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精选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4:55:19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精选20篇)
时间:2023-11-07 14:55:19     小编:字海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通过写作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优质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先阅读完整个作品,确保对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其次,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对作品中的细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使读后感更具有说服力和艺术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读后感范文,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魅力与智慧。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一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

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

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

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

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位推销员同时到一个岛国去推销鞋子,虽然都发现岛上的人不穿鞋,却各自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个认为此地没人穿鞋子,无法推销,于是打道回府;另一位则认为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常两种看法,体现了悲观与乐观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以及退缩与开拓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

是的,开拓市场如同拓荒,拓荒的艰辛是难于言表的,许多人望而却步,更有人借口逃脱,殊不知,只有付出的越多,收获才能越大。

被开垦的.荒地上长出的庄稼最美丽,因为它是对人的乐观精神最好的肯定;被开垦的荒地上长出的庄稼最喜人,因为它是对人的开拓精神最大的褒扬。

一个人只有不畏艰难,乐观地去对待人生,勇于开拓,才能有所成就。无论做什么事情,若因从未做过而放弃,这样你也许会永远失去成功的机会;若因为路途艰难而退缩,你将永远不会取得成功。

历史上并不缺少具有乐观和开拓精神的优秀人物。蔡伦不因为当时人习惯于用竹简书写而停止对造纸术的研究,爱迪生不因为人们习惯于油灯蜡烛而放弃对电灯的发明,居里夫人不因无人看好镭的作用而放弃对镭的提炼,毛泽东不因革命星星之火的微孝势力的强大而放弃斗争。

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因为他们具有拓荒精神,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乐观进取,勇于开拓,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和挫折,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努力。

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具有乐观和开拓精神,既不能因为困难重重而放弃学业,也不能因为学海无涯而畏缩不前。

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乌云密布,荆棘丛生,许多困难比想象的还要复杂的多,但你是否坚信,走出阴霾,便会有一方明媚的蓝天呢?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经过你的努力、奋斗、拼搏,才能取得胜利。

乐观地去看待前程,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你将会开拓出一方属于自己的蓝天。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二

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人对《国富论》并不陌生,但多将它看作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经济学说而束之高阁,除了高校经管类学生被导师要求阅读之外,普罗大众看过这本书的估计不多。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 “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国富论》篇章众多,除了上面浓墨重彩的价值理论外,斯密还谈到了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18世纪,西欧的孟德维尔写过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群蜜蜂由盛及衰的故事。开始,蜜蜂自私自利,爱慕虚荣,追逐荣华富贵,这时,整个社会欣欣向荣,人人安居乐业。但是,当蜜蜂变得善良节俭,放弃了奢侈挥霍的生活时,经济却反而一片萧条,民生凋敝。最后有敌来犯时,无力抵挡,只好逃之夭夭。这则寓言,在当时被视作妖言惑众的异端邪说。但一位意大利哲学家却说得好:“谁要想发现真理,最好是成为异端。”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孟德维尔的“异端邪说”,贯穿始终,成为构造其理论大厦的一根支柱。斯密娓娓道来: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但是,不期而然的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在将近一百年后,斯密依然是经济思想史上的巨人。”《大英百科全书》如是说。的确,《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希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年来经济学家所作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三

最近读了池莉的《来来往往》、何顿的《丢失了自己的女人》,这也许是目前描写“中年危机”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吧。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又都同样面临着爱情、家庭的危机,但这只是表面的问题,实际是每当人在日复一日地向前走的时候突然停下脚步来,看看过去,看看未来,会有一种茫然。现实是经不起推敲的,正如爱情一样是脆弱的。生活中戏剧性的东西其实并不一定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我想大多数婚姻在最初缔结的时候,总也应该是真心诚意的吧,是因为爱情的吧,然而,世界每天在变化,不可阻挡,但无论岁月如何流淌,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童话,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冒出来,也或者有了合适的温度、湿度,她就滋生出来了,让你我对现实本身产生不满并开始憧憬和向往,我们无法摆脱可心又不甘。多年前,人们说“懒得离婚”,时至今日,虽然更多的人更直截了当地抛开过去迎向崭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种生活和感情的中间状态的存在,是介于好和坏,喜欢和讨厌,过得下去和过不下去之间的,是介于勇敢有力地去改变和折腾疲惫地不想改变,不得不改变而改变后又未必如何之间的……想到《廊桥遗梦》,想到佛朗西斯卡……也许爱有残缺才美丽,人生有遗憾才真实吧。

好久没有和孩子们谈心了,在我印象中他们应该是什么也不懂,你叫他们写作业,他们就写作业;你让他们读书,他们就读书,他们不懂的什么是”反抗”,更不懂的老师的用意和情感。

刚接手新班时,我摆出了老师的尊严,因为这个班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可是,当我面对我的课堂时我感到了困惑,为什么学生眼中都带有少许的惧怕,他们对我的问题要三思后才敢回答,是那么的不够自然,而且语气还那么不肯定,课堂上很沉闷。我百思不得其解。周俊杰是班里内秀的一个女孩,最近她悄无声息变化着,让我感到她的潜力可挖。这天放学约她来办公室送作业,我不露声色,问其身体、家庭状况,与同学的关系是否融洽,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班里最近发生的事情,试图消除她的胆怯,她都一一否决。几经周折,我终于敲开了她的心扉。“老师,我上课回答问题老是紧张,害怕回答错误,得到同学们的批评,手里总是冒汗。”再看看她,的确有些紧张,我翻开她手心一看,汗已浸湿了手中那张作业纸,我让她坐下,耐心的开导她,她向我倾注了很多知心话。听完她的这番话,我的心震撼了一下,这就是我的课堂沉闷的原因,我要感谢这个孩子的天真,感谢他的童言无忌,让我重新认识孩子们,他们年龄虽小,但是他们还是很懂得道理,很有个性的。从那以后我以更多的宽容,更多的爱心对待他们,我发现课堂上改变了不少,上课爱发言的学生增多了,他们的眼中少了惧怕,却多了对我的信任,对数学学科的喜爱,让我从中体会到了与学生合作的快乐。

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有一次,在练习中有个问题是”怎样买票最合算?”我在教学时,指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票价一律8元”或”成人票lo元,儿童票6元”的买法都一样是16元,所以怎么买都可以。这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我有一个更省钱的方法,大人买”票价一律8元”,小孩买”成人票10元,儿童票6元”,这样只要14元,可以节省2元。多么聪明的孩子!学生还举着手说老师还有……,有些想法虽然与教学内容有点不符,但我没有阻止他们,因为我知道我现在就是需要这样敢于发表意见的学生。

千万别小看我们的孩子,只要我们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孩子们就能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四

