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制定方案时,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制定方案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思考,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工具和技巧,供大家学习和运用。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一
为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良好的品德、习惯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促进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建设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组织学生参观“毛主席纪念馆”。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对英雄的拥护与爱戴。
2、建设带有勤工俭学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行业的运行和发展情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前进行实际工作体验,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工作中的协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3、建设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针对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其在各自兴趣范围内多参加各类社团,有读书兴趣的可以参加书社、有表演兴趣的可以参加演艺社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
1、每年春季、秋季开学,邀请交警中队队长为同学们讲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让同学们知道“安全重于泰山”。
2、每年的四月、十一月,邀请派出所指导员,为同学们讲述有关法律知识。让同学们懂法、守法。
3、每年清明节,我校都组织师生前往“毛主席纪念馆”举行祭扫活动,缅怀先烈的伟绩,寓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于活动中,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二
摘要:近年来,我国已经把发展航天航空事业摆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航天科学知识普及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全民科学普及的s重要内容之一,是公众了解我国航天知识的重要窗口,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科普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该文结合天津火箭公司航天科普基地建设与科普活动展开情况,浅析基地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秉承“弘扬载人航天科学精神、普及航天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宗旨,围绕着《天津市“十二五”科学普及工作发展纲要》要求,积极开展航天科普基地的建设工作,2015年8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协同当地科协或根据基地自身特点及公众和社会的科普需求,积极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活动,着力展示基地风采,展现现代航天制造的先进性,对我国航天科普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航天科普基地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发展平台,主要从事大型、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及总装测试工作,具备总装、总测、数控加工、钣金成形、表面处理等专业领域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制造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展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制造技术为主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结合现有的科研成果,依托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和现有资源,在设施较为完善的科普建设点向参观人员集中展示现代航天制造的先进性,稳步推进,逐步提升能力。
基地目前获得“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专利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称号,成立了“崔蕴技能大师工作室、刘琦辉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与天津市各大高校联合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入选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1人、天津市“131”第一层次创新人才2人。综上所述,天津火箭公司航天科普基地具有基础条件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聚集、科技资源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优势,是开展科普宣传、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2基地建设思路与内容。
天津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了都市科学文化的内涵,为科技传播创造了一个载体,也是贯彻科技兴国战略的一个新举措。作为一名年轻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它的成长之路还很长远,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自身的建设,才能达到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宏伟目标。
强化管理,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形象。
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长,离不开各项规范措施,否则放任自流,就失去了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的意义[1]。要建立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制定科普工作管理流程,确保公司科研科普工作的可持续性、有效性;设立科普工作奖惩措施,将科普工作纳入公司工作计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及表彰奖励范围;保障经费投入,落实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开展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使大火箭科普基地建设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三
1.确定基地位置:选取离市区较远、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作为基地的选址,同时要确保交通便利,方便学员和工作人员的进出。
2.基地规划与设计:根据训练目标和需求,设计基地的功能区域,包括训练场地、住宿区、用餐区、会议区、办公区等。同时,根据室内室外场地的需求,规划合适的建筑物和设施,如训练塔、脑力训练室、户外障碍场地等。
3.基地设施建设:根据基地规划设计,进行基地设施的建设。包括建造训练设施,如高空项目设备、团队合作设备等;建造住宿设施,如宿舍楼、帐篷区等;建造餐饮设施,如餐厅、食堂等;建造会议设施,如多功能会议室、讲座厅等。
4.设备和器材采购:根据训练需求,采购适合的设备和器材,如登山器材、救生设备、团队合作器材等。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满足训练的要求。
5.安全措施:建设基地时,必须考虑到安全问题。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装监控设备、培训工作人员的急救知识等,以确保学员在训练中的安全。
6.基地管理:建设完基地后,需要建立基地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训练项目管理等。同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7.宣传和营销:建设好基地后,需要进行宣传和营销,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学员。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推广、参加展会和培训展示活动等方式,提高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8.合作与拓展:基地建设完成后,可以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其他培训机构、企业等进行合作与拓展。开展联合培训、合作项目,提升基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方案,可以建设出一座拓展训练基地,为学员提供全面、高效的拓展训练服务。在这里,学员可以接受专业的训练指导和培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并享受到恢复身心健康的愉悦。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四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根据《*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区域内市科普基地的申报、推荐、评审、命名。
