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4:08:23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模板17篇)
时间:2023-11-09 14:08:23     小编:JQ文豪

教案的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及时检查和修正教案,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优秀的教案应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一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二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础上,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使用3种乐器为歌曲《五只小青蛙》配伴奏,并能较连贯地演奏。

2、能借助对"数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讨论,了解为歌曲配器与记录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乐时,能进行协商、共同尝试,体验合作演奏带来的挑战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1、教师用大图谱:《五只小青蛙》第一段歌词图谱(见文后)、压好膜的空白底版1个(见图1)。

2、3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1支黑水笔、1张幼儿用的小图谱(与教师图谱相同)。

3、乐器:木鱼(6个)、沙球(6个)、小铃(6个)。

环节一:回顾、重温阶段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顾歌曲中"递减式数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节奏。

环节二:集体讨论配器方案阶段结合所提供的乐器(木鱼、沙球和小铃),集体讨论、交流适合的配器方案,学习记录配器的方法,为幼儿分组创编提供工作模型。最后,教师在大图谱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画出相关乐曲的标记,目的是为幼儿后续记录配器方法提供示范(见图2)。幼儿尝试使用协商好的乐器(如木鱼)演奏"数青蛙"处的节奏,验证配器方案。

环节三:小组合作阶段1、教师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导幼儿分组进行配器活动。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共同合作,用这3种乐器来为歌曲配伴奏!

师:用几种乐器?

幼:3种。

师:老师给每组都提供了一只笔和一张小图谱底版,小底版和老师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来记录你们大家共同讨论的配乐方法。

师:今天合作配乐记录时有3个要求。第一,每组必须有这3种不同的乐器,每人手里只能拿一种乐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谁先去拿乐器;第二,选好乐器后,还要商量怎样用这3种乐器来伴奏,并且要确定由谁记录配乐方法;第三,最后要能将你们设计好的配器方案跟随歌曲演奏出来。

幼:商量好谁先拿乐器。

师: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幼:推选一个人来记录。

师:第三个任务是什么?

幼:听着音乐自己演奏出来。

师:你们画的时候,我会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倒数10下时,你们的方案就要设计好。哪组快,哪组的方案就会先被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6人一组,分成3组,分别围在相应的桌子旁进行协商与配乐活动。)2、教师围绕上述3条合作要求,督促每组幼儿明确分工,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

师:想一想,先商量什么?谁来拿乐曲?

幼:我拿!

师:检查一下,你们组是不是3种乐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乐器了?

师:赶快商量一下哪里可以配乐?由谁记录?

(教师通过语言督促,引导幼儿学习快速合作,并记录配器方案。)师:我要倒计时了110、9、8……1。

3、教师连续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边观察各组配乐情况,一边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小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环节四:反思与评价阶段教师将每组幼儿的配器方案图贴在黑板上,分别邀请3组幼儿轮流尝试跟随音乐合作表演本组设计的配乐方案,并反思小组合作演奏中的困难。

表演组1师:刚才第三组最快完成!先请他们组表演,看他们能不能听着音乐,按照他们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师邀请第三组的6位幼儿各自拿着相应的乐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横排,并提示他们持相同乐器的幼儿站在一起。)师:"你们准备好了吗?需要看图谱吗?"幼:需要!

师:看清该怎样演奏了吗?检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乐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师引导此组幼儿再次对照图谱,重温配器方案"木鱼、木鱼、小铃、沙锤、沙锤、小铃",为即将的合乐演奏做好心理准备。)师:看他们能不能把每个配乐的地方都演奏出来!

(教师刚一放音乐,此组幼儿就没有衔接上,于是教师中断音乐,引导大家反思。)师:他们在前奏就遇到困难了?怎么回事?幼:没准备好!

师:前奏该谁演奏?幼:我!(手持木鱼者)师:木鱼是吗?需要再试一次吗?幼:要!

师:能准备好吗?幼:能!

(第三组幼儿演奏结束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大家反思小组合作的情况。)师:这次,他们组演奏的怎么样?幼:不太好!

