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19:16:31
最新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1-08 19:16:31     小编:JQ文豪

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习,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教学效果的达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注重因材施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诵读品味,体味曹操虚心招贤、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

比较拓展,感悟曹操自我觉醒、慷慨求索的生命情怀。

教学方法:

探究法、朗诵法、品鉴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背景导入,知人论事。

教师导入:乱世是一个造就英雄,也是一个造就诗人的时代。曹操所生活的建安时代也是如此。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刘决战。曹操,这位身处乱世的雄主,已经54岁了。这年11月15日,天气晴明,风平浪静,明月皎洁,曹操在大江之上置酒设月,欢宴主将。酒酣之时,怀想往事:“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丈夫之志。”赤壁之战在即,此战倘若成功,天下可定。想到此处,曹操不禁心潮起伏,慷慨作歌。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介绍诗歌背景,了解创作由来。

教师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

学生活动:一读课文。形式:齐读。

教师点拨:《短歌行》这个题目并非曹操首创,属于乐府旧题。按照宋人郭茂倩的说法,“短歌微吟不能长”。《短歌行》是表示歌声的长短,与诗歌内容无直接关系。

环节二:拟写题目,整体感知。

教师设问:为了更好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试着给这首诗再拟写一个标题,并结合诗歌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成果,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ppt:默读课文,请试着给这首诗再拟写一个标题,并结合诗歌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二读诗歌,概括诗意,拟写标题。

教师:总结评价,并在点拨过程中完成对于《短歌行》中贤才意象的解读。

(哪些诗句中透露出追慕贤才?)。

青青子衿——清雅美好,文质彬彬(学生三读:读出怀思,声调低婉)。

明明如月——才高德圣(学生四读:读出仰慕,声调高昂)。

乌鹊南飞句——徘徊择主的状态(学生五读:读出着急,声调沉郁)。

环节三:辨析题目,体味情怀。

教师设问:在曹操笔下,对于贤才有着最诗意的赞美。其实,我也在课前拟写了两个标题,请大家依据诗歌原句来一下说说哪个好。

设计意图:体味曹操虚怀纳士、急切渴盼人才的情怀。

ppt:招贤歌/求贤歌?

学生活动:比较研讨。

教师:点拨。

解析:求字好,更能体现出曹操虚怀纳士、急切渴盼的情怀。

有以下依据:

为君故沉吟至今——求才不得之思贤若渴(学生六读)。

(沉吟的点拨:沉吟可不可以换作沉思,歌吟?沉吟是沉思吟语,是沉思之后怎会有吟语?《古诗十九首》有“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踟蹰”之句,是说当你凝神思虑的时候,你就把外界都忘记了,如痴如醉,甚至于口中念念有词,这不仅是一种渴慕,甚至是一种固执的追求和向往?辅助以朗诵)。

有嘉宾鼓瑟吹笙——求得贤才之热烈分享(学生七读)。

(呦呦的点拨:呦呦是鹿的叫声,是说鹿发现山野之间有它喜欢吃的萍草,就发出快乐的声音,招呼同伴都来享用。为什么要写君臣佐之以宴会?仍表曹操之诚心竭力。)。

越阡陌枉用相存——为求贤才之竭尽诚心(学生八读)。

念旧恩契阔谈䜩——求得贤才之摆设欢宴(学生九读)。

效周公三握三哺——为求贤才之竭尽诚心(学生十读)。

环节四:关联材料,深味情怀。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体会曹操天下归心的壮志与英雄暮年的忧心相统一的情感。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背景及关联材料的引入。

解析:

学生理由1:曹操的目标不同一般人的理想,他是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渴望成为一方的霸主。(教师设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天下归心!何时可掇?我有嘉宾。)所以对于贤才的渴慕不是有还是没有,而是够不够供他收复天下。大事要大做。大事要急做。大事要盛年之时来做。

学生理由2:文章开头说到,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仅仅是人生短暂,而且来自于作者如今已尽暮年,他要完成的却是一统天下的雄伟壮志,这种急切是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一种唯恐志意落空的忧虑。

