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对某个事件、情况或研究结果等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形式。通过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相关的数据、背景信息和结论等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和决策。我认为,我们需要撰写一份报告来准确记录和传达相关信息。最后,在完成报告后,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报告写作能力。报告的撰写需要根据不同情境和目的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改。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一
化学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化学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化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化学、从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选题研究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虽然是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化学新课程着力改变简单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它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关于化学探究性教学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本文从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出发,诠释科学探究的含义及特征,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明确这些理论基础之后,本研究就开始探讨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实施策略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课前准备策略、课堂实施策略及课后评价策略。最后本文也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总之,本研究提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课堂探究性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探究?创造?评价”三维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选题: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主体框架:
1.引言。
2.解读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3.探究性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4.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4.1课前准备策略。
4.2课堂实施策略。
4.3课后评价策略。
5.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6.结束语。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二
xx月xx日下午,xx中学在教学楼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了xx中学申报立项的区级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堂展示活动研究》开题会。对于翠屏区的学科科研课题,我校高度重视,通过前期扎实的准备工作及课题组撰写的切合实际且严谨可行的开题报告,本课题得以立项并顺利举行开题会。
此次开题会,由xx中学数学教研组长廖小红主持,课题组成员及xx位教师参与,评议专家由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科室主任彭智等四位老师组成。
报告会上,区师培中心李华老师向与会领导和老师宣读课题立项通知;接着由xx中学教科室主任彭勇介绍了学校申报此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课题组教师的组成情况;廖小红老师围绕课题的研究起源、研究意义、课题的创新点、概念的界定、课题的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与措施、预期成果、课堂研究组织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既重实效又科学严谨。
然后,与会领导、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对报告中呈现的闪光点作了充分肯定:课题研究的方向、角度新颖;开题报告比较完整、规范;课题研究的价值很大;课题研究有实效性;通过扎实有效地研究,会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会学得积极主动,更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精辟而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意见。xx中学校长李佳勇对课题研究作了实施表态发言,并鼓励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要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发扬团队精神,认真修改好开题报告,切实有效地研究。
本次会议气氛热烈,使xx中学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本次活动的圆满完成,是xx中学课题研究的新开端,它必将xx中学的课题研究推向“以研促教,研教相长”的高潮。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三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转播数学知识的同时,承担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责任;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现的和隐性的德育素材,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中“德育”,限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其中: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解答)。
据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7月,研讨开题报告内容,收集研究资料做前期准备工作;(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分配任务)。
第三阶段:8月1日--元月底,对前期研究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形成文字材料,准备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
1.主件:
结题报告;。
2.附件:
(1)搜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的材料,制定调查问卷材料,开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研究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四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奢侈的历史也源远流长,自氏族部落时代延续至今,并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加剧,当然物质文明的今天也不例外。一股互相攀比的“洋消费”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始了研究性调查活动。
二、课题目的。
学生大肆挥霍已成为了社会普遍现象。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中,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提高适度消费,从思想上引导同学们重视节俭的良好作风,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三、课题研究过程。
面临现时中学生的不适当消费,我们对某中学200名学生作了调查,发现当中近半成学生每月零用钱消费50元以上,而且大部分的消费都用于购买零食或追潮流,其中经常购买零食这一习惯更成为现时中学生容易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目前中学生高消费也不是在学习上,而是在娱乐方面,这也导致中学生成绩不能提高或下降。我们对以上现象作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引导中学生适度消费的建议,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1.准备工作:学习有关资料,了解中学生消费方式。
2.咨询老师意见,设计问卷调查表格,总结完成过程。
3.采用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4.网上资料查询。
四.课题研究成果。
合理的满足-避免学生对物质的过度要求。
中学生是否存在令人担忧的高消费问题?如今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消费观念?近日,本班政治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对200名在校生进行消费状况问卷调查全面展示了目前中学生的消费现状。
结果显示,虽然个别学生的确存在高消费的现象,但初中学生的整体消费状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令人担忧。32%的中学生每月零花钱50元以内,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上的中学生只占63%。学生们零花钱的用途主要集中在购买书本等学习用品和吃饭、交通等日常开销(占44%)上,分别只有7.6%和3.4%的学生将大部分零花钱用于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交通。
1、直接购买行为分析。
中学生个人零用钱的多是少除受家庭的制约外,与其本人的消费观念也有显著关联性,消费活动相对集中。男生与女生相比,需求结构也有一些明显差异。把零用钱用于“体育用品”的男生比女生多19%用于“娱乐”的多18%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多11%,女生只用于购买书籍的人数比男生多8%,总体上说,男生的消费愿望显然强于女生。
2、间接购买行为。
所谓间接购买行为是指中学生需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家长完成的购买活动。单价较高的商品,如衣物,自行车,随声听等,一般家长出面完成购买过程,但在这种消费行为中,中学生所起的作用往往也是主导性的。
3、名牌意识。
1、求新性。
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在保龄球道边,卡丁车上总能看到身挎书包、胸佩;“某某中学”校徽的学生族的身影。如今,很多学生对“ddr”(跳舞机“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这种消费心理的支配。
2、兴趣性。
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有的学生是diy(组装电脑迷)或“小网虫”,钱包里的不少储备自然花在采购相应的软,硬件或书籍上…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学生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
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的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的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
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受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而推出许多商品之类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生消费的无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张新专辑;某运动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实所买的商品是否实用甚至是否有使用价值,在购买时学生不一定会去多考虑。“见好就买”似乎已经成了当代中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三、据以上分析,剖其原因。
1、个人素质不同。
这关键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浪费的同学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今天有钱就花个痛快,明天没钱再想办法,一天糊里糊涂过日子,花了多少钱,自己都不知道,这样钱花得自然就厉害。而节俭的同学知道,哪些地方该花钱,那些地方不该花钱,心中有数,所以花的钱就少。
2、家庭背景不同。
有的同学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需要的东西买,不需要的也买,有些东西纯粹是为了攀比,大手大脚惯了,根本不认为这是奢侈,浪费。有的同学从小生活在朴素的家庭中,深知这是父母的血汗钱,总是思量、思量,恨不得把一块钱当两块钱使,很节俭。
3、心理不同。
有的同学家庭里条件不好,吃好的,穿好的,抽好的,心里不平衡,“你能,我为啥不能”没钱就向同学借,家里要,说什么钱不够花,吃不饱,的勒紧裤带上课,家长一看,自然是心疼,手里有几个钱就往学校寄,“可怜天下父母心”,孰不知他们的孩子和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攀比,久而久之,养成浪费恶习;有的同学家里条件好,可他认为,外在美是虚伪的,只有内在美是永恒的,穿的衣服能看过眼就行了,余下的钱用来买几本好书,提高自己的修养,这类同学相对是比较节俭的。
四、消费调查总结。
通过对200名学生的消费调查,发现了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勤俭”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同时也从这些日常小事中看到我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和思想品质。以小见大,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将来。古往今来,每个成功者的生活都是节俭的,可以从中得到“成于节俭,败者奢侈”所以大家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节俭来约束自己,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如下:
1、家庭环境中,孩子自己能干的事尽量让他自己来干,从小事做起,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使其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打消啥事都靠父母的依赖思想。
2、母给孩子钱应适量,该给则给,不该给就不给。
3、组织学生劳动是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社会义务劳动,要求他们运用脑力,依靠双手,付出辛苦,洒下汗水。从而,是中学生逐渐增强劳动观点,珍惜劳动成果,形成勤俭意识,自觉抵制洋消费。
五、研究体会。
