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享受,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魅力。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和观点,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总结范文,不断提升自己的总结写作能力。
岜沙苗寨心得篇一
在今年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风景如画,还保留着苗族传统的西江千户苗寨。
进了大门,就看到一些苗族老汉穿着传统服饰,吹着一种乐器-笙。笙的声音悠长浑厚,使人心宽胸旷。
漫步在小巷里,交杂着小贩喊“杨梅汁,杨梅汁”的声音,我们看到了对岸的吊脚楼。从水里立起的一根根木头,支撑起那古色古香的楼房。
走过小巷,就来到博物馆。大门上,用烫金字写着“苗寨博物馆”五个大字。它分为三层:第一层介绍了苗族的风俗传统、饮食习惯。第二层是服饰,第三层是药草,红砖、白瓦,使得整个博物馆非常庄重。
看完博物馆,就来到风雨桥。风雨桥连接了东西两岸。走上风雨桥,风雨桥分为四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精美的花纹,向两边极目远眺,偶尔有几只鸭子从水面上游过,“嘎嘎”地叫着。还有几个村民,走过田埂,哼着家乡小曲干着活,河面还吹来阵阵清风,若是与别人聊天一个下午,你一定觉得这儿是人间天堂。
走过风雨桥,爬上一座小山头,就来到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下望,千户苗寨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向前看,是千户苗寨最热闹、最现代的一个地方。晚上,那儿灯火通明、歌舞院在这儿最显眼,只有它发着银色的光,其它的都发着黄的绿的光,像许多士兵簇拥着一位美丽的皇后。
西江的千户苗寨是个美丽的地方,希望你有时间去细细游赏。
岜沙苗寨心得篇二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
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
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岜沙苗寨心得篇三
第一段:介绍苗寨的背景和特点(100字)。
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等地。苗寨是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引人注目。我有幸游览了贵州省的一个苗寨,深受其文化和风貌的感染。在此,我将分享我在苗寨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苗族文化的感悟。
第二段:苗族文化的魅力(200字)。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深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我在苗寨参观了传统建筑,发现它们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特别是苗族的木结构房屋,无需使用钉子和铁器,而靠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工艺精神而拼接而成。此外,苗族的服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善于利用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使得每一件衣物都成为一件艺术品。他们独特的婚礼仪式和舞蹈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他们对生命和爱的热情和崇敬。
第三段:苗寨的自然景观(200字)。
苗寨位于山区,周围被壮丽的自然景观所环绕。我在苗寨的早晨起床,在阳光的照射下,远处的山峦和云雾交相辉映,令人神往。我还参观了附近的瀑布和溪流,清澈的水流从山上飞流直下,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声音。我放空了自己,充分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在苗寨的自然景观中,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第四段: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300字)。
在苗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他们以勤劳和朴实为荣,尽管生活条件简单,但他们对生活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他们阳光而坚定,对待生活的苦难和挫折从不退缩。在苗寨的农田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栽种着丰收的希望。他们没有抱怨,只有乐观和努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第五段:苗寨之行的启示(400字)。
苗寨之行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启示。我意识到生活给予我的每一个痛苦和挫折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它的力量和神秘。同时,我也从苗族人民身上学到了乐观和坚韧的品质。只有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我还发现,虽然我不能改变过去,但我可以改变我的态度,积极面对未来。苗寨之行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结尾段:总结对苗寨的体会和感悟(100字)。
苗寨之行让我领略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和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苗寨是一个让人沉浸其中的地方,它教会了我许多关于生活和人生的道理。我希望将这些体会和感悟带回家,并将其落实到我的生活中,以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岜沙苗寨心得篇四
别的寨子要看女人,到了岜沙则要看男人。岜沙是南部侗族风情区中为数不多的苗族风情景点之一。黔东南少数民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平时只有女子一身本民族装扮,而男人在外表上与汉人难以区分。岜沙则是个例外。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的岜沙男人。只有余人的岜沙部落自古以来就有狩猎的传统,寨中直到现在还有火枪队。
虽然山林中已没有多少鸟兽可以打了,岜沙男人出门时依然枪不离身。在岜沙,男人必须同“枪手”二字等同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枪手则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慕。岜沙无疑是个充满了原始的英武气息的寨子,即连女子也是一身劲装。岜沙女子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
岜沙男人一身古代部落武士装扮中,最为特别的便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年仪式,苗语称之为“达给”: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最中央的一撮,梳成高高的发髻。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变成一个枪手、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跳花坡、吹芦笙、游方、结婚以及生儿育女。
