可能导致相当复杂的研究,而最后的研究结论常常出现重复等。这些不足之处正好是规范会计研究的长处。
(2)第二类局限来自于人们目前有限的认知水平。实证会计研究所采用的一些概念,如政治成本和契约成本等还无法进行明确的定义,并加以数量化,只能利用替代变量来表示。人们还不太清楚会计数据与契约成本和政治成本是存在的函数关系。通常假定的线性模型缺乏依据,比较武断。另外,大部分实证会计研究还限于某一时点的对比,这种对比究竟有多大代表性也值得怀疑。
(3)第三类局限来处实证会计研究中大量运用的统计学方法本身。众所周知,统计数以概率论为基础,假定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运用抽样方法采集数据时存在抽样误差;运用统计应运或统计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推断总体时存在推断误差(这就是为什么接受或拒绝原假设时只有1-a的置信度,而非100%的把握);而更为重要的是,任何统计模型与方法均有其理论假定,如许多模型的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当样本数据属来自问卷调查的非连续变量时则不能使用这些模型与方法,应该采用非参数检验。若未进行模型的适用性检验,就冒然使用,其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就很值得怀疑;此外,许多实证会计研究中涉及到多因素(自变量)间的关系,而这些因素本身之间就可能存在相关性(又称共线性),如净资产规模、会计收益、固定痪产间就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使得人们在解释检验结果时很难辨别出单个的特定变量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看:首先,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西方的经验表明,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繁荣同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证券市场的发展又为实证会计研究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我国会计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证券市场研究和行为会计研究将成为我国会计学术界的重大课题。这些课题均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得出合乎国情的结论。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的一些实证会计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其次,当前我国经济下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会计准则体系也在建立和不断出现,而不断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又赋予了企业较大的会计程序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业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实际效果如何以及企业的会计程序选择行为都急待研究。
从主观条件看,实证会计研究已日益受到学术界和职业界的重视。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和运用该方法进行的研究都正逐步得到加强。
(1)会计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实证会计研究的需要。现有会计研究人员大多为会计专业背景,其知识结构上的突出缺陷在于定量分析能力不高。因此,研究人员难以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数据,难以选取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对假设作出检验,这将极大地制约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
(2)实证会计研究所需数据的来源与质量受到限制。表现在: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不仅在量上受到调查成本的限制,在质上(代表性)也受到研究者对抽样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被调查者对敏感性问题回答的可信度的影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很规范和成熟,有关的统计资料不齐全,口径不统一、前后期间的可比性较差;企业财务报表普遍存在较多的水分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尽管如此,学术界和职业界就国内会计研究引进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意义和必要性已基本达成共识。未来的国内会计理论研究应坚持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重,充分发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在不同研究环节上的特色优势,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于证券市场的作用、股票定价模型、会计准则的合理性检验、企业的会计选择行为等重大会计问题,应用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检验,为改进和完善范研究、增强其合理性、有效性,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实际上,我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应用范围远远不止上述方面,在任何比较明确而具体的研究课题中均可以应用,如有学者就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可以预料,实证会计研究必将在我国逐步兴旺繁荣起来。
保研实证论文篇三
空即虚也,甚至是空洞无物。实证会计论文的选题过空,犹如隔靴搔痒,如何阐扬真知灼见,指导具体的生产实践?实证会计可称为“微观会计”,它研究微观企业层面活生生的现实问题,而中观和宏观层面选题乃经世济民之宏学,往往非会计研究者能力之所逮。会计研究者聚焦于微观专题研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专业优势,多出落地成果。比如,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就是一个具体的实证会计选题,而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则超出了会计研究者的范围。实证会计论文选题如何诫空?要点有二,其一是选题要具体,其二是选题要新颖。例如,借鉴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遴选务实且具时代气息的实证会计专题,展开深入探索,为当下会计改革桴鼓助力。
二、摘要诫泛
泛,泛泛而谈之意。如上所述,实证会计选题是小微选题,它阐明的是具体现实问题,作为统御整篇文章的“摘要”,当然应当做到虚实结合,力诫泛泛而谈。一篇好的实证会计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发现、研究方法和研究贡献等,前三个部分写实,研究贡献侧重写虚。兹引《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一文[1]摘要示例如下。
会计信息的投资效率功能受到怎样的制度环境约束?本文试图利用中国a股市场进行经验分析。文章选取我国20xx-沪深a股市场5298个公司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对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负相关,即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越高,这一负相关关系越明显。(2)金融业的市场化对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发挥了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展现了我国a股市场企业通过财务信息透明度规避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的“自适应”机制,初步彰显了现阶段制度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定价与治理功能发挥的正效应。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会计与投资者保护研究文献,为我国证券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三、引言诫硬
硬即生硬无趣之意,生硬的引言降低了阅读者的兴趣,甚至使人不忍卒读,文章由此失去发表的机会,更遑论指导生产、管理实践!成功的实证会计论文的引言应该包括研究源起(背景)、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逻辑与研究贡献等内容。叙述时宜采用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方式,以吸引阅读者的兴趣,这就对实证会计论文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文学功底及对资政舆情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做到引言诫硬呢?本文提出两点,一是追求趣味性;二是追求重要性。比如,社会责任专题研究的引言叙述中,首先通过引入一个有关社会责任的社会热点话题,激发阅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从而达到引入入胜的引言叙述效果。
四、综述诫杂
杂,杂乱无章之意,实证会计论文的综述尤其强调诫杂。实证会计研究文献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综述让人不得要领,同时也暴露了写作者未能很好地梳理经典和前沿会计研究文献,所以又怎么能让人信服文章的研究贡献呢?关于诫杂,建议如下:一是把握经典文献;二是关注学术前沿;三是经典文献与前沿动态有机融合。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文献的综述不是简单堆积类似研究文献,应该是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解读的基础上,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描述,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五、理论诫陈
陈,陈词滥调之意。理论诫陈强调的是,实证会计论文的理论分析讲求推陈出新,力免落入俗套。理论分析是实证会计研究假设的逻辑演绎,陈词滥调即如无病呻吟,试问,陈词滥调之理论分析缘何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假设?勉强为文当无研究贡献可言。所谓的理论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比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理论的引用要恰如其分,可以从理论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衡量。总的原则,把学术界经典理论与时下学术前沿的新颖理论结合起来。比如,研究公益性捐赠时,引入社会责任金字塔分层理论[2]与社会责任保险理论[3]等。
六、计量诫拙
拙即拙劣、笨拙的意思,计量诫拙,强调的是实证会计论文数量分析的内核--高质量研究设计的问题。拙劣的研究设计反映了文章的撰写人未能很好掌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自然文章的发现和结论很难经得起推敲。拙劣的研究设计,比如存在样本自选择或样本偏差时,却使用了ols的估计方法,又如研究数据集为面板数据,设计应用的研究模型却是混合数据模式,而不是面板数据模型。计量诫拙要点包括:第一,强化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学习;第二,玩“转”统计分析软件,如stata软件。
七、结论诫晦
晦是指晦暗、不明晰,结论诫晦意思是,撰写实证会计论文时要避免含混不清、根基不牢的研究结论。实证会计专题研究致力于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会计问题,因此要求专题会计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研究结论是写作之大忌。为此,在撰写实证会计论文的研究结论时,务必做到:第一,字斟句酌,务求表达的清晰性。即力戒使用模糊不清、易致歧义的文词,务必给出明确的研究结论等;第二,坚持稳健性,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自己的经验发现进行再验证。众所周知,实证会计论文必须包括稳健性测试部分(比如,替换关键变量、删除特定样本、采用不同的模型等),且这一部分的结论应与主检验的结论保持一致。
八、建议诫虚
虚,虚与委蛇之意,建议诫虚,就是要规避虚无缥缈、虚与委蛇的大道理,所提出的会计研究建议应当非常务实,能解决所面临的切实问题。比如,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公益性捐赠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关系时,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撰写政策建议:(1)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捐赠的机制与体制,如立法等方面,使得慈善捐赠能落地生根,发挥捐赠法律、法规的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2)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强化产品市场竞争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等。
九、着录诫滥
滥,是滥竽充数的意思,实证会计论文力诫引入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着录质量是专题研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撰写人的学术水平。论文如何着录才能做到诫滥呢?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权威性,要求着录中要有经典、有说服力的文献;二是相关性,即引用的文献要与撰写的内容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三是时效性,强调实证会计专题研究着录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政策热议;四是充足性,强调着录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五是规范性,规范的文献着录反映了研究者勤勉、严谨、尽责的治学态度,能够增大论文发表的几率。
十、文辞诫干
干,干涩无味之意。文辞诫干就是要求,论文文采和质地要相得益彰,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单独强调文采或质地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只有“文”和“质”兼备,两者平衡,两相和谐,文章才倍加有趣,读来心情愉悦。
综上,实证会计论文写作中,若能谨遵以上“十诫”,并依照本文所阐述的十个相应规律进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则为文将不失趣味性和建设性,达到“小中见大”“知微见着”“可读性强”等良好效果,并增大所提政策建议被采纳、推广的机会,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理想,径达实证会计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
保研实证论文篇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从经营技术、经营资本发展到目前的经营各种资源,如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部门不仅应成为一个利润中心,而且必将成为一个投资中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核心部门。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运用会计的方法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可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外部有关人士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同时也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性质和地位有个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保研实证论文篇五
摘要:对于企业来讲,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权益资本与其他两种信贷资本及债券资本的有效配置无疑能给企业带来莫大的经济效益。经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及其制度环境等均能对资本配置有重要影响,但会计信息对资本配置的影响研究一直不透彻,缺乏实证方面的研究。在此机制背景下,本文将重点以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对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的微观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资本配置;制度环境;实证研究
一、关于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关系理论的研究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长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挥过程中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信息滞后或失误等,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影响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信息问题与代理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会阻碍资本市场的运行,进而可能会影响资本配置。然而会计信息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两个问题,并能维持资本配置的正常运作。1.缓解信息的问题信息对于缓解信息有着重要作用,如:企业家和投资者通过签订合同来确保双方信息的保密性与公平对称性,从而减少信息的失误及不对称性等,信息问题提高了对监管的要求,信息在维持信息公平公正的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2.解决代理问题信息对于解决代理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在签订合同、董事会、信息媒介等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二)会计信息对资本配置影响的微观方面分析
相关研究对其微观机制—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影响资本配置的出发点为两方面:解决信息问题与降低代理问题。将资本配置分为两部分: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从资本配置出发,根据会计信息的基本原理,将繁多渠道划分为了简单的两种微观机制,为之后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
二、关于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权益资本是市场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就公司而言,它属于外部资金来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从而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
(一)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的作用
会计信息能够解决权益资本配置中的问题,维持资本市场的运转,降低权益资本的成本,具体渠道如下:1.维护信息的公平公正性,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个公司应建立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认为交易可按公允价值进行,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了交易者的交易成本,进而增加了交易需求,最终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有效降低。2.缓解管理层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企业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层与管理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风险估计,从而减少投资者对企业要求的相关报酬,进而能够减少权益资本的成本支出。3.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和降低投资者对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投资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等,进而减少权益资本的成本。
(二)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作用的微观机制
