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论文(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0:23:09
古诗小论文(优秀18篇)
时间:2023-11-08 00:23:09     小编:笔舞

知识是我们前行的阶梯,它让我们不断突破自我。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在网上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

古诗小论文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词)。

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抒情、意蕴深远而著称于世。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拓宽视野、提高修养,还可以深刻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的共鸣。在我对古诗的赏析中,我尤其被李白的诗歌所吸引,他的作品中融入了饱满的情感和壮丽的意境,使我深深地感动和震撼。

第二段:体会李白诗意境(300词)。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融入了豪迈、奔放的情感,他用独特的艺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比如李白的《登九天山》一诗中,他以恢弘的笔墨描绘了雄伟壮丽的山势,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他的《望天门山》一诗中,通过夸张的形式和奔放的意境表达了对天门山的景色的赞美之情。李白的诗歌是奔放而不失内涵的,它可以使人感受到自由热情的力量。

第三段:感受李白的情感世界(300词)。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传递着对人生、世界的深切思考和情绪的流露。例如《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心境相结合,表达了对洛城的深情厚意。在《静夜思》中,李白用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李白的诗歌无论是从意境还是情感上,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第四段:感悟古诗对现代生活的启示(200词)。

古诗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在现代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赏析古诗,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份平和与宽容。另外,古诗所形成的意境和形象也能够激发我们对美和艺术的热爱,并有助于我们用更加优雅和深刻的方式去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

第五段:总结(200词)。

通过对古诗的赏析,我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之美。李白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令我备受鼓舞。古诗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赏析古诗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赏析古诗,从中汲取智慧和美的源泉,让古诗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和永恒的追求。

古诗小论文篇二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古诗小论文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古诗小论文篇四

【引语】古诗词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走出传统古诗词教学注重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的误区出发,就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心境意境意象。

正文:

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人们往往对唐诗、宋词、元曲倍加赞赏。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并基本上要求背诵。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诗词的审美心境。

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审美的心境。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起落和客观物象的张弛。

如,在朗读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重读的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尤其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另外古典诗词都有严格的用韵规律,让学生把感情和气势融入到韵脚中,也能突出诗词的情境。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

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三、深入理解,体味诗词的意境美。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要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就要靠教师创设情境了。以下是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古诗小论文篇五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手段,这是教育实践者的共识。朱熹对诵读要求“字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对我们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积累了几点诵读教学的“模式”,在此提出就教于专家同仁,以期得到教正与提高。

1.“减负式”诵读。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给学生“减负”,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其中原因有许多,对所接触的课程、知识点不了解而产生的畏难心理便是其中之一。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古诗韵律的相关知识时,大可不必详尽不遗、太过严苛,只求浅显易懂、点到即止即可。

比如,古诗韵律中涉及“平仄”一词。在介绍“平仄”时,只将“平仄”的基本概念讲清楚即可,若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种古诗类型平起或仄起首句押韵或者不押韵的情况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得不偿失。所以,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对韵律知识只作一点介绍,不作任何练习测试要求,因为学生对古诗韵律的领会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来的,而是在古诗诵读中感悟而来的。从而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上,让学生在“减负”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2.“入境式”诵读。

一首古诗往往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古诗的情境当中,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时,应注意创造与古诗氛围相近的气氛。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造氛围、带动情绪的手段。在进行诵读教学时,笔者就常常引入音乐。在诵读中引入音乐,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配乐诵读,二是欣赏由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

配乐诵读往往是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配乐诵读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诵读水平和诗歌鉴赏能力,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基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那么高的古诗词素养,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进入古诗情境。

比如,在讲授《诗经·关雎》一篇时,笔者在讲解、诵读前先播放据此词改编的歌曲《关雎》,让学生对诗中营造的悠远意境和纠结情感有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和整体的把握。这样,学生由于受到歌曲情感的影响,在进行诵读时就会自觉地投入感情。

3.“融情式”诵读。

能让古诗流芳千古的往往是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都很注重诗歌情感的发掘。在诵读教学中,为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搭建平台是教师的职责。据笔者的经验,如果能巧妙地将学生的情感和诗歌情感联系起来,让学生以情入诗,诵读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往往自信满满,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笔者在进行诵读教学中,就很注意引导学生的这种情感。

