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免疫学论文(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22:44:07
中医免疫学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1-07 22:44:07     小编:笔舞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总结作为一种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文体,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吧。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一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行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课程结构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方案。

进入21世纪,用科技手段辅助医疗诊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使得医学生物工程在医药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中医诊断都依赖于望闻切问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中医院校,我们在继承传统诊断方式之余,还需用科学的办法对现有模式进行升级发展学习,医学生物工程这一学科,结合中医的理论,在中医诊疗及教学上找到一条创新之路。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的学科。

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几乎所有的理工学科和所有的生物学与医学分支,没有哪一个学者、哪一个学校(研究所)可以全部涉足。

因此,中医院校一定要找好自身与生物工程的结合点,不能贪大求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和中医理论进行有效结合。

1.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顺序。

课程体系是教学规划的体现,它对学生素养、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起决定作用。

现在的大学课程设置仍然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一“老三段”式的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中,学生会感觉到所学课程中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专业知识的贯通上没有形成清晰体系,甚至在学完所有课程后不知自己能干什么。

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体系,必须打破常规,改变“老三段”的格局,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同时有必要开设一门专业介绍课,介绍各个课程对本专业的作用和与本专业的联系,在实验中要能体现和应用到多种课程的知识,尽量消除学生对学习某门课程的无用感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在大一学年对生物工程的全面概述,结合中医药特色,让低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现时发展和未来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亲近感。

2.组建体现特色的核心课程群。

由于医学生物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在中医诊疗和医药需求上体现出对诊断和药物分析的两大行为的实现所需的科技手段,这些手段即为中医对医学生物工程的需求。

简单来讲就是使用科技手段分析中医诊断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何对这些信息加以精确细化然后通过中医诊疗的逻辑确定数学逻辑模型或者一个算法。

如果依据这一目的为专业侧重点设置核心课程,就可以革新“老三段”的布局课程分法。

按照课程的特点安排数门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集中进行教学,以组成一个核心课程群,每个学期以实现一个既定目标为依据,这些课程群可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单位部署,在学期期末可以将所学的多个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部署一个具体的实验任务以巩固教学效果。

以大一第一学年为例,以完成对人体各种体征和特点及生病时的状态的了解为学习的目的,可以集中开设临床医学概论、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学基础、组织胚胎学等医学相关课程,首先让学生知道我们用科学手段收集的是什么事物。

然后在第二学年结合这些需要学习采集的手段,如果是通过电子设备采集,那么可以开设以模拟与电子信息转换和计算机处理为主的专业课程群,这样既加强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交叉重叠,使课程设置更加精练,在有限的课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展课程空间。

3.构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实验的'课程内容,让实验的内容更具实践性。

这些实验问题的来源应尽可能由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以实现实验项目和内容的更新。

如: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单片机等电子相关类的实验,则可以以医学的信息采集为数据模型,提出一个个的问题作为实验目的,如采集脉搏信号,采集穴位信号,分析简单穴位信号的c语言算法,等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使教学和学科发展与社会产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与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医学生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可以不用到大四才开始,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忙着找工作,实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完全可以在完成一个核心课程群的学习后就进行针对性的实习。

这种模式既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了将所学融入实际应用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5.展望。

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中医药院校开设非传统(传统专业指中医、中药等)专业变成一种必然的趋势,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必然成为医学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

生物工程这一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使得在与中医的结合下拥有许多侧重方向,在教学设置上如果能把握学科侧重点,合理地设置好核心的教学课程,有效地将教学、研究、产业融为一体,必能为中医的发展插上科学的翅膀,让祖国医学取得更高的医学成就。

参考文献:

[1]余勤,刘文洪,郭莹项,海何洁.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教育ecm,.07,30(4).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缺少了许多扩展性和前沿性的内容,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空洞,学生课后自学困难,难以掌握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难以发挥物理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物理教材内容选取和教学活动上提出了必要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所选物理知识必须要有体系,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就是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它虽然不是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但却是物理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进一步理解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就是要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并在基本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它们怎样决定着知识整体的功能。

一、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内容选择。

(一)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教学板块。

由于物理学习领域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许多领域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学习中若删去某些领域或略去一部分内容,不会影响整个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这与数学学习内容不同,数学的学习内容一般是不容人为地做较大取舍的。所以大学物理授课内容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讲授,如机电系各专业可以选择力学、电学作为讲解内容;生物工程类的专业重点介绍热学、热力学、液体、流体等部分内容。

(二)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

选择了物理教学板块后,还要在板块里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侧重,克服学科本位,删除难、繁、偏、旧内容。如有的内容从物理角度来说很重要,但从专业角度来说却是不实用、相关性不强的内容,为了避免专业上需要的可能没教,物理课上教的可能不太需要状况的出现,所以有必要根据专业需要再制定一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制定时,可请专业课教师提建议,让他们从所教专业的角度指出哪些物理知识点是他们专业迫切需要的知识,在他们建议下制定课程计划,制定后还请他们修改。同时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师最好能参与专业方面的实验和实践,了解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状况,了解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和专业方向。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还要注意的是既要考虑专业需要,又要考虑学科需要;既要考虑物理知识的“实用、够用、管用”,又要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电大类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对策。

