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事报告论文(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2:51:07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1-07 12:51:07     小编:碧墨

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条理性,以便读者能够清晰理解内容。最后,要仔细审查和校对报告,确保语法和拼写错误的纠正,以提高整体的质量和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一

通过图表来看,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新闻一般关注,非常关注新闻的同学占22、22%,没有不关注新闻的同学。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对新闻的关注程度还是很高的。

33、33%,超过一周才看一次新闻的只占总体的6、67%。所以,大学生看新闻的频率从整体上来看是很高的。根据对新闻关注度的不同,存在少部分同学一周以上才浏览一次新闻。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二

一、摘要:

每个人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关心国际时事就是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尤其是近一年来,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大力反腐,加强党政建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大学生范围内也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世界格局,社会状况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将自身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就需要我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解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走向,准确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紧随着时代的潮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关心国际国内时事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荣誉感。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关心国际国内时事,胸怀天下,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为此,我做了此次关于大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关注度的调查。

二、前言。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社会时事政治的关注情况到底如何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把时间都花在哪了呢?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对时政一知半解,他们不是一味研读课本就是沉迷于网络或者跟着自己的恋人整天漫步校园,对社会时政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沉醉于风花雪月的安逸生活,应该有居一隅而晓天下的胸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对于时政的关心情况不同,况且,鉴于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爱好不同,那么他们对时事的关注度又会有什么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就大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关注度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度和了解度,以及男生和女生对国际国内事件的了解度是否不同和各自的侧重点。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在教学楼、宿舍随机调查了三百名兰州大学医学校区在校本科生,并回收有效问卷280份。其中有男生145名、女生135名。基本涵盖了我校所有的专业,以及各年级的同学。

三、调查资料分析。

1、我校大学生了解新闻的目的:相关数据:40%的同学是出于了解形势,认识世界,增加见闻的目的来了解时事的,37%的同学是为了聊天时有话题,23%的同学是出于兴趣爱好。调查结果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了解时事更多是为了拓宽知识面,让自己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23%的同学是真正喜爱关注时事的。并且高达37%的同学仅仅是出于聊天有话题,说明我校大学生为什么要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的认识度不够。

2、我校大学生对国际国内大事积极主动关心的程度:相关数据:70%的同学会主动去了解新闻,40%的同学会经常去了解(其中男生占24%,女生占16%),有30%的同学偶尔了解,而8%的同学几乎不了解或想到才去了解。调查结果分析:我校大学生了解新闻的主动性较好,有70%的同学想要主动去了解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但是仅有40%的同学会经常了解。并且其中男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比女生要高8%。高达30%的同学只是偶尔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大部份同学具有了解时事的主动性,可是行动还是不够的。并且女生在对新闻的关注度上低于男生。

3、我校大学生每周用在浏览时政新闻上所用的时间:相关数据:10.5%同学关注新闻的时间在5-7小时,25.2%的同学关注新闻的时间在3-5小时,52.6%的同学关注新闻的时间在1-3小时,11.7%的同学关注新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下。调查结果分析:大多数同学每周用在了解新闻的时间上还是比较偏少,只有35.7%的同学每周用在关注新闻的时间超过三小时,也就是说大多数同学每天关注新闻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4、我校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方向:大部分同学更加倾向于了解娱乐新闻,这是当代大学生兴趣所在,与这个社会的潮流是一致的。紧随其后的是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这表明我校学生志存高远,关心国际国内大趋势。对于娱乐新闻女生更乐于了解,人数比男生多了一半。而对于时政要闻和财经新闻,感兴趣和了解人数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看新闻类型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

5、我校大学生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经过调查同学们了解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渠道有很多,大多采用不只一种渠道。而现在网络技术发达,所以大多数同学主要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成为了了解时事的主流。学校食堂安装了电视机,很多同学也通过电视和报刊来了解。部分同学通过与人交流来了解,从这也可看出为什么一些同学了解时事的目的是为了聊天时候有话题。

