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论文(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7:02:21
玉米的论文(实用20篇)
时间:2023-11-07 07:02:21     小编:GZ才子

爱心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它能够带来温暖和人类间的互助。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接下来是一些名人名言,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玉米的论文篇一

2.1.1农作物种植条件。在进行农作物生产前,应对相应的种植条件进行必要的控制,以保证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首先,对作物品种和种子进行筛选。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类型,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保证其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进行生长,同时考虑市场因素,使其经济价值能够得到有效发挥[2]。另外,在选择种子时,先要对其抗性进行评估,尽可能选用对当地的病虫害等胁迫条件有较强抗性的品种。然后,选择具有良好生活力的种子,保证成活率。例如,水稻、玉米、小麦等大田农作物,其成活率是控制群体特征与产量因素的基本条件;对于果树类作物,其单株生活力也是作物管理的重点。

其次,土地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为其提供必要的养分,而且土壤的水气比影响着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我国土壤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应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以玉米为例,其生长需要相对干燥的土壤环境,耐旱而不耐涝,所以不适合在低洼地、黏土等土壤环境中种植,如果必须进行种植操作,应适当对土壤条件进行改良,并根据具体情况更换玉米品种。另外,为了促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还需要调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来提高土壤肥力。并利用深翻、旋耕、平整地等方法,对土壤结构进行调整。

2.1.2种植方式管理。我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其中很多种植方式都有很高的應用价值。以轮作为例,这种种植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导致土壤缺乏该种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这种缺失很难通过施用化肥来弥补,并会明显增加种植成本,对其正常生长十分不利。所以,适当采取轮作方式,可以通过不同作物之间养分需求的差异,减少某些养分的损耗,使种植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在进行轮作操作时,要注意前茬作物所施用的农药,避免造成药害。

随着生态农业与立体农业的发展,间作、混作、动植物生态养殖等方式不断发展起来,在丰富农业技术的同时,也为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全面发挥技术管理优势,进行有效、可靠的管理[3]。

2.1.3水肥控制。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要根据其不同的生理特点,兼顾单株与群体的表现进行合理控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经常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对肥料的成分和用量进行控制,并在农作物的生理生长、生殖生长等不同时期,使用含有不同元素的化肥,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另外,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了不断堆广应用,大大增强了施肥的灵活性。

水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因作物种类的不同,其需求量也存在差异,但是普遍在萌芽期、生长期、授粉期需要足量供应。

2.1.4收获与储存。农作物在收获完成后,不能立即实现经济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转换,必须通过储藏、运输等手段进行调配。首先,一些农业病虫害会在储藏过程中进行传播和感染,因此,必须对完成收获的农作物产品进行筛选,将存在病虫害风险的成品筛选出来,防止对群体造成传染,影响整体质量。其次,在价值转换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必须发挥管理作用,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时限,使其市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要对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将作物产品置于干燥、阴凉的环境下进行储存和运输,防止其产生病变。

2.2生物创新方法。

2.2.1育种方面。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保留作物中的优势基因,通过遗传学方法进行繁育,培养出产量表现好、针对性强的品种,在区域的胁迫条件下,发挥出品种自身的遗传优势,对外界病虫害、旱涝情况、土地盐碱性、自然灾害等条件进行抵御,展现出更高的经济价值,是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果树、花卉等采取嫁接方法,也可以使其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状,使其在产量水平、质量标准上都获得市场的认可,让农户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4]。

2.2.2激素类物质的应用。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类激素类物质,对作物的生长特殊时期进行控制,使其发挥出更突出的生长优势,并在产量上获得突出表现,一般常见的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乙烯等。另外,在应用生物激素时,还会涉及无子果实培育、果实催熟等,使培育出的作物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作物品质。

2.2.3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在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趋增强的今天,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使作物的生长环境更为健康,同时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经济价值。例如,采用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操作、生物习性驱虫、引入自然天敌驱虫等一系列生物措施,对于农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智能控制应用。

农作物的生产管理,应充分吸收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例如,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的反馈式作物管理系统,就是智能化农业应用的最好佐证。使用者可以利用移动手机客户端,配合田间成像技术与配套管理设施,对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管理,使作物在生长的关键时期得到及时管理。通过有效控制光、温、水、气和土这一系列植物生长所需的资源,为作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大大提高农作物种植管理的科学性。

但是,基于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方法仍处在试验阶段,尚未进行全面有效的推广。然而作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的关注,将大量的技术人员、资金引入农作物智能管理上,不仅会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也是促进方法升级的重要途径。

3结语。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工作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与相关的智能化技术结合,使农业生产和作物管理在技术和方法上实现创新。同时,在完善常规栽培技术、生物方法创新的辅助作用下,实现农作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帮助农业生产实现转型升级,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2]王超,赵润鹏.河北地区农作物涝灾后应急管理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8.

[4]吴国强.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与发展思路探讨[j].种子科技,2016(10):45,47.

玉米的论文篇二

摘要:玉米是抚松县主要粮食作物,它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源,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粮食安全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种子、病虫害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以致产量低、质量不高。所以研究玉米种植过程注意事项,及找到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栽培质量,提升产量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玉米;问题;防护;栽培。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北方常见的粮食作物。玉米不仅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新型的乙醇清洁能源。抚松县的玉米种植既能减少石油等能源的消耗,也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玉米栽培技术注意事项,并就一些问题简介简单的讨论。

1.1种子选择。

玉米种植中种子是基础。由于科技发达,目前种子品种很多,农户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可有需要的选择自己要种植的种子。但是在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土地的性质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如果种植地区热源较好,可以选择生长周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以充分吸收热量提高产量,如果种植地区土壤肥,则可选择产量潜力大的品种,如果种植地区土壤贫,就要选择适应力比较强的品种。

1.2土地整理。

土地的整理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因素,在土地整理时玉米秸秆是一个重要利用资源。目前由于生活条件改善,秸秆已经被农民放弃使用。然而,秸秆对提高玉米产量这个因素他们并不知晓。秸秆内保有丰富的营养,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如果提前埋入土地中,它的肥力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可以在头一茬玉米收割后,把玉米秸秆绞碎到土中或烧成灰覆盖到土地上,直到其被完全分解,这样就可以改善地土地的结构,为下一茬玉米的种植提供营养。另外在土地整理时也要对土地进行深翻。深翻的土地有利于雨水的渗入,有一句俗话叫“深翻一寸土,多耐十天旱”。如果不及翻动土地,或翻动的不够深,那么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就得不到充分的养分,从而阻碍玉米的进一步生长。对土地进行深翻,可以加厚活土层,并提高土地的通透性,有利于玉米的根部向下深入生长,以扩大营养与水分的吸收,这种养分的吸收可维持玉米生长的整个过程。深翻后出现的深沟垄也能保护土地吸纳秋天冬天的雪水,为下一茬玉米的种植储存一定的水分。同时,深翻的土地也可以预防病虫害。在进行土地深翻时,可以把杂草翻入地下断决其养分,以致其枯死烂掉,又可以把地表层面的害虫的卵、成虫等病菌埋到地下,使其窒息而死,还可以破坏在土地深层的休眠的害虫,减少土壤中致病菌的数量,从而降低玉米农害的发生。总之,深翻土地可以保证土壤深处的微生物的活力,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环境,为玉米高产打下基础。