到此研究性已告一段落了,看到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之前所下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仅使我们深入了解到当今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如何跟社会个方面的人接触和交谈,从而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虽然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当中使我们学到了要完成一见事情,就应该拥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为我们今后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自己大劳动成果,还有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和社会实践经验,这将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一次宝贵的经验。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五
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能真正的做到有效阅读,体现阅读的价值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有阅读兴趣而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书读了但并没有什么收获;部分学生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而阅读教学并没有真正起到扭转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农村老师似乎陷入一个困境,一方面是部分学生的有阅读的欲望而无阅读的方法与环境,另一方面是教师深知阅读教育的重要但苦于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而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选择了《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作为课题,期待通过实践研究,可以解决老师阅读教学的面临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阅读现状,帮助学生达到课表对他们的要求。
本课题针对的是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农村中学不同于城市的中学,配套的阅读设施不能解决学生的阅读教学,农村的孩子阅读量很少,阅读水平普遍不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手段有限,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本课题虽为教师的教学寻找方法,其实最终的目的在学生身上,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学生方面。
通过有效的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将本年级要求读的名著读完,然后读一些名家名作,希望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素养。
(2)教师方面。
1.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组织竞赛读,同桌对读,男女竞读。代表竞读,比赛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可以通过音乐、挂图渲染出朗读氛围。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只要有朗读兴趣了,才会接受教师的指导。
2.开设教研组活动,探讨好的阅读教学方法,安排实践组的同事上阅读公开课,积极的评课总结,将好的方法推广。
3开展网上研讨,寻找好的阅读教育案例,进行研讨总结推广,
4.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督促学生读书,比如,“名著故事我来讲”“读书心得体会”等。
5.制定阅读考评试卷,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
写总结论文和课例研究等,将课题研究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推广。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文献研究法:《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指导方面的理论书籍、学生课外读物、名篇美文等书刊,是教师寻找理论支持和学生朗读训练篇目的主要来源。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评价,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推进和检测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中行进,探讨课内课外阅读教学如何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主动朗读。
4.教育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调查分析,找出规律和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和人教版初中课本的名著导读书目。
探索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让阅读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阅读实践服务,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实验准备阶段(20xx.1——20xx.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调查分析当前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实验操作阶段(20xx.3——20xx.4)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激起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奠定“终身”阅读的基础。
3.提高发展阶段(20xx.4——20xx.5)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课件及学生个案案例等。
4.总结验证阶段(20xx.5——20xx.6)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自己,提高素养,努力成为研究型的老师,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3.推动学校阅读教学的发展,建立中学语文阅读指导课常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1.结题报告;
2.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
3.各种过程性资料;
4.教案设计及评改范例;
5.撰写的相关论文、随笔、案例;
6.教师、学生微讲座;
7.阅读成果展示材料等。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六
立项号xkt-zxhx008课题名称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王丽平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爱好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值得研究,争取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研究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差异,争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有利于化学学科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初中化学的教学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知识层面涉及了基本化学用语;无机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酸碱盐溶液的性质、常见金属的性质等);结构化学(原子的结构、物质的构成);有机化学(简单的有机物);给学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未伸入。高中化学学习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进一步伸入。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应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知识点的`衔接,以及相应教学具体策略;(2)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衔接;(3)学生学习方式培养的衔接;(4)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步:问卷调查。
问卷形式:教师版与学生版。
问卷对象:初高中化学教师、高一学生。
问卷内容: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差异性。
高中化学学习的现状。
高中化学学习的困难。
高中化学学习的策略。
第二步:收集问卷,分析问题。
第三步:整合问卷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展开讨论研究,分析教材与教育教学现状,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并具体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与计划,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四步:初三年级化学教学加强对于与高中紧密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并重基础和成效,有效测评;高中挑选一个班级,按策略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其余班级按原有教学模式教学。
第五步:阶段性评估,将实验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策略。
第六步: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成效,总结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经验。
第七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模式和策略。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七
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王丽平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爱好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初中化学的教学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知识层面涉及了基本化学用语;无机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酸碱盐溶液的性质、常见金属的性质等);结构化学(原子的结构、物质的构成);有机化学(简单的有机物);给学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未伸入。高中化学学习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进一步伸入。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应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知识点的衔接,以及相应教学具体策略;(2)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衔接;(3)学生学习方式培养的衔接;(4)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步:问卷调查。
问卷形式:教师版与学生版。
问卷对象:初高中化学教师、高一学生。
问卷内容: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差异性。
高中化学学习的现状。
高中化学学习的困难。
高中化学学习的策略。
第二步:收集问卷,分析问题。
第三步:整合问卷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展开讨论研究,分析教材与教育教学现状,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并具体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与计划,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四步:初三年级化学教学加强对于与高中紧密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并重基础和成效,有效测评;高中挑选一个班级,按策略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其余班级按原有教学模式教学。
第五步:阶段性评估,将实验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策略。
第六步: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成效,总结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经验。
第七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模式和策略。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八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堪忧,尤其在创新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把关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重要保证。针对提高研究生创新性,保证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本文详细讨论我院如何在加强多环节质量控制以及人才与制度管理方面,有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期对培养创新型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献计献策。
关键词: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迫切需要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中明确指出:要用1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高素质、高质量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深化自主创新和向社会输送创新人才的突破口。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贯穿整个医学研究生临床和科研的实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涌现,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创新型人才来解决一系列的医学难题。为了培养高素质、高创新型医学研究生,我院在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研究生培养的多个环节,开展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控制和管理,本文将着重在我院对医学研究生开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和成效进行探讨。
一、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
