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归档的过程,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写总结时要注意语法和用词,避免低级错误和不当表达。总结是一种成长和进步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先梳理出要总结的核心要点和重点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一
(谁也不愿意把一个小丫头片子或黄毛小子去上下协调,执行公司的文件精神)。
第二、反应灵敏,一个行政人员,绝不能呆板,当你睁着茫然的大眼睛看着招聘人员的时候,你就直接回家等消息吧。一个成功的行政人员一定是聪明与才智兼备的。(见过经常被骂哭的小文员吧)穿梭老板与各部门经理之间,没两把刷子,且等着受气吧。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二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实验,这一实验不仅对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至关重要,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典型实验,同时也是多类考试的命题热点。几次教科书的变更,都保留了这一实验,说明它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容概念,导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进而正确而深刻地领会公式,并在具体问题中灵活运用。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采用的控制变量法学生不难理解,学生的困惑在于:静电计为什么能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这是其一;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认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荷量保持不变,这是其二。搞清楚以上两点是深刻理解这一实验原理的关键,只有理解了实验原理,才能真正掌握、运用实验中得出的物理规律。下面详细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一、讨论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电势差的原理。
众所周知,电容器充电后两个极板间有电势差(电压),这一电势差不能直接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工作必须有电流通过)。静电计是在验电器基础上改装的,它同时也是一个电容器,它的金属球和指针是电容器一个极,金属外壳是电容器的另一个极。实验中把它的金属球与平行板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连接,金属外壳与平行板电容器的另一极板连接,这样把两个电容器并联起来了,根据并联电路特点,两电容器的电势差始终相等。在实验过程中静电计的电容(c静)基本不变(静电计指针偏转对静电计电容的影响不大,实验过程中认为静电计电容定值),它的电荷量变化时,根据公式c=q/u,两极间的电势差随之变化,指针偏转角度随之变化,从而从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变化可以推知平行板电容器两个极板间电势差的变化。因c=q/u,即u=q/c,又由于静电计电容较小(相对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小得多,静电计电容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关系,下面还有讨论),根据?u=q/c,静电计电荷量有个很小的变化就引起它的电势差比较大的变化,指针偏转角度变化比较大,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这样既解决了不能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容器电势差的问题,同时实验现象直观明显,符合教学原则。同时,电势差的测量方法体现了物理学间接测量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二、讨论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认为平行板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
实验过程中,改变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改变正对面积、插入或拔出电介质都引起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度的变化,这一现象说明静电计的带电量发生了变化。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相互并联,总电荷量保持不变,但它们的.电荷量可以互相转移,因而平行板电容器的带电量随之变化。静电计电容(记为c静)比起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记为c平)小得多(为了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平行板电容器平板直径一般取20cm左右,两板间距离0.5~1.0cm,这样能保证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远大于静电计电容,即c平》c静),由于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电势差相等,根据公式q=cu,平行板电容器电荷量q平远大于静电计电荷量q静,即q平》q静。改变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改变正对面积、插入或拔出电介质过程中,虽然电势差有较明显的变化,但静电计电荷量的变化量q静=c静u静不大(因为c平》c静),因此可以认为平行板电容器电荷量不变。这样的考虑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学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方法。
弄清了以上两点,本实验实验原理方面的难点基本解决。当然静电实验受环境影响较大,成功率相对低,有时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要使本实验取得理想效果,就要周密考虑环境影响,克服不利因素,才能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总之,实验是物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媒介,更是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也是解决设计性实验问题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实验原理的充分理解,就没有高效物理实验教学。要发挥实验的这些作用,只有明确实验原理,才能真正抓住实验的关键,理解操作的目的和要求,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做到知识的迁移,进而达成课程目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三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于保障国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战略意义。当前,要针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激励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化改革。
[论文关键词]医学专科学校教改革。
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肩负着21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任务。目前我国医学人才比较匮乏,医疗体制尚不健全,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于保障国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战略意义。当前,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教育面临着激励不足、管理机制待完善以及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创新等诸多问题,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完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1.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
当前,随着高校评聘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中作用的显现,一些固有弊病也越来越暴露出来,如职称评聘熬年头、凑条件,评职能上不能下、一次评定享用终身等现象依然存在,严重挫伤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对此,学校应以教学、科研任务为依据,在统一、公平、公正、公开氛围中进行评聘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按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上岗、按能分工,废除终身聘任制,能上能下。二是要实行动态管理方式,加强考核,凡不称职的可以解除聘任。三是严格考核制度,规范“非留即走”制度,凡是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教学工作。四是对教师的学历、职称等制定个人规划,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在规划期限内达到目标。在教职工(特别是教师)中推行“末位淘汰制”,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2.加强绩效管理,完善岗位津贴分配制。
一是明确教学管理要求,把指标分解到不同岗位,以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方式明确责任、任务和要求。二是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随时反馈教学信息,全面了解教学情况。三是是进一步完善自我考核、学生评教、同行及领导听课评价机制,考核结果和教师工资、津贴挂钩,并在岗位津贴中逐步加大业绩津贴所占比例,以能定酬。
3.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全方位激励。
一是进行定量考核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使每一位教师都有紧迫感。二是实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制度、优秀教师示范课制度,塑造典型人物和事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三是建立创新建议箱,使每位教职员工都想事、干事,想创新、想创造,对教学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有了差别才会更尊重人的个性,才会更有效地满足需求,才会有竞争,才会更好地起到激励作用。
4.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重点引进省、市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优秀副教授、副研究员等高级人才,以升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同时,对在职教师提出学历要求,支持在职人员攻读学位,并对完成学业后返校工作的教师按引进人才的标准享受待遇。
二、加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1.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一是根据医学专科实际,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指向具体的实用型人才,根据所需人才规格和人才素质要求来设置课程,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二是强化实践环节,坚持以“按需所教,学以致用”的职业岗位技能素质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传授业务知识,强化整体观念,淡化学科观念,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科学思维、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掌握较为扎实的医学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解决基本的临床实际问题,并能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高层次临床医师。
