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制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南,它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具备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评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的重要工具,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并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教案的设计还要具备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之间有一个自然的衔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一
由迷茫到彻悟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三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四
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凯旋!”
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五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六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七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八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九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十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要求:准确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意思,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十一
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要求:
1、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2、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3、800字左右。
十二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总结:
对于寓言故事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时候往往用到提炼本质和道理升华两种方法。提炼本质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例如第十二则材料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禁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道理升华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国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例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画论画.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二
变换角度,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任何事物都具有很多不同的质,本身具有丰富的自身关联,或者对别的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关系,这就使变换角度、获得新的发现具有了可能性,从而开辟了立意的多种途径。采用变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要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如:
尽管是体裁不限,要是单纯地写成介绍“肩膀”的说明文,估计这个命题好下笔,但是却难得高分。“肩膀”大家都熟悉,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同时,“肩膀”的寓意又是相当狭窄的,这就要突破想象力了。小时候在父亲、母亲的肩膀上,那是每个人快乐的童年。如果变换一下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其实生活远不止这些,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受伤的时候,在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肩膀;一个肩膀,可以托起你人生的希望;一个肩膀,可以承载无数人的生命;还可以从反面写,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自己的拼搏,如果老是靠肩膀,那么如果有一天没有肩膀了,人生就倒掉了。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意”。
又如: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面对诗句,不同的考生会读出不同的理解。题目提示的几个切入角度,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天地,考生应该顺着这几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延伸、拓展,进行二度创造,谈出自己对人生、社会、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想。比如题目提示的“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的切入角度,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二度创造,寻找到新的主题:目前,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古典诗歌中描述的美好意境,在某种意义上,古典诗歌给我们矗起了一座纪念碑,但更是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殇碑,这是一种倒退,这是一种人文缺失,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三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四
示例:(云南玉溪卷《那一声吆喝》)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解题思路:用了欲扬先抑手法(明确手法),先写卖花老人朴素平常,后写她美好的心灵(结合文本具体阐释),这样更能突出卖花老人的“伟大”。(结合中心简述具体作用)。
4、对比。
参考答案:用滚滚红尘中欲浪拍天的现代生活与岳飞挑灯夜读形成对比(明确手法),表现我对纵情享乐的芸芸众生的反感和不满(结合文本具体阐释),突出岳飞精神人格的高贵(结合中心简述具体作用)。
5、设置悬念。
解题思路:设置悬念(明确手法),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急于了解母亲为什么最爱呆在窗前(具体作用分析)。
【答题方法】。
根据以上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步骤:
一、明确手法。
二、具体阐释该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
三、再进一步,结合人物、结构、情感、主题等,简述该手法的具体作用。
【读完就练】。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
(3)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4)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5)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6)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7)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8)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9)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10)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母亲低了头笑,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11)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12)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13)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14)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选自《扬子晚报》201月21)。
1、文中多次写母亲写母亲异于常人的矮小身材,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及答案:
1、运用了对比(衬托)(明确手法),既强调母亲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又突出了母爱的伟大。(结合文本内容和中心分析)。
2、文章第(12)节中“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与第(14)节中“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前后照应,发人深思。
3、本文详写儿子幼时对母亲的承诺和成年后决定兑现诺言但最终失败的情节,是为突出“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的中心。(结合中心内涵分析)。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滴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天,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文体和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嘉宾谈审题。
首先,梳理材料的叙述层次。这则材料包含四个层次:(1)在戈壁滩上有一种美丽而独特的四色依米花;(2)它的独特还在于它的根“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3)它花费五年时间在地下穿插根茎,一点一滴积蓄养分才开出鲜花;(4)花期不长,仅有两天。
其次,分析叙述层次,展开联想,确定立意。隐喻型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喻体,写作时应据此作合理的辐射性联想,才能避免文章立意狭窄。由材料中依米花的成长特点可联想到人的成长特点,分析可知材料第一层次对艰难环境中四色花的特点描述是为下文铺垫,材料的叙述重点在“并不止于此”之后,应该沿着“为什么在艰难的环境中还能开出美丽而独特的四色花”这一思路去挖掘。材料第二层次表明四色花专一深入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开放,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是取得成功的前提。第三层次表明四色花的绽放还源自坚持、积蓄,所以只有不懈地积累才能取得生命的辉煌,只有永不言弃才能实现自我突破。第四层次与前几层次构成对比关系,五年的积累带来的只是两天的美丽绽放,可见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精彩。