内容:把你看过的书本、电影、电视、课文,看后,你对所看内容的感受、想法写下来;把所受的启发、所受的教育写下来。

1、把你所看书本、课文的名字当成题目。通常是,读《······》有感。如:读《她是我的朋友》有感。

2、直接把你对所看书的内容的感受当成题目。如:伟大的友谊(读《她是我的朋友》后的感受)

简单介绍你所看的书或课文是什么名字,看后的总体感受。

如:我看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课文后,感慨万千。

内容:边写文章内容,边写这一段内容的感受。边叙述内容边抒发感情。

1、首先对文章内容做个概括叙述。

2、接着可以写对文章的总体内容的感受;或哪句话的内容的感受;或写对文章写法的感受;或几句话、一句话的感受。

注意:1、文章不以内容为主,而以作者的感受为主。

2、文章不要求我们面面俱到,你只需要取最能打动你的一点,加以展开,甚至可以抓住作品的一句话、一个细节,写出自己的想法。

3、感受就是看后你的想法。

读完书或课文后,你对自己今后的学业、生活的感触、信心;对现在社会的一些呼吁、思考。

如: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

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出了第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得眼睛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它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了母亲的鼓励,他不自卑,不骄傲,增强了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使他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不断的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这说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既需要鼓励、表扬,又需要受到批评、指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设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写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所以,巴迪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确实是非常明智的。

我读了《弃婴》这篇文章后,我无比愤慨,有无限担忧。

弃婴,大多数丢弃的都是女婴。为什么会这样?细细想来,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祸!在这些人的心里,只有男的才能传宗接代,才会防老;女的是赔钱货,总归是别人家的。现在,我要告诉这些人:你们的这种想法,错了!!!女孩也能挣钱,也能养老!

先不说替父从军花木兰,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忧国忧民而被害的秋谨;也不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从小又聋又盲却成为全球知名女作家的海伦;就在我们今天,女名人也层出不穷。为共产主义献身的江姐、刘胡兰,深受学生欢迎的著名作家冰心,女物理学家吴建雄,身患高位截瘫却自学成才的张海迪真是说也说不完。谁说女子不如男!

请别因为孩子的性别而丢弃她们,让这个社会男女平等起来吧!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五

不是。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六

内容:把你看过的书本、电影、电视、课文,看后,你对所看内容的感受、想法写下来;把所受的启发、所受的教育写下来。

1、把你所看书本、课文的名字当成题目。通常是,读《······》有感。如:读《她是我的朋友》有感。

2、直接把你对所看书的内容的感受当成题目。如:伟大的友谊(读《她是我的朋友》后的感受)

简单介绍你所看的书或课文是什么名字,看后的总体感受。

如:我看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课文后,感慨万千。

内容:边写文章内容,边写这一段内容的感受。边叙述内容边抒发感情。

1、首先对文章内容做个概括叙述。

2、接着可以写对文章的总体内容的感受;或哪句话的内容的感受;或写对文章写法的感受;或几句话、一句话的感受。

注意:1、文章不以内容为主,而以作者的感受为主。

2、文章不要求我们面面俱到,你只需要取最能打动你的一点,加以展开,甚至可以抓住作品的一句话、一个细节,写出自己的想法。

3、感受就是看后你的想法。

读完书或课文后,你对自己今后的学业、生活的感触、信心;对现在社会的一些呼吁、思考。

如: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

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出了第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得眼睛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

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它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有了母亲的.鼓励,他不自卑,不骄傲,增强了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使他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不断的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这说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既需要鼓励、表扬,又需要受到批评、指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设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写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所以,巴迪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确实是非常明智的。

我读了《弃婴》这篇文章后,我无比愤慨,有无限担忧。

弃婴,大多数丢弃的都是女婴。为什么会这样?细细想来,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祸!在这些人的心里,只有男的才能传宗接代,才会防老;女的是赔钱货,总归是别人家的。现在,我要告诉这些人:你们的这种想法,错了!!!女孩也能挣钱,也能养老!

先不说替父从军花木兰,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忧国忧民而被害的秋谨;也不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从小又聋又盲却成为全球知名女作家的海伦;就在我们今天,女名人也层出不穷。

为共产主义献身的江姐、刘胡兰,深受学生欢迎的著名作家冰心,女物理学家吴建雄,身患高位截瘫却自学成才的张海迪真是说也说不完。谁说女子不如男!

当今社会,当今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人人平等的今天,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提倡女权主义的今天,弃婴的人啊!

请别因为孩子的性别而丢弃她们,让这个社会男女平等起来吧!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七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

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感悟型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写法:

先写自己读了什么(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我今天读了《——》这篇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了解了什么是幸运,什么是不幸。

这是读书笔记的重点所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引述原文重点地,或让你感动的句子,加以分析理解。第二部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第二部分是读后的“神”,极为重要。

总结全文。可写出自己的决心、理想、感想等。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读书笔记,不重在看你写了多少篇,而重在看教师读书笔记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读书反思、读书方法、读书经验和读书目标等。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八

我读的论文题目是《progressive authentication: deciding when to authenticate on mobile phones》,这是一篇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在usenix会议上。

该篇论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新发展,并对当前手机认证方法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论文中指出传统的验证方法并不符合大部分手机用户的需要,只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才是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该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手机安全验证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新的见解。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论文对当前使用手机人群的满意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有超过60%的手机用户不会再手机上使用pin。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用户觉得该验证方法过于麻烦,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对自身手机的安全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文中提到“all-or-nothing”的验证方式,即或者全部验证,或者全部不验证,这也正是当前大多数手机的验证方法,该方式也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需求。

本文提到的验证技术对手机行业来说并不是一种新的验证方法,而是综合分析当前所有的验证方式后得到的一个结论:何时验证以及对何种应用进行验证。这正是该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希望可以对手机验证技术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用户方便使用,这不仅是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所有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也可以相应的借鉴该论文中的观点和理论。

在文中,提到了多层验证的概念,即对于不同的手机应用,提供不同的验证级别。例如:对于游戏、天气等应用来说,可以对所有人进行开放,只要拿到手机就可以打开这些应用,也不会对手机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短信、电话、邮件等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应用,则应该设为私有的',当需要使用时,需要进行一部分的验证;而对于银行账户等涉及安全和财产方面的应用时,则应该给予最大的保密权限。

对于不同的验证级别,每一个使用该手机的用户的权限都是不太相同的。手机所有者在被系统识别为可信之后,可以方便的使用系统中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手机应用,而无需进行验证。对于那些初次使用手机的人来说,系统并不能识别他们的可信度,因此只能使用公开的手机应用,如果想要打开私有的或保密的应用,则需要其他的验证方法。

该方案的提出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度方便用户的操作,已经超越了原有的“all-or-nothing”验证方式。