2.深化医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根据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按照各岗位的任务流程和技术项目的特征改革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准入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3.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生在临床学习实践中,许多学一遇到病人就不知所措,对此,应用循证医学教学解决这一问题。完善循证医学教学就是前承基础知识,后接临床知识,不断运用医学知识进行推理,构建医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使其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4.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要根据国家对各医学专业建设的要求,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行业、医院和学校组成学校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设置新的医学专业要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履行必要程序,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并投入必需的开办经费,加强对新设置医学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5.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医学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加强教学评估和学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对提高高等医学专科教育质量的新要求,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
医学是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精髓,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要强化基础实验、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三个层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探究性实验,增加临床病例分析和循证医学研究,强化科研技能、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以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学校和医院专家依照临床要求和工作流程,系统、完整、规范地设计并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等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学习在职业岗位上,就业于学习环境中”,满足学生的生产性技能实训需要。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五
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
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对于学生来讲,假如发现实验结论与教材说的不一致,那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实验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多维思考来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全面性,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实验合理性的必要能力。
三、有效性———笔墨记录。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最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眼睛直盯着实验,这固然是注意力集中的一种表现,但由于记忆力存在的时间非常短,这意味着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看得非常清楚,但实验操作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就会遗忘。因此,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还应当培养起对记忆认知的有效性,而这离不开笔墨记录,即学生应当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地通过笔墨来记录好实验现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比如最开始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中,石灰石并没有明显变化,在加入氧化铜进行加热后,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就由黑色变为红色,由此导入另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时,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这一个实验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出现,其出现的都是与物质反应有关,对于这种涉及环节多、实验现象多的实验,学生在观察时就应当及时做好笔录,以便保证实验现象的有效性被持久地通过文字资料的方式记录下来。
四、科学性———求真务实。
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它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由于实验本身就代表着实践、检验,这就决定了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特别是对于验证结论的实验来讲,在还没有真正操作实验之前,谁也无法准确预知实验的最终现象与结论。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具备科学性,即以一种审视、求问、求真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特别是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与预期结论不一致的现象,学生更是要科学地去看待与分析,不能盲从预期的结论,也不能一味地偏信表面上的实验现象(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实验资源选用不当也会影响实验现象,故不能一棒打死),而是要科学地去分析,其标准是否符合物质本身的属性、是否符合自然界的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规则,等等。由此可见,实验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是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较好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鉴别实验结论的真伪性。观察是以视觉为主,以其他感觉为辅,带有目的性、计划性、方向性、持久性等多个特征的一种知觉形式,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科角度来讲,化学本身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学科,而这些抽象性的达成与实现就有利于实验的演练与践行。因此,观察能力就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特别是掌握实验的基础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从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这四个方面去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验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保障。而化学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化学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奇妙,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课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认识,对与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拘谨的。这时候,老师良好的课程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实验展示,例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倒入二氧化碳,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铜溶液遇到硫酸铜溶液之后会生成蓝色沉淀,等等。这些富有变化的实验,完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认为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而且在向学生展示完实验内容后,还需要向学生提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化学学习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学生的记忆也更深刻,更加有利于教学成效的实现。
二、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事实依据。
化学属于偏理科的学科,包含许多专业理论和概念,对初中生的理解掌握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比如酸碱中和反应只能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被表现出来被学生所认知。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看到物质发生的变化,才能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理解相关概念。
三、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造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而化学实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是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搜集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结论进行交流与反思。例如,在教授制氧气有关催化剂的相关知识时,教材向学生介绍各种催化剂的性质。那么,老师就可以提出砖粉、水泥块或者氧化铁粉末是不是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设定实验方案。如设计将水泥块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是否加快分解,以判断水泥块是否可以作为催化剂。观察实验前后水泥块的质量、化学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可以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展开探讨,以不断地完善实验。另外,由于初中生的化学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还不够娴熟,老师就应该注意实验探究的内容要尽量简单有针对性,并适当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直观的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自身的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激发和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七