只要抓住以上任何一个角度进行写作,便能切中题意。当然,从材料整体出发,将这几种观点综合起来,则角度更全面,更易论述。如果审题时只抓住材料中的一两个词,不理清材料中各个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就会导致偏题,甚至离题。比如只抓住第一层次叙写逆境使人成功、苦难造就美丽,或者阐述生命的奇妙现象等,都不符合材料的内涵。
感动于生命的坚持。
温州中学夏依宁。
广阔的非洲戈壁滩,干旱荒凉。印象中,它应是漫天的黄沙和到处散布死亡讯息的昼夜不止的烈风,稀稀落落的植物耷拉着脑袋,了无生机。而依米小花却凭一条深入地下的根,顽强地生长着。为着短短两天的花期,它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蓄养分,并且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这着实让我感动,感动于它生命的坚持。
因为唯有坚持,才能凸显对恶劣环境的极限挑战;唯有坚持,才能焕发生命蓬勃的力量。虽然坚持的过程是那么艰难,但是顽强者并不畏惧艰难,而把艰难当做一个果实厚厚的外衣,一点一点地撕下它,最终品尝到那甜美的成功。正像依米小花,它最终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红、白、黄、蓝,它生命的多彩昭示着坚持的魅力。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绝美的珍珠;铁剑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于铸成锋利的宝剑。
胡杨树也好,依米小花也罢,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厚重,它因一种信念而坚持,并因顽强的坚持而厚重。
我想,每个人活着,心中都应有那么一份信念存在。它是一根支柱,撑起我们的脊梁,让我们面对风雨也绝不弯腰。也许生命的本身是苍白的,而信念却使生命的灵魂坚韧起来。那坚韧就像生命的弹簧,不论你怎么拉伸和挤压,生命的脊梁都不会变形,最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历史如沉沙折戟,自将磨洗。是坚持,让刘禹锡历经了“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苦后,终成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是坚持,让身陷“乌台诗案”的苏子瞻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坚持,让柳永全然不顾“衣带渐宽”而留下了千古绝唱。欧阳修年幼丧父笃学成材,匡衡家境贫寒凿壁偷光终成大学,曹雪芹举家食粥写下了不朽的《红楼梦》……无一不是执著的信念结出的硕果。
在这世间,我们也走过那么些年,过去曾面对艰难,现在正应对挑战,将来还要面向无数的未知,但我们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为内心的那一方净土而坚持。
如果说生命有什么值得我去感动的,我想就是体现生命韧劲的坚持。纵使满目荒漠,世事飘摇,我们也要像依米小花那般,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地追求。
文章选择了“坚持”这一角度,论述坚持之于生命的重要性,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章“提得出,展得开,收得拢”,由材料引出论点,围绕论点选择恰当的论据,既有对自然的感悟,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例足理透。作者有强烈而鲜明的紧扣材料的意识,文章首尾与文中都有对材料的点染和评价,体现了材料作文的行文特色。
文章在语言表述上长短句相间,整散句错落,排比和对偶手法运用自如,比喻的多方运用使说理更形象。但是,一些语句,如“历史如沉沙折戟,自将磨洗”,由于太过追求文字古奥,对古诗词的引用改编不当,显得十分艰涩。
主如夏花。
温州中学叶一倩。
溪水奔流,不舍昼夜,只为汇成浩渺江海;。
飞蛾扑火,不惧灼烧,只为追随一点光明;。
凤凰涅,浴火焚身,只为重获华丽新生。
生命以奔跑的姿态彰显着鲜活与蓬勃,用急促强劲的步点积累成最终的飞跃。
远古的日光透过历史的滚滚黄尘刺乱迷眼,我仿佛看见夸父在荒野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震碎山河。他那执著的眼神一如炎炎的烈日迸射出火热的光芒,他不懈的奔跑超越了时空的桎梏,闪耀着人类的自我觉醒,灌注了一个民族的博大厚重。
思绪渐行,黯黯汉服下太史公伏案行笔,眉宇紧锁着坚忍,字里行间透露着决心――“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生命不因难以承受之重而自殒,司马迁忍辱负重,为先父遗愿的完成而艰苦奋斗;韬光养晦,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永不言弃。他艰难奔跑,终于赶上了时代的浪尖,镌刻的碑文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
大洋彼岸,海明威笔下那穿行在滔天骇浪间的老人圣地亚哥,在海上拼斗了两天两夜之后,仅仅赢得了一具空空的鱼骨架和自己的遍体鳞伤、疲惫不堪。但是,老人的坚持和执著一直贯穿于搏击的全过程,他虽败犹荣。尽管老人是故事塑造的人物,但硬汉精神却真实存在,并激励世人“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这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唱出了人的灵魂和尊严。
且看当下,运动健儿用汗水浇灌梦想,用伤病铭记年华,几十年磨一剑,只为领奖台上的万众瞩目,只为国旗升起时的热泪盈眶;莘莘学子十几年书海沉浮,寒窗苦读,虽不及圣人韦编三绝,却也不逊古人悬梁刺股。那纯粹的知识诱惑和精神磨炼,因为有理想的清辉普照而胜过了尘寰间风舞的林林总总,潜心研修,闻鸡起舞,奔跑在生命的百卉初萌。
再思量,我们都只是天地间荏弱的一员,而浮生若梦,一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一如依米乍开,转瞬消殒。但是,一次激扬的青春,一次微乎其微的成功,一次无悔的人生……生命因为有此般绝世的惊鸿一瞥,哪怕只有短暂的一次,也值得漫漫求索,苦苦跋涉。
一次,便足矣!
人生的光华必定要经历风雨后才能大放异彩,生命的春风必定要饱经风雪后才能吹面不寒。即便最终的绽放没有超凡脱俗的惊艳,也能生如夏花之绚烂。
这篇文章引用夸父、太史公、圣地亚哥、运动健儿等事例,从不同层面阐述“生命虽短暂,但仍要发出夺目光彩”的主题。事例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美凝练,富有意蕴。
但文章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个别语句追求新奇另类而导致晦涩费解,如“因为有理想的清辉普照而胜过了尘寰间风舞的林林总总,潜心研修,闻鸡起舞,奔跑在生命的百卉初萌”等。
二是缺少一个鲜明的统率全文的中心句,引用的事例中也没有对主题的点化,造成事例与主题结合不紧密,使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中心论点需读者自行概括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可能会因阅卷老师一时看不清文章主旨而影响了得分。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六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七
叙事类文学作品以多样化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成为近年来中考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表现手法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的写作特色,因此也成为阅读考查中的“常客”。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叙事性文学作品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最常见的有:衬托、铺垫、欲扬先抑、对比、设置悬念、照应等。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八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九
【说明】本文系本人于20xx年3月11日晚在“生成语文研究中心专题讲座”上的讲座稿之浓缩版。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 “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呢以下我将结合自己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姑且大言不惭地说成是“现身说法”吧——以20xx年以来受《文道》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少男少女》杂志社编辑出版)“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截取片段),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当然,在考场上为了提高作文分数,应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应避免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立意。或者,也可以从二至三个方面来立意,但是一定要注意行文时呈现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可前后自相矛盾。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 “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以下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
例如,面对以“量多体大人海”为特点的“中国式吉尼斯”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 “活动走样的根源”这个角度进行思考: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中国式吉尼斯”的大量产生?为什么某些项目非得与吉尼斯“攀亲”?难道没有“破纪录”就不足以彰显其品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然。
据此,可以从“拒绝浮躁心态”“回归事物本真”的角度来确定论点。
再如,面对中国“土豪现象”,我们也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思考土豪们“大把花钱为哪般”: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中国“土豪现象”也不例外,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其本质来讲,这是物质主义或金钱至上的一种表现,其心理根源主要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希望以金钱和财富来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以求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和追捧。还有一些人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想改善生活,于是乎也大把地花钱。
如此思考论述,就使得文章立意深刻,不致人云亦云而肤浅地一味批驳“土豪现象”,将土豪“一棍子打死”。
二、辩证角度析问题