(一)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的衔接。

大学物理在力学部分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用微积分和向量来解决物理学问题上,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向量和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处理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利用微积分的方法来推导出他们早已熟悉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定律。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清楚了解到大学物理力学课程中的新任务,也使他们对力学分析研究方法有全新更深的理解。用矢量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既简洁,又表示了大小及方向,但开始学生不太习惯,要使学生逐步适应。

中学物理以研究简单特殊基本运动为主,用初等数学描述分析物理问题;大学物理以研究复杂一般运动为主,抽象性加深,用高等数学微积分思想方法与矢量代数描述分析物理问题。大学物理虽然上了一个层次,但是我们要将比较复杂的问题最终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个转化是极其重要而且关键的.,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使其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强化。例如我们求非匀强电场中的两点的电势差,虽然是用微积分来算,但无限分割的含义就是在分割的小范围内认为是匀强电场,根据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求出这个小范围的电势差,然后求出两点间的电势差,微积分思想就是这个思想的体现。再如矢量,研究物理矢量时,还是将矢量在坐标系通过分解成我们比较熟悉的标量来解决的。

(二)关注物理学与专业交叉的前沿动态。

讲每个基本概念时可以争取涉及一些现代物理知识的应用或介绍一些前沿的知识,使教学内容能点燃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激情。如讲磁场时,可以讲霍尔效应测磁场,磁性材料在信息存储方面的应用,巨磁阻效应在硬读取硬盘信息上的应用等等。还可以通过网上查询资料、下载科技视频,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以科技快餐的方式充实到课程内容中,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可以在网上下载的《激光及其应用》这段视频,在五分钟不到的时间里,通过动画形式演示了激光的原理,以视频的形式展现激光的特性,以及激光在照排印刷、激光手术治疗、激光准直、激光机械切割等方面应用的内容。要选择一些与大学物理内容自然连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主干过程和主要结论,突出其中蕴含的物理学新思想、新方法,突出介绍成果的现实意义和科研意义。在教学“度”的把握方面,应以介绍和渗透为主,注重的是思想、方法的熏陶而非繁杂公式的推导和超出学生数学水平的结论介绍。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目前有大部分学生不参加物理学科的高考,使得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着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严重现象,这种现象在电大类院校尤其普遍。因此在上大学物理内容时,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相关的中学物理内容。刚入学的学生,高等数学知识还不具备,即便学完了微积分,在物理上建立数学模型还是有一定困难,所以理解微积分思想,熟练运用微积分方法来分析物理对象应用要贯穿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三、结语。

选取与专业联系紧密,有结构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把物理学内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结合。科学合理取舍内容、安排教学,争取在少学时的情况下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发挥大学物理的基础作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会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06)。

2.张金平,《高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05)。

3.廖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01)。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三

中医临床其他课程的是以中医内科学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专业课。把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诊疗疾病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应用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中医内科学的课堂理论和授课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表图教学法。

表图教学法可以简单明了的把重点知识表达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思维能力,快速的掌握知识点,有效的增强了学习效果。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会涉及很多方面,教材内容条理性不强,易导致学习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学习成果。而应用表图教学方法,可以把各个病症的病因、病情发展过程、症型以及代表方以表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疾病,达到理解知识點的效果。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多数学生认为中医内科学中的内容比较难记,但是在临床实践时,只有掌握好知识点,操作起来方可得心应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分析中医内科学中比较有优势的记忆方法,其中通过联想来加强记忆的方法,称为联想记忆法比较常见。比较相近、相反以及相似的事物之间比较容易联想[1]。应用联想记忆法,一定要注意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指导患者从不同方面总结规律。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喘证痰浊阻肺证,这三种疾病症状类似,均有着痰多、咳嗽等临床症状,但是症状表现的程度不同,痰湿蕴肺证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可以应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进行调理,肺胀的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咳痰以及胸部膨满,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或者苏子降气汤,喘证的主要症状就是气喘,可以应用汤和三子养亲汤。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讲述病症时,可以与其他相似的病症一同讲述,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3互动教学法。

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对中医内科学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知从何时进行学生,明显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加强教学效果。

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监督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前10min对上节课堂重点知识进行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师生互动,有助于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在授课时,因为中医内科学与很多内容都存在一定关系,比如一个处方可以应用于多个病症,很多病症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均有着相似的地方,教师在授课时,会对一些联系性较多的内容进行提问,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疗方法中有三子养亲汤,教师会对学生提问,之前学过的病症中还有哪些病症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讲到喘证时,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哮喘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症状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哮症和喘证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老师讲解完之后,预留10min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研究,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反复的进行提问,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动力和兴趣。

4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讲述给学生,特别是遇到的一些危重、疑难的病例[2],让学生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举例教育法。

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临床中,教师可以讲解完一个病症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判断出疾病的病名,同时说出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及处方[3],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学生主动回答的方式,之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6多媒体教学法。

因为课本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像和声音能把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哮病的时候,可以把哮病的发作时的情况以视频的方法播放出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哮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加深学习。

7学生试诊。

在授课时,让学生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试诊,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辩证和具体治疗方案[4],之后让学生在旁,观察教师如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自身不足之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总结。

学习知识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学辉,王振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之我见[j]。光明中医,,25(5):897。

[2]张淑香。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j]。光明中医,,26(9):1937—1938。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四

