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读书、旅游、参加社交活动等,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在总结时要谦逊、追求真实,不夸大和美化自己的成绩。以下总结范文来自各个领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音乐鉴赏论文篇一
一、在孩子心田播种“合唱”的种子,走近“合唱”
1.携手合作,播撒“合唱”的种子。
合唱是一门让孩子通过声音的合作感受表现和谐的艺术,所以笔者认为“合作”是合唱的种子,是合唱的基础。在音乐课堂中“合作”可以多种多样。
(1)节奏合作接触节奏的初始阶段,为了能让孩子更形象深刻地记住节奏,于是有了用“走”“慢走”“跑”等生活中的动作来表示“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常见音符,用这一连串的动作来形象地表现黑板上抽象的一条条节奏。在完全熟悉了节奏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入声音的合作了,从易到难,遵循原则。首先可以是一组“走走走走……”另一组为“跑跑跑跑跑跑跑跑”的合作,最后可以尝试简单的两条节奏的合作练习。随着游戏的深入,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从刚开始的只顾我自己,到在不一样的“你”中去寻找统一。
(2)乐器与歌声的合作几年前就提倡乐器走进课堂。沙球、双响筒、圆舞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怎样把他们运用到我们的“合唱”教学中来呢?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还没来得及发现,这其实就是“合唱”教学的铺垫……让孩子在音乐与伴奏乐器中找到共性,可以是情绪上的,也可以是音色上的,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必须要有一双会“听”的耳朵。选择好合适的节奏后就是“唱”与“奏”的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合唱,不同于我们平常的是一个旋律声部是由童声演唱的,一个旋律声部是由孩子控制打击乐器“演唱”的,在这个特殊的合唱过程中,相互聆听、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合唱精神从未改变过。
2.学会欣赏,让“合唱”和我们越靠越近。
在小学低段的欣赏内容中,因为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多以歌曲为主,而歌曲中又多以童声齐唱和童声独唱为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接触合唱作品的机会几乎为零。为了不让孩子们等到教材上出现合唱的时候有一种“陌生”“突然”的感觉,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音响资源。例如,课间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中午休息时间等等,播放一些好听的适合儿童听合唱作品,如《歌声与微笑》《下课十分钟》等,只作为纯粹的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合唱”靠近孩子,亲近孩子,让“合唱”不再陌生。
二、让“合唱”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走进“合唱”
1.充分利用柯达伊手势,走进合唱。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接触到了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它可以通过空间的手势帮助孩子们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而我们对柯达伊手势的运用也仅限于音阶和单音的练习上,殊不知其对合唱训练也是有效的。我们利用柯达伊手势从简单的单声部练习,上升到单音延长的简单双声部练习,最后到类似于(轮唱)的双声部练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孩子们已经跟着我们的.手势不知不觉走进了合唱里,产生了“声部”的概念。
2.合理对简单的单声部歌曲做加法,体验合唱。
小学中低年级段的歌曲中,有很多篇幅短小、旋律易掌握的歌曲,很适合教师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使孩子们能够更多地体验合唱。(1)长音伴随在执教《钟》这一课时,利用钟这一音乐形象发出的声音与原有旋律进行合理叠加形成简单合唱:在第二声部加入“当-当-滴答滴答滴”。又例如,《长吧,小孩》歌曲的副歌部分:在第二声部加入“快长大-快快长大吧”。这种长音伴随形成合唱对于孩子说,比较容易找准音,对合唱增强了信心。(2)三度音程叠加三度音的叠加对刚刚接触合唱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图谱或者是柯达伊手势同时进行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所在声部的音高。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乐句较短,旋律音重复简单的乐句进行叠加。例如,在执教《牧羊女》这一课时,结合了羊宝宝和羊妈妈的声音在“555550”的地方进行“333330”的叠加,这种叠加能够让孩子体验合唱音与音之间的融合。
3.齐唱变轮唱。
轮唱也是“合唱”的一种,虽然大家所唱的旋律基本相同,但是起始时间不同,对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要求比较高。在选择歌曲的时候,选择一些节奏比较规整统一的歌曲,例如,《闪烁的小星》《共产儿童团团歌》《放哨歌》等,其中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尤为适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任何一种合唱的教学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它应该贯穿在游戏、活动、情景里,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走进合唱里。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合唱”做足做实。
音乐鉴赏论文篇二
中专民族音乐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类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培养良好良好应约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教学过程。针对现代中专学生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现代中专院校应加强中专民族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促进中专学生、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中专民族音乐教学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中专院校音乐教学工作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人才心理健康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兴趣爱好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专音乐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民间产生、流传的歌曲与乐曲,民族音乐能够反映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们的喜好、反映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产生于生活基础的民族音乐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反映人们不同心理情况下的心情与态度。通过民族音乐的赏析能够帮助中专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下的音乐风格以及社会现状。同时通过民族音乐易于接受、文化传承的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康的文化素养。避免非主流文化对中专校园的侵蚀、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素养。