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开展的起点,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保障,在研究生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是成功完成科研课题的前提基础。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我院实施以导师制为主,以其他手段为辅的综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导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其思想意识、精神风貌以及科学作风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其学术精神和道德风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指导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研究生作为新手,在科研课题的选择方面往往把握不住专业的方向及研究重点,导师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术特色,及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有特色、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能有效地帮助研究生把握本研究领域的重点,启发其发现提出新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着实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因此,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上具有主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一支高专业水平、责任心强的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保障。我院坚持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支持奖励导师个人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并重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提升和充实我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专业学术背景及思维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其思想,鼓励其敢于怀疑,为其尽可能地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和激发其创新激情。除了研究生本人的导师,我院利用研究院的平台,组织相关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组成导师指导小组,固定每周开放咨询时间,保证了研究生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并以此避免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及其他工作安排不能及时和学生沟通时,研究生可以向导师指导小组中的其他老师咨询和讨论,使其在学术及科研中的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研究生通过同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其科研思路可以得以拓展,有助于创造性科学问题的发现。
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的营造。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科研环境,我院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每月一次知名专家大讲座,让研究生能有机会与专家及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学术大师们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开阔眼界,启发科研灵感,激发科研的热情,学术报告中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前沿信息的传递,能有效促进学生垂直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融合,激发其科研创新性。针对全院研究生,我们举行每周一次的研究生科研学习论坛,由研究生根据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进行学习报道,引导学生检索本领域在国内外的前沿发展,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有利于研究生更快更好地熟悉把握专业方向与重点技术,提高其科研创造性;每两周一次研究生科研课题报告进展会,着重讨论课题中遇见的难题及解决方案,这种由研究生为主题的学习论坛和科研报告,营造了研究生之间相互监督激励的环境,大大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科研的热情性和主动性。
三、设立各种基金多角度鼓励科研创新。
为了提高和激发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院设立了各类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奖励学术论文的发表。我院为各种基金的申请制定了完善的申请程序和评定标准,保证了申请过程和评审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大大提高了研究生们的科研热情。首先为了达到鼓励刺激科研的目的,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的指导思想:鼓励创新、力求精品、倡导国际性。鼓励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杂志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自由探索、不限制选题范围,对其成果不求大,但求新、求深、求独创。在资助形式上根据课题的大小,按重点项目1。5万元,一般项目0。75万元的形式予于资助,资助基金正式立项后一次性拨付方式发放。基金申请面对我院一二年级全日制所有研究生,每年9月开展申报,由专家委员会开展审批,我们确立了明确的评审标准,以确保基金申请的公正和透明度:(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2)前期工作基础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特色鲜明;(3)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预期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4)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或有望成为省级(含省级)以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课题。经批准立项的项目需在第二年12月30日之前结题。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展完结,在第二年5月,对所有开展项目进行统一中期考核。以上措施在管理制度上确保了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展、科研基金的有效利用。自我院研究生科研基金实施4年以来,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性,提高了研究生科研热情。
四、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
创新性的实现,不仅要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还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往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重视不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视“开题报告为形式”,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能否顺利毕业关键看其论文情况,把开题报告与论文人为隔离开来,使开题报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任意写、导师轻易过;管理部门注重形式有,不管实际“有”,事后束之高阁,进人档案,因而造成了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没有起到研究生开题报告真正的指导性功能。为培养创新性人才,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开题报告,规范制度化管理,针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我院规范了开题报告文本,实施统一集中报告的方式。我们要求《开题报告》有相对规范的文本格式,要表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研究课题选题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义;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三是本人的研究工作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或特色、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四是论文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五是研究基础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六是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中英文文献。在进行开题报告时,我院组织我院的学术委员会组成评审专家组,根据我们制定的开题报告评分表,专家们对每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打分,着重审查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创新性、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可行性分析及科研经费预算,并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不足处,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对于打分表分数不及60分者,限期修改,择期进行二次报告会,直至通过为止。通过专家组成员的评审,能够帮助研究生提高课题设计的`水平与层次,加强了对科研课题设计的质量控制,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避免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坎坷,少走弯路。在我院对研究生开题实施规范管理,并建立开题审查长效机制以来,提高了研究生和导师的思想重视程度,能够使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科研课题选题与设计,并根据审查反馈结果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将审查结果与研究生学位申请、导师资格认定等挂钩,强化了制度约束,提高了教学双方的思想重视程度,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显著提高了课题的研究效率、节约时间与资源。把研究生报告纳入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我院通过管理者、导师、研究生的齐抓共管,养成严格遵守开题报告制度,从而使开题报告制度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发挥实质性功能的指导作用,大幅提高了近年来研究生论文质量水平。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实践中不懈的努力、动态地调整管理模式,我院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发现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能大大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以及建立创新性基金等措举,能极大地促进研究生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更是保证了高质量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凸现,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明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营造适宜创新素质发展的环境,才能大大地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发[20xx]第04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eb/ol].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九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那么我们中学生消费水平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消费”这一概念还不是非常明确,从而导致不能合理消费、正确消费。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消费状况,并为同学们提出一些合理消费的建议。
三、研究意义。
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消费认知能力。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制定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
(三)采访法:对同学们进行采访。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良好的实施方案。同时小组成员自筹经费由组长保管。
(二)实施阶段。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2.到学校发放调查问卷;。
4.从小组成员处将填好的问卷和采访途中记录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5.把数据交由组长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
(三)总结阶段。
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讨论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并得出结论,由组长负责将讨论的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七、条件分析。
(一)主观条件:全组成员对课题十分感兴趣、十分积极,团结协作;。
(二)客观条件:成员家中有电脑方便查阅资料,实验器材容易找到,实验方案可行,老师十分配合我们。
(三)经费来源:本课题经费由小组成员自筹。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意思就是知识是无边的,我们每天学习到老,也还有一些知识是没有学到的。无独有偶,早期的欧洲国家也都出现终身教育思想,法国的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65年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终身教育理论成为国际教育思潮。
不仅如此,“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灵魂。现代教育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念。