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的影响渠道有多种,据我们之前分析的权益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与代理问题,可将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渠道分为两部分: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之后两种效应再通过具体的方式分别作用于信息与代理问题,从而起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其中会计信息通过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微观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且信息效应可能大于治理效应,从而发挥主导作用。
(三)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配置的作用
在企业中,会计信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市场文化程度层面还是法律环境层面抑或是金融发展层面,会计信息质量都对权益资本成本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这说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市场文化在改革,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最终实证分析结果如下:经科学研究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的的地区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要大于低的地区;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要大于低的地区;在法律环境高的地区也是大区低的地区的,因此可以得出,制度环境度会计信息的权益资本成本配置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关于会计信息与信贷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信贷融资是企业进行融资扩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通过与银行签订债务合约完成的。
(一)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资的影响
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关信息,是企业中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置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降低信贷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如降低银行企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等。从而来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2.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很好地缓解信贷资本配置过程中出现的代理问题,比如,可以通过监督、约束企业行为,提高合约的执行力等渠道,来降低企业暂无成本。
(二)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置作用的微观机制
由之前提到的理论可得,可将影响债务成本的渠道分为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且其影响渠道同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相似。
四、关于会计信息与债券资本配置的研究分析
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在债券资本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质量如果越高,那么相对应的债券资本就会越低,企业获利就越大。同权益资本与信贷资本一样,债券资本配置过程中将微观机制分为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发现,与之对应的是信息效应占主导地位。总结本文以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关系为重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表明了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与三种资本配置的密切联系,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对完善市场改革或提供全面信息起到了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少真.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xx.
[2]刘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xx.
保研实证论文篇六
我国会计界接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一些学者尝试将实证会计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包括翻译了瓦兹和齐杰瑞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仍然以介绍为主。最早出现的,可称之为实证研究的论文,应当是赵宇龙发表在《经济研究》第7期上‘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一文。该文的发表,标志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研究从方法介绍进入到实际应用。
197月到现在,也只有3年多的时间。从时间维度来看,回顾似乎跨度太短;难以形成有意义的结论;但如果从实证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涉及的研究问题、递增的速度来看,总结并评价过去,不仅有充足的论文为依据,对未来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作了归纳与总结,本文不再重复这一工作。我希望在这篇短文中;就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已有的成果和现象,作一些评论与讨论。
如果对我国过去三年实证会计研究作一个总结评价的话,我个人认为,截止到目前的所有卖证会计研究,主要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即运用西方成熟的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假设,甚至,一些研究问题也是模仿性的。比如,赵宇龙的论文模仿ballandbrown(1968),开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之先河,但后续的很多研究也是如此。
理论是继承性的实证研究的核心就是通过大量的经验证据验证或修正前人的理论与假设。以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成果,有些适合,有些不适合。但是;理论的重要作用就是对现象提供有依据的解释,从而能为现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依据的预测。这样,仅仅是验证西方现有的理论,何者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具有解释能力,何者不具备解释力,显然不能形成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对我国经济现象具有解释、预测能力的理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过去三年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模仿因而,绝大部分研究问题都是‘引进的”,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为数极少,其中;10%现象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假设。
10%现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使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要求的10%。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环境有关,即;中国证监会起要求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方可申请配股。有学者发现,这一制度出台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朝10%的区间集中,且略大于10%的比率显著高于往年。10%现象的提出,不仅对实践具有较好解释力,也可用以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行为:那些距离配股及格线不远的上市公司;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10%;以达到配股的目的。该研究的政策性意义也很明显中国证监会接受了学者有关10%的研究成果,逐步降低配股的门槛要求(如最低6%);甚至基本取消这一要求(增发新股)。
10%现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启示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不仅需要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理论与方法背后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目标就是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的解释,而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又与相应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如果不关注现象背后的制度与制度环境,解释就难以做到充分、有效。就笔者对已有实证会计研究文献的观察,目前一些实证会计研究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制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验证有效市场假设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因为,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研究必须以相对有效的资本市场为理论前提。否则,一个无效的资本市场上,即使发现会计盈余与股价报酬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也不能就据此认为会计盈余数据被市场有效利用了。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现象表明,单纯从方法上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而忽视相应的制度环境,其结论将是令人怀疑、甚至是误导的。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包括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资本市场上大量的资金来自国有资本;资本市场规模与容量有限,交易方式单一;资本没有其他盈利渠道,无路可退;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在资本市场上都不承担法律责任,或承担极小的法律责任;这更助长其非理性行为或操纵市场的行为。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或者,不讨论上述特殊的制度环境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可能影响;而直接采用诸如事项法、随机游走、公开信息等公式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其结论的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
我国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一些案例可为上述猜测提供部分支持,比如,5月19日所出现的‘5.19”行情;记安科技20xx年初的股价过百元游戏;20xx年初中科创业事件;红光实业、郑州百文等虚假上市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有多大,是否足以损害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尚缺乏有效的研究。另外,在近乎于零的法律责任下;一些上市公司配合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包括不乏利用虚假的会计盈利消息。这种会计盈利信息与超额市场回报之间的关联性,究竟是“功能锁定”,还是‘沛场有效”,仍需要严谨、科学的研究。
关于资本结构问题从mm定理产生之日起,资本结构的研究就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并形成了多个理论假说;如信号传递、融资优序等等。但是,这一理论的前提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使得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融资方式;有效的市场监督与治理机制,使得企业必须谨慎地选择融资方式。但是我国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能自由选择融资方式;且融资制度的成本与不确定性都很高。这样,资本结构的选择本身失去其信号传递的功能,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尚未很好地解决自身的代理问题,因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不强;除少数上市公司效益好、内源融资能力强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效益相对较差;缺乏内源融资的能力。未来关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应当充分关注这种制度背景的差异,提出真正属于我国制度环境的资本结构理论。
关于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作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契约成本”理论,激发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其中,专门讨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就是在代理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很多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中,都能发现代理理论的痕迹。在我国,代理成本显然也是适用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将显著是不同于美国。比如,基于契约成本理论所形成的实证会计三大假设之一的“政治成本”假设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动机降低利润。在我国;企业只有做大,才能引起政府重视,才能得到各种政策扶持,前一段政府主导性的企业合并和”500强”情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时,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假设,将是不确当的。又如,西方的代理理论主要关注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在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改组上市时;都有一个同名的、国有控股母公司,这样,在大、小股东之间也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现象,讨论诸如股利政策、公司治理等问题时,就必需要关注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对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关注,将会引导我们去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我国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并因此而采用一些确当的研究方法。比如;我国资本市场历史较短,公开信息披露不足;因此;对一些特定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追踪个案,将比试图采用大数据量的经验分析更为有效。又如,针对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通过构建确当的理论,对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现象提供个案似的解释、说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只有真正从我国的制度环境入手分析、讨论我国的经济现象,才能形成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实证理论与假设,这应当是实证研究的根本涵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刘峰,男,1966年2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
自1986年起,先后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刊余篇,出版《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变迁》等著作、教材近20部;主持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及其他层次课题;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我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效果的验证等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变化的市场检验及相应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专业化下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与成本战略。
先后荣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福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19)、教育部首届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xx)等全国性奖励与荣誉。论文获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专著或合著先后获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保研实证论文篇七
经济学和理财学是实证会计的基础。经济学对实证会计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方法上和思想上。在方法上,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对实证会计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数理统计发展的前提下,经济学家纷纷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数量模型研究成为当代经济研究的主流学派。
在思想上,经济理论对实证会计起着理论支撑作用。特别是1978年以后,实证会计进人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研究会计政策选择,这主要是建立在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三大假设基础之上。这些都是以经济理论尤其是企业理论为基础的。对实证会计有着重大影响的经济学理论有以下两种:。
1、企业理论。1937年coase的著作《企业的性质》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该文指出,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约交易费用。coase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不仅为企业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今后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也有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代理理论兴起。jensen和meckling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这就产生了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的总和。这时经理会借助自我约束和监督契约的签定来降低代理成本。财务报告的一项功能是约束管理者,便其从股东利益出发。在早期选择实证会计中,往往借助于代理理论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假设经理有机会主义倾向,其选择会计政策是为了使其预期效用最大化。通常使用债务契约和报酬契约、政治过程来解释和预测会计选择。
尽管代理成本及与政治过程相联系的代理、信息和其他契约成本形成了经验性会计研究的三大假设(即分红假设、负债权益比率假设、政治成本假设),但许多契约也可能解释组织选择(包括会计选择),使得人们采用契约成本概念。在契约理论中,企业可以看作是契约的联结,包括与雇员、供应商、资本提供者等的契约。契约成本产生于市场交易、企业内部交易、政治过程交易。它包括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协商成本和破产成本。企业要减少这些契约相联系的成本。企业中的契约大都与会计变量有关,会计是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契约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契约订立和监督是建立在各契约方所接受的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了降低契约成本,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