1.3合理施肥。

肥料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它可以提高玉米的成活率,同时又可以加速玉米生长,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因素。施肥要以有机肥料为主,以氮肥为主,也可以用天然肥料,只在达到合理的调配,就可以强化土地的肥效。

1.4虫害防治。

虫害是玉米提高产量的大敌。在出苗时,如果降水较多,那么玉米幼苗就会较脆弱,容易受到虫害的侵袭,此时要及时喷洒农药,以减少损失。同时要合理分配种植密度,如果密度大,间距较小,那么玉米的根部就都盘错在一起,影响营养的吸收,如果间距过大,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间接导致产量下降。在防治虫害时要生物的方法和化学方法同时使用,玉米也和人一样,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药,那么就会产生耐药性,致使杀害害虫的效果降低。如果在使用农药的同时,也研究出大自然的食物链天敌来对付玉米虫害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2玉米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护。

2.1缺苗、断垄。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玉米种子杂交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所用的种子多数都是选用的杂交种子,这些种子有些是是国内研究院研究出来的,有些是采用外国先进技术研究出来的。这些种子的稳定性和高产性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地区差异,种子也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性。另外,现在种植多数是机械化操作,这需要对苗间距离进行调节,有的农民不太会作用先进机械,使苗与苗的距离较远,刚会产生缺苗、断垄的情况。因此就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的种子,另外做好农用机械的培训工作,让每个农民都可以熟练操作机械,降低缺苗、断垄情况的发生。在发生缺苗断垄时要及时做好人工补苗工作。

2.2杂草及地下害虫。

发达的农药技术代替了锄头锄地,这虽然可以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锄草剂使用不当,掌握不好尺度,或天气的影响,都会使其失去原有的效果,导致玉米地里杂草丛生。另外地下害虫对玉米幼苗的啃食损害,轻则影响玉米幼苗的健康成长,重则导致幼苗的死亡。因此,要合理使用锄草剂,不能完全依赖锄草剂,在使用锄草剂的5d内,如果没有下雨,就要进行人工灌水。在对玉米进行锄草剂使用时要先了解天气情况,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合理科学的操作。对于地下害虫,就要尽早发现,及时分析其种类,然后按症状给药,做到及时并有效的消灭害虫。

2.3空杆、空穗、黑穗病。

当玉米长出5~7个左右的叶子时,就要拔节了,此时就需要大量的肥料,如果肥料供应不足,就会导致空杆、空穗的现象发生。玉米生长时期最需要的就是氮肥的补充,但是氮肥有一定的流失性,所以在施氮肥的同时也要及时实施磷酸二氢钾肥料。玉米生长的中间时期,最重要的就是防治病虫害。此时期黑穗病是高发期,如果不及时防治,则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对于黑穗病,做好处理是关键。要把患病的玉米苗做烧毁深埋,以阻止下一年的继续感染发病。

2.4旱涝灾害。

抚松县属于非季风区,每年降水的变化都会很大,因此很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如果出现旱灾,没有充足的水份,就会影响玉米的成长,严重玉米就会枯死以至于没有收成。如果出现涝灾,雨水过多,排水不流畅,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重则也会没有收成。因此,对于旱灾洪灾都要有及时处理的预案。在旱灾时,要集中力量对玉米田地进行灌溉,以保证玉米有充足的水份供应。对实在无法进行灌溉的田地要及时拔草,以增加玉米本身的抗旱能力。在涝灾时,要及时排水,不能让玉米根部一直埋于水中导致溃烂或枯死。

2.5叶面枯黄、粒少、尖秃。

如果玉米在生长后期出现叶面枯黄的情况,就是肥料供应不足。玉米根部土壤的肥力不够,就不能支持玉米正常生长。如果玉米出现粒少、秃尖的情况,就是在授粉时赶上阴雨天气,导致授粉不均匀,影响了授粉的效果。针对以上情况,就要对土地及时施肥,施肥以速效的氮肥和磷酸二氢钾为主。施肥后玉米株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就能持续健壮不倒伏。对于授粉不均匀情况只能是及早发现,然后进行人工授粉。

2.6早霜及玉米水分高。

如果本年雨水充足,则会导致玉米成熟后水分较高。如果本年霜冻来的较早,则会影响玉米的成熟,导致减产。针对成熟玉米水分高情况,则需要在玉米还没有收割时就进行扒皮,让玉米在杆上晾晒,以降低水分含量,并提高产量。此次扒皮要选好时机,过早或过晚都会失去效果影响产量。针对早霜情况,可以及早防治,在早上燃烧一些秸秆以产生烟来提高地面温度,把早霜带来的危害减到最少。综上所述,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提高栽培技术是关键,只有在选种、整地、施肥、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做好细节工作,才能种出好玉米,种出高产高质量的玉米。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惠,陈长青,李月明.浅议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07).

玉米的论文篇三

摘要: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使用,使得在山区种植玉米出现高产高质的显著成果。基于此,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山区的使用情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它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农业生产在本地区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玉米产量的多少对于农民收入和农业水平有着较为直观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多方位关系的影响,不但包括各种自然因素,还包括人员配置、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生产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提高本地区的玉米产量与质量。

2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

2.1地膜不透气、不透水在将地膜进行覆盖后,要保证土壤和大气之间分隔开来,避免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促进地膜内部循环,保持内部的土壤湿润。当外部的水分进入时地膜可以对内部环境进行保护。

2.2保持土壤水分在使用地膜之后,温度得到极好的控制,也能够使得覆膜内部土壤湿润,利于种子的根部发展。地膜覆盖之后容易出现缺水的情况,所以,要把握好浇水的时机,避免因为缺水导致产量减少。

2.3改善土壤结构使用地膜进行覆盖后,地膜内部的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迅速,农作物更好地吸收营养,所以,营养使用比较充分。地膜也避免了土壤板结的情况出现,所以,不会因为雨水冲刷而导致盐碱地的出现。

2.4提高光合效率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之后,农作物吸收的光亮比使用前高最少3~4倍,中下部的叶子吸收的反射光要多12.00%~14.00%,光合作用强度增加13.50%~46.80%,农作物的叶绿素含量也要多5.00%以上,由此看来,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光合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2.5加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使用覆膜技术之后,玉米出苗早,成熟快,根系比较发达,覆膜下的根长度增加8.34%,有效穗数增加16.00%,穗粒数增加110粒,千粒质量增加41.1g,穗长增加2.3cm,所以产量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2.6抑制杂草使用地膜之后,内部温度在晴天时往往可以达到50℃,一些杂草会直接枯掉,所以,再配合除草剂可以大大的降低杂草的生长。

