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应该习惯性地总结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和规划。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归类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提供一点灵感。
玉米的论文篇一
1.1前期处理。
选择耕层深厚且有机质充足、容重1.1-1.3g/cm3、ph值6.5-7.0的土壤,适合玉米生长条件。播种前做好深耕工作,耕深18-22cm,确保土壤无坷垃无根茬。深耕可改善物理性状,使之疏松通气,促进土壤熟化,加强保水保肥能力。若上次种植时采用有色地膜铺设覆盖除草技术,则收获时应注重清除残留地膜,防止薄膜阻碍根系生长。选用抗病性或耐病性玉米品种,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购买,落实晒种、浸种工作。
1.2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应结合葫芦岛市当地天气条件、玉米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例如春播时,地温需稳定在11℃以上。若温度较低,可采取温室育苗或者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植株成活率和发芽率。对于早中晚熟期不同品种玉米,可采取分期播种的方法,避免某一时段玉米产量过少。这可充分利用土地、人力资源,创造更高经济价值。
1.3苗期管理。
苗期中应注重查苗定苗工作,去除弱苗、病苗,也可适当喷洒植物生长剂,确保植株密度合理,防止根系生长空间过小或者资源利用率低的两极化极端现象。不同品种玉米对于植株密度要求不同,举例来说,糯玉米属于紧凑型植株,一般种植密度为6.75-7.50万株/hm2,而甜玉米属于平展型植株,种植密度以5.25万株/hm2为最佳。间苗工作宜在3-4叶开展,定苗工作宜在5-6叶开展,遵循就近多留苗、浸种催苗、做水补种的三大原则。出苗期,可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3500ml/hm2,或50%乙酸胺乳油,兑水750kg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有效防治地下害虫。拔节期,应及时除去基部生长的分蘖,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在授粉期,去雄措施应在雄穗尚未散粉时进行,剪雄措施应在散粉期后及时进行。若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开展人工授粉工作,在大部分花粉开放时进行,视实际授粉情况决定具体次数。
1.4肥水管理。
施加肥料时,应适当减少长效化学化肥的使用,提倡生物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料;选择质量有保障、官方渠道购买的肥料,确保氮、钾、磷等大量元素和铁、铜、锰等微量元素都达到所需含量,避免养料不均衡。氮、磷、钾的比例应为10:4:5,避免偏施氮肥。有机肥可选择微生物肥料或者腐殖酸类肥料。若采用地膜覆盖,应适当加大有机肥施用量,确保植株营养供给。
1.5病虫害防治。
玉米易发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常见防治方法分为毒土播撒和喷洒农药两类。玉米苗期易发矮花叶病和地老虎、蝼蛄、粘虫、蚜虫等虫害,可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50ml,兑水750kg,进行叶面喷雾;或用杀虫剂制成毒土,顺垄均匀适量播撒。中后期易发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可用50%多菌灵750-1120kg/hm2,每隔7-8天喷洒一次。对于玉米螟,可在害虫产卵期采用赤眼蜂生物防治,在心叶期用米乐儿颗粒剂拌细沙展开灌心防治。另外,及时清除残留病株,防治病害传播。开花期后,使用化肥必须注意残留期,使用残效期20d以上的长效农药原则上不许使用。
1.6收获时间。
收获常在玉米蜡熟期开展。判断方法为:剥开果穗苞叶后,用手指轻掐果穗,有少量浆液流出;或者玉米籽粒饱满变硬变亮,苞叶松散。采收时应带苞叶收获,糯玉米的采收以授粉后23-24天为宜,而甜玉米以授粉后20-22天为宜。
2、结论。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葫芦岛市玉米种植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造成玉米减产的因素,并指出了玉米栽种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其中有科技水平、种子管理的客观原因,也有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的主观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技术层面提出了一些科学、简便的改良措施,希望能为玉米产业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玉米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决定于科学技术水平,也决定于政府农业政策和农业部门实际措施。玉米产业的发展,需要规范的科研机构、种子市场、农药市场等多方面的改良;同时,对当地农民展开技术培训,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和科学意识,鼓励合理施肥和适时种植,做到玉米技术的优质、高效、节能、安全发展。
玉米的论文篇二
摘要:本文立足于邹平县玉米栽培技术现状,分析探究高产栽培技术实际应用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方案。
1土地的改造和利用。
早在邹平县就创建了玉米高产活动,根据山东省邹平县农业局的实际考察研究,邹平县的土地中有机质含量为2.61%,且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玉米种子对土壤的要求一般,但是不同土壤机制和状况对玉米最终的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种植玉米时期,最好选用土地较为平坦的区域,而且要保证土壤能达到一定的疏松程度和空气流通性,根据当地土壤土质,适当增加玉米所需的肥料,同时要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此提高对玉米的灌溉效率和保证土壤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防止田地出现积水现象而对玉米生长造成伤害。
2种子的选取和处理。
2.1种子的选取。
根据实际调查可以发现,种植玉米的农户中即使管理栽培技术几乎相同,但是在玉米收获时,玉米产量之间仍然存在差异,追查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玉米种子选取的类型不同。众所周知,玉米种子是决定玉米长势、产量、质量看的.关键性因素,没有适合优质的玉米种子作为种植基础,很难凭借在玉米种植期间,提高玉米的管理栽培技术这种方式来使得玉米产量发生大幅度的提高,往往只能保证玉米不会出现较大的减产现象发生。在玉米种子选择时,要先要选择具有高产性的种子,要尽量降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要选取不易出现空杆、倒伏、突尖等问题的种子。对于防止倒伏现象来说,主要是根倒和茎倒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玉米株高、根系、茎杆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种植户可以选取具有高抗倒伏、倒折的矮杆玉米种子,例如京科389是具有耐密抗倒性质的高产量玉米杂交种子。此外,针对这种情况,还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深耕,以此促进玉米的根系发展进程,使玉米根系能更加深入土壤,增加根部稳定性。另外,要注意选用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的种子,一些种植户有时候会从上季收成中选取合适的玉米种子,这样虽然对玉米种子的品种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是往往会引起同亩病虫害的再次出现,产量也会较之前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因此玉米种子还需要及时进行品种更换,此外,在玉米种子选择期间,也可以咨询相关专业学者,根据他们提出的专业建议,选取更为合适的优质种子[1]。