岜沙苗寨心得篇五
国庆节,我们来到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游玩。
我们先坐观光车来到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苗寨尽收眼底。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共有八个寨子,六千多人。
苗寨的房屋都是每户人家自己修建的,分为三层。第一层用来养猪牛等牲口;第二层用来居住,外面阳台的栏杆是苗族姑娘靠的地方,所以当地又把阳台称为美人靠;第三层是用来储存粮食和酿酒的地方。
整栋房子都是用木头建的,一不用铁钉,二不打地基,三不用一张图纸,却能抗六级地震。如果搬家,还能把整栋房子都抬起来。房顶正中央有一个上圆下弯的标志,下面弯弯的代表月亮和牛角,上面圆圆的代表太阳和圆满。
我们继续坐车来到山寨里,街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有卖肉串的商人,有在小店里织布的婆婆,还有在广场跳舞的苗族姑娘。这些姑娘们头发都盘在顶上,还扎了一朵粉红的大花,显得格外漂亮。
苗族姑娘的服饰很有特色,不仅有粉蓝黑黄等各种颜色,居住的地点不同,裙子的长短也不一样。住在山脚的穿长裙,住在山腰的穿半身裙,住在山顶的则穿短裙。为什么住得越高穿的裙子越短呢?原来是为了方便爬山涉水、下河洗衣。
苗寨的食物主要以酸辣为主。苗家酸汤锅吃起来酸而不腻,土豆饼又香又脆、酸梅汤清凉可口。我最喜欢吃的是黑毛香猪烤肉串,放养的香猪用大火烤过之后,一阵肉香便扑鼻而来,一口咬下去,肉质鲜嫩、美味可口。
正吃着烤肉串,夜幕便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山里每家每户都打开了灯,象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在山里眨着眼睛。远远望去,非常壮观,寨子像披了一件金光闪闪的纱衣,西江苗寨真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
岜沙苗寨心得篇六
岜沙苗族部落仅2000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势奇特。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在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像雄鸟一样争取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可以同时抱着几个姑娘。姑娘也乐意让小伙们抱,哪个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就说明她非常有魅力。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娶她。如果姑娘没有被小伙子抱过,是很丢人的事。如果某个姑娘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她在岜沙人眼中就是魅力出众的美女啦!所以,但凡有外乡小伙子来到岜沙,姑娘们会用各种方式挑逗他,让他把岜沙的姑娘抱个够。有时候会有胆小的人被大方的岜沙姑娘吓得狼狈逃跑,姑娘们就会开心大笑起来。在艺术家和游客看来,岜沙是文化“异类”的典型。村中一排排高耸着的禾晾架,在秋天禾稻收成时便成为美术家、摄影家们注目的对象,而那些按传统方式劳作的妇女及留着“鸡键”毛发的孩子们的游戏,也能给游人带来新鲜的感受。游人至此,一则惊异于岜沙村环境的美丽奇特,二则感兴趣于村寨苗民的简朴生活,故时常在岜沙流连忘返。岜沙是奇异而丰富的,深入其间,则可感知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岜沙最佳旅游季节岜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和。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5℃;年平均气温在14℃-18.5℃之间。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夏、秋。
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在岜沙体现得尤其明显,那里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为雨季,十二、一、二月降雨量最少,五、六月最多。通常春夏之交大部分的日子都在下小雨,雨伞或者雨衣是一定要带的东西;另外墨镜和防晒霜,用于对付高原紫外线;住寨子多蚊虫,不能少防蚊水;鞋子一定要防滑、好走山路的,最好是徒步鞋或登山鞋;最后山区的气温普遍要低点,记得带件保暖的外套。
岜沙的节庆有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户户到田里摘取谷穗,去壳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饭,与鸭、鱼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进餐。还有芦笙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集体围猪、成年剃发等风俗,特别是剃发的工具是用镰刀。民族工艺品有竹编饭盒、铜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
岜沙每个男孩在7-15岁之间必须举行一次成年礼,行成年礼那一天,男孩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上山打鸟,下田捉泥鳅,到山涧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将来会有出息。然后,小伙伴们聚集在他家里,喝酒、烧吃捉来的鱼鸟,再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为他剃头,梳成“户棍”,完成祖上传来的严格仪式,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就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
岜沙苗寨心得篇七
近期,我有幸前往苗族寨子进行实地考察和文化交流,这段经历带给了我深刻的体验和心得。苗族寨子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而苗族人民则淳朴友善,生活方式独特,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力量。在这次旅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
首先,苗族的习俗和传统文化令人叹为观止。在苗族寨子里,我亲眼目睹了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独特文化形式。尤其是苗族女性的服饰,绚丽多彩,以红、黄、蓝为主色调,绣花十分精致。他们保留了这些古老的习俗,使其历久弥新,成为苗族文化的独特符号。同时,苗族的婚姻习俗也十分有意思。在苗族寨子里,男女青年会在传统的“火把节”活动中相识,通过这种形式选择心仪的爱人。这些独特的习俗文化不仅令人震撼,更是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不少思考。
其次,苗族寨子的环境非常优美,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苗族寨子通常建在丘陵上、水边或丛林中,环境幽静,山明水秀。苗族人民把寨子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一栋栋木质结构的房屋宛如大自然的延伸。走在寨子中,可以闻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而山水之间也有一些古老的桥梁,石头的曲线与环境协调,别有一番韵味。这种舒适宁静的环境让我深感现代城市生活的喧嚣之外,有时也需要找一份平静,回归自然。
