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景色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发。总结时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增加可读性。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表达和写作技巧。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一
摘要:目前医学生的队伍愈加庞大,他们是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储备军。医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的医疗局势和医患关系。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蕴涵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为了更好履行未来医疗工作的职业需要,从客观上要求医学生具有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更高标准的品质素养和全面的素质结构[2]。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不尽人意。一项调查显示:医学生对“以人为本”内涵表示知道、深入研究过其内涵的只有7.8%,高达63.2%的学生不完全知道18.3%的学生不太了解,3.7%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对专业课外的人文、法学、社会学、哲学课程非常缺乏的学生占15%,比较缺乏的占35.6%,一般缺乏的占31%,不太缺乏的占7%;关于职业操守认识方面,30%的学生认可医生收红包,只有19%的学生坚决反对,而44%的学生选择虽表反感,但不表露,自己从医就不会收[3]。关于对实习期间医学生的调查显示:与患者碰面不打招呼的占52.6%,问病史语气生硬的占52.6%,能与患者愉快顺利沟通的仅占27.1%,体格检查中动作欠轻柔的高达61.3%,用冷手及听诊器胸件直接体检的占55.7%,体检时未为患者保暖的56.3%,体检不注意保护患者身体隐私的53.2%,在办公室讨论结束后学生常常不将用过的`纸张收起,不摆好座椅就走人[4]。另一项对上海地区医学生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较贫乏,课外阅读的知识面较窄,课业负担较重,无暇参加更多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期待人文课程的改革[2]。
医患关系近几年来日益紧张,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在逐年上升。医患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医患沟通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到医患关系。重诊疗轻人文的现象使医学严重背离了其本质,造成医院与社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也制约了医学科学的良性发展[4]。新的医学模式突出了医学社会性这一特点,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救治生命,更要体悟生命、尊重生命。比起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于一个医生更重要[6]。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将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的要求列为整个标准体系之首,强调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医学虽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但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对于医学生的思维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扎实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可以为创新能力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人文教育对于医学生今后的发展、医患关系的和谐、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乃至医疗系统整体的完善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二
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和现代医学构成了医学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全力以赴的解决患者生理病状,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各种繁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医患关系逐渐紧张起来,医患矛盾便得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各级医院不仅具有治病救人的功能,还应具有及时、有效地解决医患矛盾的能力;医生不仅仅是一位治病救人的“工匠”还应该成为具备深厚人文医学素养的导师。本文从人文医学的角度来探求医患关系,找到解决医患矛盾的一条途径。
1.人文医学概述。
1.1人文(humanism):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它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
1.2医学(medicine):在专业技术层面,医学是指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在专业等技术层面以外,医学更多地涉及了医生的气质里不经意流落出的气魄和言语。医学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哲学层面、智慧层面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总而言之,医学是技术和道德的一个共同体,它除了关乎人的生命,更关乎人本身的价值。
1.3人文医学(humanisticmedicine):目前在国内,对于人文医学通常流行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把人文医学是医学的组成部分。即人文医学看作“医学人文学”(ze)的同义词。并认为现代医学可分为基础医学、应用医学、技术医学和人文医学四大部分。第二种看法是把人文医学理解为“humanistimedieine”即与“生物医学”(biomedioine)相对应的一种医学体系。第三种看法是把人文医学理解为一种医学模式(model)1。
笔者比较赞同将人文医学理解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人文医学崇尚“以人为本”为其医学理念,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强调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推崇的一种医学使命感及个人价值观。随着精神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仅仅拥有专业素养已远远达不到人们对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如今随着人文理念的深化,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环境-人文医学”模式,人在医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人文医学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方法学、医学人类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医学逻辑学等学科,是对医学中的人文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同医学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群。人文医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群是医学走向成熟的标志2。
2.医患关系及其现状。
2.1医患关系:从狭义上讲,医患关系是指特定医务人员与特定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医治关系。从广义上讲,医患关系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之间发生的一种特定关系。
2.2医患关系现状:根据广东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服务管理和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医患信任与控制机制探索”调查小组于进行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患者就医的医院中,认为医患关系非常和谐占7.1%,认为和谐占48.8%,认为一般占34.5%,认为有点紧张占7.2%,认为非常紧张占1.2%,认为说不清占1.2%。从调查数据上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非常紧张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8.4%。但是最近几年来,恶性医疗纠纷案件的不断发生,职业医闹的出现,甚至黑恶势力的加入,媒体的宣传报道,把本该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甚至国家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来打击医闹及黑恶势力。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目前的医患关系,找出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
3.人文医学调节医患关系的探究及对策。
3.1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滞后及对策:目前,各个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沿用着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方法和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放在科学教育知识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学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培养。虽然也有部分院校开设了人文医学相关的部分课程,但师生都缺乏重视,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这样,培养出的部分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大多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不能换位思考。而较多地考虑各自的经济利益。随之而来的便是过度医疗,过度检查,态度生硬等现象的出现。客观上加剧了目前已经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此,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克服上述弊端,大力推进并强化专业教师的人文教育功能,提高教师的人文教育水平,使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明白,培养医学生的医疗知识、医疗技能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样重要。将人文精神渗透进医学专业教育之中,把医学生教育成既具有精湛医术的医生,同时又是拥有丰富人文知识和高尚人文精神的医务工作者5。
3.2将中医整体观统筹于人文医学理念,提高医者素养:祖国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它强调形神的相一性、阴阳的气血平衡、五脏六腑的整体思维,而人的精神活动建立在身体的完整统一之上。将中医学的观点运用于人文医学的教育中,便是要求医务工作者要以一种全局的观点,统筹兼顾的视角来看待所学的零散医学知识。所谓全局观,就是指从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疾病状况和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通盘考虑;所谓统筹,不是单纯的知识整合,还应该将整体中加入情感的成分,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对理性的知识加入感性的认识,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德素养。
3.3“人机化”的诊疗技术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自动化设备层出不穷,大量的高新技术及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诊断、治疗、护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医生通常通过仪器和设备获得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为诊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检查和检验费用,造成患者的不理解。另外,这种以机代人的趋向,加重了医生对高技术设施的依赖,淡化了医患之间的思想交流,忽视了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使医患关系变成了“人机关系”缺少了人文关怀。因此,利用语言、文字等载体,加强医患交流,缓解目前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人文医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
3.4人文医学在对待生死问题的策略:虽然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法则,但部分患者死亡之后,由于患者家属不同的生死观,对于亲友的离去,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继而引发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在对待生、老、病、死的问题上,医院和社会都要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个人明白:医生只能医“病”而不能医“命”当人的身体会出现各种病状时,医务工作者经过努力,可以治愈许多的.“病”;但在“命”快终结时,我们的医生却显得无能为力,医务工作者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让人不死。
就生死问题站在医学生教育的角度,笔者认为,将人文医学的理念引入医学教育中可以有效避免重蹈“玩尸门”的悲剧,认识到每一个即使是已经离开的人也会有“灵魂”的存在,而人文医学便是让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在医学入门时就将一种使命感放入心底,时刻感受到一种信念力量的督促,让初学者感受到那些大体不是玩具,更不是取乐嬉笑的工具,它们是为教育献身的英雄。当医务工作者触及他们的骨肉之躯,虽然没有言语的交流,但是相信那些千言万语早已通过指尖连通,或许幻化而出的也就是两个字一“责任”所以笔者认为人文医学的根基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责任,只有当医务工作者懂得了责任之重,生命之贵的时候,才能真正走进患者的心理,去体察他们内心的那些感受,才能更好地学会懂得。一个人如果知道了生命终会有一个结局--死亡等待着我们,便会对生命的价值、宝贵生命的珍惜坚定很多。