结合以上两点,我认为教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最终摆脱教师的“教”,《老子》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作为农村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是如何授人以渔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1、了解农村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方向。
2、了解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的方法。
3、了解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的情况。
4、引导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
5、培养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做自主学习。
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方6、法。
本课题是以本校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校情和学情进行开发性和应用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发技术,以及如何让学生接受并形成习惯地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手段。
2、行为研究法。在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做基础,研究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做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程度。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交流、在线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做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使用程度和受影响因素,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完成实验报告提供充足的事实数据。同时形成研究记录,并在后面的研究中修正这些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做跟踪式研究,发现和归纳出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形成记录,并在研究实验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改进,并最终完成课题研究。
1、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撰写研究方案,组织课题成员分期进行培训,平时分发学习资料到每位成员手中自主学习,并安排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每月一次小结、交流等,学习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原数据规范等。通过学习,不继提升成员们的研究理论水平,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等,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建构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目标、现有的教学标准和我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以及和其他课程整合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如果有条件,我预期设一个专题研究博客,让学生及老师加入博客群,在老师的带领下建立起一手资料,以备研修需要。
3、研究阶段:
研究小组利用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开展研究,如:除了平时上课之外,信息教师要利用专题博客做教学平台,将其完全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常规教学和各兴趣小组的教学中。教师尝试在网上备课,将教学资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任务布置等放在博客上。老师在上课时,打开专题博客指导学生通过共享进行自主学习,甚至可以尝试将学生不懂的地方开辟专门的空间做展示,让老师和学生进行共同讨论解决。除此之外,其他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学科及其他学习上的疑问,也可以教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去获取正确答案。以便观察和引导学生达到研究目标。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课堂模式。
在进行研究实验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共享为学生学习做好前期准备。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历的能力,以及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
2、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
学生应该在研究实验结束后,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能够熟练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自主学习。
3、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的教师会阅读文献,进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帮助学生到达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充实自己,因此,教师们的教学研究理论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无形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大幅度提高,最终促成教学质量的提高。
组长:龚芳(负责课题的开题、结题以及课题研究中信息技术科目的环节,对成果在博客上进行发布等工作)。
成员:谌炜(信息技术和高中课程的整合教师,负责研究农村高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高考科目的自主学习)。
周玉珍(美术教师,负责研究农村中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美术科目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
备注说明:因当时申报小课题时,我还没有确定合适的合作组员,所以在申报单上没有填写组员名称。希望在开题报告提交后,辅导老师能帮我将两位位组员添加上去。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一
负责人陈林志。
学科语文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年龄43。
参加工作时间1991.7.1。
工作单位: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手机号15929095805。
qq号80642646邮箱806426462@。
新浪博客网址。
/u/3795628074。
课题。
名称。
农村初中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小课题其他成员。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陈林志。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汪晓菊。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陈博。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罗长安。
中学一级教师。
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
选题缘由。
我校地处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办事处城乡结合部处,是全办一所条件较为优越的农村单设初中学校,在校1200名学生,全办共有单设初中2所,九年制学校3所,但除建民初中外,其他学校交通条件较差,目前共有学生近600名学生,首先近年来农村留守学生逐年加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工作在农村初中学校的地位日益突出,班主任工作负责培养的是一代人,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尤其每年的暑期教师培训都要涉及班主任工作的探讨和研究;其次,由于农村初中专业人才缺乏,班主任承担课程较多,更重要的是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学业绩比重过大,导致班主任岗位失去魅力,竞争的活力不足。很多老师视班主任岗位为“副业”,课堂教学为“主业”班级管理停留在管教的层面上。由于缺乏敬业爱岗的精神,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意识淡薄,专业能力停滞不前,急需通过课题研究的推动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造就新局面。针对这一现象,(范_文_先_生_网)我办以我校教师为主体,决定以《农村初中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为题进行课题研究。
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3、通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4、将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和教育反思等基层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成果表达方式引入课题研究中,增强我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兴趣,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使教育科研走近一线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上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5、通过课题研究,试图将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新事物引入我校并努力使之在农村初中学校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
二、研究专题:
1、班主任专业学习模式的探究。
2、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探究。
4、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
a、文献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与内涵。
2、班主任成长规律和因素。
b、自主发展研究:
1、班主任自我成长探究、责任、工作方法。
2、特殊学生的教育,班风的形成。
3、班级文化的建立。
c、培训策略研究:
1、培训策略研究。
2、班主任工作展示。
d、评价机制研究:
1、班主任任职条件研究。
2、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法、班级评价。
3、班主任论坛。
e、管理策略研究:
1、班主任资格聘任标准。
2、班主任工作过程管理办法。
3、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f、成果对比分析:
1、班集体对比分析。
2、班主任对比分析。
四、研究的方法及工作安排。
a、问卷调查法:
1、班主任工作心态、工作现状调研。
责任人:陈林志汪晓菊陈博罗长安。
对象:本校2/3现任班级班主任。
方法:问卷调查、座谈会。
工作呈现:调研报告。
时间:2――4月。
2、班主任专业水平调研。
责任人:汪晓菊陈博罗长安。
对象:1/2以上的班主任。
方法:班主任工作方法介绍。
工作呈现:班主任工作经验集,疑难问题汇总。
时间:202――4月。
3、班集体现状调研。
责任人:陈林志汪晓菊陈博。
对象:中心学校班集体和九年制学校班集体。
方法:现场查看、学生座谈会。
工作呈现:调研报告。
时间:年3月。
工作意义:
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使我们明确研究的重点,确保研究的实效性。
工作要求:
1、各调研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准备材料。
2、按规定时间完成调研任务。
3、及时拟写调研报告。
4、收集过程资料。
(二)文献法。
责任人:陈林志。
学习内容:
1、班主任工作职责。
2、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优秀班主任事迹。
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理论。
4、班主任素质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人员:集中学习陈林志。
自学;全体教师。
时间:2013.5――2013.6。
学习呈现:学习心得汇集。汇总陈林志。
工作意义:
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引领。
工作要求:
1、集学: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每次确定学习主题、主学人、主讲人,拟定三个月集学计划。
2、自学:在集学的基础进行,全体教师必须坚持自学,拟写学习心得。
(三)行动研究法。
责任人:汪晓菊。
1、班主任自主发展研究。
人员全体课题组成员。
内容(1)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安全教育方法集。
内容(2)评价激励方法研究。
负责人、汪晓菊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激励策略案例集。
内容(3)家访策略研究。
负责人、陈林志陈博。
工作呈现:班主任家访心得集。
内容(4)小助手的培养。
负责人、汪晓菊陈博。
工作呈现:班主任小助手培养案例集。
内容(5)学困生的转化。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学困生转化策略集。
内容(6)特长生的培养。
负责人、汪晓菊。
工作呈现:班主任特长学生培养策略集。
内容(7)心里辅导。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
内容(8)班级文化建设。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级文化建设论文集。
内容(9)班级管理策略。
负责人、陈博罗长安。
工作呈现:班级管理建设论文集。
内容(10)留守儿童教育。
负责人、汪晓菊陈博。
工作呈现: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集。
时间:2013年3月――2013年11月。
意义:通过班级工作的行动研究,使班主任教师在实际工作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工作要求:
1、全体班主任教师和课题组老师必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积极撰写心得、案例和论文。
2、子课题负责人,要按时完成案例论文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积极组织相关评选工作,选报优秀论文参加上级的.评审工作。
(四)实验法。
1、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培训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负责人:陈林志。
2、方法: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进行比较、分析。