再次,苗族人民有着十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他们一直以耕读为生,注重教育,尤其是注重女性的教育。在寨子里,我见到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苗族老人,他骄傲地告诉我,自己的子孙全部都读过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种对教育的重视让我深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苗族人民也注重劳作,他们每天辛勤耕种,勤劳致富,坚持从事着传统的农耕工作。尽管生活贫困,但他们依旧坚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最后,苗族文化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苗族人民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山区,但他们一直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旅游的形式向外界展示。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个文化短时间内获得了交流和对接的机会。这种交流有利于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苗族人民保留传统的农耕工作方式,使山里的生活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找到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方式。
总结起来,苗寨的体验使我领略到了这个世界上更加真实和纯净的一面。他们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文化,生活在宁静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他们自给自足,乐观豁达。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如何保持文化的延续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我相信,只有保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才能让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
岜沙苗寨心得篇八
亲身体验了一次苗寨的生活,我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苗族是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独特,生活习俗与大多数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苗寨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淳朴的民风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也对于自然生态保护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第二段:文化的魅力。
苗族的文化魅力令人倾倒。苗族人民衣着华丽,他们织染的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花纹和色彩而闻名。除了服饰,苗族的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亦令人屏息。在与当地人交流中,我有幸学习到了一些苗族的歌曲和舞蹈,深深被他们的才艺和热情所打动。此外,苗寨还经营着苗族特色的餐饮和手工艺品,让游客在品尝美食和购买纪念品的同时,了解更多关于苗族的文化。
第三段:苗寨的生态环境保护。
苗族人民尊重自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苗寨的建筑多采用木材、石头,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他们还坚持使用传统的农耕方法,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以保护土地的肥沃度。在苗寨的居住区,我看到了他们在每户门前留有小花坛,里面种满了各种花草,犹如一道道彩虹,装点着寨子,也带来了许多的清新氛围。在苗寨居住的几天里,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份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对于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段:苗寨的社区共建。
苗寨的社区共建是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方面。在苗族传统里,他们崇尚“以邻为伴,以心为帮”,因此在社区里,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常态。比如,在苗寨的村民们共同经营农业、养殖业,小块地的合作和分享使得每家每户都能得到更好的生活。此外,由于苗族的乐观和热情,他们经常举办各种庆典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加强了社区之间的联系,也吸引了许多外来游客,推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第五段: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次苗寨的体验,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首先,我对苗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也学会尊重并欣赏不同文化的魅力。其次,我更加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世界。最后,我感受到了社区共建和合作的力量,亲自参与到苗寨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众人合力所能创造的奇迹。这种互助互爱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
苗寨的心得体会令我受益匪浅。苗族的文化魅力、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共建等方面都使我感到震撼和敬佩。我深深体会到了苗族人民对于自然和社区的尊重与爱护,亲身参与其中,带来了深深的感悟与收获。愿我们都能从苗寨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岜沙苗寨心得篇九
写生是绘画的基本功,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近日,我有幸前往贵州省探访了一座苗族寨子,感受到了写生的乐趣。在那里,我沉浸于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观察和描绘苗寨的景色与人物,提升了我的艺术修养,并深刻体会到了写生的意义。
第二段:苗寨自然环境与人物描绘。
苗寨位于山区的深处,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我席地而坐,用画笔描绘苗寨的自然景色。寨上的竹楼错落有致,被蓝天映衬得格外美丽,我将这幅图画起来,尽可能地表达出寨子的原生态美景。
除了自然环境,苗族人的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画了一位苗族女子,她身着传统服饰,头戴银饰,美丽而独特。我用颜料还原了她温柔的笑容,她身上所散发的淳朴气息,和苗寨的环境构成了一副凝聚着苗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画卷。