对一个濒临死亡的患者来说,医务工作者要格外注重对患者的临终关怀,同时利用人文医学的知识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生死观的教育。对于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或许也可以说是行走在生死之间的使者,对于死亡或许没有了那青涩的眼泪,不是麻木,而是选择用默然冷静给生命多一份默然和敬畏,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必须明白掩盖的悲伤是因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书写着生命的无限可能,如此才能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三
1.1人性的内涵与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人性,一是指人的性格;二是指人的属性。
前者指人对人、物、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后者指人所具有的性质和本性。
关于人的性质或本性,古今中外众说纷纭。
人性是可塑的,是后天培养的,通过教育可以使人向善;四曰或善或恶,认为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即世上既没有绝对善的`人,也没有绝对恶的人,而是善恶、是非兼具,但人通过修身可以去恶兴善。
事实上,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只是人性变化的前提或基础,不管人性善、性恶,但抑恶扬善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正是对善的追求,人类才能得以繁衍、发展和进步。
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场域中,即便承认上述人性假设,教育也不是无所作为的。
教育在本质上是追求善的,性善论者主张通过教育发展人性,性恶论者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人性,性无恶善论者主张通过教育塑造人性,性既善又恶论者主张通过教育抑恶扬善。
不管他们对人性持有怎样的观点,但都认为教育对人性有重要影响。
从教育的本质看,其要义为“善”的影响,或使人向善。
[2]应从生成论的人性假设出发,张扬人性中的善,使人性中的善从潜在状态转变为现实;抑制人性中的恶,把人的恶性矫正到理想的善行上来,引导人的善性自觉,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使命。
我国古语“苟不教,性乃迁”,明确地指出了教育在提升人性中的巨大作用。
西方近现代教育也有类似的思想,如,康德深刻指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卢梭也指出,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3]从上述论说我们可以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善性的生成,成就人的“圆满人性”。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医生是最富有人性的职业。
在社会关系方面公正、平等地给人以关爱;从人的精神方面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为人施以终极关怀。
要求不仅要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与方法,更要以同情、慰籍、关爱等态度和行为方式给予病人情感关照。
正如大医孙思邈所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就是对医学人性的精辟诠释。
前已述及,教育对塑造人性有巨大作用,然而,教育又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野,二者在人性教化中的作用却是不同的。
科学的功能在于探寻自然规律、发现客观真理,科学教育使人达理、求真、重利,它虽能给人带来实在的物质利益,却忽视人的精神。
而人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关注心灵、陶冶情怀,人文教育使人通情、求善、尚美,它虽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但不能给人带来实在的物质利益。
正是由于科学的实用和人文的虚空,科学压倒了人文。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四
每天在医院忙碌的工作着,却不曾对医学人文进行过学习和探讨,直到最近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医学人文大讲堂》,让我第一次对“医学人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本带着一种怀疑的心态去参加这次培训,不知道参加这次培训对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可是经过这一期的培训后,我得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医学人文的培训非常重要,虽然培训时间短暂,却让我感觉非常的充实而且充满意义。
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正如其名,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
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就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言论自古即有,但较早时期医学人文只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一般是由长期或曾经从事医学工作人员自主思考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或心得,医学人文长期处于无正式定义阶段。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其质量也日益提高,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真正面对的是患者,而不单单是疾病。在治疗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既要讲究疾病治疗护理的个体化对待,也要重视与病人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重视病人的感受,这也应该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你把握了患者的想法感受后,再沟通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患者知道你明白他,尊重他,知道他要的是什么,那他会觉得你开个他的药就是他需要的,那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会大大提高,那治疗效果也就是你想要的。认真处理好医患关系,将能很好地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之间发生的暴力冲突事件。
通过这次富有意义的培训班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白衣天使这一职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和最与人亲近的职业,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因为医学本身的对象是人,医学的主体也是人,医学的崇高使命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的“了解病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了解他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医学实践强调人的整体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诊疗活动离不开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医患配合,离不开来自亲友、社会的帮助支持以及政府保障和宗教信仰的力量支撑。
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如邓伟胜书记在讲课中提到“让医学这一门原本最温暖的学科,在现实中却成了一个最冰冷的职业”。现代医学技术的丰满却带来了人文的缺失,导致了医学异化的发展,即医学越来越脱离了它的本质。如医务人员只注重躯体症状,忽视病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只看到“病状”,没看到“病人”;只注重生物学手段的治疗,放弃心理、行为治疗和亲情关爱;医师的“惜语”,不愿作出必要的解释,不愿多与病人进行语言沟通;病人到了医院后,医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病人交谈,病人面对的只是一堆检查单等冷冰冰的东西等等。人性化的医学和富有人情味的医患关系被复杂的仪器和先进的技术代替了,医学土壤上的人文种子失去了生命力。这些无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遗憾。
一个好的医生,就是承诺对病人实施“最好的保健”的医生。现代医生面临的挑战是在科技知识和人文素养之间保持平衡。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步是强调:成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指出:
作为医生,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秒钟,病人会因此而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会感到医生愿意花些时间对待他的病人。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
如今现实生活中,许多医生都在利益的驱动下,忘记了当初紧拽着右手许下的希波拉底誓言,忘记了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负,忘记了医生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大部分义务工作者缺少这种抚慰病人,关心病人的心灵,导致了很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时刻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每一位患者满意,为了病人的一切而用心工作着。”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相信只要我们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尊重病人,把病人当做亲人来对待,最终医患关系得到改善的时代终将会来临。
在培训中,邓伟胜书记还给我们讲了医院许多前辈的感人事迹,如一切为病人着想的吴俊主任、待病人如亲人的武爱弟等等,都向我们展示了无私奉献的医学人文精神;这些感人事迹对于我院深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将具有重要的影响。相信我们的前辈能做的如此之好,我们新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将会做得更好。训即将结束,正如前学长所说的,通过这一培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我将认真领会“医学人文”的精神,并将它应用于每一天的工作之中。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五
在医疗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医患关系本应该是共赢的关系,一方面医生为患者解除或者缓解病痛,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患者向医生求助,并支付相关费用。目前导致医患关系严重扭曲的成因复杂,涉及患者、医生、医院与政府甚至媒体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但是调查提示导致医患纠纷的前3位原因仍然是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差、服务态度差、医患沟通障碍。医护工作是个“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职业,职业的属性要求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前大众对健康水平要求提高的形势下,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也提示医学教育应在调节医患关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除了少数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确实存在问题以外,医疗问题的专业性导致患者缺乏了解,对医护人员期望过高,另外医生相对短缺,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都制约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要想走出医患困境,必须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2.基础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和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主要采取“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的教育模式。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每个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或医务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医生的摇篮,基础医学教育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也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医学知识有限,学生和老师与患者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在医患关系调节方面的作用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对获取医学知识正处于极度渴望的阶段,又苦于缺乏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他们与进入临床实习后的医学生不同,不会涉及有关患者隐私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他们可以在医患之间构建医学知识和互信的桥梁,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寻求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能途径将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2.1构架知识的桥梁。
