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作文要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结构。在写作总结时要注意用词精准,用事实和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表达。如果你正在写作或是需要一些灵感,以下是一些精选文章,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一
爸爸在期末考试之前答应我要去新疆玩,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欣喜若狂,之后每天我都上网查找关于新疆特色的相关资料。
我们的第一站是兰州的“天下黄河第一桥”——黄河铁桥。铁桥的桥身与桥梁全由德国精心打造,这座桥的材料从德国运到中国兰州用了整整4年时间,造桥的工料共用银两165万,而运费则用了140多万银两。不过铁桥在1954年把纵横梁变成组合梁,并在1981年经受了黄河上游特大洪水的考验,它安然无恙。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做事的细心与严谨。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青海西宁的两大景点——-塔尔寺和青海湖。我们在塔尔寺体会到了与佛教不同的藏佛族教文化,在藏佛教中最著名拜佛方法为五体投地磕长头。我也体会了一把,感觉自己太虔诚了,哈哈。
青海湖共4583平方公里,长105公里,宽63公里,海拔3196米,平均深度21米,最大深度32、8米。我们到了实地青海湖真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看着那清澈的湖水,我禁不住伸手去感受那冰凉的湖水,也尝了一口才发现这湖中的水是咸的,原来青海湖是咸水湖啊。
青海湖的蓝,如果你没亲眼看见过,那你是绝对体会不到它的美。青海湖的蓝体现在向远处瞭望就像沉静的翠蓝色宝石,黄昏时,落日的余辉照在湖面上,就好像有了一条通向远方的光路。
大西北的风景竟比网上所说的“风景美如画”更胜一筹。因为大西北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开辟出来,是画上的景象无法比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它粗犷的美。
第三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地——新疆,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新疆可不是大家所想的一片沙漠哦,它也是很美的。
离开大美青海,我们来到了美丽而又富饶的新疆。
下了高铁,我们到了黄沙飞舞的乌鲁木齐,网上大家都说乌鲁木齐多么危险,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高铁站门口已经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了。爸爸说“如果有人拿着刀从大街上跑过,那么警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爆头”,所以我感觉乌鲁木齐还是治安比较好的。
乌鲁木齐很漂亮,很有异域风情。特别是大巴扎的建筑,它们就像童话中的城堡一样都有高塔,里面的装饰物十分贴近大自然。屋内的商品琳琅满目,只要是新疆特色的东西在里面应有尽有。我问老爸的好朋友“我想吃手抓饭,哪家最好吃?”那位叔叔马上带我们去了一家当地有名的手抓饭店,并介绍说“这是当地最有特色的一家”。手抓饭上来时,我发现饭上有星星点点的葡萄干、胡萝卜丝和土豆块,饭上的羊肉外焦里嫩、肥而不腻。
接下来,我们离开乌鲁木齐,来到伊宁。在这里我感觉春天来了,因为伊宁不像新疆的其它地方没有什么植物,在伊宁反而植物很多,真不愧为花的城市啊。爸爸的朋友带我们去了伊宁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喀赞其。在喀赞其住有不同民族的人(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等),他们都很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纯手工制作的冰淇淋,他们的住所也很有特色,每家都有一个院子,里面长满了水果。每到夏天,他们就在院里边吃水果边乘凉。
后来我们又驱车沿着弯延的山路来到了美丽的赛里木湖,路旁美丽的植物从车窗外接连不断的一闪而过。当我们到达时,发现那里的天很蓝、水也很蓝,几乎达到了湖天一色的境界。
我还体验住了一回唯电视中才见过的蒙古包,蒙古包里十分精致,晚上睡觉点着火炉,半夜火炉熄灭了,有点冷,我躲进了爸爸温暖的怀抱。
我觉得塞里木湖的美丽并不只体现在湖上,如果只是一个湖,而没有背后的大草原,那赛里木湖的美景就要逊色多了。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二
新疆非常大,我觉得最美的是那里的大草原。一走进牧场就看见成群的羊儿在碧绿的大草原上悠闲地吃着草。好似一条绿色的丝绸上镶嵌着许多宝石,漂亮极了。我不禁走过去抚摸它们,这些羊儿的毛软软的,手感和棉花团差不多。除了悠闲的羊,还有奔腾的马,它们矫健的身姿看上去充满了活力。
大草原上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它们一朵朵争奇斗艳,还有一些含苞欲放,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一走过去,香气扑鼻而来。这些野花五彩缤纷,把我看得眼花缭乱。
大草原这样美丽是因为有雪山上的水在滋养着它。冰雪融化汇聚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赛里木湖就是其中的一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湖面上悠闲自在游弋的白天鹅。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鹅》这首古诗。瞧!那只天鹅正在与同伴们嬉戏,就像我和同学们一样好动。还有两只天鹅轻轻地将头依偎在一起,好似一个爱心,温馨极了!
