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钗读后感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9:06:03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范文(15篇)
时间:2023-11-07 09:06:03     小编:紫衣梦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用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或者描写,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感和感染力。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评论家的读后感摘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观点和感想。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一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写实的描写闻名于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薛宝钗以她的聪明才智和深情厚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过程中,我对薛宝钗这个角色有许多的心得体会。她的聪慧和善良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让我对她的命运深感惋惜。以下是我对薛宝钗这一人物角色的五段节选。

首先,薛宝钗展现出了她卓越的聪明才智。她不仅才思敏捷,富有深度,而且待人接物也非常得体。薛宝钗在情感生活上的独立思考和行动,使她在红楼梦中成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物。她总是能够准确地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她聪明地分析了自己与贾宝玉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两人的身份差异与家族的利益冲突。她选择了放弃爱情,让贾宝玉与林黛玉成婚。这种聪明和理智的做法,不仅体现了薛宝钗的为人原则,也表明了她对家族的忠诚与负责。

其次,薛宝钗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温柔善良。她出色地展现了她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贴。她始终尊重并支持贾府的守旧传统,同时也照顾着其他人的感受。在与贾宝玉的交往过程中,薛宝钗不仅以她的聪慧和才情征服了对方,更是以她的善良和贤淑赢得了贾宝玉的尊敬和爱慕。她对待丫鬟和贾家女子,也总是充满了关爱之情。她默默地承担着家中的各种责任,用她的善良和宽容为家族成员们带来温暖与关怀。

然而,薛宝钗的命运却并不如她的才情与善良所预示的那样幸福。她虽然身世尊贵,但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她成为了贾府为数不多的有才学的女子,但却无法改变她作为妾室的身份。她被迫接受了这一命运,与贾宝玉只能成为秘密的情侣。然而,拥有才情和善良的薛宝钗并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她的才情只能被埋没和忽视,她的美貌只能被囚禁在深闺之中。薛宝钗的悲剧命运让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使我深感惋惜。

尽管如此,薛宝钗依然坚持着她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悲壮和高尚,坚守着她对贾宝玉和家族的忠诚。她选择了默默地付出和忍受,而不是抱怨和报复。她在贾府中用她的智慧和贤淑为家族服务,尽管无法获得公正的对待,但她的善良和美丽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薛宝钗的坚守和牺牲彰显了她那崇高的人格,为那个封建社会中的家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薛宝钗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的聪明才智和善良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永恒的传世人物。她的命运虽然悲剧,但她的坚守和牺牲令人敬佩。通过阅读薛宝钗这一人物角色,我深刻地理解了传统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也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女性的自由与平等。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二

比如金钏儿的死:

1、贾母让宝钗点戏。

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

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三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著名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随着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兴趣。也许读书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钻研,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识和兴趣也许就更多。最终,这本书一定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受益无穷。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四

煮一壶清茶,捧一本《石头记》,静坐于房檐下,细品书中内涵。世人对它的褒贬不一,各有其感。

有人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鲁迅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

书中描述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他打趣道,这个妹妹他好像哪里见过,还送了“颦颦”二字。

可见,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极好。而林黛玉对宝玉的第一印象也不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她心想在哪里见到过宝玉,没有想到宝玉先说了出来。这可见两人是一见钟情。

贾宝玉对薛宝钗没多大意思,倒是薛宝钗对宝玉有点意思。在府中,众人偏爱薛宝钗,认为黛玉的容貌和性情都比不上宝钗。

宝钗容貌美丽,品格端庄,深得下人之心;黛玉有些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在宝玉眼里,黛玉是一个柔弱风流,才情甚高的一位知己,灵魂的依靠。

为什么呢?话说宝钗和黛玉的才情不分高低,且宝钗又明事理,得人心,这是黛玉所不及的。并且宝玉也曾对薛宝钗动过情,书中描写“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可见薛宝钗长得比林黛玉还美。

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

她希望宝玉能走仕途,始终无法认同宝玉“平等、自由”,蔑视功名利禄,厌恶八股的观念,也绝不会支持宝玉反封建礼教的言行。这才导致宝玉对宝钗的感情断裂,对她没有了爱情,更多的是尊敬,选择了黛玉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好一个“金玉良姻”,好一个“木石前盟”,到最后“金玉良姻”还是抵不过“木石前盟”。“金玉良姻”是物质的,“木石前盟”是情感的;“金玉良姻”是后定,“木石前盟”是前定;“金玉良姻”是人为,“木石前盟”是天然。“木石前盟”在那个社会始终是不可能实现的,那只能是人生的一场梦,梦醒了,人生也结束了。

有个人不能忽视,那便是伺候他的丫鬟--袭人,她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比林黛玉、薛宝钗还要多,可谓重要。

袭人,本名珍珠,从小因家贫被卖入贾府,原是贾母的婢女,后又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将她与了宝玉,王夫人将她作为姨娘的后备人选,后逐渐成为宝玉丫头中的领头人。

宝玉因见她姓花,故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之意为其改名为“袭人”。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富有心机,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是出了名的贤人。

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她是整部书中唯一一个与宝玉发生了“云雨情”的女人,并且她还曾得到王夫人“准姨娘”的认可。

后来的两人交流仅限于生活上,心理越来越隔膜,以至宝玉在递送旧手帕给黛玉时,都特意支开她,让晴雯去送。在晴雯死后,宝玉甚至怀疑起袭人来。在“金玉良缘”成功逆袭后,袭人也很快被宝钗逐出,临别留下“好歹留下麝月”的话。

最后,袭人嫁与了戏子蒋玉菡,留下了耐人回味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片段莫过于黛玉葬花。黛玉葬花应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高潮部分,从两人再续前缘在贾府相遇后一见钟情,再到两人的爱情终结,一路磕磕绊绊颇多。

从情侣间的小打小闹,到林黛玉的内心由稚嫩转向成熟,葬花这部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有一个小背景,林黛玉担心贾宝玉是否被贾政责骂,便心揣不安去寻贾宝玉。

不巧,贾宝玉屋里的丫鬟正在闹情绪,叫了两次也没能等到人来开门,转眼就看到贾宝玉送薛宝钗出来,还有说有笑。林黛玉本不是个能够容忍封建制度下男性三妻四妾的女子,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回到潇湘馆后也是哭了一夜,正巧次日又是他们约定的“葬花期”。

进而就是贾宝玉听到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葬花这部分内容,也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感情的一个极大的转折点,贾宝玉对林黛玉是更近一步,林黛玉对贾宝玉却开始逐渐有了嫌隙。同时,也为薛宝钗的不幸人生埋下伏笔。

《红楼梦》中人物个性鲜明,其最后的结局大都是个悲剧。王熙凤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贾元春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远嫁他乡。

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林黛玉在贾宝玉婚礼时含恨去世。贾、史、王、薛四家纷纷败落。

王家在王子腾死后,也随即消散;