工作呈现:形成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材料。
2、班主任任职条件研究。
1、负责人:陈林志陈博。
2、方法:根据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要求及农村小学实际拟订《建民办中心校学校班主任任职条件》(试行草案),在实践中研究。
3、工作呈现:形成《建民办中心校班主任任职条件方案》。
3、班主任评价机制研究。
1、责任人:陈林志。
2、内容: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作用。
3、工作呈现:制定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方案。
4、班主任队伍管理研究。
1、责任人:陈博罗长安。
2、内容:研究班主任聘任方法、过程管理以及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
3、工作呈现:制定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四)、研究的意义。
1、以此项课题研究,统摄我校的班主任工作,从“班主任专业化”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2、此项课题研究,将有可能为我校打造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型班主任队伍。
3、本课题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条例》的顺利对接。
单位。
审查。
意见。
(单位盖章)。
县(区)基础。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市基础教育。
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注:1.申请课题教师必须在新浪开题博客;填写手机号、qq号、邮箱地址、博客地址;
2.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五人,且当年只能承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3.正文楷体小。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北城学校冯俊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将我的小课题实施方案面对面地向诸位前辈、同行作出汇报,也诚恳地邀请大家对我的开题报告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大方面对我的开题报告做出阐述和汇报。
2、在我平时的教具准备中,我经常使用现成的挂图,或者根据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或者自己绘画图片、制作教具。学生感觉很兴奋,但这样的教学缺少系统性。因为我相信,只有适合的教具,没有规定的教具。
3、学生缺少创新精神
我将研究的课题:自制教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研究规划的规划如下:
1、通过网上、书籍及其他途径,收集资料。
2、课题研究的`范围拓展。
3、将初三化学科目中教师和学生做好的教具,学具进行汇总拍,评价及改进。
4、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自制教具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经验交流法
4、资料收集法
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三篇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
4、自制教具汇总巡展。
成果形式:成果专辑与物化资料 。
相信,有了西安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统一安排的指导老师,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而我除了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按时定期地上交各个阶段所需要的资料,此外,在研究期间我还会写一些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在博客上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同时,我会保留所完成的调查问卷,以及在跟相关教师交流时的往来记录等作为最终的成果一并呈现。
总之,小课题研究很显然是一条教师向专业化成长,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也坚信努力必有回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在各位前辈同仁的指导下,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一定都能顺利结题,并且取得优异而丰硕的成果!我的开题报告到此结束,再次诚挚地邀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在我的博客上给我多提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三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数学作业,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1、数学作业:是教师布置的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数学学习,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2、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效度(质量)有效地提高。
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教学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完善实施方案。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1、各年级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2、《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3、“研究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研究课教案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等。
4、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
5、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
6、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7、马鞍山四中“有效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综述。
1、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内人员分工,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论证会。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2、针对小班化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作业。
3、开展提高作业质量的研究,探索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落实高效率、轻负担。
4、探究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总结补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交流学习,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1、开展“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优秀命题、个案分析征集活动,编辑“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
2、完善《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3、组织座谈,邀请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
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5、编辑《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6、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鉴定。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四
“孩子不应该输在人生的起跑线”,在我们所生活的周边无时无刻不听到这样一句话。其实,这样的一句话刚好也反映了我们在这个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上,教育问题也慢慢的凸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的一个升学情况,相对而言对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样一个阶段还不是特别的重视。那么我认为幼小衔接的问题也应该成为这些教育问题中相对比较重的一个问题,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存在着长远的影响和很大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很显然,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在做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感到焦虑,老师也会很盲从,幼儿更是迷茫。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更快地得到转换,更好的适应,例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上等诸多方面上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
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加强与家庭、与小学的沟通联系,共同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小衔接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研究。秦振飚认为教育的衔接要求课程的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最终借力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来进行,并提出了幼儿园中幼小衔接的课程理念。香港中文大学李子建教授和西南大学杨晓萍教授等人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第二,对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苏伟认为,在幼儿园大班的管理上应该实行幼小一体化,让幼儿园教师定期参加一年级教师的讲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有意识在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听说读写能了的培养,还可以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为幼儿适应小学时间做铺垫。余玉茹认为在幼小衔接中,家庭应该为孩子做好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第三,对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研究。马以念等人认为儿童在入小学前普遍存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社会适应问题,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绩呈显性正相关。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从生态学理论模式来思考幼小衔接。生态学理论模式并不排除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但着重强调儿童个性特点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存在幼儿可能对于某种学习环境做好了准备,而对另一种环境没有做好准备的现象。生态学理论认识到幼小衔接中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认识到儿童和所有与幼小衔接过程中相关的参与者为此带来了很多互相交叠的经验,从而为分析幼小衔接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它还认识到各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可以根据其对于现存关系和对儿童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第二,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罗戈夫认为发展史个体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参与其中的角色的过程。根据罗戈夫的理论,在幼小衔接中要考虑到通过参与与适应学校生活意义重大的活动事件,儿童、家庭和教育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同时还要考虑这些活动和事件伴随着他们的参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科萨罗等研究了儿童以协商、分享和创造文化的方式参加到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幼小衔接构建成为一个人们和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科萨罗等强调了幼小衔接引导活动的重要性,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儿童为适应学校的社会文化环境做准备。
初步设想:
1.建立“师”“幼”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中如何建构“师”“幼”间的互动以及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相结合,与幼儿发展的特点相结合。
3.研究家园关系,整合“幼小衔接”工作中“家”与“园”在衔接方面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4.调查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是怎样的断层,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影响并找出相关应对策略。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五