教师总结:如果在曹操年轻之时,他当然不会。从《让县自明本志令》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有一等自信与包袱的人。他也说过“唐诗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然而一个人,不管你多么有才智理想,当你死去的时候,你的一切才智和理想就随之落空了,还不如那朝露。这是一种生命苦短的自觉,然而这种自觉并没有演变为一种消沉的生命姿态。而是在作者慷慨求贤的呐喊中换化为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这非英雄而不能为,非大英雄而不能为。只有大英雄,才能把诗歌在顺境中写出积极的生命姿态,在逆境之中写出更蓬勃的生命意志。他写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更写的是你我的生命。让我们再来读一遍。

学生活动:再读诗歌。

环节五:与诗相遇,升华感悟。

ppt:大屏幕出现教师感悟:浩浩愁,茫茫夜,短歌终,明月缺,悠悠我心,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曲求贤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教师活动:教师朗读。

教师提问:当曹操与诗歌相遇,成就的是英雄的志意,诗人的风骨。当大家与这首诗歌相遇,收获了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写下你的感悟。

ppt:当与相遇,

学生活动:学生书写,口头表达。

设计意图:借用课终交流活动,将学生思维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巩固下来,升华课堂效果。

环节六:布置作业,拓展体悟。

教师提问:当我与你们与这首诗歌相遇,收获了很多很多。请结合下发的积累资料,以“与曹操相遇”为题,写一篇随笔。

ppt:请结合下发的积累资料,以“与曹操相遇”为题,写一篇随笔。字数不限。

学生活动:记录作业。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二

1、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2、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二、阅读指导。

1、相关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

三、知识精讲。

参考译文:

面对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暂岁月几何?

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过去荒废的日子已经太多,所剩下的已经不多......

听着席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那美酒名曰“杜康”。

“青青”的是您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愁心。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轻声吟诵至今。”

“呦呦”的是麋鹿在鸣叫,因为取食到了野外的苹草。正是因为我有高贵的客人,演奏起瑟琴吹奏起笙笛”

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

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

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

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

月亮皎洁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绕着大树徘徊不止,有哪个枝头是可以依附的呢?

高山从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大,大海从不满足于自己的深广。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四、自主练习。

1、这首诗里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是哪一个?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诗中,那句诗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3、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五、点评总结。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文。

2、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1、诗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诗经》句子的艺术手法。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文学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原本印象中对于曹操的看法。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国中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进而引出曹操当时写作这首《短歌行》时候的相关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1、先播放课文录音,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诗眼是“忧”,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ppt展示)。

2、请学生回答诗中哪些句子含有“忧”字?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ppt展示)。

3、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诗人“忧”的究竟是什么呢?

1、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诗歌,然后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借此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讲解。

2、分部分对诗歌进行讲解: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提出问题,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明确: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部分引用《诗经》中句子是难点,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望。

明确: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ppt展示)。

明确: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该部分讲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导学生得出诗人在这一部分用“乌鹊南飞”同样是用来比喻贤才。

明确: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ppt展示)。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曹操这时候的年龄,让学生明确曹操最后“忧”的是天下尚未一统。

3、诗人“忧”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贤不得: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4、艺术手法:再前面对诗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这部分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根据课堂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最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堂进行小结。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四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文。

2、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1、诗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诗经》句子的艺术手法。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文学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原本印象中对于曹操的看法。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国中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进而引出曹操当时写作这首《短歌行》时候的相关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1、先播放课文录音,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诗眼是“忧”,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ppt展示)

2、请学生回答诗中哪些句子含有“忧”字?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ppt展示)

3、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诗人“忧”的究竟是什么呢?