新疆不但景色美,而且还有很多好吃的。爸爸告诉我,这里的水果非常甜,而且水分又多。除了水果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美食。有烤全羊、大盘鸡、奶茶,还有羊肉串。我觉得羊肉串最好吃,它肥而不腻,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很有嚼劲。奶茶也特别好喝,因为这是纯天然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虽然它跟我们平时喝的奶茶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它既健康又美味。
新疆的人很豪爽。那里有许多少数民族,一个个能歌善舞。他们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说笑,连买东西都以公斤来计。他们对人很真诚、热情,你在这里一下子就可以交到好朋友。
新疆真是一个好地方,我希望下次再来!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三
述往事,思来者。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看似遥远,却从未与现实割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今天,新疆各民族开放包容、绚烂多彩,正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禀赋延续和中国历史五千年的馈赠传承。一部优秀的中国历史纪录片也应该着重记录和做好中华民族精神的宣扬。在《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中,从解忧细君远嫁西域、智勇班超投笔从戎、各部首领参天可汗、回鹘王子赴难勤王、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诸多历史佳话,到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时,新疆各民族与其他中华儿女共御外侮、共赴国难的历史史诗,新疆各民族始终传承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在该片的微言大义中,完成了向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唤醒我们骨髓里的民族精神有着更为明显的意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形成了我们兼容并包的文化品格。《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为了探究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与魂,拿起了历史的显微镜,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带纹的彩陶、精美的玉器、刻字的残简、汉代的瓦当、魏晋的壁画、唐代的饺子、宋代的医方、元代的书画、明代的乐舞、清代的寺庙纷纷出镜,不论类别,不问雅俗,都成为这部纪录片探究新疆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细胞单元。史实证明,新疆地区各民族文化始终在中华文化的母体中不断发展,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中华文明的画卷上,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前,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我们在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世界格局复杂多变的局势下,能够站稳脚跟、良性发展的精神命脉。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四
有一个地方,它很美丽,它就是我的家乡——新疆。
新疆是个大家庭,发展要均衡,为了西部大发展,有了援疆人。新疆特好看,四季常青的松树,美味的果实,让无数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我们新疆处处美景若人醉!六批援疆者,个个志气强,斗志高,离开父母和亲人,把新疆当成家。
新疆人很好客,请到新疆来做客,你会看到吐鲁番的葡萄、伽师的瓜、库尔勒香梨、哈密大枣、阿克苏苹果。
我们家乡风景名名胜也多。有被誉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市,它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50千米,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葛尔盆地南缘。面积460平方千米,人口64万多,是石河子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石河子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它以绿色的环境,绿色的文化,绿色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石河子是全国“双拥摸范城”“卫生城市”和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阿勒泰是新疆第二大天然林区,也是自治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全地区有野生植物1378种,其中许多为名贵药树。悠远,灿烂的草原文化是阿勒泰的迷人景观,岩画、草原石人、草原鹿石、石堆墓葬等都是草原先民给我们宝贵文化遗产。
如今,在党英明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家乡越来越美丽了。
朋友,请到我的家乡来。相信你来了就不想走了。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五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为拓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载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深刻感受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10月8日上午,图书馆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及中层干部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观看了纪录片《王尽美》。
纪录片采用现实与历史双线条叙事方式,通过觉醒、探索、追梦三个主题,讲述了革命先驱、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及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献身的感人事迹。展现了王尽美这位第一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劳苦群众的解放,不懈奋斗、光辉灿烂的一生。
通过学习、观看,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生活工作在王尽美烈士故乡的人,要继承王尽美同志的红色基因,追随他的足迹,在光明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担当和豪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在我眼中,党就像一位母亲,时刻关怀、体贴着我们;党就像一位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党就像亲人、朋友,在我们为难的时刻,会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应该感谢党,因为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党是中华民族的英勇和守护神。如果没有党,我们中华民族也许到今天依旧是一个黑暗的旧中国。回眸历史,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多重压迫之下,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英勇地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号召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陕北,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大无谓的革命精神;还有那浴血奋战的台儿庄大捷、气壮山河的百团大战等赫赫战功,也无一不是我们党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欺。
党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祖国日益强大,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让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聚焦“鸟巢”,为中国的发展而欢呼雀跃;和谐社会的建设,让华夏大地一片祥和,美不胜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在日渐强大,“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脱去了“落后”的旧装。
党是和平的使者,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位母亲。当利比亚的孩子正在饱受战火的侵袭,我们正在惬意地享受着党为我们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当伊拉克的上空还弥漫着弹药的味道,我们的人民正在夕阳中享受天伦;当国外此起彼伏的战乱让人民苦不堪言,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是那样的惬意与安详的生活着并快乐着。这一切,都源于您----倡导和平的我们的党,我们的母亲。这就是我眼中的党,一个小学生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中学习,你是否会想到我们的学习是在为党而学习呢?党给了我们一切,我们理当为党奉献毕生。作为意气风发的新一代,我们必须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拥有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时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之际,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以下简称《“十一书”》)犹如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当前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点睛添花,更为广大党员,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带来令人振奋和鼓舞的力量。
用《“十一书”》精神铸就忠勇气魄。在《“十一书”》里面,字里行间,一言一语中,表露的不仅仅是共产党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能感同身受到他们作为普通人对于至亲的眷念不舍,但正是这样,才更加彰显了他们在大是大非前,舍小家保大家的忠勇气魄。这些同志,既是我们党站在革命前线敢于流血的无畏斗士,也是在家庭与国家命运发生冲突时敢于挺身而出的“无我”壮士,他们既是普通人会流泪会害怕会不舍,也是战士无畏慷慨,懂得取舍敢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有这样的勇气守初心敢担当,孜孜以求、砥砺奋进,打赢当前的“攻坚战”。
用《“十一书”》精神铸就衷心气魄。《“十一书”》里面11位共产党人,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做到了“从一而终”,树立了共产党人应该怎么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风范。从现代心理学分析,人的行为都有动机,而这11位共产党人表现出来的不畏生死坚守信念甘于奉献,我想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心的、无保留的、忠实的、热情的衷心于我们的党和我们的人民,因为只有崇高的信念方能铸就这样伟大的人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方兴未艾,我们作为基层一线的同志,正要借此东风,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化为我们的内生动力和信念支撑,继续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切实担负起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打赢“攻坚战”,带领群众奔小康。
退伍老战士张富清深藏功名64载,张富清老人九死一生、深藏功名、不计得失。转业后居功不自傲,对自己的功绩和获得的荣誉隐瞒不宣,而是主动要求到偏远贫困地区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绩。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他说:“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满脑子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不怕死了。”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他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又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讲起这些,这位95岁的老人声音颤抖,泪水溢满了眼眶。
他是民族的英雄,他是国家的先锋。当今,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还是离休以后,工作在变动、生活在变化,但张富清始终保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在和平时代他挑最苦的工作干,过往的荣誉对他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但他却甘愿平凡。扎根基层,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是时代的楷模,是国家的荣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持续奋斗。我们必须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六