6、我校大学生在了解新闻后深入思考与探讨的程度:相关数据:从同学们在讨论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积极性的方面来看,31.1%的同学经常会主动和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其中男生的比例是女生的两倍;63.2%的同学偶尔和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而5.7%的同学则从不会主动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调查结果分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有三成多的同学会有意识的经常和他人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但大部分的同学对时政的态度仍然仅仅停留在了解观望而不是积极参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去,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7、国际国内大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相关数据:从大家认为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自己生活影响的方面来看,20.2%的同学觉得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56%的同学觉得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而23.8%的同学觉得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自己生活无任何影响。调查结果分析: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同学们的两种极端看法的比例基本一致,无影响的看法略高一点。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大事件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身为祖国新时期建设的栋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关注这些重大事件,积极参与到重大事件的探讨中!

8、我校大学生对时事深入研究的兴趣:相关数据:从同学们在时政方向的兴趣的发展程度来看,43.3%的同学表示没有以后从事这方面的政治类研究的意愿,而17.1%的同学表示有以后从事这方面的政治类研究的意愿,剩余的39.6%的同学则对自己的看法尚不确定。调查结果分析: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还是有接近二成的同学表现出了对时政的极大兴趣和深造的意愿。还有近四成的同学虽然摇摆不定,但也是存在兴趣的。故而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表现出了对时政的兴趣。

9、我校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词汇的熟悉程度:相关数据:针对问卷中前面的几个问题,我特地收集了国内范围近期的网络热词,借此对大家在了解时事(包括重大事件)方面的了解程度,那么在参与调查的同学们中,有42.2%的同学对这些关于国内的网络热词非常熟悉,57.8%的同学对这些热词部分熟悉。调查结果分析: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同学对时事确实还是非常关注的。流行词汇由于其简洁风趣,饱含幽默讽刺的意味而风靡全国,而在流行词汇广泛流行的时候也恰恰增添了同学们了解时政的兴趣和机会。所有接受调查的同学对这些词语都比较熟悉。同时,这些数据也说明了从网上了解资讯确实成为了许多同学如今接受资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10、个人所学专业与对国际国内时事关心程度的关系:相关数据:在接受调查的280名同学中,由于校区位置所限,医学类专业的同学占了71.5%,理工类专业的同学占10.7%,文史类的同学占17.8%。医学类的同学对时政研究感兴趣的有12.7%,理工类专业的仅有9.5%,而文史类专业的达32.6%。调查结果分析:由以上数据可知,文史类专业的同学对时政有较大的兴趣,而理工类专业的同学则兴趣不大。这也是符合常理的,文史类专业的同学学的东西有些与时政有关,自然会有这方面的关注需求。

11、我校大学生对学校开展此类课程的要求:相关数据:最后,从同学们对学校促进大家关注时事的举措的小调查来看,有11.6%的同学希望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并且将此纳入考试内容,21.8%的同学对此无所谓,66.6%的同学认为这项举措完全没必要,自己私下了解就足够了。调查结果分析: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家对学校的举措大体上来说反应不是很积极。也许学校可以选择采取更生动的方式来宣讲时政。

12、农村与城镇的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是否有差别:相关数据: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有65.4%的同学来自农村。调查结果分析:从关心时政的兴趣以及研究程度各方面分析,农村同学与城镇同学差别不大,所占百分比基本相同。

四、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大学生对时事关注度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

一、大学生大多都了解关注时事政治的意义。在对一些同学的问卷记录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了解时事政治对大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了解时事政治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这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这也可以显示自己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不至于落伍。还有一点就是关注时事政治也是关心国家,爱国的一种表现。二、大学生了解时事政治的渠道以网络为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电脑、智能手机,至少具有一般的上网技巧。网络以其快捷便利性和庞大的.信息容量而深受大学生推崇,已经日益演变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来了解时事政治有其明显的优势:

第一网络上的信息涉及世界各地,把国内国外的新闻都囊括其中;。

第二是网络上新闻出来的速度快于一般的纸质媒介,可以优先得到信息;。

第三通过网络减免了买报纸或杂志所需要的花费。可以说网络以其显著的优势在与众多传媒的竞争中胜出,更大的占据了大学生市场。

三、每周用于关注时事政治的时间不多。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受访者每周用于关注时事的时间只有1-3小时,有的甚至不到一个小时。而且即使会每周花上一些时间关注时事政治也很片面,只看一些自己关兴趣的新闻,在访谈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同学对于最近发生的时事不了解。