1、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诗歌,然后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借此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讲解。

2、分部分对诗歌进行讲解: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提出问题,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明确: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部分引用《诗经》中句子是难点,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望。

明确: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ppt展示)

明确: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该部分讲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导学生得出诗人在这一部分用“乌鹊南飞”同样是用来比喻贤才。

明确: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ppt展示)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曹操这时候的年龄,让学生明确曹操最后“忧”的是天下尚未一统。

3、诗人“忧”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贤不得: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4、艺术手法:再前面对诗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这部分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根据课堂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最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堂进行小结。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五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六

曹操的《短歌行》,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全诗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可从他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得到佐证: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用《管子•形解》中渴求人才的`话和“周公吐哺”的典故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总之,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叹,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三国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得人才者得天下。汉高祖唱《大风歌》也是渴望人才,故说《短歌行》与《大风歌》有相通之处。

钟嵘《诗品》评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器之《敖陶孙诗评》云“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毛泽东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这些评价,值得参考。(杜汉华)首先《短歌行》是一首用于宴饮的诗,诗的最终意思,是能求得大才贤士,和自己一起平定天下,建立功业。这首诗的的开头两句,正适合宴饮的场面。对着美酒,当着慨歌,这种欢心的场面在人的短暂的一生中是少有的。然后有这一开头,谈到忧过忧民,谈到思贤纳士之心,谈到定国安邦之意。从全诗来看,不能把这两句当做的消极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两汉的诗已经由《诗经》的四言诗转入五言体。本诗纯属四言,可以说是两汉的四言中的代表之作。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人名,传说是第一个造酒的人,后世因此以“杜康”借代为酒。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直天下大乱,有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虽然已经消灭,但还远远达不到统一的地步。战争,挫折,随时可见。做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处于对事实政局的担心,有时候借酒来暂时消除烦恼。并由此引出下文,希望能求得更多天下人才的辅助,共同安定天下。

曹操为人的特点就是十分爱惜人才,他渴望得到帮助自己的人才,想统一国家大业。在那个**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正像诗经《郑风·子衿》中所讲的,一位女子热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来,充分说明作者想招揽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诗人又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来,“乌鹊南飞”,四处奔走的贤才名士,哪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呢?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希望天下的人才能归自己所用,共创王业,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何枝可依”在有的版本中做“无枝可依”。月明星稀是在写景象,简洁而真实,这四字已经成为了成语。写乌鹊绕树,是用的对比的方法,实际则写战争中的人民流亡失所,无所安身之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要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平定天下,使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实现自己的平生抱负。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司马迁在《史记·周鲁公世家》中记载:周公说:“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起以待士,有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接待天下贤士,吃饭的时候贤士来了,吐出口中的食物,前往接待。一顿饭要“吐脯”多次,说明为国求贤的渴望之情。曹操借周公吐脯之事,来比喻自己,表示也要像周公那样来治国安邦。在字面上没有明说,借用一个典故来说明问题,即精练,又深透,完全的体现出了作者对历史典故和文学的了解。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

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

三、课文赏析。

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问: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八

短歌行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流传广泛的文艺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的心得体会。这首短歌行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曹操智勇过人、困厄抉择的一生,也表达了作者对曹操人格的崇敬和赞美。通过学习短歌行曹操这一文学作品,我对曹操的心性和才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他的为人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短歌行曹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从文中描写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曹操机智灵活,善于把握战机,而且他还具备强烈的统帅能力,可以调动全军协调作战。他在赤壁之战中,巧妙地利用火攻破敌,战胜了天下闻名的刘备和孙权联军,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智慧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这使我深刻意识到,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智慧和丰富的阅历,才能在复杂的军事环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战略和战术。

其次,短歌行曹操还表现出他的胆识和果断决策能力。在战乱纷扰的时代,曹操作为一位重要的军事指挥官,要面对众多的敌人和危机。但是他总是能够从容应对,果决地制定和调整自己的战略。他勇冠三军,身先士卒,多次率领自己的部队进行决战,一次次以胜利的姿态赢得战争。这种胆识和果断是他在关键时刻保持镇定和决策的保证,也是他成为一代英雄的重要因素。