以教学杜甫《望岳》为例。《望岳》全诗共八句,正面描写泰山之高之雄的就有五句,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领会泰山磅礴的气势。但当读到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我们会发现,作者并不是在单纯地赞美泰山,而是想征服泰山,看尽群山。作者越是渲染泰山之高雄,其登上高处的雄心壮志越是展露无遗。这时的杜甫正值青年时期,还未遇到人生的低谷,情绪积极向上,很容易和初中生热烈地憧憬着未来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精神的勉励。

所以,在进入诵读教学之前,笔者会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谈谈人生的理想,谈谈实现人生理想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是否做好了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笔者会告诉学生,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也有着同样的豪情壮志。在这种暗示下,学生在诵读时情绪激昂,感情充沛,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诵读教学的要求。

4.“点睛式”诵读。

抓重点即抓诗眼和秀句。“眼乃神光所聚”(刘熙载),诗眼在诗歌中起统领的作用,是诗歌的精髓所在。“秀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刘勰)秀句在诗歌当中夺人眼球,画龙点睛,抓住秀句其实也就是抓住了诗人的精神气质。在诵读教学中,要突出诗眼和秀句,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精华。

仍以《望岳》为例。诗歌的诗眼即为“望”,然而全诗四联没有出现一个“望”字,却又无处不在写所“望”即所望见的泰山之景之境。作者的视角由远及近,从朝至暮,思绪从观望泰山发展为欲登泰山。在诵读前,教师着眼于“望”字,为学生描述泰山之巍峨雄伟,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关注,帮助学生领会诗人望岳的心境。

秀句往往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写于曹操晚年时期,曹操一生始终怀抱壮志雄心,积极向上,“老骥伏枥”四句正是其内心的写照。进行诵读教学时强调这些秀句,能引导学生咀嚼诗歌意味,帮助学生由句入篇,感受诗人乐观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上是我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采取的几种“模式”。其实不管采用哪些“模式”,无非是要达到朱熹提出的“不忘”的要求,让学生由诵读达成“不忘”,由“不忘”达成升华。

古诗小论文篇六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效益,而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然而,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体验,对于人们的情感沟通和审美追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古诗赏析,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感表达,更能够拓宽个人的艺术修养和人文认知。因此,对古诗的赏析成为了一种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起一种审美的内心世界。

古诗是文学的瑰宝,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寥寥几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古代诗人用朴素的句式,通过巧妙的形象描绘和对自然的感悟,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简单的词句描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边疆战事的关切。古诗中的精彩之处在于通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思考,让人产生共鸣和思索。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情感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古诗赏析可以成为一个人心灵的绿洲,滋养个人的情感和情绪。在赏析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诗人的情感对话,将自己的情感触动与之对比。例如,读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就仿佛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失去爱人的痛苦和伤感,这种情感的共鸣能够让人在寂寞和孤独中找到安慰和力量。因此,古诗赏析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净化和滋养。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通过赏析古诗可以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例如,读到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战,深入了解当时的战争环境和历史背景。通过赏析这样的古文作品,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更能够领悟到当时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对于我们自身的心理塑造和人文价值观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结语。

古诗赏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通过欣赏和赏析古诗,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思想和情感共振。它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情感滋养和审美修养,更能够丰富人们的人文思维和传统文化认知。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古诗赏析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与古人的对话,将古代艺术的魅力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深邃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的赏析之美,让它在我们的内心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古诗小论文篇七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渔歌子》唐朝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小论文篇八

年代:唐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2.《滁州西涧》。

年代:唐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5.《赤壁》。

年代:唐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年代:唐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年代:唐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年代:唐作者: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後千载名。

9.《逢入京使》。

年代:唐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天净沙秋思》。

年代:元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小论文篇九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赏析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态度。近期,我读了很多古诗,不禁对其中的美妙感慨万分,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古诗的美妙之处。

古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经久不衰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古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以外物来抒发内心的感受。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以登高望远之景,表达了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意境。而李白的《静夜思》则利用静夜和思念的象征,唤起读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古诗的娓娓动听,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第二段:古诗篇章的千姿百态。

古诗种类繁多,每一篇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从形式上看,古诗有五言、七言等不同的韵律。五言绝句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短小精炼的词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七言绝句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细腻的描述和雄浑的气势表达了离别之情。从主题上看,有悲愤世事的杜甫、辛未、有思乡之情的杨万里、贾岛,还有婉约诗人李清照,他们各自以自己的风格写下了令人陶醉的篇章。乔峰的《黄河颂》表达了对黄河壮丽景色的赞美,白居易的《琵琶行》则表达了对女子命运的深渊而复杂的展望。不同的古诗篇章揭示了作者的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