薛家在薛宝钗父亲死后就消散了,只能依附其他家族。

至此,四大家族不复往昔。

《红楼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不完美亦成就这完美。“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个个痴情的女子,一个个多才的人被无情地埋没了。唉!这吃人的礼教!这吃人的社会!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五

薛宝钗其实也算得上一个富家小姐,她来到贾府的目的并不是贾宝玉,而是想要进宫的,所以之前她一切的教育都是以这个为目的。《红楼梦》中薛宝钗容貌美丽雍容,虽然有些丰腴,但是却更容易让长辈喜欢,而且从小的教育让她非常的娴雅大方,端庄的气质更让周围的人对她赞不绝口。同时《红楼梦》薛宝钗也被人认为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她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让大家相信她,喜欢她,很容易就笼络了人心。

同时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她谨慎小心的遵循着封建礼教对她的教育,是个受封建压迫比较严重的人,但是她自己却乐在其中,一方面她时刻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但是另一方面,薛宝钗对自己的命运并没有做任何的反抗,她是顺从的,是古代女性的代表人物。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红楼梦》中,薛宝钗虽然赢得了所有外人的喜欢,可是对于自己的丈夫,她是无奈的,是恨其不争的,其实说起来,也正是因为薛宝钗性格里的懦弱,才最终葬送了她的一生。

薛宝钗扮演者揭秘

大家都知道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女主角,她长的身材丰腴美丽,又端庄大气,本来是想要进后宫当才人的,后来因为因缘巧合成了贾宝玉的妻子,但是两个人之间并没有深刻的感情,价值观也不相同,最后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只能孤独终老。

在最早版本的《红楼梦》中,薛宝钗扮演者是张莉,其实说起来也是缘分,张莉从小生活的地方和大观园非常的相似,只是没有那么大那么风光而已。张莉刚开始想要试镜的角色是紫鹃,但是她是个腼腆的人,有时候不会说什么话,导演还打算让她演迎春,但是后来张莉身上的才艺和她的气质重要让导演下定决心,将她定格为薛宝钗扮演者。张莉的气质和薛宝钗端庄雍容很相似,由她饰演的薛宝钗也让大家永远的记了下来。

之后的新版中薛宝钗扮演者就是新生代演员李沁了。她那时候还是个学生,李沁身上的古典气质让她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而李沁作为薛宝钗的扮演者,将宝姐姐身上的大气和华贵完美的展现出来,虽然说各种评价不一而足,但是去掉多余的东西,单论演技来看,李沁还是一个比较合格的薛宝钗扮演者。除了宝姐姐身上原来的气质和美丽,青年版的薛宝钗扮演者李沁,还为角色添加了一丝灵动的气息,让这个宝姐姐看起来更加的有亲和力,这种改变和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

薛宝钗母亲是谁

薛宝钗的母亲在整部小说中算得上是最慈悲的长辈,自从薛姨妈进了大观园,从主子到丫头婆子,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她,其实薛宝钗左右逢源的本事还是从薛宝钗的母亲这里学来的。薛姨妈这个人本身还是很有慈悲之心的,但是对于她对黛玉的怜悯和友好,许多人都认为这并不是她慈悲的表现,而是薛姨妈在试探黛玉对宝玉的心。所以说她伪善的也大有人在。

薛姨妈自从进入了贾府就大肆宣扬薛宝钗和贾宝玉的金玉良缘,打的是什么主意大家都可以知道。其实作为薛宝钗的母亲,一切为了女儿而打算也是正常的。她和王夫人等一起设计了计划,希望女儿能坐上贾府二奶奶的宝座,从而过的幸福,并且还希望女儿可以再帮衬一下家里的情况,可是算计来算计去,最后只能让女儿孤独到老,这对薛宝钗的母亲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折磨吧。

其实薛姨妈的晚年生活过的也不太幸福,虽然曹雪芹并没有直接描述,但是她的儿子薛蟠的妻子夏金桂却是个不好惹的,蛮横无礼不说,还常常找薛姨妈的麻烦,可怜薛姨妈算计了一辈子,慈爱了一辈子,最后女儿不幸不说,就连自己也落得这样的苦楚。

关于薛宝钗的故事

薛宝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是一位端庄大方的典型淑女,也是古代封建思想下造就的人,她聪明圆滑,有懂的`人情世故,很容易就可以凭借着自身让周围的人喜欢上,但是她的一生也是不幸的,虽然嫁给了贾宝玉,可是正赶上贾府衰败的时期,不仅府内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就连贾宝玉最后也离她而去,只剩下薛宝钗一个人孤苦的生活。而关于薛宝钗的为人我们可以从一些薛宝钗的故事了看出端倪。

薛宝钗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却都是彰显她的聪明才智,这也是说她圆滑有心计的原因。例如有一次薛宝钗无意间听见小红等人在谈论贾云的事儿,她知道这些话是不该自己听见的,于是在小红出来的时候,薛宝钗就说明是黛玉听到了,而自己刚刚才来。薛宝钗这个故事让许多人都觉得她为人非常的虚假伪善,再联想到她对宝玉无情却还是要嫁给他,更觉得薛宝钗非常的讨人嫌。但是薛宝钗真的对宝玉无情吗?我们依旧来说一个薛宝钗的故事。

薛宝钗在有一次宝玉挨打之后,带着伤药过来探望,其实这也是规矩,毕竟其他姐妹们都来了,薛宝钗这样办事滴水不漏的人怎么会不来。可是当薛宝钗看见宝玉难受的模样时,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话,当然这两句话也可能是她故意说出来的,从而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情谊。

薛宝钗的故事我们都能从中看出薛宝钗的心计,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她是个可怜的女子,被封建思想荼毒却仍不自知。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进宫选秀,于是和母亲还有哥哥一起进入了贾府,住的地方就是梨香院。当时王夫人等人非常的热情,可是也只是介绍了梨香院的大小,关于周围的景致和设施却是一个字都没有说。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让薛宝钗的住所名叫梨香院呢?其实这个梨香院是原来的养静之所,说白了,就是参禅醒悟的地方,这也是间接的影射了贾宝玉最后的结局。

后来元春回家探亲,就在这个时候,贾府请来了戏班子,这时候就让薛家人等从梨香院搬了出去,之后这梨香院再也不是薛宝钗住所了。至于搬到什么地方,文中并没有说明,只是用一句话掠过说明,等到了后面,薛宝钗已经奠定了在贾府的基础,于是再一次搬迁,这次的地方叫做蘅芜苑。蘅芜和杜若都是香草,而蘅芜苑中,到处都种植了各种奇花异草,一走进去,就是扑鼻的香气,景色看上去精致了很多不说,就是这些花花草草仿佛都是为薛宝钗准备的一般,不用说,这次薛宝钗住所让她也很是满意。因为薛宝钗服用冷香丸,这百花齐放的住所实在是大大的方便了她。

最后薛宝钗住所就是成亲之后的怡红院了。怡红院的精致和院落自是不用说的,可是薛宝钗只能自己一个人,守着这空荡荡的院子,就是再好的住所也没什么意义了。

薛宝钗选秀落选了吗

薛宝钗出世的时候,薛家已经是皇商了,虽然家有余财,但是薛家的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而薛宝钗虽然是薛家的嫡系子女,可是父亲早逝,哥哥无能,母亲和她想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处境,也为了以后的发展,只好另寻出路。