再次,短歌行曹操还给我展示了他的深情厚义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曹操一生中有许多次遭遇大的挫折和困难,但他总是能够积极面对,坦然接受。他对待朋友,对待臣下,总是带着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他能够赏识英才,器重得力的人,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这种智慧使他在政治上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也赢得了很多忠诚的朋友和支持者,在困难的时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短歌行曹操给我留下深刻的启示是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和付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努力为民众谋福利。他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使国力逐渐增强。在短歌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曹操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他尽力保护民众的生计,减轻他们的负担,使他们能够过上安定安乐的生活。这种对国家和民众的付出,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仆和领导者,应该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人民群众谋求最大的福祉。

总之,通过学习短歌行曹操这一文学作品,我对曹操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胆识和果断决策能力,深情厚义和为人处世的智慧,以及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和付出,都令我深感佩服和敬仰。我相信,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和榜样,将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九

曹操。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翻译: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

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其中的《短歌行曹操》描写了曹操的生平和心路历程。这首诗通过歌颂曹操的英勇和智谋,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阅读《短歌行曹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曹操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英勇的“天子”形象。

《短歌行曹操》以曹操的英勇形象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豪情壮志。诗中提到“举贤任能求胜日,无因休战卧南冠”。这种强势的表现立即让人联想到曹操的军事才华和对权力的追求。他不是一个平凡的将领,而是一个“天子”的形象,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段:智谋的“谋士”形象。

除了英勇的形象外,曹操还被描绘成一个有高度智谋的领导者。在诗中,他被称为“孤臣”,这一称号更凸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在困难的时刻,他总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短歌行曹操》,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战争中的智勇双全和卓越的谋略思维。

第三段: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尽管曹操有着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在《短歌行曹操》这首诗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一枝单独”、“悲古人之心盘桓”,他不是一个心安理得的人。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安,这也让他成为一个复杂的人物。这个矛盾和挣扎的形象,使曹操更加具有人性的魅力。

第四段:对待亲人的痛苦。

曹操并非只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军事家,他也是一个深思熟虑、感情丰富的人。在《短歌行曹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待亲人的痛苦。诗中提到“联足食,尚乎游冶”。这揭示了曹操内心的苦闷,他是一个在战争中胜利的同时,也无法享受家庭生活的人。曹操的这种复杂性和矛盾,使他更加接近于普通人的心态。

第五段:历史人物的再审视。

通过阅读《短歌行曹操》,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历史人物曹操,并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形象与性格。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鞅式的政治改革者,也不是一个残忍无情的军事统帅,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人物。他的英勇和豪情壮志与智谋的谦卑一面共同构成了他的形象。通过这首诗,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思考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阅读《短歌行曹操》,我对曹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形象不再局限于英勇或智谋,而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人。曹操不同于其他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更加接近于普通人的心态。《短歌行曹操》通过揭示曹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以其深度和独特性,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佳作。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历史人物曹操的形象。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一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所写的诗歌却也是十分优秀。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短歌行》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一首《短歌行》道出了多少中国人的诗酒情怀。中国人,在其一生终是离不开酒。欢庆的时刻我们把酒言欢;忧愁的时候我们借酒消愁。在酒里我们酣畅淋漓,在酒里我们诗意纵横。一杯酒喝欢畅,喝忧愁,喝清淡,喝安宁,喝出这人生里的趣味。

一首《短歌行》将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面对时光的流逝,功业未就曹操并没有选择消沉颓废,而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积极奋进。生逢乱世的曹操,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功立业,体现他求贤若渴的态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曹操懂得成就霸业需要人才辅佐。在诗中他借用恋爱中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用来比喻自己对贤士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驰骋想象,神思飞扬。举头望月,光华如练,正如诗人心中思念着那些旷世奇才,他们才华横溢,光芒四射,但却遗世独立,可望而不可及。陡然间平添了无限的忧愁,不禁令人神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回归现实,在空旷的天宇间一轮明月,喳喳叫设问乌鹊向南飞去,绕着树木啼叫,不知哪棵树可以栖息。曹操不断呼唤,呼唤天下贤才的归顺,更进一步的着曹操渴求人才,礼贤下士的心情。