师:还有什么问题?每个地方都演奏出来了吗?幼:他们老是停顿,不连贯。

师:你们发现是哪个乐器在演奏时出现了停顿、不连贯?幼:小铃。

师:小铃怎么回事?幼:没有敲!

本活动由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青蛙贯穿始终。孩子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无论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还是在歌曲中游戏,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每次有效的提问都能激起幼儿新的思考与想象。

在导入活动中,我利用手势和敲击双响筒帮助幼儿感受数量的递减,为后面学唱歌曲作铺垫;新授歌曲时,我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再次为幼儿学习歌曲建构桥梁。有趣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幼儿直观地从活动式的图片中感知青蛙跳进池塘中数量的递减,因此幼儿对歌词部分把握得较好。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自由组合,五个一组进行游戏,并商量好青蛙跳进池塘的顺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很快意见得到统一。进行游戏时,“小青蛙”们按照自己商量的顺序随着音乐跳进“池塘”。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使活动得到升华。

整个活动中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幼儿排队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四

为了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模仿和表演能力。

2、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能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3、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欢快的情绪歌唱小青蛙游玩时的高兴景象,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有益动物的道理。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幼儿能有节奏的唱出歌曲,尤其是空拍。

一、激趣导入(提问)。

1、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小猫、小狗、小青蛙、小公鸡……)。

(小猫喵喵,小狗汪汪,小青蛙呱呱,小公鸡喔喔……)。

3、可是有一天,小青蛙突然躲起来不唱歌了,好多小动物都觉得很奇怪,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4、现在我们来看挂图,一起来看看小青蛙为什么不唱了,好不好?请小朋友们边看图边听音乐。(放录音欣赏)。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完了歌曲,我们知不知道小青蛙它躲到哪里去了?(池塘)。

2、你们知道小青蛙最爱吃什么吗?(吃害虫,教育孩子要保护益虫)。

3、它是怎么跳的?怎么叫的?(引导幼儿模仿)此环节结合插图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欣赏并讲述歌词内容。教师可结合幼儿讲述的内容,即兴地将歌词内容唱出来并进行表演,一方面进行小结,另一方面也给幼儿创造第二次欣赏的机会。)。

三、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乐旋律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此环节旨在让幼儿通过玩玩跳跳欣赏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乐。)。

2.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这一环节让幼儿跟着乐曲的旋律模仿池塘里小青蛙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个别幼儿进行肢体动作示范,并用舞蹈语汇鼓励幼儿夸张大胆地表现。)。

四、欣赏感受,想象表达。

1.播放小青蛙的叫声,教师以天鹅的口吻做东张西望状并提问“咦,是哪个好朋友来了?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小青蛙》,进一步感受歌曲。

(1)教师引发幼儿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咕呱呱呱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结合歌曲中青蛙叫声的节奏,引导幼儿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说、做做青蛙的开心事。(这一环节的难点是帮助幼儿跟着乐曲说唱,并配以相应的动作。)。

五、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怏。

全班幼儿集体跟着音乐学唱,并自由的,欢快的表演。

六、延伸活动。

玩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学习按照节奏做动作。(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引发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的兴趣。)。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学到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故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学唱《小青蛙》。

2、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能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后,及时的对本次活动进了一个反思,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合理,能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从幼儿实际能力出发,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能力特点。从活动的完成来看,基本能达到预设的三个目标,孩子们都能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歌唱的快乐。

2、教师准备的'教具——一幅关于荷塘景象的背景图,颜色鲜艳,能很好的把歌曲内容包含在图画里,便于幼儿更快的理解歌词内容,为学唱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将歌曲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进行欣赏,便于幼儿更好的学唱歌曲。

4、教师让幼儿根据音乐自由表演的时候,幼儿的情绪都很高涨,发挥了幼儿的个体性,也是掀起了整个活动的**,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提醒幼儿注意与同伴之间的间距,导致在表演的时候幼儿出现了一些安全上的隐患。