第三段:苗族文化的感悟。
苗族文化是苗族人民的丰饶奇特的精神财富,而在苗寨我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苗族人有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传统节日,例如阿诺节和马皮节等,这些节日都具有浓重的乡土味道。我尝试描绘了一位苗族男子在阿诺节上的舞蹈场面,他们嘹亮的歌声和舞动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些画作,我更好地理解了苗族文化的瑰丽与多样性。
第四段:苗族人民的纯朴与坚韧。
在苗寨的日子里,我近距离地和苗族人接触,并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纯朴和坚韧的生活态度。我画了一位勤劳的苗族老人,他用一把稻草织起了一顶细致而精美的竹帽。他告诉我,这是他们留传下来的技艺,代表着他们对土地的感恩和珍惜。这个画面让我反思了自己时时刻刻珍惜当下和努力拼搏的必要性。
第五段:写生的意义和收获。
通过在苗寨的写生经历,我体会到了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无穷的学问,绘画是需要观察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我也感悟到了写生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记录外在景观和人物形象,更是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和传达文化内涵。通过写生,我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艺术修养,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苗族文化和人民的生活。这次苗寨写生之旅不仅给了我艺术上的收获和感触,更让我明白了绘画是一种与生活相融合、与人文相交融的体验。
总结:
苗寨写生之旅是一次深入接触苗族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宝贵体验。透过画笔,我切身感受到了苗寨的美丽景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人们的纯朴善良。通过绘画,我不仅记录了苗族的生活场景,还将这些体会和感悟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次写生之行不仅提升了我的艺术修养,更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文风情和生活的真谛。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写生体验,让我以画笔记录美好,体验生活的丰富与多样性。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山地的苗寨里。我有幸踏足苗寨,亲身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和苗民生活的独特之处。在与苗族人民的交流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苗族的文化。
苗寨深藏着苗族的独特文化,他们有自己的民歌、舞蹈、民俗,以及丰富多彩的节日。其中,我最为震撼的是苗族的花山节。在节日里,苗族人身着传统服饰,高歌助兴,舞狮乐队以及民间乐器轮番上场,整个苗寨变成了一个欢乐的大舞台。苗族的文化不仅仅陶冶人心,更是一种对祖先的敬意和传承,令人深感敬佩。
第三段:苗寨的生活。
苗族人民热情善良,他们追求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走进苗寨,可以看到苗族人民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托手跳起了喜庆的舞蹈。住在一起的苗民,更是像亲人一般团结友爱。他们乐于助人,实行互助共建,遇到困难时总能得到村民的及时支援。这让我感到苗族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苗寨位于山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苗民在山间开辟了稻田,种植了绿油油的水稻,山水与稻田融为一体,构成了如画一般的风景。而苗寨的木屋和青瓦白墙更是增添了古朴的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在苗寨里,每一片山也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每一棵树也都有一段岁月的痕迹。这样的美景让我魂牵梦绕,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从苗寨的文化到生活,再到美景,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苗寨的独特之处。苗寨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基石。苗族人民的生活展现了爱与友情,让人感到温暖与希望。苗寨的美景则是大自然赐予的馈赠,令人叹为观止。我的心得体会就是,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样一个独特的民族。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力量,我们应该爱护和保护大自然,让这样美丽的风景能够流传下去。
总结:
走出苗寨的大门,留下了满满的回忆和深深的思考。苗族的文化、生活和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更多的人走进苗寨,亲身感受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为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保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一
第一段:介绍苗寨的特点和背景(约200字)。
苗寨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区,是苗族人民的聚居地。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苗寨成为了了解和体验苗族文化的重要场所。苗寨以其原生态的环境和民俗风情而闻名,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第二段:探索苗族的文化和传统(约300字)。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艺术形式。在苗寨中,我见证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苗族的芦笙节、苗年、苗族的婚俗等。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丰收和祈福的机会,同时也是传承苗族文化的载体。在苗寨里,我有机会参与到传统艺术表演中,如舞狮、踩高跷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独特精彩,让我深深感受到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段:品味苗寨的美食(约300字)。
苗族的美食是苗寨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苗寨的美食以大米、玉米、土豆等主食为基础,结合当地特色的蔬菜和水果,烹饪出丰富多样的菜肴。在苗寨里,我品尝了苗族的腊肉、苦瓜炒肉、酸笋等传统菜品,有的清淡爽口、有的酸甜可口,让我百味尽收。此外,苗寨还有许多独特的食品,如酸酱、养生茶等,都是我闻所未闻的美食享受。