2.1以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作为切入点,开展中专民族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中专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特征、心理、以及审美情绪。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思想培养学生强烈的心理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以中专民族音乐教育促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民族精神的培养、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民族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的培养。在中专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民族音乐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了解我国的抗争史。通过民族音乐反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民风、社会情况。将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民族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传递给下一代,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以民族音乐形成与特点作为切入点,能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故事穿插与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民族音乐的背景材料以及文化气息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促进中专民族音乐教学目的的达成。
2.2强化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
针对中专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现代中专音乐教学中应加强民族音乐的教学课时以及内容优化。结合音乐教学课本以及民族音乐的特点等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通过音乐课本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为学生介绍并赏析我国多民族音乐的不同特点与特色,以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下的民族音乐产生背景、内容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以《金蛇狂舞》为例,这一民族器乐合奏将民间的喜庆场面进行了深入的描绘、通过锣鼓、吹管、弹拨乐器的演奏体现了民间喜庆热闹的场面。而《十送红军》这一江西民歌利用江西民歌的基础曲调进行了创作,体现了江西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以及依依惜别的场景。在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通过民族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还能够通过不同地域的民族歌曲中的革命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了解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历史以及解放战争历史。利用民族歌曲的渲染、以及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爱国精神。
2.3以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在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模式以及以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民族音乐的背景、历史条件以影音方式进行再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民族音乐的赏析,以此促进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还应注重历史学科与音乐学科的互动。将历史背景介绍与音乐赏析相结合,促进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改善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较低的现象,中专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应将民族音乐与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相结合。以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促进民族音乐的推广与传承。在现代流行乐坛中已经认识到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信乐团的《北京一夜》中将青衣唱腔融入到现代音乐当中、在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将传统民族音乐有机的进行了结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的教学以及现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接受与了解奠定了基础。
3.1以历史背景介绍与民族音乐赏析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通过不同时期下的民族音乐背景介绍以及相关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在赏析民族音乐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我国历史以及相关历史背景下的事件。在注重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内容的同时,使中专学生能够深刻了解我国不同年代民歌的历史背景以及背景条件下民歌创作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将民族音乐教学与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传达给我国新时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具有民族精神的专业技术人员奠定基础。
3.2以模仿体验民族音乐提高中专学生的音乐素养。
民族音乐教学除注重民族精神培养外,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以我国民族音乐的易学易唱、民族音乐不同地域风格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爱好。通过由浅入深的模仿体验以及学唱、演唱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名额特色、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域条件的地域风格、歌曲形式以及音乐种类等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为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条、音乐赏析能力的提高以及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等奠定基础,使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以民族音乐舒缓情绪、陶冶情操,缓解紧张心情,促进社会的稳定。
3.3以民族音乐律动与神韵促进中专民族音乐教学的开展。
我国的民族音乐离不开舞蹈这一形式。在音乐律动以及神韵的体现中,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能够体现不同地域音乐的特色。在现代中专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将音乐律动作为民族音乐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对民族音乐律动与神韵的了解,辨析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了解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提高学生音乐辨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利用音乐的律动特点以及神韵特点使中专学生找到自身的音乐喜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现代中专音乐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开展关系到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美育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培养。通过不同历史背景下、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培养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感,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建设奠定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的专业技术人才。
[1]常丽红。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2010.10.
