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挖掘内心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记录经验,更是一种对自我成长的自我认知和反思。那么应该怎样写一篇有深度和独特性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回顾自己的经历,不偏不倚地记录下事实和感受。其次,要注重思考和总结,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结合相关理论和知识,将个人的经验和普世道理相结合,形成独特而深入的见解。最后,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心得体会,并注意结构清晰、语言精准,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把握主旨和重点。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是对一段时间内学习和工作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示。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一
唐山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976年,地震造成的伤亡严重,给唐山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伤痛。如今,唐山地震遗址已经成为了一处纪念场所,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最近我也有幸前往唐山地震遗址参观,并深受触动。
当我踏入地震遗址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和照片,这些名字和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次地震的惨痛。在纪念馆的展厅里,我看到了照片、碎裂的砖墙、损毁的房屋等各种展示,这些展示生动地再现了地震时的场景。我不禁心生敬畏之情,能够亲眼见证这些真实的历史痕迹,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地震带给人们的巨大灾难。
在地震遗址参观过程中,我不禁开始思考地震背后的原因和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力量,是人类难以控制的。然而,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地震发生后,我们不仅要关注灾后重建的工作,更要重视预防和救援措施的建设,为灾后救援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馆作为一处纪念场所,承载了历史的痛楚和人民的记忆。它在让人们缅怀地震遇难者的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安稳生活,和平的环境。通过参观,我们不仅深刻感受到了地震带来的痛苦,更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唐山地震遗址纪念馆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当今社会问题的契机,如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灾害防范等,希望通过这个纪念馆,能够增强人们的地震防范意识,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第五段:个人感受与结尾。
在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明白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是多么重要。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灾难来临,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出防范和准备,用行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类似唐山地震的惨剧再次发生。唐山地震遗址纪念馆的存在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反思,同时也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幸福和安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二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不仅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给整个国家带来了震撼。如今,我们纪念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多年,回顾这场灾难,我们不仅要缅怀受难者,更要从中汲取教训并总结经验,为今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启示和帮助。
第二段:思考灾害的可预防性
一场地震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亡,然而,通过挖掘汶川地震的所有信息,我们发现有许多迹象是可以提前预防的。例如,科学家对汶川周边地区特殊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和预测,以及对此前微震的纪录和数周前发生的密集地震的分析等。这些迹象若被高度重视,就能够在地震发生前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避免或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这个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注重科学研究和预测,并将科学成果融入实际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段:提升社会凝聚力和防灾意识
汶川地震,让全国人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面对灾难。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人,都积极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此次地震的救灾工作井井有条、有力有序,体现出我国应对灾害的协调能力和强大的力量。然而,我们也看到在灾前、灾中和灾后,很多人由于缺乏对地震的认知和防灾意识,在救援行动中遭受了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汶川地震告诉我们,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加强防灾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防灾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安全,还要关注整个社区和国家的安全。
第四段:加强灾后重建和心理疏导
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让人们无法忘怀,然而,在灾后的重建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勇气。通过国家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汶川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人们重新获得了家园。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人们所面对的心理压力和创伤。大规模灾害对幸存者和整个社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灾后重建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为灾后幸存者提供心理治疗和支持,使其能够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第五段: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
汶川地震教会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防灾减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公众都应该肩负起防灾减灾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该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企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学校应该将防灾教育纳入课程,并进行定期演练,而公众则需要增强自身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合作与努力,我们才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更好地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尾
汶川地震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损失,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思考和行动。通过对此次灾难的反思,我们应该认识到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只有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加强科学研究和预测,提升社会凝聚力和防灾意识,加强灾后重建和心理疏导,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纪念汶川地震,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我们的未来。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革命历史,寻访革命纪念地成为一种时尚。我也加入了这股潮流,近日去了位于北京的中国革命纪念馆。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观察和了解(300字)
走进中国革命纪念馆,我立刻被里面的陈列所吸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一座具有丰碑意义的雕塑,它展示了众多无名英雄为了革命事业付出的牺牲和贡献。在展馆的每个角落,都有精心制作的展板和实物陈列,记录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艰辛与付出。通过这些展品和资料,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历史,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革命胜利的艰难和伟大。
第三段:思考和反思(300字)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与革命英雄们相比,我这一代人的选择似乎过于平庸,缺乏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牺牲。我想革命英雄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除了因为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外,更因为他们能够将个人的福祉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第四段:学习和成长(300字)
在参观的同时,我也深受革命英雄们的精神鼓舞。无论是抗战时期的抗击敌人,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浴血奋战,他们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的奉献精神使我意识到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而且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气馁,而是要勇敢地面对,不放弃,勇往直前。
第五段:明智之行(300字)