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虽然我们不必因小学生的理想过于“实惠”而惊叹与担忧,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种现象为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深思。学生的理想不再“高大上”,折射出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励志”教育的物质化、功利化和庸俗化。
又如,针对“春节抢红包热潮”这一时事材料,我们同样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构思行文。
从正面角度立意,针对许多人对抢红包的贬抑观点,提出此事值得点赞之处——科技创新传统,值得点赞:
存在即合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抢红包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网上发放红包是现代企业运用先进科技和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的商业形态和营销模式进行的改变、促进与创新。我们平常都强调社会要创新,都说要有互联网思维,今年(20xx年)的红包大战,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种创新,是对传统节日进行互联网式的改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参与红包大战,否则就落伍了。
从反面角度立意,针对很多人由于沉溺于抢红包而淡漠了亲情与友情的现实,提出“感情胜过红包,防止走偏”的观点:
春节抢红包,全民狂欢,乐此不疲。然而,在享受抢红包的惬意与激情、快乐与温馨的同时,务必理性对待红包文化,防止走偏。互联网红包固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然而无论如何也无法代替传统的春节红包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与满满的祝愿。抢红包作为过年方式的创新,与其它新民俗一样,如果不能稳固亲情和友情,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还是会被抛弃。
三、明确主体作分析
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它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
例如,针对“高考作文原型遭人肉”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教育反思的角度来立意: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品格教育做得怎样?当下的高中教育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据此提炼出以下观点:品格比分数更重要;人格的缺陷比知识的缺陷更可怕;别在人生的考试中不及格。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作文的目的;作文如何接地气;作文与语文教育。
场秩序,破坏了城市形象。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短视行为与长远目标;诚信与利益。
从消费者的态度来看: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是该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是应该勇敢站出来、与商家“较真”,结果完全不同。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沉默与较真;忍让与斗争;侵权与维权。
从相关部门的反应来看:当消费者正当权益受到侵犯而寻求有关部门帮助时,有关部门要么反应迟缓,要么互相推诿。正是因为监管缺位或不力,才使得诸多不良事件屡禁不止。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突击式“严打”;呼唤有效监管;根治宰客现象。
从事发地的角度来看:“天价大虾”事件曝光后,又爆出“天价蟹”事件,一时间青岛各种负面新闻云集,城市形象遭受“重创”,“好客山东”亦受连累。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城市形象广告;细节胜于口号;恶事传千里。
四、联系现实求拓展
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这也应当是时事类作文的考查目标之一),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例如:针对英国“中式教育”实验这一事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做出如下论述:
无论是一个政府,还是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抑或个人,当我们发现自身发展存在问题时,首先应当敢于正视和剖析问题,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办法;其次,应当大胆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勇于实验——即使“拿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优劣共存;最后是通过实验,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和参考。
还可再作进一步的拓展议论:
推而广之,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它的优劣,切勿片面地做出评价,更不可盲目跟风。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个体,一项事业,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方法。否则,就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直至走上不归路。
又如,针对地铁“凤爪女”“瓜子男”事件,我们除了从事件发生的根源提炼出“文明常识”“文明习惯”等话题之外,还应当进一步拓展,提炼出“道德自觉”“违规成本”“法律成本”等话题。据此,可做如下论述:
纵观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我们发现,如果只停留在道德说教或谴责上,而没有相应的违规处罚措施,是很难见效的。如今,社会上不乏形形色色的各种“公约”和“守则”,可大多没有规定若违反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会由什么部门去执行处罚。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能自觉遵守公约和守则的。可是,因为违规成本过低,不少人依旧我行我素,置公约和守则于不顾,屡屡挑战道德文明。须知,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道德自觉和法律处罚的共同维护。
总结一下我的不成熟的观点——对于时事类材料作文,可以从四个方面审题立意: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辩证角度析问题,
三、明确主体作分析。
四、联系现实求拓展。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近年来所写的几篇时评类教辅文章,提出的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大师批评指正!
最后,衷心感谢生成课堂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鲜素材》编辑中心和江苏创一文化为我提供此次与大家交流、学习的平台!
感谢后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感谢广东省《文道》杂志社和江苏省《鲜素材》杂志社平日为我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以及对我的悉心指导!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不吝赐教与真诚指导!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十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题目:
离题:1、钓鱼2、阳光。
偏题:3、小议代价。
切题:4、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写作提纲。
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1、用一组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式的阐述什么是诱惑,引出论点:我们要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2、引用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名言、英雄等正面论述论点;用一些反面事例反面论述论点。
3、用一组排比再次强调要拥有毅力,要拒绝诱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痛苦”与“快乐”这对矛盾的情感会伴随终生。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一矛盾体,值得青年学生思考。在高考中,“关系型”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式。
这是一则寓言,讲了“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看似对立却又紧密统一,相互转化,为此,可以从人生的苦乐、得失、荣辱等方面去思考。局部也可立意为“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一时的绚丽所迷惑”、“拒绝诱惑”,前者从大处可以想到唐玄宗满足于“开元盛世”而迷恋杨玉环,还可想到清朝沉醉于大国等都招致失败的例子。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孩子第一次看到大山,他高兴地说:“我看到了高峻!我懂得了高峻!”大山笑了:“你只看到了高峻的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懂得高峻!”
孩子第一次来到海边,面对大海,他激动万分:“我看到了浩瀚!我知道什么叫浩瀚了!”大海笑了:“你只看到了浩瀚的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理解浩瀚!”
孩子第一次来到草原,他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兴奋极了:“我看到了辽阔!什么叫辽阔?这下我全懂了!”草原笑了:“你只看到了辽阔的一部分,什么叫辽阔,你还没有全懂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无限,求知不止,探索不停,本题的命意在此。对于正在求知中的学生而言,懂得如何求知,知识的海洋有多深;如何探索,探索的道路有多广阔,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命题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时有体现,符合高考命题规律。
【命题指导】这则寓言从整体上说,谈的是“大自然奥妙无穷,我们对它的认识永无止境”。由此整体可立意为认知、成长、求索,永无止境;从局部看,既可立意为我们要努力探索事物本质,也可立意为为人要有虚怀若谷之心,切不可高傲、一知半解。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为大家奉献了毕生的力量,于是,人们在他老得不能行动的时候用尽所有能够称赞的词汇称赞他。
一个人对此感到肉麻,表示不满。他吹灭了在他面前的蜡烛,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样一根蜡烛,一吹就灭吗?它怎么跟太阳永恒的光辉相比呢?”
