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纪念地震心得体会(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7:40:17
2023年纪念地震心得体会(模板12篇)
时间:2023-11-07 07:40:17     小编:BW笔侠

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我们进步的机会和动力。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注重条理和逻辑,确保观点清晰明了。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一

唐山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976年,地震造成的伤亡严重,给唐山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伤痛。如今,唐山地震遗址已经成为了一处纪念场所,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最近我也有幸前往唐山地震遗址参观,并深受触动。

当我踏入地震遗址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和照片,这些名字和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次地震的惨痛。在纪念馆的展厅里,我看到了照片、碎裂的砖墙、损毁的房屋等各种展示,这些展示生动地再现了地震时的场景。我不禁心生敬畏之情,能够亲眼见证这些真实的历史痕迹,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地震带给人们的巨大灾难。

在地震遗址参观过程中,我不禁开始思考地震背后的原因和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力量,是人类难以控制的。然而,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地震发生后,我们不仅要关注灾后重建的工作,更要重视预防和救援措施的建设,为灾后救援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馆作为一处纪念场所,承载了历史的痛楚和人民的记忆。它在让人们缅怀地震遇难者的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安稳生活,和平的环境。通过参观,我们不仅深刻感受到了地震带来的痛苦,更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唐山地震遗址纪念馆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当今社会问题的契机,如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灾害防范等,希望通过这个纪念馆,能够增强人们的地震防范意识,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第五段:个人感受与结尾。

在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明白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是多么重要。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灾难来临,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出防范和准备,用行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类似唐山地震的惨剧再次发生。唐山地震遗址纪念馆的存在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反思,同时也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幸福和安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二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它瞬间能毁灭一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近些年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伤痛。然而,在每一次地震后,我们都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对生活的感激。下面我将就“纪念地震心得体会”这个主题,谈一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第一段:地震击中的是物质,但更是精神。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损失,更要承受精神上的煎熬。地震后的震撼和恐惧常常会陪伴着我们许久。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痛苦中,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互助。在地震后,身边的人们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无私地付出自己的力量,让我明白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第二段:地震教会我要珍惜生命和时间。地震瞬间将一切抹平,让人们猝不防的失去了亲朋好友。那些曾经怀抱梦想和希望的人,就这样消失在地震的废墟中。地震提醒着我,生命是如此脆弱,时间是如此宝贵。每一天都应该珍惜和感恩,要过得精彩,要为自己也为他人撒满爱的种子。

第三段:地震让我感受到了家园的重要。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地方,是人生的避风港。但地震瞬间将家园摧毁,无数家庭被拆散,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家的珍贵和重要。家永远是我们回归的地方,没有家,人就无所依靠。地震让我更加明白了“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的真谛,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惜家庭的和睦和温暖。

第四段:地震振聋发聩地告诫我要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产物,不仅会造成人类的伤亡和财产的毁坏,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我们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乱伐乱砍,不断扩张城市的建设,给地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破坏,这也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地震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的重要性,只有让大自然得到保护,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和美好的世界中。

第五段:地震使我认识到生活的坚忍和敢于面对困难。地震瞬间将我们推向了抉择的十字路口,不敢面对困难的人只能一蹶不振,而有勇气面对困难的人才能在逆境中找到生活的希望。地震让我明白了要坚忍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只有积极面对困难,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总之,地震是一场惨痛的教训,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宝贵,让我们珍视家庭和珍惜自然的美好,更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坚忍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只有通过每一次地震的教训,我们才能更加懂得珍惜如今的幸福,更加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事件回顾(200字)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这场地震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汶川地震造成了近7.9万人遇难、约36.6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然而,正是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展现出了人们对生命的顽强,对困境的不屈,在悲痛中互相扶持的感人场景。时至今日,每当我们谈起这场地震,内心深处仍然涌动着无尽的感慨和教训。

第二段:挑战与勇气(300字)

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瞬间的毁灭,更是长时间内的挫折和困苦。地震过后,被废墟覆盖的乡村、城镇,摧毁的学校、住宅、道路,无不成为人们重建家园的巨大难题。然而,汶川人民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在废墟中,他们奋力搜救被埋压的同胞,无论生死,一直坚持下去。整个社会因此被激发出巨大的热情,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和军人纷纷赶赴灾区,为灾民提供帮助。这种团结和勇气的力量令人动容,也让我们明白只有在困境中披荆斩棘,才能看到真正的希望。