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
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对于学生来讲,假如发现实验结论与教材说的不一致,那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实验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多维思考来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全面性,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实验合理性的必要能力。
三、有效性———笔墨记录。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最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眼睛直盯着实验,这固然是注意力集中的一种表现,但由于记忆力存在的时间非常短,这意味着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看得非常清楚,但实验操作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就会遗忘。因此,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还应当培养起对记忆认知的有效性,而这离不开笔墨记录,即学生应当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地通过笔墨来记录好实验现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比如最开始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中,石灰石并没有明显变化,在加入氧化铜进行加热后,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就由黑色变为红色,由此导入另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时,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这一个实验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出现,其出现的都是与物质反应有关,对于这种涉及环节多、实验现象多的实验,学生在观察时就应当及时做好笔录,以便保证实验现象的有效性被持久地通过文字资料的方式记录下来。
四、科学性———求真务实。
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它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由于实验本身就代表着实践、检验,这就决定了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特别是对于验证结论的实验来讲,在还没有真正操作实验之前,谁也无法准确预知实验的最终现象与结论。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具备科学性,即以一种审视、求问、求真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特别是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与预期结论不一致的现象,学生更是要科学地去看待与分析,不能盲从预期的结论,也不能一味地偏信表面上的实验现象(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实验资源选用不当也会影响实验现象,故不能一棒打死),而是要科学地去分析,其标准是否符合物质本身的属性、是否符合自然界的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规则,等等。由此可见,实验观察能力中的科学性是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较好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鉴别实验结论的真伪性。观察是以视觉为主,以其他感觉为辅,带有目的性、计划性、方向性、持久性等多个特征的一种知觉形式,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科角度来讲,化学本身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学科,而这些抽象性的达成与实现就有利于实验的演练与践行。因此,观察能力就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特别是掌握实验的基础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从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这四个方面去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验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八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 [2] [3] [4]。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九
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一般都是有保障的,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不过很多教师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教学的,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时间。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时,虽然可以节省时间,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上课时一般只有教师的实验演示,学生在旁观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室里的实验和在实验室的实验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进实验室,学生就无法了解到实验室的一些流程和规范,很多实验之外的知识就很难接触到。包括化学试剂的取用,残余物的处理等,也只能通过书本上的文字了解。这种做法是有背教学规律的,从本质上来讲,是强行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
2.实验操作不规范。
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口一个实验要注意安全,可到了自己演示的时候,为了图一时的方便,很多细节部分都是不规范的。虽然是方便了实验演示,但这样很容易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模仿教师,就很容易发生实验事故,教师难辞其咎。演示实验的不规范操作在初中课堂中很常见,教师自己也是知道的,不过多年下来早已习以为常。虽然教师自己觉得没什么,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确是巨大的。没有多少化学基础,不明白哪些是必要的安全措施,哪些省去了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很难有正确的判断,学生很容易遇到危险。
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要求,简单的按照课本走一遍,根本没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敷衍地实验教学导致实验教学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学生学到的东西非常少。实验教学在有的教师看来可有可有,只用几分钟就迅速完成,课堂教学非常死板,也完全不关心教学效果。在这样情况下的化学教学,记忆背诵成了主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较大,课堂反响也很一般。
二、相应的建议。
1.安排专门的实验课。
我建议把涉及到实验教学的章节教学转移到实验室中,或者为这些课专门开设一些实验课。将教学地点放在实验室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可以进行实践,亲自动手体验实验过程。学生很难依靠教师实验就能懂得其中的知识点的,很多细节部分不通过自己实践,很难明白它的用处,也很容易遗忘。比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的时候,夹试管不能过紧,否则加热之后,很容易导致试管破裂。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很多用到试管,并且需要加热的实验中都会涉及到。像这种细节在实验演示中,如果教师不特意指出,很难体现出来。很多看似浅显的细节,不经过自己实践,永远都不会知晓。专门开设实验课,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虽然考试很重要,但教师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要多做对学生真正有利的事。
2.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当以身作则。须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而言都是标准,所以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千万不能为了图一时方便,做出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自己长期接触这些实验,深刻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能找到一些偷懒的途径,照样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但学生不同,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出错,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实验事故。化学实验涉及到很多化学用品,其中有一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虽然学生接触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务必细致小心,不能拿学生的安全开玩笑。
教师对实验的重视不足,是实验形式化的原因。所以要改变固有的观念,重新审视实验对教学的意义。化学实验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实验教学是课标的要求,在试卷中也会出现很多与实验相关的题。所以要重视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计划。首先实验演示不能草草了事,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演示的时候要有所体现,还要关注好学生的反应。
三、结语。
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教学的帮助很大,尤其是化学基础薄弱的初中学生。在分子、原子层面的理论体系,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有了实验的帮助,学习起来能形象很多。化学实验尽量要在实验室进行教学,撇开教学效果的天壤之别不说,闲置的实验室、实验器材造成的浪费实在令人感到可惜。做好实验教学有很长的路要走,初中化学教学需要作出变革。