一个智者说:“你太谦虚了。一个人的肉体可以像蜡烛,一吹即灭,但是,一个伟人的思想和功绩,却可以像太阳的光辉,光耀万代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价值观问题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核心内容。本题的命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价值在精神层面的意义,有一定的深度。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
这则寓言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意义。审题时要注意“一个智者”的话,根据这句话可立意:
人的伟大来自奉献,世界上只有精神是永恒的;伟大与平凡;人生追求:永恒。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好事者从小河里取了一些水,并把这些水装进高高的玻璃杯,放在豪华的桌子上。
水很高兴,得意洋洋地说:“以前我总是匍匐在别人的脚下,现在我终于可以高高在上扬眉吐气了。”
正说着,只听“啪”的一声,玻璃瓶跌倒在地板上,碎了。水流了一地。没等它叹息,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与这个世界,这是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它关系到考生步入社会后能否顺利融入社会,让自己的人生不断走向成功。本题的这一命意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这则寓言比较简单,审题时注意“水”的态度和结果。材料的核心思想是:“那些自以为是,一心想高高在上的人,最终只会跌个大跟头,到头来悔之晚矣!”由此可立意为:高与低;站得高未必看得远;态度与成败;狂妄与冷静;位置,等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送葬,经过他的好友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讲了如下的故事:有个楚国郢地人,鼻尖上沾了一层薄薄的白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便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灰削去。石便挥动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向下削掉了白灰。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石召来说:“给我试试。”石说:“我以前倒是能削,不过我的搭档早已经死了,没有人能同我配合了。”自从惠施死后,我也失去了对手,没法同人辩难与讨论问题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可以从多方面去立意,如:从匠石“运斤成风”,用斧子把鼻尖上的灰削去的角度来思考,可以确定“获得成功,需要熟练的技艺”的立意;从匠石不答应宋元君以及庄子说的几句话来思考,可以确定“没有恰当的对手,难以成就一番伟业”“默契的合作,方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主客观相统一,才能创造美”等立意。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以材料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朴,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本题着重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冷静思索,理性看待。
【命题指导】这则材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落叶的旅程给我们凸现了缺乏主见、没有抗争、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等落叶意象。飘零的落叶可以飘零出失意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哀叹,飘零出夹缝中生存的人的无奈和辛酸,飘零出随遇而安者维护面子的“精神胜利法”,飘零出某些甘愿做奴隶者的媚骨丑态。
飞舞的落叶在跌落的欢歌中,舞起弱小卑微者探寻生存空间的勇气,舞起芸芸众生俯仰一世的交际艺术,舞起人们身处劣境的乐观豁达,舞起生命回归时的最后辉煌;可悲可怜的落叶映衬出的更是不屈于压力的抗争者,不人云亦云的清醒者,不同流俗的革新者等的不凡;当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并乐观地生存。
8、20xx高考全国卷(新课标)作文题: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
材料: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命题指导】从修船工的职业精神以及“举手之劳,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角度来写,最主要的是把重点放在修船工的身上,此外,关注细节,突出细节的重要性也可以写好这篇文章。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道德);。
材料内容(关键词):船主,修船工,“顺手”,补船,道谢,大红包,报酬,小事,拯救生命。
材料特点: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的命题,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补船工因为做了一件“顺手”的小事而拯救了人的生命,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应得的回报。在现今这种社会背景下出这样的作文,也是情理之中的。
分析本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无论是哪个立意,都必须做到言之成理。
第一,可以从“关键语句”入手,抓住文中两次提到的“顺手”一词,看似不经意的“顺手”之小为,却关乎性命之忧。因此,顺手之为可成大善,举手之劳可铸大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这样的举手之劳,我们就会补好很多生命的漏洞,成就生活的和谐和生命的顺畅。
第二,还可以从因果关系入手,莫要舍不得付出些举手之劳。生活中只要是在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允许的范围内不求回报地给人以关爱和帮助,收获将会是长远且喜人的!与人尊重,于己尊重;与人方便,于己方便;与人关爱,于己关爱;与人宽松,于己宽松;与人愉悦,于己愉悦。反之亦然;所谓:善食善果,恶食恶果。世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彼此照应”、“双向回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我们还可以看到,修船工不仅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且还做好了“分外”之事,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人都能在做好分内之事的基础上,再“顺便”关心关注一下“分外”之事,那么,我们就会把好多的事情都能做好。做事,无关乎分内分外;做人,才能无关乎利己利他。
第四,修船工的“顺手”之为,已化为一种职业的“习惯”,这当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来源于良善的心念,——心存善念,必有良善之为;心存恶念,必有凶暴之行。道德的行为源于道德的意识,行关乎心源乎心。让我们时刻激发起我们的善念的火花,时刻去泯灭心中不良之意,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c、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d、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
e、莫以善小而不为;。
f、小漏洞或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危及整体发展等等。
(2)船主的角度:懂得感恩,做好事者以应有回报,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3)船有象征意义:船、漏洞、出海平安归来共同构成十分积极的象征意义。
9、20xx年高考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指导】所给材料展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于现实中富有寓意。而且材料末“妈妈”的一番话更是为材料的解读指明了方向。“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在“妈妈”的这句话语中已经暗示是过多的顾虑,过重的包袱,过繁的牵挂,使我们不能专注不能全心投入,进而影响了我们自身能力的发挥,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能否挖掘更深的内涵,选择更好的形式,运用更巧的材料则决定着文章分数的高低。
10、20xx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材料: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xx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依旧延续了给材料自命题作文的命题样式。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今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等等。
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
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希望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二、片段类。
1.阅读下面三句诗,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命题理由】(同题1)【命题指导】。
一句诗就是一个写作思路,一句诗就是一个联想对象。第句,侧重的是对人生之路的探索,表达的是一种执著与追求。第句,侧重的是对前途的自信与开朗,体现的是坦然面对前路的精神。第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仅仅是指现实的路,更具有广泛性,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住楼下围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过了做人的底线。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xx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xx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论语》中凝结了孔子思想精华的这五个句子为写作对象,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思考,既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气息。