第三段:困难与担当(300字)

灾后重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无数的人付出努力。斗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如此普遍,是因为灾后面临的问题太多太多。失去家园的灾民,无处可归;学校的倒塌给教育事业带来了重大挑战;受伤的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汶川人民却从未退缩,他们勇敢地面对困境,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政府加大灾后重建投入,全社会积极捐款帮助灾区,为重建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汶川人展现出了众志成城、团结奋进的精神,这也是从灾难中我们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

第四段:感恩与关怀(200字)

纵观整个重建过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困难的克服和超越,更是人们心怀感恩与关怀的精神。那些受灾的人们,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加感恩社会上包括政府、志愿者、捐款人等各个方面的帮助。在重建过程中,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挫折。同时,社会上的关怀也在不断涌现,有许多人志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力量,为灾民提供帮助和安慰。这种感恩和关怀之情,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让我们明白:只有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有更深层次的幸福与成长。

第五段:汶川地震给我们的启示(200字)

汶川地震不仅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次人类生命的考验。从这次地震中,我们也应该找到对生活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未来更艰巨任务的认识。困难和挑战会时常出现,但我们不能退缩,要坚持不懈地战斗,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只有当困境过去时,我们才能看到琢磨和欢乐,因为在挫折中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汶川地震的教训是:当我们遭遇困难时,团结奋斗,才是惟一的出路。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将困难变为动力,不论遇到多大的灾难,我们都能够迎难而上,破浪前行。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四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每当我们纪念地震时,我们都应该反思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我记得有一次,在地震纪念日的活动中,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和启发,领悟到了生命的宝贵和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次纪念活动的回忆和体会。

第一段:活动背景和震撼瞬间。

这次纪念地震的活动是在一个庄严而肃穆的气氛中进行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组织师生向遇难者默哀,并参观了地震纪念碑。这个纪念碑上刻着地震中的遇难者名字,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沉重损失。接着,我们参观了地震遗址,看到了破坏严重的建筑和无辜的生命,这一幕让我心如刀绞,对生命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第二段:生命的宝贵和珍惜。

在地震纪念活动中,我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地震无情地席卷一切,不论是年轻还是老年,无辜的生命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活在当下,告诫自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吵和恶劣情绪中。纪念活动的那一刹那,我下定决心要珍惜每一个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时光,不辜负掌声以及每一个鼓励的目光。

第三段:互助合作带来的力量。

在地震纪念活动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在地震来临时,互助合作是最关键的生存策略。纪念活动中,有一位地震幸存者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感激那些在地震中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这些人们的出现使他有了生存的希望。听到他的讲述,我深深感动并意识到,在灾难面前,团结和互助是最可贵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地震虽然是破坏力巨大的灾难,但它也提醒人们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坚定了我关心他人和奉献社会的信念。

第四段:加强预防和安全意识。

通过参观地震遗址和聆听地震纪念活动的讲座,我对地震的破坏力和危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加强了我对预防和安全意识的重视。我们应该建立和加强地震预警系统,提高公众和学校的自救能力,为地震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准备。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的人遵循地震预防知识,减少灾害的损失。

第五段:通过纪念,“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在地震纪念活动的最后,老师还组织了一次让我们表达对遇难者的敬意和对地震纪念的祝愿的活动。我们点燃了蜡烛,默默地向他们致敬,并在心里希望他们安息。同时,我们也祈祷未来能免受地震的困扰,希望自己能够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次纪念活动使我对地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为坚定的信念,我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通过这次纪念地震的活动,我对生命的宝贵、互助合作、加强预防和安全意识有了更深的体会。相信只有通过深入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才能为未来的灾难做好准备,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革命历史,寻访革命纪念地成为一种时尚。我也加入了这股潮流,近日去了位于北京的中国革命纪念馆。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观察和了解(300字)

走进中国革命纪念馆,我立刻被里面的陈列所吸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一座具有丰碑意义的雕塑,它展示了众多无名英雄为了革命事业付出的牺牲和贡献。在展馆的每个角落,都有精心制作的展板和实物陈列,记录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艰辛与付出。通过这些展品和资料,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历史,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革命胜利的艰难和伟大。