2.2种子的处理。
在种子选择完成后,还要进行一定的专业处理,才能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成长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玉米种子的处理过程主要为晒种、包衣、浸泡。晒种是指通过将挑选出来的种子进行暴晒的方式进行杀菌消毒,浸泡是指将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温水中,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后在晾晒,包衣则是指对经过浸晒处理后的种子利用药剂将种子完全包裹起来,以便在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除虫防止的作用。出去对种子的专业性处理,还要清除破碎、霉变的种子,尽量保证玉米种子的大小一致。
3掌握合适的播种时机。
玉米适宜的播种温度一般为地表温度的10~12℃之间,因此,春玉米一般选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这一期间进行播种,8月下旬基本就可以进行收获,而秋玉米最迟的播种时间是在7月中旬,一般10月中下旬可以收获,但是在玉米的播种过程中,如果外界条件允许,可以适当的提前播种时间,从而使玉米种子可以更好的适应土壤环境,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于同一块土地播种的玉米,时间差异要控制在十天之内,以此预防同间田地的玉米生长状况出现较大差异,影响玉米授粉和最终的产量。在播种前,还要根据田地的播种范围,对种子之间的距离做出适合的划分,保证其行距、开沟深浅、土壤覆盖程度基本一致,此外,要结合当地土壤状况,对播种的密度进行相应的调整[2]。
4注意施肥和清除杂草。
4.1玉米种植期间要注意控制施肥。
玉米在生殖期间,需要较多的肥料为其提高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因此,肥料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是非管理方面,要做到控制玉米的施肥量、做到科学合理施肥、保证施肥次数和施肥深度这3点。在一定程度上,玉米的产量与施肥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施肥量越多玉米的产量也就越多,但是当玉米所需要的生长元素已经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施肥,会出现烧苗的情况,这样,过多的肥料不仅不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反而会损害玉米,降低玉米产量,在过量施肥的情况下,发生较多的是氮肥过量,氮肥作为无机盐的一种,是植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不可替代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但是一旦氮肥过多会造成玉米的抗倒性下降,滋生大量病虫,使玉米产量不增反降,大大降低了施肥的经济效益,此外,大量的氮肥损失,会经过土壤的分解分化,扩散到空气环境中,从而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施肥期间,一定要考虑玉米的预测产量和生长水平,结合玉米种植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玉米的施肥量,此外,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含量要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苗期是玉米汲取养分的临界期,这一阶段玉米对肥量需要不多但是对肥料含量非常敏感,一旦有成分缺失很难再玉米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弥补回来,拔节期和开花期则是对肥料需求量最大的时期,这一阶段是玉米的主要生长阶段。另外,在选用复合肥料的时候要主要对微量元素的补充,在施肥技术方面也要与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灌溉技术合理结合。肥料深施可以保证对玉米对肥料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对于移动性能差的磷肥,只有在与土壤充分进行接触后,才能给使玉米更好的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从而保证玉米产量[3]。
4.2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
在玉米种植期间,由于土壤营养含量均衡全面,且地势平整规范,很容易造成杂草的大面积生长,杂草生命力旺盛,不仅会与玉米争夺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阳光、营养元素、水分,而且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远远低于玉米,因此,杂草的存在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而且杂草的根系与玉米距离过近,还会造成根系不稳,发生倒伏现象。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除草方式一般是人工清楚和借助化学药剂两种方式,对于种植面积较小的玉米可以选取人工拔除,人工拔除可以保证彻底清理杂草,但是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损失玉米的根系,在选用化学除草的时候,要根据玉米田的需要严格选取合适的化学药剂,掌握最佳用药期,精准控制药物用量,避免对玉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外,虫害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病虫一般会在玉米成长期啃食玉米心或玉米根部,使玉米失去结穗的能力,甚至彻底枯萎,啃食玉米的茎叶也会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提供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使玉米处于无法正常生长,因此,对害虫进行防治,是保证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在对害虫进行防治过程中,可以选用诱杀与药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玉米种子选取阶段,选择具有抗病性的玉米种子,也是有效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
5掌握合理的种植技术。
改进玉米种植技术也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技术之一。玉米在生长期间,空杆、倒伏都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玉米空杆主要分为先天不育空杆和不稳定性空杆,其中,先天不育空杆主要是由种子自身的问题造成,但是不稳定性空杆造成的原因则可能是栽培过密而导致通风、透光不良,或者是干旱、雨水过的等。因此在种植期间,要合理定苗,保证玉米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对于玉米倒伏现象,可以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和种植要求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避免为追求产量而盲目增加种植密度,同时要注意的是,晚熟的玉米品种、收敛型的玉米品种和大面积的种植面积更加适合密植技术的应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玉米垄向,使玉米充分利用光照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应用玉米高光效种植技术从而实现玉米高产。
参考文献。
[3]胡秀芝.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202.