第三段:古诗的哲理所在。

古诗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哲理与人生密切相关,引发了我的深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多情却被无情恼,美人如花隔云端”,以婉约的语言表达了人生中遭遇的无奈和烦恼。白居易的《长恨歌》则展示了人生的短暂,对于生命的虚无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愁绪。古诗往往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让人在深思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第四段:古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古诗是文化的传承,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诗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思考,都可以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古诗中善于用意象的表达方式,使得现实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样。同时,古诗以其高尚的情操和追求,成为现代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来源。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情怀和表达方式,加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五段:对古诗赏析的修养与技巧。

赏析古诗不仅需要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需要一定的修养与技巧。首先,我们需要对古代文学史及其特点有所了解,这样对于古诗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其次,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赏析古诗。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古诗,多角度地解读古诗中的意境和思想,从而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增加自己的古诗修养。

总结:通过赏析古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美妙之处,了解到了不同古诗篇章的千姿百态,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同时也学会了对现代生活的思考。通过不断学习和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诗,感受到其中的美和哲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古诗小论文篇十

说实话,对于上古诗这类课文,确实心中没底,毕竟他距离我们太遥远,且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即使自己理解了,也不知该如何传达给学生。但是没办法,作为教师,只有去适应教材,而不能让教材适应我们,我也只好赶鸭子上架。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没想到他们一下就说出来了,让我欣喜不已。对于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古诗小论文篇十一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领会朗读诗歌的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2.通过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激情。

3.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经典诗歌的魅力,感受它对人们精神的陶冶。

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导入,然后让学生谈下听后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这些正体现了诗歌的魅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激荡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海洋,去感受诗的美、诗的情、诗的意。下面我们就进行以“古诗词诵读”为主题的专题读书会。

(二)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诵读古诗》,从中选出你喜欢的诗歌先在小组内进行试读,然后再推举出代表为大家展示一下。1、配乐,学生朗诵古诗。教师进行点评。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在屏幕上出示一首古诗,由师生共同完成诗歌的朗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这首诗的停顿、节奏、语调、语气,(声断气不断),重音等方面进行朗读指导。

师范读演示。

学生再独诵,齐诵。

教师:同学们的形式非常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畅谈一下我们读书的收获,有请读书笔记小组。

(三)畅谈读书收获(学生在古筝乐的伴奏下,畅谈读书学习的收获,诵读自己喜欢的古诗。)。

学生代表去畅谈读书收获(带着自己的学生笔记)。

(四)手抄报小组:

(师)过渡:同学们做的古诗词小报,设计美观,内容新颖,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使我们受益匪浅。有的同学甚至别处心裁为古诗配了画,有请“诗配画”。

(五)“诗配画”:

学生展示,着重在边读边说上,是根据怎样的意境画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名家――齐白石为古诗“蛙声十里出山泉”配的画和朱中为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配的画,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领略名家的诗配画为何高超,重在领会那种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了解诗句的内涵的方法,从而明白古诗能把人不自觉的带入到它的优美意境中,让你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师)过渡: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再加上同学们细致的解说,把我们带入到了古诗所营造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了你们对于古诗的独到见解,发挥了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上这些小组都是善于积累,而下面这个小组却是善于创新,有请“古诗新译”。

(六)“古诗新译”:

学生展示。

学生解说自己是站在何种角度立意改写古诗的.,是怎样着重体现“新”的。

(师)过渡:我都情不自禁的为你们鼓起掌来。你们编的小诗琅琅上口,诠释着你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你们已经成为小诗人了,祝贺你们!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代表着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下面有请“唱诗小组”为我们重新演绎这动听的旋律。(七)“唱诗小组”:

学生表演。

男生演唱《水调歌头》。

女生演绎《虞美人》。

学生在演唱时,下面的学生可以一块跟着唱,调动起现场的气氛。

(师)过渡:歌声真美妙,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我已经陶醉其中了。一首首优美的古诗总是穿越历史为我们上演着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故事,请欣赏“七步诗”。