契约成本的存在对企业组织和会计选择模型都很重要。可以说,没有契约成本就没有会计存在。契约成本的相对大小影响着会计政策选择。alchain认为,不同制度的竞争导致最有效地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形式存在下来。fama和jensen认为,组织形式——可供选择的契约结构因其决策体系和权益而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生存是因为契约成本的优势。会计方法影响企业的组织成本,因而保留下来的会计方法是类似经济均衡的结果。实证会计理论中,认为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了减少契约成本,从而将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联系起来。
2、公共选择理论与管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由buchanan提出的。这种理论以传统经济学假设(即所有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政策决策行为、民众公共选择行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根据人们是在经济市场还是在政治市场活动,采取不同方式处理人类决定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搭便车”现象。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如果由个人来表示他对某种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代价,个人会隐瞒自己的偏好,慌报自己愿意支付的意愿,以便从他人的支出或生产中得到好处。公共物品不能像私人物品一样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供给,而必须通过集体选择来决定其生产和供给。按照公共选择理论,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佯在搭便车现象,因而企业就不愿过多披露其信息,政府必须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必要的规范。将会计信息当作一种公共物品,就可以对其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在实证会计理论中,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应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原则。
保研实证论文篇八
2、海尔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
3、我国乳品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研究
4、传统零售业转型oo模式的财务战略分析
5、京东商城的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
6、xl公司盈利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7、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8、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分析
9、a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
10、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1、h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改进研究
12、五粮液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13、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4、透过财务报表的中国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15、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1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7、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18、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19、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研究
20、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nd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21、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22、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3、基于财务预算视角的广东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24、基于erp系统的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5、自主品牌轿车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26、我国政府会计理论框架研究
27、“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28、“营改增”对国有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9、能力本位视域下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0、物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31、电商企业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32、“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
33、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34、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35、天能科技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36、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37、小米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38、阿里巴巴并购恒生电子的财务风险研究
39、苏宁云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40、基于数据挖掘的战略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41、我国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研究
4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问题研究
43、华北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测量及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44、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45、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46、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47、高校实施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
48、由“獐子岛事件”看生物资产会计制度与审计
49、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基于哈佛分析框架
50、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51、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5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53、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54、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
55、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6、互联网金融下h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57、“营改增”对电力施工企业财务影响的研究
58、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59、青岛海尔财务分析与研究
60、g建安公司“营改增”的纳税筹划
61、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62、“营改增”背景下a建筑企业纳税管理研究
63、我国中小餐饮企业成本控制探究
64、基于“营改增”的现代服务业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65、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66、“营改增”对by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67、“营改增”对我国建筑业减税效应研究
68、作业成本法在快递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9、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70、“营改增”后hf物流企业税务筹划研究a
71、阿里巴巴并购的动因及财务绩效分析
72、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市场化转型研究
73、sy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研究
74、三一重工并购案例的财务绩效分析
75、m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76、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77、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实证研究
78、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79、南北车公司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80、a药业公司流动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81、m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82、hq连锁超市存货成本控制研究
83、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
84、基于财务协同效应的苏宁并购案例分析
85、政府会计信息公开研究
86、蒙牛乳业公司融资路径研究
87、hd公司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研究
88、基于哈佛分析框架比亚迪公司的财务分析与运用
89、嘉汉林业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90、贵州茅台股份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91、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92、erp系统在g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93、j医药公司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94、基于杜邦分析体系的yg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95、金风科技财务报表分析
96、中国pp网络借贷平台财务风险研究
97、苏宁云商与国美电器财务报表比较研究
98、bc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分析
99、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00、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保研实证论文篇九
:对于企业来讲,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权益资本与其他两种信贷资本及债券资本的有效配置无疑能给企业带来莫大的经济效益。经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及其制度环境等均能对资本配置有重要影响,但会计信息对资本配置的影响研究一直不透彻,缺乏实证方面的研究。在此机制背景下,本文将重点以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对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的微观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会计信息;资本配置;制度环境;实证研究。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长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挥过程中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信息滞后或失误等,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影响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信息问题与代理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会阻碍资本市场的运行,进而可能会影响资本配置。然而会计信息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两个问题,并能维持资本配置的正常运作。1.缓解信息的问题信息对于缓解信息有着重要作用,如:企业家和投资者通过签订合同来确保双方信息的保密性与公平对称性,从而减少信息的失误及不对称性等,信息问题提高了对监管的要求,信息在维持信息公平公正的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2.解决代理问题信息对于解决代理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在签订合同、董事会、信息媒介等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二)会计信息对资本配置影响的微观方面分析。
相关研究对其微观机制—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影响资本配置的出发点为两方面:解决信息问题与降低代理问题。将资本配置分为两部分: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从资本配置出发,根据会计信息的基本原理,将繁多渠道划分为了简单的两种微观机制,为之后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
权益资本是市场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就公司而言,它属于外部资金来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从而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
(一)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的作用。
会计信息能够解决权益资本配置中的问题,维持资本市场的运转,降低权益资本的成本,具体渠道如下:1.维护信息的公平公正性,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个公司应建立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认为交易可按公允价值进行,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了交易者的交易成本,进而增加了交易需求,最终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有效降低。2.缓解管理层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企业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层与管理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风险估计,从而减少投资者对企业要求的相关报酬,进而能够减少权益资本的成本支出。3.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和降低投资者对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投资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等,进而减少权益资本的成本。
(二)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作用的微观机制。
信息对权益资本配置的影响渠道有多种,据我们之前分析的权益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与代理问题,可将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渠道分为两部分: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之后两种效应再通过具体的方式分别作用于信息与代理问题,从而起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其中会计信息通过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微观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且信息效应可能大于治理效应,从而发挥主导作用。
(三)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配置的作用。
在企业中,会计信息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市场文化程度层面还是法律环境层面抑或是金融发展层面,会计信息质量都对权益资本成本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这说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市场文化在改革,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最终实证分析结果如下:经科学研究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的的地区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要大于低的地区;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要大于低的地区;在法律环境高的地区也是大区低的地区的,因此可以得出,制度环境度会计信息的权益资本成本配置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信贷融资是企业进行融资扩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通过与银行签订债务合约完成的。
(一)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资的影响。
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关信息,是企业中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置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降低信贷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如降低银行企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等。从而来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2.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很好地缓解信贷资本配置过程中出现的代理问题,比如,可以通过监督、约束企业行为,提高合约的执行力等渠道,来降低企业暂无成本。
(二)会计信息对信贷资本配置作用的微观机制。
由之前提到的理论可得,可将影响债务成本的渠道分为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且其影响渠道同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相似。
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在债券资本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质量如果越高,那么相对应的债券资本就会越低,企业获利就越大。同权益资本与信贷资本一样,债券资本配置过程中将微观机制分为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发现,与之对应的是信息效应占主导地位。总结本文以会计信息与权益资本配置的关系为重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表明了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与三种资本配置的密切联系,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对完善市场改革或提供全面信息起到了推进作用。
[1]韩少真.会计信息与资本配置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xx.