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际,自治区隆重召开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_周年座谈会,回顾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的奋斗历程,展望新时代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疆篇章的美好前景,对于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具有重要意义。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从此,新疆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_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辟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伟大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辉煌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归功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运筹帷幄、关心关怀,归功于全国各族人民、对口援疆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中央驻疆单位的无私支援、倾情援助,归功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历史雄辩地证明:党的民族政策无比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比优越,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就能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推动新疆实现长治久安,书写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崭新篇章。
成就今日的是昨日,创造明天的是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刚刚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入谋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新疆工作,标志着新时代新疆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上下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奋力开创新时代新疆工作新局面,奋力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
风鼓云帆航道阔,乘风破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上谱写精彩的新疆篇章。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七
我国如今的发展是非常繁荣的,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大的影响力,我国凭借多年的努力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令很多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发展都赞不绝口。但是在历史上,我国的发展是非常曲折的,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国在历史上的版图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但是如今中国固有的国土面积只有960万平方公里,这缺失的部分都是因为历史原因被其他国家抢占了。我国的新疆在历史上屡次失而复得,这里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它的面积达到了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新疆古称西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地方,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实现统一,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但是当时的人们对西域(新疆)的管理还比较模糊,直到两汉时期才开始注意西域,中国古史开始对西域有了记载,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
不过在历史上西域一直都比较动荡,在秦末汉初,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西汉为了巩固政权,征服匈奴,于是西汉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并且西汉在这里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意味着从此新疆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到了东汉初期,因为无心经营西域,导致匈奴的势力再次得以发展,经过多次的征讨,西域匈奴的势力才被控制,一直被汉朝管辖。
后来随着各民族之间的迁徙、融合,游牧民族又开始争夺西域的政权,到了唐朝时期,唐朝在此设置了安西大都护府,后来唐军还出兵西域,一举消灭了突厥(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673年唐朝重新控制安西。后来唐朝晚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西域的政权不归唐朝,直到元朝时期西域的势力才被控制,回归管辖。此后的元朝、清朝都没有放松对西域的管辖,17世纪准噶尔(蒙古的一支)叛乱,清朝攻打外蒙古;16清军击败了准噶尔,控制了新疆东部;1757年清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把这里命名为“新疆”。
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侵犯,但是中国国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64年的签订的《塔城条约》将新疆西北部地区大约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之后左宗棠用了的时间收复新疆,在1882年新疆回归祖国怀抱。新疆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大起大落的,如今新疆是我国的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没有人再敢打它的主意了。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八
不畏浮云遮望眼,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当前新疆正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新疆社会稳定,发展持续向好,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种良好局面是美西方反华势力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利用卑劣手段,散布各种谎言,抹黑新疆大好形势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粗暴干涉我国内政。《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一方面是宣传大美新疆的繁荣稳定,用盛世欢歌迎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到新疆做客;另一方面是直面美西方反华势力的谎言,用事实真相戳穿他们的险恶图谋。
作为国家话语力量的体现,《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秉持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彰显了中国的价值取向和核心理论,以无可辩驳的丰富史实,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极具震撼的视听呈现,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绵延千年、风云激荡的中国新疆历史故事。
该片制作精良、脉络清晰,观众既能在穿行历史之中感受厚重氛围,又能在古今交替之间获得智慧启迪,是一部新疆历史专题精品力作。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新疆历史及其蕴含的观点,摄制组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采访了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参与新疆历史的解读,还首次采用多种特殊摄影装备,拍摄出宏伟震撼且又微如叶脉,具有生命力的壮丽新疆。此外,在叙事体系、表达方式等方面进一步贴近国际受众,以期形成共同体验,增进了解,引发各国受众对新疆历史产生当代思考。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九
美丽新疆,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多文化、有着丰富历史的地方。许多人对新疆的印象仍停留在报纸和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一些负面情况上。但事实上,新疆的多样性和美景,也让许多人为之惊叹。近期,一部记录新疆美景及人文的纪录片《美丽新疆》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在观看此片后,我对新疆的了解加深了,同时也领悟到了一些心得。
第二段:感受新疆的多样性。
《美丽新疆》全景式地展示了新疆各个地方的壮丽景色、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影片所呈现的美丽景观,让我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多样性。从壮观的天山山脉、广袤的塔里木河流域到丰富的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新疆展现出了自然的神秘和人文的魅力。看到这些美丽景观,我不禁感叹:多么壮丽的自然风光,多么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都是中国独有的宝藏。
第三段:发现新疆的新变化。
影片中,我发现新疆地区已经经历了许多改变。新疆各族人民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心、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新疆拥有了更加美好的未来。位于塔什库尔干市的丝绸之路文化走廊,是新疆文化与经济的集大成者之一;而乌鲁木齐的市中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建设,成为坐拥先进物质文明和繁荣社会生活的城市。这些改变表明着中央政府的支持,同时也是新疆地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四段:感悟新疆的社会和谐。
影片中所展现的谢里夫依加尔和希力亚提·依明,他们来自不同民族、不同信仰背景,但是却能够和平、和谐共处。谢里夫依加尔在自家门前小摊上出售头绳,而穆斯林信徒希力亚提·依明则用自己的声音宣扬着伊斯兰教的崇高精神。这些形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在这里,不仅宗教信仰自由,而且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这是新疆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达成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一步。
第五段:结语。
在《美丽新疆》的节目中,我看到了新疆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意识到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大家庭的精神。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交汇,让新疆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颗宝石。我相信,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片神秘的土地会继续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时,在我看来,新疆的许多问题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要以文明和平的方式,加深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为新疆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
世界上还有几种歌舞,没有任何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想跳就跳,想唱就唱呢?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有很多种,我想着一定是因为维吾尔族人民拥有许多艺术细胞吧!
“塞纳姆”舞是广泛流传于维吾尔族中,以赛乃姆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并无规定动作和程式。一般有男女成对而舞,人数不限,舞时歌者不舞,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发展,最后总是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各地赛乃姆均以其音乐风格的不同而异,但一般舞蹈动作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
“萨玛”舞这种舞蹈主要流行于喀什、莎车一带。从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以来它就是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而存在。每逢库尔班节、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阿拉——”的呼喊声伴奏下跳起这种粗狂、奔放、节奏强烈的二拍子舞蹈。
每逢在新疆有什么开心事,大家都要载歌载舞,在一起庆祝。女孩子大多穿着新疆特有的露脐装,在欢快的音乐中,舞动脖子和腰部;而男孩子则戴着毡帽,拿着手鼓,在火堆边,边唱边跳,所有的人仿佛都已经融入在音乐中了,舞蹈仿佛也融入进了他们的生活了!