5、在学唱歌曲时,教师在重难点—休止符上没有进行强调,导致幼儿在学唱时老是把握不住空拍,表现不了欢快的景象,后来教师及时调整,才解决了这个难点。

6、由于自身在音乐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唱时不能用优美的歌声打动孩子,导致部分幼儿兴趣不够浓厚。在音乐的课堂中,每个孩子们都是快乐的小天使,只有老师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殿堂里更加快乐的成长。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五

在幼儿学唱“小青蛙回家”的同时,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更好的来巩固喝掌握歌曲内容。

青蛙贴绒一个图谱一张。

1、森林里要举行“动物音乐会”。在音乐会中要进行发声练习。那你们来猜猜会有那些小动物参加呢?(2~3位幼儿)。

a小青蛙参加完音乐会,现在它要回家了,听一听它是怎么回家的(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2、重点练习基本节奏:xx|xx|xx|xx|xxx|xxx|。

a、刚才小青蛙是怎样回家的?(一边蹦一遍唱)。

你能学一学吗?(请个别幼儿)。

出示图谱:

b、我想了个好办法,把小青蛙边蹦边唱的情景画了下来。

c、师唱一遍节奏后问: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那我们一起来学当小青蛙吧。(幼儿练习重点处)。

3、完整演唱两遍。

我们都是小青蛙的好朋友,让我们唱着歌一起送小青蛙回家好吗?(第一遍)。

还没有到家呢,再送一程吧!(第二遍)。

1、用轻的声音唱。

a、我们也送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吧,来玩个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b、变变变,我们都变成一只很小很小的小不点儿青蛙,小不点青蛙在唱歌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呢?(轻)。

c、那我们也来学做一只小不点青蛙来学它轻声的声音。(幼儿用轻轻的声音来唱)。

2、用响亮的声音来唱。

a、变变变我们都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大的青蛙。

b、这只大青蛙唱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很响亮的)。

c、提醒大家一句,这只大青蛙可是个大歌唱家,声音又响亮又好听。

d、想当回大歌唱家吗?那我们就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和大青蛙一起唱一次吧。

3、用慢的速度唱。

a、小青蛙走了这么长的路,走不动了,走起路来速度变得怎么样了(慢)。

b、那我们用很慢的速度来唱小青蛙走路。

4、用快的速度来唱。

a、这时青蛙妈妈一个劲的给小青蛙打手机,不知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小青蛙急着回去,该用怎样的速度来唱(快)。

b、看哪只小青蛙最着急。让我们赶快赶回家(第一次)。

加把劲儿,马上要回家了(第二次)。

c、嗨!赶到了,原来是妈妈催我们回家吃饭呢,那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声再见吧!(弹旋律幼儿出活动室)。

合拢放开(托班音乐)。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六

幼:跳着的。

师:那你们看这边有几个池塘我们自己练习一下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哦。

2、幼儿自由探索蛙跳。

3、新授技能(连续蛙跳)。

动作要求:五指张开,双臂向上摆动,曲腿蹬地向前跳,后脚落地,身体迅速蹲下。

4、自由练习连续蛙跳。

小结:再次强调动作要领。

5、游戏1(拍害虫)(音乐)。

(1)调整呼吸。

(2)游戏(拍害虫)。

分男女生出发。

师:宝宝们我们田里来了几只害虫,我们青蛙是要保护庄稼的,所以我们要把害虫消灭,看前面有害虫,我们分队跳过去拍一下你想消灭的害虫,然后再跑回来。

6、游戏2(捉害虫)(音乐)。

(1)调整呼吸。

(2)游戏(捉害虫)。

幼儿自由选择分4列,进行游戏,游戏先根据提供的“草地”长短幼儿进行蛙跳,然后过小石桥,最后找到害虫后贴衣服上。各列根据提供路线指示回来,回来后还可以站别列再次游戏。

(3)教师进行小结。

表扬捉害虫多的幼儿,鼓励捉害虫少的幼儿。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七

1.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安安静静、蹦蹦跳跳。

一、活动导入。

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月亮婆婆在干什么?谁在听故事?