四、受访者中男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要高于女生。在调查的男生中,一般每天会抽出一些时间来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但是女生却很少有每天安排时间看新闻的,只是在上网的时候偶尔看到感兴趣的会去浏览一下。而且,对于最近的时事热点,男生知道的也明显比女生多。

五、建议:

如今的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关注度非常的低,政治敏感度也非常的低。在当今如此优越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下,很多大学生就这样过着悠闲的日子,因此,他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时事有更深刻的思考,也就没有了个人独立的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其实,说大学生关心政治,就是说我们年轻人要不要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负责的问题。纵观中国近代史,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人总是站在社会改革的最前沿,他们是历史前进的推动者。而现在,我们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相对来说高素质人才比较集中的这么一个群体,却认为政治和我无关。说白了一点,一个大学生在学校里怎么念书、毕业怎么找工作、工作后拿多少工资、拿了工资后买房置业、结婚生子,都是政治。政治不但是领导人、官员的事情,为什么会有政府,因为有社会有国家、为什么会有政府公务人员,因为有我们这些普通人需要他们服务。这就好比有商家和消费者,才能构成完整的消费过程,那么只有公务人员、政府部门、公众等各个环节的因素齐全,才构成政治。政治不是政治人物的事情,政治是全民、全公众的事情,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大学生就不应该关心政治,不应该关注我们的社会呢?大学生,千万不能以为我们的生活,就是唱歌、购物、旅游、恋爱„„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很重要,都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作为一个公众,我们就应该对我们这个社会负责。现在大学里,教育体制也好,老师也好,都淡化了大家的政治观念,让大家都成为一个个政治盲,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前兆。为什么今年,国务院会发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文件,就是因为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对于政治不了解、不清楚,大学生也越来越迷茫,所以国家意识到这是不好的,是需要改进的,所以才会来加强和改进这个方面。那么我们如何关心政治,其实很简单,不要整天只知道某个娱乐人物的生日什么时候,喜欢吃什么,也应该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是怎么一回事情,国家发生的所有事情是怎么一回事情,参政议政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名有意义的民众,因为整个社会、群体的进步也好,发展也好,都是需要全体民众努力的。人是社会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他所在的社会而单独存在。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空间距离日益缩小,已演变成为一个地球村的世界就更加应该关注时事政治,关注实时动态,做一个关注时事的有心人,睁眼看世界,而不要做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当代大学生要依靠广阔的眼界和丰富的见识来充实自己,提升能力。同时,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一定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世界的,因为关注时事,关注祖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动态,就是爱国的一个表现。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时时关注时事政治,这样既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又能了解社会,更好的生活,也可以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三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毒黄瓜”“塑化剂”等事件,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却频频出现,为了解现在农村食品安全情况,7月1日----207月9日期间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国家未来”赴赞皇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坪乡的房村和石嘴头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结合调研人员在当地的见闻形成了此次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当地人民的基本情况。

(一)性别比例。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男40.16%,女59.84%。

(二)年龄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18岁以下的占3.15%,18-30岁占31.50%,31-40岁的占23.62%,41-50岁的占21.26%,51-60岁的占12.60%,61岁以上的占7.87%。

(三)家庭月收入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占20.47%,601-900元的占8.66%,901-1200元的占14.96%,1201-1500元的占9.45%,1500元以上的占19.69%。

(四)学历情况。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28.35%,中学学历的占64.57%,专科学历的占5.51%,本科学历的占1.5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0.00%。

二、当地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28.35%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55.12%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16.54%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关注。

(二)对当地区食品市场的总体感觉。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9.45%的人对于当地区食品市场感觉非常放心,45.67%的人对于此表示比较放心,同时有40.94%的人对于此表示不太放心,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对当地食品市场表示非常担忧。