参观中国革命纪念馆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行,它让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面对未来,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先烈们的付出和牺牲,更不能忘记他们为我们奋斗的信念和精神。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将会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这次寻访革命纪念地带给我很深的触动,让我对革命史和英雄们的付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将这些体会融入生活中,我们将能够更加坚定地走上爱国奉献的道路。我们要牢记历史,传承英烈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四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每当我们纪念地震时,我们都应该反思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我记得有一次,在地震纪念日的活动中,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和启发,领悟到了生命的宝贵和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次纪念活动的回忆和体会。
第一段:活动背景和震撼瞬间。
这次纪念地震的活动是在一个庄严而肃穆的气氛中进行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组织师生向遇难者默哀,并参观了地震纪念碑。这个纪念碑上刻着地震中的遇难者名字,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沉重损失。接着,我们参观了地震遗址,看到了破坏严重的建筑和无辜的生命,这一幕让我心如刀绞,对生命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第二段:生命的宝贵和珍惜。
在地震纪念活动中,我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地震无情地席卷一切,不论是年轻还是老年,无辜的生命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活在当下,告诫自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吵和恶劣情绪中。纪念活动的那一刹那,我下定决心要珍惜每一个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时光,不辜负掌声以及每一个鼓励的目光。
第三段:互助合作带来的力量。
在地震纪念活动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在地震来临时,互助合作是最关键的生存策略。纪念活动中,有一位地震幸存者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感激那些在地震中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这些人们的出现使他有了生存的希望。听到他的讲述,我深深感动并意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和互助是最可贵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地震虽然是破坏力巨大的灾难,但它也提醒人们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坚定了我关心他人和奉献社会的信念。
第四段:加强预防和安全意识。
通过参观地震遗址和聆听地震纪念活动的讲座,我对地震的破坏力和危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加强了我对预防和安全意识的重视。我们应该建立和加强地震预警系统,提高公众和学校的自救能力,为地震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准备。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的人遵循地震预防知识,减少灾害的损失。
第五段:通过纪念,“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在地震纪念活动的最后,老师还组织了一次让我们表达对遇难者的敬意和对地震纪念的祝愿的活动。我们点燃了蜡烛,默默地向他们致敬,并在心里希望他们安息。同时,我们也祈祷未来能免受地震的困扰,希望自己能够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次纪念活动使我对地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为坚定的信念,我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通过这次纪念地震的活动,我对生命的宝贵、互助合作、加强预防和安全意识有了更深的体会。相信只有通过深入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才能为未来的灾难做好准备,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对革命历史的渴望和对爱国主义情怀的追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观和寻访革命纪念地,走进那些寄托着无数英雄热血和革命记忆的地方。我最近也有机会参观了某一革命纪念地,深受触动和启示。本文旨在分享我在参观中的心得和体会。
参观革命纪念地是一次在历史长河中的心灵洗礼。站在纪念碑前,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炮火与硝烟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奋斗的艰辛和牺牲。通过解说员的讲解和实地参观,我了解到了许多曾经的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这些真实而又感人的历史场景让我热泪盈眶,更加坚定了我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第三段:接触历史给我带来的思考。
参观革命纪念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能思考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我们自己的责任。站在那些英雄墓前,我感悟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和安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仅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只有自己奋发努力,才能不辜负革命先烈的期望。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传承先烈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段:感悟历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寻访革命纪念地,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也可以对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回望历史,我们能看到无数英雄的成长和坚持,并从中受到激励。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想起当年那些英雄面对艰难困苦、敌人的层层打击时依然勇往直前的精神,这让我有了不屈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在寻访革命纪念地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只有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
第五段: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献花告别。
参观革命纪念地,最后一定少不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他们的告别。在纪念墙前,我庄严地驻足,怀着敬仰和感激之情,献上了鲜花和一份深深的敬意。那些英勇的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毫不犹豫地舍弃了生命,甚至是亲人和幸福。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追求卓越。
在这次寻访革命纪念地的过程中,我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和感受。通过了解历史,我更加明白了国家和人民以及我们个人所肩负的责任。历史教会了我们珍惜现在、感恩过去、展望未来。只有在不断追寻真理、发扬传统美德的道路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先辈们留下的光荣事业。相信通过寻访革命纪念地,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深入思考,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六
唐山地震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这场地震发生于1976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破坏。如今,唐山地震遗址成为了一处纪念景点,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地方,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历史的沉重。
当我踏入唐山地震遗址时,我被它所散发出的沉重氛围所吸引。在遗址内,我看到了废墟、残垣断壁以及纪念碑等,这些都是地震给唐山留下的残酷印记。他们不仅令人痛心,更让人体会到地震给这座城市造成的深远影响。站在废墟之中,我感到了历史的沉重,也深切体会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力量对比。
第三段:唐山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尽管遭受了地震的巨大破坏,唐山人民没有放弃,他们团结一心,积极抗击灾难。在遗址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记录了唐山人民在地震中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些人民的坚韧和勇敢令我深为感动,他们不仅恢复了城市的基本设施,更重要的是重建了家园,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气。
第四段:反思地震对社会的影响。
唐山地震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地的生活,它对整个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震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建筑的抗震性能,城市规划和灾害防控也得到了更为重视。在遗址参观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地震后改革和建设的消息,这让我愈发意识到地震所引发的反思是对人类进步的推动。
第五段:珍惜和平与生活。
唐山地震遗址的参观使我对生命和和平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地震的严重程度和带来的灾难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和幸福生活。同时,遗址也提醒着我们要对未来的挑战和灾难保持警惕,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个人努力,我们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安全和幸福。
总结: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是对地震带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的延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民的勇气。唐山地震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参观遗址,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和生活,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地震的防控和改革中,通过科学技术和个人努力,保护自己和社会的安全。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十多年过去了,纪念汶川地震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忆过去,深思未来。纪念活动不仅是对逝去的生命的哀悼,更是我们对汶川地震的恢复重建的总结和回顾。