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础。患者医学知识匮乏,不清楚医生的诊断,不了解医生的用意,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带着毕生积蓄,甚至是四处筹措的医药费,来到医院寻求帮助,对医疗期望值往往过高,由于不了解医疗风险,将责任归咎于医生。比如湖南湘潭市产妇羊水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医疗意外,如果患者家属对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的危险性有所了解,也就不至于爆发冲突。另一方面,目前医生接诊量巨大,任务重,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为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老师和医学生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将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可能的医疗风险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科普,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构架知识的桥梁,为医生和患者有效交流提供基础。同时医学生在充当医学知识桥梁作用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一个“学中用,用中学”的过程,有助于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面对实际问题以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活学活用,加快医学生的成长。
2.2构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疗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医疗乱象”的发生,例如“收红包”、“大处方”等现象,患者不信任医生,有的患者只信任资历深厚或者自己熟识的医生,时刻提防甚至排斥其他医务人员。而有的医生为了规避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也会相应的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放弃高风险手术、过度依赖医疗仪器、开具不必要的检查、出现过度医疗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医学生走进社区,志愿服务,不仅可以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和患者长期接触,建立联系,关心其心理感受,一方面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同时防止把病人当作疾病的载体,只见“病”、不见“人”,为以后医学生步入医生岗位后建立互信、互通、互容的医患关系奠定感情基础。
3.具体对策和方法。
3.1建立健全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水平和沟通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它决定未来医生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必将为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医患沟通理念的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只注重临床带教,把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养成寄于临床实践阶段,忽视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素质培养等现象,是很不可取的。在当前医患关系的新形式下,医学院校必须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学、伦理学、人文科学等非生物学知识的课程比例,在原有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和政策课程基础上,增设沟通技能、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等课程。要切实避免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理论脱离实际,生硬地进行概念、理论、原理的灌输,同时要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纳入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中,特别是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中及早地渗透人文课程的教育内容,进而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医学学科的人文性,增强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能力。
3.2改革现有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单一以课堂讲述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l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以及rbl(resources-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教学模式,注意多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应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simman综合模拟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拟病房和模拟医院等,加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础和临床有机结合,用一切手段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营造自主、独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医学生顺利完成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做好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3.3建立基础教育阶段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
开创培养健康医患关系的新机制和途径为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医学教育早期临床实践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从医患关系的角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和隐私权及无证行医等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建立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入社区,进行医学知识科普活动,让医学生在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群众的健康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一方面可以提高沟通技巧,使他们逐步掌握应对医患关系的策略,并且与群众逐步建立互信互重的情感联系,增进医学生对患者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另一方面,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观察,不断发现医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六
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医学研究生学术水平和育人水平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由于研究生的扩招和授予学位的细化,导师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是,导师队伍的扩大不能以质量下降为代价。
我们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也不断健全。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导师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偏低、导师队伍年龄仍然偏大、学科建设中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
另外,临床研究生导师多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等高一级的医院或高校的附属医院,现阶段医疗制度的缺陷又使这些医院患者愈来愈多,使作为医生的导师疲于应付临床工作,对研究生的指导和教育所分配的时间明显减少。
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更严格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导师遴选门槛,废除导师终身制,扩大导师队伍、提高导师自身的素养,进而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临床医学医学发展医学制度
模块式教学的产生已经展现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性,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为了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全面反映该学科的内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2009年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充分整合各学科的课程,以模块式教学为架构,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
首先对教学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或问题、病例)为中心,以临床医学问题为切入点,根据各医学院校的特点将基础各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之间进行横向整合和纵向衔接,改变以往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模式,打破传统的医学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三段式课程结构,整体设置长学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整个课程设置强调整体性,各阶段既有侧重,又互相联接和交错。
整个课程体系注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注重医学与人文、生理与心理、预防与治疗的有机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人文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断线,相互交错融合,几次反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注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
第二部分是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整合了部分基础医学课程如诊断、影像等和临床医学的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八个模块。
医学论坛推荐:《实用放射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
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
实用放射学杂志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实用放射学杂志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实用放射学杂志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对于科学型研究生,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一致,今后从事科研为主的职业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别,绝大多数招收为科学型的研究生,今后的人生计划还是以做临床医生为主。
很多进入临床医学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因为专业型学位有指标数量限制,是被动地被招收为科学型研究生,其目的是“曲线”进入临床,而不是真正地喜欢基础研究,拿到研究生学位就业时,即转入临床岗位,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用于科研实验和临床工作的时间有所偏倚,多数研究生希望更多地在临床工作中接受锻炼。
这样就造成临床医学研究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偏少,科研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为了使科学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科学型研究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执业医师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报考,反而会使科学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视研究生期间的教育,从而将研究生学习作为跳板,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专心于科学研究。
研究生的培养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加强培养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这就需要一些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可有很多项目,例如文献阅读和综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
科研能力和工作量是考核研究生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形式有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
由于毕业论文的弹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学生必须发表1~2篇论文,甚或必须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才能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
发表论文是经过期刊编辑部、审稿专家审阅,同时要面对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评判,故而这一指标较毕业论文更为客观。
这一考核指标无疑对导师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导师和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医学院校中,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能直接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研究生是实验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生毕业设立这样的硬指标,无疑会提高导师的科研成绩和产出量。
同时,科研实力是高校之间的评比和竞争的重要一项。
很多院校也乐此不疲,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论文增加砝码,来增加学校总体的科研产量,进而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科研活动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