第四段:感受苗寨的人文景观(约200字)。
苗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山水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苗寨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采用独特的彩绘装饰,富有民族特色。同时,苗寨还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如溶洞、山谷、瀑布等,让人流连忘返。在苗寨漫步时,我被苗族人民的淳朴和勤劳所感动,他们欢迎游客的到来,介绍苗寨的历史和文化,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苗寨的美丽。
第五段:总结和体会(约200字)。
苗寨之行让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和友好。苗族的传统节日和艺术形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食的独特和美味更是让我流连忘返。苗寨的人文景观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这次苗寨之行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对苗族文化的深入认知和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多样性和魅力。
总结:通过这次苗寨之行,我深刻理解了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苗寨不仅仅是一座山寨,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从苗寨的传统节日、美食、人文景观中,我领悟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智慧。苗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探索和体验,我更加自豪和珍视中国的多元文化。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二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缘聚在此,我是即将带你们游览古朴苗寨的能说会唱的小黎导游啦。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贵州。
在即将进入美丽而神奇的岜沙,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它。岜沙苗寨距县城7.5公里,属从江县丙妹镇,由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四百多户两千多人。是一个崇尚自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岜沙这个苗族的分支是随着他们的先民“九黎”部落在逐鹿大战战败后,从东方长途跋涉迁徙过来的。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进入岜沙,你们可以看到这里树木幽深,古藤缠绕,浓荫蔽日,不禁让人感叹。感叹树怎会那么多?我给大家解开疑惑,在岜沙,如果盗伐树木除了退赃以外,还要罚三个120,即120斤米、120斤酒和120斤肉,以此来请全寨人食用,作为惩罚。这三个120是不是挺有意思呢?除此之外,岜沙人生小孩,葬礼都有栽树的优良传统。就是在这严厉的古规民约和朴实的生态观,使这里森林能完好保持至今!
我们现在踏上进村的石板路,吊脚楼层层叠叠地蔓延开。岜沙被誉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来到岜沙,朋友们会像我一样对岜沙的穿着感兴趣吧?男子身穿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身背腰刀,一身古代武士装束。妇女服饰简约却又极为精美,百褶短裙,配以古色古香的刺绣图案,还配银项圈、手镯。其名族风情和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习俗原始古朴。
大家看到岜沙男人最独特的发式了吗?这也是最令人称奇的,苗语称之为“后棍”。剃发工具用的竟然是砍柴的镰刀,剃完后将剩余的头发束于头顶,盘成鬏髻。而岜沙男人头上蓄留的发髻是有一定寓意的,它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今天有幸看到岜沙16岁成人礼仪式的剃头,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大家都有听说岜沙是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并且每每走过我们身边的男人都是拿着火枪的,因此火枪是不得不提的。枪是阳光下岜沙男人的影子,他们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二十多米的火药枪,岜沙苗人的老祖宗用枪是为了打猎防身,后来则是为了防止盗贼来偷牛。除此之外,火枪还有“礼炮”的功能,凡重大节日庆典,岜沙人都会用它朝天空放,鸣火枪的巨响能直入人心,那庄重热烈的气氛不是锣鼓鞭炮所能及的。最让岜沙人引以为荣的是,岜沙人被给予特许,这样岜沙就成了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而很多人也会因为这个特别的地方,慕名而来,来感受这个与世隔离的境地!就如现在的我们的到来。
大家是否听到了热闹非凡的叫喊声?这可是岜沙别具一格的斗木牛比赛表演呀,大家亲临现场去看看吧,我在表演场边上等大家。
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途就接近尾声了。我们了解了岜沙的火药枪、镰刀剃头、禾晾和斗木牛等,感受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朴文化,也对火枪部落一探究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我们贵州旅游,谢谢你们!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三
岜沙苗族部落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共有505户2548人。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贵州岜沙苗寨。
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缘聚在此,我是即将带你们游览古朴苗寨的能说会唱的小黎导游啦。我代表xx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贵州。在今天岜沙一日游中,我会给远到而来的朋友们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在即将进入美丽而神奇的岜沙,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它。岜沙苗寨距县城7.5公里,属从江县丙妹镇,由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四百多户两千多人。是一个崇尚自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岜沙这个苗族的分支是随着他们的先民“九黎”部落在逐鹿大战战败后,从东方长途跋涉迁徙过来的。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进入岜沙,你们可以看到这里树木幽深,古藤缠绕,浓荫蔽日,不禁让人感叹。感叹树怎会那么多?我给大家解开疑惑,在岜沙,如果盗伐树木除了退赃以外,还要罚三个120,即120斤米、120斤酒和120斤肉,以此来请全寨人食用,作为惩罚。这三个120是不是挺有意思呢?除此之外,岜沙人生小孩,葬礼都有栽树的优良传统。就是在这严厉的古规民约和朴实的生态观,使这里森林能完好保持至今!