第二段:继承和传承(250字)
纪念汶川地震是对逝去的生命的尊重和纪念,同时也是对幸存者的鼓励和扶持。这些年来,许多英勇的幸存者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投身到社会建设中。他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在纪念活动中,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向他们学习勇敢和坚韧,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段:悼念与感恩(250字)
纪念汶川地震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地震突如其来,瞬间夺去了那么多宝贵的生命。在纪念活动中,我们在心中默默悼念那些逝去的亲人和同胞,同时感恩我们依然健在的身体。这个时刻提醒我们,生命是脆弱的,珍惜现在、感恩拥有是我们应该坚守的态度。在纪念活动中,我们应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向那些为地震而牺牲的人们致敬。
第四段:警示与自省(300字)
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明的一面,许多无私的帮助和援助源源不断地涌向受灾区,让人感动。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出现了劣迹,虚假捐款、挪用救灾款项等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黑暗面,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警惕人性的弱点。在纪念活动中,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过去的错误,提醒自己要坚守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段:坚强和奋进(200字)
汶川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但它也激发了我们的坚强和奋进。地震之后的汶川重建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十多年来,我们遭受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始终未曾放弃,不断努力奋进。纪念活动应该是一个激励和鼓舞人心的时刻,我们要汲取地震中的坚强和勇敢精神,继续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结束语(100字)
纪念汶川地震的活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年度事件,它不仅是对逝去生命的礼赞与缅怀,更是对幸存者的尊重和鼓励。通过纪念活动,我们向历史致敬,对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团结与坚强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八
在现代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逐渐忘却了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然而由于历史的残酷和不可忽视的现实,人们对于那些革命纪念地的寻访和体验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几个寻访革命纪念地的名胜古迹,这使我对于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次寻访,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巨大牺牲。
第二段:感受与认识
首先,寻访革命纪念地让我感受到了革命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革命纪念地通常都是那些历史性事件的见证,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英雄的牺牲。而当我站在革命广场上,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我仿佛能够感受到英雄们的坚定信念和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他们始终抱着“为国家,为人民”的信念,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正是因为这些英雄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享受到如今的和平与繁荣。
其次,寻访革命纪念地让我认识到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在参观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当年革命斗争的照片和文物展示,了解了那个时期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通过对比现在的生活,我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那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换来的。当年我们的祖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幸福,流血牺牲,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这让我深感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那段历史的付出和牺牲。
第三段:对于革命纪念地的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在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坚持革命纪念地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这些革命纪念地不仅仅是当年革命英雄的陵墓,更是我们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然而,很多革命纪念地在时间和人为因素的摧残下,受到了破坏和遗忘。因此,保护和传承革命纪念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保护和宣传这些纪念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革命历史, 才能让革命的精神薪火相传。
第四段:思考革命纪念地的教育作用
通过参观革命纪念地,我深刻认识到了其具有的教育作用。在参观中,我看到了很多不同年龄的游客前来瞻仰英雄的墓碑和纪念馆。这说明了人们对于革命历史的敬仰和对英雄事迹的赞叹。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参观革命纪念地,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更能从中汲取革命精神的力量,培养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因此,我们应该将革命纪念地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注重将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年轻人明白历史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质。
第五段:结论
通过这次寻访革命纪念地的体验,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付出。革命纪念地不仅是对英雄的纪念,更是对历史的教育和对社会进步的思考。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革命纪念地,通过它们让更多的人认识历史,培养爱国精神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九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它瞬间能毁灭一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近些年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伤痛。然而,在每一次地震后,我们都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对生活的感激。下面我将就“纪念地震心得体会”这个主题,谈一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第一段:地震击中的是物质,但更是精神。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损失,更要承受精神上的煎熬。地震后的震撼和恐惧常常会陪伴着我们许久。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痛苦中,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互助。在地震后,身边的人们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无私地付出自己的力量,让我明白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第二段:地震教会我要珍惜生命和时间。地震瞬间将一切抹平,让人们猝不防的失去了亲朋好友。那些曾经怀抱梦想和希望的人,就这样消失在地震的废墟中。地震提醒着我,生命是如此脆弱,时间是如此宝贵。每一天都应该珍惜和感恩,要过得精彩,要为自己也为他人撒满爱的种子。
第三段:地震让我感受到了家园的重要。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地方,是人生的避风港。但地震瞬间将家园摧毁,无数家庭被拆散,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家的珍贵和重要。家永远是我们回归的地方,没有家,人就无所依靠。地震让我更加明白了“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的真谛,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惜家庭的和睦和温暖。
第四段:地震振聋发聩地告诫我要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产物,不仅会造成人类的伤亡和财产的毁坏,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我们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乱伐乱砍,不断扩张城市的建设,给地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破坏,这也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地震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的重要性,只有让大自然得到保护,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和美好的世界中。
第五段:地震使我认识到生活的坚忍和敢于面对困难。地震瞬间将我们推向了抉择的十字路口,不敢面对困难的人只能一蹶不振,而有勇气面对困难的人才能在逆境中找到生活的希望。地震让我明白了要坚忍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只有积极面对困难,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总之,地震是一场惨痛的教训,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宝贵,让我们珍视家庭和珍惜自然的美好,更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坚忍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只有通过每一次地震的教训,我们才能更加懂得珍惜如今的幸福,更加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