中国的诗与酒总是分不开的。竹林七贤刘伶醉酒写出《酒德颂》;欧阳修自称“醉翁”写下。

散文。

名篇《醉翁亭记》;诗仙李白斗酒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留下多少酒有关的诗歌。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酒对于李白几乎成为了他的信仰,他的满腔情怀借酒兴诗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扑面而来。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在波澜壮阔间生命的容颜急速变化。唯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苦短何必望洋兴叹,不如大醉一场来得痛快。李白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全篇大起大落如大河奔流,有气势,有曲折,酣畅淋漓。

在这个世界每个人的信仰都包含着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曹操生逢乱世,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酒解忧,酒是李白之所以成为李白的理由,没了酒李白会被忧思困顿,他要解脱要飞扬,酒是他的一条出路。

由一首诗为引子感受着中国博大的诗酒情怀。欢庆的时刻我们把酒言欢;忧愁的时候我们借酒消愁。从古至今,酒一路伴着诗,对着酒读着诗,在酒与诗之间感受这人生的百味。酒若是用来消愁,伤心伤身,愁会转的更深;酒若是用来狂喜,就会有很多放诞。不带那么多的功利去饮酒,喝一点不带那么多情绪的酒,我们也不妨用清浅的酒意酝酿新鲜的诗情,给自己多一些诗酒流连的好年华。

带着朦胧酒意去看,中国。

诗词。

中的一切意象将化作一杯酒,在酣畅淋漓的酒意下用生命酝酿着万古诗情。当生命成为一首诗,我们的生活将充满诗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这首诗歌,通过直抒胸臆和反复回旋的咏唱将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面对流逝的时光,诗人常常会有功业未就,时不我待的焦灼感。曹操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人生几何”,不是说要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

珍惜时间。

及时施展才华。“忧”的思想贯穿了整首诗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的是时光易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的是贤才难得。

诗人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这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体现在求贤如渴的态度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曹操在这里巧用典故,把诗经中用来表达恋爱中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心情的句子,用来比喻对贤士的渴求。借用的巧妙自然,准确生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说明了如果贤士们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待之如“嘉宾”,表现出了曹操对待贤士的态度,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又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想想看曹操面对满座贤才,内心应该是怎么样的情绪?自然是满心欢喜,但为什么“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说明虽然曹操已经拥有很多人才,但是因为功业未就,他并不满足于此,想要做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拥有更多的人才,这四句不仅表现出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也表现出曹操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可以看出,曹操渴求人才,天下的人才也渴求能识千里马的伯乐,他们也苦苦寻求着自己的用武之地。这两句其实是曹操发出的呼唤,他呼唤天下贤才赶紧投奔自己,自己将与他们一见如故,倾心交往,以礼相待,人尽其才。虽然这首诗中,无不透露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望,语气恭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但是这位心中满是霸气的人,在其诗中也委婉流露出这样的霸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气势是如此的恢弘。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三

曹操的《短歌行》,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全诗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可从他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得到佐证: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用《管子•形解》中渴求人才的`话和“周公吐哺”的典故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总之,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叹,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三国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得人才者得天下。汉高祖唱《大风歌》也是渴望人才,故说《短歌行》与《大风歌》有相通之处。

钟嵘《诗品》评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器之《敖陶孙诗评》云“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毛泽东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这些评价,值得参考。(杜汉华)首先《短歌行》是一首用于宴饮的诗,诗的最终意思,是能求得大才贤士,和自己一起平定天下,建立功业。这首诗的的开头两句,正适合宴饮的场面。对着美酒,当着慨歌,这种欢心的场面在人的短暂的一生中是少有的。然后有这一开头,谈到忧过忧民,谈到思贤纳士之心,谈到定国安邦之意。从全诗来看,不能把这两句当做的消极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两汉的诗已经由《诗经》的四言诗转入五言体。本诗纯属四言,可以说是两汉的四言中的代表之作。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人名,传说是第一个造酒的人,后世因此以“杜康”借代为酒。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直天下大乱,有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虽然已经消灭,但还远远达不到统一的地步。战争,挫折,随时可见。做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处于对事实政局的担心,有时候借酒来暂时消除烦恼。并由此引出下文,希望能求得更多天下人才的辅助,共同安定天下。