[2]刘蕾。关于我国中专院校民族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分析。科教时代,2009.12.
[3]周伟。以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民族自豪感。职业教育资讯,2010.9.
音乐鉴赏论文篇三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其进行欣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对音乐进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是一种语言,音乐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是抽象的,无形之中引领我们,音乐散发的独特地魅力吸引着我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音乐带着朝气发展前进。音乐是社会的清晰再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更加需要丰富的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可以满足其中的需求。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对音乐进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鉴赏简单来说就是对音乐进行欣赏,并且在听到音乐时产生的一系列听觉情绪波动和情感体验的实践过程。有人觉得音乐是诗是画,但是音乐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放在那里变成具体的诗画,而是在时间的流动中,通过声波的震动和有组织的音符传达给听众。音乐所表现的很难与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不能一一对应,尽管音乐也是从现实生活获取题材,但音乐表现的是更深一个层面,与人类情感情绪紧密相连,音乐可以表现快乐、悲伤、喜爱、厌恶等等,听众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体验,精神的享受。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音乐音响是音乐结构过程中的最简单的一步,而当音乐进行时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和音乐精神,才是音乐结构过程里的核心体现。所以音乐的外部形式是音乐音响,内部形式是表达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思想情感。进行音乐鉴赏所针对的对象是音乐作品,音乐鉴赏是为了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所表达的音乐意境和情绪情感进行感受和理解,为了获得这种理解力就要求听众付出详细的、特殊的思维运转,需要听众能动的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带有鉴赏力的音乐思维活动。通过听觉由浅及深,最后到达核心,从音乐结构的表层音响,进入音乐结构的情绪情感,从而正确的细腻的认识感受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的层次和音乐鉴赏的心理特征之间有相似的对应关系。音乐作品的结构层次的传达过程是通过声音音响、情绪情感、意念意境来完成;音乐鉴赏的心理特征的表现过程是通过对音响的感知、听众自身的感情体验、能动性的想象联想、听众自身的意识理解来完成。
在听到一个音乐作品以后需要分析这首音乐作品最基础的内容,其中包括节奏节拍、音高、音色、强弱这些构成音乐的要素。听众如果不能分清节奏节拍,就不能判断这首乐曲是小步舞曲的风格还是律动感很强的风格等等;如果不能听辨作品是什么乐器的音色就不能欣赏多彩的音乐。所以音乐鉴赏需要这些基本的音乐要素的分辨,应该不断提升音乐素养。
鉴赏音乐的时候要感受作品的旋律、织体、音乐整体感等等。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如果了解了这几项,并把旋律、织体、整体、结合在一起考虑,会发现作品中的美妙。通过这步可以使我们的欣赏节奏从单纯的听见音乐音响到听到音乐的深层次核心部分。音乐的美不止体现在它的旋律,更多的体现在它释放的情感,一部完整的作品凝聚了作曲家的灵魂和精神。音乐鉴赏的过程其实就是欣赏着将自己人生经历过的情感与音乐所释放出的情感结合的过程,在欣赏过程中,欣赏着为了找到音乐的灵魂会在大脑中搜索自己与音乐情感的共鸣,当欣赏者自身的情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吻合了以后,才是真正的音乐鉴赏。
音乐的鉴赏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会使欣赏者的人生感悟上升一个层次,使心灵暂时失落的人走过困境,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会提高自身的高度和宽度,音乐鉴赏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行音乐鉴赏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审美素质和审美判断能力,因为只有有了正确的判断能力,才会进行正确的音乐鉴赏。丰富的音乐来源于人生百态和社会生活,然后这些人生百态和社会生活再次作为音乐创作的核心对象。所以作为欣赏者来说,所积累的人生阅历越多,储存的信息量越大,欣赏更容易理解音乐,更好地能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因此音乐鉴赏能力越强。相反的,假如欣赏者所经历的事情少,人生阅历稀少,想象力所涉及的范围小,那他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也会无从下手。所以自身的情感经历是进行良好音乐鉴赏过程的主观因素。
音乐鉴赏过程中每个欣赏者的个人经历、阅历、情商高低不同,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使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会对同一首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在鉴赏过程中,欣赏着感受体会到的感情会出现表现形态不同类型的差异,因为音乐鉴赏者的欣赏能力有高低之分,而且每个欣赏者是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通过能动的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带着专属的主观想法对音乐进行鉴赏,所以欣赏者与作曲家作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不一样。但是这并不影响对音乐进行鉴赏,并且能使音乐鉴赏者的主观能动性与音乐的情感更好地结合,更准确、细致入微地品出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的感情内涵,这样才能真正称之为音乐鉴赏。
有计划地、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多聆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音乐必备知识,提高音乐鉴赏所具备的音乐素质;进行音乐实践,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特殊反映;有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音乐的理解有巨大的帮助,同时通过聆听音乐,也能将音乐所传达情感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心灵高度。
[1]赵晶。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音乐导入[j].学周刊b,2010,(09).