唐山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着极其深远影响的灾难性事件。40多年来,唐山地震遗址成为了记载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追思及警戒未来的一座纪念地。我有幸能够亲身参观唐山地震遗址,并在此学习到了宝贵的生活智慧和对未来的思考。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地震的惨痛揭示了生活的脆弱。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我被眼前呈现的惨景所深深震撼。废墟之间,横七竖八的碎砖断瓦,摇摇欲坠的残垣断壁,以及凄凉的废墟上昔日生活的痕迹,这一切都让我明白生活是如此脆弱。唐山地震给人们留下了一道道伤痕,让人们对生命的可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二段:地震遗址体现了抗震精神的伟大。
在唐山地震遗址,人们不禁被记录下来的那些英勇抗震的事迹所感动。无数英雄般的人物在地震中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拯救了家庭的幸福,为可怕的地震带来了一线希望。他们的神勇事迹更让我明白了抗震意识的重要性,也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和灾难时勇往直前。
第三段:地震遗址警醒着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让我意识到,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唐山地震遗址不仅让我们想起了那场惨痛的地震,更让我们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对策略。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稳定而忽略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威胁,而是要时刻保持警觉,并做好防灾准备。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让我感受到环境的重要性。唐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给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为了未来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五段:地震遗址唤起对亲情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珍惜。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我被那些悲伤的亲情场景所打动。无数家庭在地震中被撕碎,亲人的离去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思念。这让我更加明白了亲情的可贵和生命的无常。地震的教训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让我们更加坚定走好每一天的决心。
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活动中,我通过观察和思考收获了许多。地震的可怕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脆弱,而英勇的抗震精神则鼓励我们勇往直前。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时刻保持警觉。地震也让我们思考环境的保护问题,以及珍惜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唐山地震遗址的纪念活动揭示了许多生活智慧,唤起了我们对未来的思考。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坚定了生活的态度,珍惜每一天,为未来创造美好。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一
14年,岁月的齿轮缓缓地滚动轴承,向逝去的生命念佛祈福,祈福在地震中为爱奋不顾身的爱心天使,愿他们因心充满爱而被世界温柔以待,而被上帝所眷顾。祈福为地震中逝去宝贵生命可爱的人们,在人生的另外一个国度,过得风平浪静,闲适自由,不再有狂风怒吼,不再有天崩地裂,不再有人走茶凉。
犹记得用爱筑成钢铁之躯的年轻妈妈,瘦弱的身躯因为母爱而变得无比刚硬厚实,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撑起了一片晴空,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一条短信,一份祝福,是她留给儿女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也是延续生命最好的载体。孩子,愿你,好好的活下去,别回头,向前看,带着妈妈的爱,勇敢的前行,好好的把妈妈的生命在你的身上延续和释放母爱的煜煜光辉,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愿你,从此,不再孤独,不再寂寞,愿阳光从此照亮你心底里最阴暗的角落,做一个像妈妈一样勇敢,博爱的人。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二
2008年5月12日既是汶川、北川8.0级大地震纪念日,也是中国防灾减灾日。
xx年前的5月12日是个黑色的日子,所有的中国人,都处在强烈的震惊和悲伤当中,一瞬间:无数的笑容化为死亡,无数的快乐变成了悲伤,无数的欢歌变成了哀歌……时间永恒地定格在14时28分04。
一时间整个汶川、北川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然而生命又是如此顽强,天摇地动之时,是你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死亡的屏障,保护住那更多的生机。
107小时的深埋,怎能摧毁人的意志,顽强的人们,重燃了生命之火。“不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要找到你!找到你!一双双颤动的手掌;一对对无助的眼神;一场场绝望的生死离别;一条条奄奄一息的生命。
爱的真谛让我们联系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担当与力量,刹那间无数爱心飞向四川。心灵的呼唤是我们感受到对生命的无限渴望。
然而时间就象流水一样,转眼间,今天便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我们纪念这个日子,不仅是追思逝者,也是要祈祷灾难不会再一次重演。
十年风雨同舟催人奋进、充满希望!“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凝聚成了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正是一次次灾难的考验、一场场人间真情的倾注,砥砺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着中国社会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前行。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三
时间过得真快,每年的5月12号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汶川,转眼间又到了这个特别的日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超强地震!整个县城夷为废墟,整个中国都给震动了!
我记得当时才20多岁正在上海打工的第三年,当时还是个懵懂的小伙子,转眼间15年过去了,已经变成了大叔,时间抹去了大地的伤痛,却抹不掉人们心里的疼,当时大半个中国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也包括上海!
也许只有经历了大灾大乱的人才能深刻地诠释什么叫温暖,一时间全中国都动员起来,捐款捐物,做志愿者……所有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奔赴汶川!那时候大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今生今世永不忘怀!致敬汶川人民,致敬中国军人!致敬所有帮助过汶川建设的人民!
你们是最棒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如今盛世如你所愿!
15年过去了,今日的汶川已是车水马龙,一片生机向荣的画面,我想这也是你们想见到的吧,愿逝者安息生者自强!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四
今天是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心怀感恩,伤痛不曾遗忘,更要勇敢前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纪念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心得体会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以坚强面对灾难用笑容迎接未来】。
5月12日,让人想起12年前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这场8.0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人民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大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所在的四川大邑县距离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直线距离不到60公里,虽然这场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人们的记忆依然是刻骨铭心。
天灾无情,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间大爱。大地震时的感觉,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山崩地裂,满目疮痍,比灾难影片里的更震撼更真实,因为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来了,各国各地的医疗队来了,志愿者来了,救援物资来了。人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火热激情,看到了抢救生命的感人事迹,看到了催人泪下的互助场面。那些日子,每天滚动播放的实时新闻,排队捐款捐物的场景,令每一个人泪目。我们由衷地感觉到,天灾虽无情,人间有大爱。
劫后余生,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地震是一场灾难,毁灭的是建筑,夺去的是遇难者的生命和受伤人员的健康,但这灾难凝聚了人心,焕发了无穷的力量。在灾后重建中,我国对重灾区实行一省(直辖市、自治区)援建一县(区),内蒙古自治区对我县实施对口援建。在震后的两三年内,我县具有现代气息的新体育馆修起来了、宽敞笔直的“内蒙古大道”建起来了,很多人走在这条“内蒙古人民用养羊的钱给咱们建的”大街上,会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2014年内蒙古的土豆滞销,我县积极联系拉回了大量土豆,全县人民一听说是内蒙古恩人的农产品,没有人讲价,很快抢购一空。那段时间,大邑人都换着花样快乐地吃着土豆。
勇敢向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美好。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们,擦干眼泪,很快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大潮中。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灾区所有的医院、学校全部按高抗震级别新建,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突飞猛进,生产生活秩序很快步入到正常轨道上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一路提升。很多人都说,“这场灾难让我们更加清醒,让我们感觉到生命是如此宝贵,生活是如此美好”“党的政策这么好,对咱们灾区下了这么大的力气,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现在,走到大街小巷,走到乡村田野,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勇敢和自信,都是乐观向上,欣欣向荣!