论文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手机上安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用于采集可信用户的各种数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体温;声音传感器可以再用户打电话时逐步采集用户的声音特征;视频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的生理特征等等。另外,文中还提到了一种新型的验证方式,即设备间的验证。在用户的多个电子设备(如pc、pad和手机)中通过蓝牙建立连接,当手机在使用时,可以自动的检测周围是否存在这些已经连接的设备。如果系统发现无法连接到其他设备时,将会提高手机的安全级别,用户需要使用涉及隐私的手机应用时,将会需要更多的身份验证。

实验的目标有以下四点:1、减少验证开销2、寻找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折中3、对模型的安全性进行高低不同的推理逻辑4、很少的能量消耗。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文中提到了fr(false rejection)和fa(false authentication)两个概念,即概率统计中“弃真”和“纳假”。fr表示一个合法的用户被不正确的要求身份验证的概率,而fa表示一个不合法的用户没有被验证的概率。在实验中,作者自定义了一个变量r,当r越高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便利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a;当r越低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r。

论文通过实验最终证明该验证技术可以满足用户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对于银行账户等安全性级别要求高的应用来说,fa的比率一直为0,即绝不会出现非法用户不经过验证即使用这些应用的情况;而fr的比率一直在96%以上,即对于一个合法用户,随着r的升高,被错误的要求验证的概率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在论文最后,用实际的数据表明该技术消耗的能量很低,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之内,这也为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读过该论文后,使我不仅了解了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知识,而且也学习到了一篇经典论文的脉络结构应该如何组织。这两篇论文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相当的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了作者很强的科研能力。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已经深入了“学会学习”的课堂。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更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快乐的法宝。

但正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所说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重“学习”轻“合作”,学生“作”而不“合”;重“形式”轻“实效”,合作徒具其形;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合作不充分;重“学生”轻“教师”,教师“放”而不“导”。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思想内涵,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尝试,采用到一些书中提到的策略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

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

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共同发展。

二、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学前提要求

为了让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具讨论价值,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安排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只有适当的、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中我大都会在关键处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适合展开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再进行汇报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可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

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

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把握合作学习最佳时机,学时拓思维

首先是课文的重难点处。一般说来这些地方具有挑战性,学生也更愿意去讨论解决问题。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针对课题提问“为什么说叶欣是战士而不说是护士?”学生合作解决的意识和欲望都会更加强烈。

其次,在学生对课文出现迷惑时,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当小女孩质疑“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学生也存在这样的疑问,不妨让他们抓住课文讨论下,这样有助于扩展他们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认识。

最后在学生讨论出现分歧和矛盾处,也要展开讨论。

《怎样写教学论文》读后感,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的网友:这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以前见到的这类书,往往居高临下,很有些理论,读时觉得头头是道,读后还是一片茫然。

开选老师不是这样,他既重视从理论上阐述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更重视联系写作实际谈问题。

一是现身说法,紧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成功经验,谈方法,谈体会;二是旁征博引,从全国20多家教育报刊特别是《山东教育》中摘取例证约150余则,还从老师习作中选取常见的病例50余则。

对每一个写作问题,读者既能够从理论上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又能够从实例中学会怎样做;既能够从正面例证中吸取经验,又能够从反例中接受教训。

学会撰写教学论文,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从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全书分15讲,对以上几个方面都有全面而系统的论述;重点在怎样写:从写作的意义到如何选题、如何选材,如何论证、如何写提纲、如何表达、如何修改等,娓娓道来,细致周到。

怎样写教学论文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统观全书,本书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实用。这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以前见到的这类书,往往居高临下,很有些理论,读时觉得头头是道,读后还是一片茫然。

开选老师不是这样,他既重视从理论上阐述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更重视联系写作实际谈问题。

一是现身说法,紧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成功经验,谈方法,谈体会;二是旁征博引,从全国20多家教育报刊特别是《山东教育》中摘取例证约150余则,还从老师习作中选取常见的病例50余则。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着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读后感从文体上属于散文,没什么格式要求,只要求行散而神不散

读后感的写法很简单,要求我们先“读”,然后写出你的感想。因此,你读一篇文章是否有你的独到感受是读后感的灵魂,具体的写作格式我们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写你今天读了什么书,直接写出你的感想,这些感想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写作方法上的。

读后感的一般的结构是这样的:第一段写我看了一本什么书或文章,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相当于议论文的提出观点(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文字语言上的等)。然后就围绕你的这个观点来论述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写出你的见解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最后,可写一些对你的启示,做个总结。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就所读作品而言,“读”是“即”—对所读内容和感发点作必要的交代;“感”是“离”—根据感发点进行联想,谈感受。 “感”是“读”互相作用,不可脱节。

“读”和“感”的结合,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一、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二、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述读,指对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联想和引申的材料。

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结尾,要根据读后感的类型而定。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评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没有引人入胜的新鲜想法。这类文章的主体部分往往展不开,主要是没有打有思路。

4、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类文章主要症结是没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没有确立好感发点的要点。

以上只举了最常见的四种毛病,在写作实际中可能不止这些。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一

读贝弗里奇报告感觉是即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它构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提出了三种社会保障方法、六项改革原则、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和具体建议以及六类人群;复杂的是它对各种各项社会保险、各类人群的各种待遇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系统的考虑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案。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英国当时社会的现状是与我国存在相似之处的,因此根据贝弗里奇报告的内容,我整理出了以下四点启示。

我国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以企业和个人缴纳基金的形式进行筹集。但长期以来社会保障费用全部由国家和企业包揽,没有个人的参与和积累,个人过分依赖国家,缺乏自我保障的意识和责任,不愿负担社会保障的有关费用;许多民营企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负担部分更无从说起;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难度较大,缺少必要的强制手段,导致职工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造成基金收不抵支,影响退体金的社会化发放,影响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总而言之,社保资金的吸收速度还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保基金的发展速度并不能跟随得上我国社保的发展速度,造成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并不能彻底的贯彻到实处。

社会保障管理缺乏统一性,政出多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利益关系的.驱动,我国城市社会保障运作出现了政出多头,管理多门,条块分割,政事不分的格局。养老、失业、医疗保障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经办机构负责,抚恤、救济由民政部门负责。基金统筹有市县统筹、省级统筹、行业统筹,统筹形式、统筹办法多种多样,不够规范。同时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循环和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这种多头管理、缺乏监督的社会保障体制往往导致议而难决、决而难行,降低了社会保障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传统的城市社会保障的实施与就业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所有制性质不同,社会保障的水平也不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未能覆盖到城镇全体社会成员;养老、失业保险主要覆盖了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和部分集体企业,且缴纳的统筹款少,标准低,职工退体金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医疗保险起步晚,覆盖面狭窄,许多城镇人口无法负担巨额医疗费,部分国有或集体企业无力支付医疗费,私营企业则不支付医疗费,导致了因病致贫与因病返贫现象。而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不同对象的保障水平差距极大。中国近80%的人口在农村,长期以来他们的全部保障依赖于家庭和土地,直到1992年才开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但仅仅是一个开端,农村社会保障仍以家庭自我保障为主,绝大多数村镇尚未建立社会保障网。除城乡差别之外,社会保障政策中还存在着部门差别、职工身份差别等等,与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全民性原则相背离。