(八)表演小组:。

学生表演。

二胡现场伴奏,一个学生解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然后演员表演这个故事,表演结束后由两名学生上台接着演唱《七步诗》这首歌。在歌声中进一步体会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启迪。

(师)过渡:同学们表演的真好,能够借助古诗发生的历史背景把它演绎的惟妙惟肖,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禁在赞叹曹植才华的同时也领悟到了至亲骨肉间的真情。

五、总结读书成果,激发读书兴趣。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读书收获)(音乐伴奏)六、结束语。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古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中国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诗海遨游只是红杏一支,要想领略满园春色,就应该积极积累,勤学苦练,相信同学们在古文化的熏陶下,“江山代有才人出”会是你们明天的辉煌。让我们在赵翼的《论诗》中结束本课。请同学们一块来读下赵翼的《论诗》。

论诗。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筝配乐伴随期间)。

七、作业。

1.选取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搜集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给同学,家长。

2.尝试改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古诗小论文篇十二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泊秦淮》。

年代:唐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年代:宋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园田居其三》。

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渡荆门送别》。

年代:唐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年代:唐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观刈麦》。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古诗小论文篇十三

在我国文化的长河中,古诗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还是学者探究古代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依据。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灵魂的流露,阅读古诗不仅可以带我们感受前人的情感奇思妙想,还可以启迪我们自己内心的体悟和认识,今天我将分享一下我对古诗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古诗语言的艺术。

古诗的语言艺术是我最受感染的,古人几乎没有学习巨大词汇库的能力,但他们丰富的感情和聪明的头脑,让他们创作出的诗歌,含义深刻,意境优美。尤其是他们最善于借景抒情,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大雪满弓刀。”严寒的天气,凄厉的声音,猿的叫声和弓刀的萧声,配合在一起,内在的含义更是深远。对我来说,探索诗歌语言的奥秘是一件乐趣无穷的事情,因为每一首诗歌里都藏着一种特殊的韵味,不管是暗示还是隐喻,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第二段:古人的修身养性和社会意识。

阅读古诗,我也发现了古人深厚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思想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唐朝的白居易在诗中不断反映出抑制自我欲望,利他主义的理念,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篇诗歌描绘了杂草看似脆弱而快速生长的过程,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渐萎之间作了巧妙的转换。他希望人们“虚怀若谷”,崇尚环保和自然律,这一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有着同样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古诗道出的真理。

古诗还经常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表述方式,表达出大道至简的精神,这种真理深刻却朴素易懂,可以使人们感性而理性的思考人生。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话现代人也常常用到,几乎成为洋洋洒洒的人生哲理,意思是要在人生的得意时尽情享受,珍惜当下的美好。这就是古诗最厉害的地方,它们从生活实际出发,诠释了最根本的道理。

第四段:古诗唤起的情感共鸣。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古诗,每隔一段时间再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尽管古诗涉及了复杂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但最终穿透人们的心扉并打动人们的情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首诗歌都蕴含着诗人深情告白的情感,这种情感通常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起了我心中的思绪,在心灵深处卷起了一阵阵情感的波澜。

第五段:古诗给我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繁华的世界里,诗和追求精神世界的人们交融在一起,更具备了时代价值。我相信,每一个热爱古诗的人,都会拥有一份更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理解,以此更好地认识自己、爱别人,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加油。

总之,我对古诗的感悟很深,它们是一座一座古代文化遗址,经历岁月沧桑,历经风雨洗礼,却能给现代的我们带来价值引领,启示着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以及一些我们应该追寻的人生目标。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发扬古代文化的精华,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古诗小论文篇十四

古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深刻阐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对于我来说,我不仅仅能够掌握诗歌的本身,更能够领悟其中的内隐之意,进而获得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启示与帮助。

第二段:感悟。

通过学习古诗,我深刻体会到,古人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凝聚着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优秀道德观念的瑰宝,包括了对情爱、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古人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可以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启示与帮助。例如《登高》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出人生离合无常,也暗示着我们应该看到人生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生活。

第三段:诗歌语言。

古诗的语言非常优美,经过学习后,我越发欣赏古代诗词的语言之美。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通过简练气韵的语言,形象深刻地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之美,我也更加地重视语言艺术,注重自己的文学修养。

第四段:文化传承。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包涵了我们国家历史、文化以及人民的情感。而通过学习古诗,我们能够带着这些文化进行传承。例如《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诗随处可见,即使是如今的人们,也依旧深受其影响,这便是传承的力量。

