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22:17:07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6 22:17:07     小编:飞雪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要素。编写教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一

《函数的奇偶性》这节课的教学模式是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单的问题引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结论,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实际结论进行学生的实际应用。

一、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

(一)实际练习引入课题,并能去发现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看图,具体引入函数进行观察探索,包括图像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三)明确这是函数的一种性质,明确定义,并强调定义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理解定义中的规定。

(四)教师具体以例题进行示范,学生们领会对函数奇偶性的认识,并怎样进行判断。

(五)同学们在领会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训练,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循序渐进,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在教学中体现和谐,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练保证教学的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与解决方法是:

还缺乏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参与的调动,尤其是职业中学中部分在初中已经放弃学习的同学的参与问题。对配套练习要进一步细化,要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精心设计相应知识点的训练,图像的认识上,要加大同学们对生活的感知和相关软件的使用,并能在电脑上实际体验函数图像的对称情况。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二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图象直观获得函数奇偶性的认识,然后利用表格探究数量变化特征,通过代数运算,验证发现的数量特征对定义域中的”任意”值都成立,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奇偶函数的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幻灯片的设计。

幻灯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辅助我的教学活动,但是数学学科中应注意到幻灯片的设计,在出现某些字或者数字时应直接出现,而不要设计成动画的形式,以免学生分散注意力。

2.学生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学生的活动,由单一的问答式转化为多方位的`考察,可以采用学生板演或者把学生练习投影到屏幕上让全班学生纠正等方式,更好的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3.例题书写。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要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并书写解题过程,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模仿。在书写解题过程或定义时要认真板书,保证字迹清楚,便于学生仿照。

4.语言组织。

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到说话语速,语言组织等讲授技巧,应该用平缓的语气讲授,语言描述要简练易懂,不能拖泥带水。

5.教学环节的完整。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到教学环节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有复习引入、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课时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重要的环节,有时候可能因为紧张等各种因素往往忽略小细节,遗漏其中的某一环节,造成教学设计不完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环节。

6.教案设计的完整。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因为考虑到有幻灯片而没有在教案中设计“板书设计”这个环节,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又用到了板书,所以一定要设计“板书设计”,以保证教案的完整性。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以后的教学反思,还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完善,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这些错误,以便更好的适应教学,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函数的奇偶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辅手段,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特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利用定义和图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奇偶性的几个性质。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对称性密切相关,而且为后面学习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奇偶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结合本章实际,教材简单易懂,重在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准备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发现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到探索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设疑导入,观图激趣。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学生探索、发展思维。知识应用,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展示图片蝴蝶,雪花。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折纸: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函数的图象,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并在纸的背面(即第二象限)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观察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然后以x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在纸的背面(即第三象限)画出第二象限内图象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喜之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观察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两类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展开研究.

思考:请同学们作出函数y=x2的图象,并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如何。

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回答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接着再让学生分别计算f(1),f(-1),f(2),f(-2),学生很快会得到f(-1)=f(1),f(-2)=f(2),进而提出在定义域内是否对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得出结论,f(-x)=f(x),从而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

思考:由于对任一x,必须有一-x与之对应,因此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根据以上特点,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定义,同时给出板书:

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同时打出y=1/x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

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强调注意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条件必不可少.

接着再探究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根据前面所授知识,归纳步骤:

(1)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验证f(-x)=f(x)或f(-x)=-f(x)3)得出结论。

给出例题,加深理解:

例1,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2+1。

(2)f(x)=x3-x。

(3)f(x)=x4-3x2-1。

(4)f(x)=1/x3+1。

提出新问题:在例1中的函数中有奇函数,也有偶函数,但象(4)这样的是什么函数呢?

得到注意点: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接着进行课堂巩固,强调非奇非偶函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二是定义域虽关于原点对称,但不满足f(-x)=f(x)或f(-x)=-f(x)。

然后根据前面引入知识中,继续探究函数奇偶性的第二种判断方法:图象法:

函数f(x)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f(x)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给出例2:书p63例3,再进行当堂巩固,

1,书p65ex2。

y=x4;y=x-1;y=x;y=x-2;y=x5;y=x-3。

归纳:对形如:y=xn的函数,若n为偶数则它为偶函数,若n为奇数,则它为奇函数。

(三)学生探索,发展思维。

思考:

2,函数y=0有是什么函数。

(四)布置作业。

课本p39习题1.3(a组)第6题,b组第3。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四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开始,逐渐让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五

【过程与方法】。

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单调性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可作为函数图象的图形,然后按如下操作并回答相应问题:

答案:(1)可以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并且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若点(x,f(x))在函数图象上,则相应的点(-x,f(x))也在函数图象上,即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它们的纵坐标一定相等.