【写给“5.12”:愿为堂前燕飞入新汶川】。
12年前的5月12日,是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一个日子。一场空前惨烈的地震共造成了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这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到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一刻,山河呜咽、天地同哀。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华民族面对重大灾难展现的空前凝聚力和永远生生不息的“民族之脊”。
难忘冲锋在最前线的那一身“军装”。面对灾难,人民解放军永远都是逆向而行,迎难而上。天灾面前,解放军直奔抗震救灾一线,创下短时间内运兵10万的纪录;“空降兵十五勇士”的生死盲跳,更是给全世界展示了什么叫“亮剑”精神。“军人不是为立功而战,祖国和人民需要时必定义不容辞”,他们的朴实话语,带给受灾群众温暖和希望,更让“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男孩程强们有了人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难忘屹立在最前沿的那一面“党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讲政治、有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核心要素,也是作为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和第一要求”。在地震现场,共产党员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而是人民群众的安危,更有众多救灾队员火线入党。党旗就是阵地,党员就是战士。在天灾面前,地震成为了党性的大熔炉和试金石,而在汶川一线的众多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最终才能百炼成钢。
难忘回荡在海峡两岸的那一声“兄弟”。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救援队伍纷纷赶赴灾区。更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宝岛台湾的红十字会救援队。仅仅截至5月21日,台商、台胞向国台办、海协和各地台办捐款金额约人民币7.5亿元,同时还捐出一大批救灾物资……在大灾大难面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所有炎黄子孙找到了深深的认同感,更让海峡两岸对于实现祖国统一有了更加强烈的自信和动力。
难忘上演着凤凰涅槃的那一座“新城”。从2008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10位农民工自驾农用三轮车赴汶川抗震救灾,到现在转瞬12年过去了,始终在全国人民心中牵挂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起,在党和政府的高效组织下,干部与群众、国企与民企、社会组织与个人,上下同心、多方联动、并肩奋斗,汇成了团结协作、发展振兴的洪流。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
愿为堂前燕,飞入新汶川。
这一次燕子归来,带来的不再是曾经的伤痛,而是家园重生的温暖和感动。
更重要的,是“有国才有家”的那一刻思考和人间大爱长存的那一份光明。
【让“汶川精神”在“小康”路上绽放】。
说是转眼间,其实也漫长。那一场山河破碎、悲痛欲绝的浩劫——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了,当年地震中出生的孩子,都已经快小学毕业;当年的那些勇敢的孩子,如今已奔赴祖国各条战线,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12年来,我们从未曾忘却那惨不忍睹的场面,那举国,乃至举世出动的救援。地震中凝聚起的那种空前的“中国精神”意义之深远、作用之长久不言而喻。今天,在这片充满坎坷与希望的土地上,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脱贫攻坚正在进行。在这场战斗中,我们依然需要那不朽的“汶川精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爱国”“奋斗”成了我们的热词。党史专家沙建孙在《难忘的启蒙》中回忆自己的启蒙老师时,说老师们教导他: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把“爱祖国”放在了第一位。在汶川地震救援活动中,那一批批志愿者们,正是具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才会那样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四川,并且全身心投入“战斗”。如今脱贫攻坚更需爱国情怀。把一片爱国之情演绎为脱贫攻坚的斗志,才会战无不胜。
是呀,将当年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奋斗,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怀运用到“为人民服务”之中,让伟大的“汶川精神”延续为脱贫攻坚的源动力,夺取这场战斗的全面胜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大灾有大爱”,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也是最值得推崇的美德。正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温暖了汶川同胞饱受创伤的身体和心灵,构建起一条条“抗震救灾”的钢铁长城,再大的困难在“爱”的面前都是那样得不堪一击。
在脱贫攻坚中,这份对百姓的爱心尤为重要。关心群众,让爱心流淌,攻坚就会事半功倍,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速度就更快。古人倡导“心底无私”,但只有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凸显。君不见,在救援中,无论官兵还是农民、学生,无论百姓还是领导干部,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武器,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得酣畅淋漓,谱写着一曲曲“大爱无疆”的颂歌,“爱党爱国爱民”的颂歌。
当然,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怀揣私心,在“地震”中还想发国难财;也有的在扶贫工作中优亲厚友,甚至中饱私囊,失去了原则……这是与“无私奉献”截然相反的行为,势必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唯有做到“心底无私”,才在脱贫攻坚中撸得起袖子,甩得膀子,迈得开步子,走得出辉煌。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面临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来不得半点泄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汶川地震中展现的迎着困难上的坚定意志,当在脱贫攻坚中发扬光大。
灾难远去,精神永存;脱贫奔康,拔寨攻坚!我们悼念同胞,祭奠英雄,更需要继承和发扬“汶川精神”,热爱祖国、传递爱心、无私奉献,并以高昂的、乐观的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脱贫攻坚之中。还有一年,我们的脱贫攻坚就将取得全面胜利。在这关键之年,我们要针对扶贫脱贫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聚焦目标任务和精准要求,进一步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确保按质按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让伟大的“汶川精神”在“全面小康”的路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迎接新时代那一轮轮崭新的朝阳!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五
”那年,我大你俩岁,今年我大你十一岁”,日历又翻新到5.12日,汶川大地震,九年了,九年或许可以抚慰伤痛,却抚不去思念与记忆。不管时光荏苒,不会忘的就是不会忘,那些山河破碎,触目惊心却又感人至深的画面。
十四年前,我还是个高中生,虽还青涩,犹记得人民空降兵带着遗书从5000米高空的舍身一跳,记得解放军满身伤痕满腔疲惫却没有抱怨的样子。军人累到在废墟上,军犬爪子刨地刨出血。
那一天,走在街上,全市所有的车停下来鸣笛默哀三分钟,阳光晃着眼睛感觉想哭;那一天,让我见证到了祖国的众志成城,温总理的”多难兴邦”。
那一年那一天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那些逝去的人告诉我们:活着真好!
