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热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02:06:03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热门13篇)
时间:2023-11-09 02:06:03     小编:QJ墨客

感悟的过程是我们与自己对话的过程,通过总结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感悟呢?感悟是思想的盛宴,通过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视野。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一

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虽然不是邢台人,但却扎根邢台最贫瘠的穷山沟.一干就是35年,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邢台。他先后完成山区开炭研究成果28项,推出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浆水苹果等全国知名林果品牌,使邢台西部140万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太行山区10万多名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李保田同志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在邢台工作的几十年间,李保国同志的足迹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踏遍邢襄大地,治山治水治平原,始终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科技兴山的最前沿。他用毕生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李保国同志的离去是邢台事业发展的重大损失,他在为我们留下科技、产业、绿色、富裕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的巨大精神力量。

李保国同志虽已离去,但他水远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一个榜样。我们应当从他身上学会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牢记责任,始终对党忠诚的优秀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奉献百姓.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学习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将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高尚纯洁的人格风范,以李保固同志为榜样,以发展邢台为己任,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奉献精神创造一流业绩。

伟大时代、宏伟事业呼唤李保国精神,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需要李保田精神。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持续掀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李保国同志的精神发扬光大。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二

这部电影拍摄很走心,笑中带泪,用一种幽默诙谐又不失温情动人的方式,讲述了李保国教授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一种社会正能量。

一时代应有一时代之精神,一时代应有一时代之担当,而李保国教授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英雄。

他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带领岗底村的村民脱贫致富。如果说他是一位大学教授,不如说更像一位淳朴的农民大叔。“要把我变成农民,更要把农民变成我”,真正的理论不是写在书本上,而是深深扎根在泥土中。不需要好莱坞耗资几亿打造的特效,真正的英雄是在淳朴和平凡中带给我们触碰心灵的感动,让我们每个人肃然起敬。

震撼我们的是三代人扎根太行山,将穷乡僻壤变成良田沃土的“太行山精神”。而我们每个人也需要一种如愚公移山,那是一种不服输,不怕苦的执着,这种精神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代代相传,光耀千秋。

2

燕赵大地,多孕育慷慨悲歌之士。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扶贫育人,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35年如一日,使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被称为“农民教授”“科技财神”,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当代先进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献身人民的慷慨悲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保国与太行山的故事,是新时期展现中国精神的最好的中国故事。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充分展示了李保国的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他与爱人郭素萍的夫妻情,与李东奇的父子情,与学生的师生情,与太行农民的骨肉情,无一不是细致入微,至真至情,感人肺腑。“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史诗电影《李保国》是文艺工作者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所结出的重大硕果。

影片导演赵琦,著名导演黄健中监制,主要演员有林永健、颜丹晨、尤勇、吴军、侯天来、何政军、高明等,清一色的实力派、国家一级演员。该片荣获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青年电影人培养计划”之最佳青年导演奖,并荣获第13届中美电影节十佳影片大奖。故事好,演技高,制作精良,值得期待。

5月19日,省会河北会堂内气氛庄严肃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4月10日凌晨,年仅58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

报告会现场,2300多名干部群众齐聚一堂,用心聆听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缅怀他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李保国把一生献给了太行山,献给了太行山人民,他的死比太行山还重!”河北日报驻邢台记者站原站长刘秀礼跟踪报道李保国,他永远忘不了今年4月2日中午和李保国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当时李保国气色不好,却还是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大家责问他是不是不要命了?李保国回答:“那么多农民在等着我,我脱不开啊!”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回忆起李保国带领群众种苹果的往事:自掏腰包推广苹果套袋技术、手把手教村民管果树……杨双牛流着泪说,岗底村原来是贫困村,今天人均收入超过31000元。岗底的穷帽子,是李保国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保国用命换来的,李保国是我们岗底人的大恩人啊!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为什么一年200多天扎在山里?因为他始终坚持一个理念——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跟随李保国20年,助手齐国辉见证了李老师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您走了,但您的精神已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把您未完成的事业做得更好。”齐国辉含泪许下诺言。

报告会上,学生陈利英哭着追忆——老师是“严师”,会因为学生写论文不认真,罚他在学校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老师更是“慈父”,会想着帮学生凑钱买房、帮学生找对象。“我们早就把您当成‘父亲’,只是还没尽一天孝心,您怎么就突然走了呢!”

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既是李保国的人生伴侣,也是他的工作搭档。“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是怕时间不够,他怕他少帮了一个扶贫点,就会辜负一群人的希望。”报告过程中,郭素萍几度哽咽,泣不成声,“保国,多想和你再去岗底看苹果,多想和你在车上聊绿岭核桃,多想和你再吃一顿团圆饭。保国,我想你!”