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1播前准备使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在播种前首先要对地域进行选择,土层较深,土壤较肥沃、富含各种有机物质的缓坡是最好的玉米种植基地。土壤要进行精耕细作,深耕土地,将石子挑拣出来,一些杂草可以作为营养元素,将土壤进行粉碎,将土地表面进行平整操作。其次,选择优质的种子,其中杂交的玉米种子是第一选择,它们的生产潜力比较大,生长周期长,所以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可以实现产量的提升。在播种之前要将种子在太阳下晒2~3d,将种子中的水分进行蒸发,促进种子中酶的活力。最后,对地膜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要保证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的效果。

3.2播种覆膜昭阳区山区玉米种植时往往是带状方式进行,制定切实可行的种植方式。在播种时,要严格注意播种的时刻,播种的密度和深度进行严格控制。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中,一方面要对种子发芽的`温度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要对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确保温度和水分都符合种子的发芽需求。玉米种子的品种不同,密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是使用平口耙将一些杂草树枝或者是石块进行排除,并且要将垄面填平,对种子喷洒除草剂,然后将地膜覆盖在上面。覆盖时,不管是采用人工覆膜还是机械覆膜,必须注意将膜拉紧,密封四周,膜面距离最少为35.0cm,保证地膜内部的温度和光照符合标准。昭阳区的降雨量比较大,大多数时候都是阴雨天,必须做好沟渠的排水工作,避免因为积水而导致地膜破裂。

玉米的论文篇四

(一)断梢(包括断干)。

在马尾松受到冻害之后,断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主要的现象:马尾松树冠承受了过多的雪的重量,而导致去树梢、树干达到了本身负荷的极限程度,到导致断裂。

(二)弯斜。

由于马尾松的树木、树枝承受了过多的雪的重量,但是并未超出所承受的极限,由于马尾松本身具有弹性,使得其向下完全导致形成弓形。

(三)倒地。

马尾松的受害率比较高,和上面介绍的弯斜较为相似,倒地也是由于其雪量的承受重量过大,在雪的不断压力之下,逐渐被压倒在地面上。

(四)翻蔸。

此类马尾松的受害率,主要是在陡坡以及较为稀薄的地方容易出现,马尾松因为雪压,而使得出现头重脚轻的形成,导致其被连根拔起或者出现了根系严重扯断。

二、冻害后,马尾松林的管理技术措施。

(一)受灾林木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1、多数弯斜的马尾松在积雪融化了之后,还是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而且不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可以保留,所以在雪灾发生期间,需要及时、随时的对树冠上面的积雪进行处理。

2、倒地的马尾松,如果其根没有西开地面,或者仅仅是根系受到了轻度的损伤,也能够在雪融化过后,逐渐的恢复生长,也能予以保留。所在在积雪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清楚积雪,在融化之后,立即予以扶正、培土等有关处理。如果根系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伤或者是被扯断,不能够恢复生长,则需要将其拔出。

3、而对于断梢、翻蔸的马尾松,已经不存在恢复、存活的希望,在雪灾之后则需要立即拔出,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部分。

(二)清山抚育。

在雪灾之后,气温得到了回升,在受灾的马尾松林钟进行选取锯截、扶持、清除等方式对断枝、倒伏、枯枝等等进行处理。

(三)停止采脂。

对于受灾的马尾松林,需要停止对于松脂的采割,以便马尾松的长势恢复。

(四)中幼林林分恢复措施。

1、培土复壮。

对于只遭受到了轻度雪压的马尾松的倾斜以及倒地等,在积雪融化之后,依然可以恢复生产的小马尾松树,怎需要在根颈处进行培土,一般来说,其培土的厚度介于20~30em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从树干的基部50cm左右地方取用土培,将出现了松动以及倾斜的马尾松进行扶正处理、踏实处理,避免根系出现悬空等现象,在必要的时候,则需要进行捆扎支架支撑。

2、补植补造。

在受灾只有50%以下的马尾松林,可以在清理之后,选取一样或者相当规格的树苗来进行人工的补植,而在补植的时候,尽量选择阔叶树的补植,从而利用混合林,来增强其抵抗雪灾的能力。

3、重新造林。

在损害程度达到了50%以上的马尾松林,怎需要重新进行建造。如杉木、木兰科、壳斗科等阔叶树的重造,或者是将马尾松与枫香、马褂木、木荷等阔叶树对其运用2:1的比例进行营林重造。而在重造的时候,也需要对于原生植被进行保护,提高其林地植被的整体覆盖度。

(五)成熟林地恢复措施。

对于个别受灾面积过大的林地,可以选取木荷、枫香等具有耐荫的阔叶树,从而形成混交性针阔业型林地,提高其抗冻能力。在清理了受灾过后的马尾松,需要及时的进行保护或者补播树苗、补植及抚育以及等相关有效措施,从而加大其森林的恢复速度。

三、马尾松毛虫危害因素分析。

(一)影响的主要原因。

1、食料。

松毛虫是否能够快速的生长、发育、繁殖都与食料是否丰富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食料充足的情况下,幼虫能够得到迅速的增长;反之,松毛虫就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在松毛虫生长时,当幼虫还没有成素,其松针就已经出现了被吃光的现象,就会使得其提早化蛹,但是这一过程就容易导致其死亡,从而使得其产量也会大幅度减少。

2、气候。

气候则是对松毛虫最为直接的影响,其温度、湿度则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寄生性植物以及天敌等都会影响其群中的变化,所以,气候对于松毛虫的影响的因素是具有综合性的。

a温度。

对于松毛虫的幼虫来说,温度在越冬的时候影响最为明显。在越冬的时候,如果气温不是突然的变化,其死亡率不会有多大的增幅,但是如果遇到了气温的急剧变化,就会影响幼虫体内脂肪的积累;温度还能够对其发育期产生影响,越到冬天越低,所需要的发育时间也就越长,而夏季所需要的繁殖时间则比较长。

b湿度。

对于松毛虫的幼小阶段,如果湿度在75%以下,就会影响其幼虫的生长。而干旱影响了空气中的湿度,就会促进松毛虫幼虫的生长,但是过于干旱也会导致其死亡。

(这里,可以针对你们哪里的'实际气候进行下补充,毕竟我对您那里不够了解。)。

3、林型。

各种的混交林也具备一定的虫害的防止作用,如果是纯松林,那么其虫害的密度将会过大,会影响到马尾松林得成长,而且其天敌也不容易生存。反之,混交林的使用,则使得其虫害的密度较小,天敌寄生率高,也能有效的避免松毛虫的灾害。