维吾尔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豪迈,使人们对这片辽阔的土地更加向往了!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一
纪录片在记录历史与反映现实面前,常凭借其客观性、现实性等特点,跨越诸多不同社会历史文化的现实差异,利用真实的画面、公允的解说、详尽的数据等手段真切地呈现我们所处世界的一隅或是历时的变迁,深深打动着观者,引发启迪和思考。作为具有国际化属性的文化产品,其也具有跨语言、跨文明传播的优势。
近日,正在热播的八集历史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一次以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大维度,在中华文明的大视野、中华文化的大立场下,向公众讲述着我国新疆地区的五千年历史脉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也是多种文明和宗教传播汇聚之地。自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官建制、颁布政令,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给予其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以尊重,才能让历史的印记讲述事实。
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为创作宗旨,历时近两年,拍摄珍贵文物500多件,探寻重要遗址遗存百余处,用充满魅力的镜头语言记录下了历史存在的诸多事实。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用航拍镜头,从空中俯视,从人们无法直观感受的空中视角展示了重要遗址全貌。镜头飞过天山南麓的轮台西域都护府古城遗址,也穿越过交河故城,一座座城郭遗迹,壮观辽阔,宛若一艘古老的大船,航行在历史的瀚海之上,让我们得以目睹在中央的统治下,古代各时期西域的繁华与鼎盛。
这部纪录片还以文物为切口,用清晰的视角细细描绘着每一处微小细节,光与影、明与暗在纸文书、木牍、铜币等文物上流动变换,极富艺术感的镜头让文物所经历的时间流淌都被一一展示与记录。
揭开历史的帷幔,文物上记录的文字史实再一次向世人证实,新疆地区一直都与中华各民族血脉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明。立足当下,让现实的画面还原本相。在中华文明的画卷上,中原和西域之间,文化共性的背后,是更深层的相融相知,才得以形成千百年来的多姿多彩。
在《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的镜头下,信仰伊斯兰教的塔吉克族妇女正在向空中抛洒面粉,持守着塔吉克族这一流传千余年的古老传统;新疆地区的古老清真寺采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福禄寿喜、梅兰竹菊等中国文人画艺术装饰着信仰的殿堂;多种宗教场所比邻而居,和谐共存……深刻揭示了在新疆这个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多教互鉴通和、交融共存,才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等一系列真相。
在“回溯历史,立足现实”之余,《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还通过大量的史实解说、场景还原、特效动画等,还原古代战场、遗址等,将历史完整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通过壮美的航拍,将新疆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沙漠、奔腾的河流、生机盎然的绿洲一一呈现,惊艳了感官。
无论从哪一种维度来审视现实与历史,新疆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国际传播环境“西强东弱”,西方媒体垄断国际舆论,罔顾事实,片面误读中国报道,指手画脚,对我国治疆政策、宗教政策抹黑歪曲。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传媒、科技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外联系愈加紧密,国际国内的两大舆论场也逐渐打通。
我国主流媒体开始转变舆论策略,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开始主动参与到国际舆论的议题设置当中。从记录新疆暴恐事件的《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到揭露香港修例**背后故事的《紫荆花开》,再到这部真实平和讲述新疆五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凭借多叙述形式、多展现手法,无不深刻揭示了境内外极端势力行为的实质,真实呈现了在中国治理下新疆地区、香港地区的安定团结、发展进步。
在祖国的关怀下,新疆的建设必将发展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切的抹黑歪曲都将不攻自破,只是徒增笑料罢了。
总的来看,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我们需要更多像《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这样的纪录片,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二
坐着一直没动,把电影《永远的焦裕禄》从头到尾看完。该片场面大,演员演技高,剧情震撼人心。边看边想着,当前党中央号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电影里的吴县长和部分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在兰考县已经饿死人的情况下,还在摆架子,讲形式,国家的救灾粮放在火车站迟迟不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造成大量农民拖儿带女背井离乡去讨饭。对吴县长这种干部我是深恶痛绝的。而且他搞特殊化,机关干部吃特供,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都饿死人了,干部还吃特供,喝着茶,烤着火,而焦裕禄取消了干部特殊待遇,吴县长就不高兴了,因此面对焦裕禄产生了看法,后来发展到对焦书记的工作设置障碍。焦书记是一心为民,始终坚持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试想,一个共产党员,你的工作不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那老百姓谁还会拥护你呢?根据当时兰考县的实际情况,遭受了天灾,群众缺吃少穿,面临生存危机。作为党的县委书记或县长,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不要只考虑自己会犯什么错误,因为已经到了快饿死人的地步了,还考虑个人得失问题,还考虑乌纱帽的问题,这算一个好的领导吗?焦书记是个好干部、好领导,他带病坚持工作,为解决群众的疾苦呕心沥血。所以他去世之后,就出现了影片开头的场面,群众自发为他送葬,黑压压一片,在狂风肆掠的黄沙地慢慢移动,默默为他们心中的好书记焦裕禄送行,最后全体下跪,场面十分感人。
对照《永远的焦裕禄》电影,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群众来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贪图享受的现象大量存在。虽然党中央通过开展反对"四风"、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机关作风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州、县、乡各级党政机关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或多或少存在着。要从深层次触及灵魂解决"四风"问题,还必须加大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的力度。
群众的好书记焦裕禄的事迹感动了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我们要向他学习,在工作中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作为审批科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咨询和办理手续的工作中,要耐心听取群众的陈述,对群众申办的事项进行认真地指导,让群众尽量满意而归。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之规定办理审批事项的前提下,为群众提供方便。我们要牢记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促进全州文化体育事业有序发展,为建设先进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贡献力量!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红色独特的精神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热烈、鲜艳的红色代表了吉祥与喜庆,代表了不顾一切勇于追求的热烈,更代表了坚定活波的热情。也许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必然,红色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在中国一辈辈英雄儿女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壮丽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容和魅力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红色精神也必将继续激励-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更加壮丽的红色画圈。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正向文化价值,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红色文化在政治上的表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和历史发展趋势和演进方向相吻合。
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指向单一。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都在用自己的行动续写着红色文化的传奇。虽然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内容丰富多彩,但它的目标指向非常单一,都指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红色文化价值巨大,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不仅必要而且重要。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地面上生长出来的,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与过去相比,所处的环境有异、条件不同,但其精神、原则和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走进新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社区千部,我们需要勇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旗,传承红色基因,勇于实践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推动历史的车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万里山河宏图展,神州大地旗飘扬。承载着亿万人民的股切期望,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热烈祥和氛围中,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这是我党的里程碑事件,也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政治大事。中国共产党将掀开新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踏上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大地、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十年。以胡锦涛同志为xxx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进步,促进和谐社会,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四