(二)新课教学。

像上面实践操作1中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即是偶函数,操作2中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即是奇函数.

(1)偶函数(even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学生活动):仿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odd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

1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典型例题。

例1.(教材p36例3)应用函数奇偶性定义说明两个观察思考中的四个函数的奇偶性.(本例由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具体方法步骤)。

解:(略)。

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3作出相应结论: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三)巩固提高。

1.教材p46习题1.3b组每1题。

解:(略)。

说明: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应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是即可断定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教材p41思考题)。

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四)小结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性质.

课本p46习题1.3(a组)第9、10题,b组第2题.

四、板书设计。

一、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二、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三、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六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利用定义和图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奇偶性的几个性质。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对称性密切相关,而且为后面学习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奇偶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结合本章实际,教材简单易懂,重在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准备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发现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到探索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三、教辅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设疑导入,观图激趣。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学生探索、发展思维。知识应用,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展示图片蝴蝶,雪花。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折纸: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函数的图象,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并在纸的背面(即第二象限)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观察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然后以x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在纸的背面(即第三象限)画出第二象限内图象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喜之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观察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两类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展开研究。

思考:请同学们作出函数y=x2的图象,并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如何。

给出图象,然后问学生初中是怎样判断图象关于轴对称呢此时提出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回答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接着再让学生分别计算f(1),f(-1),f(2),f(-2),学生很快会得到f(-1)=f(1),f(-2)=f(2),进而提出在定义域内是否对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得出结论,f(-x)=f(x),从而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

思考:由于对任一x,必须有一-x与之对应,因此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根据以上特点,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定义,同时给出板书: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a,且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

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

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强调注意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条件必不可少。

接着再探究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根据前面所授知识,归纳步骤:

(1)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验证f(-x)=f(x)或f(-x)=-f(x)3)得出结论。

给出例题,加深理解:

例1,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2+1。

(2)f(x)=x3-x。

(3)f(x)=x4-3x2-1。

(4)f(x)=1/x3+1。

提出新问题:在例1中的函数中有奇函数,也有偶函数,但象(4)这样的是什么函数呢?

得到注意点: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接着进行课堂巩固,强调非奇非偶函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二是定义域虽关于原点对称,但不满足f(-x)=f(x)或f(-x)=-f(x)。

然后根据前面引入知识中,继续探究函数奇偶性的第二种判断方法:图象法:

给出例2:书p63例3,再进行当堂巩固,

1。书p65ex2。

y=x4;y=x-1;y=x;y=x-2;y=x5;y=x-3。

归纳:对形如:y=xn的函数,若n为偶数则它为偶函数,若n为奇数,则它为奇函数。

(三)学生探索,发展思维。

思考:1,函数y=2是什么函数。

2,函数y=0有是什么函数。

(四)布置作业:课本p39习题1、3(a组)第6题,b组第3。

五、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七

活动1:观察:

展示学生作图作品(书p28例2),强调列表及图象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课前一两分钟对学生上交的作图作品进行快速筛选,进量多选出一部分,课上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再从中选取一两幅优秀的作品上课为示例。

目的有四:

2、课上展示学生作品本身就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肯定,这又恰好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这便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乐意学习数学,激发了学习热情,听课更加专心。

3、学生经历画图象进而感悟它的形状及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为后面的发现规律作了准备。

4、令教师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活动1、观察探索: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步;根据你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书中原问题1、2、3)

目的:这样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应描点法来画出了图象,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感悟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完成平移。

目的: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视觉见到的两点,即与坐标轴的交点{(0,b),和(-b/k,0)两点};此交点的求法(学生易从填表中的数据发现),再反之引导学生抓住这两点画图象。就此题体验一次函数图象的两点确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活动2:知识再体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值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

目的:进一步巩固两点作图法,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活动3:展示“上下坡”材料,解决象限问题。(多媒体展示)

目的:让学生触发漫画中“上下坡”的情景,引导思考k、b对图象的影响——设置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学生对这种直观的知识易接受,易理解,记忆深刻。从而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

活动4:师生互动(师生角色互换),提高拓展。(多媒体展出内容)

目的: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角色转换形式,不但能尽快烘起课堂气愤,而且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的更透彻。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目的: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刚刚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作业布置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与学”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采用了如下板书,要点突出,简明清晰。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确定两点为(0,0)和(1,k)一次函数选择的两点为:(0,k)和(-b\k,0)

五、说课后小结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八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单调性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难点】。

(一)导入新课。

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可作为函数图象的图形,然后按如下操作并回答相应问题:

答案:(1)可以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并且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二)新课教学。

(1)偶函数(evenfunction)。

(学生活动):仿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oddfunction)。

注意:

1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典型例题。

例1.(教材p36例3)应用函数奇偶性定义说明两个观察思考中的四个函数的奇偶性(本例由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具体方法步骤)。

解:(略)。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3作出相应结论: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三)巩固提高。

1、教材p46习题1.3b组每1题。

解:(略)。

(教材p41思考题)。

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说明:这也可以作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依据。

(四)小结作业。

课本p46习题1.3(a组)第9、10题,b组第2题。

三、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九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学会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推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绘制和展示优美的函数图象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函数奇偶性的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对于奇偶性的应用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1、复习在初中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2、分别画出函数f(x)=x3与g(x)=x2的图象,并说出图象的对称性。

(1)对于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函数为偶函数。

(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_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对称。

(3)奇函数在对称区间的增减性;偶函数在对称区间的增减性。

(1)f(x)=x4;(2)f(x)=x5;。

(3)f(x)=x+(4)f(x)=。

a2、二次函数()是偶函数,则b=___________。

b3、已知,其中为常数,若,则。

_______。

b4、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关于()。

(a)轴对称(b)轴对称(c)原点对称(d)以上均不对。

b5、如果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为奇函数,则=_____。

c6、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时,,那么当。

时,=_______。

d7、设是上的奇函数,,当时,,则等于()。

(a)0.5(b)(c)1.5(d)。

d8、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则常数____,_____。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性质。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十

【过程与方法】。

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单调性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难点】。

(一)导入新课。

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可作为函数图象的图形,然后按如下操作并回答相应问题:

答案:(1)可以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并且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二)新课教学。

(1)偶函数(evenfunction)。

(学生活动):仿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oddfunction)。

注意:

1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典型例题。

例1.(教材p36例3)应用函数奇偶性定义说明两个观察思考中的四个函数的奇偶性(本例由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具体方法步骤)。

解:(略)。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3作出相应结论: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三)巩固提高。

1.教材p46习题1.3b组每1题。

解:(略)。

(教材p41思考题)。

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四)小结作业。

课本p46习题1.3(a组)第9、10题,b组第2题。

三、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就是课本115到116页的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数学思考: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

本章内容与已学'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内容联系紧密,并为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既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学习本章的关键。难点在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这种角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sina、cosa、tana表示函数等,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因此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至于关键,因为只有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1.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2.难点与关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入】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

【活动一】问题的引入。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互动设计。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y,则称x为,y叫x的.

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当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求该直线的解析式.

以上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

(二)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2)某住宅小区要。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教学目标: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能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弄清函数图象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

难点:函数图象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

一、复习引入。

(1)奇函数。

(2)偶函数。

(3)与图象对称性的关系。

(4)说明(定义域的要求)。

二、例题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

例2、证明函数在r上是奇函数。

三、随堂练习。

1、函数()。

是奇函数但不是偶函数是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2、下列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

(1)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是奇函数;

(3)是偶函数;

(4)是非奇非偶函数。

3、函数的图象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它是否为偶函数?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11.如图,图中的曲线表示小华星期天骑自行车外出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小华八点离开家,十四点回到家,根据这个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几点?离家多远?

(2)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多长时间?

(3)小华在往返全程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平均速度最快?最快速度是多少?

(4)小华何时离家21千米?(写出计算过程)。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开始,逐渐让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七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内容解析。

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是初中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也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函数,要通过对正比例函数内容的学习,为后续类比学习一般一次函数打好基础,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和方法,积累研究一般一次函数乃至其他各种函数的基本经验.

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既要借助具体的函数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是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核心;也要加强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即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的函数模型中,函数和自变量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是一定的,等于比例系数,反映在函数解析式上,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这是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概括出这些函数关系式具有的共同特征,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用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具体函数进行辨析,对实际事例进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经历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正比例的特征,能概括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变量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正比例函数是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初等函数,由于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函数基本概念理解未必深刻,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进一步强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关键是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要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函数具有的共同特征,即函数与自变量的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一定,都等于自变量前的常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再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学生有一定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引言。

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函数的最基础的知识,知道了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象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重点研究一种最基本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本节课先研究特殊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

问题12011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km.设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0km/h.考虑以下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是典型的行程问题,数量关系是学生熟悉的“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即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的能力,初步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设计意图:由于自变量t是列车运行时间,作为实际问题,自变量的取值是受限制的,应对其取值范围作出说明.

对问题(2)的分析解答过程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追问1这个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试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函数关系蕴涵在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对理由的说明学生可能有障碍,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函数概念的学习过程,用函数的概念来回答:问题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的变量t变化时,另一个变量y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于变量t的每一个?定的值,另一个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追问2请你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分析解析式在结构上是什么形式?

追问3对于自变量t和函数y的每一对对应值,y与t的比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384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