三、调研分析。

(一)对当地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

当地人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仅有28.35%的人表示十分关注,其中女性居;在购买食品时有45.67%的人总是会看所购买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厂名、厂址等内容,而有一小部分人也表示根本不会看这些内容。这与当地人民的家庭收入、学历有密切的联系,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学历越高对此越关注,家庭收入越高对此也越关注;同时,数据还显示年龄处于31-50岁之间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

(二)当地的食品渠道。

其中,家庭食品渠道与家庭的月收入与成员的年龄有密切联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也回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三)当地的食品安全情况。

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无标签、标志和假冒伪略产品的困扰。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责罚不明和购买者对假冒伪略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失信工厂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和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四)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仅有13.39%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86.61%的人却选择不投诉。选择投诉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满意的解决;选择不投诉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诉,有32.73%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也有30.00%的人认为投诉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投诉;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一定会投诉,但目前尚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在目前的农村有一部分人的认识水平很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关注。

(五)关于食品安全信息。

当地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戚朋友了解,当地较缺乏报刊、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并且当地居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日常食品多为来自小超市的散装、塑料袋包装食品,卫生条件差,来源不甚明晰,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力度薄弱,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鉴别假冒伪略产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渠道少,当地居民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对食品的检查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办事力度小,投诉程序繁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问题。

(二)几点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颁发食品营业执照对从业者的要求。对食品营业超市、门市等进行定期排查,并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及日常法律知识,以提高当地居民对于食品的鉴别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投资,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各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站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彻底消除该类食品安全隐患。

6、整合资源,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要整合监测资源。将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监测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市食品监测中心、县食品检测办公室、乡镇投诉站点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同时保证及时处理问题。二要检测资源共享。制定全市食品抽检计划,由安委会牵头对食品市场进行抽检,结果互用,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抽样检测。三要完善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机制,集中力量彻查大案要案,遏制违法犯罪。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四

解时事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见闻,而6.73%的人觉得仅仅是为了聊天话题,另外一部分38.46%的人则觉得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另一方面又部分学生并不关注时政,据调查49.04%的人不关注时政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兴趣,而5.77%的人则认为是没有时间,38.46%的人则认为即使关注了也改变不了现状,6.73%的人则觉得没有合适的途径方便获取。在新闻价值的调查中,40.38%的人觉得时新比较重要,而少部分10.58%的人则认为趣味性比较重要,49.04%的人更倾向于与人们的利益相关性。

二、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参与政治过于功利化。

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政治认知尚处于浅表层面,政治评价过于功利化。部分大学生受功利主意和极端思想的影响,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知和理解缺乏长远的理性的眼光,造成政治认知的直观化,政治评价的功利化,主观化。只有少数大学生在政治参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务实性,收到个人利益的驱动。在加入政治团体时存在着一些功利主义的色彩。例如,存在少数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入党目的不端正,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却没有入党的现象。

(二)政治参与热情不高。

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将自己封闭起来,避免同外界政治的联系,变成一种原理政治的纯生活型,事务型的人。

(三)政治的参与度不高。

我国政治决策民主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处于塔的大学生们对自己影响政治决策的信心严重不足,因此往往就远离政治,不参与政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政治新闻,也只是在网上发发帖子,把时事政治当作和同学们的谈资,无聊的时候消磨时间的话题,而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制度的不完善。

大学校园虽然是很自由的的地方,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等问题时,感到从未有过的的集体迷茫,这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学校应该适当引导学生阅读书籍,报刊,提供免费读杂志报纸的地方,在广播台的播报内容中适当添加最新的时事政治。

(二)社会经济转型。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加深,对当代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冲击更是不断增加。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发展。二是价值判断趋向现实和实用。越来越多的学生关心那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比如说:大学生就业政策、考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等。

小组成员:张咪、徐凌轩、徐华君、、王碧丹、钱佳卉、蔡馨瑶、陈秀娟。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五

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

教学。

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研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予以纠正。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六

当今社会可谓是一个万花筒,“热点”和“敏感”话题层出不穷,研究生入学政治考试固然把政治理论中的基本原理作为重要的考查目的,但是最根本的评价目标还是落在了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哲学等重要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理论固然重要,但对于近期社会时事和社会热点的关注要求更迫切。在暑期,考生有了更多时间接触社会时事和国内外热点问题,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国内外对于重大时事问题的官方意见和看法,这对拓宽思路大有裨益。了解时事热点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如报纸。现在像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都有网络版,考生可以在上网时点击浏览。考生也可以在每天吃饭时关注一下当天的电视新闻联播,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