和待遇的折算、资金的清算计算办法。三是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多部门管理,信息之间不对称,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四是现有的高保障需求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未实现有效匹配。五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数情形下,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缺乏与其他相关领域改革同步实施,造成治标不治本,又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

在《贝弗里奇报告》中第五部分——社会保障计划中提出了三种保障方法。计划由三个不同部分组成,社会保险满足基本需要,国民救助解决特殊情况的需要;自愿保险用于超过基本需要的额外需要,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手段,但不能单靠这一手段,还需要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作为保障。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民的覆盖,但是商业保险的发展却远远落后,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公民没有更多的钱去参加商业性质的保险,观念的落后也使我国参加商业性养老保险的发展遇到瓶颈,在下一步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科学的引导公民去参加商业性质的保险,政府也可以通过提供担保来提高公民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利用社会资金进行社会化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整体的保障水平,丰富社会保障的类型,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

同样在《贝弗里奇报告》第五部分——管理中认为社会保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利益,提出社会保障计划(包括社会保险、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的管理工作将由内阁部长领导下的社会保障部承担。该部要建立地区或地方的社会保障办公室,形成组织网络。地方社会保障办公室负责管理现金待遇和救助,并承担其他相关工作。社会保障部不负责医疗服务,该项工作由卫生部门承担。但要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负责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已减轻社会保险基金负担。联合委员会由社会保障部和有关医疗保险和福利的所有相关部门组成。

我们可以借鉴贝弗里奇报告中的设想,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协助民政部门开展社会保障工作。委员会主席由民政部部长出任,委员会的成员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专门的副部长兼任,抽调一些有经验的学者担任委员会的顾问,委员会独立和凌驾于政府各部门,对全国人大负责,收受全国人大监督,从而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效率化和科学化。

同样在《贝弗里奇报告》第五部分中提出了社会保障计划的六条基本原则:基本生活待遇水平统一、缴费率统一、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待遇水平适当、广泛保障、分门别类。贝弗里奇还把参加社会保障的人员分成六大类,分别是:(1)雇员;(2)其他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3)家庭主妇;(4)其他在工作年龄段却没有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5)尚未达到工作年龄的人员;(6)超出工作年龄的退休人员。

我们说公平应该是所有原则的基础。如果不能实现公平,则其他原则就失去了依据。公平并不是要消灭差别,恰恰相反,有差别才更体现公平。贝弗里奇报告考虑到不同收入人群的生活方式差异,考虑到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建议实施分门别类的保险方案,充分体现了差别化原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应实行差别化原则。首先,应考虑到城乡生活的差别,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应该有所区别,建立统一的城市缴费标准、农村缴费标准。其次,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收入的差异,对于特殊贫困人群和困难人群实行“豁免缴费”或“视同缴费”的政策。再次,应考虑不同部门的生产效率,在基本待遇相同的前提下,体现部门效益。可以通过增加补充待遇如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等方式,使不同部门的人待遇有所区别,但差别不应很大。

《贝弗里奇报告》首先对英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提出批评。报告指出,英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每一种社会问题在处理时都是单独进行,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相关社会问题,这使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彼此孤立,有时造成重复,有时出现空白点,从而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效果。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该坚持三项原则:第一,社会保障制度未来改革与发展不应该仅限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和以往的经验,而应该是一种革命性变革;第二,社会保险应成为综合性社会发展政策的一部分;第三,社会保障必须通过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合作来实现。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二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计算机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仅在北京市的普通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率已经比较高了。 对于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来说,如何操作不再是难事,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庞大的信息量用什么存储,靠什么流通呢? 软盘片便于携带,但容量太小,一般不超过2mb(1mb=1000kb kb=1000b,2b可容纳一个汉字),对稍大的软件则不适用;硬盘容量较大,对稍 大的软件则不适用;硬盘容量较大,从几十兆(mb)到几gb(1gb=1000mb)不等,但是只能装在机器内部,携带极为不便。为为集中二者优点且避免二者缺点,便出现了一种新存储器——光盘。 光盘的大小与软盘相仿,随时可带在身上,使用方法与软盘也基本一样,只不过用的不是软盘驱动器,而是光盘驱动器。 光盘的大小与软盘相仿,随时可带在身上,使用方法与软盘也基本一样,只不过用的不是软盘驱动器,而是光盘驱动器。 光盘不像软、硬盘那样利用高速旋转来控制读写速度,而是充分利用光。高科技的光头读写,使光盘和可读写光盘速度快,容量大,跟上了当前计算机发展的潮流。 光盘分为两大类:只读光盘和可读写光盘。只读光盘标准容量为650mb,速度比软盘要快得多,相当于中档硬盘的速度;可读写光盘容量大些,一般不超过1.4gb,速度略慢,相当于低盘的速度。 光盘的优点还不止这些,它的计算机领域已被广泛应用。 首先先是软件,无论是应用软件还是游戏软件,容量超过15mb,使用软盘就不太方便了,何况几百上千兆的高级软件。而使用光盘就不用顾忌这些,无论多大的软件,只需薄薄的几张光碟便可解决问题。所以现在的软件和游戏多趋向于精美化、完善化,漏洞明显减少。 其次,现在流行的cd唱盘,vcd影碟,都是利用了光盘技术。它们实质上都是按不同格式存储的光盘。 再加上较之软、硬盘、光盘价格低廉,可被一般家庭接受。所以相信过不了多久,光盘势必成为计算机流通领域的主流,而且它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决不会停止的。

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资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生产、动植物都离不开水,可是人们却在不停的污染着原本就非常缺乏的水资源。其实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资料显示: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资源的2%,除去冰山这些固体淡水所占的1.7%,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0.3%。但这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世界上80%的人生病与水有关,并且每年有2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因饮用被污水生病致死。我国水污染更是严重,全国城市自来水源已有80%受到污染。同时,我国每年因水污染至少损失300亿元以上。

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水资源的极度匮乏与污染水源的严重后果。我国是世界十二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3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188个供水紧张,40多个严重缺水。就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年断流最多时达到了200多天。为了弥补地表水的严重不足,人们便大量的抽取地下水,但由于过量地开采,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地壳支撑力下降,地表塌陷,致使上面的建筑物下沉、倾斜以至于倒塌。

地下水是有限的,地表水也是有限的,都不能过分地开采和浪费,淡水的使用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改变这种情况的根本办法就是节约用水。因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并且做到,不论在学校还是家里,尽量让可以重复利用的水留下来再做他用。