薛宝钗选秀就是最后的出路,薛宝钗当然要紧紧的抓住这一点,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进贾府等待。其实薛宝钗选秀也是可以理解的,现成的例子,贾府的元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了皇宫,还成了皇后的心腹,而贾府的地位也很快就水涨船高,如此大的利益怎么能让薛家不眼红,不羡慕。

再说薛宝钗是封建教育的产物,她的思想里,女人为了家族牺牲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虽然进宫十分的艰辛,甚至九死一生,她依旧会去做。而且她身上承载着母亲和哥哥的期待和希望。这也是他们最后没住在薛家舅舅家里而进了贾府的原因,虽然有些势力,但是不得不说,薛宝钗确实想的很通透。

但是薛宝钗选秀之路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只是整个故事发生时,薛宝钗的背景之一,薛宝钗只有通过选秀才可以明白贾府的实力,从而对宝玉产生不一样的心思,为后文的发展做了足够的铺垫。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六

在众人眼中,宝钗博学多才又不张扬。长他一辈的都赞她成熟稳重。下人们也说“宝姑娘从不摆架子,又宽以待人体贴下人。”薛家虽十分富裕,宝钗却十分节俭,当时刘姥姥进荣国府时曾到宝钗房中,房里除了日用、衣柜、家具、以外别无任何装饰。贾母又觉得丢了大户人家的面子,就叫王熙凤给宝钗添些。宝钗在红楼梦中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在贾府中受长辈和下人的一致好评。贾母曾说:“众丫头里面,我看最好的就要数宝丫头了。”本来宝玉以为贾母要说林黛玉。宝玉说:“我觉得林妹妹也很好。”贾母说:“林姑娘固然是好,只是心太重了,不如宝丫头成熟稳重。”

我个人认为宝钗是十分聪明、细心、且很有计谋的。她妹妹宝琴进贾府时,又一次她发现宝琴手上多了一条手链,她知道以宝琴的家庭条件是戴不起这样的手链的。宝钗便问。宝琴说:“是探姑娘给我的。”宝钗说:“难为她这样有心,她见姐妹们都有只你没有。这样的手链,十条八条我也有,但你见我几时带过,毕竟是别人家,凡是低调点好。”宝琴又问:“那我不带了吧?”宝钗:“她亲自送你的,你又不带,她岂不起疑心。我们是住在别人家,不是在自己家,凡是应注意得些。”

还有一次宝玉对宝钗说:“姐姐好像杨妃。”(宝钗身材是有点微胖)宝钗一听果然大怒说:“我是像杨妃,却没有个弟弟像杨国忠。”黛玉见宝玉奚落宝钗也来凑热闹,便问宝钗在他哥哥的生日宴会上看了什么戏,宝钗就故意说,“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就在一旁说,姐姐博学多才怎么连这出戏都忘了,这叫负荆请罪呀。宝钗干脆把炮口对准黛玉、宝玉两个人,气呼呼地说,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说的宝玉黛玉脸红无语,黛玉又数落宝玉“都听见了,可不像我似的愚笨,各个都伶牙俐齿的。”

宝钗有一次无意间听见坠儿和小红的对话,在被发现时她突然假装找黛玉,让她们都感觉是林黛玉听到了她们的谈话。

有一次刘姥姥和贾母等玩牙牌,黛玉怕罚就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西厢记里的诗句。宝钗听出来了,一想黛玉是出自名学世家,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诗句。当时便没做声,后来把黛玉请到蘅芜苑,诚恳谈心,“好个潇湘妃子,嘴里不干不净的说些什么!”吓得黛玉面红耳赤的一句句好姐姐叫着求饶。

史湘云从远方来的时候,史湘云是个直性子,再加上年轻,说话不过脑,众人要请客她请客吃饭,她借着高兴,便一口答应了,后来宝钗就问她:“你答应请,可你哪弄那么多钱。”史湘云就后悔不该那么冲动。宝钗就想办法帮她从哥哥薛蟠那弄了些螃蟹请了一顿螃蟹宴。帮史湘云圆了场。

宝钗和母亲薛姨妈又一次在黛玉房中,宝钗就靠在薛姨妈的怀里。用头蹭着薛姨妈的脸说“妈,我们走吧。”这一幕可把黛玉气得够呛,哭着只说“在别人面前她就是那最成熟、最老道的,偏偏在姨妈跟前她就这样,还撒娇呢!分明气我是个没娘的孩子。”

宝钗不仅有着成熟、稳重的一面。还有着活泼可爱的一面。在一次找黛玉的路上,遇到了两只蝴蝶,她就像孩子一样去捉蝴蝶。

红楼梦也叫金玉缘。宝钗随身携带一块金锁,宝玉则是衔玉而生。有传说宝钗命里要嫁给一个命中带玉的才好。叫做金玉良缘。宝钗性格好、身体也健康、成熟稳重、有学识、家境也不错。所以我个人认为,宝钗和宝玉应该是天作之合。是最合适的选择。

有一次宝钗去看宝玉,宝玉在午睡,袭人在给宝玉织背心,赶虫子。袭人有事出去了,宝钗就学着袭人的样子织背心,赶虫子。刚好林黛玉和史湘云也来看宝玉,黛玉见后只是一声冷笑,宝玉还做着梦呢,突然就大喊:“和尚道人的话不可信,什么金玉良缘,我只道木石前盟。”

虽然宝玉心中就一个林黛玉,但最终在贾母和王夫人的哄骗下,宝玉还是和宝钗结婚了,就是在黛玉死的'那个晚上。宝玉后来知道自己娶得不是黛玉而是宝钗几乎崩溃。整日又哭又闹,宝钗为了刺激他就告诉他黛玉已死,宝玉几乎昏死,梦到自己来到了阎王殿。判官告诉他阳寿未终,不能死。(往后是高鹗版续写,之后的故事曹雪芹没写,我看的是高鹗版的,自认为高鹗续写的比较合理,但不排斥其他版本,我个人喜欢高鹗版,就以高鹗版发表感想)活过来的宝玉整日昏昏沉沉,宝钗也不理他,他便找宝钗说话,宝钗还是避开。宝玉就拉着宝钗的袖子“宝姐姐,你倒是和我说说话啊,别老不理我啊。”宝钗又是回避,宝玉一下扑到了宝钗的身上,宝钗急的面红耳赤一把推开宝玉“你真是比先前更不尊重了。”宝玉说“还好跌了这一跤,可算是跌出了你的话。”婚后的宝玉宝钗并没有同床共枕,他总想着黛玉会从天而降来看他,他就睡在窗户旁边等她。袭人曾劝他金进屋睡。他还是坚持在外面睡。宝钗也就让他在外面睡。有一天晚上麝月伺候他睡觉,他看着麝月想起来晴雯,便以晴雯临终前的话问她,“早知如此,当日也另有个道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二天晚上,宝钗还是让他睡外面,他说“睡里面不也一样吗?”袭人也劝他们同床共枕。