第三条科普基地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科普基地由市科委命名。
市科普基地分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科普传媒基地和科普研发基地四类申报。
第四条在本市区域内登记或注册的任何组织均可申报市科普基地。
第五条市科普基地命名条件:
(一)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为社会组织或公众个人提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普活动的机构。科普教育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及相应的设施和器材,并能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2.组织参加各类大型科普活动;
4.具有科普活动策划能力,并能利用多种手段和载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有专人讲解或指导。
(二)科普培训基地是指专门针对*地区科普管理人员、科普业务人员、科普志愿人员开展科普培训的机构。科普培训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经政府部门批准的教育或培训机构;
2.具有五名以上开展科普培训的教师;
3.从事过科普培训,并取得一定成效;
4.有针对科普培训的教学大纲、教材及课程计划。
(三)科普传媒基地是指以电子媒介、印刷媒介等为载体,专门进行科普宣传的机构。科普传媒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政府部门批准的传媒资质;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五
为贯彻落实_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根据《*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做好我区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任务和要求,拓展和完善现有各类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有计划地推进科普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力争在我区新建或发展一批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公园、电子科普画廊、科普学校、科普阅览室、科普长廊等。通过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加强我区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公众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1、制订科普设施的管理办法与奖励办法。
2、坚持科普设施的公益性原则,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并做好相关督察工作。
充分发挥科普设施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推动各类科普设施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进一步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改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定期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增加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设施的科普功能,发挥它们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作用。
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利用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
拓展和完善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设施、科普教育功能,不断开发满足青少年参与需求的科普活动项目,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科普教育功能,将有关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为重点的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促进城区劳动者科学素质的提高。
加强职工学校、文化宫、俱乐部等企业文化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逐步对工会系统的职工学校、文化宫或俱乐部进行设施的提升与改造,并组织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吸引职工参与,使它们作为企业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满足广大职工群众获得科普教育、提升科学素质的需要。
3、加大科普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六
1.地点选择:选择距离城市较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点作为基地建设的场地。同时,要考虑到基地的用途和规模,确保拥有足够的用地和场地。
2.设施建设:基地需要建设一系列的设施,包括室内和室外的训练场地、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活动中心等。室内设施可以包括多功能厅、教室、办公室等,室外设施可以包括高空项目、攀岩墙、绳索项目、草地活动场地等。
3.安全保障:建设基地时要注重安全保障措施的设置。例如,对高空、水域等危险区域要进行围栏设置,对设施和器材进行定期维修和检查,建立专业的急救队伍和医疗设施。
4.专业团队:建设基地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拓展训练师、教练、安全员等。他们应具备相关的培训和认证资质,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5.项目规划:基地建设需要规划不同的项目,根据不同的参与者需求定制不同的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开展团队合作、领导力培养、沟通与协作等系列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6.营销推广:建设好基地后,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来吸引参与者。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社交媒体推广、与企业、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来宣传基地,并提供优惠政策来吸引参与者。
7.不断创新:基地的建设不能止步于一个阶段,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更新,更新项目、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总之,拓展训练基地建设方案篇需要考虑地点选择、设施建设、安全保障、专业团队、项目规划、营销推广和不断创新等多个方面,以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给参与者。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七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思想意识,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新课程改革和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寄宿学生增加以及改变住校生“带菜”和“吃干菜”的种种现实情况,现就加快我校蔬菜基地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丰富和繁荣我校的教育内容,培养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新一代小学生。
二、奋斗目标。
1、“以育人为主、创收为辅”,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学校经济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服务教育。
教学。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宣传落实工作,紧跟中心学校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二是选择好主攻方向,确定学校劳动基地的实际任务和工作内容;三是仔细安排。选择热情高、愿意干的同志开辟蔬菜基地和其他基地。
2、2007年树好同类学校的样板,抓好蔬菜基地。
3、采取鼓励、奖励等措施,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全面改变学校学生带菜、吃冷菜、馊菜现象,发挥学生自己种菜的作用,改变寄宿制学生吃菜状况。把蔬菜基地建工作结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考评奖励方案。
年初将安排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考评范围,年终进行评比奖励、加分。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八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根据市提出的“积极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和重点巩固已创办的扶贫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以解决残疾人就业、从业为手段,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坚持基地以企业为载体,通过基地带农户、加工户的原则,大力发展残疾人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使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坚持残联扶持、企业奉献的原则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不断膨胀基地规模,发展壮大基地实力,扶持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