[2]张敬红。浅谈音乐鉴赏情感审美教学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研,2012,(11).
[3]李海霞。浅谈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认识[j].神州,2012,(12).
[4]贾丽。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j].音乐时空,2013,(03).
音乐鉴赏论文篇四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nightin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鉴赏论文篇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是明确了高中音乐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即加强民族音乐教学,通过民族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后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差异与特色,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为弘扬民族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求高中音乐课堂要融合多种艺术,有利于学生审美、鉴赏恩呢管理的提升,并加强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例如:在进行《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不同地区的民歌来拓宽学生的原有知识面,渗透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国之瑰宝——京剧》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贵妃醉酒》、《嫦娥奔月》等让学生欣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京剧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行诠释
音乐是一门极富情感的艺术。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诠释民族音乐作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就以《广陵散》为例,它虽是首古琴曲,但在认真的聆听下,便会发现曲中所想表达的气氛,从聂政的怨恨到愤慨、从刺杀韩王的壮阔到悲凉在曲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采用联想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其内涵,继而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含义。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由古流传至今的民族音乐极为丰盛。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越来越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生动的画面陶冶学生情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乐器、传统戏曲以及原生态民歌的具体内容,仅仅依靠语言的表示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能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方便学生理解,继而丰富学生的感官。例如,在向上民族乐曲《二泉音乐》、《百鸟朝凤》作品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想学生介绍与作品相关的各项内容,如创作背景,创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拓宽了自身知识面,也能充分调动自身各个感官,进而全身心投入去理解并感受作品,启迪学生的民族思想。
(四)通过民歌演唱,树立学生的自尊心
开展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更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民族兴衰的历史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如在欣赏《看秧歌》、《采茶灯》、《龙船调》等作品时,先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对此有了兴趣,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有效的民族自尊与自信心。
音乐鉴赏论文篇六
音乐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和节奏的变化,能够唤起人们丰富的情感和体验。在我的音乐鉴赏课程中,我通过学习和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深刻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无限可能。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我们需要学会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和接受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每一种音乐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不能因为陌生或者不喜欢就将其拒之门外。正如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一样,我们不可能与每个人都产生共鸣和喜欢,但我们可以尊重他们的存在和独特性。因此,当我们在音乐鉴赏中遇到陌生或不喜欢的音乐时,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它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寓意,尝试去欣赏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音乐鉴赏需要有耐心和专注。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首音乐听不懂或者感觉没有给予我们希望中的体验,但我们不能轻易地就放弃。每一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我们需要给予它们充分的时间和耐心,去品味其美妙之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或者变化,就能让我们重新发现音乐的美丽。
第三,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中。音乐并不仅仅是听的,它也是一种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当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或者表演者的激情时,我们不妨跟随着节拍跳一支舞蹈,或者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参与和体验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也能够让我们与音乐建立更强烈的情感联系。
第四,音乐鉴赏应该是多元化的。即使我们对某一种类型的音乐有着特别的喜好,我们也应该尝试去接触和欣赏其他类型的音乐。音乐的多样性正是其魅力所在,不同类型的音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和价值。例如,古典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层的情感,流行音乐则更加富有活力和时尚感。通过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我们可以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经验。