4、地形。

a常发区。

指的是虫害发生过于频繁,其马尾松林一般为人工纯林、中幼林,植被只有60%以下的覆盖率,天敌的种类、数量低于平均值,管理松散、人为破坏因素严重。

b偶发区。

松毛虫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一般在两到三年才会发生一次,其马尾松林中的数量以及种类高于其平均值,管理得当、人为破坏因素较轻。

c安全区。

在自然的调控之下,松毛虫对该林区造不成损害,林分状况。

(这段主要是考虑到您们当地的海拔、气候,依据地形、林分因子和历年虫情,进行阐述!也需要您的补充。)。

(二)对于马尾松毛虫防控。

1、准确掌握虫情。

在松毛虫的幼虫的活动,每一年至少需要三次以上的检测,对其范围、数量、危害等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能偶确定出具体的时段与地方,将虫害防范于未然。对于严重区域,应设立出标准的天敌寄生率、虫子密度以及种群数量。

2、针对分类施策。

a常灾区。

b偶发区。

加强虫情监测,严密监视虫源,定期调查松毛虫发生密度。采取以预防为主、重点除治为辅的策略。加强封山育林及管护力度,培育混交林,保护利用天敌,稳定虫口密度,提高林分自控能力,逐步实现由偶发区向安全区转化。对偶发区进行大面积的治理时主要采用招引益鸟、施放白僵菌、释放(招引)寄生蜂等预防性措施;必要时,使用无公害药剂,以压低虫口密度。

c安全区。

由于此区域的虫害较少,则主要是对其进行保护以及进行合理的利用,在防止现有的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不轻易添加药剂,从而保证其生态环境的完善,当然,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3、技术措施。

a营造混交林。

在虫灾常发生、偶发的宜种植马尾松林得区域,应当选取适合于植树造林原则的混交林;而疏残林,则需要针对其原有的植被进行适当的保护,在保护的区域上补植阔叶树。一般来说,在树种的选择上,都是选择栎、栗等壳斗科植物,以及樟、木荷、檫、枫香等。

b封山育林。

对林木过于稀疏、下木相对较多的成片林地,需要针对环境进行封山育林,禁止采伐或者是放牧,并培育阔叶树种,逐步的改变、完善其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不被破坏,并且将森林生物群落予以进一步的丰富,创造有利于松毛虫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

c抚育、补植、改造。

针对郁闭度较大的马尾松林,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抚育的有效管理,在抚育的同时,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间伐,以此来保证阔叶树木和其他植被。逐步将现有的马尾松的纯林带、残林带、疏林带扩充、补植能够快速生长的阔叶树木,以确保混交林的快速形成。

总之,待遇与马尾松病虫害防控及增强抗冻性的措施,笔者只是针对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微薄的见解,以希望各位林业专家的指点。

玉米的论文篇五

玉米是东北农村最常见的一种庄稼,在东北农村的地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中上一篇玉米地。玉米可是一个好东西,它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由于其自身属于粗粮所以多吃玉米还不至于发胖,而且玉米可以代替发胖的主食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而且玉米还可以用来做玉米油,可以说玉米有着很多的好处,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加工。

虽然玉米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它的成长可不是那么顺利的。种过玉米的人都知道玉米经常会遭受病虫害,一旦玉米遭受病虫害就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也会影响秋天玉米的收成。那么对于玉米病虫害应该如何防治今天在这说一下。

玉米小斑病:

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在病株率70%、病叶率20%时,若遇见中到大雨后,15天左右暴发。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玉米大斑病:

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采取五点取样,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进行防治。可喷洒12%绿乳铜等。

玉米圆斑病:

玉米黑粉病:

发现病瘤要及时割除。

玉米病毒病:

有玉米粗缩和矮花叶病(花叶条纹病),该病毒是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而田间的灰飞虱、蚜虫的多少与田间杂草的多少密切相关,而灰飞虱、蚜虫带毒的多少又与小麦丛矮病发生轻重有相关关系,所以可依据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来判断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防虫来预防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可疑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喷杀毒剂控制,如5%菌毒清等。

玉米螟:

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并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玉米灯蛾:

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

了解了如何去做,就能有效的去防治玉米的病虫害了。没有了虫害的侵扰,人们就可以在秋天吃上好吃的玉米了,很多人都认为玉米甜会发胖,在这里要说一下玉米不仅不会发胖而且由于它能够给人们带来饱腹感,所以玉米可以用来代替米饭这类发胖的主食,而且玉米还有降血糖的作用。

玉米的论文篇六

多数地区都以清种为主,即以玉米种植为主,少量插以黄豆等低矮作物。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放大行距、缩小株距的二比空种植形式,增加玉米的通透性。另外,还可以采用玉米与大豆等低矮作物的交换带间作种植方式,增加玉米之间的间距,提供玉米充足的光照、水分、肥料等生长必需能源,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2.2大垄双行地膜技术。

在不改变原垄宽度的基础上,采用大垄双行的方法,实行小轮耕。发挥边行的优势,将玉米垄的通风、采光等做到最好,促进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对玉米实行覆膜技术,有增湿、保肥、早熟、增产等功效,是玉米增产的新技术。

3其它种植技术。

3.1合理选种、处理种子。

种子是玉米种植的基础,所以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高产种植的成败。在玉米种子的选取中,应选晚熟或者中晚期成熟的高产的种子,同时,优良的杂交品种亦是首选。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提前进行育苗,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另外,气候适宜的地区可以先晒种,进行种子包衣,还可在温水中浸泡种子,提高发芽率。

3.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玉米的种植应该在适宜的土壤以及温度下进行,采用点播方式来进行播种,合理密植,株距35-40cm为宜,尽量做到给每一株玉米以充分的生长空间,玉米植株之间都具有充足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的供给,保证大部分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

3.3巧施肥、广除草。

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选择高效的复合肥料,将种植过程中多次施肥简化为只施一次基肥,一次给足玉米生长所需的矿物营养,增加农肥的使用,补充养分。肥料营养丰富,不仅仅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同时还会使田间杂草得以快速生长,杂草将田间裸露的土壤覆盖,影响了玉米根系的呼吸。使用化学除草剂拌以细沙,用喷雾法施药,除草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尽量小雨后喷药,因为这种方法对干燥土壤的'除草效果不理想。合理施肥、除草,给玉米生长以良好的环境,促进玉米高产。

3.4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多以玉米的白斑、根腐病、玉米螟、玉米粘虫为主。对于玉米的白斑和根腐病,正确分析余米的冰的原因,多数采用施以相应的肥料来解决,另外,轮作也是一项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虫害,可采用生物除虫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喷洒除虫精粉来除虫。

3.5节水灌溉。

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种植玉米,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灌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保证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充足水分。通常汲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整块地的整理工作完成之后,以水泵喷洒的方法对玉米田进行灌溉。注意节约用水,根据玉米生长需要的水分来调节灌溉的水量,以水来调节发挥肥料的作用,使玉米在水肥的共同作用下,良好生长。