玉米的论文篇三
(1)设计是工程项目决策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阶段如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精打细算,则节约投资的潜力要比施工阶段大得多。所以搞好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有效控制“投资失控”的首要任务。
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转变观念,推行限额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重点研究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经济效益的分析,要按国家计委所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定的指标进行评估。可行性研究中的估算投资即为限额设计的参考指标。并且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合理选用设计原则和标准,把投资用于基建工程中最急需、最有效的地方。
(2)施工组织设计者要当好总体设计负责人的参谋。
施工组织设计者要能比较系统而客观地提出完整的确能付诸实施的施工设想方案。包括完成工程的必要步骤、方法、措施、机具、工期等等。特别是工期问题,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内含因素。恰当的工期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有力保证。
(3)改革目前概、预算工作的制度。对概、预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程概、预算人员的素质,改变那种概、预算工作只是算算写写,什么人都能干的旧观念。确立概、预算人员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地位,造就新一代技术经济人员,建立必要的工作和考核制度。当前对造价工程师进行执业注册,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他们在工程建设中控制投资的积极作用和建立制度的重要工作。
3.2投标、招标的广泛开展,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
投标、招标是建筑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有利于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垄断,保护竞争,消除惰性,搞活建筑业,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众所周知,一项建设工程指定施工单位有着许多弊病,工程造价也不易控制。因为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一味要求追加工程费用。工程采用招、投标是通过竞争使所承担的工程造价更趋合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的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超过概算的较少。也可以说招、投标也是基建范畴的一种新颖的经济责任制。工程实行招、投标后,中标单位在施工前已签订施工合同,随之工程造价亦确定了,这样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要做得相当充分,对有关各方面均能起到制约作用。笔者认为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必须与设计改革同步进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因工程施工工期紧迫,一般大中型工程均在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完成后即行招标。从另一角度来看,可参照国外的招标方式,即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完成后,委托有关部门(如工程咨询公司等)编制标书和招标,然后由中标单位联合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单位出的扩大初步设计,设计已达一定深度(相当于国外招标图程度),并附有详细的技术说明书,加上概算编制,即能满足招、投标时报价的需要,并可使设计人员有更集中的精力把扩初设计搞好,使之更合理、更经济,大大提高设计质量。至于施工图的绘制可逐步实行由中标单位联合设计单位绘制。这样在价格上已限定,在施工图阶段亦不能随意变动原设计,为此紧随而来的问题――成立工程总承包机构。
3.3成立多功能的工程总承包机构。
长期以来,在我国一个建设项目大都是由临时拼凑起来的班子承担项目建设工作,但往往是干不了干不好的,因为工程越大,施工单位就越多,这样势必造成施工单位多头对建设单位,至使负责建设的单位难度很大,而且常常为了加快工程进程而增支各项费用,使得工程造价控制不住。
因此,成立一个集设计、施工(或营造等)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机构,无疑是加强这一薄弱环节的较为适宜的途径。有了这样的工程总承包机构,它能克服“设计画图,施工单位承包”的脱节扯皮现象。总承包者不仅承包工程造价,而且承包施工图的绘制,使施工图符合设计要求,当然施工图要由原最初设计单位核准,或联合原设计单位,这样就能更好地相互制约,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诚然,成立总承包机构必然会增加一些管理费用,但是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这一大的方面来看,所增费用是微乎其微的,也是投有所值的。
3.4改革目前的建设机构。
当前我们的建设单位一般均有国家有关部门直接指令的。这与我国目前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也不相适应,建设单位吃大锅饭,对上争投资,对下卡工程款,有的还要施工、设计单位交纳各类名目的费用(回扣),工程超支没有制约措施,尽管现在已有审计和财务监理等措施,但事先较少,事后要处理又无可奈何,因为建设单位是指定的,没有竞争和控制的意识。
要控制工程投资,在以上一些改革措施的同时应推行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招投标。使建设单位在承担建设项目时具有竞争意识,包投资、包工期、包质量,同时加大社会监理、监督职能,使建设单位逐步走向市场,这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疑是有益的。
总之,改革设计,招、投标工作的广泛开展,工程总承包机构和建设单位的招投标的推行都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改革设计是前提条件,只有改革设计,实施限额设计,再辅之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总承包机构以及建设单位的竞争,形成三位一体,经过一段时期的综合治理,必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耿慧芳.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造价控制[j].化工之友,2006,(06).
[3]@赖汝岳.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广东科技,2007,(03).
玉米的论文篇四
1.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的优势1.1倒茬休耕,通风透光增加.1.2高留茬自然腐烂还田培肥地力.1.3土壤蓄水能力增加、保墒能力增强.1.4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增强玉米抗旱、抗倒伏能力.
作者:陈颜作者单位: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2009“”(21)分类号:s5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五
第一,充分考虑农作物作为植物的生理特性,以栽培技术为核心开展管理工作。农作物种类丰富,不同品种的栽培方式各异,所以,必须针对其生理习性进行管理,将生态控制条件、作物个体特征、群体特性调整至最为科学合理的水平,并采取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栽培措施。
第二,以生态化发展为导向,选用绿色无公害栽培措施,实现农作物管理方法升级[1]。将这一内容列为农作物管理基本原则,与当前的生态化建设需求密切相关。由于农业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管理时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使生产出的农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同时为环保工作贡献力量。
第三,将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作为指导,改善农作物种植状态,为管理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我国虽为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在农业发达国家,作物的种植管理已经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在一系列的农资供应、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上都体现出了工业化的管理标准。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水平,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进行探索和尝试。
玉米的论文篇六
3.1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种植应充分重视前期的整地环节,比如秋季适合深耕,耕地深度最好为25cm,在耕地过程中应适当混合有机肥料。播种时间应与季节及耕地状态相适应。播种时,应根据面积合理配置播种量,最好同时进行施肥,保证肥料与种子间的间隔,防止肥料对种子造成破坏。
玉米在早期的生长中易出现枯死情况,出现早期枯死的症状表现为叶片枯黄、苞叶呈散开下垂状、最底部的枝干软化易折断,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玉米减产。因此,要提高对玉米前期生长的关注,有效的措施是施钾肥与磷肥。
当玉米处于3~4叶期时要进行间苗,当玉米处于5~6叶期时定苗。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使叶子的方向和垄垂直。平时还要及时对玉米地进行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以利于玉米根的生长。