整理李保国的遗物,一张行程表让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深受震撼:从今年1月到4月10日去世,101天时间里,李保国62天在出差、行程7860公里。“我为学校有这样一位好老师而自豪。”饶桂生表示:全校师生将以李老师为榜样,弘扬“太行山精神”,拓展“太行山道路”,让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燕赵大地。

聆听饱含真情的讲述,感受李保国的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台下听众热泪盈眶,会场内多次爆发热烈的掌声。掌声和泪水背后,是大家对李保国的思念和敬仰,是凝聚在心中的信念和力量。

听了报告会,省纪委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组副组长王春河对李保国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哀思之后,我们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他甘于奉献、不为名利的精神追求,传承他待百姓似亲人的为民情怀,弘扬他让荒山披绿、穷岭生金的责任担当。”

“李老师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传承李老师的精神,是我们弟子唯一能做的。”“非常感动,一辈子学习的榜样!”报告会刚刚结束,几位报告人的微信朋友圈已经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留言和点赞刷屏。

报告会后,观众表示,李保国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会走,他的事业不会走,燕赵大地一定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保国,汇聚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三

“我们会像钱师傅一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如今,钱海军通过实际行动,带动着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海军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支持他。”妻子陈冬冬说。妻子最初不理解,但后来被丈夫的做法所感动,便加入帮扶老人的行动中来。在他们夫妻的影响下,女儿钱佳源也时常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一家人还先后资助了27名贫困学子。

以钱海军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志愿服务中心,现已吸纳12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日常服务中。“志愿服务中心微信群里发布消息,大家都抢单做。”同事王军浩作为其中一员,无论是修理家电还是接送患病老人,只要有需要,总是第一个响应。

台风抢险、变电抢修、安全用电宣传、解决居民用电故障……在钱海军带领下,志愿服务团队的服务不断延伸,“星星点灯”“复兴少年宫”“暖心空巢”等公益项目也在持续开展中。

2015年,在走访残疾人贫困户时,钱海军发现许多家庭存在用电线路老化、线头裸露等安全隐患。在他的推动下,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启动了“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照明线路改造项目,为慈溪1800多户残疾人贫困户家庭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

7年间,“千户万灯”逐渐走出宁波、走出浙江,行程20余万公里,为西藏、吉林、贵州、四川等省份6047户百姓改造线路、送去光亮,惠及6万余人。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四

钱海军平时负责慈溪市内近6万户居民的用电服务工作,包括用电咨询、故障报修等12项服务。大家都说家中碰到电力故障,只要打电话找钱师傅,保管“马上到、马上修、马上好”。

1999年,“闲不下来”钱海军开启了志愿服务生涯,这一干就是23年。

发现管辖社区里有很多孤寡老人后,他做了数百张名片,利用社区排查和服务的机会一一送到老人手中,方便老人们联系自己。

数年前,陈文品肺气肿发作,钱海军接到电话后,便立马驱车80公里送他就医。忙里忙外的钱海军,还被医护人员误认为是老人的“亲儿子”。

渐渐地,钱海军的电话成了老人们解决各类生活难题的“专属热线”。换灯泡、修电磁炉、修洗衣机……钱海军的抽屉里装着几千张碎纸条,每张纸条上都记录着姓名、电话和地址。

23年间,钱海军完成了2.5万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的老人有100余户,年纪最大的108岁。平均每周,他要为孤寡老人上门服务二十多次。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五

x月_日上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召开,集中收听收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直播。

报告会上李保国同志的家人、同事、学生分别以《太行新愚公》《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我们的严师慈父》《我和保国的三个家》《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楷模》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回顾了他在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再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情景。在坐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怀着沉痛的心情观看了报告会。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为军指出,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上受到了一次强烈震撼,精神上得到了再一次的升华。要把李保国精神学习好,在全县上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幸福美丽新正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人民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勇攀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责任担当的价值追求,学习他朴实无华、大道至简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改革创新、改革突破的创新精神。李保国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他喜欢的不仅仅是太行山,他喜欢的是人民,是让山区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他喜欢的是自己的事业,是把山区脱贫致富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把事业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

李为军强调,全县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章,践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夙兴夜寐,打好发展攻坚战。要以李保国“活着干,死了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照任务目标再接再励,狠抓落实,实实在在干工作,用力用力再用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标准完成。要勇于创新,在各自领域争取新的成绩。创新无处不在,我们与先进地区如火如荼的创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完成攻坚战的任务目标,没有创新我们无路可走,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李保国改革创新、改革突破的创新精神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理论思想,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工作举措,盯死项目,死盯工作,动脑筋、想办法,自我加压,主动而为,全面完成“百日攻坚”各项任务目标,使正定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要根植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实现十三五目标。要学习李保国心系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政治品质,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群众结合在一次,把自己变成老百姓,又高于老百姓,领着老百姓干,殚精竭虑,激情奉献,奋发有为,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六