甲方:
乙方:
现就甲方与乙方合作拍摄《xxxx》四集电视文献片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xxxx》(以下简称“该片”)生动展示1932年发生在xx大地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谨以此片告慰那些在靖远起义中献身的英烈们,并作为双方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xxxx》是国内第一次以陇中土地革命时期我党的武装斗争为题材而拍摄的文献纪录片,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该片共x集,片长xx分钟,每集xx分钟。甲、乙双方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完成制片方的要求。
(一)、甲方责任:
1、提供该片制作所用的的历史资料素材及拍摄脚本。
2、参与该片的全部拍摄及制作过程。
3、与乙方共同承担该片拍摄的全部风险。
4、全面负责该片的编导。
(二)、甲方权利:
1、甲方拥有该片拍摄脚本的文字版权。
2、与乙方共同分享该片产生的全部利润。
(总制作费用中减去成本支出,剩余利润部分xx%平分。成本支出双方共同监督产生,主要为汽油、车损、食宿、劳务、道具、社交等。)
(三)、乙方责任:
1、全程参与本片的拍摄过程,提供拍摄及后期制作
所需的全部设备,负责拍摄制作质量。2、3、4、5、全权负责本片的后期制作及包装。全权负责本片的光盘制作及包装。全权负责本片的宣传册的制作及印刷。与甲方共同承担该片的全部拍摄风险。
乙方权利:
一、乙方拥有该片拍摄的影像版权。
二、与甲方共同分享该片的拍摄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润。(总制作费用中减去成本支出,剩余利润部分50%平分。)
甲方:
甲方代表:
乙方:
乙方代表:
xxxx年xx月xx日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明确指出:“暴力恐怖活动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当前,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民生、民族团结都呈现出全新气象,但这往往是“三股势力”所不愿看到的。事实也早已表明,宗教极端思想是破坏新疆社会稳定、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元凶罪首之一,为了达到其分裂新疆的罪恶目的,千方百计利用一部分群众朴素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大肆宣扬“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荒.唐谬论,严重地毒害、蒙骗、煽动信教群众,以自杀式袭击等极其残暴的方式进行所谓“圣战”。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宗教极端思想的教唆、蛊惑、欺骗之下,走上了极端主义歧途,极其可悲地成为宗教极端思想的“炮灰”。教训极其沉重、警示极其深刻。
作为一名70后,经历了改革开放至今的全过程,见证了博州天翻地覆的变化,深知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凝结着党和各族人民的辛劳、汗水。一路走来,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培养,让我走上基层领导干部的岗位,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我们碰上了反恐维稳的时代,就要义不容辞与宗教极端思想作坚决的斗争。
如果我们维吾尔族再继续保持沉默,那维吾尔族就会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我们必须与“三股势力”划清界限,义无反顾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不能一边接受党和国家的恩情,一边又做出危害国家统一的言论和事情。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同志在这关键时期发出了《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振聋发聩,令人振奋。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就需要无数个像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这样的人站出来呐喊。
在这里,我庄严承诺,将继续把同宗教极端思想的斗争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战士一样去战斗,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像旗帜一样作引导,高调发声、大胆亮剑,揭批宗教极端思想的罪恶本质;像堡垒一样坚守,主动担当、发动群众,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钢铁长城中的一块坚定地基石。
在这里,我建议维吾尔族同胞们认真思考三个问题,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暴恐分子带来的是什么?我们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渴望祖国统一强大,渴望稳定,渴望各民族和谐相处、同舟共济,渴望家人的平安,渴望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渴望生活中的欢声笑语,这些是党和强大的国家带给我们的,也只有党和国家能带给我们,而“三股势力”带给我们的只有血和泪。
在这里,我呼吁维吾尔族党员干部,要敢于做一面旗帜,一面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维吾尔族群众要擦亮眼睛,认清危害,争当文明的传播者,争当“去极端化”的践行者,争当敢于发声亮剑的勇者,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宗教极端思想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在这里,我告诫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破坏新疆和平的组织和个人,你们的所想所做所为是永远不会得逞的。因为,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2300万新疆各族群众更不会答应,我们一定会以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尊严。
历史证明,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一切违背人民心愿的人和事都将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六
(一)题目:《夕望》
(二)拍摄主题:以一个外来参观者的视角真实再现老年人别样的“青春”,用镜头真实再现21世纪的城市老年人们有别于传统的生活,他们虽在暮年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三)拍摄目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意志消沉,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过着没有理想的生活,纪录片《夕望》用镜头真实再现老年的爷爷奶奶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此激励年轻人积极进取。
(四)拍摄对象:自贡市老年大学的一群特别的学生们。
(五)拍摄内容:选取个别典型的老人,以此为点辐射成面,多方位的展现老大学生们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六)拍摄要领:切实把握在“雾中行走”的纪录片创作,以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这群老年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七)拍摄准备:提前征求校方的同意,搜集我们所要拍摄的人物的联系方式背景资料,拍摄器材,拍摄的策划书。
(八)拍摄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要尽量地切合主题不用盲目地乱
拍,同时注意设备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人生安全问题,尽量少干预拍摄画面,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真实,具体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九)拍摄方法:仰拍,平拍,俯拍,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角度,对
景物的选择要尽量灵活调整,并且灵活选择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十)设备准备:摄像机、三脚架、话筒、单反、挡光板。
(十一)片长:约27——30分钟
(十二)职务安排:
导演:龚静摄影师:张启明
场务:杨静文字编辑:叶科萍
配音:刘俐汝剪辑:张启明李鑫 美工:周明滔
(十三)后期制作
录音:后期的解说词在录音室完成。
剪辑:aeprpsau等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并在网上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背景音乐。
拍摄提纲
(一)拍摄思路以及纪录片大致情节发展:
清晨张奶奶迈着矫健的步伐步入大学校门,进入英语学习班,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学习,与老师互动,下课后他们与同学们话家常,探讨学习,中间可以插入我们的采访,采访他们现在的奋斗目标,以及现阶段的梦想,紧接着镜头随着张奶奶的身影进入到一楼的舞蹈室,一群翩翩起舞的身影让观众很难想象这是一群70,80岁的老人的舞姿。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西下了,一群老伙伴们有说有笑出了校门踏上回家的路。
(二)大致分镜头:
镜头三:张奶奶的手,推至张奶奶前排的一位老人埋头写字的背影(中景),再推至讲台展现老师正面和学生背景的全景。
镜头四:全景展现张奶奶等下课时互相交流的情景,镜头五:穿插记者在教师采访的老人们的镜头(关于为什么想学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如何解读中国梦?)