作者:张忠新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高徐中学。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又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课本第105页习题2根据燃烧产物鉴别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第96页习题4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第175页习题5怎样用实验方法判断生石灰中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第108页习题2能否根据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来证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氧元素以及第187页总复习题中的6(6)、10、12、13等题。这些题目我都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点讲评,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把握解题关键。对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中启发性较强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多动脑筋思考,寻找多种方法实验并从中进行优眩。
例如,课本第98页演示实验5-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在新教材中设置了一道讨论题(一氧化碳尾气如何处理)和一套改进的实验装置。我要求学生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再设计其它改进的实验装置,一部分学生能提出“用排水法将一氧化碳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方法,然后我请他们将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很自然就得出新教材中介绍的点燃尾气的方法为最佳结论。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如观察小泥鳅在装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动、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的判断、酒精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或使火焰熄灭以及用家庭厨房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系列“厨房里的化学”小实验等,都能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一
初中化学是实验科学,需要大大小小的实验来印证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然而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效果。具体而言,本文将从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几个方面着手探究。
一、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做,也不知道实验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在操作实验时便会茫然无措。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带着问题去具体操作实验,使实验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例如,二氧化碳提取的实验,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材料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石灰石和稀盐酸?难道我们就不能用其他的物质来制作二氧化碳吗?同学们,你们想想,还有别的物质吗?”问题刚刚提出,就有学生开始小声议论,互相探讨,慢慢地,学生会发现,曾经学过碳的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等,这时教师再带领学生逐一分析,碳的燃烧不方便收集所产生的气体,而碳酸钙高温分解对温度的要求又很高,经过这样一排除,学生发现,只有石灰石和稀盐酸才能作为最优的实验原材料。
二、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
虽然化学实验中很多都是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但是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印象,因此还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观察实验,操作实验,从机械地看到实际操作,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都能得到快速发展。为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验机会,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使学生切实利用正规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或者布置家庭实验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利用可以找到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此外,即便是教师演示实验,也不能只顾着为学生演示,也要多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思考,发现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等。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实验而有所得。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
多媒体技术可以说是现代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可以降低实验难度,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进行,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这些易燃、易爆、易出错、难呈现实验结果的实验,以达到既加深学生印象,又确保实验有效的最终目的。
四、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都是化学物质的反应,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会导致生成有害物质,或者释放有毒气体,甚至操作不当会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虽然概率比较低,但是只要发生就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使其受到威胁。因此实验安全事故也是我们不得不预防的。为此,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应该严格把控实验过程,确保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再以“硫燃烧”实验为例,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它是一种有毒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用一张在碳酸钠中浸泡过的纸片来代替放在集气瓶口的玻璃片,这样二氧化硫就会与碳酸钠反应进而被吸收,避免了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污染。
当然,在很多实验中,看起来是比较安全的,学生也经常不注意规范操作,教师还需多提点学生,多指导他们规范操作步骤,保障实验安全。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这四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的提高进行了论述。化学实验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考虑化学教学特点,凸显实验效果,注重安全问题,才能算保障了实验的有效性。而更多的问题还留待我们研究,在实验教学的路上,希望诸位同仁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雷宇,张文华,彭慧。“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渗透微格教学原理的探究教学模式[j].化学教育,(7)。
[3]秦成翠,熊言林。安徽省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化学教育,(12)。
[4]李淑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7]赵良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
[8]费明军。农村教学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二
有时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演示实验.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是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这一微观本质.
我补充了这样一个实验:将铁片、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铁片、铜片用导线连接,还接了一个电流表.
不对原电池的知识做任何讲解,只是让同学们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的现象,说明有电流通过导线,证实了导线上有电子在移动.
一个简单的原电池装置,让同学们亲眼“看”到了电子的转移.
二、指导好学生实验。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做实验,而不能代替学生做实验.
可能有部分教师觉得,做学生实验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很多探究实验形同虚设.
这样的做法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新疆班预科班第一年只需要完成必修一的内容,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开设实验课.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实验的形式.
有的实验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有的可以边讲边演示,有的实验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有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有的实验可以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
学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分组实验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一是学生实验前必预习,明确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二是学生做实验时要严肃认真,做好实验观察、操作、记录和分析;三是,实验完成后写实验报告.
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验中如果独立地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劲动力;如果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反面为学生提出了问题,通过他们的努力,分析原因并重新实施实验,成功后将会获得更大的喜悦.
三、开发趣味实验。
一些趣味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明显,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新疆班学生因为离家太远,只有暑假才能回家,双休日和寒假都在学校,他们有充足的课余时间.
课后开设的趣味实验可以将新疆班学生的化学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与他们的生活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因为这类实验更贴近于学生,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实验兴趣.