在_都__县,人们一提起__,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吴老师古道热肠,好人呀!”大家之所以信赖、尊敬他,决不仅仅是因为他一辈子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退休之后师心不改,仍然像一支燃烧的蜡烛,将光亮洒向下一代成长大道,把余热奉献给美好的和谐社会。

一心为了青少年的成长。

__今年70岁,退休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多年担任小学校长。1998年退休后,并没有割断他与教育的联系,相反,由于他热爱教育的特殊感情,更加重了他培养教育青少年的责任,他义无反顾地担任了城北社区及__村关工委副主任。几年来,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他为青少年成长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吴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青年的成长。他常说,青年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最要紧,如果一无所长,就会无所事事,甚至误入歧途。在这问题上,他想得很深很远,他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办起电脑学校和文印部两个实体,以此作为培养青年就业的有效渠道。近十年来,先后为社会上培养了数百名电脑人才,使他们在升学无路、就业无门的困境中找到了报效社会、报效家庭的途径,在不同的工网作岗位上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有的还成为拔尖人才。

吴老师不仅教青年们学本领,更注重教他们学做人。在他经营的文印部里,建有“三个代表学习小组”、“八荣八耻学习园地”、“读报栏”等,要求每名员工关心时政,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单位。他组织全体职工几次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韩家岭、堆云洞等地聆听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学习革命先辈高尚精神。在吴老师的关心下,.该部一名女青年被团县委授予“先进青年”称号,还有一名青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的组织。吴老师还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使四对青年喜结良缘。为了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为每个人赠送了“古诗选译”、“加强记忆学习法”、“写作指导”等数本图书,为进修青年资助学费,鼓励他们不断上进。他还为全体职工办了“意外保险附加住院险”,许多员工的家长感慨地说“孩子搁在吴老师那里,放心!”

在广大青年的眼里,吴老师是位好师长,而在那些受到其帮助的残疾青年的心中,他更是一位慈善家。石桥村有一马姓家庭四口人就有三个残疾,生活非常困难。他了解情况后,将这家女儿惠霞安置到文印部学习打字,对其弟弟一方面建议学校予以减免学杂费,一方面自己赞助学习用具、零花钱,让其坚持学习。后来惠霞父亲因患脑血栓病故,吴老师不仅送200元帮助安葬,还给其家送去一台彩电,他又与民政部门联系,让其家享受低保,在每年春节前还予以救济;又到残联帮其母女办了残疾证,以享受残疾人政策的照顾。就这样,一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得以重生。

吴老师还特别注意抓紧对后进青年的教育。有个青年由于思想颓废,吸上了毒品,几次受到公安机关的教育处罚,但一直未改。为此,吴老师便数十次地和该青年谈心,并将其安置在自己的文印部里让专人帮助他换思想、学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使他戒除毒瘾,走上了正路,使家庭和社会增添了安定和谐因素。这个青年不仅自己远离毒品,还用现身说法劝其吸毒同伙,让其改邪归正,走上正道。

吴老师与少年儿童更有不解之缘。吴老师虽然人离开了学校,但心始终牵挂着少年儿童的成长。他关切儿童身体健康,经常深入学校与领导、教师切磋教育事宜。每年3月5日,他都要带上老年朋友和少年儿童一起参加学雷锋活动。四月五日清明节,他又和老革命老英雄一起到校讲传统、讲理想。“六一”儿童节,又和老同志一起到校和少年儿童同歌共舞,共庆节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他采用多种形式向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编写出“日寇在__县的十大暴行”一书、印刷300余册,为教育少年儿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举办了“中小学生一周一得有奖知识竞赛”、“元宵节有奖灯谜竞猜”等活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参加,从中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及人文论理知识的熏陶……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少年儿童。

一心为了老年人的健康。

除了热爱儿童,怜惜老人是吴老师又一难以释怀的情结。他不抽烟,他不喝酒,不打麻将,惟酷爱看书看报,写书印书搞文艺,喜欢和老年人交友作伴。多年来,自费印发了价值七千余元二千五百余本健康资料,全都无偿地赠送给老年朋友。像《健康伴随着您》、《养生保健》、《健康歌谣》、《健康每一天》等小册子,都非常受欢迎。他所经营的文印部还成了老年人的“信息站”、“联络点”、“咨询处”,老年朋友一遇到什么难题都要来店向他讨教问计,有什么心事都愿向他倾诉,他从不厌烦,一一耐心接待。他利用自己的印刷优势将自己的文艺爱好付诸行动,组织了近百人参加的“夕阳红合唱团”,两年来进行了六次全县性大型演出,一切花销全由他一人承担。__年重阳节,他带上由十余人组成的轻骑队到距县城三十余里的南大里乡和老年朋友一起欢度节日。回来的路上,看到该乡街上挂有一“敬老院”的门牌,他想,应让有贡献的老人们享受到节日的快乐,便进门去看,看到屋内仅有一位八十余岁的老太婆,便毫不犹豫地叫来轻骑队员们为老人演唱,当演员们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一首歌曲时,感动得老人流下了泪水,老人不知该说什么好,连连作揖表示感谢。