最后,音乐鉴赏是一种沟通的方式。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够跨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将人们连接在一起。当我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我们也能够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独特体验。音乐在不同的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传递信息,凝聚情感,唤醒共鸣。音乐鉴赏不仅仅是个人的活动,它也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总之,音乐鉴赏是一种充满乐趣和启发性的体验。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心怀开放、耐心聆听、积极参与,以及尝试多元化的音乐类型。通过音乐,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沟通和联系。愿我们都能够用心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音乐鉴赏论文篇七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二元体制改革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两级分化严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等音乐课程标准似乎并未在乡村小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近五年来,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方针,力求在最大限度上覆盖农村地区的教育服务体系,但城乡基础音乐教育水平的差距仍然在逐年扩大中,这就要求乡村小学教育管理者把握历史机遇,因地制宜,大胆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基础音乐教学水平。
二、音乐教学对小学生“智”与“美”平衡发展的辅助作用
熟记乐谱的过程能够不断刺激学生完成瞬间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活动,在巩固其基础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大脑的潜能;视唱练耳和乐器演奏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或抽象或具体的思维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大脑发育,使其从小形成灵活敏捷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往往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乐曲。一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宽泛的、不确定的,这种朦胧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联想空间,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三、当前我国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
(一)乡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究其根本,当前我国乡村小学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漠视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原因。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经济实力薄弱,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当地小学的教育管理者也就无暇顾及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乡村小学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校方与家长普遍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是副科,学生应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语、数、外的学习中来。一些乡村小学取消了音乐课,部分小学减少了音乐课的课时、占用音乐课进行文化课的教学活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接受基础音乐教育的权力。
(二)乡村小学音乐课堂内容空洞,教学质量不高
现阶段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内容多以演唱红歌为主。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社会历史积淀不深,不能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导致其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审美能力无法进步。此外,乡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主体多为教师本身,教学方法以机械式的灌输为主,不仅使得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艺术表现力得不到锻炼,更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加之学校的音乐学科教学设备配置不齐,教师多使用教材、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既无法适应当前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节奏,也无法同国内外音乐文化的发展接轨,最终导致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四、因地制宜,优化乡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一)灵活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制造土乐器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声音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虽然现阶段我国乡村小学的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尚未得到普及,但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当地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创造基础音乐教学的物质条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例如,在竹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可将竹块做成响筒,通过置入容量不同、性质各异的填充物来改变其音色与响度,使之成为一套极具地域特色的土乐器。因地制宜,将自然物品进行创新性的手工改造,不仅能够扩充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能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丰富其自然常识与社会生活常识,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全面地发展成才。
(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本土的热爱之情