在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西医基础课程,必修考查,不易引起学生重视。但随着近年来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日益受到重视。本门课程与中医有密切的联系,如“正气与免疫功能”、“脾虚与免疫”;温病的发病原因与病原微生物,如“春温与脑膜炎球菌”、“夏温与乙脑病毒”、“湿温与伤寒、副伤寒杆菌”、“疫疹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烂喉痧与猩红热”、“霍乱与霍乱弧菌”等,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桥梁纽带之一。学好本门课程对于中医院校学生吸收现代医学成果、继承发扬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消毒与灭菌”,先让学生回忆“非典时期”的常见现象:带口罩、喷药、通风、空气过滤器等,然后引出消毒灭菌的目的和意义,使生活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外,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中药抗微生物实验,同样的操作而结果不同,引出影响中药抗微生物效果的因素。那么,如何使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免疫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介绍免疫的定义时,比较抽象,学生一般会望文生义。为了打破惯性思维,从现实中接种疫苗和过敏现象切入,通过讨论思考,使学生掌握免疫的利弊,对免疫的概念有全面的理解。

2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微生物与免疫学》内容丰富,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前沿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建立电子化教案和讲稿。有利于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和更新授课内容,把教师从重复的教案抄写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建立丰富多彩的资料库。通过互联网寻找国内外丰富多彩的数码资料,利用数码相机从其它教材、杂志、生活中收集生动的图片,使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对章节内容提纲挈领板书,结合幻灯片讲解,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合理调整授课内容顺序。

在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课时少,为了使内容由浅入深,传统的教学顺序是先讲授微生物学概论,然后插入免疫学基础,但结果并不理想。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考查科目没有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往往在学完免疫学基础后忘记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而且,有些学生还将免疫误解为是由于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吸收了西医院校的教学顺序,即先讲授免疫学部分后讲微生物学部分,使复杂的内容条理化,使初学者易于理解错综复杂的抽象概念,易于理清思路、提纲挈领地进行学习,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度和总体优秀率有明显的提高。当然,先讲授免疫学,对于学生而言入门较为困难,但只要在授课时不断强化免疫学的相关内容,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移情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育学中的移情(empathy)是指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会他们的所思所行,体察他们的各种需求和感情;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妥善地调整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微生物与免疫学》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把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放大、具体化。如把经典的实验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智慧;利用课间时间,交流教与学的心得,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体会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情回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心理和角色是不同的,但在理智和情感上是平等的个体,教师通过移情,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差距,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水平和质量。

5运用行之有效的考查方法。

考查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实施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层次设计不同的考查方法,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目前的考查方式是: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验部分占20%,平时的作业和课堂发言占10%。

当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考查方式,只要能够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

6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些心得。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在中医院校,学生的西医课程基础较薄弱,学生对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良好,而且很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愿意回头请教,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五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我院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也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课的教学已经比较成熟,实验课的教学更应重视,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本文在此谈实验课教学体会。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微免学)是我院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1]。

同时微免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微免学的基本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和科研当中去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毕竟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应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信息,更好的掌握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所以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课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在近几年中,我们一直在优化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1实验课内容选取上。

实验课在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既锻炼基本技能,又能突出学科特点、实践性强的、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应用广泛的实验。

如革兰染色法,因在微生物的理论课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并且由于细胞壁的不同,用革兰染色法把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大类。这样染色分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染色后便于观察,二,从分类学上来说,把不同的细菌根据染色结果的不同分成两大类;三、从临床用药上来说,知道属于哪类细菌后可以针对性的用药,防治药物滥用。通过观察革兰染色结果让学生也学会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微镜是以后临床工作的基本工具,所以必须熟练使用。综上,革兰染色是首选的实验内容。

微生物实验离不了养细菌培养,细菌培养肯定用到消毒灭菌的设备,在消毒灭菌的方法中,最常用也是最彻底的方法就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所以这个方法应该让学生会熟练操作,我们在理论课中就要给学生讲,但是毕竟没有实物,所以要带学生去实验室看高压蒸汽灭菌锅,还要从最普通的高压蒸汽灭菌锅讲起,要让同学们知道这个设备的实用性和危险性,一定要告知他们首先保证锅内有适量的水,没水不可能有蒸汽的,还要让学生知道放进该设备灭菌的东西不同材质的该怎么包装,放气的阀门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消毒灭菌完后一定要先放气,等压强、温度都降下来之后才能打开盖子,取出里面的东西;倘若在压强降下来之前打开盖子,后果不堪设想,会打伤人,可能会伤的很严重。知道了普通灭菌锅的用法,那么目前比较自动话的就更容易用了。

再如细菌的培养实验,在理论课中已经学习的细菌的生长以所需的条件、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等,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不同状态培养基,如,固体、液体、半固体,调ph值,消毒灭菌,倒平皿等,然后接种细菌。在这些操作中,不但让学生学会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也让学生掌握的无菌操作以及不同状态培养基中接种细菌的注意事项。

另外免疫学中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elisa实验,此技术在目前的临床和科研中都应用广泛,比如乙型肝炎五项的测定,其他的一些抗原抗体的检测等,都可以用此技术。虽然理论课中学习了其原理即抗原抗体在体内外可发生特异性结合,也说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但是还是要实际操作才能牢固掌握,在实验中,肯定有学生实验失败的,让他们根据理论课中的知识,自己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时间允许的话,让他们再做一次,可以加深印象,更能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比如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一抗原,抗体已经包被在固相支持物上,加进去待测样品反应后,再加标记的抗体反应,然后一定要反复洗涤,倘若没洗彻底,那么无论有无抗原,加显色剂后最终都会有显色反应,出现假阳性,即检测失败,所以此实验的关键步骤不但是抗原抗体的结合,洗涤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微免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验课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将实验成绩纳入学科总评成绩中。通过全方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科研工作打基础。