我们现在踏上进村的石板路,吊脚楼层层叠叠地蔓延开。岜沙被誉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来到岜沙,朋友们会像我一样对岜沙的穿着感兴趣吧?男子身穿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身背腰刀,一身古代武士装束。妇女服饰简约却又极为精美,百褶短裙,配以古色古香的刺绣图案,还配银项圈、手镯。其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习俗原始古朴。
大家看到岜沙男人最独特的发式了吗?这也是最令人称奇的,苗语称之为“后棍”。剃发工具用的竟然是砍柴的镰刀,剃完后将剩余的头发束于头顶,盘成鬏髻。而岜沙男人头上蓄留的发髻是有一定寓意的,它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今天有幸看到岜沙16岁成人礼仪式的剃头,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大家都有听说岜沙是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并且每每走过我们身边的男人都是拿着火枪的,因此火枪是不得不提的。枪是阳光下岜沙男人的影子,他们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二十多米的火药枪,岜沙苗人的老祖宗用枪是为了打猎防身,后来则是为了防止盗贼来偷牛。除此之外,火枪还有“礼炮”的功能,凡重大节日庆典,岜沙人都会用它朝天空放,鸣火枪的巨响能直入人心,那庄重热烈的气氛不是锣鼓鞭炮所能及的。最让岜沙人引以为荣的是,岜沙人被给予特许,80%以上的人拥有持枪证,这样岜沙就成了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而很多人也会因为这个特别的地方,慕名而来,来感受这个与世隔离的境地!就如现在的我们的到来。
大家是否听到了热闹非凡的叫喊声?这可是岜沙别具一格的斗木牛比赛表演呀,大家亲临现场去看看吧,我在表演场边上等大家。
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途就接近尾声了。我们了解了岜沙的火药枪、镰刀剃头、禾晾和斗木牛等,感受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朴文化,也对火枪部落一探究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我们贵州旅游,谢谢你们!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
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
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走进岜沙,有如置身于古远的原始部落,时间隧道瞬间将人们拉回到数百年前,村民们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深蓝紫色泛着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己绣制的彩锦,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这样的装束,即显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资,又十分便于她们登山和劳作。男人们梳着小辫,头挽发髻,腰间别着砍刀,肩头挎着猎枪。这山里虽早已没有走兽飞禽可打,但男人出门时仍喜欢带着猎枪,枪已成了他们的随身饰物。
数百年过去了,昔日风俗依旧,仿佛历史已在此处停留。岜沙有吃新节、芦笙节、映山红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跳芦笙、集体围猎、成年剃发仪式等风俗,有奇特的竹编饭盒、精美的手工钢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民间工艺品。芦笙节规模盛大,人山人海,芦笙对赛时,姑娘盛装助威,小伙吹起芦笙粗犷、奔放、尽显古朴本色。走进岜沙,只见房前屋后到处古树参天,蝉鸣鸟叫。举目望去,漫山遍野,苍翠欲滴。这得益于岜沙苗族世代相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多少年来,村民们一直恪守禁止乱砍乱伐的民间习俗,公路修到村寨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盗伐林木的事件。这个有350户,1900多人的大寨至今没有一辆马拉车,手拉车,人们运货,进县城赶集都是肩挑手提,徒步行走。村里人认为,畜力运输工具载量大,砍伐树木就会多,破坏森林及环境。
岜沙人的这种良好习俗是从古代沿袭而来,成为必须遵守的不成文的村规民约。村里有一规定;如果有人盗伐古树,一经发现要罚120斤米,120斤猪肉、120斤酒,让全寨人吃,以示警告。因此,村民们上山拾柴都自觉保护幼苗和树干,只修剪权枝或砍枯树。偶尔也伐一些杂木,打成捆挑到城里卖。在岜沙,方圆几公里的地方看不见坟冢,小孩生下来就种上一棵树,待死后将数砍掉,埋在树下,然后又种上一棵树。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减少了土地的占有。
别的寨子要看女人,到了岜沙则要看男人。岜沙是南部侗族风情区中为数不多的苗族风情景点之一。黔东南少数民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平时只有女子一身本民族装扮,而男人在外表上与汉人难以区分。岜沙则是个例外。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的岜沙男人。只有20xx余人的岜沙部落自古以来就有狩猎的传统,寨中直到现在还有火枪队。
虽然山林中已没有多少鸟兽可以打了,岜沙男人出门时依然枪不离身。在岜沙,男人必须同“枪手”二字等同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枪手则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慕。岜沙无疑是个充满了原始的英武气息的寨子,即连女子也是一身劲装。岜沙女子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