[2]刘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xx.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
摘要:
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完善,对于工业控制,成本核算,预算管理以及贸易交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计量管理作为重要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发展中愈加重要。通过对现状分析,根据计量优化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管理优化的方法,对石油化工企业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计量工作计量管理优化产品质量。
1、石油化工企业计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企业计量体系不统一,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使用的计量体系有以下三种,一种是从is09000质量体系中引申出来的所谓的计量确认体系;第二种是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60号文件中提出的包括质量监控,安全防护监测,环境监测,经营管理监测的计量监测体系;第三种是引自俄国,美国所提出的计量保证体系。由于我国企业采取的计量体系的不同,不一致,导致企业对计量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也存在差异,也使得计量工作开展的深度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1.2企业计量器具配置问题较多,影响计量效果。
由于我国企业计量管理还不成熟,计量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计量监测设备的配置不科学。在实际工作中,计量设备市场上型号较多,再加上采购上的缺陷影响,造成企业在选型上问题颇多,不但浪费了资金,还不能达到投入回报,影响了计量效果。
1.3计量数据调整不客观,奖罚制度欠缺。
由于部分企业计量部门和统计工作相关部门分开设置,造成计量部门收集、采集的数据经过多个部门的调整,评审,造成数据不够客观。同时,企业管理所采用的部分数据没有经过计量部门确认。而对这一问题,没有相应的有效的奖罚制度,也使得这一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同时也因为奖罚制度不完善,计量工作人员消极看待计量,影响到了计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优化计量工作的必要性。
2.1计量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的基础。
现在企业产品对于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的监控,成品产品的检验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数据的来源自然需要计量工作的支持,而没有精确的计量,就不会得到科学合理的数据,从而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质量。企业要想获得现代化生产,从粗放经济到集约发展过渡的愿景,计量工作,计量管理工作都将是这一愿景的基础。
2.2计量管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计量工作有其特殊性,并不能直接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使得计量工作容易被别人忽视。其实,计量工作是经营,降低能耗以及安全环保监测的基础,随着现在生产的现代化发展,计量数据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越来越重要,产品的生产现状都在计量数据上有着明显表示。计量是控制质量的手段,质量则是计量的目的。
2.3计量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大,降低成本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处理竞争和经济效益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计量管理在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企业经济核算、节约能源、成本与经营管理、技术进步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
3、石油化工企业计量管理优化策略。
3.1加强计量工作意识,健全完善计量管理机构。
计量工作不只是简单的经济活动,还是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计量工作的标准严格,涉及到的面较大。对计量工作的认识一定要深刻、统一,计量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和指导工作。不但要求计量工作人员要有法制意识,工作意识,同样要求相关部门,相关领导重视计量工作。同时,要合理科学的设置计量管理机构,做好机构的设置,划分好工作职责。工作人员有了较好的工作意识,再加上完善的计量管理机构,使其能为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和增加企业效益服务。
3.2科学合理做好设备采购工作,优化设备检定。
企业通过制定《计量器具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对计量设备科学管理,合理的采购,防止出现采购错误和偏差。采购计量设备必须有相应的合格证,采购部门要严格对设备的技术性能等进行监测,严格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对采购流程要持续优化,及时发现采购瑕疵,及时优化改正。对于计量设备数据的监测应更具科学合理,加强计量设备检查,及时发现故障,严禁经验,笔误,编造数据现象的发生。计量设备应及时更新,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不断优化设备体系,提高测量准确度。
3.3自主创新,持续优化和发展测量技术。
在计量工作时,要求保证校准方法合理科学,保证校准结果的权威性。整个校准过程要求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标准和检定规程,如果没有校准方法的计量设备的检定,要求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校准方法,编制校准手册,并且很好地执行推广。数据采集时,选择现代高科技手段,网络实时数据采集并且配合人工采集,对计量数据进行监督管理。计量数据分析处理中,对数据整理、划分、分析,形成计量数据报表。总之,要求选用有效的'量值传递方式,完善相应的检定规程,校准方法,提高企业的计量监测能力,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测量技术。计量工作应该根据企业发展和需要不断创新优化,适应企业的发展趋势。
3.4加强人员培训,优化人员整体结构。
人员是企业的命脉,产品质量的核心。对计量工作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最基层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计量管理人员培训要从作风扎实和工作态度,有序,有理的工作方式去培训去管理。要求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取得石油化工企业的《计量员证》。为了从整体上优化人员结构,单纯的培训还远远不够,要求工作人员进行自我学习,针对性的去学习,并做到不定期考核,提高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4、结束语。
现在企业计量工作存在很多缺陷,但是计量工作在企业中非常重要,对计量管理优化迫在眉睫。通过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加强管理制度,科学有序的技术发展和合理的人员优化,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实现成本降低,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齐永生.油田计量管理工作管理方法讨论[j].工业计量,,16(1)。
[2]曲秀英.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完善企业计量监测体系.价值工程,2010。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一
自从1968年ball和brown开实证会计研究(简称“实证研究”)之先河以来,实证研究迅速发展,并在西方会计学术界取得了主流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会计学者开始有意识地向国内学术界介绍实证研究方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逐渐增多,会计学术领域的权威刊物《会计研究》在1997年还专门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
纵览国内的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二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有利于我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解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下仅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和一些建议,希望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近年来的实证会计研究给中国会计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它对中国会计学的发展意义不可低估。目前,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己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从各个角度介绍和评价了实证会计研究,使我国的读者对实证会计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说早期的讨论对于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第二,一些敢为人先的会计学者首先开始了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尝试,他们带动了一批学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便研究人数逐步增加,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包括财务、会计、审计的各个领域都有实证研究的成果出现,虽然这些成果还只是初步的,但己经足以让人感受到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前进的步伐和广阔的前景;第三,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培训的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学者,这是我国会计学界的一笔宝贵财产,虽然在目前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还显得稚嫩,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他们将成为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主力军,假以时日他们中或许会有大家出现;第四,目前的实证会计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与实证会计研究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财务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和软件、数据库建设等,这些都预示着我们这一代人要为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打造一个扎实的基础。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规范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实际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的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实务。一个简单的类比是,如果你舅、一条河,实证会计研究告诉你的是以前人们是摆渡过去的,而规范会计研究告诉你的是应该从桥梁上过去,还是摆渡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证会计研究更重视科学性,规范会计研究更重视哲学性。
实证会计研究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瓦茨(rossl.watts)和齐默尔曼(jeroldl.zimmerman)认为主要是需求推动的,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1)信息需求,公司的许多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做出与会计报告有关的决策,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需要了解有关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2)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解释各种会计程序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实证会计研究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3)政策需求,政府在制订政策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人士都为了一定的目标不断进行涛说,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实证会计研究也符合了他们的需要,有时研究人员并不是有意为他们提供证据的,却被他们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对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需求没有美国那么强烈。在信息需求方面,我国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他们对会计信息本身就不够重视,更不用说是利用会计信息而得到的研究成果了;在教学需求方面,采用了实证会计研究成果教学的院校和教师还只是极少数,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我国在制订政策过程中的游说还很少,争论的各方也没有注意到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出现。这并不是说我国没有对实证会计研究的需求,比如说学者们对学术成果的追求就是一个重要的需求。近年来在实证会计研究的供给方面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证券市场的发展、数据的丰富以及相关学科的融大都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可能和基础,也降低了研究成本,尤其是一批年轻学者的加入更推动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所以,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由供给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需求推动的。