宝玉一没等到黛玉,二为了以慰宝钗之心。新婚夫妻,等了多晚才真正洞房花烛,之后有了一个遗腹子贾桂,此是后话。

但是宝钗待人以冷,这是肯定的,可能是冷香丸吃多了,金钏跳井后,王夫人不安,宝钗就安慰她“可能是女孩子贪玩一不小心掉进去了。”这确实有点冷漠。

宝钗最终是守活寡了。金锁和宝玉确实是一对,担宝玉答应过黛玉你死了我当和尚去。宝玉最终还是当和尚去了。所以《红楼梦》叫《石头记》,也叫《金玉缘》,还叫《情僧录》。

我个人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薛宝钗,之后每个重要人物我都会编篇,下篇是黛玉。再次声明若有与哪位的意见冲突可以交流,若有共鸣在下十分荣幸。还有文章所有内容全是本人意见,若有幸与那位的意见耦合或雷同,绝对纯属巧合。我不是什么大师所以文章若不和阁下的胃口,望尊重~!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七

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

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

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

自惭何敢再为辞?

灯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谜底:竹夫人。

咏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霜痕。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洗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需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谜语。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纸鸢的'(其实就是鸟状风筝)。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简介:

薛宝钗出生在金陵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这薛家乃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共八房分。在“护官符”上,薛家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形容其有百万家资,巨富无比。后薛姨爸去世,薛蟠赖祖父之旧情分,在户部挂名行商,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薛宝钗随母亲、兄长一起进京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是探访亲友;三是自薛姨爸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需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薛宝钗的舅爸王子腾为京营节度使,新近提升了九省统治。宝钗的姨爸贾政在京都任工部员外郎。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八

西方人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国人则有说不完的《红楼梦》,今天就说说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之一之薛宝钗。

要问红楼梦众女子中谁最美?我当然不会说是薛宝钗,我要说最美不过秦可卿,秦可卿是大家公认的红楼第一美女,就连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承认,他在书中说“秦可卿的美是兼林黛玉,薛宝钗两人的美”,可想而知,美到什么程度。

说到薛宝钗,也是一位美女,书中说她“艳冠群芳,肌骨莹润”,跟林黛玉比亚,如果硬是要排位次的话,两人稳做第三把交椅,第二一般认为是薛宝钗之胞妹薛宝琴。说到薛宝钗不能不说她的身世,家世,她与贾家的关糸,只有了解这一点,才便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薛宝钗这个人及与她相关的人和事。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史,同时是一部家族兴衰史,红楼梦叙述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兴盛渐渐走向没落的这一消亡的过程。薛宝钗代表着四大家族薛家这一支,薛宝钗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哥哥过活。父亲是一位商人,是皇商,家族地位显赫,富甲一方,钱财多如铁,如粪土。父亲死后,哥哥薛蟠子承父业,说到薛蟠,我们可以说是一个拜家子,典型的富二代,人称“呆霸王”。用薛姨妈的话说“是一个不争气,好惹是非的人”。到处乱闯祸,吃喝玩乐是个好手,好酒色,见一个爱一个这么一个人。薛宝钗对她哥哥薛蟠,也是恨铁不成钢,无可奈何则个。

说到薛家与贾家的关系,大体是这样的:薛姨妈是贾家的当家大奶奶王夫人的亲生妹妹,也就是贾宝玉的姨妈,自然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姐,可见这关糸非比寻常,亲的不能再亲了,用书中的话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薛宝钗此次进贾府,其实是为上京选秀,顺便拜访亲戚,借居贾府,暂住梨香院,以后大观园建成,移居蘅芜院,从此开始了贾家的生活,往来周旋于贾家人当中。

薛宝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孝女且贤惠,作者曹雪芹给了她“贤宝钗”的称号,我们发现红楼梦中这样的称呼有好多比如说呆香菱,勇晴雯,俏平儿等等,作者这样说其实是对她们性格的高度和深刻的概括与总结。通过完成对红楼梦的阅读,我们发现确实如此。薛宝钗是个极尽孝义,恪守孝道的深受传统影响的女子。

基于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了她与林黛玉之间的性格差异,她深受当时封建礼教的影响,她永远活在这阴影之中,就连她的灵魂也是不能超出这一礼教之外而存在的。她是被这一禁锢的生命,她的生命是受压制的,是顶着巨大的世俗道德理论的石头,艰辛而小心翼翼的行走在一个社会的缩影的贾府里。这又让我们看到了薛宝钗在这一个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圆滑一面.。

有不少人说,薛宝钗内心阴暗,城府颇深,深藏不露,给人一种冷艳的感觉。我想说这都是为适应环境而选择的结果。这一点就要比林黛玉好的多,同时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人的喜爱,这正是薛宝钗给人这种表面和颜悦色,内心阴暗的印象,我们可以说这是薛宝钗精通世故,为人处世圆滑带来的结果。

她比林黛玉现实,这可以从她多次劝说贾宝玉读四书五经,考科举功名,走仕途经济可以窥见。她说女孩子就应该固守女孩子本分,多做针线活儿,书多读无益,认识字也就行了,说明她比林黛玉现实,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林黛玉提锄葬花破天荒的行为艺术来。这也是她比林黛玉成熟的原因。

她也精通艺术,她和林黛玉一样会做诗,而且博古冠今,知道的典故特别多,是个综合性人才。她的咏海棠诗,菊花诗与林黛玉水平相当。她还教惜春绘画,可见她是一个艺术家。薛宝钗也有可爱的一面,宝钗扑蝶表现了她可爱的一面,但她没有林黛玉可爱,她的生命不真实,呈现给人都是最好的一面,完美的没有瑕疵。林黛玉是可爱的,她是诗人,过着诗意的生活,是个理想主义者。她的生命处处显现真实,活出了真性情。她的性格缺陷,表现为清高,任性,眼里无人,眼里只有宝玉,特爱吃醋,尖酸狭窄。她的少女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相反薛宝钗的生命就像一根火柴,是不燃烧的。她的生命好像冰天雪地里梅花,永远是寒冷的。贾宝玉不喜欢薛宝钗的`原因,就在这里,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爱情永远在一条水平线上,是没有交集的。

薛宝钗的性格跟秦可卿相似,一生都在讨好别人,努力使自己趋于完美,她从不得罪人,对上对下同等对待,深得贾府人博爱,当然她活的很累。她也在为自己打算着,她是要当二奶奶的,但她并没有和袭人,晴雯一样讨好贾宝玉。她一直在接受母亲的安排,她甚至不认为贾宝玉是她理想中的男人,贾宝玉的理想追求跟她悖离太远,她心怀更高的志向,是要进皇宫里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跟元春一样当上娘娘。最后,命运还是让她选择嫁给了宝玉。