例如在学习胶体之后,做自制豆腐;学习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做喷雾作画的实验;学习过浓硫酸的性质后,做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的实验.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培养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重要课程。文章从实验项目、教学资源的利用、课程的考核方式、创新性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使此课程的教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已成为医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及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而且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食品等很多领域。因此,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类的学生除了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探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从事各个学科研究、实践的基础,因此对这门实验课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更重要的是加强生化实验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那么首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就要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项目,不断优化实验内容,除保留一些典型的、能训练生化实验基本技术的基础性实验外,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增加创新性实验的项目。例如:选择一些与生产、科研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验项目,替代一些过时的实验;将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方面的新方法、新成果(如现代电泳技术、液相和气相色谱技术、免疫化学技术、生物大分子提取技术等)转化为生化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门课程的实验合起来的专门实验技术课程,只有20个学时,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课分别为56学时和40学时。实验课学时偏少,不利于创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将实验技术课学时增加到40个学时。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之间衔接性比较强,因此,在理论课后,应选择相对集中的时间连续开设实验课。为了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合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应对具体的实验采取不同的安排,一般情况下以两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比较好,这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验的空间,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同时应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在配制试剂、材料时多准备几组,以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学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实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而且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明显的增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当中,有很多时间是在等待结果,在这个时间段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安排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的讲解,将相关的实验内容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规范和技能,还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地掌握一些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结合教师的具体的科研课题来介绍科研课题设计的基本思路,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考能力,还可将相关的科研实验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快速地积累相关的实验经验和教训,可以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课题时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型人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它的内容和实验项目很多,要在20个学时的实验课堂上完全做完这些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这需要更好地管理好实验室,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实验的操作训练,让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实验有一个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的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社会急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通过实验报告的考核,使学生明白每个实验项目的设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必须是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后,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通过实验报告的考核,能过考察学生在实验课中的操作与实验结果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考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性,了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拓展的考查,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做到。因此,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必须学校领导重视,安排具有创新能力,敢于创新的教授当任课程负责人,配备有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老、中、轻相结合的教师当任任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深造,还可以派遣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种实验室建设管理培训班,提高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重视他们的职称评定,提高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实验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时俱进,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促进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四
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化学、环境、生物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全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2加强实验课的预习制度。
为保障课堂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监督和坚持,掌握学生的预习笔记完成情况,做到对预习环节的足够重视。摒弃以往老旧的应付预习现象,引导学生把预习工作做的充分而又价值。有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理论知识学习进度较快,所以实验课的预习难度还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担负起引领的重要责任。首先,提供参考文档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预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化学的理论科目的进度,针对具体的实验进展,制定出适合学生本次课程的实验预习参考文档,提出当堂科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探索,并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呈现在实验报告上。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查阅掌握相关实验环节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采用综合评定的手段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检查。以往的预习教学环节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应有重视,就是因为教师对这一环节并不作为实验成绩的考察范围,因此,建立完善的预习报告评定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一预习环节的重视,预习报告可以占据整个实验课成绩的15%左右的比例,这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心去完成实验报告。对提高和督促学生的预习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借以达到实验课预习的真正目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以往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分析化学实验课传统教学手法,采用的多是教师一人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前面教书实验原理、所用的仪器、实验的根本目的,以及实验所需要进行的基本步骤,学生只追随教师的脚步,一项一项逐一的完成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起不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氛围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师生互动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对于实验的原理和具体的思路,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的情况,适当的在旁边辅助指导,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构建实验设计,培养独自完成实验的能力。其次,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环节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逐步演示模式,将实验的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互动交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达到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充分掌握的目的,采用录像或者ppt演示的模式,巩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牢记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对实验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分析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注重网络平台的应用。教师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设属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用教学区域。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实验预习和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相关素材和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分析化学校园网模块的建设中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或者文档的模式将自己的实验构思,实验步骤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校园网站还可以组织各类实验相关的竞赛和开放性实验科目来鼓舞学生去积极参加,并将取得的优异成绩记录到最终实验课教学总分里,有利于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4结语。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努力的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有了规范的实验预习评定模式,给学生的预习增加了动力,使被动学习变得主动。其次,运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氛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参与精神的培养,在自主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细节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认识,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分析化学校园网模块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增添对分析化学实验的热爱程度,通过竞赛和开放性实验科目让学生从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弓晓霞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五
归纳得到物质的性质,或者再由学生做类似的实验检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是验证了原先从课本中得到的结论,学习过程缺乏探索的乐趣。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淡化了这种知识体系,而更注重与学生是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发挥自主的教学能动性,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可以播放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有趣的视频、猜谜语或者直接为学生演示一个“出乎意料”的实验,也可以结合身边的化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怎样实施探究性实验以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下面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