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准确理解五个句子的语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时,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有很多很好的邻邦,远处也有很多朋友。“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最重要。写作时,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结合五个名句来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其中体会最深的某一句或两句来写:可以虚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具体故事,也可以就某一句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4.阅读《两份名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阅读《两份名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我敢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显赫啊!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
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20xx年高考(微博),话题作文4道,命题作文9道,新材料作文5道。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命题就形式而言,正在走向三足鼎立。新材料作文应该有进一步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给予以重视。
《两份名单》,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个人的成就,决定于后天的发展;一次考试定终身,弊端多多,应该改革;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识别人材的机制;仅凭一次笔试或一次面试给人下断语,是以偏概全,等等。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如此,才会激情澎湃,才会更有说服力。
5.阅读下面关于“清醒”的警句,根据要求作文。(1)错误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和清醒的关系一样。(德-歌德)。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4)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5)希望是一种清醒的梦境。(亚里士多德)。
这些。
名言警句。
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清醒”的。一个人,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他的一生也就无所遗憾与牵挂,能够清醒自己,这也是最难得的一种清醒。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全部意义。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纷繁的生活和自我的言行都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说,这是一道展现自我追求、凸现进取精神的作文题。
6、20xx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因为材料简单,内容明确,作文体裁明确,所以江西的作文题写作关键是写出明确的议论文观点。依据材料的引导,可以写出下列观点:
(1)将第一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物质需求方面要“知足常乐”,批判被物欲扭曲种种现象。
(2)将第二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精神需求方面要“永不知足”,树立积极探求、学习上进的人生态度。
说透了,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议论类。
1.请以下面一句话为开头续写文章。有时一种力量会很可怕,有时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力量。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给出文章的第一句话,然后续写文章,这样的命题会在高考出现吗?实际上,这种题目已经在中考中得到验证了。这种题目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抄袭、宿构;二是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联想想像能力;三是可以考查考生迅速审题立意的能力。有这三条,足以让命题人眼前一亮了。所以,在未来的高考中,这种题目完全有可能出现。
一般来说,这种文题的审题重点就是所给出的一句话,这句作为“开头”句的话,往往暗含了文章的关键词,我们需要找出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含义进行分析。比如给出的题目,他的关键词就是“力量”,围绕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题目的态度是什么(实际上是命题人的态度),这一点同样要从句中寻找。我们看到,这句话前后给了两个观点:“力量很可怕”“看起来可怕的东西没什么力量”。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力量很可怕?什么东西看起来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力量?这时候就需要联想了,要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历史上的种种事例,以及个人的经历,等等。这样就找到了主题与材料,然后再确定文体与写法,就可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了。
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当春暖花开、春风和煦的时候你有好的心情出去游玩。在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生命的涌动,时光的轮回。这些永恒存在的东西,往往都必须是在一瞬间产生的。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呢?根据下面的要求,开拓你的思路,驰骋你的想像,展示你的才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追求永恒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是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瞬间即逝,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所谓的永恒也只是瞬间,这种思辩其实是对人生的思考,能够让考生重构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根据材料的提示进行审题立意。“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据此,就可以想出这样的立意:大浪淘沙与小河的细流;闪烁的真金与沉默的碎石;永恒与瞬间,等等;根据“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我们可以这样立意:绝对的永恒;脆弱的瞬间;用永恒和瞬间量化感情,等等。
四、时政新闻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4岁的辽宁省大洼县农民工刘明明,在暴风雪中遭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其性命,12次向人下跪求救,却屡遭冷遇,刘明明最终命丧狂风暴雪之中。此事前不久经媒体披露后,舆论一片哗然。
12次下跪又能如何?居民拒绝,警车绕道,“120”更是见死不救。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寒冷彻骨,而如此的世情冷漠,则凉透人心。当刘明明的同伴一次次双膝下跪又一次次从雪中失望爬起时,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
“道德与荣辱”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国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正处在成长期的它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意义深远,对于提高整个国家公民的素质水平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题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事件本身对考生的思想情感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材料最后提到“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是写作的主要方向。应围绕“道德”从个人、民族、国家的不同角度探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观。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xx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照片真假风波迅速成了娱乐直闻。真老虎还是假老虎?真照片还是假照片?周正龙、中科院专家“拿脑袋”赌照片真假,网友“手把手教你拍摄华南虎”,老鼠年画开始热销涨价;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全都卷了进来,形形色色的人“娱乐其中”
“虎照”是当前社会新闻中的热门主题词,从“虎照”这个词语出发,辐射出了无穷多条线,与周正龙、网友、中科院专家、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等另外一些点相连,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绝好的话题。如代表下层民生的周振龙背后的故事,中科院专家和周振龙的“人头担保”凸显出中国科技发展的尴尬问题,地方政府如果在此过程中付出诚信代价,对民众造成恶劣示范,其消极影响远大于生态宣传的正面意义。此外,外国杂志也卷了进来,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相信在具体严谨的求证面前,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注重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责任。
本次作文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平凡中体现了不平凡的人生。
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等雷锋精神。应当说北京的这道题很好写,如歌颂和赞扬平凡中的伟大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等精神。