2时间的安排上。

在实验课的时间安排上更要注意: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复习巩固,是把理论课中讲到的理论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在本校,一般是一周一次课,那么实验课一般安排在相关的理论课下一次课,这样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记忆比较深刻,做实验的时候思路就会比较清晰,相隔太远,难免遗忘,实验课上再把基本理论在复习一遍,会占用宝贵的实验操作时间。所以,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重要。

如革兰染色实验,应安排在学习完细菌的形态结构之后。因在理论课中学习了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的区别与联系,且了解革兰染色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肯定很想知道到底怎么操作,所以通过让学生在实验课中亲自操作染色过程,加深印象,以便应用在临床的病原菌的检测中。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应安排在学习过细菌的生理、消毒灭菌之后,在理论课中学习了培养基的配置,及消毒灭菌的方法,操作起来就会心中有数;而elisa实验和血型鉴定实验,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之后,因这两个实验应用的原理都是理论课中的抗原抗体的结合。这样,通过实验课的亲自操作,让学生既能把学过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也掌握了熟练的实验技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就会游刃有余。

3教学方式的选取上。

实验教学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制作一些实际操作过程的图片或动画给学生看,更直观的让学生学习规范操作过程。老师也可以边讲边给学生示范操作要领,如想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试管要倾斜45度,一方面为了方便接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污染;又如想半固体中接种细菌验证细菌的动力,在倾斜45度的基础上,接种针一定要原路返回,以免影响结果观察。又如,在示范革兰染色的步骤时,一定要给学生讲到冲洗染料时要小心,水流要小、要缓,防止水流过大,冲击力过大,把细菌冲洗掉,导致实验失败等。

4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要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写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实事求是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另外,在实验课中,经常会观看示教片,也要求学生画出图形,这样一方面通过调节显微镜,熟悉一般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以及油镜的使用,并且更直观的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加深同学们对某些微生物及其特殊结构的印象。

5教师对实验报告的分析。

课后老师批改实验报告后,在新的实验课前,老师应该把上次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的书写中的问题归纳性的提出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尤其是要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并且强调一下正确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同学们知道,同样的实验步骤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原因就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细节没把握好,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让学生从本科就要树立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事实求实的实验作风。

总之,教师应该在精选实验内容,把握好实验课时间的编排,并把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进程,提高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六

1.1中医院校对电子商务发展重视不够。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电子商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医在这股春风下,发展自己的特色。比如中医药开始实现生产、质控、销售环节网络一体化,使得众多的中医药养殖户得到发展,同时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更有质量保证的药材;众多中医院开展网上问诊,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医等,这样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始大量在中药行业发展模型。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中医的特色:传承性、长久性等使中医发展相对封闭。中国的中医闻名于世,很多疑难杂症都有可能被中医治疗,但是在中医院校中,并没有开设相对应的电子商务专业,或者没有在电子商务发展相对应的专业中开设相对应的课程。

1.2中医院校对培养学生电子商务意识不够。

在近几十年,中医没有良好的发展,也没有改革创新,导致中医没有西医发展的迅速。尤其是在我们的中医院校,学生只是一味学习中医学方面的课程,借助外面的发展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河南中医学院意识到该问题,开始在本校的中医专业培养学生的多维思想。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如何紧跟社会发展,在教学中结合中医院校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电子商务思想,让学生结合新的知识引导中医药的发展,是中医院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2、中医学院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2.1改革教学理念。

建立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在后期的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四个环节,让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在学生入校初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讲座,让学生对大学五年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知道想学好一个专业,系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工作需要从粗到细,首先“粗”介绍这个专业,从全局的角度,告诉学生整个课程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什么样的课程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什么是前导课程,什么是后续课程,前导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知识结构上的什么帮助,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把握。然后细到每个课程,通过对每个课程的简单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电子商务的课程介绍就需要在该过程中渗透进去,虽然电子商务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通过什么方式,采取何种途径,内部的运行机制是怎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也不能运用到学习和工中医院校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设计文/王林景李晓康作中去。而本环节就是通过前期的“粗”说,到后期的“细”讲,让学生知道这门课是以后工作中能够用得到的知识;在教学初期,告诉学生该专业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及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期,既要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也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向学生讲解电子商务对本专业的辅助作用。本环节中,设计电子商务众多的发展以及模式,需要学院引进成套的实验软件,比如德意通电子商务实验室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或者让学生“走出去”,众多的中医学院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而医院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比较好,通过与医院的良好合作,让学生走进医院,去看看医院的变化,看看电子商务是怎么影响他们工作的。而如果这些实现不了,那就需要老师多找素材,多向学生展示;在教学后期,需要老师“走出去”,在寒暑假,走进企业,走进医院,去一些大的综合性院校看一看,跟毕业的学生多交流,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在教学初期及中期,因为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提供保证,一般都能做得到。但是作为整个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并且是一个相对来说长期的环节,就需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知识架构,对电子商务在中医方面的发展有良好的掌握,并有自己的见解,才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知识架构中的一道有力的砖墙。在这四个环节中,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学生入校初期和教学后期。前者是因为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学院、教学办、学科、学生办等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对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学习电子商务,如果没有前期的引导,容易使学生对该门课程大意。而后者实施起来困难的原因是,我们未建立教学反馈机制。老师应该能够“走出去”,到企业、医院中去。学生能够“走回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知道他们的想法。