4结束语。

在追求玉米高产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宜所有地区的玉米种植。由于土壤、气候等等原因,农业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适应本地区玉米生长、高产的技术,适当播种,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玉米的论文篇七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主产粮食之一,不但有着良好的经济价值,更是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为此,对提高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应给予足够重视。本研究意在从基础做起,分析研究玉米的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我国玉米高产增收作出贡献。

关键词:玉米种植;高产;栽培管理。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含有很多人类必备的营养元素,比如膳食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等,对人类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除此之外,玉米、玉米秸秆分别在医药领域、燃料化工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研究如何让玉米高产的种植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能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选地整地。

大多数农作物都是来自土壤的栽培,从土壤当中吸取养分,毋庸置疑,土壤是直接关系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继续发展。所以,首要任务是选择土地并整地。土地要求土质疏松、土层肥厚且养分充足,玉米种植在具备这些条件的土壤中,才能高产。土地最好是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易耕种,方便大型农业机器作业。要在秋天进行深层松土(简称深松),距离为30cm最佳。在深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在将犁底层打破的基础上,不要将土壤的耕作层打乱,要保持土壤层平整,对较为异常的凹陷或凸起部分要给予科学处理。

2施用基肥。

在玉米播种环节前,施用基肥必不可少。基肥的选取主要是有机肥料,最常见的是牲畜和人的粪便,或者是杂草堆肥。对基肥的用量也要有所把握,一般的情况下,基肥要占总肥料一半以上,最好是六成到七成。若基肥量不足,可以小面积沟施或穴施;若是基肥量充裕,可以大面积撒施。集中施肥,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植物肥料中的.氮磷钾肥也是种植玉米时要用到的肥料,施肥的用量大致在667m230~40kg。由于玉米属于夏播作物,早播种对高产极其重要。为进一步稳固玉米的吸收效果,可与有机肥料一起施用。

3玉米播种。

3.1选择种子在播种阶段,选择种子是最重要的一环。一定要注意种子的质量,选择产量高且抗病性强的优良种子,确保玉米苗的成活率。

3.2何时播种各个地区的环境和气候都不同,玉米的种植时间各不相同。不能从日期上来界定,但可以从温度的角度来界定。一般种植的时候气温在10~12℃最佳。所以,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选在阳历4月下旬播种。

3.3控制播种质量播种质量的控制也不容忽视。为提高玉米将来的产量,要严格控制种子的行距、种子颗粒的大小、土沟的深度、覆盖土壤的厚度等。现在较为常见的土壤播种深度是4~5cm,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若是土壤湿润,可适当减小播种深度,相反,若土壤干燥,可加大播种深度。

4管理肥水。

幼苗期对养分的要求不是很高,基肥充足,可以不追肥,只需要注意对长势较弱的幼苗进行合理灌溉、追肥,使其能在下一生长阶段与其他正常幼苗拥有相同的状态即可。除非遇到特殊的干旱天气,不然补水也是可省略。幼苗长至大喇叭口时期即可追肥,一次性施肥完毕后,把肥料用土覆盖,再集中进行一次补水灌溉。

5田间管理。

5.1适时补苗唯有利用好肥料、水分、光照等等诸多外在条件才能使玉米幼苗健康成长。在幼苗成长过程中,需定期观测幼苗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漏苗并补苗。要特别注意补苗不可在阳光下,要选择一个无强烈光照的阴天,且最好是将原有的根部土壤一起移植,有利于被移植苗的成活。

5.2间苗定苗有过种植经验的人都知道,植物个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影响彼此的光照和养分吸收。所以,这个阶段要注意对玉米苗进行间苗,在3叶期的时候开始实施间苗,4、5叶期定苗,开始优胜劣汰,把弱苗和受到虫害的幼苗除去,留下长势优良的幼苗。

5.3中耕防草在所有的种植中,防治杂草十分关键。为芟除杂草,疏松土壤,中耕除草势在必行。幼苗期间,中耕次数为2~3次。首次主要为疏松土壤,中耕深度为3~6cm;拔节期之前进行第2次中耕,此时加深中耕深度至10cm。准备除草剂除杂草,但注意不要让化学药剂污染幼苗的叶子。

5.4防治病虫除杂草后,最大的问题便是虫害。在幼苗期间,有很多害虫需要防治,如瓢虫、地老虎、蛴螬和玉米螟等,可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裹,防治虫害。

为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理位置、种子优劣、播种时间、播种质量、肥料水分、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在现实生活中种植时,要注意多方综合这些因素,优化种植技术,保证玉米健康成长、高产。

参考文献。

[2]黎克毅.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0):57.

玉米的论文篇八

虫害症状:病害学名凤仙花根结线虫病,是南、北方普遍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根部。线虫侵入侧根或须根后,形成很多大小不—的瘿瘤,初为黄白色,后变褐色,剖开瘿瘤内生梨状小线虫,即雌虫。受害植株生长缓慢,茎细株矮,叶片由上而下渐变苍白色失绿,叶缘向背卷,皱缩枯萎,花苞黄枯或不开放。

防治方法:用药剂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环状沟,每盆施人滴滴混剂5~10ml原液,马上覆土压平,熏蒸半个月后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异丙醚乳剂1000倍液,每盆施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方法同上。

天蛾虫。

虫害表现: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发生严重时,也食害花朵。

天蛾虫形态:成虫体褐绿色,长40毫米。头及胸部两侧具灰白色缘毛;腹背具2条银白色纵线,腹面土黄色。前翅灰褐绿色,顶角至后缘基部有一较宽的浅黄褐色斜带,斜带内外具数条黑白色条纹;后翅黑褐色,具灰黄横带1条,缘毛白色。

防治方法:幼虫为害期,可选用20%菊杀乳油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或50%杀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玉米的论文篇九

凤仙花的繁殖方式一般采用播种,所以播种苗的养护就很重要,否则就没有可供长开的苗了。

凤仙花小苗徒长原因,一般是光照不足,也有因为水分过多徒长的。

徒长的凤仙花苗,像豆芽菜一样,而且还容易倒苗。

有花友养护凤仙花,因为苗总是徒长,还被说成养了一茬一茬的豆芽,就是没养出凤仙花来,笑哭了!