2.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三、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故事第一、第二段)提问:小鱼是怎么听故事的?(安安静静)安安静静是什么意思?(幼儿做一做安安静静的样子。)。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故事第三段)。

提问: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蹦蹦跳跳的呱呱叫),学学小青蛙蹦蹦跳跳呱呱叫的样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部分(故事第四段)。

提问:月亮婆婆怎么了?它为什么会生气?它是怎么做的?

四、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跟述故事。

黑黑的夜里静悄悄的,月亮婆婆出来了,它来到了池塘边,瞧瞧池塘里的小鱼儿有没有睡觉。

小鱼儿看见月亮婆婆,心里面可高兴啦!一群小鱼儿围着月亮婆婆,月亮婆婆给小鱼们讲故事。小鱼儿安安静静地听着。

(嘘!小青蛙别吵,听故事要安安静静的'。)小青蛙没有听小鱼的话,还在蹦蹦跳跳的呱呱呱叫。

听到小青蛙呱呱叫,月亮怎么啦?小鱼儿呢?(月亮生气了,它皱起了眉头,躲进了云朵里。小鱼儿也躲进了池塘里不见了)。

这时候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忙着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会……(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的。小鱼儿、月亮快出来吧!”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睁大眼睛,闭上了大嘴巴。月亮看见小青蛙静悄悄的,月亮怎么啦?小鱼呢?(它从云朵里笑眯眯的钻了出来,小鱼儿们也游回来了)。

月亮又接着给小鱼儿和小青蛙讲好听的故事了。

五、结合生活经验,拓展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

一、教学过程反思。

1.个别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仍然是静不下来。

2.回答问题、简评中发现幼儿回答问题活跃,仍然急于表达,欠缺倾听。3.借用游戏进行训练过程中,对个别幼儿的指导训练有一定效果。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学会聆听的习惯还待持续训练。

二、反思自我教学。

1.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引入还待进一步思考,在能尽快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幼儿亦要尽快融入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幼儿的乐于模仿,在幼儿中找出典范,极力表扬也是对别的孩子的一种隐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激发幼儿效仿有益习惯。

3.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监督学习,将习惯的培养放在活动中以及活动之外。

4.进一步研究幼儿心理,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个性特征做进一步学习,

让自我教学能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喜欢参加户外活动,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室外平整的场地上,用垫子作为荷叶。

2.根据幼儿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圆圈和圆圈之间的距离。

3.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

1.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宝宝们看一下它是谁。(出示青蛙图片)。

2.师:今天青蛙宝宝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们高兴吗?不过在玩之前,先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玩一个好玩的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小青蛙,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做(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我是一只小青蛙,抓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

1.请幼儿分成男孩一排,女孩一排。

2.教师示范一次如何跳荷叶,再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师: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们,今天我们要到河对面去抓害虫;可是,要到对岸我们必须要从荷叶上跳过去,那荷叶在哪呢?这些垫子就是荷叶,小朋友们要跟着老师一起跳过去。宝宝们,跳到河对岸每个青蛙宝宝抓一个害虫,而且要边跳边念儿歌哦!现在我们一起跳吧。小青蛙要抓虫,跳一跳,呱呱呱,呱呱呱,抓到了!小青蛙要回家,跳一跳,呱呱呱,呱呱呱,回到家了!4.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进行小青蛙跳荷叶的游戏。

1.师:宝宝们,今天表现的都很棒,每个小朋友都抓到了害虫,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不过现在老师要加大这个游戏的难度咯,因为老师想看看那只小青蛙还能跳得更远。

2.把荷叶距离拉大加大游戏难度,教师带幼儿再跳一次荷叶。

1.师:宝宝们,今天我们玩了什么游戏呀?