岜沙男人一身古代部落武士装扮中,最为特别的便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年仪式,苗语称之为“达给”: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最中央的一撮,梳成高高的发髻。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变成一个枪手、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跳花坡、吹芦笙、游方、结婚以及生儿育女。
岜沙苗族部落仅20xx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势奇特。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在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像雄鸟一样争取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可以同时抱着几个姑娘。姑娘也乐意让小伙们抱,哪个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就说明她非常有魅力。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娶她。如果姑娘没有被小伙子抱过,是很丢人的事。如果某个姑娘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她在岜沙人眼中就是魅力出众的美女啦!所以,但凡有外乡小伙子来到岜沙,姑娘们会用各种方式挑逗他,让他把岜沙的姑娘抱个够。有时候会有胆小的人被大方的岜沙姑娘吓得狼狈逃跑,姑娘们就会开心大笑起来。在艺术家和游客看来,岜沙是文化“异类”的典型。村中一排排高耸着的禾晾架,在秋天禾稻收成时便成为美术家、摄影家们注目的对象,而那些按传统方式劳作的妇女及留着“鸡键”毛发的孩子们的游戏,也能给游人带来新鲜的感受。游人至此,一则惊异于岜沙村环境的美丽奇特,二则感兴趣于村寨苗民的简朴生活,故时常在岜沙流连忘返。岜沙是奇异而丰富的,深入其间,则可感知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岜沙最佳旅游季节岜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和。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5℃;年平均气温在14℃-18.5℃之间。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夏、秋。
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在岜沙体现得尤其明显,那里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为雨季,十二、一、二月降雨量最少,五、六月最多。通常春夏之交大部分的日子都在下小雨,雨伞或者雨衣是一定要带的东西;另外墨镜和防晒霜,用于对付高原紫外线;住寨子多蚊虫,不能少防蚊水;鞋子一定要防滑、好走山路的,最好是徒步鞋或登山鞋;最后山区的气温普遍要低点,记得带件保暖的外套。
岜沙的节庆有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户户到田里摘取谷穗,去壳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饭,与鸭、鱼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进餐。还有芦笙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集体围猪、成年剃发等风俗,特别是剃发的工具是用镰刀。民族工艺品有竹编饭盒、铜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
岜沙每个男孩在7-15岁之间必须举行一次成年礼,行成年礼那一天,男孩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上山打鸟,下田捉泥鳅,到山涧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将来会有出息。然后,小伙伴们聚集在他家里,喝酒、烧吃捉来的鱼鸟,再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为他剃头,梳成“户棍”,完成祖上传来的严格仪式,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就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四
贵州省简称“黔”和“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第一天——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的少数民族十分多,有侗族、苗族…...今天,我要走进颇有风味的苗寨,感受苗族的风味及苗族人的热情。
哪里的苗家最多呢?当然是西江的千户苗寨,那里有近1400多户居民,个个都是土身土长的苗族人。一进大山,就呼吸到了新鲜空气,打开车窗,一阵阵凉风朝脸上吹来,感觉好极了!车子开了近1个小时,才到西江千户苗寨。
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我们的车穿过一座桥,开上了山顶,到了千户苗寨的最高点。当车子开进的时候,一群穿着鲜艳衣服的苗族人正在欢迎我们,他们有的在吹奏芦笙,有的在跳舞,也有的在放鞭炮。下了车,他们就立马迎上来,向我们问好。
大家往里走进,发现他们的房子大多为吊脚楼,吊脚楼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