曹操为人的特点就是十分爱惜人才,他渴望得到帮助自己的人才,想统一国家大业。在那个**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正像诗经《郑风·子衿》中所讲的,一位女子热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来,充分说明作者想招揽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诗人又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来,“乌鹊南飞”,四处奔走的贤才名士,哪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呢?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希望天下的人才能归自己所用,共创王业,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何枝可依”在有的版本中做“无枝可依”。月明星稀是在写景象,简洁而真实,这四字已经成为了成语。写乌鹊绕树,是用的对比的方法,实际则写战争中的人民流亡失所,无所安身之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要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平定天下,使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实现自己的平生抱负。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司马迁在《史记·周鲁公世家》中记载:周公说:“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起以待士,有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接待天下贤士,吃饭的时候贤士来了,吐出口中的食物,前往接待。一顿饭要“吐脯”多次,说明为国求贤的渴望之情。曹操借周公吐脯之事,来比喻自己,表示也要像周公那样来治国安邦。在字面上没有明说,借用一个典故来说明问题,即精练,又深透,完全的体现出了作者对历史典故和文学的了解。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四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赏析1】。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赏析2】。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五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作品简述。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把“当”解释成“对着”的意思,我认为此解不妥,前面有“对”了,不应该再有“对着”之意,这样就重复了。这里的“当”应该是“相称、相配”的意思,是指酒与歌相称相配。这里的“几何”当然不是“解析几何”或“立体几何”中的“几何”了,而是“多少”的意思。酒是助兴的,歌也是助兴的,古人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现在的ktv中也有很多人一边喝酒一边唱歌。喝着喝着,微有醉意,就感慨起来了。有什么好感慨的呢?不同的人感慨的对象不同。想曹操这样的政治家大权在握,他感慨的是人生短暂。这联诗的意思是,一边喝着美酒,一边放声歌唱,不禁感慨,人生很短暂啊。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朝露”就是早晨的露水。在乡下生活过的人有这样的体验,早上来到田野中,可以看到晶莹剔透的露珠在草叶上滚来滚去,可以照出自己的模样来。这样的露珠真漂亮啊,可是,随着太阳生气,露珠就不见了。这也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曹操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所以把生命比作朝露,既美好又短暂。“去日苦多”可以按照“苦去日多”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苦于去日多”的意思,就是因过去的日子已经很多而痛苦。这联诗是说,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既美好又短暂,可叹过去的日子已经很多了。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笔锋一转,从对人生短暂的感叹转到了对人才的忧思。这里的“慨”是豪爽、不吝啬的意思。“慷”是待人真诚、愿意用财物帮人的意思。“慨当以慷”可以按照“当以慷慨”的方式来理解,就是应当豪爽真诚的对待有识之士。“忧”是对得不到人才的担忧。“思”是对有识之士的思念。“忧思难忘”就是难以忘记对人才的思念以及对得不到人才的担忧。这联诗是说,人生短暂,就应当豪爽真诚地对待有识之士,虽然得到了不少人才,还是难以忘记对人才的思念以及对得不到人才的担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对首句“对酒当歌”的回应。为什么要“对酒当歌”呢?是因为要以酒解忧。“杜康”是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传说是夏朝人。这里的“杜康”代指美酒。有不少关于“借酒消愁”的作品,可见借酒消愁是古代文人的一大特点,曹操也不例外。这联诗是说,如何才能消解心中的忧思呢?只有用美酒麻醉自己了。