九年后,如今的我已经是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一个要害单位的岗位司机,特殊的岗位让我更加明白安全的重要性。瓦斯抽放站,地面大型设备集结地,加压泵、真空泵、气柜是我们的岗位三宝。岗位司机每天主要职责就是认真巡检,看好这些大型宝贝。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岗位知识,应急预案,努力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做到保运行,零事故,安全生产。
汶川大地震的生离死别告诫我们生命的脆弱与可贵,而安全就是保障我们生存的根本,只有安全生产用心工作,我们才能享受生命,有了生命,我们才能陪伴家人爱人朋友一起走过这美好的人间岁月。
致敬汶川大地震中的英雄。
致敬珍爱生命的人。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六
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日,虽然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日,虽然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七
优秀作文推荐!那一年的那一刻,我还在十四中学读高二。当时我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午自习,突然教室里的'吊灯开始摇动,课桌也感觉被人踢了似得移动了一下,但是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我们而言,并没有感到什么异常,都以为是后面的同学恶作剧故意摇桌子,照旧在教室里写作业。午自习后的第一堂课刚好是地理课,地理老师刚进教室就告诉我们,就在刚刚14时28分04秒,四川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当时还在纳闷:四川地震怎么会影响到我们?那时哪里知道,这场地震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还包括我的许多同龄人。
地震发生后,当因为正在读高中,一直都不给看的电视,在那期间都总是打开着,全校都在关注,全中国都在关注。每个人都在捐款,家长都会多给钱还说着“多捐点儿吧”,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帮助受灾人民。让人感动的更多的是坚强不息的精神,“能听见说话吗?有人吗?”电视里播放的新闻,每救出一个人,我们都跟着鼓掌。听到有人要截肢,心都跟着揪一揪。可乐男孩,敬礼男孩,猪坚强……是沉重灾难中的一抹阳光,一抹光彩。解放军精神,白衣精神,带给我们安全感。一直都记得那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时光飞逝,竟然已经十四周年了,大地的伤疤已经愈合,人类挺过伤痛,但会记住伤痛。新冠疫情,汶川地震,让我感受到了,灾难会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进,也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人在灾难面前从不服输!要相信不管怎么样,背后都会有强大的祖国支撑。中国人民真的很了不起,这十四年中国人经历了很多,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在挫折中越来越强大,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国人民都是自己的英雄,祖国大好河山,在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中一定会越来越雄壮。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八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如今距离玉树地震发生已经过去十周年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念缅怀玉树地震十周年心得体会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三江之源见证“浴火重生”的中国奇迹】。
十年前的4月14日,一场地动山摇将一座高原小城瞬间吞没。光阴荏苒,转瞬已过去十年,十年淬炼、十年新生;十年众志成城、十年砥砺奋进。如今,奔流的巴塘河,把沉痛埋向历史深处,也把绿色江源的梦想激荡在雪域高原天空;千年的唐蕃古道、修复如初的古迹,已经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倾诉着“涅槃重生”的沧海桑田。在这10年间,“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在三江之源见证出无与伦比的中国奇迹。
速度就是生命,“中国速度”驰援“大地之殇”,造就守望相助的神话。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7.1级大地震撕裂了万山之宗的灵秀之地、撼动了整个华夏大地。刹那间,山河移位,满目疮痍,这颗高原明珠被灾难笼罩、失去了光泽,形成了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全国把分外关切的目光、守望相助的力量全部凝结到三江之源,与时间赛跑、跟死神抢人,进行了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灾行动和重建工程。震后第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物资善款汇集到灾区,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施援;中央在震后作出对口援建的部署,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人员、物资源源不断地向玉树集聚……这些闪光的瞬间如同时光机般,带着我们重温那些令人动容的感动,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一双双坚定的眼神、一个个逆行的背影。今天,一起向永远被掩埋的2698条生命致哀,向奋不顾身的救援英雄致敬,向大爱无疆的手足同胞致礼!
力量就是希望,“中国力量”改变“满目疮痍”,催生浴火重生的新姿。十年间,地动山摇摧毁了一栋栋房屋,却毁不掉中国力量的根基;天灾撕碎了玉树的春天,却击不垮华夏儿女的精神。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再到发展振兴,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全面完成了投资447.54多亿元的1248个重建项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玉树速度”“玉树奇迹”,夺取了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展现了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的崭新面貌。这是一个战天斗地的奇迹,从10年前的今天起,短短三年,玉树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宏伟工程;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变,10年间,一个社会主义新玉树浴火重生,在雪域高原傲然挺立;这是一次朽木生花的新生,从废墟中走来的玉树站起来了,玉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曾经满目疮痍的玉树已涅槃重生,孕育着新的生命和希望,以新姿态傲立三江大地,向世人展示了踏平坎坷、荡涤尘埃的强大“中国力量”。
担当就是支柱,“中国担当”凝聚“必胜信念”,书写生机勃发的未来。十年后,格桑花又开,酥油茶飘香。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如同大江大河的“中流砥柱”,一旦有惊涛骇浪袭来,就越发巍然挺立,展现平波镇浪的巨大力量。一个国家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主心骨越是坚强有力,就越能凝聚风雨无阻的力量。无论是救灾支援的危急关头,还是灾后重建的高光时刻,都展现出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零距离的担当,诠释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从救灾援助、过渡安置到恢复重建、发展振兴的飞跃发展;正是有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立起了一面面旗帜、一个个标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凝聚起灾区群众克难而进的必胜信念。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举国携手、握指成拳,与玉树一道,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玉树地震与这些年来我国经历的许多风险挑战一样,对我们国家,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次大考。玉树抗震救灾的胜利及其蕴含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年不长,大爱同心、抗震救灾犹昨日;十年不短,感恩奋进、自强不息向未来。十年间,地震的强大破坏力在高原净土上划开的伤口已经缓缓愈合。上一个十年见证了“涅槃重生”的中国奇迹,下一个十年,我们深信这片土地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震撼。