尤其是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随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础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选题、实施。
如果不能科学地制定研究生质量的评判指标,单纯地以发表论文作为毕业的条件,反而会出现不利影响。
研究生为了毕业,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上,而不能专注于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上。
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需要临床实习,实验时间多在一年左右,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课题。
要么采取短平快的办法,寻找一些较小的、先进性不足的课题;要么只能拼凑一些数据,难以形成深入、重要的医学成果,写出的论文质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质量低劣的期刊来发表文章滥竽充数,实际上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
最初大学生的扩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缓解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也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业蓄水池”的考量。
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31.9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万,录取人数从1999年的6.5万人扩充到2010年的46.5万人,十二年期间翻了七倍多。
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对研究生教育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仍显不足,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随之增加,很多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科学研究,而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
有高素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
由于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降低录取分数线,招收一些基础薄弱、学科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按照整合的'"代谢与能量"课程模块的要求,我校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科间的合作。
在讲解糖代谢这一部分时,我们以体温调节为切入点,引出维持体温的关键物质基础-血糖,通过血糖来源-代谢-去路三部分将基础代谢、生理病理等知识点串联统一。
血糖来源中结合激素调节,代谢中讲解氧化供能和无氧酵解的具体过程,去路中强调与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物质的相互联系,将代谢的三大物质有机整合。
并随时抛出相关病例,请学生思考其中涉及哪些代谢与能量方面的知识,从能量与物质代谢的宏观角度把握各病例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准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评价学生是否参与互动教学、翻译与讨论课成绩3个部分组成。
将学生的积极互动和主动参与在成绩考核中体现出来,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在课上认真思考,自愿配合的愿望。
在理论课上,教师对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情况进行评分。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对参与较少的学生以提问的方式使其加入互动教学过程。
在课程结束时,发给同学一些英文资料并进行翻译,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始终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接轨。
设置小班讨论课,讨论课上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查阅准备材料并根据知识点回答问题。
理论试卷的题型包括单选题、结构式、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不仅考核知识覆盖面,还要考核学生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我们授课时采用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总分总模式,先以医学实例为切入点,串联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新的案例,既能吸引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怎样在实践中运用理论。
讨论课的开展使学生能敏锐的发现问题,自主的查阅材料,全面深入的分析问题,在不断重复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了解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
代谢与能量模块式教学方式实施以来,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反应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频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取得可喜的成果。
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有待深入和完善。
整个《代谢与能量》模块的课时数为27,授课内容包括酶和维生素、糖代谢、脂类代谢、生物氧化、蛋白质分解与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调节、体温调节与发热以及讨论课。
课时数与传统的生化课程相比较,被极大地压缩,导致上课时进度过快,很多重要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讲解,例如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维生素仅有不到1课时的学时进行讲解,而能量代谢中的基本内容——生物氧化一方面由于《从细胞到人体》模块对它进行详细的介绍,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数的原因《代谢与能量》模块几乎没有进行讲解;同时由于课时数的原因,在课堂上很难对于授课内容进行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成绩优异,进展迅速,正快速替代传统章节式教学,成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先进教学模式。
但与之配套的教材建设进展迟缓,学生还只能通过教师的课上降解和课件进行学习和复习,却无法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
因此加快相应的教材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七
在繁琐的临床医疗工作环境里,对初到临床、业务生疏的实习生会感到压力很大,所以他们往往会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半数的实习生认为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增加医生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对构筑良好医患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这说明目前实习生对医学人文素养有着一定的认知和认可度,在思想意识上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和开放性,在观念层面上已经超出了一些临床执业医师。有超过半数的实习生对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重要性有着足够的认识,但是在职业道德实际体现和人文素养综合评价方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能够达到良好的标准,说明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原因可能在于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进入医学校园比较晚,实习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实习机构对此方面监管不够完善,实习生的自律性不够强等。
4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对走出医患关系困境的影响因素。
4.1道德因素。
每个人都有被礼貌对待和被尊重的权利和需要。尊重病人的选择,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摆在首位,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为患者提供好医疗服务的基础。医师在尊重、严谨、礼貌、奉献等道德原则下救治病人,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应享有的权利。不遵守职业道德也就是侵犯了患者的权利,是造成医患关系困境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改善医患双方不和谐的局面,首先要在职业道德层面上严格要求,给医患之间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
4.2情感因素。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讲究礼节和情感的民族,与人打交道就更离不开人情二字。根据医学心理学理论,人渴望受到爱护和关心是一种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匮乏,则容易进入一种低落抑郁的状态。情感因素是人文素养对医患关系影响中的重要因素,患者在遭受疾病折磨、精神打击、经济压力、家庭关系等多方面磨难时,更加需要他人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在自己身上倾注更多的关怀和安慰。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有着极高的人文素养和交际能力,抓住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用情感和仁爱呵护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4.3认同因素。
目前医生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相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主动被动型,这种类型就是医生说一不二,病人处于相对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第二种是引导参与型,也是目前大多数临床大夫所采用的类型,相对第一种类型这种方式更加能让患者接受,但容易引起价值观的冲突;第三种是共同参与型,是目前所倡导的一种类型,医生与病人携手共渡难关,这种方式需要患者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所以认同因素也是消除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只有病人了解疾病,认可医生,才可以让病人与医生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对抗病魔。
4.4沟通因素。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沟通技巧主要从沟通的态度,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效果这四个大方面来衡量。沟通态度做到主动,热情,诚恳,耐心,理解患者,能让患者感受到医师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沟通方法可以做到耐心细致,用词准确,在充分了解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下,做到更充分更准确的交流沟通。对沟通内容,要做到规范,详实,让患者真切感到对医师的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沟通的效果是检验沟通技巧的最终标准,也就是通过交流,赢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充分理解和认同,帮助患者克服恐惧与疑虑,沟通效果越好,患者的意见就少。
5结论与建议。
大部分实习医生对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表示关注并在思想上认识到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是救助病患、创建良好医疗环境的助力因素,认为目前医务人员在遵守医德医风和体现人文关怀还存在诸多不足,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要解决医患关系紧张问题,首先还要从医务工作者自身做起,即更加严格地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讲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传播一定的医疗科普知识,给患者适宜的人文关怀,同时了解相关法律常识,学会保护自身的权利,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丽等.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d].西北医学教育,.5.
[2]祝鸿程等.医学人文精神早期培养的思考与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3.
[3]张云飞等.从传统医德到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j].医学与哲学,2011.6.
[4]王岳等.感悟医学人文[j].中国医院院长,.
[5]程子军.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j].医学与哲学,.11.
[6]张洪江“.敬畏生命”伦理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5.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八
医学人文是医学内在的、且不变的主题,医学应当是一门专业的学科与社会人文的学科相结合产物,不能将人文学从医学中剥离出来。
医学不仅仅是保持生命生机盎然,解读生命奥秘,同时还要给予人最根本的人文的关怀。
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它要求医护人员精准、娴熟的专业知识,将人体作为科学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治疗。
另一方面,作为医学的研究对象,“人”不同于其他研究对象。
人富有感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康复的需求,还需要作为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因此,在现代高等医科院校中,应该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给与病人以人性的关怀,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接受现代医疗设备去治愈的“物”。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