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设计的社会文化导入过程,鼓励学生把对家乡的热爱大胆地表现出来。例如,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乡村普遍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深厚的水文化积淀,当地的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水元素有机融入到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以《长江之歌》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不适合小学生演唱,教师可以巧妙地改编歌曲,力求在教学中加入当地主流的、经典的文化元素,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堂,使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音乐创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歌唱家乡、赞美家乡,既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加深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五、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让孩子学习乐器,陶冶情操。反观现阶段的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大部分乡村小学并未对音乐教学赋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当地的音乐教学长期面临着各方面的瓶颈与困境。内容空洞的音乐课堂与停滞不前的教学质量不仅埋没了学生的音乐天赋,更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因此,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因地制宜,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让每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都拥有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
音乐鉴赏论文篇八
摘要: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导入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王俊刚。音乐感受力以及鉴赏力的培养[j]。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3]洪科。论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基本方法[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音乐鉴赏论文篇九
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占有很大的份量,音乐鉴赏教学不但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还能感染学生的内心。然而目前很多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但教学设施陈旧,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严重的影响着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因此本文就对高中音乐鉴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现状中得出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提供参考。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众所周知,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人们的审美情绪、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而高中作为学生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其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掌握正确的鉴赏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目前很多高中音乐鉴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音乐教学设施陈旧、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以及单一的教学方式等,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完善和改正。
(一)音乐教学设施陈旧。
目前很多高中院校的音乐教学设备都比较陈旧,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和音乐教材陈旧方面。并且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陈旧的教学设施很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目前音乐教学的需要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陈旧的音乐教材,即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的追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还会出现一些错误性的理解。而且很多教师习惯性的选择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材,让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只停留在流行音乐中,对于中西方比较经典的音乐作品却不感兴趣,极大的影响着音乐鉴赏的教学。
(二)对于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很多高中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对音乐课程有着一定的偏见,主要原因就是音乐课程不是高考的考试范围,因此不被重视。并且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对音乐教学一直抱有负面的态度,认为音乐课程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即使有音乐鉴赏教学,也会被语文、数学以及地理等科目的教学所取代,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学的开展。
(三)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很多高中的音乐老师在教授学生音乐鉴赏时,以理论式为主,缺乏跟学生的互动。并且加上学生的人数比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经常的将音乐鉴赏课当成是分析课,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高中很多音乐教师都是业余的,不但缺乏基本的音乐素质,教学水平还比较低,其教学的方式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不去考虑如何教授好音乐课程,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有很多音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关注怎么样准备教材,却没有准备如何给学生留出音乐鉴赏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无法真正的发挥音乐鉴赏教学的作用。
可以从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的方式来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能力。
(一)更新音乐设施,做好基础性的保障。