去年__天一天中午二时左右,天气非常炎热,人们坐在安有空调电扇的房内还觉得闷热难忍,但街上几位年近六旬的环卫老工人却顶着烈日,拿着扫帚不停地在清扫。吴老师看到此景非常感动,心里不是滋味,他情不自禁地走到他们跟前,请他们到文印部内休息,喝些水、洗洗脸、降降温,几位老人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当他在社区举行的“八荣八耻”演讲会上说到此事时,哽噎得说不出话来,眼泪流满了两颊,听众们为吴老师富有劳动人民感情而深表敬佩。

吴老师还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思想,常对他们说,要心胸开阔、要向前看、向远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针对个别老年人因家庭不和或多病缠身、或对往事过于追究,造成厌世情绪,他便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处理问题。

吴老师还特别注意让健康资源共享。近年来,他先后订有《安微老年报》、《益寿之摘》、《黄河晨报》、《文摘报》等报刊,每期报一到手他都精心地读记剪贴。为了做到“一报在手,受益大众”,将其精华篇章予以整理汇编,印刷了《笑出健康》、《健康歌谣》、《健康每一天》三本小册子近千册,送给老年朋友及关爱父母的青年朋友,以表自己对老年事业一点关爱之情。

一心为了全社会的和谐。

吴老师对党一片忠心,和党组织有着深厚的感情。全家六口人除上小学、高中的两个孙孙、孙女外全是党员。他十分珍惜新时期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常常告诉人们,现今社会是盛世,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好光景,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添彩,而不能给时代抹黑。所以他闲暇之时总是爱写歌,歌颂新生活。他自编了“党的政策就是好”、老俩口学习三个代表“老俩口学习八荣八耻”、“四个老头夸__县”等快板及表演唱,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十六大召开后,他立即着手编印了一千余份宣传单深入街头巷尾向群众宣传。__关于“八荣八耻”的号召一发表,他便急不可待地喷绘成巨幅版面,悬挂在文印部的墙上,又及时印刷“八荣八耻”宣传单八千余份散发到全县各个角落。他还从网上下载了“八荣八耻”“百年奥运”等歌曲在合唱团、社区教唱。

十七大一闭幕,他就编印了“十七大精神问答题”300余份,无偿送给中老年及社区群众、中小学生学习;春节前,又以“春节文化大礼包”“形式编印了“笑出健康”“三字经白话文”“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新农村宣传演唱材料”等四册书,冒着大风雪发送给广大群众。所有这些都受到了省市县媒体的关注和报导。

最近又值北京奥运临近,他又从网上下载了有关歌颂奥运歌曲在合唱团歌唱,并积极排练节目,准备在庆祝奥运会开幕时演出。

吴老师还特别注意帮助社会弱体,每年都要通过正常渠道向下岗职工捐款捐物。他还承诺,对下岗职工来本店文印一律五折优惠,特困户全免。他为了减轻就业的压力,在本部安置了两名下岗职工。他在新春对联里曾这样写道,“树八荣,讲诚信,服务工农商学兵;摒八耻,兴公德,关爱老弱病残孤”。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让老同志感受和谐社会的关怀,生活得更加愉快,吴老师还常常与老伴带上录音机、磁带,深入到因年迈不便走动或因病卧床的老同志家中,与他们一起同娱同乐。一次他去离休的老校长家中,老校长一听说要给他及卧床的老伴表演节目时,感动得泪流满面,便立即叫来了儿孙,门口群众也闻讯围拢来,数十名观众即刻沉浸在幸福欢乐之中,笑声、掌声伴随着歌声响彻四方。

__老师的感人事迹,《__县人》、《运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黄河晨报》、以及市、县电视台等媒体先后都予以报导,__年又被市关工委表彰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先进个人,__、__连续两年被市老龄委评为先进个人,__年又被省誉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他所辅导的“夕阳红合唱团”两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他所经营的文印部也连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百佳诚信单位”。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七