【“十”年不负“玉”汝于成】。
10年前,一场7.1级的大地震倾轧了青海省玉树市。那一天,美丽的玉树成为一片废墟,大地崩裂、山河俱泣。10年后,一座雪域新城拔地而起,如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活力与希望。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马克思曾对女儿小燕妮说过,幸福是斗争,不幸是屈服,最不容忍奴颜婢膝!十年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华儿女没有屈服,我们举全国之力进行生死营救,无数救援英雄逆向而行,用行动、用血泪向大地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现如今,一个经历过风霜洗礼的新玉树屹立在江河源头,她是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是展示藏区城镇建设新成效的典范,她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苦难是试金石,持之以恒才能锤炼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意志。从非典到地震再到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冠病毒,哪一次不是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然而我们从未低头,华夏儿女坚韧的品格一脉相承,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坚信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只要坚持不懈,便能永不停歇。
“骐骥千里,绝非一日之功。”时间是有魔力的,它给予我们伤痛,也给予我们新的希望。“90后”这批在10年前被保护的青年,在今日,已经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从“被保护者”到“保护者”,角色转换之间交付的,是前辈们递出的时代的接力棒,是责任,也是希望。中华民族滚石上山,艰难险阻何止万千,我们要心怀希望,奋勇向前,传递好时代接力棒,我们虽会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风险和考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怀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心态,写好新时代的答卷。伟大的中国人民,自当光芒万丈、辐射寰空。
【弹指一挥间玉树繁华如旧】。
近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文章,纪念青海省玉树灾后重建十周年,引发广大人民关注。可以看到,走在玉树市的街头,繁华的商业街道,鳞次栉比的民居、气派的格萨尔王广场……无不展现出玉树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画面。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当时的众志成城,到今日的欣欣向荣,只用了十年的时间。由此可见,这次疫情的创伤也很快就会痊愈,我们的生活会一如既往的平和,会更加地繁华向上。
在历史的长河上,我们不畏艰难,在困难中磨砺自己。从清朝末年的落后挨打,到起义斗争中的万里长征,我们中华民族一步步从艰难困苦中走了出来,凭借着一身傲骨与满腔热血,在最艰难的岁月中挺了过来。无论是十年前的玉树地震,还是当下面临的新冠病毒,我们都会齐心协力去面对,鼓起勇气去征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过,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你我皆应如此,无论是寒窗苦读金榜失利的学子,还是身居险境打黑除恶的民警,还是三尺讲台喉咙嘶哑的教师,还是身着白褂持手术刀的医者,或许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但这正是逆风飞翔的最佳时机。我们中华民族便证明了这一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黑暗的探索中,我们愈挫愈勇,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总在历史课本里能看到,井冈山起义、万里长征、挺进大别山等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惊心动魄,让莘莘学子不禁感概这历史的荡气回肠。官僚主义的压迫,帝国主义的打压,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革命先辈们却从未放弃希望。诗人顾城曾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用来形容当时先辈所经历的岁月再合适不过。在经历种种困苦后,在伟大的毛主席的带领下,旭日东升的曙光普照大地。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鼓舞中,我们在黑暗中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90年前的革命斗争便是如此,10年前的玉树地震也是如此,当今的新冠疫情的斗争更是如此,在未来千百年间的发展中,我们还将如此,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当今的时代下,我们奋勇向前,只为中华昂扬向上。在中国持续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都是如此执着地热爱生活、休戚与共。无论是国际疫情的互帮互助,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拿破仑曾经这样评价中国:“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他觉醒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而现在,雄狮已经慢慢觉醒,旭日已经昭昭东升。从奥运会的“披金斩银”,到“青蒿素”提取成功,从10年来的玉树建设,到当今疫情防控的“优秀答卷”,我们是谦虚的民族,但我们却最有理由自信,自信来源于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道路,来源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源于我们传承并继续弘扬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敬畏生命,我们铭记伤痛!我们知道坚守,三江源茫茫雪域,十年间从撕裂的伤痛发展到了欣欣向荣的闹市,今日,我们从紧急的新冠疫情恢复到了安全发展。谁知十年后的未来,又会遇到怎么样的困难,中华民族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朝气蓬勃的状态,会是以怎样的一个大国姿态来迎接未知的挑战,这一切需要你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来绘就民族民生民心的美好画卷。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九
优秀作文推荐!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已经14年过去了,然而就在14年前的今天,有许许多多人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人正在公司上班,有的人正在坐在教室听课,有的人在在操场嬉戏打闹,有的人正在路上行走,总之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着不同的事情。但是随着一声巨响,地震山摇,高楼大厦瞬间垮塌,不断的尖叫声和混乱,人们这才意识到地震来了。
想想自从1976年经历唐山地震之后,三十二年之间人们就再也没有受到任何地震的侵袭,以至地震这个概念已经慢慢的从人大脑中被抹去,人们向往着未来科技的时代,人们奔向未来小康的社会。基本上每个人都在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信心十足的奔跑在大街小巷以及各个角落里,人们可以相信自己前面的路途是光明的,人们对于自己未来充满自信和盼望,进而展望自己越来越强大的“母亲”。
但是汶川地震好像一个晴空霹雳出现在中国的上空,想想多少世纪了,人们依旧抱着“人定胜天”的口号在建造属于自己的巴别塔,但是多少年来人们受到上帝之手一次又一次的干预,以至于每一次都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代价。从当时出现在示拿平原的人类,到14年前经历汶川地震的人们。正如有人所说:面对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已经疏于对地震的防患。我想我们常说好了伤疤忘了疼,大概就在表达着这样的一种意思吧!