考生选择考研资料和考研班要谨慎。暑期各种考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广告宣传片及考研资料漫天飞舞。在这多样的考研教辅情况下,考生该如何利用暑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教辅方案呢?事实上,暑期阶段的政治复习,考研班可有可无。在暑期,政治复习虽步入正轨,但还未进入白热化状态,此时考生对待考研班的态度不必操之过急。因为政治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如果现在报班强化复习,那么往往到了最后冲刺时就会力不从心。不妨在最后报名参加冲刺班班,收效也许更显著。正所谓“博而不专无所为,精修一家成大体”。教辅资料大同小异,无非讲述风格不同。考生不可贪多。

暑期政治复习有如车轮战、持久战,在这样反复整理的过程中,一个完整的复习策略和复习计划将成为克敌制胜的最终法宝。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七

在庆祝中国^v^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v^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v^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0年前,中国^v^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840年^v^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却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必须找到有先进理论指导、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v^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v^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肩负起救国救民救亡的重任,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v^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v^,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v^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以上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v^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v^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v^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中国^v^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就是按照习^v^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v^为^v^的^v^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v^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努力使自己在“十三六”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v^为^v^的^v^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八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探索空间环境的景观文化意境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一步一景+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

国外注重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这些居住区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生态方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保护自然维护原生环境;第三,文化生态方面,尊重不同文化,加强社区归属感,强调创造性,把艺术作为社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研究内容及计划内容:。

3.21-4.5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对设计理念进行整理。

4.6-4.25初步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

4.26-5.16补充完善设计,文本的制作。

5.17-5.28准备答辩。

特色与创新特色: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4)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创新: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九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2、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3、学生文学素养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应搭建文学交流平台。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

1、研究假设如果中小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育出有品位的学生。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循环。

2、研究创新以往研究主要关心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我们研究是的是学生个体素养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领域的问题。

七、研究思路。

到相关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记录,写出论文和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后,推广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论铺垫,形成理论部分。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学生和学校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部分。

3、教育观察法。

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实验研究法。

确定部分班级为实验班,跟踪记录。

九、技术路线。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总体框架;然后调查研究,寻求关于研究前期学生学校事实情况和过程调查,结果调查。再次,筛选实验班级,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检验。最后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课题研究和考评制度完善,对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2、技术支持:除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文学网”的有关活动外,课题组拟着手建立校内专题网页,并聘请电教老师参与管理和维护,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拟拨课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校将添置相关图书、征订课题研究需要的杂志,保证课题组成员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力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学交流学习机会,让课题组成员的文学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以实现预期目标。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从中职德育课程中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进一步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引导中职学生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他人,培养中职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前世界变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社会公民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其中规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荐使用《时事报告》(职教版)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0]78号和粤教思函[2010]65号}文精神,明确将《时事报告》(职教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指定辅助教材。中职学校要切实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德育选修课程,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落实教材、落实课程、落实时间、落实教师、落实检查督促,选修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可见,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为内容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时事政治敏锐性,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社会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德育课程,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状况。

从用人单位的现实情况来看,如今的用人制度已经打破过去的讲学历的用人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为准则,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简单来说,就是要有才又有德。两者之间的关系曾有这样的比喻:有德有才之人是优等品;有德无才之人是次品;有才无德之人是危险品;无德无才之人是废品。若以这样的一种用人标准来衡量我们在重视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决不能称为优等品,这样的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可想而知。从社会发展来看,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者,更需要具有远大抱负、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社会公民。在此背景下,强化技能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出卖自身劳动力,单纯控制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劳动者。因此,要让学生更体面的劳动,更有尊严地工作,更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中职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必须成为中职教育中刻不容缓的工作,应得到普遍的重视。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渗透在德育课的全过程。