她的一生是失败的,她的悲剧就在于她既没有赢得爱情,也没有赢得婚姻。她的下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宝玉的出家告诉我们,一个女子要有生命情怀,释放自己生命的本真。爱情是纯粹的,林黛玉的爱情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明白了她要的爱情是什么,懂得了情为何物。薛宝钗的生命是沤烂的,她就像春天的花朵,还来及绽放就已经凋零了。

世间女子不一定要做兰花,牡丹。做一朵水仙花,花开仲夏夜,与星星互唱,银河最美丽的爱情之歌。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九

读完红楼梦,要怎么写一篇红楼梦读后感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诉说着那些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细事,但常常又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宝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己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题记。

红楼梦一梦古往今来,赚得了多少叹息,多少惆怅,可是又有谁读懂了曹雪芹背后的凄凉,午夜梦回他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观园的喜怒哀乐,然后轻轻一声叹息,面上平静如初,实则内心百般波澜。

有友人问我,在这本书中你认为曹雪芹更偏爱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轻笑不语,其实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不过是那颗顽石命中的一片浮云,片刻间便烟消云散,干净的不留下一丝痕迹,无论当初发生了什么,都是对的,可如果一旦结束便真的是结束了。

都说红楼梦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呀!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于走向灭亡的道路。这书不仅是曹雪芹对而是生活的迫忆,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讽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作者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时济世,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做诗人”的慷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便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当时那个黑暗卑劣的社会不相融,那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解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性和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语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挽歌。

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本书。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百年后世人对红楼梦可谓是褒贬不一,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是无论怎样,认识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要有辩证统一的眼光,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但《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像是每个文科生的至宝,又像是高不可越的铁墙,只能让人望书兴叹。

但是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却千辛万苦找到你,并钻进了深深的大坑,从此开始了与这本书爱恨难分的纠缠史。

无数个夜晚,我盯着这本厚书一动不动的读上几个小时,一边被这个可怕的古文,文白混合的小说体折腾得欲哭无泪,一遍又难耐好奇心的往下翻译去。

读了一遍又一遍,又听了两遍评书和详细讲解后,我开始慢慢理解了这本书。很多人都认为这本小说仅仅是讲述宝玉和黛玉悲惨的爱情故事,其实这本书包含的深刻含义有很多。曹雪芹写这本书时已经被抄家了,他在一个连自己的命都很难保住时已经不再是一个浪漫多情、天真自由、锦衣玉食的“宝玉”。他懂得了很多,并把这些隐藏在书里,讲述了一个家族由繁华到衰败的过程。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只是宝玉说的一句话。这样的话在今日不足为奇,但在那个充满封建礼教的时代却是“疯话”。在那个时代,女性被束缚在“三从四德”里,甚至被剥夺拥有个性的权利。而在这本书的文字里,却有几十位个性迥异的女子,每一个都如此鲜活。秦雯的勇毅、凤姐的泼辣,都那样直扑而来,直教人惊叹。这样一对比,除了宝玉,男子反而一个个懦弱胆怯,只会读一点死书,糟蹋女人。有这么开放的思想是那个时代很少有的作品。

读一本《红楼梦》,永远读不完的是深切的内涵与灵魂,你让我看清世间的真、善、美、恶。次次读,次次悟,正是《红楼梦》,你不朽的魅力。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在那样的年代,多少女子甘为农妇。今读《红楼梦》别样的香菱启示了我,“女子有才便是德”。

——题记。

读完《红楼梦》,合上书,书中个个人物浮现在我脑海中:聪明灵秀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可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平凡、勤学苦练的香菱。

书中,《呆香菱苦心学吟诗》特别吸引我。香菱请黛玉教她作诗,于是黛玉就拿了一些书给香菱看,香菱拿来认真地读起来,把黛玉所划的都背了,又细细思索了一番,并说:“书里有好多诗我都非常喜欢,我一定要学会作诗才行,你再拿些书给我看吧。”黛玉听了,又拿了几本书让香菱读,还给她出了个题目,让她试试自己写一首。

这时宝玉、探春他们都来了,大家一起谈笑。但香菱一心写诗,也不理大家,一个人坐在旁边思考,连吃饭也顾不上了。大家见她写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却不肯,一个人坐在山石上发呆。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没睡着,刚睡着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梦里的诗写了出来,大家都觉得她作得好极了。

读着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香菱却一心读诗,学作诗,让自己变得满腹诗经、才华横溢。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华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记得有一次,在期末复习期间,我沉迷于网络游戏,在一些该复习的时间上用来玩游戏,所以成绩直线下降,结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就再也没碰过游戏了。

香菱的故事告诉我:“女子有才便是德”。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像香菱一样有才的女子。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惠普尔曾道:“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校园里,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瞧!很多同学捧着自己的书,爱不释手,孜孜不倦地阅读起来。在这书香浓厚的环境下,我也早早地接触到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风云、《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而我对《红楼梦》十分难忘,每每读起《红楼梦》,万千思绪涌到心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它是曹雪芹老先生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故事讲述了四个家族由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他们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当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中,曹雪芹老先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人物的鲜明个性。林黛玉倾国倾城,用贾宝玉的话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一位娇弱绝美的林黛玉跃然纸上,但这只是她的“外表美”。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少了薛宝钗的圆滑世故。她身子弱不禁风,在知道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后,抑郁而终。而贾宝玉也蒙在鼓里,当知道林黛玉的死讯后,贾宝玉悲痛欲绝,决定从此青灯为伴,了却红尘。再然,家族仗着有一女当妃子而横行霸道,生活奢侈,不节约节俭。这应该是最后家族衰落的原因了吧。

读完《红楼梦》,我感触极深,它讽刺了当时封建社会恶势独霸一方的丑态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也告诉我们生活要勤俭节约,不可奢侈浪费,生活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十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庚辰双行夹批:恰极!】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

第22回:更香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谜底:更香

第37回:白海棠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每句评语如下:

【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

【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

第38回: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第38回: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霜痕。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第38回: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需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第70回: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与宝钗有关的诗词曲赋:

第5回:金陵十二钗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按:作者借此诗暗示钗、黛的命运。

第8回:金玉姻缘赞: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按:作者借此诗表达了对宝玉、宝钗之金玉良姻的赞誉之情。

第22回:山门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按:此曲为宝钗所最爱。宝钗在自己生日这天,将此曲推荐给宝玉,也是宝钗本人的一种禅悟。

第63回:邯郸梦扫花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

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

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

您与俺眼向云霞。

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

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十一

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处事淡然,做事无情;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圆滑隐忍,深明大义。

一、处事淡然,做事无情

比如金钏儿的死:

王夫人为头等大丫头金钏儿的死有些心疼,宝钗知道后就赶过来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劝慰。王夫人说:金钏把我的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原想过几天就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听后很会说话,她知道王夫人经常吃斋、信佛,劝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下去玩,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叹道,话虽然如此,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要老念念于此。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她切实安慰了姨妈,让王夫人不但不用不安,而且还认为自己是慈善的。但金钏儿的死,在宝钗眼里,如同一缕青烟一样轻飘,多给几两发送银子就足够了,可见她的无情。