我想让储水箱走进千万家。这个储水箱专门用于储存洗衣、洗碗、洗脸等脏水,它与便盆连通,储水箱里的脏水专供冲洗便盆。这样一来,每家每户每天将会节约很多不必要浪费的水资源了。

除了生活废水可以再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雨水也可以利用。我想,在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上增设雨水接收柜,这些水柜与各个街道的花圃相连,当花草树木需要浇水时,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打开水阀,水柜的水便可输送给花草树木。还可以把屯集下来的雨水通过管道送到自来水厂,净化后再送到千家万户。这样一来,就有效地避免城市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了。

除此之外,我建议海滨城市在城市规划时,应该考虑铺设海水引水管,让海水也走进家,让它代替淡水完成冲洗厕所的工作,还可以用海水喷洒道路,这样一年下来,全国的海滨城市又可以节约不少淡水呢!我还希望科学家们尽快研究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让海水和淡水共同携手造福于人类。

如果人们再这样浪费浪费水资源,那么水荒将不再遥远!没有了水的地球,将是多么可怕啊:世界将是一片荒凉,人类将无法生存,一切生物都将不复存在。为了使这样可怕的日子不会到来,我们应该积极宣传节水的重要性,想尽一切办法节约用水;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爱护资源的良好习惯。为了让美丽的地球永远覆盖着一片片的蔚蓝色,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我们坚信: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永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球妈妈。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呵护生命之源”,共同“ 激荡财富之泉”吧!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三

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一)

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师生之间提倡“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四、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新的知识。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考试,还要在他们人生第一次重大事件中记录上一笔,不是学生没兴趣不爱学,是我们硬把学生踢出了艺术的大门,不是老师们教不好,而是我们赤足站在烧得火红的石头上,只有快步奔跑保命,无力顾及其它。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二)

美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道德、意志、价值、尊严、智慧、美、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的培育思想,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具备浓厚的人文性质,可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小学生的身心。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实践

1.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育,在弘扬艺术精神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弘扬艺术精神从娃娃开始,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要让他们从小接受对事物、社会,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种理解,为他们今后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如,我讲授了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中的一节课,内容是“威武的盾牌”。在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很明显地感受到编者的这个意图,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从美术角度来阐述盾牌功能,还可以通过盾牌上的动物头图案设计使盾牌增强威武感,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惧感,从而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手段,较好地让学生了解了盾牌的功能和特点,知道了盾牌是古代士兵用的一种防御性的武器;并且知道了盾牌威武是为了让敌人见了胆战心惊。学生通过学习能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威武的盾牌,特点突出、表现完整。通过教学,我完成了课前设计的所有教学任务,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2.注重学生人文史观的培育,在提升人文情怀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我在平日的美术教学中都坚持让学生收集整理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美景,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赏析。通过美术课堂,教师在陶冶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弘扬了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升华美术教学。如,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第八课“彩墨游戏二”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三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随堂欣赏是欣赏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从艺术大师吴冠中早期画的江南水乡中初步了解彩墨画的语言――点、线、面,它们把画面表现得美丽多姿……(边播放课件边进行描述)图1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江南水乡仿佛刚从春雨蒙蒙之中苏醒过来……图2垂柳飞燕,红男绿女,为水墨江南增添了无限生机,图3寥寥几笔,流水人家,既准确地塑造了形体,也精细地分割了空间;图4流畅的线条,活泼而丰富的彩点,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美景。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增进知识融合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在美术教材在体现美术学科社会性、艺术性的同时,更注重展现美术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性,为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联系音乐、文学、历史、媒体艺术等人文学科外,还特别注重架起美术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光芒四射的花灯”将美术教学与民间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彩灯,通过欣赏、感知联想、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我国传统灯饰、灯节产生一种亲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觉,丰富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

4.注重学生情感抒发的培育,在感悟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再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当今,小区规划讲究格调,居室布置讲究情调,穿衣打扮讲究别致,服装配饰讲究协调。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正悄悄融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和精神世界中,并以多样的形式滋润着社会文明。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不应仅垂青于历史,只注重单一的、理论化的专业知识,而应与时俱进,使人文精神和美术文化进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让美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神生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提高。

总之,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为美术课程增添了新的生命力,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心灵的滋润是潜移默化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升华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三)

断断续续地,我教少儿学习美术已近二十年了。经验告诉我,三到十岁的少儿不应将大量的时间化在学习简笔画上,也不宜直接学习素描写生。尤其是近几年利用周末独立办班后,更是切身体验到家长和孩子,尤其是孩子的需要――不是想简单地学会画几副简笔画就够了,而是想通过美术这门艺术挖掘潜力、完善人格、体验别样的成功、别样的乐趣。因此,在我的“尖尖角”美术乐园里,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是我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将所有的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的不同分编成几个班,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尽可能用丰富多变有趣的手法来表现美术的方方面面,既不强求孩子的作品跟老师的一样,更不要求和其他孩子一样,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我教孩子画小鸟,练习圆、半圆、三角形的组合图形,我通常是先引导孩子回忆并联想曾经见过的各种小鸟,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画一画,评一评。总结出小鸟的基本形是圆、半圆与三角形的组合,色彩是丰富多变的。然后我会利用至少三个课时教孩子运用三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现小鸟。一、剪纸拼贴画,二、简笔画,三、写生临摹加想象画。同时,每一节的课后作业我都会要求孩子带着课堂所学知识去重新观察分析生活和书中的小鸟,然后在新课开始的时候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对于每一个孩子我都会设法找出一个优点,当堂在他们的《美育周记册》上画上红色的星星、月亮、太阳等等,以资鼓励。对于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练习,我都会认真地将它们悬挂在教室里,经常地找个理由点评一番,充分地肯定优点,慎重地、建议性地指出不足。比如小鸟的头画的不圆,我会微笑着说:“哎呀,小鸟是不是不听话,被他的妈妈打了一锤,把头给砸扁啦?”如果孩子画的小鸟身子太小,我会说:“小鸟好可爱呦,有点像大头儿子哦。再画一个身体大点的,强壮点的鸟儿做它的小头爸爸,好吗?”这样一说,孩子多半会带着快乐的好玩的心情再画几只鸟出来。时常是2-xx-xx小时课都上完了,许多孩子还不愿意放下画笔回家。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带了几个孩子上附近的山上写生,有位路过的老者询问:你这是教美术、素描还是简笔画呢?这话初一听似乎老者还挺懂行,细一琢磨其实是个外行。可以断言,这位老者对美术是一知半解,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是一窍不通。