上文中我们分析到目前很多高中学校的音乐设施比较简单,甚至有的还没有音乐设施,因此必须要更新音乐设施。首先学校和领导应该意识到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让其了解到音乐鉴赏教学不会影响到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高考科目的成绩,反而会让学生能够在音乐鉴赏中,放松心情,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高考科目。其次更新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如钢琴、长笛、多媒体教室等,以此来为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二)体会音乐时代背景和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时,首先要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时代背景和音乐家的音乐风格。高中生目前正处于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不但学习压力大,情感还比较困惑,因此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还能有效的抚平学生浮躁的情绪。在音乐鉴赏课中通过分析音乐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音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的音乐家的音乐风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如通过聆听贝多芬的作品,不但可以了解英雄主义时代的特征,还能了解到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聆听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让其能够从各个角度来体会音乐的魅力。如通过听莫扎特、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感受其音乐表达方式,了解其音乐风格,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鉴于目前很多高中学校的音乐鉴赏教学采用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学生音乐鉴赏的成绩。因此本文认为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来有目的的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交流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悟。并且在对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善于聆听学生的意见,要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来保证音乐鉴赏的教学成绩。如在多彩的民族风的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来组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音乐看法,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民族音乐的特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的进行补充,不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学生真正的掌握了音乐鉴赏的能力。同时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切莫急于求成,必须要循序渐进,以此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课堂和情感参与度,保证教学成绩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鉴赏在提高高中生的整体素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对音乐鉴赏教育的重视,以此来促进音乐鉴赏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任璐。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xx,(4)。
[2]靳月。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j]。音乐时空,20xx,(7):119—119。
[3]高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xx,(9):171—171。
作者:刘光鹏单位:湖南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鉴赏论文篇十
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恢复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音乐鉴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这就是鉴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鉴赏——感觉(情感)鉴赏——理智的鉴赏。不同体裁的音乐鉴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1、对于歌曲的鉴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鉴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鉴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2、对器乐曲的鉴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鉴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鉴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乐曲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鉴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搞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任重而到远。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求,在教法上不断创新,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
音乐鉴赏论文篇十一
标题说的有点大,但并非哗众取宠,本来关注的人就少,又无名气,另外写的本身也并且示意别人,而仅仅是我最近一年来对中西方音乐的理解,歌曲不在此列。
以前是经常听歌曲的,但是多少年过来,真正经久不衰的,或者让我入神的歌曲少之又少,对于写的好与坏不敢置评,但和最近一年听音乐来比,我更喜欢音乐。次说并非附庸风雅,对于音乐具有发自心底的喜欢,虽然以前也偶尔听听音乐名曲,但是真的有些附庸风雅了,那时不懂音乐,或许因为年龄的缘故,或者因为阅历的原因。
对于音乐的喜欢并没有一个明显的事件刺激,似一阵春风,慢慢的来,对音乐就渐渐的有些痴迷,当然痴迷音乐并非喜欢所有类型的音乐,同听者想通的音乐自然能获得读者的喜欢。
说到音乐,有人曾将其比作天国的语言,也有天籁之声之说,但无论怎样,在我看来,音乐也是表达事件或情感的一种方式,如同面对一个感人的事件,画家作画,作者写文章,记者拍照,政客演讲,而音乐作家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只是音乐的方式对很多人来说不如文章、画面等表现的直接而已。
音乐,旋律的变化,如同文章的.起承转合,其最终体现的音乐深层的东西,对人性本能或精神的刻画或追求,如同我们看很多优秀的电影或伟大的著作一样。
在很多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是最常见的一种,很多音乐如同文章或电视一样,同样能让你身临其境,音乐本身似乎也在讲述一个或优美,或凄婉的故事,让你如醉如痴。我以为就此类型的音乐而言,中国民乐,日本音乐、西方音乐多是如此。入神听来,听音乐与看电影无差别。
但即使此类型的音乐若想听懂,却也非易事,这并非说听者需要多高的知识素养,我觉得应该是听者和音乐作者本身心灵、环境、阅历等方面的多大程度上的相似或想通之处。我记得我最初听月光曲的时候,并未感觉到其有多好听,后来一次的偶然的月夜,我一个人走在乡间的下路上,耳边响起月光曲,音乐、晓月,幽静的下路,轻轻的音乐,感觉如此之美,如果换个环境恐怕难有此心境。
中国古典音乐很值得一提,尤其中国有些经典名曲,如果上述的音乐是将故事层面,那么中国有些古典音乐堪称精神食粮了,要想听懂这些音乐实在太难,原因我认为,没有那份雅兴,没有那个文化,没有那个素养,没有那个境界,也没有那个阅历……我就是这个层面中的一员,对于中国古典音乐很多听不懂。记得当年阮籍(或是嵇康,不是很确定)郁闷之极,到山中请教大师,与大师讲了很多,但是只笑而不语,阮籍只好别过,郁闷之极,下山途中,长“啸”一声,却引大师也“啸",啸声彼伏,啸声长了语言,长了音乐。平时我等常人,郁闷之时,长叹一声,这一”叹“又蕴含多少无奈啊。
中国很多名曲,完全达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开篇很大,环境优美,似灵魂在山林中穿越,达到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界,听此音乐实在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然听懂者实在需要与音乐本身或作者有太多的契合度,否则难以领会其中味道。
好的音乐能让你平静下来,如同一个技法高超的按摩大师,能让你的心灵平静下来,让你与音乐溶于一体。
音乐,一种让人享受的文化载体!