3.2隔行去雄技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并在授粉后进行隔行去雄。隔行去雄能有效减少玉米生长中的营养浪费情况。应注意,当雄穗长出1/3时,授粉处于关键期。应在盛散粉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散粉结束后还需将雄穗剪除,这种技术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3防倒伏技术玉米苗种植密度过大,如果生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施肥,就容易造成玉米倒伏。因此,在玉米留苗时应疏密适当,整地时也应深耕,合理施肥,增加种植土壤的营养;在中耕环节要培土,以利于玉米根茎的扎地生长;在后期施肥时,合理运用钾肥和磷肥。同时,维持玉米密度的适当性,避免出现玉米生长缺乏阳光的问题,充足的阳光与营养是防止玉米倒伏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方式,在玉米达到6~11片时,喷洒玉米矮壮素,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玉米倒伏。
3.4防虫害技术玉米螟是玉米种植的主要虫害之一,要在大喇叭口期喷洒杀螟药剂;还可以采用饲养赤眼蜂防治技术,这一技术有利于减少农药的利用。玉米粘虫是玉米生长的又一个虫害,可以采用喷洒除虫粉和速灭杀丁乳油喷雾的方式。玉米种植最常出现的另一病害是根须腐朽,解决这一病害的最好方式是耕地轮作,在日常种植中还可以适量使用时氯化钾喷雾进行防治。
4结语。
玉米种植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又被广泛运用于医药、化工等行业,玉米种植者对优质品种、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也应充分保障玉米的品质,实现高产优质玉米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玉米的论文篇七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有种植,特别是近些年来,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市场销路一直看好,更推动了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但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温干旱条件下的玉米高产稳产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于玉米生产有所帮助。
玉米植株高大,叶展较宽,对于水分是十分敏感的,在每个生长阶段水分的供应都十分重要,一旦缺水就会影响其生长,导致发育不良,造成减产。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而基本又是十年九旱,如何抗高温、防干旱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始终要面对的问题,下面就此对生产中的一些措施和技术进行分析。
1足施底肥。
根据土壤的肥力酌情足施底肥,主要是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是比较理想的肥料,在施用前要经过完全腐熟。施用结合整地进行,或均匀撒在地块表面连同翻耕均匀混于土壤之中,或进行条施,施用原垄沟中,在破台起垄时覆于垄下。农家肥富含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同时还有微生物,对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起到保墒的效果,对于提高玉米的长势增强抗高温、搞干旱有明显的作用。
2科学中耕。
中耕能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利用水分渗透,破坏土壤板结及形成的毛细管,避免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另外中耕培土能使玉米根系发育加强,达到壮苗的作,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性,也能破坏地下害虫的生活环境,杀灭害虫及一部分杂草。中耕主要是进行趟地,东北地区多数是进行2趟,第1次是苗过膝,第2次是苗及腰,但如果苗过腰再进行趟地中耕就无法进行,因为机械高低有限会产生打苗现象,这时如果遇干旱天气,可以进行1次铲地,起到保墒的作用。对于受旱导致发育延迟的田块,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生长后期通过放秋垄、拔大草、割空株、打底叶等措施,提高通风透光能力,减少水分竞争,减轻病害侵染,确保灌浆饱满。
3及时除草。
杂草在耐高温、耐干旱及生长方面都要优于作物,过旺生长的杂草在水分、养分、阳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使田间的透风性降低,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要及时除草。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现在多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使用时要注意用法和用量,特别是要注意田间的杂草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除草剂,避免使用不当而产生药害。
4肥水管理。
4.1合理灌溉。
根据玉米的长势和墒情,及时采取灌溉措施,进行造墒保苗,对于水源要科学合理利用,避免浪费,要优先保证高产田和缺水临界期的田块水分供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小水浅浇的方式,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如有条件可采取滴灌、喷灌等节水方式,尽量不要大水漫灌,使有限的水量尽可能灌溉最大的有效面积。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则也要采取节水的灌溉方式,如错时垄灌、隔垄交替灌等方式,减少水量浪费,降低田间温度,把干旱损失降到最低。
4.2科学追肥。
科学施肥保证玉米的生长养分所需,壮秆肥、攻穗肥、攻粒肥追施要及时到位,同时要喷洒叶面肥,补充玉米的微肥需求。玉米的肥料主要以氮磷钾3种元素为主,但是氮肥在控施,不要过多,避免植株徒长,穗粒肥要结灌水追施,以尿素为主,每667m2用20kg左右,要开沟施用,在植株根侧深施,主要是为了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养分及水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性能。灌浆后期要喷洒植生长调节剂,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增加玉米穗部及叶片水分,促进灌浆成熟。叶面喷施硼、锌微量元素叶面肥提高玉米抗旱性,螯合态的硼、锌微肥1:1混合物以2000倍水溶液喷施到玉米叶片上,一般于下午5:00以后喷施,浓度不能过大,防止烧苗。施用旱地龙,抗旱剂1号等玉米抗旱保水剂,增加玉米抗旱能力。
5防病防虫防风。
遇到高温干旱气候条件,玉米的自身生长会受到影响,抗病力减弱,这也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所以要加强预警监测,密切关注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苗头,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控,高温条件特别适合玉米螟、3代粘虫、蚜虫及叶斑病等病虫害发生,要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通防统治。科学选用防治药剂,掌握合理用药时机和剂量,适当增加施药次数,降低用药浓度,提高防治效果。叶斑类病害先摘除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再喷洒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在雌穗吐丝盛期后1周,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粘虫可用灭幼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也要注意对雷雨、大风、局地强对流天气对玉米的不利影响,采取措施防范。
玉米的论文篇八
凤仙花的繁殖方式一般采用播种,所以播种苗的养护就很重要,否则就没有可供长开的苗了。
凤仙花小苗徒长原因,一般是光照不足,也有因为水分过多徒长的。
徒长的凤仙花苗,像豆芽菜一样,而且还容易倒苗。
有花友养护凤仙花,因为苗总是徒长,还被说成养了一茬一茬的豆芽,就是没养出凤仙花来,笑哭了!
二、解决方法。
增加光照:将盆栽移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将盆转动,保证小苗的每一个侧面都能照到阳光。
降低盆土湿度:水分过多导致的凤仙花小苗徒长,要降低盆土湿度,不能让小苗长期在湿度过大的盆土里生长。
如果不好处理,可以将小苗移栽到喷涂湿度适宜的新花盆。移动的时候要尽量小心,以免将脆弱的小苗折断。
玉米的论文篇九
[摘要]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的种植收益水平,必须加强农作物种植管理,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方法进行改良。基于此,本文介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原则,并从栽培方法、生物创新、智能控制三方面探讨农作物种植管理的实用技术。
[关键词]农作物;田间管理;栽培措施。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必须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进行改良。
玉米的论文篇十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主产粮食之一,不但有着良好的经济价值,更是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为此,对提高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应给予足够重视。本研究意在从基础做起,分析研究玉米的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我国玉米高产增收作出贡献。
关键词:玉米种植;高产;栽培管理。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含有很多人类必备的营养元素,比如膳食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等,对人类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除此之外,玉米、玉米秸秆分别在医药领域、燃料化工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研究如何让玉米高产的种植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能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选地整地。
大多数农作物都是来自土壤的栽培,从土壤当中吸取养分,毋庸置疑,土壤是直接关系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继续发展。所以,首要任务是选择土地并整地。土地要求土质疏松、土层肥厚且养分充足,玉米种植在具备这些条件的土壤中,才能高产。土地最好是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易耕种,方便大型农业机器作业。要在秋天进行深层松土(简称深松),距离为30cm最佳。在深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在将犁底层打破的基础上,不要将土壤的耕作层打乱,要保持土壤层平整,对较为异常的凹陷或凸起部分要给予科学处理。
2施用基肥。