第三段:思考和反思(300字)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与革命英雄们相比,我这一代人的选择似乎过于平庸,缺乏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牺牲。我想革命英雄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除了因为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外,更因为他们能够将个人的福祉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第四段:学习和成长(300字)

在参观的同时,我也深受革命英雄们的精神鼓舞。无论是抗战时期的抗击敌人,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浴血奋战,他们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的奉献精神使我意识到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而且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气馁,而是要勇敢地面对,不放弃,勇往直前。

第五段:明智之行(300字)

参观中国革命纪念馆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行,它让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面对未来,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先烈们的付出和牺牲,更不能忘记他们为我们奋斗的信念和精神。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将会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这次寻访革命纪念地带给我很深的触动,让我对革命史和英雄们的付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将这些体会融入生活中,我们将能够更加坚定地走上爱国奉献的道路。我们要牢记历史,传承英烈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六

唐山地震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这场地震发生于1976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破坏。如今,唐山地震遗址成为了一处纪念景点,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地方,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历史的沉重。

当我踏入唐山地震遗址时,我被它所散发出的沉重氛围所吸引。在遗址内,我看到了废墟、残垣断壁以及纪念碑等,这些都是地震给唐山留下的残酷印记。他们不仅令人痛心,更让人体会到地震给这座城市造成的深远影响。站在废墟之中,我感到了历史的沉重,也深切体会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力量对比。

第三段:唐山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尽管遭受了地震的巨大破坏,唐山人民没有放弃,他们团结一心,积极抗击灾难。在遗址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记录了唐山人民在地震中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些人民的坚韧和勇敢令我深为感动,他们不仅恢复了城市的基本设施,更重要的是重建了家园,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气。

第四段:反思地震对社会的影响。

唐山地震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地的生活,它对整个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震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建筑的抗震性能,城市规划和灾害防控也得到了更为重视。在遗址参观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地震后改革和建设的消息,这让我愈发意识到地震所引发的反思是对人类进步的推动。

第五段:珍惜和平与生活。

唐山地震遗址的参观使我对生命和和平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地震的严重程度和带来的灾难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和幸福生活。同时,遗址也提醒着我们要对未来的挑战和灾难保持警惕,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个人努力,我们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安全和幸福。

总结: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是对地震带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的延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民的勇气。唐山地震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通过参观遗址,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和生活,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地震的防控和改革中,通过科学技术和个人努力,保护自己和社会的安全。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七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护汶川,抗震救灾,这句话至今还在耳边回荡,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永远记忆的日子,汶川大地震纪念日。

作为河南籍在深圳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自愿参加了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医疗救护队,奔赴震中映秀镇。

深圳医疗队当时所在的广东医疗队是汶川地震后首支徒步进入震中映秀的地方医疗队,曾受到当时卫生部的通报嘉奖。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一晃眼十四年,仰望蓝天,我们是那么幸运!十四年前,回想我们经历了多少值得铭记的瞬间,那时我们谁也不知道在明媚的午后将会降临一场如此悲痛、一场举国哀悼的灾难。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顿时地动山摇,轰鸣雷动,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夺走了多少年轻宝贵的生命,漫山的尘埃涤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顷刻之间,纵然繁华都随着强烈的震动夷为平地,仰望天空,才发觉在大自然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堪一击。废墟中不断传出“救救我”的呼叫声,痛哭的呻吟声,闪动着抢险队员时隐时现忙碌的身影,他们甚至疯狂的用手挖掘被深埋的孩子们。每个跳跃的画面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汶川被永远的记在了历史的卷轴上。灾难面前,汶川人民迸发出顽强与坚韧,全国人民拾起爱心,天灾可以夺去生命,时间可以冲淡悲伤,但永远不能遗忘的,是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场景,令人动容垂泪,催人愈加奋发向上。

顽强的生命让死神也望而止步,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垮我们中国人,灾难让我们学会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回首,是那问心无愧的信念支撑着我们度过一个个漆黑寂寥的夜晚,我们将希望的种子撒满人间,来年又萌芽、开花、结果,拨动生命的琴弦,从此我们带着温暖上路,用鲜花祭奠长眠地下的亡灵。