4、20xx年重庆高考作文题: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9。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俗话说,赠人玖瑰,手有余香。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这种习惯了的小事情,却成了这位师傅获得救命的唯一线索。生活小事件蕴含了社会大道理,值得写。
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审读材料,理解材料含义。审读材料,可以多方切入。因为材料是多义的,这就为考生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提供了方便。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审读本则材料就可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工人被救,是因为那个门卫,门卫之所以会去寻找他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抓住了这个条理,该则材料的审读角度就明晰了。
1.回报的角度。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个工人简单的问候,也许是出于习惯,但不管怎样,就是这简单的问好救了他的命。
2.习惯的角度。门卫习惯了那位工人每天的问好,而突然有一天没有了这种问候,不习惯了,就有寻找那位工人的结果。好习惯让人受益,自然,辩证地说,坏习惯也让人受伤。
5、浙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上中学的女儿,因为成绩平平,女儿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但在刘继荣眼里,女儿是个快要成为英雄的人。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父亲说,老师曾讲过一句。
格言。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请以“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以“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适合不同文体写作优势的考生。
从审题角度看,比前几年的作文题都容易,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刘继荣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多考生都熟悉,考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把握题意,而且命题本身不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另外,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鼓掌”可实可虚,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来的。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来写,可以只写某一点,不必面面俱到。
从内容角度看,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
因此,如何由表及里,体现自我对于人生定位的价值判断就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总体看,这个题目有利于尖子生发挥,拉开距离。高分的作文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尖子生有内蕴的才能写得好。
考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把握题意,而且命题本身不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另外,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鼓掌”可实可虚,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来的。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来写,可以只写某一点,不必面面俱到。从内容角度看,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
因此,如何由表及里,体现自我对于人生定位的价值判断就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总体看,这个题目有利于尖子生发挥,拉开距离。高分的作文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尖子生有内蕴的才能写得好。
五、诗歌类。
1.阅读约翰?唐恩的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这首名诗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的开篇引用过。你读后有什么感悟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给一首诗歌或一句诗,要求读后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20xx年高考山东卷给了当代诗人雷抒雁的诗,20xx年高考北京卷给了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诗,反响都不错。“诗无达诂。”诗歌的这个特点,为现在讲的“自主确定立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命题人给予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信未来的高考仍会有部分省市给诗歌作为作文材料。
这首诗讲的是,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但现实情况是,灾难除非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我们永远都有一种超强的免疫力,让自己免于撕心裂肺。他人的痛苦,大多数在我们这里就演变为粘结人际、打破沉闷的一种聊资。毫不危言耸听,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并消费他人的痛苦。正如埃蒙德?伯克所说:“我深信我们对他人的真正不幸和痛苦怀有一定程度但绝非轻微的喜悦。我们如此热情追求的,绝非奇观,而是某种不寻常而悲惨的灾劫。”明白了这些,我们自然知道谈作为保持整体的重要性,谈人要有同情心,谈人性的弱点,都可以。
2.阅读《笑声》为题的诗歌,按要求作文。笑声。
以诗歌为素材命制高考作文题出现在20xx年山东卷。笔者认为,这种选材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审题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给考生很大的思考的空间,符厶在限制中发展自己”的理念。
根据诗歌本身所蕴涵的深意来构思。诗以赞美笑声作结,暗示作者所说的笑声都是催人奋进、令人难忘的美好的笑声。这些笑声在我们的人生中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让我们终生受益。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十一
审题三大原则:读透材料——提炼出材料所讲的主要话题,立意便围绕着其制定;读清提示——明白出题人设题的思维方向,便于选取符合要求的最佳立意;看准要求——有哪些特别允许或特别要回避的细节,便于在允许范围内自由发挥。
立意四大方法。1.抓关键词(句)法,作文材料为突出中心,常常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主要位置在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 键句,就能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并正确立意。2.因果追溯法,任何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探究材料内在的因果联 系,从结果追溯原因,由原因入手立意,是简单可行的方法。3.明确褒贬法,出题人在拟定作文材料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有潜在的价值取向和教化意图,我们可结 合材料、联系现实,爱憎分明地亮出观点。4.比较异同法,作文材料往往不止一条而是多条(多条材料作文题也成为新材料作文题),有的是同质强化,内容、情 感一致,如2013浙江卷“三句话看童心”;有的则是辩证互补,甚至完全对立,如2013广东卷“面对捐赠的三种态度”。前者要求理清材料层次、点面结 合,后者要求任选其一为立场或辩证思考、综合分析。
我们以2013湖南卷做示范:根据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地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审题。第一则材料写一只鸟儿因被彩云吸引而飞上高山之巅,尽管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但它内心充实满足;第二则材料写孩子静静陪伴剪报的父亲,充 溢着幸福。关键词“彩云吸引”“筋疲力尽,伤痕累累”“无法阻止”,体现的是一旦有了目标,无论磨难多大,付出多多,都要执着坚定;第二则“静静相对” “您辛苦了”“陪陪您”是对父亲的理解、感恩与回报。再看提示上语“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记叙文或议论文”,就从选材、文体上做了限制——不能全用参 考书上的素材,还要写自己的故事;不能写文体不明或创新体裁的文章。
立意。从材料异同看,两则材料属于同质互补的`关系:从个人奋斗和家庭幸福两个层面,展示无悔付出、执着以求的境界。
从因果关系看,为什么“我愿意”?“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祥和的面容、宁静的幸福”,这些意味着目标、理想、追求是令人愉 悦的,为此付出才是值得的。如果有同学哗众取宠,从反面立意,写“为了功名利禄和身外之物而筋疲力尽、伤痕累累是不值得的,应该过一种平淡、平凡的生 活”,那就完全偏题了,没有读出材料中的因果关系。
从情感褒贬看,“毅然决然”“内心充盈而满足”“祥和、宁静、幸福、辛苦”,意味着命题者在情感上对这些做法潜在的肯定,我们的立意当然也应该是积极、正面的。如果有同学立意为“为了目标不择手段”则有悖材料情感倾向。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从如何实现或坚守梦想,如何追求幸福或者追求怎样的幸福,守孝爱家等角度来准确地立意。上等立意包括“幸福需要付出” “态度决定行动,实干成就梦想”“我付出,我幸福”“陪伴也是爱”等;如果能提出“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慰藉父母精神需要也是尽孝”就容易让阅卷老师眼前 一亮。如果只立足“我愿意”而提出“我付出,我愿意”,就只能算中等立意,虽没有偏题,但忽视了“幸福、宁静、祥和”这一结果。
笔者从阅卷场上摘录如下立意佳句佳段供同学们学习: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十二
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有感而发,作出深刻评论。它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事物赞颂、褒扬;也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此类文评的对象是事实,所以叙是基础,议是叙的目的,是主。时评是论说文,但它在对事件作出理性判断和分析时并不排斥情感的作用,即要亦理亦情。