在玉米播种环节前,施用基肥必不可少。基肥的选取主要是有机肥料,最常见的是牲畜和人的粪便,或者是杂草堆肥。对基肥的用量也要有所把握,一般的情况下,基肥要占总肥料一半以上,最好是六成到七成。若基肥量不足,可以小面积沟施或穴施;若是基肥量充裕,可以大面积撒施。集中施肥,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植物肥料中的.氮磷钾肥也是种植玉米时要用到的肥料,施肥的用量大致在667m230~40kg。由于玉米属于夏播作物,早播种对高产极其重要。为进一步稳固玉米的吸收效果,可与有机肥料一起施用。
3玉米播种。
3.1选择种子在播种阶段,选择种子是最重要的一环。一定要注意种子的质量,选择产量高且抗病性强的优良种子,确保玉米苗的成活率。
3.2何时播种各个地区的环境和气候都不同,玉米的种植时间各不相同。不能从日期上来界定,但可以从温度的角度来界定。一般种植的时候气温在10~12℃最佳。所以,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选在阳历4月下旬播种。
3.3控制播种质量播种质量的控制也不容忽视。为提高玉米将来的产量,要严格控制种子的行距、种子颗粒的大小、土沟的深度、覆盖土壤的厚度等。现在较为常见的土壤播种深度是4~5cm,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若是土壤湿润,可适当减小播种深度,相反,若土壤干燥,可加大播种深度。
4管理肥水。
幼苗期对养分的要求不是很高,基肥充足,可以不追肥,只需要注意对长势较弱的幼苗进行合理灌溉、追肥,使其能在下一生长阶段与其他正常幼苗拥有相同的状态即可。除非遇到特殊的干旱天气,不然补水也是可省略。幼苗长至大喇叭口时期即可追肥,一次性施肥完毕后,把肥料用土覆盖,再集中进行一次补水灌溉。
5田间管理。
5.1适时补苗唯有利用好肥料、水分、光照等等诸多外在条件才能使玉米幼苗健康成长。在幼苗成长过程中,需定期观测幼苗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漏苗并补苗。要特别注意补苗不可在阳光下,要选择一个无强烈光照的阴天,且最好是将原有的根部土壤一起移植,有利于被移植苗的成活。
5.2间苗定苗有过种植经验的人都知道,植物个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影响彼此的光照和养分吸收。所以,这个阶段要注意对玉米苗进行间苗,在3叶期的时候开始实施间苗,4、5叶期定苗,开始优胜劣汰,把弱苗和受到虫害的幼苗除去,留下长势优良的幼苗。
5.3中耕防草在所有的种植中,防治杂草十分关键。为芟除杂草,疏松土壤,中耕除草势在必行。幼苗期间,中耕次数为2~3次。首次主要为疏松土壤,中耕深度为3~6cm;拔节期之前进行第2次中耕,此时加深中耕深度至10cm。准备除草剂除杂草,但注意不要让化学药剂污染幼苗的叶子。
5.4防治病虫除杂草后,最大的问题便是虫害。在幼苗期间,有很多害虫需要防治,如瓢虫、地老虎、蛴螬和玉米螟等,可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裹,防治虫害。
为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理位置、种子优劣、播种时间、播种质量、肥料水分、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在现实生活中种植时,要注意多方综合这些因素,优化种植技术,保证玉米健康成长、高产。
参考文献。
[2]黎克毅.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0):57.
玉米的论文篇十一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玉米的种植面积,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的玉米生产已经在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等种植环节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出现了高龄和低龄化两极化的趋势,同时自然环境、种植方式和品种等都存在着不衔接的情况,妨碍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路线,基于此本文提出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与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内容。
1.1播种施肥技术。
现阶段推广的两种播种施肥技术包括免耕直播技术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免耕直播技术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农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处理,然后进行播种施肥,并注意播种深度保持一致,播籽均匀,保证所选用种子的纯净度,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搅拌或者浸泡。播种施肥配套技术主要选用了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可以实现种子的单粒播种,节省劳动力。同时兼顾使用施肥器,保证播种的同时保证肥料的供给。
1.2除草技术。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抓住两个除草的关键时期。一是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要喷洒与杂草种类和数目相关的除草剂进行灭草;二是在玉米形成喇叭口时期,采用自动或者手动的植保机械,进行药物喷洒,在防治杂草的同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1.3联合收获技术。
玉米联合收割机主要分为自走式、背负式和牵引式三种,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摘、捡拾、脱皮和玉米秸秆的处理。若实施秸秆还田应注意在玉米籽完全成熟3~5天的时间再进行收割,因为此时的玉米粒比较饱满并且秸秆的水分含量比较低,利于秸秆的粉碎。
2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实行全面的玉米机械化进程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提高各项作业的效率,也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浪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便于相关耕种人员实行管理,为实现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农业的增收、增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
2.2社会效益。
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中的饲料粮问题,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也保障了粮食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利于我国实现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了国际竞争地位,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2.3环境效益。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将大量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秸秆覆盖,减少了农田中扬尘的形成;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霉菌等提供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通过使用玉米机械化的播种和收获技术,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率,增强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所以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
玉米的论文篇十二
凤仙花的种子比较细小,将种子慢慢洒在培养土上,再在种子上方覆盖一层约0.2公分土壤,切记种子不要埋入太深,否则会使种子萌芽困难。种植好种子后,在土壤上喷洒适量的水,并使用塑料纸盖在花盆上,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花盆最好放置在通风的阴处,并每天打开塑料纸半小时透气。一般一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在这期间,隔一天浇一次水,一定不要大勺大勺浇水,最好用较细的喷头均匀喷洒。
2.栽培后。
凤仙花的种子长苗后,为了防止杂草争夺水分,要定期松土除草,最好3个月左右除一次草。当幼苗高度达到30cm的时候,可把茎下部的老叶去掉,摘去顶尖,促其多分枝。为了让凤仙花的每一朵花都健康成长,要经常转动花盆,使凤仙花的各个角度都接受到阳光照射。在出芽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芽后就要保持土壤的干燥,浇水最后挑选早上,因为这时温度适宜、阳光温和。浇水时四周多浇一些,植株附近不要浇太多,否则容易将幼苗淹死。栽培凤仙花的后期很容易出现病虫灾害,可以用药剂消毒盆土,并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另外凤仙花结果后,可以进行种子的收集,但采集种子要注意凤仙花的果实轻轻一碰就会爆裂,一定要做好准备措施。
玉米的论文篇十三
玉米是凌海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多年来玉米单产始终徘徊不前,高产地块产量为12000kg/hm2左右,低产田产量只有6000kg/hm2左右,有的甚至更低.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的相对稳定,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逐年高涨,对玉米新品种、新的栽培模式及相关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通过对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的研究,以便使玉米生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冷静李君作者单位:冷静(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21200)。
李君(辽宁省凌海市金城原种场,121200)。
刊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4)分类号:s5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十四
由于平菇的栽培周期较长,因而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给病菌害虫的入侵提供了较多的机会.为此,要充分强化各种生态控制的'管理手段,减少平菇栽培过程中的病虫来源,排除诱发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尽量推迟病虫发生的时间,减轻病虫危害的程度.只要病虫不造成大的危害,一般不使用农药,尤其是产菇阶段,要避免对菇体直接施药,才能做到无公害生产.