一个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个冰冷的雨季,让人们无路可退。一双双苍老的手、一张张稚嫩的脸承载着太多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痛。在现场,每天都有着数不清的感人画面,无数的军人、志愿者都在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全国人民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大灾有大爱的呐喊声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胸,整整十四年了,“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的呼喊声还依稀在我们耳边回响,我想听过这些感人故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曾经的生灵涂炭在他们经过后已化为乌有。在这十四年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瓦砾废墟上建起了一排排漂亮的安置房,残垣断壁的城市换了新的容颜,很多人早已从悲伤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曾经的离别,也已经渐渐淡忘,人总是要学会坚强,总是要学会努力向上的生活。

生命是脆弱的,我们的人心却是坚强的。我很幸运,灾难并没有给我带走什么重要的东西,除了毁灭了我的家园,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老师……都还能在我身边,经历了无奈,经历了残酷的黑夜,经历了废墟,经历了徒步,但是只要现在还能仰望蓝天,快乐地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幸运!

十四年前驻扎在我们周边的解放军战士,你们还好吗?很感激你们,人要学会感恩,感恩你们能够在最危急的时刻出现,感恩你们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感谢你们的付出和鼓舞。你们的辛劳和汗水,至今都还记忆犹新。

当我们经历了一场大风大浪,如今已经四十多,觉得做什么都需要勇气,做什么都不容易,时光如流水,匆匆如也,一想到十四年前,难免还是会有些悲伤,也许正因为经历了,所以才懂得更加坚强,努力拼搏!

现在能拥有美满的幸福生活,是需要知足的。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八

今天是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心怀感恩,伤痛不曾遗忘,更要勇敢前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纪念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心得体会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以坚强面对灾难用笑容迎接未来】。

5月12日,让人想起12年前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这场8.0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人民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大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所在的四川大邑县距离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直线距离不到60公里,虽然这场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人们的记忆依然是刻骨铭心。

天灾无情,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间大爱。大地震时的感觉,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山崩地裂,满目疮痍,比灾难影片里的更震撼更真实,因为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来了,各国各地的医疗队来了,志愿者来了,救援物资来了。人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火热激情,看到了抢救生命的感人事迹,看到了催人泪下的互助场面。那些日子,每天滚动播放的实时新闻,排队捐款捐物的场景,令每一个人泪目。我们由衷地感觉到,天灾虽无情,人间有大爱。

劫后余生,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地震是一场灾难,毁灭的是建筑,夺去的是遇难者的生命和受伤人员的健康,但这灾难凝聚了人心,焕发了无穷的力量。在灾后重建中,我国对重灾区实行一省(直辖市、自治区)援建一县(区),内蒙古自治区对我县实施对口援建。在震后的两三年内,我县具有现代气息的新体育馆修起来了、宽敞笔直的“内蒙古大道”建起来了,很多人走在这条“内蒙古人民用养羊的钱给咱们建的”大街上,会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2014年内蒙古的土豆滞销,我县积极联系拉回了大量土豆,全县人民一听说是内蒙古恩人的农产品,没有人讲价,很快抢购一空。那段时间,大邑人都换着花样快乐地吃着土豆。

勇敢向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美好。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们,擦干眼泪,很快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大潮中。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灾区所有的医院、学校全部按高抗震级别新建,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突飞猛进,生产生活秩序很快步入到正常轨道上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一路提升。很多人都说,“这场灾难让我们更加清醒,让我们感觉到生命是如此宝贵,生活是如此美好”“党的政策这么好,对咱们灾区下了这么大的力气,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现在,走到大街小巷,走到乡村田野,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勇敢和自信,都是乐观向上,欣欣向荣!

【写给“5.12”:愿为堂前燕飞入新汶川】。

12年前的5月12日,是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一个日子。一场空前惨烈的地震共造成了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这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到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一刻,山河呜咽、天地同哀。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华民族面对重大灾难展现的空前凝聚力和永远生生不息的“民族之脊”。

难忘冲锋在最前线的那一身“军装”。面对灾难,人民解放军永远都是逆向而行,迎难而上。天灾面前,解放军直奔抗震救灾一线,创下短时间内运兵10万的纪录;“空降兵十五勇士”的生死盲跳,更是给全世界展示了什么叫“亮剑”精神。“军人不是为立功而战,祖国和人民需要时必定义不容辞”,他们的朴实话语,带给受灾群众温暖和希望,更让“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男孩程强们有了人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难忘屹立在最前沿的那一面“党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讲政治、有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核心要素,也是作为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和第一要求”。在地震现场,共产党员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而是人民群众的安危,更有众多救灾队员火线入党。党旗就是阵地,党员就是战士。在天灾面前,地震成为了党性的大熔炉和试金石,而在汶川一线的众多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最终才能百炼成钢。