2.师:每个青蛙宝宝都抓到害虫了,很开心吧,哪现在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到别的地方去看看那里还有害虫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进行是幼儿刚刚开学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在设计活动时,使整个环节设置利用情景,提高幼儿的兴趣,音乐选择贴合主题,较为完整,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地去尝试跳荷叶。不足之处:小组练习中,没能顾及到最后一个孩子,忽略弱势孩子;荷叶摆放的有点密集,应松散些,有些难度,其中一部分应摆成队形;自己也要融入情境当中,妈妈和宝宝;放松时,注意摸孩子后背,看活动量是否达到;教师示范放在后面,幼儿示范放在前面。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九

1、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干》这两个主题,选择了这样既符合季节特征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

2、班级里幼儿喜欢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有先有后地做好一件事情。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材料,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

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 “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

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

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3、大家折好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她是怎么折的?你们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把小手伸进去试一试,能不能一张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经做好了,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小朋友们一定要一边看好图示,一边摆一摆,想好了,再粘贴。看看谁做的小青蛙最可爱。

5、注意粘贴的时候浆糊不要粘太多,要涂均匀。

四、体验成功

1、小朋友来试一试手里的小青蛙会说话吗?(呱呱)2、如果你是一只小青蛙,你会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青蛙呢?(幼儿回答)小青蛙们再来说一说美丽的春天。

五、延伸活动

1、春天真美丽,小青蛙出来玩了,看看还有那些动物也来了?(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制作)

2、这些小动物和刚才做得小青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原来它们的嘴巴都可以一张一合,好像会说话。回去再做更多会说话的小动物,这样表演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这是一节小班语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演等形式完成了本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较好,活动目标也基本达成。首先我出示故事大书,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大书封面,初步了解大书中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然后一页一页讲故事,讨论故事内容,再次欣赏故事,感受小乌龟表情的变化,接着鼓励幼儿表演故事,最后播放歌曲,鼓励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跳舞。在最后的环节,我进行了小结,引导幼儿学习小乌龟,每天要开心的来幼儿园,这是活动的重点教育目标所在。表演故事环节由于准备的头饰只有一套,而幼儿的参与兴趣很高,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幼儿没有参与表演,有些失落。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十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欢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快乐的目的。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不足:

1、过平衡桥时教师没有示范,幼儿比较三随意。

2、语言不够童趣化。

3、害虫贴的太高了,幼儿很难捉到,应该降低高度。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十一

2、能按3/8拍音乐的强弱规律创编节奏型,并用身体动作即兴为歌曲伴奏。

3、知道青蛙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愿意爱护和保护青蛙。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1、根据歌曲内容绘制的背景图一幅,小青蛙三只。

2、录音机、音乐磁带。

一、导入课题。

师: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小猫、小狗、小青蛙、小公鸡……)。

(小猫喵喵,小狗汪汪,小青蛙呱呱,小公鸡喔喔……)。

我们一起来学唱一下好吗?

1234│55│5432│1—‖。

小猫怎样唱歌?喵喵喵喵喵。

小狗怎样唱歌?汪汪汪汪汪。

青蛙怎样唱歌?呱呱呱呱呱。

公鸡怎样唱歌?喔喔喔喔喔。

可是有一天,小青蛙突然躲起来不唱歌了,好多小动物都觉得很奇怪,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看挂图,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反。

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十二

上完《春江花月夜》,笔者感慨良多。这是一篇经典诗文,很多教学前辈讲过,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经典的东西上出新意是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同样能够展现自身特色。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为:突出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通过朗读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通过品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要点:

一、重视先学,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可以放心地把先学的任务布置给他们,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目的,笔者设计了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有作者及该诗歌的简介,预习的步骤和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样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景、情、理),当然还有“质疑”.两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本诗的核心内容,可以避开繁琐的分层,又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对全诗的脉络把握到位,从而避免僵化的按顺序讲解。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铭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要想让学生发现问题,必须先预习,诗歌的预习就是读与思。只有在认真的读中,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可能质疑。笔者还要求学生质疑后小组内互看,小组成员的问题尽量互相帮忙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最终提交到班级讨论,这也大大提高了质疑的质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诗歌学习是很有其道理的。

如果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们以后看到陌生的诗歌,也就不至于雾里看花了。

二、重视朗读,培养感悟能力。

诗歌的朗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悟的外在表现,因为“诗言志”.但这首长诗景、情、理都有,虽可分开解读,但又交错相融,所以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真正体悟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才能很好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朗读的处理上,笔者先给学生听配乐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试着模仿,在模仿中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一部分一部分的读,或者几句几句的读,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有感悟的语句,并适当分析。