二、解决方法。

增加光照:将盆栽移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将盆转动,保证小苗的每一个侧面都能照到阳光。

降低盆土湿度:水分过多导致的凤仙花小苗徒长,要降低盆土湿度,不能让小苗长期在湿度过大的盆土里生长。

如果不好处理,可以将小苗移栽到喷涂湿度适宜的新花盆。移动的时候要尽量小心,以免将脆弱的小苗折断。

玉米的论文篇十

1.1前期处理。

选择耕层深厚且有机质充足、容重1.1-1.3g/cm3、ph值6.5-7.0的土壤,适合玉米生长条件。播种前做好深耕工作,耕深18-22cm,确保土壤无坷垃无根茬。深耕可改善物理性状,使之疏松通气,促进土壤熟化,加强保水保肥能力。若上次种植时采用有色地膜铺设覆盖除草技术,则收获时应注重清除残留地膜,防止薄膜阻碍根系生长。选用抗病性或耐病性玉米品种,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购买,落实晒种、浸种工作。

1.2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应结合葫芦岛市当地天气条件、玉米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例如春播时,地温需稳定在11℃以上。若温度较低,可采取温室育苗或者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植株成活率和发芽率。对于早中晚熟期不同品种玉米,可采取分期播种的方法,避免某一时段玉米产量过少。这可充分利用土地、人力资源,创造更高经济价值。

1.3苗期管理。

苗期中应注重查苗定苗工作,去除弱苗、病苗,也可适当喷洒植物生长剂,确保植株密度合理,防止根系生长空间过小或者资源利用率低的两极化极端现象。不同品种玉米对于植株密度要求不同,举例来说,糯玉米属于紧凑型植株,一般种植密度为6.75-7.50万株/hm2,而甜玉米属于平展型植株,种植密度以5.25万株/hm2为最佳。间苗工作宜在3-4叶开展,定苗工作宜在5-6叶开展,遵循就近多留苗、浸种催苗、做水补种的三大原则。出苗期,可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3500ml/hm2,或50%乙酸胺乳油,兑水750kg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有效防治地下害虫。拔节期,应及时除去基部生长的分蘖,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在授粉期,去雄措施应在雄穗尚未散粉时进行,剪雄措施应在散粉期后及时进行。若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开展人工授粉工作,在大部分花粉开放时进行,视实际授粉情况决定具体次数。

1.4肥水管理。

施加肥料时,应适当减少长效化学化肥的使用,提倡生物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料;选择质量有保障、官方渠道购买的肥料,确保氮、钾、磷等大量元素和铁、铜、锰等微量元素都达到所需含量,避免养料不均衡。氮、磷、钾的比例应为10:4:5,避免偏施氮肥。有机肥可选择微生物肥料或者腐殖酸类肥料。若采用地膜覆盖,应适当加大有机肥施用量,确保植株营养供给。

1.5病虫害防治。

玉米易发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常见防治方法分为毒土播撒和喷洒农药两类。玉米苗期易发矮花叶病和地老虎、蝼蛄、粘虫、蚜虫等虫害,可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50ml,兑水750kg,进行叶面喷雾;或用杀虫剂制成毒土,顺垄均匀适量播撒。中后期易发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可用50%多菌灵750-1120kg/hm2,每隔7-8天喷洒一次。对于玉米螟,可在害虫产卵期采用赤眼蜂生物防治,在心叶期用米乐儿颗粒剂拌细沙展开灌心防治。另外,及时清除残留病株,防治病害传播。开花期后,使用化肥必须注意残留期,使用残效期20d以上的长效农药原则上不许使用。

1.6收获时间。

收获常在玉米蜡熟期开展。判断方法为:剥开果穗苞叶后,用手指轻掐果穗,有少量浆液流出;或者玉米籽粒饱满变硬变亮,苞叶松散。采收时应带苞叶收获,糯玉米的采收以授粉后23-24天为宜,而甜玉米以授粉后20-22天为宜。

2、结论。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葫芦岛市玉米种植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造成玉米减产的因素,并指出了玉米栽种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其中有科技水平、种子管理的客观原因,也有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的主观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技术层面提出了一些科学、简便的改良措施,希望能为玉米产业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玉米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决定于科学技术水平,也决定于政府农业政策和农业部门实际措施。玉米产业的发展,需要规范的科研机构、种子市场、农药市场等多方面的改良;同时,对当地农民展开技术培训,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和科学意识,鼓励合理施肥和适时种植,做到玉米技术的优质、高效、节能、安全发展。

玉米的论文篇十一

(1)设计是工程项目决策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阶段如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精打细算,则节约投资的潜力要比施工阶段大得多。所以搞好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有效控制“投资失控”的首要任务。

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转变观念,推行限额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重点研究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经济效益的分析,要按国家计委所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定的指标进行评估。可行性研究中的估算投资即为限额设计的参考指标。并且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合理选用设计原则和标准,把投资用于基建工程中最急需、最有效的地方。

(2)施工组织设计者要当好总体设计负责人的参谋。

施工组织设计者要能比较系统而客观地提出完整的确能付诸实施的施工设想方案。包括完成工程的必要步骤、方法、措施、机具、工期等等。特别是工期问题,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内含因素。恰当的工期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有力保证。

(3)改革目前概、预算工作的制度。对概、预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程概、预算人员的素质,改变那种概、预算工作只是算算写写,什么人都能干的旧观念。确立概、预算人员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地位,造就新一代技术经济人员,建立必要的工作和考核制度。当前对造价工程师进行执业注册,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他们在工程建设中控制投资的积极作用和建立制度的重要工作。

3.2投标、招标的广泛开展,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

投标、招标是建筑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有利于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垄断,保护竞争,消除惰性,搞活建筑业,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众所周知,一项建设工程指定施工单位有着许多弊病,工程造价也不易控制。因为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一味要求追加工程费用。工程采用招、投标是通过竞争使所承担的工程造价更趋合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的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超过概算的较少。也可以说招、投标也是基建范畴的一种新颖的经济责任制。工程实行招、投标后,中标单位在施工前已签订施工合同,随之工程造价亦确定了,这样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要做得相当充分,对有关各方面均能起到制约作用。笔者认为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必须与设计改革同步进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因工程施工工期紧迫,一般大中型工程均在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完成后即行招标。从另一角度来看,可参照国外的招标方式,即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完成后,委托有关部门(如工程咨询公司等)编制标书和招标,然后由中标单位联合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单位出的扩大初步设计,设计已达一定深度(相当于国外招标图程度),并附有详细的技术说明书,加上概算编制,即能满足招、投标时报价的需要,并可使设计人员有更集中的精力把扩初设计搞好,使之更合理、更经济,大大提高设计质量。至于施工图的绘制可逐步实行由中标单位联合设计单位绘制。这样在价格上已限定,在施工图阶段亦不能随意变动原设计,为此紧随而来的问题――成立工程总承包机构。

3.3成立多功能的工程总承包机构。

长期以来,在我国一个建设项目大都是由临时拼凑起来的班子承担项目建设工作,但往往是干不了干不好的,因为工程越大,施工单位就越多,这样势必造成施工单位多头对建设单位,至使负责建设的单位难度很大,而且常常为了加快工程进程而增支各项费用,使得工程造价控制不住。

因此,成立一个集设计、施工(或营造等)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机构,无疑是加强这一薄弱环节的较为适宜的途径。有了这样的工程总承包机构,它能克服“设计画图,施工单位承包”的脱节扯皮现象。总承包者不仅承包工程造价,而且承包施工图的绘制,使施工图符合设计要求,当然施工图要由原最初设计单位核准,或联合原设计单位,这样就能更好地相互制约,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诚然,成立总承包机构必然会增加一些管理费用,但是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这一大的方面来看,所增费用是微乎其微的,也是投有所值的。