我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怎么样的人”的问题实施教育活动,提出“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与素质,完善的人格品质,良好公民素质、具备独立批判意识和正确价值观、良好的职业素质等品质的社会公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坚持在德育课程和学生德育工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模式。

(1)坚持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发挥德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如今的中职生虽然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享受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巨变,但对于国内外时事、中国历史与国情却缺乏了解,对社会事件缺乏社会参与意识,以致在对某些时事问题的认识上容易受社会中非主流意识左右,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职生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必须的,是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更是中职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增强主人公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公民意识,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该课程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与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还要紧紧抓住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时事内容,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让身边的时事政治经济事件成为教学的“素材”,成为学生们提高思辨能力的“养分”,增强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大胆尝试,废除以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把课前的时政播报模式作为学生考核成绩之一,教师上课前组织学生做好素材准备,把相关主题的时政内容进行提炼,利用课前5分钟对全班学生进行时事报道。另外,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时政手抄报小组项目工作,也成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之一,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以团队完成小组的手抄报工作,有利于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普及性、针对性。

(2)坚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入各年级德育课堂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时代敏锐性。我校结合德育的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把时事政治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第四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时事报告》(职教版)杂志纳入该课程辅助教材。事实证明,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更多了解社会大事,可以开拓个人视野,拓宽人际交往空间,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现该杂志成为我校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活又一重要途径。辅助教材的使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学生对最新的国内外大事日益关注,开始对各种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反思,学生普遍对该杂志的使用表示满意。

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我们选用《时事报告》(职教版)2010-2011学年度第一期的“职业教育的新蓝图”内容,向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介绍。通过具体数字和事例,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意识到“读职校,成为第一线技术人才,同样可以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以更自信的心态面对中职学习和生活。

三、坚持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实效。

我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不仅在德育课堂,而且贯穿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抓住具有教育意识的时代事件,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摸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在每日下午5点10分向全校师生进行时政专题播报。根据每月的主题项目,定期开展多种时事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工作。

此外,我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每年国家的重大节庆假日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时政教育工作。例如,2011年我们抓住日本大地震之事件,开展“爱是最大力量”等多种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2010年,我校紧紧抓住亚运盛会在广东召开这一契机,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争做文明公民,为亚运添光彩”系列活动。2010年9月,我校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开展“争做文明公民”校园热话座谈会等多种活动,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文明习惯和提高文明修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育活动,笔者发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能有效地弥补德育课本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能有效培养中职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途径。而中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合理发挥,更需要教育者们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符合校情、学情的方式,不断创新时政教育的模式,不断整合资源,方能提高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中职德育课中起到重要的教育效果。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十一

选题的背景:

九十年代以来,以音乐社会学为研究取向的学术研究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扩展开来。回顾以往有关我国音乐产业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在论述时往往以古典、现代二元区隔标准来划分其讨论范畴。李加莉(20xx)认为以一种可以断然划分的标准来界定音乐产业不同样貌与运作型态固然有助于研究论旨的确立与研究焦点的深化,但如此一来却也无法窥见在深刻的社会环境下音乐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以往相关的研究中,少见贴近音乐工作者自身观点的论述,如此一来反而无法窥见音乐生产活动的真实运作情形(或是无法呈现音乐工作者真正的需求与意见)。若能针对一种音乐文化生产的多元形式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能动性的多元面貌,将有助于我们将焦点拉回该音乐对于当时文化生产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五、参考文献(已按照a-z排序)。

[1]陈晨.上海爵士乐本土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xx,(07).

[2]陈波.试论爵士和声与传统和声的联系与区别[d].湖南师范大学,20xx,(04).

[3]樊祖荫.我国民间多声与西方近现代音乐[j]中国音乐学,1987,(02).

[4]郭昕.爵士乐语言在格什温作品中的创造性运用[d].西北师范大学,20xx,(05).

[5]金宗静.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审美文化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xx,(10).

[6]李加莉.《看不见的人》:一曲为黑人生存境遇呐喊的爵士乐[d].华中师范大学,20xx,(03).

[7]李洁.摇摆乐的风格特征与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xx,(09).

[8]李多娇.欧美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影响[j]记者摇篮,20xx,(11).