镜头六:张奶奶与英语班的同学道别,步入舞蹈班(跟拍)
镜头七:张奶奶与舞蹈班的老师互相打招呼(体现和谐友爱的气氛)镜头八:张奶奶进入队伍与大家一起跳舞(全景,脚步特写,收录同期声)
镜头九:额头汗水特写,脸上笑容特写
镜头十:夕阳西下同学们在校门口道别,(全景,中景)脸上的笑容(特写),挥动的双手(中景——近景)
镜头十一:红色的夕阳渐渐西下
解说词:正在准备中
策划人:龚静,策划时间:2014/3/10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七
通过近一周的拍摄,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我们的专业决定了我们完成一部作品必须要团队的合作,否则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有机器的使用,拍摄手法的运用,以及后期制作的艰辛。从这些困难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三年,我们的专业课程很多,但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却很少,这是我们个人的原因,我们缺少自主学习的精神,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许多的简单问题我们都无法快速的解决。同时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别人!并且要积极地配合,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作品。大学因毕业设计而完整,而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阶段,却因毕业设计的创作而变得更加精彩。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在对客观现实的放映上,纪录片动态影象和声色并茂的优势是文字、绘画和照相等传统手段所难以比拟的,正因为如此,“真实”成为纪录片经典定义中不可或缺的词汇。但纪录片真的像镜子一样“真实”的反应了现实吗?不尽然。纪录片摄像时的开机时间、镜别和角度的选择,后期制作时的剪辑加工等工作,无不渗透了制作者个人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欲念,所以,纪录片只是“创造性地处理现实”(格里尔逊语),只是“抓住现实地片段,将期有意义地结合起来”(维尔托夫语),它不是复制现实的一面镜子,而是面向现实的一条渐近线。我们只能尊重客观现实进行重新演绎,以得到“真实”的记录。
努力的付出,出来的成果并不一定能得到认同,第一次纪录片成品出来,我们组拿给老师看,老师一边看一边评,给出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老师拖拉着进度条,并没有完全看。老师要求第一次制作纪录片的我们能拍出深刻的东西。我的心还是有一点凉透的感觉,倒不是纪录片拍得不好的原因,而是,我们的想法跟老师出现好多分歧。最后在老师耐心讲解下,我们对纪录片进一步了解了。
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一种态度鲜明的个性观点,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但没有什么窍门。如果说在纪录片或者其他片子的成功中有窍门的话,如果谁知道成功的窍门这一秘密的话,所有的制作人就都成亿万富翁了,都发家致富了。孤独的眼睛,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我们付出了我们所有的精力,在光与烟的流动之间,在喧嚣与寂静之间,我们追求者最真实的青春!
在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我们对纪录片有了一定的了解,接触纪录片发现纪录片在前进,但纪录片的市场却在萎缩。比起九十年代初的一派繁荣,今天的纪录片似乎长时间地处于低谷状态。中国纪录片几乎没有群众基础,这是一些纪录片制作者的共识。最雄辩的证据就是纪录片没人放也没人看了。
其实纪录片不能成为收视的热门,在国外也是正常的,即使传媒发达如法国也只有一家电视台专放纪录片。但以中国纪录片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大众对现实的关注程度,它实在不应该受到如此冷遇。一些耗去制作者大量心血的出色之作,在电影节上周游列国之后,又压到了作者的箱底。随着纪录片栏目的日渐萎缩,电视台对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早已不像90年代初那么大张旗鼓。靠纪录片的制作者自己拿着录像带和高清晰的机器跑到酒吧和大学里去放映,其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经这样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表现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性、形象性,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渗透性,对于树立和传播国家形象,传递中国的声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记录世界,既有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记录。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在纪录片拍摄中,现场的声音是构成真实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实地录下同期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实却并不完全如此,我们很多节目的同期声要么拒绝录入“噪音”,要么根据主观需要随意开启、关闭同期声,要么配以后期模拟音响。在拍摄纪录片中,真实还原同期声最好的办法,就是外接一路话筒收音,成为混合音响。拍摄现场常常是纷乱的、复杂的。对于纪录片而言,场面不受我们控制。在人物众多的嘈杂场面,我们常常会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惑的“盲点”。我在开始拍片时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事先预定了许多的拍摄方案、拍摄角度,但一到现场,突然的变化会让我手忙脚乱。这是考验人的时刻。环境变化、摄制组人员的建议或其他人的提示常会干扰你的初衷。应该学会排除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意识,不妨反复问自己:“我事先准备的拍摄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些众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个最有意义?如何去实施?”当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在短时间做出,因为你所拍摄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抓拍是能记录事件原始面貌的方法。因为这些事件是不能重复的。一些偶然拍摄下来的“重要时刻”颇能说明问题。我在拍摄五一节交警一日工作的纪录片时,就时刻观察着那名交警的眼神,顺着他的视线拍到了不少交通违章的画面。
由于我们常常是单机拍摄,因而采访者的问话和倾听表情需要再一次拍摄。除单独录制采访者的反应镜头外,还可以采取拍摄采访者与被采者同处于画面内的镜头;拍摄一些同一空间中的其他物件,如窗外景色、桌上的文件夹、墙上的锦旗等,在后期制作中加入,既提供了环境中的细部信息,又调节了视听节奏;插入与谈话有关的其它画面。
现实不可能因为拍摄去搬演、假造而发生变化。纪录片的美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拍摄时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用不着因为拍摄而刻意装扮。
毕业设计作品虽然已经完成,可我们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们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们相信那不是我们旅途的归宿,而是我们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八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队生活或历史事件做长篇整合、报道的电影或录像节目。电视纪录片脱胎于电影纪录片,而纪录片的发展使其逐渐表现得越来越专题化,即越来越力图于表现有深度的东西。所以纪录片又分为很多专题纪录片,如人物专题纪录片(比如《共和国元帅》),历史专题纪录片,生态地理专题纪录片等。本文着重于研究历史专题纪录片,力图于了解历史专题纪录片的拍摄特点及传播意义,而以大型历史专题纪录片《大国崛起》为实例进行研究。
电视专题纪录片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个独立的片子,而是一个系列的纪录片,立足点往往在历史的高位,穿越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其主要功能是用形象的视觉效应传播历史真像,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