医学人文教育在国外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日本的医学院校,约有80%的医学院校第一年就开始了医学人文的教育。
40%以上的院校在第二年和第四年也开始贯彻。
而在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虽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并未在医学生的大学教育中有所体现,或面临着实施困难的困境。
当前医学面临的种种问题,诸如医学技术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医患诚信的丧失等情况,部分原因是医学教育存在着“重专业、重技能,轻人文教育”的弊端。
医学人性的回归需要医学人文教育,高举人文的旗帜,恢复人类主体的尊严,将人从技术异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应有对他人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与关注,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
由于在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多,学习压力大,且医学人文教育未被纳入医学生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因此,医学生在课堂上人文知识的接触面很小。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语言常常又被定义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医学人文的教育。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英语课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生动形象的为学生打开人文教育的窗户,通过语言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推动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四、大学英语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途径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塑造教师人格魅力。
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社会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养料。
作为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和影响学生。
英语教育本身也是一门人文教育,它包括丰富的知识层面。
大学英语课文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囊括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内容,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内容展现了人类社会生活,体现出人类的各种情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仔细把握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并且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学生以人文本的思想观念。
最后,大学英语要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通过英语角的互动,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通过观看名人演讲讲座,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抛开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通过话剧表演让学生演绎不同人生,体验各种人类情感。
力求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人文素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人文知识、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和内化人文精神。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医学要求医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正确的医学人文素养。
医学人文关怀不但可以改善医患关系,还能营造和谐健康的氛围。
大学英语教师有责任把“培养有情感的医生”的人文理念融入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来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使大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具备一定的医学人文素质。
作者:李丽单位: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九
有医学论文发表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没有而且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医学期刊没有政府补贴的绝大部分,承接各种生产成本独立,这些成本来自于信息时代,期刊种类和感兴趣的杂志的读者,不愿意支付订阅作为医学职称的刚性指标评价,自然传播到我们的医疗医生头上的医疗出版物的成本。
一般论文发表或按页面收费,或按单篇收费。另外还会有的费用,也就是审稿费。审稿费收稿即收,不论刊发与否。而且大多数习惯是:只有收讫了审稿费后,稿件才可以开始走审稿流程。很多学报在稿件被正式刊发录用后,还会以“稿费”的名义退还或部分退还审稿费。同时,会有部分如cnki等数据库、情报文献中心等,少量购买学报或可网络发售的电子版,大约一年会给3k到2w不等。(2w是需要你独家授权不能卖别家才能给到的费用)还有极少数会适当刊载一个到两个页面的广告。这些广告的年费,大约也就是5k.以上这些,构成了绝大多数学报的全部对外收入。
那么为什么论文不是获取稿费反而倒贴钱呢?学报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即便按2块钱一公斤出售,也不会有发行量的。所以,与普通的社会性杂志不同,学报即不可能、也不允许追求发行量。同时会有大量“被索取”(各高校图书馆、国家级图书馆、相关系统单位、常务编委……)等等等等。
这其间,学报需要付出的费用构成分为:
2、编辑校改论文格式、排版、与作者沟通、办理各项费用及印刷的日常工作人工成本;
3、与作者沟通的网络费用、电话费用、邮寄费用;
4、办公场所的各类年费租费水费电费邮资费(独立信箱是要给邮局付费的);
5、版面印刷费用;
6、应对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等各类年审、申报、doi码等购买、每年编辑学习、考试费用等等等等其他费用。
相比之下,超过一半的一年的盈利花费超过了一年的盈利。这是由在中国印刷管理与学术期刊的收集确定低维权成本高。因此,大多数数学报纸都隶属于一些单位,以便于生存。高校学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是由我们的老师处理。他们速度快,价格低,更容易出版。
筹集公共资金和社会资金维护学术出版是国际惯例标准。即使现在的习惯是,只要最后的手稿将立即发送到最后,提前网上公布,该文件印刷版完成后,重新排卷数量的问题…只是为了早点拿到钱。尤其是在社会资本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进入学术出版业,在中国的公共资金的流通极为狭窄,对该杂志的选择是更小。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
1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tvp泵,spd-10avp紫外检测器,威玛龙色谱工作站,bug25-12超声波清洗机(上海必能信超声波有限公司)。复方金蒲片;延胡索乙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2溶液的配制。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10.9mg,加甲醇溶解,并置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吸取对照品储备液25ml置50ml容量瓶中,制成每1ml含0.109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复方金蒲片20片,去除糖衣,研细,精密称定,取1g,精密称定,置50ml离心管中,加甲醇10ml,用超声波清洗机(25khz,500w)超声30min,3000r/min离心10min。倾出上清液,残渣加入甲醇10ml,再超声30min,过滤,滤液与前次上清液合并,置水浴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稀盐酸调至ph2,移至分液漏斗,加乙醚提取2次,每次10ml。弃去乙醚层,水层加入氨试液调至ph10,移至分液漏斗,加乙醚提取2次,每次10ml。弃去水层,合并乙醚层,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2.4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每1ml含0.109mg延胡索乙素)进行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试验,测定其峰面积,计算日内rsd=1.56%(n=6),日间rsd=1.77%(n=3)。
2.5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供试品,按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测定,计算rsd=1.70%(n=5),表明本法重复性较好。
2.6稳定性试验。
另取供试品溶液,自配制后分别在0、2、4、8、12、24h测定峰面积,rsd=1.61%,表明该溶液在24h内稳定。精密取同一批已知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样品粉末约0.6g,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按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本试验供试品溶液制备考察了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结果回流提取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比超声法提取略低,所以选用了操作简单的超声法作为提取方法。在超声提取次数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提取1、2、3次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分别为每片1.86、2.18、2.19mg,可见提取2次和提取3次没有太大的差别,故将提取次数确定为2次。由于延胡索乙素为异喹啉类生物碱,易溶于酸,在碱性溶液中呈游离状,故采用“酸溶解碱沉淀”的方法进行精制,既提高了延胡索乙素的纯度,又大大减少了杂质对测定的影响。本试验比较了甲醇-磷酸缓冲液、甲醇-乙酸(用氨水调节ph)2种色谱系统,结果后者的分离效果好。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生物医学信号逐渐成为医学方面的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由于生物体的复杂性,生物信号还具有随机性强、信号弱、噪声强、频率范围低、周期性等特点,这导致在相似性分析时面临很多困难。该文提出了窗口斜率特征提取法,通过确定参数窗口阈值和网格高度,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用斜率变化规律对比相似波形。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号;相似性;度量方法;窗口斜率法
生物医学信号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可以反映出生物体所处的状态及生命情况等,生物医学信号不同于其他信号,具有本身的特征和测试方法。通常生物信号包括心电、呼吸、脉搏等,这些信号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1]。采集生物体内的信号后,可以根据信号的特征对生物体所处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诊断生物体器官功能并确定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1生物体医学信号
生物体不同信号的波形图。几种常见的心电波形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不同形态的生物体反映出不同的信号特征,进而反映在波形图上。医师可以根据波形图的特征对生物体的病情加以判断,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计算机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物信号诊断技术提供可靠的保证。正确地划分生物信号类别是医学内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对波形间的相似性程度进行划分类别,再对不同类别信号加以分析,可以缩短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分析的准确性,这是目前生物信号研究的发展方向。
2相似性分析法
指采用某种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度。相似性分析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特征提取和表示以及相似性度量。由于生物体发出的生物自然信号能够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把生物信号作为时序信号中的一种。对时序数据的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例如气象变化情况、石油勘探情况、股票走势数据等。可以看出时序数据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计算量,其相似性度量会很大程度影响着分析的结果。生物信号同样具有上述特性,复杂多变是生物信号波形曲线形态的主要特征,因此其相似性分析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原始生物信号中提取特征信息,进行优化组合,作为表示特征向量;二是对特征向量进行相似性度量或分类。原始数列的特征提取对降低计算量有很好的帮助,通过只保留数列的主要形态,去除次要形态和细枝末节,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目前,特征提取的方法有很多,研究思路也各不相同。keogh等[2]以时间序列为基础,输出的结果形式为线性分段,这种成为线性分段算法。主要方法是将数列表示为多段线性的直线,从而减少实验数据。这种线性分段算法的优点直观明了,可进行多解析多运算,支持各类测量方法,应用广泛。生物信号作为时间序列的一种,也存在复杂表现形式,因此在分析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基线漂移和时间轴的伸缩是生物信号最主要面临的问题[3-4],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方法,能够提高相似性分析的准确性。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timewarp,dtw)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它的缺点是时间复杂,应用并不广泛.