2.2改革教学内容。

“因班制宜”教学方法,中医院校有众多的学科,根据不同的学科,让教师有侧重点的讲解电子商务在该专业中的使用。比如:针灸推拿学专业,作为中医的特色专业,在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时,除了说明针灸推拿文化需要借助电子商务进行推广,同时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针灸推拿技能,需要计算机智能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网上针灸推拿的案例,以及让学生实地参观网上诊脉的实验室等;对于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该专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甚至需要学生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来辅助对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解,相对来说,该专业要求的电子商务知识比较多,讲的要专业、细致;而对于市场营销(医药贸易方向)专业,就需要大量的营销知识的讲解,加大对电子商务在医药贸易方面案例的讲解。对于中医学院的其他专业,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讲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医专业都需要开展,那些和电子商务联系不是非常大的,比如:中医诊断等,只是让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中感受到电子商务气息即可。

2.3改革教学设施。

提高基础设施的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对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的认识,而学校就需要向他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建造一个优异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不仅方便教职工以及学生的生活,而且在提高学生认识方面有显著地成效。在教学方面,本校着力开展电子商务课程的同时,也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建立中医远程问诊诊室,使得全校的师生都有机会去接触到电子商务给我们工作带来的便利;建立学生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自己后续的工作;购买各类电子商务软件,投入到教学一线上去,为了学生学习一点点知识,不惜花费更多的资源。

3.中医学院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教学内容设计上的总结。

在一个任何医院都在借助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学一线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电子商务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医来说,想要不没落,有一个长期繁荣的发展,更应该借助各种“东风”,而电子商务对中医的发展就是一股强有力的东风。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七

(6)采用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2.1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状态认真备课,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具有承前启后作用或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适时提问,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言;接着,教师对答案加以补充或纠正。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章节由教师事先布置,提出重难点,然后由学生上台讲授。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充分利用教学仿真软件和多媒体等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我们从专业的软件公司引进一套制药工程教学仿真软件,结合我们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习完一章内容后,使用多媒体播放仿真软件中的相关内容,形象生动地将工艺原理以及设备的结构特点动态展现出来,实现教学仿真软件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知识与形象感受的交叉互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2.3以综合实验为载体,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是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仅靠课堂理论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借助实践教学并且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实验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个小组按实验教师的.整体实验设计写出各小组的实验方案,获得教师同意后,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可分为课时内实验和课时外实验。在课时内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操作,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课时外实验由学生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由实验室助教跟踪实验过程,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2.4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努力做好工学交替。

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到生物制药相关企业去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除了有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进行指导外,专业教师也跟踪指导、现场授课。经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锻炼,能够真正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可以增加学生对行业和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2.5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笔试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内容调研与汇报、课后文献综述与专题报告、课堂问题讨论等内容,课程设计单独计算学分。通过完善考核体系,使得综合成绩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平时不来听课、期末搞突击却能得高分”的现象发生。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效果均反映在总评成绩中,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平时成绩平均达到95分,期末成绩平均达到90分。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达98%以上。

4结语。

通过加强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改革,克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的弊端,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制药生产技能的学习兴趣。本次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制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借鉴。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八

一、“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模糊。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对口生的基础课程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课程开设的学期、理论课课时数、实验课课时数等基本相同,没有专门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对口生医学基础课量身定制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课的基础性、服务性、应用性体现不充分,造成教学整体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低。因此,在基础医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定位,即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熟练的护理技能、良好的沟通水平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二)教学方法不当。“病原生物与免疫”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学生会觉得枯燥,不想学,由此导致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教,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学到的越少;如果教师讲得面面俱到,重点未突出,难点未讲透,学生就会感觉模糊不清,并且容易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因此,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脱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应该是统一的、互相依托和互相促进的,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二者往往是脱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先讲述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项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病原生物与免疫”理论课时数多,实验课时数偏少,导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衔接不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考核方式单一。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依旧采用试卷形式,且考试一般在学期末举行,学生考试的结束也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结束,对于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交流,教师从学生那里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质的飞跃,因此,要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日常教学,考核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并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章节课时分配的改革。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在疾病防治诊断中的应用的一门科学。它对疾病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免疫学能够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应该增加免疫学的课时数。80%的临床疾病都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病原生物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了解病原生物引起疾病的原因、机理机制、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再结合临床实际及护理专业特点,强化护理学生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增加了微生物的课时数。

(二)理论课结构比例的改革。

1.删除临床已经不用的内容。例如:“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材中依旧有检测临床疾病的旧方法,对这部分内容可予以删减。

2.减少临床上比较少用或者未涉及的知识点。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强调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例如:细胞因子这部分不需要讲得面面俱到,只需要讲授细胞因子的`基本作用即可。