这里我主要来说一说历史专题纪录片的拍摄表现手法。由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多数都是讲述过去的事物,所以现实性的画面是无法满足的,那么历史数据及一些相关问题的专家的出镜显得很重要。
长镜头的运用会比较频繁,因为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不是在讲一个小故事,它要讲的是一个大的历史事实,真实才是其生命,往往在缺乏表现镜头时会用长镜头来拍摄一些风景,运用最普遍的是潮水或是夕阳。但是这些画面绝不仅仅是风景图片,它们都有其符号和语言意义,大海的澎湃往往表示剧烈变革的前夕,而夕阳往往表现希望。特别在提到某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时往往会是该历史人物画像或是照片的长镜头,抑或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历史专题片都会用一个若干个长镜头或推或摇地展现这个地方的现状。这些片段在《大国崛起》里都有很好的表现。
同期声的表现比较弱小。电视是声画传播的完美结合,而同期声在人物专题纪录片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历史专题片的同期声很少,往往只是为了重现某个地方而录取一些同期声以增强现场感,如《大国崛起》之荷兰篇《小国大业》,一开始就是介绍荷兰国的简要历史,在解说辞的同时是荷兰国境内的一些画面,有海鸥的声音,有船鸣的汽笛声,这很好地表现了荷兰国的崛起宿命――海洋是其真正的舞台。
解说辞无疑是专题纪录片的灵魂所在。解说词是纪录片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画面内容为基础,根据画面内容的发展而编写的。解说词的作用是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而不是画面的简单的重复。对于历史专题纪录片来说,因为几乎所有的史实都发生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很少有历史录像可供使用,所以解说辞变得尤其重要,而解说辞也是最难组织语言的,它要求语言精练,有概括性,客观而又不带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让我们来看看《大国崛起》系列专题纪录片开篇的解说辞: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另一方面,他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并成为欧洲事物仲裁者的身份逞强一时。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变得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强大,随后又在强大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两个世纪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第一篇《大国崛起》开篇都有这么一篇解说辞,让观众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一个起码的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给一些历史底蕴浅的人观看的机会。而节目中解说辞也成了主要的传播手段,解说辞成为观众获取历史专题片相关历史事实的主要手段。第至一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的展开,解说辞便显得尤其关键,它要引导人们思想,要传播历史知道,要清晰地表达传统历史观点。
历史专家等相关人士的采访也是历史专题纪录片的精髓。历史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丢失了很多重要的资料,为此研究历史成为历史学者主要的工作,另外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会有导火索或者一系列深层次上的复杂历史事件,而这些都不是一般观众所拥有的知识。因此,一般来说,历史专题纪录片若是没有采访一些历史研究人员那将是很失败的。就采访对象来说,主要会是一些大学里的教授、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一些博物馆里的负责人员。专题片对于相关专家学者的采访往往会增强节目的学术思想以及权威性,这一点是节目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大国崛起》系列专题纪录片中,专题片中所提到的九个国家的讲述中都会有这样的访问,如对于德国俾斯麦纪念馆馆长安德莉娅、美国伯克努大学教授钱颖一等人的采访,这使得《大国崛起》更具说服力。
计算机制图的使用成为必要。历史无法重现,这是表现古代历史的专题片面临的共同问题,难耐,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特技表现历史上的画面。运用计算机特技是人物专题纪录片所坚决禁止的,然而对于历史专题纪录片这是弥补历史事件的好方法。通过计算机特技历史重现只是为了让人在视角效果上得到一种最直接的获取方式,可以节省费劲的猜想。《大国崛起》之德国篇《帝国命运》中,在解释德国历史上一直是欧洲各大强国的战场时,在解说辞的解说下,节目画面显示的是计算机制作的欧洲形势图,德国是一片象征鲜血喷洒的战场的红色,而四周国家的势力用箭头表示在德国领土上纵横交错。这一表现手法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了当时的德国的苍桑历史。
最后一点是配乐的功能。背景音乐的运用决然不是一个细节上的问题。历史专题纪录片的音乐其实也很好把握,主要是为了表现历史的厚重,因此配乐往往是非常沉重的。音乐是一种很深奥的语言,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它能传达苍桑、沉重、雄浑、惨烈、豪迈等一系列感情。《大国崛起》音乐苍桑而凝重,每至历史大变革时又变得短促紧张,实在做到恰到好处。
以上是我对于历史题材专题纪录片的摄制手法的一些总结,综上,要做好一个历史专题纪录片要把握好两个层面的东西。一是技术层面上的长镜头、同期声、特效制图,二是思想层面上的解说辞、专家学者访问、音乐,全面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做出好的历史纪录片,而思想层次上的东西更决定了其质量,亦即其作为历史专题纪录片所具有的传播教育功能得到彰显。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十九
“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富饶的花园结瓜果,肥沃的草原牧牛羊……”这是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中的一段歌词,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却是新疆予人最直观生动的写照。怀着对歌词所绘景象的美好想往,笔者一行有幸于近期循着天山南北走了一遭,虽因时、事之限所涉浅浅,却已初步领略了新疆这片边陲之地的独特魅力。
新疆是祖国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将新疆正式纳入中国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追溯过往,无论历史怎样沿革,新疆这块边塞重地,始终未曾脱离中国的版图。如今的新疆,地域广袤,面积达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使其成为我国34个行政区划中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下辖14个地、州、市,87个县(市),生产建设兵团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下设有174个团场。这块辽阔的土地被绵延的天山分为南北两疆,山麓两面的资源、人文、习俗等虽各具特色,却又相通相融,正如新疆与我国其他省份(自治区)的关系,异中有同,都是我国辽阔版图中的颗颗明珠,熠熠生辉。
新疆是我国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国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是我西北边陲的战略要塞。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而今更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兼具我国对外开放门户、战略资源要地和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等多重身份,在我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占据着“牵一发,动全身”的特殊位置。新疆的发展和稳定直接与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发展大局中的关键一棋。