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是第一节,在这一节中,曹操感叹了人生的短暂,由此转向到人才的忧思,如何才能消解这种情感呢?只有喝酒了。这一节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这里的借酒消愁并不是消解无聊之人的无聊之愁,也不是无聊度日,而是苦苦追思能够建功立业的有识之士所带来的忧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中的句子。《诗经》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衿”是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青衿”代指秀才。“悠悠”是长久之意。“纵”是即使的意思。这里的“宁”是岂能的意思。“嗣”是接续的意思。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长衣领啊,长久地萦绕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即使我不能到你身边陪伴你,你岂能不接着给我音讯?这句话表达了青年男女对另一方的思念之情。曹操借用这句话来表达对人才的思念,“青衿”代指人才,扩大了这句诗原来的意象范围。这联诗是说,对青年才俊的思念之情,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中的“但”是只、仅的意思。“君”是指能够建功立业的人才。“沉吟”是沉思低吟的意思。沉思什么呢?沉思当下的人才都有谁,如何才能得到这些人才。低吟什么呢?人在过于关注某件事的时候,就会禁不住喃喃自语,有时候连自己都没注意到。曹操描绘的就是这种状态。有人以杨修之例将曹操描绘成一个嫉贤妒能之人,但从这句情真意切的诗句来看,曹操不应是一个嫉贤妒能之人。这联诗是说,只是因为渴慕人才,沉思低吟到如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诗经·小雅》中的句子。这是整篇中的前两联。整篇描绘了大臣群宴宾客的情景。“呦呦”是指鹿叫的声音。“苹”是指艾蒿。“鼓”在这里当动词用,是弹的意思。意思是,一群呦呦叫着的鹿儿,在原野上吃着艾蒿。我在家里宴请宾客,弹瑟吹笙奏出动听的音乐。曹操借用这句诗来描绘自己招待人才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思念与求贤如渴的心理状态。

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是第二节,在这一节中,曹操大量借用《诗经》原文,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思念,还描绘了设宴款待人才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求贤若渴之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有两种解释方式。一是把“明明如月”解释为清明如月的博学贤才,把“掇”解释为拾取、摘取之意,引申为收获、得到的意思。这联诗就被解释为,那些清明如月的博学贤才,什么时候才可以被我得到呀?二是把“明明如月”解释为曹操对贤才的渴求之心,把“掇”看成“辍”的通假字,解释为停止之意。这联诗就被解释为,我的拳拳渴求贤才之心,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呀(就是停止不下来之意)?这两种解释都可以解释得通。若联系上下午来看,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解释更好一些。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承接上一句“何时可掇”。这里的“忧”还是指上文提到的对于不能得到人才的担忧。这种担忧如同滔滔江水从内心深处汹涌而来,随着年龄增加,事业未竟,这种担忧也与日俱增,不可断绝。曹操胸怀天下,有据天下为己有的志向,但又恪守臣节,他虽有称帝的实力,但并没有称帝。虽然有人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尊天子、佑天子”的人正是曹操。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明确地对有识之士发出召唤。“越陌度阡”可以按照“越度阡陌”的方式来理解。“陌”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陌”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是枉驾之意,这里是对闲人的礼貌用语。“用”是为了的意思,表目的。“存”是问候、思念之意。天下闲人遍布四面八方,曹操每日忙于政务,不可能一个一个去寻找闲人,因此,曹操发出召唤之音。这联诗是说,有劳您穿越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前来得以相见。这是对从未与曹操相见过的贤人们发出召唤。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中的“契阔”是久别重逢之意。“讌”同“宴”,就是宴会之意。我认为,“心念旧恩”有两层含义:一是感谢久别重逢的闲人还记着旧日自己对他们的恩情,二是强调自己也记着旧日贤人们对自己的恩情。这联诗是说,与久别重逢的贤人们在宴会上相谈甚欢,互相感念着旧日的恩情。这是向那些曾经与曹操共事又离曹操而去的闲人们发出召唤。