3.4改革目前的建设机构。

当前我们的建设单位一般均有国家有关部门直接指令的。这与我国目前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也不相适应,建设单位吃大锅饭,对上争投资,对下卡工程款,有的还要施工、设计单位交纳各类名目的费用(回扣),工程超支没有制约措施,尽管现在已有审计和财务监理等措施,但事先较少,事后要处理又无可奈何,因为建设单位是指定的,没有竞争和控制的意识。

要控制工程投资,在以上一些改革措施的同时应推行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招投标。使建设单位在承担建设项目时具有竞争意识,包投资、包工期、包质量,同时加大社会监理、监督职能,使建设单位逐步走向市场,这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疑是有益的。

总之,改革设计,招、投标工作的广泛开展,工程总承包机构和建设单位的招投标的推行都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改革设计是前提条件,只有改革设计,实施限额设计,再辅之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总承包机构以及建设单位的竞争,形成三位一体,经过一段时期的综合治理,必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耿慧芳.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造价控制[j].化工之友,2006,(06).

[3]@赖汝岳.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广东科技,2007,(03).

玉米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的种植收益水平,必须加强农作物种植管理,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方法进行改良。基于此,本文介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原则,并从栽培方法、生物创新、智能控制三方面探讨农作物种植管理的实用技术。

[关键词]农作物;田间管理;栽培措施。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必须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进行改良。

玉米的论文篇十三

一是能够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无土育苗可以为玉米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元素,同时还可以满足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使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健壮生长,抗病能力强,为玉米丰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栽培程序简化。无土育苗不依托土地,不需要翻、耕地,既省时又省力。由于受人工控制,浇水、施肥等操作管理更加趋向自动化、现代化,管理十分方便。

三是栽培地点选择多。在现代社会,可耕作土地资源无疑是宝贵而有限的,采取利用有效空间产出最多的产品十分必要的。无土育苗技术是人工设置生长所需的环境,不需要耕地,而且还可以向空间发展。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大量栽培的同时还可使用了土地和空间资源。

总体上来说,无土育苗移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侵害,操作管理简洁方便,而且育苗过程不需要耕地资源,还可以利用空间资源,是保护地区集结设施栽培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1.选择适宜当地播种的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不同玉的米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若品种选择不当,很可能使玉米优势得不到发挥,造成玉米生长不良而减产,所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对提高玉米产量十分重要。选育成熟较晚的玉米品种时,育苗及早移栽有利于充分发挥该类品种的增产潜力。

2.培育壮苗。由于无土育苗使玉米种子脱离了土壤,不需要农药拌种或包衣来预防病虫害。但是,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分级工作,尽量选择饱满、均匀的种子,培育出的幼苗生长均匀。育苗基质中要含有丰富的营养并保证能够被种子很好的吸收利用,这样才能培育出茁壮、健壮的幼苗。茁壮、健壮的幼苗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3.适时移栽。合理安排移栽时间,要保证移栽时幼苗能够在新环境下健壮生长。在栽培前期要揭摸炼苗,使苗适应外部的生存环境,移栽后成活率高且生长效果好。据有关试验结果显示,幼苗3叶一心移栽是最佳时期。

4.查苗补苗。将幼苗从栽培基质移栽到土壤中后,部分幼苗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而病弱甚至枯死,导致玉米植株减少,玉米减产。为了保正较高的产量,幼苗移栽后需定期观察,发现病苗、弱苗、死苗要及时处理,并补齐苗数。

5.合理密植。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的,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要尽量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的产量与植株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是成正比的,植株密度越高,结穗率越高,产量也就越高。但是当植株密度超出一定范围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光照等不能满足所有植株的生长所需,导致植株的生长相互抑制,玉米籽粒、千粒重降低,玉米整体产量下降等。所以,必须要合理密植,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

6.配方施肥。要使玉米达到高产,必须提供充足的养分。在一些土地贫瘠的地区,土壤中的养分并不能够满足玉米生长,这就需要施足底肥并及时施配方肥来补充。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养分是不同的,针对各生长期需肥的不同,增施所需的肥料,如玉米籽粒需施加较多的氮、磷、钾肥、锌肥等,要保证肥效供给。特别在苗期和拔节时需及时追施尿素等。合理施肥是玉米增产的物质基础。

7.防虫除草。夏季多雨,气温高,是害虫复苏、繁殖盛期。在这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及时中耕除草。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能达到丰收的效果。

玉米的论文篇十四

1.1典型症状。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先在叶片上发小的病斑,然后快速发展成为梭形大病斑,长度一般达到2~5cm,严重发病的也有长度达到10cm以上的。有时多个病斑互相扩展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初发时病斑呈水浸样,后逐渐变成青黄色,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呈灰黑色霉状物,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玉米小斑病的典型症状是,与大斑病相比是病斑较小,一般病斑的长度多在1cm以下,其宽度往往受到叶脉限制,接近椭圆形。病斑边缘颜色为赤褐色,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1.2发病条件。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的重要外界条件。玉米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最适温是在20~25℃之间,而小斑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最适温度是20~32℃之间。所以,在降雨量大、湿度高的年份,易造成玉米大小斑病的流行。

1.3防治方法。

作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需要的的3个因素是:要有大面积种植的感病品种存在;要有大量的具有感染活性的病原菌存在;要存在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也应从这3方面入手。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最为基本的也是随最为有效的手段。选用高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加强田间管理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发展。采取轮作倒茬深翻可大幅减少田间病原菌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将底部4个病叶打掉,可以减轻发病程度。适当的提早播种时间,有规避病害的作用。适当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采取药剂防治、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发展。一般玉米心叶期至抽雄灌浆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间采取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一般采用的药剂有:500倍液的50%可湿性敌菌灵、800倍液的50%可湿性退菌特、500倍液的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65%代森锌500倍液等。一般在拔节后开始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7~10d喷1次,共喷2~3次为好。

2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东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就会造成全株绝收,严重影响产量形成。该病在东北地区俗称“灰包”或“乌米”。

2.1主要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系统性病害,病原菌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抽雄后表现出明显症状。一般病穗较正常穗短粗,顶部尖,一般不会有花丝抽出。后期有的一侧苞叶开裂,散出黑色粉末,但孢子不易飞散,因其中混有维管束的残留物,呈现丝状。若雄穗发病,一般无花穗生出,顶端形成黑色孢子堆,有时熊穗生成类似叶状物。

2.2发病条件。

头一年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粪肥或种子等越冬。翌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厚垣孢子萌发并且通过玉米植株芽鞘侵入幼苗,后菌丝进入生长点,并随植株生长,蔓延至雌雄穗,形成孢子堆,1a1次的侵染循环。土壤温度低、干燥,玉米出苗时间较长,病原菌侵染机会增加,发病率较高。因此,在东北地区气候冷凉,丝黑穗病发生就重。