新疆是人民公仆须经受千锤百炼的一隅。新疆是一片美丽富饶的沃土,所见之人无不为其丰富的资源、如画的风景、异域般的风土人情所感染,发出由衷的感喟。同时,这也是一个对人施以考验的地方,特别是对在这里工作的人民公仆来说,新疆是一个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迅速成长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的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坚韧的工作干劲和较高的工作素养。只有兼具上述优秀品性和才干的干部,方能驾驭新疆复杂的工作局面,应对严峻的工作挑战。所幸的'是,我们在新疆看到了这样的干部,并且更多的优秀人才正在不断涌现。他们把成绩留给过去,把信心注入现在,把希望洒向未来。
新疆是祖国山河壮美无限的一角。到过新疆的人,都不会忘记它的美。新疆的美,是一种博大包容的美。当我们在高空俯瞰万顷绿田的时候,当我们在路旁仰视高耸的新疆杨的时候,当我们在霍尔果斯口岸远眺自贸区工程基地的时候,当我们在喀什老城区深巷近观改造项目成果的时候,新疆的广、博、远将我们深深包裹和感染。新疆的美,亦是一种恬静和谐的美。当我们在乌鲁木齐观察民众生活的时候,当我们在喀什浏览居民休闲夜景的时候,当我们在那拉提草原体验牧民放牧的时候,当我们在伊宁参观传统民俗居所的时候,新疆的合、和、融使我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归期至,行者离。飞机渐渐驶离这片疆土,窗外绵延的雪山慢慢淡出,但不会淡出的是新疆印在笔者心中的那幅画卷。笔者愿和千千万万的新疆人民一道,为这幅美丽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二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我深深地感到,新疆要发展、要稳定,新疆各族人民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清除“三股势力”,每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地从我做起,争做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模范,维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我们要担负起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职责。在民族团结中作示范引领,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带头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手足相亲、邻里守望,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大力批判“三股势力”和“两面人”的丑恶嘴脸,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坚决与“三股势力”作斗争。
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发挥宣传者的优势,把党和国家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温暖带给各族困难群众,与各民族兄弟姐妹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做到亲如一家、不分你我,用真情爱心搭建与各族困难群众手足相亲的桥梁,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感情、促进团结。
坚决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一些新的形势:从国际来看,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从未停止,少数别有用心者不断离间我们的党心、民心。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更是严峻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大肆歪曲新疆历史,编造传播“双泛”思想,大肆攻击党的治疆方略,刻意挑拨是非、制造民族矛盾与隔阂,利用信教群众朴素的宗教情感,强制推行宗教极端思想。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四个自信”,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宣传思想工作上,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敢抓敢管、敢于亮剑,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勇挑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担,坚决向一切分裂思想宣战,坚决与“三股势力”、“两面人”斗争到底,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严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确保我镇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新疆纪录片心得篇二十一
本学期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是我第一次触手纪录片,而且还是团队合作的,所以在制作这个纪录片的过程中学习和分享到了很多东西,对团队合作和纪录片的制作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们组的选题是在我的大学的背景下,以20xx级体科院的排球专业班为拍摄对象进行选材和拍摄的纪录片。选题是大家在进行拍摄纪录片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因为大家都想在选题上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希望摆脱俗套,所以最初在开小组会讨论的时候,大家都给出了自己想到的题材然后再讨论,由于意见不一而且没有人的题材可以让人眼前一亮,所以但是选材就讨论数次,最后考虑到拍摄的可行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把题材定在了学校的服务人员身上,想透过他们反映出来他们在这个大学的工作和生活,同时把排球班的题材作为备选题材。
题材定下来之后我们又讨论分工进行前期工作,组内七个人分开分头去小绿师傅、餐厅人员、校工等身上挖掘信息,但是接触之后发现这个群体的人除了在学校的工作外,平时时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现在他们身上挖掘不到有深度的信息,于是再次讨论后决定把题材定在排球班上,鉴于时间,并且决定不论怎样都要克服困难,把这个题材进行到底。
定下排球班后我们开始行动了,因为排球班上有一个和慧玲认识,所以以他为突破口开始接触排专的同学,在最开始的接触阶段主要是我们组的女生,开始拍摄之后,因为大家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我们在最初并没有明确的分工,拍摄每次都是全部出动,都去拍,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大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为排球场内到处都是我们自己人,拍摄的镜头穿帮出现自己拍摄人员的几率很高,回来后讨论决定分工合作,讨论的结果是我和王浩主要负责后期剪辑,女生负责拍摄,但是分工不一定,可以相互协助。之间,我也和同组的黄煜去找过排专班的同学,和他们聊过天,为的是更好的融入他们。
分工确定下来后,鉴于纪录片的计划时前后分别采取三人为线和群体融合,我和王浩定下来我们两人分别剪辑纪录片的前后段,但是后来在剪辑的时候发现两人有截然不同的.剪辑风格,担心剪出来的片子前后拼接过于明显,风格过于冲突,于是两人讨论他主剪,我辅助他。在剪片的时候,我帮助挑选素材,辅助剪辑等。剪辑的时候我们也不断的给组里的人提供反馈,大家也给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整。
通过本次合作纪录片,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首先不会出现思想进入死胡同的尴尬局面,大家集思广益有利于工作的进展。其次,相互间的鼓励和信任不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然后,合作的时候有利于弥补各自的缺陷,我是一个细节把握不好的人,如果单独工作的话,可能出现很多细节问题,但是团队里的女生心细。最后,看到队友努力,自己会更加努力。
尽管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但是最后大家还是一起度过了,得到了最后的纪录片。在整个过程中,感觉自己做的工作不是很多,组里的负责摄像的同学可能担负着更多的负担,因为他们和排专班的接触更多,他们拍摄的时候更累,我们负责后期的,而且我后来定位到辅助后期上,做的工作比较琐碎,自己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但是我再这次合作中看到了团队的力量,以后会更加适应这种学习和工作方式,同时会在以后的团队中发挥自己更大的能量,帮助团队取得更大的成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8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