作者:闫成皋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中专,种植技术教研室刊名:农民科技培训英文刊名:nongminkejipeixun年,卷(期):“”(4)分类号:s4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十五
通过引进推广多功能的整地机械,可以保证秸秆的粉碎程度比较细,便于均匀覆盖;通过引进能够进行精密播种的机具,可以解决在有大型秸秆覆盖下的农作物的施肥播种问题。同时为了控制在农药喷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要积极推广高效低污染喷雾剂等。
3.2提高农机具质量保证,并对从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在农机具的生产过程当中,注意严把质量关,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相关市场,保证农机具的高品质;对于相关农机具的从业人员,要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素质;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和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使用先进的农机具,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效率。
3.3加强政府支持,推动示范推广。
为促进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要努力争取政府的支持,将该技术纳入到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加强该项技术与专家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进行产研结合,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要加强玉米机械化技术的示范点效应,以项目带动周边,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进程。
4结语。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的推广与应用,政府与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推进技术的发展,并推动配套的宣传和推广,加强产研结合,注重相关种植经验的积累和分享。提高玉米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对于提高我国玉米乃至更多农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3]张晓山。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效益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24.
玉米的论文篇十六
一是能够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无土育苗可以为玉米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元素,同时还可以满足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使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健壮生长,抗病能力强,为玉米丰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栽培程序简化。无土育苗不依托土地,不需要翻、耕地,既省时又省力。由于受人工控制,浇水、施肥等操作管理更加趋向自动化、现代化,管理十分方便。
三是栽培地点选择多。在现代社会,可耕作土地资源无疑是宝贵而有限的,采取利用有效空间产出最多的产品十分必要的。无土育苗技术是人工设置生长所需的环境,不需要耕地,而且还可以向空间发展。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大量栽培的同时还可使用了土地和空间资源。
总体上来说,无土育苗移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侵害,操作管理简洁方便,而且育苗过程不需要耕地资源,还可以利用空间资源,是保护地区集结设施栽培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1.选择适宜当地播种的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不同玉的米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若品种选择不当,很可能使玉米优势得不到发挥,造成玉米生长不良而减产,所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对提高玉米产量十分重要。选育成熟较晚的玉米品种时,育苗及早移栽有利于充分发挥该类品种的增产潜力。
2.培育壮苗。由于无土育苗使玉米种子脱离了土壤,不需要农药拌种或包衣来预防病虫害。但是,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分级工作,尽量选择饱满、均匀的种子,培育出的幼苗生长均匀。育苗基质中要含有丰富的营养并保证能够被种子很好的吸收利用,这样才能培育出茁壮、健壮的幼苗。茁壮、健壮的幼苗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3.适时移栽。合理安排移栽时间,要保证移栽时幼苗能够在新环境下健壮生长。在栽培前期要揭摸炼苗,使苗适应外部的生存环境,移栽后成活率高且生长效果好。据有关试验结果显示,幼苗3叶一心移栽是最佳时期。
4.查苗补苗。将幼苗从栽培基质移栽到土壤中后,部分幼苗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而病弱甚至枯死,导致玉米植株减少,玉米减产。为了保正较高的产量,幼苗移栽后需定期观察,发现病苗、弱苗、死苗要及时处理,并补齐苗数。
5.合理密植。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的,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要尽量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的产量与植株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是成正比的,植株密度越高,结穗率越高,产量也就越高。但是当植株密度超出一定范围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光照等不能满足所有植株的生长所需,导致植株的生长相互抑制,玉米籽粒、千粒重降低,玉米整体产量下降等。所以,必须要合理密植,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
6.配方施肥。要使玉米达到高产,必须提供充足的养分。在一些土地贫瘠的地区,土壤中的养分并不能够满足玉米生长,这就需要施足底肥并及时施配方肥来补充。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养分是不同的,针对各生长期需肥的不同,增施所需的肥料,如玉米籽粒需施加较多的氮、磷、钾肥、锌肥等,要保证肥效供给。特别在苗期和拔节时需及时追施尿素等。合理施肥是玉米增产的物质基础。
7.防虫除草。夏季多雨,气温高,是害虫复苏、繁殖盛期。在这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及时中耕除草。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能达到丰收的效果。
玉米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6月25日至10月22日,课题组在江西省宜春市进行了秋玉米种植试验,得出了秋玉米适宜的播期,研究了秋玉米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等。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04.017。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选取的甜糯玉米品种是广西研究所研发的“玉美头601”。
1.2秋玉米试验田块说明。
秋玉米试验田块说明:位于宜春学院大门左侧艺术楼前,方位西南。地势平坦,面积为0.13公顷,是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砂壤土,酸性,肥力上等,产量水平上等。
1.3仪器设备说明。
观测记录簿、照相机、卷尺、皮尺等。考种设备:电子秤(0~50公斤)、天平、干燥机,有关气象要素资料使用宜春市气象台观测资料。
1.4试验方法。
播种:秋玉米分6期播种,每隔10天一期,即6月25日、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8月4日、8月14日。秋玉米采取直播,每期种植56株,每株间距20厘米,行距50厘米。施0.7公斤复合肥做基肥,结算每亩91公斤。管理记录:各试验地管理一致,不能存在差别。然后对种植的玉米进行认真观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玉米的各个物候期,如开花期、成熟期。期间收集了秋玉米选育、繁殖、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指标。考种:玉米成熟时进行考种,在每期实验地里选取长势均匀的15株作样本求平均数。各经济性状考种内容有:株高、叶片数、结棒高度、玉米棒(棒长、棒直径、玉米行数、每行粒数)、鲜重和缺粒情况等。分析:最后比较各不同播种期在这些参数上存在的差异,得出“玉美头601”玉米在宜春市的种植气候标准,确定了秋季最佳播种时间。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与物候期比较。
从表1结果可看出,甜玉米营养生长期天数随播期延迟呈递减趋势;生殖生长期天数随播期延迟减少。相对于营养生长来说,生殖生长随播期的延迟变化不大;全生育天数随播期延迟而减少。经济产量随播期延迟明显降低。秋季甜玉米全生育期85天左右。秋玉米生长期间,气温由高向低,雨量少,因而苗期发育快,营养生长时间短,干物质积累少,果穗较小。营养生长期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14天,生殖生长期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6天,全生育天数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20天,而经济产量最大相差39.9克。随播期延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天数、经济产量都呈降低趋势。随播期延迟全生育天数主要受营养生长期的变化影响较大,经济产量变化也很大。经济总产量的提高取决于营养生长期的良好长势,所以在苗期的栽培管理上要引起重视,营养生长期生长得好才有高产量。各项指标显示:只有6月25日为秋季甜玉米最适宜播期。