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都知道,美术不仅仅是拿笔在纸上绘画。如果说美术是一座四层楼,绘画则是这四层中的一层,另外三层分别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雕塑。而素描和简笔画呢,则不过就是这搂中的钢筋或几小块砖。在我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对第一次来学习美术的孩子和家长,我总是这样讲解美术的分类和学习目标:美术好比是一个人,我们的四肢可分别代表美术的四大门类;学习美术就是要学习如何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如果说美术像语文的话,那么简笔画就像其中的夸张手法,而学习素描就有点像语文课上学字词语法,那么写生呢就好比是写日记。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不可能只学写日记,更不可能把夸张手法作为主课讲上一学期。但是奇怪的是,目前社会上就有很多课外美术辅导班把简笔画教孩子一画就是一两年!搞的很多家长对美术产生误解,以为孩子学美术就非得学简笔画,学素描就非得画石膏,也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随便进个美术班就算学美术了。实在是荒谬。()

我认为,4-14岁的孩子学美术应该尽可能地教孩子了解、接触到美术的各大门类。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接受能力分班教学。围绕造型、色彩和创意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运用绘画、工艺、雕塑等多种表现技巧引导孩子从美术的角度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我的美术教学以激发保护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坚决反对美术教师图省事,一味地只教孩子学习简笔画。对于3-6岁初学美术的孩子,我更主张孩子的家长尽可能地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以便配合老师对孩子的美术学习给以经常性的,相对比较理性和科学的辅导。目前为止我带了xx-xx这样的课外美术辅导班,我叫做美育亲子班,每班有6-1xx-xx学生各带6-10位家长,孩子的学习兴趣及作品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家长陪同的班级。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四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

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其实,读书还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

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悟,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熟读深思,丰富感悟

读后感一定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这就像盖楼房一样,一定要先把桩打好。“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经典的文学作品更要反复读,每读一遍,你可能都会有新的收获。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学会揣摩作品的表达顺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学会质疑文中的观点。

感受丰富了,写读后感才能水到渠成。

边读边议,实话实说

写读后感要先学会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不等于复述,一定要简洁明了。很多同学在初写读后感时,都会用大量的篇幅复述原文,再简单地谈感受,这就本末倒置了。

写读后感侧重一个“感”字,一定要对所读的书确有感受再下笔,言由心生,有感而发,文章才能吸引读者。

你可以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一边引用书中某些精彩的词句,一边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种写法要注意,所写的感受前后观点要一致,不能矛盾,也不能漫无边际,切忌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因此,在写之前,要先想想自己的主要观点,再恰当地引用相关文字。另外,感受一定要真实自然,不能说大话、空话。说真话、诉真情,才能让阅读更有意义。

联系实际,立意新颖

除了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小见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写读后感。你可以联系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或一处细节描写,引发自己的观点,再联系生活实际证明自己的观点。

可以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是正面的经验,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无论引用什么事例,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都会使文章“更上一层楼”。

写读后感还要有独特的视角和立意。同样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些读者看到的是海伦·凯勒的坚强不屈;有些读者看到的是她的乐观豁达;有些读者沐浴在文字传递的美好情境中;还有些读者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态度……写读后感提倡“百花齐放”,不要人云亦云,文章才会引人入胜。

其实,写读后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关键要做到观点鲜明,感想深刻。相信只要你多读书,勤练笔,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读后感!

范文:本期作文教练选发了天妃宫小学六(4)班刘硕晨同学的《读“夏洛的网”有感》。这篇读后感夹叙夹议,叙述简洁明了,议论深刻独到。开头引人入胜,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了作品的主旨和价值。

读《夏洛的网》有感

有一本书,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与忠诚的赞歌;有一本书,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小说文学名著”首位;有一本书,曾经风行世界几十年,发行千万册。它就是——《夏洛的网》。

夏洛对好朋友威尔伯说过“你不会死,我救你”,还有“我会做你的朋友,等你醒过来,睁开眼睛,就会看见我”。这两句简简单单的话穿透黑夜,震撼人心,因为夏洛用生命完成了这两句话的承诺。

而我们对朋友许下的诺言照做了吗?有时,朋友让我们帮忙做事,我们“噢”了一声之后,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对朋友负责吗?这样的友情会长久吗?当然不会!如果,你不去尊重、帮助、关爱你的朋友,你也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友谊。

而《夏洛的网》恰恰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与友情的大网,这张网既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又唤起了我们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希望我们都坠入这张大网,去品读《夏洛的网》,去感受真正的爱与友情!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多达900多个,而其中我有一个最喜欢——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泣,千里东风一望遥。”“[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在那样一个千顺从,万顺从的时候,只有她敢于去抗争,敢于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敢于同命运、同邪恶斗争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而她“分骨肉”的无奈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了。

在《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黛玉葬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也是黛玉的个性焦点所在。

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毛泽东说“不读《红楼梦》就不是中国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对中国影响之大。

我所看的《红楼梦》,不仅仅是120回的通行本,还有周汝昌校汇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个版本。我没有看高鹗的续书,因为我总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那样子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还原一个我认为真实的情节而不受高鹗的影响。

《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五

在经济学研究中,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规范研究,另一种是实证研究。前者以某种“规范”为依据,给出一种标准,然后再指出应该怎么做;后者则以现实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为依据,解释事情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

张五常反对“规范”研究,赞赏“实证”研究。他认为有些“规范”纯粹是空中楼阁,从来没有得到过验证,怎么可以以此为依据呢?他有一句名言,“有些经济学家总喜欢研究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就是这个意思。

“经济解释”这四个字,涵义就是用经济学思维解释实际中发生的事情,代表了实证研究。与它相对应的名词应该就是“经济规范”了。

在过去,大多数经济学家往往根据应该是什么来分析,这是一种旨在提供政策建议的规范方法。但是,近年来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许多经济学家现在开始解释事情为什么像现在这样,这是一种立足与推导和检验假说的实证方法。

实证研究的典型方法是,首先找出大多数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然后寻找原因。但是,有时候某些行为主体就是在胡作非为,这时就不是解释的问题了,而是要直接指出不可以这样做。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政府身上,一个直接原因是市场机制对政治权利不起作用。

张五常在解释产权理论的应用时,说私有产权可以解释历史发展。

私有财产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前提。现在快速增长的每一个国家都主要是把经济建立在私有企业制度之上。就是说,大多数生产性资源都归私人所有,不受政府行为的干预。这一点曾经是偶然的现象。

但亚洲的经验却证实了一个铁的规律:在整个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在不存在较为明确的定义和执行的私有产权结构的情况下取得了重要的增长。反过来说则是,在明确定义和私有产权支配着大多数重要资源时,没有一个经济没有增长。

我们无论是回顾欧洲的罗马帝国还是回顾中国的清朝,都找不到这一规则的例外。

当私有产权被压制时,经济就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结果是增长受阻。换言之,广义的交易成本虽然在私有产权及相关的自由企业制度也非常之高,但仍然比在人类已知的任何其他制度下要低得多。