难忘回荡在海峡两岸的那一声“兄弟”。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救援队伍纷纷赶赴灾区。更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宝岛台湾的红十字会救援队。仅仅截至5月21日,台商、台胞向国台办、海协和各地台办捐款金额约人民币7.5亿元,同时还捐出一大批救灾物资……在大灾大难面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所有炎黄子孙找到了深深的认同感,更让海峡两岸对于实现祖国统一有了更加强烈的自信和动力。

难忘上演着凤凰涅槃的那一座“新城”。从2008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10位农民工自驾农用三轮车赴汶川抗震救灾,到现在转瞬12年过去了,始终在全国人民心中牵挂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起,在党和政府的高效组织下,干部与群众、国企与民企、社会组织与个人,上下同心、多方联动、并肩奋斗,汇成了团结协作、发展振兴的洪流。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

愿为堂前燕,飞入新汶川。

这一次燕子归来,带来的不再是曾经的伤痛,而是家园重生的温暖和感动。

更重要的,是“有国才有家”的那一刻思考和人间大爱长存的那一份光明。

【让“汶川精神”在“小康”路上绽放】。

说是转眼间,其实也漫长。那一场山河破碎、悲痛欲绝的浩劫——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了,当年地震中出生的孩子,都已经快小学毕业;当年的那些勇敢的孩子,如今已奔赴祖国各条战线,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12年来,我们从未曾忘却那惨不忍睹的场面,那举国,乃至举世出动的救援。地震中凝聚起的那种空前的“中国精神”意义之深远、作用之长久不言而喻。今天,在这片充满坎坷与希望的土地上,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脱贫攻坚正在进行。在这场战斗中,我们依然需要那不朽的“汶川精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爱国”“奋斗”成了我们的热词。党史专家沙建孙在《难忘的启蒙》中回忆自己的启蒙老师时,说老师们教导他: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把“爱祖国”放在了第一位。在汶川地震救援活动中,那一批批志愿者们,正是具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才会那样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四川,并且全身心投入“战斗”。如今脱贫攻坚更需爱国情怀。把一片爱国之情演绎为脱贫攻坚的斗志,才会战无不胜。

是呀,将当年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奋斗,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怀运用到“为人民服务”之中,让伟大的“汶川精神”延续为脱贫攻坚的源动力,夺取这场战斗的全面胜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大灾有大爱”,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也是最值得推崇的美德。正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温暖了汶川同胞饱受创伤的身体和心灵,构建起一条条“抗震救灾”的钢铁长城,再大的困难在“爱”的面前都是那样得不堪一击。

在脱贫攻坚中,这份对百姓的爱心尤为重要。关心群众,让爱心流淌,攻坚就会事半功倍,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速度就更快。古人倡导“心底无私”,但只有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凸显。君不见,在救援中,无论官兵还是农民、学生,无论百姓还是领导干部,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武器,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得酣畅淋漓,谱写着一曲曲“大爱无疆”的颂歌,“爱党爱国爱民”的颂歌。

当然,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怀揣私心,在“地震”中还想发国难财;也有的在扶贫工作中优亲厚友,甚至中饱私囊,失去了原则……这是与“无私奉献”截然相反的行为,势必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唯有做到“心底无私”,才在脱贫攻坚中撸得起袖子,甩得膀子,迈得开步子,走得出辉煌。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面临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来不得半点泄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汶川地震中展现的迎着困难上的坚定意志,当在脱贫攻坚中发扬光大。

灾难远去,精神永存;脱贫奔康,拔寨攻坚!我们悼念同胞,祭奠英雄,更需要继承和发扬“汶川精神”,热爱祖国、传递爱心、无私奉献,并以高昂的、乐观的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脱贫攻坚之中。还有一年,我们的脱贫攻坚就将取得全面胜利。在这关键之年,我们要针对扶贫脱贫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聚焦目标任务和精准要求,进一步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确保按质按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让伟大的“汶川精神”在“全面小康”的路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迎接新时代那一轮轮崭新的朝阳!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九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了,昔日化为一片废墟的汶川,早已建起列列洋房,条条大道,经济增长迅速,当年劫后余生的人们也继续着各自的精彩生活。时间会抚平人的`伤痛,也会让思念韵味绵长;时间会让废墟焕然一新,也会让记忆斑斑生锈。十年了,我们很少会再提起当年那一场浩劫,也不会去想象,那遇难的69227人和那些留下残疾的人本该拥有怎样的生活,幸免于难的我们则要继续面对生活的困惑,时代的变革。我们都在为自己、为家人考虑着,承受着生活的种种压力与挑战。