1、企业安置型。依靠现有的各类企业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残联给予政策扶持。
2、辐射带动型。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合同价回收产品等形式,吸纳农村残疾人从业,达到脱贫致富。
1、残疾人扶贫基地要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人(福利企业不含应达减免税比例的残疾人)或安排残疾人从业不少于20户。
2、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以企业为基础,并在土地使用政策上给予支持,扶持残疾人通过有效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为宗旨的扶贫载体,是容纳残疾人集体劳动生产的场所。
3、残疾人扶贫基地是指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
4、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基地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
5、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
6、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为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优良品种、生产工具、资金扶持的功能。
7、残疾人扶贫基地由市残联挂牌确认。
1、各镇、街道根据建设扶贫基地的标准及要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方案。
2、各镇、街道残联根据全市统一规划,调查论证后,认真填报《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审批表》、《扶持残疾人从业脱贫项目可行性报告》,《创建基地计划书和协议书》及《市就业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状况统计表》,计划书主要内容有:主要目标、保障措施、时间安排、执行计划负责人等(协议书样本附后),各镇、街道对基地初审核实后,于4月底前将以上报表报市残联审批。
3、市残联于7月下旬组织力量,对基地建设情况,会同市财政部门实地进行审核,审定达标后,将所需扶持资金直接划拨到扶贫基地,确保专款专用。
1、基地接受残联的'指导和检查,由基地自主经营,全权管理,残联不提供担保,不负经济、民事等法律责任。
2、基地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有条件的可在基地内部单列帐户,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3、基地不搞终身制,对照基地标准,合格的继续挂牌,不合格的给予摘牌处理。对于已建立的基地,具有发展潜力,并能按照基地标准,每年多安置残疾人不少于10人,可以作为巩固基地继续扶持。
4、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如决定和调整帮扶残疾人从业项目,举办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班、帮扶协议样本、终止与残疾职工的用工合同等事项要及时报市残联认可备案,市残联将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以防止弄虚作假。
5、做好统计报表工作。每年11月10日前,镇、街道扶贫基地都要向市残联康复就业科如实填报《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状况统计表》(附后)和当年扶贫基地工作总结及下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措施、扶持残疾人脱贫目标。
1、基地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人,要与残疾人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安排残疾人从业要与残疾人签订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等协议,从业残疾人户年人均收入不低于20xx元。
2、基地必须当年见效,残疾人工资当月兑现。基地要明确一名领导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基地管理与服务制度上墙。有年工作计划和总结、帐务清楚、劳动合同、帮扶协议、帮扶情况记录、残疾人就业、从业花名册及收入状况等资料齐全。
3、基地每年要组织一次对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计划按管理权限提前10天送市残联康复就业科。
新建和巩固基地按1-2万元资金进行扶持,扶持资金从市残疾人保障金中列支。市残联会同审计部门对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设,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财政局和市残联对扶贫基地的专项资金进行定期检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
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就业,实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民心工程”。各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基地建设的领导,列入工作重要议程,认真组织实施,实行镇、街道残联理事长负责制,确保扶贫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要经常抽查基地建设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推动基地建设有序发展。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九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攻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尝试一些改革措施,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具有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的高级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带动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遵循“立足湖南、贡献地方,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设原则,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药学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精简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实训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为支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长沙医学院抓住学院的专业办学特点优势乃至长沙市经济快速发展、省级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两大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创新,建设以应用型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打造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结构“双师”教学团队;构建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管理: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基建后勤处等)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我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指导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
院系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由长沙医学院药学院负责管理,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由药学院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全面工作。配备1~2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主要负责基地的具体建设规划及落实,抓队伍建设,抓任务分解以及目标管理。下设教学管理人员1名、学生工作管理1名。主要负责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执行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工作教育。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基地管理:基地成立学生工作管理小组,由企业承担相关教学管理职责,学校选派教师协助进行管理,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
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
1、根据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引进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引进骨干教师1~3人,培养骨干教师10余人;选派5~10名左右专业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授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加强师资队伍的校企合作,互通有无。校企双方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通过组织培训等工作,提高主要岗位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同时,合理安排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扩建与改建及相关技改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技能课程有一定比例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