由表2可知:营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在994.5℃~825.6℃之间,相差168.9℃。随播期的延迟在营养生长期中,有效积温随营养天数的减少而明显降低;生殖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在482.1℃~336.8℃之间,相差145.3℃,温差加大,对经济产量影响也较大。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随全生育天数的降低而降低。6个播期的全育期的有效积温在1476.6℃~1162.4℃之间,相差了314.2℃。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受播期延迟的影响更大,营养生长期受播期的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受生殖生长期的影响,故播期应对生殖生长期的有效积温进行有效控制。在营养生长期,当有效积温达到994.5℃时,玉米开始开花。在生殖生长期,有效积温达到401.5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达到1375.0℃时,玉米可以采收。秋玉米种植开花在8月中旬或9月上旬、中旬,高温季节开花,玉米花粉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花药失水而不开裂,使花药内花粉不能弹出来或者出来较少,因而玉米棒秃顶缺粒,影响产量。秋季甜玉米在营养期有效积温达到994.5℃,生殖生长期有效积温达到482.1℃,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达到1476.6℃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由表3可知:在6期的营养生长期中,营养生长期的光照时数随营养生长天数的减少而逐渐减少,变化规律不明显;在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随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逐渐减少;在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随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逐渐减少,这与季节变化导致天气变化有关;随播期的延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受的影响更大,营养生长期受的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是受营养生长期的影响,故应在营养生长期的光照时数进行有效控制。且在营养生长期,当光照时数达到288.5小时,玉米开始开花,在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达到200.7小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玉米可以采收。当在营养期光照时数达到288.5小时,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达到252.5小时,全生育期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由表4可知:在6期的营养生长期中,降水量在289.8毫米~143.7毫米之间,相差了146.1毫米,秋季甜玉米播期的延迟使营养生长期降水量随着营养天数的'降低呈现下降的趋势;生殖生长期中,降水量在109.1毫米~62.2毫米之间,仅相差了46.9毫米,在生殖生长期中降水量随着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呈现不明显规律性,这与6、7月宜春进入降水集中期有关,7月10日左右汛期结束,降雨量又逐渐减少;全生育期中的降水量在398.9毫米~205.9毫米之间,相差了193.0毫米,在全生育期中降水量随全生育天数的减少而减少。随播期的延迟营养生长期受降水量影响更大,生殖生长期受降水量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是受营养生长期的影响,故应在营养生长期中对降水量进行有效控制。且营养生长期降水量达到289.8毫米时玉米开始开花,生殖生长期降水量达到76.6毫米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中降水量达到235.7毫米时玉米可以采收。当在营养期降水量达到289.9毫米,生殖生长期降水量达到109.1毫米,全生育期降水量达到398.9毫米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3总结与讨论。
秋季甜玉米试验从206月25日到8月14日每隔10天共进行6次播期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将种植密度、施肥量等控制不变,播期时间做唯一变量。综合总结:秋季甜玉米在宜春市的最适宜播期为6月25日。秋播全生育期85天左右,采收鲜食青果穗75天左右。由表1可得:播期不同对植物营养生长期的影响较大,而经济总产量的高低又取决于营养生长期的长势,在第1播期中营养生长和总产量都是最好的。由表2、表3、表4可得:当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达到1476.6℃,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降水量达到398.9毫米时经济产量最高,即得出在6月25日是宜春市秋季甜玉米最适宜播期。此次试验在室外种植,在生长过程中可能有些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每期的玉米生长有一定影响,各种气候因素无法控制,从而不同程度影响本试验数据的科学性。还存在不足之处是土地面积及人员有限,面积偏少而限制了试验玉米数量,数据的偏少缺少说服力,可能导致规律性不强。
玉米的论文篇十八
桑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除了桑田的肥培管理外,与桑园周围大气的清洁程度、污染状况等有关.而在众多的大气污染中,氟化物对家蚕危害最大.
作者:徐林生周峰邹建芬作者单位:徐林生,周峰(江苏省苏州市浒关蚕种场,江苏,浒关,214100)。
邹建芬(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4150)。
刊名:四川蚕业英文刊名:sichuancanye年,卷(期):37(1)分类号:s8关键词:
玉米的论文篇十九
一是播种前先采用种衣剂对种子包衣进行处理,如乌米净、吉农三号或吉农四号等,将种衣剂与种子湿拌均匀后阴干。种子完全阴干后便可以播种,播种的日期与常规单垄种植的玉米相同,确定耕层5~10厘米处的地温保持在8℃~10℃时便可以开始播种,播种时可以根据栽培地块情况选择人工播种或机械播种方式。如地块的墒情较好,则抢墒播种即可;如墒情较差,则采用坐水种的方法播种;二是播种时注意将底肥与种子之间的水平距离控制在5~7厘米之间,同一畦面上可播两行种子,行距以30厘米左右为宜。由于大垄双行的种植密度可高于常规栽培的5%~10%,因此可以将株距控制在20~25厘米,保苗为6~6.5万株/亩。播种工作完成后可覆土3~4厘米,覆土后及时镇压。如播种时当地的降雨量较少,则加大播种深度及减小覆土厚度,镇压时要将坷垃压碎,以实现保墒的目的。
1.2田间管理技术。
一是化学除草与中耕管理。如地块墒情良好,则在种子拱土前采用噻吩磺隆及异丙甲草胺对土壤进行处理,噻吩磺隆的用量为40克/亩,异丙甲草胺为2000毫升/亩。如地块墒情较差,则待幼苗长出4~5叶时,采用烟嘧莠进行化学除草。在中耕管理方面,要注意出苗后进行深松防寒处理,深松深度为20~25厘米,长出4~6叶时深耕浅培土,将浅表土整为张口垄,大喇叭口期可实施第3次中耕及根际追肥;二是化控促熟及防治病虫害。根据植株长势合理应用玉小宝及玉黄金等化控剂,以起到降低植株高度、促早熟及防倒伏的作用。大斑病为玉米常见病害,为避免大斑病影响玉米产量,则可在大喇叭口期应用丰产素及多菌灵喷施植株。常见的虫害为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可采用辛硫磷颗粒剂及可湿性bt粉剂进行防治。
在某地的玉米种植中心推广应用了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种植地块为中等肥力且地势平坦,栽培面积为200亩,种植的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在栽培阶段使用了3台雷沃tbm554作业农机。在墒情相似的地块上按照常规清种方式栽培先玉335,以便能够对比大垄双行技术的应用效果。大垄双行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如下:每亩的穗数比常规栽培方式多400~500穗,干物质的重量比常规清种方式高15%左右。在对两种栽培方式的植株生长环境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垄双行玉米植株接受光照的强度比常规清种方式高15%左右,通风率则高1.0%左右。此外,大垄双行的玉米亩产量比常规清种高12%左右,其投入与产出比可达到1∶3。在该地推广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并获得增产效果后,将此类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从200亩增加到了400亩,玉米的增产量达到了10%~11%,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玉米栽培技术是决定植株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则可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推广应用大垄双行技术。
玉米的论文篇二十
土壤蒸发对于旱地来说是夺取水源的一大问题。有效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让玉米吸收更多的水分生长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一大特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运用完全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带来的不利因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中的土壤水分抑蒸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让玉米根系能吸收到周围任何利于生长的水分。大量的试验数据显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于抗旱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且还能增加玉米的单位产量。