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为第三节,在这一节中,曹操一方面诉说自己求贤如渴之情与求贤不得的苦闷心情,另一方面对天下闲人发出召唤,不管是从未谋面的新贤人,还是曾经得见的旧贤人都是曹操渴求的对象。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通过自然界的景物来表达顺应时代的道理。有人把“月明星稀”解释为在月亮明亮的夜晚,星辰显得稀疏。我认为这种解释流于字面,过于肤浅。从“乌鹊南飞”可知,这联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意象。当今城市雾霾严重,一年四季总是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有过在乡下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盛夏时节,满天繁星,隆冬时节,天上的星星少了很多。这是由于银河系本身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夏天北半球看到的星星确实比冬天多。到了秋天,夜空中的繁星开始减少。因此,“月明星稀”是在描绘秋天夜晚的实景,告诉读者秋天已来。这联诗是说,在月明星稀的秋天,鸟儿开始往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在鸟儿的视角发出疑问,更是从人才的角度发出疑问。“三”在这里并不是确数,而是虚指,是多之意。“匝”就是圈的意思。这联诗是说,鸟儿绕着树飞了很多圈,哪根树枝可供它停靠栖息呢?俗话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又有“俊鸟登高枝”“士为知己者死”之说,可见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选择一个可以共事的明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传统文化中,讲究“贞操”,“贞操”最简单的体现就是“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保二主”,正因如此,选择明主至关重要。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借用的《管子》中的话。原文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辞”在这里是推脱、拒绝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大海不拒绝任何河流,所以大海才这么大;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所以高山才这么高;贤明的君主不讨厌任何人,所以他那里才人口众多;有识之士不讨厌学习,所以他才能成为圣人。曹操借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在拥有了一些贤才之后仍然渴望贤才的理由与感情。在我看来,“高”是“山”的特征,“深”是“海”的特征,“众”是明主的特征,“学”是“士”的`特征,任何一种事物之所以成为自己,就是因为自己具有了他者不具备的特征。如果讨厌、拒绝自己的特征,也就不是这种事物了。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求贤之心。“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韩诗外传》,据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哺”是指口中含着的未来得及咽下去的食物。这句话是说,我周公旦是文王姬昌的儿子,是武王姬发的弟弟,是成王姬诵的叔叔,以宰相的身份治理天下,我对于天下是有一定贡献的,在天下人眼中我也不渺小。可是,为了迎接前来拜访的人,有时候我洗一次澡就要把头发扎起来三次去迎接,吃一顿饭要把食物吐出来三次去迎接,即便这样,我还是担心失去能够建功立业的有识之士。曹操借用周公吐哺来表明自己对有识之士的态度。“天下归心”是说天下人打心眼里拥戴周公。这联诗是说,周公为了及时迎接前来拜访的人,宁肯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正是由于这种善待人才的方式,他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戴。

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是第四节,在这一节中,以鸟喻人,说明选择明主的重要性,又借用管子的话,表明自己求贤如渴的理由与心情,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结尾,求贤之心之情跃然纸上。

有人说,这首诗完全是曹操心声的表达,作为一位文学大家,不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参杂政治因素;也有人说,这首诗是曹操为网罗天下士人所做,完全出于政治目的。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因过于极端而有所偏颇。“政治家”也好,“文学家”也罢,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给曹操贴上的标签而已。曹操还是那个曹操,他可以吟诗作赋,也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他杀掉了杨修,放去了关羽。

我认为,若没有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情,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这样一首感情真挚的诗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毕竟一视即破,感动不了自己的作品也感动不了读者。因此,这首诗是曹操心声的表达。与此同时,在曹操用人之际,这首诗也包含了打出求贤广告的成分。共同的爱好是将人们连接起来的一种方式,如果有士人被曹操的这首诗打动,就很可能去投靠曹操。以这种诗歌的形式,比以正式公文的形式,求贤广告更容易传播,也更受欢迎。

这首诗融情理于一体,浑然天成,虽有《诗经》原文,但并无任何拼接痕迹。无论从文学上,还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七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钜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曹操短歌行教案篇十八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钜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4394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