虽然实证会计研究己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从事这项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但人们仍然不停地间:实证会计研究到底有没有用?我们猜想他们所关心的是实证会计研究对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有没有贡献。回答是肯定的,只是贡献的形式有所不同。有些实证成果对理论和实务是有直接贡献的,但大多数实证成果不能直接作用于理论或实务,而只是有间接的贡献。一项研究(如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好比一堵墙,每一篇文章都只是一块砖,有些砖会被埋在墙里面,好像没有作用,但如果整堵墙可以撑起高楼大厦,那么我们就认为每一块砖都是有贡献的。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跨出一小步,“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论和实务也是有贡献的。我们相信“真理”是存在的,但我们并不知道“真理”在哪里,“真理”到底哪里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进步,在向前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客观环境是错综复杂的,实证会计研究中所用的数据是对客观环境的抽象,我们用这样的数据来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难免会顾此失彼,所以,每一篇实证文章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想做到十全十美是很困难的。实证文章应该允许批评,批评若能针对实证的过程(包括结论的解释),而不是以自己的逻辑对结论进行评价,则有助于实证会计研究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实证会计研究的哲学基础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它说明一个理论只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实证会计研究才会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我们注意到人们对研究态度和数学方法两方面的批评较多,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依靠数据来说话的,但研究的选题、方法和结论往往也会受到研究态度的影响,一个严谨的学者得到的结论会更可信。研究结论不仅要让别人相信,而且要让自己相信,后者是一个比前者更难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实证过程中,先经过了多次试验才找到最终的结果,而只对外报告最终结果,别人只看到最终结果当然容易相信,只有这些学者自己才知道选择这个模型只是因为它符合自己的结果罢了。规范的实证会计研究过程是先提出假设,再收集数据进行检验,而有些学者经常是先收集数据进行检验,再提出假设,这个过程已经违背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初衷。个别学者不端正的学术态度只是他的个人问题,而不能代表整个学术界,作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应该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驱使,这样的学者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研究结论。人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另一个批评是数学方法太过复杂,在做数字游戏,这在美国也许比较突出,我国大多数实证会计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还很简单,不存在过于复杂的问题,但这也提醒我们,数学方法是否简洁与实证研究结论的可接受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实证会计研究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广义的实证会计研究(empiricalaccountingresearch)也称为经验会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法:实验室实验(laboratoryexperiments)、实地试验(fieldecperiments)、实地研究或案例研究(fieldstudiesorcasestudies)、调查研究(surveyresearch)和档案研究(archivalresearch),所研究的领域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各个方面。但狭义的实证会计研究(surveyresearch)多指档案研究(archivalresearch),主要涉及关于财务会计的研究,也有一些关于审计的研究。另一个相关的概念(positiveaccountingresearch)只是档案研究(archivalresearch)的一个分支,研究范围比实证会计研究(empiricalaccountingresearch)小得多,主要研究经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我国的会计学者对方法论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更少,但方法论的学习对实证会计研究是有益的。一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通过动手才能够掌握,而不能从书本中直接获得,但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无疑对研究者是有帮助的。目前我国的研究者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主要参考己有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但这些文献只能教研究者们怎么做,而不能教会研究者们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样做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对于一项深入的研究来说,仅仅知道怎么做(how)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why),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再向前走。目前,我国还很缺少在方法论上对研究者们的指导。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三
201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5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6(国办发〔2012〕53号),再次强调:“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健康合格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不仅可以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同时也为高校以及教育部门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2研究总体状况。
通过中国知网以“高校体育教师”和“职业倦怠”、“工作倦怠”为关键词和题名,时间界定为2””3年-2”12年,共检索到62篇研究,去掉理论性的和重复发表的研究后,剩余34篇,其中硕士论文9篇。从被试选取的地域范围来看,研究较多的是从某省市区域内部选取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如北京市、上海市、宁波市、青岛市、南通市、安徽省、广东省、河南省等,没有发现跨省跨区域的对比研究。从调查对象来看,有2篇研究明确界定是公体部教师,3篇研究既调查了公体部教师,也调查了专业体育教师,其他文献中统一称呼研究对象为高校体育教师,没有做详细区分。从研究工具使用来看,关于职业倦怠现状的研究,一共有22篇文章使用了maslach的问卷(mbi),1”篇参考mbi进行了自编问卷,1篇没有说明问卷基本情况,1篇使用的是工作压力问卷。除使用压力问卷外,1篇使用的问卷结构为挫折感、情绪疲惫、过度工作等八个维度,其他32篇所研究的职业倦怠的结构完全一致,分别是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研究都从问题出发,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有些研究从原因出发,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还有些研究探讨了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离职意向、工作压力、自我概念的关系以及应对策略。
3主要研究成果。
3.1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从职业倦怠总分来看,研究普遍认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并不严重或处于中等水平,如游江波等人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李国良调查发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整体上虽然没有达到严重水平,但调查显示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开始具有严重的倦怠倾向。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看存在不一致,有14篇研究认为情绪衰竭最突出,有1”篇研究则认为低成就感表现最突出,其余文献并没有提出哪一维度最为明显。如王锋的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师的情绪衰竭相对突出,其次是低成就感和去个性化;张杰研究也认为情绪衰竭程度相对突出。侯雁春的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师低成就感相对突出,其次去个性化,情绪衰竭最低。明秋云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在去个性化方面不明显。综合以上研究不难看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突出表现在某一维度上,总体表现并不明显。
3.1.1性别因素。
涉及到性别的研究有2”篇,从职业倦怠总分来看,5篇认为男女教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姚向颖研究发现,男教师总的倦怠高于女教师。有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师性别因素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间也不存在差异。但仍有研究证明,在这三个维度之间男女教师存在差异,不同研究中男女教师存在差异的维度不同,如王恒等人的研究认为,在去个性化维度男性教师明显高于女性教师;余少兵研究发现,女教师的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教师;姚向颖则认为男教师在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都高于女教师。井玲则认为,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多体验到情绪衰竭,林闯的研究支持了井玲的结果。研究中,也有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些结果并不一致,认为这是被试取样不同的结果。这些结论不是绝对的,样本群体不同,样本所处地区不同等都会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有影响。
3.1.2教龄。
在涉及教龄差异的22篇研究中,差异不显著的有2篇,因为教龄阶段划分不同,差异显著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与性别差异一样,同一研究中,即使划分阶段一致,不同样本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比较一致的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低,而工作11-2”年最为严重,到了接近退休的时候又有所降低。这里也有不同看法,有研究认为,在教龄方面存在两个高峰,分别是6-1”年和16-2”年,而另一个研究认为,这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工作3-7年和13-18年。总体看来,教龄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
3.1.3学历、职称。
涉及学历的18篇研究中,有3篇认为学历差异不显著,有的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倦怠越严重,在这些研究中有5篇认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最高。但也有研究指出,专科学历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最高(游江波)。从研究描述来看,学历通过工作压力起作用,自我要求高,追求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涉及职称的有22篇,大部分研究认为职称的差异体现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上,有6篇认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严重,2篇认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情绪衰竭最严重,4篇文章认为讲师和副教授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助教和讲师。但也有3篇认为职称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没有产生显著差异。
3.1.4学校类别。
共有9篇研究涉及到学校类别,有研究发现,在情绪衰竭维度上,专科院校高于本科院校,低成就感维度上,本科院校高于专科院校。郝明则发现,专科院校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都比本科院校严重。就本科院校来说,研究发现二本院校职业倦怠感要高于一本院校。此外,研究还发现,高校体育教师的周课时、月收入、婚姻状况等对职业倦怠也有影响,如张薇发现,不同收入的教师在情绪衰竭、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苗文婷发现,周课时量在6课时以下的体育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低,周课时量在16课时以上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高。
3.2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共有7篇,包含工作压力、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离职意向、满意度和组织支持感六个因素。研究认为,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比较复杂,并不是传统认为的因果关系,也有研究认为,有些压力可以进入回归方程,而有些不能。这可能是由于压力的来源界定不同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中介因素。关于成就动机和离职意向,郝海涛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对职业倦怠是负向预测,避免失败的动机对职业倦怠是正向预测,追求成功动机所引发的离职意向可为低职业倦怠削弱。黄淑琳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工作满意程度高可以减少职业倦怠。还有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提示我们可以从增加组织支持和提高教师的自我概念减轻职业倦怠。
4未来研究展望。
4.1整合现有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实证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和相关分析为主,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因为取样不同导致结果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相反。仅有的两篇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综述类文献都是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进行的,缺乏数据上的整合。建议可以采用元分析方法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发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年代的关系,还可以综合这些文献中诸如性别、教龄等方面的差异,为以后的研究者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参考,避免重复研究。
4.2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
现有实证研究大部分是从职业倦怠的问题出发,只是在应对策略中提到“积极心态”用以干预职业倦怠,但是很少有人专门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研究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尤其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个人因素,因为任何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同样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条件下,教师体会到的职业倦怠却并不相同。今后应该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积极心理学中的个人因素进行研究,诸如心理资本,心理资本中的希望、工作投入等。以便发现职业倦怠与这些因素的关系,为教育部门和高校干预职业倦怠提供另一个视角。