1.2太阳辐射增温。
宁夏武威地处于西北部,温差大是其农业的一大特点,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采用全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这就相当于给种植的玉米搭起了袖珍的保温大棚。这样地膜强有力的透光效果可以有效地把热量传递给地膜里面生长的玉米,让玉米吸收更多的热量;因为地膜的保温效果,到了夜间温度低的时候,剩余的热量也不会轻易散发。
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利益空间非常小,随着农业投资成本的不断增加,甚至呈现负增长的趋势。但是对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来说,农业是主要收入,即使收入非常微薄人们也愿意耕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旱地种植玉米的技术革新,但是旱地种植玉米的成本不会增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采用的地膜使用年限是两年,这样就减少了地膜的成本投入,而且可以让覆盖在地膜下面的.土壤水分不蒸发。此外,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还可以减少宁夏武威春天沙尘暴带来的风化和沙化,从而让土壤保持最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季的耕种。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一项技术创新,对于旱地农业来说,可以有效地保收增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旱地因为水分和温度达不到玉米生长所带来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地膜全覆盖的方式减少玉米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从生态环境上来看,干旱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耕地沙化、风化的情况,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中的全膜覆盖可以有效保持土壤的水分,而且在面临大风的时候可以防止土壤风化。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值得旱地玉米种植推广的技术,希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可以给更多地方的玉米种植带来效益和利益的双丰收。
玉米的论文篇二十一
1.1典型症状。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先在叶片上发小的病斑,然后快速发展成为梭形大病斑,长度一般达到2~5cm,严重发病的也有长度达到10cm以上的。有时多个病斑互相扩展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初发时病斑呈水浸样,后逐渐变成青黄色,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呈灰黑色霉状物,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玉米小斑病的典型症状是,与大斑病相比是病斑较小,一般病斑的长度多在1cm以下,其宽度往往受到叶脉限制,接近椭圆形。病斑边缘颜色为赤褐色,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1.2发病条件。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的重要外界条件。玉米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最适温是在20~25℃之间,而小斑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最适温度是20~32℃之间。所以,在降雨量大、湿度高的年份,易造成玉米大小斑病的流行。
1.3防治方法。
作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需要的的3个因素是:要有大面积种植的感病品种存在;要有大量的具有感染活性的病原菌存在;要存在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也应从这3方面入手。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最为基本的也是随最为有效的手段。选用高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加强田间管理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发展。采取轮作倒茬深翻可大幅减少田间病原菌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将底部4个病叶打掉,可以减轻发病程度。适当的提早播种时间,有规避病害的作用。适当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采取药剂防治、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发展。一般玉米心叶期至抽雄灌浆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间采取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一般采用的药剂有:500倍液的50%可湿性敌菌灵、800倍液的50%可湿性退菌特、500倍液的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65%代森锌500倍液等。一般在拔节后开始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7~10d喷1次,共喷2~3次为好。
2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东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就会造成全株绝收,严重影响产量形成。该病在东北地区俗称“灰包”或“乌米”。
2.1主要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系统性病害,病原菌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抽雄后表现出明显症状。一般病穗较正常穗短粗,顶部尖,一般不会有花丝抽出。后期有的一侧苞叶开裂,散出黑色粉末,但孢子不易飞散,因其中混有维管束的残留物,呈现丝状。若雄穗发病,一般无花穗生出,顶端形成黑色孢子堆,有时熊穗生成类似叶状物。
2.2发病条件。
头一年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粪肥或种子等越冬。翌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厚垣孢子萌发并且通过玉米植株芽鞘侵入幼苗,后菌丝进入生长点,并随植株生长,蔓延至雌雄穗,形成孢子堆,1a1次的侵染循环。土壤温度低、干燥,玉米出苗时间较长,病原菌侵染机会增加,发病率较高。因此,在东北地区气候冷凉,丝黑穗病发生就重。
2.3防治方法。
2.3.1选用抗病品种可有效防除玉米丝黑穗病采用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是目前生产中最为有效的防病方法。
2.3.2实行轮作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实行3a以上的轮作方式,可以有效躲避病原菌的.侵害。
2.3.3采用药剂预防,构建防病屏障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应采取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的方法效果较好。采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稀释成0.3%的溶液拌种,防治效果较好。利用含有戊唑醇、烯唑醇等有效成分的种衣剂包衣也可达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3玉米病毒病。
在东北地区发生在玉米上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
3.1典型症状。
玉米矮花叶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如苗期发病,从心叶基部出现花叶,呈退绿条点状;逐渐蔓延到全叶,叶肉变黄而叶脉绿色,故呈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条纹状花纹。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整个植株矮化,整个植株呈现暗绿色,叶片肥厚挺直,有的心叶呈卷状,呈弓状弯曲,似鞭状苗。
3.2发病条件。
玉米矮花叶病可以通过汁液传播,可以通过叶片互相摩擦接种,但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蚜虫。该病的病毒除了危害玉米以外还可侵染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玉米粗缩病毒一般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其为持久性传毒。
3.3防治方法。
3.3.1选用高抗病抗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为简洁、有效的手段。
3.3.2发病早期应预防蚜虫和灰飞虱迁飞至玉米地造成大面积传播。在野生寄主上采用3000倍液的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雾或者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如蚜虫和灰飞虱已经迁飞,在玉米田内灭虫,可以用40%乐果乳剂5~6倍液,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涂抹,可通过内吸杀灭害虫。对已经感病的玉米植株,可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病毒病制剂如宁南霉素等进行喷雾,可对控制和治疗病性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79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