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4:42:15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模板21篇)
时间:2023-11-09 14:42:15     小编:梦幻泡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每一天的阳光。总结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读者容易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专家观点和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一

这节课准备充足,课程安排合理,在教态及教师语言上有进步,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智慧,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学生学完后应该会对日月潭有很深的印象,并且产生想去看一看的冲动。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却对文章的文字美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自己对这节课也是不满意的。与众多听课教师交流讨论后,得出一下几点原因,需注意:

1.第二课可以不用教学录像的情境引入课文,而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日月潭的传说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情境的播放应该放在第一课时。

2.老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得问题过多,可以缩减,而且已经突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问题多了,就显得累赘了。日月潭的位置和来历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说一说,不一定要老师问。如“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自由得将这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

是需要训练,不然学生会不知道应该怎样做。除了传统的齐读和分组读等,还可以穿插男女赛读,单人赛读,一提到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放得不够开。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因为不敢放手让学生发言,所以总是干预过多,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在自己的设想范围内。于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要求。讲《日月潭传说》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讲。

5.组织教学形式单一。当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二三,坐端正”的口号。这个口号对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起作用,但是对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采用语调突然转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薛老师说的一样,可以突然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毕竟二年级的学生还小,夸张的语言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6.点评语单一。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得好与不好,都应该及时得点评,而不是用“好”“不错”“很棒”等词语来概述。只有点评的及时和详细,学生才能够进步。他回答得哪里不足,也要提出。也可以让学生点评,“你觉得他刚刚说的好不好?”“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为了能够上好语文课,接下来的时间要针对以上几点多做训练,期望自己能够在短期内有满意的提高。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二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1、合作学习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学习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2、学会交流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图片,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6、总结全文时: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三

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向大家描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优美,描写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以,在写作顺序上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的内容。本人在教学思路上,让学生查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本课是本组课文的总领,引领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本课上了两课时,学生能在老师的目标引领下完成锁定的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因为在本课3、4自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但也有不足,如“展”学生写成“衣字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了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反思。

本来该课能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可能效果会更好些。由于条件有限,就想了些“土招”,在教学中采用简笔画,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基本轮廓。通过图像的运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同时,本人在这个环节也注重了文题的特点。本文是围绕着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与中午两大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在走进文本之前,抓住“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也能体现写作思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本文就注意了题文照应,正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这样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在学生展示图景过程中,本人简单地透露了写作文,也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相关联的互动作业。如何才能使文题恰当的照应。第一要标题贴切、就是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内容上互相照应。如《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燕子》等都紧密联系的物和物,人和物为题,做到了题文照应。第二要注意因文而异、就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去写。)和学生一起,读书不放一难,多次设计了读句和读段的训练。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指导学生反复的诵读,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这个环节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形式,本人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如、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日月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当下起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周围的景物朦胧一片,雨雾水汽,慢慢升起,置身其中有如腾云驾雾一般,也就是“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的”。所以说“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通过读句,读段,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水平,是很有好处的,在这点上,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练习的落实。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加强了词句的训练。在这环节中,本人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近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知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每种事物有什么特点。然后,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最后抓住词语进行背诵。又如、在第4自然段共有两句话,分别写了太阳高照时,日月潭的美景和蒙蒙细雨中日月潭仙境般的美景。抓住词语“太阳高照、美景、建筑、蒙蒙细雨”等词反复朗读强化记忆。)出示词语: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风光、蒙蒙细雨。(这些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读时读出美感,在了解词语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还可以分类记忆的方法。如、描写山的、描写水的……)。

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朗读课文时,感情基调要随时发生变化,读出景物的美,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注意语速的变化及语调的抑扬。如“中午太阳高照……仙境。”这两句描写的是不同天气下景色的不同,因此前后两句在朗读时,语速、语调就略有变化:读第一句时语速适中,语调上扬;读第二句时语速稍慢,宜用较舒缓的语气来读,突出日月潭不同天气下的状态美。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是否能得到情感升华很重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是本课的教学主流,其读文章也是读自己,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四

思维方法活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不能正确的把握操作的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2、学中没能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

作为教师,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五

《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一、做好认知前的准备。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同时给学生一两天准备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二、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两三滴,反复几次。估测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进行验证,观察一盒学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别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

结合实际,渗透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一个成人的血液量约为4升8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适量献血对人体没有影响等。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六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环境美,形状美,隐约美,清晰美和朦胧美,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利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课外拓展,让孩子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日月潭,达到了对整篇课文的回顾,通过学完后再回文。