[9]李志濠,ella.爵士风格唱中国歌曲[j]音响改装技术,20xx,(10).

[10]罗文.论爵士乐对二十世纪早期艺术音乐的影响[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xx,(03).

[11]冷迪.回荡在文字中的爵士乐[d].山东师范大学,20xx,(07).

[12]刘斯南.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11).

[13]武建亮.布鲁斯、爵士——在中国怎么搞?[j]人民音乐,20xx,(04).

[14]徐潇.关于爵士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发展——在歌曲创作与midi的制作专业教学中进行爵士音乐教学的必要性[j]辽宁高职学报,20xx,(02).

[15]杨成刚.爵士钢琴改编曲——音乐会曲目和教材的新选择[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xx,(02).

[16]钟子林.1945年以来的西方现代音乐与我国音乐创作的关系[j]人民音乐,1984,(10).

[17]郑晔.论爵士音乐的风格特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6).

[18]周杰.爵士音乐的形态与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xx,(01).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十二

时事报告是大学生课堂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旨在让学生了解、关注和分析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通过参与时事报告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

首先,时事报告课提供了一个拓宽知识视野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了解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和问题,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环境保护等。从报告中,我深入了解了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这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多次时事报告,我的知识视野不断扩大,增加了对社会的思考和洞察力。

其次,时事报告课提高了我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在准备报告和进行展示的过程中,我需要收集、整理、筛选和加工海量的信息。这让我学会了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面对全班同学发表演讲,我逐渐克服了人前紧张的情绪,变得更加自信和沉稳。我学会了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他人传达自己的观点,克服了语言沟通的障碍。

再次,时事报告课让我培养了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通过准备报告所需的调研和资料收集,我了解到了那些长期以来被自己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我开始更加关心社会现象和问题,关注国内外的新闻和动态。时事报告不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还锻炼了我对时事问题的敏感度和分析思维。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发掘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培养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精神。

最后,时事报告课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我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在报告的准备过程中,我需要与同学进行合作,共同讨论和研究问题。通过这种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并形成共识。在报告的展示时,我需要面对全班同学的提问和评议,这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和临场发挥的能力。报告课不仅是个人表达的平台,也是集体讨论和交流的舞台,通过这种互动,我学会了和他人合作、互动和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大学生时事报告课是一门有价值的课程,通过参与其中,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提升了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还培养了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加强了与他人的合作和团队意识。今后,我会继续关注时事问题,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十三

学生姓名:

系别:体育系。

专业:体育教育。

指导教师:

排球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和辉煌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女排姑娘的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奋发前进,感动了全世界,赢得了世界对中国女排的尊敬和称赞,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在世界各项大赛中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五连冠”,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姑娘们绝地反击,最终获得冠军。

中国女排值得我们敬佩,中国女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排球中,身体素质欠缺的中国女排姑娘们却能占据一席之地,这与中国女排的战术特点分不开的。

中国女排一直提倡的全面、快速、高度、灵活、准确的全攻全守的整体排球思想和灵活多变的技战术。

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中国女排长时间屹立于世界而不衰。

灵活多变的战术是由一个技术良好的二传进行组织的,在日益严密的防守里,二传如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战术,取决于良好的比赛意识和成熟的传球手法,因此,组织者对于二传的传球技术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二传是排球场上的枢纽和灵魂。

由于现在国内对此方面研究甚少,很多书籍只是提到了二传技术的种类与方法,但由于每一种技术都与战术安排密切相关,因此,简单介绍种类和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引导人们学习和研究此项技术,所以,本课题将以理论结合实践,从练习与实战两方面来研究二传技术的体育价值与学习方法。

基本内容:

1、排球技术中二传技术在现代的'发展趋势。

2、二传技术在排球战术中作用与价值。

3、二传技术在比赛中应用。

拟解决的问题:

1、如何提高排球运动中的二传技术。

2、如何使二传技术与排球战术结合起来。

3、二传技术与排球其他技术的连接问题。

研究的步骤、方法及措施:

1、根据所学知识和兴趣选择论文研究方向。

2、搜集排球训练与心理素质联系的相关资料并选择论据。

3、确立中心论点。

5、与指导老师或同学探讨和起草开题报告,获取更多信息与参考意见。

6、整理资料,明确研究方案,列出纲领。

7、正文撰稿,展开论述。

进度安排:

2005年12月设计或拟订论文方向和题目,下达任务书。

2005年12月—2006年2月查阅资料。

2006年2月—3月(第1周—第4周)填写并上交开题报告。

2006年3月—5月(第4周—第13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

2006年5月(第13周—第14周)交论文初稿,指导老师修改论文,参照指导老师意见对论文进行改正和完善。

2006年5月(第15周)定稿、装订成册,为答辩做准备。

2006年6月初(第16周)答辩。

[3]《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4]《体育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7]李安格编著.排球[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11.2-33。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十四

本文是由论文工作室上传的: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论文题目:试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经济与法学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为了加快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国家提出农业哺育工业、加快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此政策指引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可是与我国蒸蒸日上的工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城镇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民增收的缓慢,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都远远跟不上跟不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步伐。我国工农业两条腿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带来了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平衡发展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认识到农民增收的迫切性之后,近几年我国政府也从多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缓了城镇农村居民贫富拉大的步伐。可是我国的农民收入还较大的落后于城镇居民,无论从其收入增加的迫切性上还是从农村发展的潜力方面,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步伐、让农民进一步增收成为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新增长点,也是解决我国很多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2]王庆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xx(2)。

[3]顾馨梅新农村建设中促进苏中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xx(23)。

[4]赵航。王庆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j]-乡镇经济20xx(12)。

[5]胡青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xx(3)。

[6]曾晓玲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硕士20xx.

[7]谢勇。徐倩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探源[j]-城市问题20xx(5)。

[8]吕军书有效调控我国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j]-湖湘论坛20xx(07)。

[9]吕军书缩小收入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期刊论文]-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xx(02)。

[10]陈赛蓉美国农业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1、从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知道了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才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者是开发新的途径,或者是拓宽原有的收入途径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这是研究农民增收问题所必须要了解的问题。

2、在我国过去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农民收入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原因有哪些。从国家政策、农村地区发展局限性、农业发展局限性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3、在认识到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好,我们国家主要从那几个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在三农问题上还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方法途径。归根到底来说,农民增收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倾向,因此向政策看起,借有力政策的东风增加农民收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发展较快的农村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怎么样才能让个别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推广。提出合理的、有效的、在原有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2、个案研究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说明问题。

3、经验总结法,对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农民收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4、调查法,通过其他同学对全国各地农村的不同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5、其他方式。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深度、广度、工作量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的意见)。

开题报告,经过多次修改后,基本上已经符合学校对于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的前期态度积极,认真准备,收集资料,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体反映如下:

1、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规范;

2、选题符合公布的选题范围和专业要求已经选题的思想性、时代性、开创性;

3、选题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匹配;

4、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5、进度安排合理。

大学时事报告论文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大学生时事报告课是一门让学生了解时事动态并发表个人观点的课程。在参加这门课程的一学期里,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知识收获(200字)。

在时事报告课上,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内容。通过老师的专业解读和学生的集体讨论,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原因。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还丰富了我们的见识,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段:表达能力提高(300字)。

在课程的每一次报告环节中,我们需要从大量的新闻中选择一个话题,并对其深入了解并进行个人的观点表达。这对于我们的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准备报告和进行口头发表,我们必须理清自己的思路,提炼出重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个人观点。这使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提高表达的清晰度和说服力,同时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第四段:思考能力提升(300字)。

时事报告课不仅要求我们了解事实,还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每当我们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报告时,我们需要站在全局角度思考,考虑不同的因素和利益相关方的观点。这不仅扩展了我们的思维边界,还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开拓思维,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第五段:切身体验社会氛围(200字)。

参加时事报告课,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更能够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脉搏。我们不仅从新闻中了解到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实施,还通过话题讨论了解到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这让我们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洞察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总结:在大学生时事报告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仅从课程中获取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这门课程让我更加积极关注时事动态,认识到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通过这门课,我不仅仅是学生,更成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社会人。这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331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