张先生他更相信交易的作用,按张先生的说法交易是可以做到互利的,这样更符合“自私前提”。

而这里的“自私前提”实际上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定之一,即“理性的经济人”假定。

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经济学应该避开哲学上人类本质的讨论,而使用“理性的经济人”的假定较为合理。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人类本质“自私”的假定前提,那么我们当然会追问人类行为的外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张先生在《经济解释》中用“缺乏”一词来说明这个问题。既然市场上的物品是“缺乏”的,那么我们想拥有它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张先生认为这个代价的高低就应当用市场价格的高低来衡量,而应排除政治权力或其他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个人手中的货币就是经济市场上的“选票”,它的多少决定了你可以消费的商品的多少,而政治权力的介入必然会削弱这个“选票”的作用。

“缺乏”引起了竞争,张先生认为“‘没有竞争’这句话,从比较严格的经济学来看,是难以成立的。”没有竞争这个社会也就没有进步,但竞争不应当是无序的、恶性的,竞争“跟任何运动游戏一样,是要有游戏规则的。”张先生认为“产权制度就是竞争的游戏规则”。

产权理论并不应仅局限于市场,有时它的某些观点当被引入到政治领域后,同样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这还有待于实践。

对于效用的观点在经济学中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有的,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唯心的观点,也有的学者认为它的不存在是因为它的不可度量性。

张先生似乎不太同意“效用”理论,例如他在文中有这样的阐述“我反对功用理论的主要原因,是‘功用’只不过是经济学者想出来的概念,是空中楼阁,在真实世界不存在,所以要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不仅困难,而且陷阱太多,以致推出来的很容易是套套逻辑,自欺欺人。”

至于需求定律,谁都知道这是经济学中最为核心的灵魂思想,倘若离开了它,我们的经济学似乎也就不存在了。

在认识需求定律时,我们必须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个概念。需求量是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它是由价格量的变动所引起的。

而需求的变动是在价格不变时,由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变动。张先生也不惜花了一节的篇幅来向我们区别这两个概念,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而经济学历史上著名的“吉芬反论”似乎又同我们的需求定律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张先生为说明这个问题,主要引用了弗理德曼的观点。按弗理德曼的观点,“要是我们以社会整体的一般均衡来看世界,吉芬反论不能成立。”但弗理德曼的观点并非完美,张先生的解决方案是就是“逻辑上,只要有竞争(而在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吉芬物品不可能存在。”

吉芬物品的存在应当是有条件的,但当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时,很难会有违反需求定律的吉芬物品存在。

通过读《经济解释》,经济问题可以比较通俗的进行理解。读经济学的人应该要熟悉这么一本不可错过的书。我想凡是读过的同学都会对经济学有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最后一句凡是好书都不应错过。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六

《论文》读后感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一部分人主张模仿古文进行创作,作者作此文对此进行了抨击,在他看来今人对古人的可以模仿,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模仿,而不能真正体会古代文章的精髓之处,所以他从文章的流变入手分析阐述,更加明确了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死板模仿。俗话说,我手写我心,没有生活,没有想法,一味追求形式美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在哲学上,我们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凡事要通过自己真实经历去创作,这样的文章才有可读性,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七

酷狼朋友罗克的故事太多了,我非常感兴趣。他是一个聪明的发明家。他研究了人体能量吸收器,把人自身散发的热量攒成电,大伙儿从此不用交电费了,他还研究出防暑疫苗,打一针凉快一夏天,还有防寒疫苗,文凭针,官运针,愉快针,孝顺针……他甚至还能捣鼓出人造龙卷风,使善良反败为胜,战胜邪恶,他还发明了垃圾炼金机,能把垃圾炼成黄金,那叫彻底的变废为宝!罗克还是个教育家,他发明了50句家长忌语和50句教师忌语,可最后还是宣告失败,他任地球-球长后,不仅解决了计算机“万年虫”的困扰,还从此免了后代的“n年虫”之忧,罗克甚至还当上上帝,让孩子在六岁时学会“父话”,能够和母语”讲得一样流利。他是一个奇思妙想的发明家,我非常喜欢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想和他一样当地球球长和上帝,为人类造福。也想……我平时除了认真钻研。刻苦学习以外,还能积极动动脑筋。记得有一次,我的地球仪褪色了,变得模模糊糊,看不清,只得让他退休了。我想这样要买许多地球仪,得用许多钱,不是很浪费吗?怎样能让地球仪不褪色呢?要么把它放在柜子里,可是又放不下,怎么办呢?这时,我看见桌子上有一只三江购物的袋子,把它套在地球仪上,打一个结,怎样非常方便,要用时只要把袋子拿掉。我已经用了5年了,但地球仪还是跟刚买来的一样新。在生活中,我就是这样爱动脑筋。当然,像故事中的罗克一样成为一个发明家,还远远不够。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加倍努力。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新。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八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一点也没有!”

阿甘看起来总是莽莽撞撞,傻里傻气,说起话来也是痴痴呆呆的,因而总是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忽视。可是人生并没有放弃他,赐给了他一双天生的“飞毛腿”,并且在珍妮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该影片中的母子之情也着实让我感动,他的母亲并没有因为阿甘的智商低下而抛弃他,但是她却做出了相反的抉择,让阿甘去接受更高档的教育,她不愿别人看不起他。而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对于阿甘一生的影响是远大的,默默地支持他并鼓励他做正确的事情。

影片中的友情也是非常感人的,在期间,队伍遭到偷袭,大家都各自逃命,但是阿甘一直都想着自己的朋友巴布,但是当他将一个个受伤的士兵都解救出来的时候,他依旧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挚友巴布。巴布死后,阿甘履行了承诺,到巴布家做起了虾业,取得了成功并与巴布一同分享财富。对此真的深有感触,友情也是需要感恩的,朋友对我所做的努力与对我的照顾和包容都是一种上天赐予的恩德。

当然,阿甘也有非常浪漫的爱情,同时他的爱人一直都是自己的初恋,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阿甘是个多么纯洁又重情的人。阿甘一生都在奔跑,同时也是在为爱情奔跑。幼年时的他,浑身戴满支架的他,被同伴欺负,珍妮的“run,forest!run!”让他的人生第一次出现了奇迹,他摆脱了束缚,开始了自己的奔跑人生。到了期间,他依旧听着珍妮的话,只要不对就掉头跑,阿甘便这样留住了性命,跑遍了全球,得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不管阿甘在做什么事,不管珍妮在最初有多抵触他,但是他都是那样单纯的不去打扰她并默默的保护她,只要珍妮的一个喊叫,都会惹他心疼,并且不顾后果奋不顾身的去解救她。阿甘最终还是感动了珍妮,并在阿甘家的门口举行了婚礼,虽然平淡,但是却依旧感人,真挚。

阿甘就是这么一个诚实守信,重情轻财的人,虽然他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他仍然带着小阿甘坚强地活着,阿甘虽笨,但他的人生是那么的纯洁无瑕,他那颗金子般的心,折射出了人性最耀眼的光芒!