4.3增强研究结果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进行干预研究。
现有研究大多数都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但是这些建议是不是适合高校体育教师?如何落实使用?效果如何?在研究中没有发现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今后的研究应该增加这些建议的应用性研究,换言之,一方面我们要将已有研究结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研究,尝试建立有针对性的干预机制,从体育教师入职就开始实施,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才能更好地为减少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以便更好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四
实证论文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科学的表达形式,对于学术界和社会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证论文的研究,可以更客观地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从而指导实践和决策,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在我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实证论文的方法论、文献综述以及实证研究的具体步骤,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方法论的重要性。
实证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是保证研究成果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基础。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我们要明确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变量以及假设等概念,并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统计分析以及结果验证等环节,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方法论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加规范、合理地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提高研究质量。
第三段:文献综述的价值。
实证论文的文献综述是为了了解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研究。文献综述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对研究领域进行了解和把握,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避免重复性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前人的理论框架和观点,扩展自己的研究思路,并对研究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深化。同时,文献综述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问题,为实证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段:实证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实际经验和事实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测量来验证问题并得到结论。实证研究的步骤通常包括问题的确定、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样本的选择和研究设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统计分析以及结果的解读等。在实施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统计分析技巧以及结果的有效解读,以确保研究的准确和可行。此外,我们还要灵活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势,以取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第五段:实证论文的价值和意义。
实证论文对于学术界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学术界方面,实证论文可以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帮助学者了解和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拓宽学术思路和研究方法。而在社会实践方面,实证论文可以为政策决策、管理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从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实证论文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总结:
通过对实证论文的学习和实践,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也明确了实证论文的重要性和价值。我的心得体会在于,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合理的研究设计,才能取得可靠和科学的研究结果。同时,要注重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的积累,才能对研究问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实证论文的研究和应用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五
xx大学管理学院夏令营组委会:
xx同学是我所承担的大三上期专业选修课程《实变函数》的学生,她一直是坐在前排听课,积极与我交流互动,很有学习主动性,会思考并提出她的.见解。为了准备大三上期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她还会经常问我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方面的问题,这更让我发觉到她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类比思考。最终,她获得了湖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以及全国预赛二等奖的成绩,是中南大学统计专业中的最好成绩。
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并懂得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促进自己对它们的理解,《实变函数》对本科生而言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她最终拿到了94分的优异成绩。我认为该生很有发展潜力,是个很聪慧的学生。若她来贵校深造,必将更加有利于她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
日期:.x
联系方式:xxxxxxx。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六
“学长,我大三了,面临保研,手里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该怎么办?”
“学长,好多夏令营申请材料上要求写学术水平,没有论文怎样体现学术水平?”
还有更加直接的:“本科阶段怎样发表学术论文?”
“保研没有论文有希望吗?”……。
被问及这些问题时,几年前我论文写作以及研究生推免的经历又浮现眼前。
1一类现象。
研究生推免夏令营,又被称为“保研夏令营”,最早可能要追溯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及以前,保研夏令营尚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以后,随着全国高校的大力推广,保研夏令营遍地开花,一时间数量达到200多个,涵盖大部分学科。进入,各高校保研夏令营数额总和早已破千,“211”、“985”工程高校纷纷开营,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每年这个时节,大三学子可能要同时穿梭于多个夏令营,南来北往,好不奔波。
通常而言,各大高校会在五六月份提前公布夏令营通知,要参加夏令营,需按照通知内容报名并提交材料,经过主办方审核通过后,方能被录取为参营人员。夏令营的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在此期间,主办方对营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查与评定,设有专门的笔试或面试。最后根据营员的各项考核结果,决定是否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可能不会直接告知录取结果,而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该加分可累计入九月份的研究生推免成绩或者考研成绩。
我了解到一些学弟学妹们,或因对科研论文撰写一无所知而垂头丧气,或由于误解夏令营要求,粗制滥造论文,甚至花钱请中介代发论文。针对此类现象,实在有必要解惑或纠偏。
2两点观察。
首先,夏令营推免与九月份推免之间的关系在调整。
在、左右,夏令营作为一种研究生推免方式,并不算主流,九月份的研究生推免才是大规模的研究生推免阶段。当时,九月份推免与夏令营推免属于一主一辅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即便夏令营申请失败,也有可能通过九月份推免去到心仪的大学读研。
20以后,由于夏令营推免的火爆,对于希望外推的大三学生而言,参加若干夏令营似乎已经成为了保研的“必备途径”。九月份推免和夏令营推荐已经从一主一辅演变成为了一辅一主的关系,这在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名校中尤为明显。这说明,如果想通过推免的方式进入到清北等名校,夏令营是首选;如果还将希望寄托在九月份推免,或许录取的难度就更大了。比如,浙大某学院,今年九月份推免大概接收100人,但夏令营就发出了100多个接收函,排除最后拿到接收函可能不来的学生,九月份推免几乎很难了,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夏令营推免已经挤占了九月份推免相当名额。
那么,相较于九月份推免,各名校为何如此钟情举办夏令营呢?我觉得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夏令营提前争取到优质的生源,也可以通过举办夏令营提高知名度。由于夏令营推免早于九月份推免,申请的优秀学生众多,自然是优中选优,往往都是各大学校成绩最出类拔萃的那一拨;且基本上有一周的参营时间,寓教于乐、形式灵活,方便主办方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双向选择。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的某些专业没有竞争力,九月份推免常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通过举办夏令营,可以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变被动为主动。
另一方面,希望外推的学生,可以通过夏令营提前拿到接收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且能更充分地了解实地环境,做出对自己最合适的读研选择。即便没有拿到接收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夏令营提前感受一下研究生推免的氛围,在与全国高校优秀学子的相处中,找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再为九月份推免准备。
鉴于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夏令营,且名校有将夏令营推免作为主要推免的趋势,有志于推免外校的学生,应当提早关注夏令营,以免错失了机会。
其次,发表论文的重要性被过分放大。
关于科研成果,各高校夏令营的具体表述是这样的:“提交证明科研潜力的成果”,这就意味着研究计划、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只要能展示自身科研潜质的材料均可。但目前科研成果被解读为了学术论文,并且它的重要性被过分放大,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将推免成功与否寄托在论文发表上,粗制论文数量泛滥。
另一方面,所发表期刊层次低劣,文章几无学术性可言。
粗制滥造,意味着论文很难被核心期刊所采用,如果细加考察,这样的论文或许都是发表在名不见经传的期刊上,层次比较低劣,文章更无学术性可言。这样的论文,我们俗称“水文”。既然是水文,为何还有期刊接受它呢?这可能牵涉到背后复杂的论文版面买卖市场。论文版面买卖的机构俗称“论文中介”,学生交的版面费,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滋养着这些中介。我认识的小池是广东一所211高校的学生,也希望保研。如果她能在学校界定的刊物上发表两篇文章,再加上不错的成绩和别的加分,保研是肯定没问题的。于是从暑假开始,她拼命查资料、写论文,试图写出这样两篇论文来。然后在面临发表的时候,她又疑虑了:“得知论文需要通过代理发表后,我联系了很多代理,推荐的都是水刊,当然也有比较好的,但是那种的版面费都要四位数,我当场就晕了。”
事后,小池放弃了发表论文的想法,在某论坛里写道:“其实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请人代写,要找中介的。能保上研当然重要,但是比保研更重要的是诚信,这是立人之本。或许我们还应该为那些论文造假的同学感到悲哀,他们得到的是保研机会,失去的却是诚信。”小池的只是个例,正是一批又一批为了推免的水文发表者,才助长了论文买卖的中介之风,学术净土也被玷污。
三个问题。
鉴于上述现象,以及我所接触到的一些案例,下面我将就三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研究生推免的自我定位。
读研不一定是为了从事学术研究,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相当多的学生在读研结束后走上工作岗位,而那些有志于从事学术科研的学生则会在硕士结束后继续读博。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推免的学生将直博当作了推免的捷径。但直博需要至少五年毕业,如果硕士读完就工作,普硕会是最佳的选择。普硕备受青睐,名额有限,导致竞争格外激烈,就出现一些对学术并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将直博作为外校推荐“曲线救国”的方式。
然而,这种选择实际上对自我伤害很大,学弟学妹们最好是在对自我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来决定外推的方式。否则,在直博过程中,对学术科研提不起兴趣,又被迫完成导师布置的一个又一个艰巨的科研任务,会十分痛苦。甚至因为担心毕不了业,压力过大而产生抑郁,所留下的阴影多年以后仍挥之不去。我了解到一个学生,通过直博方式外推到清华,但他本人并不喜欢学术研究,博士读得异常艰辛。名校博士不是能随便“混混”就能毕业的,个中滋味唯有自己体会。
第二,论文在推免过程中的作用。
各高校夏令营申请材料一般要求提交证明科研潜力的成果,这意味着研究计划、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只要能展示自身科研潜质的材料均可,但目前很多推免的学生将此臆断为学术论文,夸大了本科生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夸大了论文对于成功推免的重要,甚至弄巧成拙。
那么论文在推免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根据我的经验,论文的作用只是锦上添花,除非核心期刊十分优质的论文,否则在推免过程中未必就会因为发表过论文而被导师高看一眼。一方面,推免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热爱自己的专业,是否真心想做研究,导师不会因为没有论文而否认一个学生可能具有的学术潜质。另一方面,对绝大部分本科生而言,发表论文是极其困难的,导师对此也心知肚明。那些通过花钱发表的“水文”导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不经考虑地提交“水文”只会适得其反,导师会因此觉得该学生学术不规范、态度不端正,功利性强、喜欢投机取巧。
所以,不要花钱找人代写或者购买文章版面,不要轻易发表没有学术价值的水文,不要耍以量取胜的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此一堆水文,更似皇帝的新装,不仅为自己今后的学术生涯留下了污点,也会惹来导师的异样眼光。我始终认为,本科阶段应打好基础,对所学专业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找到一两个喜欢的方向,平时可以练练笔写写文章,文章只要写得好,哪怕不发表出来,也可用于夏令营申请材料提交。