许多人在忙碌的工作、接连的挫折之中忍不住怀疑,这样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于是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且行且看,失去了从前壮志踌躇的心气;有的人,惶惶终日,嘴边充斥着抱怨,心中尽是倦怠。而在这群人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生活中屡战屡败的年轻人,聚集到这里当了主力。他们本该在社会扮演的新生力量、发展革新的导火线的角色,但是,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空洞机械地活着,他们甚至丧失理智,缺乏情感,缺乏意识,漠视约束,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这催生出一种奇异的文化现象――“丧文化”,它反映出当代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

但是,有一些年轻人好像被这样的“丧文化”赦免了,坚守住了他们心中明艳的精神世界。他们是真正经历过浩劫的年轻人。

重灾区青川县初二学生强天林,在地震后惦记家中,偷偷溜出了学校。途中遇到山体滑坡,千钧一发时,一名解放军叔叔用身体为强天林挡住砸下的石头,当强天林搬进了新家,救他的军人却就要离开了!临行前一天,军人将一摞笔记本塞到强天林怀里,鼓励他说:“你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叔叔,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你!”强天林隔着车窗,用尽力气大喊。从那时起,强天林开始了逐梦征途。初中时,强天林学习成绩并不好,地震后,他的学习成绩从排名倒数一跃成为前几名,顺利进入了重点中学。高中三年,他将所有精力用在了读书上,满脑子都想着考军校,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就在所有人认为他不可能的时候,他成功拿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随后,强天林来到工程兵学院进行培训,这一年,不管骨折还是膝盖积液,还是面对挫折失望无助时,他都会想起他对解放军叔叔的承诺――我一定会成为你。为了这一个承诺,他一往无前。2016年央视节目《了不起的任务》中的武警教官蒋雨航令人们觉得似曾相识,当年18岁的他在地震中被上海消防救出,重获新生的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上海消防,多次执行救援任务,如此年轻,却临危不惧,表现卓越。

还记得08年9月6日“鸟巢”里的芭蕾舞女孩吗?她在残疾人芭蕾舞演员的托举下飘逸起舞,地震夺去了她一条腿,却阻止不了她尽情起舞,健全时的她追求的舞蹈时遇到的困难在现在的她看来反倒不过如此,现在她的舞步是那样轻盈专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工作,辛苦是必然的,但是董翠霞老师很有耐心,因为困难总是会为热情让路。“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这位爱笑的老师时常这样鼓励自己,这句朴实的话来自十年前一位志愿者的书信,那时候年幼的董翠霞正在汶川灾后的康复医院中,经历着她的至暗时刻。在志愿者们的关心和鼓励下,她渐渐走出阴影,还在2013年的雅安地震中担任志愿者;她大学选择了幼师专业,并加入了茴香枝公益机构组织,成为了一名颇具专业素养的志愿者。他们那样纯粹地活着,并不计较什么得失难易;他们坚定地投身生活,活得那样义无反顾。

灾难之后,我们沉沉哀痛,哀痛过后,活着的人还要抬起头来,挑起离去的人的担子,继续走下去。我们很奇怪,为什么那些亲身经历了劫难、生活中同样困难重重的人,往往是活得精彩,活得无怨无悔的人?为什么在逝去的人心里眼里无价的生命,被我们活得平淡无奇?有人说,活着的人,就是要替死去的人活过去。真正亲身经历了生死考验和生离死别的人,才会真切看到生命平庸外壳之中的无上价值,他们感念逝去的人不能再享有这样的价值,他们会比以往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计较得失苦痛,就是纯粹地活着。因为他们早已看到,自己的身上,有高于任何苦难坎坷、功名利禄的瑰宝,那就是我们自己寻常而伟大的生命!他们觉得,辛苦付出与无私奉献,是对生命的回馈,而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生命,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一件比其他任何事物更有价值的事。