时评的基本特征: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写作模式:
(一)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自然段,约100字)。
(二)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约400字)。
(三)联系实际说道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约200字)。
(四)结论(约100字)。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结)【详】。
即:引——点——议——联——结。
作文。
示例:
1、最近,人教社出版的中学教材决定减少鲁迅作品,引来非议。中学教材里鲁迅作品是否保留,保留多少,历来有不同的意见,各有理由,相持不下。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评。
3、20xx年9月9日,恰逢“三九合一”,“天长地久”的幸福寓意让很多青年男女选择在这个良辰吉日喜结良缘,登记结婚,讨一个好兆头,希望能为婚姻生活开个好头。中国人这种讨个好兆头的心理比较普遍,如手机号、车牌号等喜欢选“8”字,楼层、房号忌用“4”字;婚礼、葬礼,搬家、建房,都要选个好日子;生活中也有不少禁忌。
针对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时评写作四要求: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学会包容与体谅。
因为一辆bb车,司机与女乘客“对峙”数小时;因为一辆bb车,警察两度出警;因为一辆bb车,数十乘客被迫转车。这也许只是大千社会中的一件小事,但却充满讽刺,令人唏嘘。(引用材料)。
这件事本来不难解决,只要司机肯体谅一下那位年轻的母亲,让她把bb车停在车内一角,只要车上的哪位乘客能体谅一下司机的顾虑,把位子让给那位要抱婴儿的母亲,帮她折叠一下那bb车。但是在那天的车厢里,就是没有这种忍让,这种体谅,所以可笑可悲的一幕就此发生。(针对材料具体分析,点出论点)。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与人相处,与人打交道,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免不了会与别人发生磨擦,发生争执,但是如果大家都能体谅一下他人的难处,多为他人着想,也许,这社会中的许多干戈就能化为玉帛,也许和谐社会就不在离我们那么遥远。(过渡到生活实际)。
但是,在这个唯自己利益至上,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淡漠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可以先放下自己的利益去体谅他人,又有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忍让别人?城管为了严格执法,强行扣留小贩的货物,小贩为了与城管对抗,不惜把货物摔烂,不惜以死相挟;房地产商为了尽快收地,野蛮拆掉居民民房;住户为了争取更多的补偿,甘愿死守阵地,做“钉子户”;农户为了摆脱薰天的臭气,不惜火烧邻居的猪棚,学生为了一时之愤,用笔刺伤同学,邻居间为了越墙的树恶言相向……我们都忘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了吗?我们都忘了“以和为贵”的意义了吗?(联系生活现象反面论证)。
但我们必定还记得蔺相如谅解廉颇对自己的不满,对对方处处迁就,最后他以国事为重,忍让同僚的品质使廉颇羞悔自疚,负荆请罪,我们必定还记得一位学者在建屋子的时候叮嘱家人为邻居留下几米小巷,结果邻居也为他们留下小巷子的故事。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家想要的结局,少一些争吵,多一点忍让,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和谐。这个结局,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联系生活现象正面论证)。
放下自己烦躁,功利、自私的心吧,多去体谅一下他人,多为旁人着想,也许人家也在体谅着你的难处,也在包容着你的错误。用包容的心,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体谅去化解每一场干戈。(总结、点题、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出结构模式。
20xx年12月,天地壹号公司正式与35名研究生签订工作协议。大学生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当保姆究竟是浪费人才还是转变择业观念的体现?对此,各方众说纷纭。
有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卖猪肉合情但不合理。金融海啸的恶劣形势下出现这种情形情有可原。但如果都去从事这些与专业不相干的简单劳动,却是“不合理”的。资料显示,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每年花在大学生身上的钱大约1.3~1.5万元人民币,每个家庭所花费的更多。如果只能去卖猪肉,那么投入的教育资源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但不少签约研究生表示,“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必需从基层做起。”而且,在结束3天的卖肉实习后他们表示:“卖猪肉其实很有技术含量,猪肉的切割就可以影响20%的利润。”
针对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事实上我年轻时什么都做过,砌过墙,做过下水工。”他还一再强调,能够充分发挥一个人长处的职业就是好的职业,只有转变择业观念才会化解困境。
概述材料中心事件:
引:思考挖掘找准切入点。
1、关注时事主体。
2、抓住事件本身的焦点。
(与自己价值观、人生观有冲突或相一致,与社会文化传统、文明礼仪有冲突或相一致,与传统的道德底线有冲突或相一致等等。)。
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难。
分析挖掘材料内容,明确立意角度:
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思维。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劳动不分贵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学生毕业选择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作为自己的职业,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只有选择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这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和人民税收,增加了普通民众的经济负担,也是对学生时间、精力的巨大浪费。如果所有毕业生都去卖猪肉,如果所有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都要从事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那我们的高等教育难道不是失败的吗?高等教育亟需改革。
从对(赞成)、错(反对)的角度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出结构模式。
家住长沙的韩女士在化疗后被医生建议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这种芦笋片在湘雅二医院开价213元。韩女士经打听发现,其实这种芦笋片每瓶只需30元。
医院药品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所有药品价格,均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的审批,且按规定招标采购。记者查询了湖南省20xx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发现芦笋片的指导价是136元。湘雅二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超国家规定的15%。
记者从医药公司获取的销售清单显示,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涨到了136元。而芦笋片入库价格仅需15.5元。也就是说,医院售价是批发价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
链接材料:
1、央视《新闻调查》:哈尔滨市离休教师翁文辉患上了恶性淋巴瘤。因为化疗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被送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67天,花费近140万元,平均每天近21000元。更让人惊奇的是,医药单上居然有患者严重敏感的药物,而在患者去世后的两天,医院竟然还陆续开出了两张化验单。
2、中国台湾医院误将艾滋感染者器官移植给五名病人。
立意方向。
1、恪守医德、天职。
2、监管漏洞、为己牟利。
3、垄断物价,见利忘义。
4、道德缺失。
5、百姓生命百姓权利。
6、社会秩序信任缺失。
7、法律缺失。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十三
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时评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没激情,无理性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其实写作就是内心的释放,写时评更是如此,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还有除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章法技法】。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一)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0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现在经营餐饮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专门以白领女性为顾客的餐厅,考虑到白领女性的烦恼,特地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们穿高跟鞋的不适。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
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
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于现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今年财经大学、海事大学、海洋大学都非常热门,许多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也硬逼着他们填上这所学校。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自身的特色和别人的特色一样时,那也就不可称其为“特色”。反之,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填报学校,即使这门专业是冷门,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很好,说不定毕业后会成为各公司争夺的人才呢!(联系生活现实,加入个人见解,使文章既有了“我”的存在,又增强了时代感)。