3.重组各章节内容。免疫学是非常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对细菌、病毒、寄生虫没有一个基本概念上的认识,多数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我们将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细菌总论、病毒总论、寄生虫总论,在学生对抗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再讲免疫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抗体、补体等抽象的知识点。

(三)实验课结构比例的改革。“病原生物与免疫”这门实验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和无菌操作技术。实验课课时少,不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强化和无菌操作习惯的养成,因此,应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我们将微生物学的实验由两个学时增加到六个学时,让学生观察房间角落、自己手上的细菌等,使学生认识到细菌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必要,对于不同的教学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仅能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如病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或基础知识技能竞赛等,提高护理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即卷面成绩60%+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20%+实验考勤和实验报告20%=100%,其中,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实验技术的重要手段,这种考核手段更能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也改变了一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附属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本次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对课程章节进行了前后顺序的调整,增加了重要知识点和实验课的比重,减少甚至去掉了不重要的知识点,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展现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日常教学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考核从学期初跟踪到学期末,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九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睡眠时间和时限。

1.1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2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应该急避开,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就寝即灭灯,则目不外眩,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处于优势,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亦为阳热之源,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4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渐非臆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1.

[2]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4]明道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478。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十

主证:经常出现胃里如同火灼一样的烧灼感,口干唇红,五心烦热,手足心热,知饥不食,或嘈杂似饥,舌质红,苔干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酸甘敛阴。

方剂:芍药甘草汤加味。

2、脾胃湿热。

主证:在脘中同样有火灼一样的烧心感觉,而且胃脘痞闷不舒,口干起黏,或吞酸嗳腐,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

方剂:越鞠左金丸化裁。

3、热物所伤。

主证:有明显的饮食灼伤史,自觉吃过某种热物质后即觉食管及胃脘部有烧灼样烫热感,因而惧怕饮食,特别是热的食品,服后加重,苔或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能够清咽利膈,对于清热解毒也有一定的作用。

方剂:银花甘草汤加味。

治疗烧心的食疗方。

1、赤小豆薏米粥。

将红小豆和薏米加清水,用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ml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荆下的100ml汁液。将2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主治胃中灼热烧心感轻度者。

2、金针菜冬瓜汤。

要选用干金针菜20g.切段,用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g冬瓜一起放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梢。点几滴香油。

主治轻度胃中灼热烧心感。

3、素炒苦瓜。

选用新鲜苦瓜200g,切丝备好。先用开水浸泡片以去苦味。再人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芡浇汁。

主治胃热胃中火灼感、心中烦热者。主治轻度胃中灼热烧心感。

除了可以食疗以外,对于烧心的现象,我们日常生活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饮食应定时适量。

不宜吃得过饱和常吃零食。吃得过饱使得胃内压力过高,常吃零食则使胃液不停地产生,均易导致胃液反流。吃饭时应细嚼。减少食物对食管粘膜的刺激,保护食管粘膜。

2、少喝碳酸类饮料。

打开瓶盖就冒气泡的饮料进入胃内照样会生泡,使胃内压力迅速升高和气体增多,常致隔气和胃液反流,因此,应少喝起泡饮料。

3、少食油炸类等难以消化的食品。

难以消化的食物易在胃内长时间滞留,刺激胃液分泌增加,使胃内压力处于较高的水平,易致胃液反流,应少食这类食品,如油炸类、脂肪类、高纤维类食物。

4、睡前不进食。

睡前吃东西会刺激胃分泌胃液。,而睡觉后胃液易于反流。常致烧心。故睡前半小时不应进食,尤其不宜饱餐。

5、少吃甜食。

吃甜食过多。易刺激胃液大景分泌,常致烧心,应少吃为宜。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2015年,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个中国名字:“屠呦呦”,中国医学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医学已成为医学主导,传统的中医文化也逐渐的被国人所淡忘。而2015年诺贝尔科学奖项的颁发,是世界人民对屠呦呦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医学的肯定。作为国人的我们,保持中医特色,方能弘扬中医优势!

[关键词]历史悠久;艾灸;拔罐;针刺。

中医其意义远大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火药四大发明。古有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历代医药学家文明古今,他们对医学的研究与贡献奠定了中国医学坚实的基础。中医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论中医之优、之精,可谓数不胜数......

1、中医是中华千年文化的主要载体。

我们古籍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医籍。中医学时中国哲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田文轩、地理学、农学等学科之集大成者,是东方科学的代表。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2、中医是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医学。

曾有不少“学术人士”指出:中医是经验医学,不如西医科学。然后,经过多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是理论医学,而且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中医理论可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她运用阴阳五行的准确含义,能够完整的解释中医的各科学说;能够通过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道明中医药学的原则。

3、拥有悠久的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基本的中医理论,已经采用“四诊”;西汉时期,开始运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东汉时期出现了著名医药学家张仲景,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壳手术和麻醉闻名天下,还创立了“五禽戏”;唐朝以后,中医学理论和医学著作更是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和西亚等过;两宋时期,设立翰林医学院,同一了针灸学,出版了《图经》;元代以后,中医开始没落,清末以后,由于西方列强侵略,大量西医学说涌入,中医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许多青年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人们开始使用西医体系,中国学陷入存废两难的尴尬境地。

4、治疗方法多样化。

4.1针刺法。

针刺法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找准与治疗部位相对应的穴位,然后将毫针刺入皮肉,慢慢调节捻动,针刺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主要治疗青春痘及肥胖等,运用广泛。