1、立题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和考试研究的不断穿心。材料分析题,以其贴近生活、立意深刻、形式灵活等特点能够较好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体现知识与能力并举、重点与难点兼容、理论与实践结合、育人与育才统一在政治科中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材料分析题,往往取材于反映某一社会热点或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其设问往往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或社会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就实体给予的观点、材料、情景等现象,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说明。这类尸体具有较想的时代性和思想性,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特别是凸显德育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明理践行,实现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理论依据: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是构建主义教育理论,立足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化”和“顺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构建起来,并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使用价值:希望学生经过训练掌握该题型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掌握学科提点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敏感力和思想品德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表现形式为材料分析专题训练试题卷系列及结题报告论文。
我计划以九年级自己所带班就全体学生为研究范围,从以下方面展开课题的研究:
1、材料分析题命题特点和规律分析
2、学生解题失误的原因探究
3、材料分析题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学习指导
以本年度为研究时段,教师的研究与学生的学法指导同时进行,在教中学,在学中研究,教学相长。具体做到:
1、教师本人加强理论学习,管饭阅读线管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经验与智慧,首先做到自己胸有成竹。
2、教师通过课堂中例题讲解,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教师指导收集学生做过的部分材料分析题并进行分析归类,薛兆命题基本规律,并分析归纳各类所对应的有效解题方法。
4、通过布置作业、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向化训练,巩固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运用。
5、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成绩分析,探究学生失分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归类法,行动研究法,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调整计划——再行动——……”的思路,以所任教的初三毕业班为实验范围开展研究,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教学及研究,研究即及教学。
准备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搜集材料,确立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论证,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对课题申报进行设计,本阶段预期成果,前期论证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2、学习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理论。
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全面了解可提方案,制定阶段实施计划。
2、上公开课,实验课。
3、阶段总结交流,改进研究方案。
4、发放调查问卷,根据实际情况的反馈结果及时改进策略。
总结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第一阶段:搜集整理可以研究资料,分析、归纳、总结。
2、第二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成果主要形式是论文,课堂实录2节,心得一篇,阶段总结一篇,结题报告一篇,学生调查问卷级学生试卷等。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六
样例一: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习生活研究20xx年3月23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唐荣德教授主持的“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习生活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20055)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803研究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
开题会的评议专家有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诗亚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廖伯琴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德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鉴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杰远教授。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专家组在认真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后,认为课题的选题很有价值,作了大量的准备。但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
1.概念问题。学习生活概念抽象、不具体,要进行科学分类;学习。
活动。
与学习生活如何区别,在学理上对学习生活进行界定,可借鉴生活世界理论;学习生活的范围要明确,应相对合理就行;创新能力的界定要自圆其说。
2.调查问卷设计问题。问卷调查如何设计很关键。调查问卷是对研究假设的验证,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学习生活的维度、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3.研究方法问题。文献研究不是主要的方法,要实证研究为主。因此,如何设计实证研究,搞好研究问卷设计、确定量表、制定观测用表等就很重要。必须把学生生活分为几个典型的类型,对学生创新问题进行有效测评,因此,明确应如何分类、测评的工具是什么。同时要认真考虑行动研究方法如何用到目标中去。
研究假设了创新能力受学习生活影响,对于这一隐含的因果关系,用什么方法去提取,需要进一步思考,应要做到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相结合。
计划。
”实施的模式创新及有效性研究20xx年4月8日,郑州师范学院王北生教授主持的“国培与省培计划”实施的模式创新及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bka120086)在郑州师范学院10楼报告厅举行了开题报告会。
开题会的评议专家有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李义凡教授、河南大学教科院院长汪基德教授等。
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围绕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专家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1.“国培与省培计划”实施的模式创新及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的现实针对性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七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高二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也即ld,英语为learning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中学生数学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研究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优化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前提条件:首先,从现状看,我们高中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作为高二数学教师,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因材施教。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研究过程:通过一、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二、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三、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关键问题: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创新之处: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研究基础(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一、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二、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三、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四、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五、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六、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我校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较高,但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设备:多媒体、计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第三阶段:从高一开始对教学内容就进行分层次安排。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们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为下次分层的实施,打下基础,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八
1、建构主义理论;2、行动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
关于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
(1)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
(2)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就其层次,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新课程在注重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发展的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不可预知的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既注重即时的可测性和量化的当下发展,更关注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和发展后劲与潜力的终身发展。
课题研究将从调研课堂上无效教学现象、分析致因入手,研究课堂“有效学习”个案,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引领教师积极应用,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对课堂上无效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致因,针对无效学习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
立足于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有创意性,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要点与基本策略,开题报告《研究性开题报告》。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正确的效益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广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研究”,对构建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所作的理念与实践的探索,将对课改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课题研究人员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的学习“建构主义”等相关理论,学习外地老师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提供研究课,写好研究课设计方案、教学后记、案例分析等材料。还要认真地听研究课,参加说课、评课、信息交流、心得体会交流等研讨活动。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九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3)课题的评价性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提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评价———综述各级组织对本课题的意见,并注明典型评语。
实践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本研究希望得到支持。
录像设备、录音设备、网络设备、同事之间、文献资料。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获取探究信息及如何去进行自主探究。因此,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课程资源显得非常重要,而初中物理课程资源极其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探究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并把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于课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一定的资源帮助下,完成即定的探究目的,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2、研究意义。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面对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繁多,杂乱,不均衡”等问题,开展分内容、分形式的研究,并通过实践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课堂,获得真发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小步子推进、从小环节切入、研究小问题的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注重实用的实践研究。