3生物医学信号相似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生物信号作为时序信号的一种,具有维数高、数据量巨大、噪声干扰严重的特点。但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人体信号具有时序信号所没有的一些特点。
3.1随机性强
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表现出的生理信号也会随之产生差异,比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人体健康与生病的生理信号,其差异性会更大。生物医学信号具有随机性,它的特征并不平稳,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医学中的信号处理带来较大困难。
3.2信号弱,噪声强
一般直接从人体中检测到的电信号幅值比较小。因此,在处理各种生理信号之前要应用放大器。噪声是指其他信号对所研究对象信号的干扰,研究时需要对信号去除噪声再进行研究。
3.3频率范围低
经频谱分析可知,除声音信号(如心音)频谱成分较高外,其他电生理信号的频谱一般较低。
3.4周期性
生物信号的幅值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如图3所示的心电波形。首先,将连续信号分为单个波形,即找到电波的最高点为分割点;然后,将连续波形分为多个单段连续的波形。若分割点选取不准确,将会对信号的判断产生影响.生物信号具有维度高、数据多等特征,在相似性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人们大都注意特征数据的提取方法,因此希望距离度量采用更简单的方法。生物信号经过复杂的特征数据提取后,距离度量通常采用简单方法降低运算复杂程度,提高准确率。生物信号具有信号弱、噪声强、频率范围低等特点,需要采用相应方法达到降维、去噪的功能。通常提取初次特征后,剩余的信息量仍然会很大,因此需要对特征数据进行再优化,采用该方法虽然能保证较高的准确率,但优化过程复杂度过高。
4窗口斜率的特征表示方法
特征提取方法是相似性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分析的效率和精确性的重要保证。由于生物信号波形的相似性,我们需要关注波形中特征点的微小差异,重视波形中的细节走势变化,对波形进行分类研究。上文提到,特征提取优化过程复杂度很高,难以同时兼顾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因为生物信号波形具有周期性,可以将波形按照周期进行划分,波形的变化走势可以用不同阶段内的斜率表示,因此本研究提出了采用窗口斜率的特征表示方法。
4.1窗口斜率表示法
基于x、y轴的波形图表示方法。首先将该坐标内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网格的大小可由两个参数:阈值t和网格高度h决定。对横坐标的划分网格大小由阈值t确定,对纵坐标的划分网格大小由网格高度h确定。两个参数t和h的大小对窗口效率法分析结果影响较大,对于不同的生物信号波形应选取合适的参数进行划分。在网格划分中,首先设定两个参数,窗口阈值为t,网格高度为h。则波形的任意一个窗口的幅值可表示为(at(i-1)+1,…,ati+1)。任意一个窗口内的纵向幅值差可以通过公式(3-1)来表示。(3-1)从公式可以看出,当阈值t固定后,公式所计算的值实际就是窗口内的斜率,因此这种方法称作窗口斜率表示法。
4.2参数确定
从上述公式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窗口斜率特征法的参数t对于窗口内斜率的计算有着重要的影响,参数选择过大,则无法起到精细分析的效果;参数选择过小,会导致任务量增加,网格高度一般选择0.1且不变动。图5显示了心电波形和锋电位波形的形状,进行两种心电波形分析时,采用窗口斜率法首先确定阈值和高度。通常,窗口阈值在关键波峰的1/10~1/5内选择,经过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心电波形窗口阈值为4时效果最佳,锋电位波形窗口阈值为2时效果最佳.
4.3窗口斜率法特征提取结果
窗口斜率法的实质就是将坐标内的波形图进行网格划分,对网格内的数据进行斜率计算,计算结果表现在坐标内,从而对相似的波形区分开来。生物信号具有复杂性、纬度高等特征,非常适合采用窗口斜率法进行特征提取。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主要关注窗口内斜率的变化规律,即使几个波形走势非常相似,但反映在斜率变化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图6显示了3种相似的波形经过窗口斜率法计算后,结果对比差异很明显。计算前可以看到3种原始波形很难区分,但通过窗口斜率计算后,特征体现在斜率上会有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准确判断波形类别,再进行下一步研究分析。
4.4窗口斜率法特点
窗口斜率特征提取法是基于生物信号复杂性与相似性的难点而定。对3种相似的波形采用窗口斜率法计算后,其斜率波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窗口斜率法对于生物信号波形的特征提取非常有用,其原理较为简单,计算方法方便。经窗口斜率法对序列降维计算,能够节约计算量。此外,窗口斜率法能够维持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平衡,使其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即在避免异常波形漏检的情况下,提高了波形识别的准确率。因此,窗口斜率法可作为生物信号相似波形处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窗口斜率法的关键点在于选择合适的阈值参数,它很大程度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寻找最优阈值是一个烦琐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迭代计算。窗口斜率法的关键点在于窗口阈值的选取,该参数对斜率计算结果影响很大,而且对不同波形时要求不尽相同。通过手动选取分类阈值,计算结果会有误差,选不到最优阈值,分类结果也得不到最优。如果阈值范围很大,会造成任务量增大,如何选择确定合适的阈值参数,对于窗口斜率法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方向。此外,未来的工作还需要一些实验结果来论证此方法的效果,通过对不同信号波的研究,确定选择最佳阈值参数的方法与理论。
[参考文献]
[1]刘海龙.生物医学信号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3]练仕榴,郑刚,牟善玲.用于心电波形分析的相似性度量策略[j].计算机工程,20xx,37(9):263-265.
[4]张大克,王玉杰.随机平均欧氏距离的统计性质与分类阈值[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xx,23(4):85-88.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二
2优化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提高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策略
2.1对照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课程课程标准,切实改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是最有针对性的标准,且历年考试大纲都相对稳定和连贯,对照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审查现行的基础医学课程标准是否与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相衔接,找出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实践技能等方面针对目前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注重在专科临床专业基础医学教学中突出职业特点和实用性。加强各基础学科之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要求、重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只注重本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缺点。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并作为一项常规研讨内容置于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活动中,完善临床专业教学课程标准,达到学校教育与资格考试接轨的目的。鼓励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和改进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效果。
2.2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室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相应的资格考试虽无直接的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内容,但是医学生早期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后续实训考核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相关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甄选出与资格考试相关的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念,规范实验教学流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3完善题库建设,改进考试考核方法
2.3.1根据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历年考试真题,调整相应课程的试题库,并面对学生开放。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历年真题,掌握命题组专家命题策略和规律,才能为临床专业各课程的考试辅导和日常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目前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型为选择题,每道试题都设有多个命题参数指标,如知识点分布、试题难度及是否符合考试大纲等。但目前我校在日常教学测试和期中、期末等考试中都是以传统题型(填空、单选、简答、名词解释等)为主,与职业资格考试题型有较大差异,故有必要尽早让学生熟悉职业资格考试题型,以提高应试能力。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生物化学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能为后续的检验专业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培养适合检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从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医院检验科、疾病控制中心、检验仪器及试剂产销公司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充分体现“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拓展专业思维,加强沟通、表达及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医用生化中相关物质的代谢过程及产物;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为学习后续检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生化代谢知识原理解释医学中常见的现象;能简单判断生化指标,对疾病进行诊断,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1重新修订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教育是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我们在充分调研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以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空间结构为主线,结合医学检验同行和专家的意见,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对高职医学检验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1.1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