这是本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本课的特色所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分析本诗中的`景、情、理。这一环节上,学生不是简单读了诗歌的语言,而是在用心品味诗歌的情感,再通过自己对语言的表现能力读出诗歌,这给了他们很大的成就感。当然,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学生读到哪里老师相机引导到哪里,因而随机性较大,老师的课堂驾驭是核心。

其实,诗歌教学,无非就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同时透过诗歌的语言来欣赏其中蕴含的“志”.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是直指诗歌本质的。

三、重视写作,培养表达能力。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得注重练笔。更何况是这样一篇“孤篇盖全唐”的美文。笔者选择了月夜美景要求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情境。诗歌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诗歌的语言美,但太精炼。散文的语言更形象,直观。作为生活阅历不丰富的高中生,散文更适合他们。其实这项内容也是课前准备的,但是课上依然给时间修改。因为课上学生经过进一步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感悟提升了很多,课堂修改时,笔者发现有学生竟然改掉了一大半的文字!笔者想,这就是课堂的成果吧。自然,最后推荐出来的小散文语段也就出色了很多。

如果说,朗诵是一个学生对语言把握的展现,那么写作,则是一个学生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最综合最直观的展现,同时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它又不是能立竿见影的项目,所以要因势利导,见缝插针。只有始终把写作放在心头,时常练笔,才能更好地驾驭这千年来的方块字,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四、重视作业,培养拓展能力。

笔者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一望而知”的内容不讲,放到诗歌教学中,就是简单的读和简单意象的呈现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再花功夫,但深层次的意象哲理,该讨论的还是要讨论。所以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笔者安排了意象的寓意的分析及其普遍寓意的探寻。一来,学生回家后收集资料比较方便;二来,这些意象在文中的难度不大,就学生的学习经验而言,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但仅看到本诗歌中的意象的寓意又是不够的,需要举一反三,所以布置他们探寻这些意象的普遍寓意。从课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积累了这几个意象,在收集资料时很多同学还积累其它一些意象,比如:鸿雁、砧声、柳……可见,只要引导到位,学生的潜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大!这便是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吧。

当然,此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堂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对学生朗读的点评……俗话说,教学是门有缺憾的艺术,我相信,只要多注重反思与修正,在这条路上,我会让缺憾越来越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十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以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我们班小朋友非常喜欢跳,有时晨间活动时在跳,有时排队时在跳,甚至上台阶都会看见他们跳着,所以本节活动就在幼儿会跳的已有的经验上引出本节活动重点“蛙跳”。幼儿跳跃能力的练习是个难点,因为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时空感知能力还很差,协调动作能力还很低,但是幼儿的天生特点模仿能力强,他们天性好动,于是本节课融入情境,学习蛙跳,练习蛙跳动作时,让幼儿观察和模仿教师由全蹲直接起跳,到落地直接下蹲的过程,由于幼儿的动作、力量原因,所以不适宜追求距离性的蛙跳。

2.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依据《指南》要求,我们需要从原来“从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转换为“从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的角度来考虑锻炼性目标的设定,同时需要对幼儿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能力发展进行相应的了解,即明确幼儿的基础与发展需要,进而设置适宜各年龄段的身体素质发展目标。我确立了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具体表述如下:

(1)认知目标:通过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学会连续跳。

(2)技能目标:掌握正确起跳和落地姿势,起跳蹬地有力,后脚跟先落地,身体迅速蹲下。

(3)情感目标: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知道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3.准备。

活动的准备为了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我作了如下准备:

4.重难点。

针对以上分析,我将活动的重点确立为:双脚连续蛙跳,双脚蹬地有力,后脚跟先落地,身体迅速蹲下再起跳。幼儿已有双脚起跳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引出蛙跳。(在我没有看教案前,我认为蛙跳是前脚落地,因为立定跳远,向上纵跳都是前脚掌先落地,后来翻看教案后又在网上查找资料,确认蛙跳是后脚跟先落地。)本节课还有对幼儿最大挑战,是在掌握蛙跳技能基础上,还能连续蛙跳,对孩子的耐力也是一种考验。在突破重难点上,采用了游戏情境贯穿,提高了幼儿积极性,而不是枯燥的反复练习。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十四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十五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具有多样性,自由性和趣味性,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区域活动正好为幼儿供给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加以认知。但区域游戏不像课程教学那样环环相扣的组织,而是让孩子自主自发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培养孩子的协作性、自主性等。