二、稳重平和,恭顺体谅

1、贾母让宝钗点戏

贾母让宝钗点戏,问她爱吃什么。书中写道:“宝钗深知年迈之人,喜欢热闹戏,爱吃甜烂食物,于是照说了,贾母果然更加喜欢。”让她点一出戏,她点的是《西游记》,后来又让她点,她又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惹得从不忍心让女孩子生气的宝玉直抱怨:“你只好点这些热闹戏。”宝钗不但懂得揣摩老太太的心理,她也有办法让宝玉也喜欢这戏。她说,你要说这出戏热闹,那你就是不知戏了。这出戏的节奏韵律都是好的,里面的一首《寄生草》辞藻极妙。宝玉就央求:好姐姐,念给我听听。宝钗念道:“慢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听了,果然好词。

2、史湘云海棠诗社做东

史湘云快人快语,性情豪爽。在三十七回,湘云偶然兴起,说要做东邀一起海棠诗社。她就没有想自己从小没有了父母,在家只能听叔叔婶子的,花钱做不得主。

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

在四十回大家团团围坐行酒令时要求说一句诗和一句现成话,黛玉说了两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是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在那个对女子限制繁多的`时代,大家闺秀不能看这个,更不能当众说出来。别人对黛玉的话都没有在意,而宝钗是很在意了。宝钗当时的反应是,扭头看了黛玉一眼,没言语,但记在心里。就她们两个的时候,宝钗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都说的是什么!看黛玉蒙了,没有了平时的伶俐尖刻,宝钗就拉她坐下,款款给她讲大道理:我们女孩子啊,不要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乱了心性。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如不识字的好。既然识了字,该看正经书。看些杂书,乱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女孩子的正经事还是针线纺织,这才是正理。黛玉感动宝钗没有当众揭穿她,给她难看。

2、对薛蟠和赵姨娘的周到

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十二

看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大多数人都把同情心给了黛玉妹妹,可是我觉得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很可怜的。她是闺阁的典范,是一位典型的淑女。对于她的解读,我是很浅显的,想要理解一部历史巨作,我还有很多欠缺。现在我只是想谈谈我目前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薛宝钗有一个金锁,说是她小时候癞头和尚送的,等以后与有玉的男子配成一对,这便是“金玉良缘”。跟随母亲来到京城,目的是参加选秀,希望自己可以进宫生活。她来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与贾府里面的人有什么未来,她只是一心想着自己的“金玉良缘”。‘玉’之贵人,她希望这些贵人是拥有玉玺的皇帝,或拥有佩玉的王爷,更或是王子或公主,她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她不甘于过现在的生活。但是最终她落选了,其原因有人说是她是包衣身份,未满足皇室想保留纯正血统的条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她的背景不够强大,也就是说朝中无人,故没能顺利进入皇宫。但是薛宝钗落选之事作者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委婉地暗示。在第29回,她的性情忽然转变,变得烦躁、郁闷且易怒,出语伤人,恶语相向,尖酸刻薄。不是选秀落选之因,这些转变便说不过去了。在落选以后,在元妃省亲之时,最早知道薛宝钗落选的元妃,将送给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端午节礼是一模一样,意在为两人指婚。而她知其意却不搭理,或许是由于刚刚落选,没心思搭理,便离开。抑或是对元妃这样的做法感到不满,她还是希望自己能进宫生活。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薛宝钗当然不能例外。但由于她隐晦的性格,她对贾宝玉的追求显得很隐蔽。

由于受封建礼教的侵害,使她不能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但是细细品味便可体会到薛宝钗对她的宝弟弟的爱。虽然她和贾宝玉之间有很多的分歧,且宝玉也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现。但薛宝钗是爱宝玉的,是真心爱着宝玉的。在一次,贾宝玉被父亲暴打以后,在怡红院养伤,薛宝钗去探望他,手里托着一药丸。叹道“早听人一句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便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她这样一个遵守封建礼教道德规范的女子,却说出如此失态的话,于是红了脸低了头,就咽着没有继续说下去。当时的她心疼贾宝玉,哪里管得了什么封建礼教的,只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些都是她对宝玉的爱的表现。还有在第三十六回,宝玉的棒疮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康复了。那天中午,大家在王夫人屋子里聚会吃西瓜,吃完该回自己屋里歇午觉去了,可是薛宝钗却不想睡觉,便邀黛玉一块儿去惜春那看话,但黛玉说要洗澡,所以最后宝钗最后只能一个人活动。可是她却没有去惜春的住所,而是转奔宝玉的屋子怡红院去了,一进去,看见下人们睡得横七竖八,她就径直地走进宝玉的卧室,宝玉正在午睡,丫环袭人坐在宝玉床边为他驱赶蚊蝇和绣肚兜。在宝钗看完这些情况以后,按道理她应该避开,不应该待在私密公子的屋里。但是她却没有,哪怕就待一秒钟,她也想和眼前的这个人亲近,陪着他,这就是最大的快乐。接下来,袭人出去了,就只剩下她和熟睡着的宝玉,她也该回自己的闺房去了,但她还是没有离开,而是坐在了袭人刚坐的位置上,做着袭人刚才在做的事,为贾宝玉驱蚊,绣肚兜。这可以表现出她是真心爱着贾宝玉的,她是多么地爱她的宝弟弟啊!

在贾母去世以后,王夫人嫌弃且讨厌林黛玉,黛玉更是遭受到赵姨娘算计,最后在其药里添加慢性毒药使病情加重最后泪尽而亡。那“金玉良缘”便水到渠成,薛宝钗终于完成了她的“金玉良缘”,但是和一个不爱她的人结婚,薛宝钗的结局是值得同情的。并且一个是遵守封建礼教的典型,而另一个却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又怎能有幸福可言。一曲《终身误》便点出了宝钗在爱情中的无奈:“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她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没有得到贾宝玉的心,更丧失了贾宝玉的身。宝钗嫁给宝玉之后,两人相敬如宾,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妻子,她是想得到丈夫的爱的,希望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是结果却没能如愿,贾宝玉最终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晚景十分凄凉。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十三

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也是无法无法摆脱父母之命嫁于宝玉,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再说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我甚是欣赏他们对于神说以及命运的无所畏惧,即使是现今社会,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满命运的安排,能挑战命运。想想社会之中,大多数人们还希望圣人、神仙的出现,从苦恼将他们解救,以此说来似乎还不及这些贪官奸臣。

那这些贪官奸臣错在哪儿?失败在那儿?--我想应该是,想得不够长远。就好似吕不韦,得到了皇位又怎样?也许会更觉空虚,到头来终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说来岂不是什么都别做,做什么终究都还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