3、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校长等专业人士来院讲学,引导教师学习理解研究新的教育理论,明确努力方向,自觉实践,不断提升内在素质;选派学校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校企、校际间的交流合作。
4、继续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长沙医学院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以及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在药物制剂研发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而且能达到培养师资人才队伍,提升整体技术研发实力的目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企业委托学校研究开发”,学校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本年度,将继续推进正在合作开展的4项科研项目:“氯波必利生物黏附性缓释片的应用基础研究”、“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克霉唑阴道片”、“吡喹酮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及其抗血吸虫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扩展双方在其他科研项目上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三)。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培养人才的教材,共同选定培养人才的师资,共同实施培养人才的计划,逐步实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构建新的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框架。依据专业定位,校企双方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出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彰显我校专业建设的特色。
2、初步构建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改革平台框架。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研究,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进建设具有生产性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4、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体系的构成由实验教学(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见习、实习、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调查、学生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等组成。前期、中期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后期结合校企合作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提前接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直接掌握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岗位技能。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企业生产进度和要求,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定岗实习。
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具备先进教学条件设施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
1、组建一个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其中,重新筹建校内2个实训室,改造升级示范基地5个实训室,使药物制剂、药学等实训中心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购买一套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搭建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创新的实践教学育人环境平台。为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实践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2、建立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拟建立体现本基地特色的、开放式、多元性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拟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教师模块提供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多种资源,如教学中用到的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教学所需软件、教案、教学案例等。学生模块提供关于学生在课后自学和复习以及进行知识扩展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题库、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单元知识以及与学科有关的网络课程。本年度规划建设好3门以上网络课程。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必然要求在教学制度、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管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使其能适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药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要求。各项制度包括《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实训学生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考核制度》、《安全制度》等。
四、
1、基地硬件建设由公司根据自身生产与培训需要,投入建设并管理。
2、基地制度建设共性部分由双方共同制定,厂区实训相关安全等管理制度由公司制定,学生日常管理由校方制定。
3、培养方案、实习大纲、计划等由学校教学院系或专业教研室负责,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制定。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互补的模式,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由学校委派教师到企业通过理论授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学校指导教师则通过到企业进岗锻炼的模式,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资金运作与管理方面,遵循企业硬件企业负责,校内硬件校内负责,软件建设与学生实习运行费用学校主体负责的原则。
1、建成一支以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
2、构建新的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工作岗位相衔接的高素质药学类专业人才。
构建一个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平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组建一个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
4、建立体现本基地特色的、开放式、多元性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
5、建立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校企双方将在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外开发和交流、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合作,并达到一定的目标。
6、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一套基地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体系和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7、建设具备先进的教学条件设施,在深化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可以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具体目标为:
1、构建示范基地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效果和教学质量。
2、建立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设施,初步形成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符合我省“四化两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十