在本次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投入表现给了我启发,更让我重新认识了游戏的作用和意义。活动中,我以新投放材料“装饰机器人”为开端,引起幼儿注意,之后为幼儿一一示范讲解,完后介绍开放的各个区角,幼儿各抒己见,都很有自我的想法,在教师提出要求后,小朋友们都能有序走到自我选的区域去。

开放的这六个区角分别是:美工角、语言角、计算角、益智角、巧手角、结构角。美工角主要以新投放的材料为主,即重点指导。每个小朋友都很认真动手操作,每个小动作都很细心。语言角投放了卡片、指偶、背景图,本事强的小朋友小故事都讲得很生动,而本事弱的表现不佳。计算角的小朋友也很认真,对教师投放的魔术卷筒、分成卡都充满了兴趣,纷纷动起小脑筋。每个区角的小朋友所表现的,都让我觉得很欣慰。

可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在介绍新投放材料的时候,我讲解的不够详细,范图太小,没有照顾到坐于后排的小朋友;观察了语言角还有益智角的小朋友,发现他们都不懂得谦让,甚至有小朋友会抢他人的东西,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多多教育他们如何协作,互帮互助,懂得分享等。感觉有点小遗憾的是巧手角,有个小朋友在使用工具时不细心受伤了,我没有研究到工具的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给他们一个较好的活动平台,导致小朋友刮萝卜时,刮到了自我的手,我觉得应当给他们准备一双手套,然后让他们在角落靠着墙壁,这可能会好一点,值得高兴的是,这个小朋友很勇敢,即使受伤了,他还是很努力很认真的完成。结束收材料时,小朋友能放回指定的地方,可是有部分小朋友会推挤,并且没有摆放整齐,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将继续对这方面的常规进行教育。

有人说:“每个幼儿都是可塑之才,教育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为他们营造适宜的环境。”相较于团体活动,区角活动供给给孩子们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关注了孩子们各自活动的过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让孩子更能自主活动,而我们教师在活动中不要过多的指点干预,在观察幼儿的活动中,要了解和满足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行为表现。并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对于个案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区域资料,补充活动材料、丰富幼儿学习经验。这样以后我们才能共同提高,共同学习,更好地开展活动。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在边听、边说、边猜想的活动中大胆参与、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2、通过三种角色实现飞天理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领悟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喜欢?

2、你想过自己也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吗?

二、飞行难、失败就放弃。

1、小动物们也在想办法飞上天,请你来猜猜他们是怎样遇上困难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小动物们是怎样想办法飞上天的`(教师讲故事)。

2、小狗和小猫开始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

3、小狗接下来想办法了吗?怎么样的?成功了吗?这次失败后,小狗又去想办法了吗?

4、小猫有胆量尝试吗?她有什么行动?

三、不怕难,坚持才会成功。

1、接下来我们来猜猜小青蛙是怎么做的?

2、让我们来听听小青蛙是怎么试的?(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3、小青蛙打算造飞机时,别的小动物怎么对待他的?青蛙是怎么说的?

4、过了很长时间,青蛙在园子里钉呀锤呀,动物都怎么说他?

5、青蛙成功了吗?小动物又是怎么样的,还说了些什么?

6、这三个小动物你最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

四、编故事。

1、如果你是小狗、小猫你会怎么做?

2、重新编一个故事(把幼儿的想法编进去)。

飞向天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这个梦想的驱使下,人类不断、不断实践,逐步实现了自由飞翔的理想。自由翱翔的理想来源于人类摆脱自身的局限,达到自由自在境界的渴求。更是有这种渴求。我想通过“青蛙飞行员”这一语言,让幼儿的创造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现实认识都得到发展。

小青虫的梦教案反思篇十七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7699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