音乐鉴赏论文篇十二
(一)确定调查对象、目的。在《民族音乐学手册》一书中,作者玛西亚赫尔顿和诺尔玛麦克雷奥德以收集材料为着眼点,提出了田野工作中的六个w,即who(研究谁)、why(为什么研究)、how(怎样研究)、what(研究什么)、when(什么时间研究)和where(去哪里研究),这六个w可以准确帮助初次进入田野工作的研究者明确调查目的。当调查者对六个w有了明确的回答,进入实地调查现场才不会“手忙脚乱”不知从哪入手展开调查工作。所以,确定调查对象、目标是田野工作的第一步,一旦明确,就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了。(二)对被调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在调查者确定了调查对象、范围后,就要开始搜集和了解与此次调查有关的资料,比如历史资料、背景资料、相通艺术资料和本次调查对象有直接关联的专业音乐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调查对象的社会历史背景、音乐文化发展、民族生活习俗,这样才能对所考察的音乐对象的相关背景有较全面深入把握,在调查过程中才能避免一些重复劳动,避免调查者在调查对象面前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三)拟定调查提纲。田野工作准备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拟定一份可行的调查提纲,调查者可以根据六个w列出提纲。一份全面调查提纲可以帮助调查者顺利开展工作,为调查者明确调查方向,使调查过程变得条理化、系统化,不会在调查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设备不全、忘掉细节等问题。
二、田野工作的方法及原则。
(一)田野工作的方法。民族音乐学者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种集体操作方法,如“直接观察法”“个别访谈法”“集会调查法”等。直接观察法,也称“现场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音乐现场进行直接观察,详细记录音乐事项的一种调查方法;个别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在进入音乐环境后,逐一进行个别访问的调查方法;集会调查法,是指采用集会的形式,与被调查群体进行座谈访问的调查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弱势,所以在进入调查现场时可以考虑交替使用,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音乐资料。(二)田野工作的原则。在田野工作时,如何消除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双方的文化隔膜,也是值得初学者注意的问题。调查应该做到诚挚交往、平等待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有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和朴素平易的语言交流,应该尊重民族情感和地方习俗,不滥用被调查者的时间和体力,从而消除调查者可能存在的种种顾虑和思想。初学者在进入调查现场时,在采集资料上要遵循“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持久性”。在调查时,要求调查者保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我、只唯实”的工作态度,如实、原样、求真记录,并且要抓住机会不断验证调查材料的真伪。在采集资料时,要持之以恒进行调查和研究,持久搜集第一手资料,并且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使采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三、田野工作资料的整理。
在田野工作过程中,现场笔记是最重要的一种文字资料储存方式,所以要及时跟进音乐现场笔记。在记录笔记时要注意内容一定要详细、真实,有什么记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恶去修改所见到的音乐事项。由于田野工作的特殊性,导致考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结束的,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也要整理好每天的工作日志,记录好当天调查的进度和调查遇到的问题,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方便。在进行田野考察时,不能光留有文字资料,现场的录音、照相、录像资料也尤为重要。在记录电子数码资料时,一定要全面、多角度、多方位记录,录制完成之后及时编辑好文件编号、信息和内容,并且要有备份,以防资料丢失。在调查时也有可能获得音乐实物,音乐实物比文字、电子数码资料更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在收集到音乐实物后,要对每件实物进行编号,用文字详细说明,文字说明可以采用填写“实物登记表”的形式,这样有利于以后资料的整理。对于初次进行田野工作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尽可能准备充分,多思考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和调查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不要把田野工作当成游玩,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真正融入被调查者的生活,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张伯瑜等.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3]张伯瑜.再议民族音乐学的田野工作[j].星海音乐学报,20xx(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鉴赏论文篇十三
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的我,第一次在课上那么近距离和静下心来聆听高雅艺,感觉心灵受到洗礼。真正感受到了那份艺术的震撼,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除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外,我们还学习一了些简单的乐器知识,如:古筝,笙,笛子等。
在了解音乐的同时,我们也得了解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其中有莫扎特和贝多芬,我觉得他太伟大了。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立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
罗曼-罗兰曾称赞贝多芬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最伟大的音乐诗人,是最生动地描绘了拿破仑时期的暴风骤雨的艺术家;他的描绘包括人民的苦难、悲伤;战争的紧张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欢。”贝多芬曾在笔记中写道:“自然神论,卢梭精神,因崇敬大自然的威严而带来的狂喜。但是没有虚假的夸张。人的幸福和内心安宁的感觉。这个乐章与其说是描绘牧歌风的田园丽色,不如说是抒发人们的“内心安宁”。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培根说:“凡美而妙者,比例上必有怪异”。浪漫主义向往超越眼前的时代或境界去捕捉永恒,向后退回到过去、向前伸展入未来,跨越广阔的世界、穿过太空;一反古典主义的秩序、平衡、控制和一定范围内的完美,珍重自由、运动、激情和永不休止地向往和追求那不可攀登的高度。浪漫主义是感性多于理性、想象超越现实、本能超过理智。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步入音乐的创造的奇妙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2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