4.2艾灸。

艾灸是在人体某种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种温热刺激食物治疗方法,是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演这个、瘢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洗手。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利于产物的排泄。如今艾灸在临床医学上应用广泛,如:艾灸治疗妇科疾病;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于强直性脊髓炎的辅助治疗等。

4.3拔罐法。

拔罐法有叫“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运用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是之吸着于皮肤,排出体内郁血的疗法。古代医学家长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此法来吸血排脓,后又扩大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先也常用于养身、驱寒、减肥。

[总结]中医学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代自燃特征和历史发展的文化产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精神和文化精华,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持中医特色,弘扬中医文化。

[参考文献]。

[1]贾谦,中医的优势;

[2]周晓彤,针灸入门感言。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十二

我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成果,其中蕴含大量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想,如“五行学说”中,“五味”对“五谷”膳食结构起决定性作用,成为人们的择食关键。“医食同源”巧妙地将饮食与用药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填饱肚子又可以防治疾病,堪称中国一绝。中医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就像一个挖不完的金库,值得我们深究。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所体现的中医哲学思想。

1.1阴阳学说。

其中《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可见调理阴阳是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医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的生理病理机能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种属性,阴是指具有滋养,濡润、抑制、凝聚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阳是指具有温煦、兴奋、推动、气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1]在中医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形成了因人、因时、因地择食的饮食观。

1.1.1因人择食。

阴阳学说将人的体质分为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三种类型;将食物划分为温热、寒凉和平性三种类型。“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灵枢·经水》)告诉我们:饮食因先辨其体质再决定吃什么食物调理。偏阳者应少食温热性食物,而宜食寒凉和平性食物,否则将会导致阳亢及伤阴;偏阴者应少食寒凉食物,而食平性和温热性食物,否则就会导致阴盛阳衰。阳虚者宜多食温补之品;阴虚者宜多食甘润生津的食物。

1.1.2因时择食。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体现了阴阳学说中“因时制宜”的观点。日出、春夏属阳,日落、秋冬属阴,人体饮食需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所以春夏、早上宜食温热食物,如生姜;秋冬、下午宜食寒凉、滋润食物,如萝卜。

1.1.3因地择食。

自然环境的不同使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呈现出复杂的'地域差异,阴阳学说中“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我国南方属阳,北方属阴,南北的气候差异决定了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各地人们的口味也因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湖南一带湿气重,因而喜食辣;北方气候干燥,容易出汗,喜食润燥食物。由此说明,饮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1.2五行学说。

在中医五行学说把自然界的事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不同级别的系统结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自然就被纳入到这一结构模式中,如把食物分为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谷(麦、菽、稷、麻、黍),五畜(羊、鸡、牛、犬、彘),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五果(枣、李、杏、栗、桃)等。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的属性在五味中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在人体五脏中是肝、心、脾、肺、肾;在季节中则是春、夏、长夏、秋、冬。各五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来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柩·五味》)同样,五脏与五季之间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春季属木属肝,夏季属火属心,秋季属金属肺,冬季属水属肾。由五脏与五味,五脏与五季的关系可以得出五季与五味也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关系对饮食的宜食、宜忌有很大的影响,饮食只有在不违背阴阳五行生克规律的前提下,才能维持着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1.3病因学说。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饮食病因”在中医思想里面占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失宜直接影响脾胃消化、运输功能,导致营养失衡,引起其他疾病。

很多疾病都是由饮食不卫生造成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意在告诉人们不宜食变质、腐败、不洁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灵枢·小针解》:“饮食不节,而疾生于肠胃”,饮食不节包括“食量无节”和“饮食无时”。饮食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身体健康,过少使人饥饿,水谷精微不足而营养不良;过多则使饮食积滞于胃肠,引起消化不良。饮食无时是指没有按时规律的饮食,饮食应按四季,早中晚规律进食。

饮食偏嗜即为嗜食偏寒、偏热、偏酸、偏苦、偏甘、偏辛或偏咸之物,以及嗜酒等。长期饮食偏嗜会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

2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饮食养生。

2.1未病先防:调理脾胃。

未病先防是通过饮食养生来维持机体平衡,而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清·徐文弼《寿世传真》),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有容纳和助消化的功能,即“主受纳腐熟水谷”,食物中的精微物质都由脾胃吸收,化生气血x液输至全身,营养脏腑经络及维持其活动。脾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脾胃功能一旦受损,人体脏腑机能将会随之受损。因此,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传统中医饮食养生观强调必须以脾胃为本,[2]重视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并认为:“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中医认为养脾胃的关键在于饮食,五味偏嗜、过硬、过烫、过多或不规律饮食均会影响脾胃健康。因此,饮食只有以温、软、素、淡、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不偏嗜,寒温适宜,阴阳五味调和,方能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

2.2调理阴阳寒温适宜。

饮食养生应以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为依据来调理人体阴阳,使人体维持和恢复阴阳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调理阴阳包括补益阴阳之偏衰和祛除偏盛之邪气,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3]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按照阴阳学说划分属性:如食物、人类、四季、地势的阴阳属性。因此饮食宜三因制宜、寒温适宜。《饮膳正要》:“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正是体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调理阴阳的目的。总之,调理阴阳、寒温适宜是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重要饮食养生方法。