1.探究食用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io3-+5i-+6h+=3i2+3h2o,i2遇淀粉变蓝的原理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以上的实验探究都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而形成,即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上述探究完成后,可以运用创新,让学生探究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还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在家庭中,如何设计实验在家完成食用含碘盐中碘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完成从理论到实际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那么铁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呢?”结合身边常见的补血剂,学生兴趣会被调动起来,更愿意去探究补血剂中铁的存在形式,实质上就是探究铁的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3.原电池的实验探究。
还利用身边的易拉罐、木炭、食盐溶液做出了其它的原电池,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直接的体验。
二、结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今后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更是当前和今后的化学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再让学生只看实验和背实验,而应该做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六
1.实验教学体制过于传统,验证型实验过多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如:化工原理实验、plc编程原理实验等),都配有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就能完成实验任务。这种毫无探究性的实验只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而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具体的应用,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调查中还发现,课表安排的个别实验没能落实。如化工容器设计实验,由于是在高压下进行的,实验室空间有限,存在安全隐患,故没能按计划开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实验成绩评估体系缺乏激励性。
目前的实验成绩评定基本上都是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的优劣或者实验结果正确与否来决定,而忽视了实验的操作情况,不能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完成实验报告时,只要参考实验讲义或者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即可,从而造成抄袭现象严重,实验效果下降。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全方位深入进行。其中,实验教学改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室则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验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同时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严谨周密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提高实验教学地位的同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三个层次训练体系。还要对现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丰富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实验教师素质,在实验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并动手完成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完善传统的化工容器设计实验和无损检测实验。
化工容器设计实验包括内压容器薄膜应力测定实验、外压容器失稳实验、内压厚壁容器爆破实验在内的三个经典实验。为能更好地配合此实验的`进行,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已经配备对应的实验设备,只要做出具体的实验安全防范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即可进行实验。无损检测实验形成了八个经典实验,即超声波测标准试块的厚度、超声波探测试件内的缺陷、超声波探伤仪探头的标定、涡流法测金属裂纹、涡流法测金属电导率、超声波与涡流法探测实验比较、渗透探伤和磁粉法对焊缝探伤。在建立无损检测实验室时按照实验项目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即可开设此实验。
2.建立计算机仿真实验室。
计算机仿真实验是通过软件对物理设备及实验过程的虚拟仿真,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模拟程序,通过人机对话界面和动画仿真操作来完成实验过程。计算机仿真实验能够完成电工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与dcs、过程装备传动控制等专业实验,弥补我们实验教学资源的短缺,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
3.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数量。
综合性实验是运用已开设课程内容综合分析某一问题或现象的实验。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经过一定的分析思考和综合运用不同课程知识才能完成相关实验。通过实验,能够掌握不同设备的联合使用与操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应用与渗透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明确实验目标的基础上,只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仪器、材料,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组装、操作仪器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方案设计,流程组装及测试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综合实验能力。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个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
4.开设选修实验课程,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开设选修实验课程,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将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实验室,便于管理,实验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一到两门研究性实验认真去完成。实验前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培养其综合应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资源。如实验室拥有的thsa-1型过控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一共可以做26个实验,但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平时只开设6个实验,这就造成实验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结束语。
提高实验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实验教学时间及实验室的投资成本有限,是长期存在于实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过控”专业作为延安大学创办的新专业,经过对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基本做到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目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相信经过认识―改革―健全的过程,延安大学“过控”专业的实验教学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七
很多化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都是相对抽象的,教材中的符号、公式很容易将化学枯燥化,这也是许多学生感觉化学难学的原因所在。实验教学却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化学世界,当不同的物质在相互碰撞、溶解、分解中产生奇妙反应时,当课堂中被五颜六色的气体、液体以及固体充满时,当形态不一、各具不同功能的实验器材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化学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公式,也不再是单调抽象的符号,而是有声有色、有趣的一个崭新世界。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通过实验的创设和组织,为学生开辟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他们体验实验情境,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将氧气的制取装置与氢气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气体的制取装置进行一个小的归纳与总结,形成比较系统而完整的思路,再以二氧化碳反应原理为基础,让学生亲自对制取装置进行选择、设计和动手装配。实验可以分小组进行,完成制取装置后可由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对本小组装置的优势、特点进行推广介绍,通过各小组之间的比较,选出最合理、最科学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这种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情景的模式,对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十分有益。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辅助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并能激发探究欲望的问题,为学生开辟更多动手与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就会让学生在实验情景的体验中获得化学灵感,擦出创造火花。
二、适当补充实验内容,强化化学知识的系统性。
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化学知识整理得更加系统和全面,教师应注重对实验进行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为实验注入更多探究因素。如在进行酸溶液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补充稀硫酸、稀盐酸与氧化铜的实验,这种实验操作简单,选料方便,而且化学现象比较突出,容易给学生形成深刻印象。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补充实验,可以让学生对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稀盐酸之间通过化学反应成为水和盐的一般性规律其形成过程有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加快对化学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样,在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实验中,也可以加入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拓展实验。做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之后,让学生闻气味,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振荡,再让学生进行气味对比。借此引入现实案例,生活中化学对人类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针对这种现象,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加以解决,减少污染,降低有害气体对人类的威胁,引发学生深思。这种方法既可让学生对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一个系统认识,同时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化学的现实意义,建立起环保意识,以及致力于化学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三、将实验交给学生,为培养创造能力提供契机。
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创造能力,培养优秀的化学人才无疑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开发和挖掘实验中每一个探究因素都能够为中学生展现化学不同的魅力。在初中化学新课标中,特别指出了注重学生能力与知识的共同发展,让学生体验实验的全过程,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做实验,是否能够成功地将实验完成,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实验的整个探究过程。因此,适当对实验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与设计,给予学生更多探究和思考的课题,对提高学生的再创造能力非常有效。如在进行“加热分解5%过氧化氢溶液放出氧气”的实验中,观察不到带火星小木条复燃后的现象,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原因所在,并通过探究分析,自己设计改进实验。学生在查找到原因之后设计了两组方案,一是用不太高的温度来加热20%过氧化氢溶液,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插入带火星的小木条;二是用盛有碱石灰或者是生石灰的干燥管将生成的气体引入,然后用带火星的小木条进行检验。当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完成整个过程后,不但对原实验有了全新理解,而且在独立设计与操作完成的实验中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和浓厚的兴趣,他们被化学的神奇与魅力深深吸引。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无疑是为学生化学学习注入新鲜活力与多彩魅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注重实验教学,并要学会科学利用实验教学,给予学生更多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探究中和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化学的意识。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八