其实不能这么想,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是无可奈何的。我个人觉得,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三字“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钱让人过好日子,没有钱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认为前乃污浊之物,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要用他?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需靠他活?我不觉得钱是什么污浊之物,钱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让它蒙羞。“功名利禄”,只是换取钱的手段罢了。人生在世,只要赚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贪污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将别人用代价应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若是用正当方式,让自己活得更好,没什么不对,即使在别人眼里显得奢华,又怎样,这是用代价换来的,是付出过后得来的,是一点点赚来的,本就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舒坦,奢华点也是自愿的,没什么不可以的。()所以为了活下去,要赚钱。如果总想着是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别活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看破红尘的生活。既然有许多事都放不下,就别放下,糟踏了光阴。“圣人”也需“凡人”衬。

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那人还对我说,“做和尚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逃避,还有一种就是为了面对。”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错红尘”的,而面对的才是真正“看破红尘”的。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十四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描绘人性、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各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众多的人物中,薛宝钗是我最为喜爱和感悟的一个。薛宝钗的聪明、善良和坚强使她成为红楼梦中最令人钦佩的人物之一。

首先,薛宝钗的聪明才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的素质教育上可以看出,薛宝钗天生聪明悟性极高,这种聪明既表现在她的学业成绩上,也表现在对人性的洞察力上。她在金陵十二钗中最喜欢书法、绘画和音乐等传统艺术,她在融通中西文化方面展示出的独特才华,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的女学究,深得众人的赞誉和尊敬。她与贾宝玉有着相似的兴趣和学识,在读书、讲学上往往能互相切磋,惺惺相惜,成为了一对知己。

其次,薛宝钗的善良和宽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薛宝钗就表现出充满同情心与怜悯心的一面。她为人谦和,善良而宽容。她对贾宝玉抱有深深的感情,甚至在贾府人人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时,她并未因此而生嫉妒之心。相反,她一直尽力维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并且在红楼梦的结尾她依然对贾宝玉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她的善良和宽容令人敬佩。

此外,薛宝钗的坚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薛宝钗的遭遇可谓是一个巨大的磨难。她被贾母带回家为父亲拜祭,却在去世后被贾母留下。然而,尽管面对如此的不幸,薛宝钗从未垂头丧气,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将家族的事情处理得尽善尽美,还成功地帮助贾宝玉处理了许多家务事。她的坚韧不拔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从薛宝钗个人角度出发,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朋友或者姐姐。她与我同年龄,她的思想和行为很受我喜欢。在红楼梦的故事中,薛宝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爱、乖巧的人。她面对爱情、梦想和人生的追求,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鼓舞。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坚定追求真爱、明理做事的女性榜样。

总的来说,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聪明、善良和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聪明才智,善良和宽容,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薛宝钗以她的独特魅力和品质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令人民众敬重和喜欢的一个人物。她的形象将激励我们尽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在不可避免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并坚持下去。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薛宝钗心生敬佩,并从她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品质和智慧。

红楼梦宝钗读后感篇十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寥寥数笔就构造出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王熙凤等一大批独特的女性形象,为我们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借鉴。

1、在这里,我就谈谈对薛宝钗的一己之见。出身于皇商之家的薛宝钗,在贾府这样一个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以袭人之奸猾、湘云之豪放、黛玉之聪慧、凤姐之狡诈,宝钗都能与之和谐相处,其容人之量非一般人可比。宝钗接受的是封建正统教育,处处以封建卫道者的面目出现。贾宝玉的叛经离道,宝钗是极其不满的,她劝贾宝玉讲究仕途经济、应酬世务,将来好“金殿对策”。小说中的薛宝钗口口声声“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作者却着力描写宝钗懂得禅机、深知戏曲曲词之妙,精通绘画之道。没有半句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的褒贬词汇,宝钗为人之虚伪,读者尽收眼底。

狄德罗指出:“人们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薛宝钗依靠着“会做人”的诀窍,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在她的“容貌美丽”、“端庄贤淑”的外表下,掩盖着一个封建主义信奉者极为虚伪的性格。她很善于奉承、迎合,而又做得自然。寄居在贾府,她首先博得了贾母的欢心。在贾母替她做生日时,她投其所好地点了几出贾母爱听的戏,取得了贾母的“更加喜欢”。元春从宫里送出来一个灯迷,她明明觉得“并无甚新奇”,但却要“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在滴翠亭边,她偶然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私心话,引起了她内心对一连串封建大道理的联想,但为了自身的利害,却使‘金蝉脱壳’的法子,嫁祸于林黛玉。所有这些,都是薛宝钗这个人物性格的自然流露,她时时注意隐蔽自己,保全自己,“装愚守拙”,以求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父亲早亡,哥哥又不成器,过早地走进了世俗生活,有一定治家理财能力。在薛家,宝钗起着与王熙凤在贾家同样的作用,但她不象王熙凤那样以敛财为乐事,她处处注意维护自己大家闺秀的形象。

薛宝钗颇有经济头脑,善于用小恩小惠拉拢人。宝钗便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宴请贾府上下人等。此举既拢络了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博得了贾母的称赞,又实践了她“既要自己便宜,又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的生活理想。精明能干的探春为了家族的利益进行各项改革,宝钗却立场中庸,致力于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而并不注重收到什么改革的功效,“小惠全大体”。此处“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在《红楼梦》中,一方面作者借众人之口夸赞宝钗为人厚道、明白道理,另一方面又不着一字褒贬,通过细节描写揭露其心口不一的性格特征。闻听尤三姐剑刎而亡、柳湘莲出家做了道士后的反映;怂恿薛姨妈说娶林黛玉给薛蟠做妻子;金钏投井自杀后面带微笑去对王夫人所说的“安慰”话,都充分暴露了薛宝钗冷酷无情的一面。

曹雪芹把生活中个别、片断、零散的现象集中起来,提炼出来,汇成了一个整体形象,使之更深刻、全面、普遍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反映生活的真理。作家对宝钗的性格特征并无一句褒贬之词,只是刻画了她在不同场合、不同生活事件中的不同反映,而且笔墨零散,不经人意,分散是片言只语,汇合则血肉丰腴。作家没有对之发表任何议论,仅写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却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正是“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刘熙载《艺概》)。作家大匠运斤,斧凿无痕,塑造了这样一个中外文学史上独特的女性形象。

2、“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作者将薛宝钗放在贾府这个特定的空间和封建社会这个特定的时间相交汇的特定架构上,根据其生活经历、教养和所追求的生活道路,在封建家族衰亡过程中和宝、黛爱情悲剧的矛盾冲突中的地位和境遇,写出了她独特的行动和语言,用春秋的笔法刻画了其复杂而又饱满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给我们塑造的薛宝钗这个客观艺术形象,这个中国封建正统教育陶冶出来的皇商之后,不仅外貌是美的,而且内心追求“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生活情趣,有着“任它随聚随分”的胸怀。作为封建道德的忠实维护者,她处处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传统的观念和道德;作为年轻漂亮的少女,她具有天真浪漫的一面;作为走向衰落的皇商之女,她具有一定的治家理财能力;作为文明国度的子孙,她又有广博的知识。然而,作为封建末世的贵族子女,她身上也毫无例外地带有一些旧时代的气味和色彩,显然是落后的、自私的。因此,薛宝钗的形象呈现出人格二重性。