我的追求是事业,我的企盼是学生,我的动力是党和人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我将以张桂梅为榜样,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勇于开拓进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张桂梅是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是每一个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的`楷模。首先,她以高尚的品格为标杆,具备广泛的师德:她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扎根于教育的基础岗位,始终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她咬定青山不放松,历经近二十年的奋斗,赢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昭示了她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心血之路,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高技能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张桂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深深信仰,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正是有无数像张桂梅一样的教育工作者为国家积极贡献,才有了机会显现出国家的脊梁,不断超越,在国际社会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发言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以张桂梅为典范,学习她服务教育事业而舍去个人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创造的非凡成就,热衷于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八

央视记者对他的采访,我为他的两个梦想深深地震撼,感慨着:这才是伟人的梦想,这才是追梦的伟人!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种法,从14000多个稻穗中仔细搜索出6株不育株,两年春播、翻秋,仅有四株繁殖了两代。1970年,他翻山越岭跟助手到海南,终于找到“野败”取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种技术。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闲时光,忍受了多少无知无聊者的冷嘲热讽啊!从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级杂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实研究成果的“三产四丰”工程,他风里来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今,他名满全球,水稻亩产早超一千公斤,个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依然不辞劳苦在田间忙碌,追求着水稻高产的“上不封顶”。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快乐是任何吃穿名牌、豪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然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高远的梦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九

内丘县岗底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李老师是我们村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岗底的今天。”李保国的老朋友、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话间掉下了眼泪。“4月6日中午,我们还在一起谋划岗底的美丽生态大花园建设,探讨苹果深加工项目……”

平山县李家庄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这是民俗一条街、休闲广场、观景平台,这是樱桃、红树莓产业园……”4月12日上午,站在村庄规划图前,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彦难掩悲痛。“没想到,产业刚刚起步,给俺村做规划的李保国教授却永远地走了……”

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原定4月14日李保国到干沟村指导“国光森林文化观光园”建设,这是他生前帮扶的最后一个项目。“4月8日晚上,我还就苹果树苗的事向李老师电话咨询……”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干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鸿颇哽咽着说。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们眼含泪水。

在李保国离去后的两天里,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淳厚的乡音:“李老师啥时来俺们村作指导啊?”那些深山里不知噩耗的农民兄弟,还在期盼着他的帮助。

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架子,是个“农民教授”。

--他穿不讲究、吃不挑剔,像农民。

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李保国和农民没啥两样。

“李老师穿的衣服还没有一些农民的好。有人说他不会讲究,开始我也这样认为。”杨双牛讲到,一次下地,李保国的衣服被树枝划了个口子,“我想给他换件新衣服,问他穿多大号。他说‘你省点心吧,你把我打扮成上讲堂的教授模样,我咋和农民打交道?’我问这有关系吗?他说‘农民不认可你这个人,技术传授就会打折扣。’”

--他说话直白、通俗易懂,像农民。

“给农民讲课,不能把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得把你的技术变成农民能理解的、能记住的、能做到的东西。”李保国常说。

教农民疏花,他讲得很形象:“一棵果树所供给的营养有一定的限量,打个比方,10个馒头10个人吃,一人只能吃一个,谁也吃不饱。如果10个馒头5个人吃,一个人就能吃两个,大家都能吃得饱。”

赞皇县寺峪村有上千亩苹果园,产量一直上不去。村里请一位专家来讲修剪技术,讲了一天,名词术语一大堆,农民听得直挠头。后来李保国去讲课,只教大家认识两种枝,一种是“结果枝”,一种是“不结果枝”,半个小时讲完。乡亲们高兴地说:“原来这么简单!”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十

203月9日下午两点半收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我们都知道,2020年庚子年一开始,我们国家就陷入了新冠肺炎的传染危机。武汉成为了重灾地。我们伟大的一群群“逆行者”们冲在了第一线,保家卫国。新冠肺炎疫情,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多难兴邦”。多难兴邦一词出自《左转》----“或多难以固起土,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就要看当国家面临困难时领导者做出的判断和指引,困难能让我们强大,这就是“多难兴邦”啊。

许许多多医护人员千里迢迢来到武汉,帮助武汉人民一起度过这难关!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有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把整箱的口罩送到警察局,却转身离开,有人在战斗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有人时时刻刻陪在患者身旁,甚至奉献出了生命,有人献出了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他们亦是英雄。一个字,一盏灯,一份心,一种情。这次疫情爆发传染速度极快,也暴露了我们国家很多不完善的医疗体系。发展水平也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许多机构制度不完善,_现象严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面对。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禁杜绝此类行为!加大反腐力度。让政府真真正正为人们办事,办实事!