14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对于生死问题抛之脑后,多少人依旧信心十足沉浸在自己的对未来的盘算和计划里,新的科技产品不断的涌现时常,追求自我的文化如同潮水般涌进大街小巷,好像人们已经淡忘了自己在汶川地震时所表现的渺小与绝望。那一幅幅不忍直视的画面以及那一双双绝望的眼睛,似乎已经在历史成为过往的烟云,而14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追随安逸和放纵的生活。
人类究竟从哪里来?将来要往哪里去?这个世界发展的最终目的要驶向何方?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一位上帝?这些问题在现今的时代中即或提出来也会被称为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但是这些问题却关系着每一个人。如果当时汶川在汶川地震中丧生的人,因为太忙与世界没有慎重思考过这问题,最后遗憾的离去,那么我们现在的人们何不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呢!
正像有的人所说:如果这个世界真有一位上帝存在,那么为什么有如此频频的苦难发生,要么这位存在的上帝就是个暴君,因为他喜爱苦难。要么这位存在的上帝就是无能的上帝,因为他无法平息这个世界的苦难。然而事实上苦难本身并不能否定这位上帝的存在本身,正如父亲对孩子的严厉责打也不能断定父亲不爱这个孩子,因此有时候苦难存在正在标志着上帝对这个世界全权的护理和掌管。
当整个人类都在悖逆这位上帝,亏损那位按着自己的形象和样式创造人们的上帝的时候,地震和灾害想必是上帝所管教人们的最佳方式了,因为往往借着如此的管教,使得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有限,同时也借着如此管教来削减人们自大高傲的气焰。但是面对整个犯罪的人类,上帝虽然借着苦难来加以警告,但是警告终究不是上帝对待罪人的最终目的,因为他对罪人所做的乃是赐下自己的独生儿子,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以此救赎罪人脱离上帝公义的审判。
那么这就在意味着这个世界虽然有不断的灾害和苦难,但是我们仍然还有盼望,虽然我们的生活依然有太多不确切的因素,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靠着上帝所赐下的恩典进而获取真正的安全感。然而当人们硬着自己的颈项不会改归向这位上帝的时候,那么他们要为自己悖逆和亏负上帝的行动附上惨重的代价,因为当我们拒绝上帝伸向我们的救赎之手,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为自己的最承受永远的审判。
现今人们所能够经历到的地震、饥荒和瘟疫,只是上帝对对安于罪中指人们的警告和提醒而已,换句话说如今所经受的这些苦难只是末后上帝对犯罪之人永远审判和刑罚的缩影而已。因此只要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还有机会来接受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救恩,借着上帝透过他儿子所赐下救赎的恩典,足以使得人们在任何的环境面前都不至于恐惧而失去盼望。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二十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护汶川,抗震救灾,这句话至今还在耳边回荡,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永远记忆的日子,汶川大地震纪念日。
作为河南籍在深圳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自愿参加了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医疗救护队,奔赴震中映秀镇。
深圳医疗队当时所在的广东医疗队是汶川地震后首支徒步进入震中映秀的地方医疗队,曾受到当时卫生部的通报嘉奖。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一晃眼十四年,仰望蓝天,我们是那么幸运!十四年前,回想我们经历了多少值得铭记的瞬间,那时我们谁也不知道在明媚的午后将会降临一场如此悲痛、一场举国哀悼的灾难。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顿时地动山摇,轰鸣雷动,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夺走了多少年轻宝贵的生命,漫山的尘埃涤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顷刻之间,纵然繁华都随着强烈的震动夷为平地,仰望天空,才发觉在大自然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堪一击。废墟中不断传出“救救我”的呼叫声,痛哭的呻吟声,闪动着抢险队员时隐时现忙碌的身影,他们甚至疯狂的用手挖掘被深埋的孩子们。每个跳跃的画面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汶川被永远的记在了历史的卷轴上。灾难面前,汶川人民迸发出顽强与坚韧,全国人民拾起爱心,天灾可以夺去生命,时间可以冲淡悲伤,但永远不能遗忘的,是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场景,令人动容垂泪,催人愈加奋发向上。
顽强的生命让死神也望而止步,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垮我们中国人,灾难让我们学会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回首,是那问心无愧的信念支撑着我们度过一个个漆黑寂寥的夜晚,我们将希望的种子撒满人间,来年又萌芽、开花、结果,拨动生命的琴弦,从此我们带着温暖上路,用鲜花祭奠长眠地下的亡灵。
一个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个冰冷的雨季,让人们无路可退。一双双苍老的手、一张张稚嫩的脸承载着太多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痛。在现场,每天都有着数不清的感人画面,无数的军人、志愿者都在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全国人民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大灾有大爱的呐喊声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胸,整整十四年了,“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的呼喊声还依稀在我们耳边回响,我想听过这些感人故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曾经的生灵涂炭在他们经过后已化为乌有。在这十四年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瓦砾废墟上建起了一排排漂亮的安置房,残垣断壁的城市换了新的容颜,很多人早已从悲伤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曾经的离别,也已经渐渐淡忘,人总是要学会坚强,总是要学会努力向上的生活。
生命是脆弱的,我们的人心却是坚强的。我很幸运,灾难并没有给我带走什么重要的东西,除了毁灭了我的家园,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老师……都还能在我身边,经历了无奈,经历了残酷的黑夜,经历了废墟,经历了徒步,但是只要现在还能仰望蓝天,快乐地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幸运!
十四年前驻扎在我们周边的解放军战士,你们还好吗?很感激你们,人要学会感恩,感恩你们能够在最危急的时刻出现,感恩你们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感谢你们的付出和鼓舞。你们的辛劳和汗水,至今都还记忆犹新。
当我们经历了一场大风大浪,如今已经四十多,觉得做什么都需要勇气,做什么都不容易,时光如流水,匆匆如也,一想到十四年前,难免还是会有些悲伤,也许正因为经历了,所以才懂得更加坚强,努力拼搏!
现在能拥有美满的幸福生活,是需要知足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8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