2.3防治方法。

2.3.1选用抗病品种可有效防除玉米丝黑穗病采用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是目前生产中最为有效的防病方法。

2.3.2实行轮作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实行3a以上的轮作方式,可以有效躲避病原菌的.侵害。

2.3.3采用药剂预防,构建防病屏障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应采取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的方法效果较好。采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稀释成0.3%的溶液拌种,防治效果较好。利用含有戊唑醇、烯唑醇等有效成分的种衣剂包衣也可达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3玉米病毒病。

在东北地区发生在玉米上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

3.1典型症状。

玉米矮花叶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如苗期发病,从心叶基部出现花叶,呈退绿条点状;逐渐蔓延到全叶,叶肉变黄而叶脉绿色,故呈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条纹状花纹。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整个植株矮化,整个植株呈现暗绿色,叶片肥厚挺直,有的心叶呈卷状,呈弓状弯曲,似鞭状苗。

3.2发病条件。

玉米矮花叶病可以通过汁液传播,可以通过叶片互相摩擦接种,但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蚜虫。该病的病毒除了危害玉米以外还可侵染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玉米粗缩病毒一般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其为持久性传毒。

3.3防治方法。

3.3.1选用高抗病抗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为简洁、有效的手段。

3.3.2发病早期应预防蚜虫和灰飞虱迁飞至玉米地造成大面积传播。在野生寄主上采用3000倍液的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雾或者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如蚜虫和灰飞虱已经迁飞,在玉米田内灭虫,可以用40%乐果乳剂5~6倍液,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涂抹,可通过内吸杀灭害虫。对已经感病的玉米植株,可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病毒病制剂如宁南霉素等进行喷雾,可对控制和治疗病性有一定的效果。

玉米的论文篇十五

桑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除了桑田的肥培管理外,与桑园周围大气的清洁程度、污染状况等有关.而在众多的大气污染中,氟化物对家蚕危害最大.

作者:徐林生周峰邹建芬作者单位:徐林生,周峰(江苏省苏州市浒关蚕种场,江苏,浒关,214100)。

邹建芬(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4150)。

刊名:四川蚕业英文刊名:sichuancanye年,卷(期):37(1)分类号:s8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十六

玉米是凌海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多年来玉米单产始终徘徊不前,高产地块产量为12000kg/hm2左右,低产田产量只有6000kg/hm2左右,有的甚至更低.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的相对稳定,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逐年高涨,对玉米新品种、新的栽培模式及相关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通过对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的研究,以便使玉米生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冷静李君作者单位:冷静(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21200)。

李君(辽宁省凌海市金城原种场,121200)。

刊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4)分类号:s5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十七

土壤蒸发对于旱地来说是夺取水源的一大问题。有效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让玉米吸收更多的水分生长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一大特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运用完全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带来的不利因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中的土壤水分抑蒸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让玉米根系能吸收到周围任何利于生长的水分。大量的试验数据显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于抗旱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且还能增加玉米的单位产量。

1.2太阳辐射增温。

宁夏武威地处于西北部,温差大是其农业的一大特点,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采用全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这就相当于给种植的玉米搭起了袖珍的保温大棚。这样地膜强有力的透光效果可以有效地把热量传递给地膜里面生长的玉米,让玉米吸收更多的热量;因为地膜的保温效果,到了夜间温度低的时候,剩余的热量也不会轻易散发。

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利益空间非常小,随着农业投资成本的不断增加,甚至呈现负增长的趋势。但是对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来说,农业是主要收入,即使收入非常微薄人们也愿意耕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旱地种植玉米的技术革新,但是旱地种植玉米的成本不会增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采用的地膜使用年限是两年,这样就减少了地膜的成本投入,而且可以让覆盖在地膜下面的.土壤水分不蒸发。此外,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还可以减少宁夏武威春天沙尘暴带来的风化和沙化,从而让土壤保持最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季的耕种。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一项技术创新,对于旱地农业来说,可以有效地保收增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旱地因为水分和温度达不到玉米生长所带来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地膜全覆盖的方式减少玉米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从生态环境上来看,干旱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耕地沙化、风化的情况,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中的全膜覆盖可以有效保持土壤的水分,而且在面临大风的时候可以防止土壤风化。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值得旱地玉米种植推广的技术,希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可以给更多地方的玉米种植带来效益和利益的双丰收。

玉米的论文篇十八

由于平菇的栽培周期较长,因而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给病菌害虫的入侵提供了较多的机会.为此,要充分强化各种生态控制的'管理手段,减少平菇栽培过程中的病虫来源,排除诱发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尽量推迟病虫发生的时间,减轻病虫危害的程度.只要病虫不造成大的危害,一般不使用农药,尤其是产菇阶段,要避免对菇体直接施药,才能做到无公害生产.

作者:闫成皋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中专,种植技术教研室刊名:农民科技培训英文刊名:nongminkejipeixun年,卷(期):“”(4)分类号:s4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十九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玉米的种植面积,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的玉米生产已经在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等种植环节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出现了高龄和低龄化两极化的趋势,同时自然环境、种植方式和品种等都存在着不衔接的情况,妨碍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路线,基于此本文提出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与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内容。

1.1播种施肥技术。

现阶段推广的两种播种施肥技术包括免耕直播技术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免耕直播技术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农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处理,然后进行播种施肥,并注意播种深度保持一致,播籽均匀,保证所选用种子的纯净度,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搅拌或者浸泡。播种施肥配套技术主要选用了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可以实现种子的单粒播种,节省劳动力。同时兼顾使用施肥器,保证播种的同时保证肥料的供给。

1.2除草技术。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抓住两个除草的关键时期。一是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要喷洒与杂草种类和数目相关的除草剂进行灭草;二是在玉米形成喇叭口时期,采用自动或者手动的植保机械,进行药物喷洒,在防治杂草的同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1.3联合收获技术。

玉米联合收割机主要分为自走式、背负式和牵引式三种,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摘、捡拾、脱皮和玉米秸秆的处理。若实施秸秆还田应注意在玉米籽完全成熟3~5天的时间再进行收割,因为此时的玉米粒比较饱满并且秸秆的水分含量比较低,利于秸秆的粉碎。

2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实行全面的玉米机械化进程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提高各项作业的效率,也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浪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便于相关耕种人员实行管理,为实现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农业的增收、增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

2.2社会效益。

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中的饲料粮问题,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也保障了粮食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利于我国实现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了国际竞争地位,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2.3环境效益。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将大量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秸秆覆盖,减少了农田中扬尘的形成;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霉菌等提供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通过使用玉米机械化的播种和收获技术,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率,增强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所以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

玉米的论文篇二十

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等各种交流媒介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综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探讨了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随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1.多媒体的概念。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视频(video)。

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

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2.多媒体的内容。

多媒体包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7153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