最后为逆行的勇士们祈福,平安归来!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十一

初心不改的“草鞋书记”

他就是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周永开。6月29日,周永开被授予“_”。这是对周永开一生忠诚于党、赤诚为民、初心不改的最好褒奖。

“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

1928年3月,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3年,周永开进入化成小学读书。当时的化成小学虽然处于国统区,但这所学校是典型的“白皮红心”,教师大多是来自延安和四川各地的地下党员,革命氛围非常浓厚。

周永开至今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在小的时候就感受到“共产党的队伍就是不一样”。国民党的乡长下乡,骑着马,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背枪跟着,不可一世。当时遍地土匪和鸦片,红军一来,打土匪,做事公道,不仅帮父亲戒掉了鸦片,还教了他很多知识。自此,革命的种子便在周永开幼小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1945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化成小学背后的山坡上,周永开在老师王朴庵的见证下,高举紧握的拳头,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年我17岁,从入党那一天起,我就立下誓言,要为穷苦人翻身求解放,我不怕死,绝不当叛徒,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讲起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时,周永开如是说。

此后,周永开同当时的地下党巴中县工委副书记、奇章私立中学校长、原四川大学地下党委书记王朴庵一道,在原巴中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周永开把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他的党员身份曾一度连妻子吴应明都不告诉。后来,他看到妻子积极追求进步,多番考察核实后,才介绍妻子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当时周永开的小叔周一修也是地下党员,为了革命他们各自隐蔽身份,直到解放时,周一修才知道一个屋檐下竟然有三个共产党员。

巴中是革命老区。在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高高的石壁上,“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在崇山峻岭中格外引人注目。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这是,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岁生日。

怀着一颗对党至忠至诚的赤子之心,他出资近万元,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錾刻而出。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年华诞,宽7.1米寓意党的生日。隔山眺望,七个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过往之人,无不驻足观望。

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周永开还自费组织拍摄了电视教育专题片《巴山教魂》,组织编纂了系列丛书《热血》,倡议修建了英烈园,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

“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份责任”

周永开常说,“当干部,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份责任,一定要为群众办实事。”他先后担任原巴中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无论身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诚和执着。

上世纪50年代末,大肆砍伐造成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在周永开的带领下,全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巴中的莲花山林场,也由此从砍树的林场,变成了植树造林的全国先进林场。国务院召开全国林业发展先进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莲花山林场颁奖。

植树造林,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燃料紧缺的问题,还助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尝到甜头后,巴中县各地积极响应号召植树造林,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20世纪70年代,巴中县的奇章乡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不久后,整个巴中县也因林业发展较好成为全国先进。

为发动群众,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因为田坎跑得多、草鞋穿得多,老百姓亲切称他“草鞋书记”。

周永开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纪检战线工作8年多,当过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说,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为党执纪、为国执法、为民除害,“当纪委书记就是要办案,不办案怎么行?怕得罪人,是办不了案子的。”

他曾顶着重重压力,查办了当时影响全国的一件大案——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李作乾以职务之便,奸污本厂多名妇女案。当时流传出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厂长打电话。”李作乾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奖状有50多张。当时还有人给李作乾“打伞”,认为能人要网开一面。

接到群众举报后,周永开拍案而起:“必须要一查到底,这都处理不了,我宁可不当这个纪委书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取证,最终让李作乾认罪伏法。当李作乾被移交司法执行逮捕时,罐头厂内的鞭炮声响彻云天。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说,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1991年6月,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区纪委离休。离开工作岗位后,一直惦记着再为老百姓做点事的周永开,把目光投向了万源市花萼山。

为了纪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响的“万源保卫战”,上级有关部门来万源策划拍摄电视剧《血战万源》,离休后的周永开主动参与外景地选择,由此关注了花萼山。

为收集资料,他跑遍了花萼山,山上有几条沟、几道坎他都清清楚楚,山里的风景也让他驻足留恋。但因生产生活条件匮乏,当地村民不得不砍伐、放牧、打猎,花萼山一度被破坏得不成样子。

1994年,周永开带着退休干部余世荣、退伍老兵楚恩寿两名同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护花萼山的征程。他用自己的积蓄租用了两间茅草房作为办公用房,出资聘请当地老百姓作护林员,正式成立了民间保护组织。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把绿色还给大山。”

经过摸索,周永开总结出一套保护自然环境的“土教材”。他不让人上山采松子,说那是松鼠野猴的粮食;他不准人上山砍树,说那是森林的根基;他不许人上山修房建屋,说那是动物的领地。乱砍滥伐者、盗猎者只要听说周永开来了,就躲得远远的。

护绿水,保青山,周永开开启了他的巡山护林之路。他先后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有时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他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动了当地村民,大家纷纷加入护林队,成为义务护林员。