课堂教学中,重点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课外拓展,读了《九龙壁》,也是在体会作者描述方法的同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七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

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八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九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复习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2、导入:带领学生欣赏《日月潭》这篇课文的同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导入和复习的环节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地图,了解日月潭的位置。

2、结合视频和教师表演,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3、我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体会日月潭不同时间的美。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

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

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

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一

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始终是中规中矩。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尽了千辛万苦”我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饿了-------就--------;-渴了--------就--------;还有一次-----------。通过这个句型练习,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二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的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这次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它也是我们在以后教学中所应用的重要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学年主要采用先预习,再通过小组内学习交流汇报完成识字教学,而在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时,我们主要利用读,标,圈,划,打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在第二课时时展示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小组自学识字过程。之后在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让学生当小老师完成识字教学的初步过程,在在点拨的过程中完成整个识字。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3)通过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隐隐约约”、“朦胧”等词语,同时感受日月潭的秀美风光。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由于“先学后教”这种新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词语在心里虽然是根深蒂固,但在模式的教学过程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有些地方还是把握的不好,所以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丢掉了朗读,结果还是缺少朗读而使整个教学脱节。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当学生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很光荣的氛围。

3、在板书过程中粘贴的生字不应提早摘掉,而导致没有板书。

总之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争取努力钻研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三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四

《日月潭》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赞美之情。本文在写作特色上,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文中一些优美的词语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似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让我们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感受到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可以学习文章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xx年4月1日上午第三节,我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做了一节公开课《日月潭》,虽然课前我进行了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了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做好了课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课后,在评课时同事们提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我也进行了认真思考。结合大家的评课和我的反思,我有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一、朗读指导要结合课文重点词语、句子和课件,让学生体会日月潭的美丽,感受到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不能光说。就这篇课文讲,体会日月潭湖水的美丽,可以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小岛把湖水分成两部分,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通过反复朗读和课件,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美丽;体会日月潭早晨的美丽,可以抓住“隐隐约约”这个词来体会日月潭那种朦朦胧胧的美;体会上午日月潭的美丽,可以抓住“清晰”这个词来体会日月潭的美;体会下雨时日月潭的美丽,可以抓住“朦胧“这个词来体会,体会日月潭傍晚的美丽,可以抓住”绚丽“这个词来体会。

二、科学安排时间,时间安排要合理,保证学习目标的落实。这节课安排了3个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3、会写6个字。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让学生在说感受时浪费了时间,因此没有完成目标2和目标3,是这节课的失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科学安排时间,扎扎实实地落实学习目标。

三、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备课时把知识点搞正确,上课时避免一些知识性错误。

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加强引导的有效性。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让学生在说感受时浪费了时间,因此没有完成目标2和目标3,是这节课的失败。在学生说感受时,学生说不出来,是因为我设计的问题不好,其实,这样设计更好: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风景?为什么?虽然我后来这样提问,学生说得也不错,但是,没有及时引导,浪费了很多时间。

五、把课文理解和积累语言有机结合,不要分开。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五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突出层次: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思,如“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

2、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写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然后扣住一些好词强化训练,让学生用词语说话,把好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围绕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六

日月潭一文清新优美,文字通俗易懂,孩子很乐意学习。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日月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日月潭》描绘了中国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中国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

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中国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中国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中国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中国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中国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中国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七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语言还原为图片,让学生陶醉在其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理解,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直观地知道为什么这个潭叫日月潭,并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故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如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最后,我带领学生欣赏了日月潭风光,在学生欣赏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可是,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语言的表达不够精炼,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八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中国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中国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中国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中国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中国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中国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十九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学习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图片,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二十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们感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接着唤起孩子们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感情,回忆“潭”字和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图片、日月潭俯瞰地图和神话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5、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6、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8、强化本课四字词语方面,也应该要让孩子在朗读中、说话中去不断地巩固积累,这是知识的获得,力求一课一得。

9、低年级孩子写字与识字都很重要,我重点讲了“环绕”和“茂盛”这两个个词语,并分别让孩子们提醒会与哪些字混淆,孩子们的反应比较积极。写字中我作为老师感到惭愧的是粉笔字写的不是很美观,应该多去练练字。

10、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课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二十一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恰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评价的真实、真情、平等、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你读得真美!老师为你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只要心去读,读出来的效果果然不同!”“老师知道你很努力,我们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等。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良言一句三春暖”,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三、自主合作,重视积累。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课堂自主探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为此,在阅读感悟中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当中读书悟与同学交流解决第一课时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以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与广度。合作后的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学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问题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学生体会也很深。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而且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7819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