(二)改革开放以来,^v^、^v^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v^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十一五”期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我国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1.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科普作品将给予支持和奖励。
2.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二)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2.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根据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规模和建设方式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加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场馆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同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普资源创新和共享平台,形成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强基层科普场所建设。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农民书屋、中小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村专业化科普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将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社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并要求各地初级中学逐步规划开设科学课程,推进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定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评价,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快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使中小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数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学仪器、实验材料、工具及多媒体等多种科学教育资源的研发与配备,要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其操作和动手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主要依托现有力量,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咨询中心,为全社会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信息和服务。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制定并实施《20*-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校与就近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四)完善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非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它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公众成果信息和传播知识。
2.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听取公众对科技规划和政策研究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社会伦理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机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规范商业活动中科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向公众准确科技信息的责任。对企业产品中含有虚假科技信息的行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及时纠正;对利用科技信息的欺诈行为,要依法给予查处。各级科协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咨询,建立通畅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五)加强示范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1.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继续集中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的重大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对重大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普活动集中宣传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确保实效,形成地方和部门联动、集中性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业性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十一
拓展训练基地是一种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而设计的场所。建设拓展训练基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选择一个交通便利、自然环境良好的地方,如郊区或乡村等。同时需要确保基地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基础设施:建设基地需要有完备的设施,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会议室、训练场地等。确保基地能够满足各种活动的需求。
3.活动项目:拓展训练基地应该拥有多样且创新的活动项目,例如攀岩、绳网、漂流、团队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参与者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
4.专业教练:基地应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教练团队,他们可以指导参与者进行各种活动,并提供相关培训和反思。
5.安全管理:拓展训练基地需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确保参与者在活动中的安全。
6.环境保护:在建设拓展训练基地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比如,合理规划建设区域,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
7.低碳环保:建设拓展训练基地时,应考虑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8.社会责任:拓展训练基地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当地社区合作,为当地的教育、环保、文化等事业做出贡献。
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以提供一个安全、刺激、有趣的环境,帮助参与者提升各种人际交往能力。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十二
当前,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事关疫情防控期间民心稳定、事关疫情防控大局。我市蔬菜自给率不高,发展蔬菜生产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根据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稳产保供要求,为了逐步提高我市蔬菜生产供应水平,增强蔬菜稳产保供能力,增加自给率,特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措施,加大支持,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全市20xx年第一、第二季度每月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同比增长15%,新增蔬菜基地面积1500亩,每个县(市、区)有一个以上蔬菜基地新增面积100亩以上,全年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10%,力争全年平均自给率达到90%以上。在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全市蔬菜在田面积在16000亩以上,每月保障供应蔬菜8000吨以上。
1.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全市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明确全年及各月生产任务,确保全市全年任务完成。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到基地,落实新增基地面积。
2.统筹资金投入,加大蔬菜生产扶持。争取市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支持规模蔬菜基地扩大春季蔬菜生产规模、扩大蔬菜基地规模。各地也要统筹项目资金、扶贫资金,加大项目资金扶持。
3.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蔬菜基地建设,改善蔬菜基地生产条件。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地方,要覆盖到蔬菜基地。防城区要重点布局防城―那梭公路沿线蔬菜生产带。
4.加快土地流转,解决蔬菜生产用地。各地要利用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发挥好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用,化解土地流转困难及问题,加快土地流转力度。