增加了检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根据每个模块对应的岗位任务和执考点制定课程内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
1.2重视和优化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来进行分离提取、活性测定、含量测定及生化分析,使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切实加强,为其后续检验操作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理念遵循医学检验技术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设计思路为基于职业分析进行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基于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学生主体进行课程实施,基于实践技能进行课程考核。
3课程实施。
本课程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以理清流程、强化实用、培养技能为原则,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接近生活的部分(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接近临床的部分(肝的生化、血液生化、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如此有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实施,全面提升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4课程考核评价。
使得课程评价和考核真正面向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这种改进对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们还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同行专家意见、学生对老师讲课评价、督导组听课意见等多方位的综合评价,保证了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高职教育理念,从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凸显为医学专业技术岗位服务的特性,达到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3]黄川锋,尚喜雨,刘庆春,王挺,归改霞,全碧波.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05(34):136-137.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眶内壁骨折在基层法医临床鉴定中比较常见。眼部钝挫伤致眶部及相应处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并考虑骨折的严重程度,结合视力变化及伤前眼病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前言
眼部损伤中,眼眶内侧壁骨折发生率較高,在法医学实践中较常见,正确诊断眼眶内侧壁骨折对于法医鉴定至关重要。目前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多参考多排螺旋ct扫描的结果,而磁共振mri对于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更好,因此要求法医检验鉴定人员要充分了解眶内壁损伤的特点,深刻了解鉴定标准中的相关条文和释义内容,根据病历和相关查体,综合得出准确的检验鉴定意见。
2眶内壁解剖结构和骨折特点
眶内壁呈长方形,由4块颅骨构成;额骨角突与泪骨构成前部及泪囊窝;中部占内壁的大部分,是筛骨纸板,后部小块为蝶骨,中间大部分与筛窦相接。暴力作用于外壁,然后外壁传递给眼球一个外力,使眼球受到挤压,引起眶内组织对内壁产生压缩力致眼眶内壁骨折。
眶内壁骨折大多是在斗殴中形成,以青壮年男性占绝大多数。眼球受到钝性暴力作用,如拳击等,外力不直接作用于眶壁,而是作用于眶部软组织,使眶内软组织受到挤压导致眶压增高,眶壁向外骨折。骨折多发生在在眼眶壁较薄弱的下壁、内侧壁及视神经管的内侧壁。粉碎性眼眶骨折则表现为眼眶骨壁呈多处断裂,断裂的骨块分离,并向四周不同方向移位。内壁骨折时若内直肌鞘及软组织嵌入骨折缝内,限制眼球运动而出现复视;由于眶内壁大部分薄弱,骨折时多形成骨折片,骨折片移位,眶腔容积增大,早期也可出现眼球内陷。对于明确显示没有眼外肌的嵌钝,眶内软组织入窦腔较少者,可釆用非手术治疗。对于眼球运动明显障碍,复视范围较大;眼球内陷明显,影响外观;牵拉试验阳性,无恢复趋势;证实有眼外肌嵌顿,以及较多的眶内容疝出的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就是尽量消除复视及矫正眼球内陷。当损伤力量较大时可出现眶壁的.粉碎性骨折,此时容易同时伴眶周积气和上颌窦或筛窦积液等损伤。
3眶内壁骨折鉴定要点
3.1《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对眼部骨折构成轻伤条款已作了明确的界定,眶内壁骨折依照5.2.5d条款规定评定为轻微伤。单纯性眶壁骨骨折,尤其是骨折移位较小的,对视觉功能影响较小,或随着出血吸收和水肿消退,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有的可缓解,预后较好,亦不留功能障碍,评定为轻微伤。但严重的眶壁骨折可造成眶腔增大,眶内容物减少,引起眼球内陷,而出现睑裂变小,上睑内2/3凹陷,上睑沟形成而加重损伤程度。而对于骨折后合并有眼外肌、眼神经、面神经或眼神经损伤,引起复视、斜视、视力障碍、眼球运动及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等功能障碍可以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2.4f条款规定眶壁骨折评定为轻伤二级。所以,对于眶部及相应处骨折要求鉴定的案例,要注意急性眶壁骨折影像资料收集,分析愈后眼球内陷与否及程度,为愈后视功能情况提供损伤基础。
3.2眶部及相应处骨折的法医学鉴定,进行详细的ct、mri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判明骨折的部位、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而分析可能造成视力损伤的病理基础。对于无骨折的眼部钝挫伤,亦必要进行眼底镜检查,发现伤前有无病变、视力状况,明确眼部器官及相关软组织损伤情况,结合伤者年龄、身体状况、伤后就诊时间及治疗措施是否得当,针对不同的具体案例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客观评定损伤程度。眶内壁骨折如合并眼外肌或眼神经损伤,发生复视、视力障碍、眼球运动及感觉障碍的,并有手术指征也行手术治疗的损伤程度,要比不需手术治疗的其它单纯眶壁骨折或复杂眶壁骨折未经手术治疗的损伤程度严重。因此,眶内壁骨折如合并眼外肌或眼神经损伤,发生复视、视力障碍、眼球运动及感觉障碍虽经手术治疗愈后较好,无遗留症状及体征的,也应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2.4f条评定为轻伤二级。
4结语
总之,眼眶内侧壁骨折在基层法医受理案件中较为多见,通过mri鉴别新鲜性及陈旧性骨折意义重大,对于提高法医鉴定质量和确保执法公平公正至关重要。mri对于骨折的诊断不明确时务必使用ct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外伤导致的眼部钝挫伤致眶部及相应处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法医检验鉴定人员要慎之又慎,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并考虑骨折的严重程度,结合视力变化及伤前眼病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充分掌握鉴定标准中的相关条文和释义内容,综合得出既保护鉴定人又符合伤情事实的法医检验鉴定意见。
参考文献
医学与人文的论文篇十五
徐经世,男,1933年1月28日生。安徽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委保健委专家组成员。曾历任安徽中医学院成人教育部主任、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等职。为医之道惟德惟术,有济人之术,必有济人之心者,方可为苍生良医。故医者宜存仁心以济世,存仁术以济人。徐经世乐善好施,谦恭好学,精勤不倦,淡泊名利,堪称一代儒医。从其所走过的路,让人足以看出他的成长历程是怎样得影响了一代名老中医的造就。
徐经世[1-2]祖籍巢湖,安徽巢湖市黄麓军徐村人,是解放前有名的文化村,距离张治中将军家乡3里路。抗战前全家定居肥东,生于肥东湖滨徐骆村。此村也是文化村,比邻巢湖长江,河中木船运输,此种商船来往,大宗商业临河而出,村里有钱绅士创办朝霞学社。张治中曾资助创办黄麓师范学校,1946起,徐经世在其附小读书,因距家有10余里路,来往不便,即住校学习。在肥东成长,后来合肥,业已60个春秋。
徐经世生活之地,隶属今之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因东淝河与南淝河汇合于此而得名。历史上属古之庐州,又名庐阳,是昔日的“淮右首郡,吴楚要冲”,现为安徽省省会,列中国城市五十强之一。合肥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旧地”闻名于世,当年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到了南北朝,合肥依然是南北军事前沿阵地;北宋时,又变成抗金前沿;而明末,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曾智取合肥;及到清末,太平天国李玉成与曾国藩指挥的湘军在此会战,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证明着合肥曾是名副其实的“淮右襟喉、江南唇齿”。
合肥尚是全国卫生城市,有著名的逍遥古津、教弩梵钟、蜀山春晓、包河秀色、李鸿章故居景点;有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浩淼的八百里巢湖包公文化旅游区、徽园、西郊风景区,并将昔日只在府苑别墅里才有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搬上街头,建成似翡翠项链般的环城公园,营造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亮丽景观。
合肥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因北宋清官包拯生于此、长眠于此而有着“包公故里”之美称。合肥历史上的名人还有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缔造者杨行密,清末名相李鸿章,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爱国将领聂士成。到了现代,则有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旅美女词人、知名学者阚家等。