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比较典型的有教材、学科知识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
1、研究目标。
开发和利用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如针对初中物理课程,开发、整理对应的教案、课件、图片、视频、实验、课堂练习、试卷、拓展的课外小实验、相应的课后阅读材料,并进行归纳。把整理好的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由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迁移,学会创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学生学案,从而促进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研究内容。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分块进行课程安排,对各块内容,根据内容特点,确定开发课程资源的形式。并对开发的各种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课程开发的各种资源能否切合学生学习实际,能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否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否在互学互助中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获得发展,这些都与教师个人的课堂引导、教学方法及对各种课程资源的合理应用有关。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创设问题情境,还是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以及课堂练习活动和同伴互助活动等,都必须注意相关的时间安排和课程资源的内容形式进行一定的取舍,以及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应注重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指向性和挑战性,更应注重有效性与实用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宽松、风趣、幽默、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会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来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并将这种思维和方法运用于学习其他学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有价值的辅助资源,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推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支有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整合、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广符合物理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经验与模式。
1、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形成研究成果的验证证据。
2、研究步骤。
(1)20xx年5—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申报研究会,广泛搜集、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提高对课题内涵的认识,制定研究计划,落实具体任务。
进行讨论、研讨,形成一系列有效的课程资源系统,课题组成员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3)20xx年1~6月,全面实施阶段。课题组研究重点放在把已开发的各种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课题组成员进行公开课汇报,在课堂上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课题组开发的课程资源,并与普通课堂进行比较,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内容。课题组成员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及论文,并将其汇编成册,鼓励成员在cn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为本课题下一阶段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4)20xx年7~12月,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有效的课改思想,构建目标体系。加强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在这一阶段,注意将课程资源进一步系统化、合理化、完整化,并对课程资源的使用注意延续性,并通过各种评估方法,评估课程资源应用在课堂中的作用。各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文章力求在cn刊物发表。
(5)20xx年1—6月,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全面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建立一套完整的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并接受评估验收。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可对以上步骤作适当调整后滚动进行。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形成系统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的内容有效,贴近初中物理课堂。初中物理课程资源来源于课堂,形成于课堂,应用于课堂,对初中物理课堂带来一定的成效。
1、整理收集一系列完整有效、实用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收集汇编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成员的公开课教案、实验改进方案、优质课光盘、学生学习成果汇编、研究论文汇编、中期及后期研究报告等。
3、收集汇编一系列课题组成员的各种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包括论文获奖证书、教学比武获奖证书、指导学生参赛获奖证书、各级政府表彰荣誉证书等。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十一
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完全被教师们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单纯传授,忽视了知识获得和运用的过程和方法,因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中考的命题方向却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非单纯的识记。因此,如何改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已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可以有所侧重,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学科,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而写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具有许多实际用途。另外,通过写作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帮助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写一篇作文,不论长短,都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妥善地组织材料,还要条理清楚。这样,在锻炼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书面表达在中考题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失分率也最高,从我市农村地区20xx年中考英语成绩看,书面表达的得分普遍不高,而在日常教学中,书面表达已成为英语教学中最让学生头疼、最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导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广大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初中学生书面写作水平,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很大的铺垫作用。因此,《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就显得极有价值。
1、以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为理论来源。
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认为,读写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
2、以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指导。
加涅在他的学习理论中采用层级分析法,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结果以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提出了学习过程"八阶段"、学习结果"五种类"和教学过程"八阶段"理论。学习过程八阶段是指:动机;注意和选择性知觉;预习;编码;寻找和恢复;概括和学习的迁移;反应的生成;反馈。学习过程五种类是指: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课堂教学八阶段是指: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这些划分,揭示了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以卡洛的语言信息加工模式为理论依据,
卡洛模式中感觉记忆、工作记忆、永久记忆以及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表现了人类认知功能的普遍特征:外来信息以原始的和未加工的形态暂存于感觉记忆;同时永久记忆或人脑知识网络中的相关内容被激活和被调出来辨认外来信息;被辨认的和与认知活动有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当新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时,一部分信息消失,一部分信息和永久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组合。对外来信息的辨认、加工和获取需动用人脑中原有的信息,同时也受到认知活动的目的、计划、策略等因素的监控和影响。
通过上网,查阅了《"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语写作指导和有效性评估》、《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尝试》、《初中英语写作三环节锻炼式教学》、《blog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关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在国内日渐增多,研究的途径也多样不一,也确实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新意的方法。但针对教师如何教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学生如何学的研究就相对较少。把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比较多,而把农村地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就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也只是纯理论的研究居多,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比较少。因为在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写作所占的时间相对较少,英语课堂教学总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认认真真的记,而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1、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2、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3、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写作的基本理论
2、调查研究法: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
3、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搜集数据和一手资料
4、案例研究法:记录学生的个案并进行分析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12月
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开题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了解学生写作现状,组织学情调查和分析,研究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内容。
2、启动阶段:20xx年1月—2月
学习有关理论,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具体方案,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3、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根据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组织实施。
4、结题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和研究成果鉴定。
本课题预计的突破点:
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能够为广大的农村英语教师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走进初中英语新课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
2、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能对农村初中学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能让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写作学习习惯,能针对不同阶段的要求写出要点齐全、句子完整、语序正确、谓语动词时态正确、习语搭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无单词拼写错误的书面表达。
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习笔记、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研究论文、发表学生英语习作、研究报告
最终研究成果:
1、本课题组成员共有五名,均为我校一线骨干教师,具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历;第一负责人曾两次荣获区教坛新星称号、曾获得区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具有很强的教研能力;在五名课题组成员中有一名高级教师,其余的均为一级教师;在课题组五名成员中,有三位学校行政人员,有英语教研组长,这些教师敬业爱岗,教研能力突出,事业心强。
2、近几年学校的发展较快,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资源配置优越,在教学资料的添置上投入了较大的资金支持。
3、在科研手段上,学校网络教室装备了10兆光纤,开通农村远程教育网,课题组成员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图书室为英语教研组征订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通(初中教师版)》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等多种刊物;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可供课题组开展交流;学校采用坐班制,除完成教学工作外,课题组成员的时间充裕。
4、学校为课题组提供全程的服务,提供所需的经费5000元,用于购买资料及人员外出培训、开会,并且制订安庆市xx初级中学教科研奖励制度。
课题负责人:金武:男,41岁,xx初中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杨新,男,41岁,xx初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何明生,男,46岁,xx初中总务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唐元山,男,39岁,xx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查海燕,女,36岁,中学一级教师
具体分工:
金武:主笔立项申请、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行动计划、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主持召开研讨会及研修课;20xx年中考试卷书面表达分析报告;撰写论文。
查海燕:农村初一、二学生写作现状、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调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撰写论文。
杨新:农村初一、三学生写作现状、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调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撰写论文。
唐元山:农村初二、三学生写作现状、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调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撰写论文。
何明生: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撰写论文。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十二
研究背景:主题活动是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诞生的。它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较之以前的分科教学具有幼儿兴趣高,知识更具系统性,形式更具灵活性,更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优势。以往我们使用过几种主题教学活动的资料,因其多来源于南方,教学内容和操作形式与我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强化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而我园在深刻理解《指南》的基础上,拟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结合本园幼儿实际情况摸索并整理出一系列适合本地区本园实际的主题教学内容,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的意义:主题教学活动是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诞生的,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具有整合性、生活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根据本地区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主题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主题活动生活化的原则,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充分保护幼儿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研究目标
通过选择符合本地本园幼儿实际生活情况和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内容、准确定位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从而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适宜性。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对幼儿现有水平与知识体系及家庭生活的了解,结合地方特色,选择有价值的主题活动内容。
2、把握活动内容的精髓,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准确定位活动目标。
3、加强教师对主题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反思,使教师能在自己和他人的实践中获取感悟,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主题教学的建构水平和实施能力。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集体讨论个体实施,观察记录法,反思总结。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日-10月10日。招募小组成员,拟定课题方案。
一、20xx年10月11日-10月17日组织本组成员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刻领会其精神要领。
四、如实记录课后效果,认真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后反思。
五、每周按年龄组分头进行一次讨论。反思已实施的教学内容,及时修改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并将成熟的教学活动设计按领域由专人负责最终定稿。
六、12月中旬各年龄组由一位教师主持上一节研讨课。
1,优质的研讨课。
2,举行优秀活动案例交流。
3,完成园本教学秋冬季主题活动的建构图。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定期进行培训、观摩研讨交流活动,确保实验方案的实施落实。
3,我组成员都是有着20年教龄的老教师,有三位教师曾参与过小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经验。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十三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
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一)研究目的。
校园文化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3、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
4、科学界定“校园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的目标体系。
(二)主要内容。
3、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一)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讨论法。
3.访谈法。
4.行动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xx.5——20xx.6)。
(1)形成课题方案。
(2)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等。筹备课题研究经费。
(3)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4)上报有关职能部门寻求支持。
2、课题实施阶段(20xx.7——20xx.10)成立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20xx.11——20xx.2)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中期评估。
4、结题鉴定阶段(20xx.2——20xx.12)。
撰写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20xx.5——20xx.12。
组长:刘仲祥。
副组长:王晓锐沐凤霞。
成员:王海峰盛晶涵潘润玲李亚范鞠振吉。
组长:刘仲祥全面负责。
副组长:
王晓锐: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工作。
沐凤霞: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工作。
成员:
王海峰: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宣传版建设。
盛晶涵: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各项相关教学的活动。
潘润玲:心理咨询及环境的布置。
李亚范:选修课、科技发明小组的建设。
鞠振吉:未成年人教育、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
1、研究资料:研读文献。
2、研究时间:20xx.5——20xx.12。
3、研究设备:
(1)学校的全力支持。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相信学校将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2)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
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政教、教务、总务、工会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4、研究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
本课题将努力形成有实效、科学的研究成果,形成阶段性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包括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论文等,同时全力争取通过研究查找问题,努力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新台阶,使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不断总结,体会到要使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有所提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载体。如何挖掘校园文化的潜在功能,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几年来,我们立足于班级文化建设,组织研究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确立进一步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科研课题,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各班提出班级口号、设计班歌、创设爱心角、绿化角、文化墙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学校层面上,通过组织校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凸现出校园文化建设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中的巨大作用,目前正进一步探索实践和研究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对师生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潜移默化的内化功能。
1、塑造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包括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的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重要因素,塑造校园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使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准则,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2、要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标志。
(1)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校园文化创新的动力。学生是学校中最活跃的群体,学生文化是构成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素质,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岗位实践活动,继续丰富文明礼仪示范板、示范岗、午检等教育,保持早会学生管理模式以及学校大型活动学生参与组织、策划等好的优良传统,让校园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强精神、自我约束力。使校园文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3)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源泉。我校要继续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人际环境入手,继续发扬领导与教师民主、协作的关系;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关系;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相互合作关系;以及学校领导要求本校教职工与家长、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总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精神面貌得到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台阶。
我们在几年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并不是在某一个方面、用某一种方法发挥其育人作用,而是在一个系统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等等加以综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次演讲比赛、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播放、一次国旗下演讲不可能把学生塑造的尽善尽美,要反复地运用文化育人的手段、文化熏陶、对学生进行感染、陶冶、磨练、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主导,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优化的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867002.html】