第五段:结论。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意义不仅仅在于熟悉古代文化,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精神和思想层面。古诗通过精湛的艺术表达,传递给我们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增强我们未来的文化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尔后传承,让古诗的精髓在现代传承下去,照亮人类永恒的真善美之路。

古诗小论文篇十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不断演进,古代诗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深邃的思想和文学价值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在接触和学习古代诗歌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瑰宝和灵感的源泉,同时也启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下面就谈一下我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

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我常常被其中的深刻思想所震撼。有时一句简单的诗句,却能让我感悟到很多。例如《登高》中的“千载谁堪伯仲间,万里零丁谁与为?”,这是一个深情的抒发和反思,它让我想到了人际关系,如果没有亲密的朋友,一个人在异乡生活是何等孤单。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人对国家建设的关切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也会想起古人的智慧和鼓励,因此,古代诗歌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更深刻地启迪了我们的心灵。

第二段。

在读古诗的过程中,我也深入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学造诣。古诗使用的是非常精准的语言,它能够简洁、准确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代的文学风格都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依然是敏感的心灵的选择,能够在不同的时期令人感动。许多古诗歌,包括《登高》、《静夜思》等,依然流传至今,被人们称颂和传唱,它们的经典性和永恒性也给我们的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借鉴和启示。

第三段。

古诗歌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古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在古代,诗歌是经常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它不仅仅用语言来描绘,更用音乐、舞蹈、书法等各种艺术手法来丰富形式,从而创造了具有华丽艺术效果的诗歌艺术。同时,古诗歌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和生活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

第四段。

古诗歌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许多现代的文学作品,依然受到古代诗歌的启发和影响,不仅在意境、语言、结构上有所借鉴,而且在文学价值和传承上也继承着古代诗歌的优秀文化遗产。因此,在学习和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能够汲取古代文化的智慧与精华,还能够为现代文学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新的参考和可能性。

第五段。

总之,从古诗歌中,我不仅仅看到了古人的文化和艺术的杰作,更从中获得了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和领悟,并从中汲取了启示和智慧。因此,古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今天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传统文化最为难以割舍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去传承、去弘扬古代诗歌,同时,也能够在欣赏和传承中想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从而使自己更加具有深入并富有思想性的文化素养。

古诗小论文篇十六

自学校开展朗诵读经典古诗活动以来,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学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诵读经典古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中也得到了自我教育,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每当上课铃一响,热闹的课间活动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就响起了整齐诵读声,你看,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还越读越起劲呢,他们完全融入诗的意境当中,个个摇头晃脑的朗读着,好像诗人在吟诵着他写的诗。

每当我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几句诗时,心中就浮现出农民伯伯们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情景,深深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同时懂得了应该好好珍惜每一粒粮食。

当我读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几句诗时,我眼前浮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从小就应该勤奋学习,如果错过了儿时的光阴就再也无法回头了。从此我也改变了的学习态度,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我的成绩进步特别大。

诵诗不仅培养了我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让我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懂得了从小应该勤奋学习,懂得了……总之,诵诗让我受益匪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小论文篇十七

教学目的:

1、会认“夹、断、渡、撑”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会认“夹、断、渡、撑”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生自由发言。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游湖》。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从春雨的角度写春,有情有景,生机盎然,俏皮的问候点出了小燕子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有桃花映水的姿态跃然纸上,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轻轻贴着睡面开放。原来春天早已在湖边,从柳阴里撑出一只小舟来。绝处逢生,令人欢呼雀跃,小舟撑来,全诗随之飞动,勾画出一个情趣盎然的春游图。)。

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9、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10、指名学生背诵。

11、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12、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5、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6、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板书设计:春游湖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古诗小论文篇十八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诵读内容为三部分:

1、古诗十二首。

2、名人名言十句。

3、带“龙”的成语9个;含有“想”意思的成语6个;表示杰出、不一般的成语5个;描写态度和蔼的成语5个;成语接龙一组。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经典诵读课及一、三、五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五、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稻草人》,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4、《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版。

二、选读书目。(根据各自爱好有选择性的阅读。)。

1、杨红樱系列。

2、《中华美德故事》。

3、《雷锋的故事》。

4、《岳飞传》。

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6、《中国节日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632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