护林行动,周永开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花萼山上捷报频传:山上种下了一批中药材,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也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500亩,栽植了适应当地气候生长的华山松;4月,花萼山成功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月,周永开又回到花萼山,他看看那两间茅草房,又看看已经绿树成荫的“清风林”,高兴了很久很久。走时,他再三叮嘱当地村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把花萼山保护好。”

“用最低的物质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既是周永开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真心为民的生动写照,他把群众当亲人,几十年捐资助学、扶贫济困。

蒋宁聪是周永开曾经资助过的一名学生。童年时期的蒋宁聪,因为视力的原因,只能看清几米远的地方,周围的人都说他是个没有出路的盲人。就在蒋宁聪暗无天日的时候,周永开带着他去当地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眼科医生,检查发现只是高度近视。周永开便掏钱给他治疗,配了眼镜。

“当我戴上眼镜那一刻,虽然有些眩晕,但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可以清晰地看到街道对面的人,甚至能看到香樟树叶上的纹路。”蒋宁聪说,周爷爷是那个为他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人,也为村里孩子带来了希望。

后来,蒋宁聪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如愿以偿考上了公务员。他立志,自己也要成为和周爷爷一样的人。

蒲家镇中心校也是周永开牵挂的地方。今年4月16日,他又一次来到蒲家镇中心校,为通川区140余名党员干部作_学习教育专题报告。报告会前,周永开再次向学校捐款3万元。

为资助困难师生,周永开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现已颁发20余届,先后奖励师生近1000人。20,他一次就向奇章中学、化成小学捐赠奖学金10万元。

新冠疫情暴发,捐献10万元支援疫情防控;多次主动交纳大额特殊党费……多年来,为了公益事业,周永开累计捐款上百万元。

很难想象,这么多捐款,都是周永开夫妇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省出来的。夫妇俩都是离休干部,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家具都非常老旧,一套搪瓷杯、搪瓷盆一用就是四十多年,一部小电视、一台挂式空调才让简陋的房间稍显现代感。周永开孙女周婧说,“爷爷是在用最低的物质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这是周永开的无悔誓言。

“我已经93岁了,无法再为党做需要出力气的活。”周永开说,今年他准备了几百棵树苗栽在蒲家镇中心校,“让革命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十二

9月10日上午8时,广西南宁籍300多名新兵即将踏上征程。临别之际,穿着一身老式绿军装、胸前挂满奖章纪念章的李延年来给他们送行。

新兵看老兵,越看越高大,满眼都是敬意;老兵看新兵,越看越欢喜,满眼都是期许。送行仪式上,一名战功卓著的老兵和一群朝气蓬勃的新兵,展开了一场对话。

“新战友们,你们即将奔赴军营,作为一名老兵,我希望你们在部队坚决听党指挥,苦练杀敌本领……”李延年一出现,现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今天,我们光荣参军入伍,要接过老英雄的钢枪,永远听党话,不忘入伍初心,牢记使命职责,让无悔青春在军营绽放……”来自南宁师范大学的新战士金鹏代表新兵的发言,让老英雄露出赞许的表情。李延年用一个庄严的军礼,向新兵们表达敬意,更包含着他无尽的期许。

在李延年离休后的30多年漫长岁月里,除了每年为南宁市中小学作红色教育讲座,这是他为数不多的露面。“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国家对所有烈士的褒奖。”李延年是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但他从来没把自己当英雄,更没把“英雄”二字挂在嘴上。离休后,他先后担任多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给中小学生做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报告,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残酷战事、亲眼目睹的英雄事迹如实还原给只在影视剧里见过战争场面的年轻一代,但从不提及自己的战功。

“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很多时候停留在书本上,作为战争亲历者讲述历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广西军区南宁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政委肖兮说,只要有学校邀请李延年做讲座,他都会欣然前往。近年来,李延年被广西军区先后评为“先进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始终保持老党员、老军人、老英雄的革命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军人的信念就是听党话打胜仗,英雄的底色就是淡泊与坚守。李延年的老伴齐振凤说,平日里最不能打扰老伴的时候,就是他学习的时候。李延年卧室的书桌上,摆满了各类政治学习书籍,书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理论要点和心得体会。上面的一笔一划,都写满了一位老兵对党的一片赤诚。

李延年的家里,珍藏着一幅朝鲜地图。闲暇时,他总会拿出来看一看。那些熟悉的地名、粗细不一的线条,总能把他拉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每这个时候,他就像回到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年代,脸上显现出少有的光彩。

追随前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于逸飞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十三

“书记,现在有个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大年三十,__县__镇党委书记__的电话响个不停。