做人也是如此,有谚语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并不等于个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虑是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乐趣。
(二)整篇联系现实,可以用多个时事热点组织文章,也可以用一个时事热点贯穿全文。
他们。
(08年上海市满分作文)。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高考立意指导教案篇十四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用来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语,审话题,审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一)审材料,领悟命题意图。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审题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要吃准命题意图材料,需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词句,直接或间接地点明或暗示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和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如:。
每到“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人们纷纷离开喧嚣的城市,前往向往已久而又难得一见的海滨、山林、水乡、牧场……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根本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景致,格外羡慕城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材料中的这句话“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极为关键,它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审题立意之门,引导我们找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结合材料开头的叙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没有发现身边的“风景”呢?是熟悉,是因为熟悉而产生的麻木,是熟悉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没有发现身边“风景”的美丽,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风景”的价值。由此可见,把握关键语句对审题立意是多么重要。我们在面对一则材料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其中的关键语句。
(二)审提示语,明确思维方向。
而“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这一提示语指明对“风景”一词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它的表面含义上。其实,这里的“风景”已具有了象征意义,象征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人情的淳朴,朋友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等等。从话题作文的材料特点看,提示语往往处在中间部位,即情境材料之后、话题之前,往往是议论性文字,由前面的情境材料引申到现实生活,谈它对我们的启示。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这里,自然不难发现它对立意有导向作用,再结合话题与材料,就可准确立意了。如上面作文的立意: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或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身边的美好事物。如果不注意材料关键语句和提示语,只把目光盯住“风景”这个话题,再由此生发联想,凡是与风景有关的便写进作文,极有可能跑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
(三)审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材料是话题产生的基础,话题又对材料的内涵加以揭示。在审话题时,要辨清话题的形式。
1.话题是独词类形式。
独词类话题作文,是指所给话题是一个词,围绕这个词展开思路的作文。比如2003年上海卷以“杂”为话题,2005年江西卷以“脸”为话题。这样的题目通常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所给的话题开放性很强,限制很少;二是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多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可否认,独词话题作文因其少修饰限制,为考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但又往往让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会产生无处下手的困惑。所以,相比较其他话题而言,独词类话题作文更注重我们在写作之前的审题。独词类话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辨明话题词性。独词话题的词性,以名词和动词居多,形容词、代词和副词也有。词性不同,话题的性质也就不同。话题“忙”(2004年上海卷)是形容词,“脸”(2005年江西卷)是名词,而话题“读”(2006年安徽卷)是动词。辨明词性是我们对独词类话题审题的前提。只有辨明了词性,我们才能进一步认清话题的内涵。而话题内涵既有字面的含义,又多有比喻、象征意味。常见的“门”“翅膀”“路”等,都是如此。如“杂”既可以指事物的杂乱,也可以指情感的复杂多变,还可以指形势矛盾的繁杂。明确了话题的内涵,我们才能写出既切合题意,又有独特之处的文章。
其次,要扩展话题内容。独词类话题往往不直接表示观点,其意义的外延大,所以埋伏着写空写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对话题展开联想,将独词话题扩展成短语或句子,进行有效的限制,宽题窄做。这有利于思路的打开,有助于鲜明主题的确立。扩展话题,我们可以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方法。如“反思”,我们可以这样扩展: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反思中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反思,不反思会怎么样。这样做,我们就可以找到某个适合自己的一个点进行写作。“借”“快乐”“追求”等话题都可以这样写。在延伸扩展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抓特点相关联想,化实为虚。如话题“石头”“路”“桥”等。如“锁”,最容易让我们想到“心锁”,即自我封闭、自我禁锢。还可以大到闭关锁国、改革开放等。而“锁”常与“钥匙”联系在一起,所以又可想到在生活中,要打开“锁”,就必须有适配的钥匙。在审题时要多方思考,多向思维,多角度联想,不可拘泥于浅层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写出深度。
2.话题是短语形式。
(1)偏正结构:偏正结构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如“生存的智慧”这一话题,内容在“智慧”的基础上,只能限定于写“生存”方面的。即在“生存”这方面你如何展现你的“智慧”。
(2)动宾结构:动宾结构的“题眼”往往是谓语。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章的重心。如“战胜诱惑”这一话题,“诱惑”只是文章限定了你写作的范围与对象。而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上,要写出为什么要战胜、怎样战胜。
(3)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的短语话题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如“我能”这一话题,把握住“能”,“我”只是说明必须从自身出发,但是在文中一定要体现“能”做的事,或者说通过写你是如何做的,如何冲破重重困难,最终体现我“能”的。
(4)并列结构: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走与停”这一话题,走是停的目的,停是为走积蓄力量、调整正确的方向,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不能只写其一方面的内容。
3.话题是句子形式。
这个句子或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含一个观点,如“不要轻易说‘不’”。对于观点型的标题,文章只需说透道理即可;对于隐晦型的标题,文章必须把寓意转化为对应的观点。题“我终于笑了”,我们衡量各方,找出重点。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的了。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意,就难获取高分。
(四)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这里指的是显性要求,比如文体、字数等要求。
[典例示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
生活中,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坚……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请运用“四审”法,写出你的审题过程。
(1)材料中的关键句:。
(2)提示语:。
(3)话题:。
(4)要求:。
[立意参考](1)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
(2)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坚。(提示:从真实而充满本色的生活、纯真而朴实的情感、真切的体验或感受等角度去思考。同时应注意: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坚……这些是立意的着重点。)。
(3)因话题是独词类形容词性的,所以要对话题展开联想,可以将“真”扩展成短语或句子,如:做人需要真性情。
(4)要求语部分中首先明确了作文所要写的具体内容,即所写内容一定要与“真”有关,一定要“真”;其次明确了所写人物“你”即写自己;再次明确了选材的范围“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常规要求部分中明确了习作中要注意的常规问题,即注意点:立意、文体、拟题、字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26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