那片洁白的羽毛又从阿甘的手中飞走了,但他坚信,不幸的背后一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片美丽的羽毛将永远在阿甘心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飞翔。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十九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双腿难以行走的男孩,单纯的他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然而,他的母亲并没有放弃他,上帝并没有放弃他。似乎,单纯的他,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拥有了一双使他箭步如飞的腿……他无时无刻不在奔跑,然后,从足球队明星,英雄,到外交乒乓球队员,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他用低下的智力与先天缺陷的身体,完成了即使智力与身体健全的人也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他的一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总能尝出不一样的味道。

一片羽毛从天而降,缓缓的落在了福雷斯特·甘的脚下,他捡起了那片羽毛,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那既不平凡又感人的故事。

影片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让人不禁感慨。因此,这小小的页面当然装不下我那说不尽的感觉。所以我也只好对某些动人的画面浅谈一番了……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阿甘在中不惧死亡救人的时候,本为救好友布巴的他,不忍看着队中的战友在树林中等待死亡,一个又一个都把他们背到安全的地方。最后,当他发现布巴的时候。布巴已经奄奄一息了,单纯的阿甘对于友谊的真挚并不是用语言能够诠释的,最后他的努力完成了布巴的遗愿,成为了一名出名的富豪捕虾船长。

而影片中的人物,主角当属阿甘。不过其实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位,因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经过了编剧的量身定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他不平凡的一生,他们都代表了社会上都某意中人,而阿甘把这些人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说这部片子很夸张,夸张到离谱,夸张到让人觉得这更是一部喜剧。其实不然,夸张的来不会过分,却很好的用一个人的一生结合了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美国的人与社会。像丹中尉,本应战死沙场,扬名立万的他因为阿甘而保住了性命,他曾经埋怨,曾经堕落,但最后他毅然面对了现实,让人佩服。再看看阿甘的母亲。以为普通的妇女,却用她的信念,改变了阿甘本该平凡的一生。还有珍妮,她所折射出,正是美国社会泛滥,生活放荡的人的后果。

一部好的电影,会在剧本,服装设计,演员的演绎上为人称颂。它会在一段时间内流行。而一部伟大的电影,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是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造就不平凡的成就。它使你从不会厌倦的一次次看它。并且每一次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的东西。

《阿甘正传》正是这样一部电影,他告诉了我许多,而最重要的是:生命本是平凡,没有人天生是英雄,也没有人天生是富豪,只有我们有信念、去尝试,并在生命中保持奔跑,奇迹才会变成奇迹,平凡才会变得不平。阿甘的一生仅仅是把这种奇迹放大化,见证黑人民权运动、上战场、参与中美外交的乒乓球大赛、启发猫王创造了著名的舞步、见证约翰列农枪杀事件……他不可思议地见证了50年代以来美国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但人生就是这样,是平凡还是不平凡,仅仅是一线之差,它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不应该感谢我阿!应该感谢制作这部电影的所有人员跟崔老师阿!

尤其是《阿甘正传》的编剧,让我深深地佩服,这是我看过剧情结构最好的一部电影了!

论文和读后感有区别篇二十

读后感的写法很简单,要求我们先“读”,然后写出你的感想。

因此,你读一篇文章是否有你的独到感受是读后感的灵魂,具体的写作格式我们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写你今天读了什么书,直接写出你的感想,这些感想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写作方法上的。

读后感的一般的结构是这样的:第一段写我看了一本什么书或文章,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相当于议论文的提出观点(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文字语言上的等)。

然后就围绕你的这个观点来论述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写出你的见解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

最后,可写一些对你的启示,做个总结。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着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做事做到位》这一书断断续续地看了一学期,印迹显然,感受也颇多。

作者西武通过一系列数据和事例、故事深刻地阐述了做事要做到位的道理。

从书的主要内容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一些准确具体的数据和典型深刻的事例来说明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做事做不到位的现象和行为,如虎头蛇尾、投机取巧、浅尝辄止、遇事拖延、应付了事、马虎轻率、偏离目标、循规蹈矩、眼高手低、推卸责任等等,并讲述了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危害性,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极力克服和改正。

二是同样采用一些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明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位,如工作首先要做到位、用心做事、尽职尽责、制定计划、坚决执行、小题大做、关注细节、一板一眼、踏踏实实等等。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对我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如“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心态决定个人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等等。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带着爱心去工作。

有责任才会有爱,有爱才会有教育。

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也曾这样写道:“所谓‘负责’就是每一名教师都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每一位学生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一所负责任的学校一定是由负责任的师生来贡献的,一所向全社会作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承诺的学校,也一定是负责任的学校。”我们学校是一所负责任的学校,也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和学生在负责任地贡献着。

作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确实应该捧着一颗爱心来从事我们的工作,应满怀责任地来对待我们的事业。

教师的爱是博大的、包容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可以不成材,但必须要成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学校“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心中充满爱、充满责任感,才能真正把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做到位。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对待工作、对待学生还挺有热情、挺有爱心、挺有责任感的,但比照书中写到的做事做不到位的一些现象和行为,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想来主要表现这几个方面:1、上进心不够强,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

一学期来自己觉得在业务上没什么长进,工作没什么成就,这些都是对自己要求不严的结果。

2、做事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在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只会服从工作任务的安排和布置,不太会对工作进行创新和发挥,容易导致做事死板。

3、做事不够细致周到,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尤其是工作繁忙时,心情容易烦躁,做事会顾此失彼,会出现很多漏洞和失误。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要吸取教训,积极进取,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1、转变观念、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

教育无小事,学校无小事,像我们这么大的学校更无小事可言,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抓好每一个细节。

对于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我们都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休息我们都要密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绪、心理、身体以及个性发展我们都要全面关心、细心呵护,这样才能真正管好我们的学生、管好我们的学校,学生才能真正成长、发展、成人,我们的学校也才能蒸蒸日上。

2、提升业务能力,强化开拓创新意识。

没有能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能力不强,也会影响自己教学管理绩效。

在工作中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多学习,多吸纳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并把学到的新知识、新观念适时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把教学管理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3、制定计划、关注细节,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用心做事,就是用负责、务实的精神,去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做事,就是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主动地看透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用心做事,就是要让自己比过去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是书中阐释用心做事的一段话,但只有制定计划,把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才能为自己的工作确定清晰的目标,才不至于在工作中太匆忙,才能真正地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才能真正地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位。

皮尔·卡丹曾经对他的员工说过:“如果你能真正地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糙的衣服更有价值。”皮尔·卡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到位。

把工作做到位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739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