5.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蔬菜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农业投资融资平台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镇村组织支持服务,合力发展蔬菜产业。
6.及时组织农资调运,保障充足的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用物资供应。掌握农资、种子经销企业经营情况和物资储存情况。
7.组织广大农业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春耕生产,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加大春季蔬菜生产力度,组织动员蔬菜种植户、蔬菜基地扩大种植面积,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等设施技术提早生产、加快生长,增加叶菜和速生蔬菜生产。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我市蔬菜生产任务完成,确保疫情期间蔬菜供应,打好蔬菜生产基础,对我市春季蔬菜生产给予重点支持。
(一)支持规模
争取市财政“菜篮子”蔬菜生产专项资金300万元,专项扶持疫情防控期间我市蔬菜生产增产保供。
(二)支持方式
1.支持蔬菜基地提早生产。对基地面积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在2―3月种植的蔬菜面积给予奖补,每亩100元。资金用于补贴购买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用工等项。
2.支持种植大户、蔬菜基地扩大基地面积、新建蔬菜基地。
(2)对基地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今年2-6月新增加蔬菜基地面积在1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1000元奖补。
以上奖补资金用于补贴地租、机耕费、大棚、灌溉设施及其他蔬菜生产农资支出。重点奖补新增或新建规模100亩以上蔬菜基地。
3.鼓励基地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建设蔬菜大棚。种植大户在今年2―6月建设蔬菜大棚10亩以上的,给予大棚主体建设资金投资总额50%的奖补。
(三)项目申报、审核及验收
1.项目申报时间为20xx年2月20日―3月20日,4月20日―5月20日。
2.10亩--50亩奖补项目申报、审核及验收由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申报、验收汇总表报市农业农村局备案。
3.50亩以上奖补项目和蔬菜大棚建设项目由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申报。蔬菜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企业为申报主体。申报主体填报防城港市蔬菜生产扶持项目申报表(附表1),报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大棚建设项目需要详细列出建设内容及预算。
项目核查审核由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收到申报表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现场核查和材料审核,报市农业农村局审核。
项目验收由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核验,市级核验不少于30%项目。
4.项目验收及核验时间:2―3月种植奖补项目为20xx年2月下旬--3月下旬;新增基地面积和蔬菜大棚建设项目为20xx年2月下旬―7月上旬。
5.资金拨付。市农业农村局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统筹确定补助方案,送市财政局审核拨付资金到县(市、区)财政局。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对接财政局落实奖补资金,确保及时拨付项目业主。
摸清在田蔬菜底数和生长情况,掌握蔬菜种植计划、投资计划和新建蔬菜基地情况,全面掌握蔬菜生产及供应情况。及时统计蔬菜生产基础数据,落实每周一报。加强蔬菜质量监管,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十三
20xx年,着力沿符月路、宜珙路,打造我镇高粱高产示范区3000亩,发展优质高梁6000亩,重点以村、村符路公路沿线为核心,力求在高产示范区内,新品种红缨子推广率达到100%,力争高产集中示范区红缨子产量达250公斤/亩,大面积产量达到200公斤/亩以上,极大提高高粱种植效益。
(一)杂交高粱集中示范片建设。
20xx年,全镇建6个高粱高产示范点,面积3000亩。分别在村建高粱高产示范点各一个,集中示范片重点在。农户自愿申请参加高粱集中示范片建设,并接受农业部门技术培训和指导,须严格按照《高粱高产种植技术规程》相关技术要求,以建设高效示范点为中心,以提高种植效益为目标,积极开展高粱生产。
(二)集中育苗点建设。
为积极引导农户不误农时,预防灾害天气可能对育苗环节带来的负面效应,全镇酿酒高粱育苗以农户自育为重点,集中育苗为辅助的`方式开展集中育苗工作。计划全镇建立20个集中育苗点,保障核心示范区高粱育苗的需要。
(一)组织保障。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实施得到有效落实。镇成立高粱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生产及购销中的重大问题,为高粱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高粱产业发展日常事宜、制定发展规划、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具体工作。
(二)技术保障。
突出典型,狠抓示范,积极促进高粱产业面上的拓展。一是示范点选用株型好、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栽培技术上要对核心区采用粪团育苗、合理密植、地膜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为全镇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样板。二是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各高粱发展村要建立高产示范点,要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的要求,建成技术密集型的高标准样板,起到示范作用。三是要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组织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全面提高科技入户率和覆盖率。
(三)政策保障。
一是全面实行高粱订单生产。提高高粱收购价是高粱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结合当前市场行情,20xx年发展酿酒高粱由高洲酒业集团统一收购,订单高粱保护价为杂交高粮4元/公斤;红缨子5元/公斤,切实减少种“粱”后顾之忧,全面带动我镇高粱产业发展。二是对核心示范区重点区域提供肥料、地膜等生产资料。三是实际种植的杂交酿酒高粱每亩补助碳铵100斤。
科普基地建设方案篇十四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酿酒产业发展及基地建设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xx年,着力沿符月路、宜珙路,打造我镇高粱高产示范区3000亩,发展优质高梁6000亩,重点以村、村符路公路沿线为核心,力求在高产示范区内,新品种红缨子推广率达到100%,力争高产集中示范区红缨子产量达250公斤/亩,大面积产量达到200公斤/亩以上,极大提高高粱种植效益。
(一)杂交高粱集中示范片建设。
20xx年,全镇建6个高粱高产示范点,面积3000亩。分别在村建高粱高产示范点各一个,集中示范片重点在。农户自愿申请参加高粱集中示范片建设,并接受农业部门技术培训和指导,须严格按照《高粱高产种植技术规程》相关技术要求,以建设高效示范点为中心,以提高种植效益为目标,积极开展高粱生产。
(二)集中育苗点建设。
为积极引导农户不误农时,预防灾害天气可能对育苗环节带来的负面效应,全镇酿酒高粱育苗以农户自育为重点,集中育苗为辅助的方式开展集中育苗工作。计划全镇建立20个集中育苗点,保障核心示范区高粱育苗的需要。
(一)组织保障。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实施得到有效落实。镇成立高粱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生产及购销中的重大问题,为高粱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高粱产业发展日常事宜、制定发展规划、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具体工作。
(二)技术保障。
突出典型,狠抓示范,积极促进高粱产业面上的拓展。一是示范点选用株型好、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栽培技术上要对核心区采用粪团育苗、合理密植、地膜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为全镇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样板。二是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各高粱发展村要建立高产示范点,要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的要求,建成技术密集型的高标准样板,起到示范作用。三是要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组织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全面提高科技入户率和覆盖率。
(三)政策保障。
一是全面实行高粱订单生产。提高高粱收购价是高粱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结合当前市场行情,20xx年发展酿酒高粱由高洲酒业集团统一收购,订单高粱保护价为杂交高粮4元/公斤;红缨子5元/公斤,切实减少种“粱”后顾之忧,全面带动我镇高粱产业发展。二是对核心示范区重点区域提供肥料、地膜等生产资料。三是实际种植的杂交酿酒高粱每亩补助碳铵100斤。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52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