“好,马上就到!”__刚跟干部们开完疫情防控部署会,正在村内带着干部开展摸排工作,接到电话后又立即奔赴救火现场组织人员投入到救火中。火势扑灭后,__安置好受灾群众,又继续到各个村组对辖区内外地人口及接触过疫区人群进行逐个排查。

“您好,请问你是否是从湖北回来的,最近有没有发烧咳嗽的情况,你回乡时间和乘坐车次是多少……”类似的话,__进家入户时一遍遍重复。直到晚上八点,忙了一天的__才赶到家与等待已久的家人吃上了除夕年夜饭—,“我们多辛苦一点,__的百姓就安心一点。”

__镇下辖14个村,有近40000名村民。由于位置紧邻县城,是通往北半县的西大门,加之辖区内道路通达、人流密集,疫情防控异常艰难。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__认真分析研判,提前安排部署,对内严控传播途径,对外严防病毒输入,先后召开10次专题防控会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构建了组织、人员、分工、责任、纪律等一套防控体系,成立应急防控指挥部,形成了联防群治工作机制。

在她的带领下,全镇上千名党员干部行动起来,300名志愿者精锐出战,15个疫情监测点建立起来,20个村组路口设立检查劝返点,100多名执勤人员到岗到位,24小时轮班值守,村组每天进行清扫消毒,实行“地毯式”人员摸排,全镇防护战“疫”全面打响。

“不串门好运临门,戴口罩福星高照;你不聚,我不聚,人人齐把病毒拒……”一大早,__镇各村又在利用“村村响”设备和本土方言宣传防控知识。

“这个喇叭放的好,讲的也是本地方言,内容也是顺口又易懂,现在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哩。”__镇大湖村村民侯井华对这种宣传方式频频称赞。

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接受疫情防控宣传信息,__利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创作了一批朗朗上口的__方言“土味顺口溜”,开启“土味”硬核宣传,提议各村以“打更”的形式,敲着铜锣、拿着喇叭走街串巷,用本地最为通俗易懂的方言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引导村民更加自觉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既可以缓解群众紧张的心情,又达到了警醒和宣传效果。

全镇内的“村村响”小喇叭响了起来,疫情防控宣传单、倡议书一张张铺散开来,13000余份资料发放到人到户,39起红白喜事为防控疫情“让步”,25个流动酒家暂停营业,这些举措将一道道安全防线拉了起来。

“不管什么时间,发现情况立马给我打电话,任何时候我都在线!”__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她带领全体干部坚守在一线,一守就是近13天。

“古有上阵父子兵,今有战疫夫妻档”。为了让__心无旁骛的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她的丈夫主动请缨,“作为丈夫,我心疼你不分昼夜地工作,但我理解你为何忘我投入。现在正是__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孩子,你安心工作,有需要时我也是__的一名志愿者,我随时都在。”她的丈夫为了支持她的工作,带着儿子把“家”搬到了__镇,做她最坚强的后盾。

就算把“家”搬到了__,__与家人提到最多的依然是工作,依旧经常忙到半夜12点时才回到房间,休息前,她还要集中学习上级当日下发的有关疫情防控的各类文件,掌握全镇疫情防控情况。

“老乡新年快乐,今天体温怎么样?身体有没有什么异常?饮食有没有保障?你们在家隔离休息,需要什么跟我们说,村干部会帮你买!”__详细地询问居家隔离的王盛国一家。王盛国是村里的贫困户,是此次居家隔离人员中的一员,__陪同医护人员为他们一家测量体温后,还送上了日常生活用品,解其生活之忧。为了全面掌握从疫区返乡人员情况,__一边靠前指挥14个村防控组进行摸底排查,一边亲自带队深入到村组逐家逐户排查,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

下村组、搞宣传、深摸排……一不小心__就成了微信圈步数排名靠前的“运动达人”,走三万多步是常事。在她的带领下,仅用2天的时间,就将全镇14个村疫区返乡人员排查出来并加入管控中。

__还要求管控责任人每日收集管控对象的体温监测信息,做好跟踪,通过微信、电话、走访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交流,主动为管控对象提供“代购”服务和其他生活帮助,做到“有管有爱”。带头为居家隔离家庭赠送鲜鸡蛋、八宝粥、面条、儿童课外读物等物资30余批次。

在她的以身作则下,__镇全体干群齐心协力、斗志昂扬,积极投入到与疫情抗争的战役中。这些有力的防控举措,也让__镇的百姓心里“有了底”。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做法,让群众看到大难面前党和政府的迅速行动,各级干部能冲在前,人民群众有依靠。”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毫不退缩,__用实际行动凝聚巾帼力量,用责任诠释巾帼担当,用奉献彰显巾帼风采,用爱心传递无限温情,全身心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5444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