[论文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直接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新教材》中实验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已经没有单独列出的实验课,实验内容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栏目中,其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上、下两册共设计了29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中才能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中共设计了53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结合教材和教学进度,选择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一些实验设计活动,对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比如在讲溶液的ph时,让学生设计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土壤改良的方案、在讲碳酸钠时让学生探究腌制皮蛋的原料和原理、讲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验证反应产物等。通过实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获得了科学的方法,通过活动也可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量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仪器操作简单,省试剂,省时间,但又能达到大型仪器的效果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用实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新教材》编排中特别体现绿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并且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使用了微型仪器胶头滴管和点滴板,在其他实验中,我们也要尽量使用微型实验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比如探究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等。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出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m].20出版。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十九
材料化学专业是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科学,它从化学的角度探索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材料化学专业是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开设的重要专业,是打造出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应用型人才。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宽口径的材料学基础知识和化学理论,同时又必须具有现代化仪器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善于创造性地把化学理论及材料学基础知识成功地转化为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是材料化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要传授学生掌握材料化学常规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武汉工程大学20xx年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探索,建立了以前沿科学研究融入至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实验室教学管理办法,更好的培养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下面,结合本校多年来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经验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主要就专业实验教学方面做一些探索和研究。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职业和岗位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是在学生开设了化学基础课和材料化学专业主干课,并进行了基础化学实验后开设的课程。其主要特点有:。
(2)能体现科研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密切联系。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课题结合紧密,如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是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实际生产中,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多层次实验体系。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包括基础技能型、设计型以及综合型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侧重点以及培养目标均有所差别。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以加强对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验内容以及考评制度等均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和探讨的内容。
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理工科专业,其发展与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国家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而有效的科学途径,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索科学实验的精神,启迪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实验、材料的加工与设计实验以及材料的性能与测试实验等,其内容大部分是重复性和验证性的实验。然而,传统的实验内容、陈旧的教学材料、设备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策略急需优化和改革,让学生能自主去学习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上升到“会学”和“会用”的高度,于是,改革现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陈旧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出适用新世纪应用创新性人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及其他学校均积极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与有利的探讨,摸索出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内容是一些基础技能的培训和经典的实验项目,不能反映出材料化学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对其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改革优化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应用型、设计型和综合型的新实验内容。在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3)必须结合材料化学科学研究前沿,注重实验设备、技术的先进性;。
(4)以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在增加了一些新型碳材料、能源材料、功能膜材料、热电材料以及高性能工程材料的基础上,同时将热分析仪、纳米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以及电化学分析仪等先进设备的应用融入到实验中去,使学生在日后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中对材料的检测技术的应用提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是引领、指导和管理学生日常学习进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力量。高效、专业的教师队伍在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涉及到的内容宽广、科学交叉性强,学生要在短暂的实践内掌握老师传授的实验教学内容并非易事,因此,具备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深厚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此问题,我们应对专业实验教师队伍进行重组,改革以往教师组成单一的不利局面,组建一支高学历、专业性强且在科研领域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例如,可将之前分管一些高端先进设备的老师纳入到实验教学老师队伍中,因为他们具备专业的设备测试技能,可指导学生材料测试实验课程。专业、高效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专业实验必须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化学、材料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常规的实验缺乏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与现实生产技术脱离较远。因此,将最新的材料学科研究成果引入至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是培养创新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必要途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国家级、省级或校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各专业科研教师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与企业签订的横向项目支持,来保证给学生开展优质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坚持专业实验与科研及生产实践相结合,鼓励相关专业老师吸纳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实验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丰富专业实验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自主开放式”专业实验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即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探索研究,使研究成果转换成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题,综合运用之前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过程,主动发现、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例如,在涉及到材料测试方法的实验课程时,学生除了掌握一些先进设备如x-射线衍射仪、红外/紫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用途之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使用这些仪器设备的科研实验中,进一步掌握该仪器的具体操作、测试时碰到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仪器的维护保养等知识。
专业实验课教师基本都是学校的科研骨干,其研究的课题一般均具新颖性、探索性、前沿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主动找相关老师进行请教,完成自己专业实验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紧跟科研热点和激发自己的科研潜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专业实验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实施“自主开放式”专业实验教学的计划时,我们必须要做好“自主开放式平台的搭建”、“实验教学环节的制定”以及“科学完善的能力评定体系”三个环节。近几年来,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在开放式实验教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专业每届均有不少本科生参与到了老师的科研课题中,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进入了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培养要求的提高,本科生实验较多,学生人数和指导教师也较多,实验室出现使用混乱、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以及卫生条件差的现象常有发生。因此,制定出科学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保证教学和科研质量的必要途径。例如,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的采购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必须制定完整。仪器设备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必须确保固定资产卡片、账目以及实物的一致性。每台设备必须有使用情况记录本,详细记录每次使用时的具体时间、使用人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内容,并定期有专人进行检查。此外,每台仪器必须落实到个人进行保养、维护和检查管理。只有健全、科学和系统的一套实验室管理体制才能保证实验室安全、正常的高效运行,才能提高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质量。
构建科学的考评制度能有效的促进专业实验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评估应采取多元化和实验全过程的评定方法,即最终总成绩应主要包括:实验预习(占20%)、实验过程(占50%)和实验报告(占30%)三个学习部分的成绩。
(3)实验报告,由教师课后评阅,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材料的撰写能力和书写的态度。
对于开放性的设计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选取课题、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以及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指导老师会从上述各部分分别进行评定,最后综合给出总成绩。科学、规范、标准化的成绩评定体系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大的提高专业实验的教学效果。