作者在描写宝钗时,利用对人物和故事的概括交待,掩盖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薛宝钗和林黛玉明明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形象,曹雪芹却故意采用“合传”的办法混淆其善恶,把她们写得一样完美,双峰对峙,皆为薄命。

年轻美貌的薛宝钗,一方面恪守着封建道德,另一方面又对爱情不无憧憬,时不时地向贾宝玉透露出一点心灵的秘密。她称贾宝玉为“无事忙”、“富贵闲人”,便是流露出了对贾宝玉痴情于林黛玉的哀怨和不满。宝钗追求爱情,是发自一个女性内心的合理而正当的要求,并不乖离于青春少女的人生愿望,有其合理的一面。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段,写宝钗规劝黛玉。薛宝钗表面上句句肺腑之言,实际上却是害怕林黛玉看了杂书后夺了贾宝玉,心口不一,乃小人惯说君子话也。这里充分揭示了其奸诈性格和道学面孔。同是有悖于封建道德之举:薛宝钗坐在熟睡的贾宝玉的床边做女红,林黛玉见了只是一笑而已,并未效仿薛宝钗将其叫去教训一顿。袭人为林黛玉倒了一杯茶,薛宝钗抢先接过去漱口,一向被人认为“小心眼”的林黛玉毫不介意地将她用剩下来的半杯茶吃了解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忠伪至此已无悬念。在“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一段话中,宝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是她少有的一次真面目的显现。作者设计“蘅芷清芬”、牵藤引蔓的蘅芜院,并让宝钗居住其中,也有助于映衬薛宝钗附庸攀援的鲜明个性。

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描写,是“言犹尽,意未终”。和尚道士让宝钗戴上金锁,当是贾宝玉出生之后;贾宝玉的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金锁上就錾上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之配成一对。宝钗进京,名为“待选”,进京之后却再未提起;薛家从未揭示佩戴金锁的真正原因,更没有交代佩戴金锁与“待选”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作者巧妙地掩盖了薛家必欲将宝钗匹配于宝玉的动机,同时也隐蔽了自己对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憎恶之情。

《红楼梦》的作者还善于深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人物在生活琐事中的言行举止,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宝玉被打事件发生后,薛宝钗探视时叹曰:“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这一番话,既亲切稠密有深意,又极合其身份及教养,“早听人一句话”之“人”字,既指贾母、王夫人,又将自己涵于其中,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希望籍此之际,将宝玉爱慕黛玉的心肠移些许到自己的身上。,袭人说的是:“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此乃受主子恩宠、与贾宝玉有私情的得意奴才的粗俗之语,“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之“我”字与薛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之“人”字,仅一字之差,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去不远,但所反映出来两个人的教养却有着天壤之别。宝玉被打,不同的人物自然有不同的反映,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语言,非常自然,非常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教养,又非常切合当时的情势!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功夫不到是再也写不出来的。

作者从多个侧面对薛宝钗的性格进行间接描写,这样刻画,使该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更鲜明。

3、《红楼梦》是一部对时代生活深感痛绝的书,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叛逆者的颂歌、爱情的颂歌、美的颂歌。同时又为那个没落阶级奏起了一阕挽歌。曹雪芹复杂矛盾的思想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即使在他所厌恶的封建淑女薛宝钗身上也寄托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实际生活中,人物是独特、复杂、具体的。成功的典型应该是具有独特性、复杂性的形象,是带有缺陷的活生生的真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宝钗的形象正由于写出了其人性美、人情美的一面和悲剧性的性格特征,才更为逼真动人。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薛宝钗,作者在她的身上是花了不少笔墨的,是将其作为主要人物既正面描写她的音容笑貌,又从各个侧面描写了她的性格特点,使之成为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美学形象。她以其感情丰富、复杂真实的典型,在金陵十二钗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有别于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女性形象,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以其独特的性格特征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学作品人物画廊之中。

对贾宝玉没有爱情的薛宝钗,虽然最终在贾府掌权人物的支持下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但是并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陷入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尴尬境地。薛宝钗的不幸是她生活的时代造成的,是那个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剧只会让人更加痛恨不合理的封建制度。

贤孝才德四者皆备的薛宝钗倘或生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她也许会象班婕妤、曹大姑等人那样有所作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生于封建末世的薛宝钗,即使“待选”成功,也只能象元春一样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最终内心备受爱情与理性矛盾的煎熬而死。她虽然嫁给了贾宝玉作正妻,可是贾宝玉并不爱她,终于弃她而去。她的结局只能和封建社会的命运一样,是悲剧性的。

作者在作品中设计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普遍意义。薛宝钗接受的是正统教育,是封建大家庭培育出来的“四德俱全”的标准淑女,是唯一能挽救贾府这一死而不僵的封建大家庭的希望所在。薛宝钗最终没有能够得到贾宝玉的爱情,伤心欲绝的贾宝玉出家作了和尚,贾府后继无人走向灭亡,她没有能够挽救贾府衰败的命运,也没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幸福生活,没能走出自己的悲剧命运。薛宝钗和她所代表的那一类女性的悲剧结局,充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崩溃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书中刻画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为了表现《红楼梦》反封建主题的需要。为了维护封建秩序,薛宝钗始终站在林黛玉、晴雯等人的对立面,只要是有悖于封建道德,她都极力反对。黛玉死于风刀霜剑,迎春死于悍夫毒手,尤三姐死于流言蜚语,这是旧时代的悲剧。宝钗这个悍卫封建正统的卫道者,也同样是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牺牲品,是貌似喜剧的悲剧角色。她一方面作为“金玉良缘”去破坏宝黛的叛逆爱情,另一方面,本身又被封建社会无情地扼杀了青春。她不仅是卫道者,还是一个不自觉的“殉道者”。薛宝钗的悲剧结局,充分显示了在封建社会里,各种性格类型女子的命运都只能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这既是客观必然现象,又倾注了作家对广大薄命女儿满腔的同情和对封建理性的批判,体现了作家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再次,在十二钗中,薛宝钗起着与别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作用。宝钗和袭人同是封建正统的忠实维护者,但袭人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而宝钗却是受过封建正统教育的大家闺秀,其教养与身份和袭人相去甚远。她与黛玉同是受过教育的贵族少女,黛玉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宝钗是卫道者。宝钗和迎春皆是封建正统教育下的淑女,迎春善良懦弱,宝钗极富心机。薛宝钗的修养与元春极其相似,元春的生活经历是宝钗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宝钗的现在就是元春的过去,这两个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女性,都头脑清醒,具有远见卓识,最终也都入了“薄命司”。小说通过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被束缚了思想、扭曲了灵魂的“冷美人”的复杂性格和悲剧结局,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沉有力的控诉和抗议。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事物的个别性显著地表现着它的本质规律。写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能表现生活中的真人,加强典型的客观性,又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法,有助于表现悲剧的崇高美,丰富美学宝库,同时还可以蠡测到作家的思想倾向。因此,曹雪芹塑造出的薛宝钗形象,是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也将异彩夺目,风流千古!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7565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