徐经世依托的安徽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59年,2004年增挂安徽省中医院机构名称,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保与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中医医院,是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5人,有传统疗法治疗中心、体检中心、名医堂等11个诊疗服务中心和52个专病特色门诊。附院承华佗神韵,继新安衣钵,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造就了一批部级名老中医和江淮名中医。近年依托名医堂,启动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年轻中医在继承中汲取学术精华,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一大批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徐经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成长并发挥着作用的.。
徐经世曾祖父母,均为当地私塾先生,曾祖乃晚清秀才;祖父徐恕甫,在清朝废科举后,也从私塾,1956年调入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任《伤寒论》教员;1957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在1959年成立中医学院和安徽省第一康复医院时,是接纳治疗抗美援朝伤病员的中医顾问,后仙逝。
父亲徐少甫,姊妹4人,2个妹妹均不幸夭折;姐姐80多去世,家在肥东。少甫后因署瘟高热英年早逝,时30岁,学业刚成,惜乎憾哉。徐经世时年4岁;11岁时母亲也因急性心肌梗塞撒手人寰。以后唯赖祖父母抚育,并潜心读书。经世尚有2个妹妹,幼时也均由祖父母抚养,小2岁者现康居上海,小3岁者康居巢湖。徐经世后与童氏女结婚,相依为命,现为合肥市无线电一厂退休职工。徐经世膝下有1子3女,学业皆有建树,惜无后代从医。
名师出高徒。徐经世幼年从研读《四书》、《五经》开始,逐渐旁至诸子百家,为其以后学习中医理论,打下良好的古文字基础。后由祖父徐恕甫言传身教,从背诵《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学》等开始,然后精读四大经典,反复研读《医学心悟》、《临证指南医案》等临床医著,深刻领会祖父辨证思维和处方用药技巧。
曾受省中医管理局委托,2000年开始徐经世偕门弟数名对祖父遗存手稿进行抢救性整理。先是列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此为安徽省对老中医的发掘整理研究立项开创了先河。随后多年,影响诸多老中医项目成为本省科研项目。徐经世结合昔学,参阅祖父遗留的医案、医话和临证心得手稿,进行精心整理,出版了专著《中医临床家--徐恕甫》,2003年还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
徐经世尚私淑历代诸多名家,如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崇尚丹溪滋阴学说,提出了许多弘扬医理的独特观点。中医教育的历史,历来虽以师徒传授为主,但不排斥正规化中医教育。早在南北朝即有政府开设专门的医学教育机构。目前,我国有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为国家培养约27万中医人才。院校教育为中医教育建立了正规专业的学校办学体制,不仅实现中医教育的大规模、高效率办学,培养大量中医专业人才,而且促进了中医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既保存中医特色,又融入现代的科学指导思想,同时加速了中医与世界的接轨。徐恕甫于1956年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一边临床,一边在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安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员,自行编撰《伤寒浅解》教材4册,为全省招收的进修学员讲授经典课程。徐经世先随祖父调动举荐到学校深造,毕业后任安徽中医学院内科教授,为学生以及附属医院实习生讲授临床课程,同样以临床依托,理论指导临床,再从临床升华理论,两者结合,反复经临床、教学和实践的历练。应该肯定的是,现代院校教育基本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完成了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接轨。假若能在此基础上注重中医学术本身特点的传承,正确引导,发挥学员能动性,那么,造就成批的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是完全可能的,相信应该比单纯的师带徒占有明显成才优势。徐经世先后被遴选为全国第2、3、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以此方法培养了多名优秀继承人,如陶永、卓思源、樊巧云等。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下发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文件,给每期500名老中医每人选配1-2名中青年业务骨干之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以达到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员之目的。遴选的继承人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后,报人事部、卫生部备案。可见现代意义上的师承教育包括院校中研究生的教育均属于高层次的政府指令性师承教育,是在专业基础教育及实践之后的继续医学教育。
1999年12月及2004年,安徽省中医管理局先后下发文件,由政府指令性要求培养安徽省跨世纪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江淮名中医,先由国家中医管理局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出面主持拜师仪式,随后实施3年的培养计划,每年进行20余项指标之考查或考核。徐老也是这项工作的指导老师,且拜师学生最多,如李泽庚、王化猛、韩宁林、张国梁等均是其中高层次门第。鉴于徐经世培养人才的成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在2006年授予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予以表彰。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等出席颁奖仪式,并在“传承中医,弘扬国粹”巨型签名卷轴上签名;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授予徐经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光荣称号。
国家和各省发展中医药条例,均提出要重视和支持中医文献的收集、保护、整理以及有独特疗效中医诊疗技术的发掘和利用。2007年7月18日,安徽中医附院也专门下文成立了徐经世名老中医研究室,配备助手和必要的硬件设施,进行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总结。
徐经世自1951年正式跟随祖父侍诊;1956年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进修,1957年留校从医、任教工作,并一边临床,一边继续深造,时光飞逝,迄今有近60年从医历史。历代名医中他推崇和崇拜诸多,如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等。从这些医家学术中,他汲取充足必要的养分,使自己临床中能够游刃而有余。如今可说他已是“病家满天下”、“桃李满天下”了。
古老的中医学,多年来通过一代代学术经验传承,才使其可以发扬光大。徐经世主要受业于徐恕甫,他又传授给了诸多门徒。
2.1徐恕甫授徒
共5人。徐少甫,30余岁学成之时,英年早逝。徐经世,部级名老中医。郭幸福,舒城人,为嗣超公子,1965年安徽中医学院首届本科毕业,乃安徽省著名中医临床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曾以75岁高龄,参加国务院颁布的《中医条例》政策竞赛,荣获三等奖,可喜可敬。吴德庆,曾在徐恕甫先生调离家乡来肥后,旋即在巢湖肥东一带名气大振。2009年去世。罗申道,学徒,中途因家事退出。
2.2徐经世授徒
凡20余人。目前较有影响的有:一、陶永,1957年生,浙江绍兴人。198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为徐经世全国第2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大弟子,率先研究徐经世学术经验,先后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持承担老师临床课题3项。二、王化猛,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为涡阳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科教科科长。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安徽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卫生厅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亳州市政府首批、第2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政协委员。8次分获省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奖;主编《中国道家医学文化研究》1部;发表老师中医学术经验论文20余篇。传承方面似有神悟之处,被徐老誉为最得意门生之一。重点协助老师完成2部专著,整理部分医案,撰写发表老师一些重要论文。传承方面,如徐经世注重未病研究,王化猛则承其学术,有所发扬,在国内创造性提出“慢性肝炎无证可辨型”新理论,并进行系列探讨,日本业内曾介绍[4]该项成果;再如,徐经世注重中州胆胃调理,王化猛则系统总结徐经世该专题,并付诸临床,尚对其消化复宁汤进行文献追根式研究,与脾胃、胆胃升降理论有机结合,研究得以充实。三、张国梁,1961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附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感染科主任。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防治艾滋病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3部。对徐经世的消化复宁汤进行实验研究,用现代方法对老师用药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是难得的现代化中医临床研究型人才。四、韩宁林,1960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急诊科主任。是安徽省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五、卓思源,中医内科研究生,副主任医师,是徐经世全国第4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发表老师学术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1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