灾难过去,就让它永不重临;斯人已去,便让他们安息。而我们这些鲜活的人,不应该留在迷惘与痛苦中霉变,而应拾起逝者生命的价值,继续前行。在哀悼中低头不是向上天屈服,而是对生命的反思;我们纪念地震中逝去的人们,是在对他们许下生命传承的诺言。虽然前路波诡云谲,我们也可做一个纯粹的行者;纵然前路山高水阻,我们也应活得义无反顾。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

2008年5月12日既是汶川、北川8.0级大地震纪念日,也是中国防灾减灾日。

十四年前的5月12日是个黑色的日子,所有的中国人,都处在强烈的震惊和悲伤当中,一瞬间:无数的笑容化为死亡,无数的快乐变成了悲伤,无数的欢歌变成了哀歌……时间永恒地定格在14时28分04。

一时间整个汶川、北川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然而生命又是如此顽强,天摇地动之时,是你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死亡的屏障,保护住那更多的生机。

107小时的深埋,怎能摧毁人的意志,顽强的人们,重燃了生命之火。“不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要找到你!找到你!一双双颤动的手掌;一对对无助的眼神;一场场绝望的生死离别;一条条奄奄一息的生命。

爱的真谛让我们联系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担当与力量,刹那间无数爱心飞向四川。心灵的呼唤是我们感受到对生命的无限渴望。

然而时间就象流水一样,转眼间,今天便是汶川地震十四周年纪念日。我们纪念这个日子,不仅是追思逝者,也是要祈祷灾难不会再一次重演。

十年风雨同舟催人奋进、充满希望!“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凝聚成了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正是一次次灾难的考验、一场场人间真情的倾注,砥砺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着中国社会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前行。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一

那一年的那一刻,我还在十四中学读高二。当时我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午自习,突然教室里的吊灯开始摇动,课桌也感觉被人踢了似得移动了一下,但是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我们而言,并没有感到什么异常,都以为是后面的同学恶作剧故意摇桌子,照旧在教室里写作业。午自习后的第一堂课刚好是地理课,地理老师刚进教室就告诉我们,就在刚刚14时28分04秒,四川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当时还在纳闷:四川地震怎么会影响到我们?那时哪里知道,这场地震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还包括我的许多同龄人。

地震发生后,当因为正在读高中,一直都不给看的电视,在那期间都总是打开着,全校都在关注,全中国都在关注。每个人都在捐款,家长都会多给钱还说着“多捐点儿吧”,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帮助受灾人民。让人感动的更多的是坚强不息的精神,“能听见说话吗?有人吗?”电视里播放的新闻,每救出一个人,我们都跟着鼓掌。听到有人要截肢,心都跟着揪一揪。可乐男孩,敬礼男孩,猪坚强……是沉重灾难中的一抹阳光,一抹光彩。解放军精神,白衣精神,带给我们安全感。一直都记得那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时光飞逝,竟然已经十四周年了,大地的伤疤已经愈合,人类挺过伤痛,但会记住伤痛。新冠疫情,汶川地震,让我感受到了,灾难会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进,也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人在灾难面前从不服输!要相信不管怎么样,背后都会有强大的祖国支撑。中国人民真的很了不起,这十四年中国人经历了很多,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在挫折中越来越强大,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国人民都是自己的英雄,祖国大好河山,在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中一定会越来越雄壮。

纪念地震心得体会篇十二

14年,岁月的齿轮缓缓地滚动轴承,向逝去的生命念佛祈福,祈福在地震中为爱奋不顾身的爱心天使,愿他们因心充满爱而被世界温柔以待,而被上帝所眷顾。祈福为地震中逝去宝贵生命可爱的人们,在人生的另外一个国度,过得风平浪静,闲适自由,不再有狂风怒吼,不再有天崩地裂,不再有人走茶凉。

犹记得用爱筑成钢铁之躯的年轻妈妈,瘦弱的身躯因为母爱而变得无比刚硬厚实,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撑起了一片晴空,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一条短信,一份祝福,是她留给儿女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也是延续生命最好的载体。孩子,愿你,好好的活下去,别回头,向前看,带着妈妈的爱,勇敢的前行,好好的把妈妈的生命在你的身上延续和释放母爱的煜煜光辉,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愿你,从此,不再孤独,不再寂寞,愿阳光从此照亮你心底里最阴暗的角落,做一个像妈妈一样勇敢,博爱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7287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