材料化学专业是随着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型专业,每一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侧重点不一样,但经过改革优化实验教材的内容、重组实验教学人员、加强科研与专业实验的紧密结合、探索出新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及制定出系统、科学、健全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实验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实践,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其科研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二十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研究与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思考。
对学科教学而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在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的思维知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化学实验还能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二、完成教学模式的革新。
(一)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以两人或四人为一小组,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三)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在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的原则就是让学生主动创新。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只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明确基础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核心,才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二十一
简单的初中化学实验并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是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下支撑的。首先面对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作用。作为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是每个学生都应该逐步的认识到的。他们几乎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作为授课教师,首先是对化学实验认识上的改变。应该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的引导只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反省的基础上加上授课教师的教诲能够使学生更快的培养自主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的化学实验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让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地方,授课教师在当做是引路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完成理想的实验。
二、课前活化,课堂尊重自主。
课堂的气氛对于学生来讲,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没有兴趣,势必会造成课堂鸦雀无声的尴尬,因此,授课教师要在体会学生上的情绪基础上,不断地带动课堂气氛,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完成实验的教学。比如,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方式,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例如,对于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来说,学生可能接触的都是日常的燃烧。对于化学试剂的燃烧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接触。那么,授课教师可以演示氢气的反应,将适量的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装好导管的的橡皮塞旋转塞好,另一端导入另一个倒立的试管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手堵住倒立的试管,用火柴点燃后放在试管口,会听到“砰”的一声。这个有趣的实验下,学生产生很多好奇,那么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点燃的氢气为什么会有响声?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带着疑问,学生先自主的进行实验的预习,紧接着,设计相关方案,再通过教师的允许下自主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实验结束后分组讨论。
三、多样化教学,深化课堂效果。
也许适当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课堂不能只是单一的模式,应该是多种方式并存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时刻是“走进实验室”的意识,在不断地认识仪器,动手接触实验仪器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把理论转化为实验能力,转化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授课教师的传授方式可以是学习小组;也可以是一人操作,其他学生评价指导;督促式实验方式,使得学生能在互助合作中得到能力的逐步提高。同时要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聚散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能够不断地延伸课堂,掌握知识的联系,不断拓展知识面。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讲述的奇妙的二氧化碳,学生可以结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在教师的监督下自主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的装置以安排实验,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备过程,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时候,授课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药品呢?”针对问题,展开自主实验的探究。要求学生进行下列实验的探究,将下列几组药品进行混合观察现象。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碳酸钠和稀盐酸混合。要求学生在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验的现象,明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一开始产生气泡,片刻以后反应停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太快,不方便收集,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后的药品应该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因此,在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授课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验问题,在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实验的能力。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二十二
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化学、环境、生物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全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2加强实验课的预习制度。
为保障课堂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监督和坚持,掌握学生的预习笔记完成情况,做到对预习环节的足够重视。摒弃以往老旧的应付预习现象,引导学生把预习工作做的充分而又价值。有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理论知识学习进度较快,所以实验课的预习难度还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担负起引领的重要责任。首先,提供参考文档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预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化学的理论科目的进度,针对具体的实验进展,制定出适合学生本次课程的实验预习参考文档,提出当堂科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探索,并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呈现在实验报告上。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查阅掌握相关实验环节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采用综合评定的手段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检查。以往的预习教学环节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应有重视,就是因为教师对这一环节并不作为实验成绩的考察范围,因此,建立完善的预习报告评定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一预习环节的重视,预习报告可以占据整个实验课成绩的15%左右的比例,这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心去完成实验报告。对提高和督促学生的预习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借以达到实验课预习的真正目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以往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分析化学实验课传统教学手法,采用的多是教师一人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前面教书实验原理、所用的仪器、实验的根本目的,以及实验所需要进行的基本步骤,学生只追随教师的脚步,一项一项逐一的完成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起不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氛围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师生互动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对于实验的原理和具体的思路,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的情况,适当的在旁边辅助指导,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构建实验设计,培养独自完成实验的能力。其次,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环节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逐步演示模式,将实验的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互动交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达到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充分掌握的目的,采用录像或者ppt演示的模式,巩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牢记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对实验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分析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注重网络平台的应用。教师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设属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用教学区域。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实验预习和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相关素材和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分析化学校园网模块的建设中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或者文档的模式将自己的实验构思,实验步骤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校园网站还可以组织各类实验相关的竞赛和开放性实验科目来鼓舞学生去积极参加,并将取得的优异成绩记录到最终实验课教学总分里,有利于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4结语。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努力的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有了规范的实验预习评定模式,给学生的预习增加了动力,使被动学习变得主动。其次,运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氛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参与精神的培养,在自主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细节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认识,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分析化学校园网模块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增添对分析化学实验的热爱程度,通过竞赛和开放性实验科目让学生从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弓晓霞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实验教学的化学论文篇二十三
2.绿色化学对初中教育的意义。
3.推进化学教学的改革。
二、在初中化学课程讲解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措施。
1.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2.加强教师培训,树立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
3.引进微型化实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6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