2.3谨和五味。

食物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属性在人体五脏中分别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五脏之间相互资生又制约着,因此,五味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调和,脏腑得益,人体自然健康;五味偏嗜或不遵宜忌,将导致脏腑阴阳失衡,脏气功能紊乱,进而生成疾病。例如:过食酸,会使肝气偏盛,从而伤害脾脏,使脾气衰竭;过食咸,则使骨质受到损伤,引起心气抑郁或者肌肉萎缩;过食甜,可引起心烦胸闷,面色发黑,或使肾气失衡;过食苦,可使脾气受损而不濡润,胃气损伤而胀满;过食辛,会使筋脉损伤而松弛无力,精神消沉。因此,饮食应“谨和五味”,而不宜偏嗜五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饮食在中医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进食方法,坚持“审因施食”,“三因制宜”,“辩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遵循“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健脾调胃,去除诱因,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养生观;使机体维持动态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传统饮食方法是最科学的饮食方法。

参考文献:

[1][3]张登本,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22)。

[2]周俭、白克江,《脾胃论》养生特点及其贡献[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二期(77)。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十三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该按照传统语文教学作为根本,同时依靠现代的教育理念作为引导,在教学中,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虽然这一个想法大家都是认可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多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创新,才能逐步实现。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核心主要是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提高,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多数都是教师在课上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现代的教学改革要求必须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这样学生可以观看到苏州园林的真实美景,也可以通过课文阅读,更加对这篇课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然后再听语文老师的讲解,对于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将会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收到非常好地效果,真正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创新。

2.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安排应该合理。

对于多媒体教学,其特点为信息含量比较大,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要求,即把繁化为简单;把难化为容易;把静化为动,换句话说,我们要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很难把握、理解的知识真正显示在学生的面前。以前在网络上了解到一些语文教师经常制作自己的课件,而我也经常利用课件来上课,但是整体来说,课件的好坏,往往不是教学内容多、全面、以及计算机技术难度高的,相反,一些设计单一、优美、量少、精确的课件,往往用于教学,这才是实用性的课件。在现实的教学中,对于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上常常倾向把单一的问题变得很复杂,而遇到复杂的问题,往往花费心思去思考,为了能把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可是,在课后,学生得到的收获不多,黑白颠倒。而有些老师,经常把以前的教学模式,即按照逐句、分段的方式去分析课文,而这种方式也引用到多媒体的课件的设计上,这样就不能把多媒体的优越性真正显示在教学中。所以,对于语文老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明白,对于一个教学的过程,往往需要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把课文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联系归类,即课文的结构需要分析、以及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需要很好的理解。

2.2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取长补短。

除了以上分析外,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不能彻底放弃以前的教学方式,对于两者来说,应是相互辅助、相互继承、取长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内容,没有必要应用课件,比如,分析教学的目标、生字词、以及一些解释,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可以在熟悉课文文本的基础上解决;而一些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往往需要简明、一目了然,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记录。所以,对于大容量的文字、资料等,尽量不要展示在屏幕上,在教师讲课时,往往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走马观花,来不及做笔记。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解,使得学生印象深刻。

3.运用语文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地要求。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的教育也带来了更多地便利。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无条件的进行偷懒了,只要做好一个课件,就能够完成教学要求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是给我们提供了教学上的很多方便,但是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1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于艺术的修养。

对于语文的专业学习,只是保持原状是不行的,必须要进一步的学习,加强专业知识。才能应对现代社会发展。我们以上一节音乐作文课作为例子来阐述。当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继而进行作文的写作。老师可以利用优美的歌曲让学生欣赏之后,启发学生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的联想进行写作。

3.2教师应加强审美教育意识。

对于语文与审美的教育,在其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而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具有较高的审美,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对这方面我们需要给予加强。比如,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一些制作人对背景的设置往往不是很在意,而有些课件,有时会走向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在设计《爱莲说》时,作者把一幅荷花图直接搬到屏幕上当作一个背景,而这个背景的设置,使得上面的文字辨识不清。对于这个现象仅仅是不多的几个,但这也说明了一点,语文教师的审美意识不高,换句话说,若从另一个方面分析,教师在好背景的设置下,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综上所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课堂的高效,这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初中语文教学的突破,就要本着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果的方向迈进,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多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同时也要完善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会遇到事情乐观向上,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进行创新的这样一个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在课堂中都是充满激情的,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得到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得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医免疫学论文篇十四

一以中医思维认识新生的血管及血管的新生。

1.从经络系统,认识新生的血管。

祖国医学的古代典籍中没有“血管”一词的明确的记载,然而有内经中有“血脉”一词。

《离合真邪论》中以“地有经水”类比“人有经脉”,以“温,寒,热,风”四种自然天气下的经水的状态类比邪气客于脉中,出现的“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等的病理现象。

又有“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之说。

表明血脉与经络关系密切。

1.1经络系统与血管形态和功能。

《灵枢血络论》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对于血脉的描述与血管的解剖极为吻合。

《灵枢经脉篇》:“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明确指出经脉与络脉在走行上的区别。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其描述与现代血管的形态特征高度相似。

《灵枢诀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又有《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表明血管的部分功能应隶属于经络系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指出“经主气,络主血。”明确了经脉与络脉功能上的区别,表明络脉系统与血管功能具有同一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285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