第三,科研写作的基本心态。
科研写作一定始发于兴趣,“为赋新词强说愁”,写出的文章连自己也说服不了,就更难打动期刊编辑和评审老师。除了具备兴趣外,戒骄戒躁也是极其重要的,有些学生文章写作功利性很强,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浮躁的不好习惯。恨不得一周不到就出一篇新文章,而且还期望能发表到核心期刊上,又想快速写成,又想一鸣惊人,这事实上是一个无解题。
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心态,本科生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不是不可能,但没有“史湘云作诗”那股韧劲,很难办成。有些学弟学妹向我请教:“学长,推研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了,我想发表一篇核心论文,该怎么办?”我只能摇摇头,背后意思是“不要作此奢望了”。对事对物,时间都是公平的,春天播种,秋天才能结出硕果。在合适的时间里不去打算,在不合适的时间里又去谋求,该调整的只能是自己的心态。
四条建议。
夏令营推免能否录取,主要取决于递交的申请材料,以及面试笔试的表现,面试笔试取决于我们的知识积累和现场发挥能力。对于那些对学术具有浓厚兴趣,又坐得住冷板凳的学生,在科研写作时,我有一些浅薄的建议供参考:
一篇论文,最重要的莫过于选题。只有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如何选题,论文写作的书籍中介绍的方法太多了,譬如热点问题追踪法、边缘学科交叉法、补差法、延伸法。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如何选题,不是一个能从他人那里获知的事情,也不是可以通过技巧推导出来的事情,除非是“命题作文”,我们不得已去写,其他情况,即便他人告诉了我们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抑或我们推导出一个“空白地带”,都未必适合自己。饶有兴趣的选题,只能由平时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得来,由于置身于确切的理论或实践环境中,注意到了该问题,会去思考它存在的疑问,哪些方面还值得继续研究。基于此不断阐发和拓深,才是与自己贴切的好选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具有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真伪及重要性,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的写作类似于建造房子,需要购买原材料,需要设计好图纸。“原材料”相当于我们所能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在研究某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看看别人对此问题持有什么样的观点,他们通过思考获致了怎样的结论,他们的结论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值得完善和补充的地方,诸如此类工作,我统称为文献梳理工作。文献梳理工作属于前期准备工作,但必不可少,而且应扎扎实实地完成。“图纸”相当于写作提纲,提纲是论文的重要枝干,它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一般来说,期刊论文的篇幅在一万字到两万字,在写作之前,需要我们拟出基本的写作框架,包括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提纲拟成后,成文就相对容易了,再结合具体的思考将各个部分进行完善。提纲确保了论文写作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在我们完成了一篇文章初稿后,切不可急于投稿,应反复打磨文章,大到文章标题、摘要、结论,小到注释引用、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都不可马虎。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改出来的,当初稿写成后,往往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如果时间允许,先把初稿搁一搁,待脑子冷静下来再去修改。或者将稿件交给其他的师长学友修改,倾听不同的声音。修改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文章学术性、规范性和可读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术规范,若是引用别人的观点不加注释,或者断章取义、歪曲别人的观点,看似方便了自己,实际上为日后投稿埋下了一个个“地雷”。修改的过程,也考验着我们对文章的排版能力,简洁得当的排版能令人赏心悦目。
论文的选题、写作及修改,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一般可能长达一两个月,对此应有心理准备。论文的投稿时间则更长,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以上,到最终见刊等一年左右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希望能够在夏令营推免前发表出来,需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早作准备。即便没有论文,大可不必苦恼,前文也反复提到,论文的作用只是锦上添花,除非核心期刊十分优质的论文,否则在推免过程起到的作用不大。平时写的未发表的研究成果都能作为证明科研潜质的材料予以提交,效果是一样的。
我也不知道如何被推上了保研这条路,记得大一的时候坚定的是要去考研。可能因为两年下来,学分绩不错,还有一些科研成果,保研的选择才稍微有了些眉目。真正接触保研,还是进入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已成功保研的学长学姐们向我推介了相关保研信息。这段时间我回顾了本科期间的科研成果,有两篇尚且不错的调查报告,均获得过省级一等奖,但是篇幅过长,难以发表。除此之外,尚无拿得出手的好论文。因此很想集中全力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哪怕一篇足以。
恰逢当时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在请教老师这个选题是否可行的情况下,便沉浸在了论文写作中。仅仅是核心期刊论文就读了50篇以上,相关的专业书更是借了不少,借不到的就在网上购买,有时候凌晨一两点还和老师在qq上讨论问题。老师对我这篇文章的出炉启发甚大,文章一气呵成。老师给了我极大肯定,鼓励我向核心期刊投稿,最终被某cssci来源期刊录用。
对于本科生发表论文,困难程度确实是很大的,我们说写作要“厚积薄发”,而本科生由于尚处于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很难对某个专题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另外,很多期刊要求作者至少为博士研究生,甚至要求为讲师、副教授,这些门槛造成即便写出了一篇尚可的论文,也难以发表出去。但发表论文难,不代表就不存在本科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期刊,这样具备学术潜质、文章写得好,而且还发表在了优秀期刊的本科生我也见过一些。我之所以能在本科发表一篇核心期刊文章,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初步具备三样素质:喜欢钻研,富有创造力,吃的了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就尝试着摸索科研。可以说,对科研真的爱到骨子里,有时候为了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半个月泡在图书馆里,周围的同学难以理解我的疯狂行为,但是我却自得其乐。
系统规范地学习过论文写作相关课程。我在大二下学期时,选修了院系为本科生开设的《论文写作》《社会调查》等课程,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的学术训练对我日后写作帮助很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论文摘要的写作,不宜使用诸如“本文认为”、“笔者认为”这样的第一人称评价性语言,但很多本科生的论文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瑕疵。
有一位热心的老师作为学术的领路人。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论文选题还是论文修改,都得益于一位老师的帮助,如果没有她的指引,我会走很多弯路,而且会有很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老师作为经验丰富的过来人,给我们的建议和忠告都是切中问题要害的。
得益于以上三点,本科生阶段我便成功地发表出这样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它的发表给了我极大鼓舞,此后硕士三年,凭借着对学术的执着和一腔热忱,我又成功地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每一篇都超过了10个版面,最长一篇达到26个版面,这些论文或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或者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多次强烈感受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快乐。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七
众所周知,保研三要素是成绩排名、科研竞赛和英语,能否通过申请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成绩排名和英语了。
英语不论是对考研还是保研的同学都十分的重要,在保研的环节中,有很多学校在夏令营或者九推的时候都会对英语做出明确的硬性要求。小伙伴们递交过去的材料基本是由行政老师进行筛选,行政老师筛选出一部分才会给专业老师进行筛选。凡是英语达不到要求的同学,基本就会被直接筛出去。
对英语的严格要求主要是因为在之后的研究生的科研学习中,要求同学们能够很好的阅读的英文文献,跟老师做项目进行调研的时候会要求阅读英文文献,甚至写论文要求是全英论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有时还需要能够流利地进行英译汉。总的来说,研究生对于英语水平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需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好好在英语上下功夫,为自己的保研录取增加砝码,为自己点点滴滴三年多来的努力提交一个满意的答卷。
一、四级的基本要求。
大部分学校的申请都会对英语成绩有所要求,一般最少会要求通过英语六级,但也有少部分学校或个别专业只要求四级成绩。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要求四级500以上或者通过六级。对于只要求四级通过的学校并不多,比如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院等。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为例,即便六级没有通过只有四级成绩也有可能会入营,但是在确定优秀营员的.时候会按照六级是否达到不同层级的分数线进行加分,按照最终的总成绩进行录取,这对于只有四级而没有六级成绩的同学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学校只要求英语水平良好,未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等。
二、六级的基本要求。
如果六级没有通过,很多高校的夏令营可能都无法通过申请,这对于保研来说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要求425以上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山大统计、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对外经贸统计;厦大经院、北大统计要求450以上;浙大光华法学院、人大公共管理等要求460分以上。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是全英文授课,因此在招生的时候对于英语六级的要求会更高,比如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对于英语六级成绩的要求在600分以上,北大光华要求580分以上等。
三、如果六级不高或者没过的补救方法。
现在三月已经过去一多半,保研的小伙伴可以再继续报名参加今年六月份的英语六级考试,如果六级成绩不高,刚刚通过也有许多夏令营可以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南开统计要求六级425以上;即便没有通过六级,还是可以报名参加部分高校的夏令营,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六月的英语六级如果可以顺利通过,对于保研小伙伴的九月预推免的环节可以有很大的帮助哦。如果时间精力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准备雅思或者托福的考试,有雅思和托福的成绩对于夏令营的成功申请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呢,雅思成绩一般要求6.5-7.0左右,托福则是80-95左右,雅思托福每个月都可以考,出成绩较快,但是考一次的费用在元左右,而且托福雅思的培训费用大班年费1万~2万,小班2万以上,同时也有基础班和冲刺班之分,费用在5000元左右不等,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此,祝所有有梦想拼搏努力的小伙伴们保研顺利!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八
实证论文讲座是一场针对研究生的学术会议,旨在让后辈了解实证论文的论文写作要求和方法。在这次讲座中,我收获了很多关于实证研究的知识和技巧,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实证研究的本质和实用价值。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我的体会和感受。
一、实证研究的定义和特点
实证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证明经验事实的方法。实证研究强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要求研究者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以验证假设或确定关系。实证研究的特点包括利用客观数据、定量分析方法和统计技术,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二、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
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通常分为六个步骤:问题定义、文献综述、变量操作化、样本设计、数据分析、结论和启示。研究者需要先确定研究问题,并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的构建,然后应该明确要研究的变量及其测量方法,设计样本并进行数据收集,接着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归纳。最后,研究者需要总结研究结果,并就研究的启示进行讨论和展望。
三、实证研究中样本设计的重要性
样本设计在实证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关系到研究的可信度和代表性。样本应该是符合研究对象特征的,并且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进行随机抽样。样本大致分为全面抽样、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三种。全面抽样要求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随机抽样则要求研究者能够对目标群体进行分层,使用抽样器进行随机抽样,而方便抽样则无法保证样本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实证研究中,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全面抽样或随机抽样的方式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代表性。
四、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在实证研究中,数据分析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做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可以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性;相关性分析则能够确定两个或多个变量的相关性程度;回归分析则能够通过建立模型,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测量和预测。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有不同的用途,使用时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并且需要对分析过程进行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检验。