这时,热情好客的苗族人拥了上来,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苗族衣服,请我们穿上,妈妈穿上了一件红色的长服,衣服上绣着许许多多鲜艳的花纹,有红色、蓝色、绿色、橘色的,五彩缤纷;头上戴着一个银色的头饰,头饰上有花,有星星;如果摇几下头,那些银器还会沙沙作响呢!真像一位苗家妇女。而我呢,却穿着一件黑色的戎服,衣服上有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头上则带着阿拉伯人戴的盘帽,帽子上挂下一条带子,带子下端有一个橘色的绒球;裤子黑黑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爸爸的衣服也和我一样,大家站在一起如同一个苗族家庭,我们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天越来越黑,我们来到了吃饭的地方,一进入寨子,就受到了苗族姑娘的热情款待,她们每人端着一碗自家酿的米酒,唱着敬酒歌,只要我们一上去,就必须得喝一小碗米酒,就连我这一个小朋友也得喝。轮到我喝的时候,我将嘴凑近碗里,一故刺鼻的酒味进入鼻子,好不容易喝下去了一杯,还要我再喝一杯,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的手碰了碗,天哪,我大叫,出于礼貌,我强迫自己喝了下去。进入房间,发现有一中间有一张很长的矮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苗家菜。大家入位以后,开始吃起来,快要吃完的时候,苗族姑娘又来到了我爸爸的面前要我爸爸喝酒,我爸爸先是喝了一小杯,由于手碰到了杯子,要重喝一杯,只好再重喝,可爸爸却不同意了,喝了这么多酒,不能再喝了,苗族姑娘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筷子夹了一块白斩鸡,给爸爸吃,爸爸凑过去吃,就在这时,姑娘飞快地往爸爸的嘴里灌酒,爸爸实在吃不消了,夺过姑娘筷中的白斩鸡,往嘴里塞。敬酒结束了,姑娘又把矛头对准了妈妈…….后来我们才知道,唱歌敬酒是苗家对贵宾的招待。
天色已暗,往山头望去,点点灯光如同闪闪发光的星星煜煜生辉,把整一个山头、整一个苗寨都照亮了,这样的情景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苗寨之旅是我贵州之行的第一站。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五
湘西苗族苗寨,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我有幸在一个寒假的时候,参观了湘西苗寨,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的美丽风情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这次旅行中,我除了欣赏了苗族民间舞蹈和纹身艺术之外,还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就是我对湘西苗寨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湘西苗族苗寨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苗寨周围的山峦起伏,山间溪流泉水潺潺。湖畔的苗寨更是风景如画,宛如童话世界。一排排的苗寨房屋,用石头和木材建成,屋顶上摆满了石头,既有实用又具有装饰性。苗寨临近的湖泊清澈见底,湖面上漂浮着几朵白云,它们倒映在湖水中,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在湖边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觉心灵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得到了净化。
其次,湘西苗族苗寨的文化风情色彩斑斓。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他们善于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编织出美丽的苗寨。苗族人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融入到建筑、服饰等方方面面。例如,他们的房屋建筑使用了石头和木材两种材料,石头可以保持屋内的凉爽,木材则是温暖的象征。苗族人还有一套自己的服饰文化,他们喜欢用鲜艳的颜色,配上各种各样的纹饰,将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展示给世人。在苗寨的舞蹈表演中,我看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眷恋,这种情感通过舞蹈和音乐传递出来,让人动容。
再次,湘西苗族苗寨的人文关怀令人感动。在这里,我看到了苗族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精神。他们乐于助人,热情好客。在苗寨的家家户户,游客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苗族人还有一套独特的婚俗仪式,新娘和新郎必须通过马步道才能进入新家,这象征着他们的婚姻之路会一帆风顺。我还参观了苗族人的祭祖活动,他们通过祭祀祖先来表达对家族的尊重和感恩之情。这些传统习俗和仪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苗族人的关怀和温暖,也传承了苗族文化的精髓。
最后,湘西苗族苗寨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苗寨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这为当地的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政府也加大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将苗寨打造成为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学习。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起来,湘西苗族苗寨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了湘西苗寨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情,还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团结友爱和发展的前景。这次旅行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自豪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希望湘西苗寨能够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来感受这里的美丽与和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49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