五、实证研究的挑战和发展
实证研究虽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数据获取的难度、样本代表性的问题、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实证研究需要借助从数字化数据、人工智能、社交网络等方面获取数据和建立新的分析方法,构建更加全面和客观的研究框架,以应对未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实证论文讲座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我深刻体会到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实证研究方法,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保研实证论文篇十九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所谓的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是相对部属高校和全国综合性高校而言,一般是指地市级中心城市办的多科性或综合性本科院校,他们大多数由原来的师范类专科学校或高职类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新升本科院校作为新生事物,有着潜在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与老牌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相比,他们有着相同的教学要求,却因为地缘差异和地方经济欠发达、条件不足、师资队伍的薄弱而使得部分课程的教学及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为例,浅谈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合格电子、通信人才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的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典型系统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三大主流技术:wcdma、cdma、td-scdma。这些知识覆盖了高、低频电子线路技术,信号的频谱分析,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后续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济、地缘、生源等原因,造成《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不准,条件不足。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一般由专科升格而成,本科教育办学历史短,对于本科生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定位不够准确,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移动通信技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院校只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且部分新升本科院校存在着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的现象,这种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取向,直接影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且新升本科院校多由师范类专科学校升格而成,对于新发展的专业实验设施少,条件差。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的前身一般都是高职高专,且所在城市多为二、三线地区,地域经济发展可能较为迟滞,本科办学历史短,但又面临着高校扩招,使其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且很多老师担任着多门课程多个班的授课,任务繁重,少量的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很多课程不能得到充分的准备,教学质量不佳,也造成教师自身业务不精的现象。同时也由于这种原因,使部分教师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久而久之,造成了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不能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师资体系。由于很多教师很少从事或者不从事科研工作,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教师队伍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经验,授课单调,理论过多,课堂效果差。
三、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少。
《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面广的基础课程。其涵盖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典型系统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三大主流技术:wcdma、cdma2000、td-scdma。但往往这些知识点需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完成,这不仅增加了教师教的难度,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有限的课时量与众多的课程内容构成了矛盾。再加上通信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几十个课时量更加不利于《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授和学习。
四、教学模式单调。
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单向传输——“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差,学生精神状态不好,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对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校企合作,加大专业资金投入,改进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与地方经济挂钩,加大与地方企业的联系,所开设的课程应与带动地方经济为目的。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学校可以开展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把三大电信营运商建设成为实习基地。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可以把学生分到各个部门跟班实习,特别是基站维护和基站监控,可以实行轮换制,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实践。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对地方经济的服务。
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资金投入,不断建设和更新通信技术实验室,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通信技术。为了节省开支,学校可以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协调,把其用不上的或者废弃的基站买下来,为学生开展通信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筹码。
二、精选教材,适当删减内容。
目前市场上《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材众多,不同的作者编写的教材侧重点不同,且有部分教材的知识点过于陈旧,技术更新过于缓慢,而移动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并在新一代的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则教材的选取至关重要,应与时俱进。同时由于《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课时量有限,面对众多的通信知识,授课老师不仅应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需将一些过于陈旧的知识有选择性的删减,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趋势。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可采取多元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互动教学,抓住两个主体。在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出一些设想性的题目,比如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预测,手机智能化的程度设想等,以提高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2)增加课外实训,适当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作为《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设计一些课外训练的题目,比如与通信相关的小制作,或者引入一些与通信相关的思考题和设想,让学生大胆思考,不断创新,同时逐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室“开花结果”。
3)与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在一些重点院校中,常可以看到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其实地方高校也可以开展与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实行“2+2”或者“2.5+1.5”培养模式,即基础通识课在地方院校就读2-2.5年,剩余2-1.5年到重点院校学习专业技术课。
4小结。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虽然有很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特别在教学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改革。基于上述教学存在的问题,新升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教学模式和人才引进的改革首当其冲。当然,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需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保研实证论文篇二十
实证论文是指通过研究和分析现实数据而得出的结论,以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作为一种科学性与客观性极强的研究方法,实证论文在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撰写实证论文,我深刻领悟到了研究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认识到了实证研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实证论文心得体会。
首先,进行实证研究需要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在我的实证研究过程中,我充分了解了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我选择了相应的研究方法,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读数据。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方法,我得以准确地回答研究问题,并得出可靠的结论。
其次,实证研究需要充分收集和分析数据。在实证研究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我充分调查了资料,采取了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等,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如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以验证我的研究假设。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得到了客观、科学且可信的结果。
第三,实证研究需要清晰的结论和推论。在我撰写实证论文的过程中,我注意到结论和推论的重要性。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我对研究数据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论。这些结论和推论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并能够解释实际问题。在撰写结论和推论时,我遵循了科学的逻辑和论证规范,确保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第四,实证研究需要考虑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实证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在我的实证论文中,我充分考虑了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通过研究结果,我针对实际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对实践有所促进。我的研究结果得到了应用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最后,实证研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实证研究中,我深刻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使我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审视问题,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和证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创新精神使我能够提出独特的研究问题和途径,为研究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和突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实证研究的核心要素,也是我在实证论文中所培养和展现的品质。
总而言之,实证论文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的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具备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充分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清晰的结论和推论。同时,实证研究需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考虑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通过撰写实证论文,我获得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和心得体会,深刻领悟到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和我在其中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我相信这种经验和体会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2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